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策略范文
時間:2024-01-05 17:45: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策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摘 要:高中地理知識點繁多且復雜,很多時候教師講了很多,學生卻一無所知,課堂教學難以進行,教師覺得辛苦,學生也覺得乏味。這樣的課堂是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還會制約學生地理水平的提高。核心素養理念對高中地理教學和學習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要想方設法提高學生地理學習的效率,要構建高效的地理課堂教學,提高高中地理教學的成效。本文將分析核心素養理念下的高中地理高效課堂教學策略,主要從新型師生關系、教學氛圍、問題情景、分層教學和體驗成功五個方面進行分析。
關鍵詞:核心素養理念;高中地理;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核心素養理念要提高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培養學生核心能力。當前高中地理教學存在課堂教學效率低下、不能貫徹新課程改革理念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必然要求高中地理教師承認問題、分析問題,并積極找尋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要求高中地理教師要改進自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高中地理教應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高中地理這一學科的學習,實現每一位學生在地理學習方面的充分發展,實現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高效化。
一、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師生關系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對于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和結果都是有著直接影響和重要影響的,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平等民主的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師生關系,有利于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有利于學生在地理學習方面更好的發展。只有師生之間建立起平等民主的關系,學生地理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夠充分得到激發,才能夠在地理學習方面實現更好地發展。因此,在核心素養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師重建新型師生關系是必要且迫切的。要在師生之間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高中地理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加強自身對于學生的影響力和吸引力,進而使得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氛圍能夠更加輕松和諧,使得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能夠更加高效。
二、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
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和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是一節好地理課必不可少的兩個因素,只有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中,才能夠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挖掘學生的創造潛力,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相關知識。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能夠讓高中地理教學課堂充滿活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時刻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緒,只有這樣高中地理教師才能夠在心理上與學生保持協調一致,以及在情感上和學生進行愉快的交流。高中地理教師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中進行教學,學生也能夠在心理穩定和信心十足的學習狀態下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地理教學的效果自然會得以體現。此外,高中地理教師只有保持良好和諧的課堂氛圍,才能夠充分地發揮自身的教學水平,從而達到高效率和高質量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總的來說便是高中地理教師要盡可能地在學生面前展現積極情緒,努力創造一個輕松、愉悅、民主、和諧的高中地理教學課堂氛圍,提升教師的教學成效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創設問題情景啟迪學生思維
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一切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創設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通過思考、探究和交流等途徑來獲得地理知識,形成自身的技能和提高自身的能力,并培養學生在地理學習方面的良好學習習慣。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創設問題情景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①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高中地理教師應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巧妙設計形象生動的課堂教學導入語言,并通過一些學生親身經歷過的事例或是展示景觀圖片、實驗演示等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地理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對地理學習的積極性格主動性;②創設問題情景培養學生學習注意力。高中地理教師在每一堂課開始之前應讓學生明確首要學習的三維目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做到心中有底,進而分清主次和增強自身注意力,明確學習任務。此外,高中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還要善于找尋最佳教學時機,創設感情豐富和生動活潑的情景來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激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求知欲望,從而提高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
四、實行分層教學模式
高中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實施分層教學模式,分層教學即以學生平時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等作為依據,將同一個班級的學生按照一定的標準將其分成短期性的A、B、C三個層次,并依據各個層次群體學生的差異,為其分別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案和教學評價,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同樣的機會實現地理學習方面的成功,樹立自身在地理學習方面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從而積極主動地進行地理學習。在地理學習方面的成功,也會影響學生在其它學科方面的學習,讓學生能夠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達到全面的發展,實現自身的持續健康發展,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五、創造機會讓學生體驗成功
“勝敗乃兵家常事”,失敗對于學生來說也是非常正常的,尤其是在學習方面的失敗。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遇到失敗是非常正常的事,但是如果學生只是不斷失敗,完全體驗不到成功的喜悅,那么必然會失去學習的自信心,久而久之便會產生厭學的情緒。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努力為學生創造參與地理課堂的機會,讓學生在成功解答地理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高漲,更加輕松地掌握地理知識。
六、結束語
核心素養理念下要實現高中地理的高效課堂教學,高中地理教師便必須不斷改進教學的方式方法,提高學生地理學習的興趣,進而實現高中地理教學成效的提升。高中地理教師要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需要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師生關系、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創設問題情景啟迪學生思維、實行分層教學模式以及創造機會讓學生體驗成功,這樣才能實現學生地理學習質量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陳道鵬.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課堂教學之我見[J].學周刊,2016,(15):63-64.
篇2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248-01
新課程下小學語文教學存在諸多困惑,新課改下語文課堂的教學如何才是一堂好課?語文教師該如何轉變教學理念,如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要善于鼓勵評價學生,學生又該如何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等等。因此,筆者該怎樣來提高小學語文在課堂上教學質量呢?
一、教師要不斷改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句話說:“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因為小學生處于愛動、心緒不定的階段,而學習語文是一個長久的過程,因此初中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一定程度上是以興趣為依靠,因為學生一旦對學習語文產生興趣,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今,教育教學指標指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成為學習語文的重要關鍵。只有使學生對初中語文產生興趣,才能讓學生能夠駕馭語文知識,成為語文的主人。所以,教師就必須不斷改善教學策略,提高他們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例如:隨著網絡的發展,可以根據初中生對網絡信息的不斷認識,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喜歡看小說的特點,引導學生閱覽世界名著,讓學生在閱覽名著的過程中體會語文生活。此外,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備課時,需要認真研讀文章,對課文的內容思想和形式表現進行全面把握,進而制定良好的教學策略,以適應文章思想和學生的思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不應該局限于現有的教學策略,必須加強教學策略的學習,不斷拓展知識內容,及時更新知識的理解角度,并接受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的素質培養。所以,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跟上社會的發展進度,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
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十分必要。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有這樣的體會,處于一種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心情就會變得十分放松,對周圍的事物的興趣也會變得更加濃厚,如果處于一種相對壓抑的環境中,即使周圍的事物比較有趣,那么,也難以有效吸引自己的注意力。這就說明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提高教學質量,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奠定一個良好的環境基礎。又因為小學生的依賴心理比較強,教師的一個動作或者一個神態,都會使學生的內心發生很大的變化,這將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環境,因此老師應該從自身做起,將積極的因素傳遞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輕松與快樂,整個課堂教學氣氛也就變得更加輕松,反過來輕松的課堂教學環境又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更有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提高學生的素養
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應該是關注學生語文素養提高的課堂。語文素養是以語言文字能力為核心,融合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為一體的語文綜合素質的體現。新課程下的小學語文教材立足于學生的發展,著眼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在編排上體現了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有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又要關注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發展;既要關注學習的結果,又要關注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又要關注在語文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教與學的過程和方法,發展學生的知識和技能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促進他們語文綜合素養和個體能力的全面提高,從而為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適時進行獎勵
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的產生源于積極的學習勁頭,積極的學習勁頭源自學習信心,教師要經常對學生進行鼓勵,耐心、細心地為他們講授知識,要本著一視同仁的態度為每一位學生服務,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有效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平等的發言機會,對于學生的回答要以鼓勵為主,對于其中存在的問題要積極糾正,但是要從大的方向上給予更多的鼓勵與擁戴,這樣才能建立學生的自信心,尊重每一名學生,維護他們的榮譽與地位,提高他們的學習動力,確保他們在課堂上積極配合教師聽講。在課后,老師也同樣要多加鼓勵,尤其是成績相對落后的的學生更要鼓勵。俗話說:“重獎之下,必有勇夫”。現在的學生在學校最喜歡得到老師的獎勵,尤其是小學生。有些同學喜歡精神獎勵,有些同學喜歡實物獎勵。獎勵的形式和獎品可多樣范圍,也可一次一次擴大。這樣的話,在以后教學中,學生不但沒有了心里負擔,反而個個會搶著回答問題。所以獎勵也會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課的勇氣。
總結: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認真貫徹落實好教育部門的教學要求,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思想觀念,在語文課堂上開展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掌握語文知識的基礎上開拓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觀和價值觀,使學生的語文水平得到提高,促進語文教育事業的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
初中是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和道德品質修養的關鍵階段,在此階段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下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能夠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良好發展。對此,作為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對本學科所具備的素質教育優勢進行充分認識,并在明確道德與法治學科素養培養的具體內容時,對教育的本真進行自覺回歸。之后教師更需要對自身的教育理念進行改進和創新并以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基礎前提,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如此方能在課堂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應用中,通過對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良好滲透,實現對課堂教學效率的優化[1]。
一、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意義
(一)教學目標的要求
在初中階段展開道德與法治教學主要就是為了初中學生能夠在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相關法治課程的學習中,形成和發展良好的思想觀念、道德品質,使學生能夠在這樣良好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的影響下,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遵守紀律、具備文化修養、能夠積極健康成長的合格公民。而在核心素養標準下,展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可以在原先的培養目標上,通過對課程根本性質的堅持和秉承,進一步確定學生的培養導向,如此方能在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思想觀念下,實現對其知識能力、素質修養的全面提升。
(二)教學有效性的標準
良好的教學,就是通過教師課堂主導性作用的發揮,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體積極性,在課堂主體明確的情況下,有效達成教學目標的過程。這樣的教學過程有三種基本特征:第一就是此種教學過程的教學目標明確適當;第二就是教學氛圍民主活躍、和諧平等;第三則是能夠在教師主導性的充分發揮下,具備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法。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以教學內容、學生需要等為依據,對正確的教學方法進行選擇,并在同時對相關的教學任務和目標進行明確和牢記,如此方能在激發學生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積極性的過程中,促進其獲得學科知識,才能在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同時,形成積極健康的道德素養和法治意識,才能在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時,為其全面和健康的成長發展提供保障。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分析
(一)以學生為中心,創設教學情境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的改革,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也應當由傳統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進行轉變,如此才能夠在素質教育背景下,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從而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2]。而在新時代形勢下,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具備科學的教育教學觀念,并明確“教師的‘教’是為了服務于學生的‘學’”這一理念,通過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實現教師不為了“教”而“教”的教學目標。在此種情況下,初中教師首先需要以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為出發點,以學生所喜愛的學習方式為著手點,激發其學習興趣,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導者。其次,教師需要在實際的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教育家布魯納曾經說過:“學習者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對學習材料中的發展過程進行親身的體驗,才能夠在學習中對最有價值的東西進行獲得。”由此可以看出,情境的選擇,同樣也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重要方式。教學情境,不應該是教師的憑空構想,而是應該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基礎,強化其真實性,使學生能夠在情境當中產生一種似曾相識之感。而在情境中,其真正的主人公應當是學生,并以此為基礎交融到學生的實際學習中。而學生作為教學情境的主導者更應該面對、思考和分析生活中所出現的道德問題,如此不僅能夠強化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更能夠在學生真實的參與和思考中,獲得道德與法治的學習體驗和感悟,從而促進學生品格和相關能力的提升。與此同時,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是以價值觀為導向,以問題為形式,在學生真實熟悉的情境中,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教授來達到教學目標的完成的,因而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對問題進行設計就顯得至關重要。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實際,設計具有思辨性、兩難性和生成性的問題。這樣既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夠帶動學生思考和研究的積極性,從而在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時,實現價值引領下學習效果的提高。此外,由于生成性問題的提出,使學生能夠獲得自己積極思考的成果,從而體現其創新性的思維,因而教師需要牢牢抓住此類問題,并通過相關伏筆的設立,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使其能夠共同而完整地解決問題。
(二)利用微課展開小組合作教學
在傳統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因為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的枯燥乏味性,大多數學生都不喜歡這一課程,更是無法對其產生學習興趣。而微課作為一種時間較短、內容短小精悍的新型教學方式,是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的[3]。對此,作為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在教學方式的創新中,利用微課對學生展開教學,如此就能夠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增強的前提下,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初步培養。另外,在傳統的教學中,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通常都會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進行了嚴重的忽視,更是無法有效增強學生的核心素養。而新課改強調了“當代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對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進行培養”這一教育理念,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中,正好也包括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利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展開有效教學。首先教師需要以課程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為依據,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其次,教師需要在小組合作探究活動的組織中,讓小組成員進行有針對性的、有目的性的活動探討。如此既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又能夠確保小組合作教學活動的實效性,學生更是能在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的鍛煉中,實現科學精神、文化基礎、學習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等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
(三)通過生活化素材的利用,融合法治案例
在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中,存在著許多的理論知識,而其中的許多理論知識,其實都來源于現實生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立足點,展開教學活動,以此來強化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然而經過調查研究發現,現階段許多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為了完成教學目標,都會采用單方面講解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進行課程講解,這樣的情況直接導致了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理論知識講解過于枯燥無味,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自然也就無法對其產生任何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基于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對自身的教學模式進行改變,以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程內容為結合點,對課程內容進行不斷挖掘。當教師將課程內容中具備素質教育價值的生活化素材選取出來時,還需要以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基礎,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對生活化素材進行充分應用,如此方能在充分發揮生活化素材作用的同時,加強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才能在引發學生情感共鳴的基礎上,實現對其核心素養的提升。事實上,在現階段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一種現象,就是教師過于固定僵化的課堂教學形式,這樣不但會大幅度降低課程教學效率,還無法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對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在課程教學中,秉承相應的素質教育理念,并在日常的實踐教學活動中滲透核心素養內容,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創新[4],以此在改善沉悶枯燥的課堂氛圍時,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從而實現其核心素養的提升。教師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對相關的道德、法治案例進行融合。目前,由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我國每一位公民所要具備的基本素養也包含了相應的法治意識,由此可知,在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中,法治意識也是重要內容之一。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首先需要通過良好的課堂教學方式,以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為依據,在課程教學中,選取具有教育意義的法律典型案例;其次教師需要以案例內容為前提,對相應的問題進行設置,并在設置中通過對法律重要性的強調,讓學生能夠對依法治國的重要性產生清晰的認知,有意識地提升自身所要具備的法治意識和法治觀念,如此方能在學生不斷提高的法治意識和法律常識中,實現學生正確法治觀念的建立。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既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內容。對此,作為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教學內容,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應該在對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進行貫徹和落實時,緊跟時展的步伐,對課堂的教學模式進行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如此方能在學生自身思想道德修養和法治觀念的培養中,強化其道德素質和法治意識,才能在增強學生核心素養的同時,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柳士功.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探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5):51.
[2]吳淑珍.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42):127.
[3]鐘娜.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40):109.
篇4
[關鍵詞] 新課程 小學英語 教學策略
《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認為,在課堂教學中圍繞文本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語言學習認知情況,優化教學過程和方法,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感知,從而拓寬學生的跨文化視野,滿足他們的英語學習發展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發揮自身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注重如下幾方面就一定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1)創設人文交流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2)鼓勵學生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3)注重實踐模擬活動,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表達能力水平。這樣的教學策略運用,一方面,能夠使得課堂教學過程更為流暢,學生更愿意接受;另一方面,能夠營造出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滿足學生的學習發展需要。
一、心中有綱,優化教學結構體系
教師作為課程教學的主導者,其心中應該具有為學生提高知識和技能的教學綱要。這就要求教師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以學生的學習認知情況和知識結構要求,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體系綱要,以便為學生提供更為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這種綱要結構體系,一方面,有助于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有效的目標引導,便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另一方面,能夠發揮好“目標引導,全面提高”的功效,便于指導學生形成科學的學習策略。
筆者以為,在優化教學結構體系中,教師心中有綱就是要注重對教學文本資源、教學過程和方法、教學評價、教學反思等方面進行有效的優化組合,以便形成更為合理的教學計劃綱要。這種教學綱要應該以學生的學習發展需要和知識結構要求為根本,做好知識彼此之間的有機梳理,讓學生能夠在有效目標的引導下形成整體學習的思維和語言運用技能。教師還應該從學生的個體差異出發,制定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發展的計劃,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潛能和激情。
例如,在《牛津小學英語》(Fun with English)6AUnit2 Ben’s birthday的“Listen,read and say”教學中,筆者就該堂課的教學作了如下的計劃安排:(1)制定分層次教學目標:①學生能夠掌握使用簡單對話用語;②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更能夠理解背誦對話中的核心詞匯,像:What date is it today? Would you like to do…? Let’s do…(2)制定詳細的課堂授課計劃:采用學生自主朗讀和主動探究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整體理解感知能力;運用教學用具直觀展示,幫助學生理解物體的表現詞匯;采用生生互讀,教師領讀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3)反復訓練本堂課的重點內容,即要求學生掌握語言表達方法,像:When is your birthday? What would you like …? Would you like to do…? Yes.I’d like to…(4)教師對教學的整體情況予以認真的總結反思,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目中有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是課程學習的主體,也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因子。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新課程英語教學認為,在英語教學中,應該圍繞學生的語言學習發展需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體差異,鼓勵學生嘗試和探索運用多元化的學習方法參與課堂學習,以此來提高他們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滿足他們學習發展需要。
這種心中有人,其實就是要按照語言教學人文性和工具性特點,關心每一位同學,尊重他們的生命價值尊嚴,讓他們的富有想象力的思維火花得到充分的綻放,推動他們知識素養的有效內化生成。筆者以為,做到目中有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首先,應該以愛心去呵護學生的情感,保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和情感需要;其次,則是融入學生的學習實踐的過程中,幫助他們在互相學習理解的過程中奠定堅實的語言知識,提高他們英語運用能力;最后,則是要在互相信任和尊重的前提下,創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課堂教學關系,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體改課堂教學有效性。
例如,在《牛津小學英語》(Fun with English)6AUnit2 Ben’s birthday的“Ask and make”教學中,筆者就運用賞識教育評價的方法來評價學生所準備的生日禮物。首先,建議學生在自主朗讀理解的基礎上能夠理解文中所要表達的大意,特別是一些具有關鍵性的核心詞匯,像:fold、draw、write等,讓學生能夠明白生日禮物的制作過程;其次,是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和理解,發揮想象制作精美的生日禮物卡片,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技能;最后,為學生的勞動成果提供可展示的平臺,以激發他們的學習信心。
三、語中有愛,培養學生高尚人格
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師生之間的知識信息交流,更重要的是通過構建彼此和諧的師生關系來增進彼此之間的情感交流,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審美價值觀,以此來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健康發展。這不僅是新課程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更是學生適應未來學習發展的必然需要。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理應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筆者以為,在新課程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做到“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曉之以理”,讓教師的關愛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推動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妨按照英語中的語言表達習慣,尊重學生的心理發展需要,鼓勵學生與教師積極交流,激勵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最大限度增強學生的學習內驅動力。
綜上所言,新課程下的小學英語教學就是要在發揮學生學習主人翁意識的前提下,創新教學思維模式,優化教學過程和方法,為學生的學習發展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
[2]陸怡萍.新課程英語課堂教學環境之談[J].科教導刊,2009,(14).
[3]姚立新.小學英語教學方法的創新[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5,(5).
[4]曹莉莉.談小學英語活動課教學[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2,(1).
篇5
有效實施開放式教學的前提是教師的思想意識超前、教學行為超前。教師相信每個孩子都是有潛能的,并最大限度將兒童潛在的體能和智能挖掘出來,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開放式教學強調“探究中心”的教學――重研究、重開放、重實踐、重主體、重過程。積極倡導整合式教學、個性化教學、生成性教學。整合式教學提倡內容整合、學科整合;個性化教學倡導“五關注”。“關注”課堂上的分組教學,、“關注”后進生,、“關注”課后的個別輔導,、“關注”課后給出的彈性作業,、“關注”在定量評價上允許中等生、和后進生又重新獲得較高評價的機會;生成性教學凸顯五個聚焦,即聚焦表現性目標;、聚焦具體教學過程;、聚焦教學事件;、聚焦教學方法;、聚焦過程附加價值。
遵循開放式教學的理念,從“理念統領、隊伍建設、課題研究、課堂教學”這四個方面開展一系列的教育教學研究實踐。
一、理念統領,開放式教學的支撐
踐行開放式教學過程中,我們提出了“一四八式”開放式教學策略引領課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著力體現“一個中心”、“四個維度”、“八項原則”。一個中心是以“開放式課堂教學策略”為中心。四個維度是指從“目標、內容、過程、評價”四個層面實施開放式課堂教學。八項原則是指教學目標的確定要體現“多維確定分層設計”原則;、教學內容的實施體現“融合滲透拓展延伸”原則;、教學過程落實要關注“四基”原則(基于學生原則,,基于問題原則,,基于手段原則,,基于方式原則);、教學評價遵循“多元評價”原則和“動態發展”的原則。全員教師圍繞“一四八式”開放式教學策略進行學習、交流、內化,在認同的基礎上開展課堂教學。
二、發展隊伍,開放式教學的保障
1、㈠多元化培訓,錘煉師能
通過“四結合”(定向學與選擇學結合、書本學與網絡學結合、自主學與集體學結合、理論學與實踐學結合)提升理論素養,通過“兩活動”(讀書交流活動、頭腦風暴活動)引導教師交流思想、碰撞思維、達成共識。做到學習活動制度化,學習應用實效性強化。
㈡2、分層次研修,優化師能
①骨干研修,發揮輻射
實施“名師工程”,培養“四個一”名教師(即專家型教師、特長型教師、科研型教師、高素質管理型教師)。通過“帶徒傳藝,發揮特長;公開亮相,張揚個性;學科引領,輻射亮點;過程評價,激勵成長”的培養策略,以“示范、引領、發展”為目的的操作策略,充分發揮各學科中的省市區骨干龍頭作用,打造骨干教師中堅團隊。
②青年研修,促進成長
實施“專題培訓,重在領悟;校內展示,重在錘煉;課堂考核,重在激勵”的培養策略,以“鼓勵、規范、發展”為目的的工作策略,推進青年教師的梯度成長目標。
(三、)課題牽動, 開放式教學的手段
開展課題研究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以課題研究為切入點,用課題牽動打造開放式教學的打造,并通過“領導先行”、“團隊合作”、“診斷性聽課”這三個方面探索科學高效的行為標準、工作流程和方式方法。
實施“團隊合作”策略。,學校形成多元化立體交叉的研究團隊:以校長為核心的領導團隊,以主管領導為核心的學科團隊,以骨干教師為核心的師徒團隊,以教研組長為核心的教研組團隊。圍繞研究專題,結合教學中的困惑問題,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草根研究計劃,并付諸實施。
采取“領導先行”的策略。,校長和,中層干部作為各學科團隊的核心,放標立樣,親力親為打造本學科的“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從確定研究專題的確定到制定落實研究計劃的制定、落實,再到課堂教學的展示均為教師做出表率。
堅持“診斷性聽課”策略。,各學科團隊,以課堂教學為載體,堅持學科團隊診斷性聽課:即團隊集體聽課每周至少1節。通過診斷性聽課落實課題研究,實現“設計――實踐――反思――再設計”的研究過程。
(四、)課堂實施,開放式教學的渠道
⑴1、教師備課“三重視”
教師備課要重視“學生預習”,、重視“課程整合”、,重視“內容生活化”。
重視“學生預習”就是要分析哪些內容是學生通過看書或通過預習能夠獨立掌握的;教學內容的易錯點有哪些?原因是什么?學生會存在哪些相異構想等。進而制定適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的層次性教學目標。即對于同樣的知識點,為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多設計“應用、分析、評價、綜合”等方面的目標,為學習能力低的學生設計“識記、理解、評價”等方面的目標,以實現達成教學目標的開放。
重視“課程整合”即在教學內容選擇上,突破單一劃一的課程標準、單一的課程結構,實現課程的統一性和多樣性、個別化和綜合化的有機結合。在通覽教材和學科組內教師團隊通力合作的基礎上,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組織和調整從一節課擴大到整個單元,設計“大單元”教學內容。在具體調整時,依據學生的現實水平和條件,對知識內容的數量、范圍、深度、難度進行調整,或對內容呈現的順序和進度進行重新組織,使得整個單元的內容更能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方式的差異。這樣可以避免知識內容、學習方法的不必要重復,并且幫助學生刻畫一條清晰的、連續的學習軌跡,讓學生清楚自己學習的內容、方法和學習進程。
重視“內容生活化”即備課中所預設的情景即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體現知識的生活性,應用性。
2、(2)課堂教學操作“五聚焦”
在“基于學生、 基于問題”兩項原則的引領下,打造生成性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師生雙方主觀能動性,凸顯五個聚焦,。(聚焦表現性目標 ― ―給孩子一個問題,讓學生去解決;聚焦具體教學過程 ― ―教學的核心不僅僅是目標達成,更重要的是學生的發展;;聚焦教學事件 ― ―不壓制學生,讓學生表達充分;聚焦教學方法 ―― 師生以相互交融的方式相聚;聚焦過程附加價值――學生的突發奇想往往是創新精神的體現。)并。并通過“重點知識探究化、難點知識合作化,技能應用情境化。”予以落實。簡單的知識以預習檢測的形式過關通過,力求省時高效。重難點知識通過兩級合作學習進行突破。首先是小組內體驗式的合作學習,然后在教師巡視指導基礎上進行全班師生討論式合作學習,完成重難點知識的突破。知識運用技能是否的形成通過解決生活中開放式情景問題來實現,以激發學生有效的學習力。
篇6
[關鍵詞] 新課改 中職體育 有效教學 策略
一、對“有效教學”和“中職體育有效性課堂教學策略”內涵的理解
有效教學理論認為,有效教學是一種現代教學理念,以學生發展為主旨,強調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關注教學的有效性,提供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同時有效教學也是一種教學實踐活動,必須以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為前提,以合乎教學目標為實質,以實現教與學的統一為關鍵。有效教學包含三重意蘊:教學要有效(教學活動的結果與預期的教學目標相吻合)、有效率(教學的投入與產出符合一定的比率)和有效益(教學活動的收益、教學價值的實現)。中職體育有效性課堂教學策略,是為了達到中職體育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在對教學活動清晰認識的基礎上,對教學活動進行調節和控制的一系列執行過程。中職體育有效教學應當是按照國家教育方針和課程計劃的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和地點,依據中職體育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結合中職體育教學設施和最佳的教學方式,使全體學生都達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基本標準,同時又體現個體差異的不同發展的師生共同活動。
二、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個教學技術層面問題
體育課程標準與教材之間的關系。課程標準是實施教學、實施評價的依據,是教材編寫的依據,也是實現有效教學的依據。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對于具體教學內容,應看這節內容對應的體育課程標準是如何表述的,注意分析課程標準與教材之間的適切度。標準中的“點”一般對應教材中“面”,并且內容的順序和教材中的表達順序往往不一致,課標和教材表達之間存在著一致性和差異性,其中差異性體現了教材編寫專家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和對實際教學的考慮。體育課程標準與教材之間的“空間”,為教師創造性使用教材在更大程度上增加了可能。例如,教師可以結合當地實際,在教學中對教材的具體教學內容,在使用的順序等方面進行調整,從而引發體育教師的教學探索。
師生關系的構建與有效的體育課堂交流。在新課改下,師生關系是平等的,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和參與者。教育家布魯姆說:“有效的教學,始于期望達到的目標。學生開始時就知道教師期望他們做什么,那么他們便能更好地組織學習。”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要追求教學方式、交流模式的多樣化,避免教學過程形式化、程序化;避免把“對話交流”變成“問答”,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師生交流活動中,要關注教學過程的流暢和完整;注意改進課堂交流模式,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參與質量;綜合運用紀律控制、目標控制和評價控制等方法,培養學生自我控制能力。通過調整教學雙方的活動,促進體育有效教學的實現。
開發和使用體育課程資源,促進有效教學。要努力探索體育課程資源的優化,明確體育教科書作為核心課程資源的地位;要注意研究課程資源的多樣化、系列化與教學有效性之間的關系;鼓勵建立符合當地教學需要的課程資源庫,實現課程資源區域內的充分利用。(1)開發課程資源,要研究課程標準、依據課程標準,避免脫離實際教學要求、脫離課程標準要求的現象。(2)注意課程資源的使用策略,把握恰當的時機,努力使課程資源的使用效率做到最優。要有符合教學需要的科學標準,繁簡得當,難易適度。(3)新課改下的體育教師,應擁有自己的課程資源視角,體現教師的教學個性和創造力。(4)要注意體育課程資源的科學性、健身性,注意防止和避免忽視教科書,把聯系實際變成一種“裝飾”的教學傾向。
完善體育教學活動的評價,實現教育增值。實施有效教學,需要評價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評價的核心內容包括: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學生參與度和師生合作三個方面。課堂教學評價的對象是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活動及效果。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評價,涉及教師對學科知識、技術技能的掌握、對學生的了解,以及教師的教學技巧等。例如,提問、啟發和組織討論技巧,師生交流與合作的狀態,還包括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與組織,教學時間和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等。評價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在于學生的積極性是否被調動起來,學生是否積極地學練思考;教師是否采用了易于學生理解的方式,是否強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把教學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讓教師和學生共同成為課堂的主角,并實現教學內容的預設和生成。發揮評價作用的關鍵在教師,教師通過分析學生的學習活動,如體育作業問題、測試結果,判斷學生學習狀況,反思教學,分析教學問題,反饋調整教學,及時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三、中職體育有效性課堂教學策略
1.達成目標的多元性策略。體育教學目標是指導體育教學和體育學習的依據。中職體育每堂課教學目標的確立,都要以體育課程的“課程目標”、“水平目標”和“學習領域目標”為標準,從3個維度來表述。三維目標在實施過程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達成課堂教學多元性目標策略的具體內容。
2.探究興趣的持久性策略。新課標重視對體育問題的探究。現代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要把獲取知識的過程與方法視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過程不僅有手段價值,過程本身也具有目的性價值。這種探究過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所以,對探究體育問題的提出――課堂教學的開始,教師要重視創設問題的情境,“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探究體育問題得以展開――課堂教學的深入,要“保持”學生的探究興趣;探究體育問題得以解決――課堂教學的收尾,要“再現”學生的探究興趣。
引發探究過程中興趣持久性的策略要求:讓學生聯系鮮活的生活情境、聯系豐富的社會生活和聯系發展的體育科技;只有親自經歷和體驗了趣味的學習過程,才能喚起學生探索和創新的火花,才能培養學生尊重科學、不迷信權威的科學精神,才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實踐能力。
3.師生關系的融洽性策略。融洽的師生關系,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必要手段之一,是師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價值和生命意義的具體體現之一。為此,師生關系融洽性策略要求:(1)尊師愛生、相互配合;(2)民主平等、和諧親密;(3)互動共享、教學雙贏;(4)轉變角色、健全人格。其中第四點是師生融洽關系的核心因素。它要求教師轉變4種角色:①由知識的傳承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和促進者;②由課程的接受者成為學生學習的研究者、開發者和設計者;③由教學的實踐者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和指導者;④由單一的管理者成為全面發展的啟發者、點撥者和激勵者。這些角色相互滲透和聯系,統一于課堂的活動中。從教師角色看,上課是為追求生命的增值而工作;從學生角色看,上課是創造潛能得以發揮和三維目標全面生成的過程。所以,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目的是影響和吸引學生,使師生關系更平等、融洽,給學生以安全的心理支持,從而創設生命論的課堂氛圍。
4.方式方法的多樣化策略。(1)課堂教學培養個體學生的自主性。自主性學習策略是學生在學練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充分體現預期性、參與性、自控性、創新性和有效性為主要特點的學習方式。該策略程序是:質疑,提出學習目標――釋疑,自主學練――討論,群體參與總結,教師歸納提升――拓展,應用鞏固。可見,自主學練突出體現了對學生元認知和自我調節能力的要求。(2)調動課堂教學合作學習的互動性。合作學習針對學習內容較多,個人難以解決的學習任務,經個體發散地收集“資料”,最后交流、完善,得出正確結論。合作中的教與學多維互動,形成學習“共同體”,通過引導,設置情境,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使學生對知識自主建構,培養了合作能力、交往意識、相互協調意識和團隊精神。該策略的基本程序為:確定主題――小組設計――安排課堂形式――呈現學習內容――實踐活動――總結評價學習結果。(3)注重課堂教學探究性學習的體驗性。探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獲得知識、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使學習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同時得到發展。其程序是:創設問題情境――提出問題――選擇問題解決方式――方式的執行評價結果。探究性學習的實質是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目的是發展探究能力,“培養探究未知世界的積極態度”。一般來說,人文體育內容和人們的生活聯系密切,可有選擇地進行探究性學習。(4)注重學法指導,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加強學法指導是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是落實體育新課程標準的重要保障。教師不但要注意引領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問題解決式、案例學習等學習方法,通過“感知――理解――應用”的思練過程得出結論,而且要對多種方式優化組合。
5.學習內容的開放性策略。(1)注重課堂教學必須注入時代氣息。中職體育課堂教學要體現體育學科的發展趨勢,關注學生的經驗,課堂教學內容要與社會生活相聯系,并根據時展需要及時更新、補充,使課程具有動態性和生長性。(2)注重課堂開放性課程資源的篩選。資源必須科學處理、精心篩選,尤其是要精選那些對學生的生活和終身體育鍛煉、發展有用的體育課程資源。其目的是儲備未來公民必備的體育知識、運動技術技能,從而加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體育課程的理解、體驗和生成。(3)注重課堂教學多科整合的和諧性。中職體育新教材強調以整合的視野認識、解決體育問題,對突出體育學科特色,把運動參與、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的有關目標有機地整合起來,強化學生系統思維及多學科解決體育問題的能力,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促進體育學科綜合化改革等,均有重要意義。所以,新課標下中職體育課堂教學要注重縱橫聯系、互相滲透,注重多學科整合的和諧性。(4)信息技術的融合性策略。“融合”的要求是突出作為整合主動因素的人的地位,并且以實現人與物化的信息之間、網絡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的整合。“融合”的重點是利用信息網絡資源搭建探究平臺,力爭使互聯網基礎知識與教學內容融合、與教學過程融合、與教學其他因素――教師、學生、教材的融合;融合的目的是用于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式探究,提高新課堂教學的實效性。(5)反饋評價的綜合性策略。教師要針對重點和難點等目標,設計出不同層次的知識、技術技能要求及達標標準;通過自評和他評等具有客觀性、全面性和科學性的評價方式,將學生主動學練的興趣和情感內化為主動學練的動力,從而提升學練體育的能力和促進學生體育科學素養習慣的形成。評價的功能由選拔性向診斷性、激勵性和發展性轉變,目的是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教師的提高和改進課堂教學實踐。(6)整體反思的修正性策略。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后,要及時進行教學策略實施后的評價反思,目的在于總結策略的得失。評價反思內容有:從上述七大策略方面的反思;從教學效果中的反思;對個人經驗的反思;對教學理論的反思;從同仁的交流中反思等。只有通過整體反思的修正性策略,才能使教學策略更具有開放性、有效性、靈活性和先進性的特點。
四、關注體育教育理念,反思體育教育的價值追求
愛因斯坦說:“世界上的萬事萬物瞬即逝,但只有事物背后的本質――理念是完美的永恒存在。”體育教師在專業發展的道路上,應當關注和追求理念的轉變和升華。體育有效教學的終極目標取向是實現體育教育理想,發展學生體能素質、增進學生身體健康、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使學生成為具有良好的體育素養的現代公民,引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體育和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體育,促進學生整體發展。體育教育應該“有思想、有技能、有情感、有視角、有生活,幫助學生認識世界,發展自己,從而實現教師的人生價值。
應當明確指出,沒有哪一種教學方式是“最好的”。企圖在教學中只運用某一種方式的認識和做法是絕對錯誤的。面對課程改革的“高原現象”,面對不同層面的問題,應樹立信心,轉變觀念,創造性地實施教學,使體育課堂向著課程改革的目標邁進,實現師生共同成長,實現體育課堂的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宋盡賢,賴天德,胡濱.第三屆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觀摩展示活動綜述[J].中國學校體育,2008,(10).
[2]劉立明.再論國外有效教學研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3.
[3]劉立明.國外有效教學研究述評[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2,(12).
[4]堪啟標.美國有效教學標準框架及其研究[J].教學與管理,2003,(6).
篇7
關鍵詞:課堂教學策略 氛圍 情境 提問 思想方法 思維
數學的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雙邊統一的活動過程,是教師通過數學教學活動促使學生順利地進行數學學習,促進認知結構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因此,要進行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并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教師就必然要采取最優化的教學策略。然而目前的初中數學學習中,教師過多地注重“雙基”學習,追求基礎知識的扎實和基本技能的訓練,而忽視了數學課程對每一個學生的教育功能,壓抑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也造成了數學教學雖費時較多,但教學效果并不佳的狀況。因此,教師應遵循數學教學規律,不僅要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有所創新,而且還要努力探尋有效指導數學教學活動的策略,在建立更優的教學活動上下功夫,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知識,經歷探知的過程,掌握學習方法,逐步培養他們具有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一、營造愉悅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數學教學效果的優劣取決于師生的共同參與,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能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通過一定的過程和方法,掌握知識和技能。因此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挖掘教材的內在因素,結合學生實際引用一些生動的生活事例讓學生思索,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數學理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消極接受為主動發展,讓學生獲得成功感和自信心。
如,在教學“合并同類項”時,我組織學生對小組內成員的書本進行整理歸類的游戲活動,讓學生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進行不同的分類,如按照學科分類、按照書本大小分類、按照是否包封面進行分類等等。通過游戲,學生感受到數學中的分類思想是合并同類項的前提。這時,再讓學生類比不同分類后每類物品的特征,探索同類項的概念以及合并同類項的方法與步驟,就水到渠成了。
二、構建真實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教師要激活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欲望,在教學中,不但要教給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更要培養他們探究問題的習慣。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構建真實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動感意識,使他們在創設的問題情境中去探索、去思維。同時,在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中,教師還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勇于提出新見解、新看法。
如,學生對“眾數”與“中位數”概念比較陌生,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概念,教學時我創設了這樣的情境:一家鞋店一段時間內銷售某種女鞋30雙,其中鞋的尺碼(單位:厘米),分別對應22,22.5,23.5,24,24.5,25,對應的銷售量(單位:雙)分別為1,2,5,11,7, 3.1。在學生觀察后同時提出:從這個表中,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如果你是鞋店店主,你比較關心什么?這樣從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發現數學知識,使學生產生新穎感,激發了探究興趣。
三、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引導學生有效學習
課堂提問是落實教學目標,促進師生之間進行信息互動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恰當的提問對啟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檢查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都有積極作用。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不同水平、形式多樣、難以適度的問題,選擇適時的時機進行提問,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思考,引發討論,拓寬視野,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參與數學教學全過程的積極主動性,而且能增進教與學的和諧互動。
如,教學 “相似三角形”時,我出示兩幅大小不同的中國地圖,提出:“兩幅地圖有什么關系?形狀上各有什么特點?”然后讓學生在圖上讓學生在兩幅地圖上分別找出北京、上海、成都三個城市,并連成三角形,又提出問題:“這兩個三角形有什么關系?形狀上各有什么特點?對應的角和邊呢?”引發學生思考。通過討論交流,學生很自然地得出:“對應角相等,對應邊也相等”的比例關系,從而自然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定義。這樣,圍繞著探究目標,設置一系列具有層次、具有針對性的問題將學生逐步引導入探究問題的核心。
四、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素養
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是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數學素養體現在數學的立場、觀點、態度和方法以及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上。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有機滲透,將數學思想方法蘊含在知識教學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促進學生的發展。
如在教函數概念時,滲透抽象概括的思想,讓學生懂得通過直角坐標系可將平面上點的位置用一對數即點的坐標來確定。在教函數解析式時繼續滲透抽象概括的思想,讓學生認識到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可用函數解析式來表示。 這樣通過兩次滲透,學生不僅能初步體會到抽象概括的基本思想,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思維,促進了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
五、加強數學思維訓練,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的重要一環,也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數學教師應在傳授數學知識的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的思維的培養,通過多種形式的思維訓練,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及創新精神。
如,已知:s≠t,且s2+3s-7=0,t2+3t-7=0,求s/t+t/s的值。如果從常規思維角度考慮,需先求出兩方程的解,討論分類后代入求原式,計算過程較為復雜。因此,啟發學生進行討論分析,得出本題可采用逆向思維的方法,得到s,t是方程x2+3x-7=0的兩個根,根據韋達定理便可求得答案。這樣就跳出了常規的方程應用題的模式,根據隱含條件,使得解題過程更為簡潔,從而促進了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總之,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主動發展為基礎和目的,注重優化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教學效益。
參考文獻:
[1]于耐好.初中數學教學策略的研究.學周刊,2012.12
篇8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教學探討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187-01
初中數學是初中生課程學習中的一門重要學科,也是一門基礎性與應用性較強的學科,積極引領學生不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是每一位初中數學教師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廣大初中教師要積極加強初中數學教學內容的研究,切實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實踐,積極嘗試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因素相融合于一起,引領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延伸到課堂教學中來,走出一條獨具學生特色的生活化教學路子,引領學生在生活化教學實踐中,化生澀、抽象而復雜的數學知識為簡單、直觀、通俗易懂的生活化事例,促使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身所處的“數學化生態環境”,更加深刻地體驗到日常生活所蘊含的數學概念、原理與定律,增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應用能力,從而達到更加輕松、更加愉悅、更加高效地探究數學知識的能力。
一、緊密圍繞教學內容構建生活化教學情境,增強學生生活化知識體驗
教學情境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有助于學生更加快速地將心思聚焦于教學內容,更加科學地激發出獨具創新性的數學思維,更加理性地感知知識的具體內含,更加積極自主地探究教學內容的核心意義,從而促使學生更加高效地抓住教學內容的本質,促使課堂教學質量更高。多年來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實踐表明,引領學生積極創設出緊貼學生經歷的生活化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在那些非常熟悉化的生活場景中更加深刻地感受數學概念、體驗數學原理、體悟數學規律與內涵,從而達到更高的學習質量與效果。
例如,在進行“三角形穩定性”的教學中,引領學生注意觀察木匠師傅在制作家具過程中,將不將所有釘子整整齊齊地釘成一排“直線”,而是將釘子釘成“七零八亂”的折線,這樣的家具反而更加結實,這里面就潛藏著“三角形穩定性”原理。又如,攝影師們所采用的三角架支撐、自行車只要有一個支撐架……,這些人們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事物,都是應用了“三角形穩定性”數學原理。如此,簡易的生活化事例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不僅有力地吸引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而且讓他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所學數學知識與自身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進一步增強了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熟悉感,也有助于課堂質量與效率的提升。
二、緊貼教學內容挖掘出生活事例與數學知識之間的關聯關系,提升學生數學探究能力
數學知識原本都是人類認為自然、探究生活所獲得的知識積累,數學原理與規律與源于人類認識與改造自然所獲得的規律性體驗與總結。正所謂諸多數學教育教學專家學者所言,數學知識原本來自于人類現實生產生活,也應用于人類現實生產生活。因此,廣大初中數學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要切實積極落實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教學理念,緊密結合教學內容,積極挖掘數學知識點與日常生活事例之間的關聯關系,從而促使學生在對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將抽象而生澀的數學問題與形象具體的生活現象關聯起來,進而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升他們感知數學原理的敏感度,促進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高。
例如,對于“軸對稱”這個抽象的數學概念,就文本本身來說,許多學生一聽到這三個字就感到很難理解。為此,我引領學生的思維轉向日常生活事例,對學生提問,“在人的鼻尖和嘴唇的‘人中穴’兩點作一條直線,將人的臉劃分為左右兩部分,請問該兩部分之間有什么關聯特點?”問題一出,同學們的眼睛似乎變得更加閃亮,思維活動迅速被啟動,于是七嘴八舌地說出,與人臉中線具有“一對一的關聯關系”,由此將“軸對稱”的核心內涵以非常口頭化的語言表達出來,緊接著我對學生說:“對了,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知識點的本質與內核。”并由此引領學生對“軸對稱”這個數學概念進行講解,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緊貼生活化問題的分析與解答實際,提升學生數學知識應用能力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實踐經驗讓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初中課堂教學實踐活動過程中,可以通過引領分析與解決日常生活化問題事例,讓學生感知數學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基礎知識,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所學數學知識與自身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體驗到數學知識與原理具有非常強的現實實用性,從而讓學生產生較為強烈的好奇心、求知心與探究欲,繼而更加積極主動地迎合著教師的課堂教學思維開展學習,促使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得到保障,促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提升。
例如,我在組織學生就“成本、利潤”相關數學知識進行教學時,引入與學生密切相關的“做生意”事例,某商人一支簽字筆的批發進價是1元錢,而零售價定在1.2元,請問該商人成功銷售1支簽字筆的成本是多少?利潤是多少?如果該商人一個月銷售500支簽字筆,他的成本又是多少?利潤又是多少?通過這一現實生活化問題的分析與解答,同學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明顯加深,有效地提升了教學效果。
綜上,將生活化元素注入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可以促使學生更加鮮活地感知數學知識與原理,從而更加有效地化解數學知識認知的難度,還有助于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性,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 葉迎春.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生活化教學策略[J]中小學學校管理?教學考研, 2014(7).
篇9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核心素養不是特定的某一種知識、技能,但是它卻展現了數學的基本價值,涵蓋了數學的本質與內涵。在數學的教學中,數感與數的認識密切相關,符號意識、空間觀念與圖形的認識相關,數據分析觀念與統計概念直接相關,等等。要學好這些數學知識,一定要具備數學核心素養。
1.審題能力的培養
費心去加強對他們的審題習慣的培養力度,并對他們進行相應的審題實例訓練,這應該被學校作為小學生數學教學的主要教學路線與目標。審題能力應該要從小時候抓起。從接觸數學應用題時就應該開始,老師需要關注對他們審題能力進行深入教學指導,并采取一些比較有效的途徑幫助學生們逐漸地養成良好的條件反射性的審題思維習慣,培養比較強的審題能力。
2.運用試卷問題進行引導探究
傳統教學模式,通常以教師為學習教育的主體,這種模式不僅不利于學生自主思維的發散,連教師的教學成果也無法起到應有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常常會私下提出一些較具價值力的問題,教師可將其進行記錄,上課時提出,能夠有效的吸引學生注意力,促使其進一步探究解決。除過書本之外,試卷也是學生復習過程中的重要參考資料,錯題考究不失為一個提升學生解題能力的良好方式,“錯誤”可以激發學生的心理矛盾以及錯題探究意識,教師應當充分利用該心理特點,運用錯題引導探究使得學生不斷糾正,不斷反省,避免類似問題再次出現,削弱錯題幾率,進一步強化復習內容。
3.強化學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的培養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應該積極的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培養好學生的探究能力,這樣現代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才能夠真正的滿足素質教育提出的要求,在實際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給學生提問的時候,應該注意給學生自由的思考的時間,當布置了一個問題的時候,教師不要著急給學生答案,而是應該讓學生先思考一下,等學生思考的差不多的時候,讓學生說說看自己的看法。或者教師可以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好同一個問題,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所學內容。同時,教師還應該給學生自由的提問和表達的機會,在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注意構建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自由的進行思考和提問。
4.提升教師素質與意識
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離不開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核心素養的內涵必須通過教師在課內外學習生活中體現,教師的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效果,因此,必須提升教師的素質與意識。教師要實現自身提高,首先要不斷深入學習,形成素養教育的思維。
要深入領會核心素養的內涵,把握核心素養教育的方法,形成以人為本、教育終身的教學理念,在課程內容安排、課堂教學方式及課后評價方法上要以學生為出發點,課程內容要符合學生知識接受能力,課堂教學方式要讓學生易于接受知識,課外作業要精、簡、活。要把握好小學階段學生核心素養與數學核心素養之間的關系。
5.有責任心,敢于實踐和創新
5.1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
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小學數學中的創新意識創新一是更新,二是自主,三是改變。培養小學生的責任意識,要求他們必須獨立完成作業,不能抄襲別人的作業。同時也可以在數學小組合作中培養小學生的責任認識,能分擔起自己的任務,并保質保量完成。
5.2巧妙進行新課
求知欲能使學生產生自我創造的激情。因而,在課堂教學中要策略地提出問題,以引發他們的求知欲。
6.抽象與概括的思維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階段,發展學生思維的著眼點應放在逐步過渡上。教學時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往往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流,逐漸進行抽象概括等活動,來認識所學的知識,從而培養學生變抽象為具體的思維方法。抽象與概括的思維是數學思維能力,也是數學能力的核心。它具有把本質的與非本質的東西區分開來的能力,善于把具體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的能力等方面。
7.注意科學評價
在具體評價中教師可以運用富有趣味和經典的數學問題作為評價突破口,通過考察學生在解題中的表現來給予學生綜合評價。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題多解的數學題如南北兩城的鐵路長357公里,一列快車從北城開出,同時有一列慢車從南城開出,兩車相向而行,經過3小時相遇,快車平均每小時行79公里,慢車平均每小時比快車少行多少公里?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在解題中運用的思維方法、解題技巧、采取的態度以及數學知識的應用情況等來對學生進行系統全面的評價,并針對性地為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進行指導。
學生在對數學的學習過程中,通過數學素養的培養能夠較好地對相關的經驗體系進行構建。數學素養的獲得有利于學生對解題步驟中所蘊含的思想和方法進行掌握,對于減小記憶難度以及知識的遷移有非常大的幫助。根據教學經驗和教學活動我們可以知道,為了更好地對學生數學素養進行培養,就應該讓學生有一個完整的學習經歷以及知識體系的構建這一過程。如此,才能夠對數學有一個理性的認識。
【參考文獻】
[1]劉曉萍,陳六一.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分析[J].課程教學研究,2016(4):42-45.48
篇10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階段就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語文教師應該明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結合這個年齡段學生的不同特點,采取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來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初中語文教學對學生的語文能力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學生在進行語文閱讀時,能夠對提升學生語文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綜合能力都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點關注培養學生的閱讀愛好、增加學生的閱讀儲備、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有效積累相應的寫作素材,在整個閱讀教學中貫穿這四大方面的學習和認知,有效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效果。
初中語文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該更新之前的教學理念,這種原有的教學觀念不但嚴重束縛了教師教學能力的充分發揮,更不利于學生的語文能力的培養。語文教師不能因為中考的考試壓力就放棄以學生為中心的正確教學理念,轉而進行有針對性的進行應答考試技巧的閱讀教學知識灌輸。這樣不利于學生全面理解閱讀的內涵,無法真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學習能力,更無法切實做到新的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自主學習方式。
課堂教學作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關鍵所在,教師必須重視課堂教學的時間,進行一系列有益的摸索和思考,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尋找出合適的課堂教學策略的目的。“滿堂灌”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并不符合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互動將有助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果。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和對話,能夠有效幫助學生記憶教師傳授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知識的初步組成、逐漸完善和最終架構。在課堂的問答過程中,一些淺層的問答式對話或者與教學主題無關的對話非但不利于學生對于知識體系的架構,反而是對于整個課堂教學時間的浪費。
教師應當在備課階段就明確課堂教學時師生對話的相應目的,師生對話的相關語境,師生對話的相關主題等多個對話角度內容。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課堂理論知識的講解引導學生產生疑問,教師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解決問題,這樣能夠讓學生充分發揮語文的自主學習能力,最終推動學生語文閱讀知識結構的架構,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保證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效率。
創新教育的核心在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思維能力,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語文閱讀的技巧,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語文作為一門語言教學與思維能力有機統一的語言類學科,各個方面都充分體現出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課前的預習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主動探求問題,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散自己的思維,進而提高自身的創新思維能力;在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不懂的地方大膽提問,進行小組討論,自行思考并解決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本身就是創新思維能力的一種體現方式。在課余時間,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有益的圖書,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自我質疑、自我解疑,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助于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提高。
教師應該明確認識到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并不僅僅在于幫助學生應對考試,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出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熱愛,有利于民族自豪感的培養。由于諸多電影電視作品、卡通人物和各類游戲的影響以及語文閱讀教學對于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忽視,造成當今初中生的審美經驗不足,審美能力嚴重欠缺。
語文閱讀教學目標設定的合理與否將決定整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最終效果。因此,對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的設定,應該擺脫原本教學實踐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和眾多誤區,解決目標設定不合理、目標過于寬泛缺乏針對性、設定目標無法真正應用于教學實踐等問題,設定科學合理科學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目標。
首先,語文教師應該關注對學生閱讀知識的增加和閱讀能力的提升。閱讀知識的積累單單是依靠教材是遠遠不夠的,過分強調對教材內容的閱讀會使學生的閱讀視野大大縮小。教師應該將學生的閱讀方向轉向課外閱讀,為學生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名著書籍,增加學生的閱讀數量,讓學生在不斷地閱讀中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增加自己的閱讀總量積累。其次,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和閱讀習慣。不同的學生有著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和不同的閱讀能力,這就需要學生在不斷地閱讀時間中尋找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從而提高閱讀的效率。最后,語文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在閱讀的同時體會閱讀文章的內涵,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養成自身良好的情感性格,啟迪學生對思想,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而這正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所在,也是素質教育的應有之義。只有語文教師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設定出合理的教學目標,才能真正保證閱讀教學的最終效果。
語文素養將對學生一生的發展起到基石性的作用,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正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意義重大。每一位初中語文教師都應當重視閱讀教學,運用合適的教學策略,最終達到提升學生語文能力和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在社會下一代培養的過程中承擔起教師的光榮使命,發揮教師的重要作用。
參考資料
[1]李謀山,《新課程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例談》,《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年第04期
[2]陳秋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目標設計研究》,《蘇州大學》,2009年
[3]彭文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幾個值得關注的問題》,《考試周刊》,2011年74期
[4]趙芳,《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審美體驗能力的培養》,《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5]張磊,劉芳,《探求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現代教育科學》,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