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機化學及分析化學范文
時間:2024-01-03 18:10: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無機化學及分析化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無機及分析化學》是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專業的一門必修課,也是一門專業基礎課。為找準課程定位,明確課程培養目標,并為課程教學內容改革及課程建設提供充分的依據,《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教學團隊于2013年9月至12月在西安北方惠安化學工業有限公司、渭南海泰電子材料有限公司等13家企業和3所同類職業技術院校從企業生產、質量管理、分析檢驗等方面進行了調研,為該課程的定位和課程建設提供了充分的依據。
2課程調研基本情況
2.1調研背景和意義
2.1.1課程發展歷程
《無機及分析化學》是由《無機化學》與《分析化學》兩門課程整合形成的[1]。《無機及分析化學》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①整合前,《無機化學》與《分析化學》分別強調無機化學的理論性和基礎性、分析化學的實踐性。②整合后,《無機及分析化學》強調無機內容與分析內容的有機結合和融匯貫通。③工學結合、行動導向下的《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教學模式。
2.1.2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的要求
2010年教育部、財政部聯合下發的《教育部財政部關于進一步推進“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即教高〔2010〕8號文件和教育部教高〔2006〕16號文件,明確提出“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加大課程建設與改革的力度,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高等職業院校要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2-3]。因此,深入行業、企業調研,了解企業的崗位設置歸納崗位職業能力,找準課程定位,明確培養目標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2.2調研思路與方法
本課程的調研思路是:從生產實際出發,調研企業關于分析檢驗等崗位設置,人才的需求,并分析崗位與能力的需求關系,再基于工作過程設計課程的學習單元,制定課程標準。課程組到精細化學品生產企業、同類高職院校考察,采用問卷調查、座談、專家探討等形式對分析檢驗及相關崗位設置和人才能力等方面開展市場調研;收集整理調研及專家討論的材料,分析職業崗位和職業能力,確定企業對人才質量的要求。
2.3調研企業
西安北方惠安化學工業有限公司、渭南海泰電子材料有限公司、江蘇大和氯堿化工有限公司、陜西渭河煤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陜西寶塔山油漆股份有限公司、陜西天宏硅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寶雞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甘肅銀光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西安高科理化技術有限公司、西安唐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彩晶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瑟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萬邦制漆有限公司、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楊凌職業技術學院蘭州、承德職業技術學院。
2.4調研內容
調研的內容主要包括:需要無機及分析化學知識和技能的崗位有哪些、需要具備的知識是什么、需要具備的能力有哪些、本課程主要欠缺的方面、學生取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的重要性、本課程的意見和建議等。
2.5調研對象和方式
與企業負責人、企業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生產一線單位負責人、生產一線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生產人員、同類高校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訪談;參觀精細化學品生產企業現場,在精細化學品生產企業質量部頂崗實習,填寫《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調查表等方式了解企業基本情況、企業生產組織情況、崗位設置、人才需求情況以及對課程知識的要求等信息。共發放問卷139份,回收有效問卷128份,有效回收率為92.09%。
3課程調研結果與分析
通過行業企業調研,取得到了第一手調研資料,通過對這些調研資料的整理,掌握了課程崗位方向和能力需求。
3.1崗位對相關知識和技能的能力要求
通過調研,確定了生產操作、分析檢驗、質量管理三個崗位需要用到《無機及分析化學》相關知識和技能,如表1所示。
3.2勝任工作崗位需要的相關知識或技能
①氣體和溶液性質;②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③物質結構;④定量分析基礎;⑤酸堿平衡和酸堿滴定法;⑥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⑦氧化還原反應和氧化還原滴定法;⑧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⑨吸光光度法;⑩元素及其化合物。以所選項目的數量按降序進行排列,依次為:④、⑨、③、⑤、②、⑧、⑦、⑥、⑩、①。
3.3勝任工作崗位需要的相關技能
①滴定分析;②儀器分析;③無機物制備;④物質分離、鑒定;⑤其他。以所選項目的數量按降序進行排列,依次為:③、①、④、②、⑤。
3.4課程在培養目標的具體要求上的不足方面
①基礎知識;②基本理論;③基本技能;④基本能力;⑤綜合素質;⑥整體協調發展;⑦綜合能力提高;⑧特長培養;⑨其他。以所選項目的數量按降序進行排列,依次為:⑤、⑥、⑧、⑦、④、③、②、①、⑨。
3.5在課程中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最有效方式
①加強社會調查;②增大實踐性教學環節比例;③增加實驗、實訓;④舉辦專題講座;⑤增加現場實習;⑥開展技能競賽;⑦舉辦相關知識競賽;⑧教學做一體化;⑨其他。以所選項目的數量按降序進行排列,依次為:⑧、⑤、②、③、①、⑥、④、⑦、⑨。
3.6課程改革應主要從哪些方面進行
①加強課程整合;②使課程模塊化;③搭建課程平臺;④使課程“小”學時化;⑤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⑥增設專題講座。以所選項目的數量按降序進行排列,依次為:②、⑤、③、④、⑥、①。
3.7實訓內容安排
①讓學生自己設計,分組討論,確定實訓方案,老師歸納總結,任務實施;②保持現有模式;③任務驅動,學生自主完成,老師檢查輔導。以所選項目的數量按降序進行排列,依次為:③、①、②。
3.8在學習中哪些教學資源對你幫助最大
①主教材;②輔導教材;③實驗教材;④參考資料;⑤直播課堂;⑥網絡課程;⑦CAI課件;⑧網上動態資源。以所選項目的數量按降序進行排列,依次為:①、⑧、⑦、⑥、⑤、③、②、④。
3.9在學習中哪些方面可以提高你的學習動力
①老師的表揚;②同學的認可;③疑問解決時的快樂;④無論怎么樣都不喜歡學習;⑤其他。以所選項目的數量按降序進行排列,依次為:③、①、②、④、⑤。
3.10學生學習評價應該怎樣確立
①老師根據平時表現自主確定;②老師和部分同學討論后共同確定;③其他。以所選項目的數量按降序進行排列,依次為:②、③、①。
3.11對《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的意見或建議
經對128份有效問卷進行統計分析,有以下幾點建議:1)課程主要欠缺和應增強的方面是實際的動手操作能力,查閱一般無機及分析化學書刊、選擇分析方法以及正確判斷和表達分析結果的能力也有待加強。2)《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應該增強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專業實操技能、實踐檢驗的數據處理能力。3)建議《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將實踐內容大幅增加,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同時采取更豐富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使課堂內容更加生動有趣。4)通過本課程和后續相關課程的學習,取得中級分析工職業資格證書是必要的。調研結果表明:《無機及分析化學》是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專業的基礎課程,該課程的教學對學生掌握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是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質養成的重要部分,是銜接學校教育與精細化學品生產企業人才要求的關鍵課程。課程應在課程的定位以及課程目標的確定、更新教學內容、加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選擇合適的教材及教學手段等方面加強建設,通過建設,將本課程建設成為教學理念先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靈活有效,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特色鮮明,工學結合的示范性精品課程。
4《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建設建議
4.1課程的定位以及課程目標的確定
4.1.1課程定位
《無機及分析化學》是一門專業基礎課,其中分析化學內容更強調實踐性,偏向于專業崗位技能的拓展[2-3]。本課程主要包括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兩門分支學科的基本內容,是一門闡述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應用性的綜合性基礎課程。
4.1.2課程性質
《無機及分析化學》是精化專業進行崗位能力培養的一門基礎課程,本課程針對精化人才需求組織教學內容,按照工作過程設計教學環節,為化工分析崗位需求提供職業能力,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提供保障。
4.1.3課程任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近代物質結構理論的基本知識;掌握化學變化及水溶液中四大平衡的基本規律;熟悉常見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質與作用;掌握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與方法及在相關崗位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具備認真、嚴謹、務實的職業素質,為取得《化工分析工》職業資格證書打下良好的基礎。
4.2優化課程設置,更新教學內容
在素質教育的前提下,構建全新的課程方案,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以崗位能力培養為主線,開發教學項目;加強實訓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未來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4-5]。
4.3加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
充分利用我院教學資源,進一步改革、完善、充實實訓內容。重點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充分發揮“教、學、做”一體化教學職能。
4.4選擇合適的教材
在教材的選擇上充分考慮崗位任務、崗位能力的要求,選擇按照項目化教學改革編寫的教材,如果沒有合適的則建議在教學實踐中自行編寫相關教材。
4.5改進教學手段
4.5.1多媒體教學手段
盡量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手段及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6-7]。多媒體技術所展示的圖、文、聲、像并茂,生動活潑,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能激發學生興趣,活躍思維。
4.5.2網絡教學手段
課程教學中教師制作該課程的電子課件、電子教材、習題、教學素材庫、試卷庫等教學資源,形成網絡課程,使之具備助教系統、助學系統、自測系統。教師利用助教系統進行網上備課、網上教學、網上答疑。學生利用助學系統進行課后復習、完成作業、網上答疑、進行學習測試等。這一教學手段的應用將提高學生課后靈活學習、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4.5.3情境教學手段
篇2
關鍵詞:環境科學;無機及分析化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6-000X(2016)24-0140-02
Abstract:Accordingtotherequirementsofthecourse,thearticleexplainshowtoselectteachingmaterialsandteachingcontentofinorganicandanalyticalchemistrycourse.Atthesametime,onthebasisofthecharacteristicsoftheenvironmentalscienceandthestudents'situation,theteachingreformoftheclassroomteachingisdiscussed.
Keywords:environmentalscience;inorganicandanalyticalchemistry;teaching
在環境科學本科專業的培養方案中,化學課程占了比較大的比重。學生首先學習的化學專業基礎課是《無機及分析化學》(有配套的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課程),由無機化學與分析化學的化學分析兩大部分內容整合形成。它將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如有機化學、儀器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和環境化學等。因此,有必要對無機及分析化學的教學進行探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以適應科技的飛速發展。
一、教材的選擇
目前,該課程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無機化學與化學分析》(第三版),史啟禎主編。教材分為兩大部分-主篇和副篇,主篇的內容是基礎,是對學生的基本要求,副篇的內容供教師選用和學生選讀。主篇共有19章,第1章到第12章為無機化學及分析化學的基礎理論知識,而第13章到第17章為元素、化合物知識,第18、19章分別介紹氫和核化學的一些相關知識。與舊版相比,新版引入了學科的前沿知識,選取的教材內容更加新穎,有助于學生初步了解學科的發展趨勢。為了適應新形勢下的課堂教學要求,新版也調整了部分章節內容的編排順序。別具特色的是,教材中的習題作業全部用英語表達,并且最后還給出了一些英文詞匯的解釋[1]。
二、教學內容側重點的選擇
該課程是對環境科學本科專業的學生開設的,而不是化學本科專業的學生,所以課時進行了一定的壓縮。因此教學過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不需要像化學專業的學生那么深入,要求講授基礎知識。
環境科學專業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普通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工程力學、測量學、工程制圖、微生物學、水力學、電工學、環境監測與評價、環境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2.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氣污染控制工程、噪聲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設計方法;3.具有污染物監測和分析、環境監測、環境質量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的初步能力;4.了解環境科學與技術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5.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由此出發,在主篇內容的教學中,應該把重點放在第1章到第12章的無機化學及分析化學理論知識上。
三、教學改革的四個方面
(一)在教學中滲透學科研究的前沿領域
高校教學必須重視各學科領域的最新發展,將其融會貫通到教學進程中,開闊學生的眼界,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使教學與時俱進,不斷推陳出新,保持足夠的吸引力,為培養創新型人才打下夯實的基礎。
對環境科學專業的《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而言,教學中主要滲透的是環境學科以及無機、分析領域的發展。例如第六章《氧化還原反應與電化學》講授中,介紹了廢棄干電池是環境殺手,臺灣成功大學研發以硫酸亞鐵溶解廢電池,再萃取成為磁性納米吸附劑,反而成為污染防治的助手。第19章《核化學簡介》講授中,介紹了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環境修復材料與技術學科組研制出一種可凈化放射性銫污染的新型納米材料。同時,該材料還可在外加磁場作用下,實現吸附材料與廢水的簡便、快速分離,為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研究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2,3]。
(二)在教學中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
目前,多媒體教學已經普遍應用于高校的各學科教學中,因其靈活多變,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
例如講授現代價鍵理論的要點-原子軌道最大重疊時,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直觀、具體、形象地演示這一抽象的微觀過程,學生在動態的畫面中,似乎看得見原子軌道的形狀和取向,這是傳統的教學手段無法達到的。
但也不能一味地全部采用多媒體教學,摒棄傳統教學。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使用多媒體手段。《無機及分析化學》涉及到許多基本定律和公式,教師用粉筆在黑板上層層深入地推導,通過板書、語言、動作和表情與學生進行實時交流,這比用多媒體教學更能使學生深刻地理解基本定律和公式的關鍵之處。例如,在講授一元弱酸和弱堿平衡計算時,利用多媒體講授,教師被“固定”在電腦前面,與學生的交流很少,哪怕是逐步地呈現公式,學生也不容易掌握。而在傳統的黑板上,教師科學、嚴謹地一步步推導,加上富有邏輯性的推理語言、板書的停頓、近距離與學生眼神的交流,使學生更容易理清思路,緊跟教學的節奏,學生收獲的不僅是一條定律或公式,更是一種思考方法。
因此,如果教師針對不同的章節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媒體,將多媒體技術和傳統教學方式有機結合起來,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三)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
問題教學法是一種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活動的方法。它是貫徹啟發式教學的基本教學方法。在傳統教學甚至多媒體教學中,“填鴨式”教學是主流模式,教多問少。教師即便提出一些問題,或者學生被動地回答,或者教師自問自答,或者教師只問不答,在教學中幾乎沒有給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時機,學生的能力也就無法提升。
在教學中如何創設問題情境?
1.利用學生代表性的錯誤創設問題情境
在講化學熱力學的基本概念-熱和功時,教師提問:熱和功屬于狀態函數嗎?不少學生聯想溫度和壓強,馬上回答是!這時教師要求學生回憶狀態函數的特性,討論熱、功與狀態函數的性質比較,最后由學生自己得出熱和功不屬于狀態函數。
2.利用學生固有知識與客觀事實的矛盾創設問題情境
同樣是在討論熱和功基本概念,教師提問:熱和功是系統的能量嗎?學生很有把握地說是。教師明確指出,并非如此。這時教師可以逐步地追問:系統的狀態沒有改變,有沒有熱和功?-系統從同樣的始態到同樣的終態,熱和功一樣?通過問題教學,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熱和功這兩個基本概念。
3.利用學生對同一問題的不同看法創設問題情境
在講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時,教師提問:水和氨分子的鍵角大小比較?學生的意見不統一,教師要求學生利用VSEPR理論計算水和氨分子的分子理想模型,繼而通過電子對排斥力順序判斷分子的立體結構及鍵角大小,最后順利地導出答案:水分子的鍵角小于氨分子的鍵角。
4.利用提出的假設創設問題情境
在講化學熱力學的基本概念-自發過程時,教師提出假設:熱可以自動從低溫物體傳向高溫物體。創設如下的問題:熱從低溫物體傳向高溫物體,再從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從始態到終態,系統和環境有什么變化?教師要求學生分組討論。
5.利用課堂演示實驗創設問題情境
對于化學課程來說,課堂演示實驗是很重要的一種教學形式。結合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還可以進行虛擬的實驗演示,在演示實驗過程中,可以詢問學生關于實驗操作或實驗現象的問題。
在教學中有時候會同時應用幾種創新問題情境的方法,如提出假設并且利用學生的不同看法來提出問題。這類方法很多,教師只要用心,都可以游刃有余地應用到教學中。
如何給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時機?
要留出足夠的時間給學生思考回答問題;要設計難度適中的問題給學生解決;給學生的提問要回答,切忌只問不答,盡量避免自問自答;
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不僅能使學生獲取知識,熟練掌握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5]。
(四)在教學中加強各知識點的聯系
在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教師對《無機及分析化學》每個章節的關鍵點和知識點都了如指掌,在教學中也會強調對每個知識點的講解,然而對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尤其是各章節知識點的聯系相對不夠重視,也較少融入到教學中。如何突出各章節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借鑒思維導圖,以圖形方式說明各章節的主要教學內容,直觀地給出各章節關鍵點與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可以反映知識點之間的層層推進,使學生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知識網絡,培養學生的邏輯能力[6],例如圖1反映了化學熱力學和化學動力學的關系。
目前,我們正在錄制慕課視頻。接下來,我們將會嘗試線上學習和線下教學按一定比例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總之,我們的教學模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在教學中不斷前行,摸索總結經驗,提出更多、更好的教學方式、方法來改進教學質量。
作者;許妙瓊
參考文獻
[1]史啟禎.無機化學與化學分析(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邱銳.中科院東北地理所制備出可凈化核污染新型納米材料[N].第四版.中國科學報,2014,3(6).
[3]董斌,呂仁慶,曹作剛.無機化學研究的前沿領域在教學中的應用[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4(2):29-33.
[4]楊影洲.無機化學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應注意的問題[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綜合版,2006,2(2):113-114.
篇3
關鍵詞: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實驗教學;改革
無機及分析化學是很多專業如化工、材料等學生大學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同時也是加深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的必要環節。無機及分析化學這門課程將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融合為一體,在降低教學學時、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同時,對于教師的考驗也更加嚴格。教師必須在較少的學時中清晰、明確的講授更多的專業知識,同時還需要保證教學的系統性和創新性。因此,對于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教學的現狀、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不僅分析了在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同時也提出了有效的改革措施。
1傳統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傳統的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中,主要采取老師講授知識時長較長、與學生互動少的教學方式。同時,傳統的教學中主要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包括一些冗長的驗證和復雜的說明等內容,容易造成學生提不起興趣,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此外,這種教學方式給學生提供的展示自我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機會較少,學生在課堂中不能有效的提高化學實驗方面的動手能力。對于規范的實驗基本操作來說,傳統的教學方法一般是由老師來講授或演示,但是這些偏向于實踐操作的技能,更加需要學生在不斷自己操作中改善和加深記憶。其次,由于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這門課的特殊性,有些教師課堂內容可能會出現兩者知識不融合,聯系不緊密等現象,造成學生對該門課程理解不深刻,阻礙了學生對于無機和分析化學知識的更深層次理解。同時,有很多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課堂上的實驗設計限定較多,有些僅為了實驗技能的訓練而安排,缺乏多元化,同時不能對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和獨立思考方面的能力進行很好的培養。最后,由于這門課程是為了向同學講授如何正確使用實驗儀器和一些常見的實驗操作。但是很多傳統的教學中,由于學生數量較多,導致老師演示操作很多同學看不到或看不清,導致很多同學對于知識的獲取并不全面。[1]當然,有些同學對于學習這門課程的態度不夠端正,在學習該課程前不進行認真的課前預習,對于課堂上要講授的基礎知識和要點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導致課堂上跟不上教學進度。在記錄實驗數據時,頭腦不清晰,且態度不嚴謹,不能很好的保證數據的真實和可靠性。[2]
2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發展,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知識量的需求越來越大,對教學方式的需求也要求越來越多元化。而傳統的方式單一、內容固化的教學方式已經顯然不能滿足現今處于信息社會的學生的需求了。同時,為了響應我國高等學校化學專業對于本科教學的要求,課時在逐漸減少,但是講授的內容和質量不能減少和降低。因此,我們必須思考如何能更好的呈現課堂內容,如何能更好的與學生進行互動以提高學生積極性,如何能更好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如何能培養學生的自主設計實驗能力等問題。因此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的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趣味,加強實驗綠色性,加強教學內容基礎性是非常必要的。[3]
3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革的措施
3.1增加教學中實驗的設計性
為了加強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中兩者的聯系,同時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創新能力,應該增加實驗課程中實驗的種類。在對學生進行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的講授之外,還需要對學生綜合和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加以重視。同時在對學生進行評估時,也應該重視實驗設計和獨立創新性等方面的能力。
3.2提高實驗的綠色化
由于課堂實驗的多元化,使得課堂中使用的試劑種類繁多,且化學實驗中使用的試劑大多不僅對人體有害,而且會污染環境。而很多初學化學知識的大學生對于這些試劑的危害認知不清,使用過后的廢液會隨手丟到下水道中,嚴重危害環境。因此,在教學中要對學生環保意識和對于試劑的危害性加以強調。同時,在設計實驗時,提倡使用低毒性的試劑來代替劇毒試劑,以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同時減少實驗產生的有害廢棄物。
3.3改善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依賴于教師的講解,對于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積極性重視程度不夠。學生在課堂上被要求重復老師的操作,極大地局限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教師必須反思自我的教學方式是否枯燥乏味,應該更多的增加與學生的互動和教學的趣味性以引導學生對于知識更加深入的思考。此外,還需要對學生的實驗過程和數據記錄更加嚴格監督,以保證學生實驗操作的安全性以及對于保證數據真實性意識的培養。
4結語
在新的世紀,面對教學的不斷改革和學生需求的多樣化,教師必須在不斷完善自身對于基礎知識理解的完善和深刻的同時,還要不斷改善傳統的教學方式,調整交些內容,突破自身局限,對更加有效和有趣的教學方式進行不斷的探索,同時還要不斷在教學中學會反思自我,努力提高教學水平,培養出具有更好實驗操作能力和更強自足創新能力的學生,為我國不斷輸出綜合素質更高的高水平人才。
參考文獻:
[1]肖雪春,王毓德.材料類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實踐[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6,14(1):153-157.
[2]柳娜,薛冰,郭登峰,等.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探索[J].科技信息,2010(25):130-131.
篇4
[關鍵詞]教學體系 教學改革 教學效果
“無機及分析化學”是高校近化學專業學生必修的重要基礎課程。針對學校的定位、教學計劃的調整及逐年擴招的形勢,為培養“寬基礎、強能力、高素質”、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型人才、應用型人才,我們從構建新的課程體系及編寫無機及分析化學教材、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及方式、改革實驗教學內容與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構建新的課程體系
無機及分析化學作為由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重組而成的一門基礎課程,根據兩門課程的內在聯系,突破了將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理論分段編排的體系,融會貫通地將內容聯系最緊密的“四大平衡”和“四大滴定分析”有機地結合起來,建立了新的課程新體系和教學內容。將四大滴定分析及其應用穿插在四大化學平衡之中,討論相應的平衡后,介紹其對應的化學分析內容。這種將原理和應用揉為一體的教學改革,避免了內容的不必要重復,減少了授課的學時,使教學內容更為簡練、完整,緊湊合理,前后連貫, 系統性強,教學思路更加清晰、明確,重點更加突出;使學生的學習能夠深入淺出、容易接受、有重點地掌握無機化學與分析化學的實質。另外還要考慮儀器分析的內容及儀器分析在相應專業中的應用和當前儀器分析發展的動向等內容,使課程教學體系能較全面、系統得反映無機及分析化學教學內容。
二、編寫適用的無機及分析化學教材
根據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新體系,我們制定新的教學大綱,轉變重視理論講授為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并舉協調發展的綜合素質教育理念,編寫了適合相關專業教學需要的《無機及分析化學>和《大學化學實驗》教材各一部,由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教材內容以必需、夠用為度,刪除了與中學化學內容重復的部分,同時注意中學化學與大學化學中相關內容的銜接,注重學科內容的系統性、完整性,使學生的學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并注重有關內容與物理、生物、農藥、環境等學科的聯系與交叉,擴大學生知識面和視野,引導學生注意“邊緣學科”的研究和發展;注重內容與農、林、生物、食品等學科緊密結合,體現了學以致用的基礎特色,為后續專業課的學習和科研奠定基礎。
三、更新教學方法以提升教學效果
如何解決課時緊張、教學要求與教學時數之間的矛盾突出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為此,我們通過課程整合,避免內容的重復,精煉教學內容,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等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授課效率,減緩了課時減少與內容之間的矛盾。另外,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系統的教學,同時還要達到寬基礎的目的,教學方法必須與時俱進,實施多媒體教學、利用網絡是勢在必行的選擇,我們制作了與教材配套的多媒體課件,開展網絡教學與管理,把教學大綱、電子教案、學習指導、習題解答、相關知識鏈接、教學錄相等上網開放,學生能夠方便的利用自己空閑的時間,自主地進行學習,有效地增加了教學容量。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內容的特點,采用啟發提問式、講授為主式、課堂討論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使教和學真正的互動起來。通過以上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四、重視實驗教學,創新實驗教學體系
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組建以后,原先的無機化學實驗、分析化學實驗合為一門課程,稱為“大學化學實驗”。組合后的實驗課程在教學內容上并沒有將原有內容簡單地組合,而是根據人才培養的需要,進行了較大的調整。增加學生自行設計性實驗,減少基礎的驗證性實驗,把部分容量分析的實驗,改變為與實際密切聯系的分析實驗,同時,增加一些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這樣,益于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啟發學生發散性思維,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利于培養“強能力、高素質”的現代人才。
經過幾年的教學改革與實踐,使我們的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運,董元彥,張方鈺,等.面向新世紀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體系的構建[J].高等農業教育,2005,(4):60—62.
[2]陳勇智,廖建良,宋冠華.生物科學專業《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的改革與探索[J].惠州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5(3):117—119.
篇5
關鍵詞:高職高專教育 無機及分析化學 教學質量
【分類號】O6-4
《無機及分析化學》是麗江師專生科系高職高專生物教育專業、園藝技術專業、食品生物技術和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主要培養學生掌握無機及分析化學的基本知識,以及操作、觀察、分析的能力,它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對專業的其他課程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影響著許多后續課程的學習。但目前在《無機及分析化學》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改革迫在眉睫。本文結合麗江師專生科系開設的《無機及分析化學》的具體情況,對其改革進行初步探討。
1.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1.1 生源廣、基礎差
三個專業學生的來源廣泛,有普通高中生、有職業高中生、有中等專科生,不同學生,中學化學基礎差別很大,并且總體水平很低,加之學習方法不當,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好的學習習慣沒有養成,導致學習效果不佳。
1.2內容多、學時少
《無機及分析化學》是在傳統的《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兩門課的基礎上壓縮整合而成,雖然刪除了獨立設課時的重復內容,但仍涉及到溶液和膠體、定量分析基礎、四大平衡與滴定法、吸光光度法和原子結構等內容,而理論課時數卻只有72學時。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必須加快教學進度,從而可能存在學生聽不懂、記不住等情況。
1.3重理論,輕實踐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技能的培養必不可少。但目前化學實驗教學從屬于理論教學,能夠開設實驗的實驗內容設置上又不夠科學和系統,驗證性實驗過多,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偏少,加之學生基礎較差,實驗教學在培養學生基本操作能力、儀器使用能力、實驗現象和數據的分析處理能力、實驗創新能力等方面作用不夠明顯。
1.4考核形式單一
考試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不但可以檢查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反映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客觀地評價教學效果。但目前只是通過期末考試成績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不能真實地反映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也很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
2.教學改革
2.1分層教學
新生入W后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學生的化學基礎情況、學習態度、學習心理、學習方法、接受能力、學習獨立性等做出綜合評價,通過綜合評價成績將學生分為三類:A類,有較扎實的高中化學基礎知識及自學能力,對課程有較濃厚的興趣;B類,高中化學基礎知識一般,對課程較有興趣;C類,基礎化學知識較差,對課程全無興趣,甚至產生厭學等逆反心理。根據各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目標和考核標準。
通過分層教學A類學生除了能夠較好的完成課程的學習外,其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也得到了較大提高;B類學生在完成課程學習外,能夠主動對教學內容進行歸納總結;C類學生則在學習中發現了自己的長處,增強了自信,激發了學習興趣。
2.2優化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
根據各專業的特點、后續專業課的需要以及“專升本”,考試的要求,我們將授課內容進行挑選,并劃分為溶液與膠體、電解質溶液與電離平衡、氧化還原平衡和氧化還原滴定、配位平衡與配位滴定、定量分析概述、物質結構、吸光光度法和元素及其化合物七大部分的內容,其中元素部分安排學生自學完成。在課堂教學中,針對不同教學內容的特點采用靈活多樣教學方法,例如案例法、分組討論法等。同時適當引進多媒體輔助教學,以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學生的理解能力,還能增大教學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2.3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應突出基礎、綜合和創新的三位一體,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強化學生的崗位職業技能。為此我們將《無機及分析化學》涉及到的實踐內容獨立開課、獨立考核。
首先,將基本實驗儀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作為重要部分,以加強基礎技能的培訓,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規范學生的基本操作,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實驗習慣。其次,結合專業特點開設綜合性實驗,以突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最后,開設設計性實驗,要求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設計實驗方案、獨立完成實驗,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另外,在實踐教學的方法上,我們要求學生提交預習報告。預習報告要求學生寫清實驗原理、實驗目的、實驗中涉及到藥品的物理參數等,旨在讓學生清楚實驗的過程,以及學生查閱工具書的能力等。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操作規范、儀器裝置組裝合理、實驗記錄完整規范、有良好的實驗習慣等。
實踐教學考核要求學生通過隨機地抽取題庫中的試題,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題目中的各項要求,教師在進行考試時及時指出學生的不足,使學生對成績的形成做到心中有數,這種考核方法能較為全面、客觀、真實地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促使他們重視實驗操作技能的訓練。
2.4改革考核方式
為了改變傳統的“考試成敗定英雄”的現狀,全面、系統、科學、動態的反映教學效果,我們將學生上課考勤、平時表現和期末成績綜合評定后給出最后成績。其中上課考勤占10%,平時表現占20%,主要以課堂提問或活動的參與狀況、課程論文與課余作業為主,主要是檢測學生分析與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以助于教師今后有針對性地講授知識;期末考試成績占70%,目的是促使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系統化復習,實現有效吸收。通過上述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將學生的學習壓力均勻化,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3.結語
總之,通過上述教學的改革,我系《無機及分析化學》的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和實驗技能也有了大幅提升,并能更好的為后續專業課的開設打下良好基礎,更好的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馮麗莎.高職化學教學方法的改革.新課程研究,2012(1):190-191.
[2]鐘國清.無機及分析化學省級精品課程的建設實踐.中現代教育裝備,2010(12):20-23.
[3]周本華,張懷紅.《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教學與改革的探索.廣東化工,2009(9):226-227.
篇6
關鍵詞:現代儀器分析;環境無機分析;化學分析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9.199
1 前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如今在很多方面上現代儀器分析要優于傳統的分析方法及儀器,因而能夠更好地應用于更加復雜的環境無機分析中。相關人員應該要對現代儀器作用及意義進行充分認識,并在其中投入更多的關注,積極地探索環境無機分析化學中的應用效果,以促進現代儀器分析作用。
2 環境分析
(1)樣品組分復雜。人類在生產生活的過程中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具有種類繁多且排放量大的污染物,從而使得在環境中多大十幾種甚至上百種的污染化合物,進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環境介質組成成分的復雜性。比如水,由于一些因素的影響也會導致其出現固態、液態、氣態三種完全不同的形態。
(2)樣品組分缺乏穩定性。一般來說,物理、生物以及化學性質等多個方面因素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并作用于環境污染物所具有的穩定性。但能夠對環境污染物造成直接且最大的影響因素在于樣本的本身,主要原因在于樣本本身所具備的復雜特點與污染物之間會發生一系列的反應。并且,其他因素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或改變污染物的性質,如環境介質便會對污染物造成影響及變化,甚至還會導致遷移變化的發生。除此之外,勿污染物在收集、貯存及分離的過程中,試劑或者其他因素均會對樣品組分構成造成一定程度上影響及作用。因此,實驗者在對環境分析的過程中y以保障樣品的穩定性。
(3)種類繁多。在實際分析的過程中會遇到復雜多樣的樣品種類,其種類的復雜與繁多性使得難以歸納污染物的來源。在分析檢驗的過程匯總具有形形的樣品,且這些樣品大多是緊密聯系著與人們生活及日常有著極其密切關系的空氣、水以及土壤等。根據相關的研究資料表明,如今空氣污染源已經被檢測出的類型高達三百多種,且多氯聯苯也對環境問題造成很大的影響。
(4)含量較低。一般來說,在對污染物樣品進行檢測的過程中普遍存在較低的組分含量,在這個情況下,由于這個特點的存在從而便導致檢測組的樣品含量不高,進而影響檢測組分的找到,也難以發現出檢測組分,最終為了提高檢測水平就不得不進一步提高檢測方法以及檢測相關儀器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夠顯著地提高儀器的精準性,才從而保證得到一個科學合理的化學檢測結果。
3 現代儀器分析方法
(1)色譜分析法。色譜分析方法在現代儀器各種分析方法中屬于一種非常常見的檢測方式,此種檢測方法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主要是借助將樣品展開分離工作的前提下,再進一步開展更加細致的分析工作。色譜分析法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其主要的作用原理在于借助污染物中的不同成分所具有的不相容特點,然后在此基礎上利用不同成分所具備的不同吸附效果及分配系數等,對混合物進行分離工作后再對其進行準確地測量及分析。此種檢測方法能夠在一定時間內,針對所要檢測的樣品開展定性及定量分析工作。鑒于此,色譜分析檢測方法在環境無機化學分析中得到了被較為廣泛的利用以及推廣。
(2)原子熒光法。一般來說,現代儀器分析方法中最為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原子熒光法,而源自熒光法主要由三種類型構成,包括石墨爐原子吸收、氫化物原子吸收以及火焰原子吸收三種類型。在化學分析的過程中利用源自熒光法能夠較為精準且科學的對檢測與分析水里的金屬元素。原子熒光法目前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環境分析中,對于水中的八種元素,通過原子熒光儀器也能實現對其的有效檢測,此種檢測方法在對容易轉變為氯化物元素時,具有干擾機體程度低。靈敏且準確的特點。除此之外,相關研究資料表明,對光緒皇帝的死因分析的過程中,借助中子活化分析技術以及X-射線熒光光譜等技術方式對其遺體的相關部分的分析檢測工作,得出其死因是由于As中毒而導致。
(3)質譜法及聯用技術。目前在實際檢測的過程中所采用的質譜法,其主要的作用原理便是將獲取到的樣本放置在離子源里,然后再通過電離的方式來獲得帶電離子,在此基礎上再通過使離子高速運轉的方式來穿過磁場,離子便會根據不同的質荷比而相應地產生出分離現象。質譜便由此構成,在實際分析與研究的過程中再結合最終形成的質譜線所處的位置及強度開展相關工作。根據相關的研究資料與實際工作狀況來看,質譜法在分析與檢測的過程中能夠針對自然環境中的土壤、空氣以及有機生物等各種物質,來開展相關的分析及測量工作,從而便能夠獲得科學可靠的檢測結果。因此,在環境無機化學分析過程中,質譜法及聯用技術得到了廣泛地應用及推廣。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技術的發展以及環境的惡化,傳統的檢測儀器及方法從目前環境堅持標準角度而言已經不能滿足當前要求,大部分檢測分析工作為了能夠得到更好的開展還是需要依靠現代儀器的輔助。結合現今的發展水平來看,傳統分析方法已經很難滿足現代環境無機化學分析的需求,而現代儀器分析的方法應用已經成為了必然的趨勢,且連續自動化的方式也逐漸的取代過去的手動方式。除此之外,自動化現代儀器設備在現階段的環境分析過程中得到非常廣泛的應用,并且還處于不斷的推廣中。
參考文獻:
[1]張莉,郝敬宇.環境無機分析化學中關于現代儀器分析的應用與展望[J].價值工程,2014(35):291-292.
[2]李贊忠,喬子榮.現代儀器分析及其發展趨勢[J].內蒙古石油化工,2011,37(21):1-4.
[3]馬曉麗,勉強輝,孟磊等.現代儀器分析實驗課程的教學改革與探索[J].科教文匯,2012(01):64-64,84.
篇7
英文名稱:Chinese Journal of Inorganic Analytical Chemistry
主管單位: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主辦單位:北京礦冶研究總院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2095-1035
國內刊號:11-6005/O6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2011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篇8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應用策略
一、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與生活的關系
教育教學本身就是和生活緊密聯系的,關于這方面在國內以及國外已經有了很多的研究成果,并且已經逐漸形成了一套完備的教育教學理論。其中著名的英國教育家杜威,他提出了關于教育和生活的著名理論,明確指出了教育即生活的原則,在世界范圍內強調了教育和生活之間的聯系。此外,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師從杜威,在杜威教育理論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論,并且將這個理論應用在數學教學中,延伸出生活即數學的言論,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成果。除此之外,世界上很多著名的教育家比如洛克、贊可夫等都做出了關于教育和生活之間聯系的理論研究。蘇教版的數學教學課程教學目標中也明確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小學數學教學課程應該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所以,蘇教版的數學教材很多都是取自于生活,添加了很多“生活化的數學知識”,比如生活中的圖形變化、觀察生活中的物體等。
二、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生活化應用策略分析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應該更加突出生活中的元素,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實際元素和案例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眼光分析生活中問題的能力。
1.采用生活案例,理解數學知識
心理學研究顯示:采用生活中的教學案例,學生理解起來會更加的容易,并且印象更為深刻。所以,在小學五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案例進行數學知識的教學,或者將教材中的案例和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數學教材中有著很多的教學案例,教師也可以適當地對其進行調整,使其更加貼合學生的生活。比如小學五年級的數學中有很多乘法和除法的運算,教師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對學生進行提問:學生每天學習的時間占一天的幾分之幾?通過這個問題,學生不僅更加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也鍛煉了自身的計算能力。用生活中的例子充實小學數學教學課堂,能夠增強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
2.生活化情境的創設,引起學生的興趣
創設情境是教學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更多生活化的情境,對生活中的元素進行調整以適應數學教材,給學生提供生活化的W習環境。比如,在蘇教版的小學五年級數學課本中有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計算,教師就可以設置一些生活化的情境引出教學內容,比如:將一根常為30公分的長方體木塊截成3段,其表面積增加了48平方公米,請問這個長方體木塊的體積是多少?通過這個生活中的問題將所要學習的知識呈現出來,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地激發出來。教師也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事物直觀地呈現出與教學有關的知識,或者是以游戲的方式來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更能夠引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3.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數學學習的最終目標就是幫助學生學會發現生活中的問題,善于用數學思維去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將生活中的教學案例引入小學數學教學課堂,其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數學知識因此會變得更加的生動與有趣,真正實現了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回歸到生活。比如,小學五年級學生在接觸統計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假如班級里需要投票選舉數學課代表和語文課代表用什么方法進行統計呢?學生就能夠從生活實踐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意義,通過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也極大程度上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共同解決問題,在學習中相互交流學習的心得;也可以在暑假和寒假添加一些實踐性的作業。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素質教育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內容。在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中,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不再是教學的主要目標,其中教會學生學習,培養學生學會思考變得更加重要。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勇于創新和探索,在數學的世界中逐漸形成基本的思維方式,形成數學思維,最終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參考文獻:
篇9
摘 要:在反應過程中加入催化劑可在更溫和的水熱條件下實現生物質高效氣化制氫。在眾多催化劑中,Ni系催化劑因其廉價并在反應中表現出較高的活性等優點而被認為是很有發展前景的制氫催化劑。該課題組針對Ni/Al2O3酸性位易于積碳引起催化劑失活的弱點,通過金屬助劑的輔助作用對Al2O3為載體的負載Ni催化劑進行改性。選用Cu、Co、Sn、Ce和堿性Mg,通過共浸漬、分步浸漬和共沉淀等方法制備雙金屬Ni-M或者復合氧化物載體催化劑。結果表明,金屬助劑Ce的引入有效提高了Ni系催化劑的催化產氫活性,催化劑的抗積碳性能亦得到有效改進,表明金屬Ce是非常合適的金屬助劑。MgAl2O4使催化劑水熱穩定性得到改善,堿性Mg助劑可以有效抑制Ni-Al催化劑的表面結晶碳的形成。較低的熱處理溫度,或者分步浸漬制備Ni-Mg-Al催化劑能獲取更多有效的活性位。堿性Mg助劑可以改善Ni-Al催化劑的催化活性及水熱穩定性。對于溶膠-凝膠法制備的Rutile TiO2負載Ni催化劑,降低催化劑熱處理溫度可以獲取分散性更高的Ni晶粒,從而提供較多的活性位,以促進生物質在水熱條件下C-C鍵的斷裂,水汽轉化反應和甲烷化反應,從而提高生物質轉化率。通過利用Aspen Plus軟件根據Gibbs自由能最小化原理采用PR狀態方程,以MHV2混合規則建立熱力學模型來模擬水熱條件下氣化生物質及其模型化合物產氫的過程,對水熱氣化生物質及模型化合物進行了理論分析,計算出在一定溫度和壓力條件下達到平衡時系統的產氣量,提供了催化氣化生物質的方向和限度的數據。
關鍵詞:制氫 水熱氣化 生物質 催化劑 熱力學模型
Abstract:Highly efficient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biomass can be realized by using catalysts in the reaction process under more mild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Among various catalysts, Ni based catalysts are considered as the most promising catalyst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due to its low cost and good catalytic activity.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atalyst deactivation caused by carbon deposion at the acid site of Ni/Al2O3,the additives were studied to modify the Ni based catalysts loaded on Al2O3 in our research group. Cu, Co, Ce and Mg were chosed as additive and bimetal Ni-M or complex oxide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co-impregnation, impregnation by step, and co-precipitation, etc.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metal C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hydrogen production, and the resistance of carbon deposition can also be improved, indicating that metal Ce is a suitable additive. Mg additive can restrain the formation of crystalline carbon on the surface of Ni-Al catalyst. Much lower heat-treating temperature or impregnation by step in preparation can obtain more effective active sites for Ni-Mg-Al catalyst. Moreover, Mg additive can improve the catalytic activity and hydrothermal stability of Ni-Al catalyst. As to the Ni catalyst loaded on rutile TiO2 prepared by sol-gel process, Ni crystals with much higher dispersity can be achieved by lowering the heat-treating temperature, which provide more active sites and promote the C-C bond breaking of biomass under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as well as water gas shift reaction and methanation reaction, thus improving the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biomass. The thermodynamic analysis was performed with Aspen Plus V7.3.2. The thermodynamic models was built using the P-R equation of state and the MHV2 mixing rule to predict the gas yields in the hydrothermal gasification process. Hydrothermal gasification of biomass and its model compounds was theoretically analyzed. The equilibrium state of hydrothermal gasification reaction was obtained by calculating the gas production under certain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which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and limitation of hydrothermal gasification reaction.
Key Words:Hydrogen production;Hydrothermal gasification;Biomass;Catalyst;Thermodynamic model
閱讀全文鏈接(需實名注冊):http:///xiangxiBG.aspx?id=49183&flag=1
篇10
關鍵詞:高考化學;復習誤區;對策
G634.8
高中化學復習課是化學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師需要對高中階段的包含的化學知識有一個全面、深入的掌握,在實際的化學復習過程中需要根據相關教學目標,再結合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及需求,去制定科學、合理的復習計劃,但是不得不注意的是在實際的化學復習中容易出現所謂的復習誤區,存在復習方法不恰當的情況,這樣就會降低實際的復習效果,教師需要特別注意這一問題,針對復習誤區找到解決對策,實現復習方式方法的不斷改進,達到更好的復習效果。
一、高考化學復習誤區分析
(一)忽視了基礎知識復習,過于依賴參考資料
在化學課程的復習過程中,需要認識到看似難以解答的題目通常都是根據相關基礎知識演變而來的,對復雜的問題的解答也離不開化學基礎知識的參與,考試大綱中有要求,考試題目不會脫離基本[1]。考題內容主要就是穩中求變,重點是對化學主干知R進行考查。而在實際的復習中,教師與學生通常都將精力專注在了拔高題目的反復練習上,忽略了對其中元素周期律、化學方程式、化學實驗等的基礎化學知識的復習,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對整體的化學學習效果就會造成不利影響。
在高考的備考階段進行化學知識的復習,大部分的教師與學生在復習中都會采取“題海戰術”,不同種類的化學復習資料填滿了課堂時間。教師也會在復習的時候發放大量的復習資料給學生,這也會占滿學生的課后復習作業,學生在復習中為了提高成績也會自己選擇購買一部分的復習資料。這種模式的復習是比較盲目的,學生往往不能很好的消化所學知識,在復習中不能抓住重點內容,單純的去做大量練習題也使得學生不能構建一個整體的知識結構,記憶比較分散,復習效果不佳。
(二)忽視化學實驗操作,不關注學生心理變化
化學實驗在化學學習中處于基礎地位,在當前的高考中也逐漸開始重視對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的考查。不過在實際的化學復習的時候,因為高考復習的時間通常比較短,內容又多,一部分教師就用做題的形式代替了化學實驗操作。這樣學生就對具體的實驗細節缺乏了解,比如,在考題中提供一些實驗條件、試驗注意的事項等內容時,學生如果沒有親自進行相應實驗就很難正確解答。單純的去背誦答案,在實驗題目出現變化的時候學生就不能很好的變通作答了。
高考是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的一個整體考查,而同時也是對學生心理素質考驗,可以發現在每年,高考結果公布時,一些平時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高考成績并不理想[2]。出現這一結果主要是由于學生沒有很好進行心態上的調節,在考試中心理及精神狀態都沒有達到良好的狀態。在重復進行強化復習過程中,學生壓力逐漸增加。教師通常將注意力都放在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上,忽視了學生心理上的變化。在復習中缺乏與學生的溝通,不能及時了解到學生復習中遇到的困難,逐漸的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信心。
二、高考化學復習對策
(一)研究課題考綱,科學設定復習目標
高考的競爭壓力是非常大的,復習的效果如何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順利的考取一個理想的大學,但是一般情況下學生基礎如果比較差,則能夠上本科以及重點大學的人數就會比較少,因此,需要特別注意復習的質量。教師需要形成科學的復習理念,對化學課程有一個明確的定位,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根據相關課程標準及考綱去制定復習計劃。在教學中形成科學的復習理念,那就是高考復習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重點是培養人,促進學生的發展,不僅要注重對學生智力水平的提升,還需要提升其非智力品質,同時關注復習過程與結果兩方面的情況,讓學生能夠熱愛化學,主動學習,并且在復習中還需要注重化學知識與其他科目的整合連接。
在設置教學目標的時候,也需要注重對學生化學素養的提升,促進其化學基礎知識的積累,特別是在實驗復習時不能投機取巧,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實際操作練習的機會,使其在真實的實驗環境中去體會學習。比如,在銅-鋅-稀硫酸原電池中,鋅片上出現氣泡,學生對其進行分析,如果只是通過多媒體進行演示,而不進行實際操作,就不能很好的對學生的思維探究進行訓練,只有在設置實驗方案、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中才能真正的掌握相關知識。
(二)學生精讀精煉,提供多樣化的復習方法
高考化學復習中,學生的資料應少而精,教師資料應多而全,教師既應鉆研考綱、教材、課程標準、歷年高考題,還要鉆研各省高考題及各種復習資料[3]。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將其中的精華部分進行整合,編制出一套與學案或教學相適應的習題,這樣課堂教學的效率以及學生化學復習的效率都會提高,同時也能夠幫助教師自身獲得基本功上的提升。
在高考化學復習中,教師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講授、演示、練習、課堂討論、實驗、比較等多種教學方法去設計具體的復習內容[4]。比如,在復習“氧化還原反應”這一節內容時,提出了“氧化劑具有氧化性,將還原劑氧化,本身被還原”這一問題,基礎較差的學生容易說反,教師通常會要求學生進行反復背誦。而實際上只要通過一個簡單的類比就能讓學生輕松記住:“干燥劑具有干燥性、將潮濕物品干燥、本身變得濕一些”。
三、結束語
高考復習屬于一項系統的學習過程,教師在復習中扮演者設計者與引導者的角色,需要在平常的教學中真正的了解到學生的不同學習水平及需求,對化學教材、大綱、考題等也都需要進行仔細、透徹的研究,通過不斷的教學反思與總結去找到合適的復習方式,針對容易出現的復習誤區也要做好相應的預防與改正的準備,實現教學目標的明確化,這樣才能在高考化學中少走彎路,實現復習效率及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鐘汝永.高考化學復習課的誤區與對策[J].化學教學,2008,02:22-24.
[2]張巧英.高考化學復習誤區經驗談[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