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的現狀范文

時間:2024-01-02 17:56: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移動支付的現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移動支付的現狀

篇1

現金支付實際是個成本很高的支付手段,如果換算成費率的話,完全不低于當前市面上所有的電子支付手段。原因包括:假幣殘幣風險,現金保管風險,員工人力成本高(收銀過程煩瑣,清點儲存問題,兌零問題)。之所以現金支付還是主流,主要是因為顧客的支付習慣。

2013年12月23日,美宜佳成為首家上線支付寶錢包條碼支付的便利店連鎖店,用戶打開支付寶錢包客戶端,亮出條碼,店員用掃描槍掃一下,完成付款。

這個合作很打動我們的一個點是,沒什么成本。不需要加硬件,掃碼槍我們本來就有。我們做的只是在收銀系統上進行小的軟件改動。從開始對接到完成,兩周時間就完成了。

收益方面,這種方式不需要找零、簽名,收銀效率能提高一倍。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它是實時到賬的,比銀聯刷卡支付的T+1到賬還要快,可以提高門店到總部的現金歸集效率。費率方面,現在推廣期免費,未來即使收取費率,相信也不會高過銀聯。

一個月下來,單日成功交易筆數超過1萬筆,增長很快,但分攤到5000多家門店,這個數字還是很小。雖然廣東地區支付寶錢包客戶已經有1300萬,但還是有很多人沒有裝,或者裝了不會用。條碼支付在支付寶錢包里入口位置不如余額寶、轉賬這些這么顯著,加之比較新,要喚醒用戶對這個功能的認識,還需要一個不短的教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還要克服用戶對于手機支付安全性的不安心理。

篇2

【關鍵詞】移動產業 支付業務 發展趨勢

從當前現狀來看我國的移動支付業務正處于高速發展期,其產業鏈結構已經初步形成,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移動支付業務也給運營商以及相關企業帶來了十分可觀的經濟效益。目前我國擁有手機用戶已經超過8億,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移動支付業務背后存在著巨大的市場。通過對當前移動支付業務進行全面地分析可以更為妥善、準確地把握支付業務的走向,這對于我國的通訊行業乃至整個通訊市場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我國移動支付發展現狀分析

從法律層面上來看我國移動支付業務依然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法律體系,在業務操作方面也不具備統一的操作規范,這也就給移動支付業務的實際運營帶來了一定程度的風險,同時也讓該業務承擔了法律風險。針對上述情況我國出臺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在《辦法》中有部分內容對移動支付業務進行了規范并且實行了牌照管理制度。在這個背景下第三方移動支付業務也獲取了中央財政的認可,當然國務院也規定央企不能對非主營業務進行投資,而銀監會方面對于移動支付業務也出臺了嚴格的限制標準。換句話說運營商要開展移動支付業務就必須要與銀行協作,這也從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移動支付業務的風險。

從技術層面來看由于我國的移動支付業務還處于剛剛起步的狀態,還沒有形成技術體系,但從技術形式上來看主要分為三種即RFID-SIM、SIM-pass以及NFC。當前我國通訊產業事實上是壟斷行業,國內三家運營商分別為電信、移動以及聯通,三家運營商各具優勢。移動進入移動通訊行業最早,其用戶資源最多,根基較厚;電信以寬帶固話業務為支撐向移動通訊業務擴展,也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聯通近年來則憑借著3g業務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空間,市場占有率也在不斷提升。以上三種移動支付技術也被國內三大運營商各自使用,聯通依托于NFC,移動則使用RF-SIM,電信則靠SIM-pass所支撐。當然以上三種技術各具特點,NFC技術最為成熟,但是需要投入較大的維護成本以及構建成本;SIM-pass適用范圍較廣,具有很強的靈活性,但是信號卻不如NFC穩定;RFID-SIM相對于其他兩種技術還處于發展期,在頻段兼容方面還有待完善。

從市場環境來看移動支付業務已經初具規模,這也加劇了市場的競爭程度,同時運營商與金融機構也形成了一定的合作關系使得移動支付業務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展。在這種情形下運營商與金融機構事實上已經形成了一個產業聯盟并發揮了協同效應。另外移動支付業務的應用面已經十分廣泛,在公交、地鐵、商業等基礎服務行業都出現了不同類型的移動支付業務,這也就形成了一個開放性的移動支付平臺,給廣大用戶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從投資角度來看移動支付業務雖然蘊藏著巨大的商業價值以及經濟效益,但是前期成本投入規模十分龐大,從研發到設備到運營都需要高昂的費用,這也給運營商帶來了一定的經濟壓力。那么從經濟實力來看三大運營商中聯通相對于其他兩家運營商存在著一定的弱勢,這也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移動支付業務的展開。

如今隨著虛擬運營商牌照的下放以及通訊市場的開放,移動支付業務的競爭也越來越大,這個市場在開放的過程中也將變得越來越成熟并且移動支付業務也將朝著多元化、全面化發展。與此同時虛擬運營商給傳統的三大運營商也帶來了一定的市場沖擊,這對于三大運營商而言將會是極大的考驗。

二、我國移動支付發展趨勢分析

隨著行業技術水平與管理水平的同步提升,移動支付業務也將得到新的發展趨勢,具體如下:(1)遠程支付與近場支付相互融合。相對而言遠程支付起步較早并已經逐漸成熟,其安全性也較高,而近場支付則起步較晚。在未來遠程支付將會與近場支付充分融合起來,在近場支付芯片上會將會出現遠程支付加載,從而形成一體化的移動支付業務。(2)移動支付產業將會出現迅猛增長態勢。從過去1年來看,我國的移動支付業務經濟產值大概在6000億美元左右,這也預示著我國的移動支付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在智能手機以及智能終端設備數量不斷提升的情況下,移動支付業務的承載面也在不斷擴充。在這種新型商業環境下用戶數量以及支付金額將達到空前的規模。(3)移動支付業務標準將形成統一化。為了讓移動支付業務得以順利的展開就需要制定統一化的業務標準,這也將使得產業鏈得到進一步的完善,而支付的安全性與可考性也將得到提升。(4)移動支付平臺開放程度將進一步擴大。在行業標準逐步統一的情況下移動支付平臺必然會呈現出開放態勢且開放程度也將不斷擴大,這也就讓移動支付擁有了全新的定位,各種新的商業模式也將不斷出現,合作模式也將得到更為深入的發展。

三、結語

從行業發展角度來看移動支付業務必然存在著極大的發展空間,在移動支付的推動下整個市場也將迎來新的局面,這將是我國通訊產業前行的巨大推動力。

參考文獻:

[1]崔媛媛.移動支付業務現狀與發展分析[J].移動通信,2011,(06).

篇3

關鍵詞:商業銀行 移動支付 挑戰 對策

一、 引言

互聯網以“開放、協助、平等、分享”為核心理念,自推出以來,就在全球得到了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更促使我國移動支付業務量持續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在這個追求創新的移動支付環境下,為了搶占金融創新水平競爭的先機,我國各商業銀行、支付機構、手機廠商等都如荼如火地在移動支付業務領域開展積極探索。在移動支付領域,非銀行主導的支付業務的規模與增速明顯高于商業銀行主導的電子支付渠道,并通過構建O2O支付閉環的方式逐步滲透到商業銀行此前主導的線下收單市場。因此,如何把握移動支付的重要機遇和有效應對支付環境的深刻變革已成為商業銀行的嚴峻挑戰和重要研究命題。

二、我國移動支付發展現狀

相對國外而言,我國移動支付起步相對較晚,但發展非常迅速。據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我國移動電話用戶總規模達到13億,人口普及率達94.6%。我國移動支付主要以手機錢包、掃描二維碼、微信支付等方式出現在市場上,不管身處大型商業中心還是巷子里的小鋪,隨處可見微信支付、支付寶、Apple Pay的身影。根據《中國支付清算行業運行報告(2016)》的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銀行共處理移動支付業務138.37億筆,金額高達108.22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5.86%和379.06%。

當前,我國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意識到移動支付的規模之大、增速之快、覆蓋之廣,紛紛借助迅速崛起的移動社交工具發力,在移動端為客戶提供更加貼心的金融服務。自2013年7月招商銀行宣布推出首家微信銀行以來,我國各大商業銀行相繼開通微信銀行,為客戶提供隨時隨地、觸手可及的金融服務;2013年8月,微信支付正式上線,移動支付進一步滲透;2014年1月,騰訊微信移動理財平臺理財通正式上線,派發紅包1000萬元;2016年7月,工商銀行正式宣布推出二維碼支付產品,這標志著工行成為國內首家具備二維碼支付產品的商業銀行;2016年9月,京東白條官方消息稱正式推出白條閃付產品。現將主要的商業銀行移動支付業務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主要的商業銀行移動支付業務開展情況。

商業銀行移動支付業務開展情況。

中國銀行 2013年12月,中行推出了“中銀移動支付”APP應用。該APP應用整合了中銀快付、手機銀行支付、協議支付等多種移動支付產品,全方位覆蓋日常移動支付需要。

工商銀行工商銀行搶先于其他商業銀行率先推出二維碼支付產品,該二維碼支付除了具備當前市場主流掃碼產品的全部功能外,還采用了國際清算組織的令牌技術對卡號進行變異處理,可為客戶資金和信息安全提供銀行級保護。

建設銀行 2016年9月,建設銀行正式推出了“龍支付”品牌,能實現“一拍即購”。

農業銀行 2015年12月,農行聯手中國銀聯推出基于NFC近場支付技術的農行HCE云閃付服務,開啟移動支付新時代。2016年2月,農行云閃付正式宣布支持Apple Pay。

招商銀行 2013年7月,招商銀行攜手微信,推出首家“微信銀行”。2016年9月,招商銀行又推出“一閃通”支付模式,客戶使用“一閃通”時,只需將手機屏幕點亮靠近POS機即可支付,無需打開任何APP,也無需網絡支持。

由此可見,各大商業銀行都希望搭上移動支付這輛班車,致力于通過業務創新、加強合作等方式,力圖在移動支付業務競爭中占領有利地位。同時,隨著支付行業電子化、互聯網化不斷向縱深發展,支付與經濟融合進入新階段,“移動支付”正深刻地改變著傳統的支付理念和結算方式,引領我們實現由實物貨幣向虛擬貨幣的轉變。

三、移動支付的發展意義

(一)移動支付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務的便捷性,讓金融惠及民生

眾所周知,到目前為止,商業銀行主要經歷了以網點機構為代表的物理金融、以網上銀行為代表的電子金融、以手機銀行為代表的移動金融三大發展業態。這三種業態針對客戶的體驗與服務升級,分別滿足了“定時定點”、“隨時定點”、“隨時隨地”的金融服務需求。毋庸置疑,移動支付延伸了客戶服務的渠道并滿足了全天候服務的需要,大大拓寬了我國消費支付的范圍,也極大地提高了用戶使用的便捷性。尤其對于一些落后、不發達及傳統金融機構建立網點成本較高的地區而言,移動支付依托其“隨時隨地”的特征而將普惠金融傳播到這些傳統金融的“荒漠區”,使得支付行為下沉到鄉、鎮、村,從而擴展了用戶覆蓋,在提高普惠金融服務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移動支付倒逼支付清算變革,不斷提升服務效率

支付清算是整個金融服務體系的后臺支撐,直接關系到經濟金融體系正常運行以及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我國支付清算體系經歷了手工核實、同城票據交換、電子化和信息化等發展階段。在手工核實階段,資金從一個城市轉到另一個城市必須通過信匯或電匯等方式,需要數天才能完成;隨著電子聯行系統的建成,商業銀行也建立了行內通存通兌系統,資金可以實現在一天內完成跨地區轉移;現時,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的迅速崛起,人民銀行構建了由大小額支付系統、銀行卡清算系統、外匯交易系統和各商業銀行核心系統構成的現代化支付清算體系,使得普羅大眾可以輕松享受到跨行、跨地區資金實時到賬等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

(三)移動支付有利用提高中小銀行的競爭力

在經濟轉型不斷深化、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金融脫媒等趨勢下,各中小銀行和具有壟斷地位的大型銀行比較起來,營業網點少、服務范圍有限、很難形成規模效應,處于明顯的劣勢地位。但隨著移動支付的快速發展,一是由于移動支付具有靈活性、即時性和便捷性,可以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從而有利于增強和大型銀行的競爭力,縮小了中小銀行與大型銀行的差距。二是移動支付的加入還有助于突破物理網點的束縛,減少增設物理網點的建設費用及人力成本。根據美國咨詢機構Tower Group數據顯示,通過移動支付方式辦理金融業務的交易成本僅為傳統柜面方式的2%,是通過ATM交易方式的10%。三是通過網絡可以快速擴寬業務經營范圍,同時,依靠理財、生活服務、快速轉賬等增值服務,可以提高客戶粘性,不斷提升中小銀行的競爭實力。

四、商業銀行發展移動支付業務面臨的挑戰

(一)運營市場復雜,缺乏統一管理模式,競爭漸趨激烈

移動支付產業鏈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從上游的技術及方案提供方、中端芯片的提供企業,再到下游各行各業的商家。這些年來,隨著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的迅猛發展,也形成了移動運營商、商業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三足鼎立”的競爭格局。每一方都試圖占據主導地位,互相合作的同時又互相競爭,因此無法形成一個統一的發展模式,運營市場復雜,缺乏統一管理模式,產業制度成為制約移動支付發展的瓶頸。

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的2015年中,以支付寶為首的第三方支付在移動支付領域可謂占據了重要主導地位。根據艾瑞咨詢數據顯示,自2013年第二季度開始,支付寶手機支付活躍用戶數就已經超過了Paypal,成為全球最大。截至2015年年底,支付寶擁有超過3億實名用戶,活躍用戶數有1.9億,支付寶錢包在移動支付市場占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同時,支付寶還積極進行業務創新,從支付延伸至銷售、擔保、融資等領域,利用自身的場景優勢,將數據和流量轉化為其客戶關系沉淀,成為客戶消費、理財等的優選入口。毋容置疑,這對我國商業銀行業務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二)商業銀行近場支付產業聯盟談判能力低,無法真正主導業務發展

在我國,遠程支付業務發展相對成熟,但是,在近場支付領域卻發展緩慢,據統計,2015年移動支付中遠程支付和近場支付的占比分別為:99.72%和0.28%,占比懸殊。盡管目前各大商業銀行紛紛開始加入到銀聯、移動運營商、第三方機構等主導的近場支付產業聯盟之中,致力于與其他產業鏈運營主體達成合作協議,提供后臺結算服務。然而,由于受終端渠道等資源的限制,商業銀行處于相對弱勢地位,在參與近場支付產業聯盟的過程中談判能力很低,商業銀行僅僅作為產業鏈主體的協作方參與到近場支付的合作中,無法真正主導業務的發展,容易被邊緣化。

五、推動商業銀行移動支付業務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移動支付業務的健康快速發展離不開產業鏈上下游參與方的通力合作,需要在產品模式創新與產業鏈融入方面開展積極的探索與實踐,面對移動支付來勢洶洶,監管部門及商業銀行應多角度、多維度應付支付變局。

(一)監管部門應完善支付結算制度,促進支付行業健康發展

我國現行的《支付結算辦法》頒布于1997 年,已難以適應時展的需要,因此,為適應支付結算業務監管需求,監管部門應結合國內支付結算業務發展的實際,加快制訂《支付結算條例》,進一步加強支付結算法規制度建設。在完善傳統支付業務管理的基礎上,將網上銀行、移動支付、自助銀行等新興結算方式、結算主體納入管理范疇,并對新型支付手段業務流程及電子支付參與方的權利和義務進行明確,促進電子支付法制化、良性化、規范化發展,引導支付結算市場有序運行。

(二)商業銀行應著力于優化產品布局,探索多元化發展策略

移動支付產業競爭的實質是制度創新、市場創新之爭。據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各大商業銀行的手機銀行主要提供查詢、轉賬、繳費等簡單服務功能,本質上只是對銀行傳統服務渠道的延伸,并沒有深入客戶的核心需求進行產品、模式上的創新。因此,為適應移動支付業務的高速發展,銀行機構應緊密立足于自身的整體戰略,著力于優化產品布局,創造應用場景,探索多元化發展策略。一是應加強對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緊密關注,不斷創新服務和產品。采取線上線下相融合、近場和遠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業務模式創新,進一步優化產品布局,包括NFC、二維碼、LBS等,積極探索多元化發展策略。二是按照“強強聯手”的發展理念,不斷提升與外部機構合作服務的能力,將支付等金融服務面向移動支付運營商、手機廠商、互聯網企業等產業鏈合作伙伴開放,聚焦發展、共促融化,探索多方共贏的商業模式。通過平臺對接、數據共享等方式實現與合作伙伴之間的客戶導流,融入更豐富的移動支付服務內涵。三是順應當前020模式的發展趨勢,積極拓展O2O的深度和廣度,通過開放式平臺跨界合作,圍繞村、社區、校園、醫院、超市、公交等日常生活場景,不斷豐富移動支付的服務體系,從支付運營、金融運營向商業運營轉型。以移動支付為紐帶,把服務細化到場景,通過場景嵌入自家的產品與服務,嘗試業務突破,提高服務覆蓋率。同時,通過分析客戶支付行為及商家交易信息,實現業務場景、產品規則及信息推送等定制與組合,利用銀行綜合化金融服務的優勢,將信用卡分期、投資理財等金融服務與移動支付進行捆綁,為客戶提供更具前瞻性和綜合性的優質服務。

(三)發揮移動支付特點,全面推進普惠金融發展

為積極響應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關于“堅持共享發展理念,發展普惠金融”的號召,商業銀行應充分發揮移動支付終端存儲容量大、覆蓋面廣、能打破時間及空間限制的特點,根據我國“三農”地區現金流通不便、支付結算手段匱乏的現狀,全面推出快捷的小額非接移動支付產品。同時,注重加強與新農合、新農保業務的整合,加強移動支付在農村地區的推廣及應用,著力增加普惠金融服務和產品供給,推出低成本、易操作的移動支付產品,拓寬農村普惠金融“新內涵”,使得普惠金融能更廣泛地惠及更多群體成為現實,為推進普惠金融發展探索出新的有效途徑。

六、移動支付業務的展望和總結

根據央行最新的2016年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報告顯示,2016年第二季度,移動支付業務增勢明顯,其中,銀行業移動支付業務61.37億筆,金額為29.32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8.46%和10.20%。筆者看來,商業銀行應認清大局與大勢,適時調整運營模式,以客戶的核心利益訴求為導向,著眼跨渠道、線上線下無縫對接的客戶體驗,不斷拓寬業務發展空間,爭取在這場激烈的金融服務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察勢者智,順勢者贏。因此,面對移動支付機遇與挑戰并存,各商業銀行應在明確自身戰略發展目標的基礎上,發揮金融機構的優勢,開展能夠滿足客戶需求的特色支付業務,同時也要加強與同業、移動運營商和第三方支付服務機構的合作,打造自身主導的消費場景,共同推動移動支付產業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谷海穎,張云華,周振宇.我國移動支付產業鏈模式分析及其盈利測算[J].上海金融,2011,(9):15―21

篇4

關鍵詞:用戶黏性;影響因素;移動支付

中圖分類號:F626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移動支付用戶黏性影響因素研究

收錄日期:2013年11月9日

一、我國移動支付市場發展現狀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多,以“物聯網”概念為代表的人類社會與物理設備的整合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目標。而“物聯網”的關鍵環節就在移動手機支付。廣義上,移動支付是指交易雙方為了某種物品或者業務通過移動設備(手機、PDA、移動POS機等)進行商業交易的支付方式。狹義上,移動支付僅僅指用戶以手機為媒介對所消費的商品或服務進行賬務支付的方式。本文的移動支付是指狹義移動支付,即手機支付。作為一種新興的支付方式,移動支付被看作是第一個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相互融合而成熟的商業模式。

自移動支付業務在中國開展以來,就備受移動運營商、金融機構、設備提供商和商家等的青睞,智能機滲透率的提升和3G業務的推廣也為移動支付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技術和應用環境。根據易觀智庫的《中國移動支付發展趨勢預測2011-2014》數據顯示,2011年移動支付全年交易額規模達到742億元,用戶數達到1.87億,預計到2014年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將達3,850億元,用戶規模也將達到3.87億。移動支付的發展勢頭迅猛,伴隨“物聯網”概念的提出,更加需要移動支付來完成各個交易環節,以便實現物聯網、互聯網、移動支付網絡的相互融合。

盡管我國移動支付市場的發展潛力巨大,但相比日本、韓國等其他亞洲國家,國內的移動支付還處于初級階段。由于中國市場規模和容量較大,整個金融產業的監管體系仍不完全成熟,難免出現少數利用“漏洞”牟取不正當利益的現象。對安全性的質疑成為用戶選擇移動支付的最大障礙,而糟糕的用戶體驗也是許多用戶放棄使用移動支付的重要原因。艾瑞咨詢2011年的調研數據顯示,在所有被調研的手機用戶中,使用過手機支付的用戶比例仍然較小,其中40.2%的用戶使用過手機端網上支付,31.7%的用戶使用過手機短信支付,僅有15.4%的用戶使用過手機近端支付。

二、移動支付用戶黏性影響因素分析

隨著越來越多的客戶要求享受移動支付的便利,企業應該考慮如何聚集人氣、黏住客戶,形成一定的用戶規模和黏性(或稱用戶忠誠度),再在這個已經形成的用戶空間里開發商業價值。因此,本文將移動支付的用戶黏性作為因變量進行分析。

不少學者對用戶黏性的定義進行了探討,其中Bush提出,黏性是指消費者長時間、頻繁的訪問。本文根據移動支付的特點,將用戶黏性的影響因素歸納為感知價值、信任、滿意、轉換成本和社會規范等五個主要因素。

Crosby等人于1990年提出關系質量模型,指出關系質量的衡量維度為顧客滿意和顧客信任,并實證分析了滿意和信任對顧客未來的互動和銷售效果具有顯著影響。本文以關系質量模型為基礎,將顧客感知價值作為關系質量的核心驅動因素,同時研究分析了轉換成本和社會規范對用戶黏性的影響作用,最終構建出移動支付用戶黏性的影響因素模型,具體模型如圖1所示。(圖1)

1、感知價值。Blackwell認為,感知價值是一種顧客的主觀感受,其主要由感知利得與感知利失之間的差額決定。而移動支付最為吸引用戶的就是它可以使得用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使用其服務,這種便利性是其他支付方式所不具備的,尤其是當用戶需要臨時購買或者感覺時間緊迫時,用戶的感知價值達到最大。另外,許多研究已經論證實體環境下的顧客感知價值是顧客滿意與信任的前因變量。因此,感知價值越高,其用戶滿意度和用戶信任也就越高。

2、信任。在移動支付中,由于買賣雙方時空隔離,且涉及金錢和隱私方面的信息,信任的作用十分重要。根據Forrester Research公司調查,40%的用戶對移動支付缺乏信任,而完全信任移動支付的還不到15%,且有65%的用戶拒絕通過移動網絡發送自己的信用卡資料。可見,研究信任對用戶黏性的影響是很有必要的。如果顧客信任賣方就會與其繼續合作,如果顧客對賣方缺乏信任,顧客關系就無法向更高水平發展,更無法形成顧客忠誠。

3、滿意。在Mohamed Khalifa等的研究中,總體滿意、互動性和習慣是影響用戶黏性的三個主要因素,而總體滿意包括產品滿意、銷售過程滿意以及售后服務滿意三個方面。除此之外,Harvir S.Bansal等也證明了總體滿意對消費者黏性的影響效果,但總體網站滿意僅解釋了5%的網站黏性方差,這意味著其他因素對網站黏性的影響更大。另外,多數學者認為顧客滿意決定顧客的后續行為,也就是說,顧客滿意為顧客信任的前因變量。

4、轉換成本。Anderson的研究表明,轉換成本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顧客忠誠,產品或服務的可替代性將大大降低顧客重復購買行為。轉換成本除了貨幣成本外,還包括消費者面對新產品或新服務所引起的時間成本、心理成本和學習成本。Gremler和Brown認為在通常情況下服務的轉換成本要比產品的轉換成本高。Fornell指出,由于不同行業之間的轉換成本存在巨大差異,顧客滿意對顧客重復使用行為的影響方式也就隨不同行業而變化。對于移動支付而言,如果用戶認為使用移動支付的成本較低或轉換為其他支付方式的成本較高,則用戶將更傾向于移動支付。

5、社會規范。社會規范是指人類在長期社會實踐中累積形成的行為準則、風俗習慣、規章制度、價值標準和道德法律等。在人類社會這種動態環境中,他人的行為模式為個體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和行為標準。Taylor and Todd的研究表明,為了加強與他人的關系或與其重要的人保持一致,即便個體不喜歡,也會進行某種行為。另外,除了來自親朋好友或領導等人的因素外,報紙、電視、網絡等各種媒體的宣傳以及關于移動支付的營銷等也會影響到用戶的使用意向、使用態度和使用行為。

三、推動移動支付發展相關建議

要促進移動支付方式在我國的廣泛使用,移動支付產業鏈上的各大主體必須共同合作。比如,對移動設備生產商而言,需要不斷提高設備處理數據的性能,確保移動支付能夠達到快速準確地傳輸和處理數據;對移動運營商而言,要提供穩定普及、經濟實惠的無線網絡;對支付服務提供者而言,一方面要提高支付安全保障;另一方面要設置合理便捷的支付界面,還應加大對移動支付的宣傳等;同時,有關政府部門應該規范管理移動支付市場,確保其健康快速的發展。因此,本文針對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第一,重點突出移動支付的高效性和便利性。由上述分析可知,感知價值是用戶滿意的前因變量,也就是說,用戶對移動支付的感知價值越高,對移動支付的滿意度也越高,其持續使用移動支付行為的意愿也越強。而移動支付最大的優勢在于,用戶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隨身、隨地、隨時地使用移動支付完成交易。因此,支付服務提供者應該充分突出移動支付的這種便利性,在宣傳時列舉移動支付帶給用戶的一系列好處,例如避免排隊、不用找零錢、節省時間等等,以加強用戶對其高效性和便利性的認識。

第二,采取多種措施打消移動支付用戶的疑慮。由于當前用戶對移動支付缺乏足夠的信任,雖然這其中部分原因是移動支付安全問題的曝光,但更多的是消費者對移動支付了解得太少。事實上在我國,網上銀行支付方式已經普及,但是大部分人對移動支付方式的接受卻相去甚遠。根據光大證券的研究報告,手機支付和銀行支付的安全性是差不多的,甚至由于網絡信號差異等因素,手機支付的安全性還要高于網上銀行支付。而且即使手機遺失,用戶在掛失銀行卡時也會同時刪除手機內的相關信息。因此,為了打消用戶使用移動支付方式的疑慮,有關部門或媒體應該采取加大宣傳、免費試用等多種方式建立用戶信任,從而促使用戶自愿并放心使用移動支付。

第三,改進移動支付的設備和技術支持。良好的移動設備性能是提高用戶滿意度的基礎,因為移動設備傳輸和處理數據的能力越強,用戶使用移動支付網絡的時間就越短,這樣既能節約時間和成本,讓用戶覺得方便快捷,又能增強用戶的信任,使用戶覺得短時間的交易過程可以降低風險。除此之外,屏幕尺寸較大、操作界面便捷可以讓用戶覺得移動支付容易使用,從而愿意繼續使用下去。另外,穩定迅速、覆蓋面廣的無線網絡對移動支付用戶信任具有重要影響,其安全可靠的數據加密技術能夠確保用戶在短時間內完成交易,從而增強用戶使用移動支付的信心。因此,加快改進移動支付的設備和技術支持也是間接促進用戶持續使用移動支付的有效途徑。

第四,充分利用移動支付用戶所處環境的重要影響。由于社會規范會對用戶黏性產生影響,而任何個體都不是單獨存在的,他們都會受到所處環境的影響。因此,如果個體周邊的群體成員認為移動支付方式是有益行為,則個體也會對移動支付持肯定態度;反之,如果周邊群體對移動支付持消極態度,則個體很容易放棄使用移動支付。而且如果個體對移動支付不太了解而又產生初步興趣時,他們就會吸取周圍人的意見來決定是否使用。因此,支付服務提供者可以采取送積分、返現等措施促使他們與周邊已使用移動支付的群體保持一致,從而提高用戶黏性。

主要參考文獻:

[1]Bush.Accompany to Expand Strategic Alliance in Key Vertical Markets by Helping Partners Increase Portal Stickiness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J].Business Wire,March 23,1999.

[2]Crosby,L.A.,Evans,K.R.& Cowles,D.Relationship quality in services selling:an interpersonal influence perspective[J].1990.2.

[3]Blackwell,Szeinbach,Barnes,Garner,Bush.The Antecedents of Customer Loyalty[J].1999.5.

[4]崔媛媛.手機數字簽名:移動支付業務的安全保障[J].電信網技術,2010.2.

篇5

關鍵詞:移動支付;第三方支付;價值鏈;營銷策略

2020年4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簡稱CNNIC)的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04億人,較2018年底新增網民7508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64.5%。手機網民規模達8.97億人,較2018年底增長7992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民占比由2016年底的98.6%提升至99.3%。通信設備技術的發展以及移動互聯網絡環境的不斷完善,為移動支付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移動支付也因其高效、便捷、靈活的特性不斷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當前,在我國第三方支付占據了移動支付的主流,并成為用戶的首要選擇。

一、我國移動支付的發展現狀、環境及趨勢

(一)移動支付的含義與特點。移動支付,其內涵是以移動終端設備(一般是指智能手機)為載體,滿足消費者需求的一種支付方式。移動支付通過將客戶的銀行卡、手機與支付終端捆綁的模式向銀行金融機構發起支付指令,從而實現貨幣支付與資金轉移的功能。移動支付因其簡單的操作性、技術的先進性、服務的創新性已成為當前主流的新型支付方式,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相關,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移動性。不受時間、地域、距離的限制,與手機和通信技術相結合,隨時隨地從移動終端獲取所需要的服務信息。2.及時性。獲取服務信息更加便捷,服務功能的實現越加高效,賬戶的查詢、轉賬、購物消費越來越便利。3.定制化。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的數據優勢,對不同消費方式的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4.集成性。集搜索、電商、社交為一體,是一個全息化的移動支付系統。(二)移動支付的應用。1.創造“移動”服務。“移動”服務,其內涵是以移動終端設備(以智能手機為主)為載體,滿足消費者需求的一種服務方式,同時還有很多滿足潛在需求的服務,例如,線下線上融合,靈活、高效、便捷的服務提升了用戶體驗。跨境支付前景廣闊,應用場景多元化。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中國網民規模達9.04億,網民中有84.6%的網民在線下購物時使用手機在網上支付結算,在超市、便利店、餐館等線下實體店使用手機支付結算的方式正逐步取代現金支付的結算成為消費者的新型支付觀。2.超前客戶服務管理。超前客戶服務管理的特點,是服務提供者通過大量收集用戶的交易數據,分析、了解客戶需求并能創造客戶需求。比如,金融科技通過支付環節深度挖掘支付流、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等信息,深入分析收集的大數據,為個人客戶和企業客戶定制專業化的金融服務,這在支付、保險、理財、供應鏈、大數據等領域都有運用。3.應用場景多元化。智能終端的普及和移動通信技術的進步,使得移動支付流程更加順暢、便捷,使移動支付的應用領域更加廣泛,覆蓋更多場景。例如移動支付廠商橫向開拓交通、醫療、餐飲、外賣、網貸、理財、教育等行業,縱向拓展致力于產品的研發和技術的創新,從安全保障、產品形態、業務模式、聯網通用等方面提出系統化的技術要求。(三)我國移動支付的發展環境及趨勢。1.移動支付產業鏈。銀聯和央行支付系統所組成的支付清算是中國移動支付核心參與方,終端廠商、軟硬件設備商、通訊運營商、金融機構、第三方支付機構是中國的移動支付產業鏈中的重要參與角色。一是支付清算。由銀聯和央行支付系統組成的支付清算是整個電子支付產業的樞紐,提供跨行大小額電子支付系統的建設和運行、跨行資金清算的業務。二是終端廠商。手機終端廠商以集成NFC通訊模塊等方式提供近場支付環境的終端支持,通過與通訊運營商、商業銀行合作實現安全、便捷的近場支付功能。例如,三星、蘋果、華為、小米等手機終端生產商為NFC模式的近場支付提供設備技術的支持。三是軟硬件設備商。軟硬件設備商主要以與銀行或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的方式提供POS收單服務。POS收單服務有效推動了電子支付業務的不斷發展與進化,促進了線上線下支付一體化的發展。四是通信運營商。通信運營商為支付交易提供網絡設施、通信渠道、支付通道。其不斷開發推出創新產品,例如近場支付的雙界面SIM卡、與用戶互動的手機客戶端軟件等,是推動我國電子支付行業向前發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之一。五是金融機構。銀行作為發卡機構,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通過將銀行卡號與手機號綁定的方式為用戶提供線上線下便捷的支付服務。憑借其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支付渠道在遠程支付方面占據絕對優勢,在近場支付方面,聯合終端廠商、軟硬件設備商推出云閃付。六是第三方支付機構。第三方支付機構市場敏感度極高,能深度挖掘客戶需求以制定不同的服務,打破線上線下的限制,在移動支付領域不斷地發展進取。如今,第三方移動支付已成為主流的支付方式。2.支付業務穩步增長,有力拉動消費升級。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移動支付用戶規模達7.65億,占手機網民規模的85.3%,用戶規模較2018年底增長1.82億。數據指出,2019年移動支付業務(不含銀行支付機構)的業務金額是249.88萬億元,同比增長20.1%。隨著移動支付市場的打開,移動支付業務不僅在重塑著居民個人的消費行為,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各個地區的居民消費增長。3.支付場景多樣化,支付路徑便捷化。隨著移動支付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移動支付的場景日益多元化,從最初的網購支付、話費充值、轉賬、信用卡還款等場景逐步向金融產品支付、休閑娛樂、生活繳費、美容護理、游戲充值、跨境轉賬等支付場景擴展。經過較長時間的發展,中國移動支付的支付路徑涵蓋了遠程網絡支付、二維碼支付、NFC支付、條碼支付、光子支付、手刷支付等在內的多種支付路徑。其中,二維碼支付得益于其適宜場景的廣泛性、使用條件的低門檻、直接便捷性成為目前移動支付的線下主流支付路徑。

二、基于移動支付的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發展現狀

(一)第三方支付的行業競爭格局。1.金融機構主導模式。金融機構主導的電子支付服務主要推動力量來源于銀聯和銀行兩方面,銀聯通過將客戶銀行卡與手機號綁定的綁定模式和通過WAP、手機短信等方式發起指令支付的移動支付網關模式為客戶進行服務;銀行首先主推的手機銀行模式是通過短信、手機客戶端、WAP等方式進行銀行柜面服務的查詢、轉賬等業務員的延伸服務,其次,與終端廠商合作,通過在手機中預制銀行卡信息與非接觸芯片的方式,使手機具備銀行卡與近場支付的功能。銀聯與銀行主導的核心盈利模式是通過非金融機構支付清算、銀行卡發行品牌服務、銀行卡收單跨行交易手續費分潤、ATM跨行取款收費、電子銀行轉賬等手續費、快捷支付手續費分潤等業務獲取利潤。2.通信運營商機構主導模式。通信運營商主導的移動支付模式有小額花費支付、近場支付兩種。小額花費支付通過手機客戶端軟件進行支付,是通信運營商移動支付的初期產品;近場支付方面,通信運營商主要通過與終端商場合作定制具有特定功能的手機終端的方式推廣普及終端改造的近場支付。通信運營商的核心盈利模式是提供基礎移動網絡獲取網絡服務利益,通過短信、WAP等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獲取移動增值服務,通過為應用服務商提供服務的門戶獲得分成利益等,以此獲取利潤。3.第三方支付機構主導模式。第三方支付機構主導的移動支付有支付寶、財付通等為代表的第三方移動支付機構;有資和信、市政交通卡等預付卡發行第三方支付機構;有銀聯商務、杉德、匯付天下等第三方線下收單機構;有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運營商及其下屬的第三方支付機構。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支付業務模式有手機客戶端、手機刷卡器、移動支付網關模式。首先,手機客戶端模式是第三方支付機構基于其龐大的客戶群需求,將互聯網支付遷移到移動終端。常用的支付渠道是通過第三方虛擬賬戶支付,比如支付寶、財付通的客戶端軟件。其次,手機刷卡器模式是第三方支付機構將刷卡器與手機終端相連接,客戶通過手機端下單后再刷銀行卡完成支付,比如卡拉卡、NFC支付、樂刷等。最后,移動支付網關模式是客戶通過客戶端選擇支付方式完成支付,比如二維碼支付、條碼支付、聲波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機構線上盈利模式是通過電商交易商戶交易傭金、電商平臺支付解決方案、沉淀資金利息收入等業務獲取利潤。線下盈利模式是通過接入費、技術服務費、交易手續費等方式獲取利潤。(二)第三方支付機構的運作狀況。自2009年,依托于電子商務的第三方支付行業以較高的速度發展著,第三方支付行業中的各類產品深入涉及人們日常生活消費、購物、旅游等方方面面,第三方服務機構或是依托于電子商務平臺迅速壯大規模,比如支付寶、財付通;或是針對用戶提供多樣化應用,比如翼支付、平安付;或是為企業定制化B2B支付服務,比如拉卡拉、聯動優勢,在具備市場細分能力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客戶和商戶的需求,并根據客戶和商戶需求制定解決方案。但是第三方支付機構受國家政策影響較大,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第三方支付市場的快速發展,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業務之間存在直接競爭關系,隨著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日益壯大,銀行會人為增加競爭壁壘,以保護自身利益,如提升快捷支付接入的門檻。

三、第三方支付機構及行業發展的營銷策略

(一)對第三方支付行業的建議。1.綜合發展策略。找準在移動支付產業鏈中的定位,以合作共贏的態度積極推動與金融機構和通信運營商之間的共贏合作,在企業、用戶、支付通道、服務質量方面形成合力,避免低效率的成本投入,以合作促進移動支付市場的快速發展。2.技術發展策略。提升移動支付環節交易密碼的安全性,鞏固風險屏障,利用技術優勢充分發揮其產品創新、渠道創新、服務創新及資源整合方面的優勢。把握市場契機,加速推進產品研發、打通O2O支付渠道、豐富應用場景。3.市場拓展策略。市場拓展初期支付環節的商戶扣率差價統一費率定價;通過與中小商戶群的合作,培養用戶和商戶兩端客戶群,推動第三方支付市場的快速發展,基于大數據的優勢,對中小企業實施精準營銷獲取推廣費用,為客戶提供行業分析報告獲取增值利潤。(二)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營銷策略的建議。1.品牌化策略。推進技術創新,以技術創新改善用戶體驗。加強服務創新,以服務創新提升顧客滿意度。以技術創新與服務創新相結合,加強與商戶與用戶之間的互動,增強用戶黏性,進而培養用戶與商戶對品牌的忠誠。2.兼容性策略。資源整合、橫向協作、互利共贏是當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市場生存法則。找準細分市場,精耕細作,以合作共贏的姿態積極參與和推動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發展。3.個性化產品策略。在技術創新的基礎上針對個性化差異實現服務形式多元化,使大數據、云計算等發揮其強勁的優勢。產品屬性方面注意對產品安全性能的提升與用戶黏性的培養。4.整合營銷傳播策略。利用基于用戶黏性、定位功能和大數據分析角度的SOLOMO模式(信息互動+本地消費+移動化)與O2O模式(線上線下相融合)滿足商戶或企業推廣的精確營銷、推測用戶的當前需求及深入挖掘用戶的潛在需求。5.互動式促銷策略。在產品引進期,加強廣告宣傳力度,鼓勵用戶參與體驗;在產品成長期,通過折扣券或紅包進行促銷;在產品成熟期,與運營商和銀行合作研發更便捷、安全、高效的第三方支付產品。在整個過程中,不斷優化移動終端的搜索引擎。

參考文獻:

[1]李淑錦,陳瑩.基于新金融視角的第三方支付與通貨膨脹分析[J].商業研究,2017,(10):23-30.

[2]廖愉平.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及其風險監管研究———以P2P平臺、余額寶、第三方支付為例[J].經濟與管理,2015,(2):51-57.

篇6

關鍵詞:移動支付;風險;解決措施

一、移動支付國內發展現狀分析

在傳統的電子商務研究領域中,移動支付作為新興的支付手段之一,一直是不容忽視的一大貿易環節。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無疑對電商時代的邁進又打了一劑強心針,各大電子商務平臺的涌現背后,我們不難發現支撐其迅猛發展的因素之一便是移動支付的出現與普及。移動支付,就是允許消費者應用移動終端的支付能力對所消費的產品進行銀行轉賬、繳費以及購物等,也恰恰是因為其具有“短、平、快”的特點,在過去的幾年里迅速壯大了自己的市場,伸手廣大消費者的歡迎。

(一)移動支付的形式

1、運營商計費:運營商計費的移動支付模式是指支付的整個過程由運營商承包,用戶只需發送短信授權即可,之后運營商便為用戶處理整個支付過程,但也要向用戶抽取一部分利潤;

2、NFC支付:NFC移動支付模式可以讓用戶脫離POS機,直接通過手機或者NFC設備近距離完成整個支付過程。例如,部分城市的公交IC卡已開始使用這種新興技術;

3、刷卡支付:刷卡支付是指用戶利用移動讀卡器,再加上個人的智能終端設備,可以在任何網絡狀態下(例如3G或WIFI),通過應用程序匹配刷卡消費。該種支付方式相比上述兩種支付方式,在當今市場中已經趨于成熟與完善,也是最為常見的支付方式;

4、應用支付:應用支付也稱為APP支付,一般做法是,在應用內用戶通過掃描商品的二維碼即可及時完成對商品的支付;

上述幾種支付模式的優劣在相關網站上都可找尋,加之本文側重研究的是移動支付的風險與預防措施,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

(二)移動支付的特點

1、交易成本低廉:對于此處的交易成本我們的理解應該是趨于宏觀的,不單單是交易費用,更多的體現是時間成本。當今時代,廣大用戶不可能時時刻刻面對PC設備處理各種交易事項,但是手機因其輕便小巧的特點是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利用的資源,利用其進行轉賬、結算既省時也省力;

2、交易的安全性:移動設備不同于傳統PC設備,傳統PC設備我們在進行交易時很有可能遭遇木馬、盜號等威脅,尤其是當交易發生在公用設備上時,個人賬戶與賬戶資金難以得到很好的保障,但移動設備因為其高度的隱私性與其內部的智能卡芯片都能高效有力的保護個人賬戶安全;

3、交易的便利性:用戶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移動設備進行轉賬交易,也可以時時查詢當前賬戶余額、過往交易記錄,如果是遠程交易(例如:網購等等),還可以及時查詢物流信息。

二、移動支付存在的風險

立足長遠角度,移動支付的發展前景是十分可觀的,但就我國目前網絡發展、信息技術等現狀來看,也不難發現目前移動支付過程中也存在著種種隱患,主要在支付流程已經面對支付對象時,有如下隱患:

1、用戶信息的機密性:用戶在各大電子商務平臺上選購商品時,交易信息被記錄下來,一旦被不法人員加以利用,很有可能對個人財產、人生安全產生很大的隱患;

2、支付手段的安全性:即使移動設備相比較公用PC設備等具備一定的隱私性,但究其終究是在聯網的條件下進行操作,網上支付產生的個人賬戶信息、密碼等等也很有可能被窺探、監控。個人賬戶金額被盜刷事件屢屢發生的背后,我們不得不反思電子交易中移動設備是不是在不經意間出賣了我們的個人重要信息;

3、支付過程沒有相關法律保障:個人認為這是亟待解決的一大問題,因為沒有相關法律條例的管制與制約,不法機構才會肆無忌憚地鉆空竊取數億移動支付用戶的個人信息,用戶個人信息安全也就得不到其切實保障。跳出個人用戶范圍,如果是商戶對商戶,企業對企業之間的移動交易再這方面就顯得更為謹慎與仔細,這也是為何當今很多企業在對外進行貿易談判時往往不愿意采取移動支付而是采取傳統支付模式的原因所在,上述我們枚舉移動支付的種種優點,但是其交易過程中有諸多安全隱患,又沒有切實的法律機制對其進行保障,許多企業在進行交易時往往不會選用這種模式。但是,其實企業才是交易平臺應該爭取吸引住的重要客戶之一;

4、支付行為難以追蹤:移動支付屬于無紙化支付,不同于傳統支付模式的透明度高――留下憑證,對于支付行為難以記錄與管理。

5、支付環境欠佳:由于移動支付主要還是依賴于網絡平臺,用戶信息的真實性也是難以追蹤與證實的,我們往往發現并不是每個消費者都是本著單純的購物心態去采取交易行為的,有些不法人士披著廣大“消費者”的外衣,對同行進行惡意交易等打壓,實則商戶在這種情況下也是受害方。這一情況其實不單單是移動支付所面臨的環境問題,這是整個網絡大環境下,所有用戶都會面臨的問題。

三、解決措施

1、技術層面――移動支付安全保障技術:針對以上1、2兩點,希望相關研究機構與運營商們能夠攜手共同開發出切實保護相關用戶的移動支付安全保障技術,這是技術層面需要攻克的難關,可以在手機支付應用中對于關鍵的交易信息采用數字簽名技術(數字簽名技術是將摘要信息用發送者的私鑰加密,與原文一起傳送給接收者。接收者只有用發送者的公鑰才能解密被加密的摘要信息,然后用HASH函數對收到的原文產生一個摘要信息,與解密的摘要信息對比。如果相同,則說明收到的信息是完整的,在傳輸過程中沒有被修改,否則說明信息被修改過,因此數字簽名能夠驗證信息的完整性),這樣一來不僅防止了不法機構篡改信息等行為的發生,也可以幫助廣大用戶及時發現交易過程中是否出現了問題。

2、管理層面――用戶信息實名認證:針對上述3、5兩點,希望各大平臺在對新用戶注冊時(不論是買方還是賣方)要對其進行實名認證,這種實名認證的信息并不是公開的,還是由平臺監管部門保存,以防以后發生糾紛責任到人時無從查證的尷尬局面發生。一方面,保護了消費者的利益,消費者在消費時對于賣方的信任度也會增加,此外在自己今后對賬戶里的現金進行提現等操作也有了一定保障,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冒名倒刷現象的發生。另一方面,對于各大商家來說也是有益處的,上述舉例中本人指出由于移動交易環境欠佳,很多同行間的惡易時有發生(尤其在一些C2C平臺),但是有了實名認證,商家一旦發現不符合常態的惡性干擾現象(如淘寶中的惡意中差評)可以及時與監管平臺溝通、查證,因此,實名認證對于出于移動交易兩端的買賣雙方來說都是大有益處的。

3、法律層面――加強相關法律建設力度:針對以上第4點,在法律風險防范方面,本人認為應該先充分利用我國目前已經頒布的《合同法》與《支付結算辦法》,其中的一些條款與增補條例對目前支付過程的監管還是沒有很好的貫徹下去,這個需要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本人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監管平臺的運行會更加完善;另一方面,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不法分子還是會鉆法律的漏洞,這就需要立法機構與時俱進,充分研究可能存在的隱患與問題,并對已有法律進行修改與完善。

四、結語

面對日益壯大的市場需求,相信在未來10年,移動支付將會成為最主要的支付方式,但是面對移動支付中尚存的種種弊端,希望相關部門引導移動支付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和公平競爭,切實保障移動用戶終端各個層級群體的個人信息安全。盡管就目前而言移動支付受到發展規模的限制,但隨著用戶習慣、公共政策、商業環境和移動支付技術的不斷創新與成熟,移動支付會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作者單位: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商學院)

參考文獻:

篇7

年會期間,各方與會嘉賓一起總結回顧了2015年移動支付產業發展的成果,全面深入地展現并剖析了移動支付領域的生態、挑戰和機遇,對2016年移動支付產業發展思考與格局的預示極具借鑒性意義。

風口之下的“NFC命運共同體”

會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信息化研究所所長李曉楓發表了名為“合力發展NFC移動支付,全面紓解失速性焦慮”的主題演講。他表示,從2015年中國移動支付發展的大潮中,我們應當深刻分析并認識到當下的產業格局與現狀:正因互聯網金融的激發,產業競爭異常激烈。NFC業者應該形成“同命運的共同體”。他預計,手機廠商可能會超越傳統運營商和銀行,成為NFC支付的新主體。

愛刷科技CEO紀成軍以資深NFC從業者的經歷,分享了NFC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和愛刷的NFC 愿景。紀成軍感嘆NFC的風口可能真的是要到了。紀成軍在演講中表示,未來商場購物、餐廳吃飯、出入門禁、辦公權限、出入門禁全部可以一部手機一個APP搞定。

風口的說法代表了相當一部分業者的想法。自2004年NFC技術誕生起,移動支付就成為NFC的重要“殺手級”應用。但是為何過去十多年,基于NFC的移動支付卻發展得步履維艱?對此,李曉楓所長從人行的高位上發出了形成NFC“命運的共同體”的呼吁。

如果說NFC產業鏈太長,整合困難是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但NFC發展不溫不火的局面卻已存在了十多年,而支付寶與微信卻能通過二維碼在線上支付獲得大量市場份額。螞蟻金服高級副總裁鄒亮在會上提及,“今天在座嘉賓80%的演講中都表示在大力推廣NFC。”

在產業鏈過長、NFC市場發展滯后的現狀與線下業者推廣NFC表現出的積極態度間,存在哪些矛盾?隱含哪些深層次問題?

NFC真正的“殺手”是誰?

截至2014年,手機缺乏NFC功能、POS機尚未升級依舊是困擾以NFC為基礎的移動支付向前發展的難題。對大多數手機廠商而言,倘若NFC不能立即帶來較大市場,他們自然不愿浪費成本去增添一個中看不中用的功能。隨著蘋果使用NFC接口的Apple Pay,包括華為、小米和中興在內的眾多手機廠商才開始發生大規模的態度轉變。

事實上,大多數的技術更迭都有長尾效應,在漫長的NFC POS升級過程中,如果“NFC共同體”依舊各自為戰,而消費者仍無法在傳統POS機面前通過手機或可穿戴設備來獲得流暢的刷卡體驗,那么移動支付終將成為雞肋,“丟掉錢包”也只能成為一句口號。

經過中國銀聯多年大力的推廣,截至2015年,中國6000萬商戶已部署約2000萬臺銀聯POS機,考慮到大型商戶擁有多臺POS機的情況,銀聯POS機保守滲透率達20%左右。據中國銀聯數據披露,目前約有700萬臺,即2/3的POS機尚不支持NFC支付。按照每年600萬臺的更新速度,升級所面臨的窗口期至少需要2~3年。

業內人士表示,即便是消費者期待已久的Apple Pay或三星Pay也面臨上述問題。對他們而言,雖然三星采用了名為MST的技術且蘋果擁有眾多用戶,但只適用于iPhone6和S6以上新款手機的限制條件,會使得大多數使用老款手機的用戶,依舊會面臨無“機”可刷的局面。

NFC/mNFC:新希望的承載者?

三星手機采用雙模技術路線支持NFC和非NFC兩類POS機,來推廣線下移動支付,無疑是解決當前困局的亮點。在2016年移動支付年會上,上海易碼聯合創始人張亦農博士帶來了一場關于mNFC技術優勢的主題演講。他表示,mNFC (Magnetic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技術,是指通過可穿戴設備發射磁脈沖到POS終端的方式,完成基于磁脈沖的非接支付。在支持NFC的POS機上,易碼可穿戴產品優先通過NFC進行支付;在不具備NFC功能的POS機上,將會自動切換至mNFC方式進行支付。

據張亦農介紹,mNFC的使用體驗和三星MST十分類似,但實現手段不同,并且擁有自主專利。年會現場,mNFC以NFC互補者的姿態出現在移動支付解決方案中,成為一大亮點。

具備雙模NFC/mNFC功能的可穿戴產品出現,可解決當前三大問題。首先,通過NFC順應了中國人行和中國銀聯強力推動的基于NFC支付的趨勢;其次,通過mNFC規避了老舊POS場景這個線下移動支付的殺手;最后,通過可穿戴設備,實現了對增量手機和存量手機的全兼容。其中第二點尤為重要, mNFC一方面延續了刷卡消費群體對線下POS機的依賴感和安全感,另一方面也做到了NFC在POS機上相似的體驗,實現平滑過渡。

上海易碼在主推可穿戴產品之外,也為其他手機硬件廠商提供mNFC模塊,使國產手機迅速具備和三星MST一樣的技術能力。mNFC像粘結劑一樣,把帶NFC POS的支付場景和不帶NFC的支付場景連接在一起,把創新和接地氣連接在一起,把“NFC命運共同體”的成員們連接在一起。

篇8

第一部分:范例(可以模仿)

【摘要】移動支付,就是允許用戶使用其移動終端對所消費的商品或服務進行賬務支付的一種服務方式。一方面,電子商務與移動電子商務的日趨發展促進了電子支付的發展創建,另一方面,電子支付的廣泛應用也保證了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移動支付是電子支付的一種形式。目前我國移動支付還處于發展與成熟時期,所以在內容上也是不斷豐富。本文首先從電子支付概況、移動支付定義與基本流程、移動支付的主要優勢和國內外移動支付的現狀等方面對移動支付進行比較全面地概述;其次重點分析了我國移動支付的商業模式及其商務模式之間的比較;最后通過我國移動支付應用領域及案例分析得出我國當前移動支付產業存在的問題及我國移動支付產業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電子支付移動支付手機支付第三方支付

第二部分:什么是摘要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位于論文第一頁;字數要求為200-300字左右。內容應包括課題設計意義、完成的主要工作、重要結論及其理論和技術水平,要突出本論文的創造性成果,語言力求精煉。

關鍵詞:結合標題和正文內容一般選取3至5個關鍵詞。

那么到底如何寫呢?請關注下頁:

簡單來說,摘要就是論文的梗概,反映論文的實質性內容,展示論文內容全部重要的信息。簡潔具體的摘要還須明確論文的創新性,讀者通過閱讀摘要便能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觀點,也方便讀者檢索,提高論文被國內外檢索系統收錄的概率。

摘要主要包含以下四個要素: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和結論。 研究目的:用一句話概述即可,但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必須詳細具體,作者在摘要中要給出具體的研究方法,具體結果及對其進行剖析得出的具有創新性的結論。

摘要應該開門見山,直接給出研究目的。摘要不應簡單地重復題名中已出現過的信息,不要把引言和結論中敘述性的內容寫人摘要,在學科領域內專家和學者共知的內容不要寫人摘要。不必介紹研究背景,也不要有自我評價的語句,如“本研究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該研究對??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摘要的內容應在正文中出現,不能有作者未來的研究計劃,不能出現圖、表、參考文獻序號和縮寫詞,盡量不要出現數學公式。為保證摘要的客觀真實性,摘要應采取第三人稱寫法,不宜出現“本文”、“作者”、“我們”等字樣,應寫成“對??進行了研究”,“基于??”。句子要盡量簡短,只敘述新信息和發展,減少原來的研究細節。

第三部分:從不好的摘要到好的摘要

范例:(寫的很差的摘要)

不好的摘要

本文從分析我國物流市場組織問題的特殊性出發,提出了物流組織層的概念,并通過研究指出物流組織層是物流業發展的關鍵,同時對物流組織的內容、物流組織層的運作機理及其運作主體的功能定位進行了創新性研究,希望能有效解決物流市場組織問題提供一種全心的思路”。該文為研究觀點類,其摘要缺乏具體結果。

修改稿為

好的摘要,重點推薦模仿!!!!

篇9

標準的制定如同發令槍響,業界廠商紛紛發力,搶占制高點,布局未來。半年過去了,各方的進展如何?未來又將向何處去?

未來與現狀之間的反差

與其他移動支付形態(運營商計費、刷卡支付、應用支付)相比,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即近場通訊)支付優勢明顯,給予用戶無限的遐想空間,引起了相關行業的高度重視,成為移動支付的一大亮點。

然而,受制于建設成本、利益分配、消費者習慣等因素制約,NFC支付的推廣并非一帆風順。去年10月,Google Wallet負責人Osama Bedier公開承認,盡管各大銀行、無線運營商和信用卡公司都非常支持NFC支付方式,但要想在美國市場上廣泛使用具備NFC技術支持的智能手機和支付終端“仍可能需要更長時間”。不久,這位負責人即宣布離職,從而令Google Wallet陷入尷尬境地。《福布斯》更悲觀地認為這種支付手段“面臨因殘缺不全而銷聲匿跡的風險。”

標準出爐 各方競逐

和國外相比,國內NFC支付起步并不算晚,但過程卻異常緩慢,這其中固然有國內金融環境的影響,但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對于技術標準的爭奪。

標準之爭,除了技術層面的問題外,實質是對未來平臺主導權的爭奪。經過漫長談判,以中國移動為首的通信陣營和中國銀聯達成共識,確定采用銀聯主導的標準,標準之爭終于塵埃落定。確定標準的進程雖然艱辛,但旁觀者已不難從中看出NFC所蘊含的巨大商業價值,也可以預料:未來的推廣之路絕不會是一片坦途。

目前,我國NFC支付的參與主體包括銀行、移動運營商、銀聯、移動終端廠商、商戶等,各方都在積極發展相關業務。

銀行方面,以招商銀行的推動力度最大。作為國內網上銀行和信用卡業務的領先者,招商銀行依托已有的技術和信用卡客戶量優勢,逐漸從信用卡服務供應商,轉變為移動支付服務供應商,不斷與手機廠商、電信運營商合作推出移動支付產品。去年9月份,招商銀行與HTC和中國聯通合作推出國內首款NFC手機錢包,之后又與中國移動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更廣闊的領域內進行合作。

第一個喊出“廢掉”信用卡,將其變成數據信息融入手機中;搶先與相關行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出國內第一款NFC手機錢包……招商銀行的這一系列舉動,結合其在網絡銀行業務推廣中一貫的積極形象,顯現出在互聯網金融時代招商銀行的敏感與氣魄。對此,時任招商銀行行長的馬蔚華有自己的見解,在他看來,銀行不能放棄支付這個市場,如果銀行從支付退出去,那銀行的其他業務都將失去根本。

浦東發展銀行也是NFC支付推廣的先行者之一。和招商銀行不同,早在與中國移動合作之初,浦發就率先采取芯片貼片卡的方式先行布局近場支付領域。近一年來,浦發與中移動合作的重要戰略之一就是大力推進聯名卡的發卡力度,在全國12個城市發行近30萬張。浦發認為,在移動支付環境并不成熟的背景下,作為過渡方案,聯名卡在未來幾年內還有較大潛力。

廣發銀行也提出了NFC-SIM卡解決方案,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完全掌握主流移動支付解決方案的商業銀行之一,穩居移動支付領域第一陣營。2013年上半年,廣發銀行將正式推出同中國銀聯、中國移動合作的手機支付卡。

此外,中國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也紛紛推出了各自的NFC支付業務。

對于各大銀行布局NFC支付的舉措,業內普遍認為目的不在盈利,而在于提高交易量,吸引用戶。一位招行總行的相關人士表示,招行推動移動支付的整體規劃是要通過互聯網業務來帶動整個零售業務的發展,用意是通過最早推出移動支付,來贏得更多用戶的喜愛。

通信運營商方面,作為在標準之爭中通信陣營的主導者,中國移動早先采用2.4GHz的RF-SIM標準,最終經過協商與中國銀聯簽署移動支付業務合作協議,共同推出基于NFC的手機近場支付的通信標準和銀行支付標準(符合國際標準)。標準統一后,中國移動開始大規模推廣NFC手機支付業務。據透露,中國移動今年銷售的智能手機中將有超過1000萬部具有NFC支付功能,而內置NFC移動支付將會成為其推廣TD-SCDMA終端的一個重要賣點。

其他兩大運營商中,中國聯通與招商銀行在去年底聯合推出名為“聯通招行手機錢包”的信用卡手機支付產品;中國電信也將推出電子錢包,并啟用終端定制。

與銀行一樣,在現階段NFC支付推廣中,通信運營商也將目標定為爭取用戶,為此將與各行業開展廣泛合作。上海移動計劃未來重點關注金融、市政公交、商戶和政企校園四大領域。據上海移動數據業務部相關人士介紹,就本地而言,未來計劃和12580商盟打通,進而推進O2O(線上到線下)支付應用,“我們推出NFC支付業務,主要是為了增加用戶黏性。”

在終端建設方面,中國銀聯主要負責支付POS機的建設與改造,到去年年底其“閃付POS”已突破100萬臺。銀聯還在50個城市建立100個閃付商圈,以提高閃付POS的使用活躍度。以三星、HTC為代表的手機生產廠商則已經推出了數款NFC支付手機。遺憾的是,蘋果最新一代iphone仍不支持NFC支付,這對于NFC支付推廣不是一個好消息,但針對iphone的NFC背夾等輔助裝置的推出也許可以改變這一現狀。

NFC支付的特點,決定了各行業搶占市場不能采用封閉性的“跑馬圈地”模式,必須要抱著比以往更加開放的態度,通過與其他行業進行合作來實現各自戰略。因此,“合作”注定將成為國內NFC支付推廣進程中的創新之道。

安全、利益制約鏈條延展

盡管相關行業在NFC支付布局中爭先恐后,大手筆層出不窮,但也應該看到,NFC支付的推廣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國外“今年將是移動支付元年”的口號年年喊年年未能言中的尷尬就是明證。目前NFC支付推廣面臨的問題主要有安全保障、用戶習慣、成本分擔、利潤分配等。

首先,安全問題是NFC支付推廣的嚴重瓶頸。用戶使用手機錢包進行支付時,需向商家提供手機號及個人賬戶密碼,移動運營商確認無誤后,購物款項便從個人小額賬戶中扣除。由于賬戶密碼的確認信息是通過無線傳輸的,對于安全的擔憂不可避免。另外,一旦手機丟失,與手機號碼綁定的銀行賬戶便存在風險。對于普通用戶而言,“一部手機走天下”的豪邁背后是否也潛藏著“手機一丟就破產”的隱憂?不過,相關廠商已經針對安全問題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思路國際(IVIO)副總經理孫意笑表示,NFC支付功能普及后,將加入面部識別、指紋識別、聲紋識別等功能,從技術層面盡量降低這種風險的發生。

其次,人們對消費方式的固有認識和習慣,一開始就給中國移動的“手機錢包”帶來了一種天然的局限性。在國內,大部分的交易依然是現金,即使是已經推廣了十幾年的銀行卡也不能完全代替傳統支付手段。在這種社會環境下,發展“手機錢包”業務確實難上加難。支付體驗涉及產業鏈的幾乎所有環節,也許只有通過各方長期協作,共同建立一個合理、方便、快捷、安全的消費環境,才能使用戶接受移動支付,逐步形成使用習慣。

最后,NFC支付推廣中最關鍵的問題恐怕就是利益協調。一位寧波銀行的內部人士表示,作為一種新興的支付手段,NFC支付涉及的產業鏈環節眾多,各方如何配合以形成切實可行的商業模式,目前業界還沒有清晰的路徑。NFC支付的進入門檻相對較高,建設成本也是一個問題。例如目前國內市場上具備NFC支付功能的手機型號本就不多,且大多屬于高端手機,換機也就成為NFC支付用戶要邁過的第一道門檻。此外,目前NFC支付場景較少,如要加快推進速度,需要大規模的投入,如何分擔其中的成本,更需要認真研究。實現各方共贏的局面,也許是決定NFC支付未來發展走向的關鍵。

正如廣發銀行內部人士所言:雖然目前在技術標準和實施規范上有了統一的制度標桿,但是移動支付業務作為一項涉及較長產業鏈、協同配合的龐大工程,受人們消費習慣的培養和變更、網絡通訊、智能終端技術的發展等眾多關鍵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其落地推廣的道路并非一路坦途。

移動支付時代的整合

盡管步履艱難,但NFC支付在國內的推廣一直在緩慢而堅定地進行著。標準確立后,相關廠商對NFC支付推廣的投入力度之大、合作范圍之廣、合作層面之深實屬罕見。從各方宏大的布局規劃中,傳遞出一個明確的信號:在移動支付時代,中國企業是不甘淪為配角的。

篇10

【關鍵詞】WiFi;APP;移動電子商務;發展潛力

一、背景

基于移動通信網絡和互聯網絡技術,使用移動智能終端進行交易、支付和認證的電子商務活動,徹底克服了現代商務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與商務主體更為貼近。移動互聯網應用的快速發展為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移動電子商務=“手機”+“APP”+“網民”。APP 是移動電子商務的載體,智能手機是硬件,網民通過“手機”和“APP”進行的活動就叫移動電子商務,它們三者的發展關乎移動電子商務市場的發展潛力。

二、移動電子商務現狀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的8月份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顯示,今年 1~8月,我國電信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2%。4G用戶占比已超過一半,使用手機上網的用戶數再創歷史新高,總數達到10.04億戶,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近800M,手機上網流量占比近九成。手機用戶數量和用手機上網用戶數量的攀升,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的普及,上網速度的提升,無線寬帶資費的下調,傳統電子商務的轉型,為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移動電子商務面臨的問題

移動電子商務在給消費者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給用戶的個人信息安全和財產安全帶來了巨大威脅,移動電子商務安全問題主要分為兩大類:技術上的安全問題和管理上的安全問題。

(一)移動電子商務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規

目前,我國在電子商務方面的法律法規主要集中在傳統的電子商務領域,在移動電子商務領域還缺乏可執行的法律法規,這使得移動電子商務發展處于“裸奔”狀態,為影響移動電子商務發展的各種行為提供可乘之機,不利于移動電子商務的長遠發展。

(二)移動電子商務受限于目前的速度瓶頸

我國4G網絡商發展已經將近3年時間,但是4G網絡的覆蓋范圍和覆蓋質量仍處于較低的水平,且隨著4G用戶的爆發式增長,目前的4G網絡網速仍然較慢,網絡質量不夠穩定,對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

(三)移動支付的安全性

移動支付作為新興的支付方式,具有支付快捷、方便,不受地域和時空的限制等優點,因此,移動支付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前景,吸引了國際大量實力資本的青睞,但是正是由于其巨大的發展前景和利潤空間,各方為各自利益互相較力,導致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統一的支付標準。另外,移動支付由于涉及方面較多,造成監管部門不明確,出現九龍治水的怪異現象。移動支付發展情況成為制約移動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

(四)消息缺少監管

對于微信營銷而言,公眾平臺品牌信息、個人微店營銷、微商城,已經成為了一個比較百花齊放的品牌營銷策略。但也正是由于這種多元化的發展,使得微信營銷產生了信息過剩的效應。進入消費者視野的信息過多,消費者無從篩選。這是微信營銷發展的一個瓶頸與弊端,對微信上消息的,與公共平臺建立進行合理監管,是微商進行電子商務發展的必要環節。

四、未來移動電子商務發展趨勢

(一)更加智能化

隨著未來移動終端的高速發展,移動電子商務在電子商務中逐漸處于主導地位,移動電子商務的優勢將進一步得到鞏固。移動終端的高速發展,刺激越來越多的企業和電子商務服務商開發出更多的APP,基于APP的電子商務,不僅可以承擔傳統的電子商務銷售功能,還可以促進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溝通,精確掌握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更好地把握消費者的需求,同時促進企業的品牌推廣和傳播。

(二)和線下實體商店高度融合發展

運I商4G網絡的廣覆蓋和高帶寬,促使移動電子商務和移動支付得到了長足發展,很多線下實體商店選擇支持移動線上支付,同時為減輕線下實體商店的租賃成本和更好地拓展業務,更多的線下實體商店選擇開設線上分店。隨著未來技術的不斷發展,運營商將提供更廣覆蓋、更高網速和更優質的無線接入服務,這使得基于移動終端的移動支付變得更加便捷和高效,促使更多的線下實體店選擇移動支付,促使移動電子商務和線下實體店高度融合發展。

(三)移動電子商務趨向個性化服務發展

移動電子商務較其他形式的電子商務有一個巨大優勢是基于移動終端,移動終端可以為移動電子商務發展帶來以下優勢:(1)移動終端可以使用戶時時在線,隨時可以產生交易機會;(2)基于移動終端可以精確定位用戶所屬地理位置信息,有利于發掘用戶需求,同時向用戶推送附近相應的產品和服務;(3)移動終端可以借助社交軟件,比如微信、QQ、微博、百度搜索等收集和整理用戶的社交和搜索信息,通過對這些信息的分析挖掘可以幫助判斷用戶的消費行為和消費習慣,根據用戶個性化的需求為用戶推送相應的產品。通過對移動終端帶來的優勢分析可以發現,根據用戶的地理位置信息、用戶的消費行為和消費習慣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的服務將是未來移動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四)粉絲化

顯然,未來的時代屬于移動終端和小頻時代,一方面傳統的基于貨品的分流、搜索模式在小頻時代不再適用,另一方面很多移動用戶往往被內容和社交引導,比如微商,很多微商通過優質的內容資源吸引和聚集消費者,引導消費者進行消費,然后通過口碑相傳,進而培養更多的粉絲,通過互粉等社交方式幫電商推送相應的產品和服務。因此,通過豐富優質的內容資源,逐步培養忠實的粉絲,將是未來移動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五)碎片化

得益于智能終端的廣泛普及和無線接入網絡的質量提升,移動支付更加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越來越多的人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通過移動終端進行購物。數據顯示,碎片化購物在移動電子商務中所占比例已經過半,并且高速增長,未來碎片化的購物方式將成為移動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重要力量。

五、結束語

移動電子商務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響改變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商業模式,通過分析移動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找出未來移動電子商務發展的趨勢,會更好地促進移動電子商務更好更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書利 .4G 環境下的移動電子商務模式研究和創新 . 山東師范大學 ,2014.6.

[2]劉軍.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J].甘肅科技.2008,(11):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