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的利弊范文

時間:2023-12-29 17:54: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移動支付的利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移動支付的利弊

篇1

論文摘要:文章用國際競爭力的兩個主要測量指標貿易競爭力指數(TC)和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來反映中國與東盟在紡織品服裝業上的國際競力。研究表明中國雖然在紡織品服裝產業上有明顯的競爭優勢,而東盟五國中的印尼和泰國紡織品服裝產業的貿易競爭力有逐漸加強的趨勢。因此,中國與東盟應開展協議分工,在產業內部側重發展不同的產品,重點發揮自身的優勢,以合作代替競爭。

一、中國與東盟紡織品服裝出口情況分析

(一)中國與主要東盟國家紡織品服裝出口情況比較

紡織品和服裝在中國和東盟國家中均占重要地位,是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中的重要內容。而中國與東盟均屬于資源和勞動密集型出口導向的國家,目前基本處于相同的發展階段,雙方在紡織品服裝的國際市場上一直存在著激烈的競爭。

2003年中國服裝出口額為520.61億美元,占世界服裝出口的28.1%,東盟國家中只有緬甸和印尼躋身世界服裝出口前十位,這兩個國家的比例分別是2.0%和2.2%。2004年中國服裝出口額為618.6億美元,占全球出口份額的24%,排名全球

第二,增幅最大;東盟國家中服裝出口位居前十位的只有印尼,列全球第九位。在2004年全球紡織品出口排名中,中國列第二位,出口334.3億美元占全球出口份額的17.2%;泰國列第三位,增幅21%。而2004年東盟紡織品服裝產品出口占整個東盟出口比例只達到1.0%。2005年到2007年這三年間,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分別達到了1150億美元、1440億美元和1712億美元。在這三年中,東盟國家中印尼的紡織服裝產品發展非常迅速,2005年印尼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為86.1億美元,而到了2007年印尼僅紡織品出口額就達到了100.03億美元。這些數據說明,在紡織品服裝出口排名上,中國與東盟國家相比仍然占有絕對優勢。

(二)中國與東盟紡織品服裝出口市場結構分析

中國和東盟的紡織品服裝的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美國、歐盟市場和日本市場。在20世紀90年代期間中國和東盟的紡織服裝產品在美國市場所占份額約為10%,而在歐盟市場中國接近5%,東盟則超過5%,但所占份額不大,相差較小。這說明中國同東盟國家產品在美國和歐盟市場存在著競爭,原因是中國和東盟國家都是以發展中、低檔紡織品和服裝的出口為主,而且出口的市場基本上都是歐美等國家,但隨著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立和2005年全球紡織品服裝配額的取消,這種競爭狀況會日益加劇。而中國紡織服裝產品在日本市場的份額仍然低于10%,東盟出口到Et本的紡織品和服裝的比重在20世紀90年代均超過50%,其份額差不多是中國在日本市場份額的6到8倍,這說明東盟紡織品和服裝產品在日本市場的競爭力遠遠超過中國。

二、中國與碰鼬鏟際靜力匕較

在測度某國產品與服務的國際競爭力方面,通常使用的指標包括以下三種:貿易競爭力指數(TC指數)、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指數)和出口業績相對指數(IREP)。本文用前兩個貿易指數來分析中國與東盟紡織品服裝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一)中國與東盟紡織品服裝產業的貿易競爭力指數(TC)比較

貿易競爭優勢指數(貿易競爭力指數),即TC指數(TradeSpecilaCoemcient),也稱貿易專業化系(指的是經這里的radeSpecializationCo—e伍cient,TSC),是指一國進出口貿易的差額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系數越大表明優大。即TC指數=(出口一進口),(出口+) i;其中,Ve代表某類產品的出口值;vi代表某類產品的進口值。通常,TC~>O.8,則該產品具有很強競爭力;若0.5≤T0.C5,則0具8有強競爭力;若一0.5≤Tc

中國與東盟紡織品服裝在雙邊貿易上1993年的TC=一0.83,幾乎沒有競爭性,1995年到2001年雙邊紡織品服裝貿易競爭力指數分別為一0.74、一0.55、一0.43和一0.53,雖然貿易競爭指數有所上升,但基本上仍然小于一0.5,說明雙方具有較低的貿易競爭力,在紡織品和服裝產業上基本上屬于完全的專業化分工。但隨著東盟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及在紡織品服裝產業上的結構調整及升級,中國與東盟的這種垂直型產業內貿易開始出現水平型產業內貿易。

由表l可以看出在2000—2003年間中國在紡織品上的貿易競爭力指數在0—0.5之間,說明中國在大部分中間產品紡織品上具有強競爭力;而在服裝產品上TC指數一直大于0.9,這些數據說明中國在服裝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幾乎到了只出口不進口,即實現了完全的出口專業化。

(二)中國與東盟紡織品服裝產業的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指數)比較

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指一國總出口中某類產品所占份額相對于該產品在世界貿易總額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其公式為:RCA=。其中,xe為一國某類產品的出口額;x為一國所有產品的出口額;We為該類產品的世界出口總額;w為所有產品的世界出口總額。一般認為,若RCA≥2.5,則具有強的競爭力;若1.25~

由表2的數據可知,中國紡織服裝產品的RCA指數在1980年到2000年間均超過了4,說明中國紡織品服裝行業競爭力特別強,與東盟五國相比,紡織服裝行業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原因是紡織服裝行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而中國又擁有成熟的生產技術、市場推廣技術以及極為豐富的廉價勞動力。而東盟五國除印尼外,其他國家的紡織品服裝產品的比較優勢都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并且根據比較優勢強弱排名依次為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而且泰國的RCA指數20年來一直在2.5以上,印尼在1990年后其RCA指數也超過了2.5,這說明在老東盟五國中,泰國是中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近幾年泰國服裝業發展相當快,已經向時裝方向發展;而印尼近幾年紡織品服裝產業成長也相當快,已經成為中國的又一個競爭者。

三、結論及政策建議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在世界主要的紡織品服裝的消費領域美國和歐盟市場上,中國和東盟的紡織品服裝產品均占有很大的市場份額,雙方均有較強的競爭力,但中國紡織品和服裝產品與東盟國家相比其競爭力的優勢更加明顯,原因是中國在技術、規模效益上有較強優勢。

而中國與東盟相比,雖然東盟大部分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與產業結構水平都低于中國,但隨著東盟國家紡織品服裝產業國際競爭力的不斷提高,經濟的迅速發展,其在第三方市場上與中國已經表現出較強的競爭關系。雙方在紡織品服裝產品的TC指數上有一定差距,但均表現出穩中有升的趨勢;而東盟國家的RCA指數呈現比較明顯的上升趨勢,中國則出現下降的趨勢。這說明中國在紡織品服裝產業上的競爭優勢正在受著來自東盟國家的競爭壓力。

篇2

[關鍵詞] 移動支付 心理障礙 消費者

一、引言

目前,電子商務已經發展到很成熟的地步,它給人們的消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其支付環節的滯漲使其難以滿足現代生活的方便快捷要求。移動電子商務彌補了這一缺憾,以其快捷方便、無所不在的特點,成為一種新的商務趨勢。據知名分析機構Strategy Analytics報告稱,未來幾年,全世界手機支付替代現金或者信用卡/借記卡支付手段的速度將快速增長,預計到2011年,將有360億美元的交易通過移動非接觸式方式進行支付。而我國作為世界第一大手機用戶國,手機支付的各種條件也正逐漸成熟。

移動支付,通俗地講,它是以手機、PDA、移動PC等移動設備為工具,通過移動通信網絡,實現交易的一種現代化手段。利用移動支付的靈活便捷,交易成本低的特點和3A(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及任何方式)優勢,方便用戶進行一般交易和小額支付,同時具有時尚性,得到了許多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人的喜愛,蘊含著極大的商機。但是對于移動支付這種新興的支付方式,我國并未得到大規模的發展和應用,這其中不僅有技術和商業模式等方面的原因,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表現得更加復雜和微妙,直接影響移動電子商務的經營效果和發展空間。

本文首先從消費心理出發,深入探討移動支付中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和對制約移動支付業務發展的心理障礙進行分析,最后對如何消除這些心理障礙以促進中國移動支付業務的快速健康發展提出了一些解決途徑。

二、消費心理剖析

隨著市場由以往針對產品的創新,轉到針對消費者的創新,消費者主導的時代已經來臨,面對更為豐富的商品和服務的選擇,消費者心理與以往相比呈現出新的特點和發展趨勢,這些特點和趨勢在電子商務中表現得更為突出。

對于惜時如金的現代人來說,在選擇特定的消費方式進行消費活動時,支付過程中的即時、便利、隨手顯得更為重要。傳統的支付過程短則幾分鐘,長則幾小時,再加上往返路途的時間,消耗了消費者大量的時間、精力,而移動支付方式彌補了這個缺陷。消費者選擇移動支付,利用它方便快捷、隨時隨地支付,不受經營時間、地理位置的限制的特點,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消費效率,也就是提高了消費者的消費效用,對消費行為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消費者在選擇特定消費方式過程中會比較新的支付方式能否比傳統支付方式帶來更大的效用,同時也在預期選擇了該方式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和風險,權衡利弊后最終決定使用適合自己的方式。處在社會這一復雜環境下,消費者本身與其他消費者之間相互影響,尤其是對處在發展初期的新事物,大家都是持觀望態度,誰都不愿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旦看到別人從中獲益,立刻隨波逐流投入到此行列中來??梢?,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對整個社會環境、消費群體、消費態勢、商品因素、購物環境、營銷溝通都產生很大的影響。

消費品市場發展到今天,消費者都能夠以個人心愿去挑選和購買豐富的商品或服務,他們往往富于想象力、渴望變化、喜歡創新、有強烈的好奇心、對新技術敏感,對于獨特的購物環境和與傳統交易過程中截然不同的購買方式會引起消費者的好奇、超脫和個人情感變化,呈現追求時尚和個性化的消費趨勢。另外,在物質消費滿足的條件下,現代消費者更加注重精神的愉悅、個性的實現、情感的滿足等高層次的需要,希望在購物中能隨時隨地,隨便看、隨便選,保持心理狀態的輕松和滿足。

三、制約移動支付發展的心理障礙

通過對網絡調查數據和線下訪問數據進行分析,目前消費者對移動支付存在的心理障礙大致有以下幾點:

1.安全無保障。數據結果顯示安全問題是消費者最重視的問題。移動支付是虛擬支付,消費者感覺不到實實在在的資金流動,失去了對資金的控制能力,這種不安心理甚至導致消費者不愿去嘗試,這是制約移動業務發展的很大一方面。另外,由于最近幾年不法分子利用手機短信詐騙銀行用戶的案例屢屢出現,使消費者望而生畏,加重了對移動支付的抵觸心理,不愿意通過移動網絡發送手機或銀行的賬戶信息。

2.受傳統支付觀念的束縛。一種新事物的出現并且向人們的日常生活進一步滲透的過程中,人們總是習慣于把它與老事物進行比較,在認識及使用上都有一個過程。作為新興的電子支付方式,這必然會有從不成熟到成熟,從不被認可到認可的過程。由于對傳統的支付習慣和消費模式存在依賴性,消費者對使用手機進行移動支付的主要態度是:比較新,安全性缺乏信任;沒有必要,其他方式好;不知如何使用;從未聽說過。所得出的結果是,對于移動支付這種新的概念仍然需要更多的時間去認識,接受和習慣。

3.不可接受的額外成本。使用移動支付是否需要額外的成本,這也是消費者普遍關心的問題。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對于移動支付的各項額外成本,消費者都表示出較高的不接受態度。由更換SIM卡或手機終端等產生的一次性費用,也各有一半以上的消費者不能接受;男性消費者不接受額外付費的比例相比女性消費者要高一些;對于30歲以上的消費者,由于其對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有限,已經習慣現有的產品和消費模式,不愿輕易做出改變,導致這部分消費者比其他年齡段更不能接受各項移動支付成本。

4.對運營機構的不信任心理。手機用戶對垃圾短信和短信陷阱的熟悉程度,恐怕是無以復加了。前兩年,隨著手機消費收入的扶搖直上,短信陷阱也幾乎是無處不在,用戶經常莫名其妙的被定制了服務扣了費。這種現象主要是由于SP運營商利用信息的模糊性和歧義性對消費者進行欺騙甚至強行消費,可見誠信問題影響了人們的消費心理,阻礙移動支付的健康發展。

5.對移動支付系統的可靠性心存疑慮。由于移動支付是完全虛擬的過程,通常情況下很難得到物理上的消費憑證,這對消費者的信任心理是一個考驗。系統發生錯誤后,憑證的搜集是個麻煩問題。而任何系統的可靠性都達不到100%,一旦發生錯誤,將怎么保證消費者的資金,這是消費者很關心的問題。

6.個人隱私受到威脅。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商家不僅要搶奪已有的客戶,還要挖掘潛在的客戶。而現有技術不能保障網上購物的安全性、保密性,使許多消費者不愿用手機參與網上購物。特別是在移動支付中,訂單、密碼等信息都是以無線的方式發送,一旦信息被截取,那么消費者的隱私將得不到保障。

7.對系統反應速度慢、操作便捷性的擔憂。繁瑣的操作流程和細節為用戶放棄使用移動支付業務的一個重要原因,如無線POS機數據連接失敗、多次登陸不上、手機支付短信發送后無短信反饋等。許多手機用戶尤其是年輕用戶,購物消費心理屬于沖動型心理,所以移動支付能否提供一個方便快捷的支付手段是消費者衡量是否選擇和使用它的又一心理標準。

8.相關法律體系不完善。目前國內整體社會誠信水平有待提高,與金融管理制度和商業信用體系有關的法律法規尚未完善,使得移動運營商和銀行機構都有所顧忌,從而影響他們對移動支付業務的推廣。另外,人們對某些新業務的消費心態就像買到假煙假酒毒大米,怕出現糾紛而付出巨大代價,這種心態也必然遏制了人們嘗試移動支付業務的沖動。沒有法律這層保護墻,個體消費者必然處于弱勢地位,這種后顧之憂的心理使得消費者不能放心地使用移動支付。

9.移動支付覆蓋范圍太小。目前,能夠提供移動支付功能的業務還很少,能購買的商品太受限制,移動業務與消費者生活結合不夠緊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手機用戶使用移動支付業務。另外,地區差異較大,移動支付在東部和沿海城市發展較好,而西部和其它內地城市使用移動支付的用戶很少,在全國發展很不平衡。

四、消除消費者心理障礙的解決途徑

鑒于消費者對移動支付的心理障礙,我們對移動支付的改進提出如下十點解決途徑:

1.打破傳統觀念束縛。移動支付的真正價值被肯定還要經歷一段過程。研究表明,只要嘗試過一次,消費者就會經常使用。傳統的幾種支付方式由于形式單一,已經無法滿足出現緊急支付需求或者其他臨時支付任務的特殊需要。但移動支付的成功關鍵還在于消費者能否接受。(1)通過公交移動或者網絡社區的營銷手段進行推廣,使消費者認識到移動支付帶來的好處,用增加更多的消費者數量的方式來消除移動支付所帶來的心理障礙,也從另外的角度促進了銷售額的增長。(2)動員產業鏈的相關環節共同開拓市場,根據交易產品的類別和金額的大小,有針對性的對消費者愿意利用移動支付的場合開展業務,除了公共服務體系外,還可以考慮零售商,彩票發行商等,讓商家了解移動支付可以給他們提供一種更快捷和更廉價的客戶服務方式。

2.小額費用支付成為主流。按照支付交易金額,移動支付分為微支付和宏支付。國內的移動支付方式1999年才起步,現階段還沒有被廣泛使用,在推廣的過程中,大多數消費者更愿意利用移動支付完成購買車票,門票,交水電費等小額費用的支付。所以,移動支付業務提供者應該有針對性的推出業務,主要面向商戶與消費者之間的小額交易,盡力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推動移動支付的發展。國外移動支付業務己經進入宏支付階段。宏支付對安全性要求較高,一般采用各交易角色移動終端綁定銀行賬號或信用卡賬號的方式進行移動支付。

3.技術風險亟待解決。技術風險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1)身份鑒別。由支付提供方(即發行方)對用戶進行鑒定,確認其是否為已授權用戶。(2)數據保密性。保證未被授權者不能獲取敏感支付數據,給某些欺詐行為提供方便。(3)數據完整性。保證支付數據在用戶同意交易處理之后不會被更改。(4)災難恢復。一旦災難發生,要保證支付數據能夠恢復,避免因無支付憑證數據而產生糾紛。(5)不可否認性。避免交易完成后交易者不承擔交易后果。

針對上述問題,業務提供者必須對敏感信息進行全程數據安全加密;系統中配備適當的安全措施如防火墻、侵入竊密檢測系統、監視控制系統等;對訪問系統的用戶進行身份鑒別;裝備必要的恢復和后備系統;使用數字簽名等。銀行應注重交易數據的保管,為可能的糾紛或訴訟作必要準備。

4.加強信用制度的完善。業內人士認為,移動支付發展的瓶頸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信用問題。信用問題導致了消費者的心理障礙,直接打擊了消費者的消費欲望。在今年的一項調查中表明,手機由于攜帶的隨身性,其丟失和損壞造成個人信息泄密的概率較高,國內40%的消費者對移動支付的安全性缺乏信任,只有低于15%的手機用戶完全信任移動支付,而65%的手機用戶拒絕通過移動網絡發送自己信用卡資料。

要普及移動支付,需要銀行部門分擔用戶風險來激發用戶使用移動支付的積極性,并且要大力推廣手機實名制,建立手機用戶的信用賬戶,這樣才能有良好的信用保證。信用制度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需要移動運營商與銀行機構的支持和改革,還需要消費者在意識和觀念上的轉變。隨著法律法規和管理機制的完善、商業模式的創新以及人們素質的提高,電子商務中的信用將會逐漸提升。

5.3G時代推動移動支付。3G技術與傳統的通信技術主要區別在于傳輸聲音和數據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夠在全球范圍內更好地實現無縫漫游,并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并提供包括網頁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等多種信息服務,

隨著3G時代的到來,移動支付平臺要從現有網絡向3G網絡平滑過渡,運營商要積極完成3G移動支付平臺的建設,根據其技術和應用特點,開發豐富和實用的增值業務,拓展移動支付的市場份額,促進移動支付的發展。

6.人性化的便捷操作。消費者的消費往往是在一瞬間發生,如果支付的手段過于繁瑣,那么消費者很有可能就失去了耐心,從而對移動支付也產生了不良心理因素。這就要求企業提供人性化服務,移動支付系統應具有良好的用戶界面,創建不間歇服務模式(每周7天每天24小時為顧客服務), 注重培養顧客的安全感與信任感,以含蓄的方式建立網上社團并在社團內推廣移動業務的優勢。

7.加強消費者隱私保護。隱私的保護不僅涉及技術安全性,還涉及到搶奪和挖掘客戶資源的各競爭商家。由于移動電話具有內置的手機號碼,并要求實名制,在增加交易安全性的同時,也增加了消費者對隱私保護問題的關注。運營商在進行各種業務宣傳活動的同時,必須強調保護消費者的隱私,要有配套的、詳盡的自愿選擇加入郵件列表計劃。同時,為了發送定制化的信息,商家需要收集數據,這也會涉及到消費者的隱私問題。因此,商家要在實現個性化和尊重消費者隱私之間進行權衡,以最大的限度的保護消費者的隱私。

8.降低移動支付使用成本。使用移動支付,可能需要一次性更換手機或SIM卡,這些額外成本是消費者不愿接受的。但是,這些成本可隨無線上網方式的多樣化發展而分散,隨著業務的規模化,成本必將大幅度下降。另外,運營商可以降低移動支付的費用,讓它比傳統支付的費用上更加便宜,人們會因價格因素轉而選擇移動支付方式。

9.完善移動支付法律法規。嚴格的法律制度是消費者使用移動支付這種虛擬化的消費方式的心理保障。(1)要充分利用我國現行法律來擬定移動支付相關協議,如《合同法》、《會計法》、《票據法》、《支付結算辦法》等;(2)技術安全上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安全方面的行政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等。由于電子商務發展十分迅猛,移動電子商務又屬于前沿新技術,相關的法律法規在該領域非常缺乏,急需我國立法機構及時研究并建立。

五、總結與展望

移動支付過程中消費者對移動支付存在的諸多心理障礙,特別是其中的安全和信用問題,直接打擊了消費者的消費欲望,嚴重制約了移動支付業務的快速發展。

現代企業的經營管理必須擺脫以往傳統的思維局限, 完善各種移動基礎設施建設、開拓市場和運用新技術、尋找新的商業模式促進移動商務發展。我國電子商務立法機構也要及時完善信用體系、金融管理機制和相關法律法規,共同制定出適合我國的移動支付發展戰略。相信消費者的心理障礙將會隨著移動商務的發展而逐漸消逝,移動支付也將成為中國首要電子支付渠道之一。

參考文獻:

[1]移動支付. wiki.省略

[2]徐 萍:消費心理學教程[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3]江 林:消費者行為學[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2

篇3

科技博客Techcrunch作者瑞恩勞勒針對無紙化這一趨勢,從自身經歷出發,分析了其中的利弊關系。他還曾為紐約和舊金山的刊物撰寫商業、科技、電信方面的文章,對這些領域頗有研究。

幾個星期前,我用Passbook票據看了一場電影,那是我第一次這么干。整個過程非常順利,我打開Passbook將電子票給檢票員看。票檢驗有效,我就進去了!

這次影院經歷只是數字工具取代紙質或打印票據的一個例子。我開始使用移動登機牌而不是在機場打印紙質登機牌。我用Square Wallet進行支付,這樣商家就不用打印小票讓我簽字。我在線支付房租、有線電視費、電話費和所有其他公共設施費用。在我搬進公寓的2年內,我總共開了24張支票,平均每月一張。

這些行為正變得不由自主,但它凸顯出我們已經經歷了電子商務和信息交換的根本轉變。

大多數這類例子都是關于互聯網和移動支付如何改變我們的消費和商業習慣,但這并不是我數字化生活的全部。我已經好久都沒有買紙質書了,取而代之的是在iPad上購買和閱讀書籍。除此之外,我還為一家僅供網絡出版的刊物寫作,也在互聯網上看其他刊物。實際上,我已經不記得上次被報紙油墨弄臟手指是什么時候了。

很多人都辯稱這并不是一件好事,他們宣稱,擁有實體物品例如書籍和照片有很多好處。在充斥著Instagram照片的世界里,人們只有在網上才能看見朋友的照片。Sincerely是我最喜歡的一家初創企業,它讓人們可以很容易地打印自己的數碼照片并分發給別人。

然而,從環保的角度看,為了打印報紙、收據或登機牌等東西,我們要摧毀數百萬平方英里的森林。這些票據只在指定的時間段內有效,并且大多數最終都被扔進了垃圾桶。

但這里有一個更大的問題,如果所有的這些信息都數字化,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呢?不僅紙質的書籍和資料會數字化,磁帶、光盤和CD等半永久性實體介質上的信息也會數字化放到網上。

我們對過去的認知源自那些遺留給我們的文檔,它們有可能是石碑、楔形文字或紙張?,F代文化正慢慢扼殺這種信息傳遞方式。如果未來20年里實體書消失了,220年后的人們如何了解我們?靠數字存儲?那時數字存儲很可能已經失效了。

篇4

論文關鍵詞 微商 消費者權益 保護 網上購物

一、微商的發展背景

電子商務的產生,是20世紀世界經濟與社會發展發生重大變化的結果。經濟全球化與信息技術革命正在推動資本經濟轉變為信息經濟和知識經濟,對商務的運作過程和方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直接催生了電子商務。而在電子商務的基礎上,出現了更為流行的交易模式——微商。微商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具有很多傳統電子商務沒有的優點,低門檻吸引了很多商家的加入,現正在蓬勃發展。據統計,中國有超過6億人在使用QQ、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也正是由于這些社交平臺的普及,使得微商也越來越壯大。

二、微商的概念

“微商”究竟是什么呢?微盟CEO孫濤勇提出,微商是一種社會化移動社交電商模式。它是個人或者企業基于社會化媒體開店的新型電商,主要分為兩種:以朋友圈為媒介開店的,稱為C2C微商,以微信公眾號為平臺的,稱為B2C微商。微商和淘寶一樣,既有淘寶集市(C2C微商),也有天貓平臺(B2C微商)。有所區別的是微商以微信“連接一切”的能力,以達到商品的社交分享、熟人推薦與朋友圈展示的目的。

而我們對微商通俗的理解便是在朋友圈、QQ空間、微博上一些產品的文字信息以及圖片,然后通過支付寶轉賬或者微信紅包等進行交易的一種方式?,F在我們刷朋友圈便會看到滿屏的微商在刷屏,有的是做代購的,有的是將自創的產品拿出來賣等等。朋友圈中做微商的大部分都是熟知的親朋好友,而在微博平臺的大多是一些“網紅”,甚至有一些明星也通過微博平臺賣東西。

三、微商模式的利弊

任何一個新事物的出現都有其利弊。首先,微商的出現給我們的經濟市場帶來了活力,它刺激了消費,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其次,它增加了就業,有的微商可能有其主業,利用空余時間做微商,而有的微商則是以此為謀生的手段,他們可能是正需要找工作或者是失業了的人,因此,微商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就業的問題。再者,微商比起傳統的商務,它的準入門檻更低。如果做零售商或者批發商、經銷商,需到工商局進行登記注冊,開店,裝修,進貨,這些都需要不少的資金投入。即使是傳統的電子商務,都要經過登記注冊、也有資本等方面的限制。而微商的創業投入低,沒有店鋪就可以開店,不懂技術也可以創業,只要一部手機便可以開微店。最后,微商也便利了人們的生活,直接通過微信平臺轉賬即可購得自己需要的商品。

而微商的弊端和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

第一,微商大多都以“交情”為紐帶。朋友圈里的微商大多都是親朋好友,基于信任,消費者會選擇給親朋好友捧場,而當自己收到的貨與圖片不符,或者是假冒偽劣產品時,很多消費者礙于情面也不會選擇退貨或者是舉報。即使不是在朋友圈,而是“網紅”盛行的微博平臺,由于消費者是“網紅”或者明星們的粉絲,比較維護自己的偶像,因此收到不滿意的貨也通常會吃啞巴虧。

第二,產品的質量無從保障。首先,微商本身也屬于一種電子商務,消費者在選購商品時無法看到實物的真實樣子,微商商家可能做出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為,也許會產生消費者收到的貨物嚴重與實物不符的現象。其次,微商中的一些代購商家,代購一些國內外的知名品牌,但是消費者一般都無從知道其進貨渠道,也無從知道這些微商商家是否得到了這些知名品牌的授權,消費者收到的可能是假冒產品。

第三,缺少安全的支付平臺。淘寶作為電子商務平臺,其安全性是較高的。因為其有第三方作為支付平臺。當買家付款后,賣家也不能收到貨款,而是得等買家確認收貨以后,貨款才會由第三方轉給賣家。而微商則完全靠賣家是否誠信,其付款方式主要是支付寶轉賬、直接匯入對方銀行賬戶或通過微信紅包等。這樣賣家可以在發貨之前就收到貨款,因此出現了很多消費者在付款之后就被微商商家拉黑的現象。

第四,消費者投訴無門,缺乏相關監督機制。當微商交易出現糾紛時,消費者大多選擇協商解決,但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協商不成的,于是消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會選擇向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進行投訴,但消協一般是不會去處理此類糾紛的,因為微商并不是正規的經營者,其不像公司企業一樣經過了登記,也沒有獲得營業許可證,而消費者有時候是根本不認識微商的,因此又很難通過訴訟維護自己的權益,因為訴訟的提起需要有明確的被告,且證據也是難以搜尋的。另外,由于微商是最近才發展起來的,我國對此還未制定專門的法律法規,相關部門也沒有這方面的執法經驗,因此缺乏相關的監督機制。

四、微商交易中消費者基本權益保護的現狀探析

(一)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法律依據

雖然我國法律還未針對新興的微商作出專門的立法規定,但微商本質上還是屬于電子商務,所以其發生的法律糾紛適用我國關于電子商務的法律規定。

我國現階段有關對消費者保護的立法較多:首先有最直接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在商品和服務質量方面,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等;在消費者安全保障方面,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等;在消費者公平交易方面,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等;在網絡交易的監管方面,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于2014年3月頒布了《網絡交易管理辦法》。

(二) 微商交易消費者保護的維度

針對消費者的各項具體權利,我國也分別作出了相關規定,以下結合微商模式中出現的侵犯消費者權益問題進行分析:

1. 消費者安全權維度。通過網絡平臺支付貨款對消費者的財產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脅。消費者的密碼、銀行賬號等信息在開放網絡系統上傳遞之時,容易受到眾多網絡“黑客”的攻擊。有的微商商家看似是發送商品的宣傳資料,實則是給消費者發送木馬病毒,利用木馬病毒盜竊手機綁定的銀行賬號和密碼實施盜竊。這種情形一旦符合盜竊罪構成要件的,應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64條的規定定罪量刑。2009年通過并實施的《刑法修正案(七)》新增了兩款打擊計算機網絡犯罪的規定,這樣加大了對營利性黑客利用網絡安全漏洞謀利行為的打擊力度,在立法上是一個較大的突破。

2. 消費者隱私權維度。微商交易中,消費者需要向微商商家告知其姓名、住址以及聯系方式,有的微商商家將其收集到的資料用于合理的用途之外,利用得到的消費者的手機號碼,不停地給消費者發送推銷商品的廣告短信,甚至不當泄露或出售資料給第三方牟利。根據我國法律規定,當消費者得知自己的隱私權被侵犯后,可以向法院要求其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情節嚴重的,構成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的,可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 消費者求償權維度。買賣雙方訂立合同后,賣家或延遲履行,或瑕疵履行,售后服務難以保證。為了保障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按照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5條規定,經營者采用網絡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但一些特殊情況除外。因此,微商商家也需提供“七日無理由退貨”的服務,因商品質量問題導致的退貨應由賣家承擔。

4. 消費者知情權維度。由于是網上購物,消費者接觸不到商品,只能通過微商的廣告來了解商品信息,以致于有的微商商家為誘使消費者作出購買的行為,通常會夸大其詞,虛假廣告,有的甚至故意隱瞞商品的副作用、瑕疵等不利信息,且對應當在商品的包裝上披露的信息不作披露等,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為了保證這項權利的實現,我國有關的民商事法律規范中有許多保障消費者知情權的規定。

五、對微商交易中如何保障消費者權益的初步構想

雖然我國在對消費者各方面權益保護都進行了具體規定,但由于微商屬于新興模式,法律法規還未對其做出專門的規定,《網絡交易管理辦法》也并未涉及到對“微商”的管理。這使微商有鉆法律制度空子之機。因此,在微商交易方面,我國政府不僅應加強立法工作,建立和健全相關法律、法規,還應加大執法力度,加強相關行政部門的監管。本文對保護微商消費者權益提出初步構想:

首先, 相關社交平臺可以借鑒淘寶在這方面的經驗:在淘寶中若交易已經成功,但消費者購買的商品出現了瑕疵或質量問題,需要進行維修、退貨等操作的,可以在交易成功的15天內,發起售后保障維權,申請淘寶客服介入。另外,淘寶還有規定,若賣家在買家付款后未按約定的時間發貨,則買家可以向賣家請求支付該商品實際成交金額的百分之五作為違約金,但最高不超過三十元,最低不少于五元。買家發起投訴后賣家在淘寶網人工介入且判定投訴成立前,主動支付該違約金的,淘寶介入不做扣分處理;未主動支付該違約金的,除須賠償違約金外,每次扣三分。這種交易平臺的規則能充分有效解決大部分爭議,也可以節約司法資源,避免人人都去訴訟,提高效率。

其次,是證據保留以及證據固定問題,由于計算機網絡的特性,網絡信息都表現為數據,而數據信息是無形性的,使得網絡案件的證據與特定的主體之間的關聯難以明確;其次由于數據信息是脆弱的,微商商家往往利用信息技術毀滅侵權證據,使監管部門和消費者難以獲取,數據信息的合法性和真實性受到質疑。而消費者由于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又常常沒有注意保留訂貨憑證、訂貨單打印件、聊天記錄等有效證據。在追索賠償之前也沒有意識到要做好證據的固定工作。此外,法律還應對微商交易中所涉及的侵權行為地如何確定、訴訟管轄權、賠償責任承擔主體、電子支付、爭議解決機制、合同模式、賠付途徑等作出明確的規定。

篇5

近年來,電子商務在全球發展迅速。電子商務因其低廉的交易成本、跨越時空的經營方式和簡化的貿易流程,使得電子商務日益成為商務模式的主流,電子商務的應用模式也在不斷創新。但是,目前仍有一些問題影響著電子商務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1電子商務的安全性問題

安全問題一直是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這個問題也直接關系到電子交易各方的利益。電子商務活動對網絡高度依賴,由于網絡的開放性、虛擬性和隱蔽性,導致互聯網非常脆弱,極易受到黑客的攻擊和信息的泄露,也為非法獲利者提供了隱蔽的空間,因此,保證數據傳輸和處理的安全,為消費者提供一個安全的網絡購物環境是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1.2電子商務管理的規范性問題

盡管目前網上交易轟轟烈烈,電子商務為消費者和商家帶來了互利共贏的收益,然而在電子商務發展中存在著種種亂象:假冒偽劣商品充斥網上商城、海外代購的走私嫌疑、各種虛假的價格促銷等,使得電子商務行業秩序顯得混亂蕪雜。雖然相關部門對電子商務發展的指導與規范一直都有,也出臺過相關的條例和規定,但在全面性和可操作性上略顯欠缺,法律的空白也使政府對電子商務的監管存在困難。

1.3電子商務的信用缺失問題

在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企業、消費者、銀行等任何一方信用缺失,交易就不能順利實施。由于電子商務具有虛擬現實的特征,加之我國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誠信機制,電子商務活動中違背誠信的行為比比皆是,如網絡欺詐、消費者個人信息被泄露、商品質量瑕疵等,信用缺失已嚴重阻礙了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2.4一些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的問題由于規模較小、資金不足、技術陳舊,中小企業設備老化、物理損壞、網絡硬件故障等因素都可能影響其電子商務系統無法正常工作。這些企業雖然有電子商務應用的迫切需求,但由于受制于資金和技術等因素,對電子商務的應用尚處于初級階段,無法開展電子商務的一些深層次的應用。隨著云計算技術在全球的持續發展和深入推廣,云計算正在為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實施電子商務提供一種新的解決思路和方案,也為企業開展電子商務開創了新的工作模式。

2云計算對電子商務的影響

2.1增強電子商務企業的競爭力

云計算減少了企業在服務器硬件、網絡安全設備和軟件升級維護方面的支出,提高了應用部署的速度,降低了企業信息化的成本與風險,幫助企業將投資集中在核心的制造優勢上,從而實現個性化、提高自由度。作為一種新興的資源使用方式,云計算能使企業擺脫資金限制,以更低的成本輕松獲取所需資源,幫助企業實現高價值、低成本的運營模式,從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2.2幫助電子商務企業改善服務

云計算的動態資源提供能力能在任何時候快速響應用戶的需求。隨著使用群體的增加,整個系統將不斷地橫向擴展以滿足用戶需求。這種情況下,通過云計算可以提高企業的敏捷性,對交易和數據的處理將更加高效和靈活,從而快速應對用戶和市場的變化。同時,云計算實質上是各類IT服務的“資源池”,企業利用云計算平臺能夠對IT服務進行整合,為用戶提供靈活多變的、差異化、個性化的服務。

2.3改善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的性能

云計算良好的兼容性、動態伸縮的資源及其對資源的優化配置使企業的電子商務應用具有更強的靈活性和專業性。云計算可以實現企業內、外部各種實體經營資源的高效協同;可以支撐海量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在云端的實時處理;可以支持用戶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種終端獲取服務和數據。例如,IBM藍云解決方案可簡化企業的基礎架構,為企業提供一個能快速部署的云計算環境,從而幫助企業動態部署和管理各種資源。

2.4在企業經營決策中實現商業智能

所謂商業智能是指從企業現有的數據中發掘有價值的信息,從而促使經營者做出對企業更有利的、明智的決策。目前,在商業智能領域電子商務企業主要面臨兩個挑戰,一是為了應對爆炸般激增的數據量,企業必須具備更加強大的數據存儲、分析和管理能力,能夠對數據進行深層次的挖掘處理,輔助業務或者決策者做出正確且明智的商業決策;二是市場需求的快速變化及應用的個性化和多樣化,要求商業智能必須具備較高的實時性,從而提高企業對市場的反應能力和決策效率。云計算所提供的大型數據中心,能夠在降低數據存儲成本的前提下,改善對數據的分析能力。毋庸置疑,“云計算”將是企業發展商業智能的推進器和加速器!

3云計算環境下的電子商務模式

云計算的出現給各行各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電子商務也不例外。云計算對電子商務企業的組織架構、經營方式、盈利方式等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基于云計算的電子商務模式就是云計算與經濟、管理等領域交叉碰撞而產生的新的商務運作方式和盈利模式。

3.1基于“供應鏈云”的全程電子商務模式

借助于分布在全球的“云”,可以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集中在云端,形成一個龐大的“供應鏈云”系統。通過這個系統,可以實現以供應鏈管理為核心、ERP與電子商務一體化的全程電子商務模式。概括來說,企業用戶只需通過繳納低廉的年費,就可以在互聯網上的一個公共平臺上實現企業內部管理以及企業之間的商務流程的有效協同。全程電子商務平臺的理論基礎就是:由供應商、企業、經銷商組成的多條供應鏈在互聯網上形成一個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成員間通過聯盟或虛擬合作等方式進行信息和資源的共享、協同進化。傳統ERP是一個企業內部的信息中心,目的在于改進企業內部流程的效率和有效性;而建立全程電子商務平臺的目的在于改進企業間外部流程的效率和有效性,使供應鏈企業之間聯系更緊密、協同更高效。通過協調供應鏈內部及供應鏈企業之間的商務活動,讓電子商務企業前端交易、后端的內部管理和供應鏈協同集成為一體,供應鏈的上、中、下游能達到信息動態呈現,提高整個平臺上企業的危機預警能力。全程電子商務平臺的構成如圖1所示。由于全程電子商務平臺上企業數量龐大,因此平臺必須擁有超強的云計算中心作為支撐,否則無法保證平臺的正常運營。除此之外,全程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還可以加強與第三方云計算運營中心的合作,以此來保證平臺的服務質量與效率。現在我國的部分地區如江蘇的無錫、四川的成都等地,以及如阿里巴巴等這樣的互聯網公司已經在組建專業的“云計算中心”。阿里巴巴的“阿里云”就是一個“生態系統”的概念——從金融、技術、物流、信息資源等各方面為電子商務企業提供完整的交易環境,而非做到簡單的供應鏈概念??傊?,采用云計算服務后,平臺上的用戶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單獨地投資建立企業內部的信息化系統,也不需花費大量的資金和人力對電子商務系統進行開發、升級和維護,企業能夠將其主要精力從非核心環節解脫出來,更好地關注和推動核心業務的發展。

3.2基于“價值網云”的第四方電子商務模式

邁克爾.波特在價值鏈理論中將企業價值活動看成線性的鏈條,而將企業和外部的聯系看作是利益相關者之間點對點的聯系。美國學者大衛.波維特打破了傳統價值鏈的線性思維,對價值鏈理論進行了進一步拓展。他認為價值網是依據顧客價值重構原有價值鏈,按照整體價值最優的原則使價值鏈各個環節以及各不同主體相互銜接、融合而形成的網狀的聯系和價值交換關系。它利用信息技術,快速匹配產品和服務,以高效率的信息流引導物流、資金流和商流。因此,價值網是基于高度滿足顧客需求,通過對資源的全面整合而形成的價值生成、分配、轉移、傳遞和使用的一種業務模式。遍布全球的云系統給電子商務企業提供了一個按需分配的服務模式,也為企業的價值鏈整合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所謂第四方電子商務模式是指運營者對系統價值網中同一行業或不同行業的各個環節進行某種程度的整合和控制,即利用云平臺對價值網進行有效分解和重構,并對其中價值鏈進行全程監督和控制的電子商務模式。在電子商務價值鏈中,第四方電子商務服務方不直接參與電子商務交易,但能夠對電子商務交易產生實質性影響。第四方電子商務服務方通過整合、管理和協調價值網中各個成員所擁有的資源、能力和技術,實現成員之間的協調合作和優勢互補。在第四方電子商務模式中,企業之間的聯系更多的是一種網狀的聯系,而非單一的線性聯系。第四方電子商務服務方以顧客的價值為核心,協調成員企業加強合作,促進各方提升自身核心能力,從服務信息化、個性化角度出發,實現物流、電子支付、廣告、營銷等服務的集約化,最終為客戶提供專業定制的電子商務整體運營方案。例如,全國首個“第四方電子商務平臺”——“E拓電子商務平臺”由營銷業務平臺、運營服務平臺、服務外包平臺、技術軟件平臺、支撐服務平臺、投融資平臺等六個公共資源平臺構成,通過這六個公共資源平臺組成一個服務平臺的云端,客戶能從中獲取電子商務各個環節所需的服務與產品。通過協調平臺上服務提供商之間產品、服務優勢的互補和合作,實現成本最小化,提高整體運營效率。

3.3基于“移動云”的移動電子商務模式

云計算的發展并不局限于PC,基于手機等移動終端的云計算服務已經出現,隨著“移動云計算”和“三網整合”等技術的迅猛發展,移動電子商務越來越受到用戶的青睞。移動電子商務是通過手機、PDA等移動通信設備與因特網有機結合所進行的電子商務活動的總稱。移動電子商務能夠使用戶實現隨時隨地、線上線下的購物與交易,也正是由于移動電子商務的“移動”特性帶來了比傳統電子商務更多的商機。由于3G通信技術的發展,3G移動手機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這種模式下,移動設備中的數據存儲和計算任務能夠無縫透明地遷移到“移動云”中,移動終端的存儲和運算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因此,借助于云計算的支撐移動電子商務無論是在信息處理上,還是在數據傳輸速度和安全上都得到了升級,從而為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用戶只需要通過一個移動終端機就可以接入云,得到移動支付、定位服務、手機信息服務以及移動CRM等電子商務服務。原來通過電子商務網站購買軟硬件等IT資源的用戶將直接從云平臺上以“即用即付”的方式獲得服務,例如由Apple公司為iPhone和iPodTouch創建的AppStore服務。AppStore創造了一種嶄新的“內容+終端”的商業模式,這種商業模式將硬件、軟件和服務融為一體,大大縮短了產業鏈條,幫助Apple公司牢牢把握住了產業價值鏈的核心與主動權。

4云計算環境下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考量因素

雖然云計算技術在逐步發展和完善,但目前仍存在安全、標準以及隱私等諸多問題。電子商務企業在選擇云服務時,需要權衡云計算給企業帶來的利弊,才能找到最適合的解決方案,增強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4.1針對企業的業務需要選擇云計算服務

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對IT資源的需求不同,因此企業應根據其自身在起步、發展、成熟、穩定階段的不同需求選擇相應的服務模式。處于起步、發展階段的中小企業,資金實力相對薄弱,對IT資源投資較少。處在這一階段的IT資源通用性強,個性化要求低。此時中小企業可采用SaaS模式,從云中獲得軟件應用服務。當企業發展到成熟階段時,電子商務應用數量和使用者數量大幅增長,對IT資源的需求也在提升。企業在這一階段更適合選擇PaaS,因為PaaS的服務模式可為其提供資源獨占的云,企業將獲得有商業價值的資源和服務平臺,更好地搭建基于SOA架構的企業應用。企業在穩定發展階段則可以選擇隨需而變的云,以獲得資源的彈性分配。例如在旺季增加更多的虛擬服務器,在淡季減少虛擬服務器。這樣不僅有效避免了資源的冗余和浪費,而且對云計算服務具有更多的自由度,最終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4.2從安全角度出發選擇云計算系統

企業的數據存儲在“云端”,因此,云計算的安全問題是一個令人關注的問題。云計算服務提供商的網絡是否安全,是否能夠避免數據丟失、數據泄密、數據完整性被破壞,是否提供了足夠的安全保護措施,這些都是電子商務企業在選擇云計算服務商時需要考量的問題。云計算平臺必須要建立一道堅固的安全防線,要對企業提供嚴格的訪問控制措施,對企業的數據進行加密傳輸、加密存儲以及實時備份,數據中心也要具備容錯、容災的能力。所以,電子商務企業要選擇最可靠、最安全的云計算系統,最大程度降低云計算系統的安全威脅。

4.3從成本角度出發選擇云計算平臺

篇6

1 三大運營商3G布局情況

1.1 3G網絡建設

(1)中國移動TD-SCDMA網絡建設情況

中國移動TD二期工程已如期完工,TD-SCDMA覆蓋38個城市,已經完成4.7萬個TD基站的建設。其中,包括一、二期工程核心網絡融合改造已全面完成。同時,解決了影響網絡質量的關鍵技術問題,網絡質量明顯提升,電話接通率、掉話率、3G/2G切換成功率等關鍵性指標得到明顯改善。目前,TD-SCDMA三期工程已經全面啟動。三期工程完成后,TD-SCDMA網絡覆蓋范圍將新增200個城市,共覆蓋238個城市。在“超常規”網絡建設策略下,TD-SCDMA網絡建設進展很快,但仍相對落后,對此,中國移動近日表示2011年前3G網絡將覆蓋所有地級市。

(2)中國電信CDMA 2000 1x EV-DO網絡建設情況

截至7月底,中國電信2009年一期無線網工程基站建設任務已完成,中國電信CDMA2000 1x EV-DO網絡已實現全國所有縣級城市(342個地級市)的覆蓋。目前,中國電信正積極進行EV-DO Rev.B功能測試,并將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啟動EV-DO Rev.B外場測試,計劃在2010年開始部署EV-DO從版本A到版本B的升級。同時,上半年中國電信主要開展了參數優化、邊界優化、隱性問題優化、網絡結構優化等一系列基礎優化工作,全國網絡質量有了大幅提升。隨著大規模網絡建設工作的逐步結束,中國電信將從提升用戶體驗的角度對網絡進行系統優化和專項優化。

(3)中國聯通WCDMA網絡建設情況

今年以來,中國聯通進行了兩期WCDMA網絡建設,第一期覆蓋56個重點城市,第二期覆蓋228個城市,加上中國聯通近期將追加投資建設50個城市的WCDMA網絡。加上新增的50個城市,WCDMA網絡覆蓋城市將擴大為334個。目前,中國聯通56個一期建網城市中,大部分已經完成了第一輪全網優化,網絡覆蓋率達到95%以上,后續二期工程的228個城市正在優化中,參數設置、2G/3G互操作等方面,將成為下一階段WCDMA網絡優化的重點。

(4)小結

中國移動在移動網絡的固有優勢受到中國電信的建網速度和中國聯通成熟技術的挑戰,在未來1~2年內,由于三張3G網絡在覆蓋、速率等指標上可被3G用戶直接感知,三家運營商3G網絡質量在用戶心目中的差距逐步拉開,將對中國移動的3G市場份額造成較大的影響,而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則可在網絡側贏得用戶的青睞。

1.2 3G品牌策略

(1)中國移動“G3”品牌策略

“G3”是中國移動在2009年年初為TD-SCDMA而推出的新標識,也是三家運營商中唯一一家專為3G打造品牌的運營商?!癎3”標識造型取義中國太極,由水墨丹青“G”和朱紅印章“3”組合而成,將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與“引領3G生活”的現代科技生活結合,廣受好評。有業內人士分析,中國移動的優勢不僅在于擁有4億多的手機用戶,更在于其保有大量的中高端個人用戶,從中國移動推出的“G3”品牌訴求來看,中國移動在3G競爭初期更希望能夠保留住這部分高價值用戶,進一步強化競爭對手短期內很難模仿的“差異化”服務口碑。

(2)中國電信“天翼”品牌策略

“天翼”是中國電信在2008年底為個人移動業務推出的新品牌?!疤煲怼睆娬{“互聯網時代的移動通信”的核心定位,是中國電信繼家庭業務品牌“我的e家”和集團業務品牌“商務領航”后的第三大品牌,從而完善了中國電信全業務運營的內涵?!疤煲怼币唤浲瞥?便展開了迅猛的廣告和市場攻勢,從電視熒幕、報刊雜志,到手機賣場、公交地鐵、小區電梯……覆蓋范圍之廣、滲透渠道之深,在品牌宣傳上可謂下足了功夫。此舉旨在模糊原中聯通CDMA 133與如今中國電信CDMA 189的界限,從而甩掉歷史包袱,為電信重塑嶄新的3G品牌,并納入其全業務營銷戰略。

(3)中國聯通“沃”品牌策略

“沃”是中國聯通在2009年電信日前夕為旗下所有業務而推出的單一主品牌,這也是我國通信運營商首次使用單一主品牌策略。作為我國最早擁有全業務運營資質的運營商,在2G時代,由于受累于雙制式品牌推廣的困局,在3G時代,重塑全新的單一全業務品牌適得其時。“沃”品牌一經推出,與“G3”的中庸內斂、“天翼”的時尚新銳相比,以其別樹一幟的另類風格在業界引發了不小震動。除了發動大規模廣告攻勢,中國聯通在大城市的各營業廳還自建了以“沃”為標識的3G業務體驗廳,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4)小結

三家運營商在3G品牌上的不同定位,將對各自3G市場產生深遠影響。中國移動的G3品牌,在3G商用之初將重點放在G3上網本的推廣上,由于觀望情緒濃厚,市場反應平平,但由于推出時間最早,品牌概念已在個人用戶市場先入為主,深入人心。中國電信的天翼品牌,以綁定套餐+融合為宣傳主打,通過圈定集團和家庭用戶,并向其滲透移動業務,逐步占領個人移動用戶市場。而中國聯通的“沃”品牌,一方面雖然飽受爭議,另一方面也已在最短時間為廣大用戶熟知,特別是年輕、前衛、善于接受新鮮事物的用戶群。

1.3 3G資費設計

(1)中國移動3G資費設計

在資費方面,中國移動“G3”業務沿用2G的資費模式,設置得非常簡單:語音套餐(超出部分按分鐘另計費)+數據套餐(超出部分按KB另計費)。G3資費設計的好處是,沿用消費者過去已經習慣的量化標準,適合對數據業務了解不多的普通用戶;但另一方面,仍以過去的流量方式來計算資費,用戶在使用3G特色功能(特別是大流量業務)時,容易望流量而卻步,不利于中國移動3G特色業務的大規模推廣。

(2)中國電信3G資費設計

中國電信“天翼”3G資費方式獨辟蹊徑,無線上網(手機和上網卡)按照時長而不是流量計費。天翼按時長計費的套餐方式無疑成為消費者(特別是無線上網卡用戶)選擇的主流,能在3G和WLAN間無縫切換也免除了用戶的后顧之憂。但另一方面,天翼業務讓用戶產生無線寬帶可以取代有線寬帶的想法,這事實上一方面加重了中國電信的移動網絡負擔,另一方面也將對中國電信的傳統固網寬帶業務造成較大的沖擊。

(3)中國聯通3G資費設計

中國聯通的“沃”3G套餐資費中引入了一個全新的M/T概念,其中M是多媒體內容計價單位,T為文本內容單位。中國聯通采用按內容計費的方式在業界褒貶不一。一方面,按內容定價,資費設計更加細致,用戶每次的下載可以更加形象的方式體現和量化;另一方面,更加復雜的計費方式對用戶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適合對數據業務有較多了解的高級用戶。

(4)小結

三大運營商的3G計費方式各有利弊,從短期市場反應來看,中國電信按時長計費的方式是最符合用戶意愿的。隨著3G的進一步發展,運營商或將根據市場反饋和自身網絡情況,對自身3G計費方式做出修改與調整,以更加多元化的計費方式滿足更多用戶的差異化需求。

1.4 3G業務發展

(1)中國移動3G業務發展

TD試商用以來,中國移動在發展3G業務上逐步推進。在展示自主創新成果方面,從2008奧運會開始,TD-SCDMA多項特色數據業務開始在我國舉辦的各重要賽事和會議上嶄露頭角;在移動互聯網業務方面,繼移動飛信成功占領國內移動IM市場之后,移動139社區也在2009年電信日后正式上線,這也是電信運營商首次進軍SNS領域;在手機電視業務方面,中國移動已經與廣電總局達成了合作協議,將在今后上市的TD手機中普遍加載CMMB功能,“TD+CMMB”用戶可望在今年年底前在全國174個城市收看電視和收聽廣播節目;在移動支付業務方面,中國移動在近日已正式啟動手機支付業務試商用,將在湖南、上海、重慶、廣東四省市試點手機小額支付業務;在行業應用方面,TD-SCDMA無線城市在廈門的成功應用,展示了TD-SCDMA對高速數據業務的支撐能力。

(2)中國電信3G業務發展

今年上半年以來,中國電信加快發展3G業務。首批重點發展的3G業務包括無線寬帶、手機影視、愛音樂全曲下載、全球眼無線視頻監控、綜合辦公等。在移動IM業務方面,中國電信近期正式上線“天翼LIVE ”,除了可與網內用戶免費發短信,還將開放對移動和聯通用戶的免費短信;在移動位置服務應用方面,中國電信將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在電子地圖、移動定位、導航服務、號碼百事通服務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共同研發并推出基于位置服務的差異化移動信息服務產品;在行業應用方面,中國電信與各省合作推進信息化建設,移動“全球眼”等無線寬帶應用在基于3G的手機平臺和移動互聯網的應用方案中很好的發揮視頻監控能力。

(3)中國聯通3G業務發展

中國聯通3G試商用最晚,在3G業務發展方面也相對緩慢。自5月開始試商用后,中國聯通主要提供包括手機上網、手機音樂、手機電視、可視電話、手機報和無線上網卡6項3G特色業務,在全國領先的廣東聯通還將打造廣東3G門戶、手機雜志、移動OA、視頻IVR、3G一鍵通等五大本地業務。在行業應用方面,廣東聯通將為2010廣州亞運會打造基于WCDMA的無線城市,提供高速率、免費的寬帶無線接入,可上網訪問政府網站等。

(4)小結

三家運營商在3G商用初期,更多的是對原有2G業務的延伸和對3G新業務的局部試點,真正可盈利的、可大規模應用的3G特色業務并未出現。運營商在3G新業務的探索主要體現在:一方面,運營商通過積極與廣電、媒體、金融、航天等行業展開合作,推出跨行業的融合業務;另一方面,將互聯網上的熱點業務移植到移動互聯網上,例如移動IM、移動SNS等業務。

1.5 3G終端策略

(1)中國移動3G終端策略

從去年4月TD-SCDMA開展友好用戶社會化測試以來,終端始終是困擾中國移動發展TD-SCDMA業務的問題之一。對此,中國移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增強自身對終端產業鏈的掌控能力,另一方面,調動終端企業的積極性,深度定制TD終端,并在補貼和合作政策上對國產終端企業傾斜:在年初舉行的“3G手機合作溝通會”上,中國移動計劃2009年投資超過100億元對定制手機銷售給予補貼;中國移動主導開發手機操作系統OMS,并與聯想合作深度定制基于OMS的TD手機Ophone,并已于8月31日正式,,而與OPhone密切相關的手機應用商店MM(Mobile Market)也已于近期上線;近日,中移動宣布將攜手以HTC、聯發科為代表的臺灣地區手機和芯片制造商,合作開發智能手機,期冀以此填補大陸TD手機終端不足的缺憾(此前,中國移動已與臺灣地區的微星、宏和明基等廠商合作,共同生產TD版上網本)。

(2)中國電信3G終端策略

中國電信自接受CDMA業務后,與中國移動一樣面臨著終端匱乏的問題。為解決這一“硬傷”,中國電信在加快CDMA終端發展方面亦是不遺余力:一方面,中國電信積極與國外知名智能手機廠商PALM、BlackBerry等合作,希望盡快將其引入中國CDMA市場,滿足中高端市場需求;另一方面,調動國內終端廠商的積極性,通過舉行天翼手機訂貨會等途徑,加大千元3G手機的供貨量,滿足大眾市場需求。

此外,在中國移動推出MM的同時,中國電信也正在打造其手機應用商店,預計不久后將正式推出;在雙模終端方面,中國電信近日與11家國內CDMA終端廠商正式成立“CDMA/GSM雙模終端產業聯盟”,旨在進一步提升聯盟各成員對雙模終端的研發和生產積極性,并吸引高端GSM用戶加入CDMA市場。

(3)中國聯通3G終端策略

中國聯通獲得WCDMA制式運營權,受惠于作為全球最主流WCDMA制式產業鏈的成熟度,有豐富的WCDMA終端可供WCDMA用戶選擇。據悉,首批通過中國聯通選型入圍的WCDMA手機就多達40多款,再加上WCDMA上網卡和上網本,WCDMA終端已近50款。

中國聯通在3G試商用后,加大布局3G終端推廣渠道,除常見的店面銷售外,中國聯通還通過IT家電連鎖市場、社會零售店面及網上商城等渠道推廣WCDMA,WCDMA手機銷售渠道目前已覆蓋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僅聯通華盛已發貨的WCDMA手機已覆蓋全國近70個城市、近1500家聯通營業廳。此外,中國聯通還獨立組建電子銷售渠道中心,通過“多位一體”的銷售渠道布局提升產品目標受眾的到達率。

(4)小結

終端是直接面對用戶的最后一個環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終端并不是用戶選擇運營商的唯一考量。目前,相對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3G終端處于劣勢,通過積極的手機終端補貼和大規模集采等策略,兩家運營商都試圖重新激活終端產業鏈,盡快彌補這一短板。而終端產業鏈的壯大,往往又依賴于用戶發展的規?;潭?。這似乎是個難解的困局,考驗著運營商對全局的運籌帷幄和市場應對能力。

2 三大運營商3G核心競爭力分析

2.1 中國移動:超常規發展3G,主動探索創新之路

中國移動接手TD-SCDMA以來,先是以超常規進度進行TD網絡建設,接著以超常規舉措催熟TD終端產業鏈,如今又以超常規的利好政策孵化G3業務。如此艱辛的TD發展之路,源于TD產業鏈的相對脆弱。中國移動唯有摒棄2G時期的常規發展思路,重新摸索出一條適合TD的超常規發展思路,才能與另外兩個成熟的3G制式相競爭。

在網絡建設方面,面對GSM和TD兩張網絡的協調問題,中國移動創新地采用TD/GSM融合組網的方法來解決,這樣大規模的2G/3G融合組網在國際上是史無前例的。此外,中移動還自己研發技術方案以解決TD面臨的難點,然后組織設備廠家將這些方案轉化成產品,比如“以雙極化天線為代表的小型化智能天線”、“RRU一體化智能天線”等已經在TD二期工程建設中應用。

在網絡優化方面,面對TD優化工具方面匱乏的難題,中國移動主動組織廠商和設計院的專業人員一起研究和開發網優工具,這在2G時代并無先例。

在終端發展方面,一是建立了TD終端專項激勵基金,與手機終端廠商和芯片制造商聯合研發設計深度定制TD終端,開創了終端聯合研發的新合作模式,激活了整個終端產業鏈的信心和熱情。二是通過與聯想合作深度定制基于其主導開發的OMS的Ophone手機,并手機軟件商店MM,開創了運營商“手機平臺+軟件商店”的新模式。三是大力推廣G3上網本,找準PC與移動通信、移動互聯網的最佳結合點,同時激發用戶對3G應用的興趣,為后續拉動3G手機用戶需求預熱。

在業務發展方面,中國移動在近日啟動的G3業務創新大賽上,承諾提供100%的分成模式、規范透明的平臺服務機制、一站到齊的申報方式和全網協同的營銷策略四大舉措,此舉無疑向產業合作伙伴展示了其“超常規”發展G3業務的姿態與決心。

中國移動依靠自身在2G時代積累的資金、管理、品牌、渠道、服務等優勢,盡管在3G時代面對相對弱勢的TD產業鏈帶來的極大挑戰,但這也是充分發揮自主創新性的極好時機。

2.2 中國電信:WLAN護航,攻占3G

中國電信作為國內最大的固網運營商,對于3G移動牌照的渴望最為迫切,因此在獲得3G牌照后對3G發展不遺余力。在網絡建設方面,得益于CDMA2000 1X與EV-DO網絡的平滑演進,用了最短的時間就建成覆蓋全國所有城市的3G網絡。在3G營銷方面,中國電信投入了最大的人力和資金成本,并且取得了明顯成效,6月份即新增CDMA用戶237萬戶。

中國電信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實現用戶數量的大增,除了CDMA網絡覆蓋廣、3G數據業務按時長計費的優勢外,最核心的優勢在于其“C+W”策略。中國電信在WLAN部署方面優勢明顯,截至3月,已在全國21個省市進行了WLAN網絡部署,據悉很多三線城市的建設也已即將完成。另據中國電信近日宣布,在高校中大力部署WLAN網絡,多數省市高校校園WLAN覆蓋率100%。除了加快部署WLAN,中國電信在6月還啟動了31個省公司核心網改造項目,該項目旨在于核心網層面實現對“C+W”的統一認證和統一計費的支持,對“C+W”用戶數據、承載業務的統一管理控制,這在國內固定移動融合的全業務運營中具有示范意義。而構建由WLAN與3G網絡相互融合、相互補充的移動寬帶互聯網業正是中國電信在3G初期制勝的法寶。

2.3 中國聯通:借力終端,發力3G

相比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獲得WCDMA牌照的中國聯通得到最好的外部條件,尤其在直接面對用戶的終端環節優勢明顯。

與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實行大量集采終端及給予終端補貼政策不同,中國聯通WCDMA手機銷售將完全實行市場化。根據統計,全球發達國家80%以上的手機新品均為WCDMA手機,擁有龐大潛在用戶的中國市場無疑是各大手機廠商必爭之地,中國聯通全面實行3G手機市場化營銷,為WCDMA手機市場敞開了大門。而中國聯通試商用前夕公布的3G資費偏高,大大超出消費者的預期,據悉中國聯通欲大幅調低3G資費,若能一步到位調低到目標用戶的心理價位,相信聯通的3G用戶數將會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此外,在iPhone入華談判的整個過程中,一波多折、撲朔迷離,至今已塵埃落定,成為國內3G市場的一個亮點。中國聯通通過引入iPhone為其3G造勢,此舉的確引起了較大的轟動效應,但引入之后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獲得預期的成功,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