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貿易的基本流程范文

時間:2023-12-29 17:44: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進口貿易的基本流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進口貿易的基本流程

篇1

一、實習目的:

通過simtrade上機實習,可以使我們熟悉外貿實務的具體操作流程,增強感性認識,并可從中進一步了解、鞏固與深化已經學過的理fg的運作方式;切身體會到國際貿易中不同當事人面臨的具體工作與他們之間的互動關系;學會外貿公司利用各種方式控制成本以達到利潤最大化的思路;認識供求平衡、競爭等宏觀經濟現象,并且能夠合理地加以利用。老師通過在網站新聞、調整商品成本與價格、調整匯率及各項費率等方式對國際貿易環境實施宏觀調控,使我們在實習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真正理解并吸收課堂中所學到的知識,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基礎。

二、實習方法:

上機模擬操作

三、實習軟件:

simtrade軟件

四、實習時間:

XX年年12月10日——2010年1月20日

五、實習心得:

經過一個多月的simtrade模擬訓練,我們對國際貿易的業務流程及操作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和感觸,現在我們對貿易的理解已經不在停留在單純的理論層面。

在頭一兩個星期里,我們處理起業務是不知從何做起,填寫單據那是相當的慢,算一筆進出口預算表都要算上一個多小時。經過兩個星期的不間斷聯系,早后來的操作練習中我們處理的是得心應手,可謂從容自如。

在我國繼續擴大開放、深化改革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的新形勢下,作為未來從事國際貿易方面業務的我們必須熟練掌握國際貿易的sdf這兩年學習的一個大總結。從國際貿易理論,到國際貿易實務,再到上學期的外貿函電及本學期外貿合同的制定、國際貨物運輸風險和保險,在本次模擬訓練中都一一體現,通過simtrade模擬訓練我們對以前所學過的知識有了一次系統的回顧,又在訓練中對國際貿易的流程及操作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這對我們未來的工作在思想上做了充分的準備。

通過本次的模擬實習,我們可以發現以前學習中薄弱環節,為今后的學習指明了方向,也會實際操作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本次模擬訓練給我最大的體會就是操作細節的細膩及流程的縝密,各個流程相互銜接,此流程的疏忽將會導致彼流程無法完成,某一細節的不慎錯誤或紕漏將會導致整個流程操作前功盡棄,這為未來的實際工作敲響了警鐘:做貿易一定要仔細謹慎。

在本次實習中,我們充分利用了simtrade提供的各項資源。我們充分使用郵件系統進行業務磋商,這是我們未來的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通過模擬系統我們可以掌握往來函電的書寫技巧,不足之處通過老師的悉心指導和查閱相關資料又可以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在模擬中對不同的業務和角色我們采用不同的貿易術語和方式,我們可以掌握不同價格術語在海運、保險方面的差異。在詢盤、發盤、還盤、接受環節的磋商過程中,靈活運用價格術語和結算方式,正確核算成本、費用和利潤,以爭取較好的成交價格,是我們在未來的貿易實務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功。simtrade的檢驗系統可以在我們做完每一筆業務后對我們實習過程的結果計算出準確的誤差及正確的結果,讓我們明白正確的結果,這樣可以減少我們在類似的業務中的錯誤。

國際貿易不同于國內貿易,在國際貿易中我們將面對各種f們要培養適應環境、應對各種角色和處理各種問題的能力。在simtrade模擬訓練中同學們分別扮演五種角色,而工廠、進口商、出口商是我們未來工作時將會扮演的角色,simtrade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資源,使我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下面說一下在角色扮演中的一些經歷和體會。

出口商

出口商是最為重要的角色,在扮演出口商的角色的過程中,經過準備、磋商、簽約、履約、善后幾個流程。準備階段,及時了解市場行情,并同工廠和進口商建立廣泛而牢固的業務關系是非常重要的。

掌握國內外市場行情,根據信息確定目標er準備,同工廠建立業務關系,為備貨做準備,這都是一名國際貿易者所必備地素質。磋商階段,根據成本、稅的情況準確計算成本和報價,是至關重要的,通過詢盤、發盤、還盤、接受四個環節,就交易條件達成一致,更是體現我們業務能力的地方。在交易過程中市場是變化的,作為出口商需不斷核算成本、費用和利潤,才能獲取最佳交易條件和價格。

在貿易術語上,我們分別采用了cif fob cfr的術語,結匯可t/t l/c d/a d/p等等方式,信用證結匯可以保證出口商及時得到貨款但是費用高,多筆業務的開展,不同術語的運用可以加強我們對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在費用上的不同核算和支付更是對我們關于知識掌握程度的考驗。簽訂合同進一步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標志著完成了一半的業務,通過前一段時間的外經貿合同課程的學習,對于合同的制作我們已是得心應手。本次實習采用的是成文合同,為我們省去了很多細節,成文合同rgret同存在著不到這出,文本中沒有涉及到貿易糾紛等問題,而現實中糾紛是難以避免的。履約意味著合同進入實質性階段,以cif為例,履行的職責和義務包括:催證、審證和改證、備貨、租船訂艙、報檢、保險、報關、裝船、制單、結匯等環節,每一環節緊緊相扣,一環的錯誤就會導致整個業務無法順利完成。simtrade系統的在線幫助為每一步的進行在線指導,業務日志提醒我們需要做什么,單據的檢驗系統更讓我們及時更正單據中的錯誤。當業務結束時需要進行善后工作,這是很多同學容易忽略的事情,其實善后非常重要,這可以為我們創造新的商機。在業務進行中,我們還通過銀行借款或同行間拆借得到更多的資金,以便業務的開展和做大做強。

進口商

進口商的利潤來自于對產品的銷售,及時掌握市場信息,尋找交易產品和對象,同進口商建立業務關系,為進口做好準備至關重要。

simtrade的業務中心的消費市場為進口商及時提供市場信息,使進口商可以及時查詢產品銷售價格,不斷核算成本、費用和利潤,方可獲取最佳交易條件和價格,同時選擇合適的交易方式簽訂合約關系到進口商的利益。cif cfr fob交貨dfgdfg均在貨物越過船舷后轉移,這就要求進口商及時辦理投保業務,以確保最大程度的減低風險損失。國際貨運風險和保險為我們著實上了一課應該如何降低風險和減少損失。進口商要在市場上及時將貨物銷售出去,方可實現利潤最大化。進口商的業務流程雖沒有出口商的那么多那么繁瑣,可每一步的操作關系到自己最后能否及fg為價格條件的合同為例,進口方需要開信用證、租船訂艙、投保、審單付款、報檢、提貨等環節,如果不能及時投保一旦出現損失是自己的,后果不堪設想。

工廠

工廠扮演的是供應產品的角色,作為供應商我認為應該做到主動為先,確定目標市場,尋找交易產品和交易對象,同出口商建立業務關系,為銷售做好準備,這都應該及時主動。供貨商的交易對象是多家的,在simtrade模擬系grf中心的工廠里查詢產品的生產成本,并不斷核算成本、費用和利潤,以期獲取最佳成交條件和價格,這如同顯示生產中,工廠的廠長要及時到生產車間了解產品的生產狀況一樣。

出口地銀行和進口地銀行

出口地銀行和進口地銀行從事的業務主要是信用證業務、單證業務、貸款業務,一筆國際業務的順利完成是離不開銀行的,尤其是以信用證結匯的貿易,有了銀行的信用擔??梢源_保進出口方的利益的順利實現。核算方面能夠很大程度

我認為本次實習時間雖不太長,但是我們對國際貿易的了解程度已不再停留在初級階段,對業務流程目前已經達到了相當的程度,基本實現了如下基本目標:

1. 交易前的練掌握回顧,起到了溫故知新的作用;

8. 為未來的實際業務的開展大下了堅實的,交易的準備工種貿易術語有了更進一步的掌握,能夠靈活使用價格術語和結算方式,在成本、費用和利潤的的減少誤差;

4. 能夠正確、熟練的使用價格術語和結算方式簽訂內外購銷合同,并能在結匯方面掌握基本流程;

5. 在單據填寫方面,能夠比較流利的填寫各種單據,并能夠掌握其中的要點;

6. 能夠掌握進口商、基本工作已經熟出口商和供應商的基本業務流程;

7. 對兩年來所學的國際貿易作已經知道如何去做;理論基礎。

2. 能夠熟練地使用電子郵件進行業務磋商,建立業務關系并掌權往來函電的書寫要點和技巧;

3. 對各知識進行了一次系統的

在這次實習中,我還fdg模版。雖然實際業務的開展遠沒有模擬系統如此順利,但模擬系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演練的平臺現的問題均有所涉及,通過今天的模擬操作,我們可以熟練掌握實物的基本流程,為今后fdg操作過程中暴露出來的英語基礎的薄弱、基本知識的不熟練等問題也為今后的學習指名了方向。只有通過刻苦的學習,加強對業務知識的熟練掌握程度,在現實的工作中才會得心應手,應對自如。

在最后,我要感謝我們的實根本不可能存在的!

篇2

原產地證書(certificate of Origin,C/O)按簽證機構的不同性質,可將其分為官方機構簽發的證書和商會簽發的證書。近年來,隨著國際貿易規模的日益擴大,“小政府”管理理念不斷得到認同,企業自主認證模式已悄然在世界各國興起。

自主認證(Self-Certification),是指由企業基于對其出口貨物生產流程的確切了解,為確認出口貨物的原產地而出具的原產地聲明。目前企業自主認證主要有美國、挪威和日本等模式。

美國

主要有傳統型的出口企業自主認證和新型進口企業自主認證模式兩種。

傳統型的出口企業自主認證模式

自《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于1994年正式實施起,美國便開始推行出口企業自主認證(exporter-focusedcertification)的管理模式。此后,美國在與其他國家(地區)簽訂自由貿易協議時,均把出口企業自主認證作為原產地認證的基本程序。

美國推行企業自主認證管理模式的基本理念是:企業對其出口貨物的生產流程最了解,因此對出口貨物原產地的認定最有發言權。進口方海關對進口貨物的原產地進行核查時,出口商基于維護其與進口商的長遠貿易關系的需要,會積極配合進口方進行核查,否則,會使其商業信譽受到損害,進而失去與進口方企業進一步發展貿易的機會。

按照相關規定,出口商或制造商僅需在貨物出口的相關商業單證(例如,合同、發票等)上的對有關貨物的原產地作出聲明,即可作為進口方海關認定貨物原產地的依據,進口商無需提供由出口方簽證機構簽發的原產地證書。當然,如果進口方海關對貨物的原產地存疑,可要求進口商與貨物的出口商聯系,要求其提供相關證明文件。如果企業不予配合,有關進口貨物不得享受協定稅率,進口方海關將向進口商發出拒絕給惠的書面通知,并隨附注明應付稅款金額的賬單。

進口企業自主認證模式的新嘗試

伴隨著1 993年《美國海關現代化法案》(The Customs Modernization Act,Mod Act)的施行以及“知法守法制度”(Informed compliance)及“共同責任”(shared responsibility)等新型管理理念的提出,進口企業被要求具備了解并遵守與進口經營活動相關的法律法規的能力。這就成為美國海關近年來廣泛推行進口企業自主認證(Importer-based certification)模式的重要契機和原因。

在進口企業自主認證模式下,允許進口企業在掌握進口貨物相關信息的基礎上,或者在制造商/出口商所提供的出口貨物信息的基礎上,作出原產地聲明。在這種模式下,美國海關可在貨物放行后要求進口企業提交原產地聲明,并視情啟動原產地核查程序。其大致流程如下:首先,海關會在風險管理基礎上篩選出部分高風險貨物,將相關資料交由專家小組核查。其次,海關專家小組將視情要求進口商補充提供相關信息,亦可啟動后續審計程序,進行更深入的核查。進口商應當予以配合,向海關提交原產地證書(或原產地聲明)及其他必要的證明文件。最后,海關將根據專家小組的核查結果,確認相關貨物能否享受協定稅率。

一般而言,進口商出具的原產地聲明應包含以下信息:進口商、出口商及制造商的名稱及地址;商品描述;商品稅則號列;商品符合協定稅率的依據;單一批次貨物的商業發票號碼;分批運輸進口貨物的時間段;原產地證明;經授權的企業代表的簽名,并注明其頭銜、聯系方式及簽發日期。

值得一提的是,進口商的原產地聲明沒有統一的格式要求。此外,它不僅適用于單一批次的進口貨物,同樣適用于一段時期內(如一年)多次進口的同一貨物。

此外,根據商品適用的原產地標準不同,海關要求提供的證明文件亦有所差異。一般來說,進口商需要提交的證明文件大致包括:生產商出具的法律證明文件(適用于完全獲得的農產品);標有原材料種類、原產國別、價格的清單;用于生產最終制成品的原材料的商業發票;制造商出具的原材料資格的法律證明文件;生產記錄。按照美國所簽署的自由貿易協議的相關條款,出具自主認證原產地聲明的生產商或出口商需在5年內保存相關的證明文件及數據記錄。

挪威

挪威的模式為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模式下的“經核準的出口商”的模式。

何謂“經核準的出口商”模式

目前,歐盟對于原產地證書的簽發采用多種方式并存的模式,既有政府部門簽發原產地證書,也有商會簽發和企業自主認證。按照歐洲經濟區協定(EuropeanEconomic Area,EEA)要求,6000歐元以上的進口貨物在進口時需要政府部門或商會簽發原產地證書,6000歐元以下的貨物采用發票聲明(Invoice Declaration)的形式由企業自行填寫。

但早在1975年,包括挪威在內的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uropean Free Association,EFTA)的所有成員國(共有挪威、瑞士、冰島和列支敦士登4國)便開始采用“經核準的出口商”制度。在該原產地簽發模式下,經海關批準,符合一定條件的出口商,即“經核準的出口商”可不受EEA中關于6000歐元的金額限制,無論貨值多少均可自行在發票上聲明貨物的原產地,無須提交海關簽發的原產地證書,同時,該出口商需承擔其出具的“原產地發票聲明”的法律全責。

由于出口商核準體系在降低企業貿易成本和政府行政管理成本方面具有突出優勢,近期,歐盟海關也在對FTA原產地證書的簽發管理中積極推行出口商核準制度。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歐盟將逐步以經核準的出口商出具的原產地發票聲明替代政府部門或商會等機構簽發的FTA原產地證書。

具體操作流程

1.資格申請

根據挪威法律,出口商負責收集、保持證明貨物原產資格的相關文件、確定貨物的原產資格并自主簽發貨物的原產地聲明。挪威的出口企業為成為“經核準的出口商”需向地區海關提交一份申請表及一份調查問卷,其內容包括出口的相關情況、原產證明、原產地規則、企業的供貨商以及證明相關出口貨物具有原產資格的依據或憑證。換句話說,成為“經核準的出口商”需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向海關提交符合規定的申請材料;二是應對其所有指名其為出口商的“原產地聲明”承擔責任。

2.海關對出口商的資格審查

授權機構(通常為出口商所在地區海關)在接受企業申請后,會從以下三方面審核是否符合標準:一是該企業是否經常性出口貨物,比起出口數量或貨值大小,海關更為注重出口頻率;二是原產資格證明,海關需核實出口商是否知曉所適

用的原產地規則、是否備有所有能夠證明貨物原產資格的必要文件,以確保出口商具備在任何時候均能提供出口貨物原產地的專業能力;三是企業是否可靠,海關將根據出口商的歷史記錄核實該企業在以往的出口中能否提供貨物原產資格的證明文件以及是否具備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的能力。

審核通過后,出口商將獲得“經核準的出口商”資格并得到一個可在規定期限內簽發原產地聲明的授權編碼。

3.企業自主簽發“原產地聲明”

在簽發原產地聲明時,“經核準的出口商”可用授權編號取代親筆簽名。因此,“經核準的出口商”簽發的原產地聲明可以直接以電子方式傳輸給進口商,再由進口商將其轉發給進口方海關。同時,出口商需承擔以下義務與責任:只能在持有必要的證明文件及會計賬目的情況下對相關貨物進行發票申明;確保知曉并理解原產地規則;對簽發原產地聲明的授權、特別是對原產地申明錯誤或其他不當授權承擔全部法律責任;自作出申明之日起保留所有原產地資格證明文件至少3年;應海關要求出示相關證明文件,并隨時接受海關檢查。   4.海關的核查、監控與罰則

出口方海關當局可以應進口方海關當局請求對相關出口貨物進行原產地核查,同時也可以在風險分析的基礎上對“經核準的出口商”實施自主監控與核查。海關有權在任何時候不經通知向已核準的出口商詢問信息、核查賬目、商業文件及生產工序,并核實原產地證明及相關證明文件的真實準確性。若出口商不符合授權要求或使用授權不當,海關可以撤銷其授權,除了聲譽受損,出口商將被責成履行耗時較長的證書辦理手續。出口商若作出錯誤的原產地證明、提供虛假文件或未在規定的3年期限內保存證明文件、阻撓海關對原產地證明的核查等,則可能面臨撤銷授權及行政處罰的雙重罰則。

日本

2009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貿易與投資委員會(CTI)發起了旨在促進貿易便利化和提高FTA/RTA利用率的“原產地自主認證探路者計劃”,以期推廣企業自主認證管理模式。目前,在APEC的21個成員國中,共有9個國家全面實施該探路者計劃。其中,日本的企業自主認證探路者計劃具有相當的代表性。

目前,日本出口貨物的原產地,既可由日本商工會(The Japan Chamber ofCommerce and Industry,JCCI)簽發原產地證書加以認定,也可由出口企業自主出具原產地聲明加以認定。

日本商工會簽證模式

日本商工會由經濟產業省(Ministry ofEconomy,Trade and Industry,METI)授權,從2005年4月起,根據出口企業的申請簽發原產地證書,企業可在該商會網站在線申領原產地證書。經濟產業省作為政府管理部門可通過系統數據庫查詢已簽發的電子原產地證書詳細信息,以實施后續監管和核查。

探路者自主認證模式

該模式自日本一瑞士簽訂的EPA生效起實施。根據有關規定,進口商可向海關提交固定格式的優惠原產地證書,或者由獲得探路者資格的出口商在發票上作出原產地聲明,進口商憑以申請享受協定稅率。其管理流程大致如下:

第一步:出口企業資格的授予。政府主管機構(瑞士聯邦海關署或日本經濟產業省)以“能正確簽發優惠原產地證書、擁有具原產地認證專業背景的人員機制、原產地簽發流程完整清晰、服從政府管理、與經濟產業省及生產商聯系密切”等要素為評判標準,授予具有足夠專業知識及能力的出口商自主認證資格。

第二步:出口企業實施自主認證。獲得探路者資格的出口商可在商業發票、提單或其他任何商業單證上打印、粘貼或印刷原產地聲明。該聲明應包含對出口商品進行全面描述的最簡要信息(例如,商品的6位數協調編碼、生產商與進口商名稱等。

篇3

一、DEQ術語下貨物交付流程

(一)DEQ術語的含義

DEQ是Incoterms 2000中D組術語中的一個,全稱為“目的港碼頭交貨(……指定目的港)”。國際商會對此所作的解釋是:目的港碼頭交貨是指賣方在指定的目的港碼頭將貨物交給買方處置,不辦理進口清關手續,即完成交貨,賣方應承擔將貨物運至指定的目的港并卸至碼頭的一切風險和費用。

DEQ術語要求買方辦理進口清關手續并在進口時支付一切辦理海關手續的費用、關稅、稅款和其他費用。這和以前版本相反,以前版本要求賣方辦理進口清關手續。如果當事方希望賣方負擔全部或部分進口時交納的費用,則應在銷售合同中明確寫明。

只有當貨物經由海運、內河運輸或多式聯運且在目的港碼頭卸貨時,才能使用該術語。但是,如果當事方希望賣方負擔將貨物從碼頭運至港口以內或以外的其他點(倉庫、終點站、運輸站等)的義務時,則應使用DDU或DDP術語。

(二)DEQ術語下的流程

為更好理解DEQ術語所定義的貨物交付方式,按照我國進出口口岸部門的相關規定,做出DEQ術語下有關各方的作業流程(見圖1),以便進一步對比分析。

在買賣合同采用DEQ術語簽訂后,買賣雙方應當按照如下過程完成貨物交付:

(1)賣方根據標的物的具體情況決定租船或者訂艙,并向出口地船舶發出訂立國際海洋貨物運輸合同的請求;(2)出口地船舶向特定承運人發出訂立國際海洋貨物運輸合同的請求;(3)海運承運人確認合同訂立,并告知出口地船舶船名、航次及到達裝貨港的大致時間,并委托其安排船舶靠泊、接受貨物以及授權簽發海運單(Sea Waybill)或記名提單(Straight B/L);(4)海運承運人指示船長裝貨港及出口地船舶;(5)出口地船舶將船名、航次及到達裝貨港的大致時間等信息轉告賣方;(6)賣方根據貿易合同和運輸合同與保險公司簽訂保險合同;(7)船長與出口地船舶聯絡確認船舶停靠泊位、時間;(8)船舶到港,出口地船舶人向賣方發出裝貨指令(Shipping order);(9)賣方備貨完畢后辦理出口清關手續;(10)賣方委托裝卸公司將貨物裝上船舶,并支付裝船費用,船長或者大副簽發大副收據(M/R)交給賣方;(11)賣方憑大副收據向出口地船舶要求簽發海運單或記名提單;(12)賣方與目的港簽訂協議,轉交全套出口單據并委托其完成收貨、結匯工作;(13)海運承運人與進口地船舶簽訂進口船舶合同,委托其負責船舶到港事宜;(14)船舶到達目的港,船長向進口地船舶遞交卸貨清單,船舶安排??坎次?;(15)進口地船舶向目的港賣方發出到貨通知書(Arrival Notice);(16)賣方聯系碼頭裝卸公司,將貨物卸下船舶,置于目的港碼頭指定交貨地點;(17)賣方通知買方貨物到達目的港碼頭;(18)買方支付貨款,賣方簽發提貨單(Delivery order)給買方;(19)買方辦理進口清關手續;(20)買方憑提貨單將貨物從碼頭指定交貨地點提走,并自行安排后續運輸。

二、DAT術語下貨物交付流程

(一)DAT術語的含義

DAT是Incoterms 2010年新出現的貿易術語,全稱為“目的地或目的港的集散站交貨(......指定目的地)”。國際商會對此所作的解釋是:“‘目的地或目的港的集散站交貨’是指賣方在目的地指定的港口或地點的集散站內將已經到達的運輸工具上的貨物卸下后交給買方處置。‘集散站’包括且不限于碼頭、倉庫、集裝箱堆場、公路、鐵路和空運貨站。賣方承擔貨物到達指定目的地集散站并卸下的一切風險?!辟u方承擔出口清關的義務,但不負責進口清關。本術語適用于所有的運輸方式。

鑒于DAT術語對于多數貿易商而言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因此本節所描繪的貨物交付流程基于以下假設:一是各國政府繼續保持其既有的對外貿易監管政策;二是全球承運人繼續保持其既有的運作流程。

為便于對比,在流程圖的結構上,盡量保持與DEQ流程圖的一致性,同時在流程說明上著重描述與DEQ的差異部分,相似部分則略去。

(二)DAT術語下的流程

DAT術語下,有關各方關于貨物交付的流程如圖2所示。

交付流程如下:

(1)賣方根據標的物以及買賣合同約定的具體情況安排運輸,向出口地運輸發出訂立國際貨物運輸合同的請求;(2)出口地運輸向特定的合同承運人發出訂立國際貨物運輸合同的請求;(3)合同承運人確認運輸合同訂立,告知出口地運輸第一程的實際承運人、運載器名稱、接受貨物的地點和大致時間,并委托其安排第一程運輸以及授權簽發運單(Waybill);(4)合同承運人安排各分段承運人并指示運輸人負責協調之間的銜接;(5)出口地運輸將第一程的實際承運人、運載器名稱、接受貨物的地點以及大致時間等信息轉告賣方,提示賣方備貨;(6)~(9)參考DEQ流程說明;(10)賣方將貨物交給第一程承運人,第一程承運人簽發貨物收據(Cargo receipt)給賣方;(11)賣方憑貨物收據向出口地運輸要求簽發運單,出口地運輸簽發運單;(12)賣方與進口地簽約,轉交全套出口單據并委托其完成收貨、結匯工作;(13)合同承運人委托進口地運輸安排最后一程運輸、接受貨物;(14)進口地運輸與最后一程承運人聯絡確認運載器、交貨時間和交貨地點;(15)進口地運輸向賣方進口地發出到貨通知書(Arrival Notice);(16)最后一程承運人將貨物運送至指定目的地或目的港的集散站,并將卸下的貨物交給賣方進口地;(17)~(20)參考DEQ流程說明。

三、比較分析

(一)兩個術語的共同點

DEQ和DAT術語的共同點主要有:

1. 賣方承擔國際運輸段的費用和風險,在買方國家的口岸將貨物交給買方處置。按D組術語訂立的銷售合同為到貨合同,屬于實質貨(Physical Delivery);而C組和F組,其銷售合同為裝運合同,屬于象征貨(Symbolic Delivery)。由賣方來承擔國際運輸段的全部費用和風險是該組術語的顯著特點。

2. 賣方僅負責出口清關,買方負責進口清關,交付貨物的地點只能是一類口岸。關于進出口清關責任的分擔,兩個術語保持了一致性。而在新版通則中仍然保留的DDP術語則要求賣方同時辦理進出口清關手續并交納全部相關費用。

3. 在交貨地點,賣方都要負責卸貨,買方在賣方卸貨后才辦理進口清關和提取貨物。需要注意的是,在DAT情況下,賣方須從運輸工具上將貨物卸下交由買方處置;而DAP情況下,同樣須將貨物交由買方處置,但只需做好卸貨準備。

簡而言之,DAT繼續保持了D組術語的基本原則:到達交付。

(二)兩個術語的差異點

DEQ和DAT術語的差異點主要有:

1. 適用的運輸方式不同。DEQ術語下,國際貨物運輸的最后一程只能是海運或者內河運輸;而DAT術語下,對貨物運輸方式并無任何限制。因此,在貨物交付中所使用的運輸單據就有很大的不同。DEQ條件下,運輸單據只能是海運單、記名提單或者記名多式聯運單據;而DAT條件下,運輸單據不僅可以是上述三種單據,還可以是空運單、鐵路運單和道路運單。

2. 交貨的地點不同。DEQ術語下,賣方只能在進口國的一類口岸港口的碼頭上將貨物交付給買方;而DAT術語下,賣方可以在指定地點的任意一個一類口岸將貨物交付給買方。舉例說明:“DAT深圳”,意味著賣方可以在鹽田港、蛇口港、赤灣港、寶安機場、皇崗陸路口岸等位于深圳市域內海陸空所有的一類口岸向買方交付貨物,而“DEQ深圳”則意味著賣方只能在鹽田港、蛇口港和赤灣港等位于深圳的水路一類口岸向買方交付貨物。

3. 承運人的權利義務不同。DEQ術語下,最后一程運輸必須是由海運或者內河運輸承擔,使用海運單、記名提單和記名多式聯運單證。根據現行的國際海運規則和多式聯運規則,承運人大多按照海牙規則或者維斯比規則承擔義務、享有權利;而在DAT術語下,國際貨物運輸合同的法律淵源可以是國際多式聯運公約、蒙特利爾公約或者國際貨協和國際貨約,其中承運人的權利義務與海運有很大不同,包括承運人的責任期間、免責事項以及賠償責任限制等。

四、從DAT術語的出現看國際物流運作模式的發展

DAT術語的出現不僅適應了國際多式聯運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更是滿足了國際物流發展的需要,尤其對中國目前正在大力建設的保稅港區和綜合保稅區運作創造了條件。

(一)DEQ術語對國際物流運作的阻礙

港口進入第三代以后,要求利用碼頭這一貨物集散樞紐的地位,對貨物展開各種增值服務,包括展示、再包裝、轉口貿易等。但是DEQ術語要求賣方將貨物卸在碼頭上交給買方,賣方僅僅承擔卸貨的費用和風險,無需對貨物采取進一步的行動。這種規定與第三代港口的發展趨勢不相適應,因此在國際貿易實踐中得不到積極而廣泛的應用。類似的問題也反映在DAF、DES和DDU三個術語上,而這才應該是國際商會決定在Incoterms2010中取消DEQ等四個術語的真正原因。

(二)DAT術語有利于保稅港區和綜合保稅區的運作

保稅港區是指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在國家對外開放的口岸港區和與之相連的特定區域內,具有口岸、物流、加工等功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DEQ術語下,賣方沒有義務將貨物從碼頭送到保稅港區內,而買方一旦辦理完進口報關,也沒有必要將貨物送進保稅港區內。例如假設在合同中規定“DEQ上海洋山港”,則賣方承擔的義務僅僅到小洋山港區,貨物從小洋山港區到位于蘆潮港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則需要買方來辦理。而一旦貨物辦理了進口清關手續,買方就直接將貨物提回自己的倉庫,完全沒有必要再送進保稅港區內。因此,在DEQ術語下,保稅港區顯得無用武之地。

如果在買賣合同里寫明“DAT上海洋山港”,則賣方承擔的費用和風險等義務就可以延伸到位于蘆潮港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內,買方則可以在位于蘆潮港的保稅港區倉庫內辦理進口清關,并接收貨物。

(三)DAT術語便于VMI運作

供應商管理庫存(Vender Managed Inventory,縮寫為VMI)是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全球物流管理的興起而出現的一種常見的庫存管理方式。其基本含義是供應商將客戶所需要的商品送至客戶所在地的倉庫存放,并幫助客戶管理庫存。這種方法最早在連鎖超市經營中出現,現已被廣泛應用于全球供應鏈管理中的多個環節。

篇4

進口紅酒(也稱“葡萄酒”)在七八十年代還被我國老百姓當作為高檔洋酒,因關稅、消費渠道等問題(綜合稅率為48.2%),使得價格較高,消費市場規模相對有限,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進口渠道的增多,進口紅酒以相對便宜價格進入尋常百姓家,這其中不得不歸功于近年來在我國興起的一種新型營銷模式――保稅物流。然而,在借助各地保稅(港)區的特殊政策優勢,我國進口紅酒保稅物流交易市場(中心)呈現出了井噴式的發展。據統計,除正在規劃建設的廣西欽州保稅港區國際酒類交易中心,我國已在短短兩年多時間中,陸續在珠海、上海、廈門、寧波、廣州等八個地區建立進口紅酒保稅物流交易市場(中心)。這種發展速度既讓酒類貿易商、物流商以及消費者感到歡欣鼓舞,能夠以相對低廉的價格享受到優質、貨真的國外紅酒,但也使市場中的經營者對目前的發展態勢感到擔憂。

交易模式大同小異

從目前已有紅酒保稅物流交易中心(市場)項目開展情況來看,其運營方式和提供服務大同小異,基本上各家保稅區都具專業集中的酒類產品的展示、交易服務;快速高效倉儲配送、進出口通關、檢驗檢疫、翻譯導購和辦理中文標簽等的“一條龍”服務。而且,這所有的一切服務都基于兩個特殊政策優勢,一是提供免費入駐倉儲、展示空間;二是交易成功后清關時交稅,即暫時減少酒商流動資金占用,這無疑會大幅降低紅酒進口貿易商、物流商的運營成本,提高現金流的周轉,擴大市場份額。

然而,在看似新型、高效的運營模式背后,不得不考慮這種僅依靠大規模集散來獲取經濟效益究竟能支持多久?根據行業相關研究機構表示,“目前在我國興起的進口紅酒保稅物流交易模式是在目前市場不夠成熟、不夠專業的形勢下出現的。鑒于當前市場情況,國內進口紅酒市場不缺產品,缺的是消化產品的渠道和市場。因此,保稅物流交易模式的實質在于服務進口紅酒市場,而不是主導市場。所以一個進口紅酒保稅區的成功與背靠的經濟區域的交易活躍度有關,不能盲目跟風建設?!边@其中道出我國進口紅酒保稅物流交易模式的軟肋,即在缺乏市場需求長遠規劃下的發展難以獲得持續效應。然而,目前還處在市場初步形成期,“需求瓶頸”問題還暫時不會凸顯,一旦市場成熟或經營者超過市場承受能力,必將會引起我國進口紅酒保稅物流交易市場的洗牌。

由此,問題就顯而易見,現在的所謂集散地基本都處于一個初級的貿易交易階段,大部分集散地僅僅是個交易平臺,以簡單的貿易為主,沒有形成產業鏈整體供應的模式。而報關、采購、稅收方面的優惠并不是進口酒保稅市場未來發展的根本,保稅市場要想在未來有所發展,必須跳出“集散”的初級功能,建成產業鏈的整體商業模式,把上游、中游、下游的資源有機地組織起來,特別是要形成相關的利益鏈條。

進口紅酒產業鏈未形成

針對上述問題,有必要從最基本的紅酒生產銷售供應鏈模式探討起,從原材料葡萄到最后消費者手上的瓶裝酒,經歷了釀造、散裝配送、中轉酒窖儲存、裝瓶等多個環節。而從紅酒產生工藝流程分類來說,分為飲用紅酒和酒莊紅酒。飲用紅酒是單一口味、標準工業化生產的紅酒,是最為傳統批量生產物流,面向大眾消費的供應鏈模式,而國內目前大部分紅酒消費基于此;酒莊紅酒是指國外大量酒莊特定釀造的酒,這種紅酒品色都有差異,價值上也不同,是目前保稅物流交易中的主力,通過用個性化的農產品、自己種植、自己釀造,口味個性化,品質較高、價格也偏高。因此,在國內目前有大量消費群體需求的情況下,以保稅物流交易模式可以減少酒莊紅酒的交易流程和費用。然而,我國目前大多數交易市場(中心)多集中酒莊紅酒的集散交易,卻忽略本質上個性化,將發展的重點僅僅放在整個交易環節的中游。

事實上,國外的進口紅酒產業鏈是一個整體,只有這樣才能提升紅酒內涵價值,而非簡單商品的大規模物流營銷及配送。雖然我國目前的保稅區物流交易模式可以幫助提升采購效率,但解決不了連接上下游這個關鍵性問題。而且,即使夠滿足一些暫時非專業經銷商的需要,當他們從非專業到專業化成長起來后,采購報關就不是問題,這種模式便可能會失去其效應。更重要的是,保稅區交易模式并不能杜絕“供求”雙方的臺下交易,那么其模式開創管理者的盈利何來?對于經銷商來說,緩交關稅不是免交或少交,始終還是要交,還不及從小關口進口容易“合理避稅”來得實際。于是各保稅區便有點“曲高和寡”的尷尬,和專業酒展一樣,吸引的大多是在國內國外毫無“根基”和推廣渠道的酒商。除此之外,基本上每個保稅區的位置都相對偏僻、交通不便。

從紅酒整個產業鏈來說,其物流交易模式應把產業鏈形成一個有機體,并且能為中國市場上運作進口酒的企業提供市場運作等諸多方面的服務,比如說客戶需要某國的產品或是某種特色產品,對方不僅能根據客戶的需求提品,還能幫助客戶做更多的延伸工作。同時,對于國內目前所建各種市場或開展各種展銷會形式,國外也有類似的組織,但是具有更多的功能,會把市場、營銷等服務綜合起來,比如意大利、法國每年都有世界范圍的展覽會、紅酒節等,當地的一些組織會把這些展會納入到對企業的服務中。因此,國內后續建立的交易市場也需要積極地向這方面靠攏,如廣州酒飲國際貿易中心將供應鏈、專業市場和電子交易集成在統一的市場中,其中,供應鏈是指包含報關、保稅倉儲、物流配送等在內的體系,他們將設立供應鏈中心,以幫助國內經銷商來采購促進酒商的銷售;電子交易系統直接面向國外的著名酒莊,匯聚眾多世界各地紅酒品牌。這對國內的經銷商、采購商具有很大吸引力;專業市場是為保證進口紅酒,全是來自原產地,品質有保證。在目前較為混亂的市場上,讓消費者能喝到放心酒。

篇5

    國際商會每十年修訂一次的《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以下簡稱《通則》)是全球范圍內使用最廣泛的解釋貿易術語的國際慣例。基于貿易術語在國際貿易實踐中不可或缺的地位,《通則》也就成為高等教育國際經濟、國際貿易、國際經濟(法)等專業學生必須了解、理解并熟練掌握的重點學習內容,同時貿易術語也是各類與國際貿易有關的考試中必不可少的測試點。在實踐中,最常使用的貿易術語只有三四個,而在《通則》教學大綱中要求掌握的則是《通則》所規定的全部術語。2000年《通則》規定了13個貿易術語,2010年《通則》規定了11個貿易術語。同時,由于《通則》是國際慣例而不是法律,不適用“新法優于舊法”的規則,實踐中會出現有的國際貿易合同選擇適用2010年《通則》、有的國際貿易合同選擇適用2000年《通則》的現象。因此,2010年《通則》和2000年《通則》的規定中不相同的部分仍然是學生學習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說,記憶十幾個由缺乏關聯性的英文字母組成的貿易術語已經很困難,再加上每一個術語所蘊涵的價格構成和交貨條件以及每一個術語所劃分的買賣雙方風險、責任、費用的分擔,貿易術語學習成為一大難點,也是教師教學的一大難點。

    二、《通則》教學方法分析

    筆者通過調查發現,目前《通則》教學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按教材的編排方式進行教學,一種是按《通則》的編排方式進行教學。現行的國際經濟、國際貿易、國際經濟(法)教材中對貿易術語的編排方式通常采用的是直敘法。這種方式是把全部貿易術語按序排開,對每一個貿易術語用一段話解釋其含義,然后用多段文字解釋每一個術語之下賣方的義務、買方的義務、國際運輸與保險合同、風險轉移、費用劃分等。而《通則》的編排方式是把全部貿易術語按序排開,對每一個貿易術語用一段話解釋其含義,然后用列表的方式將每一個術語之下買賣雙方的義務全部囊括起來,有關國際運輸與保險合同、風險轉移、費用劃分等內容具體化為買賣雙方各自的義務并體現在列表之中。上述兩種編排方式對應著教學中的兩種教學方法?!敖滩氖浇虒W法”有利于學生掌握每一個貿易術語下的買賣雙方義務和費用劃分等,“《通則》式教學法”有利于學生對貿易術語的調整范圍和買賣雙方義務有全面的了解。在實踐中,兩種教學方法都難以避免以下3個問題。

    一是教學內容枯燥。每一個貿易術語都涉及買賣雙方義務、價格構成、交貨條件、國際運輸與保險合同、風險轉移、責任與費用劃分等內容,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將上述內容講解很多遍,這對于學生和教師而言都是極為枯燥乏味的。

    二是教學時間長。一般情況下,要做到使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對貿易術語理解透徹,講解時間和測試時間相加約需4個課時。

    三是教學效果不理想。貿易術語難記憶、易忘記、易混淆,測試得分率低,因此很容易出現學生在學期中間掌握而到學期末又忘得差不多的情況。

    三、《通則》圖式法教學的具體步驟

    第一步是引導學生換一個角度理解貿易術語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即貨物需要經過哪些流程、涉及哪些費用才能從一個地點運至另一個地點,其中又可能存在哪些風險。鑒于多數學生沒有交付貨物的實踐經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物品郵寄流程進行概括總結,進而分析國內不同省份之間貨物流動的流程和步驟,最后分析國際貨物流動的流程和步驟。對國際貨物流動的流程和步驟的分析體現在圖中的橫軸上,具體而言,“供貨”是指賣方應提供符合合同約定的貨物以及單證,該貨物位于賣方國境之內;“出關”是指貨物需取得出口許可證或其他官方許可,并經辦理出口所需的一切海關手續,準備運出出口國海關;“啟運地∕裝運港”是指貨物進行國際運輸的始發地?!肮┴洝迸c“出關”、“出關”與“啟運地∕裝運港”之間的兩條實線表示貨物在賣方國境內的運輸過程,涉及該運輸過程中運輸合同的簽訂、費用和風險的承擔?!澳康牡亘M目的港”是指貨物進行國際運輸的終到地?!皢⑦\地∕裝運港”與“目的地∕目的港”之間的虛線表示貨物的國際運輸過程,這一過程同時是承運人履行國際貨物運輸合同、保險人履行國際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的過程,涉及國際運輸過程中運輸合同的簽訂、保險合同的簽訂、費用和風險的承擔等。準確地講,虛線中的“運輸合同”和“保險合同”應是貨物國際運輸合同和國際運輸保險合同的履行過程,不能按流程順序理解為在貨物到達“啟運地∕裝運港”后才簽訂合同。運輸合同和保險合同何時簽訂取決于依據貿易術語承擔簽訂這兩個合同之義務的當事人,簽訂時間實際上是在買賣合同簽訂之后、貨物運到“啟運地∕裝運港”之前?!叭腙P”是指貨物需取得進口許可證或其他官方許可,并經辦理進口所需的一切海關手續,準備運入進口國海關。“目的地∕目的港”與“入關”、“入關”與“付款”之間的兩條橫線表示貨物在買方國境內的運輸過程,同樣涉及該運輸過程中運輸合同的簽訂、費用和風險的承擔。需要說明的是,貨物進入進口國境內后,經進口國國內運輸運至買方營業地或其指定地點,這一過程可以概括為“到貨”,而筆者基于《通則》中對于買方義務的表述用語(“付款”),將這一過程概括為“付款”,同時將“付款”前的橫實線以橫虛線代替以示區別。

    第二步是在學生已經理解和掌握貨物流轉過程的前提下,讓他們明白:在貨物流轉過程中將會涉及簽訂國內和國際運輸合同、簽訂保險合同、辦理出口和進口清關手續,由此將產生費用、關稅和其他稅款與支出,所以在這個過程中還可能發生各種風險和責任。買賣雙方需要在簽訂買賣合同時就對上述義務、責任、風險和費用確定一個分擔的標準,以保證貨物能正常運至買方控制之下。鑒于這一流程分為多個步驟,買賣雙方可以有多種分擔方法,但是在任何一種分擔方法之下,雙方各自所承擔的義務、責任、風險和費用是相對固定的。如此一來,買賣雙方只要在合同中約定有貿易術語,就不需再用煩瑣的語言約定雙方在貨物流轉過程中的具體權利和義務。同時,由于貿易術語過于簡便,還需要由雙方都認可的慣例對各個貿易術語下買賣雙方具體的權利義務進行詳細的解釋,從而產生了包括《通則》在內的解釋貿易術語的各種國際慣例。在這一教學過程中,需要提醒的是:貿易術語有十幾種,但在某一具體的買賣合同中,只需要一個貿易術語;買賣合同在約定貿易術語的同時還需約定解釋貿易術語的國際慣例,以避免因解釋不同而可能引發的糾紛。

    第三步是具體分析《通則》所規定的每一種分擔方法(每一種貿易術語)下買賣雙方的權利義務、費用分擔和風險轉移點。教師可以先挑選比較常用的貿易術語進行分析,如“FOB裝運港”這個術語。教師講解時先不引入FOB的概念,僅指明圖中FOB的縱線箭頭處,表示這是其中一種分擔方法。如果買賣雙方選擇此種方法,則縱線左邊的流程步驟、風險責任、稅費由賣方承擔,縱線右邊的流程步驟、風險責任、稅費由買方承擔,雙方分擔權利義務的分割點即“風險轉移點”是貨物在“裝運港”裝上船時。對雙方具體權利義務的講述建議采用《通則》的表述。在全部內容講解完成后,再引入FOB術語的概念,即這種分擔方式被抽象為“FOB裝運港”。通過教師對3~4個常用術語的講解,學生基本可以以流程圖為基礎推斷出其他術語所表示的分擔方法,此時就可以自己嘗試表述其他術語下買賣雙方的權利義務和風險轉移點。

    第四步是講解圖示所表述的其他內容以及讀圖時的注意事項。第一,圖示中橫線上方的術語是適用于所有運輸方式(包括海上運輸和內河運輸)的貿易術語,橫線下方的術語是僅適用于海上運輸方式或內河運輸方式的貿易術語。第二,FOB、CFR、CIF3個貿易術語雖然縱線箭頭所指向的地點不同,但區別僅在于國際運輸合同和國際運輸保險合同的簽訂人不同,其他權利義務和風險轉移地點完全一樣,所以表示這3個貿易術語的縱線箭頭之間用橫線相連,同時指向風險轉移點“裝運港”。FCA、CPT、CIP3個貿易術語同樣如此。第三,除個別貿易術語(CFR、CIF、CPT、CIP)外,每個貿易術語的中文譯名和術語本身所指定的地點通常就是“風險轉移點”。第四,“啟運地∕裝運港”與“目的地∕目的港”上的方框可以看作運輸工具,以此可以看出FAS與FOB的區別在于FOB的賣方需裝貨、DAP與DAT的區別在于DAT的賣方需卸貨。第五,提醒學生除了注意貿易術語的中文譯名,還要注意術語中指定地點的性質,并要求學生根據指定地點來確定買賣合同的雙方當事人。第六,在指定某個貿易術語并要求分析此術語基本內容時,圖示法可以幫助學生直接在圖示中找到該術語,然后依據該術語的縱線箭頭所做的分割向左找出賣方的義務,向右找出買方的義務。但是,應告誡學生,在查找某一方的義務時應一直查找到圖示中標明“賣方”或“買方”的地方,在“賣方”與某術語的縱線箭頭之間的流程是賣方的義務,在“買方”與某術語的縱線箭頭之間的流程是買方的義務,縱線箭頭指向的地點是“風險轉移點”。

篇6

【關鍵詞】信用證 國際貿易融資

一、信用證的特點及優勢

信用證是國際貿易中廣為使用的結算方式,這種支付方式使得買賣雙方在履行合同時處于同等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使他們重新找回了“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現場交易所具有的安全感,解決了雙方互不信任的矛盾。信用證是有條件的銀行擔保,是銀行(開證行)應買方(申請人)的要求和指示保證立即或將來某一時間內付給賣方(受益人)一筆款項。賣方(受益人)得到這筆錢的條件是向銀行提交信用證中規定的單據。信用證以銀行信用取代了商業信用,給買賣雙方提供了更為可靠的保障。它發展至今,其程序已經規范化,相關的法律也較為完善,具有其他結算方式無可比擬的優勢。因此,信用證作為貿易融資工具更為安全可靠,為交易雙方接受,能有效監控整個交易過程,極大地降低了貿易融資的風險,推動了國際貿易的健康有序發展。

二、信用證進口貿易融資的方式及特點

(一)進口押匯

進口押匯是開證行給予進口商(開證申請人)的一項短期融資便利,即在進口時企業(進口商)委托銀行開出信用證,在單證相符須對外承擔付款責任時,由于企業臨時資金短缺,無法向銀行繳足全額付款資金,向銀行申請并獲得批準后,由銀行在對企業保留追索權和貨權質押的前提下代為墊付款項給出口商,并在規定期限內由企業償還銀行押匯貸款及利息的融資業務。

對企業來說,進口押匯是貿易融資的一種主要形式。首先,與流動資金貸款對比,辦理進口押匯手續簡單,企業在獲得授信額度的前提下,在規定付款日前的5~7天內辦理進口押匯手續,只需要提供一個進口押匯申請書。同時還可以與銀行約定付款日即為起息日,使企業融通的資金得到充分的利用,不出現閑置。其次,由于進口押匯利率低于流動資金貸款利率,企業的融資成本也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大大降低了企業的財務費用。再者,企業在辦理進口開證后繼續敘做進口押匯,等于完全利用銀行的信用和資金進行商品進口和國內銷售,不占壓任何資金即可完成貿易、賺取利潤。當無法立即付款贖單時,進口押匯可以使其在不支付貨款的條件下取得物權單據、提貨并轉賣,從而搶占市場先機。如果在到期付款時遇到更好的投資機會,且該投資的預期收益率高于貿易融資的利息成本,使用進口押匯,既可保證商品的正常購買、轉售,又可賺取投資收益,實現資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對于銀行而言,通過與進口商簽訂《進口押匯協議》,確定有效擔保、控制貨物所有權,從而實現了降低風險的目的,并能獲取押匯利息和手續費等收入。因此,進口押匯實現銀企雙方共贏。

(二)海外代付

海外代付是銀行利用行的資金,為企業(進口商)信用證項下進口付匯提供短期融資服務。在信用證對外付款日之前,企業如有融資需求,在開證行資金緊張或資金成本較高的情況下,由開證行聯系外資銀行或海外分行代為付款,在融資到期日企業再償還信用證款項、融資利息和銀行費用的融資業務。

從融資的角度看,海外代付和進口押匯有一定的相似性,兩者都是開證行向進口商提供的短期貿易融資。但是海外代付業務的資金由代付行提供,不同于進口押匯業務的資金是由開證行提供,所以海外代付不占用開證行的資金。在現階段各銀行普遍資金緊張的情況下,海外代付就可以突破一定的局限,更為靈活方便。更為重要是海外代付業務需支付的費用一般情況下低于國內同期貸款的利息支出。近年來通過海外代付融資的利率,也遠低于進口押匯利率,從而大大降低了企業成本費用水平。

(三)假遠期信用證

假遠期信用證是指進出口雙方簽訂的貿易合同中規定了即期付款的條件。企業作為進口方要求出口方提供遠期匯票并在信用證中規定該遠期匯票可以即期議付,由開證/付款行辦理遠期匯票的貼現,對出口方即期付款,且一切貼現費用(利息和費用)由進口人負擔。這種信用證,對出口方來說仍屬于即期收款的信用證,但對企業即開證人來說則屬于遠期付款的信用證。

進口企業通過開立假遠期信用證,明確了即期付款的條件和承擔貼現費用的承諾,借助銀行的資金同時,減少企業自身資金壓力,兌現了對客戶即期付款的承諾。進口企業開出假遠期信用證,因出口方是及時收款,實現了資金的及時周轉,進口企業可以以此為條件,向出口方提出在商品的價格和數量上給予一定的優惠,從而有效地降低進口的成本,取得更多的獲利空間,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三、企業信用證進口貿易融資對策

(一)重視溝通,有效選擇

企業應當與銀行多溝通,要求銀行在建立高效的貿易融資授信審批和信用額度管理制度上研發更有效更靈活的貿易融資形式。

企業要密切關注銀行在新形勢下推出的各種形式的貿易融資產品,充分了解融資產品的審批條件、過程和重點,同時按時還款付息,維持企業良好的信用記錄,在此基礎上針對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及業務發展的客觀需要,以效益優先,篩選出自己需要的融資產品。我公司作為有色金屬生產的大型企業,進口的原料是流通性較強的具有一定國際市場的大宗商品,周期較長,價值高,所以與此緊密相關的進口國際貿易融資尤為重要。2009年我公司全年進口鉛精礦4.5萬噸,鋅精礦20萬噸作為生產原料,由于客戶要求用信用證結算,開證金額總計達到1.5億美元,公司綜合國際金融市場的情況和自身良好資信的有利條件,采用海外代付、進口押匯、遠期信用證等方式融資議付信用證,緩解了由于出口下降帶來的美元資金壓力,也達到了快速提貨、縮短生產周期的目的,還有效控制了資金成本,融資利率最低達到1.2%(年利率),大部分為2%~3%,遠遠低于國內同期貸款利率。此外,在人民幣持續升值情況下,運用進口項下貿易融資推遲付款,到期采用人民幣購匯償還美元融資貸款節約成本。

(二)加強財務管理,組合避險工具

首先,企業還應著重練好“內功”,把握好企業經營指標如資產負債率,償債能力指標如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這些指標的好與壞直接關系到銀行對企業日常經營狀況的基本判斷,影響銀行對企業融資業務風險的基本判斷。

其次,加強財務風險管理,建立有效的風險評級和風險預警機制,努力克服信息不對稱的不利影響,積極了解客戶的最新財務和經營狀況,規范財務操作流程,保證資金安全。

再者,進口貿易融資要緊緊圍繞企業發展、規避風險和為企業理財等方向,與遠期結售匯等規避匯率風險業務相結合,努力為企業發展提供綜合高效的資金服務。

主要參考文獻:

篇7

一、國際貿易中細節的內涵

一般來說,在國際貿易中,細節的內涵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細節就是實際中存在的各種具體情況,注重細節就是注重對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國際貿易的特點是線長、面廣、中間環節多。近年來,運輸業、保險業迅猛發展,并已成為相對獨立的產業,尤其是銀行參與國際結算,致使國際貿易中的當事人更多,關系更為復雜,手續更為繁雜。國際貿易中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手續,都是由一連串的細節組成的。如果細節處理不當,就容易滋生貿易糾紛。以裝船通知為例,按照《200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以下簡稱INCOTERMS2000)的解釋,在FOB或CFR貿易條件下,出口商有義務向進口商對貨物裝運情況給予及時和充分的通知,以便進口商辦理保險,否則,如漏發或晚發通知,則貨物越過裝運港船舷后的風險仍由受益人承擔。有這樣一個案例,中國某外貿公司以F0B價格條件出口棉紗,該外貿公司裝船后因疏忽未及時通知買方,直至3天后才給予裝船通知,但在啟航18小時后,船只遇風浪致使棉紗全部浸濕,買方因接到裝船通知太遲,未能及時辦理保險手續,無法向保險公司索賠,所以由賣方承擔賠償貨物損失的全部責任。像這樣的細節,國際貿易中還存在許多,船貨的銜接問題,裝船的時間問題等等,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經濟損失甚至影響交易的最終達成。細節是標準、是程序,注重細節就是注重標準和程序。標準和規范,就是對細節的量化,是重視細節、完善細節的最高表現。在國際貿易中,各個環節都有具體的操作流程,都有具體的執行標準,如ISO質量認證體系,信用證的業務操作流程,每一個標準,每一個步驟都是一個個細節。不符合標準,違背基本程序的操作就存在安全隱患,或是欺詐或是騙局或假冒偽劣。在信用證業務中,原則上是申請人委托開證行開立信用證,由開證行寄給國外通知行,再由通知行通知受益人,但在實際業務中,許多不法商人避開銀行環節,直接送達受益人,殊不知,這就是騙局,這違背了基本的原則,信用證是銀行信用。細節又是動態性的,注重細節就是注重不斷發現、研究和解決變化了新情況、新問題。國際市場瞬息萬變,競爭對手層出不窮,消費者的需求日新月異。影響市場的每一個因素,影響消費的每一個因素就是一個個細節,只有把握住這些細節才能把握市場的脈搏和消費的趨勢,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國際貿易。例如,上海內環高架橋不允許1噸以上的小貨車上橋的消息后,日本商人迅速根據市場的需要設計0.9噸的小貨車,既滿足了市場的需要,又滿足了消費者的需要。在實際操作中,要做到這些細節是不容易的,這需要各個部門通力協作,各個環節緊緊相扣才能做到。

二、國際貿易中最容易忽視的細節

國際貿易中的細節很多,但通過歸納總結,最容易忽視的細節主要有:

1.包裝:許多國家對于在市場上銷售的商品規定了有關包裝和標簽的管理條例,近年來,這方面的要求越來越嚴格,有些還規定得十分繁雜?!堵摵蠂鴩H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35條規定:“買方交付的貨物必須與合同規定的數量、質量和規格相符,并須按照合同規定的方式裝箱或包裝。”可見包裝是非常重要的,是買賣雙方交接貨物的依據。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包裝中的許多細節容易被忽視,進而給買賣雙方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經濟損失,影響貿易的順利進行。我國某服裝公司出口服裝到澳大利亞,因每個紙箱的裝貨重量超過了20kg,不宜徒手搬運,遭到工人拒收。其原因是:澳大利亞工會規定工人有權拒絕徒手搬運超過25kg貨物的要求;同時,保險公司對由于搬運超重物品引起的工傷也不予賠償。為避免可能引起的損害,澳洲的這家服裝公司將該重量定為20kg。就是這個細節沒有處理好,我國服裝公司遭受了經濟損失。

保險:國際貨物在整個運輸過程中,可能遇到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致使途中貨物遭受損失,貨主為了轉嫁貨物在運輸途中的風險損失,就需要辦理貨物運輸保險。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因為忽視了辦理保險的規則,即使辦理了保險,也沒能轉嫁經濟損失。例如我國某工廠進口一批生產用零配件,采用的是CIP合同。因交易金額不大,保險條款只簡單規定:“保險由賣方負責”。運輸途中由于震動,擠壓造成配件變形無法正常使用。我國進口商向保險索賠,保險公司則認為此情況屬于“碰損、破碎險”承保范圍,但提供的保單上只投保了“協會貨物條款”(C),沒有加投“碰損、破碎險”一般附加險,無法賠付。按照INCOTERMS2000的解釋,在CIP條件下,如果合同沒有對保險做出具體的規定,賣方只需投保最低責任范圍險別,即平安險或倫敦“協會貨物條款”(C)就算履行其義務。就是耳熟能詳的保險規則沒有處理好,導致該工廠重新購買此部件,既浪費了金錢又耽誤了時間。制單:在制單工作中,必須高度認真仔細,做到“單證一致”、“單單一致”和“單貨一致”,否則,如果出現任何的不一致都可能遭到銀行和進口商的拒收單據和拒付貨款,從而增加出口商的收匯風險。CIF交易是一種典型的象征貨,實際上是一種單據的買賣,賣方是憑單交貨,買方是憑單付款。只要賣方按時向買方提交了符合合同規定的全套單據(名稱、內容和份數相符的單據),即使貨物在運輸途中損壞或滅失,買方也必須履行付款義務。反之,如果賣方提交的單據不符合要求,即使貨物完好無損地運達目的地,買方仍有權拒付貨款。單據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貿易能否順利進行。有這樣一個案例:我方出口玻璃餐具,由于制單過程的疏忽出現了不符點:發票上“GLASSWARES”錯寫成“GLASSWARES”,沒有空格,改變了名稱;遭到銀行的拒付??梢?在單據的填寫過程中,稍有不慎都會產生單據不符而遭銀行的拒付。同時,只要稍加注意,這些錯誤是可以避免的。換言之,這些經濟損失都是由于忽視細節而造成的。

三、抓住細節,減少貿易糾紛

吉姆·柯林斯曾經說過:“不愿做平凡的小事,就做不出大事,大事往往是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來的,所以在細節處多下工夫吧!”。國際貿易何嘗不是如此,關鍵是怎么樣才能抓住每一個細節。

篇8

關鍵詞:供應鏈整合;國際貨物貿易;國際貨物流;上海國際貿易中心

中圖分類號:F713.5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4161(2012)03-0127-06

在2011年3月舉辦的“虹橋貿易論壇:國際貿易中心建設國際經驗和立法研討會”上,國際貿易專家以紐約為例,明確地強調了供應鏈管理在國際貿易中心建設中的地位,把它稱為繼要素稟賦、地理位置和關稅政策之外,影響一個城市成為國際貿易中心的第四個決定性因素。由此可見,供應鏈管理已成為當前國際貿易專家關注的焦點。國際貿易中心正是全球供應鏈上的一個重要節點,在當下“供應鏈管理為王”的貿易新時代里,紐約、東京等成熟國際貿易中心的供應鏈中心集聚和高效供應鏈管理的成功案例,應成為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與努力的方向。

從國際貿易的標的來看,貨物貿易產生得最早,也是服務貿易、技術貿易產生和發展的根基,在國際貿易領域占據主導地位。通常,分析某國或地區的貨物貿易情況時必定會涉及貿易額、貿易流向兩個基本要素,前者是參與貿易的貨物價值總金額,反映了國家之間、地區之間的貿易規模;后者是指貿易貨物的流動方向,反映了不同國家、地區的資源稟賦特征。如果從物流和供應鏈的角度來看,貨物貿易其實就是一種“貨物流”,是一種在貿易合同規定下完成的國際物流(國際貿易)或區間物流(國內貿易或國際貿易)。按照對物流的理解,這種貨物流其實包含了流體、流量、流向、流程、流速、流動載體六大要素,涉及參與貿易的企業、、國家機構等。因此,在研究供應鏈整合和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時,非常有必要研究在國際貿易中占據重要地位的貨物貿易,以及由此產生的貨物流問題。

一、貨物貿易與貨物流

貨物貿易即有形商品貿易,是各國或地區根據自己的生產情況,將富余物資出口到國外,同時將自己生產和人民生活所缺乏的物質進口到國內的一種“貨物流”。按照物流與供應鏈的理解,這種貨物流包含了流量、流體、流向、流程、流速、流動載體六大要素。

第一,流量:即參與貿易的貨物價值總金額,反映了國家之間、地區之間的貿易規模,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進口額、出口額和進出口總額。

第二,流體:即指參與貿易的貨物內容,如石油、鐵礦石、原到木、糧食、電子產品等,而各種貨物在貿易中的份額構成則反映了商品貿易的結構。

第三,流向:指貿易貨物的流動方向。從貿易流向的區域分布來看,各地區主要出口地區為本地區,如歐洲內部貿易的比例高達70.9%。除本地區外,一個地區的貿易流向也相對集中于其他發達國家較為集中的地區

第四,流程:指貿易貨物從出口國(地區)到進口國(地區)的移動距離,它反映了貨物的空間位移,不僅與出口地和進口地之間空間距離直接相關,還與貨物的運輸方式密不可分。

第五,流速:指貿易貨物流動的速度。由于在整個貨物貿易的供應鏈中,既有供應鏈上不同節點之間的不同流通方式(運輸方式),涉及不同的運輸速度和運輸時間,又有貨物在供應鏈上節點的滯留時間,如在堆場的停留時間、裝卸作業時間、等待拆拼箱作業時間、通關作業時間等,因此,貨物流的流速不是一個恒定的速度,很難用一個具體的速度值或者速度值區間來反映。

第六,流動載體:有靜態和動態之分,靜態載體是指倉儲設施,如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碼頭堆場,動態載體是指在貨物貿易過程中承接貨物流動的運輸工具(船舶、飛機、卡車、火車等)。在世界貨物貿易的物流與供應鏈網絡中,前者構成了網絡中的節點,后者則是使貨物在網絡節點之間移動的工具。

這六大要素與國際貨物貿易的貿易額、貿易商品、貿易商品的流向、貿易距離、貿易時間和運輸方式等分別一一對應。無論是從國際貨物貿易而言,還是從貨物流本身而言,這六大要素都是互相關聯互相影響的。譬如,A國商品的單位金額越高,而且越集中流向B國,則A國對B國的貨物出口額越高;而A國商品越集中流向B國,在地理距離一定的情況下,通過改變運輸方式可以縮短貿易時間,更有利于A國對B國的貨物出口。

通過對貨物流的要素分解,便于從供應鏈系統分析國際貨物貿易過程中涉及的各個環節,以及不同環節之間貨物的流轉,有利于從全球供應鏈整合的角度探討上海國際貿易中心的建設。

二、上海與世界成熟國際貿易中心的貨物流對比

目前世界上公認的國際貿易中心有“腹地型”和“轉口型”兩大類。上海的轉口貿易比例一直很低,但擁有富庶的經濟腹地,因此,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在類型上更偏向于腹地型。本文選取另一個腹地型國際貿易中心的代表——東京,分析比較上海與東京的貨物貿易和貨物流差異。囿于資料數據的可獲得性等問題,將主要從貨物流的流量、流體、流向和流動載體四大要素方面分別描述。經查閱《東京都統計年鑒》、《上海統計年鑒》、《上海經濟年鑒》等資料,整理數據分析比較,發現與東京相比,上海的貨物貿易和貨物流主要有以下特點。

篇9

1.教學手段和內容落后,沒有做到與時俱進

世界經濟在不斷發展,經濟環境也在不斷變化,而我國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手段和內容仍然較為落后,沒有做到與時俱進。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教師一般采用課堂講授的方式進行教學,即便運用到多媒體設施,教師也只是運用WORD或是PPT文檔等方式進行教學,教學課堂缺乏更加豐富的內容和現代化教學方式。這樣就是使得學生不能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的內容,并且難以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操作當中。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與變化,國家貿易的流程、業務方式以及法律社會環境等也都在不斷發展和變化,如網絡信息技術在國際貿易當中的應用推動了國際貿易無紙化交易的進程,以及電子商務的發展給國際貿易帶來的影響和改變等都應成為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的內容。而事實上,我們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很少將新的變化以及形式發展融入到教學內容當中,跟不上時展的變化。

2.教師能力有待提高,“雙師”型教師缺乏

在高等教育當中,為培養符合社會以及企業發展需求的綜合性人才,就要求我們教師不僅要精通專業理論知識,還要擁有較高的實際操作能力,能夠熟練的運用專業技術。然而,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當中這類“雙師”型的教師較為缺乏,大多數教師都是精通專業理論知識,而實際操作能力較弱,缺乏外貿實踐經驗,因此不能在授課當中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了有效解決上述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就需要開展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培養符合企業發展需求的專業性人才。

二、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內容

1.確定項目化教學的基本思路

國際貿易實務主要是以合同為核心,企業進出口流程作為主線,要進行項目化教學改革,首先就要確定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項目化教學的基本思路。所以,根據實際進出口流程我們將國際貿易實務整合為四個一級項目,具體如下:

(1)交易準備,其主要內容包括企業在進出口前,對市場進行調研與分析;國際目標市場的確定;以及編制規劃進出口方案和具體操作思路。

(2)交易磋商,即指交易磋商的具體程序內容以及洽談的方法和技巧等。

(3)合同簽訂,主要包括了解合同的種類,相關法律效應,以及合同編寫的內容和方法,合同條款等

(4)合同履行,其中包括出口商履行合同的程序以及進口商履行合同的程序兩個方面。出口商履行合同的程序有備貨、催證、審證、改證、租船訂艙、報驗、報關、投保、制單、交單結匯以及出口核銷和出口退稅等過程;而進口商履行合同的程序有開立信用證、租船訂艙、裝運、辦理保險、審核付匯、接貨報關、檢驗及核銷等過程,這些都需要學生能夠很好地掌握。根據上面的四個一級項目的指導,我們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開設不同的二級項目,并與實際操作模擬實驗訓練相結合,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更加全面細致的了解國際貿易的具體內容,而且全面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2.轉變教學方式,采用師生雙向評價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方式太過單一,對學生的評價和考核大多都是采用卷面考試的方式,與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項目化教學的目的不相符合,即不僅要培養學生掌握國際貿易相關知識,還要培養學生實施操作國際貿易業務的能力。因此,我們要轉變教學方式,在進行課程項目教學評價的時候,不僅要考察學生的理論知識,還要考察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我們可以采用師生雙向評價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競爭意識,提高學生積極性。

3.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的另一重點是要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提高教師教學水平。要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學術水平,不斷更新教學方式和內容,與時俱進。在提高老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并對其進行培養深造的同時,還要引進新的理論與實踐經驗雙具備的優秀教師,不斷充實教師隊伍,提高教師整體教學水平。

三、結語

篇10

《國際貿易實務》是高職市場營銷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本課程承載培養市場營銷專業熟悉國際市場慣例和規則以及掌握外貿業務具體流程的專業能力的任務,是市場營銷專業的必修課程。

二、學情分析

(一)基本學情

高職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的學習態度一般較為端正,根據多元智能理論分析,這些學生理論知識學習能力較弱,但內省智能較突出,能自律、按時完成任務。交流交往能力較強,擅長分組合作。在學習本課程之前,掌握了市場調查分析能力和經濟學基礎理論,具備商務英語基礎,掌握計算機、互聯網知識,能熟練使用PPT制作軟件。

(二)學情分析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遇到一些困難。例如,學習目的現實,希望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能直接應用到工作中或取得較高的考核分數從而獲得獎學金,理論學習興趣不足,缺乏意志力、易出現學習障礙,學習方法單一,學習動力不足。

(三)學法指導

針對以上學情,采用任務驅動,開放、互動式的多樣化的學習方法,模擬真實外貿工作過程進行學習,學習過程中教師點評與學生互評均以積極評價為主,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三、課程內容的選取

針對課程定位與教學目標和以上學情,將課程內容按真實外貿過程設計為五大任務14個子任務。其中,任務三合同簽訂和任務四合同履行為本課程學習的重點內容。如表1所示。

表1 課程任務設計

任務名稱 分項任務

任務一 交易前準備 國際市場調研

尋找客戶

資信調查

任務二 交易磋商 建立業務關系

出口報價核算

還價成交核算

任務三 合同簽訂 合同條款擬定

簽訂合同

任務四 合同履行 商檢報關

制單結匯

落實貨款

備貨出運

任務五 業務善后 核銷退稅

索賠理賠

四、教學模式與方法手段

(一)教學方法設計總體思路

本課程按照高職“項目化”課程改革進行教學設計,選取教學模式為“項目導向、任務驅動”,即把進出口業務流程設計為一個完整的項目,用五大任務驅動這個項目。這五大任務均是企業或職業活動典型工作任務,以外貿合同為主線,基于真實工作過程而設計。每個任務由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部分組成,又分成進口和出口兩個分支。

(二)教學模式

“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具體操作為,在學期初,將每個教學班劃分為六個任務小組,分組時注意氣質搭配、知識結構搭配和性別搭配,分小組完成各教學任務。

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每個任務小組的成員相同,但進行理論和實踐教學中的任務不同。在理論教學中,各任務小組按區域構建模擬貿易公司,組內確定公司內部職位。每個模擬貿易公司對應一個外貿區域,分別為:歐洲、亞洲、中東、美國、東盟和非洲。在實踐教學中,學生分小組扮演船公司、進口商、出口商、進口地銀行、出口地銀行和以海關為代表的政府機構角色,完成外貿工作實訓。理論、實踐教學穿插、同步進行。

理論教學把課程內容分為進口、出口兩大分支。實踐教學則是按外貿流程實施,具體過程為:由進口商、出口商經過交易磋商環節簽訂外貿合同,在以海關為代表的政府機構、銀行、船公司參與下共同完成合同的履行。

(三)教學方法

本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任務驅動法、講授法、案例教學法、分組討論法等教學方法。各任務所主要使用的教學方法各有不同。教學方法選擇總的原則是“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如表2所示。

表2 各任務主要教學方法

任務名稱 教學方法

任務一 交易前準備 任務驅動法

啟發式教學

任務二 交易磋商 角色扮演法

任務驅動法

任務三 合同簽訂 案例教學法

分組討論法

任務四 合同履行 分組討論法

啟發式教學

任務五 業務善后 案例教學法

任務驅動法

(四)教學評價

對于學習成果如何進行量化考評又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本課程旨在構建多元化、全方位、過程化課程考核體系??荚囈孕袆舆^程為導向,重過程考核。為了更好地構建以上考核體系,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考試改革的探索,方向如下:總評成績=理論成績(70%)+實踐成績(30%)。其中,理論成績(70%)為末考筆試成績,在理論成績中,加大實操考核力度。實踐成績(30%)構成如圖1所示。學生實踐成績中,每次任務由教師對于學生分組完成情況打分占40%,教師對學生學習態度情況打分占30%,學生各小組互相評價打分成績占30%,每次任務三部分成績相加為學生實踐成績。

圖1 實踐成績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