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發展背景范文

時間:2023-12-22 17:48: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光伏產業發展背景,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光伏產業發展背景

篇1

關鍵詞:江西;光伏產業;SWOT分析

一、引言

太陽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利用太陽能的最佳方式就是光伏發電。光伏發電是解決能源危機的有效途徑之一,現已成為世界各國和地區重點關注的新興產業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以杰里米?里夫金為代表的全球主流學者認為人類在經歷了以蒸汽機使用為標志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以電力和石油使用為標志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后,在未來25至50年時間內,將進入以新能源使用為主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能源革命與互聯網技術、新材料技術和3D打印技術相結合,以實現“每個建筑都是一個發電廠”的夢想,并通過“能源互聯網”實現綠色電力共享,從而徹底摒棄給地球帶來溫室氣體和各種污染的化石能源,使人類社會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里夫金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核心理念,就是以太陽能為主的新能源革命。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出版的《關于德國能源轉型的十二個見解》,其中第一個見解就是“太陽能和風能決定一切”。在國內,中華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全聯新能源商會會長、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李河君,在出版的《中國領先一把――第三次工業革命在中國》中認為雖然風光并舉的總體方針沒錯,但是并非每種新能源都能擔當“能源革命”的歷史重任,能幫助實現“每個建筑都是一座發電廠”美好愿景的主要就是光伏發電。中國政府出臺了《關于申報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的通知》、《關于做好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和《光伏發電運營監管暫行辦法》等政策,在多個層面推出一系列政策鼓勵支持光伏產業的發展。

江西作為國家新能源試點的主要地區,具有發展新能源的得天獨厚的資源和條件,必須牢牢把握這一戰略機會,加快發展新能源,構建具有江西特色的多元、綠色和低碳的能源供應體系,以增加能源供應、保護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同時可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障能源安全,是實現江西科學發展、進位趕超、綠色崛起的必然選擇。光伏產業代表當今世界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發展方向,作為江西新能源領域的重要產業是江西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朝陽產業”和“亮點產業”。江西光伏產業在經歷了短暫初生期,快速增長期,調整陣痛期后,面對當前光伏產業的復蘇跡象亟待科學分析其所面臨的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進而制定合理的產業未來發展戰略,對將其培養成為千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江西光伏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

西光伏產業經歷了從無到有的初生期,在快速發展短短幾年后遭遇了2011年和2012年的調整陣痛期。當前光伏產業已出現復蘇跡象,究竟會如何發展江西光伏產業,取決于對光伏產業的分析認識和策略選擇。SWOT是一種企業競爭態勢分析方法,又稱強弱機危綜合分析法,通過評價企業的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競爭市場上的機會(Opportuni

ties)和威脅(Threats),對企業進行深入而全面的分析定位后,用于在制定企業的未來發展戰略。借助SWOT分析方法,可以系統地、客觀地認識江西光伏產業具有的優勢、劣勢,面臨的機會和威脅,從而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未來發展策略。

(一)優勢分析(Strengths)。(1)產業自然資源儲量豐富。江西省擁有豐富的用來制造太陽能光伏電池的晶硅原料――石英礦產資源,現已探明的石英儲量將近2000萬噸居全國首位,其品質優良二氧化硅含量可達99.5%以上。巖鹽探明儲量100億噸以上,螢石探明儲量近1000萬噸。天然的優質資源稟賦為江西發展光伏產業提供了持續、穩定、安全的礦產資源供應體系保障。(2)產業智力資源密集。江西省在光伏產品研發以及相關人才培養都居于全國領先水平。南昌大學太陽能光伏學院是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光伏與可再生能源工程學院之后,世界第二所在高等學校設立的光伏學院,同時也是是中國第一所在大學設立的光伏學院,具有完整的實驗平臺和較強的研發能力。2008年新余學院設立了全國首個光伏專業,培養從事光伏相關產品的生產運行、技術管理、檢測和質量控制等人才。南昌理工學院太陽能光電工程學院在光伏組件和電池生產、光伏系統工程等領域取得顯著成績。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是全國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太陽能專業特色職業學院。同時,國家光伏知識產權信息中心也落戶新余,賽維LDK獲批組建國家光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進一步提升了江西省在光伏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3)產業綜合實力持續增強。2013年,江西光伏產業主營業務收入809.5億元,并已形成了硅料2.6萬噸、硅片7450兆瓦、電池片2235兆瓦、組件3728兆瓦、薄膜電池130兆瓦的生產能力。江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檢測預警與決策支持平臺的產業監測雷達圖顯示,江西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水平、競爭能力、創新能力都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在細分指標中,也只有創新投入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余細分指標都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或與全國平均水平相當。(4)產業集中度高。截止到2012年,江西在冊光伏企業達170多家,投產企業70多家,海外上市2家,在建項目60多個,總投資逾千億元。初步形成了以新余賽維LDK、新余瑞晶太陽能、上饒晶科能源、上饒光電高科、九江旭陽雷迪、南昌LDK太陽能等為龍頭企業,以新余、上饒、九江三市為產業集聚區的發展態勢,并形成了從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到系統集成、裝備制造的較為完備的產業鏈。規模前十的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省行業總量的75%,行業集中度較高。

(二)劣勢分析(Weaknesses)。(1)集群效應尚未顯現。雖然江西光伏產業的總體經濟規模僅次于江蘇,位居全國第二,但有競爭力的骨干企業數量不多。光伏企業依然依靠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低廉,政府的扶持政策等打造中國式的競爭力,導致龍頭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大部分企業規模較小,區域配套協作較少,產業合作深度尚需進一步挖掘。除新余外,其他地市尚未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整體集群效應不夠突出。(2)過度依賴國外市場。“產品出口”與“技術進口”是江西乃至全國光伏企業共同面臨的產業鏈困境。雖然我國已啟動光伏應用市場,但國內光伏產品消費仍十分有限,96%以上的光伏產品以及

90%以上的太陽能電池都用于出口,行業發展高度依賴國外市場,這使得光伏產業命運受控于海外,一旦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國內光伏產業就將面臨停滯或倒退的窘境。近幾年,德國、意大利等國家能源政策調整、相關補貼下降以及與歐美等國已發生的多起針對中國光伏產業的貿易糾紛,都會直接影響到江西光伏產業發展。與此同時,多晶硅關鍵技術仍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晶硅電池生產用精細高檔設備仍依賴進口,薄膜電池工藝技術及裝備水平明顯落后。另外,在光伏并網、儲能設備生產及系統集成等方面的關鍵技術沒有掌握成為江西光伏產業發展的技術痛點。

(三)機會分析(Opportunities)。(1)光伏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全球極端氣候異常和PM2.5飄升等等現狀都為靠煤炭和石油等傳統能源的時代敲響了喪鐘,能源危機已經成為既定事實,光伏產業前景依然看好。2002~2011十年間,全球光伏產業的年平均增長率是53%。而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則更超乎人們的想像。2003~2007五年間,中國光伏產業的年平均增長率高達191.3%。用不到10年的時間,中國打造了一個世界級的產業。2005年2月,《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成為各國發展新能源新的動力之一。世界各國都在不斷加大對新能源市場的投入。全球有多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相繼出臺了各種形式的促進新能源發展的政策。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率先推出新能源政策,補貼太陽能發電,成為光伏發電裝機的主力市場。中、韓、印、非等新興市場也開始啟動并迅速崛起。光伏發電占全球發電總量的比重逐年上升,預計將從2010年的0.2%,發展到2020年的1.3%,到2050年將達到10.8%。(2)中央與地方政府積極扶持。為了鼓勵和扶持光伏產業發展,我國相繼出臺了《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方法》、《關于實施金太陽示范工程的通知》、《關于申報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的通知》、《關于做好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光伏發電運營監管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支持光伏發電的國家層面政策。江西省也出臺了《關于加快光伏產業人才培養工作的實施意見》、《江西省光伏產業發展規劃》、《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的實施意見》、《江西省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光伏)發展規劃(2009~2015)》、《促進我省光伏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加快推進全省光伏發電應用工作方案》等省級支持政策,并于2013年6月,正式啟動萬家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工程,納入項目除享受國家規定電價補貼外,還將享受3元/瓦的省專項資金的初裝補貼,超過5 KW部分按1.5元/瓦補貼。列入全省年度建設計劃的項目(萬家屋頂項目除外),建成并通過驗收后,在享受國家補貼基礎上,按發電量每度電給予0.2元補貼,補貼期20年。

(四)威脅分析(Threads)。(1)國際歐債危機與美國“雙反”同在。受歐債危機的影響,占據全球光伏需求量80%的歐洲市場急劇萎縮。雪上加霜的是占據中國光伏產品出口份額10%的美國自2011年10月起,首次對中國新能源發起“雙反”調查,這也是中國光伏行業發展近十年來在國外遭受的第一起貿易限制調查。2012年10月,美國商務部對華太陽能光伏產業“雙反”做出終裁,認為中國太陽能光伏企業“雙反”成立,對中國企業征收高達18.32%~249.96%的反傾銷稅和14.78%~15.97%反補貼稅,對國內光伏市場給予重擊,同時引發了在全球范圍內光伏貿易爭端的連鎖反應,使整個產業鏈陷入混亂。美國之后,歐盟、印度也相繼對中國光伏產品展開“雙反”調查。2014年1月美國再次展開針對中國輸美光伏產品的反傾銷調查和反補貼調查,7月初裁認定補貼幅度為18.56%至35.21%,隨后歐洲太陽能代表機構向歐盟控告中國光伏企業違反反傾銷協議,涉及賽維與晶科兩大光伏產業龍頭企業,江西光伏產業復蘇之路再次遭遇挑戰。(2)國內重復建設嚴重與企業之間同質化競爭并存。金融危機過后,新興產業因此受到各方面關注和追捧,一些尤其是風電產業和光伏產業,被一些地方作為下一輪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和解決危機之道。國內許多地方都積極上馬光伏企業,據了解,全國至少有17個省市將“光伏產業”作為地區的支柱型產業,有600多個城市把光伏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江西省內各市、縣的情況也類似,一哄而上,缺乏有序發展。同時,江西省內光伏企業同質化競爭現象突出,不僅帶來企業相互間的過度競爭,也制約著光伏產業科學發展和整體轉型升級。(3)新型太陽電池的潛在威脅。按照技術成熟度分類,市場化最高的晶體硅電池屬于第一代太陽電池,而第二代太陽電池中的非晶硅薄膜電池、碲化鎘太陽電池、銅銦鎵硒太陽電池、砷化鎵太陽電池和染料敏化太陽電池等薄膜太陽電池正在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化。第二代電池以其價格低廉、轉化效率高和工藝簡單等優勢正在挑戰晶體硅電池的地位。而第三代新概念太陽電池如疊層太陽電池、熱光伏電池、量子點太陽電池、鈣鈦礦太陽電池等等不斷的提出,其實驗室效率已經達到或者超過其他傳統太陽電池。江西對于此領域內技術門檻高的太陽電池未完成完成相應的技術儲備,也沒有進行前瞻性布局,使得江西光伏產業未來很難在太陽電池新老交替過程中保持現有競爭優勢。

三、江西省太陽能光伏產業未來發展戰略

運用SWOT分析制定戰略的基本思路是發揮優勢、克服劣勢、把握機會和消除威脅,尋求未來的可選戰略集合,包括:SO(Strengths―Opportunities)策略,考慮優勢和機會,努力使這兩種因素都趨于最大;WO(Weaknesses―Opportunities)策略,考慮劣勢和機會,使劣勢趨于最小機會趨于最大;ST(Strengths―

Threats)策略,考慮劣勢和威脅,使優勢趨于最大威脅趨于最小;WT(Weaknesses―Threats)策略,考慮劣勢和威脅,使劣勢和威脅因素趨于最小。

(一)SO(Strengths―Opportunities)策略:把握政策紅利,發揮資源優勢,推動協同創新,提升產業實力。“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發展光伏產業不僅順應了世界潮流,而且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江西光伏產業應抓住當前產業復蘇的大好機會,充分利用利用省內礦產資源豐富優勢,擴大產業規模,優化產業鏈條,加強“政產學研資”五位一體的產業協同創新,提升產業競爭力,推動品牌塑造的轉型升級,使江西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光伏產業基地。

(二)WO(Weaknesses―Opportunities)策略:加快產業集聚,強化自主創新,拓寬海外市場,啟動國內市場。江西光伏產業要把握機會,變劣勢為優勢:一是要加強塊狀特色經濟,在光伏產業已具備一定規模的新余、九江、南昌等地應加強產業集聚,發揮產業集群效應;二是在繼續保持成本優勢的基礎上,以太陽能電池高效高質和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為方向,推進光伏產業科技取得長足進步,贏取核心競爭優勢;三是在積極拓寬海外市場的同時不斷挖掘國內市場,降低光伏產業的對外依存度,改變光伏產業“國外節能,國內耗能”的出口創匯模式。

(三)ST(Strengths―Threats)策略:審慎海外設廠,獨辟細分市場,加大新技術儲備。面對外部威脅,國內光伏企業要利用自身優勢積極應對:一是要啟動海外設廠計劃降低歐洲市場比重,分散風險,把主要客戶鎖定在不受“雙反”影響的地區以及付款條件好的客戶。但是海外設廠成本到底增加幾何,需要具體產地具體分析,不應盲目上馬,而應提前布局,如晶科的海外工廠主要是南非工廠,以滿足南非市場為主是早有布局,并非針對歐美“雙反”。二是要開辟細分市場。光伏企業既有公用事業市場,也有住宅民用市場,應進軍已有的并開拓未有的細分市場,針對各類市場需求開發多樣化的消費光伏產品。三是要加大新技術儲備,以應對技術新老交替的威脅。

(四)WT(Weaknesses―Threats)策略:合理降低產能,積蓄騰飛力量。在產業內部劣勢與外部威脅同在,即企業存在內憂外患,面臨生存危機之時,企業應當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在科學考察與嚴格評估自身企業實力和產業發展前景的基礎上,堅決淘汰污染重、效益差的產能,開發新工藝,簡化生產工藝過程,提高原材料利用率,進行設備與產品的更新換代,努力開辟新市場或等待原有市場的復蘇。

參考文獻:

[1] 王薇. 促進江西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對策探析――以光伏產業為例[J]. 企業經濟,2011,08:121-123.

[2] 陳楓楠,王禮茂. 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空間格局及影響因素分析[J]. 資源科學,2012,02:287-294.

[3] 柳卸林,高偉,呂萍,程鵬. 從光伏產業看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模式[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2,01:116-125.

篇2

關鍵詞:新能源;光伏發電;產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F426.6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5-000-01

經濟發展離不開能源,近年來,世界范圍內的煤、石油、天然氣大量消耗,這些不可再生資源急劇短缺,同時也對我們的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面對日漸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以及能源短缺問題,發展可再生資源,優化能源的使用方式勢在必行,由此可見,光伏產業的開發和研究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一、光伏產業的發展背景

1999年底,石油價格10美元一桶,2005年,升至大約50美元,到了2009年,升至約100美元。石油價格大幅度的增加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而最根本的原因是“供需失衡”。全球范圍內面臨著化石能源價格日益上漲的困境,所以可再生資源將扮演“拯救人類文明”的角色。目前,世界各國紛紛出臺了中長期的可再生能源及光伏行業發展的規劃。相比歐美發達國家,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起步遲,與風力發電相較,光伏產業的扶持政策也較少。

二、我國光伏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盲目擴張突出

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存在非理性擴張的問題,例如江蘇某太陽能生產企業,全盛時期的產業額高達13億美元,但企業并沒有把錢投資在太陽能核心技術的開發和研究上,而是繼續投資在產業的擴張上,一味地追求增加利潤,導致產能大幅度擴張,產量急劇增加,出現產能過剩的早期預兆。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還是認為有足夠的市場,接著擴大產能,結果市場上產能過剩,企業之間低價競爭加劇,形成了全行業虧損的局面。

2.缺失核心技術

光伏產業是一個技術性要求較高的產業,目前,國內的企業在這方面還沒有一個完善的人才梯隊。持續穩定的發展依賴于科學技術的創新,強大的人才是技術創新的保障,我國在該方面的人才培養速度已經跟不上光伏產業的發展速度與規模,尤其是在高端領域,企業依靠海歸和國外人才的現象屢見不鮮,所以,缺乏核心技術人才是光伏企業發展中面臨的最大的障礙。

3.政府干預過多

國家大力扶持光伏產業,無論在項目審批、稅收、用地、信貸上都出臺了大量的優惠政策,這就給了投資商一個錯誤的信號,認為只要進入光伏產業就能賺錢,使光伏產業急劇發展,產能大幅度擴張,致使產能過剩,越來越多的公司瀕臨破產。

三、我國光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思考

1.總結光伏產業的發展規律

國內光伏產業整體發展速度不斷放緩,經營效益下降,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國內光伏產業發展到了瓶頸期。在人口紅利下,低廉勞動力成本促進了國內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但是“兩頭在外”的模式嚴重制約著國內光伏產業發展,即原材料進口價格高和產品出口利潤低,導致企業利潤微薄,企業發展情況不容樂觀。為促進我國光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深入總結和探尋光伏產業發展規律,針對風險采取一定手段和方法予以化解,并結合規律形成一整套的風險應對和發展體系,以真正推進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

2.開拓國內光伏市場

目前,國內光伏產業市場以海外為主,這樣的經營和發展模式雖然能夠為企業帶來較為可觀的經濟效益,但是卻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和環境的影響。比如,技術壁壘的出現直接造成國內光伏產業海外市場銷售額急劇下滑,許多企業都瀕臨破產困境。對此,在全新的市場形勢之下,積極開拓國內光伏市場至關重要。首先,國內光伏產業應積極開展與政府之間的合作與聯系,結合政府優惠政策積極拓展國內市場。特別是對于西北、中部等城市和地區,在自然資源貧乏的情況下,可利用光伏電站滿足地區電力能源需求。其次,國內光伏企業應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和研究,研發適合于個人家庭的光伏產品,開拓全新消費市場,增強產業穩定性,實現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3.降低光伏發電的成本

首先必須要加強技術創新和技術突破,光伏產業應與國內研究院和高等院校加強聯合,通過長效科研攻關機制實現技術工藝上的突破,不斷降低生產成本。其次,除了從生產角度降低成本之外,同樣可以從使用壽命和維護角度,提升電站的整體使用壽命和效果,這同樣也是有效降低發電成本的方法。

4.落實各項幫扶政策

作為重要新興產業,光伏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對于能源短缺等危機都能夠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但是,光伏企業前期投入較高,資金回收周期較長。對于光伏產業的發展,必須要有國家政府政策的大力幫扶和支持。

目前,全球范圍內光伏產業發展較為可觀,其中美國、德國以及日本等發達國家光伏產業發展速度較快,這與政府的大力扶持密切相關。針對光伏產業的發展,我國政府也相機頒布和推行了一定的鼓勵優惠政策,但是在力度上仍有所不足。對此,國家政府必須要進一步加強對光伏產業的關注,調整光伏產業戰略地位,制定光伏產業發展的優惠扶持政策,為光伏企業發展提供更為可靠的資金和技術支持。與此同時,為解決光伏產業所面臨的資金瓶頸,國家政府也應該積極拓展資金獲取途徑,建設和開通全新的融資平臺,為光伏產業發展提供更多支持。與此同時,也應看到一些單位緊盯政策,盲目上馬項目,利用國家補貼政策,貪圖眼前利益,靠政府補貼生存等。因此,在項目的立項、審批上就要求相關部門加以甄別。

四、結語

我國光伏產業在全新的發展形勢之下,必須要不斷總結和吸取長期的發展經驗,通過技術創新和優化,不斷降低光伏產業成本,協調國內外光伏市場,全面增強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為我國光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可靠基礎。

參考文獻:

[1]吳琦.分布式光伏發電:中國光伏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J].中國電力教育,2013(12)

篇3

作者:陳育明 定價:48.00元 出版日期:2011年7月

本書系統介紹了太陽能LED照明技術的基本原理、系統構成和設計應用。全書共8章,第1章簡要敘述了太陽能LED照明技術的背景、意義和基本原理;第2~5章主要介紹了構成太陽能LED照明系統的各部件的基本原理和使用特性,包括了太陽電池、LED光源、蓄電池和控制系統;第6章介紹了太陽能LED照明系統的設計;第7章介紹了太陽能LED照明系統的應用情況;第8章介紹了太陽能LED照明系統的安裝和維護。

本書可供從事太陽能光伏系統設計、應用、研究和管理的相關科技人員、技術人員以及相關高等院校、專業技術學院的師生參考。

《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及其應用 》

作者:楊貴恒、強生澤、張穎超、鄭勇 編著

定價:39.00元 出版日期:2011年5月

本書緊緊圍繞我國節能減排工程計劃和新能源開發利用的方針與宗旨,以從事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設計、開發與應用工程技術人員為讀者對象,著重討論了太陽能光伏系統及其應用技術,將光伏發電技術基礎知識、光伏發電系統工作原理、光伏電池與陣列、儲能裝置、光伏發電系統中的電能變換技術、光伏發電系統的控制與管理、光伏發電系統的設計與應用以及光伏發電系統的運行管理與維護有機結合,以供讀者在實際設計工作中參考。

本書通俗易懂,把科學性、針對性和實用性有機結合起來。

《中國生物產業發展報告(2010)》

作者: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高技術產業司、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編寫

定價:98.00元 出版日期:2011年5月

本書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高技術產業司與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組織編寫,全書包括6篇,共39章,對生物產業發展戰略與政策、生物技術發展前沿與熱點、生物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生物技術專利分析、生物產業投資情況、國家生物產業基地情況等進行了闡述和說明,從多角度對中國生物產業狀況進行了清楚的透視和實在的分析,對中國生物產業發展戰略進行了認真深入的思考與討論。

《現酵微生物實驗技術(第二版)》

作者:諸葛斌、諸葛健 主編

定價:45.00元 出版日期:2011年3月

本書延續了《現酵微生物實驗技術》(第一版)編寫中“圖文并茂,有論述,有操作,有結果”的特色。在內容上保留了顯微技術、微生物細胞特殊結構的觀察、噬菌體、標記菌種獲得與應用、原生質體系列育種技術和固定化細胞生物轉化等實用技術,并結合本研究室近幾年的研究經驗,對基因工程育種技術部分實驗進行了修訂,增加了基因敲除、定點突變、表達蛋白提純等實驗技術,使該章節體系更完善。

新增了第八章“菌種保藏與機構”和第二章中“酵母菌子囊孢子的形成及觀察”等相關實驗技術。

《基于生物質的環境友好材料》

作者:張俐娜、陳國強、蔡杰、

周金平 等編著 定價:48.00元

篇4

關鍵詞:光伏產業;產能過剩;技術創新;政府補貼。

1 光伏產業的困局。

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快速發展,已形成較為完整的光伏制造產業體系。當前的主要問題是產能嚴重過剩,市場過度依賴外需以及企業普遍經營困難。

1。1 產能嚴重過剩。

據歐盟能源研究中心(JRC)和歐洲光伏工業協會(EPIA)統計,2011年全球光伏電池產量已達到33GW,實際產能達到63GW,產能過剩率約50%。由于今后幾年全球光伏發電市場會有所增長,但增速不會太快,產能仍將嚴重過剩。我國產能增加是推動全球產能持續增長的主因,而產能過剩導致光伏組件價格大幅下跌,企業盈利薄弱甚至虧損。

1。2 市場過度依賴外需據。

2011年國際能源機構(IEA)的數據表明,我國光伏產品有近90%出口海外,銷往美國市場的產品占比約15%,而歐盟市場占比約60%[1]。受到歐洲債務危機影響,歐洲各國對光伏產業削減政府補貼,歐洲市場需求大幅下降。為了保護國內企業,2012年美國和歐盟對我國光伏產品實施“雙反”調查,在征收高額反補貼和反傾銷稅后,出口量明顯下滑。

2012年第二季度,對美國市場的出口量下降到287MW,同比下降了18。23%,較第一季度(766MW)下降了62。53%。

2012年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反傾銷調查立案范圍更廣,包括了光伏產業幾乎全部產品,其不利影響會更大。

1。3 企業普遍經營困難。

受產能過剩和國外多晶硅企業低價競爭策略影響,多晶硅市場價格快速下滑,致使我國90%以上的多晶硅企業停產,仍在維持生產的企業產能利用率也不高,虧損較為嚴重。

2011年度在美國上市的我國光伏企業凈利潤普遍由盈轉虧,同比出現大幅下滑。

2012年第一季度,在境外上市的光伏企業全部虧損。

2013年3月,因無力償還71億元巨債,全國最大的光伏公司無錫尚德太陽能公司正式宣告破產。

2 光伏產業陷入困局的原因。

2。1 過度投資是產能過剩的根本原因。

光伏產業不僅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符合國家的戰略導向,而且還具有解決就業、增加稅收、拉動GDP等一系列顯著效益,這導致地方政府紛紛出臺扶持政策及補貼措施,推動光伏產業發展。

目前,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600個城市中有300個發展光伏太陽能產業,100多個建設了光伏產業基地。地方政府為光伏產業發展提供的電費、土地和投資等補貼模式以及對環境污染的容忍,破壞了市場規律,導致企業經營風險高。

2。2 風險管理能力不足放大了行業危機。

國內光伏企業的風險管理意識薄弱、缺乏科學化的風險管理手段,導致企業的決策缺乏前瞻性,在風險來臨時企業生存受到威脅。特別是在市場需求快速回落的成長放緩期階段,重規模、輕效益、好風險的擴張模式導致光伏企業的負債率超過90%,使得企業陷入借貸危機,加劇了經營風險。無錫尚德、江西賽維、超日太陽、向日葵等光伏企業陷入困境,既有市場突變、產能過剩的外因,又有企業激進擴張而風險管理失控等累積的內因。在銀根緊縮的情況下,企業現金流吃緊。

為了保現金流,上下游之間的應收賬款周期也在不斷拉長,相互拖欠賬款的現象較為嚴重,一旦有企業倒閉,將引發其他企業相繼倒閉,影響我國光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2。3 技術水平低對外依存度高。

我國光伏產業于20世紀末興起,但原材料和市場都在國外,并且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需要依靠國外。雖然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但是光伏產業下游的發展極為緩慢,形成了與節能減排完全背離的“新能源出口、碳排放自留”現象。這導致我國光伏企業不得不選擇國際化道路,并且深受國際市場變動的牽制,存在生產成本明顯偏高,市場競爭力不強等問題。

2。4 國內市場尚未全面啟動。

我國光伏企業長期依賴國外市場,國內市場仍然沒有啟動,并且光伏發電市場缺乏政策支持,造成我國光伏產品制造與應用脫節,產業發展缺乏穩定的市場基礎。

目前,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思路局限于對傳統能源的替代,忽視了新能源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造成國內有效需求不足。通過特許權招標方式啟動大型光伏發電站建設的模式不符合風電及光伏發電的特性和目前的技術水平,使得電網購買這些新能源電力極不經濟。雖然政府補貼直接給了光伏企業,有力地支持了身處困境的光伏企業,但并未有效地拉動光伏產品需求。另外,我國的智能電網建設還比較滯后,光伏市場缺少智能電網技術的有效支撐,制約了光伏產品在國內的使用。

3 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方向。

3。1 加速啟動國內市場。

光伏企業要充分利用發達國家貿易保護形成的倒逼機制,著力擴大國內光伏發電市場,適度降低對外依存度。目前,我國光伏市場還很狹小,主要集中于西部地區部分城市和其他邊遠地區,國內市場潛力巨大。

2012年下半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光伏產業發展,意圖快速釋放國內需求市場,光伏企業也應該利用此次危機發展國內市場。2012年4月,財政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聯合了《2012年金太陽示范項目實施方案》,確定2012年金太陽示范工程總規模為1 709MW;9月,國家能源局《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十二五”期間我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 100萬kW,其中分布式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目標為1 000萬kW;國家電網在2012年10月26日《關于做好分布式發電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承諾免費提供分布式光伏發電接入服務,允許多余電力上網,并且全額收購多余電量。此項政策標志著光伏產業將逐漸由大型地面站建設轉向獨立、分布式工程。

2012年,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量中大型荒漠電站的裝機占比為73。4%,遠高于其他類型的系統裝機量,但是西部新能源并網消納能力仍然較為薄弱。分布式光伏的應用客觀上使電能直接在用戶側消納成為可能,遠比從西部荒漠向外輸電更為經濟,尤其是符合作為補充性能源定位的光伏電能屬性。分布式發電市場容量和項目回報率均高于大型地面電站。因此,分布式示范項目是未來國內發展的重心,待分布式補貼細則出臺后,行政力量的推動將促使國內分布式市場迅速崛起。

3。2 適度多元化來降低風險。

針對多元化的光伏市場需求開發相關產品,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實現多元化價格互補。

1)拓寬產業鏈隨著分布式光伏工程的增多,光伏企業開始嘗試往下游延伸,通過開發光伏電站來銷售產品,以商業模式創新來尋求脫困。

2)優化產品結構積極開拓薄膜電池、新概念電池等高性價比的高端光伏電池市場,從銷售光伏面板和充電器為主,轉為推出更多的光伏應用產品,如太陽能水泵、太陽能家庭供電設備等。

3)經營模式的轉變通過嘗試電子商務拓展業務,直接開通面向海外消費者的網上零售[2]。

由過去單一的產品制造商轉變成為大型工業企業及公共建筑等提供能源項目咨詢、設計、融資、建造與運營一體化的服務商,改變傳統的產業發展模式,形成新型的產業發展模式,實現節能減排、傳統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綜合目標。

3。3 轉變商業模式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合理商業模式的探索是大規模發展的關鍵因素。光伏租賃是美國光伏企業一種比較成功的經營模式(以Solarcity、Sungevity為代表),可以為用戶提供光伏系統的設計、安裝和維護,通過收取客戶的租賃費,在未來20年內獲得持續穩定的現金流。租賃模式創新貫穿融資、安裝和運營環節,合理地顧及各方利益訴求。銷售電價高于光伏發電成本、日照條件好、完善的政策配套和金融體系是租賃模式在美國得以推廣的重要原因。由于光伏發電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的成本都很高,對發電設備生產商方面來說,原材料的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光伏發電系統的制造成本高昂;對電力生產終端太陽能發電廠或是獨立的個體光伏發電系統用戶來說,設備采購、安裝、維護費用太高。利用變售為租的新商業模式可以解決下游企業的初次設備采購的成本,減弱電廠或系統使用客戶的壓力,先保證開工生產或使用,分期付款;同時形成配套的安裝維護系統,費用依然可以分期付款,以此達到雙贏的目的。

3。4 技術進步與應用創新并舉。

以技術進步推動應用創新,同時利用應用創新拉動技術進步,實現雙螺旋式的協調創新,最終化解光伏產業的發展瓶頸。

1)在技術創新方面光伏企業應加強同學校、科研機構合作,建立“產學研”合作開發平臺,共同投入資金開發更經濟、電能轉換率更高和發電成本更低的光伏產品生產技術,走集成創新和原始創新之路。

2)在應用創新方面加強應用創新,在新產業或新領域中尋找產品的新用途,從而提高效用[3]。許多光伏產品企業開始研究、生產家庭小型太陽能發電系統來代替高額的遠距離傳輸。但光伏產品不能僅局限于發電,更需要通過創新來拓寬光伏發電的應用渠道,降低太陽能路燈、太陽能交通信號燈、太陽能移動基站等產品的成本;或將光伏發電與其他營收方式相結合來降低發電成本,這種應用方式包括光伏發電與蔬菜大棚、制冷采暖、大型化工企業結合等。

4 光伏產業應對危機的對策。

4。1 加快轉變光伏企業“走出去”方式。

1)積極應訴,爭取有利結果我國政府應該積極斡旋,并對歐美“雙反”進行合理反擊。光伏企業應當在政府和行業協會的支持下,積極應訴,合理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爭取對我方有利的結果。力爭在訴訟過程中獲取市場經濟地位,同時要從規模經濟和勞動力成本兩個方面進行不存在傾銷的抗辯,在判決中爭取獲得不存在傾銷、只存在輕微傾銷或者無實質性損害的裁定。

2)到海外設廠或投資海外光伏電站這是我國光伏企業短期內規避貿易壁壘,消化龐大過剩產能的主要途徑之一。目前,我國有約20GW的產能處于過剩狀態,導致企業庫存巨大,關閉產能已成為光伏企業的無奈選擇。轉移部分產能到海外,雖然會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但短期內可以規避貿易壁壘,也可以解決部分產能過剩的問題。

由于歐美等發達國家對于光伏產業的補貼金額較高,因此投資海外光伏電站的收益率要高于國內;同時,處于產業鏈下游的光伏電站建設和運營環節的利潤率也高于位于產業鏈中游的光伏電池生產環節;更重要的是,在海外投資和運營光伏電站可以 更 好 地 樹 立 光 伏 企 業 在 海 外 的 品 牌 和形象[4]。

3)轉戰新興光伏市場每瓦光伏產品的單價已經從2007年的超過4美元下降到現在的0。6~0。8美元,大批發展中國家也逐步具備了使用光伏產品的基礎和發展光伏產業的能力,中東、非洲和南美采購商開始涌現,東亞、東南亞、澳洲等地的新興太陽能市場也在迅速崛起。新市場的出現,一方面引發了美國、歐盟對光伏業主導權的激烈爭奪,并為此想方設法不斷打壓我國光伏企業;另一方面也給未來發展提供了契機。在此大背景下,我國光伏企業應轉變發展戰略,積極開拓新興太陽能市場以消化國內過剩的產能。

4。2 有序推進兼并整合。

我國光伏行業經過萌芽、緩慢發展和迅猛發展階段后,開始進入反思整合階段。目前,大部分企業仍在苦撐待變,大規模的兼并整合還未出現。但是隨著危機的逐步深入,不少光伏企業將面臨資金鏈斷裂、成本居高不下以及庫存難以消化的問題,部分企業破產在所難免,光伏產業的大規模整合是必然趨勢。

當前,我國已有多家企業產能在吉瓦(GW)量級以上,企業主要以組件生產制造為主,并且都是民營企業,每家企業都沒有把握能夠在市場整合中握有競爭優勢。如若僅靠企業之間的競爭進行優勝劣汰,則此過程勢必漫長且殘酷,即使勝出者也會元氣大傷,甚至可能有損我國光伏產業在全球的競爭力。特別是由于當前組件產品價格大幅下滑,企業普遍存在虧損,并且這些企業負債率較高。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政府作為配角,在稅收、資金等方面可以提供必要的協調支持。

4。3 加快技術創新能力。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光伏產業還相當落后,尤其是技術難度最高的上游產業發展比較緩慢、產業規模小,產業鏈各環節中所涉及的一些專用原材料、關鍵制造設備和標準檢測設備國產化水平很低。因此,光伏企業需要提高自主研發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改變單純比拼價格的競爭方式,力求在復雜的國際、國內競爭環境下取得優勢。

1)建立技術創新體系。

應該重視研發平臺的建設,以新型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為基礎,依據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培育與扶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知識品牌和持續創新能力的企業、科研院所,攻克當前制約產業發展的多晶硅制備的核心技術與裝備,形成以企業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

2)增加核心技術投入。

依照國外的成功經驗,我國在推廣分布式光伏發電行業的同時,也很可能逐漸以度電補貼替代初裝補貼模式。這就要求光伏產品組件在有限的安裝面積內實現更多的電力穩定輸出。光伏行業市場需求已經開始向高效率、大功率和低衰減率的方向轉變,這對光伏企業精細化經營、工藝升級、產品質量把控和高規格組件的設計開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

在具體技術方面,要重點研發清潔高效、低成本、新型的高純硅和太陽能電池生產技術,通過改進現有的制造工藝,設計新的電池結構、開發新型電池材料等方式,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光電轉換效率;還要積極發展各類薄膜太陽能電池和其他新型太陽能電池,以大幅度降低太陽能電池成本,提高電池效率。硅片企業可以把重點放在單晶、準單晶上,爭取在增加有限的成本下,較大幅度的提高電池效率。電池環節應關注開發高效電池技術,具有產業化前景的新結構電池包括選擇性發射極電池、異質結電池和背面主柵電池等。

5 完善光伏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

5。1 優化行業競爭環境。

為避免光伏企業間的惡性競爭,必須優化光伏行業的環境。應當加強產業發展的科學管理,維護光伏行業的發展秩序;加強行業的有效引導,規避產業風險。產業主管部門應規范光伏市場,提高準入門檻,避免盲目投資,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5]。

作為《扶持太陽能光伏產業若干意見》中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涉及硅棒、硅片、電池組件及薄膜太陽能等光伏全產業鏈產品的市場準入條件可能將要出臺。準入條件將從技術研發、生產規模和環保水平等多角度提出一系列量化數據,作為引導未來光伏行業良性發展的硬性指標。未來,不符合準入條件的企業或項目,將受到銀行貸款、土地審批和環評等多個方面的政策嚴控。在全行業引入準入標準,將加速光伏產業整合的步伐,并且有效推進產業升級,對光伏行業整體將產生長遠以及積極的影響。

5。2 完善光伏補貼政策。

1)改進我國的補 貼政策。

我 國應該 依據WTO反補貼規則,制定對有關行業地區或部門的法律或法規,使補貼有依據,更加公平合理。我國目前還有多種不規范的補貼類型或方式,其中一些與WTO反補貼規則相悖,或與其他國家存在明顯的差異。正是因為我國政府對光伏企業提供補貼的方式與歐美國家存在明顯的差異,造成了誤解與分歧。因此,我國光伏產業應改變補貼方式,不必局限于資金上的補貼,可以運用稅收抵免、分攤電價等補貼方式。

2)轉變補貼方式。

為提高國家投入的經濟性并使光伏發電投資者擁有合理回報,必須轉變現有光伏補貼方式,逐漸將從產品銷售、安裝等供給端進行補貼,轉向對光伏的應用端進行補貼。

如“金太陽”工程發電項目應從“事前裝機補貼”,即國家對光伏發電項目的初始投資進行的補貼,改為“事后度電補貼”,即根據實際發電量采取度電補貼的“先發電后結算”模式;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應從補貼發電端,即每度電的補貼為光伏標桿上網電價與當地火電上網標桿電價的差值,改為補貼用戶端,即每度電的補貼為光伏標桿上網電價與當地銷售電價的差值;大型光伏電站項目從“最低價中標”模式,即通過競標將合同授給要求最低補貼的企業,改為借鑒第二價格密封拍賣理論的“低價中標次低價合同”模式,即在評標中出價最低的投標人中標,但以投標中次低價確定為補貼額[6]。

6 結語。

發展光伏產業對調整能源結構、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變革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光伏產業當前遇到的困難,既是產業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也是促進產業調整升級的契機。面對光伏產業的危機,我國有關部門也出臺了一些政策和措施來拯救光伏產業,從長遠發展的角度看光伏行業的前景仍值得期待。

參考文獻:

[1] Alim Bayaliyev,Julia Kalloz and Matt Robinson。ChinasSolar Policy:Subsidies,Manufacturing Overcapacity &Opportunities[C]。December23,2011。

[2] 李鋼.基于價格競爭力的我國光伏業“雙反”對策研究[J].價格月刊,2013(1):45-47。

[3] 王維成,朱欣民.創新雙螺旋理論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開發的啟示[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4):128-131。

[4] 史丹,白旻.美歐“雙反”情形下中國光伏產業的危機與出路[J]。中國經貿,2012(12):15-20。

[5] 朱晉偉,孫江濤.中國光伏行業發展中的新問題及對策[J].企業經濟,2012(3):125-128。

篇5

(1.徐州工程學院數學與物理科學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0;2.徐州工程學院圖書館,江蘇 徐州 221000)

【摘 要】提出基于光伏產業現狀探索新形勢下應用物理學(光伏方向)的專業建設的幾點新思考,以學生充分就業為根本的教學任務,探討徐州工程學院應用物理專業如何開展專業建設和修改人才培養方案的實踐教學體系建設。

關鍵詞 應用物理學;專業建設;實踐教學

我校當年為了和省內高校進行錯位競爭,選擇將光伏方向作為應用物理學的突破口,從專業開設至今,為省內外各大光伏企業輸送了大量的人才,獲得了用人單位的好評。但是期間,光伏產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進入2012年,我國的光伏產業受外部影響嚴重,無論是電池組件,還是多晶硅的產量增長率均下降嚴重,近九成光伏企業停產或處于停產邊緣。2013年以來,在國內多項利好政策帶動下,光伏產業逐漸恢復,設備及其元器件制造業景氣狀況出現明顯好轉。光伏產業作為一個政策影響較大的行業,對于學生的培養更需要合理的專業建設來應對產業的不確定性。目前,國內相關高校光伏方向的課程設置仍然以光伏產業輝煌時的培養方案培養學生,采取粗放性的教學,這不符合產業發展的需要,也不符合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們提出在新的形勢下,修改光伏方向的專業建設,對于提高該方向的教學質量有著重大的實際意義;也對于日后學生在企業的發展及自身的成長有著重大的實際意義。

1 既有培養方案存在的問題

我校對于該專業方向曾經制定了2009和2012版的培養方案,對比兩個方案,我們發現其中變化不大。從光伏產業發展情況看2009版培養方案是符合當時光伏產業發展特點的,當時光伏產業高速發展,對相關人才的需求可以說是不計成本和代價的,且當時國內開設有相關專業的高校少之又少,因此2009版的培養方案處于摸索階段,實際是基于傳統物理+部分光伏知識的結果。而2012版培養方案修訂實際是在2011年,對于2012年出現的巨大變化始料未及。按照此兩種培養方案,在教學中,我們看到對于學生日后所從事的光伏產業的相關知識儲備不足,而傳統物理知識過多,造成該方向教學質量明顯下降。學生畢業后對要從事的行業了解甚少,這一點在我們帶學生去企業實習中已經有所反應。為了改善該方向教學現狀,我們在課堂上作出了種種努力,例如降低教學難度等,加大光伏知識的講解,但是受制于專業建設的設計,教學依然沒有得到太大改變。

眾所周知,專業培養方案的制定要找準本校人才培養定位,充分發揮自身的人才培養特色,注重人才培養的行業企業背景,強調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2009版和2012版的培養方案在培養目標、培養要求、畢業標準等基本的方案內容上問題不大,但是對于專業建設的設計需要做調整。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光伏方向,我們試圖在光伏產業特點、新形勢下機遇與挑戰的基礎上,結合專業培養目標,在本校實際情況下,研究專業建設的設置,從而使教學質量得到實際意義上的提高,使學生能夠從容面對將來的就業。

專業建設,即一個專業所設置的課程相互間的分工與配合構成的。專業建設是否合理、課程內容是否先進直接關系到培養人才的質量。而且,一個專業要具有區別于其他專業的培養方向和業務范圍,就應有自己獨立的專業建設。光伏方向的課程劃分為通識教育平臺課程、學科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方向)課程、集中實踐環節和課外實踐環節五個方面。

2012版的培養方案中,公共基礎教育平臺、學科基礎平臺、專業教育平臺、選修課程、集中實踐與第二課堂占總學分的比例分別為35.59%,22.03%,13.84%,14.41%,11.86%和2.26%,從中可以看出對于具體光伏方向的選修課程只占到了總學分的14.41%,這對于學生的成長和就業是不利的。而基礎課程(包括公共基礎教育平臺、學科基礎平臺、專業教育平臺)其比例高達71.46%,兩者相比較,可以明顯看出對于相關光伏產業的知識傳授是偏少的。

應用物理學(光伏方向)作為一個面向產業發展,為產業提供人才的專業,其專業發展應該緊密聯系光伏產業發展方向,把握產業發展的特點。例如國家允許私人發電并網,其中私人發電很大一部分就是家庭光伏發電,這就要涉及到太陽能建筑一體化、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等課程,而在我校應用物理學(光伏方向)專業的專業建設中并沒有相關的課程。

因此,對于應用物理學(光伏方向)專業的專業建設,要體現產業特點、發展趨勢,唯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增加基本技能的鍛煉,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達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

2 專業建議的幾點思考

2.1 一條主線

結合應用物理學專業特點和徐州作為新能源發展較好地區的優勢,我們提出“科教結合”、“校企結合”(協鑫集團、海潤光伏、艾德太陽能等)一條主線,堅持四年實踐教學不斷線,通過構建實驗、實習、創新實踐三大硬件平臺,構筑課程體系框架,校企聯合編寫特色教材、開設學科思維意識講座以及在學分基礎上探索創新學分等手段,保證實踐教學的規范性、科學性、目的性的有序長效開展。

2.2 平臺建設

融合我院擁有的太陽能驅動LED照明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薄膜太陽能電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徐州市光電工程重點實驗室、徐州市新型電池材料重點實驗室等資源,強力打造功能集約、開放充分、高效共享的實踐教學基地,力爭實現教學、實習教學和創新實踐教學的三大教學平臺,且三大平臺相輔相成。

2.3 課程設置

除保障通識通修的基本科目,例如思政課、外語課、高數課之外,將剩余學分分成學科基礎、學科基礎選修、專業發展選修、就業發展選修等課程類型,現實目的多樣性的分層次、模塊化的課程體系構架。

2.4 實踐模擬

以企業對員工的要求來培養學生,將今后學生面臨的工作任務轉化成彼此獨立又相互聯系的項目化的教學是當前新形勢下探索專業建設改革新的核心。具體來說,就是選取典型的企業任務作為載體,以學生出發點,同時根據工作任務的性質,工作工程的順序和學生已有的通識基礎進行教學設計、安排教學活動,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能力培養與工作崗位對接的目的。

例如江蘇省提出要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以此實際需求,把能夠獨立完成光伏發電系統安裝與維護的技術人才作為培養目標,圍繞這個實際目標,將教學過程分為三大類:

(1)項目申請

作為受政策影響較大的產業,光伏企業很大一部分市場直接來源于政府,因此與政府打交道必不可少,類似申請書,項目書的書寫必不可少,因此要求學生要具備相關的知識。我校已經決定在2015級學生中開設《大學語文》,這對該部分的教學是一個很好的補充。同時應該鼓勵學生,選修文學院開設的《應用文寫作》等相關的公選課程,加強該方面的鍛煉。

(2)項目執行

項目申請到后,就涉及到項目的執行。這當中包含了光伏組件的選擇、控制器、逆變器、防雷接地系統、流量監控等的選擇,為了更好地服務學生,我們目前已經開設《光伏材料》、《硅片晶控技術與加工工藝》、《光伏發電系統的設計與施工》、《光電子技術》、《材料物理與化學》、《光纖技術及應用》、《電子材料與器件測試技術》等課程,但是應該清楚看到要完成這個任務,學生還應該選修《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技術與應用》、《材料、制備工藝及檢測》、《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等課程充實學生的知識水平。

(3)項目運營

眾所周知,我國大部分的光伏電站的發展,都存在重建設和輕管理的問題,如果不重視運營管理,會造成較大的安全隱患;組件不注意清潔維護,嚴重影響發電效率;反之,加強運營管理,則可以保證設備及人身安全、減少業主經濟損失;獲得更高的發電量,提高經濟效益;良好的運營維護管理可以有效的減緩組件的衰減及系統效率的降低速度。所以這些運營管理對今后的電站投保以及電站交易有重要意義。而這部分內容在當前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沒有得到體現,雖然我們也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例如我院2014年12月8日與協鑫新能源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讓學生去其運營的電站協作運營管理。但是應該在培養方案適當加一些類似的課程,以及請協鑫公司等相關公司幫忙共同編寫相關的教材,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

3 拓展實驗室功能

圍繞學生充分就業這樣一個中心問題,構建以模擬工作任務為核心的實驗室管理體系,在實驗室運行過程中,除保障基本實驗外,應該鼓勵學生實現自主管理,注重過程的運行模式,堅持項目制度,注重過程管理。以江蘇省大學生物理競賽、節能減排大賽、大學生“挑戰杯”學術/創業競賽、點子設計大賽等科技競賽為綱,鼓勵學生積極參賽,自組團隊,自定題目;同時通過專家會診把脈等措施,賦予實驗室學生實習的消化功能,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 學生對行業的熱愛

光伏產業受政策影響較大,產業波動較大,對于將來要從事該行業的學生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尤其是恰巧處于谷低時期的畢業生,對于該行業的從事熱情較為低。我院當前專業的生源超60%來自富裕的蘇南地區,該部分學生對于就業的要求較高,就業地區也有明顯的傾向。據我們對合作企業的調查,該公司在西部地區長期從事營運、管理的職工中,來自于發達地區的比例相當小。因此在專業建設中,應該要對此做出相應的改變,對于學生就業觀、區域觀要加以引導。

通過兩次培養方案的修訂,應用物理學(光伏方向)專業得到很好的發展,達到了育人的目的。而本文所考慮的幾個問題,部分已經在專業實踐中有所體現,同時有助于我院2015版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通過培養方案的修訂,能夠真正實現學校和實習單位各方圍繞“學生就業”這個中心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兩大課堂和三大平臺的互動,學生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得到打造,我們堅信,在新一輪普通本科轉型應用型本科大潮中,我院應用物理專業能夠得到長足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燕,聶思痕.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路徑選擇[J].江西社會科學,2015,2:58-61.

[2]徐燕,劉永生.實踐與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模式[J].教育教學論壇,2015,3:161-162.

篇6

1既有培養方案存在的問題

我校對于該專業方向曾經制定了 2009 和 2012 版的培養方案,對比兩個方案,我們發現其中變化不大。從光伏產業發展情況看 2009 版培養方案是符合當時光伏產業發展特點的, 當時光伏產業高速發展,對相關人才的需求可以說是不計成本和代價的,且當時國內開設有相關專業的高校少之又少,因此 2009 版的培養方案處于摸索階段,實際是基于傳統物理+部分光伏知識的結果。而 2012 版培養方案修訂實際是在 2011 年,對于 2012 年出現的巨大變化始料未及。 按照此兩種培養方案,在教學中,我們看到對于學生日后所從事的光伏產業的相關知識儲備不足,而傳統物理知識過多,造成該方向教學質量明顯下降。

學生畢業后對要從事的行業了解甚少,這一點在我們帶學生去企業實習中已經有所反應。 為了改善該方向教學現狀,我們在課堂上作出了種種努力,例如降低教學難度等,加大光伏知識的講解,但是受制于專業建設的設計,教學依然沒有得到太大改變。

眾所周知,專業培養方案的制定要找準本校人才培養定位,充分發揮自身的人才培養特色,注重人才培養的行業企業背景,強調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 2009 版和 2012 版的培養方案在培養目標、培養要求、畢業標準等基本的方案內容上問題不大,但是對于專業建設的設計需要做調整。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光伏方向,我們試圖在光伏產業特點、新形勢下機遇與挑戰的基礎上,結合專業培養目標,在本校實際情況下,研究專業建設的設置,從而使教學質量得到實際意義上的提高,使學生能夠從容面對將來的就業。

專業建設, 即一個專業所設置的課程相互間的分工與配合構成的。 專業建設是否合理、課程內容是否先進直接關系到培養人才的質量。而且,一個專業要具有區別于其他專業的培養方向和業務范圍,就應有自己獨立的專業建設。 光伏方向的課程劃分為通識教育平臺課程、學科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方向)課程、集中實踐環節和課外實踐環節五個方面。

2012 版的培養方案中 ,公共基礎教育平臺 、學科基礎平臺 、專業教育平臺、 選修課程、 集中實踐與第二課堂占總學分的比例分別為35.59%,22.03%,13.84%,14.41%,11.86%和 2.26%, 從中可以看出對于具體光伏方向的選修課程只占到了總學分的 14.41%, 這對于學生的成長和就業是不利的。而基礎課程(包括公共基礎教育平臺、學科基礎平臺、專業教育平臺)其比例高達 71.46%,兩者相比較,可以明顯看出對于相關光伏產業的知識傳授是偏少的。

應用物理學(光伏方向)作為一個面向產業發展,為產業提供人才的專業,其專業發展應該緊密聯系光伏產業發展方向,把握產業發展的特點。 例如國家允許私人發電并網,其中私人發電很大一部分就是家庭光伏發電,這就要涉及到太陽能建筑一體化、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等課程,而在我校應用物理學(光伏方向)專業的專業建設中并沒有相關的課程。

因此,對于應用物理學(光伏方向)專業的專業建設,要體現產業特點、發展趨勢,唯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增加基本技能的鍛煉,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達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

2專業建議的幾點思考

2.1 一條主線

結合應用物理學專業特點和徐州作為新能源發展較好地區的優勢,我們提出"科教結合"、"校企結合"(協鑫集團、海潤光伏、艾德太陽能等)一條主線,堅持四年實踐教學不斷線,通過構建實驗、實習、創新實踐三大硬件平臺,構筑課程體系框架,校企聯合編寫特色教材、開設學科思維意識講座以及在學分基礎上探索創新學分等手段,保證實踐教學的規范性、科學性、目的性的有序長效開展。

2.2 平臺建設

融合我院擁有的太陽能驅動 LED 照明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薄膜太陽能電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徐州市光電工程重點實驗室、徐州市新型電池材料重點實驗室等資源,強力打造功能集約、開放充分、高效共享的實踐教學基地,力爭實現教學、實習教學和創新實踐教學的三大教學平臺,且三大平臺相輔相成。

2.3 課程設置

除保障通識通修的基本科目,例如思政課、外語課、高數課之外,將剩余學分分成學科基礎、學科基礎選修、專業發展選修、就業發展選修等課程類型,現實目的多樣性的分層次、模塊化的課程體系構架。

2.4 實踐模擬

以企業對員工的要求來培養學生,將今后學生面臨的工作任務轉化成彼此獨立又相互聯系的項目化的教學是當前新形勢下探索專業建設改革新的核心。具體來說,就是選取典型的企業任務作為載體,以學生出發點,同時根據工作任務的性質,工作工程的順序和學生已有的通識基礎進行教學設計、安排教學活動,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能力培養與工作崗位對接的目的。

例如江蘇省提出要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 以此實際需求,把能夠獨立完成光伏發電系統安裝與維護的技術人才作為培養目標,圍繞這個實際目標,將教學過程分為三大類:

(1)項目申請

作為受政策影響較大的產業,光伏企業很大一部分市場直接來源于政府,因此與政府打交道必不可少,類似申請書,項目書的書寫必不可少,因此要求學生要具備相關的知識。我校已經決定在 2015 級學生中開設《

大學語文》,這對該部分的教學是一個很好的補充。同時應該鼓勵學生,選修文學院開設的《應用文寫作》等相關的公選課程,加強該方面的鍛煉。 (2)項目執行

項目申請到后,就涉及到項目的執行。 這當中包含了光伏組件的選擇、控制器、逆變器、防雷接地系統、流量監控等的選擇,為了更好地服務學生, 我們目前已經開設 《光伏材料》、《硅片晶控技術與加工工藝》、《光伏發電系統的設計與施工》、《光電子技術》、《材料物理與化學》、《光纖技術及應用》、《電子材料與器件測試技術》等課程,但是應該清楚看到要完成這個任務,學生還應該選修《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技術與應用》、《材料、制備工藝及檢測》、《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等課程充實學生的知識水平。

(3)項目運營

眾所周知,我國大部分的光伏電站的發展,都存在重建設和輕管理的問題,如果不重視運營管理,會造成較大的安全隱患;組件不注意清潔維護,嚴重影響發電效率;反之,加強運營管理,則可以保證設備及人身安全、減少業主經濟損失;獲得更高的發電量,提高經濟效益;良好的運營維護管理可以有效的減緩組件的衰減及系統效率的降低速度。 所以這些運營管理對今后的電站投保以及電站交易有重要意義。 而這部分內容在當前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沒有得到體現,雖然我們也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例如我院 2014 年 12 月 8 日與協鑫新能源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讓學生去其運營的電站協作運營管理。但是應該在培養方案適當加一些類似的課程,以及請協鑫公司等相關公司幫忙共同編寫相關的教材,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

3拓展實驗室功能

圍繞學生充分就業這樣一個中心問題,構建以模擬工作任務為核心的實驗室管理體系,在實驗室運行過程中,除保障基本實驗外,應該鼓勵學生實現自主管理,注重過程的運行模式,堅持項目制度,注重過程管理。以江蘇省大學生物理競賽、節能減排大賽、大學生"挑戰杯"學術/創業競賽、點子設計大賽等科技競賽為綱,鼓勵學生積極參賽,自組團隊,自定題目;同時通過專家會診把脈等措施,賦予實驗室學生實習的消化功能,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學生對行業的熱愛

篇7

關鍵詞:新能源;產業;技術瓶頸

隨著核能、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技術的逐步成熟和應用成本逐步降低,新能源產業開始在世界范圍內崛起。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但由于新能源產業的核心技術基本都在國外,而重大的制造設備和關鍵零部件基本靠進口,使得我國新能源產品的成本過高,不僅使得新能源產品在國際上缺乏競爭力,同時也造成國內風電、核電等的價格居高不下,從而在國內消費市場難以打開局面,在內需萎靡,國際市場利潤空間受控的情況下,我國新能源產業要想壯大成國民支柱產業前景渺茫。而自金融危機以后,各國經濟對新能源產業給予了重望,在國外市場需求的突然增加與國內環保壓力的共同推進下中國新能源產業將迎來重大的發展機遇,因此當前如何克服發展的技術瓶頸對于新能源產業來說尤為重要。

1 當前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現狀

伴隨著國際上低碳經濟的呼聲越來越高,我國新能源產業近兩年獲得了快速的膨脹,但由于擴張的速度太快,使得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陷入無序的狀態,特別是近兩年快速擴張的風電、多晶硅等新興產業出現明顯的重復建設傾向,新能源產業這種“虛熱”的狀態,不得不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

①風電產業——失衡的產業鏈。中國風電產業在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實施之后,連續4年實現新增裝機容量翻番,2008年中國風電裝機1221萬kW,已占全球總裝機的10%,已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風電大國,僅排在美國、德國、西班牙之后。但是,在競相上馬的風電項目背后,卻是微不足道的經濟效益,風電產業陷入產能過剩的尷尬境遇。截至2008年底,風電裝機容量只占到全國電力總裝機容量的1.13%,而發電量更是只占區區0.37%。同時,內蒙古約有三分之一的風電并網項目處于閑置狀態;甘肅酒泉已經投運的46萬kW風電裝機最大發電出力只能達到65%左右。國內風電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主要集中在產能過剩、成本過高、機組質量和電網模式制約等方面。

而從風電產業的產業鏈上來講,嚴重失衡。今年上的風電項目都集中在風機制造一端,這是因為我國目前風電場建設的高歌猛進,催生了風電設備的巨大需求,使得風機制造項目一哄而上,造成了風電產業鏈的結構性失衡,所以我們說風電過熱過剩其實指的是風電產業的這種結構性過剩。國內風電整機生產企業超70家,超過全球其他地區風電設備廠商總和。目前,不僅在整機市場上存在著過多企業涌入的狀況,在葉片市場也出現了一哄而上的現象。盡管風電大小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成立,在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等方面,生產企業走的卻是清一色的引進路線。

②光伏產業——國外環保事業的打工仔。國際上新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促使太陽能發電成本大大降低,美國工業體系大約在0.21美元左右,這一數值已經相當接近于火電價格的成本。而且成本還將進一步的下降,可以預期不遠的將來光伏產業將會迎來一個爆發的增長期。我國光伏產的發展也是隨著國外的需求而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最近5年的年平均增長率在40%以上,其擴展主要在海外市場。按照國家制定的發展計劃,至2010年,中國光伏發電的累計安裝量將不會超過300MW,因此目前光伏產業的主要市場仍將在海外。

目前國內光伏產業上游多晶硅產業擴張迅猛,價格回落預期強烈,多晶硅行業的暴利時代將逐漸走結束。而且由于金融危機影響了下游光伏需求,許多曾出臺龐大擴產計劃的多晶硅制造商必將推遲或取消其部分后期項目,近幾年將發生無情的洗牌。下游太陽能電池制造業將擺脫多晶硅原料產能瓶頸,行業毛利率將會有所回升。

但是,中國的太陽能電池生產最主要的原料晶體硅,我國礦產儲存很少,因此不得不從歐洲和日本高價進口。加工制成太陽能電池后,再返銷回當地,這種發展模式無疑等同于擔任著國外環保事業“打工仔”的角色。

③其他產業的發展。在新能產業領域,我國太陽能熱水器產業近幾年發展迅速,產品推廣很快,目前國內太陽能熱水器安裝總量達到13284萬m3,占全球安裝總量的70%以上,產業形態也逐步走向成熟。在國際生物燃料產業化風潮的促進下,我國生物燃料產業近年發展很快,2008年中國燃料乙醇產量達到190萬t,受糧食產量制約,我國近期不再擴大以糧食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產。為了擴大生物燃料來源,我國已自主開發了以甜高粱莖稈為原料生產燃料乙醇的技術(稱為甜高梁乙醇),并開展了甜高梁的種植及燃料乙醇生產試點。另外,我國也在開展纖維素制取燃料乙醇的技術研究開發,如果農林廢棄物纖維素制取燃料乙醇或合成柴油的技術實現突破,生物燃料年產量可達到上億噸,從理論上講,我國生物燃料的發展潛力還是很大的,但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其產業化的進程還很緩慢。總體來講部分新能源細分產業在國內市場仍未完全啟動,雖然目前發展態勢來看還不錯,但是如果不加快新能源產業領域核心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以及加強行業的規范與引導,新能源產業泡沫無疑將會發展成為中國經濟將來發展的又一隱患。

2 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

我國新能源企業的大多規模小,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高,關鍵設備和零部件主要靠引進,企業自主研發能力薄弱。有數據顯示我國新能源技術的專利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這一方面說明我國對于新能源技術研發的投資重點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同時又從另一個方面說明我國新能源企業自主研發能力低下,從而制約了我國新能源技術產業化轉化的效率和能力。當前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①戰略產品缺乏核心技術大幅縮減了產業的利潤空間。總體來說我國新能源產品的技術水平偏低,而且核心技術多依賴國外。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光伏產業,目前太陽能的利用的效率主要依賴于電池的性能,而我國太陽能電池生產的上游產品最重要的專用原材料單晶硅基本都靠進口,由于前期生產過快的擴大,競爭變得異常激烈,因為缺乏核心技術,使得我國這些企業的利潤大幅下降,后期的發展不容樂觀。

②設備與制造技術落后使得新能源產業發展缺乏后勁。這個問題在風電、核電等產業都很突出。風電機組制造技術是風電發展的核心,而目前我國風電整機總體設計和關鍵零部件設計制造仍是制約我國風電產業發展的瓶頸。目前我國風電建設遠遠落后于世界發展,其主要原

因是,沒有加大力度依靠國內雄厚的機電制造業基礎,吸收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對風電成套設備進行自主開發。隨著世界風力發電設備制造水平提高,更大的單機容量已經是全球風能技術發展的趨勢。據了解,國外風電機組目前已達到兆瓦級,如美國主流1.5MV,丹麥主流2.0~3.0MV,在2004年的漢諾威工業博會上4.5MV的風電機組也已面世。而迄今為止,我國在這一技術上處于落后位置,尚不具備自行開發制造大型風電機組的能力,且在機組總體設計技術,特別是槳葉和控制系統及總裝等關鍵性技術上落后于歐美發達國家,且機組質量普遍不高,易出現故障,這就使國產設備的競爭力面臨嚴峻的考驗。

③新能源并網應用技術滯后形成了新能源的消費瓶頸。我國風電、光伏電站一般處于偏遠地帶后,電網負荷小,不能滿足大規模風電接人的要求,特別是近幾年隨著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的大幅提升必然對電網提出更高的建設要求。典型的例子便是,西北、東北和華北本是我國風電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但這些地區大部分處于電網產業的末梢,電網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薄弱,因而難以對當地的風電資源進行充分有效利用。就全國來看,如業內人士所言,我國風電裝機容量雖然在2008年底已突破1200萬kW,但其中僅有800萬kW的裝機容量入網發電。將來新能源的發展迫切需要在電網的系統接入、并網技術標準、并網管理等方面開展突破性工作。

3 對策思路

①做好新能源產業發展戰略規劃,進行超前布局。新能源是一個新興的產業,我們應該做好超前布局和規劃,為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建立良好的政策環境。政府應該提前進行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共性技術進行攻關從戰略上提前布局,只有這樣我們的新能源產業才能克服當前發展的核心技術不足的軟肋,迎頭趕上甚至超越發達國家。

②建立起行業標準,引導規范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逐步建立和完善新能源產品的標準體系,以及質量控制體系,選擇有特色的創新能力較強的地區,發展新能源產業基地,構建比較完善的產業鏈,促進新能源產業的積聚式發展。

③加強示范與應用,推進關鍵技術與產品產業化。氫能,以燃料電池為重點,燃料電池堆、燃料電池輔助裝置、燃料電池發動機等技術,開展產業化示范,推動氫能燃料在交通運輸方面的應用。重點包括太陽能系統集成和產業化應用,重點支持能夠促進光伏發電并網發電,光伏發電的系統技術和關鍵技術的產業化;圍繞成形燃料開展能源作物的育種、繁育等高科技產業化;實施新材料高技術產業化專項等。通過關鍵技術與產品的示范與應用,從而推動這些技術產品的規模化、商業化,帶動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篇8

關鍵詞: 太陽能電池;并網光伏;市場風險

0 引言

作為最理想的可再生能源,太陽能具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特點,而利用太陽能發電具有環保等優點,且不必考慮其安全性問題。這在發達國家得到了高度重視。在能源短缺,環境保護問題日益嚴重的我國,低成本高效率地利用太陽能將越發重要。

1 應用背景及技術依據

有統計數據表明,截止2010年,10年間全世界太陽能電池產業規模增加34倍,太陽能電池產量達到5456MW,組件產量已達6791MW以上。受國際市場影響,近5年內,我國太陽能相關產品的年增長率均超過100%早在2008年,太陽能電池在我國產量已超過2000MW,占據全世界太陽能電池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

技術應用依據為:中國太陽能行業第十個五年計劃;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和財政部《關于組織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項目計劃實施意見》〔計高技(2000)2433號〕;《國家技術產業發展規劃》。

2 太陽能產業前瞻

2.1 產業技術優勢

根據聯合弓公布數據,按現有人口增長趨勢,2050年全世界人口達到89億。人口增加隨之帶來的就是能源消耗的增長,屆時能耗將是現在的三倍。可再生能源將提供未來能源的50%,達到現有能耗的2倍之多。中國能源界的權威人士預測,在2050年的中國總能耗中,煤占據30%~50%,其余50~70%將依靠石油、天然氣、水電、核電、生物質能以及其它可再生能源。太陽能熱發電、風力發電、海洋發電、生物質能發電等許多可再生能源中,目前在國際能源行業和研究領域已形成這樣的共識,太陽能光伏發電在在長期的能源戰略中,具有更重要的地位。這是因為光伏發電有無可比擬的優點:1)充分的清潔性;2)絕對的安全性;3)相對的廣泛性;4)長壽命和免維護性,5)實用性;6)資源的充足性及潛在的經濟性等。

1954年當世界上第一塊實用的硅太陽電池與第一座原子能電站于同時在美國誕生后。由于太陽能本身的分散性、隨機性和間歇性等特點,也由于太陽能光伏電池的理論、材料和器件研究的難度,原子能逐漸成為新能源的主角,太陽能則被甩開距離,局限在實驗室研究。美國建立了光伏發展基金,日本則出臺“新陽光計”,歐盟了“可再生能源白皮書”,都將光伏發電優先項目。

早在2000年,世界經濟研究所,就曾經提到光伏是21世紀世界高新技術聚集和發展的主要方向。

德國和歐盟七國早在1999年就聲明不再新建核電站,在日本福島核電站泄漏之后,核電的不安全性再次被重視起來,德國更是開始加快進度關閉現有的20座核電站。在技術層面上,歐洲一些高水平的核能研究機構也開始轉向,進入可再生能源領域。

在美、日、德等發達國家,先后發起的大規模國家光伏發展計劃和太陽能屋頂計劃的刺激和推動下,世界光伏工業近年來保持著平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長,目前世界光伏發電累積裝機容量已超過2500MWp。

中國太陽能光照姿源豐富,有近6000萬無電人口,具有廣闊的光伏發電前景。中國光伏工業整體還比較落后,與世界先進行業水平比,還在起步階段。面對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節能環保政策,進入21世紀,中國光伏產業同其他綠色環保行業一起快速發展起來。對比國內外光伏工業的發展實踐,中國亟需一個統一的國家光伏發展計劃來指導我國未來光伏工業的發展。

2.2 太陽能電池產業現狀分析

隨著能源短缺、溫室效應、環境污染等問題的日益凸顯,太陽能電池清潔環保、可再生的特點獲得了西方發達國家相關產業和政府的重視。在他們制定的鼓勵政策和發展規劃的推動下,多晶硅材料和太陽能電池產能迅速釋放。 如上文應用背景中所述,整個相關產業規模出現35倍的增長。在國外產業和資金的示范效應下,我國的上游多晶硅和下游太陽能電磁產業都迅猛增長。早在2007年,中國太陽能電池制造商的全球市場占有率,由2006年的20%增長到2007年的35%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之一。

據統計,太陽能電池企業平均產能65MW,產量32MW。2008年全球前十位的光伏電池制造商中,中國占了四位。這充分說明我國光伏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發展太陽能產業。中國“973”和“863”計劃、國家科技攻關項目中有關光伏研究的項目就有三項太陽能電池的生產具有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項目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

3 市場需求預測

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太陽能電池的需求開始下滑,多晶硅價格大幅下降,硅片價格也迅速下降。但太陽能作為一種可再生的新能源,是能源發展的一個趨勢,太陽能光伏發電自身具有的清潔、無生產資料成本等優勢,在不久將來必將取代部分常規能源甚至成為未來能源的主體。

目前國家出臺有“光明工程”先導項目,并推動“送電到鄉”工程等的發展。同時國際市場對中國太陽能相關產業推動發展迅速。到2008年初,我國各應用層面的光伏系統的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0萬千瓦(100MW),超過50家獨立企業生產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電池年產量超過1188MW,太陽能電池產能超過2900MW,位居日本、歐洲之前。

金融危機發生之后,在2009年3月23日,國家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的實施意見》和《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在為符合條件的光伏建筑提供最高20元/瓦的補貼。預計在未來的20年-30年里還不可能有其他材料和技術能取代晶硅電池位居第一的地位。未來幾年,中國太陽能電池產量仍然呈現快速增長勢頭。

4 基于電力應用的太陽能發展方向

4.1 戶用光伏系統

戶用光伏系統和獨立光伏電站是解決我國邊遠無電地區居民和社會用電問題的重要方式。在2002年,全國累計推廣l0~l00Wp的戶用光伏發電系統近30萬臺,光伏電池組件總功率6MWp左右,其中10~20Wp的小系統應用較多。隨著邊遠地區經濟發展和農牧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戶用光伏系統存在一定的市場潛力。

4.2 獨立/村級光伏電站

幾個千瓦至兆瓦級的獨立光伏電站具有質量穩定、維護方便、安全可靠、故障率低等優點,適用于人口相對集中的無電縣、鄉、村。

4.3 并網光伏發電系統

對于并網的光伏發電系統,由于在電網覆蓋的地區,光電應用成本太高,目前沒有競爭力,因此我國只在1997年有少許示范性的并網光伏發電系統。但作為光伏發電未來應用的重要領域之一,預計并網光伏發電系統在未來l0~20年內將迅速發展。據測算,在距電網距離大于20km,供電負荷小于l0kW的地區,光伏發電具有競爭力。

4.4 通信領域

我國當前最大的光電市場仍然是通信領域,包括微波中繼站、衛星通信地面站、衛星電視接受差轉系統、程控電話交換機、部隊通信臺站等,目前的市場占有率在50%左右。

5 市場風險及解決的措施

市場需求變動風險在上面已經分析過。產業政策風險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光伏產業上。雖然技術進步對光伏發電成本的下降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目前光伏發電成本仍然是常規發電(煤電或水電)的數倍,因此該產業發展目前還是較多依賴各國政府政策的支持。

6 結語

太陽能作為能源的屬性,具有無可比擬的先進性,具有持續推動發展必須性,應當持續開展需求研究與數據收集,做好技術準備工作,對太陽能的電力應用屬性的持續研究,對于推動我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還是電網建設都將起到巨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金煥、于化叢、葛亮,太陽能光伏發電應用技術[J].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01.

[2]Simons R H,Bean A R. Lighting engineering[J].Architectural Press,2001:455.

[3]Corbusier L.Por uma arquitetura[J].Sao Paulo,Brazil:Perspectiva,2004.

篇9

自2011年下半年以來,光伏企業面臨著虧損、裁員、倒閉、破產甚至光伏老板無奈跳樓。一系列的負面消息不絕于耳。籠罩在光伏企業家頭頂的陰霾,始終揮之不去。

去年10月美國掀起“雙反”浪潮后,又逐步擴散至歐洲,無疑將中國光伏產業推到了生死邊緣。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曾對媒體表示,未來兩三年內,光伏企業將超過30%被踢出局。

深陷困境的中國光伏企業應該如何自救,該得到怎樣幫助?又該怎樣突圍?

光伏劫難

10月15日,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短期融資券兌付公告,此舉意味著于21日到期的4億元“11江西賽維CP001”短融券將會如期兌付。此前,市場一度擔心該期短融券存在兌付風險。

即便如此,賽維還有巨大的債務償還壓力。而對于目前資產負債率普遍高達70%-80%的中國各大光伏企業來說,償債壓力是縈繞在身邊揮之不去的陰云。晶科能源企業債凈值自今年8月以來一直處在下跌通道中,市場對其債務問題也存在擔憂。

巨大的債務壓力使得很多光伏企業裁員或者削減產能,以此來度過危機。今年以來,賽維共計裁員5554人,占員工總數五分之一以上,到了9月,更是將部分房地產物業和土地使用權轉讓給新余市政府。另一巨頭尚德日子也很難捱,不久前,尚德宣布削減四分之一光伏電池產能,1500名員工絕大部分離職。

在接二連三的打擊下,中國最主要的兩家光伏企業尚德和賽維LDK已經瀕臨破產,其市值相對最頂峰時已經跌去95%以上,目前僅分別為1.3億美元和1.7億美元。中小企業破產者更是不在少數。

于是,悲觀甚至絕望情緒油然而生:這個曾經被寄予厚望的產業,似乎整體性地走到了破產的邊緣。

縱觀中國光伏業十多年的發展史,不難看出,這個行業從誕生之日起就被打上了中國產業結構轉型樣板的標簽:中國經濟需要能源保障,而太陽能是取之不盡的可再生能源;中國需要告別簡單的低附加值的制造,而光伏業符合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科技含量高的特點,符合高附加值產業的特點。

更為重要的是,光伏業需要較高的初期投入資本,而且生產過程中的難度已經被技術含量高的設備大大降低,而這兩項都正符合過去政府推動的投資拉動型經濟增長模式的標準。這種模式的好處是:它可以人為降低這個行業的進入門檻,從而使得行業迅速繁榮,與此同時,難免泥沙俱下。

在行業發展初期,政府在其中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各地為了爭奪光伏創業人才和資本的流入,對企業提供了一系列支持,而這些支持暫時降低了行業的進入門檻和企業的運營成本,有利于行業的快速啟動。由于光伏業是一個對固定資產需求非常高的行業,一旦投資到位,賽維、尚德、英利等巨頭脫穎而出,整個行業的規模也迅速擴張。

截止2011年末,全球光伏業中資產排名前三的企業中,賽維總資產為68.5億美元,First Solar為57.8億美元,尚德為45.4億美元,而三家的財產、廠房和設備占總資產比例分別為56.5%、31.5%、34.6%,資產收入比分別為3.17,2.1,1.44。

由此可見,光伏企業很多技術被凝聚到設備中,技術門檻無形中降低,這意味著,光伏企業最大的難點就是設備投資的資金,而在當前投資熱的中國,這并非難事;此外,由于設備占有較高的投資比重,反過來會提高其產品的固定成本,導致一旦產能過剩,企業打起價格戰來會不惜血本。

以尚德為例:過去五年,尚德的毛利率除了2011年下降為13%,以及受到美國雙反影響,在今年第一季度驟然下降到0.6%,其他時間都在20%左右,這讓該公司仍然有利可圖。不過賽維就沒有這么幸運,雖然它在2007年時的毛利率還高達32.5%,但隨后隨著中國各地大量企業進入上游的硅片制造環節,導致價格急劇下降,它在2009年和2011年的毛利率甚至出現負數。與此同時,First Solar在2011年毛利率仍然高達35.1%,此前更是高達40%以上。

由于政府支持和投資過熱,中國光伏行業在興起之初,就已經陷入產能過剩的困境。今年我國光伏產量在7-8GW,目前產能估計在15-20GW,相當于全世界的消費總需求。根據光伏產業規劃,2020年光伏發電量目標為2000萬千瓦,近兩年每年新增50萬千瓦,2012年后每年新增100萬千瓦。反觀我們現在的產能,已經達到每年1500萬千瓦,是國內市場目前年需求的30倍。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表示,造成現在光伏產能過剩的問題,說到底是我國國內企業沒有按照市場需求,來確定自己的生產規模和生產布局,對產業政策缺乏考慮,企業過分依賴海外市場。在海外市場對中國集體說“不”的時候,大部分還是依靠出口的中國企業,可以說毫無還擊之力。

我們再從幾家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來看看:賽維2007年的負債率為47%,而2011年已高達87.7%,尚德2007年的負債率為58%,2011年已經上升到79%;相比之下,First Solar在2007年的負債率為20%,2011年大幅上升后,也僅為37%。

業內專家認為,這種對外部資本依賴的模式不僅使得中國企業很容易受到國外市場反傾銷調查,也使得業內惡性競爭不斷——在光伏業,企業提高回報率有兩種主要的途徑,一是通過投資研發來提高光電轉化效率,從而獲得回報,一是通過不斷進行規模上的投資,以期通過規模效應來降低成本。

由于產能過剩,必將導致企業大打價格戰,這使得重視研發的企業也無法幸免。必將造成全行業混亂。

自我救贖

據媒體報道,2005年落戶江西新余的賽維享受的是當地政府“全天候保姆式服務”,不僅提供了巨額的資金支持,還在土地、供電、項目審批等方面給予周到服務。然而,即便是這個全天候保姆也拯救不了賽維,這個曾經的“光速神話”締造者如今正游走在破產邊緣。

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褚大建指出,中國的光伏產業是“朝陽產業,夕陽做法”。光伏名義上是高技術產業,但我們卻做成了傳統的、缺乏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原材料和新工藝設備都是國外的,市場也是國外的,我們就組件加工。聽起來很美,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但思路卻是老套的。前幾年國外供應不夠,關卡少,價格賣得很高,現在門檻抬高,關稅上升,馬上就虧了。

我們來看數據:2009年-2011年,First Solar在研發上的投入占收入比重分別為3.8%,3.7%和5.1%,而尚德分別為1.71%,1.39%和1.23%,賽維分別為0.76%,0.43%和2.16%。與中國公司相比,First Solar顯然更注重在研發上的投入。

而一些地方政府,準入門檻很低,一看是戰略型產業,一開始很來錢,就爽快給地、給貸款、給人,一哄而上,擴大產能,根本沒有長期的發展思路,他們更看重的是規模和數量。政府浮躁傳導到企業,使得企業一味求大,注重當前利益。產業要做強做持久很難,但要一哄而上托起來卻總是很快,結果往往是大起大落。

因此在新的產業機遇面前,政府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如何采用創新驅動的發展方式,從夕陽做法轉化為朝陽做法,建立一套將支持力度與技術水平相掛鉤的獎勵扶持措施,徹底放棄過去單純基于規模的激勵政策,真正跟中國的轉型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才是亟待反思的關鍵。

已經有國內企業在做這樣的嘗試。以太陽能電池為例,太陽能電池占光伏發電系統成本六成以上,降低太陽能電池的成本是降低發電成本的主要途徑。要想達到1元/千瓦時的“平價電網”電價水平,光伏系統售價要低于8元/瓦,轉換效率要高于20%;非晶硅等薄膜組件的單價要低于6元/瓦,轉換效率要高于12%。英利自主研發的第五代“熊貓”N型單晶硅高效電池平均轉換效率已經達到19.5%。該產品結構簡單,生產成本比同類產品低30%,光電轉換效率高。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太陽能電池組件的發電成本可降低7%。

其次,上述專家指出,一些地方政府針對光伏企業提出“扶優扶強”的政策,他比較認可,但他同時建議,對于大型光伏企業破產,政府不一定要兜底,使之逐漸“國有化”,而是選擇一些有競爭力的企業,由國有能源巨頭出面,或鼓勵有實力的社會資本進入,參與其私有化,當然更多的企業存留應該交給市場決定。

第三,光伏企業將市場重點轉向國內,逐步啟動中國光伏市場,對于光伏業的振興也是非常必要的。

隨著智能電網等配套設施的完善,未來中國光伏需求將有極大的增長空間。在此背景下,中國光伏產業應“自力更生”,加快技術進步,同時將市場重點轉向國內,逐步啟動中國光伏市場,并時刻視歐美市場對中國企業的政策,采取對等的開放政策,這樣即便完全失去歐美市場,也可以通過將歐美企業排斥在中國之外,而使中國企業擁有一段積蓄力量的時期。

近日,為鼓勵國內光伏市場的快速發展,《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對裝機容量目標再次作出調整,由21兆瓦(GW)調整到40GW,且上不封頂。而截至2011年年底,全國光伏總裝機容量為3.6GW。這意味著未來3年中,中國的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有望擴大10倍以上。可見,國內下游市場的需求增長前景是非常可觀的,企業應加快技術進步,降低相關設備、組件生產成本。

最后,重中之重,是政府應該退居幕后,成為單純的游戲規則制定者,讓資本的市場定價原則在這里重新生效。最近傳言某地政府試圖通過財政撥款的方式來幫助一家陷入困境的公司,這固然可以解決燃眉之急,但卻是下下之策。

與之相反的是,記者從國家能源局權威人士處了解,國家能源局正在制定“促進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產業政策,將從擴大國內市場需求、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和產業創新進步等多個方面支持光伏產業發展。

孟憲淦也透露,一份題為《國家電網關于大力支持光伏發電并網工作的意見》的文件已上報國家層面,近日國家電網開會原則擬定有條件免除光伏并網的接入費用。“并網一直是影響國內光伏發電市場啟動的一個重要瓶頸,此舉意味著這一瓶頸將極有可能被打破。”

篇10

[關鍵詞]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優勢;障礙

[中圖分類號]F746.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283(2013)07-0013-02

一、我國光伏產品出口優勢

(一)成本價格優勢

成本價格優勢是我國光伏產品出口的主要優勢。光伏產品的生產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使產品具有價格競爭優勢。雖然近年來我國的勞動力成本有上升的趨勢,但是相對于歐美國家而言仍然較低。此外,我國硅礦資源和太陽能資源豐富,有利于降低成本。在產品質量相同的情況下,消費者傾向于選擇價格低的產品,低成本使我國光伏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價格競爭優勢。

(二)產業集群優勢

近年來,我國許多地區都建立了光伏產業集群,主要分布在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四大區域。許多地方政府看中光伏產業的發展潛力,力求以光伏出口帶動本地區經濟增長。因此,政府積極扶植光伏產業集群的發展,在稅收、信貸、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入產業集群。產業集群內部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合作,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產業集群的發展,實現了優勢互補和效率提升,進一步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技術整合能力,有利于提高光伏產品出口的國際競爭力。

(三)綠色能源優勢

節能減排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倡導的主題。在鼓勵發展綠色經濟的時代背景下,綠色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是各國政府政策支持的戰略重點和發展方向,各種利好政策不斷出臺。太陽能是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無污染。太陽能光伏產品屬于綠色能源產品,一方面可以享受國家對綠色能源新興產業的各項優惠政策。另一方面,隨著消費者環保意識的提升,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綠色環保的產品,因此,作為綠色能源產品的光伏產品具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優勢。

(四)生命周期優勢

產品的生命周期有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目前,晶體硅材料尚處于生命周期的導入期階段,太陽能電池處于成長期階段,導入期的產品在向成長期階段發展。處于導入期和成長期的產品的重要特征是產品迅速被消費者接受,產品需求量上升,市場潛力巨大。同時,隨著需求的擴大和產量不斷增加,帶來規模效益的提升,進而加速了光伏產品成本的下降。

二、我國光伏產品出口面臨的障礙

(一)內部障礙

1.生產能力過剩

生產能力過剩是我國光伏產業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光伏產業政策的大力支持,許多地區大力發展光伏產業,出臺了許多配套的支持政策,行業準入門檻普遍降低,導致光伏企業數量不斷增多,規模不斷擴大,重復建設和產品類型趨同等問題越來越嚴重。雖然中國市場規模巨大,但國內緩慢增長的需求無法消化過剩的產能,因此不得不大量依賴出口。而歐美市場近年來由于經濟持續低迷對我國光伏產品的進口需求下降,進一步導致了產能的過剩。目前,我國光伏組件的產能為40GW,而全球市場的需求也不過20GW~30GW。因此,國際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出口企業為了搶奪市場份額,往往競相壓價,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惡性競爭。貿易條件惡化,貿易摩擦頻發,使行業發展步入困境。

2.缺乏核心技術

缺乏核心技術是制約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技術是出口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缺乏核心技術必然導致企業處于微利甚至虧損境地,從而受制于人。目前國內光伏產品生產的行業技術標準尚不明確,企業的產品生產沒有既定的標準可以參照。許多光伏企業多依靠技術引進或技術模仿,自主進行研發和創新的能力較弱,資金投入不足。以多晶硅為例,多晶硅的生產和提煉需要較高的技術門檻,而這些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國際供應商手中。我國的多晶硅生產技術落后,因此產品質量較差,生產成本也較高。

3.材料依賴進口

光伏產品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嚴重依賴進口。雖然目前我國在多晶硅的提煉和生產上取得了一定的發展,產量不斷提升,但仍大部分依賴進口。進口依賴性過高,導致市場風險加大,一旦出現進口受阻或國際市場原材料供應短缺的現象,企業的生產必然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到成品的出口。國際市場原材料價格的劇烈波動對產品成本的影響也較大。此外,原材料過度依賴進口及生產技術落后使我國在國際分工中充當加工者的角色,出口附加值很低,出口效益較差。

4.成品依賴出口,出口市場單一

目前,我國光伏產品除了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外,大部分用來出口。過度依賴出口,一旦國際市場需求出現波動或進口國實行貿易限制,出口企業的生存將受到威脅。并且目前許多光伏企業的出口主要集中于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出口市場過于集中,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出口風險。

(二)外部障礙

1.技術壁壘

技術壁壘是影響我國光伏產品出口的第一大障礙,同樣影響著我國光伏產品的出口。我國光伏產品的出口主要集中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這些發達國家往往都沒有嚴格的技術標準,達不到標準,產品就無法進入其市場。目前,我國的光伏產業尚未掌握核心技術,在技術上與發達國家仍存在一定差距,從而制約了產品出口。此外,企業為了達到技術標準,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和物力,從而加大了出口成本,削弱了我國光伏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2.雙反調查

雙反調查是近兩年我國光伏產品遭遇的另一個障礙。美國對我國太陽能電池板發起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調查,2012年11月美國宣布對我國光伏電池及組件征收最高達249.96%的懲罰性關稅。計算懲罰性關稅后的我國光伏出口產品在美國市場完全失去價格競爭力,加之技術優勢不如發達國家產品,出口額大幅下跌,一些企業舉步維艱。此外,雙反貿易措施作為一種貿易壁壘具有連鎖效應,繼美國對我國光伏產品發起雙反調查后,歐盟也開始對我國光伏產品開展雙反調查,這對于已經遭遇重挫的我國光伏出口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三、促進我國光伏產品出口的對策

(一)整合產業鏈

產業鏈的整合有利于提高整個產業鏈的經濟效益。上游產業鏈的晶體硅生產要在重視產量的基礎上重點提高質量,下游產業鏈的太陽能電池出口應重視核心技術的研發以切實提高質量和國際競爭力。實現產業鏈的一體化,上游企業可以通過整合下游企業實現利潤的增長和效益的提升。下游企業也可以通過整合上游企業控制原料的供應以降低生產成本并實現原料的穩定供應。

(二)實現自主創新

自主創新是實現我國光伏出口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不掌握核心技術就不可能真正實現產品質量的提升和體現差異化優勢。光伏技術的研發和創新應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因此應加快整合企業、高校、研究機構的優勢資源,加大資金投入,研發和創新產品。努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切實掌握光伏核心技術,從根本上提高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三)開辟多元化出口市場

我國的光伏產業主要依賴出口帶動自身發展,出口是其核心業務。我國光伏產品的出口市場較為單一,主要集中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往往又是技術標準較高并經常實施貿易限制的國家。一旦產品在這些國家出口受阻,企業將陷入被動局面。因此,我國應該在繼續鞏固歐美出口市場的基礎上,深入開發亞、非、拉美等市場,實現市場的多元化以分散單一市場帶來的風險。

(四)積極應對貿易爭端

光伏產品的貿易爭端是近來導致中美經貿關系、中歐經貿關系緊張的重要因素,我國許多光伏企業因此受到巨大影響。對于貿易爭端,首先應該做好預警工作,多渠道搜集國外關于光伏產品的技術信息,對可能對我國光伏產品采取雙反措施的國家時刻保持警惕。在出現貿易爭端時,應加強政府間磋商,建立良好的溝通協調機制,同時也可利用WTO的爭端解決機制處理爭端雙方的爭議。行業協會要組織企業進行應訴和給予企業信息支持,企業要積極應訴,爭取和維護自身利益。

[參考文獻]

[1]張寧.中國光伏產業與發展戰略研究[D].北京:中國政法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