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繪行業范文

時間:2023-03-28 21:55: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測繪行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測繪行業

篇1

見和應采取的相應舉措。

關鍵詞:測繪屬性;地理信息行業;測繪“三定”;更名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essential attribut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results, legal basis and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modern hi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overlapping development for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oductivity industry of effects and the reality,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is not independent industry, is to get the spa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rveying and mapping departments shall put forward to qualitative, orientation, position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departments should be the geographic space information industry competent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geographic space information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public welfare undertakings,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dustry should to geographic space information industry to, had its name changed, it is time to mind, etc

See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Key words: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opertie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dustry; Surveying and mapping "SanDing"; Changed its name

中圖分類號:P21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引言

目前,地理空間信息的應用領域,可以說是大到世界各國,小到自然人,并且還在迅速拓展之中,具有極強的全方位輻射發展功能。構建地理空間信息框架是構建“數字中國”的基礎性工作。因此,能否重視和保障地理空間信息這一行業的健康發展已不是單純意義的科技和經濟問題,而是關系到國家信息化發展的戰略性問題,也是我們測繪業面臨的戰略性選擇和發展的機遇。

二、測繪業向地理空間信息發展有其必然性和法律依據

(一)基礎測繪是構建地理空間信息框架的基礎

構建“數字中國”的“地理空間信息框架”,數據必須來自全國統一的基礎測繪成果。從信息化測繪角度看,建立國家地理空間信息框架與“基礎測繪活動”,具有統一性,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也可以說,地理空間信息框架是基礎測繪成果用于構建各“數字區域”和“數字中國”時的公益性平臺。地理空間信息框架與基礎測繪成果一樣,必須不斷更新才能保持現勢性,才能滿足全社會的發展需要。在不斷更新的基礎上,及時集合、更新各地區、各行業的地理空間信息數據,才能構成有廣泛實用價值的“數字區域”和“數字中國”。

(二)測繪部門應是地理空間信息的行業行政主管部門

測繪部門不是單純意義的生產技術部門。測繪部門原本就處于全社會的基礎性、公益性保障地位。因此,測繪部門在建管地理空間信息問題上的位置不同于各應用部門,必然沒有部門利益來局限、阻礙地理空間信息的發展。反之,與其他公益性行業管理部門一樣,具有公正性決策和服務的客觀立場。但是,由于歷史、管理體制和傳統觀念等方面的原因,我國的地理空間信息發展現狀是:大家爭先恐后地投資、引進、上馬,在行動上各取所需,在管理上各自為政,在技術上難以兼容,在資金上重復投入,似乎還處于“跑馬占荒”時期。但國家的資金在發展的旗幟下被部門利益和短期行為分割、流失,宏觀發展前景就像過密的莊稼哪個也長不大,國家安全也存在著潛在的危險。本應發揮核心與作用的測繪部門卻難以作為,面臨尷尬的境地。這對國家發展地理空間信息行業,早日構建“數字中國”都極為不利。

(三)測繪向地理空間信息發展的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測繪,是指對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設施的形狀、大小、空間位置及其屬性等進行測定、采集、表述以及對獲取的數據、信息、成果進行處理和提供的活動。”這實際上是確認了測繪成果的本質屬性是地理空間信息。《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建立地理信息系統,必須采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法中所指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可以理解為是指由基礎測繪成果統一構成的“地理空間信息框架”。

三、應重新認識測繪業的“三定"方案

(一)定性

簡而言之:需要兩點之間的距離、高度要測量,需要地區的全貌還得依測量的數據繪制成圖或虛擬現實。由此可見“測繪”究竟是干什么的,是獲取地理空間信息的技術手段和過程的統稱,而不是結果、目的和應發揮的實際功能、作用。將我們的行業稱為“測繪”,實際上是個長期以來熟視無睹的誤解。但是,在測繪工作實現數字化、信息化轉變以前,我們若提出向地理空間信息轉變是不可能實現的。“3S”技術,特別是在地理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可以說測繪向地理空間信息轉變的技術條件已經具備。如果說基礎測繪是國家的公益性事業,那么構建地理空間信息框架也同樣就是國家的公益性事業。

(二)定向

地理信息與工信行政主管部門職責范圍并不相同。應看到,屬于信息范疇和與信息密切相關的部門何止地理空間信息一家,幾乎所有的行業都與信息密不可分,如廣電、新聞、郵政、氣象、地震、建筑、林業、水利、文教……幾乎全都行業都需要利用電子技術、通訊技術和互聯網收集、傳播各種信息,難道都應納入工信行政主管部門管理嗎?因此,我們不能因不夠確切的廣義部門名稱而瞻前顧后,需要主動說清,以免作繭縛。長期以來,我們沿著傳統測繪觀念的老路走,喪失了許多發展機會,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與行業的地位、作用卻未呈正比發展。應當承認現實,走不通和越走越窄的路就不要硬闖,應反思或跳出來看看為什么。在大部制已重組后的今天,我們為什么還不能甩掉包袱,打破以“保廟”為出發點的思維和行為準則,科學確定前進大方向,抓住眼前發展地理空間信息的機遇,我們只有淡化狹隘的專業科技體系色彩,從有利于事業發展的角度,抓住機遇,排除干擾,才能以發展公益性地理空間信息事業為核心!

許多事實說明:怨不得別人不重視測繪。你能參與保障衛星上天落地又能怎樣?加大自我宣傳力度也只是轟動一時。別人再同情、理解你,所給予你的幫助還是不可能超過你自身定位的限度。我們應從自身找找問題了,測繪的“死穴”就于:躲避在專業技術的窨井內自我陶醉。我國測繪業的觀念和現狀,就像我國改革開放前的糧農一樣,光知種糧,不知搞深加工,最多用糧釀點“小燒”,自足自樂,難以與時俱進,脫貧致富,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及時獲得應有的社會地位。

參考文獻

[1]趙鵬;倪志偉;;地理信息系統中SDM和CBR的應用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6期

篇2

關鍵詞:城市測繪行業 發展狀況 對策

一、城市測繪行業的現狀和特點

隨著信息的社會需求不斷增加,城市測繪進入了信息化測繪時代,很多行業也開始關注并積極參與到信息產品的生產加工和服務行列。地理信息的生產也不例外,新興的地理信息服務業:如汽車導航、手機導航等主導者都不是測繪專業,社會和市場需求催生了新的產業,專業交融成為學校培養人才的趨勢,測繪單位的人才和技術優勢逐步喪失。城市測繪單位面臨新的挑戰和考驗,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1、城市測繪行業的基本狀況

據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城市勘測專業委員會對全國110家城市勘測單位的抽樣統計,90%以上的單位為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其中85%的城市勘測單位的上級主管部門為規劃(建設)部門,在職職工中直接從事測繪專業工作的員工占61%。主要履行城鄉規劃測量和基礎測繪生產與維護的兩大職責,服務城市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但由于部分城市財政對測繪的投入相對比較少,一些測繪單位自身對基礎測繪和基本建設的投入成本不能及時收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測繪生產發展。

2、城市測繪行業的機制體制改革狀況

城市測繪單位經過多年來的努力,在內部機制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質量管理體系的完善、開展科技創新、加強人才培養,改善生產經營方式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從機制上適應了城市規劃、管理、建設對城市測繪服務的需求,基本滿足了社會各界對地理信息服務的需求。但測繪事業單位的分類改革還比較滯后,測繪事業單位的具體性質確定問題還沒有正式的文件政策出臺,對單位的發展規劃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二、阻礙城市測繪單位發展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1、城市測繪單位的整體素質有待增強

一是人員結構和意識離現代企業的要求尚有差距。城市測繪單位大都成立于上世紀50年代,普遍存在人員結構老化的情況,雖然近十多年來各單位加大人才的引進力度,但整體結構仍不夠合理,特別是中小城市的城市測繪單位,人才年齡斷層現象較嚴重。二是存在職能繁雜、管理不科學等弊病。由于城市測繪單位90%保留著事業單位的性質,長期以來,在“勞動用工、效益分配”管理制度方面的改革基本都沿襲了事業單位的一些特點和習慣,沒有真正按現代企業進行管理。

2、宣傳力度不夠,社會和公眾對城市測繪認知度有限

近幾年來,國家測繪行政管理部門利用神舟飛天、探月、重測世界第一高峰和中國歷史名山的高程、與考古專業結合測量長城等重大工程項目加大了對測繪的宣傳力度,強化了國民對測繪先進技術的認識,提高了測繪在國民心目中的地位。但對城市測繪行業發展缺乏及時有效的宣傳,大部分的市民和市級領導對城市測繪行業的認知還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電影中宣傳的身背儀器,手拿測桿,頭帶草帽翻山越嶺的城市建設排頭兵的形象,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最多就是了解我們生產的數字化地圖,而對我們行業已掌握的計算機技術、CIS、CPS、RS技術、圖像處理技術、數據庫技術卻知之甚少。因為宣傳力度不夠,社會和公眾對城市測繪的認知度有限。

三、城市測繪單位解決發展中一些問題的對策及建議

1、要建立城市基礎測繪委托機制,發揮測繪成果共享作用

由于城市基礎測繪是國家基礎測繪的重要組成部分,屬城市公益性產品,它的需求來源于政府對城市的宏觀管理,而且大多成果屬國家秘密,難以向社會提供需求。建議政府財政部門和政府采購部門進上步細化、規范政府采購的內容,不能簡單地把基礎測繪劃分為服務類,可參照國家基礎測繪實施辦法,直接委托城市測繪單位來具體實施,政府擁有城市基礎測繪成果的版權,這樣更有利于成果的共享和最大限度地提供使用。

2、要切實轉變觀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隨著社會發展和專業技術的不斷更新,我們要重新認知“測繪”這個詞語的含義,測繪應該分解為“測”和“繪”,即“測量與制圖”,這在測繪的英文譯法“SUR-VEYINC AND MAPPING”中得到進一步的證明。“測量”的內涵大家理解和發揮都非常到位,但對于“繪”的內涵與作用,我們的認識還不夠全面深刻,“繪”還停留在傳統的地圖、地形圖和影像圖的生產和制作上,很少把這些圖提升到社會需求的一種最終產品上。因此,要轉變觀念,大膽創新,拓寬服務面,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一是加強綜合型的人才隊伍建設,在培養和引進測繪、GIS、GRS專業技術人才的同時,適當引進傳媒、廣告、建筑設計、規劃設計等專業的人才,通過專業人才組合,把“技術活”與“藝術活”有機結合起來,完成測繪、地理信息產品的深加工。二是要在傳統產品的基礎上創新產品,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技術和數據資源,在生產傳統地圖、地形圖和影像圖產品的同時,將傳統的影像圖加工成市民喜歡的藝術品、收藏品;將數字城市中抽象的模型形象逼真地還原出來供樓盤進行推介;將現實的模型和規劃方案制作成政府的招商文件和宣傳片直接面對社會公眾等。使測繪中間產品變成終端產品,更好地服務政府和社會公眾。 3、要把注重項目經營轉變為重視長遠的服務,保持長遠利益的增長

城市測繪單位應及時調整經營的思路和策略,把注重項目經營轉變為重視長遠的服務,注重長遠利益回報。以城市測繪應用系統的建設為例,我們在信息化建設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物力和財力,一個項目少則幾十萬,多則幾百萬,自然想盡快回收資金。但由于應用系統的門檻過高,阻礙了許多潛在用戶。城市測繪行業若能參照電信行業的做法,降低信息使用的門檻,將一次性購買費用轉為付月租,可增加潛在的用戶,使更多的人群能夠使用我們生產的地理信息和產品,雖然單價降低了,但是用戶增加了,能夠保持長遠利益的增長。經營思路的調整不僅不會降低項目的收益,還能提高市場和社會對產品的依賴程度,從而提高行業的社會地位。

4、要建立健全適應市場和社會需求的內部管理機制,保證單位可持續發展

篇3

關鍵詞:房地產;測繪;特點;發展趨勢

房地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僅河南省年開發建設面積就達到1.6億平方米,開發投資額1500億元,房屋設計、建造日益復雜多樣;各地房管部門都把市場和權屬登記管理做為行業管理的核心內容,房地產市場信息系統建設正朝著“以圖管房”的方向推進;日益完善的房地產法律法規體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意識的日漸增強,都要求房地產這種不可移動、長久耐用、價值巨大的特殊商品做好權屬登記和管理工作,房產測繪做為基礎,就對其正確性和基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房產測繪的重要性及其現實意義

隨著房地產價格的不斷攀升,一線城市房價已達每平方米數萬元,二線、三線城市房價每平方米也已達萬元左右,這樣,商品房供購雙方都高度關注房產測量結果,一個準確、公正、公開的房產測量體系對保護消費者利益、構建健康有序的房地產市場體系有著積極的作用。第二,房產測量結果作為房產管理部門的永久資料檔案,是處理產權糾紛、進行市場交易的可靠依據。第三,房產測量結果是進行城市建設管理的重要資料。

二、房地產測繪法律法規體系的基本建立保障了房產測繪依法運行

2002年12月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對從事測繪活動和進行測繪管理做了明確的規定;2001年8月修改施行的《城市房屋權屬登記管理辦法》,對房地產測繪在房地產管理中的作用做了界定;2000年《房產測量規范》(GB/T17986.1-2000),明確了房產測量的目的主要是采集和表述房屋和房屋用地的有關信息,為房產產權、產籍管理、房地產開發利用、交易、征收稅費,以及城鎮規劃建設提供數據的資料,規定了城鎮房產測量內容與基本要求,適用范圍及精度要求,一系列法律法規的施行使房產測繪市場基本實現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房地產業的發展對房產測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從1992年全國范圍內推進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到1998年全國停止住房實物分配,房屋已經商品化,房地產市場已經形成對房地產測繪提出更高要求

(一)房地產測繪需及時進行修測補測。隨著房屋建筑規格品種日趨多樣化,以及市場行為所帶來的產權、結構變化,和城市發展所帶來的土地、房屋變更,應及時對房產變化進行修測補測。每個修測補測周期應在3-5年,以保證房地產測繪成果和現狀保持一致。

(二)房地產測繪從業人員既要懂測繪,更要懂房地產。房管的測繪的另一要求,就是從業人員一方面要熟練的掌握測繪技術;另一方面要掌握房地產的業務知識,要熟練掌握房地產相關業務法律法規,以保護當事雙方的合法權益。

四、房地產測繪科學技術變化

房地產測繪主要是運用專業儀器和測繪技術,來測定房屋面積的專業活動。基本內容有:平面控制測量、要素測量、房產分幅圖、分丘圖、分戶圖繪制、面積測算、成果資料的檢查與驗收。

房地產測繪的比例尺相對較大,分丘圖多為1:500,分戶圖多為1:200。房產面積測算主要采用幾何圖形法計算。近年來,隨著數字化辦公水平的提升,房地產測繪發生了一些變化:

(一)測繪設配和測繪手段正在不斷地更新和變革:從過去傳統的手工操作變為自動化和半自動化操作,從過去的皮尺、經緯儀、平板儀、鋼尺到測距儀、電子經緯儀、全站儀、電子平板儀、GPS定位儀等。

(二)成圖方法正從過去的模擬成圖模式(圖紙作業)到數字化成圖模式(屏幕作業)圖的載體由紙、聚酯薄膜到磁盤、光盤。

篇4

【關鍵詞】大比例尺地形圖;測量;繪圖;技巧

隨著時代在不斷進步,工程上對于測繪的要求也在日益提升,那么相對應的工程測量技術也就隨之不斷提高,相關聯的測量儀器也在改良中。從過去的精度較低的普通測量設備到現在精度高的電子設備;傳統手工繪圖也轉變為使用計算機軟件進行地形圖的繪制,這些都是不斷提高測繪的技術,降低了人員的工作強度以及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目前是最主要的測繪內容,同時也是最常見的需求,凡是在繪圖方面想有所發展的人員,都是先要學比例尺地形圖的測繪。針對大比例尺地形圖的繪制中一些常見技巧,本文將做簡單的介紹與分析,努力提高國內在這方面的測繪水平的提升。

1.地物測繪技巧

在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測量中,對于河流和湖泊、建筑物和道路以及其它一些物體的測量是最為常見的內容。而要對這些物體做到精確測量,需要注意一下幾點。第一,道路以及建筑物的輪廓線最好是用極坐標法進行測定;第二,在道路測繪的過程中,其所需要選擇的特征點大多都是在道路的轉折處;第三,湖泊以及河流的輪廓測繪,一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使用角度交會法;第四,在對于主要物體測量完畢后,不能夠遺漏一些隱藏在地形中建筑物群內的次要地物,對于這些地物的測量一般都是采用距離交會法以及極坐標法。

2.細致測圖技巧

因為在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測繪中,并不僅僅只是對于大型物體或者地貌進行測繪,而是對其中所有內容進行測繪工作,那么在重點的地貌以及地物全部測繪結束后,就需要對于其中的細節之處進行測繪。但在進行細部測繪的過程中,其中大多數都是與確定的控制點所在的位置太遠,要么就是周圍沒有可以選擇的控制點。以下對于這類地物的測繪技巧進行解析

2.1對于測站點看不見的物體輪廓測繪技巧

細部測繪中,大多數都是一些被遮擋的背后地物輪廓點,這些就包括房屋角點等。這類地物的測量就依靠跑尺人員丈量某一個目前已經測量完畢的點以及需要測定點之間的水平長度,還有已測點與待測點之間的連線方位同經過已測點的另外一個已測方位之間所加的角度,這個角度大多都是90度。完成之前的步驟后,就需要按照所定的比例常數,對于圖上的夾角以及水平長度進行一系列的計算,將這個點標示在圖上。

2.2部分道路轉折點的測繪技巧

大部分的道路都能在之前測量,但是存在著部分道路本身轉彎較大而且在大比例尺測繪中,比例尺過大,將會導致兩個地物點之間無法精確的測量出其本身的輪廓,此時就只需要對于多個地物點進行選擇,將這些點作為輪廓的轉折點測量即可。

3.內業繪圖的技巧

3.1測量控制點的規范

測量控制點在大比例尺地形圖的繪制過程中是工程測量以及測制地形的相關依據。這就需要在圖上嚴格精確的表示,而且當測量控制點與一些地物相互重合的時候,以及地物按照比例用平面圖形進行表示的時候,同時平面圖形內部能夠對于控制點的符號完全容納的時候,就必須在平面圖形內部將控制點的符號在其所在的真實位置進行繪制。不過與之對應的地物說明符號則可以不用繪制,但對于其點號以及點名就必須標注,其中還包括地物的名稱。如果繪制的是完全獨立的地物符號,那么控制點符號就可以相對應的省略忽視。除了對于點名需要標注意外,對于測量控制點的類別也是需要標注。

3.2等高線需要區分

在對于大比例尺地形圖的內業繪圖過程中,對于等高線,如果遇到坎、沖溝、溝、陡岸之類的情況,就必須將其進行區分標識。等高線的勾繪,大體上一般分為單根等高線的勾繪以及多根登高線的勾繪。對于多根等高線在進行勾繪的過程中,需要對于其實際地形區域所形成的原始狀態勾繪,這類區域包括盆地、山脊、山坡、山谷、山頂等。對于溝邊的等高線,其又分為人工形成的溝邊以及全自然所形成的溝邊,對于這類情況也需要注意。至于坎的內業處理則需要對于其獨立的地物開展操作,如果等高線斷在坎邊,那么坎底就需要當做自然等高線進行一系列的操作。

3.3常見繪圖地物處理技巧

3.3.1房屋及圍墻

對于圍墻以及房屋等此類物體高出了地表建筑物時,或者直接在斜坡或者陡坎上進行建造的建筑物,必須要按照正確的位置進行繪圖,如果陡坎在繪制的過程中,無法做到精確的繪圖,則可以移動0.2mm對其進行表示。

3.3.2水涯線重合的情況

當水涯線與陡坎之間相互重合,那么可以使用陡坎的邊線進行繪制,用其將水涯線代替。可是水涯線是與坡腳重合的話,就不能使用坡腳的邊線進行代替,而應該仍然在坡腳上將水涯線完全繪制出來。

3.3.3雙線道路重合的情況

當雙線道路與高出地表的建筑物邊線相互重合時,這類高出地表的建筑物包括房屋、圍墻等,那么可以使用此建筑物的邊線將道路邊線進行替換,同時在建筑物的接頭處與道路邊線之間應該相互隔開0.2mm。

3.4繪圖順序

在進行大比例尺地形圖的繪制過程中,其標準的繪制順序應該為:第一,將各個控制點進行繪制;第二,將線狀地物重點繪制出,這些線狀地物則包括道路、河流、房屋、湖泊等,這樣能夠先將一個大致的地形圖輪廓繪制出;第三,將管線設備、獨立地物以及一些植被進行繪制;第四,將單個同類地物全部一次性繪制出。

3.5線型規范化

將全部的地形地貌繪制完成并且編輯處理后,對于整個圖面的地形美觀不能忽視,這就要對于整個圖面的狀況進行相關的處理。所有圖框線條都是需要使用加粗的粗實線,道路需要使用中實線,建筑物需要使用粗實線。所有常見的地物都必須按照國際統一的地物符號進行繪制,保證地形圖的泛用性。

結束語:

在日常的測繪工作中,最終到底使用何種測繪方式將需要的地形圖進行繪制,需要根據情況進行分析。其中地物特征點的選擇是否正確是能夠提高測繪的效率以及成圖的質量中的關鍵所在。對于施工,測繪出的地形圖精確與否將會對其產生極大的影響,所以在測繪時,需要采用正確的測繪方法,并且嚴格按照規范進行,這既是保障了測繪的質量,不對施工產生不良影響,同時也是保障了效率。所以,本文中提到的相關技巧是對于提高效率以及質量有極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楊玲霞,孫東永.大比例尺地形圖外業測量與內業繪圖技巧[J].電子世界,2013,(3):111-112.

[2]陳振虎.大比例尺地形圖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實例[J].地球,2013,(11):136-136,167.

[3]丁建偉,于鐵軍,于亞杰等.淺談對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項目工期、質量、效益的管控[J].地球,2014,(9):254-255.

[4]李龍星.工程測量中大比例尺地形圖的運用探討[J].大科技,2014,(13):251-252.

篇5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as the background to analyze the current problems. By taking the practice experience of Oxbridge College of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series of reform measures in the orientation of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teaching evaluation method reform,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establishment, "double" teachers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training etc.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ining program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關鍵詞:測繪工程;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教學改革

Key words: Surveying Engineering;independent college;applied talents;teaching reform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33-0156-03

0 引言

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中出現的新生事物, 是高等教育體制和模式改革的重要舉措與創新[1]。近年來,開設測繪類專業的獨立學院逐漸增多,作為一種新的辦學形式,如何適應市場需求得到社會認可,是發展的關鍵所在。

目前中國就業結構型矛盾突出,解決的重點是培養能夠承擔面向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應用型人才主要從事將高新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并具有一定生產實踐問題的研究與探討能力。獨立學院的民營機制使獨立學院從成立之初起,就植入了面向市場的“基因”,因此它有一種內在的動力去培養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2]。

另外通過對測繪行業的調查,發現測繪單位對本科層次的就業者普遍評價為“眼高手低”,實際動手操作能力不足;對高職畢業生的評價為,實際動手能力較強,吃苦耐勞,但后續發展困難,普遍存在理論功底不足。從這一情況可知,現在的普通高校習慣于“學術性”人才培養,而且普遍以學校升格為“研究型大學”為追求,相對忽略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而高職高專則偏重于實踐訓練,缺乏一定的理論深度和創新能力的訓練。因此在普通高校與高職高專中間的層次是人才需求的重點,也是人才培養的薄弱環節。這正是我國獨立院校測繪工程專業發展的契機和動力所在。

目前關于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較多,但針對于獨立學院測繪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研究,尤其是系統的、常態的有效研究較少見。

津橋學院是昆明理工大學與云南省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作為云南省獨立院校中唯一開設測繪工程專業的院校,5年以來一直致力于測繪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旨在建立高水平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培養既掌握基本原理,又具有很強實操能力的學生。本文結合學院的實踐,對獨立學院測繪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探討。

1 當前獨立學院測繪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問題分析

通過調查可以發現,大部分獨立學院都是沿用母體學校的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而生源質量和教師水平又達不到母體水平,造成畢業生水平參差不齊,沒有自身的優勢和特色。經過總結,主要問題是:①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以母體學校的培養目標為導向,以“重基礎”“寬口徑”為目標;②課程設置不合理,沿用母體學校的課程設置,普遍存在課程設置陳舊,重理論輕實踐;③評價方式單一,普遍還以卷面考核為主要考核方式,難以符合獨立學院學生的特色;④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輕視職業教育,教學資源投入不足,實踐學時數量少,實踐質量差;⑤師資隊伍配置不合理,教師基本以年輕專職教師、母體學校教師及外聘離退休教師為主,無法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⑥創新創業重視度不夠,一味認為獨立學院學生成績差,忽略科研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的培養。

2 獨立學院測繪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2.1 培養目標定位

首先,既然在定位上要區別于普通本科教育與高職高專教育,津橋學院測繪工程專業建立之初,就確定既要堅持本科學業基本標準和相對完整的培養周期,又要發揮高職高專在專業應用教育上的優勢。要與普通本科“重基礎”,“寬口徑”相區別,但又要注重培養過程的完整性,使學生通過四年的應用型本科教育,能夠涵蓋通識教育、基本技能教育、專業能力教育及綜合職業能力教育的全方位培養[3]。其次要堅持適當錯位、差異發展。必須與母體學校錯位發展,才能保持自身的特色和發展。將本科生的教育分為四階段[4],制定逐層遞進的“階梯式”培養目標,完成四個能力層次的培養:

一年級本科生以通識教育為主,主要進行基礎課、綜合試驗、假期社會調查等的學習訓練。開設的公共基礎課在課程數量上基本與普通本科院校相當,但在學習質量上適當降低要求,對少數成績優異的學生可適當拔高培養,為考研做準備。

二年級本科生以基本技能教育為主,培養學生專業領域內的通用基礎技能,如儀器操作技能、數據成圖等。開設《測量學》、《測量平差》、《數字化測圖》等專業基礎課程。此類課程學時量大,配以大量的實驗和實習,學科競賽等,強化學生主要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動手能力的培養。

三年級本科生以專業能力教育為主,即專業領域內某一崗位必需的單項專業能力,如數字測圖能力、GPS測圖能力等。開設《GPS》、《地理信息系統》、《遙感》等與行業應用聯系較多的專業課程及課程實驗實習,適當給學生提供校外實踐鍛煉機會。

四年級本科生以綜合職業能力教育為主,即能勝任本專業對應工作崗位群必需的職業素養和綜合能力,如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基本的科研能力等。安排實習單位進行專業實踐訓練,以“導師制”為主,重點培養學生生產、科研能力,達到學以致用。

2.2 課程體系改革

通過對學科發展、社會需要、市場需求的全面認識和調研,聽取一線管理和技術人員的意見,結合專業與教學特點、師資隊伍、學生生源狀況,進行課程體系設置的深入研究,總結優點,發現問題,深化改革。與昆明理工大學的培養方案相比,基本保留主干專業課程,對部分課程的前后順序適當調整,以符合培養的規律;刪減《工程力學》、《電工電子技術》等與職業能力關系不大、重復交叉、陳舊過時的課程;增設《測繪軟件》、《三維可視化與虛擬仿真》等反映專業最新發展技術的課程;增加《控制測量》、《GPS》、《遙感》等課程的實踐學時;增設《工程建設監理》、《地價評估》等可以擴大就業面的選修課程。

2.3 教學評價方式改革

獨立學院的生源雖然學習成績有差距,但這些學生興趣廣泛,思維活躍,求新、求異意識比較強,在人際溝通、組織協調以及創新創造等方面顯現出一定的優勢,因此在考察學生學習效果時應采取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更全面的考查,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測繪專業的各門主要專業理論課程的評價方式主要包括卷面筆試、調查報告、課堂辯論、論文、上機實操、PPT報告考查等;在課程的實驗實習考核方面,對數據的完整性和精確性做出較高要求,對學生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進行考核;在專業實習中,除了學生實習報告成績外,占有評價重要份額的是實習單位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包括學生在學習態度、工作態度、人際關系、道德修養等方面的表現。隨著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學生可以從多方面展示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4 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

實踐課程是知識和思維向能力轉換的過程和方式[5]。津橋學院把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放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突出位置,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支持。實踐學時占總學時的35.6%,讓學生邊學習邊實踐邊思考。

①制定了完善的實踐環節。逐步構建起基本技能、專業技能、綜合職業能力有機結合的獨立學院本科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體系。

②實踐體系規范化,按照人才培養方案,認真制定實踐環節的教學大綱。明確各課程實踐教學的基本內容、規范、要求、實施進度、質量監控、效果評價等。

③加強實踐基地建設[6],把測繪工程實驗室、實訓基地作為學校基本建設的重點加以建設,不斷加強和改善實習、實訓條件。通過長期建設,一共建成校內外課程實習基地3個,其中江川測繪實習基地有各類控制點100多個,控制面積達15平方公里,可以完成專業的控制測量、地形測量、GPS、數字化測圖等實習。

④建立校企合作機制[7]。要樹立開放式的辦學理念,積極拓寬實踐性教學渠道,將“走出去”與“請進來”結合起來,采用“校企交融互兼互聘”模式[8],使得學生能真正接觸到本地高水平測繪工程企業和高水平的測繪工程師,掌握實用的測繪技能,以提高教學效果。加強與企業、行業的合作,共建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先后與福建地質測繪院、中海達、南方公司、云南省繪緯測繪公司等許多生產和科研單位合作,由他們提供任務和場所,擔任實習指導教師,來共同培養人才。

2.5 “雙師型”師資隊伍構建

以“雙師型”素質為要求[9],構建培養獨立學院測繪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師資隊伍。(表2)

2.6 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測繪工程應用型人才,作為工作在測繪第一線的人員,要使用各種先進的測繪儀器,面對各種復雜的工程問題,因此要具有一定地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不斷進步,才不會被社會淘汰。此外大學作為知識結構形成的重要時期之一,必須要樹立一定的創業意識,培養創業精神、提高就業素質和就業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的不斷發展。

學院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將知識傳授、素質的提高和學生創造性潛力的發掘結合起來。鼓勵學生進行科學研究和創造性活動,并采取得力措施鼓勵學生創新創業。獎勵科技發明制作和公開發表作品;要求學生利用寒暑假開展社會調查,投身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國家級創新創業項目;學院設有專項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經費;實驗室免費對學生開放,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性實驗和研究;設立創業孵化區,為創業的學生提供場地支持和創業輔導。

3 結束語

通過以上的改革措施,津橋學院在教育培養質量上取得了一定成績,學生參與各類專業競賽成績優異,完成三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考研率達到6%,就業率達到99%,創業率5%,畢業學生分布于各公務員、企事業單位,得到各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但是探索獨立學院測繪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做大量細致地研究和實踐工作,以上的一些成果還存在片面性,還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只要繼續堅持,不斷探索,不斷實踐,經過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夠建立并逐步完善獨立學院測繪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論和實踐教學新體系。

參考文獻:

[1]吳海良.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17-19.

[2]周敏.獨立學院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19.

[3]王以功,邵洪強,朱學軍.獨立學院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體系研究與實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1):62-64.

[4]林卉,趙長勝,梁亮,等.創新型測繪工程復合型人才培養機制的研究[J].測繪通報,2015(10):130-132.

[5]艾明耀,胡慶武,潘勵.卓越GIS工程師能力培養體系探索[J].測繪通報,2016(1):142-145.

[6]呂偉才,張二鋼.探討測繪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新模式[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3(9):30-32.

[7]王永志,潘紅偉,劉小生,等.卓越測繪工程人才培養課程設置改革與優化[J].測繪通報,2015(11):122-124.

篇6

關鍵詞:策略性CSR;企業財務績效;兩階段分析模型

中圖分類號:F2755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3-05-16

作者簡介:孫福兵(1981-),男,浙江溫嶺人,浙江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師,東華大學旭日工商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組織創新與企業管理。

基金項目: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項目編號:SCG069。 一、引言

傳統的對企業社會責任(CSR)的分析,絕大多數可歸于對外部性的分析,用庇古發明的社會邊際條件與私人邊際條件的分離來分析其對社會福利的影響并給出相應的政策建議。這類傳統的模型存在兩個缺陷:其一,把整個企業當成一個“黑匣子”來看待,把CSR當成是靜態的外生性問題來處理;其二,由于是對整個企業作成本-收益分析,就不能分離出來企業里面的諸多行為人對CSR的影響。因此,國內外關于CSR與企業經營績效關系的文獻大多是基于案例研究和回歸分析的實證研究。

在眾多實證研究文章中,關于CSR與企業經營績效相關性的結論莫衷一是,認為存在正向、負向和中性的都有。比如早期的實證研究,Aupperle,Carroll和Hatfield(1985)將CSR指數(an overall Firm-Level Index of CSR)與企業利潤進行回歸分析,發現兩者基本上呈中性水平;McGuire,Sundgren和Schneeweis(1988)用同樣的方法得出的結論卻是:CSR跟企業績效的關系取決于要考察的時間,前幾年的績效比接下來幾年的績效跟CSR的關系要更加緊密一點,且這種關系是正向的;Margolis和Walsh(2001)對80個企業案例的研究表明,53%的企業財務業績與企業履行良好的社會責任呈正相關,24%沒有關系,5%呈負相關,而19%則有混合的結果①。李正(2006)以中國521家上市公司為樣本,分析了CSR與企業價值的相關性問題,認為從短期看,承擔社會責任越多的企業其價值越低,但從長期看,履行社會責任并不會降低企業價值;而王曉巍等(2011)基于利益相關者視角的研究卻顯示企業承擔的對不同利益相關者的社會責任和企業價值存在著正相關關系。

以上研究之所以有三種不同結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由于CSR難以正確量化。CSR的計量在國外有聲譽指數法和內容分析法:聲譽指數法是指向被調查人(例如,MBA學生或公司員工)發放問卷,考察他們對不同公司的評價;內容分析法則是對企業的文件或者報告進行內容分析,按照企業文件中披露的CSR活動的字數、行數、頁數或者按照企業從事CSR活動的小類進行指數賦值等來進行評價。這兩種計量方法明顯帶有主觀性,而且都是在某一時點上個人的評價,但企業經營業績如利潤增長、投資回報、股票市場表現等則是流量指標,每年都有變化。另外,CSR從企業角度而言是一種投入(用G表示),但也會由此增加產出(用P′Q′表示)。比如,由于CSR成功實施將增加企業的聲譽,進而影響消費者對這種產品的購買及消費意愿,從而增加企業的銷售與利潤。所以,CSR成為影響企業經營業績的一個內生變量。但企業實施CSR究竟是否會增加企業的利潤,還得看(P′Q′-G)究竟大于、小于還是等于零?既然三種可能都存在,CSR與企業經營績效之間關系也完全存在三種結果的可能。

總第437期

孫福兵:策略性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財務績效

····

商 業 研 究

2013/09 二、策略性CSR

正因為企業實施CSR對企業經營績效存在不確定性,無論是學術界還是實業界,對企業是否履行社會責任均存在不同看法。直到20世紀70年代,實業界才開始逐漸關注企業社會責任,并重新思考“企業的社會責任就是使利潤最大化”這一傳統觀點。之后,隨著人類社會步入新經濟時代,環境保護、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利益相關者等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被提高到戰略發展的高度來要求和對待,并且其內涵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得到了不斷地拓展和深化。縱觀企業界從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漠視社會責任現象到現如今主動履行社會責任這一轉變,可以從內外兩個方面來分析其原因:

首先,從外部環境影響來看,導致這種轉變的一個強有力的刺激和推動力是企業為了避免昂貴的法律訴訟或不良公眾形象對企業信譽和形象造成的諸多負面影響。20世紀60年代末,日本水俁病等四大公害以及對老人、兒童危害極大的光化學煙霧、引起哮喘的汽車廢氣等成了很大的社會問題,引起社會對企業的責難,企業的社會責任論開始出現。到了20世紀80年代,煤炭、石油等的大量使用以及森林植被的破壞性砍伐等造成的全球氣溫驟升,加上工業廢水和工業廢物對水和土壤的污染等一系列環境問題日益成為一個全球性問題,各國民眾對企業承擔環境保護等社會責任的呼聲日益高漲。而20世紀90年代后,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和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人們開始越來越關注生活質量、福利待遇、消費者權益以及環境保護等問題,各國政府也相繼出臺和完善了各種法律用以保護雇員和消費者的權益,一旦企業在這些方面出現違規或者違法行為,立即會遭到來自社會和媒體的猛烈抨擊甚至承擔法律責任,從而嚴重影響企業的公眾形象和戰略發展。正因如此,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逐漸由原來的被動選擇轉變為一種內在的約束機制和主動行為。

其次,從內部驅動因素來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提升競爭能力和實現戰略發展的內在需要。有證據顯示,如果一個品牌與道德行為相聯系,其品牌價值就會大幅度地上升,如國內涼茶領導品牌加多寶集團在汶川和玉樹兩次大地震賑災晚會上的慷慨解囊,不僅為其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贊譽,而且使它的品牌價值和企業銷售出現了井噴式增長;另外,人們更樂意在一家他們看來是講道德的企業工作。與之相反,在這個消費者用腳投票的時代,當一家企業的行為被證明是嚴重違背社會責任時,無論是市場還是公眾都將對其給予嚴厲的懲罰,如墨西哥灣漏油事件中的英國石油公司和汀江污染事故中的紫金礦業等,其股價和市值都在隨后出現大幅下挫。越來越多的案例與實踐證明,一個企業要想取得成功必須能夠贏得公眾和利益相關者的廣泛認同和信心,而這一結果的前提是企業必須始終合乎道德地從事經營活動,時刻關注和保障各利益相關者的需求,爭取在更廣泛的意義上履行社會責任。哈佛商學院Michael Poter強調指出:“在一個社會和環境意識都較強的世界,企業在這些領域承擔責任本身就是競爭優勢的一個源泉”②。

然而,企業履行CSR并非無原則、無節制地包攬額外義務,而應該是基于收益成本分析上的一種管理策略。從短期來看,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行為有利于提升企業的業績和利潤,而講求社會責任卻會增加運營成本從而影響利潤。但是從長遠來看,企業由于履行CSR所帶來的長遠影響和效益卻有可能大大超出短期所付出的成本,從而更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因此我們可以推論,企業主動追求和履行CSR是環境變化條件下為實現長期發展戰略和不斷提升競爭能力的一種策略性選擇,其最終目的是為企業增強經營能力而服務的。所以,盡管履行社會責任在以往人們看作一個額外付出,現在卻被企業成功地發展成經營策略,這就是所謂的“策略性企業社會責任”(Strategic CSR)。Baron(2001,2006)把策略性CSR定義為:用于增加利潤或者企業市場價值而實施的CSR行為。對企業家而言,既然CSR被當做一種經營之道,其最終目標仍在盈利而不完全出于利他主義的純粹付出,那么這種CSR究竟在什么情況下會促進企業的經營績效?企業用于CSR的最優支出水平是多少?為了進一步證明和解決這一系列問題,本文構建了一個兩階段分析模型,將CSR內生化,用動態方法分析CSR與企業經營績效的短期和長期效應。

三、兩階段分析模型

(一)投資者行為分析

本模型由兩個部分構成,分別是投資者(股東)的行為分析和策略性CSR的經營效應分析。在第一部分中,我們假設利潤最大化企業和CSR企業③是同時存在的,以投資者的角度來分析CSR,這部分的理論基礎是弗里德曼(Fridman)等提倡的“股東利益至上論”。在第二部分中,我們從策略性CSR行為來分析其與企業績效的關系,這部分的理論基礎是弗里曼(Freeman)等提出的“利益相關者理論”。

在這個兩階段模型中,我們先作以下五個假設:(1)兩類企業的利潤相同;(2)信息是充分且完備的;(3)企業的CSR是通過拿出一部分利潤來提供社會公共服務體現的;(4)行為人是同質的,除了他們對企業的CSR有不同的偏好;(5)企業績效或者說企業市值是用企業的上市股價來表述的。

假設(1)的經濟學含義是指兩類企業原有的營利能力是相同的,只有在這個同樣的起點上,我們才能分析CSR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假設(2)其實是在說資本市場是有效的,運行良好的,即投資者充分掌握了企業的信息,這是理性人選擇的必要條件;假設(3)、(4)、(5)都是為了簡化模型而設定的。假設(3)告訴我們,CSR的實施是把原本分給股東的一部分利潤拿出來用于提供公共品。由于是把股東的錢以CSR的名義給花掉了,因此每個投資者(股東)對企業CSR的偏好程度都是不同的,這種偏好的不同直接就會影響到他們選擇投資CSR企業還是利潤最大化企業的決策;另外,由于信息是完備的,因此股東對CSR的偏好程度也會直接反映到企業的股價上來。

假設投資者的初始財富是ω(給投資者帶來的效用也為ω),另外分別用K1、K2來表示購買PM企業(第一類企業)與CSR企業(第二類企業)股票的數量,兩類企業的股價分別是P1和P2。

在這個兩階段模型中,C1表示的是投資者在第一階段時的凈收益,其對投資者的效用用uc1表示;C2表示的是第二階段時的凈收益,其對投資者的效用用uc2表示。u(c1,c2)代表的是投資者在兩階段所得效用的總和,用公式(1)表示;其中R表示第二個階段的貼現率,l是CSR企業用于從事社會事業的利潤比例,π是兩類企業的每股利潤,ψ是私人對社會的捐贈。投資者在第一階段捐贈,但收益表現在第二階段,因此在第一個階段的收益就表現為公式(2)。在本模型中,對社會一個單位的捐贈相應表現為私人一個單位的心理效用,因此第二個階段的效用用公式(3)表示,包括四個部分:CSR企業由于實施企業社會責任對投資者帶來心理效用;私人對社會的捐贈ψ;購買兩個企業股份帶來的投資回報。

θ是個人對企業捐贈的偏好程度,我們也可理解為,投資者因為企業履行了CSR而從中得到的邊際心理滿足程度;由于個人對通過自己捐贈而獲得的心理滿足程度通常要高于通過企業捐贈。為簡單起見,我們可以把私人捐贈的偏好程度單位化為1,這樣,θ∈[0,1]。

此處的θ*是投資者的無差異偏好(具有這種偏好的投資者在個人捐贈和企業CSR捐贈這兩種方式中得到的邊際效用是一樣的)。(6)式是PM企業與CSR企業的股價之差,因此可看成是實施CSR的成本。很明顯,這個差距取決于行為人對CSR的無差異偏好程度。由此,我們可以得到:

命題一:CSR的成本取決于行為人的偏好,但此成本卻不是由行為人來承擔的。

由式(5)可知,CSR企業的股價跟投資者的偏好是成正比的,這就意味著,一旦投資者對CSR的偏好降低時,此類企業的股價就隨之下降,也就是說投資者可以用更低的價格來購買CSR企業的股票。在均衡(無差異)狀態下,價格的下降程度剛好可以彌補偏好的降低(無差異偏好),使投資者在購買CSR企業或者PM企業股票帶來的效用上是無差異的。

(二)策略性CSR分析

以上就是對Navarro模型的一個簡化求解過程,從上式G*的表達式可以直觀地看出:要想激勵企業把一定利潤比例(G)投入到CSR中去,其中一個必要條件就是:P>MC。經濟學的原理告訴我們,完全競爭市場中的企業定價是P=MC,在具有壟斷力量的市場中才有P>MC的定價能力。這就意味著,如果市場是完全競爭的,對企業來說最優的策略就是不做任何CSR投資,因為這里面存在著一個無風險的套利過程。只有當政府對CSR企業進行一定的保護措施,例如社會公共基金的介入,會使CSR企業在各自市場上具有一定的壟斷能力,即滿足了P>MC這個必要條件,企業才會選擇最優的CSR投入量使得企業利潤最大化。

由于Navarro僅考慮到策略性CSR對企業利潤的影響,沒有考慮到對投資者個人行為的作用。為此,本文重新設定一個ρ來表示策略性CSR④。另外,我們還設定χ表示那些θ>θ*的投資者對策略性CSR的邊際評價(假設χ不變)。由Baron對策略性CSR的定義可知,企業利潤π(ρ)是ρ的嚴格單調遞增函數;另外為了得到內點解,還假設π(ρ)是嚴格凸的,在ρ=ρ*點取得最大值。此時,典型行為人的第二階段的“消費”量變成下式:

命題三:如果投資者不能從企業的策略性CSR行為本身獲得效用(χ=0),那么企業就會利用策略性CSR來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目標;但如果χ>0,企業的策略性CSR就不是用來追求市場價值最大化的目標了。

對此的經濟學解釋就是:策略性CSR會有兩個效應,其一是市場效應(Market effect),就是π(ρ*)會隨著ρ的增加而增加;其二是私人效應(Private effect),那些θ>*的投資者會因為策略性CSR行為本身可以給自己帶來效用。χ=0表示只剩下市場效應,那么企業的策略性CSR就只是用來追求利潤最大化目標;反之,當χ>0時,同時具有兩個效應了,策略性CSR就會偏離利潤最大化或者市場價值的最大化目標。

命題四:如果一開始投資者從企業的CSR帶來的社會公共品中只能得到較低的效用水平(θ*比較低),那么隨著θ的提高,策略性CSR行為會逐漸增加;但如果一開始投資者的效用水平就很高的話(θ*比較高),就不存在著策略性CSR行為了。

命題四其實是在說策略性CSR行為的邊際收益與機會成本的問題。在低效用的水平基礎上,由于策略性CSR行為帶給的私人效應可以帶來比較大的邊際收益,而這反過來又會提升企業的股價,因此此類行為會逐漸增加;而如果一開始就處于一個高效用水平,那么要在邊際上增加他們的效用(通過策略性CSR行為來實施),就要在很大程度上偏離利潤最大化的目標了,而太過偏離這個目標就會失去了策略性CSR實施的初衷,在得不償失的情況下,就不會存在策略性CSR行為了。

四、理論總結

以上兩階段模型我們可以得到四個命題,而其中一個核心結論即:CSR企業的財務業績k*2(θ)p*2與企業用于CSR的投入成正比。正因為如此,越來越多企業家認識到,CSR是企業不斷提升其競爭能力的一種管理手段,所以Barro提出策略性CSR的說法;而另一方面,策略性CSR的存在(ρ*)可以增加企業的市場價值。因而,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企業主動實施和履行相應的社會責任以獲取更多的市場回報。當然,從短期來看,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會增加企業的投入而降低企業的價值,但是眾多理論與事實已經證明,從長遠來看,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不僅對其長期財務績效與市場價值起到良好的提升作用,而且有利于塑造負責任的企業形象并贏得社會與公眾的信任,從而最終有助于實現企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注釋:

① 但批評者提出質疑,認為企業良好的財務表現才有可能良好的社會表現。這就導致CSR與經營業績之間,孰因孰果,難以確定。這也是已有的研究所不能解決的一個難題。

② 轉引自Moon,Chris and Clive Bonny et al.Business Ethics:Facing up to the Issue,Lodon,Profile Books Ltd,2001:99.

③ 我們把企業分為兩類:一類是只追求利潤最大化而不關注CSR的傳統企業,我們簡稱利潤最大化企業(Profit-Maximization,簡稱PM);另一類除了對企業利潤的追求以外,還積極參與社會事業,為簡便起見,我們稱之為CSR企業。

④ ρ與l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前面的投資者行為分析中, l是一個自變量,是用來說明 CSR 投入水平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是一個 CSR 對企業績效的被動變量。但ρ這個策略性 CSR 的投入水平卻是一個內生的變量,是在利潤最大化的目標下企業實施的最優的策略性 CSR 水平,是一個內生化的,主動的變量。

參考文獻:

[1] Aupperle,K. E.,A. B. Carroll and J.D. Hatfield.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rofitabil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5,28(2):466-463.

[2] Baron,David P. Private Politics,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Integrated Strategy[J].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trategy,2001,10:7-45.

[3] McGuire,J. B.,A. Sundgren and Schneeweis.Corporation of a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irm Financial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8,31(4):854-872.

[4] Navarro,Peter. Why Do Corporations Give to Charity? The Journal of Business,1988,61(1):65-93.

[5] Margolis,J. D. and J. P. Walsh. Social enterprise seties-Misery loves companies,Whither social initiatives by business?[J].Harvard Business School Working Paper Series,2001,19:1-58.

[6] Milton Fridman.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Incress its Profits[J].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September,1970,13.

[7] Baron,David P.Business and Its Environment,5th Ed.Upper Saddle River,NJ:Prentice Hall,2006.

[8] Harrison,J.S.,and R.E. Freeman.Stakeholders,Social Responsibility,and Performance:Empirical Evidence and Theoretical Perspectiv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9,42(5):497-485.

[9] 李正.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價值的相關性研究——來自滬市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中國工業經濟,2006(2).

篇7

選題要深

要搞好選題策劃,需要深入地挖掘、反復地提煉,這樣才能淘出選題的金子。

首先,要深入行業工作 深入研究本行業工作需要解決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深入發現行業工作中的創新點、閃光點、特色點,深入把握行業工作規律,深入了解經濟社會發展對行業工作的要求。

其次, 要深入了解行業工作所涉及的社會人群 如一些產業類行業報不僅要了解行業企業,還要了解

行業消費者。作為人事人才類報紙,除了深入了解人事人才工作外,還要深入了解作為矛盾另一方面的人才。要深入了解人才的特點和狀況,把握人才成長規律。要深入了解人才的需求,把握人才心中的需要,回答人才心中的問題。

再次,深度需要積累 我們的選題策劃和宣傳報道要站在報紙已有的宣傳報道的基礎上進行,注意從報紙相關內容中尋找選題線索。如從信息中找報道的選題,從報道中找研究的選題,從這期的報道中找下期報道的選題。這樣,各類文章、各個欄目、各個版面、每期報紙之間、各個編輯之間,互為基礎,層層遞進,步步深入,形成一個相互銜接的鏈條和相互促進的循環系統,使我們做過的工作都成為我們的積累,成為我們的資源和資本。積少成多、集腋成裘,只有不斷積累,我們才能比別人做得專、做得深。

選題要廣

事物的高度有賴于一定的廣度。為行業工作服務不能把眼光僅僅限于系統內,而需要有廣闊的社會視角。放眼社會看工作,工作才有大思路,才能不斷開拓創新,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行業報的任務就是要幫助行業工作者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我們要樹立大行業的觀念,放眼社會,廣泛地策劃選題,增強行業報的社會性。

行業報是行業工作者的千里眼、順風耳,要廣泛關注經濟社會發展對行業工作的要求和影響,使報紙成為政府部門深入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廣泛聚納民智的思想庫,讓社會豐富、啟迪、滋養行業工作。一顆大樹,長得越大,其根向地下延伸的范圍越廣。只有深深地根植社會的大地,行業報才會成為立足行業、輻射社會的大報。

社會性也是增強報紙可讀性和社會關注度、影響力的需要。我們要成為社會上對有關行業領域報道最全面、最深入的媒體。對社會關注和應該關注、可能關注的重要問題,不應該有遺漏、空白、盲點,否則就是我們做得不到位。

除了社會視角外, 還要有國際的、全球的、世界的眼光。要關注、把握國際上有關行業領域的發展趨勢、動向,介紹國際的規則、理念和經驗,同時把我們的工作放在全球的背景下考慮,這樣才能發現我們的特色、長處和差距,明確我們的努力方向、發展方向。

選題要新

新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一是時效性 要建立對新近發生的新聞事件的快速反應機制,根據有關新聞事件和線索,快速策劃確定選題并盡快加以實施。對于事件性報道,要有較強的時效性;要善于尋找新聞由頭,使原本時效性不強的常規性選題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如借奧運之機宣傳體育人才,借嫦娥工程宣傳航天人才等。

二是前瞻性 前瞻性有賴于時效性。我們在選題策劃中要緊跟行業工作的前沿、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沿,傳播前沿知識、研究前沿問題、關注前沿動向,包括理論前沿、工作前沿、社會前沿、時代前沿,引領讀者置身前沿,給讀者以前沿的沖擊力。

三是創新性 在現代信息社會,很難有獨家新聞,但可以有獨到的策劃。新聞競爭主要是策劃的競爭。選題要有新意,立意要新,捕捉新現象,發現新問題,要有新的題材、新的角度、新的進展、新的內容。對原來做過的報道,要溫故而知新,挖掘出新的內容,報道出新的意義。對于大家都做的選題,要以獨特的視角、獨特的方式深入挖掘,對有關資料信息獨到地整合利用,在這方面要比別人做得更獨到、更深入。在選題策劃中我們要處理好計劃性和時效性的關系。報紙的周期短,選題策劃一定要有前瞻性,事先策劃好、準備好,才能及時做好有關的宣傳報道。但報紙又有很強的時效性,不是所有選題都能事先提前策劃的,要根據形勢變化對選題計劃進行適當的調整和優化。

選題要活

“活”指選題形式要靈活多樣。目前行業報宣傳報道的形式還比較單一,以工作經驗報道為主,而對人的報道、對事件經歷的報道少,靜態報道多,動態報道少。這是影響報紙可讀性的一個重要原因。

要通過選題策劃增強報紙的可讀性。選題策劃不僅是選題內容策劃,也包括選題形式策劃。要通過選題策劃促進報道形式創新,達到內容的豐富性和形式的多樣性。如要多一些故事性、事件性、案例性、調查性報道選題,挖掘報道一些行業領域中的故事、事件,要把經驗做法的報道故事化、事件化、動態化,通過這些故事、事件來反映情況、說明問題、介紹方法,這樣既增強了可讀性,又增強了指導性和實用性。

選題策劃方法

1.逐步定點 選題策劃實質是確定宣傳報道的具體點,是做定點的工作。要定好點,需要先明確選題策劃的大的方向、范圍,然后一步步縮小范圍,逐步定點。有的版面和欄目的選題策劃是方向性、范圍性策劃,不一定明確具體的選題,如《報刊擷英》欄目,沒法明確具體的選題,但在編輯中重點關注哪些題材的文章,一期文摘由哪些方面內容構成是可以策劃的,從而使文摘編輯工作也有計劃、有重點地進行。

2.注重導向 要使我們的宣傳報道圍繞行業工作重點、難點、熱點問題,需要我們以問題研究為基礎,以問題為導向進行選題策劃。為此,要先梳理主要工作領域、環節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在這些問題基礎上策劃有關選題。

3.合理布局 要根據版面、欄目的定位和宣傳報道的目標任務,對選題策劃進行系統思考,統籌兼顧,合理布局,使選題形成合理的結構。如哪方面的選題要有幾個,在突出宣傳重點的同時,防止內容單一,對其他重要領域沒有大的遺漏。選題結構要考慮讀者結構和讀者需求結構,在滿足重點讀者重點需求的同時,使各方面讀者的需求都得到適當的滿足。

4.巧妙組合 在橫向上進行組合式策劃,加強選題之間的組合和欄目、版面之間的呼應,如一個版面內圍繞一個大選題,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策劃出若干子選題,相關欄目和版面也可圍繞一個主題策劃相應的選題,相互呼應、配合,形成聯動效應;在縱向上,對于有些重大報道主題,進行系列性選題策劃。報紙周期短、頻率快,通過一系列連續性選題,形成宣傳報道聲勢和影響,也有利于形成報紙的特色。

5.大題小做 大事要化小,大題要小做,不然就很難做好。要善于將重大的政治性主題轉化為可讀性強、新聞性強的具體選題。為此,要深入學習領會有關精神,將其與社會關注、讀者需要結合起來,增強主題性報道的貼近性和服務性。大題小做是從上到下,從工作到社會,由面到點的策劃過程。

6.小題大做 要善于從一些個別的具體事例中,發現其代表性和典型意義,將其引申、擴大、提升,策劃出具有全局意義的重大選題。小題大做是從下到上,從點到面,透過現象抓住本質的策劃過程。

7.把握時機 選題既有時效性,也有時機問題。在宣傳報道中要善于把握時機,借勢借力。善于把握時機,可以使原來比較敏感、不太好操作的題材具有可操作性,使時效性不強的東西具有時效性,甚至使舊聞、歷史成為新聞,如對改革開放30年的盤點,一些紀念性活動等。選題策劃要把握好時機,平時做好準備,在最佳時機推出有關選題。

8.化消極為積極 行業報常常需要為了配合發行和廣告經營而進行一些宣傳報道,而這些文章往往質量不高。為此,需要我們加強對有關宣傳報道的策劃,挖掘亮點,突出特色,積極主動、高質量地配合宣傳報道。

9.處處留心 處處留心皆學問,處處留心皆選題。要善于從各類媒體新聞報道中尋找選題線索,像雷達一樣有高度新聞敏感性;從領導講話、政策法規中找選題,深入學習領會講話和文件精神,從中發現新目標、新要求、新動向,將其作為選題策劃的依據;從與專家、行業工作者的溝通交流中找選題,從讀者需求中尋找選題;來稿也是重要的信息渠道,多數稿件可能用不了,但也可以給我們提供一些線索和啟發。

篇8

今年“兩會”上,與包裝相關的話題再次引發兩會代表的極大關注,本刊記者對代表們提出的建議進行了整理。記者發現,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購帶動了快遞業的發展,而快遞包裝成為包裝行業及快遞業的“熱點”+“痛點”。除此之外,代表們還就食品包裝材料、包裝物的資源回收替代以及我國制造業現狀等問題,為包裝行業提出了許多好的意見和建議。從代表們的建言獻策中我們不難看出發展綠色包裝的有益信號,值得包裝行業企業深刻挖掘和思考。

四大熱點關注包裝行業

建言一:

快遞包裝 包裝廢棄物體積占比達50%

人大代表徐秋芳指出,目前快遞業日均產生的廢棄包裝達千萬件,每年使用的包裝膠帶紙連接起來能夠繞地球200多圈。按照國家郵政局給出的2013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約92億件核算,意味著包裝費用超過10億元。包裝廢棄物體積占固體廢棄物的50%,每年廢棄物價值達4000億元,網購包裝廢棄物也在其中占據大量比重。

獻策:

人大代表徐秋芳:網購包裝需盡快規范化

中國是世界上過度包裝情況較嚴重的國家,網購包裝造成的浪費令人擔憂。建議盡快研究出臺網購行業貨物包裝的技術規范。在制定技術規范時要體現“分類包裝、分類計費”原則,根據商品屬性分成3個―4個易碎等級,標以不同顏色,且采用不同的包裝材料,分揀和裝卸時區別對待。同時,不僅要考慮避免過度包裝,而且還要提高包裝箱或袋的重復利用,出臺政策鼓勵企業設計和生產可多次使用的規范包裝箱或包裝袋。

政協委員駱月珍:從源頭制止有害快遞包裝

首先,政府部門要完善國家郵政局制定的《快遞業務操作指導規范》,盡快出臺網購行業貨物包裝條例,擬定過度包裝、綠色包裝標準,設立過度包裝公眾舉報熱線,超過一定數量征收包裝稅,以經濟杠桿來調控快遞過度包裝。其次,包裝袋要采用可循環利用的材料,從源頭上減少有害包裝材料的使用量,同時提高過度包裝的成本,向快遞經營者和商家收取垃圾處理費。最后,在快遞公司提供的包裝袋上印上二維碼,有關部門抽檢其是否環保,若不合格,可通過二維碼追蹤快遞公司令其整改,否則給予處罰。

政協委員徐小巖:加強對網購包裝的回收利用

目前網購的繁榮帶來了大量的廢棄包裝用品,政府應出臺措施促進網購包裝的回收利用,減少包裝垃圾。網購的快速發展導致每天產生大量的廢棄包裝盒、包裝袋,如果回收利用跟不上,就會產生大量的資源浪費。政府可以采取一定的稅收等經濟手段促進網購包裝的回收利用。

建言二:

食品包材 我國食品包材90%為傳統材料,國外90%為新材料

政協委員郭瑞林指出,當前我國的食品包裝標準相對滯后,90%的食品包裝仍使用傳統復合材料,而發達國家90%的食品包裝采用高阻隔、低透氧率、安全清潔的包裝新材料。這也是我國食品領域供給側改革的瓶頸。

獻策:

政協委員郭瑞林:建立全鏈條食品安全保障體系

我國的藥品生產標準十分嚴格,而食品生產管理相對來說有些粗放,食品和藥品的審核應該按照嚴格標準來管理。保障食品安全應從源頭上建立全鏈條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加快食品包裝的標準修訂,是從包裝角度保障食品的安全。

政協委員何偉:食品包裝需要革命

“沒有安全的食品包裝,就不可能有安全的食品”。在我國食品行業應大力發展并大量采用多層共擠阻隔膜包裝,其優勢在于可以延長食品保質期,減少食物的浪費;降低食品中防腐劑的添加,使食品中的有害殘留大幅度減少;能夠滿足食品包裝的三種形式(真空包裝、氣調包裝、隔氧包裝)的應用;符合美國及歐盟標準,可回收利用,有利于食品的出口。當前我國鮮奶、火腿腸、方便面等食品采用多層共擠高強阻隔膜包裝,相比原來市場上所用的單層膜、鋁塑膜等,大大延長了保質期,增加了對食品的保鮮和保質功能。

建言三:

資源回收替代 廢棄物報廢量將達2.64億噸

人大代表蔣省三指出,據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預測,到2020年,我國廢鋼鐵、主要再生金屬、廢塑料、廢橡膠輪胎、廢玻璃等五大品種的年報廢量將達2.64億噸,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年報廢量1億臺,報廢汽車年報廢量1400萬輛。此外,還有大量的硬紙板包裝材料、各種軟包裝物、廢舊紡織物、廢舊木質材料等。這意味著,四五年后,我國將進入一個廢舊物資報廢高峰期。

獻策:

篇9

根據國家統計局及行業公開數據,去年餐飲業市場規模達到3.2萬億元,從業人員2200余萬人,廚師800余萬人,服務網點500余萬家,餐飲業已經成為我國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內發展速度最快的產業。如何發揮餐飲行業工會作用,維護和保障職工合法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已經成為促進餐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試對當前餐飲行業工會建設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加以分析。

建設現狀

工作開展參差不齊。眾所周知,在餐飲業比較集中、發展較快地區,餐飲行業工會建設工作開展的就比較快速和完善,而經濟欠發達地區,行業工會建設則起步較晚,甚至停滯不前。比較明顯的就是,一、二線城市高于其他城市,東部地區高于西部地區。

工作方式“百花齊放”。餐飲行業工會組建方式,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以上代下,即依托行業龍頭企業、行業協會,成立行業工會聯合會;二是成立企業工會,單兵作戰,而未成立行業工會聯合會;三是上下結合,既有企業工會也有行業工會聯合會。

工作人員“千軍萬馬”。受效益、人員、利益等各種因素影響,目前各級餐飲行業工會大多沒有專職工會工作人員,人員組成主要由行業龍頭企業工會干部兼任、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兼任和企業有關職能部門兼任,人員的復雜構成帶來工作水平低、能力差等問題。

另外,餐飲行業工會還普遍存在工作經費少、“紙上工會”和“說唱工會”等問題,工會作用發揮有限,社會影響有限。

存在問題

思想認識有待提高。由于部分企業主對成立工會,發揮工會作用必要性、緊迫性認識不到位,客觀上造成了“抓一抓,緊一陣;松一松,慢一陣”,工作進展不平衡,工作力度打折扣。

組織體制限制全面覆蓋。如前所述,以上代下的行業工會沒有再向下延伸,覆蓋全行業;而企業工會又沒有加入行業工會聯合會,由此造成工會覆蓋企業不全,發展會員不全,工會建制率不高。

客觀原因致使典型缺失。餐飲行業作為服務行業,其發展與經濟形勢變化密切相關,近年來餐飲行業發展不景氣,市場競爭激烈,一些工會工作基礎較好的企業關停,工會工作典型隨之消失,典型的影響、帶動作用受到很大限制。

人員構成阻礙作用發揮。“專”和“精”是開展好工會工作的關鍵,但餐飲行業工會干部配備“兼職化”現象較為普遍,致使其作用不能、不好發揮:行業協會負責人兼任工會干部的,出于自身利益,對維護職工權益存在抵觸心理;企業相關部門負責人兼任工會干部的,不僅時間、精力放在工會工作上少,工作知識、水平也限制其作用發揮。

對策分析

端正思想求發展。企業行政方面,要摒棄工會可有可無的觀念,正確理解和認識工會在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緩解勞動關系糾紛中的作用,認真履行社會責任,積極配合、支持工會建設工作,為工會開展工作提供良好環境;工會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各種形式加強工會組織建設,源頭參與,創新突破,在立足實際的基礎上,適應形勢發展,推陳出新,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社會影響力,真正實現向聯合要力量,用維權促發展。

調整思路促發展。餐飲行業工會組織要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既要做好“公轉”,又要做好“自轉”。

篇10

關鍵詞:測繪工程 專業英語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P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1(a)-0140-02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力度的不斷加大,社會各行各業對專業英語水平提出了不同以往的更高要求。此外,信息化測繪對測繪專業人才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對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帶來了新的動力,測繪工程專業教學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目前,我國測繪工程專業英語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等方面無法適應當今測繪專業發展的要求。基于此,為了提高我國測繪工程專業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和綜合素質,該文結合測繪工程本科專業的特點及學生實際,在教學中針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

1 測繪工程專業英語教學現狀

1.1 專業英語的重要性

測繪專業英語是我校測繪工程本科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既是一門語言課,同時又具有明顯的專業課特征,這決定課程在測繪人才培養中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測繪工程專業成為一門前沿學科,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等大多以英文表述;沒有過相應的專業英語能力,無法第一時間掌握先進的技術與裝備,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畢業后能否較好地利用英語開展測繪領域的相關工作,因此掌握測繪工程專業英語,對學生的繼續深造、工作等十分重要。

1.2 測繪工程專業英語課程教學現狀

目前由于部分用人單位對英語四六級有一定的要求,導致的后果是學生對英語有一定的重視,學生的精力大多用于準備四六級。對于專業英語缺乏相應的興趣,大部分學生上專業英語課的時候,看其他課程的書籍。此外,學校對專業英語也缺乏相應的引導,而忽視了測繪工程專業英語課程教學。過于強調專業基礎課的教學,導致學生對專業英語學習的認識存在偏差,即認為專業英語對自身專業的提高沒有太多的幫助。

1.3 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局限性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進行測繪工程專業英語教學過程中,大多采用講授法,主要以黑板板書教學講解為主,通過對教材進行翻譯的方式進行講解。黑板教學的弊端主要體現在以講授課程為中心,缺乏師生互動,教學過程比較被動;另外傳統教學方法過分注重專業詞匯的教學,忽視了基本技能的培養,對學生翻譯和寫作能力培養,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的效果。

2 測繪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改革措施

2.1 重視教師的引導作用

首先需要重視教師的主體作用,通過主講教師去引導學習學習,是取得教學成效的關鍵因素之一。例如為了讓學生加深對課程的學習,每講課應對上講課內容進行簡單回顧,結束時對下次課內容提要,利于學生自學,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另外,應培養學生的課堂參與互動性,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發言,適當增加一些課堂互動環節,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2 教學方式的更新

新形勢下,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以及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傳統的基于教材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的知識面收到限制。因此,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講老師應采用多媒體方式教學。以課本知識為主,結合網絡上最新的教學資源,對教學內容進行及時更新。

多媒體教學相比傳統教學方式,更加生動形象,能過提高課程的生動性,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直觀、形象,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易理解所學內容。同時應應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師生的互動性。

2.3 以科研論文為引導的教學模式

隨著測繪的步入信息化階段,傳統的測繪工程專業英語教材面臨一些局限性,如教材大多編寫了若干年之前,其涵蓋的知識相對陳舊,不能準確的反映新形勢下測繪技術的前沿知識,更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上述情況,我們提出了以科研論文為引導的教學模型。科研論文向導主要是指以測繪學科進3年的國內外學者發明的最新綜述論文為基礎,綜述論文一般反應了學科的最新動態,是作者對某一領域的總結。對本科生而言,通過在課堂上對綜述性論文進行深入學習,一方面有助于學生了解科技論文的寫作技巧、方法;另一方面,通過國內外最前沿的學術論文,能有效的增強學生對本專業的發展動態的了解,同事開闊學生的專業視野,極大的增強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也對提高本科生對科技論文的閱讀能力,進一步為學生畢業論文的撰寫提供基礎。

3 結語

當前測繪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測繪工程專業英語》課程教學需要不斷改革創新。該文對《測繪工程專業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內容和方法進行了分析,探討了當前測繪工程專業英語教學面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與競爭力的高質量人才。以上僅僅是作者近年來進行的一些初步嘗試,尚有待于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 寧津生.測繪工程專業和測繪學[J].測繪工程,2000(2):70-74.

[2] 李暢.測繪工程專業英語課程改革探討[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1(1):90-91.

[3] 彭秀英,王心眾.“測繪專業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J].測繪工程,2014,23(5):78-80.

[4] 王旭.多媒體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合理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6,13(18):143-144.

[5] 尹暉,張曉鳴,孫夢婷.測繪工程全英語教學模式的建立與實施策略[J].測繪工程,2015(6):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