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保及措施范文

時間:2023-12-14 17:49: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態環保及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生態環保及措施

篇1

關鍵詞:路域生態學 生態環境影響 野生動物通道

中圖分類號:U41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3)004-130-02

1 引言

近幾年我國公路里程快速增長,安全設施逐漸完善,設計建造能力不斷提高,道路建設成果顯著。目前國內對公路生態環境影響研究主要集中在植被影響、噪聲污染、空氣污染等方面,對外來物種、景觀破碎化、野生動物棲息地等方面研究較少。本文簡要介紹公路對自然環境及野生動植物影響,從道路設計、施工、運營及維護各階段提出相應環保措施,并重點介紹了野生動物通道相關生態學原理。

2 公路生態環境影響

2.1 自然環境影響

公路建設路基填挖會極大地破壞原有地形地貌,使邊坡且色彩、紋理及外形與周圍景觀極不協調,嚴重時還會誘發滑坡坍塌等地質災害。取棄土場設置不當會產生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及棲息地喪失等生態問題。公路建設過程中由于路基填挖、取土采石、棄土棄渣等建設活動,使原有植被受到破壞,水土保持能力降低,造成公路沿線水土流失加劇,河流水庫泥沙淤積。道路營運階段產生的污染問題持續時間很長,如橡膠、油污、重金屬、融雪劑等對路側土壤產生污染,進而影響動植物生存。

2.2 動植物影響

公路對路域內動植物的影響包括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直接影響主要發生在道路建設時期,路基開挖、取土棄土、臨時用地等會對植被的產生破壞,使動物棲息地喪失。公路對路域內動植物的間接影響具有持續時間長、涉及范圍廣、觀測評價難度高等特點。道路對路域內植被的間接影響有外來物種入侵、道路污染物、水土流失、景觀破碎化、局部小氣候變化等。道路各種污染會影響動物生長繁殖,多種因素會造成路側棲息地品質下降甚至消失,最終導致動物種群數量減少,繁殖率降,基因多樣性下降。

2.3 生態環境影響特點

由上述分析可知,公路建設運營對生態環境影響具有如下特征:全面性、滯后性及擴散性。(1)全面性是指路域內生態系統所有組成部分,包括土壤、空氣、水等非生命和動物、植物、微生物等生命體,都受到公路直接或者間接影響,其影響是全面性的。生態系統是一個復雜的整體,其能量流或者物質流中某一個或者多個環節受到破壞時,便會波及到整個生態系統。(2)滯后性是指公路對生態系統的影響一般需要經過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表現出來,如重金屬污染、阻隔效應、外來物種入侵、某一物種滅絕等影響后果需要經過若干年才會顯現。(3)擴散性是指公路建設運營影響并非局限在公路兩側,而是會擴散到較大區域,其范圍隨著影響因素和被影響環境的不同而不同。

3 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3.1 公路規劃設計階段

公路網絡布局嚴重影響景觀完整性、植被群落完整性、動物棲息地安全,因此選擇一套能保持生態系統最佳狀態的路網規劃方案意義重大;原始自然環境及生態環境脆弱區域對道路建設十分敏感,路線選擇應盡量避讓這些區域;公路布線前應對路域內旅游景點進行調查評價,路線選擇可盡量展示路域景觀美,但必須最大限度得保護景點減少道路建設運營影響;公路設計應根據實際情況,在滿足項目總體定位與功能的同時考慮生態環境影響,因地制宜靈活選擇設計標準;路基設計時應盡量減少土石方量,避免高填深挖,可適當提高橋隧比。

3.2 公路施工階段

公路建設施工期是直接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的時期,此時采取適當措施可最大限度地減輕生態環境影響,因此是環境保護的關鍵時期。路基開挖不可避免地使土壤直接,施工時間上盡量避免雨季,并及時綠化邊坡清理棄土,防止水土流失;施工期間應注意保護土壤資源,表層熟土應集中堆放以備后用;取棄土場、臨時用地等選址盡量避開耕地、森林、草地及濕地,回填熟土后及時恢復綠化,也可改建成耕地、魚塘或濕地;保護路域水資源,禁止施工期間產生的各類污水直接排入河流;保護路側植被,不破壞紅線外一草一木,盡量移植紅線內樹木特別是古樹名木。野生動物活動區域盡量降低施工噪聲,減少粉塵污染。

3.3 公路運營階段

道路運營階段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且具有滯后效應,可采取如下措施緩解對自然生態環境影響。減少道路融冰劑使用,盡量采用物理方法除冰融雪;野生動物橫穿道路前后設置交通標志,提醒駕駛員減慢車速或者停車等待;野生動物棲息地附近設置交通禁止鳴笛標志;采取適當措施,預防和清除外來物種入侵。

4 野生動物通道

野生動物通道一般指專為野生動物穿越公路而設計建造的通道,對緩解公路建設運營野生動物影響意義重大。野生動物通道的設置可增加道路廊道通透度,有效緩解道路的阻隔效應,降低動物道路致死率,降低野生動物棲息地破碎度。

公路建設會造成野生動物道路致死,棲息地喪失或品質下降,其根本原因是公路建設會占用和分隔棲息地,嚴重影響野生動物捕食、遷徙和繁殖。如圖1左所示,道路建設后將物種A棲息地①和繁殖地③隔離,同時過渡棲息地②完全消失,使物種A在棲息地①與③之間遷徙受阻,可能導致物種A繁殖率及種群數量下降;棲息地⑤被分割成兩個區域,致使道路兩側物種B基因交流受阻,遺傳多樣性降低,可能形成兩個亞種B1和B2。

野生動物通道的設置可大大增加動物穿越公路的主動性與成功率,使道路兩側棲息地重新連接,降低棲息地破碎度,其生態學原理如圖1右所示。在棲息地①與③之間,利用原有棲息地②設計一下穿式野生動物通道,物種A經過一段時間適應后可利用該通道在繁殖地與棲息地之間遷徙。道路通過棲息地⑤時可設置上穿式野生動物通道,使物種B可利用完整的棲息地⑤。

圖1 野生動物通道對棲息地的影響

影響野生動物動物穿越通道的因素眾多,如道通道位置選擇、通道類型、周圍景觀特征及人類活動強度等。所以應當從交通狀況、周圍環境、野生動物習性等多方面綜合考慮,合理選擇野生動物通道位置、類型及結構,完善交通管理,適當引導野生動物,才能提高野生動物通道使用效果,緩解公路建設對生態環境影響。

5 結語

(1)公路建設運營會對自然環境及野生動植物產生各類生態學影響,對路域內生態系統產生干擾甚至破壞。公路建設運營對生態環境影響具全面性、滯后性及擴散性特征。

(2)分別針對公路規劃設計、公路建設施工及公路運營三個階段,提出了相應的生態環境影響緩解措施。

(3)野生動物通道可增加道路廊道通透度,有效緩解道路的阻隔效應,介紹了其類型、作用、原理及其設置方法。

參考文獻:

[1]Richard T.T. Forman.道路生態學――科學與解決方案[M].李泰安,安黎哲,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篇2

關鍵詞:露天開采;生態環境;治理措施

有色金屬開采及應用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裝備制造業的提升、國防軍事建設中所起的重要戰略意義非比尋常,有色金屬露天開采作為重要開采方式之一,近年來開采規模猛增,但是隨之而來的生態環境問題也凸顯出來。露天開采過程暴露的環境問題是當今急需解決的核心問題,不僅要解決已經出現的環境問題,還要避免出現后續的環境問題。加強開采過程中的制度管理,改進開采方式,促進綠色可持續健康發展,這些多會對由露天開采礦山而引發的生態環境產生積極影響。

1當前露天開采礦山存在的問題

使荒漠化頻發:在露天開采礦山之前,建設單位往往做不到對開采方案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不能將開采的方式和流程進行有效規定,這就會使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出現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開采方式及過度的開采都會使礦山周邊的綠色植被遭到嚴重的破壞,甚至出現水土流失,演變為荒漠。缺乏資金和技術落后:對露天開采礦山產生的生態環境問題的治理需要大量的資金及先進技術的支持。而缺乏資金和技術落后這兩點因素也是制約露天開采發展的重要因素。由于企業對礦山周邊的環境保護意識較為淡薄,并且對于生態環境的相關的監管并不是很完善,在發生了環境惡化和環境污染的相關問題之后,并沒有與之相關的專門的基金可以作為資金支持,所以不論是之前引發的生態問題還是現今面臨的可能會休閑的生態問題都亟待解決。也就是說要想促進我國露天開采礦山事業的發展而同時保證生態環境的健康就要及時有效的解決資金的問題。另一方面,露天采礦在開采的過程中對隧道進行構筑時,只是僅僅將土層與礦體進行簡單的分離。采礦的過程中山體自身平衡會被破壞,而引發山體滑坡和崩落或者是泥石流。往往礦產企業在進行開采時,會出現礦渣隨意堆放的情況,當沒有進行相應的維護時,礦渣的重量隨著時間的累計就會超過了山體所能承受的最大負荷,引發山體滑坡[1]。當遇到暴雨天氣就會引起泥石流。大氣遭受污染:在礦山的露天開采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顆粒,當這些顆粒隨著時間的累計越來越多的時候,由此引發的大氣污染問題就會體現出來。引發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在開采的過程中大量使用炸藥,使空氣中的懸浮物質增多,周邊植被遭到嚴重破壞而不能進行空氣凈化或者這些凈化作用十分弱,不能達到更好的空氣凈化作用[2]。

2露天開采礦山對應措施

進行植被恢復:對露天采礦而產生的廢棄礦渣要進行合理的處置,對于一些有利用價值的礦渣可以選擇將其轉移到其他地方進行合理安置,而對于那些沒有了利用價值的礦渣也不能隨處堆放,要進行挖坑掩埋。另外,在露天開采礦石之后要及時對礦山周邊的綠色植被進行及時的恢復,并且在一定的時間內要確保有專人進行看管,以保證被破壞了的植被恢復的成功。只有這樣才能合理的將由露天開采礦石引發的生態環境問題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決,同時避免泥石流等的發生[3]。多元化籌措礦山環境恢復治理資金:作為由政府主導的對礦山地質環境進行的監管與治理工作是政府性質的公益性的事業,因此,這項工作的資金支持來自于政府的財政收入,資金的來源途徑相對來說較為單一。為更好的解決由露天開采礦山而導致的環境問題就要求將用以治理的資金籌集方式多元化,適當的加大對環境治理的資金投入,以滿足對于治理的設備等的需求。不僅僅是國家,地方的政府也要將加大對礦山環境治理作為工作的中心,將基礎性的資金與保證性的資金的投入增大。分派專人管理資金,做到嚴格分配,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將責任落實到戶,對各個階層分配好任務,使誰開發誰治理。露天開采礦山常常會出現地質災害,當災害來臨后的治理工作中要將管理的界限分清楚,在對其進行相關的治理時,要先進行資金的預算,以最合理的方式將資金投入到治理工作中,并且確保資金能夠及時確實投入到治理工作當中。同時,要有專業的人員進行專門的管理,監督治理工作,將責任落實到人,以保證資金的合理利用。針對癥狀,改善礦區環境:以改善礦區的環境質量,避免發生地質災害為主要目的礦區環境治理工作需要根據不同礦區的相應的特點進行綜合考量,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只有這樣才能更加科學有效的解決由開采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在礦區及其易發生大規模的地表坍塌,這不僅使地表的耕種遭到破壞,同時,也嚴重威脅著礦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所以,在礦區的治理工作中,要及時解決這些問題,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以重新填充坍塌及低洼地帶為手段積極治理。這不僅使在建造過程中產生的肥料得到合理的利用,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夠避免資源的浪費,同時還解決了由于露天開采而造成的地表坍塌問題。露天開采礦石可能會引起地質災害,例如泥石流或是山體滑坡等。這不僅會使當地的生態環境遭受到極大的破壞,使環境問題日益惡化,還會影響到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所以,對于礦區的生態環境的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對于遭受破壞的綠化進行及時的恢復,不斷強化綠色植被的對于環境的濾過功能,達到發展與治理同步進行,在不斷發展經濟的同時到達經濟利益與環境發展的同步。

3結語

對于由露天開采礦石而帶來的一系列生態環境的問題,相關部門要及時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來進行整改工作。礦業企業自身要不斷加強管理,嚴格按照相關的規定進行施工工作,不過度采礦,不在生態脆弱的礦區采礦,在采礦之后對當地生態環境進行積極維護。同時,采礦企業也要積極進行整改,制定更加合理合法的采礦方式進行采礦工作,在不破壞當地生態環境的基礎上使企業的經濟利益最大化。另外,不論是當地政府還是中央政府都要對采礦業經營活動進行及時有效的監管,避免非法采礦。作為我國國名經濟的重要支柱的采礦業要積極改革,對環境保護工作引起高度重視,以積極的姿態將露天采礦業推倒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劉建平,張春雷.露天采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恢復的意義[J].科技與企業,2014(7):148.

[2]姜全果,蒙陰縣匯泉峪石灰巖礦區礦山環境治理方法與生態修復技術[D].山東大學,2013.

篇3

【關鍵詞】城市生態環境;現狀;保護;措施

城市化建設的高速發展,增大了城市的環境的壓力。因此人們要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保護生態環境,注意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和每一個方面,不要讓自己的所作所為危害到生態環境,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利的影響。

1 城市生態環境的現狀

工業經濟的迅速發展,使得水資源污染與空氣污染逐漸的增加,工廠排出的廢氣,排放到空氣中,造成了空氣的污染,從而導致全球變暖、酸雨的形成。工廠排放的污水,流到河中,直接造成了水資源的嚴重污染,導致河內的魚蝦、水植物大量的死亡,人們在飲用了受污染的水后,身體健康受到危害,容易產生疾病。

森林的破壞和減少,直接影響了空氣的濕度,導致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容易引發自然災害,如沙塵暴、泥石流、洪澇等等。人口的不斷增加,衣、食、住、行成為了人們首要解決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為了自己的私欲需要,大量的砍伐樹木,使得森林數量和面積不斷減少,各種自然災害也就隨之而來。近幾年連續的發生自然災害,這是人類破壞生態環境積少成多的體現,是地球對人類的懲罰,已經對人們有警醒作用,讓人們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對自己生存的環境造成了多大的危害。

地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美麗的環境,還為我們提供了有用的資源,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與集中,生活中產生的垃圾也就越來越多了。垃圾的堆積不僅占用土地,而且還污染土地,垃圾長時間的堆放會產生有毒和有害的物質,會污染到空氣和水源,會對我們的人體和生活環境產生很大的危害。因為垃圾堆放的時間長了以后,會產生有害氣體,發散到空氣中去,從而污染環境空氣;產生的垃圾滲濾液會下滲入土壤中,從而污染水資源;垃圾還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很大的危害,會引發人體疾病。垃圾堆放的時間長了以后,會招引蚊子、蒼蠅、老鼠等有害動物,它們是傳播疾病的源泉,會使人們的健康受到威脅。所以,我們必須處理好生活垃圾。

另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私家車逐漸進入了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私家車的增加,隨之而來的是石油資源的不斷減少,汽車尾氣排放不斷的增加,人們的生活環境也不斷地惡化??萍技夹g的不斷進步,高科技產物也不斷增加,而隨著高科技產物的增加,石油的用量也隨之加大,導致了石油資源減少,如航空業的發展,鐵路業的興起等等。

2 城市生態環境的保護措施

2.1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以及加大宣傳

在過年過節或有重大喜事的時候,我國有燃放煙花爆竹的傳統,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上煙花爆竹的品種、花樣不斷的增加。這些煙花爆竹在給節日和各種慶典活動增添喜慶氣氛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安全威脅,尤其是多年來,國家和相關部門對人們燃放煙花爆竹的管理措施實施的不嚴格和不完善,使得全國各地因燃放煙花爆竹導致的安全事故時有發生。燃放煙花爆竹很容易引起火災,對人們造成生命安全和財產的危害。燃放煙花爆竹的另一個重要弊端就是污染環境,在燃放煙花爆竹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火藥氣體和碎紙片,對空氣和環境造成很大的污染。所以,我們要減少燃放煙花爆竹的數量,甚至不燃放煙花爆竹。近幾年來,由于人們的環境保護的意識的提高,燃放煙花爆竹的數量也隨之下降,但是有的地方如農村等地,還在延續這個傳統,所以國家和有關部門應該制定相關的政策或法律法規,來控制和制止大量燃放煙花爆竹的行為,宣傳部門也可以加強農村宣傳力度,對人們講解燃放煙花爆竹的危害,讓人們深刻意識到自己燃放煙花爆竹的行為是不對的,它不僅對我們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對人體和財產的安全也會照成危害。

2.2增加造林面積

人口的增加,導致了森林面積的不斷減少,從而造成了一系列的自然災害,如沙塵暴、泥石流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洪澇災害、空氣濕度下降、全球變暖等,為了防止和預防這些自然災害,我們就要進行大量的植樹造林。眾所周知,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阻擋或吸收空氣中的有害氣體,減少空氣的污染;植物還可以美化環境,讓人們生活的更加舒適,讓人們的心情更加開朗,心胸更加的闊達。林木還可以為人們提供很多的寶貴資源。

2.3保護好人類自然文化遺產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進入了現代化社會的腳步也逐漸加快,現代高科技建筑和信息化的建筑也逐漸增加,有很多都是替代了傳統的建筑,使得古時遺留下來的建筑物逐漸減少。自然文化遺產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財富,所以,保護好自然與文化遺產是人類的一項重要的任務。國家在建設和發展經濟的同時,也要把自然與文化遺產放在首要的位置。

2.4加強工廠排放廢棄物的處理處置

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的迅速發展與壯大,工廠在作業中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均會污染環境。所以處理好工廠排放的廢水與廢氣也是保護城市生態環境的一個重要環節,要在排放氣體處安放尾氣處理裝置,在排放廢水的地方加置污水處理裝置,使流到河中的廢水變成干凈的淡水,沒有污染并對魚蝦類沒有危害。同時,應做好工業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盡量避免長期堆存,從而產生次生污染,污染周圍環境。

2.5保護生態環境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比如去商場購物,很多的商場物品都會隨贈一個塑料袋,回家把買的東西拿出后,把塑料袋隨意的扔掉,但是被扔掉的塑料袋并沒有馬上消失。在我國的多數地區塑料袋都是隨處可見的,如果遇到刮風天氣,塑料袋會漂浮在空中,隨風起舞,它們會降落在樹枝上或者河流中并且一直存在,它們是不會消失的,因為塑料袋從生產到處理,整個過程都會造成大量資源的耗費和對地球環境的污染。經研究,每個塑料袋在地下自然分解要用到200年以上,而且會污染周圍的土地和水質,會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也會被動物當作食物吃掉,導致動物死亡。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盡量乘公交車出門,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車也是越來越多,但是,汽車排放的廢氣會在空中形成一種微白的薄霧,有時候會帶有黃褐色,這種霧會刺激人們的眼睛,會對人的眼睛造成疼痛或流淚,這種霧氣積少成多后,會使人們的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也會造成車禍或者飛機墜毀事件。所以,汽車數量的急劇增加成為了城市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

結束語:

城市的生態環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依據,是城市發展建設,社會進步,更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問題。合理的利用和規劃城市生態環境,不僅為人們的生活得到保障,還能促進社會經濟的進步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奎.城鎮化進程中的環境保護問題及期對策初探[L],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

篇4

關鍵詞:小水電開發;生態環境影響分析;保護措施

一、水電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

對水電開發項目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一般需從水溫、局地氣候、水庫水質、水文情勢、水庫泥沙淤積、水生生物、陸生動植物、水庫脫水段及減水段影響、庫區消落帶等因素進行分析。由于威寧縣水電工程通常為引水徑流式電站,且成庫后一般回水面積小,基本不會出現庫區消落帶,水電項目的開采對環境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其它幾個方面。

1.1水電開發施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

威寧縣水電工程一般建立在山高坡陡,水深流急的高山峽谷地區,這些地區人跡罕至,其擾動對周邊人居環境影響較小。工程通常為引水徑流式電站,施工區域分為大壩施工區,隧洞施工區及廠房施工區;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和運行,對區域原有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形成沖擊,破壞區域原有的生境和諧。這些影響主要體現在開挖擾動及棄渣隨意堆放。

1.2水庫建成蓄水導致的生境變遷產生的影響分析

河流水電開發,撕裂了河流廊道的連續性,改變了徑流特征,影響廊道中物質、能量的輸移,并危及水生生態系統的健康。隨著水庫樞紐的建設和水庫的蓄水,將使部分植被淹沒,樞紐工程施工區域的部分農業用地被占,移民后靠安置過程中還將占用部分荒山,對地表現有自然植被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淹沒與占用的過程中,水庫建設不可避免地導致一些生態環境地影響和破壞。

1.2.1對河水水溫影響分析

威寧縣水電開發主要是利用 威寧縣河流比降大、落差大的特點開發水電資源的,其河流流量普遍不大, 威寧縣若建設水庫型電站將存在水溫分層的現象。

1.2.2水溫變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

根據 威寧縣河流實測水溫資料,河流水溫在5℃~17℃之間。徑流式電站取水口通常位于滯溫層,水溫常年保持在5.1℃~9.8℃,水庫低溫水通過引水隧洞引至下游河道過程中,水溫變化很小;在夏季電站尾水與河道水溫相差近8℃,將對電站尾水以下數10km河道內的魚類造成影響。

1.2.3庫區生物多樣性完整性分析

水庫蓄水導致原來的陸地、丘陵等的破碎化和島嶼化,不利于生物多樣性的維持和保護。水庫蓄水會淹沒部分陸地而導致景觀的破碎化,野生動物被迫做適應性遷移,植被發生適生演替。同時河流的連續性被打斷,水體湖泊化,動水生境被靜水所取代,加之水深、水溫等生態因子的變化,破壞了原有水生生物的生存、繁殖生境,造成物種多樣性降低。

1.2.4水庫蓄水對局地氣候影響分析

水庫工程建成蓄水后,由于下墊面的變化及水體蓄積,將可以導致對庫周溫度、降水、濕度和風等氣候因子的影響。受到地形地貌及大氣氣候的影響,水庫的調節作用是有限的,其影響范圍僅為水庫周邊,高度僅限于接近地表層的空間。

1.3壩下減、脫水段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

引水式電站筑壩引水發電,壩下形成一段徑流減小甚至干涸的河段。壩下流量減少,造成部分河段在枯水季節長時間脫水,水生動植物失去了原來的適生環境,在環境脅迫下發生演化,向濕生系統演替。同時,梯級開發和徑流式引水發電,改變了水流形態和水環境,如魚類,由于河道水量的減小甚至斷流,失去了其產卵場、索餌場及越冬場,改變了魚類的生活習性及生存環境,將影響到魚類的繁殖活動;部分魚類具有洄游習性,河道水流減少造成局部河道斷流,阻隔了洄游魚類的洄游通道,將對魚類正常生長繁殖產生較大影響,從而影響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由于 威寧縣河干流及其支流等流經地區山高坡陡,溝谷縱橫,常年性山泉溪流較發育,使河道中僅存在約10km的河道在枯水季節完全脫水,大量的溪流匯入減緩了減、脫水段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引水式電站的存在,使之由水流湍急的江河變成了水流涓涓的溪流,甚至形成河床干涸的無水河段,改變了區域的景觀結構組成,不僅對景觀美學具一定破壞作用,而且對于區域內動物的生活習性和活動范圍也可能產生重大影響。

二、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2.1陸生動植物保護措施

a)加強施工期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杜絕施工人員捕殺野生動物;

b)施工活動必須局限于工程征、租地范圍,盡可能減小擾動區域;嚴格控制炸藥量,實行微爆破,減輕對施工區野生動物的影響;

c)工程占用的珍貴植物進行移栽保護。

2.2水生生態保護措施

2.2.1加強漁政管理,做好魚類繁殖保護工作

應切實做好工程所在河流的漁政管理工作,保護種源,保護經濟魚類生殖群體,特別是齊口裂腹魚和泉水魚、黃顙魚等,為增殖站的建立提供豐富的種質資源,否則,增殖站建立后種源難尋。

2.2.2建設魚類增殖站,開展人工養殖和放流

為了降低漁業資源損失,可在壩址以下,水源充足、水質良好、交通方便的支流建設魚類增殖站,捕撈河流中原種魚類進行馴養、繁殖,培育苗種,開展養殖和放流,達到資源保護增殖的目的,并可根據電站運行期間每年對河流中魚類數量進行的調查,通過與電站建設前河流中原有魚類數量的比較,確定增殖放流投放數量。

2.2.3設置常年禁捕區

調節型水庫建成運行后,在水庫低水位運行的時候,水庫庫尾呈流水狀,將吸引眾多喜流水的魚類到此??梢栽趲煳蔡巹澏ǔD杲~區,設立標志區界,禁止在該區域捕撈作業,讓喜流水生活的魚類獲得自然的產卵繁殖場所,有效保護庫區經濟魚類及放流種類。

2.2.4下泄生態流量

在河流流量小于引水流量時應該按照多年平均流量的10.0%計算,下泄一定的生態流量,確保魚穴的補充水充足;在河道水量較少時下泄的生態流量還可盡量保證齊口裂腹魚等魚類在習慣的時間從魚穴中游出和在習慣的時間洄游至魚穴,維持脫水段及減水段水生生物最基本的生存環境。另外要根據當地生產、生活及景觀需水的要求,統籌考慮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以確定適當的徑流量。

2.3水土保持措施

加強棄渣場水土保持措施。工程規劃中,要結合生態水利的理念,合理選定工程建設方案,盡量減少工程建設對自然地貌的破壞。通過不斷優化工程設計,把對區域景觀及生態的破壞降到最低水平,合理調配土石方,盡量做到填挖平衡,減少棄渣量。為防止棄渣流失,在溝口處設置擋渣墻進行攔擋防護,并根據集雨面積布設排水溝。棄渣場頂面進行綠化。

三、結語

隨著科學技術、國民經濟的發展,本文結合多年的工作實際分析了 威寧縣河流域梯級電站等項目開發過程中生態環境影響,提出,威寧縣小水電開發項目環評中應注意的生態環境問題及保護措施。

參考文獻:

[1]劉蘭芬.河流水電開發的環境效益及主要環境問題研究[J].水利學報,2002(8):121-128.

篇5

(一)嚴格落實交通建設項目業主的主體責任。在項目前期工作、建設、驗收各階段要嚴格落實環境保護措施,將環保費用列入工程造價。招標文件、合同條款中要落實環境保護相關要求,并在工程量清單中單列環保措施費用。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落實專崗專人,統籌開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工作,嚴格按照環評批復要求開展環境監理與監測,每季度向屬地生態環境、交通運輸行業主管部門報送項目環境保護工作情況,主動、自覺接受行業主管部門監督。

(二)嚴格落實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行業監管職責。堅持“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管業務必須管環保、管生產經營必須管環保”的工作原則,配合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完善交通建設領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機制,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將建設單位施工期環保措施落實情況納入信用管理,共同抓好交通建設領域環保工作。

二、嚴格執行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制度

(一)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嚴格落實環評文件未經批復不得開工建設的剛性規定。項目開工前或在建設階段發生重大變動,需重新報批環評報告的,應及時履行重新報批程序,發生重大變動的路段在環評未重新取得批復前不得開工建設。對自建混凝土拌合站、路面混合料拌合站和碎石加工場單獨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并按屬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規定履行審批或備案程序。

(二)嚴格執行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環境保護工程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施工過程中需嚴格落實環評批復要求,及時施作邊坡生態防護、植被恢復等生態修復工程,做到“邊施工,邊修復項目交工驗收前,建設單位負責組織相關單位對照批準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核查生態環保設施完成情況,并向屬地生態環境、交通運輸行業主管部門備案。環保設施未能與主體工程同步投入使用的,建設單位不得組織開展項目交工驗收。

三、做好前期工作階段環境保護工作

(一)加強生態選線和生態修復設計。嚴格避讓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確實無法避讓的重大建設項目應按規定開展項目占用生態保護紅線不可避讓論證。盡可能避讓生態敏感區,確實無法避讓的優先采取橋梁、隧道等“無害化”方式穿(跨)越,同時通過設置動物通道、濕地水系連通等設計方案降低對自然生態系統的擾動。推進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同步開展生態修復設計,落實生態修復資金,加強植被保護與恢復。

(二)加強環境保護設計。應按照《公路環境保護設計規范》、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及其批復文件要求,在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以及環保專項設計中,全面梳理項目全線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點位,有針對性的落實各項環境保護工程措施,細化環境保護工程設計,完善橋面徑流收集系統、聲敏感路段隔聲設施、服務區污水處理設施、環境監測點位、道路綠化、臨建工程污染防治等設計內容。

(三)加強設計成果審查把關。加強對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環保專項設計的審查把關,邀請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環保行業專家參與設計文件的評審,確保環評報告及其批復中的環保措施要求及其費用納入設計文件及相應概預算文件。

四、做好項目建設階段污染防治工作

(一)落實生態敏感區保護措施。生態敏感區屬于環境保護工作重點關注對象,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專題報告、環評報告及其批復要求,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二)落實水污染防治措施。全面禁止生活、生產廢水直接排放。施工駐地生活污水應優先接入城鄉污水管網,無法接入的,應設置化糞池收集,用于農林灌溉。拌合站、砂石料場生產廢水和橋梁、隧道施工廢水應完善施工場區排水系統并設置三級以上沉淀池,根據排放量和目標水質要求,合理選配污水處理工藝和設備,經沉淀處理后循環使用或達標排放。

(三)做好揚塵治理。按照《道路揚塵專項整治行動方案》要求,落實揚塵治理工作責任,建立揚塵污染防治責任制和預防施工揚塵預案,深入開展施工工地揚塵治理。施工場地嚴格落實場地硬化、施工打圍、灑水降塵、產塵物料及裸土覆蓋等環保措施。重污染天氣應暫停土石方施工,大風和灰霾天氣土石方施工應采取濕法作業。施工便道出入口嚴格落實道路硬化、配備洗車池、沉淀池、車輛高壓沖洗設備、運輸車輛覆蓋等措施。

(四)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氣治理。按照《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氣污染防治辦法》相關規定,督促施工單位積極配合生態環境主管部門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的排氣污染檢測摸底和信息登記管理,做好進出場編碼、信息等核實和登記工作,選用排放達標的非道路移動機械和來源正規、質量合格的燃油,建立非道路移動機械與燃料使用臺賬。杜絕在城市人民政府劃定的禁止區域內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

(五)做好噪聲和光污染防治。優化聲環境敏感區域(以居住、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辦公為主要功能的區域)施工便道、便橋的設置,盡量遠離噪聲敏感點位;淘汰落后設備,選用低噪音、低振動的施工機械、設備和工藝,因地制宜采用搬遷、隔聲窗、聲屏障等措施降低噪聲影響;避免在噪聲敏感點位附近夜間施工,途徑噪聲敏感區的施工車輛應禁止鳴笛、慢行通過。施工現場應對強光作業和強照明燈具采取遮擋措施,減輕對周圍光環境敏感區的影響。無法有效避免噪聲和光污染的施工作業,應做好對周邊居民的解釋安撫工作,盡量避免投訴。

(六)做好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收集處理。對辦公區和生產生活區產生的生活垃圾應設置分類收集垃圾桶,及時收集清運。對施工中產生的樹根、不適用填料、建渣、材料外包裝帶等建筑垃圾應按規定集中收集、清運、處置。臨時堆棄的建渣、石料等應及時定期清運,及時進行復綠。對于試驗室產生的危險廢物以及項目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廢機油、瀝青廢棄物等危險廢物,應按照相關規定,規范設置危險廢物暫存間,做好防滲措施,委托具有危廢資質處置單位進行轉運處置,并建立轉運及處置臺賬。

(七)落實水土保持措施。合理設置排水、截水設施,及時實施邊坡防護工程,防范邊坡崩塌或滑坡,減少水土流失;嚴格落實表層耕植土剝離、儲存和復墾利用措施;嚴格落實棄土場先擋后棄和分層碾壓措施,確保渣場安全使用;及時取得取、棄土場變更的手續。

五、做好項目環保驗收工作

試營運期間,建設單位應自行或委托相關單位開展環保驗收調查,依據調查情況對環保措施進行整改完善。在整改完善后,按照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規定的標準和程序,對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進行驗收,驗收報告應依法向社會公開,并向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單位申請備案。

篇6

關鍵詞:水利工程施工;環境管理;保護措施;淺析

水利工程建設施工期間,可能對環境與生態產生諸多影響,我們應在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運行及管理的各個環節中都要注意保護生態環境。盡量減輕施工對原有生態環境的破壞,使水利工程建設與資源環境的良性循環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相協調。

1 工程業主的環境管理與保護措施

工程業主在施工組織設計和工程造價及施工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環境保護因素,并著重在以下幾方面進行有效監督和管理:制定建設期環境保護實施規劃和年度計劃及具體管理辦法;編制招標文件和承包項目合同中的環保條款;組織實施并監督檢查環保工程措施的落實;負責協調環保和其他部門的關系,配合環保部門做好環境監測檢查工作,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編寫年度環境保護工作報告及月、季、年報表;開展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和培訓;認真做好工程的竣工驗收工作,環保項目未按要求實施完成的,不能通過驗收。

2 施工監理的環境管理與保護措施

2.1 施工準備階段 應審查設計文件和施工方案是否滿足環保要求,如有問題,應協助做好設計優化工作;

2.2 具體施工階段 應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確定監理的主要內容,檢查環保工程設計是否得以實施、質量是否達到要求;檢查環保工程資金的使用是否落到實處、配合環保職能部門做好施工期間的環保檢測和監督工作。

2.3 施工驗收階段 提交環境監理報告,參與業主組織的工程竣工驗收和環保主管部門組織的環保監測驗收。環境監理的內容主要包括:地表、地下水資源保護;施工區生活供水滅菌消毒的監測與檢查;生活污水和生產廢水的處理,排污口及水質監測;粉塵及有毒、有害氣體的控制和大氣監測;噪聲污染控制和監測;固體廢棄物的處理;水土流失的防治與植被恢復;人群健康保護;文物保護;環保設施的建設。

3 施工單位的環境管理與保護措施

3.1 加強施工人員管理 施工單位要嚴格按照施工合同中環保條款的要求,指定專人負責環保工作,根據具體的施工計劃制定與工程同步的施工區和生活區的環境保護措施計劃,及時檢查環保設施的建設及運行情況,妥善處理施工過程中出現的環保問題,對施工區域外的植物、樹木盡量維持原狀,防止由于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區附近地區的環境污染,加強開挖邊坡治理,防止沖刷和水土流失。

3.2 建立環境保護體系

3.2.1 防治水源污染 根據國家水資源保護有關標準,控制進入水體污染物排放總量和污廢水濃度,對砂石骨料加工清洗、混凝土養護、化學灌漿、機械廢油、施工企業生產廢水、生活污水等采取處理措施,防止直接排放污染水體,保證生活飲用水衛生,施工人員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施與農田,施工機械檢修沖洗廢水經隔油沉淀處理后用于噴灑道路及施工場地。

3.2.2 防治大氣污染 根據有關排放標準,采取措施消煙除塵,控制污染源,減少排放量;材料堆放應采取必要擋風措施,減少揚塵;組織好材料和土方運輸,防止揚塵和材料散落造成環境污染;材料運輸宜采用封閉性較好的自卸車運輸或采取覆蓋措施;對施工場地、材料運輸及進出料場的道路應經常灑水防塵;施工機械車輛應安裝尾氣凈化裝置,各種燃油機械必須裝置消煙除塵設備;砂石料加工及拌和工序必須采取防塵除塵措施;嚴禁在施工區焚燒會產生有毒有害或惡臭氣體的物質。

3.2.3 防治噪聲污染

3.2.4 防治廢物亂排 按照批準的棄渣規劃有序地堆放和利用棄碴,防止任意倒放棄渣阻礙河、溝等水道,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

3.2.5 防治疾病流行 防治疾病流行,保護人群健康。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認真做好疾病調查和防疫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減免流行性傳染病、地方病、自然性疫源性疾病的發生,千方百計保護人民生命健康。

3.2.6 防治水土流失 按工程設計和合同要求采取工程或生物防護措施,防止邊坡失穩、滑坡、坍塌或水土流失;合理設置土石方填挖施工現場臨時排水系統,及時疏導雨水,以減少雨水對挖填土坡坡面的沖蝕;填方坡面應及時夯實并進行邊坡綠化;合理確定借土棄土位置,合理開采砂石料場,注意料場棄土棄渣分離處理;多余的土方盡量就地用來整理坡面,當不得不外運時,應該運至無自然保護價值的規定場所,棄土不得破壞或掩埋地表植物;當堆棄高度較高時不應進行護面設計并應設擋土構造物以免將來發生坍塌;盡量避免在工地內造成不必要的生態環境破壞。在工程施工期間不亂砍、濫伐林木,盡量不破壞草灌等植被,并選擇適宜本地區栽植的植物,進行生態護岸、草皮護坡,保持工程與周邊生態環境的協調,盡量減免工程施工對水域生態環境的影響。

3.2.7 防治文物破壞 在施工過程中,發現文物(或疑為文物)時,立即停止施工,采取合理的保護措施,防止移動或破壞,同時將情況立即通知業主和文物主管部門,保護好文物。

篇7

關鍵詞:生態理念;水利工程;設計應用

引言:

水利工程雖然聽起來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但是其在我們的生產生活中是有很多應用的[1]。三峽工程在我國的水利發展史中更是一個里程碑,其蓄水能力和發電能力都給我國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促進[2]。隨著我國水利業的不斷興起,各種由水利工程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也不斷顯現出來,如在建設時誘發出的地震,阻斷河流造成河流內部的生物減少,水力發電時給河流或者周圍環境帶來的污染等等,因此現代的水利工程發展中,需要極其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加強生態理念[3]。

一、水利生態理念

該理念的產生是由于現在快速發展的水利工程給環境帶來很多不利的影響,所以在此背景下,人們越來越發現在工程建設中進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4]。水利生態就是在進行水利工程的建設中,同時將環保的理念融入到設計中,使水利工程的發展更加趨于可持續性和環境友好性發展。由于水利工程區別于一般的工程建設,需要的河流上建設,并需要進行蓄水、通航等,其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就更加多樣化。水利工程的建設位置一般都比較復雜,大多數水壩會修建在山谷中,或者修建的部位地勢條件比較險峻等,這不僅給工程建設帶來很大的難度,在為了滿足工程建設的要求時,對周圍環境勢必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給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的破壞。因此,該理念在水利工程的建設中就顯的非常重要,需要注意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并加強生態的修復工作。

二、存在的問題

水利工程的建設過程中,不僅僅在施工中需要注重對生態影響的降低和補償,同時也要在設計規劃環節就將生態環境的問題考慮進去,從而使整個建設過程都是對生態友好的,在這其中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一)意識薄弱

在設計規劃環節,設計人員主要關注的部分是工程的選址及計算是否能更快地使方案的通過,是否能更簡便地進行設計以及是否能有更好地進行成本的降低,而對選址位置對生態產生的影響沒有考慮進去,在前期對周圍地質環境及生態環境的考察也不夠到位,使設計方案本身對生態環境就是不友好的。在施工環節,施工時由于為了降低造價、節約成本及滿足進度,很多時候的施工都是野蠻施工,也給環境帶來很大的破壞。

(二)基礎資料缺失

由于水利工程牽扯到的水文地質條件非常復雜,河流的走向、流量以及河床的地基條件都是建設過程中重要的基礎資料,而很多時候這些基礎資料并沒有進行詳細的收集和勘察,或者只是多年前的一些基礎數據,并沒有在里邊加入進去生態的理念,使這些資料不能幫助設計人員獲得需要的內容,也就使很多設計缺乏生態意識。

(三)投入不足

在工程建設中,只有有足夠的資金保證,才能使生態保護工作落實到實處。但現在存在很多企業為了降低造價,往往減少對環境保護的投入,或者沒有意識到環保資金的必要性,而生態環境保護的資金投入是在工程在環保方面很重要的部分,缺少這部分投資,很多施工中的環境保護措施和施工后對生態的修復工作無法進行,也就造成了現在很多的生態問題。

(四)管理不到位

很多現場在施工時沒有一個系統完整的環境保護方案及措施,責任人的劃分也不夠明確,施工人員對自身施工范圍內所需要進行的生態保護也并不了解,造成施工中很多的生態破壞都是可以避免或者不發生的。同時管理措施不夠具體,管理人員的意識不強也是工程在生態建設方面缺失的一個主要因素。在管理過程中,沒有加強對環保工作的考核及定期檢查,管理松懈,或者很多措施只是流于表面,沒有做到實處,造成實際在施工中對環境的影響并沒有降低,甚至可能增加。

三、應用中的措施

基于上述的幾點問題,在規劃設計及施工中就要從這些問題中入手,采取各種措施以降低對環境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完善基礎資料

一個地區的生態基礎資料是進行水利工程建設時非常重要的資料,在前期的規劃時,就應收集工程當地的水文地質條件資料,氣象資料及歷年洪水的發生情況和地震的發生情況,并應收集工程建設當地環保部門對環保的要求,建設項目周圍的生態環境情況等資料。在這些資料的基礎上,要綜合分析當地的生態環境情況,深入了解當地的地質條件和人文環境,同時要研究工程項目可能會對周圍環境產生的影響,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并加入生態理念,從而在基礎層面就做到工程建設有利用生態保護。

(二)提高意識

企業及設計、施工人員應不斷提高自身的生態保護意識,加強對生態環境的認識,在前期的實際方案中就融入生態環保理念,在方案的設計時就應同周圍的環境相協調,對在山體中建設的項目要注意導流方式對周圍環山體和原始植被帶來的不利影響,合理布置導流方案,同時在方案中應考慮加入環保措施。施工時也應注意進行文明施工,減少對水流的污染及周圍土壤的污染,降低施工中揚塵的發生,同時應注意對施工中產生的垃圾及有害物質的收集和處理,防止由于施工過程中帶來的不利影響。

(三)保證投入

在工程設計階段,就應該明確需要采取的各項環保措施,并在造價中應增加生態環境保護的資金投入,可列專項資金用于工程建設中各種生態環保措施的實施和對生態環境的后期補償等,在該項資金中應明確每項環保工作的具體投入,并對每項資金的資金來源進行注明。在該項資金的使用過程中,應嚴格資金的使用情況,??顚S?,每一項資金應保證相應措施的實施,防止工程中對該項資金的減少及挪用,確保能切實保障各種有利于生態環境措施的順利進行。

(四)加強管理

在實際進行該項工作時,應注意對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強多種管理手段。在前期應建立生態保護的實施方案,明確應對各項環境問題的產生,同時編制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建立專項工作小組或著由專人負責,落實每個人的實際責任,明確每個人的環保工作內容,加強對工作人員的環保工作進行培訓和交底,使每個人明確自身應承擔的責任。采用各種管理手段和考核制度,定期進行考核結果的公布,將環保工作與績效掛鉤,并進行整頓改進。并要嚴格把控生態的維護和修復工作,使環保工作能落到實處,能從最基礎、最本質的方面來降低破壞生態環境事件的發生,從管理層面在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篇8

對于水溫分層型水庫應建設分層取水設施,減緩低溫下泄水對作物和水生生物的影響;在有魚類洄游的河段筑壩,應建設過魚設施。回顧環評函〔2006〕4號文之后幾年來水利水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的實踐,可以明顯地看出,一個有利于環境保護的良好局面在逐漸形成,但是,目前出現的一個現象是環境保護措施的投資普遍不足,這將影響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事業的健康發展。由此,如何保障環境保護措施的落實,就成為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措施的落實,實質上是環境保護投資資金保障的問題。我國在短短的5年內對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投資增加了10倍,這樣的增長幅度很大。但事實上,在發達的歐美國家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投資已經占到工程總投資的6%,比我國目前平均3%的比例高出一倍。我國的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投資比例其實并不高。落實工程的環境保護措施,必須在合理的環境影響評價基礎上做好環境保護措施與投資估算,使投資審查人員和部門充分認識到這些環境保護措施的必要性,給定較為充分的建設資金,才能將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措施落到實處。這是建設環境友好型水利水電工程,實現人水和諧,體現水生態文明的具體內容,因此,本文針對環境保護措施落實這一問題,按照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從技術和管理兩個方面,深入分析了環境保護投資估算的各個技術環節,以及不同管理部門審查職責和銜接方式,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措施落實的資金保障機制。

2水利水電工程環境影響特征及主要環保措施

在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中,與工業項目相比,水利水電工程的環境影響具有明顯的特征,首先是環境影響的空間范圍大,通常包括庫區及壩下幾公里、幾十公里甚至數百公里的河段,以及渣場、料場、施工道路和移民安置區等;其次,主要的環境影響是生態環境和水環境的影響;第三,運行期不產生污染物,但“淹沒、阻隔和徑流調節”作用對環境的影響深遠且不可逆轉;第四,因工程任務不同和建設地點不同,環境影響的程度和范圍差異較大,水利工程特別是引調水工程比水電工程影響更為復雜。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我國就已經認識到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將對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不利影響,并在重要水利工程如葛州壩工程和三峽工程立項論證過程中,較為深入地研究了工程建設對水環境、陸生生態、水生態和移民等多方面的影響,并較為系統地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措施。但相對而言2000年以前一般水利水電工程的環境保護措施主要集中在施工期環境保護上,且投資相對較小,約占工程總投資的0.3%左右。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水利水電工程的環境與生態保護越來越受到重視,進入21世紀以來,特別是環評函〔2006〕4號實行以來,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事業有了長足進步,環境影響報告書更加關注工程運行期生態環境的長期影響。充分注意到筑壩河流脫水斷流問題、高壩大庫低溫水下泄問題和洄游魚類通道被阻隔問題。目前水利水電工程在常規的施工期“三廢”處理和防治措施基礎上,普遍增加了運行期環境保護措施,通過壩下埋管或發電小機組布置了最小生態基流泄放設施;對于水溫穩定分層型水庫,底層取泄水產生低溫水影響的高壩均采取分層取水;對于影響魚類洄游的閘、壩工程,有條件的均布置魚道,并建設魚類增殖放流站;對于在水庫、河道引水工程的取水口均布置攔魚設施;對于不適宜建設魚道的水庫、水電站亦在研究建設人工捕撈過壩、升魚機等措施。近年完工的項目如廣西長洲水電站、浙江曹娥江大閘工程均建設了魚道,吉林老龍口樞紐、新疆恰甫其海樞紐等建設了魚類增殖站。目前,最小生態基流泄放措施、魚道、增殖放流站、水庫分層取水等設施已經成為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措施的標準配置。目前在工程的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方面,總體特征表現為,國家立項的大型項目好于地方立項的中小型項目;發達地區的項目好于欠發達地區;水電項目好于水利項目。其中水利項目中落實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環保投資不足。為適應環境保護的發展和更好的落實環境保護措施,水利部《水利工程設計概(估)算編制規定》(水總〔2002〕116號[2])規定,環境保護工程投資作為工程總投資的組成部分,從主體工程投資中分離出來單獨編制,并配套了《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投資概估算編制規程》(SL359-2006)。其后又出臺《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設計規范》(SL492-2011)。這些規程和規范的實施為環境保護措施設計、投資編制提供了基礎性依據。

3環保措施落實過程存在的資金保障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水利和水電工程立項審批程序不完全一致,一般來說水利項目立項實行審批制,水電項目實行核準制,水利項目審查環節相對更多一些。本節以國家審查的大型水利項目為例重點討論環境保護措施落實過程的資金保障機制。盡管水利部門從法律法規、政策、標準等方面,為環境保護措施設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措施落實的保障機制閆俊平計與實施建立了較完善的基本保障體系。但是,較突出的問題是環境保護投資難以得到完全保障,其主要原因如下。

3.1技術因素對環境保護投資估算的影響

3.1.1工程設計深度不夠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設計各階段環境保護設計深度均要求與主體工程設計深度一致,但一般設計深度與要求有一定差距,表現在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階段和初步設計階段深淺不一。

(1)項目建議書階段。項目建議書階段設計深度不夠主要表現為,這一階段僅編制環境影響篇章,沒有獨立的環境影響報告書,不開展環境現狀的實際調查。因此,環境影響篇章中環境保護目標不明確、環境保護措施針對性差,甚至漏項。在這一階段,設計人員往往類比其它工程或按工程總投資比例計列環保投資。現狀情況是項目建議書階段的投資一般偏少,“包不住”可行研究階段的環保投資。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是,制定相應的技術規范,提高本階段的設計水平;在項目建議書階段開展環境現狀調查,基本明確環境保護目標;根據環境保護目標初擬環境保護措施。

(2)可行性研究階段??尚行匝芯侩A段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基本滿足可行性研究階段深度要求,但環境影響評價人員不掌握投資估算的編制方法,也不能正確估算環保投資。因此環境影響評價人員采用較多的方法也是照搬其他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中的環保投資,這樣即便環保措施合適,投資不一定合理,同樣會在審查或評估時被取消或大幅核減。

(3)初步設計階段。本階段環保工程選址大部分落實不了,無法進行工程布置,設計方案空泛。初步設計階段環保設計仍停留在可研階段深度,致使工程量和投資與實際情況相差較大。概算投資以照搬可行性研究階段估算投資的情況較多,這就不能將可研階段漏計的投資找補回來,也就失去了在初步設計階段進一步落實環保投資的作用。工程設計深度不夠,導致環境保護措施空泛,投資誤差大。設計深度不夠的問題直接影響環境保護投資概估算的準確性,進而影響到環境保護措施的落實。

3.1.2環境保護投資概估算編制體系不完善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投資概估算編制的依據是《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投資概估算編制規程》(SL359-2006),規程劃分的環境保護費用包括工程措施費、非工程措施費、獨立費用、預備費、建設期融資利息(詳見表1),但是沒有相應的概算定額,使得投資編制人員仍然不能很好地應用這一規程。此外,無論是水利水電設計院的環境保護設計人員,還是環境影響報告書編制單位的專業人員,大部分人缺乏概預算方面的專門知識,不熟悉投資概估算的編制方法。也正由于這兩方面的原因環境保護投資估算過程中常常采用類比方法,類比其他工程的環境保護措施,進而得到相應的環保投資概估算。但是水利水電工程的環境影響具有因工程建設位置不同,環境影響也不同的特點,類比的環保措施和投資往往與實際存在較大差異。另外,還有一種常用的方法是,按主體工程總投資的比例估算環境保護投資,這在一定程度上屬于“拍腦袋”性質,更加不切合實際。由于環保投資編制中存在的這些技術問題,在工程管理部門評估及批復時,很容易誤導評估及批復人員,認為措施必要性不大,或投資不合理而被大幅度削減或砍掉,進而導致環境保護措施無法完全落實。另外,過魚設施和分層取水的投資通常列入主體工程投資中容易被忽視而不利于落實。

3.2管理部門審批對環境保護投資的影響根據我國的管理體制,水利部門承擔環境保護措施的設計、管理與審查工作;環保部負責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批復和環境保護設施的監督管理;而發改委負責環境保護措施設計評估與投資的批復。這種管理體制意味著經水利管理部門審查認定的環境保護措施和投資,包括可行性研究階段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復的環境保護措施,都要經過發改委的批復。在三部門的審查中,不同的審查部門聘請不同的專家,不同專家對環境保護措施的認識不完全相同,以可行性研究階段的審查為例,有的工程在水利部門預審后,環保部審查時認為采取的環境保護措施還不夠,而發改委審查時又認為不必要。表2列出了近年來不同部門審查的部分工程環境保護措施和投資變化情況,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部門審查對環境保護投資有一定的影響,投資的變化反映了不同部門管理職責的差異。這種不同部門審查影響環保投資的現象是由我國管理體制所決定,也是必然和客觀存在的。

4環保措施落實的保障機制

4.1制定完善的標準體系,加強環保投資編制人員的培訓水利部于2007年2月了《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投資概估算編制規程》(SL359),2011年1月了《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設計規范》(SL492),《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議書編制規程》、《水利水電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規程》和《水利水電工程初步設計報告編制規程》經修訂后也即將。但還需要制定相應的概算定額,盡快完善概估算編制體系,將SL359規程納入概預算范疇,首先讓各部門都認同該規定。三階段編制規程是規范各階段設計深度的標準,建議盡快實施。同時要加強環保投資編制人員的培訓,使得專業人員了解和掌握這些標準和規范。針對目前環境保護設計深度普遍達不到相應階段的技術要求,重點培訓環保設計人員在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設計三階段的環境保護部分內容和深度。通過培訓讓工程設計人員提高環保意識,了解項目建議書階段環境影響篇章重要性,明確環境保護目標和開展環境現狀調查的必要性。對于從事水利水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人員和環保設計人員,還應宣貫水利水電工程設計規程規范主要內容和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投資概估算編制,重點培訓環保投資項目劃分、費用組成、基礎單價和工程單價及獨立費用編制方法等。鑒于部分從事水利水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人員不屬于水利水電行業,環境保護投資編制的培訓可委托水利工程環境專業委員會組織實施。要提高設計質量,水利工程設計單位還需加強環境保護設計質量管理,嚴格按照各設計階段的深度進行設計,準確計算工程量和投資,為環境保護措施與投資批復提供依據。

4.2過魚與分層取水設施投資從主體工程中分離投資較大的魚道及分層取水設施從主體工程投資中分離出來,列為環保投資,有利于其投資的批復。首先,魚道及分層取水設施作為環境保護措施按規定其投資應該納入環保投資,這樣做也可提升環境保護的重視度;其次,對于主體工程而言,魚道及分層取水設施為小規模措施,隱藏在龐大的主體工程中,在進行投資審查時,容易被忽視而被砍去。

4.3各部門之間加強溝通,保障措施的落實鑒于目前水利工程的環境保護多部門分管制度,水利部、環保部、發改委在加強本部門的職責外,需要建立溝通機制,相互信任,共同促進環境保護措施的實施。發改委在評估與批復過程中充分吸納水利與環保部門的意見,保障環境保護措施與投資的批復和落實,使水利水電工程以最小的環境和生態代價而健康發展。5結論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幾點認識:

(1)在提倡環境保護、生態文明,人與自然和諧的新形勢下,建設魚道、魚類增殖放流站,分層取水等環保措施,已成為閘、壩等攔河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的必備措施。

(2)在技術上,相關部門需盡快制定水利水電環境保護投資概算定額,完善概估算編制技術標準體系;盡快三階段編制規程。加強已有規程規范的宣傳,系統開展環境保護人員環保設計與概估算編制的技術培訓。環保投資概估算應有理、有據、翔實可信,經得住各部門的審查。

篇9

論文關鍵詞:環境金融生態發展

年7月30日,我國環??偩帧⑷嗣胥y行、銀監會三部門聯合出臺綠色信貸政策,提出要為生態保護、生態建設和綠色產業融資,構建新的金融體系和完善的金融工具,增強信貸資源支持循環水平的效用。發展環境金融是實施綠色信貸政策的一條重要途徑,有助于提高柴達木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

一、環境金融介紹

(一)定義及發展趨勢

1997年,國外學者首次提出環境金融這一概念。目前,關于環境金融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國內外學者也存在多種觀點:①環境金融是金融業根據環境產業的需求而進行的金融創新;②環境金融是針對環境保護,以及為推動環境友好型產業發展而開展的投融資活動;③環境金融就是把循環經濟、金融創新放在一個有機的系統里,探討所有能夠提高環境質量、轉移環境風險、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以市場為基礎的金融創新。

縱觀上述觀點,一個共同的認識是:環境金融是針對環境保護開展的金融創新,研究用于環境保護用途的金融創新工具,因此應具備金融創新的范疇,明顯的環保意圖,并能提高循環經濟水平等特征。這就與當前各國政府倡導的綠色、環保等政策不謀而合??梢灶A見,環境金融將成為21世紀金融業發展的一大趨勢。筆者認為,在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發展環境金融就是要研究如何利用金融創新途徑達到控制污染物排放,保護柴達木地區脆弱的生態環境,促進柴達木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并達到政府一企業一銀行多方共贏。

二、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有必要發展環境金融

(一)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面臨嚴峻的環保壓力

循環經濟包括清潔生產、生態工業園區和循環型社會三個層面,分別定性為小、中、大循環。目前,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圍繞鹽湖化工、煤化工、石油天然氣化工、有色冶金等四大特色產業,初步形成了格爾木、德令哈、大柴旦、烏蘭等四個循環經濟工業園區,正處于從企業清潔生產向生態工業園區過渡的階段,即小循環向中循環過渡,這一階段的顯著特征是生態保護功能有待改善,突出表現在:一是循環利用水平不高。由于柴達木循環經濟仍處于探索階段,產業關聯度不高,產業鏈短,資源開發中的廢棄物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破壞環境和資源浪費的情況時有發生。二是水資源缺乏,但利用率偏低。目前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單位面積水資源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4%,但萬元GDP用水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9倍。三是減排防污壓力較大。尤其是二氧化碳導致的溫室效應,致使當地溫度在以每10年0.44攝氏度的速度上升。

(二)發展環境金融有助于緩解當前的環保壓力

1、發展環境金融與循環經濟的要求相適應,宏觀助解環保壓力。從宏觀上看,環境金融和循環經濟的目標一致,二者均期望在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促進柴達木地區經濟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2、發展環境金融正向引導企業的環保行為,微觀助解環保壓力。從微觀上看,企業提高清潔生產能力是緩解當前環保壓力的保證。環境金融的關鍵是以環保為宗旨,通過金融杠桿作用,實現金融資源的綠色配置與使用,間接影響循環經濟中的企業的環保行為,激勵企業不斷提高自身環保能力,采取各項環保措施吸引信貸資源。

3、環境金融參與循環經濟有助于實現多方共贏。循環經濟講求以最小的環境代價為成本實現最大的經濟收益,在資源利丌]上“榨凈”,最終政府既保護了生態環境,又獲得了綠色財政;企節省了成本,提升了利潤空間。環境金融與循環經濟并行后,金融支持循環經濟的效果更加突出,銀行也能從循環經濟的發展中收獲更大的效益。

(三)循環經濟為發展環境金融創造了優勢條件

從循環經濟“資源一產再生資源”的生產模式來看循環經濟模式最大程度降低了生產對環境的破壞,節約了資源,增強了企業的盈利能力,并且一定程度上規避了信貸資金因環保因素所形成的風險,信貸資源的“洼地效應”強于傳統經濟模式,為銀行發展環境金融創造了優勢條件。但是金融創新體制的弊端是發展環境金融的最大阻力,如:作為基層金融機構,末經上級授權,金融創新難以有效展開,并且基層銀行機構創新研發人才欠缺,現行的金融創新產品中難尋針對環保因素的會融創新產品。

三、發展環境金融有助干促進試驗區企業全面采取環保措施

假設柴達木地企業存在信貸資源爭奪戰,并由此產生*弈行為,柴達木地區從時間依次經歷了“傳統經濟模式——循環經濟模式——循環經濟模式+綠色信貸”三個階段,三個階段*弈情況如下:

第一階段:銀行向企業投放信貸資金是必然事件,企業采取環保措施是偶然事件。因此不管企業采取環保措施與否,銀行均向企業投放信貸資金,并且企業采取環保措施要花費一定的資金成本,此時企業的上策是都不采取環保措施,并且能獲得銀行信貸支持。

第二階段:銀行向企業投放信貸資金是必然事件,參與循環經濟試點的企業采取環保措施是必然事件,末參與的企業可以不采取環保措施。因此參與試點的企業以“符合同家環保產業政策、污染物排放達到相關要求”為獲得信貸支持的取勝條件,但環保投資見效慢,銀行不愿向試點企業提供信貸支持。銀行仍然可以為環保不達標的項目和企業提供信貸支持獲得短期效益。最后導致銀行信貸資金大部分投向非環保企業,對循環經濟的支持作用不充分。

第三階段:銀行向企業投放信貸資金是必然事件,參與循環經濟試點的企業采取環保措施是必然事件,未參與的企業可以不采取環保措施但不能獲得信貸支持。綠色信貸實施后,給予了發展環境金融產品的良好機遇。從期望值角度看,同一條產業鏈條上的所有企業都有意愿采取環保措施,因為同一鏈條上的企業都不希望因其中一個環節的斷裂,而導致自身經營閑難。不同產業鏈條上的企業之間,不采取環保措施的非循環經濟試點企業之間,雖然不存在利害關系,但由于綠色信貸政策的硬性約束,為了獲得信貸支持不得不采取環保措施。因此*弈結果是柴達木地區所有企業均采取環保措施,共享信貸資源,最終促進柴達木循環經濟水平上臺階。

四、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的環境金融產品設想

目前罔內外常見的環境金融產品有碳金融、綠色抵押貸款、巨災債券、生態基金等產品,這些產品對設計適合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的環境金融產品有一定的啟發意義。如碳金融中的碳指標交易是通過總量控制與配額指標交易,督促企業采取更清潔的生產技術,或者企業為了節省購買配額的資本,選擇其他可替代的清潔能源。巨災風險證券化是通過發行收益與制定的巨災損失相聯結的債券,將保險公司部分巨災風險(包括人為造成的生態破壞風險)轉移給債券投資者。

(一)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污染物排放指標交易機制

1、產品設想:政府在制定年排污總量指標時,根據上年度排污總量,適當減少下一年度排放總量,并逐年遞減。桐關部門根據每戶企業的規模、清潔技術、排污情況,將排污總量指標公平、公開、科學地分配到每戶企業,規定配額指標可在試驗區范圍內自由交易,并且人民銀彳丁、銀監局等銀行業監管部門要嚴格執行綠色信貸有關規定,監督各家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向指標超額或不足的企業發放貸款。

2、存在困難:(1)企業向銀行虛報排放情況,騙取銀行信貸資金。(2)企業獲得貸款之后,肆意排放污染物,導致全年排放超標。(3)配額指標交易雙方虛報交易情況,為某方制造指標充?;蚺欧胚_標的假相。

3、解決措施:(1)由政府相關部門(如環保局、發改委、經貿委等)、人民銀行、銀監局制定完善的《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污染物排放指標交易機制實施方案》,規定政府相關部門定期向銀行機構通報指標交易情況、授信發生企業的實際排放情況;企業向銀行提供的排放情況需由政府相關部門認證;人民銀行、銀監局制定相應的“信貸指導意見”并承擔日常工作的監督管理。(2)銀/-i-~ll定與單位排放量相應的單位信貸資金規模,根據企業年度排放剩余指標計算最大信

貸投放量,或根據企業使用配額指標的進度,按比例發放貸款,遇有違規行為,可暫停貸款發放。對于企業中長期貸款,銀行可根據企業歷史排放情況,保守估計貸款期的排放總量。(3)建立“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污染物排放指標交易市場”,將排放指標證券化,吸引社會資金介入。

(二)柴達木循環經濟綠色債券

1、產品設想:由金融機構發行,專門將資金用于向循環經濟項目貸款的金融債券,也可以由符合條件的大型企業單獨發行,甚至地方政府可將試驗區全部或部分綠色環保企業集中打包,發行“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綠色債券”。所募集的資金全額用于環保產業。

2、存在困難:(1)如何保證所募資金全部用于企業的環保產業。(2)如何保證債券融資的成功率。

3、解決措施:(1)嚴格審核上市企業的環保資格,鼓勵和支持符合循環經濟特點的企業或項目通過直接融資渠道發展環保產業。(2)由政府相關部門、人民銀行、銀監局組建債券運作管理委員會,負責債券的上市、日常運作管理及所募資金的使用監管。(3)政府出臺優惠政策,吸引社會資金投資綠色債券。(4)建立柴達木循環經濟綠色產業投資基金(未上市股權投資基金),所募集的資金主要投資于末上市企業。

(三)柴達木循環經濟生態補償機制

1、產品設想:一是設立財政專項貼息補償基金,專項用于補償企業因違規排放造成的信貸資金風險,提高銀行發展環境金融產品的積極性;二是設立由企業利潤、財政資金組建的重大污染事件補償基金,用于應對人為造成的重大污染事件的應急處置。

篇10

論文關鍵詞:公路;環境保護;污染

論文摘要: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蓬勃發展,公路建設的步伐越來越大。近年來,我國公路總里程不斷增長,汽車保有量持續增加,公路在國民經濟綜合運輸體系中的位置愈來愈重要。伴隨著公路的高速發展,公路污染、公路對周邊環境影響等問題也大量凸現出來,公路建設如何實現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必須注重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如何面對公路建設產生的環境問題,如何按照現階段我國實際情況,分析評價公路建設各階段對環境的作用與影響,采取何種措施減少或杜絕公路環境污染、恢復路域生態損失。這是擺在我們廣大公路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1公路環境保護

1.1環境與環境保護定義

環境是指人類和生物生存的空間?!吨腥A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對環境的定義是: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動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勝古跡、風景游覽區、溫泉、療養區、自然保護區、生活居住區等。按照環境的自然和社會屬性分類,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環境保護是指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對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必須做好綜合治理,以創造出適合于人類生活、工作的環境。

1.2公路環境保護內容

對照上述定義,公路環境保護是基于生態可持續發展原則調節與控制“公路工程與路域環境”對立統一關系的發生與發展。公路環境保護由兩項基本工作組成:一是分析因修建公路而對環境產生的各種影響及其影響的程度和范圍,根據需要采取專門的環境保護措施,積極開展環境保護的有關工作;二是在公路的設計、施工及運營管理過程中,注意凸顯公路各組成部分的環保功能,使公路在運輸功能發揮的同時,對沿線環境的負影響最小。

1.3公路環境問題

環境問題是指環境中出現的不利于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現象。

公路建設必然影響環境,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設,其施工、營運期造成的環境問題會更嚴重。公路建設將造成如下環境問題:選線不當會破壞沿線生態環境;防護不當會造成水土流失,如坡面侵蝕與泥沙沉淀等;公路帶狀延伸會破壞路域自然風貌,造成環境損失;公路施工造成環境污染;公路通車營運期間,車輛對沿線造成污染。

1.4公路環保功能

一般情況下,一條公路如果嚴格按照現行公路工程設計標準及《公路環境保護設計規范》進行設計,按公路工程施工技術規范進行施工,就可以起到對路域自然環境的保護作用,并能夠對社會環境進行調整和完善。

公路各組成部分的環保功能歸納如下:

路基工程在施工及竣工后,結合造地還田與疏導排水,各部分相互協調配套,可使工程穩定堅固,外觀順適優美,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路面工程對路基起保護作用,同時也起著防塵、防水,保護公路沿線環境不被污染的作用。

橋梁涵洞工程設計與施工中重視對公路路域景觀環境的影響,可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

排水工程對公路工程的整體性和穩固性有特殊的作用,可以防止路基路面水及水中含有的油污、有害元素直接進入農田,避免耕地淹沒、土壤污染。

防護工程確保了路基穩定,減少了水土流失,直接起到了環境保護作用。該工程與環保的關系最為密切。

1.5公路環保措施

公路建設的不同階段,環境問題的產生與環保工作的重點不同,所采取的措施必須具有針對性。

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設計階段:進行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為進行環境保護設計和采取環保措施提供依據;初步設計及施工圖設計階段:進行環境保護設計;招投標階段:在合同書中納入環境保護條款;施工階段:進行環境保護設施的施工及監理;竣工和交付使用階段:進行環境保護設施驗收、環境后評價;營運期:進行環保設施維護及處理環境問題投訴。

針對實際工作需要,現結合國家目前的環保法規對公路施工階段、營運期采取的環保措施分述如下:

1.5.1公路施工階段環保措施

1.5.1.1生態環保

在土方開挖回填時避開雨季,雨季來臨前將開挖回填、棄方的邊坡處理完畢;施工取土時采取平行作業,邊開挖、邊平整、邊綠化,計劃取土,及時還耕,及時進行景觀再造;在雨水充沛地區,及時設置排水溝及截水溝,避免邊坡崩塌、滑坡產生;在雨水地面徑流處開挖路基時,及時設置臨時土沉淀池攔截混砂,待路基建成后,及時將土沉淀池推平,進行綠化或還耕;對路堤邊坡及時進行植草綠化;對施工臨時用地,先將原表層熟土集中堆放,待施工完畢后,再將這些熟土推平,恢復原地表層。

1.5.1.2噪聲防治

當施工路段距住宅區距離小于150m時,為保證居民夜間休息,在規定時間內禁止施工;主動與施工路段附近的學校和單位協商,對施工時間進行調整或采取其他措施,盡量減小施工噪聲對教學和工作的干擾;注意機械保養,使機械保持最低聲級水平;安排工人輪流進行機械操作,減少接觸高噪聲的時間;對在聲源附近工作時間較長的工人,發放防聲耳塞、頭盔等,對工人進行自身保護。

1.5.1.3大氣污染防護

公路施工堆料場、拌和站設在空曠地區,相距200m范圍內,不應有集中的居民區、學校等;瀝青路面施工,瀝青混凝土拌和廠設在居民區、學校等環境敏感點以外的下風向處,既方便生產,又須符合衛生要求(衛生防護距離分級中,規定的防護距離為300m),不采用開敞式、半封閉式瀝青加熱工藝;施工便道定時灑水降塵,運輸粉狀材料要加以遮蓋。

1.5.1.4水污染防治

瀝青、油料、化學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沖刷進入水體;施工駐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糞便等集中處理,不直接排入水體;對橋梁施工機械嚴格進行檢查,防止油料泄漏。嚴禁將廢油、施工垃圾等隨意拋入水

公路建設設環保工作重點內容:

設計階段:環保總體方案應在針對性勘察資料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各路段自然環境、生態環境、社會環境特點,使環保方案既經濟、又可靠,并重視以下方面:

周邊山區公路越嶺方案應充分比較隧道與展線方案對環保的優劣。深挖高填和地質不良路段防護工程應充分考慮環保要求。

自然保護區、風景點、區應特別注重自然景觀、珍稀野生動植物地帶的環保措施。

設計說明應對環境保護工程作盡量詳細的說明,標明敏感點。

綜合考慮沿途公眾對擬建公路了解程度,交通現狀滿意程度,對搬遷、移民的態度,對當地民俗的不利影響,對公路走向,對出行、交往的要求,對當地養、植業的影響等方面意見和建議。

施工階段。嚴格控制紅線內砍伐森林植被,珍稀植物宜采取移植措施。

與主體工程同時進行工程招標。施工合同、監理合同制訂環保工作條款,結合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中環保工程項目、地點、內容、標準等實際,對不同標段提出具體要求,明確責任條款。

施工組織設計中明確環保工程施工要求,工藝設計應包含環保工作和質量控制標準。開工前應進行環保意識教育和環保工程技術交底,完善環保管理工作制度,設置環保工作專(兼)職人員,對主體工程防護區、取土場防護區、棄碴場防護區、臨時用地防護區防水土流失,水環境、防揚塵土污染動態檢查監控,特別是雨季防水土流失措施。

跟蹤監控拌和站防空氣、噪音污染,夜間施工防噪音、棄渣污染,深挖高填地段邊坡防護工程施工質量。環保工程施工質量自檢與監理質量控制,制定圖表,隨時作好記錄與簽認,并與主體工程等同,由監理檢驗簽證、計量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