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老人的好護理方法范文

時間:2023-12-14 17:41: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齡老人的好護理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齡老人的好護理方法

篇1

【關鍵詞】消化內科;安全隱患;患者滿意度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強和我國醫療環境的改善,越來越多的高齡老人選擇住院接受治療。在消化內科中,因為高齡老人身體狀況較差,合并其他疾病,護理中的安全隱患也相對較多。要確保治療質量必須要做好措施,減少安全隱患的發生。本文以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消化內科收治的120例高齡患者為研究對象對護理安全措施進行了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以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消化內科收治的120例高齡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120例患者分為兩組(常規組和安全組),每組60例,常規組: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齡最大為75歲,最小為60歲,平均年齡為(69.12±2.8)歲,患者合并高血壓12例,合并糖尿病9例,合并肺部疾病3例。安全組:男性31例,女性29例,最大年齡為79歲,最小年齡為62歲,平均年齡為(70.34±1.8)歲,合并高血壓9例,合并糖尿病13例,合并肺部疾病1例。通過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常規組采用一般護理模式,遵醫囑進行護理操作,對患者病情加強觀察,給予相關的心理護理。安全組護理采用安全護理模式,降低護理中的安全隱患。具體方法如下:①加強基礎護理。對護理人員進行基礎護理技能強化,使他們熟練掌握各項護理技術,例如幫助患者翻身的技術、口腔護理技術、穿刺技術等等,以高標準的護理技術減少安全隱患。②優化輪班制度。在科室中實行新老結合的排班模式,資歷較低的人力人員與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搭配,相互監督,減少護理失誤。護士長不定期對病房護理情況檢查,利用激勵措施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③重視環境安全。保證病區環境的干凈整潔,定期消毒,減少病毒傳播,防止再次感染,設置防滑地面,在危險區域設置警示標志。對醫用器械做好消毒,防止器械二次感染。④飲食健康教育。消化內科老年人的護理中要提高對飲食護理的重視程度,讓患者多吃流食,加強飲食安全,盡量避免飲食引發腹脹、腹痛現象。

1.3統計指標護理效果的對比主要包括跌倒、感染、用藥錯誤、壓瘡。患者滿意度評價有非常滿意,較為滿意,不滿意三個標準。

1.4統計學方法利用統計軟件SSPS13.0做數據處理,p

3討論

3.1消化內科高齡老人護理安全影響因素①環境因素:環境因素是導致消化內科安全隱患多發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危險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各項設施建設中沒有考慮安全性,很多設施本身存在安全隱患,例如地面防滑性不好,老年人容易摔倒。另外一方面是環境空氣質量不好,病菌較多,引發感染,對患者治療產生不利影響。②管理因素。管理不到位是導致安全隱患存在的最根本的原因,護理程序不規范、器械使用不合理、排班不合理等都可能造成護理中失誤的出現。③患者因素。很多老年患者在治療中不遵醫囑,對自身病情了解不夠,擅自行動從而提高安全風險發生的概率。

3.2加強消化內科高齡老人護理安全的意見①改善環境:要對病區環境優化,控制好床的高度,做好防滑設施,在危險地帶設置警示標志,定期消毒,減少感染。②提高護理人員素質:在用藥護理中要做好三查七對,保證藥物使用的正確性,對各種意外事件能及時采取合理的護理措施。③加強安全教育:定期對護理人員開展健康教育,提高他們的安全防范意識。同時護理人員也要針對病人進行安全教育,將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告訴患者,讓患者加強注意,做好預防措施。

參考文獻

[1]楊長華.淺析消化內科老年住院患者護理風險評價與安全管理[J].大眾健康(理論版),2012,11(9):316-317.

[2]于炳鳳.消化內科老年住院病人護理安全隱患及對策研究[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2,18(21):3224-3226.

[3]王亞楠,溫攬月,鄭琳靜.消化內科老年住院患者護理安全隱患及對策[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1(2):295-296.

篇2

【關鍵詞】加長柄人工關節置換術;股骨粗隆間粉碎性骨折;高齡;臨床護理

股骨粗隆間粉碎性骨折是臨床常見的髖部骨折疾病,高齡老人是主要的患病群體,由于高齡老人的各項身體機能逐漸衰退,常伴有骨質疏松、行動遲緩以及骨骼彈性較差等癥狀,輕微的外傷即可導致股骨粗隆間粉碎性骨折。且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人口老年化的日益激化,高齡老人比例不斷上升,高齡股骨粗隆間粉碎性骨折的發病率也相應增加,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身體健康均有嚴重影響。傳統治療股骨粗隆間粉碎性骨折主要以保守治療為主,致殘、致死率極高,因此目前臨床治療主要以手術為主,但因高齡患者手術前大部分合并有其他并發癥,且因身體原因導致手術難度增加。傳統的手術方式以內固定治療為主,但術后極易發生并發癥,本文對我院收治的42例高齡股骨粗隆間粉碎性骨折患者行加長柄人工關節置換術治療,并進行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取得滿意效果,現將具體情況進行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我院在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42例高齡股骨粗隆間粉碎性骨折患者,患者年齡在65-9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8.3±3.4歲;其中男25例,女17例。受傷原因:因摔傷者27例,因車禍傷者15例;根據粗隆間骨折Evans分型標準:8例II型,15例III型,12例IIIB型,7例IV型;股骨粗隆間骨折后距離手術的時間在3-7d,平均4.3±1.2d。42例患者骨折前均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合并癥,但日常基本生活可以自理。

1.2手術治療方法對42例患者均行人工全髖置換術或股骨頭置換術,其中29例患者采取雙極股骨頭置換手術方式,13例患者采取混合型全髖置換手術方式。2護理方法

2.1術前護理

2.1.1積極處理并發癥入院后,醫護人員應對進行全面、細致的全身檢查,了解患者的身體健康狀況,評價患者的骨折程度及手術耐受力,了解患者合并癥情況并采取積極的對癥處理,①糖尿病患者除控制飲食外還應服用適當的降糖藥物治療,將血糖控制在≤10mmol/L,密切檢測血糖變化避免出現低血糖。②高血壓患者應服用降壓藥物,控制血壓在20/12kPa左右。③慢性肺部病變患者應靜脈滴注抗生素治療,以防感染,時刻監測患者呼吸和體溫的變化,隨時保持呼吸道暢通,必要時可給予間斷吸氧處理。④糾正患者水電解質失衡及酸堿平衡失調等癥狀。

2.1.2心理護理進股骨粗隆間粉碎性骨折患者由于下肢骨折無法正常下床站立行走,部分嚴重患者甚至缺乏基本正常的生活自理能力,給患者及其家屬造成很大的困擾,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其次由于高齡老人長期臥病在床,活動受限常常會產生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經常與患者交流溝通,隨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并進行針對性的疏導。術前應向患者詳細介紹手術的流程、內容和基本原理,并告知患者主治醫生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最大限度的排除患者緊張、恐懼的心理,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

2.2術中護理為避免麻醉風險,對所有患者實施氣管插管全麻處理,采用心電監護儀密切監護患者的心率、血壓的變化情況,適當調整患者液體出入量。在距離患者小粗隆2cm左右截骨部位進行大粗隆、小粗隆保留處理,并在股骨的骨缺損部位用骨水泥填充滿。指導患者足底緊貼地面,將膝關節、髖關節彎曲90°,在人工股骨頭前傾20°角方向平面插入患者的股骨髁,然后進行髖關節手術,若患者關節伸縮時無脫位現象說明關節復位成功。最后在關節腔內放置負壓引流管,縫合關節囊,術畢。

2.3術后護理

2.3.1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高齡患者通常反應遲緩,身體機能衰弱體,行非理性的人工關節置換術無可避免的會造成一定的創傷,因此術后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每1h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指標以及神經面貌,連續監測24-48h,一旦發現異常立即通知醫生采取緊急處理。①對于術中使用骨水泥患者,應時刻利用心電監護監測患者的呼吸、脈搏以及血壓等情況變化,以防出現休克,并提前備好一切急救藥物及設備,隨時準備搶救。嚴格控制輸液滴速,避免發生肺水腫過心衰等并發癥。②腎功能障礙者應密切觀察尿量及其顏色。③疼痛難耐者應及時給予止痛藥物,避免加重合并癥病情。④合并糖尿病患者應定期檢查空腹血糖值,注意患肢的色澤、皮溫、感覺、腫脹以及傷口情況,以防傷口感染。

2.3.2指導及患肢護理術后應指導患者避免過度伸直、屈曲或內收運動,防止關節外旋;術后固定好引流管并保持暢通,嚴密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流量以及性質,密切觀察患肢末梢的活動、血流運行以及感覺情況,檢查手術創口是否出血及感染,一旦出現異常,立即通知醫生采取緊急處理。輸液過程中,協助患者適當抬高患肢,避免腫脹。出院后,指導患者注意患肢應向外伸展,保持中立位,盡量穿釘子鞋,有利于避免髖關脫位現象。

2.3.3并發癥的預防護理①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股骨粗隆間粉碎性骨折患者行人工關節置換術后極易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DVT),一般發生在術中或術后的數日內,若治療不及時極易導致肢體壞死癥狀,嚴重的話可能導致肺栓塞甚至死亡。術后早期觀察患者的病情,積極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十分重要,術后可口服利伐沙班進行有效預防。每天認真對比患肢及正常下肢的腫脹程度、顏色、淺靜脈充盈、肢體遠端感覺以及皮溫等情況,若患者出現下肢脹痛、沉重,皮溫上升,這是DVT的前兆應警惕。每天做深呼吸鍛煉,避免過度屈髖運動,注意下肢靜脈回流通暢。②褥瘡、肺部感染、便秘及泌尿感染等并發癥的預防護理:褥瘡是患者術后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應注意保持皮膚的干燥、清潔,避免皮膚損傷,定時按摩受壓部位皮膚,促進血液循環,注意動作應盡量輕柔。指導患者多進行深呼吸訓練,并進行有效咳痰,必要時應給予霧化吸入祛痰治療,有效預防肺部感染;指導患者多飲水,建議患者多攝食高營養、高蛋白以及粗纖維等易消化食物,切忌攝食辛辣、油膩或煎炸等食物,以防便秘。注意保持會陰清潔,在術后12-24h內拔除導尿管,留置時間不宜過長,以防出現泌尿感染。3結果

所有患者經手術治療配合系統、全面的護理措施后,術中及住院期間未發現有死亡病例,臥床時間減少,平均住院時間縮短,出院時患者基本上可借助助行器自行下地行走;術后經6-16個月隨訪,未發現并發癥,也無假肢松動或周圍骨折現象。4護理體會

股骨粗隆間粉碎性骨折是臨床常見的一種老年性外傷疾病,由于老年人的骨頭強度下降很容易引起骨質疏松、骨骼彈性下降等癥狀,發病率極高。且術前均存在幾種并發癥,手術耐受性較差,增加了手術風險,手術難度也相應增加,因此術中及術后極易引發各種并發癥。因此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應積極采取全面、系統的護理措施。術前應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積極進行并發癥的對癥處理,術后應注意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積極預防并發癥,從而提高患者的手術療效,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張銀鳳,劉云娥.無痛護理管理在骨科住院患者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2,11(11):38-40.

[2]劉復安,尤元璋.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高齡老年股骨粗隆間粉碎性骨[J].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1,19(10):696.

[3]余新顏.人工髖關節和膝關節置換術的護理進展[J].護理研究,2012,12:2550-2553.

篇3

【關鍵詞】老年人;股骨頸骨折;下肢骨折;硬膜外麻醉

The study of anesthesia of femord neck fracture in the elderly

CHE Lian-sheng.TheXi’an Hospital of China Aviation Industry Anesthesiology,Xi'an 710077,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femoral neck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 during anesthesia choice of anesthesia in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fracture experience.Methods From March 2007 to March 2009 in our hospital 68 cases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 aged over 65 were completed by continuous epidural anesthesia surgery.Results

The effect of anesthesia was satisfied in every patient After effective treament,all patients recorered smoothly all Patients were cured

.Conclusio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s adequate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and postoperative condition is closely monitored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an important part of continuous epidural anesthesia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little physical interference,security,large,satisfactory anesthesia,is worth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Senior citizen; Thighbone neck bone fracture; Lower limb bone fracture anaesthesia; Outside the hard membrane anaesthetizes

股骨頸骨折是創傷外科中常見的下肢骨折,麻醉前消除下肢骨折患者搬移痛有著積極的意義[1]。硬膜外麻醉(CEA)是臨床上外科的常見麻醉方法,能提供完善麻醉效果,解除患者的疼痛,又可用于術后止痛,免除患者的術后痛苦[2]。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應用CEA于老年人下肢股骨頸骨折手術患者68例,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65歲以上的股骨頸骨折內固定術共68例,其中男43例,女25例;年齡65~82歲,平均73歲;美國麻醉學會分級(ASA)分級Ⅱ~Ⅳ級;手術時間0.5~2.0 h,平均1 h。術前心電圖異常者12例;心律失常、心功能在Ⅱ~Ⅲ級者2例;高血壓合并冠心病者7例。術前30 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0.1 g,阿托品0.5 mg(循環系統異常者禁用)。

1.2 麻醉方法 麻醉均選擇連續硬膜外阻滯麻醉。麻醉操作開始前開放靜脈輸液,穿刺由患者自己選擇,大多數取患側在上側臥位,穿刺間隙兩組均為L1~2或L2~3,頭向置管3 cm,仰臥后給2%利多卡因試驗量3 ml,繼給1%利多卡因+ 1.5%地卡因混合液3~5 ml/次。嚴密觀察患者反應,排除全脊髓麻醉后,根據麻醉平面擴散情況酌情追加量,再觀察10~15 min,待麻醉平面確定后,開始手術。本組患者均作預先擴容,以300~400 ml/h的初始速度先輸平衡液500 ml,繼續輸6-羥乙基淀粉500 ml,術中出血較多和術前有較嚴重貧血者輸注濃縮紅細胞或全血。

2 結果

本組病例麻醉平面確切,麻醉效果均滿意。手術時間最短30 min,最長120 min,因麻醉或手術原因引起血壓下降幅度超過20%者14例,經快速擴容補液,應用血管活性藥物后血壓恢復正常。術后神志清醒,呼吸道合并癥少,疼痛不明顯,患者術后恢復好,均痊愈出院。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老年人骨折明顯增多,下肢骨骨折特別是股骨頸骨折亦顯著增多。高齡患者由于機體組織形態和臟器功能發生較嚴重退行性變化,貯備能力和代償功能減退,對麻醉的耐受力減退。持續硬膜外麻醉對呼吸、循環及意識影響相對較輕,用于此類高齡患者是可取的[3]。雖然本組患者阻滯平面多在T10左右,但仍有半數患者血壓明顯下降,表明高齡患者的循環代償能力明顯受損。在下肢骨折手術老年人的并存疾病中,循環、呼吸系統的病變常是麻醉科醫師選擇麻醉方法時考慮較多的問題。一方面麻醉方法的選擇要滿足手術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所選麻醉方法須盡量減少對患者生理機能的侵擾。在國內,椎管內麻醉以其便捷、經濟,術中保持意識清醒,術后呼吸抑制和肺部并發癥的機會少等優點,仍是大多數老年人下肢骨折手術首選的麻醉方法。CEA用于下肢骨骨折手術均可滿足手術要求。CEA具有對呼吸、循環及意識影響相對較輕、并發癥少、可用于術后鎮痛等優點,更適合高齡患者。

高齡患者往往多系統發生退行性變化,并且多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肺腦血管疾病,對麻醉及手術的耐受力下降,圍手術期并發癥及死亡率較高,但高齡合并內科疾病并不是手術的禁忌。為了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在術前對高齡患者進行客觀的麻醉風險的評估,充分的術前準備是保證高齡患者術中安全的重要環節。術前必需加強相應的治療和調理,以改善全身狀況,提高麻醉手術耐受力[4]。術后嚴密監測是安全保障。超高齡患者術后并發癥多發生在72 h內,因此術后3 d內應繼續監測心電圖、心率、血壓、脈搏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冠心病、肺栓塞、腦梗死是高齡患者發生在圍術期的嚴重并發癥,病死率高,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故術后首先要維持心血管系統功能穩定,保證心肌氧供/氧需間平衡,防止缺氧以及疼痛誘發心動過速及高血壓導致心肌缺血。

總之,老年患者股骨頸骨折采用連續硬膜外阻滯麻醉,對老年患者生理干擾小,安全性大,麻醉效果滿意,應提倡使用。

參考文獻

[1] 徐景川.氯胺酮用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麻醉5例報告.中國全科醫學,2004,7(8):549.

[2] 陳國振,陳傳義,張志輝,等.股骨頭置換術老年病人輕比重比卡因單側連續腰麻的可行性.中華麻醉學雜志,2005,25(5):338-341.

篇4

1.1心理護理老年人思考問題細致、處世經驗豐富,當看到、聽到他人手術的良好效果后,對手術會寄予希望。但確定手術后,焦慮、恐懼、思前顧后的心態會接踵而來。各種心理變化過程都會影響飲食與睡眠。護理中不應因手術簡單與否而忽略心理護理,應根據心理狀態恰當地向患者解釋病情,向患者介紹手術經過、護理措施及治療成功的病例,增強老人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積極與醫護人員密切配合。

1.2全面觀察及常規檢查對病人全身狀況的觀察和必要化驗檢查是全面了解病人生理狀態的必要手段。不可因一般狀態佳而漏掉某方面的檢查。老年人臟器的儲備功能低,應激能力差,使機體內環境處于相對不穩定或失衡的邊緣,應予以重視。發熱、多汗、食欲不振均使機體入量不足或丟失營養成分,為適應手術,術前應予以糾正,加強營養。老年胸部疾病患者多數營養差,胃腸功能低下,術前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飲食(按成年人中等體力勞動16.742kJ/kg)、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以利術后機體恢復,防止術后切口愈合不良。如消化道進食無法達到要求,遵醫囑給予補充靜脈營養支持,如輸入清蛋白、血漿、新鮮血、氨基酸等營養物質。對老年病人的輸血、輸液要嚴格掌握輸入速度,過快不僅增加心臟負荷,還會因高齡者毛細血管的滲透性高而并發肺水腫,一般40滴/min為宜。結腸灌注也可作為手術前、手術后補充營養的方式,但需行胃腸道準備的病人不宜使用。

1.3加強呼吸功能鍛煉胸腔手術患者,手術前常伴有胸痛、胸悶等癥狀,常有清理呼吸道無效,并伴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術前1~2周戒煙,鍛煉腹式呼吸及排痰,給予超聲霧化吸入,術前1周應用抗生素控制呼吸道炎癥。對于咳嗽劇烈而不能平臥的老人,應按醫囑應用化痰藥,補充足夠水分,在病情許可的情況下按醫囑適當運用止咳藥,以利于老人睡眠和休息。對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老年人,除有心、腎和其他需要限制水攝入的疾病,應鼓勵老人每日飲水量2000~3000ml。制定呼吸康復鍛煉計劃,包括有效咳嗽,有規則的練習深呼吸,腹式呼吸(膈肌每下降1cm可增加肺通氣250~300ml)。對患有COPD的老人可指導進行呼吸操鍛煉。肺切除術后有效排痰護理是手術成功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預防術后并發癥的有效方法[1]。對患者進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訓練,誘發咳嗽反射:用手指在患者頸部按壓氣管或天突穴位來刺激氣管引起咳嗽反射,使呼吸道分泌物隨咳嗽而排出[2]。

1.4灌腸時注意事項老年患者擴約肌功能降低,對灌腸刺激耐受性低,肛管插入時動作要輕,有痔瘡者要用細肛管,肥皂水一般為20ml左右,壓力要低。胃腸道準備中,要注意老年人對冷、熱反應不敏感,耐受力又差,灌腸洗胃用液溫度準確(39~40℃),液量因人而異,還需防止由于反復灌洗出現虛脫。

1.5預防切口感染自術前準備皮膚開始,老年人皮膚張力低,給輕微壓力即可伸展,伸展后又不易回縮,故清潔、涂擦或備皮時動作應輕柔,操作者注意力要集中,以防皮膚損傷。重視全身衛生,能下床者協助其沐浴,臥床者給予全身擦浴,要注意保暖。老年人皮膚干燥,對堿缺乏抵抗力,不宜使用堿性肥皂,以免引起皮疹或降低皮膚防御能力,影響切口愈合。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1.6訓練為適應手術臥位,術后各種,術前要進行充分訓練,一般訓練為2~3次,平臥排便,對老年人難以習慣,麻醉后膀胱松弛,增加平臥排便的障礙,術前應重點宣教。

1.7特殊病人的觀察與護理對特殊病情觀察不容忽視。心血管疾患老人,對手術耐受更差一些,按時記錄生命體征,有心衰時需糾正后再施行手術。貧血老人應針對性地糾正貧血后合理膳食。患老年性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多表現為換氣功能低,運動后動脈血氧張力下降,有二氧化碳潴留,直接影響手術,術前要徹底糾正,吸煙、嗜酒病人要禁煙酒。對于存在高血糖、高血壓患者,應控制飲食,監測血壓、血糖,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周密護理計劃,認真實施,并與家屬合作,配合手術要求。

2臨床資料

本組60例,男38例,女22例。60~69歲40例,70歲以上20例。入院時心電圖異常26例,肺功能減退38例;入院時測血壓23/11kPa以上15例,血糖7.0mmol/L以上8例。本組60例均經手術治療。其中,呼吸系統氣管及肺疾病48例,食管癌等消化系統疾病8例,循環系統心臟疾病6例。

3討論

隨著醫學科學的飛速發展,護理工作更注重“為患者全方位服務為中心”的護理理念,針對老年患者提出舒適護理,注重心理護理,針對老年患者不同的文化水平進行方式不同的健康宣教,制定不同的健康指導計劃,使老年患者在心理、生理、社會性上達到愉快的狀態或者縮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是貫穿于整個護理過程的整體化行為,注重與患者的交流和互動,努力營造一個舒適、溫馨的治療休養環境,并為配合手術治療調整好患者的最佳狀態。

參考文獻

[1]顧愷時.顧愷時胸心外科手術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331-333.

[2]余同珍.患者咳嗽技巧的指導[J].中華護理雜志,1997,32(7):407-408.

篇5

【關鍵詞】股骨頸骨折;髖關節;置換術; 高齡

【中圖分類號】R683.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09)08-0040-01

Effect of Artificial Hip Arthroplasy in Treatment of Senile Femoral neck Fracture

Li Qiang, Cui Haiyong, Dong Bin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uainan City,anhui,232007,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 with 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 in senile patients. Methods:From Jan.2004 to Dec.2007,66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were operated using 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0 months to 38 months The average period of follow-up was 20 months.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ect was judged by Harris score system. 61 patients scored≥80points, 4 patients 70~79 points, and I patient <70 points.Conclusions: The method of 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 is rather ideal method to treat the femoral neck fracture. It can recover movements of hip joint and decrease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lying in bed and presented advantages of little wound and little time of operation.

【Keywords】Femoral neck fracture;Hip joint;Replacement; Senile

隨著人口老齡化,高齡老年人股骨頸骨折,已經成為常見病、多發病之一。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從2004年1月到2007年12月作者采用人工關節置換治療70歲以上的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66例,本文就人工關節置換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的療效進行回顧性分析。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66例,男17例,女49例;年齡70~94歲,平均年齡77.3歲;致傷原因:走路滑倒54例,車禍外傷12例。骨折分類:頭下型47例,經頸型14例,基底部5例;按Garden分型:Ⅰ型21例,Ⅱ~Ⅳ型45例;均為新鮮骨折;術前檢查59例有合并癥,占89.94%,2種以上合并癥者47例,占71.2%,其中糖尿病37例,高血壓病42例,冠心病23例,慢支肺氣腫8例,腦血管疾病11例,偏癱2例。術前行下肢皮膚牽引。控制血壓血糖、感染,積極改善心肺功能。

1.2手術方法本組66例均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手術治療。均行雙極人工股骨頭置換術;骨水泥固定54例,非骨水泥固定12例;采用外側小切口;切口負壓引流24~48小時;術后行皮膚牽引或穿矯形鞋,患肢外展中立位,膝下墊軟枕;預防性抗生素治療5~7 d。為了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合并癥的發生,鼓勵患者早期功能鍛煉。術后第1 d即開始肌肉等長舒縮功能鍛煉;術后3 d開始半臥位;術后1~2周在有人陪護下扶拐下床站立、行走;骨水泥固定型假體,術后第3天即可步行練習;非骨水泥固定型假體,則術后6周開始步行練習。3個月內不盤腿,健側臥位時在兩膝之間放枕頭;建議長期扶手杖活動。

2結果

本組無手術中和住院期間死亡病例,隨訪最短時間10個月,最長時間38個月,平均隨訪20個月。臨床療效按Harris評分標準,總分為100分。本組優良(≥80分)61例,占92.4%;尚可(70~79分)4例,占6.1%;差(<70分)1例,占1.5%。1例下肢深靜脈血栓,經熱敷及溶栓等治療后痊愈。術后合并癥發生率為1.5%。

3討論

3.1人工股骨頭置換是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的有效方法股骨頸骨折多見于老年人,由于股骨頸血供的解剖特點,股骨頸骨折后易導致骨不連和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而高齡患者更不易愈合,且長期臥床制動保守治療常有褥瘡、泌尿系感染、墜積性肺炎等并發癥,具有致命危險。人工股骨頭置換是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1,2],可早日下床活動,減少臥床合并癥,恢復生活自理能力。雙極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主要并發癥為髖臼磨損,但人工股骨頭置換比全髖置換更具有手術操作時間短、出血少,對患者全身狀況影響小,術后恢復快,能盡快下地活動,減少了患者術后臥床時間。曾水平[3]認為高齡老人活動量小,生存期短,加之長期扶手杖,因此磨損相對較小,人工股骨頭的最佳使用期可滿足患者的需要。張勃策等[4]認為雙極人工股骨頭在改善關節功能和減輕疼痛方面優于單極人工股骨頭。

3.2術前準備高齡人群合并內科疾病的患者多,多器官系統功能減退,生理功能老化,儲備能力和代償功能低下,對手術的耐受能力減退。本組病例術前伴有兩種以上的合并癥者占71.2%。骨折后可加重臟器功能衰退和誘發合并癥的發生、發展,且機體應激代償能力較差,在爭取盡早手術的同時,手術前的準備及手術耐受性的估計尤為重要。除常規的術前準備外,應做全面的、系統的檢查,必要時請內科醫生協助診治,共同制定治療方案,針對所存在疾病進行相應術前調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應控制在8.0 mmol/L左右。心肌梗死者病情穩定至少3個月;心力衰竭、腦梗死、腦缺血者,病情穩定至少6個月,對于嚴重心律失常、心房顫動與傳導阻滯患者術前安裝臨時心臟起搏器。高血壓者術前使血壓穩定控制在≤ 160/90 mmHg;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患者,須無咳嗽氣喘,鼓勵患者間歇深呼吸,應用沭舒坦口服或靜滴,促進排痰,術前P3O2>60 mmHg,PaCO2>45 mmHg,肝腎功能基本正常。

3.3術中及術后注意的幾個問題 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規范化操作十分重要[5],手術應由經驗豐富的醫生進行規范化操作,提高手術速度,減少術中出血,避免在手術臺上出現意外;選擇外側小切口。該切口有入路簡單、創傷小、暴露好、出血少、假體易插入、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快等優點[6];對于患肢肌力較差的病人,特別是偏癱的病人,手術中盡量減少關節囊及外旋肌的切斷,術后將髖關節囊及切斷的外旋肌群縫合固定于大粗隆上,重建髖關節囊的早期穩定性,能早期恢復髖關節功能及有效地降低術后人工關節脫位。馬超等[7]報道隨著理論的提高和手術者經驗的成熟,由于假置不良所導致的脫位逐漸減少,軟組織失平衡已逐漸成為假體脫位的主要因素。杜全印等[8]認為術中外旋肌及關節囊的修復、人工關節松緊度的調整是恢復患者早期髖關節活動及防治術后脫位的有效措施。

高齡患者術后護理與康復治療也同樣重要,不適當的鍛煉和康復也可能成為術后并發癥的可能因素[2],所以要求:術后常規心電監護下至生命體征平穩;繼續進行合并癥的治療;術后肺部感染常是造成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常規采用半臥位,利于減少患者心肺并發癥,早期的霧化吸入及間歇深呼吸及積極咳嗽排痰是防止其發生的較好方法;高齡及手術創傷打擊,使此類患者成為深靜脈血栓的高危人群。肺栓塞已是該類患者死亡的另一重要原因,術后不用止血藥物,早期進行肢體的主動及被動活動,同時可輔助運用小劑量阿斯匹林或低分子肝素,能有效地減少深靜脈血栓的發生。同時術后預防性應用甲腈咪呱或復方丹參等藥物,對預防一些術后早期并發癥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總之,完善的術前評估,正確的圍手術期的治療,規范化的手術操作,將使并存到種疾病的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經人工關節置換術取得較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徐偉華.人工關節置換術治療54例老年股骨頸骨折體會[J].福建醫藥雜志,2007,1:102-103.

[2]邵敏.人工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骨折的療效研究[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6,10:775-777.

[3]曾水平,陳維善.骨水泥雙極式半髖關節與全髖關節置換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的比較[J].浙江醫學,2007,7:671-672.

[4]張勃策,蔣閱,聞久全.雙極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8,3:305.

[5]王愛民.人工關節技術規范化操作十分重要[J].中華創傷雜志,2005,21(11):804-805.

[6]董德凡,劉明.小切口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24例報告[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6,24:1908-1909.

[7]馬超,趙鳳朝,張春才,等.關節囊修補治療全髖關節置換術后再脫位[J].中國骨傷雜志,2005,18(5):298-299.

篇6

讓老人住的舒心

如果你認為老人在老年公寓過著枯燥、沉悶的生活,那你就想錯了。老人們在老年公寓各有所為,其樂融融。

走進西安百歲愛心老年公寓,身體健朗的老人,一大清早就沿著院內的花園晨跑鍛煉。行動不便的老人們則在公寓樓前的草坪地上,由護工攙扶著一邊散步一邊聊天,有說有笑。

“住在這里舒服又安心,什么事都不操心,吃飯、洗澡甚至上廁所都有人服侍。”行動不便的張大爺笑著說道。這家老年公寓為老人們聘請了50多名護理人員、兩名職業醫生,專門照顧老人們的起食飲居。

“人到晚年最怕的就是孤獨,最需要的就是有能夠談心交流的人,老年公寓為我們提供了這樣的環境。”說起老年公寓,已在這里居住了3年、90歲高齡的紀潔貞老人深有感觸。“在這里,心煩了有老哥姐弟妹們聊天、打牌解悶,逢年過節的時候,有人來慰問,熱鬧一點不比家里差,我就把這里當成了家,女兒女婿和外孫們想我了,隨時都可以來看我。”紀老的家人時常來看望她,還經常帶些老人們愛看的京劇、秦腔光盤,引來許多老年戲迷觀看,讓老人們每次都能過足戲癮。

70多歲的李天壽老人退休前在企業工作。退休后,每月拿著一千多元的退休金,一直輪流和幾個子女一起生活。兒子媳婦都很孝順老人,可由于子女工作忙,家中總是只有老人一人守著住房。退休后整日滿大街的閑逛,打發時間,最怕寂寞的他因此非常想找一個能夠談心說話的地方。

2005年,李天壽在電視上看到了老年公寓的新聞報道,老人懷著好奇心到公寓里逛了逛,覺得條件很不錯,從此有了去老年公寓里生活的想法。當他提出自己的想法時,左鄰右舍以及親朋好友不住地勸阻:“老年公寓,不就是一些沒兒沒女、沒親人的孤寡老人住在里面,里面的人大都老弱病殘,年齡大小不一,飲食起居各不相同,你去那里,肯定過不習慣,哪里有家里舒服?”兒子媳婦也不理解,輪流勸說老人放棄這個念頭。“先試住一段時間,好,就住下去,不好,就回來。”老人頂著各種善意的勸阻,還是住進了老年公寓。

原本只想試住一下,誰知一住就不想離開了。用老人自己的一句話,“從此以后就賴上了老年公寓不想走了”。 在老年公寓里,老人終于找到了可以談心的同齡人,“大家年齡都差不多談得來,還有專人照顧,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環境優美,肅靜,設備條件絲毫不比家里差;老人們在一塊有共同語言,沒有煩心事。”老人道出了自己的心聲。

營造舒適環境

2005年以前,西安市沒有一家老年公寓能夠專業接收無自理能力的老人,西安百歲愛心老年公寓院長劉洪義打破舊框框,他說:“不能把需要照顧的老人拒之門外,寧愿花大力氣、多支出、少收入,也要收他們入住公寓,解放老人的子女。”

于是,這家老年公寓首先在環境方面,側重不能自理或半自理老人的使用條件,除傳染病、精神病類的老人以外其余一律接收、無一拒之門外。如今,老人們在這里安享晚年,當然離不開這些護工的細心照顧,也得益于溫暖和諧的公寓環境。

“一切以老人為中心,關愛老人要從小事抓起”,這是院長劉洪義經常強調的一句話。夏初有老人反映洗浴室的水忽冷忽熱,水溫很不好把握,公寓就把所有的蓮蓬浴頭更新檢修,護理人員先將水溫調節好放到水桶中再讓老人使用,讓老人既方便又舒適,再也不用為水溫忽冷忽熱而煩心了。

記者還發現每個浴缸旁都配有扶手,這是為了方便老人起身而特地制作的,還有樓梯的扶手,階梯的設計完全按照老人的特殊情況而特殊制作的,細心之處隨處可見。

有的老人因長期承受病魔折磨,喪失生存的信心,這時,護工既要細心照顧,又要對老人進行心理疏導。這種心靈的醫治需要耐心、科學性,一次不行、兩次、三次……有時甚至還遭到老人的誤解,他們雖含委屈的淚水,但仍舊面帶微笑。正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些護工的辛勤付出,換來了老人的微笑和健康,換來了家屬送來的錦旗。

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這家老年公寓還定期組織老人參加戶外活動,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陶冶老人的情操。經常會有秦腔自樂班來到這里為老人唱戲,著實樂壞了老年戲迷。

老人當然也有情緒低迷、悶悶不樂的時候,這時護理工的身影定會出現在老人的身邊。“我們就是你們的子女,就是你們的依靠,有什么事就說,我們都是一家人”,這是護理李麗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有著4年護理經驗的李麗服侍老人非常仔細,“這些老人子女都不在身邊,我們要做的就是比他們親子女更親”。80多歲的朱秀禪老太太剛來時,總是念叨著要回家,又哭又鬧。在李麗以及周圍老人耐心的勸說下,老人終于安心地住了下來。每當看見老人沉默不語、悶悶不樂時,李麗總是主動走上前去與老人交流談心,化解老人心中的不快。

在照顧老人物質生活方面,李麗儼然成了貼心管家。這不,今年夏天剛開始她就犯愁了,原來院里很多老人的記性都不好,一到夏天換洗的衣物多了且換洗的衣物都差不多又是集中洗滌,很多老人都不記得哪件是自己的了,這可急壞了李麗,不厭其煩地挨個讓老人認清,花了一下午的時間總算認清了,于是李麗努力記住每件衣服的特征,誰的衣服舊一點,誰的衣服尺碼大一點,著實花了一番工夫,終于把每位老人的衣物記在了心頭。

老年公寓的劉洪義院長告訴記者,現在公寓里的老年人精神狀態都比較好。這些老人中,多數都是自愿選擇到老年公寓來的,他們都有幸福的家庭、子女也孝順。他們到這里來,就是為了享受老年生活,那種到老年公寓就是兒女不孝的舊思想,已經被這些老人拋得遠遠的了。今年西安百歲愛心老年公寓又在占地百畝的漢林苑,進行了二期工程改造,并即將投入使用。改造后的公寓設床位2000張,是集休閑、娛樂、療養、護理、旅游為一體的陜西首家綜合性老年公寓。

關愛老人生活

入住百歲愛心老年公寓的老人們,多數是年事已高或臥床不起的重病患者,這類老人大多需要喂飯、翻身、擦洗、處理大小便等又臟又累的服務工作,特別需要護工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和細心。很多老人剛入院時全身帶著褥瘡,惡臭的氣味令人難聞,連家屬都捂著鼻子,遠而視之。面對老人痛苦的表情、難受的,這些護理人員不怕惡臭,耐心仔細地清洗老人的瘡口,及時更換尿布和尿袋。盡管汗水浸透了衣帽,勞累使他們身體疲憊,但看到老人們的身體逐漸康復,他們才落下心頭的巨石,顯得輕松和舒暢。

根據老年人的心理變化、行為退縮、敏感多疑等情況,這家老年公寓還開辦聊天室,疏導老年人的心理問題,加強與他們交流和溝通,及時了解和掌握老人的心理動態,使他們有健康的心理、堅定的生活信心,增強安享晚年的樂趣。

臨終關懷護理工作,不僅要治療病人的疾病,還要照顧到病人和家屬的精神需要。對于用藥物已無法治療的病人而言,愛是最好的治療。患病老人在精神和思想上的折磨是最大的障礙,這些老人往往會出現消極、自卑、恐懼等情緒。這時,護工通過各種方法,幫助老人們減輕病痛的折磨。更加關懷和體貼他們,鼓勵他們,使老人們逐漸有了戰勝疾病的勇氣。

篇7

1臨床資料

我們對2007至2008年在我院內科住院的對106例老年肺部感染排痰困難者采取稀釋痰液、定時翻身、叩擊背部等利于痰液排出的措施,結合飲食調理、心理護理、營造舒適環境等綜合護理方法。結果:106例患者痰液均能順利排出,呼吸困難癥狀減輕、肺通氣功能、治療效果及患者的情緒得到改善。結論:綜合排痰護理措施可改善肺部感染,患者對治療的適應癥、對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療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在治療過程中要有針對性的確定護理目標、制定護理措施,通過恰當的護理方法,促進患者痰液的排出。

2排痰護理措施

2.1氣道濕化

2.1.1超聲霧化吸入

在霧化器中加生理鹽水10ml,a-糜蛋白酶4000U,慶大霉素4~8萬U或生理鹽水3ml加氨溴索15mg行霧化吸入,吸入時囑患者重復做深呼吸動作,直至霧化液吸完。每次霧化時間約15~20min,以使水分和藥液可隨深而慢的吸氣沉降于終末支氣管及肺泡,這樣既可濕化呼吸道、增加纖毛活動能力、防止分泌物干涸、促使痰液排出,又可起到局部治療的作用。對于神志不清,體弱無力,嚴重呼吸困難者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時,守護在身邊,密切觀察其吸入情況,一旦痰液稀釋,痰量增多而無力咳出時,及時電動吸痰協助清除痰液,避免窒息發生。

2.1.2氧氣的濕化與溫化

嚴重缺氧患者長時間地吸入常規濕化的氧氣易導致氣道干燥,痰液變稠,甚至形成痰栓阻塞氣道。而在氧氣濕化瓶中加入40~60℃溫滅菌水進行濕化吸氧,可溫化氣道、稀釋痰液。

2.1.3補充水分

患者常因為呼吸困難,呼吸加快,張口呼吸,使部分水分經呼吸道散失,進而致痰液粘稠。因此鼓勵患者少量多次飲水,以稀釋痰液,一般20~30min飲水30~50ml,多吃蔬菜水果以增加體內水分,必要時亦可增加靜脈補液量。

2.2物理療法

2.2.1定時翻身

定時翻身(每兩小時為宜)可促進痰液的排出,防止肺泡萎縮和肺不張,有利于肺部炎癥的吸收好轉。翻身時宜緩慢進行,同時配合拍背、咳痰,將患者逐步翻至所需。對神志不清的病人,翻身前先吸凈口腔、鼻腔的分泌物,以防活動后誤吸所致的吸入性肺炎、肺不張的發生,保證了痰液引流通暢,達到引流的目地。對于危重、衰竭病人在翻身的同時要觀察其面色、呼吸等情況,動作輕柔。另外,定時翻身也可防止褥瘡的發生。

2.2.2叩擊背部

通過叩擊震動患者背部,間接地使附著在肺泡周圍及支氣管壁的痰液松動脫落,易于咳出。叩背操作時,將五指并攏,掌指關節屈曲120°,指腹與大小魚際肌貼背,以腕關節用力,由下至上。自邊緣到中央,有節律地叩拍背部,同時囑患者深呼吸。叩背時用力不宜過猛,防止肋骨骨折、肺泡破裂等意外發生。

2.2.3有效排痰

經過以上3項措施,痰液大多已從肺泡壁進入氣道,此時鼓勵并指導患者進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囑病人深呼吸,在呼氣約2/3時咳嗽,重復數次,因深呼吸可帶出少量肺底部分泌物,配合咳嗽可產生痰液運動及咳出的效果。對無力咳出痰液的患者用雙手壓迫其下胸部和上腹部,囑其用力咳嗽,可以加強膈肌反彈的力量,排痰的效果顯著。

3其他護理措施

3.1飲食護理

飲食方面應注意選用易消化、富含蛋白質、高熱量、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以保證營養的攝入,增加機體對感染的抵抗能力,忌辛辣刺激及油膩食品,蘿卜、黃瓜、百合、銀耳、芹菜、西瓜、橘子等蔬菜水果較為適宜。

對吸煙患者,應勸說患者積極戒煙。注意環境衛生,避免煙霧、粉塵和刺激性氣體對呼吸道的影響,在氣候變化尤其是降溫時應注意保暖,以防受涼感冒。

3.2環境舒適

清潔、安靜、舒適的環境有利于疾病的恢復。具體做法:①每天進行室內通風,一次15~20min。在冬天選擇恰當的時間通風換氣,通風時給病人蓋好被子,以免著涼,注意室溫保持20℃左右,濕度50%~60%。②定期進行室內空氣消毒,注意室內衛生。③保持病房安靜,以利于患者休息,避免情緒波動。

3.3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體質較弱,睡眠、飲食、活動受到影響,患者容易產生消極、悲觀或煩躁情緒,對治療及康復不利。加之病程長、對治療缺乏信心,對痰液引流存在恐懼心理,認為排痰的這些措施只治標不治本,因而不愿意接受此措施,這勢必影響治療效果,因此在采取以上護理措施前,耐心說服病人與家屬,使其明白疾病的控制,單靠抗菌素治療是不夠的,而結合護理,才能收到顯著效果。特別是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的情況下尤其重要。通過排痰減少細菌、病毒在體內的數量,從而達到減輕疾病的效果,這些排痰的方法,只要能堅持,效果是確實可靠的。我們鼓勵病人要面對現實,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切忌緊張、焦慮和悲傷。因為一切過激的心理反應,均可導致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及血漿兒茶酚胺含量升高,使全身血管收縮,大量血液轉移到肺循環內,肺血容量急劇增加,使肺的順應性降低,呼吸困難加重,痰液不易咳出。另外,在做上述護理操作時,我們盡量做到動作輕、穩、減輕病人的痛苦,經過耐心說服患者都能積極配合,痰液引流順利。

3.4康復鍛煉指導

3.4.1身體鍛煉

患者病情穩定后,根據患者年齡、心肺功能及合并疾病等情況,指導患者每天進行適當的運動,運動鍛煉的方式可選擇散步、跑步、騎車、健身體操等,以增強患者的抵抗力,減少或延緩疾病的發作、進展。選擇鍛煉的項目和強度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

3.4.2呼吸鍛煉

呼吸鍛煉可增加呼吸肌的強度、消除肌肉特別是輔助呼吸肌的無效作用,從而減低呼吸時的氧消耗量,可增加氣道的消除及防御作用,減少胸腔運動,減輕患者氣喘的難受程度,并可使患者樹立日常活動的信心。呼吸鍛煉的方法有:發展胸式或腹式呼吸體操、延長呼氣或吸氣時間的呼吸體操、中醫保健呼吸體操等。

3.4.3穴位按摩

平時可經常選擇手足三里、迎香、太陽、百會等穴位輕輕按摩,對減少或延緩疾病的發作、進展有一定幫助。

篇8

[關鍵詞] 老齡化;社區衛生服務;健康老齡化;積極老齡化;調查分析

[中圖分類號] R19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8(c)-149-02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壽命的延長,老年人口逐年增加,根據全國老齡辦最新消息,截至2006年6月1日零時,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總數為14 657萬人,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且老齡化增長速度快,年均增長率達3.2%,幾近總人口增長速度的5倍。“空巢老人”比例顯著增加;18%的城市老人常感孤獨;養老保障尚有較大差距[1]。世界各國從成年型到老年型社會的過度一般需50~80年,而我國只用了18年。上述情況說明,應對老齡化問題形勢嚴峻,做好養老服務工作任務緊迫 [2]。

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特點是:人口規模大,老齡化速度快;人口“未富先老”;地區之間人口老齡化程度不平衡。為此,對我市人口老齡化狀況及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走訪調查和分析。

1調查對象和方法

1.1調查對象

漯河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包括雙龍、沙北、干河陳、郾城區、天橋、翟莊和萬祥街等七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涉及人口35.27萬,其中60歲以上人數30 307萬,慢性病人9 224人。并對漯河市社區情況進行了調查統計。

1.2調查方法

走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健康檔案逐項統計。

2調查結果與分析

2.1調查結果

見表1,表2。

2.2結果分析

2.2.1漯河市共有4個區,9個社區服務中心,城區人口46.8萬。本次調查涉及7個,調查總人數為35.27萬,建檔達19 096戶,其中60歲以上老人數30 307人,占被調查人數的8.6%,慢性病患病人數9 224人,占被調查老年人數的30.4%。由于各個社區發展不平衡,入戶調查正在進行中,社區高危人群和5種慢性病的發病率占建檔戶人數比例也各不相同。

2.2.2人口老齡化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體現,是我國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同時,又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重大社會問題,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一系列的影響。主要表現有:人口老齡化必然要求用于老年社會保障的費用大幅增加,需要政府財政做出相應安排;人口老齡化使家庭養老功能不斷弱化,老年人的醫療和護理問題日益突出,對社區照料服務的需求迅速增加;老年人對精神文化生活和參與社會發展的要求不斷提高;老年消費的特殊性對產業結構的調整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代際關系出現許多值得重視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這些影響應引起高度重視,研究和采取相應對策,防患于未然。正如同志指出的:“老齡問題越來越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我們要予以重視。希望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對老齡工作的領導,切實做好這項工作”。同志也強調:“人口老齡化給家庭結構和社會生活帶來新的變化,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對于這樣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全國上下都要有充分的認識,并積極研究制定相應的政策。”

2.2.3解決好我國健康老齡化問題的主題思路是:加強社區衛生服務;建立以社區為中心的老年服務體系,加快社區老年服務建設;合理規劃社區藍圖,使老年人能就近得到咨詢、生活照料、醫療保健、護理和緊急救護等各種服務,并為老年人學習、文體、康樂、交往等社會活動的需求提供條件,逐步建成適合城鄉不同特點、多層次、多功能、多項目的社區老年人服務體系,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安老、養老服務體系。

2.2.4 照管好老年人的生活,使老年人安度晚年,并不是最終目的,而是把低齡和健康老人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并加入創造社會財富的行列,減少需要養護的人口,將老年人重新融入創造價值的生活主流,開發老年人人才資源。要在關懷老年人健康前提下,量才發揮,量力而行,使“健康老齡化”和“積極老齡化”相結合。為社會、為國家繼續奉獻光和熱,創造更大的財富。

2.2.5實現健康老齡化,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生命質量,減輕社會和家庭負擔,節省醫藥衛生資源,構建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中國城鄉老年人口狀況追蹤調查》顯示老齡化緊逼中國社會[N].河南日報,2007-12-18.

[2]王睿.關于社區養老問題的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11:93-94.

篇9

正本清源,才能使相關政策資源和社會資源集中投入到真正解決中國老年人問題的關鍵方面,“好鋼用在刀刃上”。

如何看待今天中國老年人的需求?全國老齡辦副主任吳玉韶接受了《望東方周刊》專訪。

2014年初,全國老齡辦了《十城市萬名老年人居家養老狀況調查》。吳玉韶強調,居家養老,是立足于當前老年人現狀的基本判斷。市場建設和政策引導,也將以此為核心。

市場對老年群體的真實有效需求了解不夠

《望東方周刊》:現在從市場到社會輿論皆出現“養老熱”,養老被稱為潛力巨大的朝陽產業。你如何評價這個市場的情況?

吳玉韶:2013年底,中國老人數量已達到2.02億,目前還在以每年增加900萬的速度增長。這樣一個龐大的群體蘊含的消費潛力,無疑是巨大的。

從已有的幾種預測來看,2015至2050年間,對中國老年人消費潛力的預測最低是在2050年達到19.67萬億元,最高則是5093.56萬億元。預測結果差距很大。

關于老年人的消費潛力,目前的預測普遍采用標準消費人的方法,即把處于勞動年齡的人作為標準消費人,然后按一定的比例把兒童和老人折算成標準消費人,通過計算標準消費人的平均消費水平,來預測老年群體的消費潛力。

我認為,對這個市場進行預測應綜合考慮,細分群體。

以對失能老人的養老服務床位預測為例,據中國老齡科研中心2010年“中國城鄉老年人口狀況追蹤調查”,我國老人中的失能比例為5.6%。假設失能比例不變,則可推算出未來的失能老人將由2015年的590萬增加到2050年的1893萬。

但如果以此推算未來我國城市失能老人所需的床位數是1893萬,就是高估了。因為這些老人中,有意愿入住養老機構的僅占11.3%。

其實,2010年的這個調查數據顯示,10年間,城鄉老年人愿意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一直在下降。居家養老的意愿始終占主流。

對比2000年的首次調查數據,2010年城鎮老年人的機構養老意愿10年間從18.6%降到11.3%。這個比例下降是正常的---應該還會再下降。

目前來看,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大約占97%,在養老院的不到4%。這樣的結構比例,我認為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不會發生大的變化。

如果再考慮收入水平、市場價格、地理位置等因素,未來對床位的需求量顯然沒有那么大。

應該說,解決居家養老問題,是一段時期內解決中國老年人問題的主要方面。

老齡產業是為滿足老年人的特殊消費需求而提品和服務的生產部門和企業的集合,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一個獨立產業部門,而是涵蓋了多個產業領域的綜合性產業體系,是一個具有經濟和福利雙重屬性的特殊產業集群。

總的來說,這個市場前景很好。一是老年群體龐大,并且人們更趨長壽化;二是老人的自有財產越來越多,這塊剛需蛋糕必定越來越大。

但現在養老產業有個怪現象,一方面很多產品和服務無人問津,一方面又有相當部分的老人消費需求得不到滿足。這在市場經濟發展30年的其他領域是很少見的。我認為,歸根到底是市場對老年群體的真實有效需求了解不夠。

對老年人需求存在三大認識誤區

《望東方周刊》:按照你的說法,現在大家對于老年人產業和市場,還存在很多不準確的判斷?

吳玉韶:對老年人需求有三大認識誤區。

一是整體高估了老年群體消費水平。目前我們老人的整體收入水平還不高,2012年我國企業退休職工的月人均養老金為1721元,并且中國老人大部分在農村,他們的收入和消費能力更低。而且,大部分老人的消費觀念也偏于保守。

以養老機構為例,中國到底需要多少養老機構?2010年曾經有一項調查顯示,入住養老機構意愿:城鎮11.3%愿意入住,可承擔費用1016元;農村為12.5%,可承擔費用172元。這個調查是沒有前提的,如果加上前提,一個月5000元、一個月3000元、一個月2000元,再加上區域,比如在城里、在北京是五環以內、還是在五環以外,再加上子女的看法,我覺得這個數字會大幅度降低。

應該摸清真實有效的需求,包括現在我們國家提出的養老機構占4%。我認為應該實事求是地發展和對待。東西部、城鎮和農村、不同民族,都是不一樣的。全國各地都用一個標準建養老機構,未來可能出問題。

真正養老機構緊張的還是大中型城市、公辦養老機構,而不是所有養老機構都緊張。

二是過度關注高收入老年群體,普遍低估了中等收入老年人的消費需求。目前老齡產業尤其是老齡服務業,一個明顯的現象就是普遍走“高端”路線,市場開發和服務定位以高收入老年群體為主。但從市場發展前景來看,隨著城鎮化的發展,未來我國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將在2020年達到6億,他們才是未來老年產業發展的主要消費力量。

三是重普需輕剛需。根據全國老齡辦“全國民辦養老服務機構基本狀況調查”數據,我國民辦養老機構中87.1%以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務為主,僅11.4%以提供護理康復為主,入住的老人中完全自理和半自理的比例達到69.7%,不能自理和臨終關懷的老人只占30.3%。

這說明很多剛需沒有得到市場足夠重視。還有精神障礙、心理服務、法律支持、房產處置、金融理財等,這些專業性比較強的需求也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

老年人的剛需是什么

《望東方周刊》:通過這次調查,老年人的主要需求都是哪些方面的?

吳玉韶:應該說,我們這次調查的樣本,整體文化程度高、經濟和健康狀況良好。不識字的比例只有7.1%,小學文化程度20%,初中文化程度30%,中專文化26%,大專及以上的有16.3%。空巢老人的比例占51.1%,近九成被訪者以退(離)休金為主要經濟來源,月均2532.8元。超八成患有慢性疾病,88.5%生活完全自理。

中國老年人口達到2億,世界最多,但對他們的有效需求要作具體分析---有效需求是指消費者在一定價格條件下對商品的需求量,包括兩個條件,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和支付能力。

老人的需求是多樣的。比如老年餐桌,就是剛需,尤其是獨居的男性。

市場上餐飲供應一直很成熟,需求和供給的價格差也很微小---老年餐桌自報價格8.47元,期望價格8.51元---但缺乏針對老年人的特需供應,老人需要低鹽、清淡、易消化。

餐飲追求高利潤,但老人需要的是價格低廉又品質優良,所以老年餐桌一定是具有公益性的。我們鼓勵社區成立老年餐桌,也鼓勵大的餐飲公司配餐,這樣質量和成本都可以兼顧。

比如上海有助醫、助浴、助行、助急、助潔、助餐的“六助”服務,其中“助餐”最突出。在普陀區的真如鎮社區老年食堂,番茄炒蛋、清炒西蘭花、燒大排,再加一碗蛋花湯,二兩飯,定價10元。為了照顧糖尿病人,食堂還有少糖無糖類膳食。

現在面向老人的健康講座也是以公益為主。老人是慢性病的主要群體,需要管理控制的健康常識。現在許多社區和社團、包括一些公司都有在做。

老人對健康的需求是很大的,比如照護和康復服務,在受訪者中的需求都超過20%。護理是剛需,尤其對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我們2012年統計,我國失能半失能的老人3600萬,占老人總量的19%。

北京從2010年開始實施居家養老(助殘)服務“九養”政策。按規定,80周歲及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領取100元服務券,可在指定服務商那里購買生活照料、家政、醫護、心理慰籍等110多項服務。目前有1.1萬家服務商進行為老服務,包括北京青松居家康復機構。以這家機構為例,有了養老服務券,去那里康復的老人從幾千人增加到了十幾萬。

應重視老年人需求的差異性

《望東方周刊》:如何看老年人需求和可支付能力之間的差異?

吳玉韶:調查顯示,在被訪者的自報價格與期望價格中,請保姆和維權服務的差價最高。前者是每月2220.80元和1381.48元,后者是每次219.39元和52.82元。這一方面需要提高老年人收入,一方面需要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要讓老人有支付能力,消費無后顧之憂。

貧困、疾病、失能是老人面臨的三大風險,需要國家制度來保障。長期護理保險是養老里的專門險種,是國家的社會化保險。

當前最主要的是進行養老保險的實際全覆蓋,新修訂的《老年法》第30條規定已經指出“國家逐步開展長期護理保障工作。”上海和青島都在試點。

比如青島,需要長期依靠呼吸機等醫療設備維持生命體征的,患各種嚴重慢性病且全身癱瘓、偏癱、截癱并且生活不能自理的參保患者,在定點醫院接受醫療專護發生的醫療護理費可報銷90%。目前青島承擔這項服務的醫療專護機構達到13個。

調查顯示,被訪者購買服務的消費理念還沒普遍形成,市場在居家養老中的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比如北京、上海,被訪者對由市場提供居家養老服務的意愿都超過45%,但成都僅24.2%。這個差異出自哪里?不同城市,對市場提供居家養老服務接受度會有差異。普遍來說,經濟越發達、人口流動性越強的地區越能夠接受。

老年人是一個差異性很強的群體,不僅是地域差異,文化水平、經濟狀況、健康狀況、風俗習慣的不同,都會導致老人對產品和服務的消費偏好不同。所以,老年人的需求具有特殊性、差異性、多樣性的特點。

提高老年人支付能力是治本之舉。

《望東方周刊》:政府在老齡產業的發展中應如何定位?發揮哪些作用?

吳玉韶: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在老齡產業中,如何提高老年群體收入,引導老人消費,是產業發展的基礎。從政府的角度來講,提高老年人的支付能力是發展老齡產業的治本之舉。

最主要的是進一步完善養老保障制度,在廣覆蓋的基礎上,不斷提高給付水平,完善低保、高齡津貼等各種養老福利補貼制度,并逐步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讓老人們不要為了顧慮未來的風險而不敢花錢。

同時,還要通過擴大宣傳、引導消費、體驗式服務來逐步提高老人的認識,轉變他們的消費觀念。

第二個方面,是加大對產業的扶持。目前,我們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老齡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與優惠措施文件,但這些文件都存在一個限制條件,就是把扶持政策和優惠措施的落實與強制企業為非營利性捆綁,這個問題就導致政府扶持老齡產業發展的初衷和民間資本的盈利發生本質沖突。

第三個方面,政府要減少直接參與市場活動。比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政府不可以直接提供服務,但可以購買公共服務。

篇10

一、廣東老齡化趨勢及特點

據20*年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廣東65歲及以上人口為656.82萬人,占總人口的7.91%。按國際上通用的人口老齡化標準衡量,20*年之后,廣東已逐漸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70~79歲中齡組的老年人口比例有所增加,一方面體現了社會文明進步以及平均預期壽命的延長;另一方面則對今后的社會服務、福利設施規模、結構及分布等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

(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滯后于人口老齡化進程,社會和家庭的養老負擔逐步加重

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經濟發達國家進入“老年型”人口時,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一般都在1萬美元以上,而廣東目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若按官方匯率折算,只有20*多美元左右。足可見目前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滯后于人口老齡化進程。

(二)老年人口的基本社會保障缺口較大,老齡化趨勢和現實問題之間的矛盾突出

由于人口老齡化進程快于經濟發展水平,使得社會對人口老齡化的承受能力較為軟弱,廣東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的比例分別為18.85%、28.06%。在中國人的意識里,養兒防老,家庭養老是幾千年中國人傳統的養老方式。然而,在現代化進程中,隨著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特別是"四二一"(兩個中年人,贍養四個老人,撫育一個孩子)家庭結構的出現,家庭養老、育幼的壓力增大,勢必對傳統的家庭養老方式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社會化養老”的課題也由此成為許多人關注的焦點。

(三)我國現有的老年人福利設施嚴重不足

廣東65歲及以上人口為656.82萬人,目前擁有各類城鄉養老福利機構1988間,床位數7.5萬張,收養長者和服務對象共4.6萬人。*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有94.5萬,占全市總人口的12.85%,與日益增長的需求相比,社會福利機構的總床位數僅占老年人總數的0.8%。有兒女的老人可以依賴家庭養老,鰥寡孤獨老人只能將希望寄托在政府救濟上,也就是各級福利院和老人院。但目前國家公辦養老機構床位有限,不能惠及所有鰥寡孤獨老人,以我們*市老人院為例,床位利用率已達到98%,可等候入院的老人仍需要排隊,要入院還要等待一兩年時間。

二、社會福利養老機構的社會需求

(一)傳統觀念與現代養老模式

中華民族是一個重孝道的民族,望子成龍,養兒防老這是不是傳統的養老觀念。但是在現代化進程中,隨著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特別是"四二一"(兩個中年人,贍養四個老人,撫育一個孩子)家庭結構的出現,一對年輕的夫婦不僅要照顧自己的兒女,還有雙方四位老人,如果家中老人重病需要長期護理,那么即使子女有一片孝心也會力不從心。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家庭模式的變化,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的養老觀念已由過去的“居家養老”轉變為“機構養老”。現在很多住進養老院的老年人,已經不再是過去人們所認為的都是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而且相當多的人具有很高的文化層次,他們要求到養老院享受集體生活。在養老院里,有自己相對穩定的文化圈子,還能享受到規范的照料和專業的護理。

(二)社會福利養老機構存在的優勢

人到老年期,生理功能、代謝及形態結構均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使老年人對體內外異常刺激的反應性、適應性、防御性及代償能力等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減弱,老年人成為健康最脆弱的群體。因此,人口老齡化、老年人口的增多必然伴隨著老年病患病率的急驟升高。家庭作為基本照顧單位的能力可能因獨生子女政策而降低,老年人照顧需要連續性(如醫院外的預防性照顧、理療、精神護理、家庭護理等),為老年人提供居住選擇的需求也不斷增加。社會福利養老機構可以為老年人提供醫療、護理、康復、娛樂等全方位的服務。

(三)社會福利養老機構在社會養老體系中的作用

國辦福利養老機構是政府贍養三無老人的基地、是代表社會文明進步的窗口,對民辦養老機構起著示范引導作用,是社會福利行業的排頭兵。在滿足三無、特困老人入住(政府給予補貼)的前提下,招收社會老人入住,不以營利為目的。是民政為民解愁,為黨分憂的具體體現,它的發展有力地推動了社會福利社會化進程。

三、社會福利養老機構創新發展思路

近年來,社會福利社會化的快速發展,進一步造福了老年人、殘疾人和諸多弱勢群體的利益;同樣,社會福利社會化也為社會上一批熱衷公益,心系慈善的成功人士搭建了一個回饋社會,奉獻愛心的平臺。目前,民間力量舉辦社會福利服務呈現出巨大的發展勢頭,但民辦養老機構多數是由于實力不足,在設備設施、服務內容、服務隊伍等許多方面還達不到《老年人福利機構基本規范》、《老年人建筑設計規范》等法規的要求,只能收養一些生活上能自理或部分自理的老人。

(一)生活不能自理、患有疾病的的老人是最需要進養老院的,需要養老機構提供頤養、醫療、護理、康復、娛樂等服務。但目前相當多的養老院拒收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不能提供醫療康復等服務,老人精神上的需求就更難以滿足。因此社會福利養老機構應摒棄過去單一的救濟型、供養型服務模式,以管理好、品牌新、服務有特色的思路,把眼光瞄向更高的發展方向。逐步從封閉型向開放型,從救濟型向福利型,從供養型向供養、醫療、康復多功能并重型轉變。

(二)針對老人對服務需求的多樣化、高檔化,養老機構要做到:一.要滿足老人集中養老與單獨居住相結合的特殊需求;二.要開展康復健身與教學娛樂服務;三.要按照綠色環保要求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四.是實現服務功能科學合理的區域劃分。五.要確立適合老年人需求的重點服務項目。六.確立供養與康復、醫療并重的混合式管理模式。七.按照ISO90001:20*質量管理體系要求提供“優質管理和持續改善服務”。

四、*市老人院的創新發展探索*市老人院是一所集頤養、醫療、康復、護理、為一體的大型國辦養老機構,建院于1965年7月,現有床位900張。建院40年來,*市老人院努力辦成對內在同行業起到示范、輻射功能,對外成為展示社會主義養老機構特色的“窗口”。2002年我院管理系統順利通過了ISO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一)住院老人按生活自理能力分區

住院老人按身體健康狀況和生活自理能力分住七個區:即慈慧一園、慈慧二園、慈云園、明心園、頤養園、慈恩園(醫療樓)和慈愛園。設有門診部、化驗室、文娛活動室和接待室等。慈恩園(醫療樓)是衛生局批準的醫療執業機構,有120張床位按綜合病房模式管理,主要為老人提供醫療、護理、特別護理、急危病人的搶救等項服務。慈云康復大樓擁有100張康復床位,可為老人提供康復訓練、醫療護理等項服務。癡呆老人綜合服務大樓主要接收老年癡呆癥患者,主要為癡呆老人提供認知訓練、醫療、護理和生活照料等項服務。明心園主要接收失明、弱視等介助老人,而頤養園則是接待自理老人安度晚年的養老區,即將建設的臨終關懷大樓(慈愛園)是為疾病晚期的老年患者提供靜謐、安寧的場所和專業化、人性化服務的園區。

(二)發展重點服務項目:

1.老有所醫近年來我院有計劃的引進醫療護理專業技術人員,2001年,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幫助和支持下,在衛生行政部門的支持下,取得了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目前我院共有專業技術職稱的醫生20人,其中副主任醫師3人,主治醫師12人,住院醫師6人。醫技人員5人;護師、護士共82人;康復理療人員4人;專業營養師1人,養老護理員130人。一般老年常見病、多發病都能夠在院內得到專業的治療和護理。解決了我院老人的看病難題,為老人及家屬解決了后顧之憂。基本上保障了院內老年人的醫療保健所需,成功的挽救了無數老人的生命。目前我院是*市公費醫療定點單位、*市首批醫保定點醫療單位。

2.老年性癡呆康復訓練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嚴重,老年性癡呆越來越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據統計,老年性癡呆患病率約占60歲以上人口的10%左右,在80-85歲的病人中有20%的老年人患有老年癡呆。是繼心臟病、腫瘤和腦卒中之后的第四位死因。為此,我院領導班子審時度勢,經過多方調查研究,于三年前在香港有關專家的幫助下,開辦了老年性癡呆智能康復區,為老年性癡呆病人提供全方位的生活照顧、智能訓練服務,減輕社會及患者家屬的負擔。投資20*萬元興建癡呆綜合康復大樓(慈慧大樓)的綜合大樓,260個床位,內設居室、病房、智能訓練室、心理治療室,認知訓練廳、功能訓練廳、游蕩花園、資源閣和老人食堂,可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顧、認知訓練、心理輔導、康復訓練、熱線咨詢等方面的服務。

3.老年偏癱康復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因腦中風引起偏癱患者與日俱增。有關資料表明,75%的中風病人會有偏癱后遺癥。目前在偏癱認識上存在幾個誤區:認為偏癱是“不治之癥”而忽視康復。使“久病”偏癱老人生活質量下降,在病床上度過自己的佘生。我院針對為中風后遺癥、骨折、骨質疏松等運動障礙的老年患者提供運動功能訓練:包括肢體的被動運動、主動運動和抗阻運動,以及“作業康復治療法”等。這是為適應高齡老人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而設置的康復治療項目,康復的目的一方面是讓偏癱老人恢復自理能力;另一方面是讓偏癱老人發揮殘存的身體功能,防止變成“臥床老人”,從而提高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質量。

4.引入專業社工服務20*年我院開始引進具有專業化知識背景的社會工作者,成立了主管社工發展、老人活動、義工服務的社會工作部。將社工先進理念與技巧元素融入到傳統的管理與服務中,提高傳統服務的專業化技術含量。一方面用“助人自助”的理念指導個性化服務的開展,社工指導員工承認老人的特殊需求,負責老人需求評估、跟蹤導住。第二,在專業化理論的指導下,開展了個案、小組新的工作方法,充實了為老人服務的手段和技能。進入老人院面臨著一系列的轉變,如果適應不好,老年人就會產生失落、孤獨、抑郁、焦慮等心理情緒問題,社工利用專業方法幫助老人重新適應新的環境生活。第三,利用專業化技巧規范了原有的團隊活動,提高了住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質量。進一步規范了原先開展的老人興趣小組,強調老人的自主參與、自主管理和自我發展,業余活動開展的豐富多彩。社工專業技術對特殊老人以及特殊服務領域進行了拓展,老人特殊需求有了滿足的新方法。通過二年的實踐,社工被老人所接受,半自理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質量得到提高,全護理老人情感關懷、心理護理的比重增加。

(三)文化娛樂活動豐富多彩

老人們在經濟有了保障的同時,更渴望豐富的文化娛樂活動,以增進生活的情趣,擴大社交的范圍,使精神生活得到充實。因此,我院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形式多樣的老年文化娛樂活動,在院內有看電視、聽音樂、打撲克、下象棋、讀書看報、吹拉彈唱等多種文化娛樂活動,增加他們的樂趣,使他們的晚年生活幸福快樂。為老年人營造一個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的溫馨家園。

1、院內萬歲藝術團成立十年來,以"發揮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增進老人身體健康,豐富晚年生活"為宗旨,吸收對文藝有興趣的長者,成立時其成員達130余人,年齡總計超過一萬歲,故稱為"萬歲藝術團"。自成立以來,開展了多樣化、健康文明的文藝生活,由老人擔任團長、副團長,分舞蹈組、唱歌組、樂器組等,充分發揮了老人的才藝和潛力,展現了新時期老年人與時俱進,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20*年1月參加"*老干部跨世紀迎春體育文藝表演邀請賽",獲得"優勝獎";20*年9月參加"*老干部頌黨80周年歷程夕陽情文藝匯演",獲得"銅獎"2003年10月參加"省直屬機關''''精力沛杯''''文藝比賽",獲得"獎"。藝術團的團員們每天都在充實、激情中退而不休。

2、為使住院老人身體、心理、思想全面發展,經過充分準備,我院于20*年9月28日(中秋節)開張了*市老人院老年大學。老年大學的辦學宗旨是:增長知識、豐富生活、陶冶情趣、促進健康,發揮佘熱,奉獻社會。開辦課程有:法律常識,文學欣賞,歷史,地理,安全常識,老年保健,心理衛生,計算機應用,園藝手工藝,英語會話,音樂欣賞等課程;學員根椐自身情況選修課程,目前在校學員60多位。

五、末來的發展思路

(一)開展臨終關懷服務按照管理好、品牌新、服務有特色的思路,以創國內領先、國外有影響的新型老人院為目標。為了給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老人提供一個環境祥和、具有專業化、人性化服務的臨終關懷場所,減輕臨終前的生理和心理的痛苦,也希望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生命垂危者及其家屬的心理和生理痛苦,讓彌留之際老人平靜安詳地告別人世,使他們無牽無掛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程,*市老人院投資1500萬元,于今年下半年動工興建臨終關懷大樓。

(二)興建門診醫療綜合大樓*市老人院入住的老人平均年齡在83歲以上,慢性病患病率近八成,而院內原設有的簡易門診和住院部設施簡陋,只能進行簡單治療。今年6月富力地產集團捐款1508萬元,下半年為我院興建門診醫療綜合大樓。門診醫療綜合大樓規劃建筑總面積6000平方米,樓高9層,將配備中、西醫診室、觀察病床100張、X光室、檢驗室、心電圖室、腦電圖室等,從而使住院老人患病后能夠得到及時的治療。

(三)預防和規避養老風險隨著養老機構的快速發展,在進一步加強養老福利機構規范化管理,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促進養老服務事業健康發展的同時,也要依法、合理、有效預防和規避風險。由于服務對象是一個特殊群體——老年人,工作不僅多了一份難度,無疑也增添了一份風險。面對風險:跌倒—骨折致傷、外出—走失、因喂飯—窒息、因洗澡—滑倒、因扶抱—骨折,心理問題-自殺等等。一方面加強設施、設備等硬件方面的保障;二是加強養老服務水平等的軟件部分的保障。

(四)關注心理問題,重視精神贍養老人要面對一個新環境的適應問題;其次是人際關系的處理問題;再次是心理調適問題。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需求層次理論”,他將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被愛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老年人是人,人就有需求,我們不理解或無視老人們的需求,是對老人最大的傷害,會使老人產生嚴重的消極情緒,惡劣心境,甚至導致疾病復發或導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五)走規范經營、品牌經營的道路目前我院為老年人提供的服務包括護理服務、醫療服務、生活服務臨終關懷、康復、心理、娛樂等多種服務。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老人們的對文化生活、服務質素的要求也會進一步提高。因此要求服務隊伍職業化,服務水平專業化,運行機制社會化,管理水平國際化。同時養老服務中技術、科技含量的急劇上升,對養老服務行業管理經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后我院仍會大力發展自己的品牌服務,把癡呆康復、偏癱康復、臨終關懷等項目做大做強。

六、目前存在的問題

社會福利養老機構依托政府的的財力支持,環境優美、配套設施完善,服務項目齊全。傳統上以收住三無五保老人為主,現在也收住社會上在家養老有困難的老人。由于其設施完善、服務項目齊全,是政府投資的福利事業,有著民辦養老機構沒有的資金和政策優勢,但在收費上也相對完善。實際運營中也存在以下問題:

(一)需求量大但床位有限我院因收費合理,管理完善,盡管床位已經發展到900張,一直以來仍供不應求。

(二)市場需求大但費用負擔能力低大部分老年人退休金不足夠負擔養老費用。據調查,多數老年人為中低收入者,大多數老人每月能承擔的費用有限,如得不到子女的資助,無法享受完善的服務,如“一對一”式服務。對醫療、康復項目收費等無法負擔。

(三)家屬子女對老人的養老花費持消極態度,把它作為一種無意義的投資,經常出現拖欠費用問題。

(四)理人員文化素質與職業素養有待提高,社會上對養老服務仍然有一些偏見,高層次人才引進困難。

(五)法律、法規不健全,致使遇到意外糾紛無法可依,因此,國家對養老機構養老服務的立法亟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