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設計美學的認識和理解范文

時間:2023-12-01 17:43: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設計美學的認識和理解,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對設計美學的認識和理解

篇1

關鍵詞:藝術設計;美學;關系;相同;差異

一、藝術設計美學的概念

1、藝術設計美學概念的闡述我們可以先從語法層面上對美進行簡單分析。首先“美學”一詞是一個名詞,而在此之前的“藝術設計”一詞可以理解為定語,也就是修飾“美學”的形容詞,這樣我們就能得出這門學科其實是是美學其中一個具體的層面,是研究藝術設計領域中的美學。我們繼續從語法層面上剖析,可以將“藝術”與“設計”分開,那么“藝術”就變成了修飾詞,而“設計”表示名詞,這樣一來,藝術設計就可以理解為具有藝術特性的設計。藝術設計美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我們常常會把它與藝術學、美學等相對綜合的大學科相混淆,因此準確深刻地分析其內涵是非常有必要的。2、藝術設計美學的研究對象由于藝術設計美學是研究藝術設計在美學上表現,因此其研究對象與藝術設計的研究對象基本吻合。在傳播學中將信息的傳播過程分為五個部分,即信息、傳播者、受傳者、媒介和反饋,轉換到藝術設計中我們可以將這五部分換一種說法來闡釋。信息代表所要傳達的內容,在藝術設計中就是設計的產品,其中包括產品設計的形式與功能等內在要求。傳播者及設計師本身,與設計師自身的素養、審美意向等有著很大的關系。受傳者及目標消費群體,所有的藝術設計其結果均是面向大眾消費的,因此,對這一研究對象的挖掘尤為重要。媒介在藝術設計上可以理解為一種載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設計類別,其中有二維平面設計和三維空間設計等差異。反饋代表了藝術設計結構的最終評價,衡量一個藝術設計產品的好壞,不是靠其藝術特性的高低,也不是靠科技含量的高低,而是受眾的反饋好壞,好的藝術設計品必然會獲得良好的口碑,這也是藝術設計區分純藝術的一個本質差異。

二、一般美學概念

1、美是什么?“美”究竟是什么?我們追求人格魅力的最高境界就是“真善美”,可見美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次使用“美學”一詞的是德國理性主義者鮑姆嘉通,他認為人的知識體系中缺少對感性的系統認識,因而提出了對認識的深入研究,即人類的感覺。美來源于實踐中的自由創造,也就是說我們之所以認為某些事物是美的,是因為它包含了人類獨有的創造力。通俗來講,美是種感覺認識,美學就是對這種感覺認識的研究,對其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因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的精神世界是復雜的,因而對美的認識也是千變萬化的。2、一般美學涵蓋哪些方面一般美學所涉及的層面非常廣泛,如果不涉及系統化的學科內容,我們可以將一切美的東西歸為某種美學上的思想。美學所涵蓋的方面總結起來有五個主要的方面:社會美、自然美、形式美、科學美以及藝術美,當然這五個方面并不是美學的全部內容,除此之外還包括對優美、崇高的分析,對真善美、丑的對比等等,幾乎囊括了所有可以想象的美。

三、藝術設計美學與一般美學的關系

1、研究領域的對比分析藝術設計美學所重點研究的領域范圍只針對設計品,圍繞一切藝術設計而展開的美學討論。主要研究對象為工業設計、廣告設計、環境設計、建筑設計等領域的藝術美,從這些類別可以看出,藝術設計主要構建在人類的物質生活領域,是對物質文明的再處理。一般美學的研究領域更為廣泛,它不僅僅是針對人們的日常生活行為,還涉及了包含精神層面在內的藝術美、社會美等等。從他們的研究領域,我們可以對比出其內在的聯系,藝術設計美學中所運用的方法論原則。2、目標群體的對比分析美學所面對的是大眾人群,并沒有特定的限制,因為具有一般性的審美原則,因而在目標群體的差異化上并不是很明顯。任何有獨立思想的人都會因為經歷不同或者對世界的認知不同而具有不同程度的審美意向,所以美學的研究并無特定的目的或者功利性,其目標群體就是全部的人,具有廣泛性。這是兩者的不同之處,綜合兩種美學的目標群體,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兩種美學目標群體的相同點。藝術設計美學的目標群體對藝術設計美具有限制性的指導意義,因為目標群體的喜好是檢驗藝術設計成功的關鍵因素,所以藝術設計需要重點考慮目標群體的審美傾向,但是反過來講,在藝術設計美指導下的設計產品,也會在不同程度對受眾的選擇傾向有一定的影響,從而引領著目標群體。從這個角度上看藝術設計美學與其目標群體是互為影響的。3、藝術設計美學與一般美學中的形式美和藝術美的對比分析我們提到藝術設計美學第一印象就是,它和藝術有關,它就是研究藝術美的,那么它與一般美學類似的形式美和藝術美有什么關聯呢?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一般美學中的形式美和藝術美。形式美主要是指生活中的各種形式因素有規律的組合而產生的美。藝術設計美學與一般美學的互通性,但這不意味著藝術設計美就是一般美學中的形式美或者藝術美的替代品,兩者雖然有共性,但是卻代表著不同的研究領域。

四、結論

篇2

[關鍵詞]電視教材 美學

一、關于電視美學的幾種不同觀點

在中國,有關影視美學的研究起步較晚,歷史較短,20世紀80年代末期又開始大量引進西方的后現論,因此,我國的電視美學研究還沒有形成有中國特色的電視美學理論。

電視美學既有哲學屬性又具有社會屬性。中國出版的美學教材原則上也都將對美學的看法分成幾大種,如一般認為:

第一種,是被稱為“美學之父”的鮑姆嘉通的觀點,即認為美學就是研究美,研究感性認識的完善?!懊?,指教導怎樣以美的方式去思維,是作為研究低級認識方式的科學,即作為低級認識論的美學的任務?!倍行哉J識的完善又有兩層意思,一是指寓雜多于整一。即整體與部分的相統一;另一是指意象的生動性。強調形式和審美對象的個別性、形象性。但鮑姆嘉通的“感性”,原本是很注重“情”的。

第二種,以黑格爾為代表,認為美學就是研究藝術美的。他說美學的“對象就是廣大的美的領域,說得更精確一點,它的范圍就是藝術,或則毋寧說,就是美的藝術”。這樣,他就將美學定義為“藝術哲學”、“美的藝術的哲學”,并且將自然美排除在美學研究領域之外。

第三種,以車爾尼雪夫斯基為代表。他站在批判黑格爾的立場上,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著名論斷,強調現實與藝術的審美關系。但在具體接觸到審美對象時,他又認為“美學到底是什么呢??刹痪褪且话闼囆g,特別是詩的原則的體系嗎?”同時,他還指出美學研究還應包括崇高、偉大、滑稽等等。

第四種,有的是指研究審美心理學的。如“移情說”、“心理距離說”等等。其代表人物是鮑列夫,他強調美學應主要研究人類的審美活動?!皩徝阑顒泳褪侨怂M行的具有全人類意義的一切活動。審美活動的普遍形式就是按照美的規律進行創造,因為掌握世界的任何一種形式‘也都是按照美的規律’進行的。”鮑列夫等人的觀點至今讀來仍有相當的參考價值?!懊缹W,是關于受歷史所決定的全人類價值的本質的科學,是關于對這種價值的創造,欣賞、評價和掌握的科學?!?/p>

二、對各種美學觀點的分析

盡管目前國內對美學的認識,對美學的性質、研究范疇的理解等觀點不一,但長期來,我們對經典美學的理解基本上仍是遵循自古希臘發展而來,以康德、黑格爾為代表的視美學為哲學的古典準則,即使受到現代主義的影響,美學的哲學思辨性仍始終未改。或許,從根本上講,這一基本點永遠不會變。因為一旦失去了哲學的支撐,美學自身也將不復存在。然而,盡管如此,盡管鮑姆嘉通當年是從低級認識論的角度,指出美學應研究感性認識的完善。但我們對他所下的定義仍太過輕視。這自然與“aesthetics”這一術語的誤譯有關。這一詞義本應譯成感性的、感受的等。日本學者中江兆民先將它譯成“美學”,后來王國維又將它轉譯至中國。應該說這個誤譯本身就很美,而且它也更易為東方人所接受。不過,這樣一來。美學又經黑格爾的演化后,卻從此被釘死在“形而上”的界面。美學是理性的,是藝術哲學,就成了一條無形的戒律。只要一進入較形而下的層面,或所談的是較感性的外在形式,按傳統的看法倒反不像美學了。問題在于,藝術哲學、美的哲學只是美學高級認識論的一面,美學該不論有它的低級認識論,即感性的一面呢?毫無疑問,不僅有,而且低級認識論的涉及面更加廣泛。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新的審美潮和文化生產對感性滿足,對形象或形式的刺激所引起的審美愉悅越來越倚重,“流行時尚”和適應日常生活化的實用主義,將嚴肅的精神性和理性說教一起消解,對文化歷史的重識,也大多在當下的影視圖像的閃回中,在夾雜著談情說愛加刀光劍影的“戲說”中,或在勁舞和說白似的流行歌曲內,在嘻嘻哈哈蹦蹦跳跳的歡快節目里被娛樂化了。當英雄走下神壇。歷史風云變得輕如柳煙時,歷史自身也被游戲化了。而廣告、美容,IT設計、電視節日、MTV及其“排行榜”又以提高生活質量的面目出現,堂而皇之地占領著各種社會消費市場。

感性壓倒理性,使審美也眼花繚亂地被世俗化了。這就不得不使我們重又想起鮑姆嘉通最初對美學的對象所下的定義“美學的對象就是感性認識的完善(單就它本身來看),這就是美,與此相反的就是感性認識的不完善,這就是丑?!滨U姆嘉通似乎極具遠見卓識地預見到美學將會從理性又回到感性。事實上,古希臘人對美的理解也都十分看重形式。亞里士多德就著重從安排、秩序、體積大小上來認識美。所以,今天美學要得以繼續發展,一是要與文化流變聯系起來作通盤研究,二是美學自身也得從高高在上的純理性的寶座上走下來,與大眾對話,為大眾所理解,成為一種平民的話語。從而對大眾的審美流向、影視文化做出回應和指導,簡言之,美學自身也必將一改貴族式的典雅莊重的裝束。使理論不再灰色。而是平民化、樸實化。唯其如此,主導文化才能起到誘導的作用,精英文化也才能有所作為,而美學也才會常青常綠。當然,美學的哲學屬性仍然存在著,但對這種哲學屬性不再是關起門來做經院式的研究,而是開放型的、親切的,同時也是主體性的、外化(開顯)的,蘊涵了深刻的人與社會,“我”與“他者”的關系的。美的哲學本身就在各種形形的現象中,在各種充滿了時代氣息的人與人、人與世界的對話和關系中。反之,僅僅靠傳統的哲學思維去考察電影、電視的美學內涵,既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客觀難度,也不完全適合千變萬化、層出不窮的電影效果處理、電視節日的制作,那就難免會出現影視理論的侃侃而談與影視出品的不同步,影視美學研究者的一廂情愿與大眾消費格格不入的尷尬境遇。

三、電視教材制作的審美原則

通過以上分析,提醒我們教育工作者,在電視教材的制作過程中,應充分關注感性的因素,貼近學習者的實際生活,而不是曲高和寡。電視教材美學是一個很大的課題。要做到對于編稿人便于操作遵循的美學原則??蓮囊韵聨c加以考慮:

(一)科學與藝術的統一

一般的美學原則是推崇和追求真、善、美,唯真唯美,唯善唯美。人們按照思維定勢認為:真即科學,科學乃美。然而,電視對一些事件的表現,有時未必真就是美。審美意識應追求在科學表達學術思想的前提下藝術地再現符合科學規律的事物。比如,要通過電視畫面布光藝術再現客觀真實,電視教材布光就應從再現環境真實、人物真實、道具真實三方面來考慮。

(二)內容與形式的和諧

電視教材的內容即所要表達的教學內容;形式乃表達這些教學內容的手段。內容和形式猶如自行車的前輪和后輪。前輪把握方向,后輪提供動力,亦即內容表達內核,形式升華內容。如果所設計的內容與形式不能達到完美和統一,這就會破壞和諧美。例如,有部電視教材為了形象生動地比喻心臟對負荷的承受力,采用了小馬拉大車的文字比擬,其實這樣已足矣,但作者唯恐形象不夠,又設計了一架小馬拉大車的模型,在此畫面上大大強調了一番,給人的感覺很不協調,多有畫蛇添足之嫌,美學情調大受削弱。

篇3

引導動漫專業的同學表現動漫設計的構型美

動漫設計專業學生應深刻理解和靈活運用構型美。美術作品的構型包括以線構形和以面構形兩種形式,對于動漫設計專業學生來講,這兩種形式都應理解它們的審美特征并加以靈活運用,這樣才可以得心應手地創作動漫角色。理解以線構形和以面構形兩種構型形式的不同審美特征。第一,以線構型具有濃厚的東方情結和中國元素,因為中國畫的基本特征就是以線造型,線條在中國繪畫中是有意味的形式:畫家通過線條的長短、曲直、疏密、起伏來表現畫家的心境和對生命的體驗,甚至可以表現他們對社會的評價。比如:坡的《枯木竹石圖》就是利用粗獷的曲直對比強烈的線條來表現怪石和枯樹,從而抒發他磊落不平的心境和疾惡如仇的人生范式。我國初唐“畫圣”吳道子的線條更是隨心流轉,在他的作品《送子天王圖》中通過線條來表現人物的情態,天王的威風凜凜,皇后的端莊秀麗,侍女們的婀娜多姿,甚至可以表現火光的流動。線條在中國繪畫中具有無窮的生命活力,創造了意味深長的意境。動漫設計專業學生應發揚中國繪畫線條的表現魅力,創作具有濃厚中國情結和彰顯中國元素的動漫設計作品,例如,用方直的線條來表現剛毅堅強的性格,用柔和的曲線來表現溫順善良的性格。第二,從事水墨動畫設計的學生應掌握運用中國線條的獨特韻味。通過線的流轉,墨色的濃淡表現不同的意境。中國早期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就是成功運用中國畫線條來構型的成功例證。

啟發動漫專業的同學展示動漫設計的色彩美

篇4

[關鍵詞]傳統美學 現代平面設計 傳統水墨 融合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22-0378-01

1 傳統美學的思想闡釋

中國傳統美學的意境能夠創成,與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密切相關。中國傳統美學博大精深、變化繁復,任何思想的形成,無不是集體人民智慧的結晶?!拔迮e論美”在《國語.楚語上》中較早的提出了什么是美。經歷了歷朝歷代的積累,獨具一格的美學思想在繼承與發展中逐漸顯現。琳瑯滿目的傳統藝術,上至人面含魚的彩陶盆、古彩斑斕的青銅器、下至筆走龍蛇的書法及道不完的山水畫,無一不讓人感慨獨具一格的深厚文化底蘊。

在我國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出現了一批先輩,既是思想家、又是美學家。儒道互補是兩千年來中國美學思想的一條基本線索,孔子的儒家美學崇尚“和”,道家美學則追求“妙”兩者共同構成中國古典美學的協奏曲。

2 傳統美學的特點

2.1 意境之美

“意境”即情景交融,表達“情”“意”“理”,樹“形”、造“境”、表“神”的有機統一。如繪出“踏花歸去馬蹄香”的意境表現踏花場景。由此可見,追求某種“韻外之致”的意境,必須通過形神兼備,虛與實的互補。意境之美是中國傳統美學的特點,從有限到無限,從無到有,從而到達“道”。就宋、元山水畫來說不難發現山水的描繪重點各不相同,追求的意境自然各不相同。

2.2 以和為美

古代哲學講究“天人合一”,在藝術傳統社會中的重要機能不只在于情感的愉悅,而在于社會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昂椭C即美”、“協調即美”是鑒別中國傳統美學的藝術審美準則??鬃釉诿缹W中表述大都強調了對立范疇之間的和諧關系?!皹范弧Ф粋薄啊倍荚谡蔑@儒家思想的核心“和”。所以在歷史發展長河中,需要我們,使各要素和諧發展。

3 傳統美學對現代平面設計的啟迪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高速發展,新興媒體的出現推動了社會進步,隨之平面廣告設計也越來越多滲透到我們生活中。文化藝術在交流、融合中擴展開來,傳統美學傳遞了傳統文化審美觀,并與現代平面設計發生交流碰撞,為現代平面設計提供了創作手法、理念創新的借鑒。

3.1 和諧之美啟發了現代平面設計

儒家思想的“和”,能夠統一矛盾雙方,所謂中庸的和諧,注重對稱統一、均衡的含蓄美感。另一種則是順應自然,追尋道法自然的返璞歸真的自然美。兩種美相互融合,傳達了整體的思想理念。傳統美學的整體、和諧意識啟發了現代平面設計,使平面設計中相關元素運用恰當如:線條的曲直、疏密,圖形的大小,文字的繁簡、色彩的明暗等。和諧、協調就是在表達各種事物的最佳狀態,一幅圖畫、設計作品的美就在于它的元素、色彩、文字、排版等方面是否和諧統一。

3.2 氣韻追求引領現代平面設計

“氣”乃萬物具有的內在精神,“韻”則是外在形態追求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氣韻的藝術表達也就是“傳神”。氣韻在現代平面設計的創作過程中,注重設計美觀性的同時著重表達內在的精神氣質。讓作品更具有說服力,充滿活力,讓人產生一見傾心的感覺。

4 水墨畫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中國水墨畫的創作追求虛實和諧的統一,有作者獨到的理解,并存在深刻內在的氣韻才能有感染力。任何的藝術形式、思想需要創新迎合大眾口味。藝術語言獨特的傳統水墨畫與現代商業結合應用,讓平面設計意蘊更加深厚,體現文化內涵。

4.1 水墨元素的思想表達

在現代平面設計中,通過水墨元素與現代設計元素相結合,使空靈、簡約的美表達清晰。傳統水墨的美感在傳遞商業信息的同時,表達了設計師的和諧傳統美學審美思想。香港著名平面設計師靳埭強說過:“面對水墨、毛筆和宣紙,我能理解我自己要做什么。我心中有一個概念,只要用這種材料和方式把我內心的情感表達出來。毛筆就有生命力,水墨是有靈性的。”憑借對水墨元素的情有獨鐘,靳埭強先生的設計逐漸形成個人風格并被大眾所熟知。正是他對水墨特有的自然、不拘的特點的獨到理解,才讓設計作品既有水墨的韻味灑脫,又有現代藝術的視覺沖擊。可見中國傳統美學越來越深刻影響我們的設計師,使有傳統文化內涵的設計作品走向更寬廣的世界舞臺。

4.2 水墨元素在平面廣告設計中的作用

(1)水墨元素指導海報設計

由于主題風格訴求不同,需根據不同主題采用不同的水墨表現形式去闡釋主題。海報中的水墨應用方式不同,呈現的狀態和感染力各不相同。傳統美學中的水墨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表現形式結合,突出了海報的唯美優雅與文化內涵。靳埭強先生設計的海報《漢字》系列,通過行云流水的水墨元素與生活常見的物件融合,構成“水”“云”“山”“風”的形態,營造了天人合一、輕松自在的生命真諦。

(2)水墨書法啟發文字設計

中國書法具有悠久的歷史,是古老的藝術表現形式。其形態美、意境美、氣韻美被設計師廣泛應用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結合現代設計的時代特、民族特點,設計各具特色的字體。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就巧妙地將中國特色、北京特點與奧林匹克運動精神元素完美結合。把傳統水墨藝術表現形式與運動結合形成曼妙的奔跑的動感十足的人。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會徽同樣結合書法漢字“世”的外形,準確表達世博會“以人為本,追求和諧”的理念??梢妭鹘y美學宣揚著中華民族精神的同時,也同樣汲取時代精神與平面設計的有機融合,追求和諧統一的發展。

(3)水墨元素指引版式編排

在當下平面設計中,不少版式設計受水墨點線面表現的影響,表現獨樹一幟的風格。通過文字疊加產生模糊的排列形式,我們稱其為“雜音”,這種排列形式往往給視覺帶來強烈的沖擊力。張達利設計的《字非字圖非圖》這一設計作品,采用手工制作把文字重新排列,形成無法閱讀的雜亂中帶有秩序的排列形式,構成一幅有趣的圖像。水墨書法元素的虛實結合,編排出有張力的版式、書法筆意表達了設計主題。

5 總結

通過對我國傳統審美觀、傳統美學的認識,并發掘傳統美學對現代平面設計的啟迪。對傳統美學與現代平面設計的關系做進一步探究,列舉傳統水墨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分析,傳遞民族特色的同時賦予平面設計更多的文化內涵。由此可見,當代平面設計師需要根據傳統文化素養、審美觀點、美學思想選取傳統元素,結合現代設計思潮進行平面設計,并將傳統美學思想與現代意識的融合,巧妙應用于現代平面設計中。

參考文獻:

[1] 原田進.設計品牌[M] .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11,8.

[2] 王受之.世界平面設計史[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

篇5

以應用型為目標的本科建筑學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

1.應用型本科建筑學實踐體系教學的重點

近年新成立的建筑學本科院校都在模仿、學習的基礎上積極探索著適合自身發展的教學體系,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解決好一個重要課題,就是如何正確引導學生完成從藝術到技術的轉變。很多學校的教學和學生都熱衷于將大量的精力花費在建筑畫表現和對建筑潮流及派別的過度討論上,而對和實際工程聯系緊密的建造技術、結構、材料、規范卻漠不關心,這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對我國建筑學本科教育產生了阻礙作用,幸運的是教育界一些有識之士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并呼吁國內本科建筑學教育要實事求是、要注重社會適用型。清華大學劉彤昊博士在自己的博士論文《建造研究批判》中提出,現代建筑設計的目的在于建造,而不在于附加其上的一切,建筑是基于技術的,要有效利用能源、環境保護,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要盡快地應用于實踐,建筑所關注的焦點在于新材料、新技術、新的建造方式、新形式、新感覺,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的新可能性來表達人類之新的精神。這種觀點正是強調了建筑學的社會適用性,充分反映出新時代特征下建筑學專業的應用性特征,是現代建筑設計的本質,是我國大多數建筑學教育的重點,這其中構建合理務實的實踐教學體系將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這些教育家并不是杞人憂天,近年來,我們跟蹤用人單位反饋意見的統計結果顯示,很多設計院和企業都反映出一個實際情況:有很多剛剛參加工作的建筑學畢業生往往以建筑師自居,經常將建筑設計視為藝術創作,對現代社會中的民用建筑設計重點還停留在建筑外在造型上和個性表達上,而對實際建筑工程中所需要的建筑技術、各種行業規范卻完全不重視,不能在實際工程中建立起良好的交流溝通平臺,不能深入和其他專業技術人員協作,不能起到建筑學龍頭作用,不愿意進行務實的建筑設計,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與我國現在建筑學本科教育中過于強調設計中的藝術性,忽視建筑作為工程的技術本質有關。這說明在新的市場要求和新的社會需求下,我們秉承多年的建筑學實踐教學體系已經不能夠滿足日新月異的實際需求了,因此,我們開展優化建筑學實踐教學環節的研究應該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教學改革探索。

2.本科建筑學教育實踐體系的內容

我國建筑學本科教育體系中的實踐教學環節一般包括美學基礎實踐環節、專業課實踐環節、綜合實踐環節幾個部分,這些實踐教學環節與建筑學專業不同年級開設的理論課程體系之間聯系緊密,對建筑學的人才培養結果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要培養目標的高校,必須根據社會市場的實際需求,及時進行實踐環節教學的優化和改革,更好地讓學生將各種理論知識和工程實踐相結合,及早了解工程的社會實際需求,熟悉實際工程中的技術需求要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將應用型落到建筑學教育的實處。筆者認為,現在社會的發展今非昔比,傳統建筑學實踐教學環節的安排和教學要點已經不能很好適應建筑學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需求,必須要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必要調整和優化。

3.美學實踐環節部分的比例應該逐漸減少

主要包括素描、色彩和構成,與之相適應的實踐教學環節為素描實習和色彩實習,以前的教學組織方式類似于藝術專業的采風實習,現在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電腦技術的普及和更加細致的分工,對于大多數建筑院校來講,美學類課程的教學目的已經由以前培養學生美學技能逐步演變為培養學生的美學修養了,相應的實踐環節教學要求有所降低,該環節一般設置在建筑學低年級,該階段的學生剛剛接觸建筑學,所學的專業知識和理論還很薄弱,希望通過這些寫生實踐加深學生對建筑設計和實際工程的理解,其效果是非常有限的,而建筑效果表現圖更多的已經由對色彩和美學構圖更加專業的美術專業來完成了,如現今大多數效果圖公司的技術人員都是美術專業的畢業生。因此,現在的社會分工和需求條件下,美學實踐環節的訓練應該以培養學生的美學素養為目的,不必再組織長時間的外出寫生,教學重點應為正確引導學生轉變建筑是藝術的思想,將美術技法培養轉化為建筑美學素質培養,使學生能夠建立正確的審美觀,掌握常用的美學基本法則,并將這些知識運用到建筑表現中,進一步能為實際工程的方案打好審美基礎。

4.專業課實踐環節應該強調課堂理論和工程現場的結合

專業課實踐環節主要包括工地認識實習和古建測繪實習,這兩個實踐環節的安排分別對應建筑學低中年級開設的建筑構造和中國建筑史課程。建筑學本科專業低年級學生往往還不能很好理解建筑技術對建筑設計的重要性,經常重藝術而輕視技術、重形式而輕視功能,這兩個實踐環節的設置能讓學生直觀認識到建筑中基本技術的重要作用,在學生完成從藝術到技術的思維轉變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這個環節的內容設置必須緊扣課堂教學內容,以實際工程為實習平臺,以實際工程現場為主要教學場地,理解不同構件在不同種類建筑中的作用,引導學生認知建筑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重要性。

5.綜合實踐環節應該突顯應用型特點

綜合實踐環節主要包括建筑學高年級開設的外埠綜合認識實習和建筑師業務實踐。外埠綜合認識實習由專業教師帶隊,在實習過程中將建筑設計原理、規劃設計原理、建筑結構、建筑技術、建筑材料等內容融會貫通到具體建筑實例分析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有意識地進一步強化建筑學專業是一門務實的技術學科這個概念,通過這個環節的實習,學生能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程學科體系,理解建筑是多種技術學科共同支撐起來的綜合學科,具有很強的實際應用性。建筑師業務實踐環節中,學生要在設計院中掌握實際工程的操作流程、熟悉規范、法規,把握建筑學專業在整個工程中的定位,直觀的感受建筑學作為工程類學科的特點,在這個過程,學生將學校所學理論知識與實際工程結合,真正理解建筑學專業中建筑形式與建筑技術之間辯證的關系。按要求完成建筑師業務實踐后,學生在畢業設計中就能較好地把握學校理論教學和實際工程需求之間的辯證關系,畢業設計應該以實際工程為背景,在整個畢設的教學過程中由指導教師主導,進一步查缺補漏,強化建筑學專業是一門工程類學科的理念,通過這樣實踐教學體系的培養和鍛煉,學生一旦走上工作崗位就會以務實性的態度對待實際工程。從以上對不同實踐環節的分析可以看出,作為應用型建筑學教育,實踐性教學環節在整個教學體系中承擔著重要的作用,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建筑學的核心價值理念教育應該關注建造本身,是基于技術的學科,關注的焦點在于新材料、新技術、新形式、新的建造方式,并充分利用信息來表達人類新的精神,而剛剛接觸建筑學的學生由于在一年級接觸了大量的美學課,加之傳統意識的影響,往往會將建筑學歸到藝術學范疇,建筑學專業各個年紀設置的課程體系要引導學生,使他們認識到建筑學實際上是一門應用型學科,在這個轉換過程中,實踐教學環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結語

篇6

[關鍵詞]服飾美學 設計實訓 課程設計 校園文化

[作者簡介]王琳(1964- ),女,天津人,天津職業大學藝術工程學院,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藝術教育。(天津 300410)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24-0123-01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了服裝設計或人物形象設計之類的專業。在實際教學中,服飾美學教育或傾向于美學理論,或傾向于服裝制作,總不能達到既兼顧理論學習又兼顧動手能力的均衡狀態。

要做好服飾美學教育,有必要明確一下服飾美學的概念內涵。“服飾美學”是關于服飾的美的學問,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衣服,起遮蔽軀干的功能;二是佩飾和隨件,起美化軀體而不是遮蔽的作用;三是化妝,包括文身、美容等,起修飾和美化的作用。服飾美學是服飾教育與美學的交叉部分,是美育在服飾教育中的體現,是美學中實用美學部分。

一、當前高校服飾美學教育主要存在三方面的不足

1.基本理論教育難以系統和深入。服飾美學的基本理論可以從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來進行講解:縱向的維度包括服飾美學的發展歷史,如中國的服飾美學史和國外的服飾美學史,服飾美學發展歷程中的各種流派和思潮,服飾美學變遷和社會環境變化的關系等;橫向的維度包括服飾美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如服飾美學和哲學、心理學、文化學、社會學等學科的交叉和影響,服飾美學和社會思潮等。這些都是學生應該了解或掌握的,尤其是服飾美學的基本理論知識,主要論及服飾美的內涵和形式。

這些內容中,有的科目可以采取專題的形式。如“人體形態美和服飾美的關系”,從服飾和人體及文化觀念的關系角度探討中西方形態美、人體美和服飾元素的關系,可以以一個階段或一個知識點為重點,引領學生進入理論世界?!巴ㄟ^對這些基本的美學理論進行系統的整理,首先讓學生站在理論的高度對‘服飾美學’的基本理論有一個總體的認識和理解,這應該是整個服飾美學教育的關鍵和基礎?!?/p>

目前的服飾美學教育中,這些理論知識只能蜻蜓點水,缺乏系統和深入,學生學起來一葉障目,難見泰山。

2.服裝設計不能和服飾美學很好地結合。目前的服裝設計課只是側重動手操作,和服飾美學教育的理論學習“兩張皮”,相互之間不能產生良性互補。服裝設計對各種元素的運用離不開大量的模仿學習和借鑒,否則,設計就是無源之水。借鑒包括對中外的借鑒,也包括對古今的借鑒,這些都離不開史論的學習。

服飾美學教育應該貫穿在設計課的始終,它不是一門單純的理論課,它要對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方法產生積極影響,并對學生設計發揮指導和激勵作用。服裝設計的學習離不開對中外服裝美學史、中外設計史、中外美術史的了解,從中可以吸收到大量的設計靈感和素材。

此外,當今服飾設計不能從美學相關學科很好地汲取營養。服飾美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相當廣泛,如心理學、文化學、社會學、民俗學、歷史學、符號學等均和服飾美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對它們的涉獵是服飾美學理論學習深入進行的關鍵。但學生們往往對直接動手的技能感興趣,而對這些理論知識不當回事,這種傾向是不健康的。如,東方服飾較為保守、含蓄、嚴謹,西方服飾則大膽、隨意、率性,風格的差異無疑是東西方民族文化特征和社會習俗對服飾影響的體現。如果對東西方文化和歷史沒有相當的了解,則很難做到準確理解服飾方面的這些差異。

3.忽視服飾美學教育對校園文化的影響。當前服飾美學教育閉門造車,關起門來搞教育,忽略了教育對人的影響。 “校園服飾文化是一種不同于大眾時尚文化的特殊文化現象,它反映了學生這一特殊群體所特有的價值觀念、審美趣味、時尚觀念及著裝觀念等。透過學生的服飾,我們能感受到學生特有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個性特征?!贝髮W生的著裝風格應該體現出其應有的智性、素養、文明、青春等群體特征。而當前大學生的著裝,大為青睞“酷裝”,“各色摻雜的發色,曲直兼有的爆炸獅子頭(姑且這樣稱呼它),大如書包的褲兜,露窟窿的牛仔褲都是年輕大學生的最愛,顏色也一改過去暗淡的灰黑,鮮亮橙色、粉色、藍色、紫色成為新寵??鋸?、獨特、扮酷已成為當代大學生特立獨行,標榜自我的一種標志,這就是當代大學生所追求的個性與突出個人與眾不同的品味?!笨梢?,當前高校的服飾美學教育成果并未對校園服飾文化產生應有的良性影響。

二、解決問題的對策

1.做好服飾美學理論課的課程設計、課時分配和教材選擇。在課程設計時,將理論課程和基本理論課程按照學年或學期做好分配。確保服飾基本理論知識能在系統性和深入方面做到位,課時的保證是最有力的手段。在做課時整體設計時,首先確定理論課和設計實踐課的總課時比例,以55或46為宜。既防止專業教學因過多的美學理論學習而成為理論研究課,又防止因理論課時不足而成為純粹的動手實踐的“勞技”課。其次,確定好需要進入教學環節的理論課程,從縱橫兩個緯度選擇合適的、能對設計動手能力起到切實指導作用的理論課。選擇理論課程時做到精選,兼顧系統和深入,首選確保知識結構框架線和點上的課程,再選拓展知識面的邊際性課程。

課時分配方面還需注意理論教學對整個專業學習的貫穿,而不能在某一段時間集中突擊,和實踐實訓課皮肉分離,導致學生學理論時忽略實踐,做實訓時又忘了理論。

教師在選訂或編寫教材時,首先要選能對其他相關課程產生知識衍射作用的內容;其次要看內容設計的難易程度,偏重于理論研究的過難教材和偏重于普及性讀物的過易教材均不太適合。在關鍵知識點上能深入進去,在知識脈絡上又比較清晰,這樣的教材較為適合。

2.做好服飾設計實訓環節和理論知識點的結合。理論知識和實踐動手有兩種結合方式:一是以理論教學帶入動手實踐。這樣的方式是以理論學習為主,在理論知識點的關鍵環節上加入設計實訓的環節,占用理論課的課時。目的是以動手實踐加強對理論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二是以設計實訓帶入理論學習。這樣的教學方式接近或等于工學結合,以設計實訓為主,在關鍵環節上進行理論知識點的嵌入。目的是讓理論知識對設計環節產生引導作用,增加學生的設計自覺。

在實訓動手和理論教學的結合這一方面,要注意避免的一個傾向是理論學習和實訓動手分成兩段分別進行,這樣會導致學生前學后忘,顧尾不顧首。

3.加強服飾禮儀和校園文化教育。服飾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日常行為和思想觀念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校風校貌有著直接影響。服飾和禮儀又緊緊聯系在一起,甚至可以說,服飾就是禮儀的外在表現之一。良好的服飾代表了良好的禮儀素養,這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要做好高校的服飾禮儀教育,可以從幾個途徑進行:一是在課堂教學中加入禮儀文化的內容,并作為日常衣著實踐的重要環節,課堂上培育觀念,校園里身體力行。此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模范帶頭,從自身的禮儀文化做起。二是以活動推廣服飾禮儀文化。通過開展服飾禮儀知識競賽、主題演講、主題晚會、主題征文比賽、主題走秀、主題倡議、主題設計比賽等各種各樣的學生活動,在校園里傳播和推廣服飾禮儀文化。三是將服飾禮儀納入學生行為規范和日常守則,作為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一個內容,甚至可以納入學生素質考評系統,與學生評優掛鉤,和宿舍批評、考勤管理等一樣,對學生產生直接的約束力。此外,可以成立專門的服飾禮儀學生社團,在課堂內外對其他專業的學生開展相關的教育,從而推動服飾禮儀知識走出專業、走向普及。

總之,當前高校的服飾美學教育還存在種種有待完善的地方,尤其是非專門的服飾類院校。在藝術類學院里,服飾設計如果只是其中一個專業的話,文中論及的一些問題就更為明顯。這或者有師資不足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課程的設計者和專業負責人要理清思路,在有限的教學資源條件下,使課程設置更加合理,使美學理論教學和設計實訓達到最佳的平衡狀態。

[參考文獻]

[1]陳玉.服飾美學教育研究[J].設計藝術,2007(2).

篇7

關鍵詞:信息圖形;信息設計;審美對象;形式特征

在西方諸多國家甚至將圖形設計稱為“視覺傳播設計”(Visualcommunication design)或“信息設計”(Information design)。信息圖形設計實則是研究利用圖形、圖像等媒介將信息進行有效地整合傳播的一種傳達方法。它是信息――信息組織――信息傳播的過程,需要準確的面對受眾群體,建立在系統、大小、色彩、形狀、位置、方向、紋理、灰度等系統之上才能夠得以實施的科學。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傳播媒體國際化、信息資訊膨脹,以及人們多元化需求的增加,原來一成不變的單調的信息傳播方式受到沖擊。傳達手段也提出了更高的求新、求快的要求。信息時代的信息傳播依靠傳統的傳播手段難以勝任今時今日信息快速傳遞,那么在今天的信息傳播背景下,信息圖形化借圖形方式的高效傳播發展開來,亦將是今后的必然發展趨勢。而信息圖形設計美學是信息設計論和現代美學結合的產物,它的最直接的美學前驅是符號學美學。隨著信息圖形設計美學在現代社會中實際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信息圖形應用美學尤指:第一,經濟思想、經濟活動、經濟產品中美學的存在形態和發揮作用的方式;第二,人的生活、學習和修養中美學的存在形態和發揮作用的方式。藝術設計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有的美學特點,信息圖形更是給人以美得獨特的享受。新發展起來的信息圖形設計將這種美擴大,本文將從美學的角度對其試作如下探討。

一、信息圖形設計的功能美感

1、功能美感形成的物理基礎

信息圖形設計的應用美學主要通過特定的信息圖形傳達方式來發揮其信息傳播的功能。換句話說,其應用美學的功能美感的形成有賴于特定的信息圖形傳達方式和受眾對象的感知接受方式。而這些方式構成了信息圖形設計的應用美學功能美感的物理基礎。比如:人主要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等五種感覺能力來接受外界的信息,在大腦的作用下形成對事物的認知。在信息設計中,信息的表現形態是不同的,有平面、立體、空間的,對媒體的應用(電子、虛擬形態)等,傳達的媒介有符號、記號、標識、圖形、圖像等,而通過地圖、表格、界面、UI設計等具體形式進行更進一步及時有效的傳達。信息設計的應用元素種類繁多,通過這些媒介及表現形式的運用分析來進一步闡釋其在信息設計中的功能,但對于一個完整的信息系統而言,所有的應用元素都不會是一個簡單的單向運用,最后都會根據具體的信息受眾群體發揮不同的功用。

2、功能美感形成的文化基礎

信息圖形的功能不僅僅是一種生理的、物理的系統,它在本質上還是一種文化的系統。信息圖形設計的美學應用的實踐表明,當一種新的圖形系統、新的信息功能誕生并被大量推廣、使用時,它往往不僅僅給人們帶來生活上的便利;更重要的是,它能催生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信息傳播方式----如圖形可視化的誕生改變了人們的交流方式,信息圖表的廣泛應用改變了人們認知信息系統的方式等等,都詮釋了信息圖形設計美學產品的物理使用功能可以引發特定的文化價值與意義。

3、功能美感形成的心理基礎

人們在對信息圖形系統的使用過程中,假設第1、2……,n次都感覺比較“便捷”、“易識別”、“心情愉悅”,那么該信息圖形系統就易于喚起信息受眾對象某種積極的情感,這種情感近似于藝術欣賞時獲得的審美愉悅,此時我們可以說該信息圖形系統對主體具有功能美感。

4、功能美感的特征

功能美感的產生,是“人----信息系統----環境”的相互關聯和優化組合在信息圖形系統上的完滿體現,其中包含了由實用物質產品超越升華為審美對象的邏輯環節和判斷過程。信息圖形設計美學的功能美感具有功利性和超功利性雙重特征。從共時性的角度看,其功能美感產生于(審美)主體基于信息圖形系統功能的可靠性和實用性而發揮的審美愉悅,表現出非邏輯的、非功利的審美判斷特征。從歷時性角度看,其功能美感的產生基于使用者此前對于此(類)信息圖形系統使用績效的評價,是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獲得的總體心理印象和功能感受的總和,因而具有明顯的功利性特征。功能美感是在實用功能和認知功能的基礎上產生的,“實用----認知----審美”是功能美感產生的三部曲。在功能美感產生過程中,審美價值必須超越實用價值又與實用價值相關聯;否則,審美價值就不能產生。

二、信息圖形設計的形式美感

1、形式美的要素

信息圖形系統的形式美源于系統的形式構成要素。形式的基本構成要素一般包括形、色、聲、氣、味、質、溫等,它們分別屬于不同的傳達形式-----“形”與“色”屬于視覺傳達形式,“聲”屬于聽覺傳達形式,“氣”屬于嗅覺傳達形式,“味”屬于味覺傳達形式,“質”與“溫”屬于觸覺傳達形式。這些形式要素和形式傳達方式或獨立、或共同構成了信息圖形系統的基本表現形態。信息受眾看到的信息內容,只是從感官、感知上去獲取,從內容上分析,信息受眾看到的物體和物象有大部分是圖像的。圖像、圖形都是可視化的視覺語言,兩者都非常重要,從基礎的點、線、面和形式上的方、圓、三角形,這些元素構成了設計的基本表達語言。在現代的視覺文化與視覺傳播中,共有兩大類別:一類是圖形、圖像、圖標等;一類是文字。

(1)圖形

在信息的識別和認知上圖形與文字是不同的。信息受眾在接受圖形信息和文字信息的方式也不同,接受圖形信息時信息受眾使用的是右腦的形象思維,接受文字信息時是用左腦的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的效率和速度都比邏輯思維的速度要快。圖形是指由繪、寫、刻、印等手段產生的圖畫記號,是說明性的圖畫形象,是有別于詞語、文字、語言的視覺形式,并可以通過各種手段進行大量復制,從而達到傳播信息的目的。圖形是以一種“代碼”的方式去加強記憶,其認知的速度也是隨著認知的次數而逐漸提高的。圖形意念比文字語意傳達更簡明、更直接。看圖說話被用于嬰幼兒學前教育以輔助文字。圖形符號可以更直觀地告訴學前兒童行為規范:允許還是禁止。這些符號更容易識別和記憶。由此可見,特別是在危險品和危險區,安全、警告、禁止等符號的應用更能體現標志的安全。

(2)圖標

圖標是信息設計系統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從廣義上界定,圖標具有指代意義的圖形符號,具有高度濃縮并快捷傳達信息、便于記憶的特性。應用范圍較為廣泛,公共空間、虛擬空間等等,如:通識性較強的男女衛生間的圖標和各種交通標志。當信息受眾駕車進入一個不熟悉的地下停車場找尋車位時, 直觀、清晰的導向圖標可以有效地“保護”信息受眾的行車安全且有效率地停車。其它如在展示空間內的注意防火、緊急出口、防滑、急轉彎等警示性的圖標可能在關鍵時刻起到安全引導的作用。小小的圖標能傳達出重要的信息,幫助人們更加便捷、清晰地理解信息內容。

(3)圖像

信息受眾的視覺特征是通過圖像(畫面)來觀察周圍世界的,在圖像的處理過程中,人們會運用大量的、各方面的知識去進行信息的認知過程。圖像可以幫助信息受眾確定所需要的信息。信息圖示可以揭示、解釋、說明那些隱含的、復雜的和含糊的資訊。構造這樣的直觀呈現,不僅僅是把文字內容直接轉化成可視化的資訊。這一過程必然包括篩選資料、建立關聯、洞悉圖案格調,然后以一種幫助信息需求者深刻認識的方式,將其描繪出來。例如:指導如何體驗展品的簡易說明書;又如:汽車發動機的工作原理示意圖等等。傳統意義上,信息圖示被看作是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特定文本內容的視覺元素,如圖表、地圖或示意圖。在設計信息圖示的時候,套用哪種圖形風格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清晰理解相關內容是如何被大眾認識和接受的前提下,將實際內容以圖形表現出來。

(4)感官信息

信息受眾的嗅覺、視覺、聽覺、觸覺同屬人的五感中接受信息的途徑。一張展會的門票,雖然上面印刷著的圖片和文字是視覺性的信息,但承載著這些視覺信息的紙張已經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抽象的白色平面。它可以通過指尖,讓我們感受到紙張的特性。當我們用手把這張門票揉成一團,或是把它折疊起來的時候,就是它刺激觸覺的時候。如果票上印的是瀕危滅絕的動物的圖案,那么,這張圖片所帶來的就不光是視覺刺激了,它會喚起我們對動物的記憶,包括嗅覺、聽覺在內的各種記憶都會因為這種微妙的刺激而喚起。其最終結果是在信息受眾的腦中,形成一幅有多種刺激組合形成的綜合形象。享受這些信息的人是各種感覺的集合體,所以,在進行展示空間的信息設計,設計者應該對這些信息進行組合,有條不紊地構建一個信息的集合體,旨在讓信息受眾能夠分門別類地對信息進行接受。例如:特種油墨套印在汽車展品的圖片之上,就像是泥土覆蓋在汽車上面一樣,產品手冊的信息受眾不得不用手冊上附帶的紙巾擦拭掉象征著泥土的特種油墨,揭開汽車真正的面紗。

(5)材質承載信息

成功的信息傳播首先是通過感官來認知的。在這個時代里,設計的出發點已經不再是設計的對象物本身,還包括手上的觸感等屬于使用者的感官作用的范圍。觸覺,是對材料的肌理、紋理、溫度、松緊度、軟硬度等的感知,是人們對事物多元化的認識。材質是產品材料性能、質感和肌理的信息傳遞。例如:高分子材料的注入成型可以使產品表面產生磨砂的細膩質感,給人以夢幻般的感覺;產生光亮如鏡的金屬表面質感,讓人體驗到高科技的神秘。

2、形式美的應用原則

(1)形象一致原則

信息圖形設計在展示空間中的表現形態多種多樣,如導向系統設計、地圖設計、型錄設計、媒體展演設計、網絡媒體設計等等,獨特的信息系統的設計對于特色化、有競爭力的區域文化的建立有重要意義。不同的顏色、圖形、材質、字體,都將對信息受眾形成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展示空間的信息設計一定要與該地區的形象保持一致。

(2)科學檢索信息分類原則

良好的信息圖形設計系統源于良好的設計要素和科學的信息分類。科學的信息分類是依照信息受眾的到達及其閱讀習慣,按由外至內、由大至小、由先至后的順序而設計,它綜合了建筑環境、標識信息、專用符號、專用色和專業字體等因素,是服務設施中必不可少的一環,也是視覺傳達應用要素的重點。

(3)國際化原則

一位外國人在梅沙一家度假酒店的洗手間前徘徊許久,就是不敢進。直到等見一位男士來,他用手勢詢問之后才走進洗手間。因為這個洗手間的標識牌中男性人像使用了紅色,而在國際標準中,紅色表示男性禁用此洗手間。像這樣因導視系統中公共信息圖形給信息受眾帶來誤解與不便的尷尬事情,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人們司空見慣的公共圖標中,普遍存在著不規范、不準確的問題。

(4)人性化原則

身處錯綜復雜的信息時代,令搜尋和檢索有效信息變得更簡明、更易識別、更具人性關懷,必須保證每一個受眾對象有均等的機會獲取有效、即時、準確的信息,且要更多關注特殊群體,多考慮他們對信息的需求。

結論

綜上所述,信息圖形設計以信息的眼光去看待設計,出現的所有圖形都不是以裝飾為目的,而一切都是圍繞著信息為傳播的,同時滿足信息受眾日益提升的審美需要,這與之前的視角是不相同的。它以信息傳播為出發點,以圖形為媒介發揮圖形優勢,以圖形和信息圖標結合的新形態都是這個時代新的表達方式,是基于信息與文化、美學的專門領域,是藝術設計在信息時代的新發展。同時我們看到當我們以信息傳播為目標時,這些具體傳播方式就不會再變的那么教條化,而是輕松有趣地達到信息傳達的目的。因此,以信息為視點,以信息的量和信息的傳達為主導的新設計,來理解有關設計方面的問題成為衡量設計好壞的標準。信息圖形的眾多優勢恰好順應高速發展的社會信息化需求,信息傳播與圖形融合的傳達方式,是滿足社會信息高效、快速發展的最佳方式之一。信息圖形設計在視覺藝術領域中不單純是一個普通的學科,是一個綜合了很多因素的設計,它會幫助我們使視覺材料變得清晰易懂,讓設計能夠更有效地為他人提供指引、解說和教導,從而幫助人們把握和理解當下世界日益復雜的社會環境、數據等的變化。所以信息圖形設計不是簡單地等于畫圖表、做導視系統設計,而是提供設計的方法,它能夠幫助我們的設計得到更有效的傳播。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市場文化的發展,尤其社會受眾群體文化水準與審美需求的不斷提升,對于信息圖形設計的構成形式與審美特征的深層面探討,不僅是當代信息設計師的研究課題,也是當代設計美學領域的重要研究對象之一。

參考文獻:

① 王受之: 《世界現代設計史》,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年第1版。

篇8

關鍵詞:高中歷史;審美教學;構建思路

在傳統的歷史教學過程中,高中學生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是為了應付高考,這使得學生在情感上容易產生對歷史的厭倦感。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和發展,高中歷史教學也在逐漸地發生改變,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審美教學,符合當下教育的思想潮流,也可以為枯燥的歷史課堂增添生機和活力,活躍課程的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對審美教學概念的分析

所謂的審美教學,指的是按照美的標準來培養人的一種情感教學。它最早是由德國一位著名的詩人席勒在《美育書簡》中提出來的。美學教學還未普及,因此人們在談到美學教學的時候,往往會認為美學教學就是一個培養學生認識美、感受美、欣賞美以及創造美的過程。實質上這種理解是一種對美學教學的錯誤理解,這種理解把美學教學客觀化了。美學教學的實質目的就是通過對學生實施美學教學,讓學生的認識發生轉變,達到對主體人的思維在生產方式和思想活動上產生影響,使其發生改變,從而更好地促進自身素質的全面發展。

就目前來說,歷史審美教學是歷史教學和審美教學相結合的一個產物。歷史審美教學是根據歷史學科課程的教學要求,從學生原有的審美心理出發,以審美教學的理論作為歷史教學的指導,在歷史課程中滲透審美教學,通過教學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價值觀,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審美教學的重要性

審美教學作為一門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的學科,有著其獨有的優點,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促進個體生命的感性發展

美育教學課可以促進生命個體的感性發展,這是審美教學的主要功能。人是一個感性的生命體,感性就是最能區分人與其他個體之間不同的獨特性質。通過美學教學,可以幫助人個體解放個性的情感,提高個體的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更好地促進自我成長和全面發展。當今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是多樣化的,審美教學通過對人個體的塑造,可以為社會創造更多不同的人才。

2.影響社會的發展

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人的發展也是離不開社會的。人在社會的發展中,通過社會意識對自我、他人以及其他個體進行不斷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美學教學是人們相互接觸和確認的媒介,能建立起個體和社會協調的情感價值觀。除此之外,審美教學還可以培養人的情感,通過影響人、感化人,讓人對美有新的認識,讓美來引導自己的思想和行動,培養人正確的價值觀。

3.具有文化功能

通過對學生的美學教學,可以促進學生心理文化的發展。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當今社會的人們的思想也越來越現實,在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之間找不到一個很好的平衡點,使得心理文化紊亂萎縮。通過審美教學,可以轉變過于現實的思想價值觀,讓人感受到生活之美和萬物之美,從而樹立起高尚的價值觀。

三、高中歷史審美教學思路構建

1.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教學

隨著社會高速的發展,當今的時代已經成為了一個信息化的時代。計算機的普及和多媒體的運用,使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和獲得知識的渠道也越來越多,他們的思想也越來越豐富。因此,面對這個時代,高中老師在歷史教學中,也要跟上時展的潮流,運用現代化的手段來實施教育,這樣做才能有利于審美教學的更好滲透。

2.提倡人文教學

歷史記載的都是人類從古至今的活動,在人類悠長的歷史長河中,不乏一些可歌可泣的人文精神光輝。不管是動用酷刑、濫殺無辜、治國有道的女皇武則天還是近代、放眼世界的第一人林則徐,這些載入史冊的歷史人物身上,都有值得學生學習的閃光點。高中老師在實施歷史教學之前,要做好備課的準備,在對教材和課文相關內容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制定好合理的計劃,對學生實施審美教學,利用那些偉人的高尚情操去感染學生,讓學生通過對這些偉人的認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幫助學生形成高尚的人格。

3.加強課堂的互動

新課標要求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實施開放、主動、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要體現出課堂教和學的合作。因此老師在實施歷史教學時,要發揮好學生的主動性,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探討,通過自主學習去發現歷史中的美、發現歷史材料的美、發現歷史圖片的美和文字的美。

總而言之,高中歷史審美教學還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研究門類,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審美教學還需要老師們不斷的實踐和研究,為早日建立起系統的理論知識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肖文竹. 高中歷史教學審美素材挖掘的實踐與反思[D].東北師范大學,2010.

[2]姚佳欣. 淺談高中歷史課堂中的情境教學設計[D].東北師范大學,2013.

[3]孔學蘭. 高中歷史有效教學實施策略[D].蘇州大學,2011.

篇9

【關鍵詞】生物教學 審美教育 自然美 創造美

美育也稱為審美教育,是以培養學生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而促使學生追求人生的情趣與理想境界等為目標的教育。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包含著豐富的自然美和創造美的美學資源。我們如何把生物教材中的美學資源運用到課堂中,對學生進行美學教育,以美啟真,這是我們在素質教育過程中必需認真思考的問題。我們只要堅持引導學生賞析生物界的自然美,使學生領悟其中的科學美,體驗科學家的創造美。那么學生就會在以后的生活中學會用美的觀點去看待事物,從美的角度認識一切。

一、悅目的生物自然美

1.微觀世界的自然美

在《分子與細胞》這本教材中,第一章的首圖就是顯微鏡下看到的一幅植物細胞結構,每個細胞圓潤而飽滿,每個細胞中的綠色泡泡可能會讓人想起彩色糖豆。曾經有位偉大的攝影師羅博?凱斯勒(Rob Kessler)因為著迷于這種藝術與科學的碰撞,用了幾十年的時間沉浸在這些看不見的微觀細胞世界中,并用顯微鏡攝影展示了的絢麗的色彩和精細的細胞結構。

教師可以利用這個素材引導學生去創造美,在接下來的第一章第2節學生需要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各種細胞,我們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美學的角度去欣賞各種細胞的結構,領會結構與功能的協調性,適應性。

2.自然世界的生態美

自然的生態美不僅是指自然事物豐富的表象美,同時也指自然界運動的內在規律美。在《遺傳與進化》教材中,最后一章共同進化里出現了一幅獵豹追捕斑馬的圖片。獵豹擁有令人吃驚和羨慕的速度,這種爆發力呈現出的美淋漓盡致地展現在它追逐獵物,騰空躍起撲向獵物的那一剎那。獵豹奔跑的速度美是高等動物完美運動系統構造的外在體現。

生物求偶生殖行為中的動態美,育雛中的崇高,抵抗天敵時生物自我犧牲的悲劇美等,都是在生命個體內部各組織、器官、系統協調工作,呈現出世界上最為馱擁撓行蚧學反應的基礎上產生?!斗€態與環境》教材中生態系統信息傳遞這一節就出現了蜘蛛結網、孔雀開屏等圖片。教師利用課本里生命活動調節這個章節里馬拉松長跑、坐過山車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生命現象讓學生體會到美學的節律性法則;生物的各種器官和系統在功能上的彼此配合與相互協調、形態各異的脊椎動物有著驚人相似的骨骼系統、綠色植物的疏導組織與高等動物的循環系統在結構與功能上存在著微妙的相似、形形的生物與各自的生活環境之間有著奇妙的適應,這一切都是多樣性統一與和諧的美學法則的體現。

二、悅志的科學創造美

孟德爾從豌豆的雜交實驗發現了遺傳的基本規律,他用有限的幾對基因解釋了生命的無限性;沃森和克里克創造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向人們展示了生物科學的結構美;施萊登和施旺的細胞學說讓原本孤立的,分散的生物界給統一了起來。

在高中生物的必修課本中,有著許多科學家為探索真理而百折不撓、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跡,體現了科學家的心靈美。比如必修一教材里介紹的勇于探幽入微的克勞德、具有敏銳洞察力的德迪夫、和善于利用先進技術手段的帕拉德。我們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穿插這些故事,讓學生能對科學探索的過程產生心靈的共鳴,從崇拜科學家的心靈美進而達到自我追求的創造美。

在我們的高中課本里,安排了很多的學生實驗活動,學生對于做實驗有著強烈的新鮮感和好奇心,高中生物實驗里使用顯微鏡的較多,我們老師指導學生使用顯微鏡將微觀的世界放大,呈現出很多平時肉眼觀察不到的顯微結構,學生從中體會到微觀世界的美妙和神奇。

在實驗設計的方法上,教材里的探究性實驗有助于學生形成對生命世界的正確認識,對科學本質的理解和對生物學規律的領悟。在學生進行探究實驗的過程中,理性與感性的相互交融形成意象,在這個意象世界里,物我合一,陶醉其中。

篇10

關鍵詞:藝術設計;美學

藝術設計美學化,在設計領域中屬于美學問題的學科。這種應用美學的學科,能夠在美學在技術上達到統一性,并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及指向性。從對產品設計,制造及構想方面,所能夠研究和服務的各種方面幾乎包含了藝術設計中各個領域。

1 藝術設計中的美學

在藝術設計中融入美學是從審美角度進行認識和理解的。研究的具體對象包括在設計藝術上種種領域包括對具體產品的設計,構思,技術制造;從產品的實用功能到具體設計;從造物的形態到思想。這些都是源于對審美價值的研究。

(1)藝術設計的功能美。在本質上產品實用功能和自身功能美并沒必然聯系。但是從主體上,實用功能對其審美評價具有重要影響。功能美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對其審美的評價,其中表現的東西是具有美感的。功能設計對18世紀以來只注重外在形式而忽視內在功能的錯誤思想進行了糾正。同時成立了一種簡潔,現代的新風格,可對功能結構美進行深入挖掘。

(2)藝術設計的材料美。目前,在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過程中,材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是現代文明重要支柱,對社會的發展方向具有重要影響。對于新型的科學技術能夠轉化為生產力,材料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在現代工業上藝術設計也離不開材料,要深入處理在產品結構及環境設計中,產品在形態,顏色,質感以及肌理方面處理,這樣能夠顯示出新型材料重要特點。在運用較為適當有效的方式去處理材料,這樣才能夠進一步滿足人類的需求,達到一種美的共享。對于不同材料而言,工藝手段也大不相同。正如常說的材美工巧,對于不同的材料要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對產品的功能性和美感具有直接影響。對于手工產品而言,需要制造者真正去觸摸材料,深入了解材料自身的性能,整點,質感等。最大限度的發揮材料本身的質地優勢。例如在我國典型古代家具中,明式家具是展示出最好質地美的家具之一。對于不同器材,在一些選材,制作方式以及加工技術方面都具有獨特的特征。要深入了解材料自身的特點,最終達到能夠傳遞更多美的信息,在產品與人類中間讓生產和藝術達到高度統一。

(3)技術和功能在本質上是不可分開的,而且兩者還具有一定的內涵。在審美價值的本質和形態結構上,形態美能夠做出明顯界定,相對于功能美能夠在審美價值的表現方面做出相應界定。通常來講,美學中技術美在思辨方面更具有操作和應用的性能。隨著物質生產和產品文化中對美學的應用。技術美學,文藝美學和審美教育三者,共同作為美學中應用學科。在生產方式及商品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技術美學在社會和技術存在科學內相互滲透,融合,達到技術和藝術真正統一。美學原理中,技術美學真正達到了物質生產和生活中具體化,又能夠在美學上對設計觀念進行哲學的總括。技術美學中包含了很多方面,綜合體現了在哲學,心理學,社會學方面的問題,其中還包括在文化和科學技術方面的知識。

(4)藝術設計的科學美。藝術設計中科學美是一種較為獨立審美狀態,體現了一種理智問題。在形態的角度上對科學美進行思考,其中包括科學倫理美以及科學產品美。在創作學中進行思考,又包括理論創造美和科學實驗美??茖W方面的美感并不是積極體現在研究成果上的,而最注重還是科學創造的過程??茖W美必須經過理智所能夠深入體會。這樣也表明了科學的獨特之美。科學美并不是自然所存在的,更體現了一種對現實生活的領悟和感知。在此種美感中,最主要的體現了自然的和諧。無論是在外在還是在內在,均能夠享有一種美感,領會更為全面美??萍济酪材軌蜃鳛槊栏兄幸环N高級形式,在總結出美的規律后,進行創造。在人類的審美意識和心理中達到了較高發展階段。在客觀上的,在人類創造的科學發明中,是通過不斷發展的,總結出自然規律中的創造的形式與成果。在低碳環保的大形勢下,應遵循內外空間條件和自然條件一體化的理念。真正實現設計的科學,專業化。例如北戴河美術館建筑就深入遵循了這一理念。具體為:

(5)藝術設計的裝飾美。藝術源于以裝飾成為的標志。在藝術史中,裝飾藝術一直在不斷前進。在手工創作時代中,一般主要是通過對自然形態對產品的外形做出形狀上裝飾。在工業革命時期,大多數藝術運動都是圍繞著裝飾及被裝飾物之間的關系進行處理的。在觀念上視覺和功能美學上都存在一定的更新。在人類發展歷史中,裝飾藝術是焦躁的藝術形態。因此在藝術設計中裝飾藝術占有重要位置。

2 藝術設計美學的特點

在藝術設計的過程中,我們常會存在這樣的看法:主觀上,設計只是一種心理活動,再通過創新使得形成的要求對象及對其進行調整,對觀念進行轉變成為一種外在的形象和產品。與此同時會需要物質手段和技術,以真正實現審美教育的創造形式。進行藝術設計的核心是源于創造的,在創造的過程中解決問題的,并不是單純進行欣賞,區別于純藝術形式。藝術設計是通過一種為人造物實現的,出發點也是“人”。這樣的在設計中要盡量滿足于人類基本審美的習性,達到藝術和技術,實用和審美的統一。設計的審美價值和使用價值是相輔相成的。對于藝術本身的設計特殊性和復雜性的,設計美學的出現是非常自然的。藝術集中反映了對現實的審美,并增強了人類自身的審美觀。在藝術美學的特征下,將人與自然,現實以及社會進行充分的掌握。美學也是以藝術為中心的,通過藝術對現實和意識的審美進行研究。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其他學科的不斷深入,這種藝術美學形態也不斷深入,豐富起來。

3 結語

現代設計能夠在創新上給人類以美的享受也能夠促進審美的品味和審美標準的,對原有設計概念進行不斷挑戰。藝術設計中美學應適應時代的需要,在藝術設計中融入更多的美感。

參考文獻:

[1] 朱志明.公共建筑室內裝潢設計的探討與分析[J].城市建筑,2013(10).

[2] 李洋洋.試論科技手段在工藝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13(03).

[3] 任留柱.環境心理學與環境藝術設計[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6).

[4] 劉海峰.藝術學院隆重舉辦2007年應屆畢業生藝術設計展[J].洛陽大學學報,2009(03).

[5] 張勇.環境藝術設計與美的形式法則[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3).

[6] 徐紅嬌.平面設計中如何能體現出涂鴉藝術的特點[J].藝術科技,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