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設計美學的理解范文
時間:2023-11-20 17:28: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設計美學的理解,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網絡信息傳播具有聲音、圖像、文字、視覺、聽覺、互動等特征,是多元整合藝術創新意識和多媒體管理的活動,并利用視覺藝術效果開展國際化信息溝通。
(一)視覺傳達與認知
簡單來看,認知就是獲取并運用知識,這涉及到兩個方面:首先是要怎樣在記憶中存儲知識以及在記憶中儲存什么樣的知識;其次是怎樣運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認知心理學重點探究的是信息處理方式,在這一研究視角下,人是信息處理的主體,研究人通過感官獲取外界信息,存儲信息并進行提取、利用過程中產生的變化,因此也能夠將認知心理學理解為研究信息處理的心理學。因此,我們在進行網絡界面設計創作時,應關注視覺傳達與心理認知的整合。
(二)視覺傳達與格式塔心理
格式塔心理也就是完形心理學,特指人有一種能力可以把部分多元的因素進行有效分類,把本來沒有關聯的視覺因素進行分類認知。依照這一心理學原理,視覺信息的處理過程等同于對外界觀察過程的探究。該心理學把整體概念與模式、外形和格局等相組合,注重對活動和經驗當作多元的整體來進行探究。僅從局部開展探究不能讓人掌握本質屬性。研究完形心理學的相關專家提及,認知的基礎過程就是進行格式化或者進行分類。人有一種能力,能夠把部分元素化為一類進而對其他元素進行排斥。這一理論關注對于整體的探究而非其組成部分。視覺效果的組成部分能夠當作有差異性的組織來進行觀察、研究和審視。
二、企業網絡形象中的網頁界面設計
(一)緊密結合設計技巧和藝術
作為主客觀一同作用的成果,設計同時具有自由和不自由的特征。視覺設計者不能超越自身既定經驗及所處背景的客觀條件制約,但能夠在有效把握客觀規律的前提下進行藝術自由想象和創新。網絡科技重點體現為客觀因素,視覺創新重點體現為主觀因素。視覺效果設計者需要努力把握多種先進的視覺設計技巧,強調藝術和技巧的合理組合,如此才可以體現技巧的價值,進行自主創新,符合用戶對網絡傳媒的高標準要求。
(二)網頁界面設計的原則
作為信息傳媒的一個平臺,與其他傳播媒介對比,網頁設計需要遵守部分設計的基礎標準。本文主要討論設計形式上的整體性,即網頁的結構組成同樣包含多種形式的視聽元素。在進行網頁設計時,注重網頁多個構成元素的共性特征和促進構成元素存在某種形式特征,是達成整體效果的有效措施。重點從網頁結構、風格、色彩等領域開展,比如在頁面結構上,從宏觀角度全面分析網頁中的多種視覺要素,通過科學的布局和合理的定位實現網頁的層次感,也就是利用“散”的結構,同樣是通過深入思考后進行的調整;一個站點一般只運用兩三類標準色,需要強調色彩分布的合理性,使其整體體現出符合傳媒特點的效果。對于分屏的長頁面,不能夠逐屏設計。同樣,在網頁內部頁面設計時需要統籌管理,設定一個風格,讓用戶了解到網頁設計者的藝術特色。
(三)網頁界面設計中的視覺流程
篇2
關鍵詞:設計;美學;美感;審美
引言
設計師時常稱自己為“難題解決專家”,在大多數的教育和職業中,設計師都被訓練成解決問題的人。設計的目的是解決需要以便創造更適合人類發展的生活方式。研究設計的美學力量,有利于我們培養美感,提高審美意識,理解設計美規律,抓住設計美學的本質從而更好的解決目前設計力量薄弱,設計作品粗陋等問題。
一、研究的方法
對于研究設計的美學力量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研究方法。
(一)、收集歸納法:
收集是一個很重要的工作,我并從各類相關書籍中收集了大量的第二手資料。
(二)、觀察法:
設計師需要有敏銳的洞察力,通過觀察身邊的事物發現總結設計的美學力量。
(三)、引用法
由于已經有很多學者在此之前已經對設計的美學力量有所著述,所以在研究中引入了與本研究有關的一些觀點,借以論證自己的觀點。
二、研究的目的
設計在解決人類發展遇到的問題和需要時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對于設計美學的研究也逐步深入。設計的美學力量會帶來一種令人驚訝的感染力。通過研究分析,在正確認識設計的美學力量的基礎上,希望可以通過設計的美學力量來創造更適合人類發展的生活方式。
(一)、正確認識設計的美學力量,為設計成果的審美創造、審美鑒賞提供指導:
通過研究設計美的本質、設計美感等希望可以通過對設計的美學力量深入學習和了解來為設計成果的審美創造、審美鑒賞提供指導。設計美學幫助人們通過對設計美感的認知和理解來提高自身的審美意識,使得設計師設計出的作品不在簡單粗陋而更具文化內涵,使得消費者的消費意識更加明確,推動消費。
(二)、運用設計的美學力創造更適合人類發展的生活方式:
社會進步,生活條件和物質基礎提高,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高漲。通過對設計美學的研究,發現設計的美學力量之所在,利用設計美學創作出更適合人類、社會和自然和諧發展發展的善的設計作品。
第一章設計美學的認知
第一節 設計美的本質
設計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其淵源是伴隨“制造工具的人”的產生而產生的。原始人從工具的使用價值中體會到了美的價值。就“設計”的字面意思――設想和計劃來看,可以說設計是設想、運籌、計劃于預算,就是通過創意、策劃、制作等不同環節,創作出可供實施的方案、圖案的活動,是人類為實現某種特定目的而進行的創造性活動。這種創造性活動需要與人的主觀善目的以及客觀的合規律相融合。李超德教授在設計美學一書中也提到真與善、合目的性的統一,才是美的本質和根源??梢哉f設計美的本質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感性體現。
第二節 美學知識的三向度
一、美的本質向度
研究設計的美學力量,除了研究“設計”這門學問以外,也要關注“美學”是一種什么學問。真正意義上的美學不是一門研究“美”的學問,更不是研究什么是“漂亮”的學問。正像鮑姆加登所著的我們翻譯為《美學》的著作,其原意是要寫一部“感性學”,雖然美學的研究常與“美”的研究相糾纏,但實質上美學是一門研究藝術普遍規律的學科,是從哲學的層面上對這一藝術門類的研究,雖然這個學科名稱叫做“美學”,但它事實上主要是在討論人類情感活動的規律。
二、美的形式向度
美學的形式向度主要是在探討藝術品能具有美感的操作法則。正像西方的建筑學與藝術學就不斷的堅信:人體的比例關系與造物的比例關系是視覺美感的主要原因。人們對于美的形式規律不斷研究探求,這點從西方造型藝術家們的手稿、文章中反復出現便可看出。
三、美的意涵相度
楊裕富教授曾在他的著書《設計美學》一書中表達他認為美的意涵向度所探討的主要是藝術品的內涵或內容。從西方早起的藝術品來看其多與宗教有關,以埃及、希臘、羅馬為傳統的西方藝術品所表達的內容或意涵向度因太多的神話故事在流傳所以是很明確的。而因人類文明的不同,在探討美的意涵向度的時候也不能忽略文字學、符號學等。
第三節 當代設計美學精華
一、現代設計美學的操作對象
研究現代設計美學的操作對象,亦可研究設計美的構成要素。
首先需要把握材料美要素,例如色彩的感受在現代設計運動的過程里,不但被當做美感訓練的教材,同時也隨著研究實驗、教材化與教學訓練而形成現代色彩學這門學科,并對現代設計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有人曾經做過試驗,將質量相同的洗衣粉以不同的色彩分別包裝,然后讓家庭婦女比較,調查其對洗衣粉的評價。結果顯示,家庭婦女認為青色和黃色組合包裝的洗衣粉洗凈效果最佳,而認為紅色和黃色組合包裝的洗衣粉會損傷布料,由此可以發現,單純鮮明強烈的色彩可以發揮色彩誘導作用,包裝設計對購買動機產生的重要性,這也是設計的美學力量在推動消費方面的體現。
紅藍椅的設計正是由于現代設計里的風格派堅信原色(紅、藍、黃、白、黑)、原形(正方形與長方形)與直角才是美等因素才被設計出來。
二、現代設計美學的操作規則
篇3
禪文化的形成是以中國佛教中禪宗思想理念為基礎,逐步形成的一種傳統文化。禪,意為思想追求深入靜思的境界,以此去了解自己和世界,從而達到開悟的自我認識和釋然解脫的自然境界。中國禪宗文化中蘊含著對人與生命、人與自然的高度理解,追求達到和諧統一的自然境界和處世態度。禪宗文化中很少直接談及有關于美學的話題,但是通過對禪宗思想的深刻理解,會發現禪宗的哲學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常常體現于從古至今的文人墨客美學表達之中。
二、禪宗審美特質與在產品設計中的體現
(一)禪宗美學是生命思考
禪宗美學并非一般意義上的審美風格,而是對生命意義和自然發展的詩性之思,是探究事物本質層面的審美之思。因此,禪宗美學所想要探討的是有關于生命哲學所散發出的生命之美,是對于生命思考之后的美學表達?!盁o?!彼枷氡闶嵌U宗對于生命所帶來的思考,同樣也是禪宗看待世間萬物的一種基本觀念,禪宗思想認為世間萬物時刻處于生滅變化、萬物不能長久的狀態,而日本禪宗文化對于這種“無常”的狀態而引發了淡淡的哀愁之意,產生了“物哀”思想,并將其視為藝術美的終極追求。由此而產生的殘缺之美也體現在了眾多的產品設計與美學作品當中。如中國古代瓷器中“破碎的”完整感和日本傳統器皿使用不對稱造型,都說明了殘缺是超越完美的一種完美,禪文化中的對于生命有所思考的哲理對這些產品的制造者設計者都產生了思想上的深刻影響。
(二)禪宗美學是本心之悟
禪宗哲學視“心”為一切事物的本源,一切應由“心”生,如《壇經•般若品》所言“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一心不生,萬法不咎”。禪宗的這種“心性”本體論思想對中國美學的發展產生了極為重要且深刻的影響,使中國的審美意識更加注重精神層面,更加注重思考客觀表象之下的事物本質,從表象到心理層面的深層次思考。特別是唐朝之后更加偏于表達精神意境的寫意美學逐步成熟,并成為那個時代乃至今日的指導性審美理念。如中國畫中,將“空”與“無”這兩種理念發揮到了極致,空靈之美是中國畫追求的極致境界。留白所帶來的并不是空無一切,而恰恰相反,這空靈之美所帶來的意境更是能夠讓人浮想聯翩回味無窮,這些留白是一切內容的再生之處,是通向更為廣闊的心靈之路,傳達出了用語言和畫筆難以表達的意境之美。如圖1中的魅族Gravity音響設計,采用了極為簡單的造型,但是其造型和功能結合起來又帶給人無盡的聯想,由“心”去思考著這個產品,由極簡的造型去對比出這個音響所能播放出的無限可能。
三、基于非線性理論的禪宗美學表達
(一)非線性理論在科學領域的興起。線性,最開始是用于描述數學中的一個概念,即線性方程中數量之間關系的一個概念,例如一次函數中一個變量因為另一個的改變而式與功能的探討是產品設計最本源的問題,在設計的歷史中,形式與功能在產品中的變化也是多樣的,具有著不同時期對產品的不同理解?!安涣⑽淖帧笔嵌U宗思想中重要的思想理念,主要是指佛法的真諦并非存在于文字之上,語言與文字并不能完全表達出佛法真如,文字和語言對于佛的理解都是不透徹不真實的,如果學習佛法一味的追求書面與文字會誤入迷途,迷失自我。禪宗的這種思想要求人們如果想要了解事物那么就要去直接的面對、體驗事物的本質與內涵,而不僅僅局限于事物所表達出來的外表。觀察外在便是體會本質,本質與外在同屬一源,互相體現,而不是線性的認為外在是本質的表現。非線性的去看待“不立文字”思想會讓我們對于產品設計中功能與形式的探索有一個新的方向。例如工具類的產品,大多數其功能便是形式的體現,而其形式同樣也是功能,例如日常使用的針與剪子,其功能即為造型,造型即為功能,造型與功能完全轉化不可分割,這就體現了形式與功能的完全統一。(二)禪宗美學的對比性?,F代主義設計發展到后期想成了極簡主義風格,將密斯凡德羅提出的的“少即是多”發揮到了極致。禪宗認為事物都是因緣而生,隨緣而滅,聚散離合,毫無定性,這便是禪宗中“空”的來源,這便形成了禪宗美學中重要的思想境界—意境之美。由此可以看出,禪宗美學中所表達的“空”“無”概念并非極簡主義所提倡的一切從簡而來,而是由心出發,“無”并不代表著真正的沒有,而是代表了一切可能性的起點。“空”與“無”是對比而產生的,猶如追求意境之美的山水畫,在留白之處并非白,而是包含了更為精髓的意境之美。禪宗美學的非線性特征完全體現在了這種對比性之中,在產品設計中運用這種對比性,可以更加清晰的掌控產品的功能、形式、裝飾等一切要素的設計程度。這樣便會發現一個產品的功能是否復雜或易用是由對比產生,一個產品的形式簡約或裝飾也是由對比而產生。一個產品的功能“簡”要簡到什么程度,是由用戶的使用需求、環境需求等來對比產生,而不是一味的減去其功能。一個產品的裝飾是否過度,也是由其周圍的因素對比而得出,也并非一減再減或是一味的去裝飾化。五、結論將非線性思維引入禪宗美學的分析之中,可以得到不同于以往的發現美的另一面,非線性思維在美學中的應用能夠幫助我們更加全面和多樣的來分析來感受美學表達的多樣性與豐富性,同時對我們運用美學表達和把握創新思維帶來很好的幫助,非線性思維更是可以運用到產品設計的更多方面,為產品設計的創新提供全新的思路,為將文化融入產品設計之中帶來更廣闊的想象空間。發生變化,兩者之間的關系很直接和可預見。因此,線性思維便是很單一的沿著一條思維軌道去解決問題,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思維方式。20世紀初開始,隨著物理學、氣象學、化學等等近代科學的深入研究和探索,促使了非線性科學的誕生和發展,科學家們發現很多問題的求解并不是單一線性的,而是各種因數混合其中同時起到不同的作用,需要進行非線性的科學研究和分析。世界的本質就是非線性的,在科學領域解決問題要用到這種方法,在文化藝術領域同樣這種方法能夠起到更好的作用。
四、禪宗美學的非線性表達對產品設計的啟示
(一)禪宗美學的統一性。1.功能與需求的統一性。精神與外在、主體與客體的統一性是禪宗美學所追求的一種境界,因為禪宗對于領悟自然的觀點并不在于客觀的去掌握與了解自然的本質與規律,而是通過對自然的理解來反映出自己的本心,即“見量即汝心”。所以在禪宗的思想當中,作為自然的客體與作為自我的主體,有機的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物我兩忘而又物我同一的精神世界。在產品設計中,最為重要的便是考慮產品與人之間的關系。產品與人,一個是客體一個是主體,產品的存在價值是因為用戶的需求,人類生存與發展需要工具所帶來的強大功能,兩者的關系是統一并且相互依存的,因此在產品設計當中,禪宗美學的統一性對于產品設計中人與產品的關系起到了很重要的啟示作用。產品的各種功能所對應的是用戶各種情感與物質層面的需求,功能與需求應該是統一的,同質的,融合的,并非線性的從屬、因果關系。禪宗美學的非線性表達對于統一性的把控是將兩者歸為一個本源,既要思考產品的功能是否滿足用戶的需求,可以更進一步的從產品的功能設定中反過來思考用戶的需求是否是正確的與必然的。產品的功能與用戶的需求在產品設計思考的過程中,不僅僅可以從用戶需求的角度去設計產品功能,更可以從產品的功能出發去探討用戶的需求,這樣便不會局限于一個固有的用戶使用思維,可以更好的去發散去發掘用戶需求的本質。禪宗美學非線性表達中的統一性對于更好的設定產品功能與更廣度更深度的探索用戶需求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2.功能與形式的統一性。對于形式與功能的探討,從包豪斯開始便有了統一的思想基礎,便是形式追隨功能,現代主義設計思想的形成,代表了反對一切裝飾,以功能為核心,產品的形式完全為了功能而產生,為了功能而服務。
作者:許曉云 李智 單位:河北工業大學
參考文獻:
[1]林曼.繪畫作品中的非線性思維研究[D].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15.
[2]溫為才.禪宗美學對設計的啟示[D].北京:北京理工大學,2014.
篇4
[關鍵詞] :生態景觀 美學 文化
當今,“生態景觀設計”、“自然美學”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景觀設計師所推崇。生態景觀設計不僅僅改善了生態環境,其同時反映了生態文化、地方性文化的特色。隨著科學和景觀學的進步,我們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有新的景觀格局的規范標準,但景觀文化內涵將永遠是我們設計的靈魂。因此,對于景觀設計師來說,生態景觀設計最主要的挑戰不僅是打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而是要體現出生態文化概念,體現出當地的文化底蘊與美學價值。
一、生態景觀中的美學價值
生態景觀特指由地理景觀(地形、地貌、水文、氣候)、生物景觀(植被、動物、土壤和各類生態系統的組合)、經濟景觀(能源、交通、基礎設施、土地利用、產業過程)和人文景觀組成的多維復合生態體。它不僅包括有形的地理和生物景觀,還包括了無形的個體與整體、內部與外部、主觀與客觀間的系統耦合關系。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生態設計只是停留在“解決環境問題”,“改善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生活環境品質與美學的要求日益提高,人們對自然環境的審美觀念逐步影響到周邊生態環境的景觀格局。Mozingo認為生態景觀設計應與文化和美學相結合。文化內涵與美學價值是當今生態景觀標志性的特點。尤其是在都市化地區的生態景觀,更應該強調生態,美學和文化領域之間的共存(Mozingo,1997)。生態景觀中,美學的體現并不僅僅體現在景觀的外在與表面,人們對自然的審美觀點還來源于本身對美學的感知與理解力,文化背景和其對生活的體驗(Eaton, 1989)。正如Mozingo在她的文章里提到的:“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體驗,對生活與文化氣息的感受和理解是判斷景觀質量的基礎,生態與美學的融合將傳遞給人們生活的氣息,審美的感受?!保∕ozingo,1997)
因而,現代生態環境設計的領域將不僅僅局限于生物圈、環境改善的范疇內,而需要與美學,審美共存。
二、生態景觀中的文化價值與其重要性
在生態與美學融合的同時,生態景觀是反映當地民俗文化,風土人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城市和農村,人們會看到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觀特色;熱帶地區與寒冷地區的不同的景觀特色更讓人一目了然,這即是景觀體現出的不同的文化特色。在城市中,生態景觀往往反映出設計師們的意圖,形形的景觀元素,例如模紋景觀,植物景觀標識等,其不僅僅體現一個城市、一個農村、一個風景區的特色,同時還包括了對市民與年輕一代的教育意義,給人們傳遞各式各樣的文化信息。Lyle在她的文章里也提到:“自然與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自然與生態環境是人類文化的一面鏡子,自然揭示了人類的想法與社會文化特征(Lyle, 1994)?!鄙鷳B景觀設計應在自然與人類文化中掌握平衡。因此,在處理人類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中采取合理和正確的方法。
綜上所述,在生態景觀設計中,不僅僅要體現“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等理念,“生態美學”與“文化內涵”均是同等重要的,其體現了我們的社會文化與對美學的感知,它是我們社會形象的體現。景觀形象的抄襲和仿效將讓我們背離自己文化特色。我們要延續我們自己特有的生態景觀形象,要繼承與發揚已有的景觀文化傳統——從鄉土文化到民俗民風,實現景觀美學的提升與當地文化創新。在接下來的段落,我將以澳大利亞墨爾本——東部高速公路為例,闡述生態景觀設計中美學與的文化的體現。
三、澳大利亞墨爾本——東部高速公路生態景觀設計
項目概況
墨爾本東部高速公路第三期 ——從Doncaster路至Springvale路,1997年建成。以Jackie Ross和Tract為首的設計師們在東部高速公路兩側設計了一個7公里長的生態公園(圖片1),公園總面積約為400公頃。作為高速公路第三期擴建的一部分,設計師們在高速公路兩側設置了一系列不同高度,紋理,色彩的混凝土隔音墻。隔音墻將墨爾本東部高速公路分為內外兩部分——內部為高速公路段,外部為景觀生態公園。生態公園包括5個濕地,超過17公里的自行車道,大大小小的景觀節點與Koonung生態河道形成了東部高速公路兩側的綠色走廊(圖片2)。此外,設計師利用內外景觀對比與特色隔音墻打造的手法幫助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保持警覺,提高駕駛樂趣,給駕駛員以公園散步的感覺。同時,根據當地風俗,景觀植被特色,項目對兩側的生態公園進行了生態改造與修復工程。
當工程完成后, 高速公路兩側生態走廊的水渠與Koonung河道被重新修復。大大小小的濕地與河道相連,環境改造工程將Koonung河道內的污染物和沉積物引入濕地內的生物降解池進行分解與吸收(圖片3)。生態補救方案同時還包含美學和社會的益處,設計師利用道路與河道開挖的土方在高速公路南側創建了一個山谷公園,營造了很多沿途的風景與景觀節點,提供給附近居民騎車上班的自行車道。生態公園內400萬棵植物全部來自當地的樹種(圖片4)。魚類與其他生物已逐漸回到生態公園中,經修復的河道與動植物群落重新建立起當地自然生態系統。
(2)墨爾本東部高速公路——隔音壁內側的景觀美學
墨爾本東部高速公路被其兩側的隔音壁分割成內外兩個迥然不同的空間——隔音壁之內的高速路,隔音壁之外的生態綠地。景觀與環境設計的創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設計師的美學理念與對生活的體驗。在高速公路內外,設計師創建了兩種不同的景觀體驗。 (5 Figure.)
篇5
1.1內涵解析
藝術設計包括多個范疇的設計內容,例如,廣告、服裝、產品包裝、產品外形等方面的設計,這些設計對一個時代的發展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意義,優秀的設計藝術可推動經濟、文化乃至社會的發展?,F代設計應體現當下的新理念、新思想,并保留傳統的設計精粹,利用恰當手法融合二者的契合點,實現傳統元素、現念的充分結合,塑造獨具風格的設計作品。此外,現代設計會受到多種外部條件的影響,如,現代文化、社會條件、經濟因素等。新時期的藝術設計要秉持“和而不同”的原則,以柔和、包容的思想看待很多新出現的元素,嘗試融入各種新興的表現元素,實現現代設計的創新發展。
1.2發展趨勢
現代藝術在發展中呈現出“新”的設計美感,要實現藝術設計的“新”發展,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偟膩碚f,現代設計應立足于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尤其要注重美學元素的融入及創新。彰顯設計之“新”,不是盲目地接納所有新事物,也不是一味的尊古守舊,而是融合兩者的優點,既傳承中國美學的傳統精髓,也要促進現代設計的創新發展。藝術設計的現代創新既要對傳統美學進行突破,也要傳揚傳統美學的精髓成分,以現代手法演繹傳統美學的表現元素,全新界定傳統美學的風格、內涵及視覺效果。現代人們對藝術設計提出了更多新要求,設計者應善于挖掘各種表現元素,巧妙運用恰當的手法,將美學元素嵌入現代設計中,實現傳統美學的突破發展,形成有現代性的設計藝術,不斷豐富、繁榮我國藝術設計的美學成果。
2、傳統美學表現元素融入現代藝術設計的研究
2.1傳統美學表現要素
傳統美學包含各方面的表現元素,主要體現思想、文化、形象方面的特征,元素內容豐富,例如:繪畫、陶瓷、漢字書法、刺繡、剪紙、皮影等藝術。這些藝術流傳至今,許多要素已演變為另一種全新的演繹方式、表現效果?;诖?,設計人應以“發展眼光”看待藝術設計工作,深入感悟美學元素的內涵思想,以新思路、新方法表現方方面面的美學元素,充分展示出設計作品的意境美感,提升現代設計的藝術品位,實現傳統美學、現代美學的完美融合,創作出兼具傳統性、時代性的設計精品。
2.2美學元素結合于家具設計中
當前,人們的物質生活日益提高,對家居用品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高檔次的現代家具被設計出來,其中,中式家具帶有顯著的中國風格,其典雅古樸的設計風格深受現代人的青睞。設計者不能簡單照搬古典美學的設計形式,而要能夠展現其中的內涵思想,以提升中式家具的設計美感,實現古典、時尚風格的設計融合??傮w來說,現代家具設計中糅合古典美學,是藝術設計的發展新思路,但在設計時,設計人員切莫將其理解為簡單懷舊,而要以“創新”、“反思”的態度對待傳統、現代元素的結合問題,創作出更多帶有古典意蘊的現代中式家具。
2.3美學元素結合于服裝設計中
服飾設計中融入傳統元素,采用復古手法實現各種新、舊的拼接融合,能夠體現現代服裝的獨特美感?,F代服裝的復古設計運用于色彩搭配中,可呈現兩極化的視覺效果,即同一種色系的協調設計或不同色系的撞色拼接。此外,不同材料拼接也能獲得非同一般的搭配效果,例如:緞帶、精鍛組合或古典紋樣、緞帶相互結合等。這種古典、現代元素的充分融合,將復古風格發揮到了極致。
2.4美學元素結合于包裝設計中
商品經濟發展促進現代設計的理念轉變,新的材料、工藝引入產品包裝的設計中,促使包裝藝術展現出新、舊元素結合的設計風格。另外,國外的設計理念也對我國包裝設計產生影響,為了打造兼有民族性、世界性的包裝風格,設計者應在融合傳統元素的前提下,吸納國外的優秀元素,利用現代技術整合古典元素與外來元素,科學滲透傳統的美學理念,提升產品包裝的藝術內涵。
3、結束語
篇6
(一)對多媒體技術專業實踐教學的概念認識模糊。
對多媒體技術專業實踐教學的理解過于片面、狹窄。把實踐教學停留在實驗、實習、實訓等環節上,雖然也強調實踐能力的培養,但這種實踐能力是被當作技能并以知識的形式加以傳授。學生參加了實踐教學活動,被動接受知識,缺乏創新性技術應用能力、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對多媒體技術專業實踐教學課程設計不盡合理。
高職多媒體技術專業教學組織過程中普遍存在理論與實踐教學分割交替安排不合理,實踐教學模塊太少、太小、太零碎,教學過程中缺少側重學生思維的訓練、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等綜合應用能力的實踐教學活動等現象。
(三)實踐教學師資隊伍有待加強。
第一,高職院校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隊伍整體素質不高,“雙師型”教師不足,兼職教師比例偏低,作用發揮不足分。第二,由于學校的特殊性,很難或少有請到企業的專家、技術能手來學校授課。教師培養培訓制度不太健全,培養培訓基地條件也相對比較薄弱??傮w而言,大部分職業院校的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的實踐課程缺少一定的創新性,缺少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應用能力。而創新創業教育正好解決相關的問題。
二、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相對模糊交叉性較強的概念。高曉杰等人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是“知識經濟時代的一種教育觀念和教育形式”,其目標是“培養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業思維、創新創業能力和創新創業人格的高素質的新型人才”。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在國內學術界大致有三種理解:第一種理解就是將創新創業教育等同于創新教育;第二種理解是將創新創業教育等同于創業教育;第三種理解是將創新創業教育理解為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的結合,認為理解創新創業教育必須以理解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為基礎。由此可以認為,創新創業教育主要是一種兼顧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并以創業教育為重點,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創新能力、創新意識、創新思維,為受教育者奠定良好基礎的新型教育思想、觀念、模式。
三、以創新創業教育引領高職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實踐課程構建
以創新創業教育為引領構建的高職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實踐課程體現了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該課程共分為四個層次,美學基礎類課程、計算機技術類課程、創意設計類課程、綜合實訓類課程。
(一)美學基礎類課程:強調基礎性,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
美學基礎類課程主要包括:設計素描與速寫、三大構成、美學基礎、動畫基礎、多媒體技術基礎和攝影攝像技術。這些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專業基本素質和基本技能,鍛煉學生的具體動手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在學習基礎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二)計算機技術類課程:強調實用性,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計算機技術類課程主要包括:平面設計輔助軟件(PS、AI)、平面動畫設計軟件(Flash)、網頁設計、三維動畫設計(Maya)、視音頻編輯(Pr)、影視后期合成(AE)等。這些課程實踐性很強,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教、學、做”三位一體,結合實際教學案例完成學習內容,合理認識各課程間的聯系與區別,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問題。
(三)創意設計類課程:強化實踐,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創新思維、創新意識。
創意設計類課程包括:平面廣告設計、多媒體制作工具使用(director)、網頁設計等。這些課程包含很多設計技巧,如設計文化內涵、美學欣賞、色彩搭配等。采用項目化教學,把企業的實際項目拿出來,讓學生充當企業員工的角色使其有效地快速掌握各種計算機技術技巧。通過企業實際項目的訓練使其得到全方位訓練,強化實踐,初步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
(四)綜合實訓類課程:體現職業性,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
綜合實訓類課程包括影視短片制作、動畫短片制作、CI設計、多媒體作品制作、招貼設計等,這類課程更能體現職業性和綜合實踐性,讓學生了解多媒體技術和設計制作的方方面面,以便其能夠準確、快速地熟悉相關的工作。
四、結語
篇7
關鍵詞:虛擬工業設計美學應用
一、工業設計的教學過程中要貫徹藝術美是工業設計不可或缺的理念
工業產品設計是人類創造的物化形態,是一種造物藝術,同時它已經成為一種綜合藝術語言。作為人類造物活動的延續和發展,它同樣是一種藝術文化,在技術手段上,它擁有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無可比擬的現代工業文明;在審美精神上,它又是傳承人類創造力與文化傳統的延伸與發展。工業產品進行外觀設計時,不僅要研究工業產品制造的可能性、操作時的可靠性、經濟上的合理性,同時還要研究工業產品形態表現的美學藝術性等。這里的“藝術性”是一種綜合性的概念,它不僅包括產品的造型處理、色彩處理、紋飾處理與視覺效果相關的結構處理、紋理效果處理,還包括人的觸覺、聽覺等綜合感覺效果的處理。到了現在的數字化時代,隨著虛擬現實和工業設計的發展,虛擬工業設計應運而生,而虛擬工業設計美學也隨之跟進。
美學是伴隨著虛擬工業設計的理論與實踐而形成和發展的。從19世紀中葉便產生了一門旨在協調產品實用、美觀、經濟綜合統一的新學科——工業設計,VID在數字化時代中產生,它的基本任務就是在科學基礎上對技術生產和技術產品的審美掌握,建立未來產品以及由產品組成的實體系統與人的和諧關系,將產品、勞動條件和環境塑造為具有藝術性的形態,以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發展變化的和諧審美需要。在虛擬工業設計藝術的創作中,藝術并不是作為獨立的個體藝術形式存在的,它不具有獨立觀賞性,這有別于傳統意義上對藝術的概念。虛擬化設計藝術首先必須是服從于數字技術的方法,成功的創作既要強調藝術表現力,又要避免技術上的喧賓奪主;既要突出藝術家的獨特個性,又要避免藝術風格化與技術功能化的不協調。需要指出的是,在數字化虛擬設計藝術的創作中,技術將不是決定高低的唯一標準,我們更應注重的是各方面藝術素質的兼備和作品思想內涵的提高。
“當設計解決了物質技術產品的技術課題與使用功能,藝術便成為它永無止境的追求”。諸葛鎧先生在《圖案設計原理》中提出,設計其本質是“按照美的規律來造型”,決定了工業設計的研究不能脫離美學的范疇。因此,在工業設計的教學過程中要貫徹這樣一種理念,即對工業設計而言,藝術美學是不可或缺的。
二、工業設計課程教學中值得探討的兩個問題
工業設計的出發點是以人為中心,這也是虛擬工業設計美學的出發點。人的特定目的,決定了美學和工業設計為人服務的宗旨和目標。產品的創造美是以生產和消費這兩種形式存在的,如機器和設備直接進入勞動過程,而廠房、車間、環境等不直接進入勞動過程,但它們是條件,沒有它們,勞動過程不可能進行。概括地說,虛擬工業設計美學教學過程中所要探討的問題有兩個:第一是虛擬工業設計中如何按照美的規律來創造產品;第二是虛擬工業設計中如何按照美的規律建造合乎人性的生產條件和環境。
虛擬工業設計美學特征屬于虛擬美學的一部分。根據十四屆國際美學大會的討論,把針對諸如電子人、電子人空間以及數字化的二維、三維模擬等虛擬現實現象的美學研究稱為虛擬美學或者數字化美學。盡管傳統的美學理論是虛擬美學的基石,支撐著整個虛擬工業設計美學的大廈,但是作為數字化技術范疇的虛擬工業設計美學有它自身的特性。虛擬工業設計作為采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新產品開發的一種時空連續的新型設計方式,蘊含著無與倫比的、豐富多彩的審美特性。
在數字化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虛擬工業設計藝術的美學研究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雖然虛擬工業設計美學可以從傳統的藝術與設計作品的美學理論里找到身影,但完全用傳統的美學理論來注釋數字化設計藝術審美領域則顯得不夠全面。由于數字化設計藝術里的審美思維的變化,數字空間里的審美主體在審美互動、審美體驗、審美創作等審美行為中得到了提高和改進,甚至審美主體本身也發生了本質的變化。
不難想象,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虛擬設計將通過更多的技術手段,在一個突破性變革的高維空間里得到更多的審美體驗,獲得更多的審美方式。設想人類如果生存在一個二維平面上,那么對該平面上發生的事情就會了解甚微,就是像分辨出平面上的三角形、四邊形、圓形之類的簡單問題,也會是困難的。而在三維空間看這個平面上的東西,則一目了然。這就是說,維數這個概念對理解大自然是至關重要的。假如人類有可能在更高維的空間考察現在的世界,則會發現更多目前一無所知的,然而卻是“一目了然”的事情。這就需要虛擬設計的幫助,同時也體現了其巨大的發展潛力。虛擬設計藝術是一個新時代藝術的標志,它能使我們在數字化空間里遨游,體驗并創造天人合一的新的美學境界。
目前,數字化設計藝術的研究只能停留在技術層面上進行,同時就導致了虛擬工業設計美學的發展相對于數字化技術的發展長期滯后,這就很需要一套系統性的美學理論來推動和支持技術的發展,使數字化設計藝術出現新的局面,使得人的自由化生存和情感得以全面的展露。由于技術的原因,數字化程度目前的局限性,人們目前能夠虛擬化的東西還十分有限,因此工業設計美學的探討可以作為一種具有巨大發展空間的前瞻性研究,意義重大,也代表了人類發展的基本方向,這是工業設計課程教學中值得探討的課題。
三、虛擬工業設計之美學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產品的審美功能是工業設計的目的之一,是要滿足人們對產品所希望的生活情趣和美感的追求。我們知道審美標準具有歷史具體性,所以工業設計風格流派在歷史長河中也呈現出豐富多彩的變化。這種變化也應該體現在當前的教育模式中。藝術設計也是全球化課程,我們應該在知識經濟引發的全球化、數字化的國際大背景下,改革課程體系,將自身置于世界、了解自己所處的學術位置,以世界性標準檢驗自己。培養學生應付快速、全球范圍的變革能力和更大的包容性和理解的多樣性,使設計教育能適應時展的需要,為本國培養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人才。
時間性和空間性應該是虛擬數字化信息區別于其他信息的重要特征?,F在,虛擬技術被廣泛運用于設計作品中,我們可以將億萬年前“侏羅紀恐龍”帶到我們面前,以此獲得生物體的再次創造,也可以通過讓“變形金剛”的兒時回憶奏成機器與人類共同保衛地球的凱歌,甚至我們可以在作品中忘卻時間和空間的羈絆,去遨游宇宙。在虛擬技術中,造型的創造變得如此簡單而具可重復性,只要我們具有足夠的想象力,這是以往工業設計所不能企及的。同樣,我們也可以在工業設計的教學過程中引入虛擬化設計藝術,避免教學模式的教條化,促進工業設計教育的生動化和現實化的結合。培養工業設計人才,對于從事教學的設計院校或科系來說,受著社會環境、市場需求的影響。由于工業設計教育藝術性、技術性與人文科學的共同需要,有它理性的、實踐性的一面;
又需要有它相對獨立的、有預見性的或者說實驗性的一面。
高等教育正發生變革,知識經濟中的人力資本和科技創新都與高等教育密切相關。特別是近20年以來,高科技及其產業化促使高等教育發生新的大的改革,教育、科技、經濟與社會發展一體化的趨勢顯而易見。工業設計教學研究和實踐工作要著眼于設計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著眼于設計教學要素的優化配置,尋找設計教育與社會需求的最佳結合點,做到設計教學目標清晰,教學內容廣博而深入,優化課堂教學,擴大學生視野,在教學中把握市場經濟和科技發展動態,創新和生動教學內容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尹定邦.設計學概論.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2]孔壽山.技術美學概論.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2.
篇8
關鍵詞:功能分配;審美情感;陳述性;感受
中國式素描概念功能分配是指特定的區域內每種事物在發展變化過程中,相應地承擔那一部分責任,并發揮其引導作用而收到效果的一種方法。它同樣適用于藝術教學中基礎教學的嘗試?;A素描從字面上來理解即為基礎,是引入藝術領域入門的一種課程,它所承擔的主要方向就是快速引導學生掌握形體規律、透視法則、構圖原理等一般性美術常識。如果單這樣去認識素描,那是大錯特錯的事情了。這里我們指出的功能分配原則是在基礎素描教學過程特指的功能細節,它能夠縮短學生在了解本專業過程時出現的偏曲和扭曲認識,使他們開始學習時就以本著自己專業為出發點,縮短學生的適應周期。對于這樣的出發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總結和歸納,應該著手以下幾點進行指導和灌輸:首先,強調基礎素描中功能原則。學會利用相同因素中不同的單一性區別,并用固定概念進行條理性疏導和反饋。
過去的藝術教學中的基礎教育就是以素描作為切入點,從而理解和掌握素描的基本概念,但是提到什么專業區別,并加以分類指導,好像就無所適從了。對于理解和描繪美的形式法則,只有交給時間讓學生悟性慢慢地體會和佐證了。依從這樣的含義,就是把不同專業做相同處理,這是徒勞無用的,容易使學生在基本的基礎上犯下“致命”錯誤。那么,如何來解決這樣真實存在的問題呢?只有利用基礎素描的功能原則,并區別對待不同專業,就是很好解決這個問題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它使學生能夠在根本上清晰專業本質和研究方向,傳遞和建立自身的審美情趣和認知體系。這種帶有功能分配的素描,才會發揮其最大作用。如環境設計專業應教授的是空間的分隔、功能的建立、內型與外形的切割和組合關系、疊加關系、推移關系等不同形體通過透視組件的作用關系,具體強化空間的性質和變化,以及空間美學思想。室內設計專業的講解就要在二維和三維轉換上大下功夫,注重講解物體材料學、材料加工學和美學。形式美學上深入講解,以及人對不同材料的表面機理作用在心理上的反映。產品設計家具方向專業的基礎講解更強調個體和個體之間的組合關系、結構連接關系、制作過程中闡述的形式美法則,在尊重個人情感的同時,如何表達文化的差異性,有目的的講述理性的、科學的、韻律的美感。平面設計專業在講解基礎時候時刻灌輸畫面構成原理、分割原理、平衡美學等構成思想、作品的情感反饋的由來和出處等等。因為園林設計專業具有它的特殊性,它是關于美學結合的綜合學科。
所以在講解基礎素描過程中更要具有針對性,要把這個出發點真實有效地還原出來,讓學生們能真實感受到這個專業的特點。因為它是理性美、空間美、形式美、民族美的綜合載體所在。講解基礎課時應注重強調第一是站在民族的高度上來看待這個專業,讓每個學生把對民族文化的理解展現出來,并且借助形式美學表達在畫面的一個過程。基礎素描永遠是手段,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手段來傳遞一種精神。這樣就會使學生對本專業在理解深度上有所提高,不至于滿頭霧水,越學越“混”了。其次,強調基礎素描功能分配中合理分配原則。在長期第一線基礎教學中發現,對于素描的概念和意義,學生有時弄不懂,總是認為素描是素描,專業是專業,二者之間沒有表象的必然聯系。這就涉及到素描教學中的分配原則。何為分配?即是在教學過程中素描的基礎講解,過渡到專業講解之間的銜接和時間點的分配,以及對基礎課與專業課之間必然的、隱性的內在必然聯系講解自然過渡,使學生能夠很快地從單一素描理解向專業理解主動過渡,形成教學的良性發展??s短對基礎素描課淺性認識,從而提高學生對專業認知更加理性和主動感受。所以,要從教學實踐分配原則出發,合理安排基礎教學實踐。應該從兩個方面著手:其一,把基礎課作為進入藝術設計領域的一把鑰匙,并用大量的事實加以說明基礎的重要性。古人云:師者授人規矩,不授人技巧。技巧是手段,是方法。是指導每個學生通過一種實踐將自己的見解、感受進行二次加工的技巧,并通過組合,加減,推移,取舍而形成作品的手段。這就必須要求同學們能夠分清基礎教學是必不可少的實踐環節,它使我們從最初、消極、廣性的認識問題,表達問題中剝離出來,強化個體的二次消化、個人的直覺描述和獨特的加工方法。這是我們做形式美的要求,是特殊專業的要求,是展示自我魅力的要求。所以,應積極鼓勵學生嘗試各種技法、工具、材料的使用,從而主動尋找屬于自己的藝術個性和語言、技巧,并加以純粹化,這是基礎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個大問題。這種嘗試性分解針對性基礎素描訓練,學生比較容易發現自己的長短處并具有集中性解決單一問題的可能。其二,素描教學的形式多樣化的講解,尤為重要。能把素描教學用直接有效的教學方法闡述出來,并且帶有強烈的本土文化色彩加以分析,比較,總結,從教學的廣度上來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意識形態都有真實美、表現美,素描也不外乎是一種文化主張,勢必受到特定文化的影響并且反應這個文化內核,所以在講解素描基礎課程時候一定是有側重點的講解,不可能面面俱到?;A課的作用不單單是基礎,也是增加自身綜合修養的必然手段,它也有情感,是帶有情緒描述的語言,是能夠表達你所有情緒的最佳方式。在這里,素描基礎課程就更加的深入,更加的寬廣,更加展現出它的多層維度,從而完成基礎到專業領域的主動跨域。
總之,基礎素描教學實踐中功能分配原則講解是有必要的,是符合現代教學理念中關于深入理解素描有效方法之一,符合解決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對功能分配原則應視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變化在于把握。既要讓學生客觀地理解基礎的涵義,又要讓他們感性的認知。既要把基礎素描課作為一門專業課的敲門磚,又要學生們知道它本身就是一門獨具魅力的學問。
參考文獻:
[1]朱光潛.論美的精神[M].
[2]董其昌.畫禪室隨筆[M].
篇9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廣大群眾的審美情趣逐漸提高,百姓越來越希望帶有藝術性的東西進入自己的生活,因此,社會對于平面設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給平面設計師的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一些高檔的消費品對于消費者來說,更多的是追求精神境界的享受,要想體現商品的更高價值,都是要由平面設計師來完成的。因此,平面設計師要具有良好的藝術修養,把藝術美學靈活地運用到平面設計中來,提高平面設計的藝術價值。
一、對藝術美學內涵的分析
藝術美學(aesthetics of literature and art)也叫做藝術哲學,是哲學的一個重要分支。藝術美學的思想是建立在“統一哲學”的基礎之上的,藝術美學從客觀的唯心主義出發,強調美和藝術是絕對的象征,也是絕對的體現,認為在藝術哲學的特殊哲學領域里,可以看到一切美的原型和永恒的美。
藝術美學主要是研究文學藝術這種社會現象的特殊審美性質以及審美規律的科學,主要研究文藝作品中的精神產品的審美價值、結構以及功能,研究各種不同的審美屬性在不同的藝術門類中體現出來,并表現了藝術美和生活美之間的聯系。
二、對平面藝術專業內涵的分析
所謂的平面設計(graphic design)指的是,具有藝術性、專業性,用視覺作為溝通和表現的方式,通過多種方式進行符號、圖片以及文字的結合和創造,做出用來傳達某種想法和訊息的視覺表現。平面設計師可以用視覺藝術、字體排印以及版面設計等專業技巧達成創造的目的。平面設計一般由平面、色彩、圖案造型、字體設計、標志設計、戶外廣告設計、POP廣告設計等一系列因素構成。一般平面設計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包括平面構成、素描基礎、高級課程、色彩構成、photoshop、AutoCAD等課程。
三、藝術美學在平面設計中的重要性
(一)藝術美學是平面設計創作的基礎
藝術美學是所有藝術專業都要學習的基礎知識,對于平面設計這一專業來說,也不例外。學生通過對藝術美學課程的學習,可以幫助同學們更好地理解藝術,并且是學生認識藝術的有效途徑。學生們通過對藝術美學的學習,可以認識到一個藝術工作者應該具有的藝術情懷、人生觀、價值觀,可以為學生以后的藝術生涯指明方向,為學生以后成為一個合格和優秀的平面設計師奠定堅實的基礎,也可以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符合社會發展的優秀的平面設計人才。
(二)藝術美學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有效途徑
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習平面設計的人越來越多。隨著各大高校的擴招、社會上各種電腦應用軟件培訓班的開辦,使得平面設計這一隊伍越來越龐大,學生要想在這一龐大的隊伍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個合格的平面設計師,就要加強對藝術美學的學習,努力充實自己的知識結構。通過對藝術美學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藝術修養,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發現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同時,通過對藝術美學的學習,還可以為學生的平面設計工作帶來靈感,讓學生在平面設計的工作中,能夠對文字、圖片和各種符號進行合理的設計,使其更具創造性和藝術價值。
篇10
旅游美學是關于旅游美的創造、展開及符號化應用性型學科,屬于美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屬于應用美學的范疇,直接相關于旅游學、美學與心理學學科。旅游美學以美的理念為基礎,以審美客體的分類為主線,從審美主體的視角出發,研究審美主體之間及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之間的關系問題。
一、《旅游美學》課程的學科性質與特點
1.真。真即真理、真實,就是符合客觀規律,即“認識主體對客觀對象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盵1]真是美的基礎。就旅游美學教學客體的內容而言,追求科學之真與藝術之美。就教學主體而言,真成為對人性的關注,促進人性的全面發展作為教學目的;將人看作完整的人,提倡讓學習者主動投入學習、自主地相互幫助與公正地相互評議。
2.善。善就是合目的性,善是美的內核,孔子認為美取之于“仁”、老子相信“美惡相生”、荀子提出“美善相樂”等這些都從社會政治倫理方面探討美。旅游審美心理問題,主要是研究審美主體的價值觀問題,即是有關善的問題,“旅游審美給人們帶來精神情感的愉悅,我們也應帶著尋求精神情感的愉悅的心情去學習旅游美學?!盵2]
3.美。美的前提是真和善,但不是兩者之和,美不是單純的真,也不是單純的善,美是人類對自身本質力量的肯定和確證。在原始時代,人類就開始發現美、追求美與創造美,但是,不同時代的人和不同文化的人創造了不同的發現、認識和創造著不同的美。孟子提出真善美相統一的思想,即“充實之為美”,《旅游美學》課程就具有這樣的性質,旅游文化活動的過程及其欣賞對象都屬于審美文化的范疇。
二、參與式教學法在《旅游美學》課程中的應用
《旅游美學》課程的參與式教學體現為以案例為基本素材,以激勵參與培養學生的旅游管理職業能力為基本出發點的教學模式。教學中通過設計參與、情景參與、實際模擬參與等,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參與到各種專業實踐與實習活動中去。學生通過內在的興趣與努力,在參與中理解概念、掌握原理、歷練能力,從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多層面對接。在《旅游美學》參與式教學過程中,考試方法屬于參與式教學法的一個側面,盡可能地壓縮基礎知識部分的卷面成績,占總成績的60%。另外,旅游儀式與接待言行考試與導游詞演講比賽等綜合測試占40%,這不僅能綜合地體現學生的理解力、反應能力、應急能力和實踐能力,也極大地增加了學生參與學科教學的動力。
1.設計參與。學生可以參與的設計包括需要設計、內容設計、目標設計、分組設計、活動設計及教學評價設計等。從《旅游美學》學科來看,對于部分教學設計,就有一個審美能力問題。如學習美的存在領域與審美形態問題時,是從自然美入手,也是先開始社會美的教學內容,這種設計源于主體對美的存在領域關注的厚重問題。因此,當學生參與到這種教學需要及內容的設計時,學生最了解自己需要什么、喜歡什么、成為什么。當然,教師是獨立的個體,而學生由于人數量大,意見可能會不統一,但是,“眾口難調”絕對不同于“眾口不調”。教師應給予學生這樣一種自主參與審美教育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設計中提高判斷能力與審美能力。
2.場景與情景參與?!堵糜蚊缹W》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可以通過游戲、小品、實景練習等方式,盡力與學生一起創設一種專業場景,學生可選擇不同的扮演角色模擬并參與實際情境,展示所要解決的審美關系與矛盾;或由角色扮演者現場處理問題,模擬旅游管理者的決策方式,鍛煉學生的解說、反應及應急能力。情景參與和角色扮演能讓參與者直觀地感受和領悟所涉及的“實戰”問題,能讓學生熟悉管理中的實際操作并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為將來求職以及處理實際事務做準備。
3.職業技能實習與訓練參與?!堵糜蚊缹W》課程的任務是學生能夠具備從事旅游審美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及相關的職業能力,培養學生實際崗位的適應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職業素質。在職業技能的實習與實訓中,倡導以“學習主體為本,以具體實踐活動為根”的職業技能參與,學生參與到訓練的各個環節之中,將感性知識與理性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凸顯主體的就業與創業的教育目標。
三、參與式教學法在《旅游美學》課程中的價值與意義
從人本主義反觀教學,學生就是教學的目的與出發點,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達成無限發展的可能性之上,這正是教學的真正價值,也是參與式教學的真諦,可以這樣說,參與式教學法創造價值。
1.提高學生的主體性與能動性。參與式教學法應以學生的自我選擇和自我實現為基礎,在學生自我發展和現實之間建立聯系,并以此來實現教育對人的自主性的本真追求。馬克思認為“人始終是主體”[3]。在教學過程中,作為主體的學生如果能夠自由地發揮主體性即具有思想、道德與實踐的特性,就能夠發揮能動性。同時,我們還要強調主體性的自在規定性,否則,主體性就會失去人性的根據和基礎,也就必然會以主體方式存在、思索、活動和把握世界的本體論意義和方法論。因此,參與式教學可以使教學主體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每個人在其中形成與展現其主體性,進而提高師生的批判意識和自主發展能力。
2.達成學生自由平等的人文理想。盧梭說過:“人生而自由,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自以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隸?!盵4]人類的歷史就是從奴役中掙脫出來走向自由向往。參與式教學法強調自由參與、平等相處、達成共識的人文理想,這也是教育的本真追求。參與式教學法順應人類的自然天性,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發展智慧和培養道德情感方面,都處于自由平等的地位,即你、我、他是一體的,每個人既是教育者也是學習者,主體在共同分享知識、體驗情感的過程中彼此相遇,理解與他人共同生活的要義,自尊自強、尊重他者、接受差異,形成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這種始于自由并指向自由的教育就是民主教育,民主教育通過對自由個體的塑造來實現健全社會的人文理想。
3.培養對話、交往合作的職業能力。師生、生生之間對話交往是合作的前提。在《旅游美學》的教學實踐中推動師生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對話是德國伽達默爾用以比喻解釋者與解釋對象之間的關系,認為對話是由雙方圍繞共同的話題進行的交流,不是由對話者的意志決定的,因為解釋本身沒有止境。參與式教學法就是通過學生主動的參與討論,將學、思、問、答聯結在一起,使學生在參與中合作,滿足表現需要、求知需要和發展需要,再次達成下一次對話。人存在的基本狀態就是人際的,因為人生活在社會關系中,需要別人的認可和尊重。學生在平等對話中產生新的思想和認識,豐富個人體驗和經歷,并產生新的結果與智慧在交往中學會合作。另一方面,在合作中達成對話,提高交往與合作能力,提高自信心和自立能力。交往合作還可以激發成員之間的積極情感,減低人際間的疏遠和孤獨感。在合作情境中,學習主體不僅提高了自己的學習效率,還得到了他人的尊重和關注,鍛煉了職業操作能力與實踐能力。
- 上一篇:小學道法課的重要性和意義
- 下一篇:海外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