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問題范文

時間:2023-11-30 17:28: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問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問題

篇1

一、造成我國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問題的原因

我國的社會生產力水平還較低,社會養老問題還沒能得到很好的解決,以及受多子多福等傳統文化觀念的影響,我國人的生育愿望仍是強烈的。因此,不論生男生女,只生育一胎,對多數獨生子女家庭來說,并非出于自愿。這是我國在人口生育問題上絕大多數家庭的心理狀況和社會現實。但是,由于多數獨生子女家庭中人們的心理狀態不平衡及我國傳統文化的作用,這些獨生子女家庭便把對眾多孩子的愛和希望都集中在獨生子女這株獨苗上。這便是多數獨生子女家庭自覺不自覺地被陷入溺愛中的社會原因和家庭原因。 由于多數獨生子女自覺不自覺地被陷入了兩代六位長輩的溺愛之中,自幼嬌生慣養,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在抗拒家庭教育方面也就往往有恃無恐。

獨生子女由于無兄弟姐妹,在家庭中就缺少小伙伴,整天與成年人特別是年長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而獨生子女由于自幼就被陷入在多位老人的過度保護之中,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衣擇其佳、飯擇其精的生活,樣樣都能順利的得到滿足,整日與各種高檔玩具相伴,因而容易養成獨立性差、倚賴性強、自幼好逸惡勞、追求享受、不識五谷春秋等弱點和缺陷。因此,就使得相當數量的城市獨生子女自幼缺少小伙伴,而整天被成年人包圍和保護著,這樣的生活環境是不利于孩子的身心發育和健康成長的。再則,兒童的獨立性和獨立生活能力等需要在平常的生活中得到訓練和養成。

從總的情況看,近些年來,我國雖然已著手對家庭教育問題的科學研究和指導,已有不少部門和教育學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在越來越關心這一問題。但是,有關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還有限,普及的力度和廣度還不能適應我國這個多人口、多獨生子女國家的需要,這種狀況,從總體上決定著我國的家庭教育水平還不高。再則,不少家長不愛學習或不善于學習,更是缺乏對家庭教育知識的學習和研究,不愿在子女教育方面動腦筋、下功夫。

二、提高我國獨生子女綜合素質的根本在于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1.要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主要包括:家長要掌握必備的文化知識和科學育兒知識,并能根據獨生子女的特點進行合理的教育;獨生子女的家長必須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并成為孩子的楷模;要形成民主和睦的家庭氣氛,使孩子從小就學會尊重、關心、團結、體諒他人;盡力促使其多方面良好個性的形成,為成人、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2.要遵循家庭教育原則:根據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在施教過程中應遵循適度原則、全面原則、一致原則、民主原則和嚴格原則。所謂適度原則,是指獨生子女的教育必須依據其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不要因為是獨生子女而寄予過高的期望,提出過高的要求,給予過分的愛和照顧。在智力開發上不搞過度教育;全面原則,是指要注意德、智、體、勞、美的全面發展,尤其要處理好智力教育和非智力教育的關系;一致原則,是父母對子女教育的態度,祖父母、外祖父母對其的教育態度要取得一致,要注意教育的整體效應,要配合默契,協調行動,在孩子面前不出現意見分歧和沖突;民主原則,是指在家庭中要形成民主氣氛,不搞“家長制”,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意見;嚴格原則,是指對孩子的不良行為不能放縱,要使孩子逐步樹立起是非觀念,養成知錯必改的好的道德品質,只要不斷克服自身弱點,才能健康成長,才能成為有益于社會的人。

3.要加強對獨生子女社會化教育。由于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自幼缺少小伙伴,多數時間生活在成人之間,所以,多數獨生子女在許多方面的性格都不能很好地融合于社會之中。因此當孩子長到一定年齡的時候,就必須向孩子提供年齡接近的小朋友,給孩子提供他(她)們的社會生活。

篇2

現代中國社會是一個多元的、開放的社會,包容的社會,這一代獨生子女面對的是比父輩更加寬廣的世界,學習著更加廣泛的知識,他們注定要極大地影響和改變中國社會,獨生子女不僅在現在,更是在未來將成為我國社會的主流,他們是衡量一個國家能力的重要因素,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整個社會人才不斷更新換代的重要保障。在子女的健康成長過程匯總,后天的教育對其影響很大。而教育是由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個方面組成的一項系統的工程。在上述三個方面中,最基礎的是家庭教育系統。家庭作為獨生子女最初的教育環境,對他們心理和人格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對培養他們社會的適應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然而由于各個家庭的教養方式、教育標準水平、家長的文化素質、家庭成員結構存在較大差距,使得不同水平的家庭教育產生了很大的差異,也使獨生子女呈現出了很多問題。因此,為了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分析家庭教育問題的原因,從社會工作角度尋求解決對策將對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有利于增強家長對獨生子女人格的培養意識,采用更合理、更科學的教育方法,促進其個性發展和人格健全,有利于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更好地實現個人價值,扮演好自己所在的家庭成員角色、社會成員角色。

2 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問題的原因分析

2.1 家庭對獨身子女教育理念的缺失

教育理念的缺失主要存在如下兩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是家庭教育對于孩子在物質層面的投入很大,但往往忽略對孩子心理素質的鍛煉。這種教育理念現在現實生活中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孩子過于依賴物質層面的刺激,而缺乏健康的心理品質。其次是現代大多數家庭都非??粗睾⒆又橇Φ呐囵B,在孩子還很小時就為孩子選擇超出年齡階段的智力開發課程,不僅增加了孩子們的身心負擔,而且也不利于他們的正常發展。在很多家長忙于對孩子智力培育開發的同時,忽略了對孩子們思想素質的教育。要知道在子女成長的環境中,所受到的家庭環境的思想道德熏陶對其以后的成長十分關鍵,良好品德是人成為社會合格有用之才的基礎。

2.2 家庭對獨生子女的教育方式不當

我國的家庭教育也在隨著社會的進步逐漸發生改變,與過去的那種舊社會教育模式相比已有了很大的進步和改善,但在社會市場經濟的潮流下,很多教育模式已經顯得比較滯后,出現了與整體社會需要脫節的問題,大部分家長不懂得良好的教育方式,往往易采用一些不科學的方式,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2.2.1 控制型家庭

這種類型的家庭,其主要特點是女性比較強勢,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女性占主導地位,父親基本處于從屬地位,這種家庭教育結構容易導致孩子更偏向于女性的個性特點,嬌慣、脆弱,而男性品格中的堅強、負責任等優良品質較少得到關注。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差,很容易依賴父母,自己的性格品質沒有特長。不善于與外界溝通,缺乏廣泛的興趣愛好,生活孤僻單調。

2.2.2 打壓型家庭

在打壓型家庭中父母經常強迫子女做他們自己不喜歡的事,做錯了事就會遭到父母的嚴厲懲罰。孩子害怕父母嚴厲的懲罰而被迫接受表面的要求,但心里的叛逆感越來越強。現代社會家長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深,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過高的期望值有時會產生相反的作用。

2.2.3 溺愛型家庭

在這種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性格比較脆弱,對挫折的承受能力較差,在困難面前就很容易退縮不前,缺乏獨立自主精神,自理能力較差。一旦受到批評就會感到自尊心被傷害,不能很好地調適自己,又由于他們的低自尊低自信,會使得他們容易自暴自棄,他們可能會攻擊自我,逃避現實。

2.2.4 放縱型家庭

放縱型家庭是指父母忙于自身的工作、應酬等,無暇顧及子女,有些家長認為只要在物質上給了孩子必要的保障,其他方面就要看孩子自己的。這樣的教育環境下的孩子任性、孤僻,他們在父母身上感受不到親情的溫暖,造成獨生子女和父母缺少感情的溝通,沒有安全感。由于他們無法得到良好的教導,性格變得冷漠,對身邊的人缺乏責任感。還有一些獨生子女渴望得到父母的重視和關愛,會故意采取激烈的手段引起父母的注意,而當父母沒有及時給予關注的時候,他們就會自我放逐。

2.3 家長自身因素及不和諧家庭關系的影響

2.3.1 家長的文化程度對獨生子女的影響

家長的文化程度會對獨生子女的成長產生直接的影響。文化程度較高的家長具有強烈的教育意識,其教育思想、方式、目的具有理性和開放性的特點。這些家長關注的不僅僅是子女的學習成績,同時也關心子女的情感需要和內心世界,注重對孩子能力和人際交往等綜合素質的培養。文化程度較低的家長往往忽視家庭教育的作用和自身的角色,認為教育就是學校的事,沒能盡到自身的責任。

2.3.2 家長自身的修養對孩子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最先接觸也是影響最大的人,社會學家艾里克森曾經指出,年幼的子女在早期的生活中很喜歡模仿自己的父母,甚至有的孩子過于依賴父母,完全按照父母的行為習慣。父母的自身修養水平高低,對孩子的后天環境有直接的影響,父母的言行舉止從小就會深深印刻在孩子心里,父母道德素質的高低對孩子自身的行為品質有很大程度的影響。好多現代家庭父母自身道德修養不夠,對孩子不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整體社會環境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切實提高父母的自身修養水平也是對孩子成長的負責。

2.3.3 父母之間的關系對孩子的影響

在家庭生活中,獨生子女最依賴、最信任的總是自己的父母,而且孩子在家里往往都會把父母的關系看得很重要。當父母感情已經破裂的時候,他們相互之間的各種冷戰、熱戰,會給予獨生子女強烈的刺激,驚嚇、緊張、不知所措,因為沒有兄弟姐妹的陪伴,會導致獨生子女缺乏安全感,情緒不穩定,容易緊張焦慮、長期憂心忡忡、對人不信任,易發生情緒問題。

2.3.4 親子關系對孩子的影響

緊張的親子關系不利于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流、溝通,孩子無法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和關懷,甚至有時會把父母的關心當作是一種限制,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人格得不到健康發展。家長應該注重與子女的溝通交流,培養和諧的親子關系是家庭教育中及其重要的一部分。

3 社會工作方法介入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途徑

3.1 家庭治療方法在親子關系中的應用

在薩提亞的家庭治療模式中,溝通模式是分析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溝通包含自我、他人和情境三個層面。要實現家庭的合理有效溝通,需要兼顧好上述三個層面,掌握其中溝通的藝術技巧,實現家庭內部的良好溝通。

家庭社會工作方法解決親子關系問題時,首先要改變不合理的家庭溝通方式。不合理的溝通方式,對親子關系的傷害是最大的,這就需要讓父母學會專業的溝通技巧,比如支持、反應、引領、影響及疏導情緒的技巧,以便在此基礎上達到最佳溝通效果。其次,引導父母學習有關的家庭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正確了解獨生子女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樹立一種全新的子女教育觀。

3.2 小組工作在改善家庭教育觀念中的運用

根據系統成長理論,個體的成長主要有四個特點:首先,成長發展具有一定的順序性和階段性;其次,成長發展速度的不均衡性;第三,成長發展具有穩定性和可變性;最后,成長發展具有個別差異。所謂的家庭教育中產生的問題,大多是因為家長們忽略了孩子成長的這四個特性。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在競爭中更有優勢,采取“填鴨式”教育方法,忽略了孩子的發展階段從而導致問題;有的家長、老師總是拿優秀的孩子作為榜樣來鼓勵其他孩子,從而給發展較慢的孩子造成壓力,忽略了孩子成長發展的不均衡性;有的家長總是用傳統的教育觀念教育孩子,忽視了孩子成長發展的可變性,沒有很好地結合孩子所處的時代環境、社會環境,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孩子更好的發展;此外,目前教育教學的評價標準單一化,一切向分數、升學率看齊,這也導致了家長對孩子評價標準的單一化,從而扼制了孩子其他興趣的發展,忽略了孩子發展的個別化差異。面對這樣的教育現狀,為了使孩子得到更好的發展機會,促進孩子的全面健康發展,家庭小組社會工作者在推進家庭教育指導的過程中,通過一些小組游戲讓家長們了解到自己孩子身上的優點,認識子女發展的一些規律,從而按照孩子的成長發展的順序,在充分考慮孩子的自主性、個別性的基礎上,為孩子提供適合他們的、不會對他們的成長造成傷害的教育。因此,系統成長的理論可以啟發家庭教育指導者的思路,讓我們不斷探討怎樣的教育是適合孩子的,面對不同特質的孩子我們應該怎樣對其家長進行有針對的輔導,從而在這個理論的指導下進行有針對性的家庭教育指導活動。

篇3

一、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于獨生子女家庭情況特殊,家長對這種特殊性缺乏認識和心理上的準備,因而在家庭教育中出現了很多新問題。

1、重智輕德,期望值過高

曾經有這么一句話:文憑的作用只有三個月,此后你要靠本事說話。獨生子女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往往具有片面性。一方面只重視孩子智力的開發,而忽視了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培養和教育。2010年10月16日晚,李啟銘在河北大學校園里醉酒駕車導致一死一傷,被人攔下后高呼“我爸是李剛”,迅速成為媒體熱議的焦點。2010年10月25日荊楚網有這樣一則報到《小學生寫作文感嘆前途“渺茫”》。在題為“心愿”的作文中,12歲的小學生竟感嘆,“沒什么心愿,前途也很渺?!?,并且這名學生還是班上的尖子生。有不少學生都在文中表達了類似的情緒。一位男生寫到,“我的心愿是不想長大,長大了有高考,考不好丟臉”。專家稱,這是因為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盲目地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導致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和自卑心理。

2、溺愛現象嚴重,忽視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

一些獨生子女由于長期受到父母溺愛,從小到大自己的事情全部由家長包辦,形成了很強的依賴心理。但是父母卻給他們的溺愛行為做出了自己的解釋:孩子年齡小,心理承受力差,所以要給他們良好的環境。他們平時不準孩子玩,甚至也不許參加幼兒園組織的春游活動,結果剝奪了孩子一次又一次的鍛煉機會,使孩子變得膽小、孤僻。在學習上,對孩子進行認真、細致的指導,幫助完成作業,甚至陪讀,使孩子變得依賴性強,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生活上,父母包攬一切,對孩子是有求必應,百依百順。獨生子女幾乎都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皇帝”生活。

二、完善我國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對策

要避免出現以上問題,就必須對獨生子女采用科學教育的方式,根據獨生子女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1、提高家長素質,改進家長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家長的文化素養是影響家庭德育的實施與效果的重要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家長的品質、情操、思想境界,也決定著家長處理家庭關系、家庭生活方式、家庭教育的能力,從而決定了子女生活在什么樣的家庭環境之中。 高爾基曾經說過: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做的事,重要的問題是教育孩子。要教育孩子必定要有所教、有所能教和有所會教。因此,家長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質。所謂名師出高徒,好的家庭教育也是半個名師。家長要適當地補充家庭教育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學習探討。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變化自然、有效。即言行上是模范,教育上是嚴師,生活上是朋友。比方說培養孩子愛看書就要注意在家中多藏書,多給孩子講故事,陪孩子多做科學實驗。獨生子女的嬌慣氣濃,在這方面家長不能縱容,應該從生活上、學習上、家務上、行為上嚴格要求。

2、對子女要重視德育教育,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

父母要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 “應當永遠記住,兒童不僅是你們的快樂,而且也是未來的公民,你們要為他們向國家負責。”

(1)加強家庭教育環境的建設

家庭對兒童品德發展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家庭環境來實施。對孩子來說言傳身教比任何語言都有效。搞好家庭德育必須把家庭的主觀環境治理好,使家庭環境不斷優化。唯有這樣,才能讓孩子經常處于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圍中,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品德覺悟,和諧發展他們的個性,以適應社會的要求。家長的一言一行,包括在家會友、待人接物等等孩子都看在眼里、學在心里。如果家長人前一套、人后一套,那對孩子的影響將無法控制。

(2)講究家庭德育的原則與方法

在家庭教育中,有些原則問題不能模糊,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并做到:①對攀比、奢侈說“不”,決不滿足孩子的過分要求。②應該對自己的孩子說:“國家興旺,你的責任?!睆男∨囵B孩子愛家庭、愛學校、愛家鄉、愛國家的情操。講述歷史上的志士仁人的愛國故事,讓孩子從小就有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③孝敬老人、友愛兄弟、關愛同學及身邊的每一個人。④遵守一切法律、規則,只能做好事不能做壞事。

篇4

關鍵詞:獨生子女;幼兒;問題;對策

一、當前獨生子女幼兒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1)重視智力培養,忽視自理能力的培養。

(2)重視個別興趣培養,忽視全面發展。

(3)家長重視對孩子的嚴格要求,忽視對自身素質的提高。

二、當前獨生子女幼兒家庭教育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觀念因素

1.家長對獨生子女的期望值偏高

基于我國傳統文化和社會心理特點,父母對子女通常抱有很高的期望。所有父母都想使自己的子女成為有用的人,成為出類拔萃的佼佼者,導致對孩子的愛缺少理智,出現許多荒謬的現象。

2.過分看重分數

在一些父母看來,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家中唯一的寶貝考上大學、考研究生、出國留學等。于是,上學期間分數成了衡定子女成績的一個重要標志。

(二)教育方法因素

1.過分溺愛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經常出差在外的家長,因為孩子習慣了每天有人叫醒才起床,他不得不定點給家里打電話完成“任務”,否則孩子很有可能上學遲到。而另一位家長的行為卻大不相同,眼睜睜看著孩子在鬧鐘響起后依然沉睡,一直睡到兩節課過后才自然醒來。面對孩子的驚慌失措,家長平靜地告訴他:“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焙⒆訌拇嗽僖矝]有將自己的事情“分攤”給大人。

2.過分管制

父母常常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和孩子講話,用命令的語氣要求自己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而當前的獨生子女面對父母用這樣的姿態更會產生逆反或者對抗的心理,更加難以溝通。

(三)家庭結構因素

1.三口之家的家庭結構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家庭教育的另一個惱人的問題又隨之出現,一方面希望孩子成才,另一方面家庭的氛圍不利于孩子成長:家長經常搞窩里斗、鬧家患、鬧離婚等,或者是為了忙事業、工作賺錢對孩子不聞不問、放任自流。

2.三代同堂的家庭結構

當今社會,生兒育女的中青年父母大多處于事業和社會生活壓力的風口浪尖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自覺或不自覺地承擔起為子女撫養和照看孩子的義務,然而老年人往往就會陷入溺愛的誤區,過于保護他們,提供過多的幫助,把他們當成是家里的“小皇帝”或“小公主”。

3.單親家庭的家庭結構

目前,中國正處于社會變革時期,昔日穩固的家庭日益受到一定的沖擊,越來越多的家庭解體了。這樣完全破壞了先前父母在孩子心中的良好印象,使孩子完全陷入信任危機,并養成懷疑一切、恐懼社會交往的傾向。

三、改善當前家庭教育問題的對策

(一)改變傳統觀念,加強社會責任感

家長要樹立“為國教子思想”,改變不正確的教養態度。要做到此點,家長首先要克服自身的“異常心理”,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認識到孩子是未來事業的接班人,關系到國家的興旺、民族發展,按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規格去做,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放得開、收得攏。

(二)根據不同的家庭結構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1.對于三口之家的家庭結構來說,父母應做到以下幾點:

(1)首先是夫妻之間的感情要和諧,這是溫馨的基礎。

(2)對獨生子女教育堅持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2.對于三代同堂的家庭結構來說,父母應做到以下幾點:

(1)擺正獨生子女與成年人的關系。

(2)用群的功能彌補“獨”的缺陷。

(3)要舍得獨生子女吃一點苦。

3.而對于單親家庭來說,我們擬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發揮血緣關系教育優勢。

(2)培養誠信精神。

(3)培養責任感。

總之,和諧的家庭氛圍是孩子積極進取的原動力。父母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一定要盡量創設良好的家庭成長環境。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家庭教育 問題 策略

家庭教育對孩子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直接影響,是孩子接觸到的第一任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重視。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家庭教育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是由于受傳統家庭觀念和教育觀念的影響,家庭教育中存在一系列問題需要我們加以重視并積極探索科學的解決策略。研究當前我國家庭教育的難點不僅有利于解決我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而且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一、我國家庭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社會方面的問題

首先,家庭教育與經濟發展不協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對人們的思想意識產生了沖擊。而兒童和青少年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未成型,其思想意識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蝕,產生一切向“錢”看、追求享受等思想。同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教育事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教育觀念與教育方法已無法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傳統家庭教育中的溺愛或粗暴的教育方法無法培養適合社會經濟發展的人才。家庭教育與經濟發展不協調嚴重影響了我國家庭教育的質量。

其次,早期教育存在的問題。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早期教育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但是現階段,我國早期教育注重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忽略了對孩子的道德教育和能力培養。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孩子的智力雖然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卻沒有形成思想道德意識。另外,部分家長一味地對孩子溺愛,致使孩子養成了自私、任性、嫉妒等性格,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后天發展。

再次,家庭教育觀念落后。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家庭教育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并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是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部分家庭在教育孩子時仍使用錯誤的思想和方法,難以達到家庭教育的目的。在教育模式方面,部分家庭教育采取封閉式教育觀念,禁止孩子接觸網絡等先進的科學技術;在教育方法上,部分家庭采取粗暴方式或嬌慣溺愛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缺乏民主性和科學性;在教育途徑上,大多數家長要求孩子從小樹立從事高收入職業的思想,使得家庭教育充滿功利性。

(二)家庭方面的問題

家庭教育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會眾多因素的影響,但來自家庭方面的問題仍然是阻礙其發展的一個主要原因。具體而言,我國家庭教育在家庭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首先,獨生子女教育存在問題。由于我國過去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導致獨生子女的數量大幅增加,尤其是城市地區,絕大多數家庭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很多家長認為非獨生子女好教育,獨生子女難教育。獨生子女作為家里唯一的孩子,受到父母及長輩的寵愛。很多家長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受委屈,竭盡所能給孩子最好的生活,給孩子所想要的一切。而獨生子女習慣性接受家長的付出,并認為家長的付出是理所應當的。并且,獨生子女大多時候獨享父母及家人所給予的一切,缺乏分享意識,這就導致獨生子女養成了自私自利,不會為他人著想,一味追求物質生活的心態。因此,獨生子女問題成為當前家庭教育的主要難點。

其次,家庭教育存在偏激現象。一種表現是家長溺愛孩子。很多家長一味遷就孩子,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認為讓孩子過得愉快就是對孩子的愛。但是,這種教育方法會使家長陷入溺愛的泥潭,使孩子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人性、自私的性格。另一種表現是家長采用以體罰為主的過于嚴厲的教育方式。經常性體罰孩子會損害孩子的身心健康,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嚴重影響孩子的后天成長。

再次,家長威信缺失。家長一味溺愛孩子的后果就是導致家長在孩子面前失去了威信,無法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另外,部分孩子出于逆反心理,不服從家長的管教,而家長聽之任之,嚴重影響家庭教育的質量。

二、家庭教育完善策略

(一)優化家庭教育觀念

要優化家庭教育質量,首先要更新教育觀念,使家長真正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并學會使用正確的方法來對孩子開展教育。隨著科技的進步,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事業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家長應積極重視信息技術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正確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對孩子進行引導教育。家長應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來選擇適合孩子的發展方向。家長應積極按照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重視孩子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綜合能力的提高,積極創新教育方法,采取科學民主的教育手段,提高教育質量。此外,家長還要摒棄傳統的打罵式教育方法,學會尊重孩子,提高家庭教育質量。家長應積極與孩子之間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培養與孩子之間的親密感情,加強與孩子的交流與溝通。家長應積極重視孩子的情感變化與情緒波動,及時發現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并以親切、平和的語氣對孩子進行說服教育,引導孩子走健康的發展道路。

(二)促進經濟社會與家庭教育協調發展

首先,家長應該積極適應市場經濟的變化,從小注重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并引導孩子學習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遵守社會公德,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提高孩子的綜合素養,為孩子未來立足于社會打下扎實的基礎。

其次,家庭教育應充分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結合,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競爭意識,引導孩子樹立堅定的社會主義信仰,培養孩子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感情。

再次,家長應教會孩子學會辨別與抵制外界環境中的不良思想,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三)大力發展早期教育事業

為進一步提升家庭教育質量,國家必須大力發展早期教育事業,在政策、財政等方面對早期教育事業予以支持,充分發揮早期教育事業對家庭教育的輔助作用。早期教育不僅要重視孩子的智力培養,還應積極重視孩子的道德培養和能力培養,積極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孩子全面發展。同時,早期教育應積極改進教育方法,采取民主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學會以理服人,進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

(四)完善獨生子女教育方式

首先,家長不能一味溺愛獨生子女,應注重培養獨生子女的獨立意識,幫助獨生子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獨生子女明白家長的辛苦,積極體諒家長。

其次,家長應鼓勵獨生子女積極與外界接觸,教會他們分享,多交朋友,開闊眼界,幫助其形成完善的人格。家長要加強與獨生子女的溝通,培養其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促進獨生子女全面發展。

(五)樹立家長威信

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為孩子做良好的示范,不在孩子面前發表消極言論,不做錯誤的事,以自己的言行舉止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增進孩子對家長的信賴之情,增強家長威信。

其次,家長應采用正確的教育方法,以耐心、親切、誠懇的態度對孩子進行教育,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加強對孩子的引導,使孩子充分認識家長對自己的愛,提高孩子對家長的信任度,進而樹立家長威信。

再次,家長不能濫用威信。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不能濫用威信,否則會激起孩子的反感,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家長應學會采用柔性教育方法,輔之以威信,有效提高家庭教育質量。

家庭教育作為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一味依賴學校教育無法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應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實現高效教育。當前的家庭教育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充分解決這些問題,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家庭教育質量,而且對我國人才培養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郭麗萍,徐慧珠.家庭教育:好風憑借力 送我上青云[J].青年教師,2012(07):10-16.

篇6

一、個案描述

這是一則從網上看到的消息:幾年前的十月份,大連沙河口區的一位70多歲高齡的周老太,收到了一份讓她頗感無奈的快遞??爝f里面是她的剛上大學的孫女寄給她的一大包衣服和7雙襪子,這可不是孫女孝順給周老太的,而是孫女要奶奶幫她洗衣服。這則消息的出現,讓人們在驚訝和無奈之余,對當前我國的獨生子女教育產生了強烈的質疑。獨生子女對于家庭的依賴主要體現在一下兩個方面:

(l)心理上的依賴。獨生子女似乎成了長不大的一代。調查中發現90%以上的本市獨生子女每個周末都要回家,如果幾個星期不回家,心里就會非常失落。

(2)生活上的依賴。生活中的事情由父母越姐代應被獨生子女看成天經地義的事情。每年9月初大學新生報到,家長送孩子上大學己經成為校園的一大景觀。調查中發現,80%以上的獨生子女大學生都由父母送到學校,一切手續都由父母代辦,甚至父母把床鋪好、一切囑咐完畢后才離開。

二、個案分析

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高校獨生子女大學生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它的形成與家庭環境、學校教育、社會氛圍、自我培養動機均有密切聯系。

(一)家庭因素

獨生子女一代,普遍家庭環境較好,經濟條件優越,在家庭中是“小皇帝”、“小公主”,他們的物質要求能得到充分的滿足并無他人與之分享和爭奪,家長用過分的愛滿足他們的要求,百依百順、過于保護。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沒有挫折的體驗,這會導致獨生子女形成依賴性格,遇事退縮,自制能力差。在他們得到了充分的父愛和母愛的同時,也獲得了較多的智力激勵和發展空間,家長對其前途充滿憧憬,一心只督促其學習,但對其能力、興趣、需要方面缺乏理解,常常強迫孩子學習,這會導致獨生子女缺乏適應社會、適應生活的能力。獨生子女們從小與成人接觸機會較多、知識面較廣,這些都使他們顯得比較聰慧和健康。

(二)學校因素

隨著“雙休日”制度的實行,學生的課余時間明顯增多,但學校娛樂場所、活動器材、活動技能的缺乏和娛樂形式的單調,又使過慣了“三點一線”式生活的獨生子女大學生得不到足夠的文化活動。因此,有些人覺得大學生活并不像中學時想象得那樣豐富多彩,而是單調、枯燥和乏味。另外,人的個性千差萬別,他們學習、生活的集體成員來自不同層次的家庭,加上地區間的差異,對剛剛融入集體生活的獨生子女大學生來說,要適應并融入這個集體,如何處理好人際關系將會直接影響他們今后的學習與生活。

(三)社會因素

現階段,不僅獨生子女大學生群體的產生和成長的過程有一定特殊性,他們成長的社會環境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們大都出生于80年代初,當時正處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初期。這一階段正是我國現代化過程的社會轉型時期,經濟結構、社會結構、生活力-式、價值觀念、道德模式都處在不斷變化中。社會的開放和傳播媒介正逐步現代化,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在社會新舊體制、秩序、規范的并存交替和沖突的過程中,傳統思想受到西方文化和世界新技術革命浪潮的猛烈沖擊,人們的思想處于一個過渡和待成熟的階段。

三、Σ囈ㄒ

(一)教師要言傳身教

學校在注重培養獨生子女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同時也應加強教師社會責任感的培養,不僅通過他們傳授相關知識給學生,還要通過他們的實際行動引導大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傲到以下三點:

(l)敬業。敬業是教師對良知的尊重,是神圣在工作中的體現,是在工作中流露的優秀品德和人格。敬業的教師,會專心致志于本職工作,在工作中盡心盡力,盡職盡責,盡自己的義務,努力將工作做好,表現出高度的責任心,從而在學生面前樹立模范形象。

(2)勤業。勤業就是勤奮地從事自己的工作,這是盡職盡責的態度在日常工作中的具體展現,也是生命價值在平凡、點滴的具體事務中實現的惟一途徑。

(3)精業。我們處在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面臨的教育對象是當代的獨生子女大學生,是國家與民族的未來,教師惟有不斷地自我發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這神圣的職責。言教不如身教,一個教師的道德水平,社會責任感的強弱將會影響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的強弱。

(二)創新生活實踐教育課程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為了使知識走進學生的生活,并加強“知識世界”與“生活世界”的聯系,應開設相應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亮點。我們應考慮提出基于生活能力培養為基礎的高校教育課程內容,從而培養獨生子女大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為他們面臨的現實生活和即將面臨的未來生活做好充分準備。

(三)開展社會實踐教育

要充分發揮集體實踐活動的重要作用,并從中注意分析獨生子女大學生們的心理特點及其價值觀念,作到有針對性地對其加以引導,使獨生子女大學生從中提高認識自我、分析自我、塑造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能力,增強自我管理的愿望和動機,從而在社會化過程中盡快找準自己的位置,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體系。

結論

我國自1979年實行獨生子女政策以來,一度受家庭和社會環境的影響,有些獨生子女在性格和行為上表現出了某種特異性,人們對獨生子女的前途十分擔憂,并有過一些不正確的看法和說法,認為獨生子女是“小太陽”,擔優他們成為“被寵壞的一代”,無法托起明日的世界。近年來,隨著獨生子女大學生的數量日益增加,對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也引起了理論界和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和爭論。

本文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通過多種研究方法的運用,客觀地總結了當今獨生子女大學生在個性品質、人際關系、學習與生活、教育管理及社會適應力方面存在的優勢與劣勢,并從中剖析影響獨生子女大學生個性特征的家庭、學校、社會因素,闡明了獨生子女大學生教育管理問題研究的必要性,指出了目前高校在獨生子女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般問題,提出加強和改進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具體策略,特別是創新教育課程內容,生活實踐教育策略的提出具有創新和實際意義,從而促進整個大學生群體更快、更好、更全面地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阮陽,劉莎. 當前中國獨生子女的心理特點及教育對策[J]. 達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7(Z2)

[2]王亦戎. 搞好獨生子女教育的幾點建議[J]. 時代教育. 2007(27)

[3]王強. 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研究[J]. 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6(03)

篇7

關鍵詞: 獨生子女; 隔代教育; 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2.0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8631(2010)03-0160-01

引言

“China one”指的是中國特有人口環境下一種社會現象。據有關部門統計表明,中國每年大約要生育獨生子女1000萬左右。獨生子女的大批出生,是中國兒童、少年中獨生子女所占的比例逐年提高,兒童、少年成分逐年發生變化。獨生子女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不但在現在,而且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獨生子女問題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本文就我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情況和處理經驗作一些討論。

1. 面臨的問題

“你這課我不想上了!”“班上有自尊心的同學都被你傷沒了!”“你還配當一個老師嗎!”這是一個教師在上課的時候遇到的情況。

由于獨生子女在接受教育的時候家長濫施感情,過度溺愛,百般遷就,唯恐他們吃苦,造成生活自理能力差,溝通能力差、自我中心,很少為他人考慮、很少顧及他人感受、任性、抗挫能力差,心理脆弱,情緒不穩定。等等問題,我相信,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都曾有過類似的的情況。筆者在此談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以供共同探討。

2. 解決思路

(1)冷靜傾聽,反省自我。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怒吼”也是一種不良情緒宣泄的方法。冷靜下來,傾聽學生“怒吼”,既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不良情緒宣泄出來,又可以從他(她)的“怒吼”中捕捉到他的需要和愿望,準確地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口,走進孩子的內心,同時還表現出教師的大度與寬容。

學生沖你“怒吼”,絕非偶然,一定與你有某種程度上的聯系。你不是炸藥包,最起碼也是一根導火線。因此,當學生沖你“怒吼”時,你不防以平靜的心態,認真積極地反省一下自己的言行,找到自己的錯誤和不足,為以后的開導勸說打下基礎。從學生的“怒吼”中發現學生的需求,明白學生需要什么,為溝通打好基礎。

(2)科學認識,寬容學生。初中生身上普遍存在一種突出個性特點,那就是對一切外在的力量予以排斥或拒絕的意識和行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反抗性。初中生的反抗性一般容易在獨立意識受阻和自主性被忽視時表現出來。然而他們反抗性的表現方式又各不相同,常見的有兩種:一是硬碰硬式,這一般出現在性格外向、個性張揚的學生身上,這些學生遇到自己不愿順從的人和事時會公開拒絕,很容易與對方發生激烈爭執,這種對抗往往是突然爆發的,并且任何方式的勸解都會無濟于事,但是事過之后他也會很快平靜下來;一是冷漠式,這種情況常出現在內向的學生身上,女生比較多見,他們以沉默和不置可否來表達反對。這種不溫不火的態度比較固執,不容易平息、轉移和分散。初中生的這種反抗性容易遷移和泛化,當他們對某個人的某一方面或某種言行不滿時,會將這個人全盤否定,而且會使他們對對方所在的集體視同一類人,都產生抗拒。因此初中生們很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某個老師某一次不小心“傷害”了他,這個老師在他心目中就一無是處了;媽媽的話引起了他的反感,爸爸的話也很快失效。

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初中生的情緒體驗和情緒表現的強度常常不一致。他們可能表現出強烈的憤怒或者失望,但這種情緒體驗可能并不很深,很快會因為一件高興的事情而轉換情緒。初中生強烈的情緒表現往往有自我夸張的成分,而且存在明顯不穩定性。進入初中后,怎樣與人交往、如何克服學習中的困難等等煩惱會紛至沓來,因自己能力、經驗不足而導致挫折和失敗,使他們明顯感受到壓抑的存在,這種壓抑由于他們的心理閉鎖性無法在短短幾天內向父母和老師敞開,從而產生強烈的孤獨感和無助感,有些中學生會因此而產生擺脫這種“討厭”的生活尋找一個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的想法,就出現了離家出走甚至自殺的行為。

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學生意外情緒情況時,要運用這些心理學知識,找準學生屬于哪一種類型,做到開導教育有針對性,實效性,各個擊破。由于初中生處于叛逆期,如果方法不對,很可能適得其反。

(3)巧施方法,細心開導。當學生沖你“怒吼”時,你要冷靜,要寬容,但不是回避矛盾,不了了之。要想從根本上處理好這事就得巧施方法,細心開導。

首先,要穩定學生情緒。學生在情緒激動時很難聽進善意的勸告,勉強聽進去,效果也不會好,穩定情緒的方式可以用“避實就虛”的方法,即先談一些與主題無關的事情;也可以用“冷處理”的方法,即老師不直接勸說,而是讓學生對發生的事情進行回憶或寫在紙上;同時,要肯定學生的成績和優點。心理學研究表明,表揚與獎勵會使人產生一種輕松愉快的感覺,進而身心放松,情緒穩定。

其次,開導勸說要講策略。(1)以誠待生,只要教師以自己的真誠之心對待學生,學生不會無動于衷,有時開導勸說需要很長時間,甚至需要經過幾次勸說才能奏效,因而需要教師有耐心和契而不舍的精神;(2)以理服生,只有通過說理,讓學生有理性的思考,才能最終做出判斷,進而實現態度的轉變。這里的“理”包括“人情之理”,即日常的道德倫理,擺明這些道德倫理,讓學生去參照去思考;“思維之理”,開導勸說從某程度上說是一個推理過程,在與學生交流時,教師要步步為營、環環相扣,最終推出可靠結論,讓學生信服;“事實之理”,教師的開導勸說自始至終都應建立在客觀事實之上,不能有絲毫的放大或縮小;“心理之理”,目前,中學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多,許多學生正是由于不熟悉自己心理活動的規律而產生心理偏差。因此,教師在開導勸說中穿插一些心理知識讓學生了解,以便他們更好地調整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最后,以情動人。實踐證明在開導勸說中老師如能烘托、渲染出一種濃厚的情感氣氛,對開導勸說很有幫助。教師真摯、誠懇的情感表達,善于運用帶有渲染氛圍的話語等都能調動學生的情感意識,具有較強的感染性,能創造一個濃厚的情感氛圍。

在開導勸說的過程中注意場所,可以是辦公室,可以是一些私人場所,讓交談在一種輕松、愉快的環境中進行,盡量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要講究策略,讓她坐下在紙上寫下了自已的想法。告訴她:你我看問題角度不同,出發點也不一樣,所以我們之間有分歧等等,用各種“理”讓她心服口服。

3. 結語

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是方法、方式問題,是教育者的態度問題。為了培養健康的下一代,教育工作者承擔的不僅是向學生傳輸自己的知識,更因該將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作為教育的首要任務,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又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同時,子女的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的工程,家長應遵循孩子身心發展規律,采取民主型、歡樂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使獨生子女的人格發展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 許華,陳義新.家庭因素對獨生子女人格社會化的消極影響[J].重慶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3).

[2] 彭希林.新時期大學生道德狀況分析與對策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2(3).

[3] 謝雪梅.論獨生子女的成長教育[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4(4).

篇8

引導語:當今社會,我們調查發現家庭教育投資行為呈如下趨勢:①對教育的認識水平有所提高,不僅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而且會提高家庭教育投資的主動性和投入量.②農村家庭教育投資目標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越來越明確和具體,家庭教育投資一方面為農村家庭子女就業提供必要的基礎,另一方面為子女實現社會流動提供條件,因此,會加大對子女的升學投入.③進一步認識到職業技術教育,因此會加大職業技術教育的投入,尤其是農業職業技術教育.④時代的發展,家庭優生優育觀念的增強,國家對生育行為的制度化,會提升農村家庭教育觀念的轉變,推動義務教育的全面普及,抑制農村新文盲人口的產生.⑤在教育投入,教育期望及投資選擇等方面會淡化性別和年齡偏好.

一、農村居民家庭教育投資的現狀及數據分析

著名的教育學家馬卡連柯說:“現在的父母教育孩子,就是締造我們未來的歷史,也是締造世界的歷史?!奔彝ソ逃某蓴£P系著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實施,同時也有利于國民素質的提高。陶行知說:“教育是要在兒童自身的基礎上,過濾并運用環境的影響,以培養加強這種創造力,使他們成長的更有力量,以貢獻于民族與人類。”“言傳不如身教”,換言之,教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習得生活的規范,而一個孩子的成長是與家庭教育密不可分的。

改革開放以來,廣大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廣大農村地區基本普及了義務教育,但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農村家庭教育,還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目前,中國農村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與城市平均受教育水平相差近三年。在15—64歲農村勞動力人口中,受過大專以上教育的不足1%,比城市低十三個百分點。全國有8500萬文盲和半文盲,3/4以上集中在農村。我國農村中小學生流失現象仍屢見不鮮。自1994年以來,全國中小學入學率逐年提升,在校生輟學率逐年下降,但是今年在校生輟學率又逐年回升,達到了5.47%。每年約有1000萬農村中小學學生因不能升入高一年級而輟學回家。據有關方面統計,從全國計算,即使每年中學生輟學率控制在國家規定的3%,一年也有100萬人輟學,新生文盲仍以每年100萬的速度在擴軍。數以百萬計的沒有接受義務教育的人進入勞動者的行列,這不免對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實現現代化產生負面影響。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資料:目前我國仍有文盲1.8億人,其中青壯年文盲5000萬人,90%以上在農村,70%是婦女。我國每年新生人口200多萬人,2000年以來,還只能在全國覆蓋約60%的人口地區普及義務教育,這意味著農村有大量文盲,半文盲人口將長期存在。

二、影響農村家庭教育投資的原因

(一)家庭子女數量對農村家庭教育投入有一定影響.

在各項投資上,獨生子女家庭投資所占比例比其他各類家庭投資要高,各項投資基本上隨家庭子女數量的增多而呈減少的趨勢,即子女數量越多的家庭,家庭的各項投資也就越少,各項投資與家庭子女數量呈一定相關.這一結果符合常理:家長在為孩子進行教育投資的時候,孩子的數量往往會影響他們的投資方式。同時,子女數量少的家庭另有其熱衷的投資方式。

(二) 家庭子女性別結構對家庭教育投資有一定影響

在農村家庭教育投資過程中,大多數家庭都會做出理性的行為,但在理性之中,也存在著非理性的傾向,也就是存在性別偏好和年齡偏好,其表現為以男孩為重和以幼為重。其次,農村家庭在子女的教育投資上會采取某種特殊的投資方式,即在子女未升入高一年級時,靠付出更多的經濟力量換來子女繼續讀書的機會,而這種行為往往發生在獨生子女和獨子,獨女單性別子女結構的家中。

(三)家庭經濟狀況對農村家庭教育投資影響不大

家庭經濟狀況并不對家庭教育投資產生重要影響。面對被教育制度淘汰下來的學生,家庭是否對其繼續進行教育投資,這并不是經濟所能解決的問題。大多數家庭的首選模式是送到職業技術學院學手藝,學技術,是想其經過職業培訓后再謀出路;其次是家庭為實現其理想的目標,表示不惜一切代價為孩子找到高一級的學校繼續讀書;也有一部分中,高收入家庭選擇的是想辦法,找路子,若辦不好,只好回家務農,讓孩子成為其直接的勞動力。

(四)農村家庭母親文化程度對家庭教育投資有一定影響

篇9

人總是在受教育中成長起來的,幼兒期是影響和塑造一個人性格的重要時期,早年的熏陶和教育在一個人性格形成中留下深深的印跡。前幾年,驚聞我國一留洋博士殘忍地殺害了學術成就與其幾乎同樣斐然的同窗,事件全球轟動。后來新聞媒體又報道,清華大學四年級一學生“為了實驗”,將火堿毫不猶豫地潑向棕熊,面臨一場可悲的牢獄之災,國人為之嘩然。作為教育者,不由得反思:這些高學歷、高智商的人尚且如此愚昧、野蠻,我們的德育是否被忽視了?是否真正切實保證德育在教育工作中的首要地位?正確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德育為首已是不爭的定論?!队變航逃笇ЬV要》(試行)總則部分規定,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基于此,應該說幼兒德育對于一個人一生的社會發展起著奠基的重要作用。

隨著我國獨生子女人口政策的實施,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關注。這也是擺在我們幼教工作者面前的一個新課題。

《幼兒園工作規程(試行)》中指出:“幼兒園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這些更是說明了幼兒園幼兒德育工作的重要。

二、目前學齡前兒童德育中的主要問題

一是顧此失彼。教師和家長對幼兒的品德教育應是全面的,不能只看到某幼兒在園表現好總受表揚,而看不到在家的嬌氣;只看到幼兒在園值日時認真勞動、為集體服務,卻沒有看到他自私的一面。教師和家長如果不細心觀察,及時發現并教育糾正,就會造成“顧此失彼”,不利于幼兒道德品質的全面發展。

二是自相矛盾。任何一種道德品質,都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三個基本部分。只有這三者都得到相應發展時,道德品質才能更好地形成。如果三者之間不能協調發展,教育就會事倍功半。

三是不能持之以恒。品德教育應貫穿于一日活動中可是有的教師并非如此,品德教育時有時無。有時大談特談,有時又忽略而過。這就要求老師就應注意觀察,隨時教育,將不良道德行為消滅于萌芽狀態。

三、建議與對策

第一,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對幼兒進行良好生活和行為習慣的培養。要從“小”字抓起。這里所說的“小”,一是指“小時”,二是指“小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幼兒的教育是重要的教育。教人要從小教起,幼兒比如幼苗,必須培養得宜,方能成長,否則幼年受了損傷即不夭折,也難成長。”心理學家的研究也表明,人的一生中一些最重要的習慣、態度、傾向往往是在六歲前培養起來的。在六歲前培養上述品質,容易形成動力定型,達到“自然在習慣,少小若天淺”的地步?!叭龤q定六十”,這句話通俗地說明了這個道理。從小養成良好的思想品質,還可以為將來培訓更高層次的品德打下堅實的基礎。作為幼教工作者,認識到從小時抓起的重要性,就要從小班抓起,從起始班抓起。從小事抓起,就是對幼兒也應防微杜漸。

第二,要根據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寓教于樂,循循善誘。對幼兒實施品德教育,應該貫穿在幼兒游戲、學習和日常生活的整個過程中,貫穿在他們與同伴及成年人的交往關系中。也就是幼兒園時時有德育,處處有德育。只有多開展生動活潑、形式多樣、能寓教于樂的活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創設一個良好的品德教育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環境是影響幼兒身心發展的要主要因素之一。我們改變過去單純地為美化活動室而布置環境的觀點,從幼兒不同年齡的特點出發,考慮全面發展的需要和不同個人性的差異,為幼兒創設一個清潔,優秀、舒適、富有教育意義的環境。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發展水平及品德教育的需要,布置墻壁。在活動室內設置各種適用幼兒活動與操作的區域或角落。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可以自由地選擇各種實踐,滿足自己參與社會的愿望和情感的體驗,充分地表現自己的個性。利用環境創設來進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認知的教育,使孩子們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地受到教育。

第四,協同配合,做到幼兒園、家庭與社會教育三結合。幼兒園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三個層面的有機結合是進行幼兒道德品質教育,培養好下一代的最佳途徑。幼兒園教育是主體,社會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外部環境,是幼兒園教育的繼續和擴展,而家庭教育則是幼兒園教育、社會教育的基礎。三者的有機結合和密切配合就能組成一個幼兒教育的立體環境,陶冶幼兒的成長。而在這三方面中,我覺得家庭教育更應放在突出的位置。因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與家庭其他人員的性格、行為、言論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家庭環境、家庭氣氛都會對孩子的意識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但是,在獨生子女家庭中普遍存在著四種傾向:一是溺愛。二是偏重智力投資,忽視對孩子非智力因素和思想品質方面的培養教育。三是放縱。四是不懂、不會與孩子進行各種有益的交流。凡此種種,都不利于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如何提高家庭教育的正面效果,并使之與幼兒園教育互相配合、協同工作已成了當務之急。因此,我認為必須加強家園聯系,定期召開家長會,及時傳遞信息,相互溝通,同時要充分調動社區資源,如幼兒和社區中的爺爺、奶奶共同聯歡表演節目,可進行尊老、敬老的教育。家長、教師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社區做好調節作用,使幼兒好的道德修養從小建立起來。

篇10

關鍵詞:家庭教育 人才 走向成功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走向成功的重要條件和前提。如果孩子從小沒有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將會對其一生產生不可彌補的損失。當今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問題的不斷凸現,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教育方式的誤區,已逐漸引起社會、學校、家庭的高度重視。因此作為家庭教育主體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承擔了對孩子的生理上的精心照料、智慧的正確誘導、行為習慣的養成與塑造的責任。

1.家庭教育對人才培養的作用

孩子從出生到正式步入社會,是在一個特定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著,家庭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家庭教育的目標應是:在孩子進入社會之前,培養孩子身心健康地發展,為孩子打開走向成功之門。

1.1“學會做人”,是家庭教育的起點和基點

教子做人,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的和根本的任務。教子做人,就是要重視子女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因為,孩子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從不懂事到懂事,從不能分辨到能夠分辨事物的好壞對錯,都是在家長的行為中獲得的。引導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糾正不良習慣,形成好的習慣,就有利于孩子道德認識的形成和道德行為的健康發展。如果做父母的由于對孩子的溺愛,對孩子犯下的錯不及時地給予糾正,有的甚至袒護,影響了孩子道德的認識和道德行為的發展。因此,提高孩子鑒別能力,針對問題及時指導,提高孩子德分辨的能力,并以此規范自己的行為是做人的關鍵。

1.2“學會求知”,是家庭教育培養子女智慧開發的前提

教育子女“學會求知”,這是家庭教育子女智慧開發的前提。在知識經濟發展的今天,重知識、重能力、重創造、重發展是人才的重要標志。家庭教育在子女的智力開發和文化知識學習上,培養子女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是重要內容,孩子一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為他今后的學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再聰明的孩子在困難面前也會半途而廢。好習慣的養成是孩子自主發展的動力。沒有動力,孩子的可持續發展就會受到限制,甚至會影響到孩子潛力的開發。學習能力指不僅具有知識運用的能力,還具有把握知識并提出符合客觀規律要求的標新立異的主張和想法。在“求知”上機械照搬、因循守舊,在人生的道路上是不會成功的。

1.3“學會勞動”,是家庭教育培養子女綜合能力的關鍵

“學會勞動”,就是重視教育子女從小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及社會公益勞動等。如果父母培養子女的自理能力及勞動習慣,子女從小學會勞動,將終生受益。調查表明,目前有許多家庭,“勞動”已成為家庭教育中被忽視的角落。據統計,基本不做家務勞動的初中生和高中生占一般以上。專家指出,當代中國少年兒童突出的道德缺陷是懶惰、懦弱和自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與家庭教育有直接關系。勤勞、勇敢、奉獻是良好品德的基礎,安排好子女參加家務勞動,引導參加社會公益勞動,既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課和基礎課,也是培養子女綜合能力提高的關鍵。

2.把握家庭教育的特性,才能更好實施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就是父母、長輩對未成年孩子所實施的綜合性教育。家庭教育特點歸納為三個方面。

2.1家庭教育的早期性

我國古諺有:“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奔彝ナ侨松牡谝粋€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之師,如果孩子從小在家庭的懷抱里接受父母良好的教育,將是孩子早期智力發展的關鍵,對所有的家長來說都是不可輕視的。從人的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看,幼兒期的孩子是進行早期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也是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因為人的許多基本能力是這個年齡階段形成的,如語言表達、基本動作、習慣、性格等,因此家庭教育的早期性,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早期教育。

2.2家庭教育的連續性

孩子從小到大,幾乎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家庭之中,都在接受著家長的教育。這種教育是在有意和無意、計劃和無計劃、自覺和不自覺之中進行,甚至可以說家長以一種連續不斷地、隨時隨地的自身言行潛移默化地教育影響著子女,中國傳統家教注重“身教重于言教”。

父慈子才孝,兄友弟則恭。父母的言行舉止,猶如一本沒有文字的教科書,會潛移化地對孩子產生終生影響,甚至具有強烈的暗示和感染的力量,這種教育對孩子的生活習慣、道德品行、談吐舉止等都在不停地給予影響和示范,其作用相當大,甚至伴隨著人的一生。

2.3家庭教育的及時性

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長與孩子朝夕相處,對他們的情況可以說是了如指掌,父母通過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能及時掌握此時此刻他們的心理狀態,發現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家庭教育的及時性就是對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及時教育,及時糾偏,使其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因此,家長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家庭教育應根據孩子特性和個性,采取不同形式和不同方法的教育形式,對孩子因材施教,為孩子走向社會奠定成功的起點。

3.家庭教育方法是塑造成功人才的關鍵

教育不是一件只憑本能就可以做好的事情,它必須遵循教育的客觀規律性,既要面對客觀條件和教育對象千差萬別,又要在實施教育中必須具有隨機性和創造性。作為父母,教子必須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方法的選擇至關重要,如果方法錯誤,孩子的潛能與才干不但無法被發現,反而會被誤導,影響孩子的一生。

3.1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目前部分家長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存在許多問題。具體表現為:一是重智輕德。以分數衡量孩子的成功,只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對孩子的品德個性、行為習慣、情緒情感、思想志向、興趣愛好不聞不問,完全忽視對孩子的思想品德培養。有些家長生怕一些非智力因素影響到孩子的學業。二是重“金”投資。許多獨生子女的家長們認為自己只要舍得投資,就會有收獲,不惜耗費重金和精力,然而結果卻適得其反。三是對孩子.嬌寵溺愛,提供過多關心和幫助。家長們對孩子包辦過多,替孩子做他們能做的一切。結果養成了孩子的依賴性,孩子的意志力、堅韌性得不到鍛煉,自立自理能力較弱。父母的教育的誤區使許多孩子缺少對他人和社會的關心,缺乏良好的道德觀念和道德修養,身心得不到健康發展;缺少豐富的個性和創造性,缺少創造性思維和活動,獨立思考能力和動手的實踐能力較差。過弱的文化熏陶,使學生的人文素質不高;過窄的專業教育,使學生的學術視野不寬,學術基礎不牢;過重的功利主義導向,全面素質培養與基礎訓練不夠。對孩子的“輕德”、“重金”、“溺愛”只能導致未來社會人才的“淹沒”。現代對人才的要求是知識水平、適應能力、合作能力、競爭能力、創新能力等諸多方面的要求,這些家長要高度重視。

3.2現代家庭教育的內容

培養、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為出發點,教導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學會合作、學會做事;具有基本生活技能、社會規范、理想志趣等方面全面發展是現代家庭教育的主要目標。因此現代家庭教育的內容:一是人才品質的全面發展,即德、智、體、勞、美五個方面的發展。德是做人的前提條件,智是智能開發關鍵,體是人才發展的保障,勞是技能和習慣養成的途徑,美是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條件,它們每一個環節都是相互聯系和相互補充的。二是身心健康素質的提高。科學的頭腦和科學的生活方式,積極的人生觀和良好的心理狀態,是人的全面發展所不可少的。三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能力培養不僅是智力上的發展,更需要生活能力和解決事情的能力的培養和鍛煉。家庭教育對創造力的開發,應貫穿于整個生活環境、整個身心發展、整個日常行為之中。因此,作為家長要為孩子提供有利于創造力發展的人文環境,使環境成為孩子創造力發展的課堂,引導孩子質疑、探究和發現,引導孩子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引導他們走出課本、體驗生活、善于思考、勤于動手、勇于實踐,引導他們多方面的興趣,發展他們的智慧優勢,從而拓展孩子學習知識的渠道,拓展孩子發展的空間。

3.3現代家庭教育的方法

每一個孩子都不同于任何其他孩子,每一個孩子未來智力與才能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不相同的,父母必須根據孩子性格和能力發展不同特點實施教育:一是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就是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征、個性差異及身心發展水平,確定教育內容和要求,使孩子按照德、智、體、心理全面而健康的發展。二是循序漸進的教育方法。循序漸進是根據孩子不同時期發展特點進行教育。通過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的教育過程?,F代心理學已證明,人的思維發展有一定的層次性和階段性,應依據不同層次和階段特點實施教育。教育是兩個獨立主體之間的事情,父母要保持正確的心態與溝通的方法,對孩子要有信心和耐心,目的是重視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這樣才能獲取孩子信賴、實行無障礙交流奠定基礎。三是隱性教育的方式。隱性教育主要指家庭教育環境,家庭環境對人的一生發展會產生重大的影響,特別是早年形成的人格結構會在以后的心理發展中打下深深的烙印。良好的家庭環境與氛圍是孩子個性發展的重要場所。在家庭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影響著子女的認知、思想、性格、特點、興趣等。優良的環境條件對孩子進行熏陶,耳濡目染,就是我們所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參考文獻

[1]郭齊家.《中國教育思想史》[M].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1987.6.

[2]田秀云.社會道德與個體道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趙忠心.家庭教育[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89.

[4]鄧佐君.家庭教育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

[5]李潤強.中國傳統家庭形態及家庭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