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概論重點范文
時間:2023-11-27 17:32: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廣播電視概論重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廣播電視覆蓋工作的重要性及作用
廣播電視覆蓋是廣播電視提供公共服務的最基本的方式。無線覆蓋工程是新時期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把黨和政府的聲音傳入千家萬戶的政治工程,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文化工程,是確保廣大農村群眾享有聽廣播、看電視等基本文化權益的民心工程,是加強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的基礎工程。更是履行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義不容辭的責任。構建覆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就是要以政府為主導,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加大對文化事業的投入,優化文化公共資源配置,健全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完善公共文化建設的資金人才技術保障、組織構成和運行評估機制,從而推動文化與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不斷增加公共文化產品的生產服務供給,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
構建覆蓋全社會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為了人民。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供思想健康、內容豐富的各類文化產品和服務,能夠充分發揮文化對人的精神的撫慰作用、對社會成員的凝聚作用,有利于在全體社會成員之間培育共同遵循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構筑整個社會積極向上的精神支柱。有利于應對新形勢下利益主體多樣化帶來的各種問題,協調改革發展進程中出現的各種利益關系,有效化解矛盾,促進社會和諧。
二、加強工程質量監督
第一要嚴格執行廣電總局《無線覆蓋工程質量控制要點》等文件的技術要求,做好工程監管和驗收工作。工程技術監管人員要?J真學習有關技術文件,及時總結交流經。要根據工程各分項目的建設技術要求,邀請、聘請相應的技術部門和專家參與工程的機房改造、鐵塔工程、供配電設施、防雷接地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的監管工作。鐵塔工程、發射系統的安裝調試,供配電系統的改造、機房建設、防雷工程是關系到工程質量的關鍵環節,要高度重視這些工程項目各個關鍵技術 環節的監管,認真按照技術文件的要求作好監管工作。每個項目、每個環節的監管必須做到有專人、有記錄、有審核。主要基建項目方案要組織專業部門論證,不能因監管不力而出現失誤。第二,要發揮的技術協作精神,廣電集團要發揮技術優勢,支持各農村的工程建設,各農村可以向集團提出技術支持的要求,較強的骨干臺站要大力支持各農村臺站的工程建設,積極主動地為周邊臺站提供技術支持。各技術力量較差的臺站要認真學習骨干臺站的建設經驗,組織技術人員開展技術交流,提高工程建設管理水平。
三、廣播電視覆蓋工程要加強組織保障
1.建立監督機制
監督機智的建立勢在必行,是提高廣播電視覆蓋工程執行力與積極性的重要保障,因而在建立監督機制方面,需要注意兩個方面問題。首先是監督機制的靈活應用,避免在相關工作開展過程中,由于無法靈活將監督機制有效的應用于電視覆蓋工程中,而導致其失去存在基本作用于意義。其次監督機制的建立要符合實際情況極有關工程要求,必須從實際出發,解決工程中所遇到相關問題,以便于更好地發揮出監督機制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在監督機制落實前,要做好有關規劃工作,使監督工作不再是一種擺設,而是能夠在電視覆蓋工程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監督管理辦法,繼而保障相關工能夠時刻保持其科學性與合理性的基本原則。
2.要加強組織領導
為確保工程建設的順利實施,加強對工程建設的領導,成立以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相關單位為成員的工程建設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文體廣電局,并具體抽人辦公,負責工程建設的具體實施。要高度重視宣傳工作,采取各種方式,向群眾宣傳無線發射覆蓋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建設方式,爭取群眾的積極參與和支持。加強廣播電視宣傳,進行輿論引導,使廣播電視無線覆蓋工程建設得到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的關心與支持。
3.加強資金管理
目前,電視覆蓋工程中資金管理混亂問題較為嚴重,需要在現階段的建設過程中,做好資金的規劃與使用,進而為下一步的有關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資金管理問題在現階段電視覆蓋工程中尤為重要,需要從安裝到調制直至最后的使用,均要確保資金應用的合理性,以此進一步推動其與工作的有效開展,繼而從根本上提高電視覆蓋工程的整體工程質量。做好資金管理不僅一方面能夠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基礎上做好工程成本控制,另一方面也可對工程施工形成一定約束力,使其相關的標準流程進行設備的安裝及接入工作,從而以便于提升系統與設備的穩定性。
4.大投入
建立廣播電視農村公共服務長效機制要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加大資金投入,制定扶持政策,加強農村廣播電視基礎設施建設和機構隊伍建設。要把廣播電視村村通工作納入地方各級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納入公共財政支出預算,納入扶貧攻堅計劃,納入干部考核內容;將農村電影電視工作列入地方各級政府的議事日程,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文化體制改革統籌考慮,以確保這兩項造福億萬農村群眾的公共文化建設工程能夠順利推進。同時明確加強農村廣播影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和扶持的各項經濟政策。地方各級政府要落實本地區農村電影經費,對農村電影公益放映場次也要給予部分補貼等。為建立和完善農村廣播影視公共服務體系,還要按照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要求,進一步加強縣鄉廣播電視機構的公共服務職能,建立健全以縣為中心、以鄉鎮為基礎、面向農戶的農村廣播電視服務體系;建立以數字放映為龍頭,院線為紐帶,鄉為重點,村為基點,政府扶持和市場服務相協調的農村電影發行放映新體系。
篇2
劉洋洋
談起土木工程專業,不少人對它的印象是……搬磚工?包工頭?仿佛注定“土木人”天生就要和鋼鐵水泥打交道。殊不知,在辛酸的背后,一捆捆密密麻麻的圖紙、一宿宿通宵熬夜的設計、一次次長達十幾個小時的混凝土澆筑,土木人有著其他人無法企及的堅持。土木人雖不善于表達情感,但內心的感情卻極為豐富。所以,當他們看到那些“搬磚工”“包工頭”“防火防盜防土木”的字眼時,也會暗自傷心流淚,沮喪不已。做了四年的土木人,在這里我要給大家還原一個真實的土木工程專業!
拜托別再叫我建筑民工了。我們是手拿標尺,“上天入地”的真誠土木人。土木工程是建造各類工程設施的科學技術的統稱。它既包含所應用的材料、設備和所進行的勘測、設計、施工、保養維修等技術活動,也包含工程建設的對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陸上或水中,直接或間接為人類生活、生產、軍事、科研服務的各種工程設施。例如房屋、道路、鐵路、運輸管道、隧道、橋梁、運河、堤壩、港口、電站、飛機場、海洋平臺、給水和排水以及防護工程等,這才是我們的設計研究范圍!
拜托別再以為我是課堂上埋頭畫圖、又土又木的書呆子。我們是用知識武裝頭腦,用實踐見證才華的優秀土木人!土木工程專業是具有很強實踐性的學科。在早期,土木工程專業是通過工程實踐,總結成功的經驗,尤其是吸取失敗的教訓發展起來的。作為一名合格的土木人,我們要在四年中學習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工程地質、測量學、結構力學、流體力學,熟練掌握以伽利略和牛頓為先導的近代力學,與此同時,還要熟知在混凝土、土木工程材料、防災減災工程學、畫法幾何、電子電工學、工程制圖及CAD、工程地質、砌體結構、土木工程施工與組織管理、基礎工程、高層建筑結構、測量實習中要注意的各項問題,力圖把自己培養成高素質、高層次、多樣化、創造性的土木工程人才,今后為國家的建設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拜托請別再叫我“搬磚工”“包工頭”。土木人天生就要與施工隊打交道,我們不怕臟不怕累,但已經受不起“防火防盜防土木”的“美稱”,請將我們當作城市的基建家,文明的奠基人!隨著城市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逐漸升溫,高樓大廈正在不斷拔地而起、寬闊平坦的道路延伸至四面八方,土木人逐漸遍布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如果我是經驗不足的土木菜鳥,在實習時我會選擇建筑工地上的測量、建材、土工及路橋標段的路基、路面、小橋涵的施工、測量的工作豐富自己的實踐經驗。當我成長為經驗豐富的土木人,我也可以獨當一面地負責整個工程的結構審核、工程勘測。總而言之,我們不僅是工地中的施工員,還是圖紙上的建筑工程師、結構工程師。再不濟,咱的名片上還印著技術經理、項目經理、預算工程師,聽著也響亮。
拜托請別再叫我木訥的工科入,我們是懂得空間藝術與設計的土木人!一直以來,我們力求打造符合功能要求的土木工程設施,通過總體的布局、本身的體形、各部分的尺寸比例、線條、色彩、明暗陰影與周圍環境,包括它同自然景物的協調和諧,表現出土木人獨有的藝術涵養。除此之外,我們還對工程設施的局部裝飾頗有研究。一個工程設施的造型和裝飾能夠表現出地方風格、民族風格以及時代風格。成功、優美的工程設施亦能夠為周圍的景物、城鎮的容貌增美,給人以美的享受,反之,會使環境受到破壞。因此,土木人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積累了不少這方面的經驗。
在未來,一位合格的土木入力求建造出入類生活所需要的、功能良好且舒適美觀的空間和通道,發揚土木人的優秀品格,為土木工程飛躍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擁有土木工程專業國家特色專業院校名單:同濟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東南大學、河海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長安大學、安徽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華東交通大學,青島理工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長沙理工大學、廣州大學、重慶交通大學等。
廣播電視學:我是傳媒中的“葉綠素”! 夏她她
如果把傳媒比作社會行業中的一朵繁花,那廣播電視學就是其與外界進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葉綠素”。縱觀中國傳媒在數十年內的蓬勃發展,廣播電視學專業也曾獨占鰲頭。然而最近幾年,隨著新媒體的衍生和壯大,人們越來越把廣播電視學專業戲稱為“專業狗仔隊”與中國好“娛”記的搖籃,著實讓我這個廣電人心涼了半截。
在我看來。廣電人雖不是玻璃心,但也難抵外界的諸多流言。請不要再叫我學新聞的,我們是專業廣電人!目前國內的廣播電視學包括廣播電視新聞理論與實務。其中,廣播電視新聞理論旨在研究視聽信息傳播規律,著重研究廣播電視媒體新聞傳播的規律和特點,研究重點包括視聽傳播理論和廣播電視體制機制。而廣播電視新聞實務在對廣播電視新聞實踐領域的最新發展進行追蹤和研究的基礎上,從理論的視角對其進行分析和評價,為其發展提供策略性意見。其研究重點包括廣播電視新聞報道與節目策劃、廣播電視出鏡報道與新聞主持等,經過四年熏陶的廣電人可是傳媒行業中當之無愧的“全能花旦”。
篇3
黃淮學院是經教育部批準,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辦綜合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教育部應用技術大學改革戰略研究試點院校,中國應用技術大學聯盟副理事長單位。
學校位于駐馬店市經濟開發區,交通極為便利,高速鐵路、高速公路連通東西。占地2460畝,校舍面積55.3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區、體育活動區、師生生活區布局合理,設施完善、功能齊全,已經形成了集數字化、信息化、園林化、生態化于一體的現代大學園區,是河南省高校數字化校園示范學校。教學儀器設備資產總值1.53億元,圖書館藏書256萬冊。設有15個教學院系,5個公共教學部,51個本科專業招生,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萬多人。師資力量雄厚,教授副教授285人,博士碩士687余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省管優秀專家、省級骨干教師等專業技術拔尖人才67人,從國內外大學和科研院所聘請68名兼職教授,從行業企業聘請兼職教師180名。依托學科專業,建有26項、省級教學質量工程項目和18個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或研究所。
學校秉承“厚德、博學、篤行、自強”的校訓,牢固樹立“育人為本、質量立校、學科交融、特色取勝”的辦學理念,堅持“特色鮮明的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辦學定位和“就業能稱職、創業有能力、深造有基礎、發展有后勁”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強力實施“質量立校、人才強校、專業集群、項目帶動、開放合作”五大發展戰略,以“合作、發展、共贏”為宗旨,組建“黃淮學院合作發展聯盟”,與國內181家大中型行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開展深度合作,通過“開放式辦學引進優質教育資源 國際化合作牽手世界知名高校”,與英國、印度、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13所知名大學和臺灣地區4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合作關系。
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大力推進“產學研相結合,教學做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培養和個性發展,近3年,學生在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設計大賽、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大賽、計算機軟件設計大賽等各類競賽活動中獲省級以上獎勵475項,其中獎項85項,5個學生社團被命名為優秀團隊,學校連續多年被評為“河南省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河南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河南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近年來,學校獲得“河南省文明單位”,“河南省行風建設工作先進單位”、“中原經濟區建設服務高校”、“河南發展(成長)最快的院校”、“河南高等教育質量社會滿意院校”、“河南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示范校”、“值得推薦的20張河南教育名片”等榮譽稱號 。
2015年藝術類本科招生專業介紹
視覺傳達設計(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方向培養適應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學與文化素養,敬業愛崗,德、智、體全面發展;基礎扎實,知識面較寬,素質高、能力強,有一定創新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備現代藝術設計觀念,能夠從事專業藝術設計與管理工作,具有較高藝術修養的應用型人才。
核心課程:造型基礎、設計基礎、計算機輔助設計、數碼影像、圖形設計、版式設計(一)、招貼設計、標志設計、版式設計(二)、廣告策劃、包裝設計、企業形象設計、現代設計史、設計概論等。
就業方向:為專業設計機構、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提供從事廣告設計、包裝設計、企業形象設計、書籍裝禎設計、印刷品設計、網頁設計等各類高級人才。
環境設計(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方向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掌握藝術設計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適應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具有人文精神、藝術與技術創新能力,熟悉設計程序和相關法律,了解中外藝術設計的發展動態,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核心課程:造型基礎、設計基礎、計算機輔助設計、制圖與透視、技法表現、室內設計原理、人機工程學、景觀規劃設計原理、設計與工程管理、現代設計史、設計概論等。
就業方向:為新聞出版、各大建筑設計院、環境規劃局、室內外裝飾設計公司、房地產開發公司、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提供從事建筑設計、房產策劃、城市環境規劃、展覽會場設計、室內設計及教學、科研等工作的各類高級人才。
美術學(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順應高等教育大眾化和人才培養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美術學專業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全新觀念和較高審美情趣,具備美術教育、研究、應用能力的,能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核心課程: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藝術概論、造型基礎、色彩、設計基礎、計算機輔助設計、裝飾基礎、裝飾雕塑、材料工藝等。
就業方向:在中、小學校以及相關部門從事美術教學、研究和管理工作,也可在企事業單位、報刊、宣傳媒體等從事美編、美術設計工作。
動畫(動畫設計與制作方向)(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熟悉動畫設計、制作與傳播的基本流程,掌握動畫設計、制作與應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動畫設計、制作與應用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本專業為特色專業,外籍教師和動畫企業專家參與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和在跨文化環境下的交流、競爭與合作能力。
核心課程:動畫概論、動畫運動規律、原畫設計、角色造型、場景設計、動畫視聽語言、動畫分鏡頭設計、數字合成、數字特效、二維動畫創作、三維動畫創作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主要在動畫公司、影視公司、廣告公司、游戲公司、電視臺等企事業單位從事動畫設計、動畫制作、影視特效、后期合成、虛擬空間表現、動畫應用、動畫推廣等工作。
動畫(游戲美術方向)(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較高藝術修養、扎實美術基礎、熟悉游戲開發的基本流程和要求,熟練掌握游戲動畫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系統掌握電腦游戲、手機游戲和次時代游戲風格的動畫設計和制作方法,具有初步的游戲設計、制作和開發管理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本專業為特色專業,外籍教師和游戲企業專家參與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和在跨文化環境下的交流、競爭與合作能力。
核心課程:游戲概論、原畫設計、游戲道具與場景設計、角色設計、三維動畫、特效制作、游戲美術創作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主要在各類游戲公司、網絡公司、數字娛樂提供商等企業從事游戲策劃、游戲開發、游戲設計、游戲美工和游戲制作等工作。
動畫(動漫文學方向)(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系統地掌握動漫文學、影視文學的基本理論和創作技能,具有較好的傳統文化素養、文學藝術修養和較強的視覺思維想象能力,具備一定的動漫創意能力、劇本創作能力、動漫制作能力和動畫導演能力的應用型、創新型人才。
本專業為特色專業,我校是河南省文化改革發展人才(動漫文學方向)培養基地。外籍教師和行業專家參與專業教學,注重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藝術修養,注重培養學生的動畫劇本創作能力和導演能力,注重培養學生跨文化環境下的交流、競爭與合作能力。
核心課程:中外文學史、視聽語言、動漫文學概論、動漫文學鑒賞、動漫文學創作、動畫劇本創作、二維動畫創作、三維動畫創作、影視編導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主要在動漫公司、游戲公司、廣告公司、影視公司、動漫雜志編輯部等從事動畫創意與策劃、劇本創作與導演、動漫設計與制作等工作。
動畫(中外合作辦學)(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面向現代動畫設計及相關文化創意產業,旨在培養了解國際動畫行業的業務流程和發展趨勢,掌握國際主流影視動畫創作的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術,具有開闊的國際視野、良好的跨文化交流、競爭與合作能力,具備較強動畫項目設計與制作能力的應用型動畫人才。
本專業為特色專業,由我校和英國考文垂大學共同培養,引進課程由外國專家授課,考文垂大學承認學生在我校取得的學分,符合條件,經個人申請,學生赴考文垂大學學習1-2年,可同時取得我校和考文垂大學的學士學位。
核心課程:動畫概論、動畫運動規律、原畫設計、角色設計、場景設計、分鏡頭設計、后期制作、特效制作、動畫創作、開發插畫概念(Developing Illustration Concepts)、插畫實踐(Illustration Practice)、動畫和基于時間基礎的插畫(Animation and Time-Based Illustration)、設計創新計劃 (Creative Planning in Design)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主要在國內外動畫公司、影視制作公司、廣告公司、游戲公司等從事動畫創作、影視特效、后期合成、虛擬空間表現、游戲美術制作等工作。
美術學(中外合作辦學)(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面向現代美術學及相關文化創意產業,旨在培養具備扎實的美術學專業理論知識,具有較強的藝術鑒賞能力和較高審美情趣,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競爭與合作能力,了解當代美術的創作現狀和市場管理,具備美術研究、美術評論、美術創作、美術教育、當代視覺文化策劃與管理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本專業由我校與英國阿伯瑞斯特維斯大學共同培養,引進課程由外國專家授課,英國阿伯瑞斯特維斯大學承認學生在我校取得的學分,符合條件,經個人申請,學生赴英國合作大學學習2年,可同時取得我校和阿伯瑞斯特維斯大學的學士學位。
核心課程:素描、中國畫基礎、造型設計基礎、油畫基礎、傳統繪畫技巧,美學原理(Aesthetics)、攝影(Photography)、西方藝術史(History of Western Art)、美術學研究(Fine Art Studies I)、藝術欣賞(Art Appreciation)、美術學概(Introduction of Fine Art)、視覺基礎(Basic Visual)、版畫復制(Printmaking)、雕塑(Sculpture)、制陶(Ceramics)、材料方法(Materials and Technique)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主要在新聞出版、美術館、畫廊、博物館、網絡媒體等從事美術評論、美術創作、美術教育、當代視覺文化策劃與管理工作。
美術學(產品造型設計方向 中外合作辦學)(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開闊的國際視野、良好的英語溝通能力和開放的設計思維意識,掌握相關設計軟件和基本的管理知識,熟悉材料和加工工藝,具備較強產品造型能力和設計實現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本專業由我校與英國阿伯瑞斯特維斯大學共同培養,引進課程由外國專家授課,英國阿伯瑞斯特維斯大學承認學生在我校取得的學分,符合條件,經個人申請,學生赴英國合作大學學習2年,可同時取得我校和阿伯瑞斯特維斯大學的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 現代設計史、工業設計概論、造型基礎、視覺心理學、制圖與規范、產品設計表現技法、產品設計基礎、計算機輔助設計、產品設計、材料工藝、專業項目實踐、用戶研究方法、人機工程學、陳設品設計、家具設計、展示設計、設計戰略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能在企事業單位,專門設計部門、教學科研單位從事以產品創新為重點的設計、管理、科研或教學工作,也能從事與產品設計相關的視覺傳達設計、信息設計、環境設施設計或展示設計等工作。
廣播電視編導(中外合作辦學)(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開闊的國際視野和良好的英語溝通能力,具有良好的文化與藝術修養,掌握廣播電視編導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夠從事策劃、編導、攝錄、制作和新聞采編、影視創作、廣告創作、信息傳播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本專業由我校與英國阿伯瑞斯特維斯大學共同培養,引進課程由外國專家授課,英國阿伯瑞斯特維斯大學承認學生在我校取得的學分,符合條件,經個人申請,學生赴英國合作大學學習2年,可同時取得我校和阿伯瑞斯特維斯大學的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廣播電視概論、戲劇藝術概論、視聽語言、廣播電視節目編導、廣播電視節目策劃、攝影攝像藝術、電視編輯、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紀錄片創作、媒體研究(Studying Media)、電影研究(Studying Film )、媒體制作(Media Production Workshop )、電視制作(Television Production)、媒體粉絲學(Media Fandom)、短劇形象設計(Imagining The Short)、兒童與媒體(Children And The Media )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可以到廣播電臺、電視臺、網絡公司、傳媒公司、文化宣傳部門以及其他媒體單位從事記者、策劃、節目編導、攝像、編輯、撰稿、后期制作、剪輯等工作。
音樂表演(中外合作辦學)(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具備扎實音樂表演專業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開闊的國際視野,良好的英語溝通能力,具有較強的舞臺表演能力和較高審美情趣,了解當代藝術市場管理,具備音樂表演(演唱、演奏、舞蹈編導)、音樂評論、音樂創作、藝術市場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的國際化、應用型人才。
本專業是中外合作辦學本科項目,項目學生由黃淮學院與英國阿伯瑞斯特維斯大學共同培養,核心課程由外國專家授課,英國阿伯瑞斯特維斯大學承認學生在我校取得的學分,學生可以赴英國合作大學對接連讀。
核心課程:聲樂表演,鋼琴表演,舞蹈編導,表演與臺詞,合唱指揮,文藝晚會編導,基本樂理,和聲與多聲部演唱(Harmany And Counterpoint),表演分析(Analysing Performance),合唱表演(Ensemble Performance),獨唱表演(Solo Performance)戲劇管理,經營與市場研究(Thearte Management,Administration And Marketing),音樂及其理解(Music And Its Contests),音樂作曲(Instrumental Composition),表演寫作(Performance Composition),演唱角色研究(The Singing Actor)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主要在專業文藝團體、藝術學校、企事業單位等相關部門、機構從事音樂表演、編導及教學等工作。
環境設計(城市園林藝術設計方向)(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現代園林行業發展及市場需求,掌握生態學、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具有較強的園林規劃設計和園林工程施工管理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能在城市建設、園林、林業和花卉等企事業相關領域從事風景區、公園、城鎮各類園林綠地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核心課程:藝術設計、園林設計、觀賞植物學、園林設計基礎(包括形態構成與表現技法)、園林規劃設計、園林工程、植物種植設計、計算機輔助園林設計、園林建筑設計。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城建、園林、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等企事業單位從事城市綠地系統、各類公園、風景區、庭院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等工作;也可在園林綠化、景觀了設計企業、房產開發公司、建筑行業類企業、園林監理類、市政工程類、旅游規劃等部門工作。園林綠化、規劃設計工作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黨的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也為該專業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環境設計(建筑藝術設計方向)(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發展需求,掌握環境設計學科的基礎理論、相關學科領域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獲得環境設計專業訓練,具備環境設計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專業人才。
核心課程:建筑及環境設計基礎、造型基礎、構成、制圖、建筑設計、建筑構造、力學與結構、人機工程學、中外建筑史、環境設計、現代景觀設計學、軟件基礎、中外工藝美術史、建筑裝飾材料、場地設計、現代建筑設計理論與分析。
就業方向:能在設計院所、環境設計機構、房地產公司從事公共建筑空間環境設計、居住空間環境設計、城市景觀環境設計與社區環境設計,在高等院校從事環境設計或教學、研究工作。
音樂學(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音樂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以及初步對音樂進行理論分析、研究的能力,能在文化館站、中小學、社會音樂團體、科研單位和出版、廣播影視部門從事教學、研究、編輯、評論等工作的復合型、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并為進一步深造打下基礎。
核心課程:基本樂理、視唱練耳、中國音樂簡史、西方音樂簡史、中國民族音樂、外國民族音樂、音樂作品分析、基礎和聲、音樂教學法、聲樂基礎、鋼琴基礎、中外樂器、歌曲編配與彈唱、音樂論文寫作、合唱指揮、文藝晚會編導、舞臺語言基礎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適應到大、中、小學從事音樂教育教學及管理工作,也適合在政府職能部門、公共事業單位從事文藝宣傳、群眾文化等與音樂有關的工作。
音樂表演(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音樂表演(演唱、演奏、舞蹈編導)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專業文藝表演團體、文化館站、中小學從事音樂表演、文藝晚會編導及教學方面的應用型人才,并為本專業的進一步深造打下基礎。
核心課程:聲樂基礎、鋼琴基礎、聲樂表演、鋼琴演奏、舞蹈、舞蹈編導、中外樂器、鋼琴即興伴奏、表演與臺詞、合唱指揮、小樂隊編配、基本樂理、視唱練耳、應用和聲、中國音樂簡史、西方音樂簡史、文藝晚會編導、舞臺表演藝術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適應到專業文藝團體、藝術學校、企事業單位等相關的部門、機構從事音樂表演、編導及教學等工作。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高的政治水平和專業素質,良好的文化與藝術修養,系統的廣播電視理論基礎和扎實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技能,具有一定創新創意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采用學校和媒體合作培養的模式。
核心課程:廣播電視概論、新聞采訪與寫作、視聽語言、廣播電視節目編導、廣播電視節目策劃、攝影攝像藝術、電視編輯、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紀錄片創作等。
就業方向:在地方廣播電視系統、宣傳和文化部門,以及其他媒體單位從事策劃、編導、攝錄、制作及新聞采編、影視創作、廣告創作、信息傳播等方面工作。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以培養具備新聞播音、節目主持、采訪拍攝、編輯制作等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專業人才為目標。本專業的特色是注重一專多能的培養,不僅重視對學生播音和主持能力的培養,還培養學生采訪、拍攝、編輯、制作等多種能力。
核心課程:播音與主持藝術導論、普通話語音、播音發聲、播音創作基礎、新聞采訪與寫作、廣播節目播音主持、電視節目播音主持、語言學概論、新聞學概論、傳播學概論。
就業方向:在廣播電臺、電視臺從事播音與主持、新聞報道、節目主持、采訪拍攝、編輯制作工作;在新聞網等新興媒體行業從事播音與主持、新聞報道、節目主持、采訪拍攝、編輯制作工作;在傳媒公司從事商業策劃、禮儀主持、拍攝制作等工作;在平面媒體從事采訪、寫作、編輯、策劃等工作。
招生計劃
我校2015年本科藝術類擬面向全國部分省、市招收新生1960人。其中包括美術類、音樂類、編導類、播音主持類等共17個專業及方向,面向河南及省外的山東、河北、山西、甘肅、江蘇、湖南等省市招生計劃如下表:
專業名稱
學制
招生計劃
招生省份
美術學
4
150
河南、山東、山西、甘肅、江蘇、河北等省份招生1460人
視覺傳達設計
4
150
環境設計
4
150
動畫(游戲美術、動畫設計與制作、動漫文學)
4
240
環境設計(建筑藝術設計方向)
4
100
環境設計(城市園林藝術設計方向)
4
150
動畫(合作辦學)
4
120
美術學(合作辦學)
4
100
美術學(產品造型設計 合作辦學)
4
100
廣播電視編導(合作辦學)
4
120
音樂表演(合作辦學)
4
80
廣播電視編導
4
200
河南、山西、甘肅、山東、河北、湖南招生320人
播音與主持藝術
4
120
音樂表演
4
100
河南、山東、河北、甘肅、湖南招生180人
音樂學
4
80
注:我校將在校考后根據各省、市自冶區的生源情況做分省分專業招生計劃,詳情屆時請參閱本省、市招生辦公布的我校藝術類招生計劃。
考試內容和錄取原則
美術類專業:(滿分200分)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美術學、環境設計(建筑藝術設計方向)、環境設計(城市園林藝術設計方向)、動畫(游戲美術)、動畫(動畫設計與制作)、動畫(動漫文學)、動畫(合作辦學)、美術學(合作辦學)、美術學(產品造型設計合作辦學)專業。
一、考試科目為:素描(人物默寫)、色彩(靜物默寫),共計2 門。
二、考試時間分別為180 分鐘。 畫具考生自備。
音樂類專業(滿分120分)
一、考試形式:面試,3-5分鐘,滿分120分。
二、考試的內容及分數分配
1、聲樂、舞蹈、器樂(三項任選一項),滿分100分。
2、第二技能(副項)或才藝展示,滿分20分。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滿分200分)
一、考試形式:面試,滿分200分。
二、考試內容與要求
1、自備文學作品朗讀,滿分50分,2分鐘。
2、指定新聞稿件播報,滿分50分,2分鐘。
3、模擬主持,滿分50分,2分鐘。
4、即興評述;滿分50分,現場抽取材料或話題,根據要求,進行完整口語表達,3分鐘以內。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滿分200分)
一、考試形式:筆試,滿分20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二、考試內容與分值
1、文藝常識:50分。
2、命題編寫故事:50分。
3、影片分析(提供視頻作品):100分。
結果公布
我校向合格考生簽發《黃淮學院藝術專業考試成績單》,同時,將應試考生專業成績報送考生所在省高招主管部門,并在黃淮學院網站公布(huanghuai.edu.cn)考試成績及各省合格線。
填報志愿
專業成績合格,獲得我校《藝術專業考試成績通知單》的考生,在普通高校文化考試報名時間內到戶口所在地的招生辦公室報名,參加全國普通高校招生統一考試。參加美術類校考的考生可根據專業分與高考文化成績參照錄取原則綜合考慮同時兼報美術學專業、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環境設計專業、動畫(游戲美術)專業、動畫(動畫設計與制作)專業、動畫(動漫文學)專業、環境設計(建筑藝術設計方向)、環境設計(城市園林藝術設計方向)專業。由于我校多年來藝術類專業優先錄取第一志愿報考我校的考生,熱忱歡迎藝術類考生填報我校第一志愿。
學費標準
廣播電視編導、播音與主持藝術、音樂學、音樂表演、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美術學、動畫(動畫設計與制作)、動畫(游戲美術)、動畫(動漫文學):5700元/生·年;
動畫(合作辦學)、美術學(合作辦學)、美術學(產品造型設計合作辦學)、廣播電視編導(合作辦學)、音樂表演(合作辦學):13000元/生·年。
錄取原則
文化分達到各省份(直轄市、自治區)本科最低控制分數線,并獲得我校專業合格證的考生,高考后根據文化分和專業分參照以下錄取原則報考專業志愿:
(1)、環境設計、動畫(游戲美術)、動畫(動畫設計與制作)、音樂學、音樂表演、音樂表演(合作辦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按專業分排序從高到低依次擇優錄取。
篇4
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人才培養的基本標準
多元知識背景成為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人才的主流。新媒體時代的重要標志是媒介融合,具有網絡科技類、經濟類、法學類、社會類、藝術類等專業背景,再加上廣播電視專業訓練的人,才是新媒體所需要的人才。其一,是工具性的知識,包括基本的寫作、語言交際方面的知識和外語、計算機網絡方面的知識;其二,是作為社會人的知識,包括與人類自身發展有關的知識;其三,是學科專業方面的知識,包括本學科專業知識、跨學科專業知識和綜合交叉學科知識。因此,我們的廣播電視人才培養模式也必須做相應的改革,對經濟類、法學類、科技類的課程應按照時代需要進行適當引入,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我們應鼓勵其進行相關專業的輔修。在畢業時拿到除新聞專業外的相關證書,讓其具有多元化的知識背景。
多元能力成為新媒體新聞人才成長的基石。新媒體時代。對每個廣播電視工作者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時代。它要求廣播電視工作者一要學會“網絡化生存”。具備高科技意識,有較高的業務技能,能熟練地運用網絡、多媒體等現代傳播技術從事采集、制作、傳遞廣播電視信息。二要融“雜家”和“專家”于一體,唯有這樣的復合型、“全天候”人才,才能適應網絡化時代的需要,擔負起發展廣播電視事業的重任。因此,新媒體時代的廣播電視專業人才必須具有良好的思考能力。研究創新能力、策劃能力、組織能力、執行能力。對此,國內新聞教育院校的專家學者和業界人士已經有初步的相關研究。如復旦大學的童兵教授曾指出,在傳媒事業性質與體制的創新巨變的大背景下,新聞傳播運作也必須隨之發生一系列變化。現在新聞機構對人力資源的起碼要求是復合型人才,既懂新聞采編業務,又懂經營管理業務:既有較好的文化功底,又有很強的實際操作能力;既能完成微觀層面的操作,又能從宏觀上參與決策、策劃,提出與實施一個較大領域或較長階段的報道計劃。
多元的意識是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人才培養的關鍵。在新媒體時代。多元的意識是廣播電視人才培養的關鍵。首先,大網絡打破了原來的地域與行業限制,直接面向全球,因此,廣播電視人才培養應有全球化意識,以適應廣播電視傳播的全球化競爭,培養國際化的廣播電視傳播人才。同時,新媒體時代的廣播電視發展日新月異,其廣播電視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也需要創新意識,如果以老眼光,以傳統“廣播電視新聞學”的觀念來看這一專業,就會使專業的培養目標過于單一。學生的就業范圍過于狹窄。我們應調整思維方式,樹立新的傳播觀。從數字化時代的“現代傳播媒介”角度來看這個專業,從加強學生的新聞意識、受眾意識、媒介素養意識人手,完善學生面對現代傳播媒介所需要的知識結構和專業技能。
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人才培養的基本思路
多元的人才培養目標:新媒體的特征和發展需要決定了在此時期廣播電視人才的培養目標主要有知識型、實務型、經營型、研究型四個層次。新媒體時代的一大重要特征是媒介融合。對那些關聯數字媒體內容的系統服務被統稱為新媒體業務,它包括電視媒體(數字電視、手機電視、IPTV),網絡媒體(網站、網絡電視),廣播媒體(數字音頻廣播),平面媒體(電子出版物)等的子項業務。各項業務之間既存在融合也存在競爭。在此情況下,當前廣播電視人才的培養目標也發生了變化,主要分為知識型、實務型、經營型、研究型四個層次的目標。
首先,傳統廣播電視人才培養模式較側重于與廣播電視相關的知識灌輸,如廣播電視廣播電視學,廣播電視概論、廣播電視采訪與寫作等,但新媒體時代下廣播電視的相關業務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傳統的知識已不能滿足時展的需要,因此,我們必須緊跟當前媒體的發展趨勢,不斷進行知識更新。如臺灣的廣播電視專業教育中已加入統計學、網絡營銷等課程,四川外語學院的廣播電視專業課程中也已加入網絡傳播、網頁制作等課程,讓學生掌握當前廣播電視領域的最新知識,成為知識型人才。
其次,廣播電視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而新媒體時代的廣播電視因媒介融合的出現對我們的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現在培養的廣播電視人才應具有多方面的動手能力,除了傳統的攝、錄、采、編,還應包括對手機電視、IPTV、數字電視等新媒體的操作能力,成為實務型人才。
再次。在當前金融風暴的沖擊下,媒體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如2008年11月30日,香港無線電視負責人宣布對外裁員212人。2009年第一季度,美國電視廣告收入同比下降了4.8%。同時,我國的廣播電視屬于事業編制式,傳統上重宣傳,輕管理。不少廣播電視單位在進行數字電視推廣、自身品牌打造等經營活動中已感到力不從心,市場對廣播電視經營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
最后,對當前新媒體時代下廣播電視發展的方向、特點,我們需要研究生等階段的教育培養研究型人才。以總結經驗,緊貼時代需要不斷發展符合中國國情的廣播電視相關理論。目前。研究人才屬最高層次人才,所占比例卻較小,這個格局會隨著研究生教育的繁榮而改變。
多元的人才培養模式: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人才培養主要采用兩種模式:一是學界業界合作,即高校和傳媒機構聯手;二是中外合作,即將本土高校和國外高校的優勢力量進行整合,培養人才。首先,高校和傳媒機構聯手,進一步加強兩者的聯系。高校與媒體應建立以效益為核心的實質性合作。在制度上。高校、媒體雙方應簽訂合作協議書,制定工作計劃和具體實施方案,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體系。在合作內容上,雙方應充分發揮理論、實踐優勢,開展全方位實質性合作。如高校與媒體互聘兼職教師、研究員,到對方處講課、講座、辦培訓班,開展業務指導、合作搞科研
等。高校應充分利用媒體這一實踐基地,定期組織學生到媒體見習、實習,為媒體評議節目、合作攝制作品等。媒體為高校學生提供切實有效的實踐訓練機會和場所,在接納學生實習實踐的管理上做到制度化、規范化,并將學生的實習成績列入指導老師的業績考核內容。采取輪換進修、訪問方式,派記者編輯到高校深造,提高理論素養。事實上,我國廣播電視教育幾大名校和部分綜合性高校的廣播電視專業已不同程度地實現了與媒體的合作辦學。如復旦大學與上海文廣集團的合作,中國傳媒大學與電商網的合作,四川外語學院與重慶廣電集團及新浪網的合作。
除此之外,我們還應從一線記者編輯中引入適合從事廣播電視業務課程教學的人才,以迅速擴充廣播電視師資隊伍,加強廣播電視教學與廣播電視實踐的結合。在引入師資力量的同時,還應加強對現有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培養,可采取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出國進修學習等多種方式。對擔任廣播電視業務課程的教師,還應該保證他們有一定的時問參與廣播電視實踐。
同時。積極進行中外合作,創新廣播電視人才教育模式,充分開發廣播電視教育資源,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目前,廣播電視全球化競爭要求我們培養國際化的廣播電視人才,而這種人才的培養,客觀上需要我們與境外院校廣播電視專業合作辦學。引入西方國家的教育資源,同時更深人地開發國內的廣播電視教育資源,通過資源的配置和整合,實現培養國際性廣播電視人才的戰略目標。比如可以探索與國外廣播電視院校聯合辦學的路子,使學生獲得赴國外學習和實踐的機會,也接收國外學生來我國接受相應的教育。這樣,我們可以更快速地引進相關的國外經典教材,引入國外師資,推行雙語教學。
多元的人才培養手段:建構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專業人才培養教學體系。教學途徑與非教學途徑緊密結合。在學校教育方面,我們可以走“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實踐”的培養模式。新媒體的出現畢竟只是傳播途徑和媒介的變化,隨著科技的發展還可能出現更新的媒體。因此,廣播電視專業人才的培養應該站在戰略的高度設置培養模式,本著“以人為本”的方針,構建符合國家利益和社會發展的學科體系。在通識教育方面培養新媒體時代下,廣播電視專業人才正確的歷史意識、大局意識、價值觀念和豐富的人文知識。在專業教育方面,應當從廣播電視新聞的專業知識結構出發,不僅要包括廣播電視新聞與傳播的理論和實務,還要包括廣播電視新聞傳播的新技術,特別是新媒體技術等。市場細分化促使媒體轉向專業化,專業化的媒體急需具有相應專業特長的復合型人才。隨著網絡媒體和手機媒體對各行業信息的精細細分,在廣播電視新聞方面還可以開辟更細的培養方向,比如廣播電視財經新聞或財經信息傳播、媒介經濟管理等,設置相應的課程以滿足新媒體對復合型廣播電視專業人才的需求。除了理論之外,由于當今媒體市場的激烈競爭,廣播電視媒體要求人才能及時上手工作,獨當一面,因此,在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專業人才的實驗室實踐和社會實踐就顯得尤為重要。高校可以通過兩個途徑創造實踐的條件:一是與新媒體機構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將媒體作為學生的實習基地,和媒體聯手培養學生的實務工作能力:二是建設具有媒介融合功能的數字化學生媒體實習平臺,讓學生全面體驗新媒體新聞實務工作的完整過程。在職業教育方面走“優秀幫帶+不定期培訓”的發展道路。
篇5
學院簡介
三江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于1997年創辦,名師、博導薈萃,學院共設四個本科專業:廣播電視編導、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新聞學。新聞學是省級重點建設學科和特色專業。2014年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計劃招生60人,需參加我校校考。
專業介紹
廣播電視編導依托新聞學專業,于2009年11月經省教育廳批準、國家教育部備案、在2010年秋季招生的藝術類專業。在此之前,學院已設置本科廣電方向5年,擁有較強的師資。學院影視傳播實驗中心是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實驗設施先進,建有400平米電視演播廳,虛擬演播室,非線性編輯實驗室,線性編輯實驗室,有攝像機30余套及其它設備。學院與省內多家大型媒體形成高校與媒體合作培養新聞人才聯盟,學生不僅可到電視臺實習,還可在校內與聯合辦學單位合作承辦一些電視欄目。
主修課程:視聽語言、導演基礎、文藝導演、電視劇導演、攝影基礎、電視攝影、視頻編輯、美學、電視節目策劃、電視現場制作與導播、電視制作技術、影視作品解讀、廣播電視概論、影視文學劇本寫作、紀錄片創作、中外影視史、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傳播學概論等。
院長介紹:
笪佐領教授三江學院圖書館館長。原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教育部普通高校教育教學評估專家委員會委員,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管理研究會理事,中國西部地區教育顧問,高等教育學會副理事長,省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專家委員會委員,省教師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省教師教育研究會理事長。
考生報名及考試安排
1、報名安排
日程:1月10日—20日(全天)時間:上午8:30-12:00,下午13:00-16:30
地點:文新院樓306流程:報名交費—信息登記—領準考證—領報考須知。
報名電話:025-52897017,15345188771
2、面試安排
日程:1月18日—21日全天時間:上午8:30-12:00,下午13:00開始。
場地:
候考區——文新院樓一樓大廳面試考場——文新院樓
流程:集中候考,按照考試順序號進行面試,考試完畢離開考場。
要求:考生在候考區交驗準考證,領取隨機順序號,核對個人信息并簽名,進入考場時,考生須在胸前出示順序號牌以便錄像。考試完畢即離開考場。
3、筆試安排
日程:1月22日下午14:00—16:00考場:第一教學樓多媒體教室
考試形式:專業考試內容包括筆試和面試兩部分,其中筆試部分以影評寫作為主,含文化知識考查;面試部分包含自我介紹及特長展示、綜合素質考查(回答考官問題)兩大部分。專業成績總分為300分,筆試、面試各占150分。
影評寫作部分:考生在觀看一部影視作品后,在規定時間內,按要求答題。此項主要考察考生對藝術作品的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
4、面試內容:
(1)才藝展示:主要測試考生的自然條件和考察學生對藝術掌握和理解的基本情況。此環節中,要求考生自由展示自己的特長,可在演唱、演奏、舞蹈、朗誦、小品等五類中任選一項,時間不超過5分鐘。請考生自帶樂器(鋼琴提供等級證明即可)、伴奏帶及其他表演用品,考場提供放音設備。
(2)綜合素質考查(回答考官問題):藝術評述:考生從提供的文學、音樂和美術等三類藝術素材中隨機抽取一段進行即興藝術分析與評價,時間不超過3分鐘。即興回答考官提出的問題。此環節主要考察考生的藝術感悟和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分析、表達能力,了解考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并對考生的應變能力進行考察。
演藝學院——表演專業(影視表演方向)
學院簡介
三江學院演藝學院成立于2011年,是經教育部正式批準,由三江學院和江蘇省演藝集團合作創辦的以影視表演為主體的本科學院。江蘇省演藝集團有限公司是全國迄今為止規模的綜合性表演藝術團體。2004年被確定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在文化體制創新、觀念創新、管理機制創新等諸多方面都全國同行,且擁有一支規模和層次均居全國一流的專業藝術表演隊伍,藝術資源豐富。演藝學院的成立是“名校”與“名企”強強攜手的結果,是中國教育界與藝術界合作的一次創新之舉。演藝學院今年將全部面向江蘇藝術類招收本科學生。2014年計劃招生表演專業(影視表演方向)30人。
院長介紹
顧欣教授藝術家、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董事長、原江蘇省演藝集團董事長、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常委、民盟江蘇省副主委、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終身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
專業介紹
培養目標:本專業通過系統的教學、訓練和實踐,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良好的話劇、影視劇表演素質和創新精神,能創造具有獨特個性的完整藝術形象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表演基礎、影視劇表演、普通話語言基礎、朗頌與藝術語言技巧、影視導演等。
考試報名及考試安排
1、報名安排
日程:1月10日—20日(全天)
時間:上午8:30-12:00,下午13:00-16:30。
地點:南校區教學樓大廳
流程:報名交費—人像采集—信息登記—領準考證—領報考須知—看考場。
報名電話:025-52354941/025-52354986
2、面試安排
日程:1月18日—21日全天。
時間:上午8:30-12:00,下午13:00-16:30,
場地:
候考區——南校區教學樓練功房大廳
面試考場——南校區教學樓練功房教室
考試內容:
專業
考試形式
考試內容
影視表演專業
初試
1、聲樂(考試時間:考官根據情況而定)
2、形體(考試時間:考官根據情況而定)
3、小品(命題,單人或多人小品)
復試
1、自我介紹
2、朗誦(自選文學作品,3分鐘)
3、聲樂(自選歌曲,無伴奏,唱法不限)
4、形體(舞蹈、體操、武術等,服裝、伴奏自備)
5、即興表演(命題,單人或多人小品表演)
篇6
[論文摘要]作為普通藝術院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建設和發展要適應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一味的追求精英教育是不可取的,教育管理者要以職業崗位需求為前提,改革以學科為體系的傳統教育模式,探索建立“寬基礎、活模塊、重技能”的教學模式。本文以播音與主持專業學生就業現狀為切入點,探討普通藝術高等院校播音與主持專業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人類社會將從工業時代進入信息社會時代,社會經濟也將從工業經濟進入知識經濟時代,許多領域的竟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竟爭。隨著傳媒事業的發展,播音員、主持人的定位也不僅僅局限于一檔欄目或一臺晚會的主持,而是延伸出了婚慶主持人、會議主持人等新興行業的主持。作為培養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技術人才的高校,為進一步適應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進一步提高人才質量,迫使高等教育管理者們思考專業的發展目標和定位。課程設置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道路”的辦學方針,突出職業性、實踐性、開放性的原則,以職業崗位需求為前提,改革以學科為體系的傳統教育模式,探索建立“寬基礎、活模塊、重技能”的教學模式。本文以播音與主持專業學生就業現狀為切入點,探討普通藝術高等院校播音與主持專業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
1音與主持專業魷業狀況分析
在對某普通藝術高校2005級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100名畢業生進行的就業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在電視臺、電臺工作的占就業總人數的38%;在傳媒公司、文化禮儀公司工作的占就業總人數的11%:在高校、中小學、文化培訓機構工作的占就業總人數的28%;各企事業單位、自主創業、個體經營的占23%。從調查結果來看,從事本專業的人數并不多,大部分轉行從事了傳媒行業相鄰的工作,即便是在電視臺就業的學生,也是大部分從事了編導、攝像、后期制作等工作,而擔任主持人角色的少之又少。
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擴招,很多高校先后增設了播音與主持專業,培養人數的不斷增加也使得近年該專業教育“產出”的畢業生人數大增,面對目前市場供大于求的激烈竟爭,就業形式堪憂。作為普通藝術高校教育者的我們不得不反思,學生畢業之后,定位是精英,還是大眾化?所以我們不能的一味的效仿精英教育模式,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及時調整辦學思路,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建立起符合就業崗位需要的課程體系,以培養職業技能和崗位能力為主線,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重視實踐教學和舞臺表演訓練,在滿足學生就業需求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高素質和崗位提升能力。
2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裸程設,分析
播音與主持的教學模式應和國家的教育發展狀況相適應,和企業的發展前景緊密結合,才會有生命力。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屬于交叉性學科,涉及新聞學、傳播學、語言學、藝術學、美學等學科。因此,在課程設置中要從廣播電視傳媒行業的需要出發,注重各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面對以學科設置為體系的傳統教育模式,已不適應新世紀的通才教育和專才教育相互依存的發展要求。社會需要通才基礎上的專才,課程的設置應注意在傳統的課程體系基礎之上,更加貼近時代的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注重綜合素質的提高,加強課程與就業崗位的聯系。
從課程設置來看,多數院校開設了公共課、專業基礎課群和專業課群。專業基礎課群和專業課群,基本上都是普通話語音基礎、語言技巧、廣播播音與主持、電視播音與主持等傳統意義上的播音員與主持人培養體系,課程內容缺少相互滲透,很難達到“一專多能”,而且與當今廣播電視傳媒行業的發展現狀脫軌,造成了學生學習興趣薄弱。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課程設置中應體現“寬基礎、活模塊、重技能”的課程體系構建模式,增強課程內容的實用性、注重課程的拓展性,以市場就業為導向為學生不同的職業定位設置不同的專業課程群。在每個方向模塊中設置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部分,必修課是按照行業崗位工作的要求設置的職業核心課和就業技能課,選修課是與播音主持專業相關的邊緣性學科的技能課。另外,還將多證書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構建以職業崗位能力為主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要求將本專業相對應的證書培訓課程納入教學計劃當中,例如《普通話等級證》、《記者證》、《播音員主持人資格證》、《婚慶主持人資格證》等。
3多方向的人才培養撰式
所謂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論、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根據特定的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規格,以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為依托,不同類型的學校人才的教育和教學模式、管理制度、評估方式及其實施過程的總和。作為普通藝術院校招收了較多的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學生,但根據就業調查顯示,只有很少一部分學生從事了播音主持工作,多數學生轉行或待業。播音與主持專業作為交叉性學科,存在若干發展方向,如主持人、播音員、編輯、記者、文化禮儀等,這些方向與專業的發展都需要高素質和綜合化的人才。而目前播音主持專業培養的學生大多業務水平單一,難以達到廣播電視媒體崗位對人才的要求。具體表現在多數學生只掌握了播音與主持的相關的理論技巧,養成了單一播音主持特色,等到工作實踐中,只能適應傳統的播音主持技巧,對廣播電視采編制作、攝像、禮儀主持等工作無法勝任。
所以,結合普通藝術院校的實際情況,我們應制定符合崗位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即多方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寬進嚴出”的教學方法。即寬口徑招生,對在校的學生進行分塊管理,制定并實施“平臺、模塊”式人才培養方案。學生在入學1-2年時間內進行專業平臺基礎課群教育,在學生一年的學習中,了解學院的情況、專業的內容,學院也了解了每位學生的的專業情況,在第二學年,從學生的專業基本功、學生發展潛力、個人發展興趣等方面入手,制定符合就業崗位需求的專業課程,比如說適應在播音方向發展的學生組織在一起,重點培養學生話筒前的實踐技能和把握稿件的能力;對于適合做電視主持人的學生,加強鏡頭前的實踐和備稿、控場等相關業務能力;對于文字功底很強的學生,可以試圖培養其文稿策劃和編輯的能力;對表演天賦較強的學生,可以加強公關禮儀(婚慶主持、會議主持)方面的培養。在打好播音主持基本功的前提下進行分方向培養的方式,對學生快速適應就業及社會工作實踐起到積極的作用。
定崗定位的分流培養,可以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注重個體綜合素質的提高。社會需要通才基礎上的專才,在寬而堅實的基礎上,力求精而深。根據崗位定位進行專業技能訓練與培養,制定不同的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我們的培養崗位主要分三個方面,即播音主持方向、廣播電視編導方向、
公關禮儀主持方向。
3.1播音主持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養能在各級電視臺、電臺擔任播音員和主持人角色的工作。這個方向對學生的專業水準和職業素養要求較高。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專業基本功底、較強的思辨能力、文化修養和良好的形象條件。重點培養學生話筒和鏡頭前“有稿播音錦上添花,無稿播音出口成章”的語言創作能力。
在播音與主持方向教學內容中側重培養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廣播電視語言傳播人才。主要的課程是語言技巧、思維訓練、播音文體、節目主持藝術、主持人形象塑造、文藝作品演播、電視節目采編與制作、播音作品鑒賞等專業課程。
崗位實踐要求:
C1)每學期進行一場專業匯報,包括朗誦、不同風格的欄目主持。獲得相應的實踐學分。
(2)積極參加國家、省級、市級或校級的專業比賽,獲得創新學分。
(3)每年寒暑假到電視臺崗位實習,熟知一線播音員和節目主持人工作現狀,開學后上交實習報告,獲得相應的實踐學分。
3.2廣播電視編導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養能在各級電視臺、電臺和企事業單位擔任編輯、記者、節目策劃與制作等工作的人才。這個方向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較強的文字寫作功底和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
在廣播電視編導方向教學內容中側重培養能創作、編輯制作廣播、電視節目等方面的管理性人才。主要的課程是中外文學史、采訪與寫作、節目采編與制作、電視藝術概論、影視編導基礎、非線性編輯技術等專業課程。新晨
崗位實踐要求:
(Z)每學期末上交最低兩個自編自導的欄目作品,有專業教師進行綜合考評,并獲得相應的專業學分。
(2)積極參加國家、省級、市級或校級的專業比賽,獲得創新學分。
(3)每年寒暑假到電視臺崗位實習,開學后上調查實習報告,獲得學期的實踐學分。
3.3公關禮儀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養能在婚禮、晚會、慶典和展會等主持和策劃工作的人才。這個方向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有聲語言運用能力、市場調研、綜合分析與創意策劃能力。
在公關禮儀方向教學內容中側重培養能從事各種文化活動的主持和策劃的高素質技能性人才。主要的課程是中外禮儀基礎、非節目主持藝術、表演基礎與技巧、商務口語表達、展覽會策劃與管理等專業課程。
崗位實踐要求:
(1)每學期上交最低兩個由自己參與主持或策劃的節目作品,有專業教師進行綜合考評,并獲得相應的專業學分。
(2)積極參加國家、省級、市級或校級的專業比賽,獲得創新學分。
篇7
關鍵詞:媒介融合;廣播媒體;發展;策略
一、引 言
21世紀10年代,基于數字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新媒體的涌現和普及應用,媒介融合在實踐中日漸得以顯現和證實。新媒體的層出不窮,正拓展著信息傳播的渠道和領域,同時也對既有的媒體格局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在新的媒介競合大潮中,中國廣播業遭受到來自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及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的雙重擠壓,收聽及廣告業務持續走低。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廣播業如何迎接時代的挑戰,抓住媒體融合的機遇,實行創新發展策略,就尤其顯得意義重大,這不僅對廣播行業的生存與發展,而且對繁榮我國廣播產業也有重大意義。
二、廣播媒體的媒介融合
廣播媒體的媒介融合應該是多方面的,包括與報紙雜志的融合、與電視的融合、與網絡的融合、與手機的融合、與播客的融合以及廣播媒體之間的融合。
(一)廣播媒體與報紙雜志的融合
傳統媒體,廣播與報紙雜志的融合歷史最為悠久。雖然20世紀20年代廣播媒體的誕生,曾經給報紙雜志帶來過強烈的沖擊,但報紙雜志畢竟具有自己不可取代的優越性,經過一番磨合,兩者開始走向“和平共處”并進而在業務上不斷融合。其中最為突出的例子,當屬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于1950年4月10日開辦的《新聞和報紙摘要》欄目,節目記者在自采新聞的基礎之上匯集通訊社及報紙等媒體的新聞,信息量大、權威性高,50年來收聽率始終名列各類廣播節目榜首。
(二)廣播媒體與電視的融合
二十世紀80年代,在全國“四級辦廣播電視”的精神指導下,全國電視臺如雨后春筍般迅速普及。廣播開始感受到來自電視的“威脅”,并走過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改革和創新之路。在自身發展的基礎上,廣播媒體與電視媒體也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融合,首先是節目互動、人員交流;其次是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進而推進集團化發展,成立廣播電視總臺和廣播電視影視集團。集團化后,廣播電臺可以和電視臺共享新聞信息資源,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將頻道辦的更為豐富,經營空間將更為廣闊。
(三)廣播媒體與網絡的融合
與前兩種融合相比,廣播與網絡的融合更具有革命意義,它實現了廣播媒體傳播失態的歷史性的變革。拿傳統廣播來說,世界上任何一家電臺都做不到全球覆蓋,只有網絡可以達到這一要求。因此,廣播通過借助網絡實現了覆蓋全球用戶,更超越了普通聲音的局限性,讓廣大聽眾更能領略到在網上讀廣播、看廣播、聽廣播的樂趣。
(四)廣播媒體與手機的融合
廣播與手機的融合同樣具有革命意義。與傳統媒體相比,人類對手機媒體的依賴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手機真正成為“身體的延伸”,是人類社會交往的重要組成部分。手機不僅能接收廣播,而且能接收電視,已經成為一個小型便攜的視聽媒體。手機不再僅僅是單純的通訊工具,它的多媒體屬性也愈發明顯。
(五)廣播媒體與播客的融合
對于廣播而言,近年來最受關注的新技術當屬播客(Podcasting)技術。它賦予了每個網民個體成為信息中心,使得每個人都可以創制自己的個人出版物——“廣播節目”,因此,可以說播客就是網絡個人廣播,人人皆為播者。
廣播熱情地擁抱了這項技術,發展自己的播客節目,與“播客”實行良性互動,搶占播客發展浪潮的制高點。上海東方廣播電臺在2007年專門開設了一檔反映播客生活、展示播客作品的節目“波哥播客秀”,這是國內播客首次登陸傳統廣播平臺,也是廣播和博客成功融合的例證之一。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和北京廣播網聽吧頻道等四家單位聯合發起的在線音頻聯盟創建的音頻門戶站點——聽世界網,則是國內第一個傳統電臺開辦的播客網站。
三、廣播媒體發展創新的對策
通過媒介融合,使廣播改變單一的音頻傳播形態、開發多種媒體傳播形式與接收終端提供了可能。從產業調整的層面來看,媒介融合所形成的趨勢給整個輿論格局調整和傳媒市場格局的改變帶給了廣播發展新的戰略機遇。因此,廣播媒體應當順應時展,針對不同的受眾群體,制作出不同的節目,力爭做好節目、做出精品節目,走一條具有自主特色的以內容取勝的道路。
(一)樹牢主流意識,強化引領功能
廣播媒體要牢固樹立“主流媒體”、“主流文化”意識,這是媒體融合的大勢所趨,通過堅守“輿論”引領陣地、強化主流引導功能,在社會上樹立輿論引導的“主流”。近年來,全國各地電臺在該方面都進行了大量的探索。例如,2009年11月,河南遭遇雨雪冰凍天氣,全省道路交通受阻嚴重,大批車輛滯留,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受到較大的影響。面對這種情況,11月11日到12日,河南人民廣播電臺緊急啟動突發事件應急報道預案,新聞、交通、旅游三頻率并機直播,協助交警、交通、路政等部門疏導交通,救援被困群眾,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贊譽和好評。11月13日上午,河南電臺新聞廣播又發揮信息主渠道作用,在新聞廣播《政府在線》欄目中邀請省直十幾個相關部門領導同志做客節目直播室,利用廣播媒體優勢,安排部署、協調指揮全省災后救助、困難救濟、電力搶修、醫療保障、教育調整等工作,確保最大限度減少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
(二)培養優秀節目主持人,打造品牌欄目,走品牌化經營之路
品牌文化是媒體發展到一定高度后一個成功標志的高度濃縮。目前,全國各電臺均已走上頻率專業化道路,在此前提下,廣播媒體如果能在公眾面前樹立起品牌形象,那么整個電臺的形象都將得以提升,這也是電臺品牌化經營的重要策略之一。打造品牌欄目最重要的是做精節目。這里的“精”不僅僅是人員上的“精兵強將”,還包括內容上的“精心編排”和節目制作上的“精益求精”。河南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廣播的《政府在線》欄目,定位于“聚焦公眾和社會關注的話題,架起政府與百姓溝通的橋梁”,使得該欄目在2005年第十五屆中國新聞獎評選中獲得“中國新聞獎新聞名專欄獎”。正是這一精品節目的呈現使得河南人民廣播電臺提升了知名度。主持人是廣播媒體的“視覺化形象代言人”,優秀的節目主持人是電臺最鮮活的“品牌”。廣播媒體應當重視培養主持人,把培養出名主持人作為打造品牌的重要方面,盡可能的利用一切機會培養、宣傳自己的主持人,力爭把他們打造成在社會上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明星”。
1.以主持人名來命名欄目。主持人作為欄目的靈魂,一檔節目如果以主持人名來命名則會收到更大的效果。河南電臺交通廣播的品牌節目《南方談交通》就是以節目主持人南方的播音名命名的欄目。主持人南方在節目中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對每一個參與節目的司機朋友,都力求能客觀公正地在節目中為其提供幫助。隨著節目影響力的增加,南方的名聲也越來越大,參與節目的聽眾更是親切地叫她“南方大姐”。尼爾森調查報告顯示,2002~2009年,《南方談交通》連續8年在河南全省落地22家電臺的所有欄目中,排名一直位列前10位。
2.設立首席主持人。即建立與職稱崗位脫鉤的薪酬體系,按崗定酬,必將對主持人隊伍起到巨大的激勵作用。國家廣電總局早在2004年就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廣播影視人才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地各級廣播電臺、電視臺推行主持人“首席”制度,并對其中的有關獎勵進行了明確。此項工作目前在全國各級電臺陸續展開,河南人民廣播電臺每年都會有10名節目主持人享受臺長津貼每月1000元。
3.評選造勢。提升主持人的品牌價值,還可以利用各種各樣的媒介,比如綜合運用戶外媒體、平面媒體和電臺網站等渠道宣傳報道主持人,讓觀眾全方位多層級接觸了解主持人。有時還可以運用商業化包裝、炒作手段,定期舉辦欄目推介會、研討會等,舉辦年度優秀主持人、優秀作品評選活動等,都是采用商業化手段打造“明星”主持人的有效手段。
(三)及時對節目形態調整更新,發掘適合新興媒體需求的節目
傳統電臺在節目制作上重點強調的是節目的線性收聽,要求節目明白準確、通俗易懂。當面對網絡媒體等新興傳播平臺,要求節目可以長期儲存,聽眾可以隨時檢索收聽,這就使得更好的發揮廣播的聲音優勢,使得節目做得更加富有藝術性。如河南人民廣播電臺信息廣播有一檔情感講述類節目——《真情故事》,最初都是由主持人以第三方的角度配上輕音樂對故事進行自然流暢的講述。盡管節目一直做的很不錯,但是通過調查了解,多數聽眾反映總有種聽別人故事的感覺。后來,通過對節目進行升級,通過兩名主持人進行角色扮演,配以感染力、渲染力強的符合故事情節、發展、場景、人物心態的音樂、音效,對故事進行藝術化的演繹呈現,使收聽者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該節目還在河南廣播網開辟在線點播服務,方便廣大聽眾下載收聽,持續感染效果更好。
對于傳統媒體廣播而言,這是一個多媒體相互融合、新媒體不斷涌現的時代,廣播電臺務必要遵循“內容為王”的鐵律,做精、做細、做強、做好自己的節目,形成自身的特色,從而在競爭中擁有無可替代的特性。同時要針對新型廣播的特點,制作一些符合新廣播的內容和節目,從而使廣播業在激烈的競爭中實現自身新的發展、新的跨越。
參考文獻
[1] 彭蘭.網絡傳播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2] 梁巖.從技術、管制與受眾角度看媒介融合的發展趨勢[J].新聞與寫作,2009(11).
[3] 陸瑩.廣播媒介與新媒介的資源融合[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9(22).
[4] 洪威,秦楚.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廣播形態演進[J].新聞傳播,2009(1).
篇8
數字電視(DTV)數字電視的概念則相對于傳統的模擬電視,是指從電視節目采集、錄制、播出到發射、接收全部采用數字編碼與數字傳輸技術的新一代電視,是在數字技術基礎上把電視節目轉換成為數字信息,以碼流形式進行傳播的數字形態,綜合了數字壓縮、多路復用、糾錯掩錯、調制解調等多種先進技術。數字付費電視=數字電視+付費電視在很多發達國家,在模擬電視時代就有了付費電視頻道。付費電視(PayTV)付費電視是相對于免費電視而言的,在我國仍是個新事物。付費電視特指的是“付費節目和付費頻道”,是除有線電視維護費用之外的,通過收費來選擇節目服務。數字付費電視就是“數字電視+付費電視”,最大的特點就是用戶收看電視期間可以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而不受到廣告的干擾,使人們由被動收看變為主動選擇。數字電視與模擬技術相對應,從技術特征講是指電視節目的采集、制作、編輯、播出、傳輸、接收的全過程都采用數字技術。與原來的模擬電視相比,數字電視有高清晰的電視畫面,可與DVD相媲美;有優質的音響效果,伴音更趨逼真;有抗干擾功能,數字電視受其它電器的干擾很小,因此畫面穩定。以前,我國沒有付費電視產品,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付費電視用戶。隨著數字技術的使用,很多模擬的付費電視改用數字播出,就成了數字付費電視頻道。數字電視廣義上講是技術概念,付費電視是商業概念,“數字付費電視等于把數字電視和付費電視的優點全部集中起來,使我們坐在家中可以享受高品質、個性化的電視節目。
二、數字付費電視的現狀
在十幾年前,數字電視之于中國電視業的轉型和發展對于中國電視業主管部門和從業者來說還沒有概念:僅僅在五年前,“數字電視”這個概念還僅僅處于信息技術討論層面;而在今天,無論是國家廣電總局及各級廣電主管部門,還是電視臺/影視制作公司,甚至普通市民都在關心和議論“數字電視”的影響和發展問題。目前中央和各省的衛視節目已近50套,加上各省各市的其他節目,基本節目已超出了60套,同時,總局已批準開辦68套數字付費電視、9套數字廣播節目,還有幾十套數字付費節目正在審核。為推進中國有線電視數字化進程,加快建立有線數字電視技術新體系,根據《廣播影視科技“十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規劃》,國家廣電總局日前了《我國有線電視向數字化過渡時間表》。今年要達到主要城市將普及數字HDTV的商用播出,北京奧運會將以數字HDTV方式向全世界轉播;東部地區縣以上城市、中部地區地(市)級城市和大部分縣級城市、西部地區部分地(市)級以上城市和少數縣級城市的有線電視基本完成向數字化過渡。到2010年,要全面實現數字廣播電視,即中部地區縣級城市、西部地區大部分縣以上城市的有線電視基本完成向數字化過渡。到2015年,停止模擬廣播電視的播出,西部地區縣級城市的有線電視基本完成向數字化過渡。中國付費廣播電視是隨著有線電視數字化進程而發展的。目前,在49個經濟實力較強、有線電視網絡基礎較好的重點城市,數字化試點工作正在穩步推進,數字機頂盒推廣工作有了新的進展,付費廣播電視頻道的推廣、銷售工作也已經啟動。目前,49個試點城市中已經有41個啟動了整體轉換。如杭州己經提前完成了市區的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成為繼青島之后實現數字電視整體轉換的城市,并打算在兩年半時間內實現70萬有線電視用戶“模轉數”的整體平移,并在2008年全部完成杭州市的電視數字化改造工作。
三、數字付費電視的前景
在廣電總局提出的“數字發展年”和“產業發展年”的主題下,數字付費電視目前發展趨勢良好。隨著中央電視臺數字付費頻道的正式開播,我國付費電視將正式進軍電視消費市場。從2002年到2015年,國內數字電視市場規模將由400億元擴張到5000億元,2010年中國數字電視機頂盒市場規模將達到2050萬臺,其中蘊藏的市場機會超過萬億元。而整個數字電視產業的規模預計將達到1.5萬億元,市場潛力不可估量。在未來的10年內,中國的數字電視必將得到長足發展,由此帶動的產業鏈市場價值更是以千億元計算。數字電視將帶來一場深刻的革命,這不僅僅是技術革命,而且將帶來廣播電視運營體制管理方式以及用戶收聽收看方式的根本性變革,甚至對整個信息產業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有關數據統計顯示,目前上海數字付費電視的用戶已超過3萬戶,短期內有望突破5萬戶,全國到去年底城市數字電視機頂盒用戶達200萬,SiTV的數字頻道信號已覆蓋全國22個省市的3000萬用戶,其中數字付費電視全國用戶達24.5萬,每套節目的市場平均價位則在30元/月。但這個數據與全球數字付費電視還是存在明顯的差距。據知名的咨詢機構In-Stat/MDR的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全球的數字付費電視用戶數為6100萬,預測到2008年用戶數將新增4000萬,并有望在今后幾年實現高額贏利,2008年全球這一市場收入將達到700億美元。
數字電視可以為家電企業帶來新的機遇。有人預計,數字電視可以為家電企業帶來至少兩萬億元的市場規模。這么巨大的產業規模無疑會刺激中國經濟的旺盛發展。新技術產品通常具有寬裕的利潤空間,這對于利潤越來越薄的家電行業來說不亞于雪中送炭。這么有利于國民經濟的事情政府當然不會不考慮,不會不關心。中國電視節目的生產能力還非常低下。因此,在市場條件下,政府應該負責的是,為行業的發展制定公平合理的規則,充分調動各方的參與積極性。就中國的現狀來看,盡快打通電信和廣電之間的壁壘已成當務之急。數字電視本身就是融合了電視和電信技術和業務的嶄新行業。如果這個壁壘不被打破,內容服務商的積極性就提不高。接入服務商應該致力于擴大覆蓋面。只有覆蓋面擴大了,付費數字電視的規模才有可能大起來,你的服務才有競爭力。電信也好,有線也好,千萬不要滿足于自己目前這種行業內的壟斷。壁壘遲早要打破,競爭早晚要進來,因為這是市場的要求。投資商一定要有耐心。每個投資商都希望盡快得到回報,但是不同的產業有不同的周期。媒介產業基本屬于投入資本高,回報周期長的一類。
參考文獻:
[1]馮廣超.數字媒體概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王維佳.中國數字付費電視發展的瓶頸分析及解決方案[J].青年記者.2005/03.
[3]吳信訓.中國付費數字電視的市場推進策略初探[J].新聞界.2003/04.
篇9
[關鍵詞]高職院校 新聞教育 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1)03-0174-02
在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中,高職院校新聞教育從開始發展到如今已初具規模,為不同層次媒體、企事業單位培養了大批適合市場需要的新聞宣傳人才。但近幾年的發展中也出現了一個比較尷尬的問題:高職院校新聞專業學生在校時“學不到東西”,畢業時找不到對口工作。究其原因有很多,課程設置問題是其中之一。
一、高職院校新聞教育的內涵和定位
2004年10月22日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指導性目錄(試行)》,界定了高職院校新聞教育所對應的新聞專業為“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1],這一界定統一了各高職院校對此專業命名不一的情況。該目錄的出臺,則標志著高職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走上了正規化發展道路。
與本科和研究生層次新聞教育相比,高職院校新聞教育如何定位?通過調查發現,本科層次新聞教育以“培養理論與技能并重的高級新聞傳播人才”為培養目標,但在現實教學實踐中更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尤其是基礎人文素質的培養;研究生層次新聞教育更注重培養“研究型”和“學術型”新聞人才。因此,結合教育部“16號文”[2]對高職院校的定位――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本文把高職院校新聞教育,即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為各級各類廣播電視機構、報刊宣傳部門、新聞網站、企事業單位文化宣傳部門,培養新聞傳播理論夠用、人文素養過硬、新聞實操能力較強的高素質技能型新聞人才。這樣定位,不僅避免了新聞教育過于“功利化”的弊端,強調了專業理論、人文素養的基礎地位,更重要的是突出強調了高職層次的新聞教育應該以“培養具有較強新聞實操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辦學理念,徹底實現了與本科新聞教育、研究生層次新聞教育的“差異化”發展。
二、高職院校新聞教育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圍繞著以上對高職院校新聞教育的目標定位,作為教學最基本建設的課程設置也應該以此目標為依據,結合專業特點、辦學層次以及各門課程在整個培養計劃中所處的地位,構建合適的課程體系,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就業率。但通過對多所開設有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高職院校的調查發現,大多高職院校新聞教育并沒有突出自己特色,而是把高職層次辦成了本科教育的“山寨版”,成了“縮了水”的本科新聞教育,因此生存空間越來越小,這也進一步造成了其畢業生就業難的困境。具體問題如下:
(一)課程設置理念類似本科新聞教育
本科新聞教育的課程設置中理論與實踐并重,這與其培養目標“以培養理論與技能并重的高素質新聞傳播人才”,以及“厚基礎、寬口徑、術理并重”的課程結構很切合。高職院校新聞教育“以培養理論夠用、新聞實操能力較強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標,但其現實中的課程設置是理論課、基礎課程設置比例過大,專業課程尤其涉及到新聞實操的課程設置比例較小。這幾乎完全模仿本科新聞教育的課程設置理念,沒有很好切合自身特色。
(二)課程設置模塊未突出特色
本科新聞教育課程設置為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程、選修課四個層次,很多高職院校新聞教育則采用了“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的模式。
就公共基礎課而言,本科和高職院校均開設了“兩課”、大學英語、計算機應用基礎、體育等通識教育課程。因此該模塊中,顯示不出高職教育與本科教育的本質化差異。
專業基礎課模塊中,中外新聞史、廣播電視概論、傳播學、新聞學概論、新聞法規與職業道德、中外新聞作品研究這些課程是本科新聞教育與高職新聞教育必開的課程,兩者完全重合。只是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高職新聞教育按照《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對這些課程的理論深度挖掘較淺,堅持“適度、夠用”的原則。因此,單就該模塊而言,兩者也難以實現差異化競爭。此外,高職新聞教育開設的一些課程過于原理化、學術化,如廣播電視概論、傳播學概論、新聞學概論學術性強,較適用于本科院校新聞專業學生,因此可以說高職新聞教育總擺脫不了本科新聞教育的影子。
(三)課程進度安排不合理
目前的高職新聞教育課程依然延續了傳統的知識體系課程安排模式,以抽象的知識概念問題入手,在教學進程上,大部分院校都將基礎課程全部安排在第一、二兩個學期,待基礎知識講解完畢,再進入專業知識和實際操作,這是“先學后用”的充分表現。但高職學生不及本科學生的基礎扎實,理論的學習積極性也不高,這是高職學生的普遍特點,可見“先學后用”的傳統課程實施模式,不能很好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加上以課堂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法,學生被動接受教師講授,使得理論教育和實踐嚴重脫節,就更加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別提適應市場需求了。
(四)缺乏屬于高職層次的專用教材
教材選用上,基本沿用了本科學歷教材,沒有屬于高職新聞教育自身的高質量教材,使得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向傳統的“學院派”發展,但知識面又不及本科教育的學生,于是在學校養成的新聞意識和觀念也難以適應市場的需要。
三、調整課程設置,以技能型培養為核心
(一)課程設置目標:“培養具有較強新聞實操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新聞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它要求從業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和扎實的新聞采、寫、編、評、錄、播等實踐性技能;教育部“16號文”定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反映在高職層次的新聞教育上,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的課程設置也應以此為目標――“培養具有較強新聞實操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二)具體設置:突出訓練新聞實操技能的課程
為改變此現狀,在具體課程設置上,高職院校要積極對媒體市場的職業需求進行調查,改革以往的“大而全”,突出訓練新聞實操技能的課程。
具體而言,以政治、中文、外語、計算機等公共基礎課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和基本技能,以新聞學、新聞史、傳播學等專業基礎課夯實新聞傳播理論素養,以新聞采寫、評論、編輯、排版、攝影攝像等專業核心課程訓練新聞實操技能,以法律、經濟、公共關系等人文社科選修課拓寬知識架構。其中,在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三層課程設置體系中,占比重最大、在教學中處于核心地位的,應該是訓練新聞實操能力的專業核心課程,如新聞采寫編評、電視節目后期制作、報紙排版、新聞攝影等。
具體教學進度安排上,應該遵循“邊學邊用”,按照課程難易程度,將操作性較強的專業核心課程滲透到每個學期,讓學生每個學期都有新的學習興趣點和興奮點;或按照報紙、廣播電視、新聞網站的順序,讓學生分學期學習不同媒介的操作技巧,這也不失為一種較好的嘗試;此外,在高職新聞教育專業教材建設上,盡快開發屬于高職新聞專業的專有教材;而在相關實驗實訓設備上,加大操作性課程教師的培養和引進力度,加大對實驗實訓設備的購買和投入力度,從而為實驗實訓課程的開設提供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新媒體;定義
關于“新媒體”(New Media)的確切定義,業界和學界目前尚未達成共識。
新媒體 (New Media)一詞源于美國CBS(美國哥倫比亞廣播電視網)技術研究所所長P·戈爾德馬克(P·Goldmark)的一份商品開發計劃 (1967年)。之后,美國傳播政策總統特別委員會主席E·羅斯托(E·Rostow)在向尼克松總統提交的報告書中,也多處使用了“New Media”一詞(1969年)。由此,新媒體一詞開始在美國流行并不久擴展至全世界。
關于新媒體的定義,國內外專家各執一詞。早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新媒體下過一個定義:新媒體就是網絡媒體。與之類似的是把新媒體定義為“以數字技術為基礎,以網絡為載體進行信息傳播的媒介”。?譹?訛
清華大學熊澄宇教授提出,所謂新媒體,或稱數字媒體、網絡媒體,是建立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和互聯網基礎之上,發揮傳播功能的媒介總和。它除具有報紙、電視、電臺等傳統媒體的功能外,還具有交互、即時、延展和融合的新特征。互聯網用戶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提供和者。包括數字化、互聯網、平臺、編輯制作系統、信息集成界面、傳播通道和接受終端等要素的網絡媒體,已經不僅僅屬于大眾媒體的范疇,而是全方位立體化地融合大眾傳播、組織傳播和人際傳播方式,以有別于傳統媒體的功能來影響我們的社會生活。?譺?訛
上海交通大學的蔣宏和徐劍從內涵和外延兩個方面對新媒體做出了界定。他們認為,就內涵而言,新媒體是指20世紀后期在世界科學技術發生巨大進步的背景下,在社會信息傳播領域出現的建立在數字技術基礎上的能使傳播信息大大擴展、傳播速度大大加快、傳播方式大大豐富,與傳統媒體迥然相異的新型媒體。就外延而言,新媒體包括了光纖電纜通信網、有線電視網、圖文電視、電子計算機通信網、大型電腦數據庫通信系統、衛星直播電視系統、互聯網、手機短信、多媒體信息的互動平臺、多媒體技術廣播網等。?譻?訛
中國傳媒大學黃升民教授將IPTV、地面移動電視、手機電視視為新媒體的三大部分。?譼?訛
學者宮承波認為,門戶網站、搜索引擎、虛擬社區、電子郵件、網絡文學、網絡游戲屬于新媒體。?譽?訛
綜合起來,筆者認為目前對新媒體界定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界定過寬且邏輯混亂。
有人把近10年內基于技術變革出現的一些新的傳播形態,或一直存在但長期未被社會發現傳播價值的渠道、載體都稱作新媒體。?譾?訛
持這種觀點的人將手機電視、網絡電視(IPTV)、網絡廣播、博客、播客、樓宇電視、車載移動電視、光纖電纜通信網、都市型雙向傳播有線電視網、高清晰度電視、互聯網(Internet)、手機短信、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等,均列入新媒體。這種界定不僅過寬,而且將以上媒體并列本身就存在分類混亂的邏輯錯誤。按照分類的邏輯,子類之和等于母類,子類之間相互排斥。目前很多人對新媒體內涵和外延的界定就存在以上邏輯錯誤。
互動性是新媒體的本質特征
筆者認為,“新媒體”是一個通俗的說法,嚴謹的表述是“數字化互動式新媒體”。從技術上看,“新媒體”是數字化的;從傳播特征看,“新媒體”具有高度的互動性。“數字化”、“互動性”是新媒體的根本特征。新媒體的傳播過程具有非線性的特點,信息發送和接收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異步進行。諸如樓宇媒體、車載電視,由于缺乏互動性,不屬于“新媒體”的范疇。
“新媒體”是一個相對概念,其內涵會隨著傳媒技術的進步而有所發展,但從人類傳播史的角度而言應是一個時代范疇,特指“今日之新”而非“昨日之新”或“明日之新”。我們不應當以“昨日之新”作為標準界定新媒體,20世紀初出現的廣播、電視,在當時都是新出現的媒體;但是現在屬于傳統媒體。我們更無法以“明日之新”作為標準界定新媒體,否則目前就沒有新媒體了。
“新媒體”的新應以國際標準為依據。一些在國人看來是“新”的媒體形式,在發達國家早就有了,不能成為新媒體。例如車載移動電視。
筆者不贊成使用“數字媒體”這一概念。因為此處的“數字”也可以被人理解為制作過程的數字化,這樣的理解幾乎可以將所有的媒體都可以列入數字媒體的范疇。
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具有如下的特征:即時性、開放性、個性化、分眾性、信息的海量性、低成本全球傳播、檢索便捷、融合性等。但是新媒體的本質特征是技術上的數字化、傳播上的互動性。互動性,英文是Interactive,國內也有人稱為交互性。
傳統媒體的傳者和受者定位非常明確,傳者是信息的者,受者只能被動地接收,不管喜歡或討厭,無從表達對信息的看法。但是新媒體使傳者和受者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受眾不再是被動的信息消費者,而具有了與傳者交互信息的功能,甚至轉變成傳者的身份。
《Online》雜志給“新媒體”下過一個定義:由所有人面向所有人進行的傳播(Communications for all,by all) 。傳統媒體使用兩分法把世界劃分為傳播者和受眾兩大陣營,不是作者就是讀者,不是廣播者就是觀看者,不是表演者就是欣賞者。新媒體與此相反,它使每個人不僅有聽的機會,而且有說的條件。新媒體實現了前所未有的互動性。因此,在新媒體的研究中,筆者認為已經不存在“受眾”的概念,建議用“用戶”取代“受眾”一詞。
因此,我們用互動性的標準衡量目前所出現的各種新媒體形態,我們就可以發現,一些所謂的“新媒體”其實只是“新出現的傳統媒體”。車載移動電視、戶外媒體、樓宇電視就是典型的“新出現的傳統媒體”。
例如車載移動電視和戶外媒體就只是在中國新出現的傳統媒體形態,因為它們缺乏新媒體的本質特征——互動性。對用戶而言,車載移動電視毫無互動性可言。它具有封閉的空間、無選擇性地被動接受信息,不能調換頻道、不能屏蔽廣告,強制收視,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隨時移動、隨時收看。
樓宇電視通過導線傳播,具有傳統廣播電視所具有的特征:對象廣泛、時效性強、豐富直觀、接受隨意、順序接受、轉瞬即逝,因此按照傳輸方式劃分,樓宇電視可以而且應屬于有線廣播或閉路廣播之列。樓宇電視目前傳播的內容主體是廣告。當一個人處在比廣告更無聊的時間和空間時(如等待電梯),他寧愿選擇看廣告。這就是樓宇電視廣告的心理強制性。因此,樓宇電視的信息傳播具有受眾很強的被動性,而不是用戶的主動性與互動性,這與新媒體的本質特征背道而馳。
哪些不應當屬于新媒體
紙質媒體、傳統的模擬廣播電視顯然是傳統媒體,對此,學術界沒有異議。但是,除此之外的媒體形態都能稱為新媒體嗎?
1.并非新出現的媒體都可以稱為新媒體
并非新出現的媒體形態都可以稱為新媒體,例如:有人用自行車身、甚至額頭作為廣告媒體,但是卻不能稱為新媒體,只能稱為新出現的傳統媒體。
美國內布拉斯加州東部城市奧馬哈市居民安德魯·菲舍爾是一名網頁設計者,2005年他將自己的前額作為廣告位招商,為治鼾藥物“鼾停”打廣告,獲得了3.7375萬美元的收入。他在前額上展示“鼾停”標識,時間是1個月。?譿?訛2006年2月,我國一名陳姓男子在淘寶網以10萬元底價拍賣額頭廣告權,但是無人問津。
在杭州,從2008年5月1日起2000輛自行車供市民租用,其中景區投放350輛左右。一年半以后,租車點達到1000個,可租用的車有5萬輛。2008年4月初,國有獨資公共自行車交通服務企業——杭州市公共自行車交通服務發展有限公司組建成立。該公司由杭州公交集團與杭州公交廣告公司共同出資。該公司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就是自行車車體廣告。
2.關于數字電視是否屬于新媒體
數字電視(Digital TV)又稱為數位電視或數碼電視,是指從演播室到發射、傳輸、接收的所有環節都是使用數字電視信號或對該系統所有的信號傳播都是通過由0、1數字串所構成的二進制數字流來傳播的電視類型,與模擬電視相對。其信號損失小,接收效果好。
在數字電視中采用雙向信息傳輸技術,增加交互能力,并賦予了電視許多全新的功能,使人們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獲取各種網絡服務,包括視頻點播、網上購物、遠程教學、遠程醫療等新業務。數字電視提供的最重要的服務就是視頻點播(VOD)。VOD是一種全新的電視收視方式,它不像傳統電視那樣,用戶只能被動地收看電視臺播放的節目,它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更多的選擇權,有效地提高了節目的參與性、互動性、針對性。數字電視還提供了其它服務,包括數據傳送、圖文廣播、上網服務等。用戶能夠使用電視現實股票交易、信息查詢、網上沖浪等,使電視被賦予了新的用途,擴展了電視的功能,把電視從封閉的窗戶變成了交流的窗口。
但是,在現階段,國內所推廣的數字電視,只是增加了電視頻道、提高了清晰度,但依然缺乏互動性,如視頻點播尚不普及。
因此,我們認為,目前數字電視依然不屬于新媒體。但是,從技術的發展趨勢看,電視就如同手機的演化一樣,未來的電視會成為電腦的一種類型,在不久的將來,具有了互動性的數字電視將成為新媒體的新成員。
圖1是我們將新媒體外延進行梳理后得出的范圍,但是,新媒體的外延會隨著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擴展。
新媒體是未來媒體發展的重點,是媒體傳播市場發展的趨勢和必然方向。
新媒體的科學定義
筆者認為,目前的新媒體包括互聯網和手機媒體,因為只有此兩者才具有真正的互動性。互聯網本身就是計算機技術發展的產物。而當今的手機已經不再是移動電話,而是具有通信功能的迷你型電腦。
手機誕生的初期,只是移動電話。在手機誕生及發展初期,即第一代手機(1G)時代,手機只是能移動的電話,沒有新聞內容的傳播。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紐約街頭,掏出一個約有兩塊磚頭大的無線電話,并打了一通,引得過路人紛紛駐足側目。這個人就是手機的發明者馬丁·庫帕(Martin Cooper)。從1973年手機注冊專利,一直到1985年,才誕生出第一臺現代意義上的、真正可以移動的電話,但是其重量達3公斤,非常重且不方便,使用者要像背包那樣背著它行走。不過從那以后,手機的發展越來越迅速。1999年時,手機的重量降低為60克。除了重量和體積越來越小外,手機功能越來越多。1995年問世的第一代模擬制式手機(1G)只能進行語音通話。
2G的手機除了最基本的通話功能,還可以用來收發郵件和短消息,可以上網、玩游戲、拍照等。2G手機雖然在硬件技術上存在屏幕小、電池持續時間短、低速上網等瓶頸,但是建立在2.5G技術基礎上的各種增值業務,尤其是手機新聞業務、手機報、手機電視、手機上網、移動商務、移動搜索、手機廣告等被廣泛使用。在2G時代,手機媒體基本成型。
回顧手機的發展,我們可以發現,手機技術演進的規律是:外觀越來越輕小、功能越來越多、價格越來越便宜。目前,手機已經不是“移動電話”,而是具有通訊功能的迷你型電腦。而且,手機CPU進入“多核”時代。
智能手機是當今手機發展的主流。目前具有電腦功能的智能手機正在成為移動通信的主流。到2013年,全世界手機上網用戶數量將達17.8億,超過使用電腦上網的用戶數量,同時智能手機和其他能上網的手機數量將達到18.2億部。
結論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將新媒體定義為:借助計算機(或具有計算機本質特征的數字設備)傳播信息的載體。
[本文是匡文波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立項批準號11BXW037)的研究成果之一。]
注釋:
?譹?訛陶丹、張浩達著:《新媒體與網絡傳播》,科學出版社,2001年6月版,第3頁前言。
?譺?訛熊澄宇、廖毅文:《新媒體——伊拉克戰爭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3-06/10/content_910340.htm,2003年6月10日。
?譻?訛蔣宏、徐劍主編:《新媒體導論》,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第14頁。
?譼?訛虢亞冰、黃升民、王蘭柱:《中國數字新媒體發展報告》,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1頁。
?譽?訛宮承波:《新媒體概論》,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7年,第1頁。
?譾?訛陳曉寧主編:《廣播電視新媒體政策法規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第16頁—第35頁。
- 上一篇:合理的理財方案
- 下一篇:農業農村局防汛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