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試教育的概念范文

時間:2023-11-23 17:55: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應試教育的概念,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應試教育的概念

篇1

關鍵詞: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有效課堂

新的課程標準提出了以學生自主學習和發展為主體的基本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過程。這一理念的實質在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課堂的主宰。但要將這一理念完全地實施到課堂教學中,其瓶頸是要轉變根深蒂固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舊傳統觀念,讓教師不再受“師道尊嚴”傳統觀念的束縛,自覺放棄“三尺講壇”上那種“高”于學生和以“我”為中心的教學心態。為此,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應準確地定位自己在課堂中的角色。

一、運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教學思想

教師要有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思想。新課程改革就是以科學的發展觀點對教育教學思想、內容、方式等進行改革,目的是要讓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實現教育更好地為社會發展服務,辦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教學改革實踐中教師要把它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項內容。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強調:“科學發展觀,核心是以人為本?!闭n堂教學“以學生為主”是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所以,教師要從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角度用“以學生為主”新型教學觀統領自己的教學思想。

二、轉變觀念,樹立服務思想意識

教師要有明確的“服務思想意識”。教師甘于為學生服務是“以學生為主”的前提條件。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古諾特博士說過:“在經歷了若干年的教師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個令人惶恐的結論:教育的成功和失敗,‘我’是決定性因素。我個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緒是造成學習氣氛和情境的主因。身為教師,我具有極大的力量,能夠讓孩子們活得愉快或悲慘,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啟發靈感的媒介,我能讓人丟臉也能叫人開心,能傷人也能救人?!惫胖Z特博士的話道出了老師思想觀念對學生的深刻影響。我認為“要做一個好老師應從形成一種新的教育服務思想開始”。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教師是一種教書育人的高尚職業,因為教師是人類燦爛思想文化的傳承者,又是學生學習思想文化的服務者,得到的是一種高于金錢和物質的精神享受。這種享受始于一種無私的教育服務,服務的目的在于傳承人類的思想文化和讓學生學好知識、學會做人。因此,教師要有“學生是主人,我是仆人”的思想,不要總以“管住”和“灌輸”的觀念教育學生,而要以我是“仆人”的態度來教書育人。我認為,只有這樣教師在課堂上才會自覺地擺平那種高于學生的心態,才會放下“為師尊嚴”的架子,才會主動與學生保持平等的雙邊關系,才會體現學生在教學雙邊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只有這樣,課堂教學中師生間才會有更真灼的議論、坦誠的交流,教師才會自覺地將“灌輸”轉變成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才會感受到自己是學習主人。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服務員。

三、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

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是“以學生為主”的基礎。要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首先教師要做到尊重學生。因為做到尊重學生,才不會居高臨下地看學生,才不會輕視、辱罵學生。另外,尊重是愛的一種體現,只有教師對學生付出真摯的、深沉的愛,才能與學生親近和友好相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其次,要學會理解學生,因為理解是取得信任的基礎,師生交往必須以理解學生為前提,只有相互理解,師生間才會彼此信任。師生彼此理解和信任所營造的平等、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必然會產生教學相長的效果。反之,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不懂得尊重和理解學生,學生也不會主動親近你,就難以形成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以學生為主”就是空談。

四、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

篇2

關鍵詞: 通識教育 大學英語改革 新方向

一、通識教育的由來

“通識教育”(Liberal Education),起源于奴隸制度下的古希臘。當時由奴隸來從事所有的低等勞作。奴隸主不再需要專業化的學習,而是注重個人的素質、思維能力、文化修養方面的形成和提高。亞里斯多德更是提出自由教育思想的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以注重學生人文精神的熏陶,凸現人格完善與修養提高為主要特征。它與專業教育相對,是一種關于人生的教育,使學生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通識教育是高等教育,它應該普及到每個大學生;其旨在培養積極投入社會生活的、有社會責任感的、全面發展的社會的人和國家公民;它是一種廣泛的、非專業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態度的教育”。通識教育以“學生”為主的教育理念,使學生具有廣泛的知識與學識,其教育目的是以宏觀、遠大、有器識的基本認識為基礎,使學生充分了解人類文化與歷史、世界環境與人文素養。

二、通識教育與大學英語的關系

大學英語是我國近1800所高校全部開設的公共基礎課,是指為非英語專業學生開設的英語課程。如同美國,一些著名大學的通識教育課程由基本知識技能類課程和非專業知識類課程組成,其中,外語課程在基本知識技能類課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國,大學英語教學是大學通識教育的組成部分。

從課程性質來看,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從課程培養功能來看,英語教學又與“全球化”相契合,通過課程中對異國文化的了解,從而對自己民族的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加具有對世界文化的包容性;從課程設計來看,現行大學英語的課程設計也充分考慮了對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和國際文化知識的傳授。

三、目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許多高校把大學英語教學定位在:外語教學是純語言技能的工具型培訓,只是單純教授學生語言知識以便通過各種考試,這就導致我們培養的人才在知識結構上不夠全面,在發展潛力上存在不足。我們英語教學的五個主要方面素質的發展都存在相當嚴重的問題,具體表現如下:(1)聽力理解能力達不到要求。相當多的學生聽不懂英語談話的大意,更無從掌握細節、領會講話者的觀點和態度。許多學生對自己的聽力理解能力也很不滿意。(2)閱讀能力尚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分布很不均衡,難度適度的文章基本上能掌握中心大意和主要事實,但是對細節的領悟能力、上下文判斷推理能力等還很欠缺,需要進一步加強閱讀技巧的訓練。(3)學生的翻譯能力是有待提高的一個方面。學生的譯文中存在的問題很多,在漢譯英中有理解錯誤、拼寫錯誤、語法錯誤、措辭錯誤等。另外,學生的中文表達能力也有待提高。(4)學生的口語能力也不容樂觀。有統計數字表明,目前大學生的口語能力普遍較弱,達到較好的口語水平的大學生所占比例還不到1%。

四、通識教育視角下教學目標的改革

大學英語教學應在教學方法上注重統整的知識,強調價值體系的教學及學習情境的陶冶,來熏陶學生的情感與啟發學生的思維,尊重學生的精神,在政治、社會、經濟及文化自由化的大環境中,使大學英語教育成為一種開放的價值理念體系,培養學生成為“自主創新”、“關心社會”的通才。英語教師除了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之外,還要廣博的人文素養知識,了解英語國際政治、歷史、民族、宗教、習俗等知識,而這些恰恰是學生了解國外的一個窗口,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起到很大的促進學習的作用。

大學英語教材編寫應該以“人的發展”為依據,有利于學生提高文化修養、拓寬知識面、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文章的題材應該兼顧人文類、娛樂類和科普類,其中以人文類題材為主流;加強大學英語教學的隱性課程,創建有利于大學英語教學的校園文化。通常所指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被稱作顯性課程,隱性課程即通常所說的“第二課堂”;定期在全校范圍內開展英語活動,邀請各國教師或者留學生參與交流,舉行英語電影節日、話劇表演并組織各種英語講座、競賽和娛樂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用英語交流,有利于學生在有限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之外更多地了解世界各地文化,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文化修養。

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英語自主學習中心的建設與開放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需要,實驗室建設和實踐教育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是大學英語教育改革的部分。自主學習中心建設是根據學校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的規定,承擔外語教學任務,不斷完善外語素材和實驗指導等外語聽說教學資料。保質、保量開出各項實驗,完成教學任務,使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教學實驗的開出率不斷提高,確保學生英語聽說訓練任務的完成。積極進行外語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不斷吸收和適應教學的新成果,更新實驗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聽說能力。

自主學習中心是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學習基地。學習中心應具有資源豐富、手段先進、安裝了自主學習系統和體驗英語學習系統這些基本功能。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心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和網絡資源,滿足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需要,注重學習資料和學習內容的趣味性,實現“人機交互”的理想教學模式,提高英語教學效率。通過大學英語自主學習中心這個平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學生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化教學設備進行學習產生良好學習效果,提高英語能力。

五、結語

大學英語改革雖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著投入與產出嚴重失調的現象。通識教育作為教育學中的方法引入大學英語教學,必然會對其教學目標、教學模式、教學手段、教學評估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郝平.非通用語專業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N].

篇3

1.采用任務型教學模式

“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是將英語的教學目標整合到一個或多個具體的活動任務當中,使學生在使用英語完成任務的同時,在不知不覺中學習英語知識,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在這里,英語只是一種完成任務的工具、一種技能,而不僅僅是作為一門知識來學習。

“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強調讓學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怎樣利用英語作為交流的媒體來完成任務,而不只是關心自己所說句子的結構是否正確。這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英語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學生通過使用正在學習的語言完成貼近生活的真實任務,能在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獲得基本英語運用能力的同時,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和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對于小學英語課堂來講,“任務型”的課堂教學就是在英語學科的教學目標確定之后,教師分析和設計具體任務,完成任務所需要的其他前提知識及需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技巧等,旨在將每一個教學目標拓展為教學活動中可用的具體內容。由于我在課堂上采用了任務型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上都有事可做,并且在做事的過程中體驗到了英語的樂趣,英語課也變得豐富多彩,學生從中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2.堅持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

用英語教英語(TeachingEnglishthroughEnglish),并注意所用語言的正確性、純正性和流利性。教學改革在不斷深入,新教材層出不窮,越來越注重語言的真實性、地道性和交際性。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促使教師不僅把語言用作講解知識、傳達信息和傳授技能的工具,更把它看作所要傳授的知識和技能本身。目前,由于課堂仍是絕大部分學生學習英語、使用英語唯一的方式和場所,教師更應該注重傳達知識和信息的形式,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語言的環境。我在運用英語進行教學時較能注意所用英語語言的可接受性、簡明性、階段性和實用性。具體做法是:

2.1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用語盡管大部分相同,我注意不斷適量增加新用語,逐步擴大用語量,使學生保持興趣,不斷挑戰,從而日積月累,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2.2用英語授課。不管上對話課還是課文課,我都堅持使用英語。盡量采用學生學過的詞匯,但難免有不少學生不懂的詞匯,如在用英語介紹課文背景知識時,這時輔之以實物、掛圖、簡筆畫、表情、手勢、表演等,或者借助板書形式加以說明??傊?,注意所用的語言略高于學生現有水平。

2.3力求自己的語音、語調、語言規范和準確,并根據年級不同調整語速的快慢。

2.4努力創設英語語言情境。把課堂當做培養和鍛煉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場所,鼓勵學生多講英語,在英語課上,除組織六年級學生開展課文表演、課文復述等活動外,還經常根據所教內容,呈現與學生學習和生活相關的用語。并經常啟發和組織六年級學生用英語簡單討論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或大家共同關注的話題,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他們的聽說能力,又深化了教材內容。

3.運用新鮮、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

英語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常用的有情境教學法、聽說法、閱讀法等。在現實的教學中我們不能用固定一種教學方法,而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學習狀態為目的選擇好的教學方法。我們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3.1游戲比賽法。好強、好勝是小學生的一大特點,利用游戲比賽法教學能引起學生大腦皮層的高度興奮,能讓學生的潛力最大限度地迸發出來,尤其是注意力、想象力、創造力;還能令學習內容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2情境活動法。好動是小學生的另一大特點。教師如能把學生好動的特點轉移到課堂學習上來,則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試想,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照本宣科,要求學生坐得端端正正,教師講課時面無表情,學生會覺得愉快嗎?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慢慢消失,直至沒有,甚至會厭惡。教師應該根據教材內容,適當開展活動化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顒右8愠P?,精益求精;活動要有魅力,吸引學生參加;活動要務實,不能搞形式主義。

3.3教育現代化。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化多媒體教育技術日新月異,是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教師在電腦上制作集文字、聲音、圖像和動畫于一體的軟件,生動直觀,形象逼真,學生的興趣必定很高,學習起來也就有滋有味了。

篇4

關鍵詞:概念整合理論;心理空間理論;英語謎語

一、引言

隨著認知科學在各個領域中的滲透,二十世紀80年代后期,認知語言學作為一門新興的語言學科在歐洲發展起來。概念整合理論作為認知語言學的核心倍受廣大學者的關注。運用概念整合理論可以對言語意義的構建進行動態的分析。謎語的發展和更新,尤其是英語謎語更值得人們去分析和研究。應用概念整合理論闡釋對英語謎語的認知解讀是對英語謎語研究的一大補充。能夠幫助我們再現人類的認知機制是如何在言語理解過程中進行操作的。

二、英語謎語

布萊恩特在《謎語字典》(Dictionary of Riddles ,1990)中對謎語的定義作了進一步闡釋:究竟是什么讓謎語不同于諸如格言、諺語、寓言或語法和算術方面的智力游戲等“俏皮話”呢?說到底就是謎語中比喻的使用。廣義上說,謎語就是以比喻的方式,通過語言(包括書面語和口語)來對兩個毫不相關的事物進行比較。顯然,謎面的比喻必須恰當準確,要不然就無法猜了,同時這些比喻必須要設計得讓讀者或者聽眾感到困惑和為難。根據《現代高級英漢雙解辭典》(第四版)對“riddle”的釋義是:“讓人迷惑的問題、陳述或者描述,以此讓人們開動腦筋。”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第二版),“riddle”這個詞源于古英語的“raedels”,意思是“建議”或“看法”。 所謂謎語就是“措辭有意隱晦或費解的問題或陳述,尤其以娛樂的方式提出,供人猜測或回答?!边@個定義較之《現代高級英漢雙解辭典》要完整和精煉得多,因此,我們擬用來界定文本所要探討的謎語。本文所要分析的英語謎語為事物謎(descriptive riddles)

三、概念整合理論

概念整合理論(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是Fauconnier在心理空間理論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一種認知語言學理論,它是對心理空間理論的發展和完善。概念合成理論認為,最基本的概念合成至少是由四個相互聯系的心理空間組成:即兩個屬于不同認知域的輸入空間( input spaces),一個能抽象概括兩個輸入空間內容的類屬空間(generic space)和一個包含有層創結構(emergent structure)的合成空間(blend)。

具體整合過程是將兩個輸入心理空間(I、II)的共有結構及其共有的抽象信息投射到第三個空間即類屬空間里;而同時,在這兩個輸入心理空間的基礎上,通過跨空間地部分映射,匹配并有選擇地投射到第四空間,即合成空間。合成空間從兩個輸入空間中提取部分結構并形成層創結構。因此,這四個空間通過投射鏈彼此連接起來,就構成了一個概念合成網絡。

輸入空間之間的概念投射過程是非單向的,可以從I到II,也可以從II到I;而“合成空間”則由兩個“輸入空間”同時向其映射而產生,但從輸入空間到合成空間的概念投射是有選擇的,并不是所有的輸入空間所包含元素都能投射到合成空間。類屬空間反映兩輸入空間所共有的一些抽象結構與組織,并決定跨空間映射的核心內容。合成空間還包含其他空間都不具有的層創結構,由圖中合成空間內長方形表示。層創結構并不直接來自輸入空間,而是認知主體對投射的對象經過復雜的認知加工后而在大腦中形成的層創內容。Fauconnier(1997)指出,它主要是通過組合( composition)、完善( completion)和擴充(elaboration)這三種方式運作的。Fauconnier和Turner(2002)對概念整合中重要的關系進行分類,并討論了它們被壓縮的方式。這些重要關系有:時間、空間、代表、變化、指稱-對象、非相似、部分-整體、原因-結果。

此外,Fauconnier和Turner(1998a,2002)認為有許多不同類型的整合網絡。盡管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了與各種類型的整合網絡相關的連續統一體,但是這個連續統一體中有四種更加突出,即簡單網絡(simplex networks)、鏡像網絡(mirror networks)、單邊網絡(single-scope networks)、雙邊網絡(double-scope networks).

四、英語謎語事物謎的在線分析

本文的研究采用實證研究和定性分析想結合的方法。本文的實證研究即實驗法,讓身邊的同學或者懂英語的人猜英語謎語,讓猜謎人自己說出他們在猜謎時的思維,在線解讀對英語謎語理解中的整合思維過程和特點。

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了概念整合網絡的四種類型,下面以 mirror networks(鏡像網絡)為例在線分析English Descriptive Riddles(英語事物謎)。

4.1

In the corner on the wall

I lie in wait for my prey

Without hounds or firearms

I stretch my nets around me

And my table is seldom bare(an animal)

對于這個謎語,我找了六位同學(S1,S2,S3,S4,S5,S6)來猜,其中只有一位同學猜錯,以下是他們的猜謎思維分析:

S1:第一句,in the corner on the wall, 后面又說,stretch my nets around me,顯然,net is in the corner on the wall, 這個狩獵者等待所有的prey都沾到nets上,這樣就猜出是spider了啊。

S2: mouse?因為第一句說in the corner on the wall, 謎目又是animal, 基本就是老鼠了啊。

S3: 從謎面中看出,the prey也就是food 是放在nets上的,而且還是in the corner on the wall, 然后又說,wait for my prey,等著獵物自投羅網,一猜就知道是spider。

S4: “in the corner on the wall, I lie in wait for my prey” 這兩句一看是墻的邊邊角角的個什么東西,再根據后面的nets, 就想到spider了。

S5:這整個謎面說的就是狩獵,你的謎目又說是animal, 這個狩獵者是in the corner on the wall and wait for the prey, 而且狩獵工具不是hounds或firearms,而是nets,重點是nets, 用nets捕捉獵物的動物肯定是spider了

S6:最后兩句最具特征,用nets來網住獵物的動物,不是spider還有什么,然后再將spider與謎面的幾句話對照一下,也都符合啊。謎面中的其它句子好像沒啥作用,只是用來確認一下謎底是否符合。

這則謎語的謎底是spider。對于這個謎語的理解,從字面意思先著手,這幾位同學都是頭腦中帶著謎目對謎面進行分析的。但是他們分析的重點有所不同。S1著重分析了第一句和第四句,那么focus是corner on the wall和nets,后又將注意力轉移到第二句上。S2將謎底猜錯了,因為他只注重分析了第一句,就草率了得出謎底是mouse。S3直接能夠想到捕獵到的食物會放在nets上,后又聯系第一二句,就得出了謎底。S4是通過第一二句,以及nets想到是spider。S5逐一按照順序對謎面進行了分析,最后作為重點的nets讓她想到謎底是spider。S6認為僅僅是后兩句中nets讓他猜出謎底是spider,而謎面中的其它句子只是起了將謎底和謎面進行對照的作用。

“spider”這個謎語若是利用概念整合理論來分析,我們可以更加清晰的在線分析解答謎底的思維。整個謎面說的是 “hunting”這件事,猜謎人猜謎時也是圍繞著這個來猜,那么“hunting”就可以作為一個“框架”,謎目是猜一動物,并且也會和hunting這一事件聯系在一起,謎面中有說到“firearms”和“table”,謎目為動物,因此所創建的兩個心理空間,即Input space I和Input space II,分別包含human’s hunting和animal’s hunting,輸入空間I中的對象分別為human’s hunting, hunter A, someplace, prey A, hounds or firearms, table for prey; 輸入空間II中的對象分別為animal’s hunting, hunter B, in the corner on the wall, prey B, without hounds or firearms but nets, nets for prey。兩個輸入空間共有的特性或者成分(hunting, agent, place, object, tool, dinner service)對投射到類屬空間(Generic space)中。

這個謎語在概念網絡中則是mirror networks(鏡像網絡)。根據Fauconnier和Turner介紹,鏡像網絡(mirror networks)的特征是網絡中的所有的空間都享有一個框架,包括合成空間。

在這個謎語中,兩個輸入空間中的成分兩兩映射,并且分別投射到類屬空間。但是謎目是猜一動物,所以會有選擇性的將兩個輸入空間的成分投射到合成空間,也就是概念整合中的組合過程(composition)。完善過程是通過謎目的幫助來完成的,也就是猜謎人通??赐曛i目之后,總會帶著謎目對謎面進行進一步的分析。這個謎語的謎目為動物。這樣,組合結構被進一步完善,也就是其中可能會使人想到貓,老鼠,狗等等的動物。對輸入空間II進行分析,即謎目是動物,謎面說的是hunting,那么就會有狩獵者,地點,獵物,工具,裝獵物的用具。我們對思維進一步進行擴充:An animal in the corner on the wall, wait for my prey, without hounds or firearms but nets, nets for prey。此則謎語描述的是我們所熟悉的動物,我們可以將擴充后的結構與輸入空間中的成分進行配對從而找出最佳匹配,也會將合成空間中的成分返回映射到輸入空間,更加確定謎底是蜘蛛。

此外,此則謎語所包含的重要關系為: representation(代表),因為謎面中用table來代表nets.

五、結論

本文利用概念整合理論,從認知角度對英語事物謎進行了動態的分析。概念整合是一種意義構建的理論,概念整合理論對英語事物謎有強大的解釋力。通過對英語事物謎意義建構過程中的認知機制進行深入仔細的描寫和闡釋,期望能找出猜謎與制謎的內在規律,了解事物謎的語言結構,豐富事物謎的創作過程,提高猜謎者的創造性,增強事物謎的娛樂效果,為英語事物謎的研究拓寬新的思路,而且對以后教學過程中的詞匯教學、句法教學、幽默語言及各種文學作品的分析提供更為豐富的理據。更為重要的是,希望該研究為以后的語言學提供更豐富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對認知語言學研究的進一步發展有所啟發。

參考文獻:

[1]陳光堯, 1933,《謎語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2]段寶林,2005,《中國民間文學摘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戈玲玲.教學語用學[M].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

篇5

【關鍵詞】概念隱喻 情感諺語 認知

【中圖分類號】H0-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0-0007-02

一 引言

伴隨著認知語言學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語言學家開始聚焦于隱喻研究。傳統的修辭學中,隱喻被認為是一種修辭格。自從1980年Lakoff與Johnson提出“概念隱喻理論”以來,隱喻現象背后的認知和思維過程就成了語言學家開始著手研究的重要課題。新興的認知語言學認為,隱喻不僅是一種語言現象,而且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和認知工具。憑借隱喻這一認知手段,語言學家試圖從語言的視角重新認識世界,并反映人類思維的規律。在語言表達上,不同民族的隱喻思維和認知具有共性。情感諺語作為語言的精粹,同樣能夠反映出人類對情感這一抽象概念的隱喻思維與認知的共性。本文以中英情感諺語作為研究對象,把概念隱喻視為理論框架,試分析情感諺語所隱含的隱喻特征共性,以便揭示中英兩個民族對于情感這一抽象概念在認知思維上的關系。

二 概念隱喻及情感

概念隱喻,作為認知語言學的重要理論,最初源自《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后來在論文《當代隱喻理論》中萊考夫(Lakoff)闡述道:隱喻是從一個具體的概念域向一個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統映射。萊考夫把這個具體的概念域稱為始源域或原概念,抽象的概念域稱為目標域或目標概念,且認為“隱喻是原概念向目標概念的映射”。萊考夫把該隱喻稱為概念隱喻,其核心內容是“跨概念域的系統映射”。人們普遍認為映射不是任意的,它根植于人體、人的日常經驗及知識,而所有這些又與環境和文化密不可分。萊考夫聲稱“隱喻映射的普遍性有所不同。一些似乎是具有共性的,另外一些是廣泛的,還有一些似乎是某種文化特有的”。筆者認為,這源于環境及文化對人們認知模式的影響。借助概念隱喻,語言學家試圖根據不同地域人們語言的表達方式來探究隱藏在情感諺語之后的認知模式的共性。

所謂情感是指“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及相應的行為反應,它包括刺激情境及對其解釋,主觀體驗、表情、神經過程及生理喚醒等內容”。由于情感是人類最普遍最重要的人生體驗,人類的認知和情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因此對人類情感的研究構成了探索人類認知研究的基本部分之一。由于情感的抽象性,人們常常借助于概念隱喻對此類諺語進行表達。

三 中英情感諺語的概念隱喻特征共性分析

情感作為人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特殊感覺,具有極其豐富的、普遍的象征性含義。情感諺語作為表述人類情感的語言精粹,深受英漢兩個民族的喜愛。沒有隱喻,抽象的情感概念常常不能得到充分的詮釋。缺乏隱喻的情感諺語,同樣無法很好地、全面地闡釋“情感”的主題。本文以概念隱喻為理論框架,以《中華諺語大辭典》《英語諺語薈萃》 中搜集來的情感諺語為研究對象,嘗試揭示中英情感諺語在隱喻表達上的某些共性。

人類思維的共性之一就是借用具體事物來描述抽象事物。情感是人類一種反應內心感受的重要現象,而這種現象又是復雜抽象的,人們要么借助于具體及有形的事物來映射描述它,要么把它歸屬于某種超自然的“魔力”,所以情感本身常常被隱喻化。英漢情感諺語中,兩個民族往往采用相同的概念隱喻來映射人類的這種特殊感覺。

1.用具體事物隱喻情感

首先,情感是物質(emotion is a substance),如:

Stolen pleasures are sweet

Much coin,much care

Much science,much sorrow

Pity is a lever for quickening love

Wrath is a transformer

喜從天上至,禍自地中消

愛情是美德的試金石

人們用物質隱喻情感,是因為世界是物質的,是客觀存在的。日常生活中人們都離不開物質的交換與流通,所以物質就成為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最為其熟知的東西。這種用具體形象之物隱喻抽象模糊之物的表述就源于人類最初的認知模式。

其次,情感是容器(emotion is a container),如:

Love is full of trouble

Every man is a poet when he is in love

笑里藏刀

愛情就是五味瓶,內含酸甜苦辣咸

人們以容器隱喻情感,是因為人是獨立于周圍世界以外的實體,每個人本身就是一個容器,有身體,分界面、里外等。人們很容易將這種概念投射于人體以外的其他物體,如房子、叢林、田野、地區,甚至將一些無形的抽象的事件、行為、活動及情感也看做一個容器?!扒楦惺侨萜鳌钡母拍铍[喻就源于中英兩個民族這種共同的認知模式。

2.用人隱喻情感

人的身體本身就是一種符號,其肉體的各種器官和功能就是一種語言。因此,人類在認識世界時,傾向于用身體作為媒介。人以其身體去認識世界,描繪事物,表達情感,正可謂“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因此,中英情感諺語中都有以人來隱喻情感的表述。

首先,情感是鄰居(emotion is a neighbor),如:

Joy and sorrow are next-door neighbors

True love never grows old

When sorrow is asleep,wake it not

能為愛情系上永久的保險帶的,不是結婚而是真誠、體貼與尊重

其次,情感是殺手(emotion is a killer),如:

Anger punishes itself

Care killed a cat

Fear kills more than illness

Work won’t kill,but worry will

氣傷身,怒傷肝

憂傷神,愁傷身

貓有九命,憂慮喪生

恐懼殺人甚于病

3.用魔力隱喻情感

中國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傳說及英國莎翁筆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無不讓人發出“問世間情為何物,只讓人生死相許”的內心吶喊,這些都是情感具有魔力的最好印證。這說明中英兩個民族對自己無法解釋清楚的某些東西(如情感)常常借助于一種超自然的力量(如魔力)來詮釋。中英文以魔力隱喻情感諺語的例子有:

Emotion is a kind of negative magic power

Envy and wrath shorten the life

Love makes all hard hearts gentle

怒氣使人腦失靈,是非曲直難辨清

喜則人,怒則獸

四 結論

通過對研究對象的概念隱喻特征分析,筆者認為在情感諺語中概念隱喻的表達上中英語言有著相當多的共性:中英情感諺語中常常采用具體或有形之物來隱喻抽象的情感概念,以使抽象的情感概念得以較清晰形象的表達;而對于那些無法用具體事物形象表達的情感諺語,中英兩個民族都習慣于借助一種超自然的魔力來隱喻。顯然這些共性與相同或相似的認知模式及共同體驗密切相關;它們源于人類相同的生理和心理基礎及文化共識。本文希望通過對中英情感諺語概念隱喻的共性解讀來促進中英兩國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并借此探討隱喻與語言、思維和認知的關系。

參考文獻

[1]李福印.認知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篇6

關鍵詞: 新概念英語 《新編實用英語》 設計體系 教學啟示

作為享譽全球的最為經典地道的英語教材,世界著名的英語教學權威L.G Alexander編著的《新概念英語》,以其體系嚴密、編排嚴謹、實用精湛、趣味濃郁深受英語學習者的喜愛,它使學生有可能在英語的四項基本技能——理解、口語、閱讀和寫作方面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其完整的、經過實踐檢驗的英語學習體系,為英語教師教授高職英語教材——《新編實用英語》,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和參考。

一、《新概念英語》的設計體系

其可以作為入門篇的第一冊,從簡單的日??谡Z入手,幫助學生走進語法,了解一些簡單的句子構成;作為基礎篇的第二冊,有著科學完整的語法系統,覆蓋了所有要用到的基礎語法點,全書以句子為難度進行細分,分成四個單元。第一單元主要講簡單句;第二單元主要講并列句和復合句,第三單元主要講非謂語動詞,從第一單元到第三單元就是以講句子為主,難度不斷進行提升。作為復習與綜合運用知識點的第四單元,用來復習鞏固語法點,不斷提升英語水平。每個單元有24課,就是對每一個重點語法點不斷地進行復習深入,橫向以句子為難度進行提升,縱向在同一個知識點上不斷地進行復習深入,一橫一豎建立一套非??茖W的語法系統;作為提高篇的第三冊,以第二冊的基礎語法點為鋪墊,把所學的語法功能化,通過長難句的閱讀,找到看句子結構的方法。有了閱讀作為輸入,就可以有寫作作為輸出,仿寫課文中的長難句。而且第三冊的內容多以議論文為主,為通過英語三、四、六級打基礎。有了二冊的基礎篇,有了三冊的提高篇,雙劍合璧,就可以奠定堅實的英語基礎。作為上升到精神境界的新概念第四冊,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語言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識,賞析一個國家的語言、一個國家的文化,進而換一個角度了解語言。

二、從《新概念英語》看《新編實用英語》的課堂教學

作為以教育部頒布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為依據編寫的高職高專英語教材,它符合“以應用為目的,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教學方向,能夠較好地滿足高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需要,幫助他們打好英語基礎,更好地運用語言、了解文化。

1.語言基礎與實用能力培養的結合。

縱觀整個《新概念英語》教材,其實就是通過語法知識的學習、原版英語文章的閱讀,不斷地鞏固語法、輸入句子、輸出作文,讓學生打好英語學習的基礎。同時,通過語言的學習,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進而換一個角度了解語言。這和《新編實用英語》所要達到的打好語言基礎與培養實用能力相結合的目的是完全符合的。因此,教師在使用《新編實用英語》進行課堂教學時,既要教好語言、講清語法,又要重視應用型內容的教學,比如在課文講解時,不要在語言點(詞匯、語法)的教學上花太多的時間,而忽視課文背后的文化含義;在教名片的閱讀和寫作時,可以自己找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或者生活中的實例套寫;在教通知的寫作時,可以以學生身邊的活動為實例進行套寫??傊n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要教得生動活潑,讓學生愉快地學習與掌握知識。

2.聽、說、讀、寫技能的培養有分有合,突出綜合訓練。

《新概念英語》這套教材有一個完整的、經過實踐檢驗的英語學習體系,學生有可能在英語四項基本技能——理解、口語、閱讀、寫作方面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而在《新編實用英語》的編寫中,先聽說、后讀寫,聽與讀是輸入的重要手段,說與寫是輸出的重要手段,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培養有分有合,同時也突出了訓練的綜合性,很好地和《新概念英語》的編寫體系相對應。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引導學生自然地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做到“學為了用,學用結合”,最終達到掌握英語這門語言的目的。比如Unit2的主題是Saying Thanks or Sorry,感謝信、道歉信就是該主題的引子,因此應該先引導學生看懂名片,而后圍繞名片進行口語訓練,這樣就可以把學生帶入實際的交際環境中,使學生親身感受“學以致用”的愉悅體驗。

三、結語

《新概念英語》作為全球英語學習的經典教材,為中國人學習英語提供了許多幫助。而《新編實用英語》作為按照教育部相關要求編寫的高職高專教材,為高職學生學習英語提供了很好的介質,兩者在注重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上,有許多相似之處。教師應該理解教材、吃透教材,借鑒《新概念英語》的長處開展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靈活、有趣,讓學生在寓教于樂中學習英語、應用英語,真正做到“以應用為目的、實用為主、學為了用、學用結合”。

參考文獻:

[1]周穎菁.《新概念英語》的文化內涵及對對外漢語教材的啟示[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

[2]魏緒濤.《新概念英語》歷久彌新的奧秘與啟示——兼論“民考民”學生的大學英語教材選擇[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6).

[3]方曉國.新概念英語課堂導入法[J].科技風,2009(3).

篇7

關鍵詞:化學課程標準;十年課改;變化

文章編號:1008-0546(2012)07-0002-02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7.001

教育部組織課程專家對實施十年之久的《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進行了修訂,頒布了《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新課標頒布以后,全國的化學教育工作者掀起了學習和研究新課標的熱潮。作為普通的化學教育工作者和教學研究者,我們也對新課標進行了學習和研究,發現新課程標準的一個很大的亮點就是認真嚴肅地回應了十年課改過程中初三化學課程實施中存在的種種問題,緊扣化學科學和社會發展的主旋律。在此,我們將學習和研究新課標的一些認識與體會和同行作分享。

一、重新認識化學是什么

《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前言對化學的定義:“化學是自然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側重于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能的關系,以及物質轉化的規律和調控手段?!倍抡n標前言中對化學的定義如下:“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應用的一門基礎自然科學,其特征是研究物質和創造物質。”事實上,新課標采用的是《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對化學的定義。我們認為,新課標對化學的定義的修訂有助于保持初高中化學課程設置的一致性,也有助于教師更好地理解化學究竟是什么,讓教師認識到化學與其他學科的一個很大不同是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來研究物質的,化學的特征是研究物質和創造物質。它的特征決定了化學對于人類社會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對化學的定義關注的是化學科學的研究內容,對于很多教師來講,該定義過于抽象,定義中也沒有很好地體現出化學科學的價值。

二、規定了8個必做學生實驗

回顧過去十年的初三化學課程改革,課程專家們注意到了實驗教學在全國各地的學校教學中都有弱化的傾向。在過去十年中,有很多的化學教育工作者都對這種傾向進行了批評。化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離開了實驗我們拿什么讓學生對化學學科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很多學生的眼中,化學是一門“外語”,是靠記靠背的學科??梢哉f,由于各種主觀或客觀的原因,導致了實驗教學的缺失,學生基本的實驗技能沒有得到訓練,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沒有得到落實,學生對化學學科沒有形成正確的認識。課程專家在修訂課程標準的時候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并給予了及時的回應。新課標兼顧到了初三化學的啟蒙性和階段性特點以及一些條件比較不足的學校的實際情況,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實際需要,努力通過多種途徑至少讓學生完成8個最為基本的實驗。

三、關注三維目標的有機融合

三維目標是課程改革以后提出來替代“雙基”的一個名詞。由于受傳統教學的影響,不管是年輕教師還是有一定教齡的教師,在設計三維目標的時候,都會存在一些問題。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設計不得要領,很多教師要么將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與知識與技能目標混在一起,要么就是設計的目標空洞無物,沒有將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與知識與技能相融合。比如,有教師在設計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時候,喜歡設計“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培養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等目標,而沒有寫明通過什么途徑來培養。事實上,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都應該是基于知識與技能目標來完成和落實的。因此,新課標在教學建議別強調了三個維度目標之間應該有機結合,融為一體,并舉了樣例供教師參考。

四、聚焦學習情景的真實性和有意義

《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在教學建議中提出應該“努力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景”,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提出“努力創設真實而有意義的學習情景”。這是對過去十年課程改革過程中情景創設中存在的問題的糾正。2001年新課程改革以后,教師的課堂教學特別是公共課總是離不開情景的創設,各式各樣的情景的創設著實使化學課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化學課堂變得比過去“有趣”、“熱鬧”了。然而,當人們對這種“有趣”、“熱鬧”的課堂進行分析的時候,發現這些“生動活潑”的情景很多都是虛假的或者對于學生加深對所要學習的化學知識的理解并沒有意義和幫助。情景創設到了最后成為了“噱頭”,變成了為創設而創設。課程專家注意到了這個嚴重的問題,在新課標的教學建議中提出了要創設“真實而有意義”的學習情景。提出“可以采用化學實驗、化學問題、小故事、科學史實、新聞報道、實物、圖片、模型和影像資料等多種形式創設學習情景”?;瘜W作為一門實驗科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實驗的教學功能,多利用化學實驗創設真實而有意義的學習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認識化學現象背后的原理,促進學生加深對化學學科知識的理解,欣賞化學學科知識的價值。

五、強調試題情景的真實性和內容的科學性

2001年新課程改革以后,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探究”、“開放”等理念,全國各地的初三化學試題和中考化學試題的編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試題的編制很多都有相應的素材作為情景,要求學生在新情景中解決問題。然而,很多化學教育工作者都注意到了試題編制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很多情景都是試題編制者“閉門造車”想象出來的,出現了很多與生產、生活實際不相符的情景素材,出現了很多本身就有科學性錯誤的試題。在這個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一套試題編制出來以后,很快就傳遍大江南北。由于很多教師沒有認真去分析和研究試題,只是簡單地將試題拿來為已所用,導致這種充滿“虛假情景”、“科學性錯誤”的試題充斥著我們的初三化學教學。因此,課程專家在修訂課程標準的時候注意到了這一點,特別強調要加強試題編制情景的真實性和內容的科學性。

六、確保學習目標、教學要求和學業評價的一致性

過去十年的化學課程改革留給廣大的化學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困惑就是評價改革的問題。教學評價直接影響著化學課堂教學的方向。不可否認的是,在過去十年,中考依然是課堂教學的指揮棒。近兩年來,國內有不少化學教育工作者將研究的重心轉向課程標準、課堂教學與考試之間的一致性的研究。通過研究發現,我們的化學課堂教學與考試之間的一致性較高,而與課程標準一致性較差。可見,有什么樣的評價方式直接決定了有什么樣的課堂教學。課程標準作為教師課堂教學的指導和最基本的要求,應該作為教師設計課堂教學目標、教學要求的依據。教師應該基于課程標準進行教學。中考改革的方向應該是向課程標準看齊,與課程標準內容的要求保持一致性。因此,課程專家在新課標中提出“要確保學習目標、教學要求和學業評價的一致性”。

七、建議在教材中設立專門的方法欄目

《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和新課標都高度強調科學方法教育的重要性,都對如何實施和落實科學方法教育提出了建議。新課標的教材編寫建議提出了一個新的建議:“可以在教材中設立專門的方法欄目”。2001年新課程改革以后,初三化學教科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編排的角度來看,一個主要的變化就是設立了多種多樣的有趣的欄目,將枯燥的化學知識通過各種欄目盡可能生動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近些年,有關科學方法教育的研究很多。有不少學者提出初三學生還處于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應該在教材和教學過程中通過適當的途徑直接將相應的科學方法教給學生,而不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己去體會。顯然,修訂課程標準的專家認同了這種觀點,并在新課標中得到了體現。

八、引導學生對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作出科學的判斷

新課標提出初三化學課程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提出要使學生在面臨和處理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時能做出更明智、更科學的思考和判斷。當今社會,人的衣、食、住、行都離開不化學。因此,很多社會熱點問題都與化學息息相關。近來年,發生了很多與化學有關的食品安全事件,比如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蔬菜農藥殘留、化學火鍋、“塑化劑”風波、茶葉稀土超標等。一系列與化學有關的問題的出現,使得很多人對化學持一種負面的態度,認為“化學是罪惡之源”。事實上,化學是一把雙刃劍,好與壞都掌握在人的手里。新課標課程內容標準在“化學物質與健康”中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中加入了“嬰兒奶粉中的蛋白質含量”的內容。作為化學教師,在進行情景素材的選擇、情景的創設的時候,如果選擇這類社會熱點問題作為情景,應該著力引導學生辯證地來看待各種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讓學生對這些社會問題進行深入的辯論和思考,并作出自己的判斷,在這個過程中應該強化教師的主導作用,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化學觀,而不應該過度渲染化學的負面價值。

綜上所述,《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與《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充分肯定了過去十年課程改革的成果,也直面課程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體現出了課程專家的勇氣和對未來課程改革方向的思考,值得我們廣大化學教育工作者認真學習和研究,并在實踐中去進一步體會新課標的精髓所在。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篇8

關鍵詞:概念隱喻 詞匯教學 多義詞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6(b)-0177-01

1 概念隱喻與多義詞教學

隱喻是一種對事物有效的認知手段,概念隱喻特質是概念性的,其實是一種跨域的系統映射,既“源域”向“目標域”的系統映射。我們可以了解隱喻的方向性和系統性。術語“域”則為一個巨大的隱喻意義集合,兩者之間的映射也就構成了隱喻的工作機制。“源域”大體上是未知的并且抽象的,而“目標域”則多為具體的并為大家所熟知的??缬蛴成渚褪菑某橄蟮骄唧w的映射。

一詞多義在英語中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由于其一個本體多個意義的特性,成為許多高職高專學生單詞學習的難題。目前,高職高專學生在單詞記憶上,多采取首先把英語單詞翻譯成漢語,再去記憶。同一個詞每次出現都作為一個新的單詞的出現來記憶。事倍功半,結果還無法令人滿意。事實上,多義詞的釋義具有系統性,因為所有的引申意義都來之該詞的基本意義。其核心意義通常來之于我們已經熟知的,其它釋義多由這個基礎得以衍生。如果學生了解同一個詞匯的不同意義的隱喻關系,將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單詞并形成長期記憶。我們將概念隱喻引入高職高專英語多義詞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更快的記憶背誦單詞。因此在高職高專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多義詞的基本含義后,鼓勵學生按照概念隱喻的方法探索其引申含義。

2 概念隱喻應用高職高專英語多義詞教學實驗過程

為了驗證概念隱喻對高職高專英語多義詞教學的有效性,筆者設計了實驗證明。實驗主體為遼寧石化職業技術學院石油化工系石化1234班全體同學,該班有52名同學。試驗時間為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在實驗班同學入校后對其進行多義詞綜合測試,簡稱前測,經過一個學期應用概念隱喻英語多義詞詞匯教學,在學期末對學生進行多義詞測試,簡稱后測。運用SPSS軟件對兩次測試的數據進行分析,從而驗證其有效性。

現舉例說明如何在高職高專英語多義詞匯教學中引入概念隱喻。

在《實用英語》第二冊第三單元出現了“cool”這一詞。原句為“I need to cool some bottles of beers,so I put them in the freezer.”此時根據概念隱喻教學方法,筆者設計兩個問題:

(1)請學生給出cool的基本含義和引申含義。

(2)討論兩個意義間的內在關系。

當實驗班學生接觸到這些問題的時候,絕大部分的同學可以說出cool的基本含義,而只有一小部分的同學可以說出隱喻意義。而至于第二個問題,則鮮有同學可以答出。此時教師開始引入概念隱喻相關知識來幫助同學,由于我們知道cool的本意為涼爽的,是一個形容詞,此時鼓勵學生將其轉化為動詞,隱喻意義是什么?可以采用分組討論的方式來進行討論,聽取他們的回答,并給予正確的解釋。cool作為動詞,即為使物體冷卻,并基于此,告訴學生,在日后的學習中,可以根據我們遇到的多義詞在句中充當何種成分,判斷其詞性,從而根據已有經驗,映射其意義。此時,筆者為了鞏固隱喻的教學,在黑板上給出一句話“We should wait until tempers have cooled.”學生可以應用剛剛接觸的概念隱喻的方法,不難得出其隱喻意義。通過這種方式,高職高專學生可以深入理解這個詞的不同意義,并牢牢的記住他們。

3 概念隱喻應用高職高專英語多義詞教學實驗數據分析

實驗開始前,筆者對實驗班全體同學進行了一次英語多義詞測試(前測),經過一個學期的實驗,筆者在實驗結束后對實驗班同學再次進行了一次測試(后測)。筆者得到了兩組數據,運用SPSS軟件中的配對樣本檢驗功能,來驗證實驗的有效性。(表1,2)

如表2所示,實驗班在前測中平均成績為9.8529,進過一個學期的概念隱喻多義詞教學,后測成績達到了12.8824。實驗班平均成績提高了3.0295,由此可以看出實驗班學生對多義詞的掌握水平較其入校時有了明顯的提高。同樣我們分析配對樣本去比較,根據SPSS軟件我們可以看到,前測與后測的的sig值為0.000。這一個值遠遠小于標準值0.05,說明實驗班在前測與后測中,成績存在明顯差異,綜合可得,將概念隱喻引入高職高專英語多義詞教學有助于學生進行英語多義詞的習得。

參考文獻

[1] 耿占春.隱喻[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3.

[2] 黃興運.詞匯的認知研究—隱喻在英語多義詞教學中的應用[D].廣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3] 林書武.國外隱喻研究綜觀[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7(1):11-19.

篇9

關鍵詞:CDIO工程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3-0286-03

一、改革的背景與基本思路

(一)CDIO工程教育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來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它以產品研發到產品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專業。CDIO培養大綱將工程專業畢業生的能力分為工程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能力4個層面,大綱要求以綜合的培養方式使學生在這4個層面達到預定目標。

(二)背景與基本思路

新時期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與產業結構戰略升級,要求高等教育迅速做出人才培養模式的戰略性變革,要求工程技術人才既要掌握應有的知識,還必須具備終生學習的能力,必須具有良好的交流能力和團隊精神,具備對本專業、本行業乃至社會、歷史、文化、環境等方面的大系統的理解與掌控能力,使學生具備較好的從事職業工作的工程能力和深厚的技術基礎知識,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鑒于我國現行的工程教育模式與現代工業發展對高級工程人才的要求不相適應,針對制約學生工程能力培養中的問題,教育部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和“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在此背景下,按照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創新構建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開展學生工程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對培養具有良好工程能力和現代工程意識的應用型本科工程技術人才具有重大意義。對此,我們決定積極主動地應對新時期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的要求,以國際CDIO工程教育理念為指引,以科學界定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重構人才培養方案為龍頭,以團隊建設和項目運作為著力點,以實踐教學軟、硬件平臺建設為支撐,以激勵機制與管理制度創新為保障,整體設計、分步實施、系統推進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二、對CDIO工程教育理念內涵的科學分析

(一)能力本位

CDIO工程教育的目標之一是培育學生能夠領導新產品開發、實施過程控制和指導系統的創造與運行。這一目標要求我們培養學生必須以能力本位為出發點,來確定各專業的培養目標,設計教學內容、方法和過程,評估教學效果。其次,CDIO的目標強調的是知識向能力轉化的過程,其教學模式就是通過真實的項目化教學,培養學生的系統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工作和交流能力,社會實際環境下的系統構思和工程設計實施運行的能力。

(二)“做中學”與“一體化”

CDIO工程教育的教學模式是將工程產品、生產流程或生產系統的生命周期抽象為“構思、設計、實施、操作”4個階段。其教學方法是以項目為載體,以完整的項目來設置課程、安排教學計劃、建立學科和課程之間的關聯,以使學生通過“做中學”得到真才實學。這實際上就是“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是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個人能力、交往能力以及產品、過程和系統的建造能力。這就要求正確處理課程的功能定位與課程體系架構之間的關系,以全面落實由職場需求和學科專業要求確定的能力和態度目標,以反映職場典型工作和任務的綜合性項目為載體,科學設計與學科專業知識相結合的課程體系。

(三)工程教育環境與產學合作

“工程”是科學的某種應用,通過這一應用,使自然界的物質和能量的特性能夠通過各種結構、機器、產品、系統和過程,以最短的時間和精少的人力做出高效、可靠且對人類有用的產品。CDIO第一條標準就是關于環境的定義:產品、流程、系統的生命周期發展的構思、設計、實施和操作是工程教育的環境。所以,對工程教育而言,就應該將職業的實踐環境引入大學作為教育的環境,首先建立校內實訓基地,把產業界做過的項目來訓練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能力,把課堂學的知識和技能付諸于實踐。但這還遠遠不夠,因為校內實訓基地不能替代現代產業環境,只有經過真正產業環境訓練出來的學生才能適應工程的需要。因此,必須引入產業合作,讓學生到企業進行專業頂崗實習,使學生不僅學到實用的技術,更且在成本、質量、團隊合作、勞動安全、班級管理、溝通交流等各方面都得到全方位的鍛煉與提高。

三、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理念

基于對CDIO內涵的分析,對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的理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市場導向

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規格要求和課程設置要緊緊圍繞市場需求來進行,正確處理學科知識體系與市場需求的關系,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面向社會,將企業生產的實際引到基于項目的課程教學中,全面提升學生的能力和素質。

(二)全人教育

教育不僅是知識傳授和專業技能習得,還要使教育者在世界觀、方法論、智力、情商、道德操守、創造性、身體與心理諸方面都得到全面發展,即培養“完整的人”。

篇10

關鍵詞:自主學習;大學英語教學;教學模式

一、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重構目標與原則

“教學模式改革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徐錦芬2012:51)。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重構的目標是滿足學生個人需求和社會需求、培養并保持大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提供適合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環境和土壤。其原則是以促進自主學習為主導、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為基礎、以‘項目’學習為依托、以多元化考核為保障和鼓勵機制。

以自主學習為主導:就是在課程設計中要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導向,研究有效的培養途徑,培養他們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任的態度和意識。因為在外語學習中,無論是從獲得語言輸入,還是保證輸入和輸出的質量角度來說,都需要學習者積極主動地承擔起學習的責任,如在接受語言輸入時,能夠對其進行分析處理并從中悟出規則,加以吸收。在語言輸出時,對自己的語言行為進行自我監控、自我修正,這樣才能保證語言習得所需要的輸出與輸入之間的平衡(束定芳、莊智象1996)。

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為基礎:就是在課程設置中要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主要依據,英語教學要充分體現與學習者學習需求的相關性,使學生感到學習內容的有用性,級學生感到他們的需求得到滿足后的成就感以及相應的責任感。這對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能夠刺激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保持并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以‘項目學習’為依托:就是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采取‘項目學習’的方法,使閱讀、口語或寫作課基于項目來進行,由學習小組共同完成。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他們需要不斷的協商、討論甚至辯論,學會闡述個人的觀點,同時對別人的觀點進行評價。這個過程不僅可以使學生學會以評判性的眼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管理自己、獨立學習的能力,還可以通過項目學習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共享知識,達到交流溝通、合作學習的目的。同時這種自我指導的活動能夠使“學生更快地提高語言水平,大幅度地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動機”(Rost2002:26)。

以多元化考核為保障:所謂多元化考核就是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學生不再以單一考核成績為標準。此外,考核方法還要包括學生自身和學生之間的評價,使學生能夠在共同完成‘項目’的過程中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和監督,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或項目,重視學習過程中的實踐機會,在此過程中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以及自主學習能力。

二、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構建

1.各取所需式學習:通用英語與專門用途英語相結合

由于學生英語水平的普遍提高,大學英語課程對多數學生已沒有挑戰性,其一刀切的課程設置已不適合當代的大學外語教學。取而代之的應該是能夠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英語水平的差異性、人才培養的層次性以及學習內容的多樣性的教學原則和課程設置,即根據學生的個人學習需求提供一些可供學生自由選擇的選修課。在課程開始前可以通過學習需求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需求和意愿,發現他們學習英語的目的和用途,使學校能夠根據學生個人能力和興趣,提供相應的英語課程。這種方式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原則,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學習需求分析是課程設計和實施的基礎,是學校和教師組織教學、選用教材、決定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依據。各取所需式學習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通用英語(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和通識教育類英語(English for General Education)的學習。對于有提高、強化英語各項技能需求的學生,可以給他們提供通用英語課程如綜合英語、英語聽說、翻譯技巧與實踐,或者雅思/托福聽力等。而對于希望通過英語學習來了解西方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學生,則可以選擇通識教育類英語,如英美國家概況、英美文學欣賞等。

第二階段的核心課程就是專門用途英語,即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專門用途英語可以根據各個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專業劃分,大致分為幾個大類。如筆者所在的學校主要有機械、電子、計算機、財會以及一些文科專業,按照這些專業的類別,可以設置諸如機械英語、電子英語、計算機英語、金融英語或法律英語等,主要幫助他們熟悉專業詞匯特點、句法結構和語篇特征,以滿足學生未來學習或工作的需要。由于各個學校的生源不同,學生的英語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兩個階段的比例要根據各校的實際情況來確定。

按照學生的學習需求設置英語課程可以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保持較強的學習動機,同時責任意識也會大大提高。通過對自身學習需求的分析和反思,也可以使學生對未來的學習目標有更清醒的認識,因此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為實現既定的學習目標而努力,從而有助于改善外語課堂上沉默寡言的現象,從根本上改變外語教學‘費時低效’的局面。

2. 基于項目式學習:小組學習與個人表現相結合

項目式學習具有傳統英語教學不可比擬的優勢,它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在做‘項目’的過程中鍛煉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責任意識和溝通技能,同時進行大量的語言實踐。小組活動是項目學習的主要形式,而小組討論則貫穿在整個項目學習過程。項目內容的選擇、成果的形式以及成果展示等都需要小組成員共同努力,發揮各自的作用,學會堅持、妥協、互相幫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會得到極大的鍛煉和提高。而成果展示則是學生顯示自身價值和個人表現的一個平臺,如給予及時、積極的反饋,它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并使他們愿意為此付出更大的努力以便能夠更好地完成下一個項目。

項目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評判性思維能力,因為在‘項目’學習中,每個人的努力都直接影響到整個小組最終成果的質量,每個成員因此都會最大限度地使自己負責的任務達到最佳化。在參與評價其他小組同學展示產品的同時,他們或欣賞、或質疑,這個過程可以培養他們評判性的思維方式和眼光。這種基于問題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能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潛能和自信心,降低學習焦慮(張萍,Mazur 2010)。

教師要設置符合教學目標的研究項目,明確項目各個階段的主要內容、實施方案和評價方式。教師在項目學習的作用是顧問、導師和評價者。教師要適時提出合理的建議,定時進行督促、檢查并提供技術指導。

3.多元化考核機制: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

在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下,課程的考核與評價不再是一個孤立的行為。形成性考核可以

包括自取所需選修課,應根據教學目標及教學活動來制定考核評價標準,教師不再是唯一的評定人,可以包括學生自身和學生之間的評價。評價方式也不再由單一的學習成績來評定,可以發展到對學習策略、項目參與程度與貢獻度等全方位、多層次的綜合評價。自評、小組互評以及教師總評形成學生的形成性考核成績。終結性評價為期末的英語水平測試,旨在考核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己藰藴?、考核方法以及形成性考核成績與終結性考核成績在總成績中所占的比例要在課程開始前告知學生。

評價標準的研究是一個關鍵問題,它關系到考核結果的有效性。評價標準的制定建議采用Likert三點或五點式記分制,它是與評價目標相關的多個方面詳細規定的評級指標,既有利于操作,又能充分體現層次差別(石錫書2009)。

三、教學實踐

筆者以自己所教的兩個教學班中的一個作為教學實驗組,另一班為對照組進行了一個學期的教學試驗。教學試驗期間,對照組學生繼續按以往的教學模式進行,采用《新視野大學英語》教程,每周精讀課3個學時(包括一定的寫作和翻譯訓練),聽力課1個學時,共64學時。期末考試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全年級統一組織的考試成績組成,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30%,這是筆者所在學校對平時測試成績在總成績中所占比例的規定。對照組的平時成績和其他班級一樣,主要有單詞測試、聽力測試或寫作測試等組成,基本都是圍繞教學內容進行。

試驗開始前教師給實驗組的學生做學習需求調查問卷。根據學習需求的統計結果,教師為學生開設了英語國家概況這門課,該課選擇朱永濤主編的《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入門》為教材,該課程涵蓋了英美國家的地理、歷史、政治、經濟、社會生活和文化傳統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實驗組學生在實驗前就被告知,英美國家概況的考核將作為平時測試成績進入期末總成績,平時成績所占比例和其他班級一樣為30%,期末考試時他們還將和其他班級一樣參加全年級統一組織的英語測試?!缎乱曇按髮W英語》教程附有可供學生自學的光盤,同時每周學校為學生提供2學時的上機時間,方便學生自主學習。因此該教程主要采取學生自學的方式進行,教師只在學生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實驗中學生的聽力內容主要還是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為主,同時增加一些從網上下載的有關英美國家社會與文化的視頻。

英語國家概況主要采取項目學習的方式進行。首先把學生分成若干個3~4人的學習小組,每一單元的學習內容就是一個項目。學生在閱讀一個單元后,要求就該單元的內容做一個項目,項目成果通過presentation展示給全體學生。以美國的政治體制這一單元為例,項目的任務就是研究美國三權分立的體制如何實現權利的平衡與制約。明確任務后,小組成員開始制訂計劃并確定每個成員的任務,學生主要利用課下時間完成各自負責的學習任務。每個成員的任務完成后,小組學生要確定成果展示方法,如 Presentation的設計、內容或圖片插入的順序及形式等。考核采取自評、小組之間互評和教師評分相結合的方法。評分采用Likert五點式記分制,就presentation內容、形式、語言等方面進行打分。

在試驗開始前和結束時分別給實驗組和對照組做了自主學習能力自我評估調查。自我評估表采用Likert三分量表的形式分級,它是根據徐錦芬等人(2004)的大學生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調查問卷改編而成。自主學習能力評估主要包括:(1)能否為自己確定學習目標與制訂學習計劃?(2)能否有意識的使用各種學習策略?(3)是否能夠監控并評估自己的學習過程?

統計結果表明兩組學生在實驗后的自主學習能力評估上呈顯著性差異(T=-2.328 P=.022*),說明該教學模式對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發展有積極的影響,教師的課堂觀察和實驗后與部分學生的訪談也證實了這一結果。學生表示,他們喜歡英美文化,雖然內容對他們有一定的挑戰性,但因此更加激發了他們的學習勁頭。

兩組受試實驗前后的測試成績也令人鼓舞,實驗組學生雖然沒有利用很多課堂時間學習英語教材,但是兩組學生的考試成績還是出現了顯著性差異(見表1)。和實驗組學生的訪談說明,英語國家概況每一單元的閱讀量非常大,快速、有目的英語閱讀以及小組討論、學習和presentation等活動使他們的英語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Rost, M. Collaborating with learners in and out of the classroom. The Language Teacher 2002, 26/7: 25-27.

[2] 蔡基剛. 寧波諾丁漢大學和復旦大學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差異研究[J]. 中國大學教學,2011 (1).

[3] 石錫書. 基于項目的大學英語協作學習應用研究[J]. 中國外語教育,2009(2).

[4] 束定芳, 莊智象. 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5] 徐錦芬,彭任忠,吳衛平. 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調查與分析[J]. 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1).

[6] 徐錦芬. 論外語教學中的批判性合作自主學習[J]. 外語教學,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