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污水處理方案范文

時間:2023-11-16 17:50: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淀粉污水處理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淀粉污水處理方案

篇1

【關鍵詞】電鍍廢水;廢水處理方案;廢水處理流程;

廢水和廢液的種類及處理量如下:

序號 廢水種類及性質 預計處理量 主要污染物 備注

日處理量 時處理量

1 綜合漂洗水 3500m3/d 145.8m3/h Cu2+=50-80ppm pH=2―5

2 高濃度非絡合廢液 400m3/d 16.7m3/h Cu2+=300-500ppm 酸性

3 高錳酸鉀廢液 2m3/d -- KMnO4=65000ppm 堿性

4 含氰廢水 100m3/d 4.2m3/h CN- 偏堿性

5 混床再生酸性廢水 7m3/mon H+ 酸性

6 混床再生堿性廢水 14m3/mon OH- 堿性

1、處理系統概述

綜合漂洗水主要來源于PCB生產工藝中的鍍件及成品的漂洗,并且一般以軟化水和純水作為漂洗水,所以廢水性質較單一,pH一般在2―5之間,主要污染物為非絡合銅,其濃度一般在50―80mg/L左右;含氰廢水中CN-是一種絡合劑,跟金屬離子反應形成不易去除的絡合物,所以必須在一定pH值條件下,投加氧化劑,將其氧化分解,而高錳酸鉀具有強氧化性,可以作為破氰的氧化劑,破氰后的廢水呈堿性,所以可同時將上述兩部分廢水納入綜合漂洗水處理系統;混床再生廢水主要污染物為酸堿,只需調整pH值即可處理,所以也同時納入綜合漂洗水處理系統。高濃度非絡合廢液中主要污染物為Cu2+、Sn2+、Pb2+等重金屬離子,雖然它們并非以絡合物形式存在,但其濃度較高,Cu2+濃度一般可高達300―500mg/L左右,為降低處理難度和運行成本,這部分廢水單獨成一個系統,由于其水量較大,所以采用連續處理方式,便于操作管理。剝膜顯影廢液其主要污染物為COD并且可能含有少量的Cu2+,COD值一般可達3000~4000mg/L,這部分廢水一般呈堿性,并且當調整pH低少于4時,會析出大量的膠狀物質,不宜與其它廢水合并處理,所以這部分廢水單獨成一個系統,由于水量較大,為降低投資成本,采用連續處理方式。絡合廢液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絡合物,通過調整pH值,不能將其去除,需投加一定量的金屬沉淀劑才可將其沉淀析出,由于這部分廢液量較少,所以采用間歇處理方式。我們以節約投資成本,降低運行費用,便于維護管理為原則,將廢水分成四個處理系統,具體分類如下:

A、綜合廢水處理系統:包括綜合漂洗水,含氰廢水,高錳酸鉀廢液及混床再生廢水,設計處理水量為150m3/h,采用連續處理方式。

B、高濃度非絡合廢液處理系統:設計處理水量為17m3/h,采用連續處理方式。

2、各處理系統工藝流程

綜合廢水處理工藝流程

含氰廢水 KMnO4廢液 綜合漂洗水 混床再生廢水

100m3/d 2m3/d 3500m3/d 21m3/mon

收 集 槽

提 升 泵

NaOH 一級破氰槽 NaClO

H2SO4 二級破氰槽 NaClO

調節池 空氣攪拌

提升泵

Ca(OH)2 一級反應槽 NaOH

二級反應槽 PAC

三級反應槽 PAM

立式沉淀池

中間水池 污泥槽

加壓泵 污泥加壓泵

全自動過濾器 廂式脫水機

反沖洗泵 ― pH最終調節池 H2SO4 泥餅外運

流量計量裝置

達標排放

高濃度非絡合廢液處理工藝流程

高濃度非絡合廢液400m3/d

調節池 空氣攪拌

提升泵

NaOH 一級反應槽 H2SO4

二級反應槽 PAC

絮凝反應槽 PAM

立式沉淀池

綜合廢水調節池 污泥濃縮池(共用)

(綜合漂洗水系統)

3、各系統處理工藝說明

3.1 綜合廢水處理主要工藝說明及設備

1含氰廢水收集槽

1個10m3 PE槽,配2臺5m3/h,2.0bar氣動隔膜泵,1用1備。

2 一級、二級反應槽

一級反應槽設1個2m3 PE槽,水力停留時間約30分鐘,用pH計控制NaOH投加量,用ORP控制NaClO投加量。二級反應槽設1個2m3 PE槽,水力停時間約30分鐘,用pH計控制H2SO4投加量,用ORP控制NaClO投加量,經二級破氰后,廢水溢流至綜合廢水調節池。

3 調節池

有效容積為160m3的鋼制水池,配備3臺100m3/h,2.0bar水泵,2用1備。

4 一級、二級、三級反應池

一級反應池設1個有效容積為20m3,水力停留時間約為6分鐘,定量投加Ca(OH)2,用pH計控制NaOH投加量,投加Ca(OH)2。二級反應池設1個有效容積為20m3,水力停留時間約為6分鐘,經一級反應處理后的廢水,形成的氫氧化物沉淀物顆粒較細,通過投加一定量的PAC,以協助形成顆粒較大的沉淀物。三級反應池設1個有效容積為20m3,水力停留時間約為6分鐘,通過投加一定量的PAM,使廢水中沉淀物進一步形成礬花,從而使其更容易在后續的沉淀池形成固液分離。

5 沉淀池

Φ12m×4.5(H)m的立式沉淀池,池內配1套機械刮泥裝置,經沉淀池后廢水得到固液分離,上清水溢流至后續的中間水池,而污泥沉積于池底部,采用控制氣動排泥閥,定期自動排入污泥濃縮池。

6中間水池

有效容積為20m3的中間水池,輸出液位信號至PLC控制器。

7過濾器

為進一步去除水中的懸浮絮體,配3臺Φ2200×3400(H)mm過濾器,自動反沖洗,反沖洗采用氣洗與水洗相結合的方式,3臺過濾器同時工作,交替反洗。

8pH最終調節池

有效容積為20m3的貯池,為保證處理后水pH值在6~9范圍內,設1個pH計控制H2SO4的投加量。最終達標排放。

3.2 高濃度非絡合廢液處理工藝說明

1 調節池

有效容積為40m3的調節池,輸出液位信號至PLC控制器。

2 一級、二級反應槽

一級反應槽5m3PE槽,水力停留時間級為15分鐘,用pH計控制NaOH/H2SO4投加量。 二級反應槽 5m3PE槽,水力停留時間約為15分鐘,經一級反應處理后的廢水,形成的氫氧化物沉淀物顆粒較細,通過投加一定的PAC,以協助形成顆粒較大的沉淀物。

3絮凝反應池

3m3 PE槽,水力停留時間約為10分鐘通過投加一定量的PAM,使廢水中的沉淀物進一步形成礬花,從而使其更容易在后續的沉淀池形成固液分離。

4 立式沉淀池

規格為Φ4000×4500(H)mm立式沉淀池,池底設集泥斗,并配1個機械刮泥裝置,上清水溢流到后續的中間水池,而污泥沉積于池底部的泥斗內,定期自動排入污泥濃縮池,濃縮池與綜合廢水處理系統共用。濃縮的污泥經加壓送至廂式脫水機脫水,濾后水回至綜合廢水調節池。

4、經濟分析

(1) 動力費用

有功系數按0.85計,電費按0.89元/度計,公共部分電費平均分到各廢水處理系統。廢水處理動力消耗費用:

公共部分: 元/ m3

綜合廢水: 元/ m3

高濃度非絡合廢液: 元/ m3

(2) 藥劑費

綜合廢水:1.750元/ m3

高濃度非絡合廢液:2.350元/ m3

(3) 人工費

本項目廢水處理系統勞動定員4人,每人每月按1500元計。

總人工費: 元/ m3

(4) 總運行費用

綜合廢水:0.449+1.750+1.197=3.40元/ m3

高濃度非絡合廢液:0.573+2.350+1.197=4.12元/ m3

結 論

根據無錫電子廠廢水水質及無錫環保局對總排放口廢水水質要求,選擇生物濾池加反應沉淀的深度處理工藝,并投加絮凝劑等化學工藝。運行兩年,結果顯示各項指標均能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

篇2

一、突出治污減排,圓滿完成了上級安排的任務目標

去年底,經上級考核認定,全年共實現cod凈削減量為800噸,完成全年任務的195%,列濰坊市各縣市區第一;實現so2凈削減量為1400噸,完成全年任務的140%,超額完成責任目標。在已建成銀河、舜河兩大城區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10.6萬噸的基礎上,分別擴建二期工程,*鎮建成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去年共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0.5萬噸。新建設的4處鄉鎮污水處理廠,相州、*、舜王已破土動工,*土地調整和地質勘查已到位并完成工程招標。這4處污水處理廠將在今年11月建成運行。密州、龍都、*、皇華4處鄉鎮(街道)通過鋪設排污管網將污水納入城鎮污水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金安熱電、恒陽熱電、潤生淀粉、良豐化學、泰盛化工、興貿玉米、同路、龍光、等8家熱電企業全部建成爐后脫硫治理工程,并安裝在線監控與省市聯網,實現全程監控。大力推行集中供熱,對供熱管網覆蓋范圍內的800余臺鍋爐等進行取締。

二、嚴格執法,環境違法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一是加大水源地保護力度。去年以來,先后組織環保、城管、市政、水利、建設、畜牧等部門4次組成聯合執法檢查組,對濰河、扶淇河、涓河、鐵溝河的53個入河排放口進行了全面排查和復查,對16個雨污混流排放口落實了部門整改責任制。去年7月份,組織七部門聯合對市區飲用水源地*水庫、*水庫、莎溝水庫、引涓干渠周邊的工業企業、養殖戶、生活污水排放情況進行了詳細調查,根據調查情況,制定了《諸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將發現的問題逐一落實到鄉鎮(街辦)部門,明確了整改時限。同時全面加強了飲用水源地保護區的監測,對濰河的*、九臺、古縣等斷面嚴密監控,對兩個城市污水處理廠進出口和古縣斷面的監測,達到每天一次,確保污水處理廠設施正常運行,達標排放。

二是加強對重點污染企業的監管。按照省級環保部門關于加強對重點企業、污水處理廠、城市空氣質量和重點河流監管的“四個辦法”的要求,對新星紙業、興貿玉米、潤生淀粉、金安熱電、恒陽熱電、泰盛化工、良豐化學7家國控、省控企業每月監察不少于4次,對10家濰坊市控企業進行旬查,對全市69家重點企業本著從嚴從細、不留死角的原則,采取明查、暗訪等形式,加大監察頻次,發現問題,依法處理。去年以來,共開展環保專項行動8次,對13家環境違法企業進行了處罰,罰款79萬元,對23家企業進行了限期整改。嚴格按照國家產業結構政策,對土小企業進行了拉網式排查,在去年排查和取締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打擊力度,防止反彈。全年共排查土小企業20家,對死灰復燃的5家小電鍍廠采取斷電措施予以取締。嚴格落實環評和“三同時”制度,行使好環保“第一審批權”和“一票否決權”,對所有項目都進行了現場勘察,去年以來,共辦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248件,環保驗收20件。

三是加強在線監測設施建設。按照省政府實施的“三級五大網絡”要求,在環保局建成了“環境監控中心”,對10家水污染治理設施和7家大氣污染治理設施,安裝了在線監控。目前全市國控、省控重點污染企業全部并入“三級五大網絡”,使在線監測設備與省、市聯網,實行在線監測、遠程控制,環保執法能力進一步增強。

三、抓好綜合整治,生態市建設突破實質性進展

一是開展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成立了由分管市長任組長,農工辦、環保、發改、農業、林業、規劃、市政、城管、衛生、水利、財政、國土、經貿、畜牧、廣播電臺、統計等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制定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以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為標準,統籌整治農村“臟、亂、差”。按照“三清”(清理糞便堆、清理垃圾堆、清理柴草堆)、“四改”(改水、改廁、改灶、改圈)、“四通”(通路、通電、通自來水、通寬帶網)、“五化”(硬化、凈化、亮化、美化)的要求,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確定了“村集、鄉運、市處理”的農村垃圾處理辦法。在進一步提升城市兩大水廠運營質量安全的同時,抓好村村通自來水工程的掃尾和提升改造,確保農村飲用水安全。以水土保持、退耕還林為重點,加強農村自然生態保護。加強了對全市礦產、水力、旅游等資源開發活動的監管,遏制新的人為生態破壞。重視自然恢復,保護天然植被,加強村莊綠化、庭院綠化、通道綠化、農田防護林建設和林業重點工程建設。

二是推進國家環保模范城創建工作。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創建“生態市”的決定,加強創模工作。目前,在創模考核指標的32大項指標中,已有26項達標,向國家環保部報送創模申請的相關材料已經定稿,正在編制創建規劃。積極開展創建“環境優美鄉鎮”、“綠色社區”、“綠色學校”工作。去年以來,皇華鎮已建成全國環境優美鄉鎮,*、*正在實施創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6處鄉鎮已建成省級環境優美鄉鎮、建成9個綠色社區、5處綠色學校。

篇3

一、環保科研工作

(一)珠江水系廣西流域高濃度有機廢水治理技術研究與示范

本課題為國家科技攻關計劃,主要研究內容:(1)系統的研究了珠江水系廣西流域水質污染特點,指出水質污染主要表現為:以有機污染為主、季節性污染明顯、結構性污染嚴重、跨行政區邊界水質污染矛盾突出,水質超標因子以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懸浮物為主。

(2)根據COD和鉀的含量可根據廣西糖蜜酒精廢液歸納為三種類型。廣西大多數糖蜜酒精廢液屬于第二種類型,第一種和第三種為少數企業。采用固液分離辦法,可以回收糖蜜酒精廢液中非溶解物(蛋白質),回收率為91.5%。濃縮比為4.39倍,分離得到的非溶解物蛋白質含量達4.4%,達到飼料GB13078-91標準要求。

(3)自主研制的多級卷式膜分離設備,可以分離糖蜜酒精廢液中90%的色素,回收的色素為焦糖色素,主要技術指標達到GB8817-2001要求。

(4)在金光糖廠、昌菱糖廠及蒲廟酒精廠進行中試,廢液經離心分離與組合膜工藝處理后凈化廢液回用率一般可達80%。

(二)四江流域重點污染治理技術研究及綜合利用技術開發

本項目為廣西科技廳項目。采用機械離心分離糖蜜酒精廢液含蛋白質固形物回收率為82.4%(主要指標達GB8817-2001標準要求);實驗室試驗一次膜分離膠體色素回收率達77.6%(主要指標達GB8817-2001標準要求);實驗室試驗廢液回用于糖蜜發酵產酒替代清水率達60%。

在淀粉廢水處理一體化設備研究及應用試驗中,采用HCR-BCO(高效好氧生物反應器-好氧生物接觸氧化池)工藝處理淀粉廢水,系統穩定運行時,出水可達綜合污水排放一級標準。

(三)由制糖、酒精、淀粉生產引起的重點污染源廢水治理及示范研究

本項目為廣西科技廳項目。已開發出一套回收廢液色素的膜分離設備,此系統生產性試驗運行穩定,色素回收率大于90%,產品主要指標達GB8817-2001標準要求);經化學脫鉀處理后,凈化廢液回用于糖蜜發酵生產酒精替代清水率達80%。

固態發酵產品的營養和衛生指標均達到預期目標,粗蛋白含量大于18%;進行了生長豬、育肥豬的飼養試驗和屠宰試驗,證明可替代麩皮在飼料中應用。

在淀粉廢水處理研究中,新的高效好氧反應器負荷達30KgCOD/m3d,進入COD濃度為10000mg/L以上,一次去除率達70%;系統去除COD達90%。回收菌體蛋白符合QB/T1940-94標準。

(四)桂林市水環境質量改善與綜合示范項目

該項目是國家科技部863攻關項目。主要負責項目下的兩個子課題:

1、納污支流污染治理技術研究與示范

污水主要來源于矮山塘分散的稻田排污口和泡花堿廠等污水約2000~3000m3,污水水質COD含量約50~80mg/L;NH3-N約12~20mg/L;SS約為40;pH值約為6~9。根據污水特點在詳細的單體試驗的基礎上,建立了河道接觸氧化和人工濕地處理系統,工藝通過專家認可,已在烏金河工程中應用,出水達到預定指標,其工藝流程見下圖:

整個工藝由調配水系統和凈化系統組成,調配系統為保證進入凈化系統的流量為3000m3/d,多余的水體通過超越管道引至凈化系統下游,同時在豐水期保證洪水排道的暢通。

凈水系統由沉淀池和五段河道凈化系統和人工濕地單元組成。每個河道凈化單元劃分接觸氧化段和水生生物凈化段兩個組成部分。

2、桃花江上游流域村落和住宅小區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研究

本設計根據魯家村村委會提供的資料和近期對魯家村現狀的進一步調查以及針對小區生活污水治理技術研究的初步成果,選用預處理+土地生態滲濾工藝方案。工程場址選擇在桃花江西岸,魯家村桃花閣餐館西南的菜地上;設計規模為80m3/d,主要污染物COD的濃度為250mg/L,出水濃度控制在30mg/L左右。工程設計使用年限至2012年。其工藝流程如下圖:

整個工藝由預處理系統和凈化系統組成。預處理系統包括各家各戶原有的一級化糞池和擬新建的沉砂池、油水分離器,主要去除來水中的無機懸浮物、大塊的雜物和動植物油,以提高凈化段的處理效率和使用壽命。凈化系統包括集水、配水池、土地生態深度處理系統和清水回用池。

(五)改性沸石微污染水源水處理復合材料

此項目由廣西科學技術廳資助。以浙江縉云斜發沸石、廣西車田紅輝沸石為主要研究對象,采用酸、堿、鹽等改性、改型方法,以去除微污染水源中的COD、氨氮、Cr6+、Fe3+、P5+為目的,基本確定了制備各類改性沸石的工藝。運用X射線粉末衍射、掃描電鏡、熱重、差熱分析、BET比表面測試等手段,對原礦及改性沸石進行了物理化學性能研究。

改性后的沸石對氨氮、鉻離子、COD、鐵離子和磷等污染物的去除率較原礦均有較大提高,可分別達到:94%、99.9%、76%、99.9%、99.7%,有較大的實用價值。利用改性沸石產品對桂林沖口垃圾滲濾液高濃度氨氮廢水治理,取得較好削減作用。

(六)復合改性膨潤土凈化劑研制

在膨潤土原礦中蒙脫石含量約為60%條件下,經物理和化學提純后,石英等雜質將明顯減弱或消失,蒙脫石的含量提高到85%以上。利用X射線粉末衍射、掃描電鏡、熱重、差熱分析、BET比表面測試等方法,對原礦進行了詳細的物理化學性能研究;用各種改性劑進行插層,形成納米膨潤土復合材料,在對污水的鉻離子、COD、和磷等污染物的去除率較原礦均有較大提高,可分別達到:90%、50%、50%,開發的產品主要用于飲用水和水產養殖業,項目研究達到預定目標。

二、環保工程設計

(一)臨桂大酒店污水處理工程

日處理污水280m3,工藝流程圖如下:(略)

針對酒店餐廳、廁所廢水的特點,先通過隔油沉砂池去除廢水中油類及懸浮物,再經接觸氧化池處理,排水符合GB8978-1996三級排放標。工程運行已有四年,出水穩定,深受用戶好評。

(二)長城酒店污水處理工程

日處理污水280m3,排水符合GB8978-1996三級排放標準。工藝流程圖如下:(略)

酒店原已有格柵沉砂井及化糞池各一座,一直正常運行,但由于酒店廢水的水質、水量變化較大,普通化糞池不能保證出水穩定達標。根據這一情況,在原有的化糞池中投加高效填料,大大增加池中有活性微生物的數量,為活性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更利于微生物對污染物COD、BOD等的降解。同時也可截留住大部分的懸浮物。工程已運行近三年,運行正常,出水穩定。

(三)沖口垃圾衛生填埋場污水治理工程

日處理污水300m3,工藝流程:(略)

滲濾液經浮船提升泵進入ABR厭氧池,在池中可去除部分污染物并提高廢水的生化性能后自流進入MBR主反應池,MBR池分為缺氧區、好氧區和膜處理器三部分,缺氧區主要去除膜處理器回流液中的硝態氮,好氧區去除有機物和氨氮,大分子物質被截留在膜處理器外回流回缺氧區,清液在臭氧接觸罐消毒脫色后外排。

設計說明:

調節池和浮筒提升泵:調節池起到了調節水量,均衡水質、沉淀重金屬和懸浮物的作用,為后續工藝奠定了基礎。設計采用浮筒安裝潛水泵,不設提升泵房。

厭氧反應池:采用折流式厭氧反應器,并在上向流部份設置厭氧填料,同時具有厭氧污泥床和厭氧過濾床的優點,使得池中水力停留時間(HRT)與污泥的停留時間(SRT)較好分離。其抗沖擊負荷能力強,處理效果好,COD平均去除率可達75%以上,減輕后續好氧的負荷。

好氧膜分離反應器:厭氧池出水直接進入好氧膜生物反應器。該系統共分為三部分:即兼氧部分(A段)、好氧部分(O段)、膜分離部分(M段)。

臭氧系統:系統由臭氧發生器與脫色罐共同組成。

污泥處理系統設計:好氧膜分離系統和厭氧池的污泥由分別設置的兩臺污泥回流泵定期抽送到填埋場,與進場垃圾一起填埋。

本工程工藝技術先進,所用ABR反應器是第三代高效厭氧反應器,MBR反應器也是國內外污水處理應用的前沿技術。工程處理效果好,達到污水一級排放標準。工程采用的儀器設備均為進口設備,質量可靠。整個工程自動化程度高,采用遠程自動控制和現場控制相結合,管理操作簡便。相對國內滲濾液處理工程,本工程更節能。工程運行已近兩年,受到用戶好評。

(四)桂柳高速公路鹿寨、宜州段污水處理工程

日處理污水500m3,工藝流程:(略)

食堂污水經隔油池處理后與辦公樓、生活樓、廁所污水自流進入污水化糞池,然后經化糞池匯入集水井,由提升泵將污水均勻分配到各個生態模塊單元。經深度處理后的污水自流入清水池,可用回用泵提升回用或直接排放。

設計說明:

前處理:污水前處理包括原有的化糞池改造和新增的隔油池。

化糞池改造:一是進行格柵沉砂井的改造。二是在現有的化糞池中投加高效填料。

新增隔油池:采用除油器,使部分小于100μm的油滴聚附成大油滴而被去除,因而油去除效果好,并且不耗電、不耗藥,運行成本低。

生態深度處理法:主體工藝部分為生態濾池,生態濾池分成覆土層、散水層、厭氧濾層、好氧濾床、集水層,主反應區是厭氧濾層和好氧濾床。

濾床具有特殊的結構;組合物料層由土壤、生物、微生物菌種和改良劑組成。

整個工程僅用三臺水泵提升,無其他能耗設備;工程維護管理方便,只需每兩日切換一次閥門;工程構筑物均為地下式,表面可綠化,環境美觀;無臭味及剩余污泥等二次污染產生;尾水可回用,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工程運行良好,受到用戶肯定。

(五)城區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

針對桂林市各城區的地理、生活污水、工業污水等具體指標,編制了污水處理可行性研究報告。報告為:《桂林市城北區污水處理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桂林市城西區污水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興安污水處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等。

三、“十一五”發展方向

十一·五期間,我院應抓住國家加大環境保護力度的時機,在加強環保新技術開發的基礎上,做大做強環保產業。具體規劃如下:

(一)加快現有環保科研進展及推廣

努力保質保量完成在研的各項科研項目,已完成成果加大實際應用,創造更大的經濟、社會及環境效益。

(二)積極參與環保工程運營

積極加入到社會化多元化環保投融資機制中,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參與污染治理市場化運作,加強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管理,如BOT、PPP、POT等特殊經營方式。

篇4

一、嚴格落實污染物減排總量控制制度

20*年市政府將水污染物和二氧化硫作為減排的主要目標,要求我市的COD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要比20*年分別削減7.8%和3.8%。根據這一要求,市政府下發了《關于下達“*”期間主要污染物削減總量控制計劃的通知,并制定《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目標責任書》,將指標分解到鄉鎮(街辦)、經濟開發區及有關部門等。為實現主要減排指標的完成,我們根據全市的環境容量,確定了全年的削減量必須完成的削減目標。在污水削減方面,重點加強了對兩處污水處理廠的監管,并對兩個污水處理廠的進出口安裝了COD和氨氮在線自動監測裝置;加強對69家重點水污染企業進行監控。凡是水污染物不能穩定達標的企業實行限期治理;對化工、造紙、印染、釀造等污染物總量負荷較高以及有嚴重污染隱患的企業,要按清潔生產審核要求進行技術改造,進一步削減排放量;對造紙、釀造等重點污染行業編制廢水減排、限排、禁排計劃,實現區域廢水資源化,對逾期完不成減排任務的企業,一律實行停產治理,確保廢水穩定達標排放;在大氣治理減排方面,對熱電企業開展脫硫治理工作。組織8家熱電企業外出學習,由一名副局長帶隊,對兩單位的脫硫治理工程進行了實地考察。目前化學有限公司已建成脫硫治理工程,玉米、淀粉2家企業已初步簽定了治理合同,5家企業正在開展考察工作。同時突出監控重點。通過排查確定了占排污總量80%以上的14家重點監管企業,列出單子,明確減排目標,對不認真實施減排要求的生產單位堅決關停,完不成目標任務的企業實行停產治理。

二、加強對重點區域、流域的污染防治

一方面實行綜合治理。對5條河流的水污染治理,組織有關人員對沿河的企業、養殖場進行了調查摸底,對沿河所有污水排放企業加強監控,對所有的養殖單位進行整體搬遷;另一方面實施點源治理。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步伐,組織有關人員對沿河的六處鄉鎮(街辦)進行考察論證,準備籌建6處鄉鎮污水處理廠,將生產、生活污水經處理達標后再外排。目前有關部門正在抓緊規劃論證,制定實施方案,確保年內開工建設。督促有關部門抓緊籌建城市無害化垃圾處理場并規范醫療垃圾的處置,徹底解決生活垃圾和醫療廢物污染問題。積極引導和督促企業進一步加大治污設施投入,有污染的項目和生產環節,必須配套治污設施,確保廢水達標排放。

三、嚴把新建項目審批,強化建設項目的監督管理

上半年,我們對所有建設項目,都嚴格執行環評和“三同時”制度,行使好環保第一審批權和一票否決權,把住關口,防止新污染源的產生。堅持“四個不批”:即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堅決不批;對已無環境容量的地區,新上增加污染物總量的項目堅決不批;對飲用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重要生態功能區等生態脆弱及環境敏感區,影響生態環境和污染環境的項目堅決不批;對毗鄰居民區的化工等有環境風險的項目堅決不批。到目前我局共經辦環評審批企業59家,環保驗收2件,全部符合國家規定。拒批不符合國家規定的4個小造紙污染項目。協助3個項目到省環保局做了匯報,環評工作正在開展。所有項目提前辦結率100%,滿意率100%,受到服務單位的好評。

四、依法嚴肅查處各類環境違法行為

在水污染治理方面,重點監控的69家水污染企業,基本達到了控制標準,主要河流斷面水質符合要求。繼續加強對辛興工業污水的監督管理,確保污水管道運送暢通,并達到排放標準。組織監察大隊和監測站人員除正常進行監理外,采取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辦法不間斷地進行抽查、暗訪,加大監理力度和監理頻次,特別是夜間和“八小時”以外的監理頻次。加強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管理。嚴格按照全省污染減排工作的《四個辦法》,每日對各河流斷面和城市污水處廠的進出口水質狀況進行一次監察、監測;每月將各河流斷面和城市污水處廠的進出口水質狀況及時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市紀委及市法院、檢察院和市委組織部報告。積極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成立了以分管市長任組長,環保、發改、經貿、監察、司法、工商、安監等七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制定印發了《實施方案》,與七部門共同組成4個檢查組,實行聯合執法,每季不定期對全市的所有排污單位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檢查,對重點企業每周進行2次以上的暗查,并對126家排污單位進行全過程監理。對查出的問題依法進行了處理。配合省、市環保執法人員的明查、暗查,對全市69家重點水污染治理設施,本著從嚴從細、不留死角的原則,緊盯不放,搞好經常化的監督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不管牽扯到誰,都依法予以懲處。上半年對3個企業進行了限期整改,對未批先建的4家企業依法停止生產,對20家未經審批私自開發建設的項目和“十五”土小企業依法進行了取締。共接人民來信、來訪88件,全部處結。與公安、市政管理局等四部門聯合執法,加強中高考期間城區環境噪聲管理,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五、加強環境監測,為環保執法提供科學依據

積極開展環境計量認證工作,并順利通過了省級計量認證審查驗收,進一步完善了新的認證體系,建立新的環境監測管理體系,各項規章制度建立健全,環境監測能力和監測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圍繞監測計劃,完成了省、市下達的例行監測任務,對全市污染源總量控制單位進行了全面監測,對15家重點單位進行了每月2次的重點監測。對城區的兩套空氣自動監測系統的運行情況進行科學的管理,定期對所有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和實際技能練兵,確保能及時傳輸大氣質量技術參數和區域內空氣污染技術指標。為保護好濰坊市區飲用水源地,我們對主要河流斷面進行了嚴密監控,加強對兩個城市污水處理廠進出口的監測,基本達到每日一次。上半年共取得環境監測有效數據7800個監測數據個,所有報出數據一次合格率達到100%,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三同時”驗收、環保設施檢查、排污收費、、污染事故處理等各項工作,提供了科學、準確的數據,為環保執法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據。

六、積極開展環保模范城創建活動

成立了環保模范城創建辦公室,抽調精干力量充實創模辦。創模辦根據全市的環境狀況制定創模規劃,制定并下發了《創建國家境保護模范城市考核指標任務分工》和《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指標任務分解表》,對創模指標進行分解落實;加強對專業的學習培訓,通過組織人員對新的“*”創模量化指標進行學習培訓,使大家很好的認識到創模工作的基本程序。目前已考察咨詢了環科院等幾家創模規劃的編制單位,近期,已準備就招標編制的有關問題形成書面材料向市政府進行請示,力爭年底前向省環保局報送我市創模申請報告。同時積極開展創建活動。在10家企業開展了清潔生產審計,到6月底完成10家企業的清潔生產審計報告的編制工作。開展綠色評選活動,會同文明辦對獲得20*年度市級綠色社區的單位,舉行了揭牌、授牌儀式。會同教育局對獲得20*年度市級綠色學校的舉行了揭牌儀式。開展爭創環境優美鄉鎮。根據市政府辦公室下發的關于開展創建環境優美鄉鎮的通知,對六處鄉鎮開展創建20*年度省級環境優美鄉鎮活動。

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我市的產業結構是以加工業為主,傳統的粗放型、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產業模式,成為全市經濟的發展的龍頭。當前環境保護工作中的問題和困難還很多,主要是:環境壓力繼續加大,污染物排放總量超過了環境承載能力,工業污染防治水平不高,落后淘汰的生產工藝依然存在,重點區域和重點行業的污染仍然比較嚴重,特別是百尺河中下游由于多年來的淀粉廢水沉淀,造成淤泥發酵,不從根本上治理,在短時間內很難取得理想的效果;個別企業治污設施運轉不良,不能穩定達標排放,造成河流斷面水質超標;城區大氣污染還沒有得到徹底根治,燃煤型大氣污染需要加大治理力度,特別是熱電企業的脫硫任務非常重;市區飲用水源地的保護任務還比較重;個別企業的環保意識不強,環境違法行為時有發生;不符合產業政策的“十五土小”、“新六小”沒有徹底清除,有些地方存有死灰復燃現象,等等。對這些問題必須高度重視,采取得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下半年的工作打算

我們要繼續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建設和諧社會為指導,繼續加大水和大氣污染的防治力度,努力改善生態環境,完成減排任務,爭取在創建模范城方面取得實效。在工作上突出以下幾點:

一是加強對治污排污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快九龍河泵站建設,把扶淇河以西的污水納入舜河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減輕銀河污水處理廠的負擔,解決“銀河吃不了,舜河吃不飽”的問題;加快籌建6處鄉鎮(街道)的污水處理廠,將生產、生活污水經處理達標后再外排。建議市政府協調有關部門抓緊規劃論證,盡快拿出實施方案。

二是抓好重點流域污染治理。繼續對5條主要河流的水污染進行治理。加強對沿河所有污水排放企業的監控,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企業,堅決實行限產、停產治理。

三是嚴把新建項目審批關。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管理制度,行使好環保“第一審批權”和“一票否決權”,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要求的項目,堅決不予審批。

篇5

【關鍵詞】工業廢水;處理技術;發展趨勢

一、工業廢水處理技術發展中應遵循的原則

當前,工業廢水處理技術發展的趨勢是更好的保護環境,節省能源,資源循環利用。在此過程中,工業廢水處理技術的開發和利用應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一)從工業生產根源入手,優先選用無毒生產工藝,對落后的生產工藝進行改革,替代不符合現代環保標準的生產工藝,盡量較少或杜絕有毒有害工業廢水的產生。

(二)在工業產品實際生產過程中,嚴格把控有毒原材料的管理流程,規范人員的操作行為,做好有毒中間產物和產品的督檢工作,避免滴漏、流失等現象的發生,盡量開發符合工業生產特點的生產技術流程和設備。

(三)對于含有有毒物質的廢水,如含有重金屬、放射性物質、高濃度酚、氰等成分的廢水,應與其它不同種類的廢水進行分流處理,從而更為徹底的處理并回收廢水中存在的可再利用有用物質。

(四)對于流量大但污染度較輕的工業廢水,其處理技術的發展應以循環再利用為發展方向,合理的設計,設置專門的處理機構,避免向下水道排入,以盡量減輕城市下水道和城市污水處理系統的工作負荷。

(五)對于可進行生物降解的有毒工業廢水部分,如酚、氰廢水等,其處理技術的發展以分層處理為主,即首先就該工業廢水進行初步處理,依照城市下水道污水排放標準進行排放,然后進行下一步的生化處理;對于不可進行生物降解的有毒工業廢水部分,則進行單獨技術方面的處理,不應排入到城市下水道。

二、工業廢水處理技術發展趨于多元性

(一)發展多種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由于現代工業廢水種類的繁雜、性質的多變性,單一的處理技術已不能滿足現代工業廢水處理的要求。因此,多種工業廢水處理技術融合成為了工業廢水處理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當前,可應用的工業廢水處理技術,主要包括三種:

1、物理處理技術

物理處理技術是指在不改變廢水化學性質的前提下,通過過濾、分離等技術就工業廢水進行處理,剔除其中所含的不可溶解性懸浮狀顆粒污染物質,即進行工業廢水預處理,這也是廢水處理的第一階段。在此過程中,可在污水處理系統中設置隔離裝置,如采用格柵和篩網工藝制成的金屬柵條間隔裝置,以去除污水中存在的懸浮顆粒狀物,對污水進行初步處理的同時避免后面污水處理設備堵塞的情況發生;沉淀工藝是指依據污水自身的重力性,使得廢水中與水不同重量的物質進行分離。沉淀的類型主要分為: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區域沉淀和壓縮沉淀四種;氣浮則是指在工業廢水中通入空氣,從而使得比水輕,且附著在氣泡上的微小物質與水進行分離;離心分離工藝是指通過離心設備處理,借助該設備產生的離心力,使得不同質量的物質與水進行分離。

2、化學處理技術

化學處理技術是指在工業廢水中加入合理的化學物品,使其與廢水進行化學反應,變有害為無害的過程。例如,采用酸堿中和法來平衡廢水中的酸堿度;采用氧化還原法,將工業廢水中還原性或氧化性污染物進行去除。

3、生物處理技術

生物處理技術是現代工業廢水處理發展的主要趨勢。該技術是通過微生物降解代謝將有機物轉化為無機物,從而完成對工業廢水處理的過程。在我們現實生活的自然環境中,微生物的種類繁多、數量巨大、分布范圍廣、繁殖能力強,對于有機物有一定的氧化分解性。該項工業污水處理技術可應用于農藥業、食品業、造紙業、印染業、冶金業等多個行業,且具有良好的效果,為未來工業廢水處理技術的發展點名了方向。目前,工業廢水生物處理技術主要分為好氧處理和厭氧處理兩種,常用的工藝則包括生物過濾、活性污泥與生物膜等。

(二)發展與工業廢水特點相符的處理技術

以上提及的三種工業污水處理技術,都有其可適用的范圍和利弊性,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只有選用合理的處理技術才能更好、更完善的完成污水處理。因此,本文就污水處理所涉及到的幾大行業進行了具體分析:

1、農藥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藥方面的產品種類繁多,其廢水水質較為復雜。農藥工業廢水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1)廢水中的污染物濃度高,化學需氧量可達每升幾萬毫克;(2)毒性物質含量較高,廢水中除去已有的農藥和中間產物外,還含有許多生物無法降解的物質,如酚、汞等;(3)氣味偏于惡臭,對于人體的呼吸道和粘膜有具有的傷害;(4)污水的水質、水量多變,具有一定的不穩定性。由此可見,農藥工業廢水的污染極為嚴重。農藥工業污水處理技術的最終目的是保護環境,盡可能的提高其循環利用率,以求達到零污染、零排放。目前,可應用于農藥廢水處理的技術有活性炭吸附技術、濕式氧化技術、溶劑萃取技術等。然而,只有從根源和結果上雙向抓取才能取得更為顯著的效果。首先,從農藥生產上著手,研制出更為高效、低毒、低污染的新型農藥產品,這是農藥工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其次,將生物污水處理技術作為農藥污水處理的重點研究方向,這是未來農藥工業污水處理的主要發展趨勢。

2、食品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食品工業廢水的排放量大、水質差異較為明顯。其中所包含的污染物主要有:(1)固體性物質,如植物葉片、果皮、肉類、禽類羽毛和泥沙等;(2)懸浮物質,如油脂、蛋白質、淀粉、膠體物質等;(3)可溶解物質,如酸、堿、糖、鹽等;(4)菌毒類物質。整體而言,食品工業污水中主要以有機物質和懸浮物為主,較易腐壞,毒性低。因此,依據食品工業廢水的特點分析可知,生物技術處理無疑是最好的選擇,這也是食品工業廢水處理技術的主要研究方向。

3、造紙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造紙工業廢水主要產生于制漿和抄紙兩個工藝生產過程中。這兩個工藝流程產生大量的工業廢水,其中,制漿過程中產生廢水的污染尤為嚴重。制漿過程中產生的污水稱為“黑水”,其中含有大量的纖維、無機鹽和色素。抄紙過程中產生的污水稱為“白水”,其中含有大量的纖維以及添加料和膠料。造紙工業廢水處理應著重于提高廢水的循環使用率,從而減少水的使用量和廢水的排放量。與此同時,還應注意開發、研制廢水有用成分提取技術,從而較少資源浪費。

4、印染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印染工業的水源使用量較大,80%-90%的水作為工業廢水被排出,其處理技術以回收再利用為主。這其中可應用到的處理技術種類較多,如利用物理處理技術,去除工業廢水中的懸浮物、污染物并脫色;利用化學處理技術調節廢水中的酸堿度,從而淺化廢水色度;利用生物處理技術,提高工業廢水水質等。只有合理使用、調配各項廢水處理技術的優點才能獲取應有的效果。

5、冶金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冶金工業所產生的廢水包括冷卻水、酸洗水、洗滌水(用以去除灰塵、煙氣等)、沖渣水、煉焦水等。其工業廢水處理技術的發展趨勢是:(1)研發、應用水源使用量少甚至是不用的生產新技術,如干法煉焦、煉焦煤預熱等;(2)發展銜接、循環技術,如將廢水中的熱能應用于其他生產工藝,以減少燃料的使用;(3)依據水質的不同要求,進行總體平衡,串流使用,加強技術方案的改進工作,從而提高水循環的利用率。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弄洞村;生活污水;高效厭氧濾池+太陽能充氧人工浮島

中圖分類號:X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34-0381-01

引言

廣西崇左市扶綏縣岜盆鄉弄洞村位于扶綏縣岜盆鄉北部,距離扶綏高速出口和縣城均為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全村耕地面積1200畝,其中水田150畝、旱地1050畝,主要種植甘蔗、水稻、蔬菜等農作物。

弄洞村全屯共81戶316人,2010年3月確定為市、縣兩級城鄉風貌改造示范點。以此為契機,鄉、村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深入開展環境綜合整治等風貌改造工作,致力于把該村建設成為廣西生態文化旅游第一村。目前,已投入環境風貌改造資金680多萬元,完成房屋改造56戶,里面改造3.2萬平方米,屋頂彩鋼瓦15戶,拆除違章建筑及危房15間,平整土地1.79萬平方米,硬化主干道3.5公里,硬化巷道350米,建設景觀荷池300平方米及供水渠200米,建設了上水十八灣旅游碼頭,燈光球場、歌坡廣場、休閑廣場和72間集體牛欄等一批相關配套設施。

根據相關要求【1】,需在弄洞村建設1個污水處理設施,項目不僅是2011年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提高弄洞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改善居民生活條件,實現鄉村風貌新變化的重要手段。

1 弄洞村生活污水處理現狀

1.1 弄洞村生活污水的處理方式

村內已完成環境綜合整治等風貌改造工作,但未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村莊生活污水處理率為0,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出戶外空地任意滲入地下,從而對當地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及村屯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為了保護飲用水源,控制村內環境污染及確保居民身心健康,結合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扶綏縣岜盆鄉弄洞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計劃總投資55.00萬元(申請2011年中央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專項資金36.7萬元,自治區財政配套資金11.0萬元,崇左市財政配套資金7.3萬元)用于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本項目建成后將使得生活污水經處理后能達標排放,居民的生活環境也相應得到了改善。

1.2 弄洞村人口及生活污水的來源綜合分析

弄洞村全屯共81戶316人。村屯產生的生活污水主要來源于當地居民家庭、日常生活所排放的盥洗水、廚房污水等,也有群眾圈養產生的少量養殖廢水。

1.3 弄洞村生活污水處理存在的問題

1.3.1村屯居民環保意識較低

弄洞村地處扶綏縣岜盆鄉北部,居民生活水平普遍偏低,人們對環境質量要求不高,環保意識較低。當地工資水平較低,專業人才大多不甘于在鄉鎮工作,尤其是從事污水處理的工作。因此難于吸引專業的管理人員來管理、運行、維護將建成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

1.3.2生活污水運行維護機制未得到落實

項目建成后將移交給岜盆鄉人們政府,但鄉政府沒有相應的費用來支撐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維護及管理,設施無法正常運行,使其發揮出處理生活污水應起到的效果。

2 弄洞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及處理工藝選擇原則

2.1 建設規模及建設內容

建設規模:弄洞村共有81戶,316人,結合弄洞村實際情況,人均每天用水量取值160L, 則廣西崇左市扶綏縣弄洞村生活總用水量:316×160 L/人?日=50m3/d,農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按用水定額的80%計算,則污水排放量為:50×80%=40m3/d;考慮遠期發展并保證系統正常運行,在該村建立一套處理規模為50 m3/d的生活污水處理系統一座。

建設內容:1、建設一套高效厭氧處理池系統,使全村的生活污水處理量超過60%,處理后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規定的一級B標準。2、該套處理系統設施包括建設隔油沉淀池、高效厭氧慮池各一座,電控房一間,景觀橋30米,將原有舊塘改造為太陽能充氧曝氣池一座,人工浮島100m2,不銹鋼護欄170米,格柵井、檢查井一批。

2.2 處理工藝選擇原則

2.2.1 污水處理的方法

污水處理是指采用物理、生物、及化學的方法對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進行處理以分離水中的固體污染物并降低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和富營養物(主要為氮、磷化合物),從而減輕污水對環境的污染。目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方法主要有格式化糞池、沼氣凈化池、生物接觸氧化技術、人工濕地、土地滲濾、穩定塘、生態溝(渠)、及其他處理設施(主要包括膜生物反應器(MBR)、小型凈化槽等生化技術處理系統)等。這些污水處理方法的適用條件、處理特點和效果均不同【2】。

(1)格式化糞池是一種利用沉淀和厭氧微生物發酵原理,以去除糞便污水或其他生活污水中懸浮物、有機物和病原微生物為主要目的的污水初級處理設施。根據建筑材料和結構的不同可分為磚砌化糞池、現澆鋼筋混凝土化糞池、預制鋼筋混凝土化糞池、玻璃鋼化糞池等。根據池子形狀可以分為矩形化糞池和圓形化糞池。根據池子格數可以分為單格化糞池、兩格化糞池、三格化糞池和四格化糞池等。格式化糞池的優缺點分別為如下,優點:結構簡單、易施工,造價低,無能耗,運行費用少,衛生效果好,維護管理簡便等;缺點:沉積污泥多,需定期進行清理;綜合效益不高;污水易滲漏;處理效果有限,出水一般不能直接排放入水體。格式化糞池的適用范圍:單一的三格化糞池可廣泛應用于農村生活污水的初級處理,特別適用于廁所污水(黑水)的預處理,三格化糞池與人工濕地組合的四格式凈化池可用于農村單戶型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

(2)沼氣池是采用厭氧發酵技術,在厭氧條件下將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分解轉化為可利用的沼氣能源和沼液、沼渣資源,達到凈化生活污水的目的。沼氣池作為污水資源化單元和預處理單元,其副產品沼渣和沼液可回用到農業生產中,或后接污水處理單元進一步處理。沼氣池優點:沼氣池相比較化糞池,污泥減量效果明顯,有機物降解率較高,處理效果好,可以有效利用沼氣。缺點:沼氣池處理污水效果有限,出水水質差,一般不能直接排放;與化糞池比較,管理較為復雜。沼氣池適用范圍:可應用于一家一戶或聯戶農村生活污水的初級處理。

(3)生物接觸氧化技術生物接觸氧化技術是生物膜法的一種,是由浸沒在污水中的填料和曝氣系統構成的污水處理方法。生物接觸氧化池中污水浸沒填料,通過曝氣,使氧氣、污水和填料三相充分接觸,填料上附著生長的生物膜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懸浮物、有機物、氨氮和總氮等污染物。

根據污水處理流程,生物接觸氧化池可分為一級接觸氧化、二級接觸氧化和多級接觸氧化;根據曝氣裝置位置的不同,可分為分流式和直流式;按水流特征,又可分為內循環和外循環式。生物接觸氧化技術優點在于結構簡單,占地面積小;污泥產量少,無污泥回流;生物膜內微生物量穩定,生物相豐富,對水質、水量波動的適應性強;操作簡便;對污染物去除效果好。缺點為:加入生物填料導致建設費用增高;可調控性差。

適用范圍:適用于有一定經濟承受能力,處理規模為單戶、多戶污水處理設施或村落污水處理站。

(4)人工濕地是一種依據土地處理及水生植物處理污水的原理,利用沙子、礫石和其他具有強吸附能力的土壤礦物等填料,通過人工設計按一定厚度比例構成基質床,同時種植具有生物量大、吸收能力強的植物,從而構成一個具有類似自然濕地性質的生態型污水處理系統,主要由基質、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三部分組成。污水通過控制地投配到基質床,利用自然填料、人工介質、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學、生物三重協同作用和生態效應,從而達到凈化生活污水的目的。優點:投資費用省,運行費用低,維護管理簡便,水生植物可以美化環境、增加生物多樣性的作用。缺點:污染負荷低,占地面積大,設計不當容易堵塞,處理效果受季節影響,容易產生臭味。

適用范圍:適用于資金短缺,土地豐富,擁有廢棄洼地、地坑及河道等自然條件,常年氣溫適宜的農村地區。

(5)土地滲濾是利用土壤中棲息的動物、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土壤所具有的物理、化學特性將污水凈化的小型土地處理系統。

根據污水的投配方式及處理過程的不同,土地滲濾可以分為慢速滲濾、快速滲濾、地表漫流和地下滲濾系統等四種類型。優點:處理效果較好,投資費用省,運行費用很低,維護管理簡便,無臭氣、蚊蠅等衛生問題。缺點:污染負荷低,占地面積大。

適用范圍:適合資金短缺、土地面積相對豐富的農村地區,與農業或生態用水相結合,不僅可以治理農村水污染、美化環境,而且可以節約水資源。

(6)穩定塘是將經過人工改造的具有污水處理能力的自然池塘,是一種結構簡單、投資成本低、能耗低、維護簡便,利用水體自凈能力處理污水的生物處理系統。污水在塘內經過較長時間的停留、貯存、通過微生物的代謝活動,菌藻互相作用或菌藻、水生生物的綜合作用使有機污染物和其他污染物得到降解和去除。

造價及維護:氧化塘一般在地勢低洼的地方修建,也可對農村原有的蓄水塘進行改建,在施工中需注意防滲處理和暴雨徑流導流明渠建設。主要運行管理以曝氣費用和生物管理(如植物收割、藻類抑制等)為主。

適用特征:具備天然塘體的農村,低濃度生活污水處理,適用人口根據塘的面積確定,好氧塘為2~4人/m2,兼性塘6~8人/m2,生態塘為4~6人/m2。

(7)植物生態溝(渠)是利用污水收集過程中,明溝植物與溝渠形成的生態系統,以植物(一般選擇石菖蒲、香蒲、再力花等當地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生命活動消納污水的技術。生態溝(渠)由工程部分(梯形剖面)和植物部分組成,溝壁具有一定坡度,溝體較深,溝體內相隔一定距離設置攔截箱以減緩水速、延長水力停留時間,溝壁和攔截箱均種植本土篩選的植物,從而達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適用特征:一些土地緊缺、具有較長溝渠的農村地區生活污水處理。適用于有排水條件的灰水處理,造價以水泥預制板和土方工程為主,維護費用主要為植物種植和收割。

(8)膜生物反應器(MBR)處理技術是基于膜分離材料的污水處理新技術,將膜分離技術與傳統污水處理工藝有機結合,適用于城市污水、高濃度產業廢水等的處理,可直接將污水處理到一級A標準,具有高效性、穩定性、高處理負荷、占地面積小等特點。

(9)地埋式凈化槽技術的原理是物理處理和生化處理相結合,利用微生物分解、物理沉淀和化學絮凝反應,通過二步厭氧和一步好氧生物濾床降解污水的一種高效生物反應器。小型凈化槽具有很好的處理性能,凈化出水可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 (GB18918-2002)一級B標準,其中BOD去除率在90%以上。主要技術優點在于節省動力、管理操作簡便、以及高效脫氮除磷等,運行較穩定且無需專人管理。適用于土地資源緊張,居民聚集度高,經濟條件較好的村莊。

2.2.2 選擇弄洞村生活污水處理工藝的原則

由于我區目前農村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大部分農村地區經濟基礎薄弱,缺少資金和專業技術管理人員,且村民居住分散,收集污水比較困難。選擇適合當地的農村污水處理技術是保證處理設施能夠持續穩定運行達到預期處理效果的前提。所以項目的項目的處理技術選擇應遵循“因地制宜、接管優先、分類處置、資源利用、經濟適用、循序漸進”的原則。工藝成熟先進、可靠,在有效處理生活污水的基礎上,增加視覺感官效果,減少設備成本,增加運行維護管理配套設施,增設關鍵可靠的工況,適應弄洞村生活污水成份及污水量的變化,滿足環保要求。

根據以上原則,對弄洞村目前的具體情況分析,考慮到當前弄洞村生活污水產生的狀況及排放現狀,為最大限度地實現弄洞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改善居民生活條件,實現村屯風貌新變化,可考慮采用生物接觸氧化技術工藝對弄洞村農村生活污水進行處理。

生物接觸氧化技術是生物膜法的一種,是由浸沒在污水中的填料和曝氣系統構成的污水處理方法。生物接觸氧化池中污水浸沒填料,通過曝氣,使氧氣、污水和填料三相充分接觸,填料上附著生長的生物膜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懸浮物、有機物、氨氮和總氮等污染物。

根據污水處理流程,生物接觸氧化池可分為一級接觸氧化、二級接觸氧化和多級接觸氧化;根據曝氣裝置位置的不同,可分為分流式和直流式;按水流特征,又可分為內循環和外循環式。生物接觸氧化技術優點在于結構簡單,占地面積小;污泥產量少,無污泥回流;生物膜內微生物量穩定,生物相豐富,對水質、水量波動的適應性強;操作簡便;對污染物去除效果好。缺點為:加入生物填料導致建設費用增高;可調控性差。

適用范圍:適用于有一定經濟承受能力,處理規模為單戶、多戶污水處理設施或村落污水處理站。

2.2.2 弄洞村生活污水處理工藝技術

2.2.2.1 技術方案的確定

基于弄洞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選擇生物接觸氧化技術工藝原則,項目污水處理工藝技術采用“厭氧濾池+人工浮島”工藝處理。

2.2.2.2 技術特點

“厭氧濾池+人工浮島”工藝處理適合分散、集中式處理形式。人工浮島景觀優美,處理效果高、造價低,動力消耗極低,管理簡單。

2.2.2.3 工藝流程及工藝說明

(1)工藝流程

弄洞村生活污水經過收集后,自流進入污水處理系統格柵井,進入隔油沉淀池,而后進入高效厭氧濾池處理,再經過太陽能充氧曝氣池及人工景觀浮島處理后達標排放,具體流程如下:

生活污水(盥洗、廚房污水)經污水管網收集匯入污水管溝后,經格柵隔除雜物進入隔油沉淀池,再通過自流方式進入高效厭氧濾池,利用厭氧微生物在無氧或缺氧環境中將污水中淀粉、纖維素、油脂、蛋白質等轉化為低分子有機物,污水經厭氧處理后流至人工浮島景觀池凈化處理,主要通過浮島植物根系吸收分解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并且利用太陽能發電給景觀表曝機等設備供電能進一步凈化水中有機物,最后出水達標排放。

該生活污水處理系統采用重力自流,只需要兼職人員定期清理格柵截留的垃圾、隔油沉淀池的沉渣和油污,按季節種植濕地植物并進行簡單地護理,避免采用其它處理系統后期運行帶來的高運行費用及管理問題,適合農村地區財力狀況薄弱、農民實際承受能力低的情況。

(2)工藝流程簡述

生活廢水在進入高效厭氧濾池,首先經過格柵將污水中粗大漂浮物有效截留,再經過隔油沉淀池后進入高效厭氧濾池,經厭氧菌作用,水中的大部分有機物質被充分分解;厭氧池出水通過自流,進入太陽能充氧曝氣池,通過好氧菌好氧作用,進一步凈化水質;再接著通過人工景觀浮島植物的根系吸附和吸收水中的氮、磷等物質,可以降低水體化學需氧量(COD)、總氮(TN)、總磷(TP)的含量。最后出水可直接用來灌溉田地。

2.2.2.4 工藝系統各處理單元功能描述

(1)格柵

格柵的主要作用是將污水中的粗大污物攔截,以免其對后續處理單元的設備和管道造成損害,避免堵塞。本工藝采用粗格柵1道,去除大尺寸、較粗大的呈漂浮或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

(2)隔油沉淀池

生活污水中常含有少量的油污,一般采用隔油沉淀池作預處理。隔油沉淀池的基本原理是采用重力和浮力,比重較大的顆粒物沉至池底,輕組分浮至水面,從而去除污染物質。

(3)高效厭氧濾池

高效厭氧濾池是一種高效的污水厭氧生物方法,它主要是通過微生物在厭氧條件下將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水解、酸化并最終轉化成氣態物質從水中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主要為多糖、蛋白質、脂類等大分子有機物,一般他們要通過水解作用分解成單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等小分子有機物才能夠被生物降解。而在厭氧條件下水解產生的小分子有機物還要經過酸化過程和產甲烷過程被轉化成甲烷氣體才能夠將廢水中CODcr和BOD5得以去除。厭氧池是目前國內外在生活污水處理中應用最為成功的一種厭氧生物反應器,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將污染物徹底分解成為氣態物質從水中去除掉。經過厭氧池處理以后的生活污水BOD5和CODcr的去除效率分別可達到70%和60%以上。

(4)人工浮島

①人工浮島生態污水修復機理

人工浮島是一種長有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可為野生生物提供生境的漂浮島,主要由浮島基質、植物和固定系統組成。在水中設置人工浮島,浮島上植物根系能夠吸附和吸收水中的氮、磷等物質,貯存在植物細胞中,可以降低水體化學需氧量(COD)、總氮(TN)、總磷(TP)及重金屬含量。同時,浮島上植物根系擁有巨大的表面積,為水中微生物生長提供良好的載體,起到“生物膜載體”的作用。人工浮島具有不同的形狀、構造及植物類型,這會吸引野生動物如昆蟲、蝶類、鳥類、兩棲動物等在此棲息,從而增加物種多樣性,加快生態修復進程。

②浮島水生植物

包括濕生植物、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五種類型。其中濕生植物、挺水植物、浮葉植物及漂浮植物在富營養化條件下其生產力可以超過陸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富集N、P 是治理、調節和抑制水環境富營養化的有效途徑之一。

生物浮島水生植物選擇原則:選擇的植物應為適宜水系水質條件生長的多年生水生植物;以耐污抗污、且具有較強的治污凈化潛能的植物為主;根系發達、根莖分蘗繁殖能力強,即個體分株快;植物生長快、生物量大;滿足景觀空間形態的需求,綜合岸線景觀和湖面倒影、水面植物進行適當的景觀組織。

常用水生植物:植物的選擇、種植密度及群落配置對凈化效果有很重要的影響。一般選擇種植:美人蕉、旱傘草、香蒲、菖蒲、千屈菜、粉綠狐尾藻、黃菖蒲等。

③生態浮島的載體要求

目前,國內浮島建設上形式各樣。主要區別大都在浮島載體上,良好的耐用的浮島需要滿足以下條件:結構具有足夠的穩定性,防止被風浪吹走或是單元之間的碰撞;經久耐用,需要抗老化、無污染,耐腐蝕;經濟性,達到設計效果的同時減少投資成本;可擴展,便于運輸易于拼接,可自由組合。

2.2.2 .3 出水標準

處理前廢水的PH范圍為6.08-6.10,SS為228mg/L,CODcr為270mg/L,BOD5 為123mg/L,氨氮為8.57mg/L,總磷為6.60mg/L;處理后PH范圍為7.61-7.82,SS為18 mg/L,CODcr為35mg/L,BOD5 為7mg/L,氨氮為0.448mg/L,總磷為0.34 mg/L,出水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B標,即PH為6-9, SS≤20mg/L,COD≤60 mg/L,BOD5≤20,氨氮≤8,總磷≤1。

3 試運行情況

廢水處理設施項目建成后運行正常,進過高效厭氧濾池和太陽能曝氣充氧池,人工浮島植物處理后,可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達到初步設計中的預期效果。運行過程中未出現“跑、冒、滴、漏”現象,進、出水正常,各處理單元發揮各自的功效,污染物去除效果顯著,經過委托具有相關環保監測資質單位對污水處理系統處理后的水質進行采樣監測,結果顯示,本項目生活污水經處理后,各項檢測因子指標符合(GB18918-2002)《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中一級B標。

4 效益分析

4.1.環境效益

弄洞村全屯共81戶316人,2010年3月確定為市、縣兩級城鄉風貌改造示范點。以此為契機,鄉、村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深入開展環境綜合整治等風貌改造工作,致力于把該村建設成為廣西生態文化旅游第一村,廣西崇左市扶綏縣岜盆鄉弄洞村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建成后,年處理污水1.46萬噸,可完全處理由弄洞村排放的農村生活污水,本工程采用“高效厭氧濾池-太陽能充氧曝氣-人工浮島”處理工藝,出水PH、SS、COD、BOD5 、氨氮、總磷等各項指標均可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的一級B標準,按照處理40m3/d計算,COD產生量為3.94噸/年,排放量為0.51噸/年,消減量為3.7噸/年,消減率為87.03%,氨氮產生量為0.125噸/年,排放量為0.065噸/年,消減量為0.06噸/年,消減率為94.8%。

4.2.社會效益

通過設施扶綏縣弄洞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工程,將極大地改善村莊環境狀況,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同時縮小城鄉差距,并有助于促進農民傳統生產、生活方式及價值觀念轉型,引導一種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消費方式,逐步提高農村居民的素養,增加環保意識,構建和諧文明的新農村。

5 建議

5.1 成立必要的機構、部門,采取必要的措施,解決今后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的經費問題。

5.2 培養生活污水系統運行維護管理人才,加強管理人員培訓工作,增強設備維護人員的技術水平,提高管理人員的各項素質,使污水處理系統能夠正常運行,有效的解決弄洞村生活污水污染問題。

5.3 當地政府應充分重視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維護管理問題,落實相應的資金、配備在污水處理運行方面有豐富經驗、技術熟練的人才,切實落實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工作,充分發揮設施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6 結論

目前農村生活污水來源分散、不易收集、成分復雜(存在著雨水、居民生活污水、養殖廢水等),尚難找到最佳的處理技術工藝,需要更進一步的考察、論證和研究。此外,需要當地政府加大重視,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加大宣傳力度,建立運行維護管理機制,切實落實項目的運行維護管理。

參考文獻

【1】 關于下達2011年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資金預算的通知;桂財建[2011]293號;

【2】 廣西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指南;

篇7

關鍵字:高校食堂廢水 中水回用 秸稈吸附過濾 土壤生化法

引言

目前,全國許多城市面臨水資源短缺的危機,為解決這一問題,許多地方政府出臺了不少有關提高水價,限制發展高用水量的行業等規章和措施。而鄭州市是全國30個極度缺水的城市之一。據節水辦介紹,根據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量分配方案,僅能保證到2010年鄭州市基本不缺水。到2020年,僅市區就缺水2億噸。如不采取節水和挖潛措施,鄭州市將遭缺水之痛。[1]

近年來,高校餐飲業蓬勃發展,目前國內注冊各類學校食堂約10萬個,而鄭州市高校數量多,規模大,這就為高校食堂廢水回用提供了有利條件。本文通過對高校食堂廢水現狀分析,提出新方案,為高校這個用水大戶提供解決節約用水問題的新思路。

一、高校校園食堂廢水的特點及回用的必要性

根據現有校園餐飲場所運營后會產生的環境影響識別和評價,食堂對周邊環境的主要影響為廢水污染[2]。食堂廢水的成分復雜,其中的懸浮雜質分為以高分子脂類及其衍生物為主的油類和呈飯菜碎粒、不溶性蛋白、纖維質及淀粉質態的非溶解性有機物兩類。現各高校食堂基本都設有隔油井,但食堂廢水經過隔油井、除渣等預處理后,仍然會含有大量難機械處理的乳化膠體狀的油脂、蛋白質、食物纖維等有機污染物,若直接排入污水管道,不僅會黏附于管道,影響城市污水管網,還會給后續處理帶來麻煩。

以鄭州大學新校區食堂廢水水質調查為參考,考慮一個變化周期的水源均和,總體排放原廢水水質為

采用生物處理及簡單的物理處理方法即可有效降低BOD5、CODCr、SS、氨氮等指標;為滿足雜用水水質要求,處理設施BOD5、CODCr、SS的去除率應分別達到:90%、90%、95%――可以實現。

另外,高校食堂廢水水質水量變化規律明顯,水源充足,便于收集,這就為中水回用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且考慮高校校園人口密集,水系統較獨立,宿舍、教學樓較集中,食堂廢水排放量大,而沖廁用水量也大,這就提出了中水回用的必要性。

中水是國際公認的“城市第二水源”。中水回用不僅可以解決污水對城市環境的影響,還可以提高水資源可用總量,是城市重要的開源節流節水措施[3]。食堂廢水在城市廢水中所占的比例在逐年遞增,中水回用不但可緩解城市污水處理負荷,且為高校節約水資源,有利于良好用水環境的形成。

二、方案簡述

中水回用的關鍵是處理技術,中水處理技術按其機理分為生物法、物理化學法等。生物處理技術是利用微生物的吸附,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的處理方法,包括好氧生物處理和厭氧生物處理。中水處理多采用好氧生物處理技術[4]。新方案的構思是以生物土壤處理為主的物理―生物―物理方法及實現此方法的設備,它包括物理方法的預處理,生物凈化處理和物理方法的終端處理三部分。預處理部分是用物理的方法用沉渣池除去污水中的食物殘渣碎屑,而沉渣池沉降在流動的污水中難以沉降比重小于2大于1的食物碎屑,隔油池再次攔截吸附并隔除大部分的油質污染物。生物凈化處理的部分是在土壤生物好氧反應器中進行的,充分利用土壤自身特點達到去除有機物、凈化污水的目的,終端處理部分也是以物理方法進行的,其主要裝置是過濾池、圓形布水器及秸稈層,均勻布水后經過秸稈層及最后的沙石凈化獲得回用水,可用于沖廁或沖洗餐廳地面等等。殘渣及其附著物―秸稈層―進入沼氣池產沼氣。

工藝流程簡圖:

三、各構造的特征

沉渣池

沉渣池去除在流動的污水中難以沉降的比重小于2大于1 的殘渣、碎屑,同時起調節水量作用,克服餐飲廢水的排放間斷性及流量不穩定性,使后續處理裝置進水均勻,保證秸稈層的截留吸附作用。池底殘渣采用靜水壓排泥,定期排入沼氣池產生沼氣。

隔油池

為更充分利用秸稈層,考慮布水均勻,采用附圖中所示的布水器,分散進水流束。鋪設兩層秸稈對初水進行預處理,減輕后續工藝的負荷。利用秸稈這種大纖維的吸附攔截作用,作為載體,攔截餐飲廢水中的大顆粒懸浮固體顆粒,同時吸附餐飲廢水中的油脂。而隔油池另具有沉淀池的作用,進一步對初期除油水凈化定期更換秸稈層,將使用過的秸稈(附有大量油脂)放入沼氣池產沼氣。與傳統意義上的隔油池有功能和結構上的差別,該處使用簡化的隔油池結構,使用廉價、吸附油脂效果好的秸稈纖維,保證除油除雜質的同時,減輕后續生物處理的負荷。且對池型要求不高且減少了隔油墻及一些進出水特殊管道,造價更低占地更少。

生物池

該生化池是模擬天然濕地凈化水體的原理,即是利用土壤處理污水的功能達到凈化水體的目的。

土壤本身為一種多孔介質,能吸附和過濾污水中的懸浮顆粒,為下一步的生物處理奠定基礎。生活污水中的懸浮顆粒被截留在土壤中后,在土壤表層漸漸生成黑色的、厚度為2―5厘米的膠狀生物膜[5]。生物膜主要有土壤及污水中的微生物所組成。這些微生物附著在土壤微粒上,依賴吸附過濾作用截留污水中的懸浮固體生存。它們以這些有機物為碳源和能源,進行生長繁殖,同時完成了對污水的凈化處理。

土壤對有機物的分解主要是好氧微生物的作用。而決定好氧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最關鍵的因素是土壤中氧氣的含量。如何使氧氣充滿土壤成了本凈化裝置的關鍵。

據此我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凈化裝置。(附圖二)

生化池由三層傾斜的隔板組成,每層隔板上堆放60-70cm厚的活性土壤顆粒。在上一層的隔板和下層土壤上層之間,預留一定的空間作為空氣層,并對應通風孔。該生化池采用間歇式進水和間歇式落水。進水階段土壤先后進行好氧、厭氧反應;落水階段土壤重新充滿氧氣,恢復生物活性。

當進水時水充滿整個池子,好氧微生物消耗土壤中的氧氣分解有機物,隨著時間的進行厭氧微生物也分解微生物。經過一定時間后開啟閥門放水,然后靜置生化池,打開池壁上的通風孔,使空氣進入。對于剛打開的通風孔,池子內部的空氣濕度較大,隔板又具有一定的傾斜角度,較容易實現池內外空氣的對流。由于土壤的厚度不大,形成對流的空氣中的氧可以擴散到土壤中,使土壤充有氧氣,微生物借此恢復生長繁殖,土壤恢復活性,以便有效處理下一次進水。如此交替運行。

為了使污水的處理能夠連續進行,我們設計了兩個生化池,實施1#池進水--2#池落水,1#池落水--2#池進水的運行模式,提高處理效率。

過濾池

采用旋轉布水器使布水均勻,經秸稈層、沙石層凈化出水,降低出水濁度及SS。秸稈層定期更換進入沼氣池。

沼氣池

該沼氣池利用食堂廢物、食堂廢水預處理廢渣以及裝置中定期更換掉的秸稈層產生沼氣,可用于食堂炊事或供暖、照明等等。廢物多次利用,減少廢物排放,實現能源循環利用的目的。經沼氣裝置發酵后排出的料液和沉渣,含有較豐富的營養物質,可用作肥料和飼料。

四、新方案的可行性及優點

現有的食堂廢水一般沒有進行處理,極少數單位進行處理,其處理方法是采用《中國大百科全書環境科學卷環境工程篇》中是生物化學法,其處理流程為格柵、篩網、沉砂池預處理加壓溶氣曝氣二次沉淀污泥回流排放,其缺點是處理場地占地面積大,投資高,日處理量小,污水停留時間長,處理效果卻不盡理想。新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占地面積小,投資省,操作工藝簡單,充分有效利用污染物降解周期內的能源,實現中水回用,建立良好的用水環境。

本實用新型節能減排裝置結合秸稈、土壤自身優勢,采用獨特簡單構造,能有效去除食堂廢水中的動植物油、CODcr、BODs、SS、氮磷等污染物,克服水體發生黑臭,影響回用效果。排水能較穩定達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標準,可回用于高校各樓舍沖廁、掃除,甚至校園綠化等。而處理過程產生的廢物可進入沼氣池產生沼氣,沼氣可回用于餐廳炊事、照明或供暖等,能夠有效實現節能減排。

綜上所述,本裝置的優點在于,結構簡單,占地面積小,所需投資少,操作工藝簡單,排放水達到非直飲水回用水排放標準,減輕了城市污水處理廠的負荷,節約了水資源,殘渣還可用于產沼氣,能源回用,社會和經濟效益好,適用于處理高校食堂廢水,甚至可以推廣至酒店、飯館、賓館、集體食堂等餐飲業。

五.結論

(1)高校食堂廢水中污染物SS值很高,濁度很大,BOD、COD值相對較低。因此高校食堂廢水是一個低濃度污染源,它們所形成的分散性活污水排放對環境造成的危害日趨嚴重。

(2)物理法預處理土壤生物法物理法終端處理這種新方案是在傳統處理方法基礎上通過綜合各處理方法的優點并加以改進而提出的。

(3)物理法預處理土壤生物法物理法終端處理工藝結構簡單獨特,并能充分利用秸稈、土壤等廉價材料,充分展示了節能減排的優勢。

(4)這種新方案綜合利用物理法和生物法等多種處理方法,能有效去除餐廳廢水中的有機物,達到中水回用的目的。

附圖二:

附圖三:

參考文獻:

[1]鄭州市節約用水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出臺).法律之星,2009-3-8

[2]趙錦慧,李海波,李兆華,趙麗婭,王波.校園餐飲場所的環境影響識別與評價分析.湖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1)

[3]《中水回用質量標準》編制工作大綱,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重慶市水利局,2004-1

[4]HAMER G Polluted water renovation for reuse recent

bio―technological advances applicable in hot arid regions[J].

desalination,1989,72(1):31.

篇8

關鍵詞: 環保工程 水處理 超濾膜技術

中圖分類號:TE08文獻標識碼: A

前言

超濾是一種加壓膜分離技術,它是由高分子材料采用特殊工藝制成的對稱性半透膜。即在一定的壓力下,使小分子溶質和溶劑穿過一定孔徑的特制的薄膜,而使大分子溶質不能透過,留在膜的一邊,從而使大分子物質得到了部分的純化。通常,凡是能截留分子量在500以上的高分子膜分離過程被成為超濾膜。超濾過程為動態過濾,分離是在流動狀態下完成的。溶質僅在膜表面有限沉積,超濾速率衰減到一定程度而趨于平衡,且通過清洗可以恢復。超濾裝置一般由若干超濾組件構成。通常可分為板框式、管式、螺旋卷式和中空纖維式四種主要類型。

一、環境工程水處理中的超濾膜技術

1、使用雙膜凈水處理技術

雙膜凈水處理技術即使用雙層過濾膜或結合反滲透與過濾膜進行凈化處理的技術,采取雙膜凈水處理技術可以有效解決原水中鹽度及水硬度過高的問題。我國目前已經存在很多地區,使用該項凈水處理技術,例如鹽度較高的沿海地區及一些水環境受到污染,水硬度相對較高的地區。過去在自來水生產中采用的傳統凈水處理技術,不能適應解決現在原水中存在的一些水污染問題,生產的水質不能滿足城市飲用水的需求,因此,采取雙膜凈水處理技術。雙膜凈水處理技術和傳統的凈水處理技術相比,增加了超濾及納濾凈水膜或反滲透處理工藝流程,這樣在水源處抽取的水原料經過超濾裝置處理后直接進入到清水池中,還有一部分水原料經過反滲透處理進入清水池,經處理后的水混合、加工,最后向城市提供的飲用水水質較好,有一定的硬度。

2、圍繞超濾進行的短流程凈水處理技術

圍繞超濾進行的短流程凈水處理技術指的是將多道凈水處理工藝集中到一起的凈水處理方案,在我國環境工程水處理中有很多應用實踐。使用該凈水處理工藝需要有較好的取水水源,保證抽取的水原料有較好的水質;使用優點是可以不受到自來水處理廠規模的限制,既可以對現有的舊的自來水廠進行改造,也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新的自來水廠建設。不同的地區在使用該項技術的時候,需要根據本區的具體特點進行凈水處理工藝的適當調整。例如,對于有些地區在水源處抽取的水原料有很高的質量保證,但是水中含有許多微生物,嚴重影響自來水廠出廠水的水質。一般對于這種情況,我們采取混凝加超濾膜凈水處理的短流程處理技術進行凈水處理,在原有的自來水廠凈水處理設備基礎上進行部分改造,縮短凈水處理工藝流程。此外,該項精水處理技術使用的超濾膜通水量比較低,超濾膜一側的水壓差較低,有效的減輕超濾膜對原水的污染。超濾膜使用過程中不用長期進行清理,延長了超濾膜的使用時間。同時,這種凈水處理技術對自來水廠出水裝置進行改造,使得直接利用現有的設備進行出水,節約自來水廠生產、運行的成本。

3、超濾直接替代過濾處理技術

采用超濾凈水處理技術替代傳統的通過過濾的方式實現水的凈化處理,改善自來水廠輸出水的質量。使用這種凈水處理技術需要能夠在比較優質的水源處取得水原料,原水中含有較少的有機物質,而且氨氮物質含量比較少。例如,有些新建的自來水廠,原水中含有比較少的渾濁物質,有較多的藻類植物等,自來水廠需要對原水進行凈化處理,但是自來水廠可利用的建筑面積相對較少,一般我們會采用此種工藝進行水的凈化處理。使用超濾膜凈化處理替代傳統的過濾凈水處理,減少了精水處理技術所使用設備的占用面積,減少了凈水處理工藝的工藝過程,可以利用較短的時間,實現對原水的凈化處理,去除水中藻類植物等,有效地提高水的質量。

針對有些地區原水溫度較低,水中含有少量的膠體物質及原水的渾濁度不穩定情況,會采用高密度沉淀和超濾結合處理的凈水處理工藝。在原有的凈水處理廠的基礎上進行的擴建和直接進行自來水廠新建相比,減少了資金的投入,能夠利用較低的成本獲取更多的效益,提高自來水廠供水的質量,在環境工程水處理中使用超濾膜凈水處理技術能夠去除水中異味,保證水的安全,同時各個凈水處理工藝流程縮短,減少環境工程水處理廠的占地面積,使得進水處理的成本降低。

二、廢水處理中的超濾膜技術應用

據超濾膜各項特點,無論在生活污水還是在工業廢水中都得到廣泛應用。

1、生活污水處理

城市污水處理廠廢水,可采用膜生物反應器(MBR)技術進行處理,處理后的水質較好,可用于中水回用,且反應器占地面積小,設備投資低。可廣泛應用于小區中水回用。

2、含油廢水的處理

含油廢水存在的狀態分三種:浮油、分散油、乳化油。前兩種較容易處理,可采用機械分離、凝聚沉淀、活性炭吸附等技術處理,使油分降到很低。但乳化油含有表面活性劑和起同樣作用的有機物,油分以微米級大小的離子存在于水中,重力分離和粗粒化法都比較困難。超濾膜能達到目的,它使水和低分子有機物透過膜,從而實現油水分離。例如,油田含油廢水中通常油量為 100~1000 mg/L,超過國家排放標準(<10 mg/L),故排放前必須進行除油處理應用中空纖維超濾技術,在操作壓力為 0.1MPa,污水溫度 40℃時,膜的透水速度可達 60~120L/(m2?h),可將原油 200~1000 mg/L 的廢水處理后達到環境排放標準。

3、食品工業廢水處理

食品工業中牛奶、飲料、淀粉、酵母、豆腐、肉類等加工過程中形成的廢水,含有大量的蛋白質、淀粉、酵母、乳糖及脂肪等,都有一定的回收價值,而這類廢水中的 BOD 和 COD 又較高,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用一般生化法較難處理,且無法回收其中有用的物質,用超濾法可以實現回收利用又達到凈化廢水的目的。如采用中空纖維和管式超濾裝置處理蟹加工廢水時,入口壓力采用 0.18 MP,出口壓力采用 0.12MP,濃縮倍數可達十倍,20 L 廢水濃縮液經離心干燥可獲得 180 g 的干燥固體、含 40%的蛋白質和23%~45%的脂肪。

4、電鍍廢水

電鍍廢水的用水量高,其中的氰化物、六價鉻、鎳、銅、鋅、鎘等重金屬離子具有很強的毒性,對人、動物和農作物等都會造成嚴重的危害。電鍍廢水的特點是可生化性小,且里面的金屬離子難以被微生物吸收。目前國內外治理電鍍廢水使用技術中,利用鐵氧化法處理電鍍廢水,雖然原料方便和價廉,但是出水色感差、污泥量大。利用電解法處理電鍍廢水,處理效果雖然較好,但是投資較大、耗電較多,處理成本持高不下。采用超濾膜和反滲透膜連用可以使鍍鎳廢水中的電導率、鎳、硝酸鹽和總有機碳的去除率分別為97%,99.8%,95%和 87%,通過超濾膜作為預處理,反滲透膜的污染明顯減少,并且反滲透膜的通量能提高 30%~50%。

5、造紙廢水的處理

造紙廢水處理堿回收中應用最多的是燃燒法堿回收,此種方法不僅不經濟,還沒有對有用的物質進行回收。超濾應用于造紙廢水中,主要是對某些成分進行濃縮并回收,而透過的水又重新返回工藝中使用,主要回收的物質是磺化木質素,它可以再返回紙漿中被在利用,這樣就能創造較大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結束語

總之,為了控制超濾膜的污染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以維持原料液的循環,這正好推高了超濾膜的運行成本,限制了它的進一步普及應用。因此,研發和使用更耐污染的和強度更高的超濾膜組件,設計簡單的自動化反沖洗系統和耐污染的超濾膜成了必須要解決的當務之急。

參考文獻

[1] 李志國,臧新宇.淺談超濾膜技術在環境工程水處理中的應用[J]. 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3(23)

[2] 趙雪蓮,翟東會,王凱.超濾膜技術在自來水處理中的研究與應用進展[J]. 北京水務. 2011(06)

篇9

一、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農村環境問題關系到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和農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任務;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內容;是破解環境容量約束,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圍繞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我市不斷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和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的部分工業污染項目逐漸向農村轉移,致使農村點源污染與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業污染疊加,各種新舊污染相互交織,農村環境形勢仍然十分嚴峻。農村環保工作還存在政策法規體系尚不健全、資金投入嚴重短缺、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監管能力較為薄弱等諸多問題,農村環境問題已成為制約農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此,各縣(市、區)政府和市政府有關部門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全面提高對農村環境保護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把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切實有效措施,下大力氣抓緊抓好。

二、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城鄉發展,把農村環境保護與改善民生、美化農村人居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保障農產品安全、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結合起來,與村鎮規劃、新農村建設、林業生態村建設結合起來,以生態創建為載體,以“以獎促治”、“以獎代補”為手段,以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著力解決突出的農村環境問題為重點,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典型示范、逐步推廣,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改善農村環境質量,努力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生態良好”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二)主要目標

1.近期目標:到年,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取得較好效果,測土配方施肥面積占農作物面積的比例達到70%以上,化肥有效利用率提高5個百分點,農藥有效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使用率提高10%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畜禽糞便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率達到60%以上;順利推進農村改水、改廁工作,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65%以上,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55%以上,適宜發展沼氣的農戶沼氣普及率達到30%以上;“以獎促治”機制全面建立,農村環保投入不斷加大;生態創建進一步深化,建成國家級生態鄉(鎮)1個、省級生態鄉(鎮)10個、省級生態村100個、市級生態村150個;農村工業污染得到有效防控;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所有建制鄉(鎮)全部配備垃圾中轉和運輸設備,全面建立“村收集、鄉運輸、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系統;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與管理,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全面改善;畜禽禁養區內的養殖場依法關停或搬遷,實現禁養目標。

2.遠期目標:到2015年,建成省級生態縣(市、區)1個、國家級生態鄉鎮2個、省級生態鄉鎮20個、省級生態村180個、市級生態村300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建設有重大進展。農村人居環境和生態狀況明顯改善,重點區域環境質量顯著好轉,工礦污染治理進一步深化,生活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自然資源開發更為文明有序,生態恢復措施有效落實,農村飲水安全得到較好保障,規模化畜禽養殖業污染得到有效治理,農村環境監管能力不斷提高,公眾環境意識顯著增強。

三、重點任務

(一)切實保障農村飲水安全。要把保障飲用水安全作為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首要任務來抓,水利部門要抓好農村供水、人畜飲水、安全飲水工程建設,做好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的監測和評估,及時掌握水源地水質變化情況,采取有效措施確保農村飲水安全。環保、水利等有關部門及時掌握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狀況,對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依法科學劃定保護區,嚴禁企業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排放污水和有毒有害物質,嚴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內存在污染企業;制定應急預案,強化水污染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理,防止水污染事故發生。住房城鄉建設、規劃城管執法部門要協調當地政府做好農村村莊發展規劃的制定、截污工程和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工作。衛生部門要做好農村集中飲用水水質的衛生技術評估工作,掌握水質狀況,保障農村生活飲用水達到衛生標準。

(二)大力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要制定全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規劃,有序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建設。以建制村為基本單元,鼓勵連片村莊統一整治。到年底,建制鄉(鎮)政府所在地要率先完成整治工作并實現達標驗收。要采取有效措施,優先治理位于水、大氣污染防治重點流域、區域范圍內存在突出環境問題和群眾反映強烈的村莊。衛生部門要按照國家農村戶廁衛生標準,加強糞便的無害化處理,推廣無害化衛生廁所,改善農村環境衛生條件,農村集中新建住房和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中小學校、旅游景點及人群集中的公共場所要建造無害化衛生公廁。農業部門要把農村污染治理和新農村建設以及新能源推廣結合起來,把農村環境保護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納入新農村建設考核指標體系,加大對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大力扶持大中型沼氣工程,推廣“豬——沼——果”等能源生態模式,推行秸稈機械化還田、秸稈氣化等技術,逐步改善農村能源結構,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三)因地制宜開展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污染治理。各縣(市、區)政府要制定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規劃,中心鎮和移民新村、遷村并點的中心村、規模較大和水污染嚴重的村莊要率先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城市周邊村鎮的污水應納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網;居住分散、經濟條件差、邊遠地區的村鎮,要建設低成本、易管理、分散型的污水處理設施。住房城鄉建設、規劃城管執法部門要抓好鄉(鎮)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并因地制宜,盡快建設一批形式多樣、適合各地不同特點的村莊生活污水處理示范工程,對于效果顯著、工藝成熟的治理模式,要盡快實現全面推廣。要在全市所有建制鄉(鎮)全部配備垃圾中轉和運輸設備,建立完善的中轉運輸運營機制和衛生保潔制度,全面建立“村收集、鄉運輸、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體系,提高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對交通不便的山區和邊遠村莊,可根據地形特征,采取衛生填埋、堆肥等垃圾就地處理方式。縣(市、區)、鄉(鎮)要定期收集處理塑料袋、農膜、農藥瓶、廢電池、廢日光燈管等有害垃圾;鄉(鎮)負責農村生活垃圾的中轉運輸。

(四)嚴格防控農村地區工業污染。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標準,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要抓好淘汰污染嚴重的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設備的工作,加大對果汁加工、肉制品、淀粉加工、釀造等農副產品加工業的污染治理和技術改造力度,嚴格控制“兩高一資”(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和產能過剩項目在農村地區建設,杜絕“十五小”和“新五小”等企業在農村地區死灰復燃。環保部門要加強對農村工業企業的監督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工業污染向農村轉移;要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對未批先建和超標排污的企業,責令其限期整改或停產治理,并依法嚴厲處罰。縣(市、區)政府要結合村鎮發展規劃,對鄉鎮企業進行統籌安排、合理布局,并引導工業企業向產業集聚區集中。同時,鼓勵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率。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集中供熱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污染物集中治理。

(五)加強畜禽、水產養殖污染防治。嚴格執行《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國家環保總局第9號令)的有關規定,依法科學劃定畜禽禁養區、限養區。各縣(市、區)政府要結合實際,在市畜牧局的指導下,按目標要求完成已劃定的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的關閉或搬遷。環保部門要加強對養殖場的執法監管,新建、改建、擴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必須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環保“三同時”(生產和環保設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使用)制度,配套建設養殖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設施,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對現有不能達標排放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實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責令其關停或取締。畜牧部門要將環境保護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納入養殖企業日常管理,指導養殖企業開展污染防治工作。發展改革、財政、環保、農業、畜牧、工商、供電等部門對未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環保“三同時”制度的畜禽養殖企業不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鼓勵建設生態養殖場和養殖小區,通過發展沼氣、生產有機肥等綜合利用方式,實現養殖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加強水產養殖污染的監管,禁止在一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從事網箱養殖,禁止向庫區及其支流水體投放化肥和動物性飼料。

(六)積極防治農村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農業部門要指導農民科學施用化肥、農藥,積極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行秸稈還田,鼓勵使用農家肥和新型有機肥;鼓勵使用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作物病蟲草害綜合防治和生物防治;鼓勵農膜回收再利用;推行田間合理灌排,發展節水農業;積極發展生態農業、有機農業,加快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生產基地的建設進度,嚴格控制主要糧食產地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完成全市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編制土壤污染防治規劃,加強土壤特別是主要農產品產地、污灌區、工礦廢棄地等區域的土壤環境監測和評價,建立適合我市市情的土壤環境質量監管體系。重點防范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污染,優先解決農村飲用水水源地、重金屬排放企業周邊、礦產資源開發區等地區的土壤污染問題。開展污染土壤修復試點,實施一批土壤污染綜合治理示范工程,提高土壤環境質量。

(七)加強農村自然生態保護。以保護和恢復生態系統功能為重點,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的農村生態環境。堅持生態保護與治理并重,加強對礦產、林業、旅游等資源開發活動的監管,努力遏制新的人為生態破壞。重視自然恢復,保護天然植被,林業和園林部門要加強荒山綠化、村莊綠化、通道綠化、農田防護林建設和林業工程建設,突出抓好林業生態市建設,做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水利部門要指導鄉(鎮)、村開展農村水系整治、水土保持、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完善村莊排水設施,對農村河道、溝渠、坑塘進行清淤整治,綜合治理。國土資源部門要加強礦產資源開發監管,在發放采礦許可證時應檢驗該項目是否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環保“三同時”制度,礦產資源開發項目辦理采礦許可前,應制定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加大礦產資源開發執法力度,嚴厲懲處濫采濫挖、毀林采石采沙等不法行為;加大生態恢復治理力度,實施礦山生態恢復保證金制度,在高速公路、鐵路、風景名勝區、旅游區周邊等重要區域,盡快建設一批生態恢復示范工程;組織重點縣(市、區)編制實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劃,避免過度開采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生態破壞,使礦產資源開發更加科學、有序。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機制。各縣(市、區)政府要依法依規認真履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建立政府統一領導、環保部門統籌協調、有關部門分工負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要成立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研究部署重點工作,協調解決重大問題;組織編制和實施農村環境保護相關規劃,科學規劃、統籌安排各項工作;制定農村環境保護目標任務,并納入政府目標考評體系,嚴格考核,落實責任;積極創新農村環境管理政策和機制,探索建立縣(市、區)、鄉(鎮)主要領導全面負責的年度和任期目標責任制。各級發展改革、科技、工業和信息化、財政、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規劃城管執法、環保、農業、水利、林業園林、衛生、畜牧、工商、扶貧等部門,要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加強協調配合,提高管理效率,形成工作合力。

(二)創新農村環保投入機制。建立政府資金主導、社會資金參與、農民自主投入的多渠道籌資機制,積極爭取國家、省專項資金支持,落實“以獎代補”、“以獎促治”政策,加大農村環保投入,尤其要加大農村環境監測和農村水環境保護投入,安排資金支持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建設。政府資金實行獎勵和補助相結合的投入方式,對創建成功的省級生態鄉鎮獎補30萬元、省級生態村獎補10萬元、市級生態村獎補2萬元。住房城鄉建設、規劃城管執法、農業、水利、林業園林等部門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國土資源部門的礦山生態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環保部門的排污費專項資金等要向農村傾斜,鼓勵各地集中整治污染嚴重的突出環境問題,重點支持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建設、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畜禽養殖污染、農業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生態示范創建等與農村環境質量改善密切相關的整治項目。財政部門要加強對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各縣(市、區)政府用于農村環境保護的投資應逐年增加。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運用市場機制,吸引社會資金參與農村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投入機制。

(三)強力推進生態創建工作。各縣(市、區)要結合實際,及時編制生態規劃,以指導生態創建工作。要以生態創建為載體,大力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把生態示范創建工作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積極培育示范典型。在鞏固現有創建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創建力度,提升創建品位,積極引導一批生態環境基礎較好、經濟實力較強的縣(市、區)、鄉(鎮)、村率先創建成生態縣(市、區)、生態鄉(鎮)、生態村,帶動本地加快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推動全市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全面開展。

(四)加強農村環境保護能力建設。按照《省水污染防治條例》要求,鄉(鎮)政府要做好轄區內飲用水安全、農業和農村水污染防治、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等相關工作。各縣(市、區)要進一步加強農村環保隊伍建設,鄉(鎮)政府要明確一名班子成員分管環保工作,逐步配備環保專職人員;行政村設立資源環保協管員,建立縣、鄉、村三級環保監管體系,把環保工作深入到農村第一線。要建立完善農村環境監測體系,重點加強縣級環境監測站硬件設施、技術手段和人員隊伍建設,開展農村環境評估工作,定期公布農村環境狀況,強化對農村飲用水水源地、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基本農田等重點區域的環境監測,建立較為完善的農村環境質量預警監控體系,提高污染事故鑒定和處置能力,切實加強農村環保監管能力。

篇10

今年以來,全市上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標,全面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突出節能減排、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切實加強土地宏觀調控,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

(一)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成效顯著。一是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進展順利。全面落實減排目標責任,將污染減排指標納入全市科學發展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加大結構減排力度,關停小石子加工廠70余家,淘汰小淀粉加工企業10家,關停小石灰窯10家,取締小防水卷材業戶57家。加快推進項目減排,完成熱電企業18臺循環流化床鍋爐再提高改造工程,濟鋼燒結機脫硫工程進入調試階段,庚辰鋼鐵脫硫設施建成并實現連續穩定運行;光大水務(**)一廠、二廠升級改擴建及家重點企業污水處理回用等工程建設進展順利,西區、高新區中心區、濟陽污水處理廠、章丘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建成并實現穩定運行。**年二氧化硫、COD排放總量分別為8.81萬噸和5.33萬噸,比上年度分別削減2.33%和3.62%。二是污染防治工作進一步加強。加大大氣環境整治力度,積極開展揚塵防治和機動車尾氣排放管理工作,強化火電、冶金、建材、化工等行業污染治理。認真開展水污染防治工作,嚴格執行各項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實施小清河流域污染綜合治理、市區河道截污整治工程。加強環境監管監測,完善在線監測體系建設,強化對重點企業、垃圾處理、污水處理、集中供熱熱源等重點污染源的監督管理。三是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扎實推進。以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為重點,扎實開展全市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章丘生態市、商河生態示范區創建工作列入生態省建設責任書,歷城區艾家村被授予全省唯一的國家級生態村。

(二)水資源管理和保護進展順利。嚴格執行取水許可證制度,建立取水單位一戶一檔管理制度,核發新版取水許可證195家。加強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保證了建設項目的合理用水。節水型社會建設加快推進,全民節水意識明顯提高,節水技術和管理機制不斷提升,**年萬元GDP耗水量減少到58.10立方米。

(三)土地礦山管理更加規范。一是耕地保護工作取得新成效。進一步完善耕地保護的責任落實和動態監控,層層簽訂了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加強耕地占補平衡和土地復墾工作,全年共驗收部、省、市、縣四級土地整理復墾開發項目80個,總規模9萬畝,新增耕地2.9萬畝。二是土地利用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年共上報國務院農轉用和土地征收7746畝,上報省政府21224畝(其中單獨選址項目用地1921畝),共落實征地方案實施征地23527畝。優先保障重點建設項目、民生項目、產業政策鼓勵項目和全運會項目用地需求。嚴格執行國家、省加強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的有關規定,加大項目投資強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是土地供應管理進一步加強。科學制定供地計劃,建立協調決策機制,加快土地招拍掛供應進度,全年全市供應土地18568畝,其中出讓供地15591畝,收繳土地出讓金165億元,實現土地純收益64.5億元。修訂國有土地收購儲備辦法,創新了“二次公告”運作模式,加快土地熟化基礎工作,市本級收購各類土地266宗,面積3650畝。四是礦山管理工作進一步強化。完成礦產資源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完善采礦權審批制度,設定禁采區、限采區和可采區,加強礦山儲量動態監督管理。加強礦山企業整合,全面推行采礦權有償出讓制度。加大破損山體治理力度,列入重點治理任務的58座破損山體已基本完成。

(四)防震減災能力不斷強化。加快推進地震臺站建設,**市地震監測中心暨歷城綜合地震臺項目開工,濟陽、長清地震臺站建設進度加快。全面開展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積極推進地震安全農居工程建設。加快編制地震小區劃。積極開展地震安全示范社區創建活動,震害防御能力明顯增強。成立市、縣兩級地震應急救援隊伍,加快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進一步落實地震應急措施。加大防震減災宣傳力度,積極推動“五進”活動的開展。

(五)基礎測繪工作有序推進。編制完成并組織實施全市基礎測繪“**”規劃,測繪完成孫村東、臘山南、旅游路和東南外環路1:500比例尺地形圖70平方公里,修測西部片區1:2000地形圖290平方公里,實現中心城建設用地范圍內1:500地形圖全覆蓋。

二、**年工作思路和目標

**年是實施“**”規劃關鍵的一年,也是貫徹落實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推動我市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一年。綜合考慮**年我市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利用工作面臨的有利調整鍵和不利因素,初步確定明年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省、市九次黨代會精神,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切實加強土地管理、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突出抓好治污減排、循環經濟和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扎實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年主要預期目標:

1、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目標

二氧化硫排放總量計劃控制在8.67萬噸之內,比**年削減1.59%,提前達到“**”確定目標;COD排放總量計劃控制在5.07萬噸之內,削減4.88%。

2、環境質量目標

地表水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98%以上。地下水水質達到地下水環境質量三類標準。

市區環境空氣質量良好以上天數的比例達到85%以上。

交通干線噪聲平均值低于70分貝(A);區域環境噪聲晝間平均值低于60分貝(A)。

3、水資源綜合利用目標:萬元GDP水耗下降到55.20立方米。

4、土地利用目標:耕地占補基本平衡,土地集約利用水平有較大提高。耕地保有量達到36.13萬公頃。

三、**年工作重點

(一)環境保護

1、認真實施“三大減排體系”方案,努力完成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目標。一是繼續實施產業結構減排方案。進一步淘汰落后產能,改造提升傳統工藝,關停一批高污染、高耗能的企業、設備,實現結構減排。二是加快實施工程治理減排方案。完成水質凈化三廠等工程,完善城市河道截污整治配套管網,提高污水處理和再利用能力。完成**東新熱電等5家企業熱電機組脫硫工程和濟鋼等3家企業鍋爐煙氣脫硫工程建設。三是大力實施監督管理減排。加強自動監控系統建設,完善自動監測網絡,強化重點污染源監督管理,確保各類污染源穩定達標排放率達到98%以上。

2、實施“四大工程”,推進環境污染防治工作深入開展。一是實施以節水保泉、飲用水源地保護和水環境綜合治理為主要內容的“碧水工程”。加強水源地保護區監督管理,強化飲用水源水質的污染監控,確保飲水安全。結合《渤海環境保護總體規劃》實施,加快實施小清河綜合整治、市區河道綜合治理,改善水環境質量。二是實施以清潔能源行動、全面治理各類污染源、改善城市空氣環境質量為主要內容的“藍天保護工程”。推廣清潔燃燒技術和節能降耗技術,完成年度重點大氣污染源限期治理工作,加強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與監督管理,進一步改善大氣質量。三是實施以控制擾民噪聲源和創建噪聲達標區、安靜居住小區為重點的“安靜工程”。依法強化監督管理,繼續開展環境噪聲達標區創建工作。四是實施以固體廢物和生活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為重點的“固廢治理工程”。盡快開工建設第二生活垃圾處理廠,提高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和水平。進一步規范醫療廢物處理,加強廢礦物油、廢顯影液等重點危險廢物的全過程監督管理,籌建廢物綜合利用中心和危險廢物交換中心。

3、全面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實施以綠化美化和生態建設為重點的“生態建設工程”。加強南部山區水源涵養生態功能保護區保護;加快生態示范區建設,組織環境優美鄉鎮達標單位做好驗收準備工作。協調做好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積極推行秸稈還田、秸稈氣化,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做好“兩區一園”創建工作,加強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生態功能保護區的環境管理。開展全市濕地生態保護區建設規劃研究,加快推進小清河源頭濕地生態保護區建設。

(二)水資源管理

1、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堅持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制定全市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規劃,嚴格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嚴格執行取水許可制度。全面開展水質監測工作,制定水質監測計劃和制度,嚴格水質監測管理,提升監測水平。完善全市地下水位自動監測系統,提升監測的準確性和連續性。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堅決有序地關停泉域內的自備井。

2、加大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力度。堅持生態修復與綜合治理相結合,通過小流域綜合治理等措施,結合退耕還林和封禁保護,充分發揮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對重點水土流失區和生態脆弱流域進行綜合治理,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保護現有森林植被,加快退耕還林、禁牧還草、荒山綠化,促進生態修復。對土質較少的荒坡、山場,植樹成活困難的區域及便于植被恢復的山坡地,實行嚴格的封禁措施,依靠自然生態的修復功能恢復林草植被。

3、積極推進水利工程建設。一是加快實施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開工建設東湖水庫等骨干調蓄工程,提高水資源保障能力;二是搞好東聯供水工程配套,加速東部工礦企業供水置換步伐;三是提高水源涵養補給功能。配合“南控”戰略實施,建設南部山區重要生態功能區,抓好泉域補給區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和水源涵養工程建設,實施玉符河回灌保泉生態工程,有效補給地下水。

4、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堅持提高綜合生產能力與改善生活條件同步推進,加快實施邢家渡、胡家岸等引黃灌區續建與節水改造,大力推廣先進節水技術,擴大有效灌溉面積,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繼續加強城市節水管理,嚴格執行用水定額和用水指標控制制度。

(三)土地礦產管理

1、強化土地調控管理,積極保障經濟社會發展。認真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進一步嚴格土地規劃計劃管理,強化對農用地轉用的控制和引導。嚴把用地審批關,優先保證重點建設項目用地。繼續深化征地制度改革,逐步完善征地統一補償、農民集中安置、土地集約利用、區域持續發展的補償安置綜合機制,切實維護好被征地農民的根本利益。高標準做好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開展好縣、鄉級規劃修編工作。按照國務院要求,積極開展好第二次土地調查。調整住房用地供應結構,加大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量。

2、嚴格耕地保護,加強基本農田示范區建設。嚴格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制和目標責任考核辦法,建立健全耕地保護和土地管理問責制。大力推進基本農田保護示范區建設,嚴格執行基本農田質量保護、用途管制、監督檢查和占用審批等制度,確保全市基本農田總量不減、質量不降、用途不變。嚴格落實耕地“占一補一”政策,確保全市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工作力度,努力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

3、深化土地市場建設,推進節約集約用地。繼續深化土地市場制度建設,全面引導各行各業依法規范合理用地。完善工業用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的具體操作辦法,規范工業用地供地行為。圍繞重點片區綜合改造,加大城區土地前期熟化、收購儲備、策劃運作、市場配置的工作力度。加大對閑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的處置力度,切實盤活存量土地,促進土地資源有效利用。研究制定更加嚴格的建設項目用地投資強度、建筑容積率和項目產出率標準,健全工作機制,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

4、完成礦業秩序整頓規范,建立礦政管理新機制。按照國家和省要求,全面完成礦業秩序整頓規范的各項任務,確保順利通過國家和省政府的檢查驗收。對礦業權按照風險程度實施分級分類管理,積極推進礦業權招拍掛出讓,逐步完善科學合理、競爭有序的礦業權市場。繼續推進礦產資源整合工作,突出抓好重點礦種和重點礦區的整合,提高規模化、集約化開采利用水平。認真開展新一輪礦產資源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完成縣級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的審批工作。認真落實地質環境保護責任,積極推行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和治理保證金制度,建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和生態補償的多元化機制。加強地質災害防范和治理,建立健全群專結合的地質災害預警體系,確保全市地質安全。

(四)防震減災

加快推進地震監測臺網站建設,完成歷城綜合地震臺、長清地震臺、濟陽地震臺等重點建設項目。加快**市地震監測中心建設,完成前兆監測臺站的數字化改造。完善市、縣、鄉(鎮、辦)群測群防工作體系,推進“三網一員”建設。深入開展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保證全市重大建設項目檢查率達到100%。加快推廣應用地震小區劃項目,完成2-3個縣(市)區的城區地震小區劃工作。積極推動農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進一步增強地震防御能力。不斷健全地震應急救援工作體系。修訂完善地震應急預案,繼續推進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加強地震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全力做好防震減災立法工作,認真組織開展前期研究,編制《**市防震減災條例》(草案)。繼續加大防震減災宣傳,深入開展防震減災宣傳“五進”活動。積極推進地震安全示范社區創建活動,制定示范標準。推進地震科普示范學校規范化、制度化,計劃新建示范學校11所。逐步開展地震安全示范企業、安全示范村創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