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創新團隊建設范文
時間:2023-11-15 17:57: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科研創新團隊建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在建設一流多科性教學研究型大學的過程中,江西財經大學明確提出了“質量立校、特色興校”的口號。如何培育和形成學校的科研特色,如何真正發揮科研的先導作用,這是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一個重要的問題。與建設一流多科性教學研究型大學的目標相比,江西財經大學的科研工作在諸多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其中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缺乏有重大影響和明顯特色的學術創新團隊。多年來,在傳統的人文社科研究領域,學校的多數教研人員比較習慣于在研究中單兵作戰,合作研究與團隊協作意識不是很強。近年來,雖然在課題研究活動中形成了一些研究團隊,但從總體上看,隨著課題的完成和結題,通過課題組形成的團隊也就隨即自動解散了。這種團隊合作多數是一次性的、短期的,其根本的問題是沒有形成有穩定和長期研究方向以及相對固定研究人員的學術團隊。由于尚未建立完善的學術研究創新平臺,學校一部分教研人員的創新意識和思維還不夠突出,具有重要學術創新價值和應用創新價值的成果還不多。
目前,學校已經擁有經、管、文、理、法、工、農、哲學、歷史、教育、藝術等十一大學科,不同學科和專業交叉融合趨勢日趨明顯,跨學科、綜合性的課題越來越多。新的形勢和新的任務要求科研工作必須注重依靠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專家協同作戰。特別是要產出具有原創價值的學術成果和有明顯特色的研究成果,需要努力建立優秀的學術創新團隊。學術創新團隊建設的主要任務是瞄準具有發展前景和可預期產生重要學術成果的學科領域或研究方向,跟蹤和開拓新興學科、交叉學科以及邊緣學科的研究領域與方向,造就一批優秀的學科帶頭人和杰出學者,培育一支在相關研究領域能取得具有創新價值學術成果的優秀學術隊伍,開拓科研特色興校的新途徑。
依照四點要求,建立優秀學術創新團隊
建立一支優秀的學術創新團隊,必須努力符合以下要求:
首先,從研究層次上看,學術創新團隊必須有一個瞄準國內或國際重大科學前沿問題的高水準的研究目標。同時又必須注意,研究目標要緊密結合學校的實際,符合學校的校情,是學校學科建設與發展急需優先支持的研究領域或研究方向,能對學校的發展發揮重大推動作用與杠桿效應的學科或領域。
其次,從研究人員看,學術創新團隊必須聚集一批學術水平高,且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的核心研究成員。人才是學術團隊成敗的關鍵,學術團隊要具有活力,具有持續發展的生命力,就必須聚集一批具有開拓性的思維和創新的沖動,有扎實的學術功底和很強的研究能力和良好的協作精神的人才。團隊成員既要有共同的研究興趣,但又要具有不同的專業知識結構和學緣背景,特別要注意吸收有相關知識背景和相關研究積累的跨學科或交叉學科的成員參加,這種人員結構有利于提高團隊的學術創新能力和科研水平。
再次,學術創新團隊必須具有寬廣、開放的國際國內合作與交流平臺。學術創新團隊應該接納來自海內外的學術精英和學術大師的學術指導和學術交流。國內外知名學者參與我們的學術團隊,可帶來最新的國際科技發展動態、先進的研究課題組織方式和管理理念,有利于提高創新團隊的研究起點,增強創新能力。
最后,學術創新團隊,其核心與靈魂在于“創新”。因此,組建學術團隊,從研究方向的選擇到團隊工作目標的確定,都必須緊緊圍繞“創新”這個核心,從研究課題的總體構思到研究技術路線的具體設計都要體現“創新”這個靈魂。只有創新,才可能形成特色;只有具備特色,才有競爭力。
構建和完善學術創新團隊的建設體系
建立省、校、院三級架構的學術創新團隊建設體系
江西財經大學自2003年開始陸續建立的6個省級研究中心和實驗室現在已經成為學校的省級學術創新團隊和創新研究平臺。在努力建設好省級創新團隊和創新平臺的同時,學校十分重視和大力推進校級學術創新團隊的建設。根據2004年制訂的《江西財經大學關于推進科學研究繁榮與創新的行動計劃》,到2010年,學校擬組建6~8個有較大影響的校級學術創新團隊。2006年,學校又提出每個學院都要建立學院一級的學術創新團隊。這樣,學校的學術創新團隊建設實際上是分為省級、校級和學院三個層面進行,從而形成省、校、院三級架構的學術創新團隊建設體系。學校希望通過學術創新團隊的建設,能培養一批在學術界有影響、高水平的學術帶頭人和學術拔尖人才,同時通過學術創新團隊的培育和建設,探求一條通過“課題―團隊―基地―學科”路徑推動學科發展和繁榮學術研究的新模式。
學校創新團隊建設初見成效
創新團隊建設計劃的啟動,對于聚集學術人才,打造學術特色,特別是對激勵和調動年輕學術骨干的科研積極性,鼓勵他們在學術研究中大膽創新和集體攻關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省級學術創新團隊看,團隊在凝煉研究方向,形成研究特色,擴大學校的學術影響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以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競爭與規制研究中心”為例,通過幾年的建設,已經形成了一支頗有特色的學術研究創新團隊,近年來成果豐碩,特色較為明顯,在全國同行中已具有一定影響。該中心在2006年江西省教育廳組織的基地建設評估中被評為優秀。
從校級學術創新團隊看,成績也十分明顯。比如信息學院的“圖像處理與智能信息處理”創新團隊聚集了6名博士、博士后,且聘請了新加坡國立資訊研究院專家作為特聘研究員。該團隊通過集體探討,確立了團隊的研究計劃,已經形成了良好的研究氛圍,組織了三次正式的學術研討會議,平時還經常通過電子郵件討論學術問題。團隊核心成員已在國內外專業權威刊物多篇。2006年,創新團隊成員申報的《基于運動補償時域濾波的多小波精細可分級視頻編碼研究》和《非常態下遠紅外人臉識別中魯棒生物特征提取研究》兩個項目均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
除了上述專項的創新團隊建設項目以外,學校的非實體研究所,課題(項目)組等都是建設創新團隊的一種有效和重要的載體。比如:學校的東方文化管理研究所、制度經濟學研究所、社會經濟史研究所等都有效地聚集了一批有相同研究興趣的研究力量,正逐漸培育和形成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加強院級學術創新團隊建設 推動學院打造科研特色
篇2
[關鍵詞]多媒體科研創新教學團隊團隊建設
[作者簡介]姚紅玲(1979- ),女,河北石家莊人,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張玉偉(1981- ),女,河北石家莊人,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河北石家莊050035)
[中圖分類號]G7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4)15-0077-02
教學科研創新團隊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核心力量。高職院校要以校企合作為平臺,以建立教學科研創新團隊為重點,建設一支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和創新意識強、結構合理的團隊,在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質量、科學研究、創新教育、社會服務等方面突出專業建設特色,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社會的能力。
一、團隊組成的基本條件
團隊是由相互合作且具有一定技能的個人組成的群體。團隊成員有個人目標,且個人目標和集體目標一致。不同的組織,表現不同的形式和特征。高職院校要建立一支教學科研創新團隊,需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團隊構建。以專業為單位,“校企合作”共建雙軌制團隊,成員包括學校專任教師和行業企業的兼職教師,其中,專任教師由多年從事一線教學、具有高校教師職稱并具有專業中級以上職稱的“雙師型”教師擔任;兼職教師由具有相關行業的中級以上職稱、多年從事企業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員擔任。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和專業技術職稱結構,知識結構、年齡分布合理,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成員數量的1/3以上,能有效指導和提升中青年教師的教學素養和業務水平。
2.團隊帶頭人。應具備高級職稱,長期在教學一線授課,系統講授兩門以上的專業課程;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獨特的學術思想和創新的精神;掌握學術發展前景、產業發展趨勢和行業進展動態;建有有效的團隊管理機制,結合社會資源,在團隊中形成凝聚力和創造力;以“校企嵌入式合作”思想指導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制定切合實際的團隊建設長期規劃。
3.教學改革。通過校企合作,將經濟、社會發展融入教學,及時將先進的技術知識引入課堂;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改革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注重實踐實訓教學,啟發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創新實踐,培養學生的多方面素質;重視教學課題研究,深度推進教學改革與創新,多次主持或參加市級以上教學改革項目,教改成果應用范圍廣泛、實效性強,對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質量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4.人才培養。團隊作為校企嵌入式合作的橋梁,引進企業項目和典型工作任務,采用真實或模擬的工作環境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崗位專用能力;引入企業文化,形成獨特的校園文化氛圍,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行業通用能力。畢業生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品德修養、技能水平和職業素質,能為當地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受到用人單位的肯定。
5.科學研究。團隊堅持以科研促發展的方針,具有科研服務意識和較高的科學研究水平;獲得多項市級以上科研課題或科研成果獎、自然科學獎、或社會科學獎等,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多篇具有學術價值的科研論文。
6.協作創新能力。團隊具有有效的團隊協作機制,以教學改革、科學研究和實踐創新為主導,以注重解決社會需求、企業技術難題為導向,具有獨立創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形成互相協作、開放創新的學術氛圍。
7.課程建設。重視專業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建設;課程建設體現現代高職教育思想,教學效果較好;建有市級以上精品資源開放課程,有配套課程教材建設和教材開發,教材資源豐富;課程編寫以校企合作為指導思想,采取“項目教學、任務驅動”的模式,學生學習反響較好。
8.社會服務。加強校企合作,提高教師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的能力,依托師資力量和技術優勢,開展職業技能鑒定、職業崗位培訓、提供技術支持等社會服務活動,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或利用科研成果和發明專利產生較大的經濟或社會效益。
二、多媒體專業教學科研創新團隊的創建
團隊以多媒體設計與制作專業建設為依托,以教學科研創新為重點,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多媒體人才和服務于區域經濟為主線,組建了教學科研團隊。團隊中由帶頭人總領專業建設的整體規劃、教學改革、課程建設、科研項目、培養教師、團隊發展等工作;多名教學經驗豐富的骨干教師主要承擔專業課的教學任務,參與科研項目,培養青年教師,建設專業工作室;青年教師在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帶領下,積極參與專業建設、課程改革、科研活動、實踐教學,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此外,團隊中配備了3名行業企業專家,用于承擔本專業的實習和實踐課程教學任務,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指導本專業實踐教學與實訓室、實訓基地建設,負責學生實踐與工作能力的培養,解決教學和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在綜合實踐、頂崗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中發揮關鍵作用,實現校企嵌入式合作。
三、團隊建設指導思想
多媒體設計與制作專業的目標是培養適應多媒體設計與制作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審美修養,熟悉網站制作流程,具備媒體采集與制作、網站設計、制作與維護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以網站設計與制作為核心能力,具有音視頻編輯與制作、網絡動畫制作、手機網頁制作等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多媒體制作專門人才。本團隊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緊緊圍繞多媒體行業的發展,樹立“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意識,以先進高職教育理念和學院辦學理念為指導思想,以多媒體專業建設為中心,以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重點,以精品開放課程和優質教學資源建設為突破口,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方面發揮教學科研創新團隊的優勢與作用。
四、團隊建設舉措
要建設一支整體素質高、結構合理、業務過硬、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較強的“雙師”型教學科研創新團隊,滿足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需求,根據崗位標準和課程標準要求確保教師發揮所長,保證教學團隊的整體水平,主要建設舉措有以下幾個方面:
1.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對專任教師來說,采取“以老帶新,老教師傳幫帶”的傳統方式,在教師中提倡“自我登山”計劃,讓青年教師具備自我提升的意識。制定督導聽課制度、教研室聽課計劃,保障每名青年教師每學期被聽課不少于10課時,每周安排半天的教研活動,實現教學經驗的交流、溝通、共享。每學期由團隊帶頭人針對專業開展專業設計,骨干教師針對課程開展課程設計,青年教師針對教學單元開展單元設計。企業兼職教師具有很強的實踐能力,但教學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團隊應重點對兼職教師開展教學培訓,提高他們的教育教學水平。
2.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多媒體專業采用校企合作共建的方式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建有多家校內外實習基地,鍛煉和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實踐技能。鼓勵青年教師進行企業實踐,每五年有兩年時間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其中半年時間為專職實習,用于積累行業企業一線的實際工作經驗。同時,安排教師定期深入校內外實習基地,指導學生的頂崗實習,進行輔導答疑和專業工作室建設。鼓勵教師取得專業高級職業職稱資格證書,副高級以上職稱人才要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加入市以上行業(企業)協會。提高專業技能,增加企業對教師實踐能力的評價內容。此外,團隊通過“以賽促技”的形式,安排教師個人或帶領學生團隊參加國家、省級比賽。
3.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建設。團隊以校企嵌入式合作為基礎進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與實施,與多家企業深度合作,聘請在平面設計、網站開發等領域有豐富經驗的專家組建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共同參與專業教學計劃的制訂和專業核心課程的開發。團隊將企業的崗位標準、工作過程、工作內容轉化為課程標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內容,將企業的評價和管理應用于學生的考核和管理,使校企合作與學生的專業培養相結合。
4.優化兼職教師結構。團隊繼續加大企業兼職教師比例,聘請行業企業的專業人才和技術能手擔任兼職教師。兼職教師的行業企業工作年限至少為5年、具有中級以上的職業資格或能力水平。要發揮兼職教師特長,形成實踐、實訓、畢業設計、頂崗實習等技能課程由高技能水平的兼職教師講授的機制,實現校企合作共建團隊模式。
5.提升團隊的科研水平。團隊有計劃地選派教師去外地學習先進技術,進修學歷、學位。建設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編寫校企合作開發的校本教材,豐富網絡教學資源,提升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鼓勵教師創新教學方法,將先進的計算機技術運用于教學,培養教師創新教育的能力。組織教師申報各種科學研究課題,承擔科研項目課題,論著,提升團隊教師的科研能力,申請并完成多項省部級科研課題。通過教師進修、項目帶動、經驗交流等方式,提高團隊的科研學術水平。
6.提高社會服務能力。發揮團隊成員的專業特長和技術優勢,借助校企共建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為社會開展專業崗位培訓、繼續教育培訓、技能鑒定與考核、技術支持、項目制作等社會服務,提高技術服務層次和深度。分別安排團隊成員作為企業技術特派員到企業進行技術指導,范圍涉及影視制作、動漫、網站制作等企業,把先進的多媒體制作技術帶到企業中,擴大團隊的輻射范圍,提高團隊服務地方經濟的能力。
7.保障條件。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制定了高端人才引進機制和青年培養計劃,鼓勵青年教師進修。在職稱評定、崗位聘任方面,向教學團隊成員傾斜,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此外,學院制定了《教師職稱申報及考核辦法》《教師職稱分級聘任辦法》《骨干教師管理辦法》《專業帶頭人管理辦法》《外聘兼職教師管理辦法》《科研管理辦法》《教師校外實習實踐管理辦法》等相關制度,為教學團隊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根據團隊的建設需要,為教學團隊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使教師以飽滿的熱情和充足的精力投入教育教學改革中。
本團隊將繼續以多媒體專業建設為重點,以教學改革、課程建設、科研課題、技術服務為主要抓手,加大中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力度;與行業和企業進行嵌入式合作,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聘請行業專家和企業技術能手加入團隊,進一步優化團隊專兼比例結構;選送中青年教師到高等學府、科研機構進修以提高科研學術水平,到職業教育發達國家和地區學習職業教育經驗,到企業一線進行頂崗實習,增強專業技術實踐經驗;加強教學團隊的教學水平、科研水平、創新能力的培養,注重團隊建設成果凝練與積淀,促進團隊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胡秀錦.關于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策變革[J].職教論壇,2009(5).
[2]黃政艷.高職院??鐚I科技創新團隊建設的現狀與思考[J].創新,2011(7).
[3]蔣滿秀.科研創新團隊的相關理論研究[J].湖南農機,2010(11).
[4]李佩禹,丁小麗.高職院校高水平教學和科研創新團隊的構建研究[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2).
[5]王寶闊,劉加釗.“航海學”教學團隊的建設與實踐[J].航海教育研究,2010(6).
篇3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能力;科技團隊
當今社會非常需要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建設的主力軍,肩負著相當重要的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高校能夠為社會創造價值,一方面體現在向社會輸送一批又一批取得畢業文憑的大學生,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向社會輸送大學生的過程中,同時輸送了他們的創新能力,這可以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推動社會更快進步。
一、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概念
大學生創新能力,主要體現在大學生在創新過程中投入和產出比上。該能力取決于兩方面,一方面是大學生對于現有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利用已掌握知識對事物進行改造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大學生對新知識、新理念等新事物的接收,以及將新舊結合產出更新事物的能力。大學生因其家庭背景、受教育情況、個人因素等各不相同,創新能力方面也會存在差異,創新需要專業知識,也需要一定的靈感,大學生要積極調動這種可能存在的靈感,挖掘自身的創新潛質。
二、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科技團隊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缺少積極的創新氛圍?,F在很多高校中缺乏“學府”的氣息,學術氛圍大不如前,除了教學計劃中規定的課程和學習內容,多數大學生并不會去主動地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也不會更深一步地學習或者研究,不具備進行科技創新的基礎和氛圍,也不利于科技創新團隊的建設。
2.缺少完善的激勵機制。有些高校對大學生的教育和培養停留在知識傳授方面,而缺乏激發大學生創新能力方面的投入,表現為大學生對科技創新活動的興趣不足,也能體現出對大學生創新的激勵不足,是相關制度和政策缺失的體現。當今專注于學術的大學生畢竟只是少數,然而還有更多擁有科技創新能力的大學生等待著引導和培養,高校要制訂有效的措施吸引大學生從事科技創新工作,也有助于該項工作的長效開展。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與思路
1.營造良好的學術創新氛圍。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要設法改善高校的學術氛圍,可以采用分層次進行的方式。首先,大學生科技創新團隊要從自身所能涉及的范圍入手,將工作重點面向積極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大學生。具體措施如下:舉行由科技創新活動參與者和即將參與者參加的學術研討會或學術交流會,向成員們提供研討與交流的平臺和機會,相互學習,相互補充,使學術研究成為他們的興趣,這對激發成員們的學術熱情十分有幫助。定期邀請專業科研工作者召開講座和座談會,讓大學生有機會向老師學習,有機會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向他們提供感受學術尊嚴以及作為學術工作者的榮譽感,激勵大學生在創新的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遠。在校內學生組織,如學生會、團總支等部門中設立常設的學術研究部門,吸引在校大學生們的目光;與校內相關組織合作定期舉辦科普和學術類講座;舉辦科技創新比賽以發掘創新人才和創新項目。在保證有熱情的大學生能夠參與到創新研究的前提下,也需要將目光放到更廣闊的群體中,面向全校大學生進行科技知識的普及。大學生是具有創新潛質的,不論大學生之后的創新成績如何,他們都是創新的潛在對象,培養團隊需要吸引更多有潛質的大學生投入到創新研究的工作中,這才有可能改善高校的大學生學術氛圍。
2.制訂完善的激勵機制。缺少恰當的激勵手段是很難培養出優秀的創新型人才的,如果一個大學生長期在缺乏激勵機制的環境內進行科技創新研究,那么他的各項心理指標都會下降,從而導致研究成果不突出甚至沒有成果。激勵措施是保持大學生科技創新參與程度和創新質量的政策保障,大學生所追求的不僅僅是外在物質上的獎勵,更多的是內在精神上的滿足。主管部門可以為大學生的創新提供足夠的條件,使大學生的研究成果發揮到最大化;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創造優良的學術交流環境;引入競爭機制,競爭是一種有效的機制,是推動創新和發展的動力。只有給予了大學生明確的導向,以及完善的激勵機制,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
關于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科技團隊建設現存的若干問題,其實與高校對本校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有關系,因而除了對大學生進行培訓指導以外,還應與高校其他部門溝通,增加高校在這方面的投入與建設。
參考文獻:
[1]李存金.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實踐途徑與機制[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3(1).
[2]熙瑩,李勇.構建可持續發展的大學生科技實踐創新團隊模式研究[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3).
[3]羅軍,張暉.經管類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實踐[J].中國科技投資,2013(6).
篇4
[關鍵詞]科研團隊;高職院校;團隊文化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25-0255-01
團隊文化是團隊長期實踐過程中形成并為團隊成員普遍遵守和奉行的共同價值觀念,對團隊的生存和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高職院??蒲泄ぷ魉降奶嵘匈囉诳蒲袌F隊的發展和推動,而科研團隊文化建設是科研團隊發展的基石,高職院校普遍重視科研團隊文化建設。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視角研究了科研團隊文化建設工作,有的學者提出要強調和諧的團隊文化[2],有的學者主張以人為本的團隊文化建設[3],有的學者就深入分析了團隊精神[4],有的學者從創新文化和學習機制的角度進行了研究[5]。筆者擬結合科研管理工作實際,進一步探討高職院??蒲袕膱F隊文化建設工作。
1 高職院??蒲袌F隊文化建設現狀
高職院校的科研人員基數相對較低,絕大部分的教師由于教學任務較多,能夠投入科研活動的時間相對減少,因此,科研團隊文化建設受到客觀因素的阻力。團隊文化不能有效提升,勢必會影響科研成果的產出。
高職院校科研團隊在開展團隊文化建設過程中普遍存在如下特點:
(1)團隊文化建設力度不夠
高職院??蒲袌F隊活動常常是集中在課題立項階段,組織科研團隊突擊申報,課題質量受到影響。即使勉強立項成功,在具體實施課題研究階段也會指導不力,研究計劃推進遲緩,不能夠有效調動團隊成員積極開展工作,更多的是淺層次的重復研究,不易形成創新成果,長此以往科研團隊的戰斗力就會消失殆盡。
(2)科研團隊帶頭人精力投入有限
高職院??蒲袌F隊帶頭人通常為專業骨干,普遍承擔著大量的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校企合作工作,著力點相對分散,很難分身到科研團隊文化建設中。
(3)科研團隊帶頭人的領導水平影響團隊發展
高職院校科研團隊創新能力的強弱,一定程度上與科研團隊帶頭人的領導水平有關。一個業務精湛、精通管理,且具有國際視野的科研團隊帶頭人,可以充分調動團隊成員形成團隊合力,在持續在技術攻關發揮領航的作用。反之,如果科研團隊帶頭人業務平平、疏于管理,且缺乏國際視野,那勢必影響科研團隊的生存和發展。
(4)科研團隊的凝聚力有待提高
高職院??蒲袌F隊普遍以松散的模式構建為主,沒有常態化的研討機制,團隊約束力不強,團隊成員缺乏歸屬感,不易形成穩定的團隊文化。
(5)科研團隊間思想的碰撞不足
高職院??蒲袌F隊通常是按照學科特點設立,科研團隊間的交流少,不利用新思想、新技術的碰撞與交流。
(6)團隊建設成效評估機制缺乏
如果沒有一個常態化的團隊建設成效評估機制,科研團隊容易滋生懈怠,創新意識淡薄,學校的科研任務就很難落到實處。
2 高職院??蒲袌F隊文化建設的措施
(1)營造良好的科研團隊建設氛圍
要在學校營造良好的科研團隊建設氛圍,鼓勵團隊積極承擔研究任務,開展科研創新,重視成員的個性化發展。倡導嚴謹的學術風氣,杜絕學術虛假行為。
(2)進一步明確團隊內部分工協作
通過細化團隊內部分工協作,使每位團隊成員清晰認識各自承擔的研究任務,并在成果署名、成果轉化、年度績效等利益環節中體現個體的價值,增強個體在團隊的貢獻率。提高科研團隊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戰斗力。
(3)提升科研團隊帶頭人的引領作用
一方面,通過引進科研領軍人物,指導科研團隊快速發展,帶動學科的建設和發展。另一方面,通過培訓、進修、企業掛職鍛煉等形式,培養本土的科研團隊帶頭人。促進高層次人才的匯集,交叉學科滲透不斷加深。
(4)強化團隊例會制度
定期召開團隊例會,及時研討研究中遇到的問題,修正研究方向,提高研究的效率。團隊成員在常態化的交流中,增加彼此的理解和支持,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培養團隊成員的歸屬感。
(5)開展科研論壇
有計劃地組織高端科研論壇,邀請高水平的專家到校授課。同時組織團隊成員就某一個學術熱點問題,展開有針對性的研討,便于團隊成員及時了解技術前沿、行業動態。
此外,為科研團隊間搭建科研俱樂部平臺,團隊可以在輕松的環境中交換意見、交流思想,利于思想的碰撞。
(6)開展科研團隊建設成效評估
制定可量化的科研團隊建設成效評估標準,引導科研團隊按照評價體系加強科研團隊建設與管理,總結科研團隊建設經驗,挖掘典型案例,為科研團隊間提供借鑒和交流,促進共同進步。同時,組織評選優秀科研團隊,表彰建設成效顯著的團隊。
3 結語
總而言之,加強高職院??蒲袌F隊文化建設是科研工作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進一步明確團隊內部分工協作、提升科研團隊帶頭人的引領作用、強化團隊例會制度、開展科研論壇和科研團隊建設成效評估等多措并舉,營造良好的科研團隊建設氛圍。高職院校必須不斷提高團隊的凝聚力,增強團隊成員的歸屬感,引導團隊成員合力開展科研攻關,共享研究成果,讓個體發展融入到團隊發展中來。
參考文獻:
[1] 溫穎筠,于綏生.創新群體中學術帶頭人的原創能力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23(9):146~149.
[2] 生延超.高校教學科研團隊的組建及運行保障.教學研究[J],2008:31(3):215~218.
[3] 張艷玲.高??蒲袌F隊建設的現狀與對策[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0(4):15~18.
[4] 張喜愛.高??蒲袌F隊建設和管理的幾個問題[J].科研管理研究,2007,28(5):36~39.
篇5
關鍵詞:高校;學術創新團隊;機制
高等學校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機構,同時承擔著發展科學研究、直接為社會服務的重要職能。目前,我國高??萍紕撔聢F隊建設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積累了有益的經驗,對于文科院校來說,同樣應該加強學術創新團隊建設,建立符合當今大學發展要求的學術創新團隊運作的新機制,這樣才能在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強化自主創新能力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我國高校學術創新團隊建設的現狀分析
1.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高校的創新團隊可謂形式多樣,有以課題為核心的任務性團隊,也有研究方向和研究人員穩定的團隊,有同一學科組成的團隊,也有跨學科組成的團隊。相比較而言,在文科院校中,存在一些團隊,以獲取資源為主要目的,雖然豎起了“團隊”的招牌,但其實是形式重于內容,不利于高校學術創新的發展。目前,我國高校學術創新團隊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1)在申報國家或省社科項目時,多數是臨時組成“虛擬團隊”,人員沒有磨合,探討交流的更少,有的甚至濫竽充數,水平也是參差不齊,這樣就很難產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2)這種臨時組建的所謂創新團隊,其持續的時間都很短,不僅不利于培養創新型的學術人才,而且造成浮躁的學術風氣,對學校有限的科研資源也是一種浪費;(3)高校學術創新團隊大多是自發組建的,其目的主要是為獲取更多的科研項目和經費,相對于自上而下的長遠規劃而言,更容易產生科研不端行為,而學校缺少相應手段對其進行監管和控制;(4)學術創新團隊的另一問題就是跨學科、跨部門的團隊少,大多是以學科組或教研室為基礎自發形成的,少數跨學科的團隊中,文科和理工科的大交叉更是少見,這樣就難以整合學校的科研力量,形成科研優勢項目。
2.影響因素分析
2.1項目帶頭人因素:作為高校學術創新主體的項目帶頭人,對項目的運作、團隊的建設等起著重要的作用。其專業方向、職業經歷、家庭情況、助手情況、文化修養、研究投入、研究條件等,都會對整個團隊產生明顯的影響。而科研的發展對創新團隊帶頭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2團隊因素:包括團隊的人員構成、團隊文化氛圍與團隊的激勵機制,這也會造成明顯差異。另外,項目研究過程中的目標規劃、戰略合作、信息交流等方面,也是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
2.3政策因素:學校政策是重要的創新宏觀影響因素。對于高校的學術創新項目而言,政策影響表現為來自行政機構的積極支持和引導,以及理性的資源配置,從而起到鼓舞和激勵作用。與此直接相關的科研資金方面,一般高校的科研資金來源有四類:國家科研資金投入、省內科研資金投入、產業界資助、自籌經費。不同角度的資金支持,資金支持的力度和持續性,會導致不同的結果。
2.4評價體系:目前,我國尚未形成嚴格的科研評估制度,尚未建立嚴格、規范、科學、并被學界普遍認同的評估體系,尤其是文科類基礎性研究成果,更缺少科學評估體系。在現行的學術評價體系下,團隊組建時的目標往往不是創新成果,而演變成為爭奪資源的工具。
以上方面,直接影響到高校的學術創新,影響到高校學術創新團隊的發展。需要我們進行深入的思考。
二、高校學術創新團隊建設的內涵與任務
1.高校學術創新團隊建設的內涵與任務
高水平的科研工作是一流大學的重要指標,高校科研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就必須建設好一支以學術問題為紐帶、立足學科前沿的具有創新精神的科研團隊。而創新團隊建設是對優秀人才群體的支持項目,是推進人才組織模式創新的重大舉措。在科研工作中凝聚人才,打造學術團隊,發揮整體功能,又能鼓勵拔尖人才脫穎而出,以明確的前沿科研方向為先導,又支持學科交叉,形成優秀人才的團隊效應,才能提升高校在國際、國內的學術地位和競爭能力。有專家指出,創新團隊有三個特點 :團隊成員相互依靠且積極交往;共同的研究目標;有一定的組織結構和共同制定的規范。
要想建設一支具有以上特點的創新團隊,發揮更大的社會作用,還必須明確團隊的任務,那就是所有的研究最終都應該服務于國家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文科院校也是如此。高校要通過建設學術創新團隊的新機制,在原有科研團隊的基礎上,以學科建設為依托,打破人才組織上的體制,積極探索以重點學科、創新平臺為依托,以學科帶頭人為核心,圍繞重大項目凝聚學術隊伍的人才組織模式,促進學科的交叉融合和集成發展,充分發揮人才資源豐富的優勢,實現更高水平上的知識創新。就是說,創新團隊的建設應以學科建設為依托,對所在學科具有較強的帶動作用,同時瞄準有發展前景,且成果可以預期的學科生長點,不斷追蹤、推進、深化學科發展,創造出具有重要影響的科研成果。
2.國外的做法及其借鑒
國外高等院校非常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在教學別重視如何教會學生與他人的合作。在自身科技創新團隊建設方面,也是貫穿了這一理念。如紐約科技大學強調研究人員不應只是在實驗室埋頭工作,而應該能與其他人交流和配合,有團隊精神,這是現代科技發展、多學科交叉情況下成功的條件。加州理工學院則以卓著的名聲、強大的凝聚力及資金后盾,保持了創新團隊相對穩定的傳統和研究與教學并重的特色。當申請研究基金時,捐資機構會同時要求數個團隊就同一課題提交項目方案,而基金只會選擇給最優秀的方案。所以競爭激烈又活躍的學術氣氛,也是創新團隊的動力。對于在學術領域做出特殊貢獻的團隊或個人,學院建立了專門的命名獎勵機制,即學院用私人捐贈建立一項基金,基金命名權及使用權由該團隊或個人支配,以充分調動團隊的積極性。這些成功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三、構建高校學術創新團隊建設的新機制
目前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門是科技處或科研處,研究隊伍往往分散在各院系,使得管理部門難以整合隊伍,完成大型綜合性項目。而高校內即使有研究所、研究中心和研究基地,往往也難以形成研究方向穩定、人員穩定、學科交叉融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學術團隊。那么,構建我國高校學術創新團隊建設的新機制,建立有利于隊伍整合、學術創新的激勵運行機制,從而促進科研水平的不斷提高,就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1.建設促使團隊不斷壯大和可持續發展的制度保障
(1)建立有利于創新人才成長的培養機制。可行的做法包括:學校將創新團隊帶頭人及其成員納入學校高層次人才發展規劃之中;學校在安排教師進修計劃時,應充分考慮創新團隊建設對人才的要求,鼓勵支持創新團隊成員到國內外重點大學進行短期進修或做訪問學者等。(2)建立有利于創新性人才發揮作用的激勵機制。學校應考慮給予創新團隊特殊政策,精神激勵與物質激勵并重,充分體現科研人員的創新價值。如學校結合以“辦學重心下移”為主導的管理體制改革,在制定教師崗位聘任方案中,按團隊聘任,按團隊考核等等。同時,學校進一步完善項目申請、評審、資助、考核、淘汰制度。比如項目實施期定為3年,實行課題負責制管理。項目實施2年后,對考核不合格者,取消下一年度撥款計劃。將實施3年后考核為優秀的,納入下一輪資助計劃,給予滾動支持。完善這樣具體明確的制度措施,將起到積極作用。
2.提供促進學術團隊保持不斷創新的物質保障條件
就是說,要加強學術創新團隊建設的投入力度,集中優勢的人力資源和財力資源,不斷創造出創新性科研成果。保障條件包括:一是保障團隊有充足的研究時間、足夠的科研空間和科研條件、科研設備;二是保障對創新團隊資金的投入,應每年設立專項經費,對創新團隊成員特別是創新團隊帶頭人進行資助;三是保障高層次學術交流,如保障團隊成員能經常性地參加國際國內學術會議,開展學術交流,掌握研究領域的最新動態等。
3.加強創新文化建設,營造關愛人才的良好環境
首先要抓住優秀創新團隊形成的關鍵要素,實行首席專家負責制,在科研實踐中打造團隊。對創新團隊入選者尤其是團隊負責人,要進行學術評價、學術道德和團隊精神等多方面的考察,要定期組織進行國情教育和社會考察活動,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在政治上關心、事業上支持、生活上關愛,形成一種支持人才、關心人才、服務人才的良好環境和氛圍,把最優秀的人才集聚到知識創新工程的事業中來,最大限度地激發和調動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篇6
【關鍵詞】高校教學;團隊建設;問題思考
一、教學團隊的涵義
團隊是由少數有互補技能、愿意為了共同的目的、業績目標和方法而相互承擔責任的人們所組成的正式群體。教學團隊是以教學育人為共同的遠景目標,以增強教學效果、推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業績目標,為完成某個具體教學任務而明確分工協作、相互承擔責任的知識技能互補的教員個體所組成的群體。教學團隊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共同的愿景,二是統一、明確的教學目標,三是德才兼備的團隊帶頭人四是相互學習、樂于奉獻的團隊精神。
二、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的意義
一是創新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推進教學改革。教學改革作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目前,不少高校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的積極導向和推動下,明確了以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為主線,側重于教學方法、學科設置,輔之于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師素質等的改革,教學團隊的建設將會進一步深化高校的教育教學改革,促進課程系統與教學內容的進一步優化,有利于解決長期困擾與人才培養不相適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各施所長,從整體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是克服教研室組織管理弊端,整合教學資源?!皢伪鲬稹?、“松散式管理”是高校教師職業特征和管理方式的典型刻畫。由于高校教師之間缺乏溝通,教學科研活動分散,許多高校教研室沒能在資源優化配置上挖掘潛力并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教學團隊為教學、科研合力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教學團隊會根據教研室自身的實際情況,綜合分析目前所擁有的硬件實力和人才狀況,在充分利用教研室硬件設備的基礎上整合教學人員,從而形成一個個職稱結構、學緣結構、年齡結構、學歷背景、專業特長等相對合理、技能互補的團隊,發揮教師各自的優勢,從而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
三、我國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的問題
(一)缺乏專業的教學團隊帶頭人
教學團隊帶頭人應該在教學、研究等方面有突出貢獻,在學術上有較深的造詣,具有創新性學術思想。團隊帶頭人還要具備:品德高尚、有團隊協作精神,有組織管理能力,有帶領一批人從事教育科研的能力,有良好的學術品質,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甘于奉獻的精神。在高校中,一流的教學團隊帶頭人十分缺乏。有的研究、教學能力強,而管理能力差。有的科研能力強,教學水平低。有的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差。缺乏教學團隊帶頭人的綜合能力。目前高校團隊建設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真正有德行、有能力的學科帶頭人來凝聚隊伍。
(二)重科研輕教學
當前高校的科研獎勵基金,專門對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師進行獎勵。而教學突出的教師卻沒有專門設立的獎項,導致高校教師首先注重的就是對自己科研能力的增強。另外高校教學過分強調個體自主性,對教學團隊的建設和管理沒有十分重視。那種以個人科研績效為基礎的考評制度,存在著重科研輕教學的偏向。在這種制度導向下,教師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個人的課題研究上,不愿把精力用在教學上。教學團隊建設對教師無太多吸引力。
(三)教師缺乏協作意識
高校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教學團隊強調的,是團隊成員在學習工作中的配合。教學工作、科研工作等,不是靠個體的力量能完成的,必須靠教職員工的通力合作。長期以來,高校教師工作處于單兵作戰的狀態,教師個體完成了本學科的教學任務后,很少關心其他教師的教學情況,教師之間很少對教學計劃、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進行共同探討,對彼此在教學以及學術上的成就漠不關心。這種單兵作戰不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學生的培養。在教學團隊中,教師的工作方式仍保持傳統,處于孤立狀態。教師之間交流很少,即使交流都是互相防范,互相保守,彼此互不相干,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困難也不愿向同伴傾述,更談不上教師之間合作。而教學團隊建設最基本的就是強調成員之間的合作,當前教師的這種不協作現象,影響了教學團隊的正常運行,阻礙了教學團隊的發展。
(四)教學團隊評選缺乏完善的評價制度做保障
由于我國高校教學團隊的建設還處于起步建設階段,教學團隊的評選機制不夠完善,導致部分學校的教學團隊是為了評選而臨時組建的。由于高校教學團隊評選機制不夠完善,在評選時,只注重考核教學團隊的組成情況,重視對教學團隊帶頭人的資歷,團隊成員的教學情況進行考核,對團隊的成員梯隊是否合理進行考核考評。而不重視教學團隊建設的過程評價,讓那些為評選而組成的臨時教學團隊,無法以真正意義上的教學團隊區分開來,打擊了真正意義上的教學團隊建設。因此,要建設優秀教學團隊,就一定要有完善的評價機制做保障。讓各個高校明白,優秀教學團隊應該把重點放在教學團隊的建設上。有了完善的評選機制,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以評促建,通過完善教學團隊的評選機制來促進高校優秀團隊的建設。
四、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的對策
(一)教學團隊建設要遵循基本原則
教學團隊的建設應遵循一定的原則,以保證其建設和發展的科學性、可行性。作為高?;鶎咏虒W組織的創新,教學團隊無論在實踐與理論探討上都還處于起步階段,筆者認為教學團隊建設需遵循以下原則:一是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原則,二是團隊建設與學科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相結合原則,三是突出創新能力培養原則,四是團隊成員相互平等原則。
(二)創新管理體系,為教學團隊的建設提供制度保障
高校內部的權力配置模式必須改革和完善,確立行政權和教研權力適當分離的原則,厘清行政性事務與教研性事務,在制度上確立教研權力的地位,尊重教研權力的存在,將教學團隊的管理權力進一步下放,擴大團隊的管理自,甚至可以把一些重點培養或有前途的教學團隊設置成與教研室相當地位的機構,對完成教學工作的方式、教學內容和進度安排、流動人員的權力、內部考核的權力、淘汰不合格人員的權力等,皆由團隊自己做出決定。只有賦予教學團隊更的自,才能增強教學團隊的責任感和工作的主動性。在這種情況下,學校管理層要轉變角色和工作方式,從發號施令者變換為團隊服務者,研究如何建立科學的考評體系和激勵體制來為加強團隊建設提供制度保障,為團隊提供指導和支持,而不試圖去控制它。
(三)整合教師資源,為教學團隊建設構建堅實的平臺
目前我國高校的教師人事管理和利益分配,基本都是以作為二級單位的院系為單位的,因此,教學任務的安排也是以某個院系的某個教師可以開設某門課程的能力為出發點的。這種教師和利益部門所有、各個院系畫地為牢的狀況,妨礙了教學團隊的發展,而且院系內部也存在利益分割,利益較多且容易分配的教學團隊易于組建,而利益較少且難以分配的教學團隊則組建困難。因此,高校必須改革教師人事管理制度,強化教師的學校所有關系,淡化教師的部門所有關系,從人才培養的需要出發,從課程教學的需要出發,要全校范圍內整合教師資源,鼓勵組建跨部門、跨院系甚至跨學校、跨國界的教學團隊。整合教師資源,可以先從國家級和省部級精品課程、全校公共基礎課進行試點,在全校范圍內招聘教學團隊成員,在取得經驗后再逐步推廣。
(四)改革評價指標體系與方法,提高評價標準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評價制度的優劣,首先體現在評價指標體系的確立與判斷標準的制定上。對高校教學團隊的評價,一般是圍繞教師的教學、科研工作情況進行的,側重于團隊教學的拿隊的合作,這是符合高校教師工作特點的,問題的關鍵,則在于具體的評價指標的確立及判斷標準的制定上。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指導思想要定位在促進教師發展上,使評價體系對教師思想、行為具有引領作用。在評價內容方面,既要體現不同專業、不同課程教師在教學要求上的不同,又要根據不同的評價指標選擇不同的評價者,以使評價者能作出公正而有指導意義的評價結論。例如,由學生評價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過程的組織與管理,由教學督導評價教師的教學方法、學術水平等。同時,在評價體系中還必須體現出對教學改革、創新的鼓勵與支持。對教師的科學研究水平進行評價,則要尊重學科發展和學術研究的內在規律,在評價標準的確立上,確立原創性為判斷科研水平的最高價值取向,增加過程評價,承認科研成果的不同表現形式和價值顯現的滯后性,實現以評價促研究的目的,并且要讓教學團隊成員的科研成果享有優先權。
總之高校教學團隊建設是一項需要長期努力的系統工作,不僅需要學校和各級教育部門在政策環境、體制機制、資源投入等方面的支持,還需要專業自身加強建設以及團隊成員間相互協作、共同提高。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高校;項目團隊;理念;創新團隊
高校創新團隊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簡單地將一批優秀的專家學者組織到一起,申請課題時,根據相應的研究方向簡單拼湊,申請到經費后,每人分得一定額度的科研經費,各自進行研究,這種松散的所謂團隊并不能形成合力,學術創新性更是無從談起,所以,建立科學的創新團隊模式就顯得非常重要。
1. 項目團隊概述
項目團隊管理的對象都是以項目團隊為單位的,構成項目團隊的因素除了客觀的硬件設施以外,最主要的就是——人,這里的人指的是在團隊中緊密協作,互相負責的一個小群體,并且有著共同的目標以及工作方法,并以此來約束自己的一群人。特點與優勢。
1.1 特點。由于項目團隊自身的定義,使得優秀的項目團隊都具有以下特點:
(1)有著共同的奮斗目標。
(2)在工作中能夠分工協作,既能夠明白自己的工作范圍與職責,又能夠進行互相的協作。
(3)成員間有著高度的向心力與凝聚力,使之可以為共同的規范所約束,以便達到工作能夠正常運作。
(4)具有臨時性,由于項目團隊是出于共同的研究課題等共同的目標所臨時組成的,所以每個項目團隊都具有臨時性。
1.2 優勢。相較于沒有規劃的項目運作,通過項目團隊管理來進行就有著很大的優勢:首先,可以更合理的分配資源,包括人力和物力等方面;其次,有計劃的分工協作可以避免資源的浪費,提高工作效率;最后,項目團隊管理有著非常強的向心力與凝聚力,能夠使工作人員在更為愉悅的環境下工作,從而提高工作質量。
2. 高校團隊建設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當前高校創新團隊建設中存在大問題高等學校是科技創新的重要方面軍,高校創新團隊的能力和水平,在一定意義上,決定著一國未來競爭力。目前,我國高校創新團隊建設雖然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2.1 團隊組建目的時有不“純”。在團隊組建的目的上,不少團隊的組建目的并不是真正為了大家在一起共同搞科研,而首先是為了拿到經費,爭取資源,在功利主義思想的支配下,一些高校臨時拼湊和包裝了“陣容強大”的團隊。平時,這些“團隊”的成員彼此很少進行學術交流,只是在申報項目或應付檢查時才臨時將各自的成果打包在一起,組成一個“團隊”。這種“團隊”,其實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科技創新的團隊。
2.2 團隊組建方式缺乏引導。
(1)在團隊組建的方式上,缺乏理性的“自覺”。雖然,高??萍紕撔碌奶攸c是自由度高、不確定性大,教授和研究人員可以憑借個人意愿和興趣決定研究的領域、方向和內容,并根據個人意愿,“自發”地形成創新團隊。但是,在大科學時代,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團隊建設離不開行政的有效引導,除了“由下而上”靠自發自愿組建創新團隊的方式外,還應該運用行政手段,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對經濟和社會發展急需解決的重大科技問題,集中優勢科技資源,組建創新團隊,進行集中攻關。
(2)缺乏科學的團隊管理制度。對于創新團隊建設,各高校所作的主要工作大多雷同,就是先對創新團隊進行認定,然后對經認定的團隊提供資助,而當創新團隊成立后,卻沒有建立相應的團隊支持體系,缺乏科學的團隊管理制度,團隊管理中存在著管理責任不明確,負責人被瑣碎事務纏身等問題,從而使科研工作不能順利開展。另外,一些高校對創新團隊的管理有明顯的行政化傾向,行政權力在學術管理中的作用過大,致使代表學術的廣大教授和學者的發言權和參與管理權不夠,從而導致行政負責人、學科帶頭人的主從關系錯位,形成了“行政權力泛化,學術權力弱化”的現象。
(3)評價考核體系不科學。科研工作中的評價體系對科研活動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公正合理的評價體系是健全激勵機制的基礎,直接關系到科技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
3. 以項目團隊建設理念打造高校創新團隊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要想建立高效的創新團隊,必須引進科學的管理理念,既以項目團隊建設的理念打造高校的創新團隊。
3.1 明確的項目目標體系。作為一個項目,要想擁有優秀的項目團隊,使項目能順利進行,對項目管理者來說,必須建立明確的項目目標體系。項目管理者在進行項目計劃時,必須明確項目目標及對項目的工作流程作出清晰的分析,同時還應對項目目標進行工作分解,結合各階層項目成員的實際情況,將項目目標和個人目標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各種人力資源的積極性,使團隊中各種人力資源明確自己在項目目標實現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形成優秀的項目團隊,實現項目的最終目標。
3.2 合理的組織結構及職責分工。創新團隊建設方針和目標明確后,需要具體的執行部門和執行人員來實現長期和短期的目標,這就要求必須建立一個合理的組織機構體系,其合理性體現在是否具有清晰的組織關系、高效的工作狀態和良好的內部溝通。完善的創新團隊組織機構框架應至少包括以下3個層次:第一層次為最高學術領導層,負責建立和把握創新團隊的科研方向、建設方針和目標,并統領創新團隊的發展,解決創新團隊的重要問題;第二層次為條件保障和監督部門,條件保障部門負責為創新團隊提供人員、經費、科研平臺等保障資源和條件,監督部門即科研管理部門,負責制訂完善的創新團隊管理辦法,并組織實施監督管理;第三層次為創新團隊本身,包括團隊負責人和成員,團隊負責人和成員應盡可能按崗位、職責設置,項目負責人和成員之間應形成一種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的關系,消除個人因素和主觀因素。
3.3 創新團隊運行監督管理與內部溝通。創新團隊作為體系運轉后,為使創新團隊可持續性發展,還需要監督部門進行督促和協調管理,制訂完善的科研團隊管理辦法,并組織實施創新團隊創新過程的監督管理,同時為創新團隊體系提供一條內部溝通的渠道,及時解決當前問題。
3.4 適宜的創新團隊的考核評價與激勵措施。創新團隊的考核評價與激勵措施是目前研究創新團隊建設的熱點,目前國內對創新團隊績效評估的研究重點在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上,但還未形成公認的評估指標系統,還需要根據不同評估需求者的需求特點,在考慮不同學科特點基礎上作深入研究完善合理的創新團隊考核評價與激勵措施,勢必會對創新團隊的可持續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通過不斷創新,制訂出系統的、可持續發展的、以人為本的管理措施和制度,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又好又快地實現創新團隊的建設目標,促進創新團隊體系的可持續發展。
篇8
2007年,教育部啟動了“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首次把“教學團隊”建設作為保證和提高高校教師素質、教學能力以及教育教學質量的新舉措和重點建沒項目之一。此后,教學團隊建設在我國高校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實踐和探索,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一 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基本內涵
目前,我國明確將辦學定位為“應用型”的普通本科院校的數量已近200所。提出應用型本科院校是為了既區別于傳統的學術型大學,也區別于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普通本科高校要實現應用型轉型,—個重要的前提條件是對應用型人才內涵的準確理解。從宏觀上,人才可劃分為學術型(研究型)和應用型兩大類。應用型人才主要是在一定的理論規范指導下,從事非學術研究性工作,其任務是將抽象的理論符號轉換成具體的操作構思或產品構型,將知識應用于實踐。從人才培養上看,應用型本科院校更加適合全方位的社會需求。從專業設置上,應用型本科院校能更廣泛地與實際工作、生活緊密結合,并具備靈活的應變能力。從課程與教學方面看,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學內容更加注重與生產實踐的結合,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更加靈活多樣,既有理論學習,又有實踐教學,能夠很好地將產學研結合起來。因此,普通本科高校辦學定位的轉變對學校人才培養的方向及教師的教學方法和質量提出了新的更有挑戰性的要求。而加強教學團隊建設可以說是一個較好的解決方法。
二 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學團隊建設中存在的障礙
1 工作環境的分散性使團隊成員參與度低
“單兵作戰、松散式管理”是對我國高校教師職業特征和管理方式的典型刻畫。由于工作特點的原因,高校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大都是獨自面對特定的教育與教學情境,同事之間因而也缺乏合作與交流的氛圍。高校教師的工作環境決定了其工作性質具有很強的獨立性和分散性,備課、上課、輔導、批改作業、編寫教材等都可以個體獨立完成,對他人依賴程度低,這一特點阻礙了教師參與教學團隊的積極性,削弱了教學酬隊的凝聚力,致使教師主動參與教學團隊的動力不足。
2 團隊定位及管理上存在認識誤區
從教學閉隊近年來在我國高校發展的情況來看,一些高校對它的內涵與功能在認識上還較為模糊。比如有的學校視教學團隊為一種行政機構,于是在建設中就注重其層級與權力的分配。有的學校將教學團隊等同于傳統的教研室,認為教學團隊不過是將傳統的教研室重新換了一個名稱而已。還有的學校把教學團隊看成是一般意義上的教師群體,因而在團隊建設上就缺少統一的目標與相應的管理措施。更有不少學校將教學團隊等同于科研創新團隊,所以就注重其科研能力的提升,而忽視其教學水平的提高。因為有上述不恰當的認識,所以就直接導致了教學團隊建設未能達到當初的預期目標。
3 教學團隊建設缺乏現實載體
在我國,一直以來教研室是高校的教學基層組織,負責相關專業(學科)或具體課程的教學與科研。后來受高校管理行政化因素的影響,成為一個行政組織。部分大學在發展過程中,相繼以“系”、“研究中心”取代“教研室”,“把‘教’字丟了”。教學、教研教改工作失去了載體,因此在制度層面上也約束了教學團隊的建設。因此,部分高校嘗試按課程將教師分組怍為高校教學工作最基本的組織形式,以促進教學與教研教改。
三 以課程為導向的教學團隊應是我國高校教學團隊的基本運行模式
教學團隊建設的重要性已經在政府、高校及教師中達成了共識,但團隊設立的依據是什么又成為大家共同關注的焦點。筆者認為,要形成穩定、高效的教學團隊,就必須依托一種全新的、穩定的組織運行模式。從2007年至今,我國的國家級教學團隊中,課程群型教學團隊數從平均比占90%逐年提升至接近100%。這種比例構成及變化說明,以課程為導向的教學團隊建設模式是各高校教學團隊建設逐步探索形成的共識。授課面向較廣的基礎課程和學科基礎課程,或者同屬一個學科方向、內容體系緊密相關的系列課程組成的課程組,不僅具備合適的團隊規模,而且具有學科方向研究內容的內在邏輯,以及人才培養目標和任務為依托的內在聯系紐帶,因而具有團隊形成和發展的內在需求和自覺性,是教學團隊建設最合適的基本運行模式,也是教學剛隊建沒的基本內容,并且能夠化解科研與教學矛盾,實現科研與教學的真正融合。
四 山東交通學院經濟學教學團隊的實踐探索
山東交通學院始建于1956年,2002年經教育部批準升為普通本科高校,2013年獲批成為山東省高等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立項建設單位。該校經濟學教學創新團隊(以下簡稱“該團隊”)自2010年組建以來,通過深入地研究與實踐形成了較系統的課程建設理念和教學實施方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特別是2013年該校獲批應用型大學后,該團隊更是緊緊圍繞“應用”理念不斷調整團隊發展方向,在建設高水平教學團隊,提高教學質量和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
1 豐富團隊成員構成,實現師資多元化
該團隊成員的構成打破了過去以教研室成員為主的固有思路,提出課程組,系列課程、“一人多課,一課多人”等思想,以課程為導向組建教學團隊。團隊一般由5到10人構成,成員既來自不同的教研室甚至不同的系或學院,也聘請來自企業單位有實際相關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士加入,更鼓勵教師成員到企業中掛職鍛煉,積累實踐工作經驗。這樣建立越來的教學團隊就能夠圍繞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建沒工作發揮各自的特色和優勢,并在教學及教學改革工作中優勢互補、緊密協作,通過強化課程團隊建設,打造出了一支專兼職結合、教學與科研結合、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雙師型”教學團隊。
2 加強課程建設,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課程建設是教學團隊建設的第一要務。經濟學對于經管類各專業來說都是一門理論性、應用性和實踐性比較強的專業基礎課程,學好經濟學對于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醬通本科院校提高學生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工具性作用。但由于種種原因,以往的課程教學并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因此,該團隊根據學校的交通行業背景、應用型大學定位和轉型發展的實際情況,結合經濟學課程的特點,擴大課程資源,優化課程體系,協調本校各專業課程之間的關系,積極改進、更新各專業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并于2014年成功申報省級精品課程,主編出版了全新的《經濟學》教材和案例庫。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教學內容的實用性,讓學生能運用經濟學方法去分析和解決經濟管理中的實際問題,而不是去深入研究經濟學的理論本身。在課堂教學方式上,將教師講授與學生學習主動性的調動有機結合起來,增強教與學的互動,引入“訓練式”課堂教學方法,理論教學與實際操作并重,避免過多繁瑣的數學推導,將基本思想與原理講解清楚,讓學生理解透結論之間的邏輯關系及其應用領域,并通過圖表以及一些貼近經濟現實和日常生活的例子,結合通俗易懂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減少學生的畏難情緒。這些革新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 完善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一大關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在以往的經濟學教學過程中,更多的足偏重課堂教學,忽視了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性,這也是學生對經濟學課程興趣較少的重要原因。該教學團隊在實踐教學方法上實現了重大改進,轉變實驗輔導為實驗引導,轉變靜態實驗內容為動態實驗內容,轉變面向結果為面向過程。即激發學生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興趣,注重實踐方法與實踐過程,提倡自主性實踐。如布置課程論文過程中,由學生自己根據興趣選取課題、收集數據、設計實驗方案、運用計量軟件得到結果并對結果進行分析和解釋,讓學生自己完成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全部過程。
同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多地參與實踐活動,在學習期間接觸社會實踐和生產實踐,鍛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該教學團隊在吸收校外專家的基礎上,積極建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聯系校外企事業單位接收本校學生進行實習實訓,充實了學生的實踐教學環節,讓學生體會到學以致用的快樂,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全面訓練學生運用經濟學分析方法解決實際經濟管理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應用和創新能力。
4 提高科研轉化為教學的能力,實現科研與教學有機融合
課程是教學與科研的統一,該教學團隊內教師多屬同一學科方向,因此以課程為導向的教學團隊中,教師能很好地實現教學與科研的有機結合,教學團隊建設能與科研團隊建設有機融合,該教學團隊在建設過程中,不但實現了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時也促進了教學水平的提高。首先,科學研究幫助教師開闊視野、追蹤前沿、加深對基礎理論的理解和把握,從源頭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水平。第二,科研成為新課程的生長源,促進課程體系優化,能夠形成經典與現代有機結合、新興交叉及前沿特色突出的課程體系。第三,科研促進了教學內容的更新。第四,科學研究不斷探索未知的思維習慣對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革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極大地促進了教師探索研究性教學模式。第五,科研還能夠促進學生創新??蒲袃瀯莺蛢炠|的教師資源為學生全面接受科研訓練提供了系統保障,學生通過課程了解學科前沿,進而加入到教師的實驗過程中來。迄今為止,該校已有近千名學生積極參加各類科技創新項目并屢次獲得不同等級的各類獎項,同時在全國各類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從該團隊建設的實踐我們可以看出,在我國高校實施質量工程的過程中,建立以課程為導向的教學團隊應該是大多數高校尤其是應用型本科高校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途徑和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俞祖華,趙慧峰,劉蘭昌.本科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2).
[2]田恩舜.高校教學團隊建設初探[J].理工高教研究,2007(4).
[3】臧興兵,婁星,略論本科教學團隊建設[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7).
[4]黃興帥.論高校教學團隊建設[J].皖西學院學報,2008(1).
篇9
本文簡要分析了人力資源戰略管理下的現代農業科研創新團隊建設的意義和主要特點,并結合工作實際闡述了農業科研創新團隊建設的支撐條件,同時就不同的團隊管理和運作模式進行了對比研究。
關鍵詞:
現代農業;科研隊伍;創新與構建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改革與創新已成為單位發展的基本條件和必然趨勢。而單位進行改革創新最為關鍵的要素就是擁有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隊伍,打造充滿活力的創新團隊。作為高素質群體的農業科研單位,如何在人力資源戰略管理下創建具有創新意識的團隊,對于自身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本文結合工作實際,就基于人力資源戰略管理的現代農業科研創新團隊建設進行了研究。
一、農業科研創新團隊建設的意義和主要特點
創新團隊建設已經不是一個新課題,世界各國都對此有過深入研究,同時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結合多年工作實際,筆者認為所謂的農業科研創新團隊就是由本行業、本領域內的專家、骨干牽頭,建設一支具有共同的創新目標、共同的價值觀念和共同的工作志向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團隊中所有成員都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具有團隊意識和相互協作的精神,具備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團隊中每名成員都能獨當一面,在自己擅長的專業中進行創新研究,并能將取得的科研成果進行推廣普及。農業科研創新團隊其實就是農業科研單位的人才庫,它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1.整體性和穩定性。創新團隊一定是人才聚集的集體,它常常以一名優秀人才作為領導者,有良好的組織機構,有明確的制度要求,成員自我約束能力強,關鍵是具有自我創新意識和能力。團隊是一個整體,重視創新潛力的開發,資金和人力投入上要具有連貫性和持久性,更要注重團隊的集體成效,成員會把個人成敗與集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成員具有較強的團隊意識,能主動以團隊的統一利益的穩定持續發展為前提對外開展科研工作。同時每個成員又是團隊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都可以為團隊的長遠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用自我的實際工作維持和推動團隊的整體發展和穩定持續性。
2.一致性和互補性。一致性指團隊成員有著一致的發展愿景,有一樣的團隊奮斗目標,有較接近的知識高度和生活品質。團員之間溝通良好,氛圍和諧,都能為完成共同的工作目標而發揮自己優勢,使得整體上具有非常高的團隊執行力?;パa性體現在成員之間在專業技術技能、個性特征之間存在著互補,相互之間既有自己的鮮明個性特征,又能夠在工作中,各盡所長。在整體上每個人都具有強烈的團隊意識,工作中相互影響相互作用,能夠形成合力,具有明顯的集體歸屬感和互相協作的意識。團隊內外既可以具有流動性和競爭性,又可以資源共享,共同創新。
3.創新性和核心競爭優勢。創新性是創新團隊最明顯的標志,它要求團隊具有具體的研究發展目標,研究的內容要有前瞻性、戰略性和關鍵性,研究的問題要有共性。工作中要通過技術創新或者理論創新來進行卓有成效的科技研究活動,以呈現科技創新的巨大價值。團隊要以創新為目標,使團隊具有鮮明的核心競爭力,整體上提高團隊的創新價值,進而推動社會進步。
二、農業科研創新團隊建設的支撐條件
創建創新團隊對于科研機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從工作實際來看,創建創新團隊要具備五個支撐平臺:
1.人才平臺。農業科研單位因為行業自身的特點,在團隊創建中要求有一位學術骨干作為領導,要有一定規模的成員組成,成員要具有比較明顯的專業優勢。成員之間要團結協作,互補互助,形成聯盟體。團隊要有領導核心力,有合理的人才結構、專業結構,團隊管理要具有專業戰略意識。
2.學科建設平臺。科研機構創新團隊要有學科專業平臺,就是要有自己擅長的科學研究,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研究,創造出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團隊研究目標明確,具有鮮明的專業優勢。
3.項目支撐平臺。農業科研機構服務的對象是“三農”,研究的成果和推廣具有非?,F實的意義。這就要求團隊創建一定要有實際工作累積,有具體的項目技術,并且已經形成非常穩定而持續的研究領域和項目研究方向,重點是有對未來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的項目的研究和創新。因為團隊擅長某一專業方面的研究與創新,所以團隊成員內部對研究目標達成共識的基礎上,還可以與其他團隊實現資源共享,從而促進自己團隊研究項目的深入研究,擴寬研究領域,實現創新價值。
4.實驗條件平臺(儀器設備)。任何一項科學研究都需要具備一定的實驗條件,投入資金購進儀器設備。農業科研也同樣,要有創新團隊進行科學研究,就必須具備相應的實驗條件。同時因為農業科研項目不僅僅是在實驗室中進行,它還要把科研成果推廣到具體的農業生產之中,要走入田間地頭,要在自然條件下繼續進行實驗驗證,這就更需要有相應的實驗條件來保證。要從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全方位的加以投入,購入需要的設備,改造原有實驗室,加快基本設施設備的更新淘汰等。還要加強網絡信息化建設的投入,提升實驗所需的設施設備,為創新團隊的科研工作提供實驗支撐平臺。
5.文化與管理制度平臺。文化建設是一個團隊的靈魂建設。團隊創建過程中,因為成員之間的大的奮斗目標是統一的,所以成員之間可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背景和知識結構,具有共同的價值觀和職業道德觀,能夠認同團隊的管理制度。作為科研機構有著不同于其他機構的文化內涵和較為完善的管理制度。這些都是團隊的文化管理支撐。實際工作中要把創新價值觀作為團隊建設的文化之魂,注重創新文化建設,把創新這一價值觀融于整個工作之中,培養成員的創新意識、創新理念、創新方法、創新情感等,使之成為成員潛意識里的行為表達。創設自由、包容的學術研究氛圍,形成能耐得住寂寞又能自主積極探究的科研風氣,使學術研究與創新的氛圍更加濃郁。團隊建設中還要培養以人為本的團隊人文素養,弘揚合作精神,培養樹立團結合作、和諧共贏的團隊意識,讓成員們具有以世界水準看研究創新,以中西方競爭能力看技術創新,以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看科技轉化的大格局。
三、農業科研創新團隊的管理和運作模式比較分析
農業科研機構因其自身的原因和特點,在創新團隊的創建中,主要形成了三種管理和運作模式:部門運作模式、項目運作模式、部門+項目運作模式。每一種運作模式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
1.部門運作模式。就是以本單位的某一研究部門為主,有穩定的組織機構和運行方式,有固定的研究領域和研究基礎,有項目、有人員、有技術支撐。研究行為模式簡單,團隊管理嚴格,內部整體性明顯,職能化突出,對相關項目具有研究優勢。但是在實際運行中,團隊領導往往由部門領導擔任,管理上容易形成命令式,而且民主性不明顯,這些都會提高項目科研的風險。
2.項目運作模式。就是以科研項目組或者項目研究單位為主體而形成的一種科研運作模式。把研究項目作為連接的關鍵,成員間有共同的工作目標,可合作、可競爭,可以,可以互助互幫。成員間彼此高度信任,并能自覺工作,可以進行協商性工作又可以自主創新。這樣容易打破部門界限,成員可以自由組合,人才優勢明顯。項目主持人可以成為團隊的領導者,淡化了管理職能,使項目研究更為深入,成員之間也更容易形成共同意愿,更有利于項目的持續發展和創新研究。
3.部門+項目運作模式。這種運作模式顧名思義就是介于部門運作模式與項目運作模式之間的一種運作模式,它可以同時具有以上兩種運作模式的管理優勢,在研究工作中,易于接受外界的有利因素,管理過程中還可以借助部門職能的作用,使完成項目研究的成果優于以上兩種運作模式。但這種運作模式因為管理的層次比較多,導致管理過程非常復雜而且多變。
參考文獻:
[1]王農,蔡彥明.淺談人力資源戰略管理之農業科研創新團隊構建[J].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版,2010,(7):112~112.
篇10
信息技術是主要用于管理和處理信息所采用各種技術的總稱,最主要是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由于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的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影響,在高??蒲袌F隊建設方面,信息技術改變了傳統的科研活動方式,優化了團隊組織形式,拓展了科學研究方法。
1.促進高??蒲袌F隊管理理念和建設觀念的改革信息技術的應用,整合了高校科學研究活動的資源,優化了資源配置,促進了信息交流與知識共享,實現了信息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充分利用,有利于建立和完善適應高校自身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統,通過建立基于網絡的科研團隊管理平臺,能夠理清科研團隊的組織形式和建設思路,加快人才機制創新和團隊運行機制創新。人才機制創新應以立足培養、高端引進、人盡其才、優勝劣汰為基本原則,聚集高層次人才,為科研團隊建設提供智力支撐;團隊運行機制創新應以目標管理為導向,以改革考核與薪酬機制為動力,以凝聚學科優勢,凝練特色專業為原則,以創新資源配置機制為方法,激發科研團隊活力,優化管理體系,實現管理現代化、科學化和規范化。此外,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發展,使人、工具和信息聯系在一起,科學研究活動不在受時間與地域的限制,消除了機構邊界,團隊的組成可以跨越多個高?;蚩蒲袡C構,為科研團隊的組織形式提供了一種新模式。
2.為科學研究活動提供技術支持平臺,提高團隊效能第一,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為踐行現代的科研方法提供技術支持平臺,信息技術推動了電子文獻、資料等資源的數字化步伐,使得數字化信息量急劇增長,也使信息的存儲、獲得、分析和檢索的過程變得更加快捷。隨著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共享的電子資源越來越多,這不僅有利于科研人員查閱資料信息,擴展科研視野,也有利于科研人員突破傳統的科學研究思維模式和常規的科學研究手段,根據科學研究的實際需要,靈活選取恰當合適的科研方法。第二,科研人員熟練掌握相關的信息技術,并結合實際應用到科學實踐中,不僅是時代對一名高校教師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科研技能和水平的重要手段,并以此來提高科研工作效率。
3.提供了更為科學規范的團隊績效評價方式在傳統的科研績效評價中,針對考核指標的評價或多或少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無論是單位負責人的認知和思維模式限制,亦或是同行業專家的專業技術水平,不同的專家群體評價同一業績可能出現不同的結果,缺乏統一的規范。信息技術的應用使這一問題得到改善,主要表現在:(1)考核指標的計算:傳統科研績效評價的考核指標量化需要大量人工計算,過程繁瑣,計算結果可能出現誤差?;谛畔⒓夹g的評價采用智能計算,相同輸入得到同一結果,避免了誤差的存在。(2)相關性分析:這里的相關性是指評價對象的研究領域或從事工作與考核指標的相關性,傳統的評價方式很少考慮到相關性,即便是有也是人為定義的,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在基于信息技術的評價體系中,相關性指經過考核指標迭代與評價對象的研究領域或從事工作對比而產生的一個小于等于1的系數。它的特點是根據評價對象的科研活動變化而變化。
二、信息技術環境下我國高??蒲袌F隊建設的途徑
1.組建跨地域、跨機構、跨學科的多層次的科研團隊高校應該從發展的角度,全局統籌規劃,以網絡化數字平臺為基礎,依托本校的優勢學科、重點學科,吸納校內外優秀科研人才,建立跨地域、跨機構、跨學科的高質量科研團隊,以打破地域限制和組織壁壘,攻克科研難題,進一步發揮科研團隊的作用。
2.以促進高校信息化發展為導向,建立健全科研團隊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科研團隊的成長需要學校建立和完善團隊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一是在團隊管理制度方面,應以促進高校信息化發展為導向,明確團隊目標,要建立科學規范的信息管理系統,減少行政干預,避免行政凌駕于學術之上的現象,并為科研人員創造學習和研究的機會,對優秀科研成果加以推廣,同時對科研人員給予增加科研經費以及職稱評定的適當獎勵。二是應用信息技術建立陽光透明的運行機制。首先要建立一套強有力的監督體系,團隊成員的變化、科研經費的使用情況以及立項研究過程都要予以公布公開;其次要建立一套科學智能的團隊績效評價體系,減少人為對團隊績效評價的干預,用以準確評價團隊階段性的科研活動,讓團隊了解自身在哪方面存在不足并加以改進,促使團隊健康發展。
3.大力加強計算機軟硬件及網絡資源建設,為科研團隊的發展提供良好基礎目前,信息技術在我國高校應用已經十分廣泛,發展得也越來越好,但由于區域經濟存在差異,許多高校信息技術的應用現狀與水平令人擔憂。比如,硬件資源不足、設備陳舊、網絡帶寬容量不夠等都是影響信息技術在教學科研活動中應用的主要問題。軟件環境方面,目前高校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缺乏整合的數字化應用平臺。因此,高校應當加強計算機硬件和軟件投入,創造良好的網絡環境,打造數字化科研資源平臺,優化科研資源環境,方便科研人員進行科研活動,為科研團隊的發展提供良好基礎。
4.提高科研人員的信息素養,建設高質量的科研團隊信息素養是指科研人員在科學研究過程中獲取、使用、創造和傳遞信息的能力??茖W研究活動的各個階段都離不開信息的使用,對于科研人員,利用計算機網絡和信息技術高效獲取信息和充分吸收信息是一種重要的能力。這種能力不僅對科研活動本身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對高校的科研水平的提升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其具體表現在:(1)選題階段,促進科研工作的準確定位;(2)研究階段,保證科研工作的有效開展;(3)總結階段,促進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產出。在科研團隊建設中應該特別重視科研人員能力建設,特別是信息資源應用能力和信息資源的共享能力。前者是團隊人員能及時地擁有配置其所能掌控的資源,達成或超越其既定策略目標的能力;后者是個體或團隊成員間的互動合作以提高資源掌控效率的能力。二者是提高科研人員信息素養的關鍵。
三、結語
- 上一篇:網絡微信詐騙如何解決
- 下一篇:網絡安全存在問題及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