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散思維的培養范文
時間:2023-11-10 17:40: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發散思維的培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一題多解;發散思維;素質教育;能力
數學既是非常重要的基礎學科,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關鍵學科;數學既培養思維,同時也需要科學思維作為支撐.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一題多解等手段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從而為數學教學服務,更為學生更好地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服務. 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需要教師做好課前、課中、課后等工作,需要較好的師生互動.
課前認真做好準備工作
課前的準備工作是教師能夠在課堂上做到游刃有余的基礎,課前工作應從多方面入手.
1. 認真學習
我們知道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則要有一桶水或者更多. 作為新時期的教師,必須要不斷學習理論知識和培養業務能力,使自己能夠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只有這樣才能夠傳授給學生更多的東西.
教師在平時必須借助各種手段和條件進行學習,學習多種知識,培養較強的業務能力. 時常讀書看報,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知識,積極參加各級部門舉辦的培訓活動,經常觀摩各種“同課異構”的活動,積極參加各種聽評課活動,充分利用網絡學習當前的一些名師在課堂上的表現.
2. 充分備課
認真備課是上好一節成功的數學課的前提. 備課中首先要認真鉆研教材,只有吃透教材才能夠將知識靈活運用,才能夠真正做到一題多解. 備教材時,既要認真鉆研本節課要講的內容,同時又要注意研究前后知識的內在聯系,鉆研教材知識與考綱的關系,與中考的關系.
備學生.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是教師授課活動所指向的對象,更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活生生的人. 備學生,就是要備學生的實際,備學生的差異,同時充分預設學生可能會提出的問題. 做到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
備方法. 在認真鉆研教材和分析學生的基礎上,根據本節課的特點從宏觀上理清教學思路,制定適合的教學方法. 就微觀而言,要對于本節課要講解的例題提前預設多種不同的解法,不能臨時抱佛腳,不能完全臨場發揮.
例:已知點A(x,0),B(x,0),C(0,y)均在拋物線y=x2+2?+ax+2(a+1)上,且x>x,y>0,在該坐標系中S=3S,試求該拋物線的解析式.
解法一:常規解法是首先畫出函數圖象,然后根據拋物線的圖象性質,用含有參數a的方程表示出S=3S,通過解方程的辦法計算出參數a的值,將其帶入拋物線的解析式. 這是解決此題的常規解法,也是教材強調學生掌握的一種解法.
解法二:運用韋達定理解題.
利用韋達定理不難得出x+x=4a+5①,x?x=4a+4②.
由已知條件S=3S可得x∶x=1∶3③.
解方程組可以得出參數a的值,最終得出拋物線的解析式.
課中注意過程的呈現
課堂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主戰場. 在利用一題多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時,必須將發現的過程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能夠從例題或者習題的學習中真正掌握思維的技巧.
例:某學校購買130件A文具、50件B文具、90件C文具,共需925元;若買20件A文具、40件B文具、30件C文具,則共需320元,試問:只買A、B、C文具各一件,共需多少錢?
解析:此題按照常規的做法直接設A、B、C三種文具的單價為x、y、z,根據題意可得出如下方程組130x+50y+90z=925, 20x+40y+30z=320.
此時不難發現,這是三元一次方程組,但是我們只能列出兩個三元一次方程,因而絕不可能直接解出答案,此路不通. 這時應積極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分析,找到其他多種解決辦法. 通過觀察我們不難發現,其實本題根本沒必要分別解出三個未知數,而只需要解出三個未知數的和就可以了.
解法一:極端法
這里說的極端法也可以被稱作“消元”法,即將三個未知數中的任意一個設為0,則三元一次方程組就變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組,兩個二元一次方程式可以很容易地解出來的.
設x=0,則有50y+90z=925,40y+30z=320, 不難解出答案y=0.5,z=10.
于是只買A、B、C文具各一件,共需10. 5元. 將另外兩個未知數設為0同樣能夠解出相同的答案.
解法二:設定參數法
設只購買A、B、C三種文具各一件需要k元,則可以列出方程組
130x+50y+90z=925(1)?搖,20x+40y+30z=320(2)?搖,x+y+z=k(3)?搖.
將(1)(2)式聯列可得出x-y=-0.5;將(2)(3)式聯列可得出x-y=3k-32,不難解出k=10. 5
解法三:設定主元法
本題中我們可以將x和y設為主元,將z設為次元,也就是說只把前面兩個未知數看做未知數即“元”,而把后面的未知數不作為“元”,只作為參數.
于是解方程組130x+50y+90z=925,20x+40y+30z=320可以得到用z表示的前面兩個未知數,將用z表示的三個未知數放在一起時,我們發現z奇跡般地消失了,這時只剩下了純粹的數值,這便是我們所要的答案.
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待定系數法、湊整法等一系列的方法,在這里不再一一列舉.
充分發揮學生合作探究的作用
新課改的大環境下,始終都要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發現新的知識和新的方法,才能夠真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等創新思維. 因此,教師必須要適時引導,相機誘導,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可以在已經講完例題的情況下,根據本節課所講知識或例題的特點,給學生布置一些相關的合作探究的題目. 例如,在講完上文中“某學校購買130件A文具、50件B文具、90件C文具,共需925元;若買20件A文具、40件B文具、30件C文具,則共需320元,試問:只買A、B、C文具各一件,共需多少錢”的一題多解的例題后,根據本節課知識的特點,為學生布置這樣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
探究內容:有大小兩種筐子用來盛放蘋果,2個大筐與3個小筐同時使用一次可以盛放155個蘋果;5個大筐與6個小筐同時使用一次可以盛放350個蘋果,那么3個大筐與5個小筐同時使用一次可以盛放多少個蘋果?
可以事先告訴學生最終結果,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設計出不同的解決方法,殊途同歸,教師適時進行點評. 因為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特點,有不同的特長,思維方式上有較大的差別.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可以使同學們積極思考,發表各自的看法,最終使得解題的方法變得更加豐富.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擴散,能力得到了培養.
充分認可學生的不同想法
任何一種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思維也是這樣的. 鼓勵創新,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就不能束縛學生,要積極肯定學生創新的思路和方法,并且及時予以表揚和鼓勵. 如果教師一方面想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意識,另一方面卻把學生的不同想法當成“異端邪說”進行打壓,那么最終結果必然是南轅北轍.
對于學生不同思維和方法的肯定,既要體現在課堂上的合作探究過程中,又要體現在課下對于學生作業批改上. 課堂上發現學生的不同思維時,應該肯定和鼓勵,并且及時予以引導;作業中發現學生的不同解題思路時,要通過評語的方式予以表揚和鼓勵,使學生敢于創新,敢于突破.
篇2
關鍵詞: 發散思維 思維定勢 求異性 開放性
發散思維又稱“求異思維”、“分散思維”、“輻射思維”等,它與集中思維相對應,指人們根據問題所提供的信息,沿著各種不同方向和途徑去思考,獲得多種新答案的思維形式。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環節,以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為主要特點。也就是說,從一點出發,向知識網絡發出的一種射線,使之與兩個或多個知識點之間形成聯系,它包含橫向思維、逆向思維及多向思維,即思考問題時注意多思路、多方案;解決問題時注意多途徑、多方式,它對同一個問題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層次、不同的方向,橫向拓展,逆向深入,開闊思路,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現在,我們最關心的問題是: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的能力?
一、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訓練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在數學教學中,要想讓學生們能帶著一種高漲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教師應當有意識的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渴望,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例如:在我們學習了有理數的加法后可以給學生們出這樣的一道題:一個正方形分為九個相等的小正方形,把-1、-2、-3、-4、0、1、2、3、4分別填進九空格中,使橫豎斜對角的三個數的和都相等。學生比較容易得出中間填0的情況,通過引導學生學習興趣更濃了,這樣的訓練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尋求新方法的積極情緒。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一個新問題時,也要用些技巧和方法,例如“障礙性引入”、“沖突性引入”、“問題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可以讓學生產生新知識、新方法的思路,這將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在學生不斷地發現和解決各種各樣的矛盾過程中,還要善于引導學生們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開方的時候,有些同學就會想到,如果是一個負數,它開方是什么呢?我們應該怎么做?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這會讓學生產生對解決這個問題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情緒在獲得新知中始終處于興奮狀態,有利于思維活動的積極開展和深入探尋。
二、適當的轉換角度思考,克服思維定勢,訓練思維的求異姓,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在我們的教學中,發散思維活動的運用,其重要的一點是要能改變已習慣了的思維定勢,要從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問題——即從新的思維角度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現在的中學生都有了自己的思考問題的方式,也就是說學生們的思維定勢往往影響了對新問題的解決,“窮則變,變則通”,所以要讓學生擺脫這種定向思維,必須要注意培養學生思維的求異性,使學生們在訓練中逐漸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維方法和能力。
1、多種題型的訓練,有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多種題型的訓練,也就是說不要讓同學們總是進行同一種題型練習,要進行多種題型的訓練,體現出題型的多樣性,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在畢業實習的教學實際中,我們還經常發現一部分學生只習慣于正向思維,而不習慣于逆向思維。逆向思維往往可以讓一個問題變得更簡單,這樣可以使學生們的思維更為廣闊。
2、開展“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活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來激勵學生,讓學生們提出新見解、新方法、新方案,培養他們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創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識的進行發散性提問,先提出解答某一問題的幾種思路,然后引導學生沿著不同方向和角度去思考、理解問題。
三、合理的轉化思想,訓練思維的聯想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合理的轉化思想是通過保持原命題的實質而變換其形式來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這樣我們可以運用數形結合來解題,可以發揮“形”的直觀作用和“數”的解題技巧,由數變形,由形思數,數形結合,互相滲透,揚長避短。例如:通過在直線上建立數軸,使得多有的有理數在數軸上都能找到他們的對應點,從而使有理數轉化為形——即數軸上的點,若比較兩個數的大小,只需在數軸上找到他們的對應點,就可得出結論。還有勾股定理、兩點間的距離公式都是數形結合的問題。總之,轉化思想通過不同的轉化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把隱蔽的問題明朗化,把抽象的問題直觀化,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轉化思想中最重要是要訓練學生的聯想思維。聯想思維是一種表現想象力的思維,是發散思維的顯著標志。善于聯想,就是有助于從不同方面思考問題,有些問題,沒有明確的條件或結論,條件要人去設定,結論要人去猜想。通過題目所給出的信息,鼓勵和引導學生大膽的去猜想,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四、邏輯思維的培養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體現了思維的開放性、創造性,是事物普遍聯系在頭腦中的反映。所以,在教學中教育學生當一種方法、一個方面不能解決問題時,應主動的否定這一方法,讓思維向另一個方法、另一面去發展,不要滿足于自己已有的思維成果,一定要有自己新的想法,并試圖在這些方法中找到一種更好的,更容易理解的方法。在教學中運用相關的題目來訓練,使學生們在一個問題上能有多種思路,可以從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揭示出問題的差異。使思維富于聯想,思路開闊,能對已知信息進行多方向、多角度的聯想,從而能夠發現新知識,提出新問題,得到多種解答和結論。另外,我們不僅可以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思維的能力,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可以培養這種能力。
綜上所述,發散思維,沒有一定的方向,也沒有范圍的限定,允許對引起思考的問題標新立異。在數學教學中盡可能多的進行發散性思維的訓練,不僅要讓學生多掌握解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靈活多變的解題思維,從而既提高教學質量,又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發展智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楊世明王雪琴:數學發現的藝術[M],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
篇3
關鍵詞:新課改;發散思維;培養
文章編號:1005-6629(2006)12-0015-03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B
新課程改革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基本目標之一。創新能力的核心是創造性思維,而發散思維是創造思維方向性的指針,是創造性思維的起點。發散思維也叫求異思維、逆向思維或多向思維。在化學教學中,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加強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
1更新教育理念,為發散思維創造適宜的環境
傳統教學模式強調以教師為中心,強調教師對學生單向講授知識;不是把學生看成活生生的有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認知主體,而是把學生看成是外部刺激的接受器,是知識灌輸的對象。其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能很好地理解、消化和應用前人知識與經驗的接受型人材。學生的思維觀念、學生對一切問題的認識理解都必須集中、統一到學科的理論體系和基本概念上來;學生的全部言行都必須符合教師的要求和傳統的規范。這樣做的結果,當然不能培養出大批具有創造性思維的創新人材。
可見,要不要培養發散思維,絕不僅僅是思維方法問題,而是要涉及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的根本性問題。不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觀念,不打破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就不可能擺脫聚合思維的束縛,就談不到積極、自覺地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改革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建構能充分體現學生認知主體作用的新型教學模式,改變師生之間命令與服從的關系,教師要以平等、寬容的態度,積極鼓勵學生,才有可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的發散思維,否則,一切都無從說起。
2設計開放性問題,培養多向思維
培養多向思維,應從培養思維的獨創性、靈活性和流暢性入手,著重啟發學生從不同方面對同一問題進行思考。在教學中設計一些多結論、多途徑的開放性問題,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廣開學生的思路。由于開放性問題結構不完整,思路不明確,解題途徑有多條,思考容量大,可培養學生從多個方向、多角度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習慣,有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
例1.氯化鐵是工業上常用的凈水劑之一。為盡可能地用廉價原料來制備氯化鐵,最好是三廢的綜合利用。請提出一些用廉價原料制取氯化鐵的方法,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對所提出各種方法的優缺點加以評價。
本題目標明確,解題途徑有多種,學生經過對所學知識的檢索,結合生活經驗,做出如下分析:
①廢鐵屑與氯氣反應;
②廢鐵屑先與工業廢鹽酸反應,再與氯氣反應;
③用工業鐵器的酸洗廢液和氯氣制取。
例2.飲用水的水質的好壞直接關系我們的健康。常見的對水的處理方式有幾種?分別用到了什么試劑?起到了什么作用?寫出相關的方程式,找出他們本質的不同?
本題的方向性明顯,學生經過發散聯想、回憶、整合,想到了很多角度:硬水的軟化、水的凈化、水的消毒等方法。
3消除順向型束縛,培養逆向思維
所謂逆向思維就是正向思維的反向思考方式,它是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從不同方向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正向思維在許多情況下偏重于單向思考追求唯一的正確的答案,其思維具有較明顯的聚斂性特征,而逆向思維則往往具有較明顯的發散性特征。
培養學生多角度,全方位的全面思考問題能力,應該讓學生注意克服已有的思維定勢,改變固有的思路與方法。激發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有這些都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的關鍵。也是當前化學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
3.1培養因果逆向思維
是指從已有的事物的因果關系中,變因為果去發現新的現象和規律,尋找解決問題新途徑的思維方法。
例3.lg鎂鋁合金投入500mL2mol/L的鹽酸中,完全溶解加入4mol/L的燒堿溶液()mL,可得最大的沉淀。
A.500mLB.350mLC.300mLD.250mL
解析:正向思維:設有Xmol鎂、Ymol鋁,需加入vmL燒堿溶液,結果誤入歧途,一籌莫展。
逆向思維:從結果出發,可以解出生成沉淀量最大時,所加燒堿溶液除中和過量的鹽酸外,剛好與AlCl3和MgCl2完全反應生成沉淀,所得溶液為NaCl溶液。
由n(Na+)=n(Cl-),可知n(NaOH)=n(HCl),很容易得出:2×500=4×V(NaOH)求得:V(NaOH)=250mL,故答案為D。
3.2培養行為方式的逆向思維
學生的逆向思維一旦形成,在遇到較困難問題時,便會從多方面特別是逆向尋找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準確掌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加深對知識的深層次認識。從而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按題目要求去解是正向思維,如果采取與原方式相反的方式巧妙求解,則屬逆向思維。
例4.從含有AlCl3、Na2SO4的溶液中提取AlCl3,應加入什么試劑?如何操作?寫出有關化學方程式。
解析:正向思維:選擇的試劑與所提純的物質不發生反應,只跟雜質反應,而且反應不能引進新的雜質,若按此思維方式。選擇BaCl2,雖可除去SO2-4,但卻無法除Na+。
逆向思維:先把要提純的AlCl3轉化為Al(OH)3沉淀過濾烘干,再將Al(OH)3與適量鹽酸反應到Al(OH)3沉淀剛好消失,便得到所需的AlCl3溶液。有關反應方程式:
4擺脫傳統觀念束縛,培養求異思維
求異思維是一種開拓思路,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多方面思考問題,探求解決問題的多種可能性的思維方式。它能夠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創造出超常的思維成果。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求異思維有利于學生跳出常規思維的框框,以新穎、獨特、巧妙的思維方式,迅速觸及問題的本質,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因此,在化學教學中,加強求異思維的訓練,既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又能使學生在求異中,加深對問題的理解,拓寬思維領域。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讓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甚至是荒唐的也不責備。訓練發散思維的方式有:
4.1實驗改進型
引導學生對課本中現有實驗裝置或原理進行改進或完善,將裝置中儀器進行變換或替代。例如:實驗室制CO2的裝置中的燒瓶就可用大試管、錐形瓶、廣口瓶、蒸餾燒瓶等替代,當然也可以用干燥管和燒杯等代替(可制成隨用隨停的裝置);所用試劑除了CaCO3和稀HCl之外,還可用家庭里的食醋和純堿,甚至還可以用CaCO3和稀H2SO4,只是要用CaCO3粉末。這套實驗裝置除了用于制備CO2氣體之外,還可用于制備如下氣體(括號內為所用反應物):Cl2(KMnO4和濃鹽酸)、O2(Na2O2和H2O或H2O2和MnO2)、NO2(Cu和濃HNO3)、NO(Cu和稀HNO3)、SO2(Na2SO3和H2SO4)。學生得出用這套裝置可以制備Cl2、O2,就必須運用求異思維來突破以往的知識框框。思維不是停留在一個點或一條線上,而是在一個三維空間內左沖右突,上通下達,得出的結論才會是全新的。
4.2多重答案型
設計一些答案不唯一的試題,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比較和探索,鼓勵眾說紛紜,各執己見。例如在NO、CO2、SO2和P2O5這四種非金屬氧化物中,有哪一種具有不同于其它三種的特點?在這個問題中的四種氧化物都有不同另三種氧化物的特點,因此四種氧化物中每一種都是答案。
4.3一題多解型
化學中存在著很多可用多種途徑解決的問題,教師應要求學生運用不同知識的方法,從多種角度去認識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種一題多解的訓練可使學生的思維多向發展。從而開闊思路。同時,多解的目的在于優化方法,也就是說,尋求多解之后,還應善于從眾多解法中選擇出最佳解法,以突出思維的創造性。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革新傳統教育思想、觀念,為學生營造“自由聯想、自由想象、自由發揮”的空間,讓學生成為行為的主體。幫助學生克服思維定勢,培養學生提出完全不同、但有一定依據的全新觀點的求異思維能力;鼓勵學生不迷信權威,培養學生敢于向一貫視為正確的理論體系或科學概念提出挑戰,并提出相反的或與之對立的新理論、新概念的逆向思維能力;訓練學生對復雜問題(或關鍵所在)從多種角度、多個方向去分析,從而得出多種可能的解決方案的多向思維能力。從而建構學生的發散思維體系,把學生培養為具有創新能力的創新人材.
篇4
【關鍵詞】:發散思維
創造性思維 有效培養
一、創設寬松教學氛圍,鼓勵學生發散思維。
首先,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必須克服那些課堂上老師是主角,大多數學生是聽眾的舊有教學模式。因為這種課堂教學往往過多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限制了學生思維開發。教師應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發散學生思維為根本,尊重學生的個性和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創設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的能力。
其次,合理組建學習小組,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搞好合作教學,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于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設計集體討論,差缺互補,分組操作等內容,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特別是一些不易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在學習小組中開展討論。學生在寬松的教學環境中,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學生敢于發表獨立的見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將幾個想法組合為一個最佳的想法,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二、采取多種訓練形式,有效培養發散思維。
在數學教學中,運用一題多想、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編等形式,有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1.一題多想。
巴甫洛夫說過,一切教學都是各種聯想的形成。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聯想,可以提高思維的流暢性,發展學生的智能。比如,在分數、百分數實際問題的教學中,給出這樣的句子:“女生人數是男生的4/5”,提問:看誰想到的數量關系多!學生紛紛舉手,思維異常活躍,他們聯想到:女生人數是男生的80%,男生與女生的人數比是5:4,男生人數比女生多1/4男生占總人數的5/9,男生比女生多總人數的1/9,總人數比男生人數多4/5,等等;又如,學習比的基本性質,可讓學生回憶商不變的規律,分數的基本性質,研究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可讓學生聯想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2.一題多解。
讓學生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分析數量關系,找出條件和問題之間的聯系,作出各種解答。如:修路隊修一條公路,前3天修了20%,照這樣計算,余下的還要多少天修完?學生一般都能根據題意列式為(1-20%)÷(20%÷3),此時教師適當引導,學生會悟出以下求異性的解答:3÷20%-3、3÷2%×(1-20%)、3×[(1-20%)÷20%、3÷[20%÷(1-20%)]、3×(1÷20%-1)、3×(5-1)以及方程解法、比例解法等。經常進行這樣的訓練,可以有效地提高思維的變通性。
3.一題多變。
“一題多變”是題目結構的變式,改變題目的條件、問題,將一題演變為多題,而題目實質不變,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數量關系,有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改變條件
甲倉存糧120噸, 。乙倉存糧多少噸?
(1)甲倉存糧數是乙倉的1/4
(2)乙倉存糧數是甲倉的75%
(3)乙倉比甲倉多存糧1/4噸
(4)甲倉存糧比乙倉少25%
(5)乙倉存糧比甲倉的1/4多15噸
(6)甲倉存糧比乙倉的75%少15噸
……
改變問題 小明讀一本180頁的故事書,第一天讀了全書的1/4,第二天讀了全書的25%,
(1)第一天讀了多少頁?
(2)還剩下多少頁沒有讀?
(3)兩天共讀了多少頁?
(4)第二天比第一天少讀多少頁?
(5)第三天應從第幾頁讀起? ……
4.一題多編。
提供題材,引導學生調用多種知識從不同角度靈活編題,實現思維的發散,培養思維的創造性。如:給出問句“六(一)班男生有多少人”,讓學生補充條件進行編題。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不但編出了簡單的減法問題,而且能夠突破常規模式,向其他思路發散,編出了如下的問題:
(1)六(一)班女生20人,男生比女生多5人,男生有多少人?
(2)六(一)班女生20人,是男生人數的1/4,男生有多少人?
(3)六年級三個班共有男生80人,六(二)、六(三)班男生共55人,六(一) 班男生有多少人?
(4)六(一)班有4個小組,平均每組有男生6人,六(一)班男生有多少人?
(5)六(一)男生共植樹100棵,平均每人植樹4棵,六(一)班男生有多少人?
三、發散與聚合有機結合,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篇5
一、靈活運用創造探究式的教學方法
創造探究式教學,有利于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積極性,發展學生能力為宗旨的一種開放、發散型的教學模式。它是依據教師、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和問題,通過學生自己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親自去探究和發散數學概念、定理、公式和解題方法等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的主要特點,是學生運用創造性思維去學習,去發現事先未知的結果,因此靈活運用創造探究式教學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如何通過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通過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的必要性在于發散性思維的特性和數學的本質所在。發散性思維是指從同一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從不同的方面尋求答案的思維過程,它富于聯想、思路寬廣,善于分解組合和引申推廣,從不同的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各種可能的途徑。有很大的變通性和獨創性,而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數學思維的最高層次就是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數學的創造性思維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加強學生數學的發散性思維的訓練。長期以來,數學教學以集中思維為主要的思維方式,學生習慣于按照書上寫的與教師的方式去思考問題,用符合常規的思路和方法解決問題,這對于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必要的,但對于數學興趣的激發、智力能力的發展是不夠的。因此,但對于數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在基礎知識的加強中培養發散性思維
任何發散都要建立在穩固的基礎知識上,而數學概念、公理、定理、公式及性質就是數學知識的基礎,在教學中,如果能充分利用這一聯系,采用類比聯想、化歸聯想、數形結合聯想、反向聯想或因果聯想等方式,從不同的方面進行思考,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更開闊,也就初步地發展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進而使學生思維逐步具有獨創性。例如:ABC中,∠ACB=90 °,CDAB于D,若AD=2cm,DB=6cm,求CD的長?
改為:在RtABC,∠ACB=90 °,CDAB于D,試給出兩個條件,以確定CD的長。這樣讓學生邊給條件,邊計算,既刺激了學生的求知欲,變被動練習為主動練習,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持之以恒,學生對數學學習會產生一種愉悅的心情。
在求異中培養發散思維
贊可夫說過:“凡是沒有發自內心求知欲和興趣的東西,是很容易從記憶中揮發掉的。”發散思維的形成是以樂于求異的心理傾向作為一種重要內驅辦的。教師要善于選擇具體題例,創設問題情境,例如:一條水渠,甲單獨修要8 天完成,乙單獨修要6 天完成,現在甲先修了4 天,剩下讓乙修,乙還要幾天完成?教師本來用意是用方程來解答,可學生都能按照小學思路作出(1- ×4)÷ 、6 ×(1- ×4 )、6- ×4 ÷ 解答。對于學生在思維過程中時不時出現的求異因素要及時給予肯定和熱情表揚,并記上優分以資鼓勵使學生真切體驗到自己求異成果的價值,反饋出更大程度的求異積極性,對于學生欲尋異解而不能時,則要細心、點拔、潛心誘導,幫助他們獲得成功,讓他們在對于問題的多解的艱苦追求并且獲得成功中,備享思維發散這一創造性思維活動的樂趣,使學生漸漸生成自覺的求異意識,并日漸發展為穩定的心理傾向,在面臨具體問題時,就會能動地作出”還有另解嗎?“試試看,再從另一角度分析一下!”的求異思考。
(3)在轉化中培養發散思維
在學生基礎知識點較穩固的前提下,我們可以從教材各章知識點間的聯系,數學各科之間的相互聯系,數學與其他科之間的相關知識入手,選擇多知識點結合的題目,進行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發散的思維的訓練。
(4)在獨創中培養發散思維
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別出心裁地提出新異的想法和解法,這是思維獨創的表現。教師應滿腔熱情地鼓勵他們別出心裁地思考問題,跳出思維樊籠,大膽地提出與眾不同的意見和質疑,獨辟蹊徑地解決問題,這樣才能使學生思維從求異、發散而創新推進。例如:有30 個足球隊參加比賽,比賽采用每輸一場就淘汰一個隊的辦法,且每場比賽都要決出勝負,問一共要進行多少場才能最后決出冠軍?
一般我們都會一輪輪來算,先15 場淘汰15 對,再9 場……這么一點點來算,其實這個題目十分簡單,因為每場比賽都淘汰一隊,那么得到冠軍要淘汰29 隊,所以要29 場比賽,馬上就知道了。
三、數學題目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的意義
徐利治教授指出:任何一位科學家的創造力,可用如下的公式來估計創造能力=知識量×發散思維能力。由此可見,發散性思維能力對培養人的發展和成才有著至關重的作用,因此,在數學題目的選擇和教學中重視和運用發散思維,有利于教師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景,教師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圖多用的方式提出各類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數學題目的選擇和教學中重視和運用發散思維,可以突破消極的思維定勢,打破習慣性的思維程序;在數學題目的選擇和教學中重視和應用發散思維,更有利于知識的縱向和橫向聯系,拓寬學生知識面。
篇6
關鍵詞: 物理教學 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是一種沿著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從多方面尋求多樣性答案的展開性思維方式.學生解題往往以追求唯一“標準”答案為目標,養成收斂式的思維習慣而缺乏發散思維的品質.從物理教學實踐中得知,一般說來,學生的發散思維比集中思維能力差,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首先,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發揮想象力.
學生學習知識不能“唯書是從”,也不要迷信老師、家長,要大膽質疑,淡化標準答案,鼓勵多向思維.在尋求唯一答案的影響下,學生往往是受教育越多,思維越單一,想象力越有限.這就要求教師充分挖掘教材的潛在因素,在課堂上啟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展現物理情景,構想物理過程,想象物理結果.
在物理概念規律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多方位理解、體驗,打破常規,弱化思維定式,構建物理量和物理規律的方向思維.
例如,利用并聯電路特點結合歐姆定律推導出“兩導體并聯后總電阻與支路電阻的關系:1R=1R1+1R2.”組織學生討論R=R1R2R1+R2是否比R1 、 R2都小.不設具體數據,能通過代數式變換證明,引導學生從數學的量值關系,側面理解剛學過的物理規律.
又如,通過探索歐姆定律的實驗數據比較分析,得出導體AB的UI=10V/A,小于導體CD的UI=15V/A.在相同的電壓(6.0V)下,IAB=0.6A>ICD=0.4A.提問:這個比值為什么是反映導體本身阻礙電流的性質,而不是反映導體容易導電的性質.反映導體導電性質,同一導體衡量值該是UI還是IU?通過正向、反向思維加深對電阻的理解,從而使I-U圖象上圖線的斜率誤為電阻值的失誤減小.
其次,通過“一題多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針對同一個知識點,從相互關聯的不同角度考慮,盡可能多地給自己提一些“假如……”“假定……”“否則……”之類的問題,培養他們多向考慮的高質量思維品質.
例如,如圖1,一燈泡標有“6V,6W”字樣,現要將它接到9V的電源上,并使燈泡正常發光.求:(1)需要串聯一個多大的電阻?(2)電阻消耗的功率為多大?
解法1:小燈泡正常工作,燈L與電阻R串聯,根據IL = IR 得:
PLUL=U-ULR,即6W6V=9V-6VR,
解得:R=3Ω.
RR=(PLUL)2R=3W.
解法2:由電路中各用電器消耗的功率之和等于總功率計算.
小燈泡正常工作I=PLUL=6W6V=1A.
總功率P=UI=9V×1A=9W.
R消耗的功率PR=P-PL=3W.
R=PLI2=3W(1A)2=3Ω.
解法3:根據串聯電路電壓分配的關系計算.
I=PLUL=6W6V=1A.
U=U-UL=9V-6V=3V.
R=URI=3V1A=3Ω.
PR=URI=3V×1A=3W.
點評:通過“一題多解”,使學生不滿足于常規的一般解法,勤思多想,從多角度進行發散思維訓練,使學生的思維定式具有流暢性,而不至于妨礙思維的靈活性和獨創性.
再次,利用開放性試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開放性試題主要表現在物理情景、條件的不定性,解題過程、方法的多樣性,解題和結論的不唯一性.教學過程中經常設計開放性試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造能力.
例如,小明同學利用圖2所示的電路計算電阻Rx消耗的功率,已知電源電壓不變,R的阻值為R0,開關S閉合后電流表A1的示數I0,由于缺少條件,他無法得出結果,請你補充一個條件,幫他算出電阻Rx消耗的功率.
分析:此題條件不足,利用公式P=U2R可以求出Rx消耗的功率,R與Rx并聯,可知Rx上的電壓,只要知道Rx的阻值,便可求出Rx消耗的功率.所以應該補充可求出Rx的功率條件:Rx的阻值為R'或者通過Rx的電流為I'.
解法1:補充條件:Rx = R'.則
Px=U2xRx=I20R′R20.
解法2:補充條件:通過Rx的電流為I'時,
Px=UxIx=I0R0I′.
解法3:補充條件:干路電流為I.則
Px=UxIx=I0R0(I-I0).
最后,在課堂教學和日常練習中,可以通過讓學生自己編題,鍛煉他們的發散思維.自己編題使學生處于主動地位,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由于在編題中要考慮各種可能性,所以同時也訓練了學生思考問題的全面性.如:給出條件,通過學生自己編題培養學生從部分出發認識整體的分析性思維;給出部分條件和結果,通過自己編題得到需要的條件,訓練學生的逆向思維,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例如,請你根據電功公式W=UIt 和電熱公式Q=I2Rt ,自編一道非純電阻電路的計算題,并求出W和Q.
分析:一臺電動機正常工作時的電壓為380V,線圈電阻是2Ω,通過線圈的電流是10A,電動機正常工作1s 電流做功為W,線圈產生的熱量為Q,求出W和Q.
解:W=UIt=380V×10A×1s=3800J.
篇7
一、誘導變通能夠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變通,是數學發散思維最明顯的標識。學生只有解除集中思考模式的約束,擺脫定向思維模式的束縛,才能靈活變通數學問題。因而,當學生已經熟練掌握和運用了一般的解題方法之后,教師就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誘導學生拋開原來的思維方向,從多角度、多方面分析和思考數學問題,進而變通思維。當學生的思維出現阻礙時,教師就應及時促進學生回顧基礎知識和聯系以前的解題經驗,迅速做好轉化、假設、逆向等微妙的變通,找到幾種解決問題的途徑。
例如,有這樣一道數學應用題:李師傅做了一批汽車零件,用了8天的時間做了這批汽車零件總數的2/5,按照這樣的工作效率,求李師傅要做完剩下的3/5總共需要幾天?學生的一般性解題方法為:(1-2/5)÷(2/5÷8)所得結果即為所求。這時,教師就可以誘導學生變通:
(1)要完成這批汽車零件,李師傅需要用幾天時間?列式:8÷2/5×(1-2/5)或8÷2/5-8
(2)完成的汽車零件是未完成的汽車零件數的幾分之幾?列式:2/5÷(1一2/5)
(3)可以從題中所給的數量中找出相等方程解法關系嗎?
教師通過一步一步的誘導,可以讓學生由一種思維模式向另外一種思維模式過渡,形成了利用題目給出的信息快速建立數量間的關系的靈活變通能力,教學實踐表明,這非常有助于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發散思維。
二、激勵學生獨立創造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在分析思考和解決數學問題時,學生可以獨具匠心地提出一些創新的解法或想法,即是思維具有獨創性的具體表現。雖然小學生的獨立創造性的思維模式還是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但是它飽含著將來的大創造、大發明,教師應激勵學生獨具匠心分析問題,勇敢地提出和別人不同的想法意見,甚至是質疑,別出心裁地解決問題,這樣才可以讓學生的思維由發散、求異邁向創新。
例如,有如下應用題:有一玩具廠生產了一批玩具,原來計劃以60件/天的速度生產,則完成任務總共需要7天,但是實際完成總任務只用了6天,求每天實際生產玩具的數量比原來計劃每天生產玩具的數量要多生產幾件?按照一般性的解題方法,首先算出玩具生產的總數量,再算出每天實際的生產量,最后求出實際每天的生產量比原來計劃的生產量多生產的玩具數量,可以列式計算:60×7÷6-60=10(件)。此時,有一位學生提出:“只需要一步計算即可。”其理由為:第7天的任務要平均分配給6天完成,所以實際上每天比原計劃要多做10件,因此為60÷6=10(件)。
不可否認,教師應該給予該學生表揚和鼓勵。獨立創造性的思維通常蘊藏在發散和求異中,教師只有頻繁地誘導學生的思維發散,才可能使學生形成卓越的獨創能力,這樣既能使學生的數學發散思維更加豐富,還能使學生的思維一直朝著縱向和橫向發散。
三、采用一題多變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綜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教學內容,選擇多種方式訓練學生的解題能力,這就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最終能誘導學生的數學思維發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該采用一題多變的方式。合理地變化題目中的條件、背景、問題,可以用不同的順逆、敘述、擴縮、對比等,讓學生在不同的情景中,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數量間的關系。
例如,對于同一批零件,如果由李師傅單獨完成則需12個小時,如果由王師傅單獨完成則需要10個小時,如果由張師傅單獨完成則需15個小時。若讓三個人合作,則完成總任務需要多少個小時?解決這道問題之后,教師可以繼續提問:三個師傅單獨做時,每個小時能完成這批零件總數的幾分之幾?若讓其中的兩人合作,則完成這批零件各需要多少小時?先讓李師傅單獨做4個小時,余下的由王師傅和李師傅合作,則需多少小時完成?
篇8
荷蘭教育學家弗賴登塔爾說過:“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現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把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這種再創造,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教育不是替代、告訴,而是引導、經歷、體驗和感悟。因此我們應該讓學生用感性的體驗活動去認識理性的知識,使教學活動成為學生自己的學習活動,在數學活動中學習數學。①一電線桿高AB=12米,為穩住它,要在桿頂A處和地面上距桿腳5米的C處牽一條拉線,你能計算拉線的長嗎?(還不能),AB的長確定嗎?為什么?(確定,根據SAS)…;②為了在一條河的兩岸建一座橋,必須測算兩岸橋墩之間的距離AB,在河的一邊選測點C,使∠ABC=90°,∠ACB=60°,量得BC=50米,你能算出AB的長嗎?AB的長確定嗎?為什么?這兩個問題可使學生發現:直角三角形的三邊有一種密切關系,這種關系是什么呢?學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結果,探究欲很強。
二、開放思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開放思維是一個基點向多方位多角度幅射的過程,人在形成思維習慣和能力的時候,當接觸到一個思考基點的時候,馬上就會聯想到與之相關的多個角度多個方面并進行創新。有了這個習慣和能力,思考就有了多向性,思維就活躍了起來,思想就有了寬度,就有了依托,它是人具有高強能力的基礎。
(一)避免學生的“惰性思維”
求異思維是創新的靈魂,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看到的常常是學生的“惰性思維”。究其原因:不是學生不會思維,而是教師掌握著學生的思維路線,規定著思維方向。教師處處為學生鋪路、架橋。這種教學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講,還扼制了學生的思維,扼殺了他的創造力。
(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思維的發散性是指在研究數學問題時,善于從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并進行合理聯想,及時發現問題的特征、差異、隱含關系等,從各種角度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全面理解問題。學生思維的發散性體現在一題多解方面,為學生思維的變通性架設橋梁,消除原有定勢思維的束縛。在心理學和教學法的諸多專著中,都一致認為“一題多解”是培養和訓練發散思維的方法之一。
三、開放教學內容,創建多樣化課堂
教材是教學活動的憑借,是知識的載體。只要我們不違背教材的基本原理,教學的方法應該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教師應該讓教材向學生靠近,而不是把學生拉向教材;應該讓教材向學生開放,而不是把學生引向封閉。我們要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靈活地、創造性地應用教材,做到在運用中創新,在創新中運用。首先是課前開放。教師可以預先向學生公布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查找資料、收集信息、預習新課,對新授教學內容有充分的了解和準備。這樣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有備而來,從而降低知識的坡度,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教學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帶上發現,以更加飽滿的學習熱情以及強烈的自信心和探究欲望參與到本節課的學習中去。例如,教學人教版九年級(下)數學第二十八章“相似”這一節概念時,教師在課前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和實驗,先作大膽的猜想,再列舉事例、現象、圖形;由學生概括它們的共同點,然后再提煉出新概念的名稱,給“相似形、相似三角形、相似多邊形”下定義,設計了讓學生由模糊走向精確的發展過程;其次在在課中出示CAI課件,從而引發探究,如,同一張底片洗出的不同尺寸的照片中,人物的形狀改變了嗎(出示圖片)?兩個足球的形狀相同嗎(出示圖片)?它們的大小呢?兩張大小不一的中國,其國土面積相同嗎?大家從剛才看到的圖形中,發現每一對圖形中有什么特點呢?下面我們通過觀察,找出形狀相同的圖形。然后通過大家的充分討論,形成結論性的文字,最后將同學們的論證結果板書在黑板上。整堂課教師主要作指導工作,學生卻由于親身體驗所得的直接經驗,在他們的頭腦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以具體生動的感性認識為基礎掌握知識,使他們對課堂內容記憶深刻,而不用死記硬背。其次是在課后開放。也就是讓學生把問題帶出課堂、帶到課外、帶向生活,以自己的發現來彰顯自己的智慧。
篇9
關鍵詞: 發散思維培養兒科教學
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導,以教材為依據讓學生去認識、記憶既定的唯一答案,教師也以此評定學生成績,片面注重求同思維和集中思維的培養,忽視了求異性、發散性等創造思維的培養。人的思維能力是人的各種能力的核心,而創造性思維又是思維的最高級形式。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陳佳洱教授曾經指出:“獲得諾貝爾獎,需要積累,需要很好的教育。我國的教育,從小學開始,就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除教育的知識面太窄,缺乏基本素質的訓練等多種不足外,最根本的問題是缺乏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因此,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應該成為各科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在醫學院校要把培養醫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醫學教育的重點,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引導和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主要成分,要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就必須重視培養當前被忽視或者說較為薄弱的環節――發散思維。什么是發散思維?發散思維又稱輻射思維、放射思維、擴散思維或求異思維,是指大腦在思維時呈現的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比較常見,它表現為思維視野廣闊,思維呈現出多維發散狀。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認為,發散性思維是指“從給定的信息中產生信息,其著重點是從同一的來源中產生各種各樣的為數眾多的輸出”。它具有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多感官性等特點。在兒科學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發散式思維訓練,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展示其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機會,幫助他們開闊思路,豐富想象,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改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質量。那么,如何在兒科學臨床課程教學實踐中高質量地開展這種發散思維訓練呢?通過實踐摸索,我對此有一點粗淺的認識。
一、培養學習興趣
不少老師在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時都談到,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哪怕是難度再大,他們也都愿意去主動學習,在課堂上善于思維,表現積極。興趣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強有力的推動力。它可以充分發揮智力的作用,使學生感知力敏銳、思維迅捷、想象豐富,從而提高學習效率。而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培養發散性思維的重要條件。那么,教師應當運用什么手段來培養學生穩定、專一而持久的對兒科學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思路呢?其實,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還是語言。訓練啟動前,教師要預先精心設計好開場白,語言力求簡練、獨特、生動、幽默,努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介紹《兒科學》的緒論時,我首先向學生強調兒科學在臨床醫學方面的重要地位及學習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學生的遠大志向。同時讓學生思考:“學好兒科學對自己還有什么好處?”稍稍停頓后說:“今后自己的小孩是否健康可以不求人。”對此學生甚感新奇,高漲的熱情為隨后展開豐富的想象提供了理想的心理動力和情緒準備,從而幫助他們形成了明確而強烈的學習動機。此外,注意培養融洽的師生關系。一個具有高度責任感、高超教學技巧和熱愛學生的教師往往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和喜愛,而融洽的師生關系又能進一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發揮想象力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黑格爾說過:“創造性思維需要有豐富的想象。”想象力是一種能動的思維能力,它是通過形象和抽象思維,對頭腦中已有的各種素材進行加工,重新排列組合,創造出未曾感知過的新形象的過程。想象力的培養離不開知識的積累和存儲,但平時的訓練和開發更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從每一個環節上重視想象力的訓練。如我在介紹完消化系統疾病時給同學們出一道題目:“如在一小孩的下腹部觸及包塊,臨床可考慮什么?”要求同學們盡可能想得多一些,想得遠一些。有的同學立刻想到了腸套疊、先天性巨結腸癥、卵巢囊腫、闌尾膿腫、腹壁疝、結核性腹膜炎包裹性腹腔積液、腹壁脂肪瘤、潰瘍性結腸炎直腸癌乙狀結腸癌、直腸血吸蟲病性肉芽腫、乙狀結腸血吸蟲病性肉芽腫、膀脫腫瘤,等等。有一位同學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說此包塊考慮大便。其他同學聽后都笑了起來,而我卻說,這位同學的考慮是有道理的,作為臨床醫生我們不能在下腹部一旦觸及包塊就考慮是什么病,下腹部觸及到的包塊,就有可能是充盈的膀胱或者滯留于腸道的大便。從發散性思維的角度來看,這位同學的回答應該得高分,因為他把人體內出現包塊的病態與常態聯系在一起了。
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老師要善于從教學中捕捉能激發學生創造欲望,為他們提供一個能充分發揮想象力的空間與契機,讓他們也有機會“異想天開”,心馳神往。要知道,奇思妙想是產生創造力的不竭源泉。在尋求“唯一正確答案”的影響下,學生往往是受教育越多,思維越單一,想象力也越有限。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潛在因素,在課堂上啟發學生,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
三、采用啟發式教學
教師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通過設問、質疑等方式,創設問題情景,采用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起他們新的探究活動。在兒科學臨床課程教學中,我將教學內容分解為3個步驟。第一步:課前預習,前次課內容上完后留幾分鐘時間布置學生預習內容,即提出2―3個思考性的問題將下次課講授的內容,如疾病的概述、流行情況、發病率、臨床重要性等教給學生。第二步:教學內容講授,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將疾病的概念、分類、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及鑒別診斷、治療和預防等內容以啟發式的方法或自問自答等方式組織教學;講授中重點精講教學大綱中的重點內容和難點內容及回答前次課布置的思考題,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緊跟教師的思路思考,從而達到理解性記憶的目的,同時使學生適應臨床課教學的規律和思路。此外,在教學中還應注意重點難點突出,內容精簡,語言簡單明了、生動、流暢、抑揚頓挫等。第三步:病例分析提出,在每個系統或章節講授完后安排一次課進行,教師根據臨床實際工作的特點及要求精選2―3個難易程度不同的病例,通過多媒體逐步展示給學生,如對小兒佝僂病的病例討論、分析,首先向學生展示該患兒的病史資料,讓學生學習、討論下列問題:1.患兒的主要癥狀是什么?2.引起這些癥狀的可能原因有哪些?并解釋其產生的機制。3.為確立假設還需要什么資料?然后展示體格檢查資料,繼續討論下列問題:根據以上體檢資料,你能確診本病例嗎?診斷是什么?如果還不能,你還需要哪些實驗檢查和輔助檢查來進一步支持你的最后診斷?最后展示實驗、輔助檢查資料,繼續討論:1.目前對該患兒能做出最后診斷嗎?主要依據是什么?2.本病應該和哪些疾病作出鑒別診斷?3.提出對病人的治療原則。4.討論預防原則和方法等,創立諸多的問題情境。由于病例和臨床實際緊密結合并涉及講授內容,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充分地調動了學生思維活動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很多學生為了找到理想的答案紛紛進入圖書館查資料找答案,反復地鉆研教學內容,充分地發揮了自己的想象能力及思維能力,同時對疾病的理解和記憶也進一步加深。由此可見,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實際上是利用了發散思維的原理,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了學生的主動思維發展,提高了學生分析、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將所學的知識縱橫聯系,融會貫通,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和應用,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效果。
四、提高教師的素質
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首先教師本身需要具備較高的素質要求。21世紀是醫學生命科學的新紀元,迫切需要大批綜合素質高、科技意識強的跨世紀人才,為醫學科學事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21世紀的教育其最大特點就在于“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育”。因此要把培養醫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醫學教育的重點,要對醫學教育進行改革。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新時期素質教育內容的重要一環。它要求有一批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因此,需要對教師的教育觀、知識結構、個性特征、教學藝術及管理藝術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首先要轉變過時的教育觀念,樹立符合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在教學過程中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變以教師為中心為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其次,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改變師生之間命令與服從的關系,教師要以平等、寬容的態度,積極鼓勵學生,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心理素質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余國良.創造力心理學.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2]林崇德,辛淘.智力的培養.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3]郭立.中國醫學教育研究進展(第2卷).學苑出版社,1998,8.
篇10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思維環境;發散思維
為順應時展的要求,我們要培養21世紀的創新型人才,目前高中階段的學生是未來社會進步發展的希望,所以我們要注重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在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只注重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忽視了探究知識過程的重要性,所以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發散思維不能得到更好的發揮。往往學生的思維很有局限性,不能開拓他們的創新能力。如何從不同角度、不同的層次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呢?
一、發散思維的概念
1.發散思維的定義
顧名思義,發散思維是指老師提供關于學習課程的知識作為向導,讓學生打破傳統的思維,對所學知識進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從中找到不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從而探究出更多的方案和思維方式。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對物理現象的觀察發現,根據已有的條件,例如,定義、公式、定律和已有條件,學生在思考過程中不局限于既定的模式,可以根據自己的思維軌跡,從不同角度尋求解題方法。
2.發散思維的特點
發散思維具有流暢、獨特和變通的特點。流暢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創造能力比較強的人一般思維比較活躍,并且能夠第一時間將自己的許多觀點表達出來,表現的反應通常比較快且觀點眾多。主要表現在:有創造力的人不會受到其他因素的限制,能夠從不同角度發掘適合自己的觀點并且對事物有著比較獨特的觀點;能夠不斷創新和用新的觀點認識事物變通的特點;具有創造力的人通常思考變化多端,能夠在較快的時間內由一件事聯想到許多事情,思維活動不受到固定軌跡和固定思維的局限,所以能夠創新出許多不同的觀念。從發散思維的三個特點我們可以看出,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要好好把握發散思維的培養這三個特點。
3.發散思維的形式
(1)逆向思維。逆向思維就是與正向思維是背道而馳的。就是將所有的物理知識概念、規律、已知物理量聯系起來,從一個相反方向倒推,最后得到已知條件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比較特殊,在物理教學中運用逆向思維能夠使學生鞏固已學知識。在物理解題的時候也常常運用到逆向思維,能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清晰和簡潔。這種思維方式是能夠簡化解題思路所以在物理教學中廣泛使用。
(2)側向思維。就是指在研究討論問題的時候從側面的方向出發找到一條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一個思維過程能夠利用聯想把不相關的信息和資料通過一定的路線把它串聯起來。比如,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有許多問題都是與數學問題密切相關的,所以在物理教學中合理科學地使用側向思維能夠解決遇到的物理問題。
(3)多路思維。就是針對一個物理問題有多種解決方法的思維過程,它能夠從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進行思考。多路思維要求學生要善于觀察生活中的現象,積累豐富的解決辦法。運用多路思維要求學生積累了一定的物理知識才能對某個問題運用多路思維,才能保證物理學習質量。
二、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方法
1.創造良好的思維環境
學生在思考問題時的環境影響著學生能否養成良好的思維能力和發揮開拓的發散思維能力。所以創造良好的思維環境是有必要的。(1)要努力提高學生思維活動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地利用物理發展背景的歷史,讓學生知道理論知識是如何得來的,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就給學生的思維發展提供了平臺。(2)努力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既是師生關系也是合作伙伴的關系。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對待學生,要建立老師和學生都是平等的關系,這樣學生更加信任老師后,就會使學生更加愿意同老師交流心得,促進學生發散思維的發展。
2.研究一些最原始的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原始問題就是在沒有老師的參與指導的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學生自己根據老師所提供的原始問題一步一步地分析、觀察以及思考,并且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參與實驗的經驗獲得一些不相同的答案和解決方案。這樣一個自我研究的過程能使學生的發散思維完完整整地體現出來。并且許多原始問題都受到各種客觀因素的限制和誤導,首先學生要對這些因素進行一個初步判斷,然后在研究過程中對不必要的因素進行排除。這樣,學生可以從不同的方向進行歸納闡釋,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
3.通過學生自身實踐培養發散思維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不能夠只依靠老師單純地講解理論知識。老師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和提問,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出與其他人意見不相同的觀點。并且給學生能親身參與實踐的機會,使學生不僅能在實踐過程中學到知識,還能發揮自己的發散思維。
綜上所述,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在解決物理問題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形成發散思維的習慣,形成與其他人不同的觀點,從而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全面發展學生的個人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