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路輔導與訓練范文

時間:2023-11-10 17:40: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思路輔導與訓練,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新思路輔導與訓練

篇1

要立足國內,借鑒國外。發達國家對于就業指導方面對我們國內有很大的借鑒和指導意義。下面對主要發達國家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做簡單的介紹:

1.1美國高校就業指導的基本做法美國各高校非常重視自己的聲譽和排名,因此,高校之間的競爭就顯得十分激烈。絕大多數學生從入學開始就開始全程就業指導,而且指導目標分階段進行,階段目標非常明確。第一年進行職業教育,幫助學生接觸和了解就業市場的狀況;第二年幫助學生發現和了解自己興趣和專長,參加相關活動,最終選擇專業;第三年幫助學生收集企業資料和市場需求,參加社會實踐,使學生對選擇職業有直接體驗;第四年指導學生進行如何寫求職信、參加面試等專題訓練,幫助學生收集需求信息等;而我們的就業指導僅僅就相當于美國的第四階段目標。

1.2英國高校就業指導的基本做法英國高校就業指導設有“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部”,是就業信息的主要來源,這與國內的就業指導中心功能是一樣的,但是卻存在著很大的區別,英國的就業指導服務部不僅提供用人單位需求情況,還包括各種獎學金、教育基金資助下的深造途徑等。學校設有專門的就業咨詢人員,幫助分析學生的具體情況、個性特長、設計職業生涯和計劃求職方向等。就業指導教師大都擁有心理學等專業的博士學位,因此對于畢業生的輔導除了擇業外,還對癥下藥進行心理輔導等,這等師資力量是國內所無法比擬的,值得我們借鑒。

1.3日本高校就業指導的基本做法就業指導在日本高校的存在形式是生存方式指導和自我實現能力指導,把職前、職中和職后相統籌,形成了生涯輔導理論。日本高校的就業問題是全民關注的,從政府、學校、企業到整個社會都建立起一套促進大學生就業的體系和機制,形成社會資源充分參與的高度組織化。勞動省設有學生職業綜合支援中心,承擔全社會就業和勞動問題;各府縣設有學生職業中心,作為政府負責介紹和安排大學生就業的一個辦事機構;所有的高校都設有就職部,院系設有“學生就業指導課”,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職業觀和職業定向教育等。總之,國外就業指導的做法可以總結為:一是學校對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給予極高的重視。二是都有一個比較完善的就業指導體系。三是就業指導形式多樣,并有雄厚的師資力量作為堅實的后盾。

2.創新思路

針對國內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現狀,結合發達國家較為成功的指導思路,提出幾點適合國內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的新思路:

2.1建立與健全就業指導機構各大高校要成立由校高層領導的就業指導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就業指導辦公室,與各院(系)的就業指導小組一起,構成職業教育與就業指導的組織領導體系。確保領導到位,層層抓落實。這是做好職業教育與就業工作的組織保證。各院(系)也應根據學校的總體安排,積極主動地開展就業咨詢和指導工作,提供個性化的優質服務,向社會有針對性地推薦畢業生。

2.2建設一支高質量的師資隊伍目前,各高校就業與創業指導課教師隊伍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不能保證就業與創業指導課教學的質量。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當務之急。一是人員要有質量保證,直接聘用有職業指導經驗或背景的專業人員主講就業與創業指導課。二是素質水平的把關。要求就業與創業指導人員掌握就業政策及心理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勞動人事學、經濟學、教育學、法律等方面的相關知識,了解企業人才管理和使用方面的基本情況,溝通企業(用人單位)與學校之間的聯系。三是實行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崗位培訓和獎勵考核措施。新形勢下的就業指導需要有一定專業背景和職場經驗的人員對教師進行培訓,以更新教育者的知識,強化教育者的專業背景。實行考核和獎勵措施則可加強對該領域的規范操作,通過評比、獎勵、優化等措施,形成該領域的良性循環。

篇2

1、當代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如今大學生本身或者其周圍環境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不但影響學生自己的發展,而且也影響著學校甚至社會發展。透過現象看本質,這些問題的根源不外乎以下幾點:

1.1不健康的成長環境由于目前在校大學生已經大多是90后的獨生子女,絕大多數從小被父母寵愛,習慣以自我為中心,有與生俱來的優越感,總是喜歡憑著自己的喜好去做任何事,從不去考慮后果的嚴重性,沒有明確的責任感。由于這些家庭因素以及時代背景因素,導致他們大多沒有獨立自主能力,受到一點挫折就開始抱怨、自暴自棄,甚至自殺。還有一些離異或者再婚家庭的孩子,因為得不到父母應給的關心愛護,很可能因此被扭曲,性格變得脆弱或孤僻,導致在學校的種種不良表現,甚至做出各種違紀的行為。

1.2社會不良風氣近年來,社會上一些不好的風氣,諸如賭博、網絡游戲、等等,直接導致有些大學生日益沉迷,因為學習對他們來說是枯燥無味的,而這些能帶給他們新鮮感,刺激感。對于尚未成熟的他們來說,這無疑會成為其最大的樂趣,甚至有可能會一發不可收拾。這樣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是一些學生更加無心學習,嚴重的還可能會走上犯罪道路。

1.3一些輔導員的不當行為不可否認,有些高校輔導員的不當行為也嚴重影響到大學生德育工作。例如,在大學校園教室滔滔不絕得講些要求規范,但是他們卻忘了只有以身作則,才可以讓學生信服。還有的輔導員只憑成績來區分學生的好壞,這種不健康的評判標準嚴重傷害了成績靠后的學生,甚至,有些學生因此破罐破摔。

2、高校德育工作新思路

對于以上問題,作為高校輔導員,有責任有義務積極探索新的工作思路,新的工作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真正做到育人這一神圣職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1以平等尊重之心解決問題簡而言之,就是和學生建立良好有效的溝通,以平等的身份教育幫助他們,而不是拿輔導員的身份去要求他們。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要求,傾聽他們的心聲。即使學生犯了錯誤,在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也應該時時刻刻謹記尊重學生,平等待人。在實際的工作中,我從不會以老師的身份和他們溝通交流,而是以知心大姐的角度去和他們溝通交流,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都樂于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當他們工作出現問題的時候,我也不會嚴厲地批評他們,而是引導他們如何正確解決將來工作之中問題。

2.2實施精細化管理對于學生工作,精細化管理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對于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其可行性和操作性也是很強的。精細化管理就是追求這樣結果的一種管理方法,它是社會分工的精細化以及服務質量的精細化對管理的必然要求,是一種建立在常規管理基礎上,并將常規管理引向深入的全面管理模式和思想。結合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也是非常適用的。也因為深知精細化管理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我實際操作班級管理輔導工作之時,我盡量做到深入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生活情況,學習情況,思想動態。并且,盡力參與,監控到班級事物的方方面面,以時時刻刻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除此之外,我也通過制定班級具體規范,來量化處理學生的日常表現,爭取對他們形成刺激,以達到學生從他律到自律的目的,從而加強德育教育。

2.3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我認為作為一名輔導員,其首要工作就是抓好班風、學風建設。這是因為良好的班風、學風不僅可以使學生積極向上,促進后進生的轉化,而且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由于我所工作的學校是一所三本獨立院校,所以很多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我除了幫助他們消除心理方面障礙外,還在每學期初指導他們制定本學期學習計劃及全班奮斗目標。針對他們的學習狀況,幫助他們尋找適合的學習方法。為了增強學生競爭意識,我將學生依據不同程度進行搭配分組,并且進行評比,可以大大地刺激學生們的上進心,從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而通過學習的知識,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可以形成良好的德育工作基礎。同時,也相當于間接的對學生實施了德育教育。

2.4建立和諧班級人際關系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形成一種互信互愛、互幫互助的和諧班級環境,是輔導員的必修課。我深知,溝通是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利用平時休息時間組織一些學生活動,比如素質拓展訓練和暑期義工行動。通過組織這些活動來擴展他們的交際圈,使這些90后的學生學會關心他人,學會寬容和理解,懂得什么是團隊精神,在實踐中體會與人相處之道。

篇3

關鍵詞: 新課程 初中數學教學理念 轉變 創新

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教學理念要緊跟新課程教學改革步伐,逐漸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創新適合素質教育發展規律、符合學生學習成長規律的教學理念。

一、新課程背景下實現教學理念轉變需要不斷優化初中數學教學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按照新課程理念的要求,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教與學之間的關系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教師要改變過去傳統模式下單純的授課者這一角色,更重要的是在新課程要求下成為授課的組織者、參與者、輔導者,學生為主體的師生關系逐漸在新課程理念下得到重視和應用。按照這一理念,要求初中數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善于創新教學思路,不斷改進新的教學方法,通過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作用,營造積極活潑的課堂氛圍,真正讓學生自主、能動地參與到實際數學學習中去;鼓勵學生課堂上敢于發表不同觀點和見解,為學生的自由交流留出足夠多的空間;同時,還要增加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實現新課程教學目標必須要按照上述要求不斷優化教學新思路和新方法[1]。

二、新課程背景下實現教學理念轉變需要明確數學學習目標,讓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

新課程教學理念之一就是要學生在快樂學習、輕松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和扎實的基本功,不斷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要實現這一理念,就要求廣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明確教學任務、分解具體的學習目標,在創新教育中抓好基礎訓練課程,讓學生切實掌握扎實的基本知識和必需的技能;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根據教師事前明確的具體學習目標提高學生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判斷能力和基礎知識分析運用能力。

以蘇教版初中二年級數學為例:當教師在講解一元一次方程式的時候,可以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通過與等式的基本性質建立聯系,讓學生在前期已經學過的等式性質的基礎上去自覺發現解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不同方法;再如,當講解“多邊形內角和”這一節時,可以帶領學生溫習一下以前學過的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推導過程,在此基礎上帶領學生推導出四邊形、五邊形的內角和,然后由學生自己得出“n邊形內角和”推導過程。

通過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可以實現在教師引導下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體會到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動性。

三、新課程背景下實現教學理念轉變需要教師指導下不斷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能動性。

新課程理念要求學生能夠完全打破傳統的以單純聽課為主的學習模式,通過教師的引導不斷激發學習興趣,通過自己的探索學習提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創造性能力。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把學生從傳統的被動接受轉變為教師引導下的積極探索,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讓學生熱愛學習,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初中數學教師根據新課程理念的這一要求,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特點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通過主動地激發學生學習,讓學生找出學習的規律,提高學生的探知興趣;同時教師要為學生留出更多的自由討論和自由思考的時間,通過集體探討學習和自己摸索思考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能動性。

四、新課程背景下實現教學理念轉變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充分互動,注重學生的反饋性學習。

由于受特殊年齡階段心理和生理特點的影響,很多初中學生叛逆性很強,遇到困難不愿意克服。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數學教師要及時做好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與學生做好互動。實現這一目標的最好辦法就是啟用反饋式教學和學習法。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完知識點之后,通過為學生布置適當的課余作業來實現對知識的掌握。教師要根據學生課余作業實際完成效果,根據不同學生的表現采取不同的措施,注意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反饋情況;尤其是對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更要給予重視和關愛,從思想上、情感上引導學生;對于在反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要結合個別輔導的方法,幫助后進生,調動他們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反饋式學習,教師要善于通過利用簡單的教學場景將復雜的數學推導表現出來;還要注意運用靈活的語言、真切的情感、互動的手段實現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從而體現新課程理念。

新課程理念下為初中數學教學理念的轉變提出了新課題和新任務,要實現新課程規定的各項目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轉變教學理念,初中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敢于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優化教學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明確數學學習目標,讓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要在教師指導下不斷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能動性;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做好充分的互動,注重學生的反饋性學習。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善于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問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篇4

[關鍵詞] 高職院校;心理素質拓展訓練;課程設計與實施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4738(2012)02007603

① 參見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的通知(教思政廳\[2011\]5號)文件。

② 參見、教育部、全國學聯關于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意見(中青聯發\[2002\]14號)文件。 大學階段是人生的一個重要時期,大多學生都會遇到初入大學時的迷茫、人際交往的困惑、戀愛的苦惱以及學習就業的壓力等等,其心理負擔非常之重。其中,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們顯得更為突出,他們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質去面對一切。近年來,因大學生心理問題引發的事件不少,國家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各高校也在積極探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做法。其中,促進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由補救和矯治型為主的咨詢模式向以預防性和發展性為主的教育模式轉換成為大家的共識。這種轉換就必須要求構建相應的課程體系,以課程為載體,才能更好地實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的通知(教思政廳\[2011\]5號)中對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進行了具體規定,并明確提出了兩種課程開設方式:“1. 開設一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課程,覆蓋全體學生。2. 在第一學期開設一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課程,在其他學期開設相關的公共選修課程,形成系列課程體系。有條件的可以增開與大學生素質教育、心理學專業知識有關的選修課程。”①綜合考慮高職院校的實際,第二種方式更適合高職院校。第一學期在全院新生中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課程,普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再根據高職學生成長的特點,在三年內開設系列心理選修課程,供學生選修。本文旨在探討心理選修課程——《心理素質拓展訓練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問題。

一、 心理素質拓展訓練課程開設的意義與作用

大學生一向被稱為天之驕子,但當時光進入21世紀的時候,天之驕子頭上的光環消失了。尤其是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們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心理負荷很大。這種現象的產生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無可否認的是,大學生仍然是我們國家素質最高的群體;大學生的素質在很多時候無法表現出來。歸根結底,這都是學校教育和社會需求脫節造成的。關于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團中央給出了答案:大力推進大學生素質拓展②。通過拓展訓練,讓大學生“認識自我價值、找到自我定位、實現自我超越”,最終完成從一個學生向社會人的轉變。通過心理素質拓展訓練,以提高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從而使大學生能在人生的舞臺上充分展現自我。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發展變化與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如何提升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已經引起高度重視。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老師也在借鑒和運用“工學結合”課程開發理念,進行教學改革。其中,團體心理素質拓展訓練與輔導是在團體的氛圍中通過體驗項目活動中的情景設置,使參加者充分體驗所經歷的各種情緒與情感,從而深入了解自身(或團隊)面臨某一外界刺激時的心理反應與后果,進而學會控制、實現超越。這里沒有說服教育,沒有深奧艱澀的心理學理論,也沒有老師的侃侃而談和指手畫腳,通過形式活潑的體驗式參與,大學生活中遇到的許多問題,在這里都會找到答案,每一個真實的身心體驗,都會令參與者思路豁然開朗,精神得到升華。這種心理素質拓展訓練在實踐中受到學生的歡迎。

實踐證明,高職大學生心理素質拓展訓練是積極適應社會發展要求,順應學生成才需求,是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依托,是培養德技雙馨高技能人才的保證。有利于圍繞創新人才培養目標,形成素質教育的整體合力;有利于大學生參與素質教育由相對被動向積極主動轉變;有利于增強大學生自主創業就業的意識和能力。周 榮,楊 華:高職院校心理素質拓展訓練課程設計與實施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2年第2期 第25卷第2期

二、 心理素質拓展訓練課程定位與設計思路

心理素質拓展訓練課程定位為選修課程,是一門系統提高高職學生心理素質的基礎課程。其前導課程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礎理論課,后續課程可開設與大學生素質教育、職業規劃、心理學專業知識等有關的選修課程。

這門課程以心理學、教育學、大腦行為學及其他人文科學原理為基礎,對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借鑒“工學結合”課程開發理念,依照團體輔導的原理,圍繞有關心理素質主題,組織學生親身體驗、感受和感悟,并且結合相關知識的學習,促進人的心理成長的一門“體驗式、互動式”的心理健康類課程。

課程主旨是使學生將獲取的知識或經驗內化為個人的知識,提高適應社會生活和自我發展的主體能力,增強其幸福感。依據大學生群體的心理發展特點和規律、企業發展需要和職業崗位對從業人員心理素質基本要求建構教學內容;依據高職院校性質和學生特點采用行動導向的教學方式;依據人的心理成長規律和團體心理輔導理論設計教學過程。通過“一做、二想、三讀、四練”的課堂教學模式,按照“團體合作、個體成長”的原則,促進學生心理素質層面的成熟與發展。一做是依照團體輔導,圍繞主題,設計活動;二想是通過有關故事和事例,啟發學生思考;三讀是提供相應心理學背景知識,適合學生自學;四練是提供適合課后練習和反思的作業\[1\]。 其最終目的是“以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為重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三、心理素質拓展訓練課程內容的選取與組織

結合高職大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規律,根據每一個階段學生們可能遇到的心理問題,探索開發實踐了入學適應、職業生涯規劃、心靈成長、團隊合作、情緒管理、自我超越、人際交往、職場發展、相約成功。

將這些主題單元以公選課的方式,供相應年級的同學選修。運用團體輔導的形式,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做一做,想一想,說一說,聽一聽,練一練,通過運用活動互動、體驗感悟、同理同情、行為練習、藝術陶冶、案例分析、交流探討、點評總結等多種方法,使課堂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獲取知識、豐富理念、陶冶情操、發展情商、訓練能力和健全人格的重要場所,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與和諧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倡導“學生中心”,注重個體學習基礎上的集體學習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并不僅僅停留在原有的研究討論課和實踐性課程等層面,而是一種以團隊為單位的學生學習方式。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探索并創造一種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經驗和教學模式,重視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之間的彼此交流與互動。提升學生專業知識的能力與水平,增強其社會適應、自我認知、情緒管理、人際交往、就業擇業的競爭力,從而培養社會主義“四有”新人,培養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高技能的心理素質過硬的現代化人才。

四、心理素質拓展訓練課程實施中的幾個關鍵問題

1.教學安排與組織

每個單元可根據需要安排2至4個課時。由于是公選課程,一般來說,人數較多,要根據年級或專業分成若干個小班,每班人數控制在40人左右為宜。教室選擇空間較大、桌椅可以移動為好。為不影響其他課程教學,安排在晚上或雙休日進行。

其訓練組織模式可表述為:活動體驗—個人靜思感悟—小組討論—交流分享—導師的講評總結。學生通過做、思、悟、說、練、行等環節,在活動體驗中學、在完成任務中學、在團體互動中學習、在愉悅身心狀態下進行學習。這樣的訓練模式會使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強化動手實踐、表達交流、人際交往和團隊合作等能力實現“零見習”式的畢業上崗,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2.師資的配備與職責

每個單元最好安排一名老師負責,另一老師配合,可以是專職老師,也可以安排兼職老師或輔導員參與。教師最好具有“國家級心理咨詢師”資格,并擁有良好的職業教育教學能力。

上課前,老師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精心設計內容、詳細做好教學實施計劃,還要準備足相關活動所需要的工具,比如紙、彩筆等等。老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充當“助手”和“導師”雙重角色,盡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樹立“學生中心”觀念,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在交流分享、總結講評等環節,老師又必須肩負起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

3.學生興趣的調動與維系

要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每節主題單元開始前,可設計相應的熱身活動,促進團隊成員的相互了解、融合。要鼓勵學生敢于參與、勇于發言。通過采用旋轉木馬法、魔盒法、關鍵詞卡片法等新穎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尤其要注意維系學生繼續參與其他單元學習的興趣,不能因為強調“互動”,而忽略了相關知識的講授。要盡量讓學生不僅能在活動中收獲體驗,更能在活動中獲取知識。

4.相應配套設施與保障

教學活動組織實施過程中需要相應保障設施,例如沙盤室、團體輔導室、咨詢室、閱覽室、多媒體室等等。最好建立網絡教學資源平臺,便于學生利用網絡開展相應學習和訓練。

如有條件,建設戶外體驗場所,通過戶外體驗項目活動中的情景設置,使參加者充分體驗所經歷的各種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從而深入了解自身(或團隊)面臨某一外界刺激時的心理反應與后果,進而學會控制、實現超越。

在完成各主題單元教學實踐的同時,還可通過組織舉辦相關主題講座、欣賞心理電影、開展心理測量等活動深化學習內容,提升相應心理素質,實現學習目標。

篇5

>> 創新管理模式 打造特色學校 實施“幸福文化”教育,打造“幸福”特色學校 借助課題研究,打造海洋教育特色學校 影視教育進課堂,打造特色學校 走精品之路 辦特色學校 走科技特色學校創建之路 科技創新教育特色學校之路 建設特色學校,實施特色教育 實施信息文化教育,提升師生生命質量,打造特色學校 堅持學校頂層設計,探索特色學校發展之路 創新教育管理 建設特色學校 堅持教育求真創新,實現特色學校發展 打造特色學校品牌 走特色教學之路 為創新教育助力 走“三位一體”之路構建民族特色學校 辦民族特色學校走資源發展之路的實踐與探索 高職院校特色學校文化的實踐和創新 特色學校建設:價值選擇與實踐創新 推進教育均衡發展 創建和諧特色學校 建設特色學校,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教育 > 走教育創新之路,打造特色學校 走教育創新之路,打造特色學校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請告知我們")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近年來,我校在素質教育改革的實踐與探索中,堅持創新思路,立足德育先導的辦學理念,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得到穩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走出了一條有自己特色的興校之路。一、立足新形勢,構建德育新格局

21世紀的形勢發展變化使我們認識到:人才的第一要素是思想素質,狠抓學生思想教育是學校辦學的關鍵。在多年辦學的過程中,由于領導、教師高度重視,我校的德育始終做到了系統化、細致化、經常化,學校的系列教育豐富多彩,并針對不同年級,賦予不同的教育內容。初一抓日常行為規范,初二抓理想、前途、勤奮教育,初三抓做人立世教育。我校倡導的“清除衛生死角”、我為學校“換新裝”、“愛心無價”等活動,更增添了文明教育之生氣。學校的德育工作做到了周周有重點,項項有內容,件件有實效,聲色并茂。另外,我們還充分體會到校園文化建設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學校經費十分緊缺的情況下,將校園環境修繕一新,校門美觀、校園內栽有四季長青的綠樹,建設了規范的旗臺、文化墻,榮譽欄中有“明星學生、文明標兵”激勵學生努力上進,每日的學生執勤,衛生監督崗,使校園更潔凈、更文明。二、依法執教,活躍法制宣傳教育主陣地

學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學校也非世外桃源,自然也受到諸多方面的干擾和影響,在這種條件下,有部分學生將社會上的不良行為帶進校園,視為時髦、時尚,還有的學生在這些思想的影響下,出現了厭學、失常等現象。針對這種情況,學校多次進行了后進生形成原因、心理狀態和“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等專題研究,采取了有效措施,實施愛心感化,真情相助,努力使學生的思想、學習跟上學校的要求。同時,強化法制宣傳教育。如:每年三月、九月就是我校法制宣傳月。在宣傳月中,我們均以多種形式進行宣傳,特別加強了義務教育法的宣傳,力求取得依法治校和法制宣傳較大實效,并注重法制宣傳教育五個結合,即與校風教育相結合,與政治課教學相結合,與《守則》《規范》相結合,與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育相結合,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三,充分發揮多媒體的教學優勢,著力培養復合性人才

篇6

關鍵詞:美術課堂教學;興趣;美術素質

一、要吃透教材,優化美術課堂教學

普及美術課是美術課堂教學的雙基任務與素質教育的要求。鑒于它的重要性,在實驗教學中注重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價值,優化課堂教學,適應素質教育對美育的要求。

首先把教材按美術的類別進行歸類,并按內容的特點劃分時間表,使重新編排的教材整體脈絡清晰;然后在每個類別中確定一個教研課題,歸零為整。一個課題下來,學生就可以通過一點明白一片。

教學中我形成了以創作為主帶動雙基的新思路。每一節課都根據課時內容提出幾個創作題目,讓學生根據這些題目展開想象。因為是幾個而不是一個題目,所以不同素質和能力的學生都有選擇的方向。這樣就貫徹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其具體做法是:首先,引導學生欣賞課本上的范例和教師事先組織展示的佳作,

使學生明白這些不同的作品屬于一類藝術形式,從而引導學生建立一個藝術作品多樣性的概念。其次,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來激勵學生,使學生感到輕松沒有壓力,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又很好地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改革,使課堂始終保持活潑生動的局面,學生掌握知識量大,表現技能提高得快,美術素質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和提高。我覺得,普通美術課堂教學不能一手課本一手參考書加上一張嘴就事論事,要本著改革發展、創新提高的思路去探討、研究、實驗,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要求和任務。

二、增設特色課,提高教學效率

上好特色課是美術教學的突出特點,特色課是本著普及與提高的原則進行的一種新的教學形式,即在上好普及課的同時,對劃分好類別的整塊內容不面面俱到,而是突出一個重點來進行教學。這需要課前認真分析教材,找出共同點,也就是找出一條能把這一整塊內容串起來的內在聯系條件,圍繞著重點內容進行以點帶面的教學。

在上手工課《大家動手制條龍》一課時,我運用靈活多樣的導課方式,不拘一格的教學形式,借助自制的優美精致、活潑生動的教具,來吸引學生、打動學生,拓寬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從多個角度觀察、分析制作方法,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學生從家里帶來了蘿卜、黃瓜、土豆、南瓜、蘋果、桔子、飲料瓶、木棒等材料。在教師的指引下,制作出各種各樣形象生動的龍的作品,有力地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和表現力。

三、補充鄉土課,滲透思想教育

鄉土課主要是針對本地特殊性進行的一種課堂美術教學,是一種展示能力素質型的教學。在鄉土課中,注意指導學生用各種材料進行粘貼、拼貼、小雕刻、插接、編織、拼擺、鑲嵌、扎捆等,使學生了解和認識了家鄉的這些別具一格的物產資源,并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培養了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思想感情。由于這些特有的物產取之方便,又容易被學生接受,有著親切感。所以,對開發和提高學生智商及求知欲有著其他東西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我引導學生利用泥土、石頭、樹枝、樹根等材料上泥塑、雕刻、手工課等。農村的黃泥粘性好,可塑性強,石頭可以雕刻各種人物、動物的形象、印章等。還有各種形狀的樹根進行根雕。讓學生通過采集、制作、觀賞,不僅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開發了智力,還開拓了他們的視野,培養了他們的創造力。這樣不僅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且誘導學生的創新意識,拓寬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了他們的創造力。

篇7

關鍵詞: 初中數學 圖形教學 學習方法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由于學生在知識、技能、能力方面的發展和志趣、特長等不盡相同,導致在圖形的識別力、語言的描述、符號的認識、邏輯推理的能力等方面產生差異,故在組織教學時教師要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激發他們的興趣,指導學習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我就以一組特殊四邊形的教學為例,談談教學體會.

一、因材施教,著重引導

1.充分了解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備學生.一般的,跟班老師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得比較深透,容易知道學生的薄弱環節.但鑒于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學過程的設計不妨由淺入深,盡量估計得充分一些.

例:如圖,正方形ABCD中,E、F、G、H別為邊AB,BC,CD,DA上的點,HA=EB=FC=GD,連接EG、FH,交點為O,連接EF、FG、GH、HE.

求證:四邊形EFGH是正方形.

分析:此題是正方形的性質與判定的綜合運用,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先證明它是一個矩形或菱形.若先證明出是矩形,則再證明一組鄰邊相等;若先證明出是菱形,則再證明一個角是直角.這樣就滿足了正方形的定義,并從中得出結論:證明正方形就是既證矩形又證菱形.

2.充分重視過程教學.例題教學重在思路.教學中,定義、定理、公式是學生用以解題的依據,既要重視它們的條件和結論,又要重視推導過程.

例如,平行四邊形的定義,不是單純地告訴我們什么是平行四邊形,更要明確其包含的兩層含義,即已知平行四邊形則有兩組對邊平行的結論;反之,滿足兩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在例題教學中,教師最好引導學生對所要解決的問題應該怎樣下手,甚至可以把一些失敗的過程暴露給學生,有利于聯系各個知識點,突出思路,解決學生知道這個知識點而不會用的弊端.

3.問題的設置要有不同的層次要求.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學中忌一刀切,提出的問題應有針對性,使每個學生在自己思考后得到應得的成果.根據教學所涉及的常見思想及方法可提問“一個圖形有什么特征?”(觀察)――“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結論?能用語言表述嗎?”(歸納、總結)――“你見過類似的圖形嗎?你聯想到什么?”(類比、聯想)

例如,利用三角形中位線定理說明中點四邊形問題時,可設計如下一組問題:

(1)順次連接四邊形各邊中點所得的四邊形是?搖?搖?搖 ?搖?搖?搖;

(2)順次連接平行四邊形各邊中點所得的四邊形是?搖?搖 ?搖?搖?搖;

(3)順次連接矩形各邊中點所得的四邊形是?搖?搖?搖 ?搖?搖?搖;

(4)順次連接菱形各邊中點所得的四邊形是?搖?搖?搖?搖 ?搖?搖;

(5)順次連接正方形各邊中點所得的四邊形是?搖?搖?搖?搖 ?搖?搖;

(6)順次連接等腰梯形各邊中點所得的四邊形是?搖?搖?搖?搖 ?搖?搖.

以上問題只是將題設稍加改變,而證明方法基本相同,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展了思維.

二、重視雙基,注重能力

1.抓住本質,講清概念.圖形教學中有許多概念,概念的理解是學生的一大困難.講清概念就是要講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概念的內涵是概念的本質屬性,要從認知規律出發,首先考慮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后引導他們通過鑒別深化,使認識過程逐步上升,并歸納出簡單易記的要點,從而把握住每一個概念的屬性.概念的外延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質屬性的對象,在講清內涵的基礎上,適當舉一些正反兩方面的例子加以闡明,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鞏固概念.

例如,“特殊四邊形的對角線的性質”教學,應從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性質出發,結合其他特殊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加以推導,得出它們的對角線的性質,然后將這些對角線所具有的共性總結出來,對它們之間的不同點列出來進行對比,以利于理解掌握,具體使用中避免混淆.

2.基本方法,反復訓練.圖形問題的解決,關鍵是方法的掌握,方法就像一把鑰匙,沒有鑰匙或選錯鑰匙,鎖就無法打開.因此我在解答例題時,首先從分析入手,尋找最佳方法作為解題的關鍵步驟,在多種解法的情況下,往往對它們進行充分比較,最終篩選出最佳方法.

例:如圖,在?荀ABCD中,點E、F在AC上,且AE=CF.

求證:四邊形EBFD是平行四邊形.

分析:本題有多種證法.

方法一:利用一組全等三角形證出兩組對邊分別平行或相等;

方法二:連接BD交AC于O,可直接證明四邊形EBFD的對角線互相平分.

顯然,方法二簡單明了,針對性強,對這類問題要反復練習,使學生得出一些解題規律及證明技巧.

三、精選練習,不斷鞏固

練習是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鞏固的手段.為了解決每一堂課的重點和難點,精選練習很有必要,應選擇一些集啟發、聯想、綜合、探究等多種方法為一體的練習,才能使課堂教學的目標得以落實;并讓學生通過練習,從中悟出解決問題的新方法.

四、及時反饋,加強輔導

及時準確地獲取教學過程中的信息,通過分析、研究再回到教學中,這在教學中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當然,及時反饋并不是只對學生的錯誤而言,而要多層次、多角度地運用這一方法.要注意學生中的好方法、新思路,更好地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由于困難生的存在,課后輔導絕非可有可無,對普遍存在的問題采取集體評講,個別問題采用個別輔導.這樣既節約學生時間,又提高了對困難生的輔導針對性、輔導效益,也為課堂教學提供了解決重點、難點的依據.

例如,求證:平行四邊形對角線的交點到一組對邊的距離相等.

篇8

[關鍵詞]《寫作》; 實踐教學;平臺 ;績效

一、寫作教學應該堅持課堂講授與課外實踐并重

2011年7月1日,教育部、財政部印發的高校本科教學實施意見提出,要以強化實踐教學為重點,進一步強化實驗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

傳統的大學寫作教學,側重課堂理論知識的傳授,再適當開展課外作文練習,這種方式已不能適應時展的要求。學生即使學到了一定的寫作理論知識,也會因為缺乏生活經驗或對生活的認識與體驗不深,而難以寫出有思想有分量有可讀性的文章,寫作水平也難以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教師還應當積極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向社會,避免在寫作時因遠離生活而無話可說。

大學寫作教學的改革,應該堅持以實用為價值取向。因為現行的中學作文教學,多是一種狹隘的應試作文教學模式,教師多是片面強調書本知識的積累、常見的普通材料的嫁接、人生感悟的虛構、作文格式的固定以及華麗辭章的堆砌,導致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難以融入真正的生活化思考,缺少體察入微的生活感悟,尤其缺乏對社會的獨特感受,難以寫出生活化的、富有個性的文章。

信息社會,寫作是交流交際的重要工具。從小學開始開設的語文課,就重視培養學生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大學的中文專業更把《寫作》列為專業基礎課,輔之以《文體寫作》等選修課。其他文史類專業有《學術論文寫作》《應用文寫作》《新聞寫作》《秘書寫作》等必修課,理工類專業開設《大學語文》等,這些課都是把培養寫作能力作為重要內容。近年來,公務員等選拔錄用考試,考察寫作能力也是一項重要內容。但是,中小學語文教學,尤其傳統的大學寫作教學多停留在對寫作過程、表達方法、文章格式等層面的講授,還沒有完全切合寫作的規律,沒有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大學寫作課教學的投入不可謂不大,但績效并不顯著。同為中文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寫作課與其他各專業課最顯著的區別是不以傳授理論知識見長,而以技能技巧為要。寫作行為本質是一種創新,寫作主體的每次寫作行為既不重復自己,更不重復別人。于是我們就有必要弄清這樣一些基本問題:寫作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什么?寫作課應該怎么教?寫作教師又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

我們認為,大學寫作課教學要依據自身規律,強化社會實踐環節,尤其提倡在社會實踐中學習寫作。寫作是一種表達,是一種信息輸出行為。為了輸出更多的更有價值的信息,就必須讓主體有足夠的機會去充分吸收。閱讀書本是吸收,觀察、體驗和思考社會更加不可或缺。要引導入世不深的大學生多讀書和多觀察,多思考、多練筆,努力改變知識結構,增大詞匯量,豐富想象力,提高分析概括能力,這樣思維才更加活躍。因此,大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的關鍵點是加大實踐力度,不斷拓寬視野,強調對生活的感悟,增強理性認識。如果只強調寫作理論灌輸和多寫多練,對學生總體擁有的信息量、信息結構影響不大,只有同時努力去觀察、閱讀、思考才可以增加寫作素材,這些更是寫好文章的基礎。

近年來,有不少大學寫作理論研究工作者通過研究,對當作學體系提出了新思路,還有更多的大學寫作教師力求用現代觀念研究和揭示現作活動的本質、特點和規律,力圖創新教學方法,努力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這些研究和探索在某些方面也有所突破,但總體看真正符合學生寫作實際的大學《寫作》教學體系依舊沒有成型,教學內容針對性不強的現象普遍存在,在切合學生具體實際方面存在缺陷,對寫作理論轉化為寫作能力的途徑與方法探索還不夠深入。此外,寫作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側重課堂教學和理論知識傳授,而缺乏實踐教學環節的輔助,很少引領學生走出課堂,通過實踐教學環節來打開學生的思路開闊學生的視野,彌補寫作材料的不足,使課程在調動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成效上還缺乏新思路新招術。從高校到寫作教師,為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投入很多,但學生的寫作速度慢、表達能力不強、作文內容空泛或缺乏新意、文章可讀性比較差等不足依然存在,“提起作文直搖頭,看見題目皺眉頭,打開本子咬筆頭,想了半天沒開頭”,仍是大學生作文時的真實寫照。

結合寫作行為的特點和大學生寫作實際,同時為了彌補中小學階段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寫作實踐不多、寫作興趣不大、寫作水平普遍不高,而大學《寫作》教學的課時量又不足等情況,教學亟待由側重課堂講授法向側重社會實踐法的轉變,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把課堂從教室延伸到校園的每個層面直至校外,把寫作訓練貫穿整個大學的學習生活中,引導學生主動自覺觀察和思考生活,創新表達,提升興趣,最終達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二、寫作教師要借助多樣的實踐教學平臺以提高績效

思想積累、生活積累、知識積累、情感積累等嚴重不足,是制約大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要遵循寫作規律,轉變教學觀念,將傳統的大學寫作教學中教師講授、學生練習為主的單一形式,轉變為教師課堂教學與課外輔導、學生課內學習與課外實踐、個體作文練習與小組討論幫助、鼓勵多寫多練與提供發表園地等相結合,形成理論學習與反復練習為主體,課余實踐、觀察、閱讀、思考為重要輔助的全方位多途徑“大寫作”格局,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觀察、體驗的機會,彌補作文材料不足、思想認識膚淺、寫作缺乏動力等局限,以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為重要輔助,給予大學生盡可能多的“吸收”機會和實踐鍛煉機會。

篇9

關鍵詞:“90后”大學生;“80后”輔導員;群體特點;師生關系

中圖分類號:G45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4-0196-02

目前,大學里“90后”已成為高等教育對象的主流群體,而陪伴他們大學生活的輔導員也逐漸年輕化。以我校為例,“80后”輔導員占全校輔導員的一半以上。“80后”與“90后”這兩個群體各有特點,在網絡上有著太多對抗的火花,所以如何構建“80后”輔導員與“90后”大學生無對立的和諧關系已成為輔導員工作的重點。

一、“90后”大學生群體特點

1.個性鮮明、網絡依賴性強。每個時代的大學生身上都帶有明顯的時代烙印,“90后”大學生也不例外,在各個方面都彰顯個人特色,喜歡新鮮事物,具有較強的個體意識。探索原因,是因為“90后”大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并且生活在物質生活豐富、網絡信息高度發達的時代。由于網絡的普及,很多“90后”學生較早就接觸了網絡。網絡雖然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增強了自信,但同時也滋生了以自我為中心、特立獨行的不良行為,極易在團隊合作中產生摩擦,給一個整體帶來不和諧的因素。此外,“90后”大學生剛脫離家長的監督視線,加之網絡對他們的引誘,因此較多的學生沉迷于虛擬的網絡世界中,他們荒廢了學業,甚至拖垮了身體。

2.喜歡挑戰自我,卻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現代生活節奏迅速,各種新生事物不斷出現,作為接受新事物能力很強的“90后”大學生,在不斷汲取新知識的同時,也不斷在用新標準衡量自己。如果達不到標準,就會挑戰新目標,這無疑給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但“90后”大學生是在長輩的溺愛和遷就下成長的,長輩們長期的溺愛和遷就造成他們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一旦挑戰新目標失敗,很可能在困難面前失去勇氣,喪失信心,甚至在很長時間內無法重新振作,甚至采取過激行為。

3.思想開放,積極進取,易接受新事物,但拜金主義強,缺乏感恩。大學生本身就具有思想多樣化、價值觀多元化的特點。在這個泥沙俱下的朝代,思想開放,不排除有其積極進取的一面,但也有一部分大學生片面的把物質和金錢作為衡量自我價值的標準,在家里只懂向家人索取,不知回報,在校園里用父母的血汗錢攀比消費,追求潮流。在可塑性最大的大學時代缺乏理想,缺乏人生目標和職業規劃。當在校遇到困難時,習慣性用命令口吻尋求幫助,認為老師的幫助是理所當然的,不知道感恩。

二、構建“80后”輔導員與“90后”大學生無對立的和諧關系

輔導員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引導者,是高等教育事業保持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隨著時間的推移,“80后”的年輕血液注入到輔導員隊伍當中,成為高校輔導員中的骨干力量。“80后”同樣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在網絡上隨處可見“80后”與“90后”這兩大群體之間的對立,輕則文字指責,重則視頻對罵。其實“80后”和“90后”的年齡相差不大,成長環境類似,也都善于接受新鮮事物,對一些事物常常有同樣的看法,思考問題的角度也很近似,所以基本上不存在代溝,只要抓住對立面的關鍵點,并有針對性的溝通、相互了解、相互理解,構建“80后”輔導員與“90后”大學生無對立的和諧關系并非遙不可及。

1.創建師生網絡溝通平臺,構建情感和諧。網絡的出現,曾一度被家長、老師視作對學生的精神,覺得弊大于利,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網絡的應用其實是利大于弊的。“90后”的大學生敏感、自信,面對面的交流可能在不經意間就會刺痛他們,起不到很好的溝通,相反還增加了彼此的矛盾。“80后”輔導員在生活和業務上都會大量用到網絡,所以與同樣對網絡感興趣的“90后”大學生會有很多“網絡交點”。通過“網絡交點”拉近彼此的情感,能更好的起到引導作用。

2.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加強抗挫折能力訓練。“80后”輔導員因為剛剛從學生角色轉變到輔導員角色,熟悉大學生心態,所以使得他們極具親和力,更能理解“90后”學生在大學階段面臨的問題。因此,“80后”輔導員要積極學習心理學知識,運用專業知識及時幫助學生解除心理困擾,重視學生心理健康評估報告,多與有潛在心理問題的學生談心、交流。在班級內開展心理健康活動,引導“90后”大學生多讀書、多思考,豐富自己的內涵。充分利用大一入學時的新生軍訓,讓新生在殘酷的軍訓中磨礪心志,直視困難和挫折,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在整體大學期間要設計各種實踐活動,讓其親身體驗各種挫折,使之認識到:挫折在人的一生是不可避免的,它既可以給人帶來痛苦和不幸,也可以使人獲取經驗和信心,只有經過磨煉,才能真正的成長。

3.堅持以人為本,開展感恩教育。“80后”輔導員與“90后”大學生要建立一種平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其根本是以人為本,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平等的和學生相處,以信任換取信任,實現心靈上的溝通。當師生間的情感引起共鳴后,輔導員的一言一行極易對學生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感恩教育方面,“80后”輔導員可以利用每年的“三八婦女節”、“母親節”、“教師節”等節日引導學生給父母或老師送祝福,增強其感恩意識,或利用身邊具體事例,如同學之間的互相幫助、獎助學金評定等,及時引導并培養其感恩行為,讓“90后”大學生認識到不論是父母給予的生命,還是朋友給予的幫助或老師給予的智慧,都不是理所當然的,這些都是恩情,要懂得感恩。

“90后”大學生是一個思想前衛、個性突出的群體,在不久的將來,必將成為時代的中流砥柱,肩負著國家發展、社會和諧的重任。作為“80后”輔導員,對于“90后”大學生不過分強調他們的弱點,也不片面放大他們的優點,因材施教,和諧相處,以彼此尊重、相互理解為基點,以彼此信任、心靈溝通為核心,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并與“90后”大學生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1]李雪芳,吳美嬌.網絡背景下“80后”輔導員與“90后”大學生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26(248):55-56.

[2]毛方方,貝金鑄,劉潔,等.“90后”大學生思想行為特點與思政工作新思路[J].現代商業,2011,(11):277-278.

篇10

【摘 要】隨著新課標準的推進,高中體育教學的思路與方法也在不斷進行改革與創新,本文通過對高中體育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找出目前高中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高中體育教學思路與方法的創新探索。

關鍵詞 新課改;高中體育;教學思路;方法;創新

體育教學往往不被教師和學生重視。體育教學在高中教育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體育教學能增強高中生的身體素質,同時也能使學生擁有更健康的心理素質與健全的人格。是對高中學生身體與心理的全面培養。在新課改下,教師應該不斷探索高職體育教學的新思路與新方法。

一、高中體育教學現狀的分析

(一)不能很好地協調體育教學與文化學習的關系

高中階段的學生處于青少年階段,智力與身體等各方面都在不斷的發育。同時高中時期學生課程任務繁重,高中生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文化課的學習中,而沒有認識到體育學習的重要性,在體育課堂上進行其他文化課學習,體育教師也未對此現象做出相應的處理措施。體育教師應該充分考慮高中文化學習與體育教學的關系,將兩者有機的結合。使學生能在繁重的課程學習中,抽出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做到勞逸結合,以便于更好的進行文化課的學習。

(二)高中體育教學不注重心理問題的教學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良好的發展是體育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體育教學不僅僅是進行身體素質的教育,體育教師應該充分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與輔導。而目前的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往往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并不能將體育項目的鍛煉與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在進行高中體育教學中,只進行身體素質的訓練,忽略了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導致高中學生中很多學生存在心理發育不健康的問題。

二、新課改下高中體育教學思路與方法的創新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進行體育教學的改革,要轉變體育教學的觀念與思路,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學習中,提高綜合素質。

(一)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注重課堂氛圍的營造

很多高中學生認為體育學習是枯燥無味的,教師用相同的教學方法與模式,反復進行著相同內容的教學,會使學生產生抵觸的情緒,從而阻礙了高中體育教學的順利進行。

由此可見,教師應該注重體育教學課堂氛圍的營造,活躍體育課堂氣氛,在進行高中體育課程教學時,引入能引起學生課堂興趣的活動,使學生能對體育教學內容產生興趣,便于教師更好地進行體育內容的教學,提高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效率。

例如,可以適當的插入趣味性體育教學的內容,選擇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同時又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如瑜伽、體育舞蹈、橄欖球等,這些體育內容富有時代感,同時對學生來說比較新穎,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課堂學習中。教師在進行高中體驗教學時,開展趣味性的練習與比賽,不要過于強調技術動作規則與比賽結果,讓學生能親身體驗到體育的樂趣,愉快地進行體育實踐,提高體育學習的積極性。

(二)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注重注重體育教學紀律的保證

在進行高中體育教學活動時,不能忽視教學紀律的重要性,體育記錄保障著體育教學的效率,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意志品格與紀律意識,對學生違反紀律的行為要進行教育與糾正,讓學生充分意識到紀律的重要性,同時便于教師進行高中體育教學管理。

舉個例子來說,體育教師多跟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有計劃地安排體育教學內容,進行高中生意志力的訓練,如安排俯臥撐與仰臥起坐的鍛煉,了解大多數學生的鍛煉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目標設置,使學生能挑戰自己的能力,提高身體素質的同時能進行意志力的鍛煉。

(三)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注重學生體育競爭意識的培養

體育運動有著競技性的特征,在進行高中體育教學時,應該將體育的特征融入到教學中,培養高中學生競爭的意識,使學生能體會到競爭中成功的自信與失敗的不氣餒,鍛煉學生良好的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

教師可以將體育競爭意識融入到體育教學中。例如,體育教師進行學生接力比賽訓練時,可以對于比賽的最后兩名的小組進行適當的懲罰,如進行仰臥起坐或者俯臥撐的懲罰,如此一來可以激發學生獲得更好成績的欲望,培養學生友好競爭的意識,同時還能讓學生意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讓學生切身體會到體育課堂的愉悅。

(四)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注重教學效果評估的方式

教師在進行高中體育教學時,教學效果的評估必不可少。教師在進行教學檢測時,需要建立激勵性、客觀性的評估原則,要多注意對學生進行鼓勵與表揚,激勵學生更多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中,積極配合教師的課堂教學,這樣才能使體育教學效率更高。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體育教學在高中課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應該引起教師與學生的充分重視。教師在進行高中體育教學時,要進行不斷的思考與探索,創新高中體育教學的思路與方法,提高高中體育課堂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張德洪.新課改下高中體育教學思路與方法創新[J].當代體育科技,2013(1).

[2]李宏明.新課改下的高中體育教學方法創新探討[J].時代教育,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