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基本內容新發展

時間:2022-04-02 10:08:04

導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基本內容新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基本內容新發展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社會的主要矛盾轉化以及社會實踐的內容、方式的改變和傳統文化價值的彰顯,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語境和豐富的素材。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敏銳把握這些變化的基礎上,根據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對“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了理論探索和政策指導。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在馬克思主義與現階段國情、當代人民群眾的實踐、中國傳統文化、全球化等結合上,在使馬克思主義化為干部與群眾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等方面,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內容作出了創新和發展,形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到新階段,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理論上的保證。

關鍵詞:中國國情;當代實踐;傳統文化;思想和工作方法;全球化

近代以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和發展的歷史,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實踐中不斷以新的內容和形式豐富并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向前發展的歷史。黨的十八大以來,國際國內形勢都發生重大變化,中國社會發展進入新時代新階段,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要求中國共產黨依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立場、觀點、方法做出新的回答,實現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中國化,以適應人民群眾的實踐需要。在這種情況下,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時代課題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上給予了系統解答,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新時代國情、當代中國實踐、中國傳統文化和全球化的緊密結合,使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化為領導干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增添了新的內容,使之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

一、馬克思主義與新時代國情相結合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本質內涵和基本結構是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這是它被冠名為“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的依據和理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新時代的基本含義是,從我國國情出發、從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出發,立足當前國情的具體實際,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下去分析、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中面臨的各種問題并予以科學回答;這一過程的實質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和立場觀點方法分析、研究當前人民群眾的現代化實踐,解決他們遇到的各種問題,總結新經驗,揭示和把握其中的規律,在此基礎上形成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并用以指導人民的新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反復強調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對中國當代具體國情進行理論分析并在實踐中把二者很好地結合起來,這是新時代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內容。他強調指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和解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中的實際問題,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1](P241)這一立場實質上強調從中國社會所處的歷史方位和時代特點出發,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方位和時代特點是中國國情的具體存在狀態:時代特點是具體國情在一定歷史階段所體現出來的、反映該階段時代精神的本質特征,是其在一定時期的現實表征,而歷史方位是具體國情在一定歷史階段所處的時空節點,它不僅體現以往的發展過程,也昭示未來的發展趨向。正因為如此,指出:只有“科學認識當前形勢,準確研判未來走勢”[2](P241),才能對“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重大判斷”[3](P303-304),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奠定堅實的前提和基礎。而要科學認識和把握現實,就必須掌握科學的認識工具———馬克思主義。為此,一方面推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普及,讓人民群眾掌握這一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學工具;另一方面花很大的精力對中國現實進行理論分析和政策考量,為人民群眾在生產生活實踐中面臨的各種具體問題和思想困惑提供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和解答,立足人們在生活中的親身感受詮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具體內容及其實踐路徑,推動其不斷向前發展。具體而言就是:首先,要從整體上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內容、本質特點及方法,這是新時代條件下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條件和前提。因為我們要實現和推進的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而不是任何其他主義中國化,如果對馬克思主義不掌握或不熟練,那就不可能正確認識新時代中國實際,更不用說實現二者的結合了。對此強調說,馬克思主義“是‘偉大的認識工具’,是人們觀察世界、分析問題的有力思想武器”[4](P9),是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認識、把握、運用發展規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領導干部尤其是黨的高級干部“要把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作為看家本領,……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和解決問題”[5](P154),要求全黨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反復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特別是要理解其中包含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把它們學懂弄通悟透,以更好更自覺地在實踐中運用馬克思主義。其次,要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依據,加強對中國國情的理論分析和政策指導。早在黨的十八大以前,就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中國現實,得出我國國情出現階段性變化的結論。他說: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國內經濟發展出現了很多新的積極變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速度逐步加快,各類生產要素呈現出組織形式集中和空間分布積聚的趨勢,技術創新潛力巨大。與此同時,經濟發展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強化,社會矛盾多樣高發,各類潛在風險不容忽視”[6](P529)。這些變化雖然沒有改變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方位,但已經具有一些明顯不同于過去的重要區別。稱這些區別為“新的歷史特點”。在此后的治國理政過程中,他把這一判斷進一步系統化、理論化,并以此為基礎提出要“更加深入地推動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發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開辟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7](P10),進而在黨的提出了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重大變化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8](P12)的戰略判斷。從“新的時代特點”到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對當前中國國情的階段性特點和歷史方位作出的戰略判斷,也意味著新的歷史條件下推動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有了全新的基礎和內容。那就是: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盡管我們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中國的經濟社會與建國初期乃至改革開放初期相比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如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位;基本改變了物質短缺的狀況,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由主要追求量的滿足向更加注重生活的質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轉變;經濟社會發展由生產能力滯后變為產能總體過剩,由量的增長型逐步向質的提高型轉變;第一個百年目標即將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開始提上議事日程的歷史交匯點,等等。“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礎上,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9](P4]以此為基礎,需要全黨在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的基礎上,更準確地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當前發展階段上的具體特點,以更好地應對并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為此,根據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揭示的科學方法對新時期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變化予以理論分析,得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進入“五位一體”協同推進、共同發展的新的歷史階段,尤其是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內容出現的歷史性轉變,總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發展到新階段、現代化建設站到新的起點、中國由“富起來”到“強起來”階段的轉變等重要結論。在這一由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向中等發達國家轉變前的過渡階段,能否準確研判現階段國情、積極應對并合理解決國情變化帶來的各種問題和挑戰,關系到馬克思主義的前途和中華民族的命運。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正是通過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運用,科學解答了人民在實踐中提出的各種問題,總結和提出了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豐富和拓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內容,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原則與新時代中國國情的新結合。

二、馬克思主義與新時代中國人民實踐相結合

黨的十八大以來出現的中國具體國情的重大變化必然導致當代社會實踐的內容、形式隨之發生變化。馬克思主義作為來源于實踐、服務于實踐的科學理論,也必然隨著實踐的改變而改變。因此,如何把握變化了的實踐及其內容和特點并把它們與馬克思主義結合起來,就成了新時期創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容的主要任務和實現其發展的主要途徑。指出,“結合新的實踐不斷作出新的理論創造,這是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活力的奧妙所在”[4](P13),也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法寶。要做到馬克思主義與當代實踐相結合,就要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立場觀點方法去研究、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面臨的問題,找出解決方案,揭示其發展規律,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科學理論指導。為此,必須明確當代實踐的基本內容、表現形式及其與以往實踐的區別,進而弄清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踐如何結合的問題。首先,何為當代中國實踐?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資源安全供給、環境質量、溫室氣體減排等約束強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更加明顯,加強生態建設的緊迫性日益凸顯。這些變化使我們不得不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帶動整個社會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加強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方面的建設,統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領域的政策舉措,實現整個社會協調發展和各領域相互促進。從新的實踐出發,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10](P114),積極穩妥地應對當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必須解決好的主要矛盾,使我們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如何在中國當前條件下得到更好體現有了更深的認識和把握,馬克思主義也在這種深化中實現了與新時代中國實踐的結合,使我們的治黨治國治軍取得了新成就。其次,馬克思主義與當代實踐的結合,實質上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來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認為,我們搞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問題。這決定了我們在當代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10](P497)。問題是時代的聲音。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實踐中的創新過程,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通過人民群眾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只有在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實踐問題的過程中,我們才能認清實踐、把握實踐、創新理論,進而引領實踐的發展。在新時代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必須深入研究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黨實現長期執政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并提出解決的正確思路和有效辦法。再次,強調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實踐中的引領作用。只有掌握科學理論才能把握正確前進方向。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和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前進這一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不成其為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這個問題從根本上說,就是要回答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舉什么旗、走什么路。因此,在實踐中用馬克思主義引領當代中國發展的航向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內容和根本要求。曾反復強調了這一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我們黨始終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10](P109)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引領,不是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尋找解決現實問題的現成答案,而是在運用它的原理、立場、觀點、方法,通過自己的摸索和創新來提出答案。通過理論上不斷探索形成新的理論以指導實踐,以實踐中總結并升華的新經驗不斷豐富我們的理論,這是根據新時代實際情況的變化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實現其中國化的根本途徑。又次,馬克思主義與實踐的結合必須有正確的方法。在黨的十八大以來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現代化建設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強調對實踐的正確認識和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基本方法,更重視把握和運用基本規律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的作用。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社會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治黨治國治軍各項工作的系統性、復雜性以及客觀規律的作用日益凸顯;另一方面,我們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曾經忽視客觀規律的作用,造成了較大的損失。這些經驗和教訓,強調認識和遵循客觀規律,對實現馬克思主義與新時代中國實踐結合的關系重大。正是敏銳地覺察到了這一點,強調指出,在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必須遵循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這是客觀要求。我們不論主觀上怎么想,但不能違背客觀規律”[3](P304)。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只有研究規律、認識規律、自覺按規律辦事,奮力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才能實現其發展。最后,必須不斷從實踐中提煉出新的理論。馬克思主義與實踐結合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創新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內容和存在形態,用以指導新條件下的實踐。對此認為: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必須緊密結合當前實踐,總結經驗,“加強對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研究闡釋,提煉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概括出有規律性的新實踐”[4](P22)。黨的十八大以來,在解決新時代課題的過程中,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縝密分析新時代人民群眾實踐的內容及特點并給予科學解答,正確回答了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代條件下如何認識、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如何理解、貫徹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如何遵從、體現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等根本性問題,創新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因此,根據實踐創造新理論,實現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具體實踐的結合,這是時代提出的新要求和創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科學內容的正確途徑。由此可見,在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到新時代這一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變化發展及其新要求,準確把握其在當代的主要內容、基本任務、表現形式及主體狀況,及時總結人民群眾的實踐經驗,形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

三、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結合

在任何時候,結合中國傳統文化都是馬克思主義實現中國化的重要內容。新時代也不例外。可以說,批判吸收中國傳統文化既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語境中實現自身發展的重要方式,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依據。而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本質上是用馬克思主義改造中國傳統文化,實現其由傳統到現代的轉換,同時用中國傳統文化作為資源去創造馬克思主義的新內容和新形式,通過添加中國元素和內容,使之不僅成為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表達方式,更成為中國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的現代表達方式。可見,從文化意義上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的中華民族化,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首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立足于中華傳統文化根基之上的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馬克思主義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產物,作為在中國土壤中生長起來的、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傳統民族精神在當代的延續,是從中華民族悠長歷史的實踐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而作為解決中國現代性問題的方案,它體現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追求。我們生為中國人,有中國人獨特的精神世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解決中國的問題,提出解決人類問題的中國方案,要堅持中國人的世界觀、方法論”[4](P19)。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傳統的延續及其現代轉型,因而帶來的不是傳統中國的消亡,而是古老中國在當代的偉大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化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8](P41)正是中華文明具有的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積淀被深深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中,使黨和人民對這一在中國人民實踐中形成的獨特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具有無比堅定的信心。其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結合,就是形成符合時代要求、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新形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植根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5](P21)這種文化形態,從中國傳統的立場來看,是中國傳統按照自己的方式改變了馬克思主義的內容和表達形式,使之變成具有中國文化基因、反映中國國情實際狀況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從馬克思主義的立場看,則是馬克思主義以自己的理論邏輯和特有人民大眾立場改造傳統中國及傳統文化,剔除其中不適合現代社會的部分和固有的剝削階級立場,使之遵循馬克思主義基本精神和價值。在評價“共同富裕”這一社會主義本質時就清晰地表達了二者統一的思想:“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目標,也是自古以來我國人民的一個基本理想。”[3](P402)所以,從文化的角度來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的中華民族文化化和中華民族文化的馬克思主義化在時代實踐中的統一。其三,推進馬克思主義與新時代條件下的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要有正確的方法和立場。一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結合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體地位和指導作用,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主導或主體來創新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及其文化形式。這是由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歷史任務決定的。二是充分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吸取有益的養分。指出:“中華民族有著深厚文化傳統,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體系,體現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這是我國的獨特優勢。”[4](P17)只有充分利用這些優勢和資源,并緊緊圍繞新時代中國和世界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進行理論分析,才能形成包含了這些民族精神特質的馬克思主義,才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三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要求、傳統文化、中國實際情況統一于新時代人民的偉大實踐。即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內容和理論形態必須反映和體現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質、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內容和現代化內在要求的有機統一。這種獨特性,決定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可能仿照任何現成的模式或理論以達到自己的目的。“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5](P15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發展,也是在中華民族創造了五千多年輝煌文明基礎上的繼續創造,更是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取得經驗的總結和升華。只有明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維度,才能明了傳統文化在其中的重要價值和地位,自覺促進馬克思主義與傳統文化的結合。可見,強調馬克思主義與傳統文化的結合,強調立足中國國情,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根基,以馬克思主義為方法,建構適合時展要求的中國現代文化。這就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雙重屬性或雙重本質:馬克思主義的當代中國存在形態和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中國的自然延續。因此,我們不僅要在當代條件下用新觀點、新方法、新內容接著講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立場、觀點、方法,也要接過從孔夫子以來的中國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接著闡釋中國精神、中國文化、中國價值,以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四、把馬克思主義化為干部與群眾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馬克思主義作為人民群眾求得最終解放的學說這一性質和立場,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必須以人民群眾為主體并圍繞人民群眾而展開。因此,如何實現大眾的馬克思主義化始終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重要內容和方面。而人民大眾的馬克思主義化,說到底就是把馬克思主義轉化為人民大眾解決生產發展中的各種問題的思想和工作方法。這是馬克思主義作為人民大眾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論的基本含義和要求。因為馬克思主義首先要化為科學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然后才能幫助人民群眾在實踐中獲得實際利益。于是,把馬克思主義轉變成大眾的思維準則和工作法則成了當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內容和著力點。基于這種理解,依據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原則和人民群眾的思想認識水平,提出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思路:著力推動領導干部思想改造和理論武裝,使馬克思主義化為領導干部的思想和工作方法,通過領導干部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的馬克思主義化,推動全黨思想和工作方法的馬克思主義化,再以此帶動人民群眾思想和工作方法的馬克思主義化。首先,把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化為領導干部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對黨和人民的事業具有重大意義。馬克思主義作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只有轉化為干部與群眾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因為堅持馬克思主義最終要落實“怎么用”,這就要求我們“通過堅持不懈學習,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和解決問題,堅定理想信念”[5](P154),并切實把它們運用到工作實踐中去,使之化為做好工作的本領和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把馬克思主義化為干部與群眾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包括如下主要內容。一是把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化為思想和工作方法。我們黨在歷史上把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科學原理用于指導革命、建設、改造的過程中,創造了調查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形成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工作路線,為把馬克思主義化為思想和工作方法提供了光輝的范例。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人民群眾實踐中提出了辯證思維、戰略思維、創新思維、歷史思維、底線思維等,就是把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化為推進工作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成功范例。二是把辯證法化為思想和工作方法。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要求人們用全面、系統、發展的觀點看問題,通過抓主要矛盾以帶動其他非主要矛盾的解決,并把這看成是認識、改造客觀世界的唯一正確的方法。只有在思考問題、推進工作的過程中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才能正確解決工作中的各種矛盾、克服存在的困難,更好地把黨和人民事業推向前進。三是把以人民立場為中心的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化為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出,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政治立場,也是中國共產黨人思想和工作方法的根本特點。因此,共產黨人在想問題、做工作的過程中,始終必須把人民置于中心地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再次,把馬克思主義化為干部與群眾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的途徑。一是從歷史經驗中學習。要學會馬克思主義的思維方法和工作方法,首先要從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中學習。改革開放為我們掌握正確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提出了許多很好的經驗,對此必須加以總結和運用。如改革必須堅持正確的前進方向,走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必須堅持實踐出真知、全面與局部的協調統一,以及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等;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關系,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結合點,堅持尊重人民首創精神與堅持黨的領導相統一,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在改革開放過程中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的寶貴經驗和方法,必須始終堅持。二是從前人的經驗中學習。指出:我們黨和國家歷屆領導人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創新了許多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這是黨和人民的寶貴財富,必須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發揚光大。如創新的調查研究和矛盾分析法等科學方法,鄧小平根據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形成的“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方法、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相統一、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結合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必須加以繼承和發揚的好的思維和工作方法。三是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學。實踐出真知,同樣也會創造出新的符合實際的思想理論和工作方法。“面對新時期復雜的黨內外環境,需要把繼承傳統和改革創新結合起來、制定目標和狠抓落實結合起來、分類指導和統籌協調結合起來、典型引導和全面提高結合起來、當前工作和長治長效結合起來,增強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實效性。”[3](P232)總之,強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把馬克思主義化為干部與群眾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并為此進行了系統、深入的闡述,為實現馬克思主義與廣大干部與群眾的結合找到了現實的途徑,必將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

五、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全球化的結合

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基本趨勢和潮流。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是以資本全球化擴展和世界市場的形成為現實基礎的,是以人類社會生產和交往全球化為內容的世界歷史形成過程的理論表達。這決定了以馬克思主義為主體內容和本質特征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也只有置于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中才能得到科學闡釋和正確理解。因此,在當代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把握世界發展潮流與立足中國國情的關系,要有世界眼光和全球視野,主動融入并引領全球化的發展。首先,必須把握當今世界的基本情況。一是準確把握世界經濟全球化這一時展潮流和特點,這是新時代創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容的基本前提和現實基礎。指出:“經濟全球化是我們謀劃發展所要面對的時代潮流。”[3](P398)這一時代特征決定了中國謀求自己的發展必須進一步開放,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深深融入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全球化進程,并進而影響世界經濟社會的發展。二是當前的生態、人口、資源短缺及安全等問題都是全球性的,任何國家都不能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這決定了當前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容具有世界歷史意義,也意味著必須把應對世界性難題取得的經驗作為自己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不僅要胸懷世界,還要影響世界發展進程。三是世界的未來將越來越開放,各國的聯系將越來越緊密。基于這一判斷,強調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他說:“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7](P16)其次,準確把握中國與世界的相互關系。中國是世界重要組成部分和推動世界發展的重要力量。在當今中國與世界深度融合的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將繼續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積極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促進中國同世界深度互動、向世界深度開放。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主動應對國際經濟體系、治理體系及其規則的深刻變動帶來的挑戰與風險,以負責任的態度參與其中,與其他國家一道為建立一個更加公平公正的國際制度體系而努力,在維護自身發展權益的同時努力推進世界發展進程。指出,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增強及更深更廣地參與國家事務,“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進一步提高”[8](P7),日益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心,成為全球化的重要參與者、引領者,這不僅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了新的素材和資源,也加速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與世界歷史進程的融合。再次,立足中國,著眼世界,實現共同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本身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歷史性與中華民族的民族性相互融合的產物,近百年來中國發展的偉大成就就是在這種融合下取得的。強調說:“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能發生如此深刻的變化,我國能在國際社會贏得舉足輕重的地位,靠的就是堅持不懈推進改革開放。”[10](P494)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歷史階段,中國將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讓中國發展寓于世界發展之中,在為中國贏得更多機遇的同時,也為世界各國共同發展注入更多活力、帶來更多機遇,實現互利共贏。最后,倡導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馬克思主義揭示的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為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提供了指導,馬克思恩格斯所說的“自由人聯合體”也為人類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按照這一方向和當今世界發展的現實狀況,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倡導“世界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國際規則應該由各國共同書寫,全球事務應該由各國共同治理,發展成果應該由各國共同分享”[11]。這一主張彰顯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性和世界性,強調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全球視野,凸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與世界潮流、與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蕩中實現自身發展的特征,具有普遍的世界歷史意義。這也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全球化相結合,為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全球性、普遍性問題提供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馬克思主義與全球化的結合,不僅意味著要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基本內容中添加世界元素,更意味著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內容去影響世界的發展進程,彰顯中國對世界發展的責任、貢獻和歷史擔當。這是強調賦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以全球性內容的實質所在。

作者:周前程 單位:福建行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