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管理機制范文
時間:2023-11-10 17:39: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校的管理機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以上種種不良師德師風問題,雖然不是教師的主流,但教師群體的職業形象卻受到了嚴重的損害,教師自身的專業化發展也受到了較大的影響。我們必須對此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糾正,保證教師隊伍的健康發展。筆者認為,當前,學校應加強對教師的有效管理,通過建立健全長效的管理機制,提升教師的思想境界,規范教師的職業行為,激發教師的內在動力,促進教師的持續發展。
1.建立導航機制,優化職業行為
教師的職業是培育后代的事業,教師的形象、學識、愛好、品行等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他的學生,有的甚至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樹立教師良好的職業形象,應成為當前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實踐表明,師德師風好的學校,他們主要以黨風帶動、教育引導、制度維護,形成了一套激發教師成長的導航機制,引領教師向著理想的目標邁進。
1.1 加強教師的職業理想教育
教師的職業理想是加強教師獻身教育工作的內在動力。學校應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用科學的理論武裝教師,引領教師樹立遠大的職業理想。用先進的典型激發教師,著力培養、推廣身邊的先進典型,使教師學有榜樣、趕有目標,形成比、學、趕、幫、超的學習的氛圍。
1.2 加強制度建設
結合學校實際,制定行之有效的師德規范和崗位職責。在此基礎上,加強對教師師德考核,并把考核結果與崗位聘任、職稱評定、表彰先進、干部任免等結合起來,對嚴重違反師德規范的教師,實行責任追究制,以此規范教師的教育行為,提高教師教書育人品位和教育效果。
2.建立評價機制,促進主動發展
現代教育評價理論認為,評價具有導向、規范、激勵、調控和反思等一系列相互聯系的作用。對教師而言,建立科學、系統的評價制度,有助于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克服少數教師的職業懈怠,挖掘教師的內在潛能,促進教師的主動發展。在實施評價時應做好三個結合。
2.1 日常考核與年終評價相結合
年終評價主要看結果,而結果又是由每一個過程組成的,可以說,沒有過程就沒有結果。現代教育評價注重對教育過程的評價,反映了過程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學校應重視過程管理,著力抓好教育工作的每個環節,從師德表現、工作量與出勤、教學工作"六認真"、課題研究的階段性進展情況等方面進行檢查與考核,并建立教師檔案,作為年終評價的主要依據。抓實了過程管理,就能克服少數教師的工作惰性,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
2.2 及時反饋與加強引導相結合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改進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促進教師的成長。在日常檢查與考核中,發現教師好的做法或不足時,學校領導應及時與教師溝通,肯定成績,指出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使教師能正確認識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明確以后的努力方向,激勵教師不斷進步。學校領導要經常深入到年級組、教研組、備課組,了解教師教育教學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給予指導。有時領導的一次談話,一次關心、一次幫助,會使教師產生一種溫暖和感動,激勵著教師更加努力地工作。
2.3 評價結果與聘任、任用和獎勵相結合
對教師進行評價,一方面是為了對教師進行有效的指導,促進教師的主動發展。另一方面,可以較全面準確地了解教師的整體情況,為教師的崗位聘用、職稱評定、提拔任用、表彰先進等提供有效的依據。只有把評價與教師的聘任、任用、獎勵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發揮評價的多方面功能,使校長的辦學思想、學校的管理目標和教師的主動發展落到實處,取得成效。
3.建立競爭機制,營造成長氛圍
目前,部分教師通過自身的努力,被評為特級教師、省、市、縣名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等,成為教師群體中的佼佼者。然而,這些榮譽在教師群體中所占比例畢竟是有限的,尤其在一所學校更是鳳毛麟角,多數教師望塵莫及。因而,少數缺乏職業理想、人生追求的教師產生消極心理,出現職業懈怠現象。
如何采取有效的管理,增強教師的職業責任感,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筆者認為,應從學校管理體制入手,不斷深化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形成良性競爭氛圍,促進教師的主動發展。當前應抓好三個環節。
3.1 按需設崗,優化組合,實行真正意義上的全員聘任制
學校通過管理體制的變化,可使平時責任心不強,合作精神差,工作馬虎、不求進取、教學實績平平的教師,產生危機感,增強責任感,進而逐漸把教育要求變成自主的、內在的自覺行動。
篇2
關鍵詞:激勵機制;學校管理;滲透實踐
小學是教育活動的初級階段,這一階段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掌握合理的學習方法、樹立基本的道德理念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教師以及相關的工作人員是保證教育活動有效開展的根本所在,所以有必要對其加強管理,確保教師和其他工作人員能夠在相關制度規范的約束下切實展開教育活動,為學生的成長進步打下堅實的基礎。而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單純依靠制度進行管理已經顯得落后,因此需要通過激勵機制這種新穎的理念方法對教師和相關工作者進行管理,最大程度激發其工作積極性,使其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業中。
一、激勵機制
所謂激勵機制,其實質內涵就是指利用一定的方法以及管理機制,將員工對工作和組織的承諾實現最大化,同時促進員工自身的潛力被最大化挖掘,用于實際工作當中。激勵機制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需要遵循幾個基本的原則。首先,工作分配要適宜,即要根據每個員工的個人能力分配適量的工作,超出其能力范圍會打壓工作積極性,分配過少又會造成人浮于事的問題。其次,激勵要論功行賞,即要依照每個員工的實際表現和貢獻給予對應的激勵,不能受到個人情感或私交的影響,保證激勵的公平性。第三,要提高員工的個人能力。激勵的目的不僅僅是使員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其還需要實現員工個人能力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提升。第四,環境和條件的優化。要對員工實現激勵,工作環境和福利條件的優化是必須的,只有這些硬件條件得以改善,員工才能得到真正的驅動。最后,合作態度的領導方法。在對員工進行管理激勵的過程中,要淡化領導管理的角色,給予員工足夠的尊重和自利,使其能夠更容易接受管理激勵。
二、小學學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根據實際情況來看,在當前的小學學校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是比較多樣化的,尤其實現對激勵機制的滲透這一塊,更是出現了各不相同的問題,導致學校管理工作并沒有達到預期中的效果,導致學校的教育活動發展較為遲緩,逐漸脫離時代步伐。首先,個體激勵和團體激勵存在較大分歧。個體激勵是針對個人的激勵,團體激勵是針對團隊的激勵,在小學學校管理中,這兩個方面的激勵往往是分開的。這樣的做法存在的最大誤區,就是對個人與團體的關系沒有形成正確的認識。個人屬于團體中的一個構成元素,沒有個人,就沒有團體,個人的進步和榮譽,與團體是分不開的。但是將個人激勵和團體激勵分開的做法,使得團體中的個體更加重視對個人激勵的爭取,進而造成團體內部的松散不和,使得對個人激勵的追求阻礙了團隊的進步發展。其次,外部激勵和內部激勵相互脫離。外部激勵主要是通過一些外部因素對教師和相關工作者進行激勵,如物質激勵。內部激勵則更多傾向于一種思想和精神上的滿足。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小學學校管理工作中更多的偏向于外部激勵,對內部激勵的重視程度較低,使得兩個方面出現了相互脫離的情況。這就使得部分教師和相關工作者更加重視對外部物質的追求,忽視了自身的精神思想建設,進而在自覺性、積極性等方面出現衰退,表現出逐利性等不良作風。最后,激勵機制落實的公平性與協調性不足。公平性是指激勵措施的實施要在公平公開公正的條件下進行,這和激勵機制實施的五項原則是一致的。協調性是指激勵機制的落實要在各個方面實現協調,不能出現厚此薄彼的情況。目前在小學學校管理中,激勵措施的落實存在不公平的現象,即對于教師的評判往往會受到人情關系的影響,并不能完全客觀公正的做出判斷,這必然會對部分教師造成沖擊。
三、小學學校管理中激勵機制的滲透實踐
(一)統一個體激勵和團體激勵個體是團體中的一部分,因此個體的發展進步和團體是密切相關的。所以在激勵上,也應該加強個體激勵和團體激勵的統一,避免因為追求個體激勵而損害團體利益的情況出現。具體來說,實現個體激勵和團體激勵的統一,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合理確定個體共享與團體貢獻之間的關系。貢獻值是激勵機制實施的一個主要考量指標,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依照個人或是團體做出的實際貢獻給予一定的激勵。因此,要統一個體激勵和團體激勵,就需要將個體和團體貢獻之間的關系予以明確,由此得出一個比例,作為考量個體激勵的指標。第二,明確個體激勵和團體激勵的主次關系。以往的學校管理都是將個體激勵和團體激勵擺在同等的位置,分別進行。因此要改變這一模式,將團體激勵作為主體,個體激勵作為從屬,如此可以強化教師及相關工作的團體觀念,增強其合作意識。第三,激勵比例要適當分配。對于個體和團體的激勵,在具體的激勵內容上要實現適當分配,重主輕次,進一步提升教師及相關工作者的團體精神。(二)同步外部激勵和內部激勵外部激勵和內部激勵相脫離,造成了部分教師和工作者逐利化的問題。所以,必須要將兩者同步起來,加強精神和情感方面的激勵,讓教師和相關工作者能夠更多的從心里層面獲得滿足與激勵,實現自身素養的升華。具體來說,首先,學校管理上可以適當減少物質方面的激勵,將其轉化為精神方面的激勵。比如,以往對于先進教師會給予一定的獎金激勵,那么現在可以減少獎金數量,用事跡宣傳的方式進行激勵,即將教師的介紹以及經典教案等在宣傳欄上公開展示,以此樹立榜樣典型,也可以實現心理上的激勵。其次,要引導教師自身加強情感體驗和精神激勵,感受獲得工作成果的喜悅。(三)加強激勵公平性與協調性在公平性方面,學校管理需要制定完善的激勵機制,在實施管理時嚴格按照激勵機制展開工作,切實做到該罰則罰、該獎則獎、賞罰適度、獎懲分明。首先,激勵手段要公開,尤其是在物質激勵上必須明確具體的物質數額。其次,考評標準要明確,并且知悉每一個教師和相關工作者。最后,激勵的執行應該公正嚴格,依據相關制度全面展開,避免出現違規情況。在協調性方面,主要是應該加強對物質和精神、個人與集體這兩個方面的協調,進一步提升激勵機制的有效性和科學性,讓教師和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切實在激勵措施下提升自身的工作積極性和職業道德素養,并且不斷強化自身的工作能力水平,以滿足教育事業發展的需求。
四、結束語
學校管理是教育事業發展的保障,因此在進行小學學校管理中,應該將激勵機制滲透其中,統一個體和團體激勵、同步外部和內部激勵、加強公平性和協調性,最大程度提高學校管理的成效。
參考文獻:
[1]蔣勁松.激勵機制在小學學校管理中的應用[J].新課程導學,2016,(03):98.
[2]陳維孝.論小學學校管理中的激勵機制[J].科教文匯,2012,(03):186-187.
篇3
關鍵詞:獎勵機制;小學管理;應用
近幾年來,在我國小學教學水平整體提升的情況下,其相應的管理機制和管理方法也應該與時俱進,而新型的人員激勵機制就是眾多先進管理方法中的一種。接下來,就讓我們來探討一下激勵機制在小學管理中的具體應用。
一、激勵機制的相關理論
(一)激勵機制的主要內涵
激勵機制是企業管理者在管理企業的過程中,通過靈活應用多種激勵手段為企業職工提供良好的生產生活、工作學習條件來滿足他們的身心發展需求、提高他們的工作熱情度和勞動積極性、增加企業的生產經濟效益而建立的一系列科學的、規范的獎勵制度。其中,激勵是激發人們內心動機的心理過程,它通過一系列物質引誘或精神引誘來調動人們心中的勞作欲望。
(二)激勵機制的組成要素
1.需求
需求是指由人體內部在生存和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對某種客觀事物的依賴或渴望,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2.動機
動機是人們為了滿足某種需要或者為了達到某一目的從而采取行動的內在驅使動力。動機既可以分為內在動機、外在動機,又可以分為生理動機和社會動機,在不同動機的驅使下會產生不同的行為。
3.行為
行為是指在人類意識的支配下表現出的一系列基本特征或產生的本能反應,與動機的分類類似,行為也可以分為內在行為和外在行為。
4.目標
目標是指人類在生活工作中期望取得的某種成績或達到的某種狀態,一個人的目的設置決定著其具體的行為。因此,在小學教學的管理中我們要通過建立正確的、恰當的目標來激發廣大教職工的內在動力。
二、激勵機制在小學管理中的應用
(一)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
根據上述的馬斯洛需求理論可以看出,每個人的需求是由低到高逐一實現的,并且每個人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既有物質上的需求,也有精神上的需求。因此,學校管理者在對教職工進行工作成效獎勵的時候,要把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結合起來,共同激勵教職工的教學熱情或勞動積極性。所謂的物質獎勵是指在工資、獎金、加薪、升職、辦公環境等方面為教職工提供的優越的待遇,讓他們體會到勞動的成就感,從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去。而精神獎勵以評選先進、記功等方式對教職工所做出的成績在精神上給予鼓勵和表揚,使我們的教職工深深體會到實現個人價值的重大意義,從心里更加尊敬和熱愛教師這份職業。一般情況下,管理者應該把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緊密相連,從而讓激勵機制在教學管理中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二)堅持公平公正的獎勵機制
只有在公開透明的工作平臺或競爭環境下,人們才有可能把自己的最大精力投入到工作崗位中去,這就要求小學管理者要堅持公平工作的獎勵機制。由于每個人的工作能力和所取得的業績大小不一樣,因此這里的“公平公正”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于個人能力而言的。因此,小學管理中要建立健全的教職工工作情況和工作能力的考核系統,再根據考核的結果對學校每位教職工進行獎勵,讓所有教職工都意識到自己所付出的每一份辛勤勞動都會有收獲,都能夠感受到學校對自己的深切關懷。
(三)實現懲罰―激勵的有效結合
小學的教育事業具有科學性、嚴謹性,小學的教學管理工作必定要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因此,在小學管理的過程中。除了有對教職工進行獎勵的方式以外,還要通過另一種方式――懲罰對教職工的工作行為、為人處世進行規范和約束,通過對觸犯相關條令者的懲罰,讓他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當然小學管理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因此,管理者在對相關人員進行懲罰、批評教育的過程中,要講究處理問題的藝術性,要在和諧平等的基礎上和他們進行和諧的思想溝通,讓大家都能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管理者在溝通的過程中要多給予犯錯者以鼓勵和激勵,要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來自學校這個大家庭的關懷和幫助……通過這樣靈活的處理方式讓犯錯者在接受批評教育的同時不但不會產生相應的消極落后的抵觸情緒,反而能自覺地把這種壓力化為繼續前進的力量。
小學的相關職能部門在對學校機構和教職工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只要我們的管理人員在管理的過程中,懂得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懂得如何靈活地處理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就能真正地領悟到管理這門藝術中所隱藏的巨大價值。
參考文獻:
[1]趙佳.激勵機制在小學管理中的應用[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篇4
一定時期產生的學校制度是適應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適應教育對學校改革的要求,在適應和創新中形成起來的。現代學校制度是相對于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傳統學校制度而言的,傳統學校制度是計劃經濟體制的產物,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促進了我國學校的發展,但是,隨著社會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尤其是新世紀我國社會的第二次轉型,傳統學校制度在促進學校發展上的力量越來越薄弱,在新形勢下也越來越步履維艱。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國家對學校的包攬和對學校的統一規劃、管理,導致了學校與政府之間單純的隸屬關系和學校主體地位的喪失、學校與社會,家庭之間溝通的缺乏、學校內部體制的僵化和運作的刻板以及學校效能的低下和學校適應能力、創新能力的下降。我們認為:現代現代學校管理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解決學校管理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一)科學管理,應尊重教育教學發展的規律一是
要求學校管理制度本身體現學校的教育、教學和管理的本質特性,符合教育教學及管理的客觀規律;同時還必須結合本校的歷史、人文和現狀等校情,與時俱進,體現時代的要求。二是學校的管理制度要形成一個科學的體系。
(二)構建全面目標計劃體系
學校根據學生及其相關消費者的需求確定學校的辦學理念,它包括辦學宗旨、辦學方針、育人目標、辦學特色、發展目標、管理機制等部分。這些辦學理念如何轉化為可操作的管理行為,遠期發展規劃如何轉化為各階段的具體目標,關鍵要建立科學的目標計劃體系。我校的全面目標計劃體系將學校近期、中期、長期發展規劃,分解轉化為學校各學年的目標任務。據此學校制定學期工作計劃,各部門根據學校工作計劃制定部門工作計劃,直到具體崗位與個人。工作計劃分層制定,分層審批,分層管理。總目標指導分目標,分目標保證總目標,構成一個全面的目標計劃體系,并圍繞目標的實現展開一系列的管理活動。
(三)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發展的人文環境首先進一步完善評價體系。學校積極倡導:在用人制度上,“賽馬”比“相馬”更重要;在評價制度上,鼓勵比“診斷”更重要;在分配制度上,激勵比懲罰更重要:現代學校管理制度的人文性集中體現為學校管理的民主性。加大了對骨干教師的獎勵傾斜,加大了對學校作出貢獻教工的獎勵及在指導學生獲獎方面的獎勵。學校堅持“以黨支部為核心,以教代會、工會為基礎”的組織建設。黨支部發揮核心作用,加強黨員的自身建設。經過民主選舉產生的教代會、工會將肩負全體教工所賦予的重任,認真行使民主權利,履行各項義務,在校務公開、制度建設、學校管理等諸多方面為學校發展出謀劃策。
(四)以制度為準繩,構建人人參與的公平環境。公平不是用人制度上的平等,也不是分配制度上的平均,公平應該體現為人人參與競爭的機會平等,人人獲得發展的機會平等。在辦學過程中,學校將所有的崗位向教師開放,通過制定教師自我發展項目書、崗位競聘形式,進一步完善用人機制,充分調動了廣大教師參與學校管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五)以現代教育理念為引領,構建開放性、發展性的制度環境。全校各部門條塊結合,形成了科學化網絡化的管理系統。學校從找需求、找突破口出發,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以現代教育理念為引領,將學生全面健康的人格培養作為教育的重心。學校經過積極的探索和實踐,提出了“學會尊重、和諧發展”的教育新理念,并逐步形成了“以尊重開啟心智,以和諧潤澤心靈”的育人新模式。
(六)依法治校,構建學校健康穩定發展的管理機制。學校要求管理者要用普遍聯系的觀點,正確處理好傳統和現代、現在和未來、整體和局部、集體和個人、科學性和人文性的關系,要協調好人、財、物、時間、空間、信息等管理要素,營造一個和諧的育人環境,使學校協調發展。(1)制度上保證了“教育是服務”的實現。學生及其家長、社會成為“消費者”,學校的教職工成為內部“消費者”,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全面的保障。
(2)突出了“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關注人的需求成為學校管理工作的精髓,注重發揮教職工的積極性,將管理制度僅作為教職工的基本工作標準和基本行為準則,以制度鼓勵、要求全員創新、創造性工作,不斷超越體系的要求,只有做得更好,而沒有最好。
(3)實行全面、全員、全程管理。一是對教育、教學、科研、行政、后勤工作全面進行質量設計并全部進行質量控制,緊扣教育教學這一學校的中心工作,將凡是影響質量的因素都納入強化管理的范疇,并將質量管理的重點向全體學生、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一中心環節傾斜。二是把學校各級、各類人員都作為“服務網”、“質量鏈”中的一環,強調全員參與和團隊配合。三是緊緊抓住教育、教學的每一環節,過程的每個階段的質量管理,以階段性目標的達成保證高質量結果的實現。
(4)規范了對制度本身的管理,管理職責明確,流程清晰,規范具體,指導性與可操作性強。
(5)充分發揮了糾正與預防的功能,通過事前的預防,過程的檢查,事后的及時糾正等一系列制度,保障了各項工作的有效落實,使學校管理不斷持續提升。
(6)強化了監督機制,通過內部與外部的質量審核,以科學有效的檢查原則、方法、步驟等,體現了檢查的客觀性,平時抽查與階段性檢查相結合,加強了對管理過程的監測,既加大了監督的力度,又增強了監督的客觀性、公正性。
(七)建構學校全員業績考評體系
學校的人力資源管理始終是學校建設的根本。建立過程質量管理體系有效地解決了質量的過程管理,但仍未能有效解決管理中第一要素“人”的科學管理、評價與激勵,這是學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和難點所在。學校管理應著力從促進教職工隊伍建設這個根本入手,對學校人力資源管理的一系列重點、難關,吸取國內外人力資源管理的先進思想和經驗,進行了系統的探索。考核的內容包括過程質量、業績、職能素質與表現。該體系與傳統考評的主要區別在于:
(1)用系統的方法使人與事復合,使學校人力資源管理的資訊完整、客觀。
(2)用聯系的方法使團隊、個人、業績成為整體。形成從個人à部門à學校整體團隊,緊緊圍繞質量、效益的價值、利益導向,培養團隊精神,凝聚整體發展意識。
(3)用評價鍵貫通目標à過程à結果,保障目標的實現。
(4)用工作行為的過程,職能素質、能力與表現,業績的統一,促進教職工綜合素質的增值、創值,使學校目標的可持續性提升更具保障。
(5)用激勵的機制,引導教職工發揮潛能,超越現行管理制度,不斷創新、創造。
篇5
關鍵詞:農村; 寄宿制小學; 管理; 措施
中圖分類號:G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6)03-074-001
為更好的實現教育資源以及師資隊伍建設的不斷優化,并促使小學生盡早形成一種良好的自理能力,農村寄宿制小學得以建立。經過幾年的發展,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人數逐漸上升,而且學生全天候的在學校生活和學習,這也給寄宿制學校的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和難度。由此,強化農村寄宿制學校的管理工作,充分提高其教育質量,已成為目前社會各界乃至學生家長所共同關注的話題。
一、當前農村寄宿制小學在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安全管理問題
1.學生宿舍以及教學設施存在的安全性問題。據相關數據調查顯示,有相當一部分農村寄宿制小學在教學設施和學生宿舍等硬件設施方面仍很簡陋,而且其安全監察機制也不夠健全,以至于學校對于其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隱患不能及時的發現,對小學生們的生命健康產生了威脅。另外,學校管理層面的紕漏,使得一些未經過安全檢驗的設施就被應用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由此也給學生的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威脅,而對于危險,小學生還缺少一套安全自救的知識和能力。
2.衛生方面的問題。在農村有一部分寄宿制小學還沒有配備合格的飲用水過濾系統,這是不符合國家規定的飲用水管理條例的,所以學生發生集體中毒事件也是時有發生的,有的由于學校的食堂面積太小,沒有學生用餐空間,學生只好去教室吃飯,更有些食堂工作人員沒有任何證件就上崗,其穿戴嚴重不符合標準,食堂衛生不達標現象嚴重。
(二)師資隊伍的結構性缺編
與城市學校相比,農村學校無論是在教學環境還是在教學設施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很多師范類高校畢業生都不情愿去偏遠的農村任教,由此也就導致了目前我國農村寄宿制小學師資隊伍結構性缺編的問題。另外,由于一些地區會每年以考試、考核的形式,選調部分優秀的青年教師去城市學校任教,由此也更是加劇了農村寄宿制小學師資隊伍缺編的問題。
(三)學生的管理問題
1.日常管理的不完善。小學生這一幼小群體還不具備完全的獨立能力,因此學校針對學生的管理工作無論是從學習還是生活等各個方面就需要做到周到、全面,避免由于某一環節的失誤而對學生的心理造成影響。針對寄宿制學校,孩子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學校,很少同家長接觸,失去了家長的教育和督促,孩子們也很容易出現一種心理不健康的行為或情緒。
2.學生宿舍管理。當前農村寄宿制小學,學校對于孩子們宿舍的管理還缺少一套完善的管理規定和辦法,常常會出現一種混亂無序的狀態,學生宿舍沒有一個良好的休息環境,學生們的睡眠質量也就不會高。學生安全性、紀律性等觀念不強,經常會出現一些糾紛事件的發生。
二、強化寄宿制農村小學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加強校園安全文化建設
校園安全文化建設工作的加強,是提高學生安全防護能力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強化師生安全意識的重要方法。為更好地做好校園安全文化建設工作,具體可通過以下幾個途徑進行:1)借助學校校園廣播、安全宣傳欄、班級黑板報等多種形式加強校園安全文化的宣傳,成功營造出一種濃郁的文化氛圍;2)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安全教育講座活動,推廣安全防護知識;3)學校設定相應的安全研究小組,不斷強化對校園安全工作的研究。
(二)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的硬件建設
與市區的寄宿制學校相比,農村寄宿制學校還存在很大差距,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首先是住房設施比較簡陋,硬件設施相對比較滯后,還需要投入更多的關注,政府還需要制定相關政策措施,有效的提高和優化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學習生活條件,在教室,宿舍,食堂以及供暖設備上都要有所改變和發展,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優質保障。
(三)不斷完善安全機制,強化安全防控工作的執行和落實
結合本校的安全防護工作現狀,不斷強化安全機制的建設和完善。1)校園內實行全天候24小時的安全巡查制度;2)加強對學生宿舍的管理工作,并要求管理人員務必盡職盡責,嚴格執行制度標準,嚴肅紀律;3)對廣大教職工實施一種“一崗雙責”制度。
(四)強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營造一個健康向上的生活氛圍
在農村寄宿制學校生活的孩子與外界和父母是幾乎沒有聯系的,由于學生的年齡小,心理還不夠成熟,在單一的生活環境下可能會造成一些心理健康問題,所以學校要做好心理健康疏導工作。1)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針對小學生創造適合他們的課堂,激發學習興趣;2)建立心理健康咨詢室,及時幫助學生疏導心理問題,幫助學生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3)多多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從實踐活動中體會教育的生活化,引導學生在開放環境下發散思維,提高教育的趣味性。
(五)加強學校師資隊伍建設
為了解決農村寄宿制學校師資力量短缺的問題,相關教育部門下發指令,提出引導優秀年輕教師到農村寄宿制小學任教的政策,同時還取消了從農村學校選派優秀教師到城區的制度,有效解決了面臨的師資力量短缺的巨大困難。
三、結語
總而言之,農村的寄宿制學校在各方面的發展還存在許多復雜的問題需要解決,也只有通過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才能推動農村寄宿制學校的發展。為了保證學校的安全、衛生以及學生的學習生活,寄宿制學校要完善一套內部管理機制,提高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質量,強化管理制度,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促使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雷學榮.農村寄宿制小學內部管理問題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
篇6
論文摘要: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高等-K育民主化的必然趨勢.2005年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對高校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支持力度已達到了新的高度。本文對構建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新機制提出了三點建議:校內外各界.尤其是高校管理者應轉變觀念.真正認識到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強各種學校信息宣傳、傳播的力度:在實現校務公開的基礎上,逐步吸收學生參與學校重大決策。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管理體制的改革與發展.越來越多的利益群體要求在學校決策制定和實施過程中享有話語權。其中。作為高校最主要成員的大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管理,表達自身利益訴求,行使建議、監督和決策的權力,不僅是高校管理民主化的體現,還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實際上,國內一些高校早已開始積極嘗試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提升高校管理的民主化程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2004年1月,南昌大學全國首創的大學生校長助理正式上崗,其主要工作是收集、反饋學生對學校管理、教育和服務的意見和建議,并提交相關議案:參與學校有關管理制度的起草、修訂;宣講學校政策、制度,監督其實施,協助校長處理學生工作,列席學校有關會議和活動,并接受校長委托、布置的其它工作。他們聘期一年,“待遇”視同學生干部,沒有月薪。
盡管已經取得一些進展,但與歐美大學相比,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還處于初步探索的階段。不僅表現出參與程度低、層次淺的問題,同時在組織機構及制度上也遠未達到成熟。本文在分析我國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機制的現狀的基礎上.對如何構建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新機制進行了一些探討。
一、我國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機制的現狀
2005年9月1日.國家教育部頒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該《規定》是教育行政部門對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所作出的最為明確和具體的規定,其實施意味著國家對高校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支持力度已經達到了新的高度。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大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權利與途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其第41條規定:“學校應當建立和完善學生參與民主管理的組織形式,支持和保障學生依法參與學校民主管理。”根據這條規定,我國各高等學校有義務支持和保障學生依法參與學校民主管理,必須建立和完善學生參與民主管理的組織形式。從而在組織制度上對高校學生參與學校管理予以保障
其次,大學生對學校所做出的有關處理決定有參與權和申訴權。《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5條第5款規定:學生在校期間依法享有“對學校給予的處分或者處理有異議.向學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訴;對學校、教職員工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提出申訴或者依法提起訴訟”等權利。其第59到第62條同時還賦予了大學生參與處理該等事項的權利.學生代表可以參加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該委員會有權要求學校重新研究對學生處分的決定。
此外,從近年來的實踐來看.目前大學生主要是通過參加行政管理機構和學生組織機構來實際參與高校管理活動。
前文已述,南昌大學是國內第一家聘請大學生擔任校長助理的高校。之后,東華理工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安徽大學、安徽財經大學等高校也陸續建立了“學生校長助理”制度。其中,安徽財經大學《學生校長助理實施辦法(暫行)》規定學生校長助理的職責與權限是:“受校長委托負責收集學生對學校管理、教育和服務的意見和建議,并提交相關議案和處理意見。負責向學生反饋校領導針對反映的問題所采取的解決措施。對于未被采納的建議和未解決的問題,學生校長助理應當及時向廣大學生說明原因。各職能部門應向學生校長助理提供相關資料和開放相關檔案以配合工作。”“參與學校相關管理制度的起草和修訂,協助校長處理學生工作.有權列席學校領導的有關會議、學生工作例會、教學工作例會,有權參加有關職能部門組織的相關工作會議。”
不過.校長助理制度并不是一種完全意義上的決策參與機制.而且校長助理也不是由學生選舉產生,一般是由各院系推薦,由校團委組織考核,經崗前培訓后,由校長發聘書就職。因此,他們并不對學生和學生組織負責,其代表性和廣泛性受到制約。
相比較高校行政管理機構中的直接參與而言,學生組織是更為普遍地實現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機制,這些學生組織包括學生會、學生社團、學生自治管理機構和學生申訴管理委員會等。從實際情況來看,各類學生組織參與學校管理普遍存在著程度不足,參與范圍有限,參與效度不高的現象,往往局限于部分一般性決策和決策的初始階段.而且學生組織和學生干部更多的是在管理人員和學工干部的指揮下承擔事務性和聯絡性的工作,缺少獨立鍛煉的機會。
二、構建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新機制的三點建議
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過程,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目前的國情與校情條件下,筆者認為,要構建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新機制應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校內外各界,尤其是高校管理者要轉變觀念,真正認識到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承認大學生在高校管理中的主體地位。這樣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才能得到切實的支持和保障。
高校管理者應認識到:大學生的參與可以使校領導從一部分繁雜的日常事務中解脫出來,更有利于高校核心工作的開展。同時,大學生自身也應該培養積極參與的意識.增強集體責任感。這種培養應注重尋找和協調校方和大學生的共同利益來調動在校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積極性這就需要高校管理者從發展戰略的高度出發,把解決廣大在校大學生的實際需要放在首位,把解決大學生們關心的焦點、難點問題作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重點。由于解決這些問題既符合絕大多數在校大學生的共同需求和利益,又需要他們的積極參與,因此,可以有效地調動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其次,要加強各種學校信息宣傳、傳播的力度。信息不對稱是影響高校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了更有效地實現學生對學校管理過程的監督和參與,必須向學生傳達真實、準確的學校信息,以便讓大學生清楚地了解和認識有關自身利益的重大事項,對學校重大決策、領導和教職工的工作表現進行有效的監督。隨著現代信息科技的進步.為各種學校信息宣傳和傳播提供了便利的條件。不管是通過校園網絡、校園廣播和校報校刊的傳播,還是通過有關組織的宣傳,只有讓大學生了解更多的學校信息.才能更利于大學生參與學校管理過程的實現。
篇7
關鍵詞: 高等院校 教學管理 多級管理機制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加速,國際交流日趨頻繁,中國的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發展,經濟騰飛舉世矚目,競爭激烈的市場為人才提供了空前的機遇,但也對高科技人才的需求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肩負著國家與社會高素質專門人才培養任務的高等教育同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因此,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是高等院校教育的根本。而隨著高校規模的不斷擴大,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改革勢在必行。高校實施教學管理改革是學校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項重大措施,是由傳統的以“學校為中心”的管理模式向以“學院為重心、中心”轉變,其目的是促進學科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充分發揮學校的綜合優勢和辦學的積極性,增強學校面向社會自主辦學的活力和主動適應社會需要的能力,提高管理效益和辦學效益,有利于按照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調整和改革現有的專業設置,拓寬專業口徑,也是進一步擴大學院辦學自的重要措施。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理念
“以人為本”是中國高等教育事業長遠發展必須堅持的重要思想理念,也是當前教育理念的根本。只有樹立這樣的教學理念,把原先培養英語工具性技能轉向培養學生全面的人文素養,并把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作為新世紀人才培養的核心理念和新要求,才能培養出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優質人才,因此,“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成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務。只有把對人的研究放在重要位置,才能進行人性化的和諧管理,培養出高素質人才。只有樹立這樣的管理理念,才能把“以人為本”貫穿于學校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因為人是管理的核心,服務是管理的內在要求,而教師和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教學、科研是學校工作的中心,各項管理必須立足于服務于教師,服務于學生,服務于學校的中心工作。
二、實施多級教學管理機制的重要性
1.實施多級教學管理機制是高校擴大規模的需要
由于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教學過程有其特殊規律,各學院的教學管理工作也有自己的特點,因此在學校的宏觀管理之下,教學管理工作也必須分解到位,突出學院的辦學主體地位,強調學院過程管理的主動性,建立完善的教學管理模式,以滿足學校可持續發展和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的需要。因此,二級學院作為高校的辦學主體,既可以縮小校級管理者的管理跨度,減輕工作壓力,又有利于校一級管理部門發揮宏觀調控職能,使其從繁瑣的日常事務中解放出來,集中精力加強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等等。在管理寬度增大,工作效率卻在降低的情況下,校、院兩級管理無法滿足規模要求。高校開始嘗試建立校―院―系―教研室多級管理模式,這是為深化教育改革采取的另一項措施。它有利于按照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調整和改革現有的專業設置,拓寬專業口徑,盤活教學資源,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西部地區的多數普通高校地處比較落后的邊疆,雖已有一定數量的學科、專業,但辦學條件與國內重點大學相比差別較大。因此,教學管理不能簡單照搬重點大學的模式,應積極探索出一套擁有自身特點的實用模式。實行高校多級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2.實施多級教學管理機制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需要
在經濟全球化、知識信息化的時代,培養能夠理解多元文化、善于吸納人類一切優秀成果、具有團隊協作精神和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與之相適應為社會提供各類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的需要,高校必須給二級學院更大的管理權限以充分發揮其辦學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實行多級教學管理模式后,由學院以就業為導向,實施專業建設,調整專業方向和課程設置,拓寬專業口徑,加大后期分化力度,培養出更多的基礎理論扎實、知識面寬、適應性強的復合型人才。
三、多級教學管理模式的實施
1.多級教學管理模式的形式
我校于近年采取了一些措施,將教學管理中心下移交由二級學院管理,即在傳統的以“學校為中心”的管理模式的基礎上,逐步以“學院為中心”依次建立“院―系―教研室”為模式的多級教學管理模式(即以校教務處為基礎,建立院系級教學管理機構,對上來說是執行層,業務上受教務處的指導,對下來說,領導著教研室的工作,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要把學校的決策、各項任務傳達布置給各系各教研室、學生班級具體貫徹執行,又要把完成的結果及全院系師生的意見、要求和問題及時向教學主管部門反映、匯報,因此成為高校教學管理系統中的樞紐)。這種多級教學管理是一種不同于高校傳統管理方式的新模式,根本目的是解決高校發展的動力機制問題。它的核心就是降低管理重心,下放管理權力,調整管理跨度,規范管理行為,真正建立起學校宏觀調控、學院自主辦學的高校運行機制,促進學科的整合和發展,激發各級組織的活力,切實提高辦學效益。模式如下圖所示。
`2.多級教學管理模式實施的條件
(1)健全的管理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我們的教學順利進行的基本保障。學校管理既要注重組織體制和規章制度的建設,更要注重教育管理的人文意蘊。必須在依法、高效、規范管理的基礎上,實現情感管理,形成自我約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覺管理的機制。通過扎扎實實的改革,逐步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并使之制度化;創建團結協作、和諧向上、崇尚一流的校園氛圍,最大限度地調動全體師生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真正形成議政充分民主、行政雷厲風行、監政及時到位的學校管理新局面。
(2)較高水平的管理素質人員
隨著學校發展,對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要求也在相應提高。教學管理人員的工作是教學工作運轉的樞紐,其工作量大,服務性強,事情瑣碎、繁雜,承擔的責任大,沒有很高的管理水平和責任心是無法適應其工作崗位的。因此,加強管理隊伍建設,定期召開教學管理隊伍培訓班、教學管理工作會議等,學習、交流新的教學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
綜上所述,與人才培養緊密相關的教學管理工作面臨著許多情況、新問題,我們必須從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現狀和學院自身條件出發,通過體制、模式、機制創新,確定和構建自己的教學管理模式。因此,實施多級教學管理是當下高校擴大規模后帶來的必然結果,不但能夠減輕教學管理人員的工作負擔,促進管理人員的積極性,而且能夠促進辦學規范,教學有序進行,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促使高校教育改革向縱深發展。
參考文獻:
[1]艾智,劉艷娟,黃秀艷.地方高校二級教學管理規范化建設探討[J].唐山學院學報,2010.
[2]陳麗萍.論高校二級教學管理人員的工作方法[J].教學管理與評價,2009.
[3]戴煒棟.高校外語專業教育發展報告[Z].上海外語教育出版,2008.
[4]黃震華,沈素萍,丁崇文,徐俊賢.注重以人為本 強化能力培養[J].外語界,2008,(1):24-28.
[5]李建國,王洪琦.高等中醫藥教育構建兩級教學管理模式的研究[J].中醫教育,2007.
[6]王依群.有效實施二級教學管理體制的幾點建議[J].學理論,2010.
[7]許中華,丁遠坤.高校教學管理重心下移: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J].職教探索與研究,2009.
[8]楊愛君,楊金瑩.高校教學管理工作淺論[J].教學管理,2011.
[9]趙華.基于人本原則的學校教學管理模式研究[J].教學與管理,2008.
篇8
【關鍵詞】中職技術學校 教學管理 措施研究
教學管理在學校發展的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在中職技術學校中,實施有效合理的教學管理對于學校的發展無疑會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對此,文章通過下文對加強中職技術學校教學管理的措施上進行了闡述。
一、分析存在的問題
1、科學教學管理機制上的缺乏
中職技術學校,是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搖籃,教學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會直接的影響到學生們,但是,現階段一些職業技術學校中,有著管理不科學、評價機制不夠健全和管理思想落后的情況存在。第一,存在著單一粗暴式的管理方法,應有的民主精神在其中非常的缺乏;第二,教材的開發和教學的研究力度不夠,教師的研究熱情和積極性不足,因此,不夠科學的教學管理機制,不但影響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對學校整體的發展也會帶來一定的影響。
2、高素質的教學管理人員比較缺乏
推動職業技術學校的發展,不但與教學人員密切相關,同時也不能缺少教學管理人員的支持,現階段,重要引進能力強的教師人才是職業技術學校的工作重點,在教師人才隊伍的建設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對教學管理人才素質上卻嚴重的忽略,導致這些管理人員管理方式粗暴、思想落后。這些工作人員素質不高,就不利于教學工作的展開。進而就會對整個職業技術學校的發展帶來較為嚴重的影響。
3、對于道德禮儀的管理上不夠重視
職業技術學校是培養高等技術人才的重要場所。但是我們必須要明確一個事實,那就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中的很多學生們都是初中畢業生,他們沒有接受過高等的教育,不但在知識掌握程度上不夠,并且一些學生因為在中學階段養成的壞習慣在道德禮儀上也會存在很大的欠缺,打架斗毆、不尊重師長的情況仍然存在,盡管能夠在學校中習得一技之長,但是自身道德禮儀素質上存在問題,必將對其走向社會帶來較為嚴重的影響。但是,面對這樣的情況中職技術學校并沒有重視起來,只是專注于對學生技術水平的教育和培養。
4、教學評估體系不夠完善
現階段,全職和兼職是技術學校教師的主要構成,不管是對于何種教師教學評價體系上都比較缺乏,評價標準不夠,并且有力的激勵機制上還比較缺乏,盡管一些學校對教師綜合方面也做了評價,但是很多都是以走形式為主,然而,當有問題出現后并沒有給予嚴格的懲罰,這樣就會令教師在工作中有種唯我獨尊的想法,這樣一來,不但會對教學效果上帶來較為嚴重的影響,而且對于整個中職技術學校的發展都會帶來巨大的阻礙。
二、加強教學管理的策略分析
1、將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體系構建起來
對傳統的單一式的教學管理方式上要進行轉變,對民主化的教學管理上要予以推進。在學校當中,每個級別的管理人員,都不要對行政命令式的教學管理方式上進行使用,將民主精神要大力發揚起來,對高等院校的管理思路、制度和理念上要加快引入和應用,進而不斷的完善自身的管理水平。對班級責任制上予以實行,對所教科目的班級教室都要予以負責,將班級教學的質量提升上來,進而帶動整個學校的教學管理水平,發揮出一點帶面的作用。此外,要鼓舞教師幫助教學者將教學管理政策和教學規劃制定出來,對教學管理制度上不斷的進行細化。一同將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體系構建起來,進而有效的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
2、將高素質教學管理人才隊伍建立起來
人才是中職技術院校不能缺少的重要支撐,針對發展不夠理想的院校,對人才隊伍的建設更需要進行強化。將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建立起來,不但離不開優秀的教師隊伍,還要擁有優秀的學校領導和教學管理者,就對優秀教學管理人才隊伍來講,可以從引入人才上出發,對人才引入關要嚴格把控,不但對他們的工作經驗和理論知識上要嚴格的考核,對其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上也要進行考慮,將良好的基礎為教學管理工作提供出來。
3、加強對道德禮儀方面的管理
綜合性強是當今社會招募人才的重要標準,在中職技術學校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將此項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來對,要對學生們的道德禮儀上的教育不斷地予以強化,經常為學生們講解一些思想道德方面的實例,并且將當今社會需求人才的標準告知他們,并且也可以借助學校的廣播和視頻等媒介,宣傳道德禮儀在人發展中的重要性。學生們在校園中一旦出現違背文明禮儀的情況,教學管理人員一定要做好引導,一旦有屢教不改的學生,一定要給予嚴厲懲罰。
4、對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上予以完善
完善的教學質量評價機制,能夠將教學質量很好的提升上來,進而帶動整個教學管理工作的發展。對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上予以完善,對教學工需要學校領導在思想和行動兩個方面都要重視起來,對教學質量對中職院校發展的重要意義上進行認識。將教師考核制度建立起來,對教師的上課情況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進行檢查,并將聽課的數量提升上來,可以將一個階段定為各個學期,有效的評價教師的教學情況,此外,對教師的責任意識和缺勤的情況上還應該進行考核,對教師是否認真上課上要予以關注,尤其是學生反饋出來的一些情況。要批評那些表現不好的教師,對于表現優異的教師需要給予一定的獎勵,進而將教學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調動起來。
結語:
隨著社會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對于高新技術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到,其中中職技術院校就為培養這些人才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學管理問題還一直制約著中職技術院校的發展,所以,中職技術院校中的領導一定要將教學管理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來對待,對學校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要正確的進行認識,并且要科學的研究與分析,并且針對不足之處將合理的解決策略制定出來。
【參考文獻】
[1]黃榮勤.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職業教育.2013(09).
篇9
關鍵詞: 中職學校 檔案管理 改進方法
學校檔案管理工作是學校的檔案工作是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學校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標準,是學校各項日常工作中形成的第一手資料,是經過檔案工作人員去粗取精、分析歸納、分類編目、認真整理形成的,是學校各項評估工作的重要內容。目前,中職學校正面臨著不斷的變革,作為中職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檔案工作,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那么,如何適應新形勢,加快中職學校檔案工作發展的步伐呢?根據《檔案法》的要求,我結合我校的檔案管理工作,以及自身的學習和工作體會,就如何做好中職學校的檔案管理工作探討如下。
一、當前職業學校檔案管理工作的現狀
1.漠視檔案管理的重要性。
就目前的學校檔案管理現狀來看,大部分學校的領導對檔案管理工作不重視,其表現為:(1)對檔案管理的意義認識不足。多年來,由于對教育改革的狹隘認識,導致檔案事業建設降低到教育改革的附屬地位,經常以一種對當前教育改革是否有用的實用主義來衡量檔案事業,而這一觀念又恰恰違背了檔案的價值屬性。因為檔案是歷史的產物,不能產生直接的教改成績或效果,檔案往往是到檢查評估利用的時候才顯出它的價值。(2)依法歸檔的意識不強。沒有解決檔案收集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檔案收集方式仍然依靠檔案管理部門主動索取,而依靠主動移交的可操作性不強,學校對教職工的評價考核也沒有把依法治檔作為其中一個條件。各職能部門把檔案資料的收集、移交看成是一種負擔,甚至不當一回事,學期或學年結束,該交的檔案資料也沒有整理移交,需要檔案管理人員的多番催促,致使檔案移交工作遲遲不能落到實處,材料收集不齊全,直接影響收集工作的開展。(3)對《檔案法》的宣傳不夠。《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頒布20年了,除檔案管理部門認識外,大多數人不了解、不認識檔案的法律責任,不重視統一管理檔案的意義,領導和廣大職工依法自覺保護、收集、移交檔案材料的意識沒有真正樹立起來。對加強檔案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意識到檔案對教育事業的促進作用,認為學校不是什么政府職能部門,檔案管理沒必要也不可能要求得那么嚴格。
2.管理制度不到位。
領導對檔案工作獎罰不明,檔案工作成績再突出,充其量只能是個默默無聞的“無名英雄”,相反,工作推諉、疲沓,甚至損害了檔案,也得不到懲罰。從另一個高度講,這種有章不循、違章難糾的現象普遍存在的原因,是學校的各項管理還沒有完全納入正規化管理和法制建設的軌道上來,對各項制度的貫徹落實缺乏行之有效的、嚴格的考核獎懲措施。
3.檔案管理人員水平不專業,態度不積極。
檔案管理人員業務素質不高,檔案管理工作開展難度大。專業的檔案管理人員缺乏,現有的檔案管理人員業務水平低下是中等專業學校普遍存在的問題。有的中專學校的檔案管理人員只有一個人,而且是臨時配備的。另外,一些檔案管理人員不是檔案專業出身的或者不經過培訓就上崗,不具備最基本的檔案管理業務知識,嚴重制約學校檔案管理工作的發展。還有些檔案管理人員,年齡大、學歷低,思想觀念陳舊,不但創新意識不強,而且工作的積極性不高。
4.檔案信息軟件建設滯后。
目前中等專業學校檔案室的管理方式陳舊落后,有些還是手工作業,文件立卷歸檔后,檔案工作人員還需對其進行加工,如調整與編目。這種機械的手工抄寫,不僅僅重復性勞動工作量大、時間長、速度慢,同時也極大地限制了檔案的處理速度。這樣的管理模式,致使檔案管理人員無暇顧及對某些有價值的檔案資料進行有效的開發利用,辦事速度慢,查找準確率低、查全率低。
5.檔案室硬件建設滯后。
社會在發展,學校的辦學條件也有了明顯改善,但是很多學校對檔案室建設的“硬件”投入相對滯后。表現為:(1)有的不具備最基本的保管檔案的通風、防潮、防霉、防盜、防火條件要求;(2)檔案材料隨處散放,造成極大隱患;(3)檔案保管設備落伍。
6.上級檔案部門的監督力度不夠。
一些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對于學校存在的檔案違法行為,往往只進行現場指導糾正。久而久之,執法檢查變成了上門服務,上門幫助組卷、立卷,以指導替代執法、替代執罰。而對于法定破損檔案,不及時歸檔,歸檔不全、利用不還,檔案面臨危險等檔案違法行為不作重點深入檢查和追究。
二、中等職業學校檔案管理工作的改進方法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強化檔案管理意識,建立和完善科學的檔案管理機制。
提高和增強學校全體員工對檔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是搞好學校檔案工作的先決條件。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學習《檔案法》,深入進行檔案法律知識的學習和宣傳,使領導干部和全體師生員工都認識到學校檔案工作的重要意義,樹立和增強全民的檔案意識,堅決杜絕檔案工作“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實用主義短期行為。扎扎實實地搞好學校檔案工作,建立起嚴密并切實可行的檔案管理制度,按《檔案法》要求,規范各類檔案的分類、歸檔要求和管理辦法,使檔案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要加強對檔案工作的領導,主要領導應親自過問檔案工作,解決檔案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實際問題,促使學校檔案工作跟上當今新形勢教育教學改革的步伐。要按上級檔案管理部門的要求,建立綜合檔案管理機構,集中統一管理全校的文書、教育教學、設備、基建、會計、學籍、團隊等各種門類和載體的檔案。各職能部門均應確定一名兼職檔案工作人員,負責收集和職能管理本處室的檔案資料,形成檔案工作齊抓共管的局面,以保證學校的各種資料齊全完整。
2.加強專門檔案人員配備,提高檔案管理人員素質。
為了使學校檔案管理工作高效有序,首先要配備一名思想好、責任心強、熟悉學校工作、懂得職教辦學規律、有較好的政治素質和較強業務能力的同志來負責,健全工作人員崗位責任制、檔案室管理制度、查閱制度、資料報關保密制度,嚴格按規章辦事。注意加強檔案人員自身業務素質建設,搞好檔案業務培訓。
3.搞好檔案室硬件建設。
硬件建設是提高檔案水平的基礎,也是保證檔案管理質量的最佳手段。要專門設立檔案室,添購檔案管理設施設備,分類存放,編檔管理,配備六防(火、防盜、防潮、防光、防蟲、防高溫、防霉、防塵),確保檔案材料保管安全、利用方便、管理規范。
4.加強檔案信息化建設,提高現代化管理水平。
檔案信息化建設是社會信息化發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也是現代檔案工作的基礎,是檔案工作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首先,觀念現代化,即要正確確立中等專業學校檔案是重要的信息資源這一重要觀念。其次,在具體管理上要與時俱進,要正確確立中等專業學校檔案管理的理念,制訂一整套科學嚴密的與現代化管理相適應的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最后,檔案管理中實現技術現代化,即采用計算機、傳真機和信息檢索終端等現代化辦公設施,收集、處理、傳遞檔案信息資料,提高檔案的服務質量。建立檔案工作網絡,運用現代化管理技術和先進技術設備,提高管理水平,跟上辦公自動化步伐。
5.加強檔案的收集和整理。
學校檔案工作應堅持“以我為主”的立卷歸檔原則,著重收集本單位形成的文件材料,上級針對本單位制發的文件材料,本單位公務活動形成的重要會議材料、協議書、勞動工資等方面的材料。文件材料收集齊全后,要根據不同門類、不同載體按年度、類別分別整理歸檔。
6.提升管理方法和手段。
追本窮源,強化文件材料的預立卷管理,是提升檔案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預立卷是學校檔案工作的一項長期的基礎工作,學校檔案工作必須堅持從源頭抓起,要堅持一個口子、兩個環節、三個重點、四項工作。“一個口子”即學校由一個口子統一進行校內外收發文。“兩個環節”指抓好學校收來文件和帳外文件管理這兩個環節。“三個重點”即對重點檔案門類、重點歸檔部門的歸檔進行重點指導。“四項工作”包括:①將檔案工作納入部門及有關人員崗位職責;②每年進行檔案工作檢查評比;③對部門兼職檔案人員定期實施崗位培訓;④對檔案工作有關人員進行年度考核。
總之,學校檔案管理工作是學校基礎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健全學校檔案,實行檔案管理,有利于對學校的正確評估,有利于對教師和學生的全面考核,有利于查找和使用歷史資料,有利于學校進行科學管理,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我們在做好檔案的收集、整理、歸檔工作的同時,還應主動提供檔案利用服務,做到檔案管理工作管理方法科學化,管理手段高效化,檔案工作標準化,建立檔案管理工作長效機制,使檔案價值得以充分體現。只要努力把學校檔案建好、管好、用好,就一定能使學校辦出成績,辦出特色,辦出水平。
參考文獻:
[1]周楓,辛梅菊.做好學校檔案管理工作初探[J].山東檔案,2005,(5).
篇10
關鍵詞:高校社團;管理機制;比較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8-0012-02
高校學生社團是大學生開展課外學術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公益活動的重要陣地,高校學生社團活動豐富多彩,已經成為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培養高校學生的實踐能力、綜合素養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它對于完善大學生個性培養、拓展大學生知識技能、提升大學生綜合能力、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不斷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力量。近代最早的大學生社團出現在英國的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英國是高校學生社團的發源地。英國是當今世界高等教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二戰前,英國的高等教育及高校學生社團發展曾一度處于世界領先水平,迄今為止英國已經基本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社團管理制度。
一、中英高校學生社團管理機制的比較
1.高校學生社團的管理部門。中英高校學生社團均由校方專門的部門負責整個學生社團的管理工作,所不同的是國內高校學生社團的管理機構具有“官方”性質,一般必須接受校團委統一指導與管理;而英國高校學生社團的管理機構則具有“民間”性質,一般由校學生會下設的管理委員會來進行管理,如筆者調研的英國中蘭夏大學學生社團就隸屬于學生會下設的機會發展中心(the Students'Union Opportunity Centre)負責管理。
2.高校學生社團的成立。中英高校對于學生社團的成立均有嚴格的規定,社團成立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并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序。國內高校學生社團的申請成立需同時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要求新社團的類型不能與已有社團同類型,新社團成立要有發起人和籌備組,對發起人資格具有嚴格規定,并對新社團成立所遞交的申請材料進行了嚴格的規定,發起人需將社團成立的申請報告及章程等書面材料遞交社團聯合會審核,經校團委批準登記并辦理相關登記手續方可成立。新社團成員要求至少由20名以上的本校學生。英國高校學生社團在新成立時需在第一次會議時選舉產生委員會,委員會成員由主席、財務人員、秘書等組成,對社團的政治、經濟、法律等方面負責,新成立的社團可以不進行正式選舉,但所有社員必須同意和支持任命的委員會成員,一般要求新社團有10名成員即可申請成立新社團。新社團申請成立時需將社團名稱、成立社團的原因、社團本學期計劃、社團需達成的目標、其他輔助社團的組織、合作的其他社團等信息材料遞交學生會機會發展中心(the Students' Union Opportunity Centre)審批。學生會機會發展中心接收到新社團申請成立的材料后會安排一次會議來專門討論新成立社團準備如何計劃和開展社團活動及管理,并就市場、管理、資金等方面為其提供必要的建議。
3.高校學生社團的活動管理。中英高校學生社團的管理部門對于社團開展的活動均進行一定的管理,但管理的程度有所不同,國內高校對于社團的監管和管理較英國高校學生社團更為頻繁、嚴格。英國高校學生社團管理部門只對社團開展的活動在總體上監管,確保社團活動不違反國家法律、學校規定,一般學生社團擁有較大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來開展活動。國內高校學生社團的管理部門校團委除了在社團的成立、撤銷、所獲的資助項目等重要方面進行嚴格管理外,還對社團的其他活動管理有較多的介入。比如有些高校團委負責對所有學生社團的學生干部進行統一培訓,對社團的招新、總結有固定的時間要求,并要求提交具體的材料以備案,對社團的財務也有審查和監督。有些高校還設有社團活動月、社團文化月,要求社團在固定的時間開展相應的社團活動。
4.高校學生社團的經費管理。國內社團的活動經費,原則上自行籌集,一般由“會費”、“商業資助”以及“校方資助”三部分組成,校方只對社團舉辦的具有較高水平、較大影響的活動,以立項審批的方式予以支持,支持的力度也遠遠無法滿足學生社團發展的需求。所以一般國內高校學生社團舉辦活動的經費大部分來自校外單位的商業贊助,但學生社團也必須為商業機構完成其在校的商業宣傳、開展商業講座等商業活動。同時,學生社團需將募集的活動經費按照一定比例上交校團委。學生社團接受任何單位或者個人的捐贈資助,也需事先征得校團委同意,并向社團成員公開說明。學生社團自成立之始建立財務收支賬目,賬目由專人負責,定期向社團成員公開,并接受社團成員及校團委的監督和審查。英國高校學生社團的經費也來自“會費收入”、“校方資助”及“其他資助”等渠道,但與中國有所不同的是,英國高校對于學生社團資助的經費力度比較大,但申請程序和審批程序均較為嚴格,并由專門的部門負責,如英國中蘭夏大學學生社團想要獲得校方資助,在活動開展前必須向校聯合委員會(the affiliations committee)提出具體的申請,申請包括告知需提供資助的具體活動類型、內容、時間、地點、活動聯系人、何時需要使用資金、活動總費用、需要獲得資助的費用、活動是否免費或者收費等詳細信息,社團每學年只能接受兩次資助。聯合委員會對可以資助的內容和不可以資助的內容都有詳細的規定。
二、中英高校學生社團管理機制的異同
通過對中英高校學生社團的管理部門、成立、活動及經費管理等方面的比較后,我們可以發現中英高校學生社團的管理機制有其共同的特點,比如中英高校學生社團均有其特定的主管部門,對社團的成立、撤銷、活動、經費等都有各自嚴格的規定,都對高校學生社團進行項目資助,但申請審批程序都比較嚴格,都對學生社團進行相應的考核,社團活動都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獨立性等。但由于中英兩國歷史、文化、價值觀等方面的差異,導致中英高校學生社團的管理機制也呈現出各自的特點。首先,中國高校學生社團管理機制更偏向“官方”,社團管理的主管部門是“官方”的校團委,社團活動的目標也要符合學校的整體發展,具有一定的“官方”性;而英國高校學生社團管理機制更偏向“民間”,一般社團的管理主管部門是學生自主的管理部門,如學生會或學生事務中心等自治機構,社團活動只需滿足社團成員的需求和社團發展的需求,具有一定的“民間”性。其次,中國高校學生社團管理相對更為“全方位”,而英國高校學生社團管理則偏向“抓重點”。中國高校對學生社團的性質、成立、活動、計劃與總結、培訓、財務等方面均有相應的規定,管理主管部門對社團的監管也比較強勢與全面;而英國高校學生社團管理雖然也有相應的規定,但管理主管部門只對社團的重大事項進行比較嚴格的監管,對于具體的社團活動和事項不太關注。最后,中國高校學生社團的活動一般多在校內開展,具有“向內性”,與社會連接比較少,即使是獲得校外的商業資助,其活動也較多的局限在校內開展,很少走出校園,走向社會;而英國高校學生社團更具有“社會性”,學生社團除在校內開展一部分活動外,很多活動在校外開展,學生社團得到社會組織的資助也較國內社團多得多。
三、對我國高校學生社團的啟示與建議
1.加強內涵建設,努力傳遞育人正能量。學生社團活動的目標導向、活動內容、活動質量直接影響著社團的全體成員,對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也有著間接的影響。由此,中國高校學生社團是大學生的第二課堂,同樣肩負著鍛煉人、磨煉人、培養人的育人功能,學生社團活動的設計與開展要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育人正能量,讓社團成員在參與社團活動中實現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得到鍛煉與成長。
2.有效整合資源,大力利用社會資源。目前國內高校大部分學生社團“單槍匹馬”開展工作,活動開展也僅僅局限在校內,缺少經費也只能依靠校團委的資助,雖然有部分學生社團想大力尋求社會資助,但沒有資源也沒有渠道,商業資助僅限于有限的活動冠名、開設講座、發放宣傳資料等單一的活動,沒有學會有效的利用資源。而英國高校的學生社團活動很大部分依靠的是社會資助,社團與社會團體的關系緊密,能有效利用各類資源。由此,國內高校學生社團要學習英國高校學生社團在維系社會關系、有效利用資源上的做法,積極調動社團自身的優勢,有效利用社團、學校、社會相關行業、相關組織、個人等社會資源,將資源有效整合利用,特別要大力開拓社會資源,為學生社團爭取盡可能多的資源與經費,確保社團與學校、社團與社會的無縫連接。
3.提高競爭意識,努力創新社團活動。市場經濟的主要特征就是競爭,目前我國正處于全面深化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時期,創新是時代賦予的新特點。高校學生社團也應提高社團自我的競爭意識,把競爭機制引入學生社團,培養憂患意識和善于競爭、敢于競爭的品質。同時,學生社團必須積極創新,創新社團活動的內容、活動的方式、活動的空間等,爭取使社團活動符合不斷變化的時代,使社團活動吸引更多社團成員,留住社團成員。
參考文獻:
[1]李江.中美高校學生工作指導思想比較[J].思想理論教育,2009,(5).
[2]易超.中美大學生社團比較研究[D].西安工業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