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范文

時間:2023-11-09 17:46: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篇1

一直以來,我國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就始終堅持“走群眾路線”,并通過充分發揮“動員群眾、教育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的優良傳統以全面推動我國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新時期,雖然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任務發生了一定的改變,但是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永遠不能變的,而依靠群眾來推動我國各項事業發展的優良傳統也是不能丟棄的。為此,在當代社會中,要想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就必須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基礎上對其理念進行創新以從整體上提高我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與制度化的發展水平。

1.當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為我黨一個優良傳統與政治優勢,在黨與國家工作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回顧黨成立九十年來的奮斗史,黨的發展和壯大,革命事業的前進與勝利,無不例外都同黨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有著密切的聯系。正如同志曾在全國宣傳思想政治工作會議講話中指出的那樣,“在我們黨領導的各條戰線中,宣傳思想戰線是一條十分重要的戰線,在我們黨的各級領導機關中,宣傳思想工作部門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部門。在我們黨的干部隊伍中,宣傳思想工作隊伍是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新形勢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更是有著特殊的地位,它關系到“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關系到黨的前途命運,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1]。所以說,在新時期,“越是改革開放,越是要動員并團結群眾,越是要重視宣傳思想工作”。

2.當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理念創新

新時期,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創新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理念,其實就是要將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同現代政治、文化理念與行為方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更加重視充分把握并利用人心理規律與精神力量,更加重視將民主性和科學性有機融合在一起,從而使得黨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路線、方針與政策更加地深入人心,最終實現精神力量向物質力量的轉變[2]。為此,當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理念創新就需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來全面展開。

工作理念創新。在新時期,我國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摒棄了傳統“為宣傳而宣傳,就文化說文化”的思想模式與工作方法,更加充分地發揮出了其在引領發展方向、服務大局、凝聚人心、滿足需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實現了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方針與職能定位、基本任務等方面的根本性轉變,而“高舉旗幟,圍繞中心”就成為了當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全新工作理念,充分體現了當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宗旨與意義所在。所謂“高舉旗幟,圍繞中心”就是指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念體系”的光輝旗幟,將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放在同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同等的高度,努力做到“四個把握好”,全面貫徹中央的決策部署,并緊緊圍繞著“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服務于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堅持正確的前進方向與輿論導向,并以科學理論武裝人,大力倡導一切有利于“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和諧、人民幸?!钡乃枷肱c精神,以大力推動社會主義事業的繁榮發展,最終從整體上提升全民族凝聚力、創造力與綜合國力。如西周鎮通過挖掘該地區的歷史文化特色以傳承歷史文化傳統,通過整合該地區歷史文化資源以搭建出文化禮堂平臺,通過開展匯總文化禮儀活動以筑牢該鎮村民的精神家園,最大限度地凝聚了該鎮村民的人心,全面提升了該鎮村民的精神文化水平。

人本理念創新。一直以來,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本質就是做人民群眾的工作,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切為了人民群眾”,而這不僅僅是積極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礎,而且也是“我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堅持“人本理念”,既體現了黨“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根本宗旨,又反映了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思想與工作路線,因此,新時期,關愛主體,厚重民生,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當代黨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而堅持“關愛主體、厚重民生”的人本理念,就是要重視人民群眾在社會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將逐步壯大主體力量、提高主體的素質、激發主體的活動放在首要位置,全面激發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最終在社會中逐步形成“愛國愛家、誠實守信、公平正義”的和諧環境,營造一個和諧的社會氛圍;就是要全面樹立“民生為先、民生為重、民生為要”的思想觀念,將“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當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最高標準,并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且最現實的問題,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如西周鎮就弘揚張瑜精神為其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載體,采取各種舉措來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如通過精心制作音畫情景劇《大海就是我》來以藝術的力量感染人,通過開展人文素質提升行動、“春泥計劃”暑期等系列活動來以活動的形式教化人,通過以評選“最美西周人”活動為契機來以身邊的典型提升人,最終實現人本理念的創新。

服務理念創新。當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一個基本任務就是服務大局,它要求服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開創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這個大局,因此,新時期,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必須以大局為重,從發展大局出發,并在大局中獲得定位、展開行動,緊緊圍繞著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為黨委政府工作這個大局服務,這是一直以來積極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一條基本的規律,而大量實踐也證明,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服務大眾”的服務理念。即在研究大局基礎上進行準確定位當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點,彰顯特色,以最大限度的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需求,堅持“以人為本”,“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以充分發揮出人民的主體作用,最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如西周鎮通過堅持數量與質量并舉的原則,以大力穩定其基層文化隊伍,通過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原則,以不斷提高其文化隊伍素質,通過堅持軟件與硬件齊抓的原則,以全面搭建其文化活動的舞臺,最終從整體上提高了該鎮思想文化宣傳工作隊伍的綜合素質水平,從而充分發揮出了村民的主體性作用,實現了服務理念的創新。

總之,新時期我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創新需以理念創新為基礎,樹立科學的工作理念、人本理念與服務理念,從而為當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工作方式創新與工作機制創新提供有力的基本保障,最終實現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與制度化發展。

(作者單位:象山縣西周鎮政府)

篇2

論文摘要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成為越來越值得重視的問題,然而要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就必須先搞好農村思想文化建設。目前來講,我國還處于農村思想文化建設的初步階段,在這樣的新形勢下,必然會在方案運行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困難。因此,要克服這些困難,就必須在意識到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的前提下,在實際工作中不斷追求農村思想文化宣傳的全面性、科學性,不斷減少甚至避免具體工作中所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從而能在新形勢下更好地加強農村思想文化的宣傳工作。

論文關鍵詞 形勢 農村 思想文化 宣傳

在中國這樣的農業大國,農村的發展建設直接聯系到建設小康社會的運行進度和衡量水平,經濟要發展,人們生活水平要提高,政治基礎就必須穩固。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制度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農村思想文化宣傳工作也越來越不容忽視。本文則從思想文化工作的內涵、開展思想文化工作的必要性以及開展農村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具體措施作了一個比較系統的闡述,具體論述了農村宣傳思想工作開展的方式、方法,從而對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效指導。

一、農村思想文化建設工作的必要性

(一)農村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能夠體現先進文化建設的核心地位

確保農村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要求,就是實施新形勢下的農村教育,就是推行農村生產、生活的新理念以及健康的觀念,最終將農民的思想從傳統逐漸轉化為現代化、新型化,從根本上促進農民群眾的創新,提速農村發展。只有做到上述要求,才能體現出農村先進文化的核心地位。農民的創新能夠直接轉化為農村、農業的創新,也能為農村的現代化建設提供良好的基本保障。如果農民的思想道德覺悟較高,能夠在生產中應用最先進的科技,就能夠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智力支持。除了向農民宣傳思想文化之外,農村的基層領導團隊也需要學習、研究先進文化,先進的文化不僅能為基層領導團隊帶來更優秀的管理理念,還能夠有效提升農村的經濟發展速度,切實理解國家的發展政策,有利于更加順利地開展農村管理工作。

(二)農村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能夠體現農村經濟的發展形勢

農村宣傳思想文化建設工作是圍繞農村的經濟發展形勢而開展的,其內容主要包括改變農民傳統的思維方式,創建輕松和諧的文化氛圍以及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廣大農村基層干部作為農村的領導者,必須首先起到表率作用,認真吸收思想文化宣傳工作中的要點和精髓,使自己在思想上獲得本質性的提高,從而才能把握農村經濟發展趨勢,針對農村經濟、政治以及文化建設提出科學有效的建設方案,引領農民在深刻理解國家相關政策的基礎上,跟隨領導的腳步,配合基層干部將國家各項政策完整而有效地付諸實踐。同時,農村領導團隊也要學會審時度勢,看到農村的固有資源和潛在資源,了解到農村要實現長遠發展的優勢和不足,并做好后期完善,只有這樣,農民才能在基層領導的帶領下不斷掌握經濟發展趨勢,有效利用現有資源對農村經濟價值進行探索,不斷創新經濟發展模式,最終促進農村經濟得到長遠穩定的發展。

二、加強農村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具體措施

(一)有效資源與先進的價值觀相結合,構建農村經濟建設美好藍圖

新形勢下,農村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內容不斷豐富、形式不斷改變,宣傳渠道也在不斷拓寬,新聞、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基本上可以確保每一位農民都能夠進行思想文化的感染,擯棄過去廢舊的思想觀念,了解國家基本的法律法規以及當前的各項政策,實現政治思想水平的提高。然而,我們知道,單憑思想覺悟的提高并不能從根本上實現農村宣傳思想文化建設的最終目標。因此,農民在接受先進的思想文化過程中,必須有著長遠的眼光,結合所在農村的經濟發展優勢,使農村的長處得以延續和發展。例如,有的農村自然景觀較為美觀,則可以嘗試發展旅游業;有的農村氣候較好,則可以發展種植業;有的農村地形平坦,草質優良,則可以發展畜牧業。當然,在意識到農村自身經濟發展優勢的同時,也要意識到經濟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隱患。旅游業的發展會對自然景觀的完整性構成一定的威脅,適合發展旅游業的農村就必須合理控制游客數量,實施有效的環境維護措施;種植業的耕地開發必須在符合國家政策的范圍內進行,不得過度開發,破壞生態環境;適合發展畜牧業的農村,必須預測草木的二次生長能力,根據草木的生長情況合理控制畜牧生產數量等。針對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阻礙,必須根據現有資源制定出有效而完整的方案,不斷去克服并從中獲得經驗教訓,切忌違反自然規律,盲目發展經濟。

(二)大力宣傳與農民息息相關的利民政策,加強農民與政府的聯系

農村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最終目標就是讓農民相信國家的政策始終都是圍繞農民的根本利益而制定的,讓農民擺脫腐朽的封建思想觀念,在接受新的思想觀念熏陶過程中不斷提出新觀點、新方案,從而使政府根據具體情況提取有效意見,遵從人民群眾的意愿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首先,我們強調,農民最關注的問題永遠是思想文化工作開展的方向和重點,也就是說,農民關注什么,政府就引導什么,在幫助農民對關注點獲得正確認識的同時,對農民存在的錯誤意識進行正確的疏導,當然,這就要求疏導方式必須淺顯易懂、幽默風趣、能最大程度地被廣大農民群眾所接受,這樣才會有良好的宣傳效果。其次,脫離貧窮、走向富裕是每一個農民的愿望,因而政府在開展農村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時必須時刻以農民的切身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避免空洞的描述,注重實際的引導,把宣傳的相關理論轉變為切實可行的具體措施,深刻認識農民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和疑惑,貫徹落實國家相關政策。再次,農村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必須貫穿農民的日常生活。農村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之所以進行得如此艱難,主要是因為在宣傳過程中往往容易忽略農民團體的理解能力和辨別能力。一般情況下,農民的思維被有限地束縛在農業生產、生活方式上,相關政策如果不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在他們面前,他們將很難理解,當然,要將這些政策具體落實也顯得更為困難,這將成為思想文化工作開展的重要阻礙。因此,總的來說,要使農村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得到良好開展,就必須站在農民群眾的立場,以農民群眾的利益為基礎,不斷宣傳利民政策,加強農民與政府的聯系。

(三)完善農村宣傳思想文化機制,創新農村文化宣傳思想形式

我們的社會在發展、在進步,教育模式在改變,傳統的教育方法已經不能完全被人們所接受,因此,在思想文化宣傳過程中不斷完善農村宣傳思想文化機制、創新農村文化宣傳思想形式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面對各種各樣的農民群眾,宣傳人員應根據他們自身的情況和基本素質進行指導,必要時還可以進行一對一輔導,注意宣傳方式的創新,講究生動有趣,避免枯燥乏味,讓宣傳工作達到一定的實際效果。第一,打造有實力的宣傳團隊,集中開展宣傳工作。組建一個宣傳團隊,不僅有利于團隊成員宣傳思想、方式以及經驗的有機結合,實現宣傳工作的有效分工,更能增加宣傳的力度和整體效果,同時還會讓農民了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的和意義,加強農民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第二,增加對農村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投資,讓宣傳人員放手去做。從農村宣傳思想文化的前例來看,很多宣傳都敗在了資金不足的問題上。農村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開展需要涉及到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培訓工作的開展,宣傳媒體的租借等等,僅僅依靠農村自身的力量是無法保證宣傳工作的圓滿完成的。因此,這就需要依靠政府在農村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中加大投資力度,保證宣傳工作中所需要的基本物質條件,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宣傳工作的順利進行。所以說,完善農村宣傳思想文化機制、創新農村文化宣傳思想形式,有助于實現農村思想文化宣傳工作的有效進行。

(四)將農村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點與實際熱點問題相結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篇3

為了深入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現就我市貫徹全國基層文化工作會議精神和落實《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工作的決定》的情況進行全面認真的自查,情況匯報如下:一、我市加強基層文化建設的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把文化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1997年以來,我市以爭創“全國文化先進市”為目標,把文化建設作為提高全民素質的一項重要工作全力以赴加以推動,并在領導、機構、制度、設施、經費、活動、管理、產業等幾個方面予以重點保證和扶持,并緊緊抓住文化工作中的薄弱環節——文化設施,尤其是鎮級文化設施滯后的問題。市委書記、市長在各種會議上多次強調要加快對鎮級文化設施的建設,要求鎮一級政府在對城鎮進行規劃和舊村改造時,同時考慮文化設施的用地規劃和建設,并抓緊市文化廣場的規劃建設,通過各種渠道籌集資金,推進文化設施建設進程。

今年,經文化部表彰,我市被授予“全國文化先進縣”的榮譽稱號。

(二)文化工作擺上市、鎮(場)兩級黨委、政府的議事日程。明確文化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加強對文化工作的領導。本屆市委有丁聰枝副書記、陳建倩常委,市政府有顏子鴻副市長分管文化工作。各鎮(場)黨委、政府都有分管文化工作領導。市委常委會和市長辦公會每年專門召開聽取文化工作的匯報或專題研究文化工作的會議分別不少于二次或三次。市人大、政協每年都召開專門會議聽取文化工作匯報,并經常性地組織文化工作調研、考察活動。在這些會議上,都能確實為文化工作解決實際問題。

(三)把文化工作列入市、鎮(場)黨政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的任期責任目標,并作為其工作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組織部門每年均進行考核,都取得合格。

(四)市財政加強對文化事業的投入,平均達到當年財政總支出的1.1以上。正常經費逐年增加,增長幅度大于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對政府興辦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如市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等,實行全額撥款,經予經費上的保障。此外,

還積極動員社會、集體、個人和華僑、海外同胞等社會各方面力量,運用各種形式投資、捐資文化建設,興辦文化事業,建成了延奎圖書樓、祖昌體育館、溜江兒童文化園、深滬文化中心、高

湖文化中心、深滬御賓南音樓等一大批文化設施。

二、我市基層文化的現狀

(一)加強設施建設,夯實農村文化基礎,四級文化網絡初步形成。我市各級黨委、政府始終將農村文化工作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為載體,把農村文化建設與農村奔小康建新村工作,與宣傳文化中心建設相結合,不斷加強和改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青陽鎮、陳埭鎮、英林鎮、深滬鎮均建成面積達3000—4000平方米以上的多功能文化中心大樓。東石、永和、金井、龍湖、池店、安海等鎮新的文化活動中心已確定用地并投入設計。村一級利用僑資建成溜江兒童文化園、嶺畔文化活動中心、深滬御賓南音樓等一批村級文化設施。據統計,近年來我市新建的文化活動中心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投資近億元。新建縣級公共圖書館4700多平方米、大劇院1.3萬平方米、博物館1.6萬平方米,投資逾億元。我市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僅僅短短的4—5年時間,就超過了建國

50周年的發展速度。目前,全市共有文化館(省定一級館)、圖

書館(全國一級圖書館),大劇院、博物館各一座,紀念館5座,3個縣級專業藝術劇團,22個民間職業劇團,15支鄉鎮電影放映隊;全市15個鎮(場)都有文化站(其中安海文化站是省百強文化站);74以上的行政村建立了文化室或文化活動中心,有的還頗具規模,活動面積在1000平方米以上;全市還根據文化

水平、家藏書量等評選出了一批文化示范戶。初步形成了市、鎮、村、家庭四級文化網絡,基本適應我市農村文化的發展需要。

(二)文藝創作繁榮活躍。晉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首邑,有著豐厚的文化積淀,給文化事業的繁榮提供了厚實的人文基礎和發展資源。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深入發掘傳統文化,熱情謳歌現代生活,整理、創作了一批文藝精品,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獲各級各類比賽的大獎。如高甲戲《金魁星》、木偶劇《五里長虹》獲文化部文華獎,舞蹈《風采僑鄉女》、歌詞《春暖閩南》、論文《文化館學論稿》、小品《看家》獲全國群眾文化最高獎群星獎的金、銀獎。另外,全市農民繪畫成名作者有20多人,創作了幾百幅作品,多次獲全省農民畫一等獎,還參加全國展出;農民書法家有上百人,多次晉京展出,有的作品還被中國書法協會收藏。目前,我市被國家文化部

命名為民間繪畫之鄉,磁灶錢坡村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特

色藝術之鄉”(書法藝術)。以民間藝術之鄉為龍頭的特色文化已在我市形成,有力地推動了農村文化的發展。

(三)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促 進農村文化繁榮,不斷提高農民素質。文化活動是群眾文化的生命所在,是農村文化繁榮的直接體現,我市群眾文化活動形式多樣,內容健康,積極向上,社會各界參與文化事業的積極性空前空漲,長期堅持舉辦戲劇展演節、南音會唱、燈謎展猜、廣場文化藝術節、詩詞吟

唱會、書畫展覽、文學筆會、文藝晚會、卡拉OK比賽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校園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活動,以及各種文化與經貿結合的活動,大大豐富了城鄉群眾文化生活,促進了群眾性精神文明的深入開展。尤其是大力實施“芳草計劃”和“福建文化信息網絡”工程規劃以來,擴大了芳草計劃示范點,壯大了民間社團。目前,全市有各類芳草示范點10多處,文化信息網點3處,為農民群眾提供了不受地域、時空限制的新的文化傳播渠道,為進一步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增強農村文化工作的影響力和滲透力,使農村文化工作緊緊圍繞黨的中心工作,緊密結合農村工作和農民思想生活的實際,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弘揚社會正氣、倡導科學精神,旗幟鮮明地反對封建迷信,

腐朽思想和“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提高了廣大農民的

思想道德素質。

當前農村文化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首先,由于受經濟等因素的制約,加上有些鎮(場)領導對農村文化工作在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起的推動作用的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到位,存在著“急功近利”的思想,忽視了文化建設,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嚴重不足。有的鎮文體站陣地流失,常規性有組織的文化活動無法正常開展。一些全國、全省的農村文化典型,也失去昔日的輝煌,嚴重影響了農村文化事業的發展。其次,由于體制等原因,農村文化隊伍人才流失嚴重。一些基層文化站干部和民間藝術工

作者學歷偏低、知識結構單一,思想觀念落后,影響了農村文化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再次,在農村,優秀的傳統文化與愚昧落后的封建文化魚龍混雜、相互并存。一些鄉村群眾生活富裕了,卻花巨資修繕或重建各類宮堂廟宇,導致負面文化抬頭,一些封建迷信活動乘虛而入,給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蒙上了一層陰影。

三、今后我市基層文化建設的發展思路、目標、對策和措施。

黨的十六大的召開,極大的鼓舞了我市文化工作者的熱情和干勁。我們要以十六大精神為指針,緊密聯系基層文化建設的實

際,充分認識文化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創造

性地開展工作。

(一)多管齊下,抓好基層基礎文化設施建設。十六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鶎游幕ㄔO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關系到整個國民素質的提高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而在整個文化建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因此,要抓住當前文化發展的有利時機,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再一次掀起基層文化建設的新。要對照李嵐清同志在全國基層文化工作會議上提出的20xx年實現“縣縣有文化館、圖書館,每個鄉鎮有文化站”的目標基礎上再邁一大步。

(二)立足長遠、抓好基層文化隊伍建設。要認真研究小康社會廣大群眾的文化需求,培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所需要

的基層文藝工作者。要通過進修、培訓等方式,盡快提高現有專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要制定吸引人才、穩定隊伍的政策。適當提高基層文化單位工作人員特別是專業人員的工資福利等生活待遇,解決各種影響基層文化工作隊伍穩定的問題。對工作人員進行定期考核和崗位培訓,持證上崗,嚴把進人關,對進入文化部門工作的人員要有嚴格的素質要求。

(三)因地制宜,積極探索與時代相適應的文化活動方式。

要在文化活動方式的普遍性和文化功能的擴展,延伸上下功能。

要主動面向社會,搞好服務。圍繞服務,加強企業文化、社區文化、村鎮文化、校園文化及家庭文化建設。不斷創新基層文化活動方式,倡導和開展全民讀書活動,結合節日慶典和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配合各部門、各行業的工作任務進行文藝宣傳,送戲、送書、送電影下鄉,開展各種形式的廣場文化和老年文化活動,以及以文化活動的形式傳播科學知識、推廣實用技術、宣傳計劃生育、開展文體活動等。要積極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文化活動方式。尋求文化與企業聯營、文化與其他行業和部門共建以及社會甚至個體對經營性文化投資的路子,使基層文化活動方式更靈活,道路更寬廣。

(四)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基層文化活動內容。要著眼于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著眼于全面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著眼于活躍和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著眼于為改

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建設農村小康社會服務。加強對基層文化活動的管理,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使基層文化工作真正成為促進廣大城鎮和鄉村移風易俗、鏟除封建迷信和“黃、賭、

毒”等丑惡現象、文明奔小康的助推器。要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

篇4

關鍵字:群眾文化;問題;對策;基層;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識碼:A

一、群眾文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群眾文化建設認識不足。少數地方、部門及其領導干部對加強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充分,忽視文化建設對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有的認識到了卻不愿將財力、物力投入到“難見政績”的文化事業上去。致使群眾文化建設參差不齊,缺少政策性的保障措施,而政府在考核干部時也總會有意或無意忽視文化建設方面的內容。

(二)群眾文化隊伍人員不足,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基層單位普遍文化從業人員少,到管理區、居民組(作業站)一級尤為欠缺,在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中不能發揮應有作用。目前,基層單位文化專業工作人員嚴重缺乏,都是由管理人員兼任,大多是“趕鴨子上架”,或者以學校教師為主力。而一些有文藝特長的人員,由于沒有相應待遇或補貼,工作不穩定,往往出去謀生自尋發展,造成人才流失,嚴重制約了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開展。

(三)活動形式單調,難以滿足群眾文化生活的需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群眾對精神生活的追求越來越迫切、要求也越來越高,他們需要學習知識,豐富業余生活,接受文化教育,了解各種信息。過去那種單一的文化娛樂方式己遠遠不能滿足新形勢下群眾對文化生活的需求。有些文化館所搞的活動形式單調、內容單一,沒有根據所在地的風土人情、地方特色、群眾口味等來開展,從而造成群眾不愿自覺參加活動的局面。

(四)群眾文化事業經費投入不足。群眾文化建設經費沒有保障,政府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對文化建設雖有所投入,但投入渠道單一,滿足不了群眾性文化活動的需求,還有一些社區(村)沒有文化活動經費來源,致使文化基礎設施不健全,設備老化,嚴重影響了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和群眾文化事業的發展。

二、做好群眾文化工作的有效對策

(一)提高思想認識,堅持正確的群眾文化工作方向

文化發展是為了群眾,文化發展要依靠群眾,文化發展的成果應讓人民群眾共享。文化部門應把群眾需要不需要、滿意不滿意、歡迎不歡迎作為群眾文化工作的出發點。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卞義服務的方向,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始終把最廣大的人民群眾作為文化服務的對象。以人民群眾滿意與否作為衡量我們工作成效的標準。

(二)發展通俗的文化事業

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國際市場上,通俗易懂的文藝作品,比較接近普通人思想,人民大眾也是比較喜歡通俗的、現代的、潮流的文化藝術,能夠生動將普通人的情感和思維反映出來。但是一直以來,在我國群眾文化發展的過程中,通俗文化卻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抑制,因此,在今后的群眾文化工作中,必須要重視通俗文化的發展。

首先,要徹底改變群眾文化工作的舊體制和舊模式。其次,要注重培養通俗的創作群體和表演人才。要盡力的創造條件讓群眾文化工作者能夠到通俗文化最為發達的地區學習進修,從而提高群眾文化工作者的整體水平。另外,要加大資金投入,逐步完善現代藝術的組成部分,即現代化的音響設備、器樂設備,通俗的現代藝術離不開這些必要的物質設備。

(三)深化改革,加快群眾文化隊伍建設

一是加強管理,完善群眾文化隊伍建設。建議由文化和人事部門共同研究制定基層文化工作人員資格條件,實行持證上崗制度,規范和完善崗位責任制,配齊相關工作人員,并由財政部門按月給予一定的補貼。二是建立激勵機制,吸引優秀人才充實基層群眾文化隊伍。要進一步探索建立競爭激勵機制,繼續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通過實行公開招聘、考核等方式,進一步加大引進文化專業技術人才的力度。要按照相關規定,明確基層文化機構公益性事業單位的性質,落實從業人員的各項社會保險待遇,吸引優秀人才到基層文化機構工作。三是培育和發展業余文藝團體和民間文化隊伍。建立健全社區文化志愿者制度,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民辦文化發展,發揮專業文藝團體退休人員和民間藝人的作用,對在各類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優秀人才,采取集中或分散的形式,邀請文體專業人員進行輔導培訓,以共同推進群眾文化事業的發展。

(四)把握時代脈搏,彰顯特色,增強群眾文化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一是要把握時代脈搏。群眾文化的時代性不單單體現在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推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上,更體現在呼應群眾的理想和追求、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凝聚人心、陶冶情操等方面。當前,群眾文化要以三個“文明建設”為主旋律,以廣大群眾為服務對象,緊密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來開展。二是要追求變化創新,凸顯文化特色,抓住群眾文化的特點,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本著尊重、引導、充實、發展的精神,融入健康的民俗色彩,因勢利導,賦予群眾文化新內容、新形式、新意境,努力創作一批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反映時代生活和群眾精神風貌的文藝精品力作。并通過各種載體加以積極傳播,鼓勵群眾發掘身邊典型的人、事,以自編自演、自娛自樂的方式達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目的。

三、小結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精神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群眾文化工作為傳播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徑,在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過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盡管當前我國群文工作者正在努力的適應新時期群眾文化工作的需求,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推動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但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只有我國進一步完善群眾文化工作,才能充分發揮群眾文化工作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賈杰文. 對新時期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研究[J]. 辦公室業務,2013,01:185-186.

篇5

2017年教育部召開全國學校安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議強調:“學校要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扎實做好校園安全工作,加快健全學校安全體系,確保教育系統安全穩定和諧?!奔訌姶髮W生安全文化工作,提升大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是減少校園安全事故和筑牢學生安全防線的重要舉措。輔導員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是參與大學生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在大學生安全文化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談必要性:大學生安全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安全文化指的是人們在安全生產、安全生活過程中形成的制度、價值、精神、行為和物質形態的總和。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首先在1986年召開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后評審會”上提出了“安全文化”概念。隨后,我國學者逐漸將“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思想引入安全生活及安全生產領域。“大學生安全文化”的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上講,大學生安全文化是指學校在預防和減少校園災害事故中,在降低大學生可防性案件發案率中,目的在于保護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保護同學們財產安全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財富的總和。狹義上講,大學生安全文化僅指同學們的安全意識或安全思想體系等精神層面。

大學生擁有較高知識儲備,善于學習,容易受到安全文化熏陶。大學生安全文化的作用:①育人作用。雖然大學生安全文化是摸不著的,看不見的,但是它是客觀存在并易被感知的。意識具有能動性,一旦安全文化形成良好的氛圍,它將影響和感染每一名大學生,讓大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安全行為習慣,杜絕不安全行為;②規范作用。大學生安全文化會對大學生的科研、學習、生活具有明顯的規范作用。大學生安全意識的增強,安全防范能力的提升,安全素質的提高,就能夠在日常行為中自覺地遵守法律法規及安全規章制度,就會明白哪些是違法,哪些是不安全行為,哪些是不良習慣等;③導向作用。當安全觀念、法制思想被同學們吸收以后,同學們就會積極主動地認知和掌握校園安全防范知識,自覺地遵守法律法規、校園安全規章制度的要求。

2談存在問題:大學生安全文化開展的現狀

(1)缺乏合理規劃。大學生安全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體現。不少高校已意識到開展大學生安全文化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缺乏行動綱要,致使工作開展缺乏總領,不能有的放矢,難以在校園內部形成合力,現階段安全文化工作的開展往往呈現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缺乏系統性和可持續性,最終,工作流于形式,效果欠佳。

(2)缺乏有效理念。??前高校安全文化工作存在理念不清晰、安全文化主題不夠鮮明突出、安全活動吸引力不足、師生互動不夠、學生自發參與性不強、安全文化氛圍不濃等問題。

(3)缺乏規范引導。當前,大學生安全文化工作的開展還停留在碎片化階段,缺乏有效引導,工作開展缺乏支撐點和立足點。輔導員作為學校一線工作人員,日常與學生接觸較多,在規范引導大學生安全文化工作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重視。

3談角色思考: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安全文化建設中的角色思考

(1)教育角色。輔導員是德育工作的指導者,也是學生思想生活指導教師,他們在學校一線工作,熟悉現階段大學生的心理、個性特征,善于與大學生交流,以心交心,與同學們相處和諧,在同學們的心里,輔導員有著特殊的地位。因而,輔導員工作中對學生價值觀、安全觀具有一定的教育引導力。輔導員可以通過召開安全主題班會、安全演練等形式提高同學們安全技能;通過個別學生談話,重點溝通與教育,加強大學生的安防意識,讓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安全習慣,避免生命和財產損失。

(2)管理角色。輔導員應積極參與安全知識培訓,主動學習安全知識,對校園安全動態有清晰了解,掌握當前高發易發案件,這樣才能在大學生安全文化建設中有所作為。輔導員可以以學生干部、學生黨員以及入黨積極分子為抓手,先對他們進行集中安全知識培訓,然后發揮他們的作用,讓他們到同學們當中進行安全知識宣傳和普及,這樣工作容易得到開展,同時由于同學們學習、生活在一起,更容易發現和了解身邊的安全問題。

(3)服務角色。輔導員是大學生最為親近的人,良好的師生情義和關系是營造校園安全文化氛圍的劑,有了良好的師生工作氛圍,學生容易受到輔導員人格魅力的感召。輔導員要經常深入班級,傳遞社會和校園安全動態,及時了解同學們的安全需求,防微杜漸,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生安全工作,提升安全文化管理水平。大學生安全文化活動的主題思想和內容離不開輔導員的把關和教育指導,他們能為大學生安全文化活動指引方向,規范安全文化活動的內容,不斷地將大學生安全文化引領到正確、積極的軌道上來,使之更好地成為大學生青春飛揚、展示自我的舞臺。

4談對策獻言:提高輔導員在大學生安全文化建設作用中的建議

(1)提高輔導員思想認識,重視安全工作、勇于擔當。加強大學生安全文化建設,培養具有安全理念、法制意識的大學生,是新時期一名合格大學生的內在要求。但是近年來,校園安全事故頻發,充分暴露了大學生安全意識不強,自我保護能力不足,影響了校園的安全穩定。輔導員要勇于擔當,充分認識到自身角色的重要性,積極發揮角色作用,將大學生安全文化建設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2)加強輔導員安全文化管理培訓,提高業務技能、文化素養。當前許多輔導員,特別是剛入職輔導員,對校園安全情況缺乏系統認知,對如何開展校園安全工作也無所適從。通過校園安全管理培訓,普及安全知識,增強輔導員安全意識和規范自身安全行為,提高自身安全文化素質,使輔導員掌握開展校園安全文化工作的方式與方法,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大學生安全文化工作。在大學生安全文化構建中,只有讓輔導先樹立正確的安全理念,才能有效指導輔導員隊伍開展校園安全文化工作,促進校園安全文化繁榮,提升校園安全文化管理水平。

篇6

關鍵詞:群眾文化;職業道德;廣場活動

中圖分類號:G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29-0212-01

一、群文工作者應充分認識群文工作的重要性

群眾文化是一種真正面向廣大群眾的文化,人民群眾既是文化建設的創造主體,也是文化成果的最終享有者和受益者。推動群眾文化的發展繁榮,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發揮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創造熱情,挖掘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豐厚文化創造源泉,從而創造出豐富的文化物質產品和文化精神產品。

群眾文化作為社會主義文化的基礎和主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要途徑;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形勢下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載體。多年的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實踐使我充分認識到:群眾文化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的最重要平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建設離不開以人民群眾為基礎的群眾文化建設。

二、群文工作者應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在社會活動中各行各業所應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規范。這種道德規范雖不帶強制性,但具有較強的自我約束力。作為一名群眾文化工作者,擔負著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陶冶群眾思想情操的重要職責。

群眾文化工作的職業道德與群眾文化發展有著直接的關系,產生著巨大的影響。要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就要堅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文化,要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通過組織健康有益、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藝術活動,向廣大人民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政治水平,忠誠于黨的群眾文化事業,熱愛本職工作,具有高度責任感和事業心,樹立敬業精神,把群眾放在首位,不斷學習新知識,以適應群眾文化工作的需要。

三、群文工作者應具備較好的藝術修養和業務能力

群眾文化工作的范圍很廣泛,如組織開展文化廣場活動、文藝演出、賽事活動、面向社會的輔導和培訓等等。時間地點經常不是很穩定,工作任務常常會很繁重,要把工作做好,群文工作者首先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自豪感,要經得起批評,不怕困難和挫折,不怕打擊,要把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工作中,才能完成好各項工作任務。

組織群眾文化活動、輔導社會群眾文藝骨干是群眾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務,而群文工作水平的高低,決定著這些任務完成水平的高低。這就要求群文工作還應具備較強的業務能力,做到“一專多能”,在工作實踐中具備較高的藝術修養和專業業務水平,掌握多門藝術基本常識,與網絡相結合,以提高群眾文化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群眾文化工作者是群眾靈魂的工程師,是社會進步的一種中堅力量。因此,培養出一批業務精、作風硬、有高度事業心、若干加實干的業務干部隊伍是當務之急。藝術館從工作角度來說,很重要的是組織輔導活動,要有過硬的業務水平,才能勝任此項工作,要做到干一行、愛一行。想要提高自身業務技能,就應該不斷更新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吸收傳統,繼承創新,這樣才能不斷發展群文事業,體現群文工作者優秀素質。在業務上要肯專研、不斷提高自身的水平的同時,不斷充實知識,通過參加各種演出和比賽,進行實戰鍛煉,努力推出具有代表性的文藝作品,從中提高藝術知名度。

四、群文工作者應發展多元化、不斷探索創新

人們的自主意識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而增強,在群眾文化方面的體現就是自我參與、自我欣賞、自我發展意識的增強。人們在觀賞和參與中不僅愉悅了身心,同時也提高了人們的藝術情趣。但與此同時廣大人民群眾的欣賞口味趨于隨意性,審美需求趨于多元化,這就要求群眾文化建設上不斷創新,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精神生活的需求。

廣場文化活動作為一種具有滿足群眾喜聞樂見,內容豐富多彩,場地寬闊,包容量大等特色的傳統文化,備受廣大群眾的歡迎。廣場文化活動主要指自娛性舞蹈、秧歌、戲曲、歌詠、器樂等,群眾自發組織起來的廣場文化活動,使群眾文化結構發生微妙的變化,這種新的文化現象將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不但給沉寂的城市增添了新的活力,也給文藝愛好者提供了一展風采的舞臺,也為廣大群眾免費送上了多姿多彩的文藝節目,從中獲得娛樂,受到教育。

篇7

【關鍵詞】文化發展;挑戰;對策

文化具有認識、教化、審美、娛樂、交流、傳承和塑造等功能,對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質,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文化事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全市文化工作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建設文化強市目標,深化改革,創新思路,開拓進取,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穩步發展。

現狀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步伐加快。市文化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服務單位加快發展,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穩步提升,農村文化設施建設成效顯著,文化活動陣地鞏固拓展,供需矛盾有效緩解。

現狀二:公共財政投入逐年加大。我市現有直屬文化事業機構 4家,各級博物館3個、圖書館5個、文化館5個、報社1個、廣播電視臺5個;包括市縣新華書店5個、影劇院4個、文藝表演單位2個。各級標準化文化廣場 、演出場館33個、村文化活動室 71個。市、縣、鄉(鎮)3級財政對文化的投入逐年加大,安排專項資金用于發展文化事業、保障文化活動,為文化發展提供了保證。

現狀三:社會文化日益繁榮。以群眾性文化活動為龍頭,各類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文化產品豐產豐收,較好地滿足了群眾文化需求。

現狀四:文化遺產保護取得進展。每年修復一批文物古跡,充實文化內涵,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力度不斷加大。目前,全市館藏文物達5000余件。經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第二階段的實地調查結果統計,境內共有各類不可移動文物點1200余處。

現狀五:文化市場管理逐步規范。建立長效管理機制,開展專項治理,文化市場管理實現“全覆蓋”、正?;罕姺从车臒狳c問題得到解決。

現狀六:隊伍建設得到加強。近年來,文化系統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銳意進取,有為有位,部門形象不斷改善,服務能力不斷提高。

二、影響和制約吳忠市文化事業發展問題及原因分析

通過廣泛深入地調研,調研組認為全市文化工作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任務相比,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相比,與建設吳忠特色文化的要求相比,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認為制約著我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發展的突出問題有六個方面。

一是思想認識有差距,創新意識不強。傳統思維模式沒有打破,社會各界對文化工作認識不夠,沒有認識到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

二是文化基礎設施供給不足。文化基礎設施是加強文化建設的根基。由于近年來吳忠市各縣(市、區)各級財政收入有限,制約了我市文化事業的發展和繁榮。

三是人才結構不合理,總體素質偏低。由于文化經費短缺、留人體制機制不健全、培訓渠道不暢通等原因,導致我市文化人才隊伍嚴重老化,專業人才逐漸減少,成為制約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瓶頸。

四是文化事業經費投入不足。我市的文化事業經費主要依靠財政撥款,全市用于扶持文化建設專項資金相對投入不足,致使全市公共文化陣地建設嚴重滯后,不能充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五是文化產業發展緩慢、規模偏小。我市文化經營單位眾多,效益不佳,普遍存在著規模小、產業層次較低,缺少具有吳忠特色的骨干產業群體,更缺乏向國內市場拓展的能力。。

三、建議及措施

(一)提高文化事業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一是充分認識加強文化建設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戰略決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文化工作,創新文化工作觀念,開展文化工作不死板、不保守、不僵化。在內容上、對象上、渠道上拓展基層文化工作領域,通過創新工作方法、形式,引導文化工作新方法、新思路、新途徑,不斷增強文化工作的時代感和影響力,使文化工作始終保持生機和活力。

(二)出臺吳忠市文藝精品創作獎勵意見。為激勵全市廣大文藝工作者植根于吳忠深厚的文化土壤,充分挖掘和利用吳忠的特色文化資源,創作出更多具有吳忠特色、吳忠風格、吳忠底蘊的精品劇目,對文藝精品創作提供有效的保障和獎勵機制。

(三)召開全國回族文化論壇。充分利用吳忠“中國回族之鄉”回族文化底蘊深厚的優勢,以市委、政府的名義,邀請全國知名的回族學者、專家到吳忠,每年組織召開一次全國回族文化論壇,請與會專家、學者共同深度挖掘回族文化、探討回族文化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方式,提出吳忠的精品文化、精品劇目的發展方向和趨勢,從而起到推介吳忠、宣傳吳忠的作用。

(四)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人才是文化建設的根本,我市文化建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文化人才缺少。為解決我市文化建設的人才問題,建議市委、政府:一是出臺政策和計劃,加大本土文化人才的培訓力度;二是精心策劃實施優秀人才引進工程;三是以人為本創新用人機制。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在文化事業單位建立進人公開招聘、用人競爭上崗的機制;四是對全市鄉鎮配備文化專干,司法、農牧、水利、財政都在鄉鎮配備專干,惟獨文化沒有,制約了文化事業發展。

(五)加大對文化建設的資金投入。一是對公益性文化事業實行重點扶持;二是吳忠市的文化事業經費每人每年按照人均1元的標準給予投入。三是出臺有關政策和措施,加大文化建設的招商引資,引導民間資金保護和開發利用我市的文化遺產。

(六)制定出臺文化事業發展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各方面興辦健康文明的公益性文化事業,促進城市公益性文化事業的發展,對改進城鄉文化設施落后狀況將起到積極作用。

四、今后我市文化工作思路及重點

按照“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的總要求,突出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圍繞建設和諧富裕新吳忠的總體要求,主動服務市委、政府中心工作,切實發揮文化在推動科學發展、維護社會穩定、改善民生工作中的職能作用,全力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方式轉型升級,在新的起點上為吳忠“十二五”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開好局,起好步,為吳忠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一)以重點項目建設為載體,力求文體廣電事業建設工程實現新突破。

(二)以重大文體活動為載體,力求文體活動品牌培育工程實現新突破。

(三)以培育文化精品為載體,力求文化精品引領工程實現新突破。

篇8

農十師一八八團屬典型的城郊團場,近年來,團場職工文化建設健康發展,團、連文化設施逐步完善,文化網絡初步形成。文化站成為團場精神文明的重要陣地,成為建設屯墾戍邊新型團場的窗口和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不斷滿足廣大職工群眾在小康社會進程中日益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弘揚了團場文化,為團場文明建設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

一、思想政治宣傳工作基本情況

(一)團黨委重視、機構健全。黨委把思想政治宣傳列入年度重要工作日程,年度進行主要目標考核,團場形成大宣傳格局。目前,團場有28名在連隊從事思想政治宣傳、文化的政工人員(指各單位的政治指導員和政工員),隊伍素質較高。同時,通過內培和送外學習等形式,不斷加強宣傳、文化隊伍的自身素質建設。

(二)健全制度,完善激勵機制。團制定了若干加強宣傳思想工作的制度,為團場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團場每年拿出10萬元獎勵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先進集體先進個人。新聞報道工作確定了向大報大刊進軍的奮斗目標,團分配了刊稿任務、提高了新聞報道獎勵標準,激發新聞工作者投稿的積極性。

(三)加快團、連隊文化建設步伐。目前,一八八團已建成宣傳文化中心,為團場開展職工群眾文化活動提供了場所。2010年,團黨委在八連、六連兩個單位開展連隊建設試點,團場共投資200萬元實施軟硬件建設,連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逐步富裕起來的職工群眾,對健康有益的文化娛樂活動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影片和科普書刊、圖書等的需求日益強烈。總的來看,各單位用于宣傳、文化事業的經費在逐年遞增,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二、了解職工群眾的思想狀況,針對性開展工作

(一)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一是建立創新的主體。首先加強和充實基層農牧團場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從根本上解決好政工干部“弱配”的問題。二是加強管理。思想政治工作惟有與管理融為一體才能顯示出生命力。三是情理交融。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理要實,情要濃,情理交融。要真正的了解群眾,掌握實情,貼近他們的思想實際,真正弄清楚他們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使工作更有針對性。四是注重利益。工作中要特別注意職工群眾的物質利益要求,盡力幫助群眾實現、維護和發展好自身利益。五是形式要多樣化。

(二)思想政治工作要突出團場的特點。一要加強團史教育和團情的教育,形成人人熱愛團場、建設團場、奉獻團場的良好氛圍。二要進行健康教育。三要加強干部職工理想信念教育。

三、圍繞中心,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要不斷創新

以活動為載體,工作常抓常新。認真抓好評選“文明單位”、“創建小康和諧家庭評選”和“五好連隊”,進一步融洽黨群關系、干群關系、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深入開展“講文明樹新風”活動,進一步加大職工文明行為規范,養成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一八八團投入資金30萬元用于凈化、綠化、美化;以“民心工程、素質工程”建設為載體,以開展群眾文化為抓手,每年的春節活動都劃撥專項活動經費10萬元左右,豐富職工業余文化生活;通過管好用好有線電視網絡,努力傳播先進文化,組織好電化教育,使職工群眾在娛樂中還能學到實用技術。

積極主動參加師文藝匯演活動,力爭反映出海川人的精神風貌。一是團每年的春節活動都劃撥專項活動經費3萬元左右;二是及時投入資金為團文藝活動購服裝、活動器材;三是每年為文化站添置一些必備的文化活動用品。四是為了保證新聞宣傳工作的順利進行,團黨委對新聞宣傳的所有費用一律實行實報實銷。抓好業余文化藝術骨干隊伍,增強活動吸引力。五注重培訓文藝人才,推動活動不斷創新。采取自培的辦法,不斷提高業余文藝骨干隊伍素質。

四、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對團場宣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一手軟一手硬的問題在一些單位沒有得到真正解決。主要表現有的領導對宣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兩手抓的問題得不到解決。

(二)投入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硬件不硬,軟件也大受影響,許多文化活動難以開展。主要表現在:文化經費普遍投入不足,現有的文化服務器材缺乏,影響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基層文化隊伍薄弱,專業人員少。

五、建議和對策

建議各級黨委一是著眼于兵團長遠的發展,把加強文化建設,提高廣大職工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當作一項長遠的戰略任務來抓,進一步加強對團場文化工作的領導,把連隊文化建設納入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兵師扶貧要把經濟扶貧與文化扶貧結合起來,治窮和治愚結合起來。二是認真抓好國家和文化部出臺的關于農村文化建設的各項政策措施,把宣傳、文化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納入總體規劃、納入各級財政預算、納入體制改革、納入領導任期目標責任制。三是建議兵、師、團制定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各方面興辦健康文明的文化產業,促進團場文化市場的發展,并注意培育團場文化市場。團場文化的產業化要結合豐富的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并在資金上和政策上給予傾斜。

篇9

一、農村文化建設呈現的主要特點

一是文化氛圍“好”。近幾年,縣委在認真分析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龍游歷史文化底蘊的基礎上,確立了構筑“浙西中等規模的生態型文化旅游城市”的戰略目標,把文化建設納入到全縣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之中,編制了《龍游縣文化旅游產業總體規劃》,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工作思路,加大對群眾文化活動的經費投入,重點扶持有代表性的民間民俗文化項目,有力地推動了全縣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目前全縣共有1個特級文化站、1個一級文化站、9個二級文化站,建有業余文藝隊伍128支,5164名業務骨干。近年來,宣傳、文化、社區(街道)和農辦等部門以“彩色周末”、“和諧家園”等系列文化活動為依托,常年深入農村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文藝下鄉活動,推出了一批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傳統民藝精品。三年來,全縣農村共舉辦各類文藝演出、邊際文化交流和展覽活動180余場次,參與活動人數達2.5萬余人次,觀眾70多萬人次。

二是整合力度“大”。近年來,龍游縣抓住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村工作的有利時機,整合統籌社會各方力量。一是整合文化信息資源。利用電腦網絡平臺,把網絡由鄉(鎮)延伸到行政村,文化部門專門建立文化網站,指定專人負責,及時更新網頁內容。編發《文化信息簡報》,對外宣傳介紹全縣傳統特色文化項目,報道各地文化活動動態,指導農村文化工作。二是整合文化陣地設施。以創建“百個特色文化村”、“文化藝術之家”,實施“東海明珠?金走廊工程”、“民族民間藝術保護工程”等系列文化工程為抓手,結合“十村示范、百村整治”、“雙建設、雙整治”、“康莊工程”等工程建設,因村、因需而宜改建、新建了一批文化場所和文體設施,為群眾開展文化活動搭建了平臺。三是整合文藝隊伍。以文聯為紐帶,建立農村文化人才發現、培養機制,及時吸收有專業特長的農村文化人才進入文聯各協會,不定期開展業務培訓和交流活動。

三是鄉土氣息“濃”。大力挖掘植根于民間的傳統文化,培育了一批特色文化村落和文藝節目。2002年湖鎮鎮被評為省級民間藝術之鄉。塔石鎮的脫節龍、沐塵鄉的三月三畬鄉節、小南海鎮的剪紙藝術、士元鄉的貔貅舞,都極具濃郁的區域文化特色,這些傳統節目還經常應邀參加省、市、縣的文藝演出活動。湖鎮硬頭獅子、塔石脫節龍應邀參加中國第七屆藝術節開幕式演出和“2004西湖狂歡節”大型踩街活動,并雙雙榮獲金獎。文藝創作人員深入基層采風,創作了如小演唱“四老漢奔小康”、道情“鄉鎮干部幫貧致富”、小鑼書“老土管”、“三農”頌、“老太婆逛新城”等一批充分反映當前農村新面貌、展示農民新形象為題材的作品,倡導“歌舞自己演,技能相互比,展品人人獻”,以小品、快板、三句半、表演唱的形式融合方言鄉音進行表演,令觀眾忍俊不禁,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迎。

四是活動載體“新”。以爭創全省特色文化先進縣為抓手,深入開展創建文化特色村活動,不斷創新文化活動載體。2003年舉辦了全縣民間舞蹈匯演,來自全縣基層農村的20多支民舞表演隊同場競技,各展風采,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數萬名群眾爭相觀看,有力地促進了民間特色文化的發展。2004年組織全縣農村基層的村兩委和中小學教師共5000余人開展了“知龍游、愛龍游、建龍游”為主題的文化活動,通過組織參觀近年來在城市、工業、旅游、交通建設中的新亮點,使群眾在耳濡目染中親身感受發展成果,在旅游娛樂的寬松氛圍中接受教育。

五是取得成效“實”。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動不僅豐富了農民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還陶冶了情操,改變了農民的不良行為和習慣。許多群眾說:“大家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健康向上,既開心,又受益?!庇幸淮迕褚蜷L期迷戀不健康的娛樂活動,導致夫妻不和,家庭瀕臨解體,自參加村組織的座唱班后,他便整天熱衷于表演,成了座唱班的骨干,改掉了不良嗜好。妻子也回心轉意與丈夫和好如初,逢人便說:“文藝活動挽救了他,也挽救了我們這個家”。群眾通過文藝活動,接受了新的信息、新的觀念,拓展了視野,思想道德素質和民主法制觀念明顯提高,賭博、封建迷信等活動逐漸減少,講科學、講文化、講道德的風尚逐步形成。農村比過去更積極更健康了。

二、當前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矛盾

(1)需求日趨旺盛與文化產品供給不足的矛盾。隨著人民群眾物質生活的逐步提高,農民文化消費群體結構、消費觀念等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農民對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和文化產品,如電影、電視、綜藝演出、民俗文化活動等需求強烈。由于相關部門對農民的文化需求研究不夠,文藝活動質量不高,縣鄉兩級的文化產品不足和文化資源貧乏,內容炒冷飯,形式老面孔,缺乏吸引力,群眾參與率不高,滿足不了群眾求知、求新、求樂、求變的多元化需求,供求矛盾相當突出。

(2)參與意識增強與文化陣地不足的矛盾。隨著時代的發展,廣大群眾欣賞文化的品位也在逐步提高,不再僅僅滿足于自已看、自己聽,自己演的欲望正越來越強烈。然而,由于有的地方對農村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經濟建設是硬任務、硬指標,文化建設是軟任務、軟指標,文化工作提不到議事日程,必要的機構和人財物問題得不到解決。據調查,全縣21個鄉鎮文化站中,真正能較好發揮作用的僅占72%。鄉鎮一級財政基本上拿不出專門的文化經費,現有的文化服務中心器材不足、設備老化,甚至停留在六七十年代的水平。目前仍有6個鄉鎮文化站不能正常開展活動,以致一些非常寶貴、具有傳承價值的民風、民俗正漸漸消失。

(3)文化事業發展與人才不足的矛盾。長期以來,鄉鎮文化站工作由政府布置,經費由政府投資,人員工資由政府撥付,積極性和主動性差?;鶎游幕刹看嬖诓环€定傾向。在調查中,認為文化工作“符合自己興趣,很樂意從事”的占21.57%,“服從組織安排”的占42.08%,“如果有選擇,將會換其他工作”的占35.3%,“從事這項工作較長,工作缺乏耐心”的占62.79%。而且文化專干基本上身兼數職,每年真正用在文化工作的時間平均不足2個月。鄉鎮文化干部年齡在35歲以下的占9.8%,36~45歲的占66.7%,文化程度為大專以上僅占57.1%。基層文化干部存在多年只出不進的現象,造成文化站需要的專業人才進不來。年齡日益老化不可避免地帶來知識老化、觀念陳舊、精力不足、學習創新困難等問題。

三、切實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推進城鄉和諧發展

(1)貼近基層、貼近群眾,保持文化活動經?;?。文化活動是基層文化建設的紐帶,組織開展經常性的文化活動是提高文化工作影響力、吸引力、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須在“三個力”上下功夫:一要在加強推動力上下功夫。實踐表明,黨委、政府的組織領導是促進和推動基層文化活動的關鍵。宣傳、文化職能部門要做好文化發展規劃,根據形勢發展和工作要求,確定活動主題,加強面上指導;鄉鎮是農村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要加強工作協調和具體策劃,真正發揮文化站、文化員的作用,指導和組織農村基層文化活動;村級基層組織是農村文化活動的具體組織者、實施者,要組織和發動廣大農民群眾開展和參與文化活動,尤其要調動農村文化活動“熱心人”和“帶頭人”的積極性,發揮其文化骨干作用。二要在增強內驅力上下功夫。充分尊重農民群眾的意愿,激發農民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興趣,變群眾被動接受文化為主動參與文化,增強農村基層文化活動的內在動力。三要著力在增強吸引力上下功夫。重視群眾在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始終以群眾的意愿為出發點和歸宿,準確把握農民的文化需求特點、文化欣賞習慣,注重把先進性和廣泛性、教育性與娛樂性、多樣性和豐富性,知識性與趣味性有機地統一起來,為群眾提供適銷對路的文化產品,通過文化活動體驗獲得的享受、參與的享受、創造的享受,使人人享受文化”,讓“文化陶冶人人”,最大限度地實現群眾的文化權益。

(2)以城帶鄉、城鄉聯動,促進文化發展長效化。要樹立“大文化”意識,堅持跳出文化看文化、抓文化,充分整合經濟、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科技等資源,調動一切可調動的力量,擴大文化工作輻射面,不斷強化農村文化工作的滲透力。要從強化領導、健全組織、落實責任等方面入手,通過選聘一批有一技之長的離退休干部職工和文化干部擔任文化村指導員等各種形式,堅持以城帶鄉,實行城市反哺農村,夯實農村文化工作基礎。不僅要向農村送文化,更應注重在農村建文化,增強農村文化自身的“造血”功能,引導農民朋友參與到活動當中來。要著力建立科學的經濟、文化一體化考核體系,把農村文化工作同農村經濟工作一樣納入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形成政策導向,探索農村文化陣地建設的長效管理機制。

(3)創新機制、增強活力,推動文化事業產業化。一是要加快文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步伐。按照“精簡、統一、效能”原則,有效地實現政府對文化發展的宏觀調控和依法監管,切實推進文化行政部門的職能轉變,實現由政府“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既使政府集中財力、人力辦好公益性文化事業,又充分調動全社會創辦文化產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二是要建立行政保障機制。要建立黨政聯席會議制度,把農村文化工作列入鄉(鎮)黨委、政府議事日程,把文化工作與經濟工作列入同等重要位置,定期研究農村文化建設情況,及時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三是要建立多元化投入保障機制。積極調整文化市場準入政策,廣泛吸引社會資本投入文化市場,將市場機制運用到文化投資、融資、建設、運營、管理等各個環節,實現對全社會文化資源市場化的有效配置,逐步形成政府、社會和自身投入相結合的多元投融資格局。

(4)注重結合、強化效果,確?;顒臃绞蕉鄻踊?。要堅持從農民的實際需求出發。努力使文化活動內容包容文化娛樂、休閑健身、環境美化、思想教育、科技普及、藝術培訓、網絡咨詢等;文化活動形式上涵蓋歌舞音樂、說唱彈奏、琴棋書畫、體育競技等,推動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鄉土文化與外來文化、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的相互融合,滿足多元化需求。要發揮農民在文化建設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農民在參與中享受快樂、接受教育;在服務他人中得到滿足、提高素質,增強農民的文明、創新、守信意識,逐步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尚。

(5)優化資源、拓寬渠道,實現人才隊伍社會化。農村文化要發展,人才是關鍵。要自覺樹立人才觀念,建立農村文化人才檔案,建立有利于農村文化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切實做好農村文化人才的發現、培養和舉薦工作,充分挖掘蘊藏在廣大農民中巨大的人才資源,必須充分利用好、發揮好、調動好本土人才的積極性。一要通過重點培養、重點扶持、表彰激勵等方式,鼓勵和吸引優秀人才到基層文化機構工作,培育一批政治思想好、文化素質高、有文藝專長的農村文化帶頭人。二要保護好民間老藝人,加大整理、傳承工作力度,使民間傳統文化、特色文化得以繼承發展,并把文藝絕活變為文化品牌。三要大力培養各類農村文化經營管理人才和經紀人才,活躍農村文化市場,發揮經營人才和經紀人才的“架構”作用,使農村文化既能“走出門”,又能在家門口欣賞“外來文化”,真正在農村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

篇10

1 花垣縣宣傳思想文化隊伍的基本情況及其問題分析

1.1 人員編制設置情況?;ㄔh是一個苗族聚居縣,全縣總人口28.7萬人,苗族占76.8%,轄18個鄉鎮,8個社區,288個村,2765個組??h委宣傳部下轄6個副科級以上單位,分別是廣電局、電視臺、文化局、文聯、文物局、新華書店。整個宣傳系統在編總數324人,其中宣傳部10人,男7人,女3人,本科學歷6人,大專學歷3人,高中學歷1人(司機);廣電局25人,男14人,女11人,下屬網絡傳輸公司及相關股室共68人,鄉鎮廣播站16人;電視臺33人;文化局11人,男6人,女5人,下設文化館17人,圖書館15人,稽查隊16人,苗劇團37人,文研所3人,電影公司39人;文聯4人;文物局10人;新華書店9人。目前全縣18個鄉鎮每個鄉鎮均配有1名宣傳委員,專職2人,兼職16人。

1.2 存在的問題。

1.2.1 數量嚴重偏少?;ㄔh基層十分缺乏文化方面的特長人才,每個鄉鎮均缺乏吹、拉、彈、唱等方面專業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土八路”也很少。鄉(鎮)中小學(含村小學)缺乏音、體、美方面專業教師,基層文化隊伍后繼人才嚴重斷層。農村“五戶”中的文化活動中心戶雖然開展一些活動,但停留在自娛自樂的層次上,沒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大院。在鄉鎮、街道(社區)、村開運動會時沒有專業的體育裁判,舉辦大型的文化活動缺乏專業的文藝輔導教師。先進的文化得不到有效和及時的宣傳,嚴重制約了基層文化生活的繁榮與發展。

1.2.2 年齡結構不合理。懂樂器、通曲藝的文化人才較少,主要集中在城市,農村多才多藝的人才嚴重不足,而且年齡偏大,多在58歲以上,由于健康問題和忙于生計等原因,參與健康有益的群眾性大型文化活動的時間很少,宣傳思想文化的80后乃至90后專業人才非常稀缺。

1.2.3 專職少,編制嚴重不足?;ㄔh專職宣傳員只有2人,兼職16人,盡管每個宣傳員均為各鄉鎮黨委委員,但對思想文化的宣傳大多停留在突擊性和J臨時性安排上,缺乏自主性和主體性,大大影響了思想文化的宣傳力度。

1.2.4 素質低,缺乏專業素養和創意。目前花垣縣的鄉鎮宣傳員普遍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專業培養,雖然全是大專以上學歷,但均非高校藝術專業畢業,缺乏專業素養,編排的節目簡單復制,缺乏創意。在我們調查的幾個鄉鎮中。他們的文藝專長大多數靠自悟,而且僅停留在“會”的層面上,自娛自樂的的特點比較突出,缺乏“精”、“?!?、“博”,在“傳”、“幫”、“帶”上明顯滯后。

1.2.5 效果差,缺乏合作與競爭。表現在三個方面:①經常性差。鄉鎮思想文化宣傳活動大多數集中安排在春節前后,節目為“扭秧歌”、舞獅舞龍表演、棋球類比賽等簡單文化活動。缺乏對地方苗族特色文化的挖掘與整理,更缺乏常態性的民族文化交流。農民在農閑時間文體活動十分單一,除了看看電視外,很少從事其他文體活動,文藝活動主要是扭秧歌、唱歌等小規模的活動,缺乏各鄉鎮以及各文藝團體之間的經常性互動,合作與競爭的良性機制尚為建立起來。②主動性弱。由于業余從事文化活動的特長人員年齡偏大及專業素養低等原因,他們參加文化活動不積極,往往都是在許多愛好者多次邀請下才參加。有的會吹喇叭或有其它特長的文藝骨干,在為秧歌隊或其它文藝團隊服務時,不是找借口推辭,就是講報酬,從事這種文藝活動注重的不是精神上的娛樂,而是經濟上的收入,積極性不高。③影響面窄。全縣各鄉鎮及各文藝團隊之間,在組織開展一些文化活動的時候,往往缺乏彼此之間的互動合作,各自為陣,缺乏溝通,節目單一,缺乏創意,甚至缺乏良性競爭,也缺乏特色和創新,活動范圍局限于鄰里之間、本村組之間,橫向輻射面不夠?;顒觾热萃钦規讉€人吹吹喇叭,扭幾下秧歌,群眾的參與面度不高,未能主動爭取更多更高的交流推介宣傳平臺。

1.3 原因分析。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客觀原因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既有縱向管理上存在的問題,也有橫向交流不足的問題。至于群眾思想文化素質不高,文化需求意識不強,基層宣傳思想文化隊伍薄弱等問題,都嚴重影響了我縣文化事業的健康發展。

1.3.1 基層文化體制工作不健全。花垣縣對文化宣傳工作相當重視,但未建立配套完善的縣、鄉鎮、街道(社區)、村組四。級文化宣傳職能組織,各鄉鎮雖有文化站。但有的已經名存實亡。有的鄉鎮由一人主抓文化工作,但并沒有獨立,而是和其他部門混在一起,職能發揮不突出。街道(社區)、村組的文化宣傳工作大多靠自發組織,農村文藝人才的培訓工作一直“撂荒”,少量的培訓活動未能形成生力軍,因此,鄉鎮、街道(社區)、村組的文化組織處于自發狀態,有的因無人指導而處于癱瘓狀態。許多上級關于文化建設方面的政策措施不能貫徹落實到基層,縣里開展的一些大型文化活動,基層也不能很好地參與進來。

1.3.2 基層文化基礎設施簿弱。通過調查發現,縣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相當簿弱,即使經濟條件較好的鄉鎮也只有一到兩支由農民自發組成的商業性質樂隊,有圖書館的鄉鎮只有1個邊城鎮(現已個人經營),大多數鄉鎮沒有專門的文化活動室,甚至沒有供農民娛樂的綜合性文化活動場所,只有少數村有圖書柜,文化活動場地及器材比較缺乏,基層文化人才的培養和隊伍建設的物質保障不夠充分,文化隊伍的建設發展與經濟發展不同步。

1.3.3 對基層文化骨干的培訓工作滯后??h文化館負責對全縣群眾文藝骨干的培訓工作,但由于文化館專業人才數量不足,門類不全,加之開展城鎮文化活動時間有限,所以近年來對基層文藝骨干的培訓工作未能實現常態化,影響了文化隊伍質量的整體提升,制約了縣域思想文化事業的發展速度。

2 加強鄉鎮宣傳思想文化隊伍建設的意見措施

發展鄉鎮文化事業隊伍是關鍵,人才是根本。繁榮基層文化生活,發展農村文化事業,離不開一支業務強、素質高、專業精、作風硬的優秀文化隊伍。就目前而言,花垣縣所有鄉鎮文化站還是“一站一人一章”的局面,甚至有的地方雖然有編制,但卻在編不在崗或在崗不在職(專職),大多是從其他崗位轉過來的,不知文化工作怎么開展,加上農村文化工作人員學歷偏低,缺乏專業知識,本來鄉鎮文化站就是農村文化的一線管理者和組織者,村級文化室、圖書室的管理輔導離

不開文化站,農村文化中心戶的建設、引導、輔導工作離不開文化站,鄉鎮一級的文化市場管理、監控也離不開文化站,集鎮大中型文化體育活動以及文化體育協會網絡組織的管理與引導。不僅離不開文化站,而且還需要文化站去組織、發展。由此可見,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整個過程之中,鄉鎮文化站所面臨和承擔的工作是繁重而復雜的。隨著花垣縣地域經濟的迅猛發展,“一站一人一章”的文化站怎能支撐起轄內十幾個乃至二十幾個村組的文化發展工作!事實證明,在文化站職能工作被削弱的地區,已經出現了農村基層文化陣地流失、基層文化隊伍渙散、群眾文化活動“偃旗息鼓”、老百姓業余文化生活匱乏的現象,同時,黃賭毒等丑惡現象和封建迷信、腐朽落后的文化乘虛而入,嚴重影響著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農村社會的穩定,因此,加強鄉鎮文化站和充實基層文化隊伍已迫在眉睫。

2.1 加強農村基層文化隊伍建設,重在充實和加強鄉鎮文化站人員的事業編制,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管理能力,將有志于熱愛農村文化事業,懂專業,有點子,富創意,有激情的青年人充實到我們的文化隊伍中來。

2.2 在文化隊伍的建設中,要積極推進體制改革,主要是用人制度、分配方式的改革,打破“鐵飯碗”,實行聘任制,變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打破按職稱分配的變相平均主義,讓能夠干、喜歡干文化工作的“文化人”,有舞臺、有機會施展才華,并且有一定的穩定收入,使那些不能干、不愿干文化工作的人及早換崗退位。

2.3 加強文化隊伍的專業業務培訓工作,盡快提升他們的業務技能和管理能力。文化館要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加大對文化站工作人員的輔導和培訓工作。同時需盡快培養一批基層文化骨干隊伍,建立隊伍的長效機制,使基層文化形成規模可持續發展。

2.4 穩定隊伍,留住人才。農村基層文化隊伍的人才流失十分嚴重,主要是由于兩方面原因所造成,一是從事農村文化的工作者沒有得到相應的工資報酬和生活待遇;二是真正專業人才得不到專用。這主要是地方領導對農村文化發展的認識偏差而造成對文化隊伍建設忽視的結果。

3 如何進一步加強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隊伍的管理(包括培訓、選拔、使用、機制、體制建設等)

發展文化事業,關鍵在人,建設一支懂業務、高素質、善管理的文化人才隊伍,是加快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保障。

3.1 抓培訓,提高隊伍素質。完善培訓制度,落實培訓I經費,堅持和完善對基層專業文化技術人才的崗位培訓,是提升基層文化隊伍素質的根本保障。近年來,花垣縣通過各種方式,初步建立了種類齊全、層次多樣的文化人才培訓體系。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加強文化隊伍的培訓、培養和業務素質的提高。注重把外邊有專業特長的專家學者請進來,培訓指導我們的文化從業人員,通過講學、示范、輔導,提高工作水平。同時,還把部分人才送出去學習培養,吸收新鮮養分,與外界進行廣泛交流溝通,借鑒優秀的經驗和成功典范為我所用,以達到創新求變,開拓進取的目的,從而形成一支業務素質精良,工作作風過硬,思想品質良好的文化人才隊伍,以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有關部門先后邀請了湖南省社科聯副主席周發源、湘潭大學李廣一教授、吉首大學原副校長張永康教授及文學院胡炳章教授等專家學者做專題講座,不斷提高當地文藝人才和文藝愛好者的思想理論修養和文化藝術水平??h委還從縣直各單位抽調了12名同志組成“縣委十七大精神宣講團”,巡回各鄉鎮和部分縣直單位進行理論宣講,不斷提高基層文化隊伍的政治素質和文化技能,夯實基層文化隊伍的戰斗力。

3.2 重選拔,整合文化隊伍?;ㄔh委宣傳部牽頭,積極組織開展了民間藝人的挖掘和培育工作,2年來共挖掘出民間藝術帶頭人89名,其中44人被確定為全縣首批非物質文化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相關文化事業單位每年舉辦3次以上基層文化專干、農民藝術骨干綜合培訓,培訓面達98%以上,努力實現85%的村(社區)有專職(兼)文化員或文化骨干,充分發揮民間藝人和文化大戶的作用,夯實農村(社區)文化基礎。同時,花垣縣大力實施文化名家培養計劃,通過設立文化藝術百花獎、嗤尤文化獎,開展縣十大文化名人評選活動等,使文化藝術拔尖人才脫穎而出。此外,還在提高全縣文化人才總量上下功夫,著力抓好苗鼓舞、群聲合唱團等業余文化團隊的發展,強化對業余文化人才的培養,讓優秀的文化藝術人才不斷涌現出來。

3.3 促使用,理順人才機制。文化建設,以人為本,隊伍是關鍵,人才是核心。用好用活文化人才,必須理順用人機制,為文化跨越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撐。

3.3.1 改革文化專業人才引進辦法。由宣傳、組織、人事部門切實解決文化局、教育局、體育局、文化館、圖書館、文管所、業余體校及各鄉鎮宣傳文化中心編制缺少的問題,為其增加編制,大力引進受過高等教育的專業性文化藝術人才,充實到這些部門,解決人員老化、人才檔次偏低等問題。

3.3.2 加強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體制改革步伐。在核定年度經費的情況下,下放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人員聘用自,使這些單位在宣傳、文化主管部門的領導下,更加靈活地將職能發揮到縣域社會經濟的各個領域,成為社會全面進步的助推器。

3.3.3 做好文化遺產的保護、挖掘和開發工作,做大做強旅游文化大餐。鼓勵名師、名家、民間藝人收徒授業,傳承技藝,由財政預算給予適當的補貼。

3.3.4 建立文化人才數據庫,做好跟蹤管理??h委宣傳部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積極招攬熱衷于文化事業的各路人才,形成人才隊伍建設和文化事業互相促進,相互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對縣域內的各種文化藝術人才實行登記建檔制度,把已經選拔的和有選拔潛力的文化人才作為資源進行合理管理和正確使用,加強文化隊伍建設,建立合理的人才進出機制,做好基層文化隊伍的儲備管理。

3.3.5 完善人才進出機制,助推文化隊伍建設。對文化用人單位,要完善競爭機制。一是凡進必考,摒棄各種關系后門;二是公開競爭上崗,擇優錄用,做到公平、公正、公開;三是完善激勵機制,建立目標考核體系,獎優罰劣,優升劣汰。把那些真正的文化人才、文化能人,招聘到文化事業單位,吸引到文化建設隊伍中來,讓他們成為基層思想文化宣傳的排頭兵。

3.4 搞創新,抓好體制建設。文化隊伍建設離不開機制創新,只有創新才有生命力,才能持續發展?;鶎游幕犖榻ㄔO,可配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同步進行。①健全鄉(鎮)、街道(社區)、村組三級文化隊伍網絡,加快村級文化輔導員隊伍建設,做到機構、人員、經費、制度和工作“五到位”,并通過三年努力,使村級文化輔導員隊伍普及率達到100%,還先后成立了148個文藝社團。適時舉辦培訓班、講座報告會等形式,不斷提高農村文化工作者辦文化、管文化的能力和整體素質。②加強業余文化隊伍的建設。各鄉鎮、街道社區、行政

村分別建立專業性較強的人員配置,,以鄉鎮為龍頭,輻射帶動轄內街道社區的思想文化宣傳,以骨干特色行政村或文藝團隊為樣板,組建2-3支基層宣傳思想文化隊伍,培養一批基層文化活動骨干。還要積極創建基層文化輔導基地,促進基層文化隊伍業務水平的提高。鄉鎮文化館要組建一支綜合宣傳演出隊伍,充分發揮國辦文化的龍頭示范作J{=l。③推進百村(社區)文化互動,以城帶鄉,通過社區、農村結對互動,來帶動和培育基層宣傳思想文化隊伍的逐步壯大。④建立健全宣傳工作網絡,配齊配強鄉鎮、街道(社區)、村級專職宣傳干部,解決鄉鎮、街道(社區)、村宣傳干部專職專干盡職盡責的問題,“穩定專職,發展兼職,壯大業余,鼓勵志愿”,拓寬宣傳文化隊伍,著力建設一支穩定、熱愛本職、政治素質好、業務水平高、講奉獻的基層宣傳思想文化隊伍。

4 進一步加強黨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隊伍建設的領導

花垣縣社會經濟發展較快,作為西部地區經濟百強縣之一,廣大人民群眾對文化的精神需求越來越大。針對當前我縣文化隊伍建設的現狀,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度,從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高度,從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必須充分認識加強基層文化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扎實做好基層文化工作,使基層文化建設與經濟、政治和社會建設同步推進。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強黨對基層文化隊伍建設的足夠重視及時領導。只有加強黨的領導,才能更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基層宣傳思想文化隊伍。

4.1 加強領導,轉變觀念,突出創新。宣傳思想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是黨委、政府工作全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一思想、凝聚人心、引領社會思潮的重要任務。因此,宣傳思想工作必須突出創新?;ㄔh委以學習中心組為龍頭,推動全縣黨員干部的理論學習,各級學習中心組在家強理論學習的同時,注重及時的把黨的有關政策宣講下去,使基層文化隊伍在政治素養上得到提升,明確“形勢、責任、使命”,從而正確的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構建和諧的文化隊伍,實現基層思想文化宣傳的不斷創新。

4.1.1 突出陣地建設來創新。按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繁榮發展農村文化要求,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設、農村電影放映、“三下鄉”、“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建設力度,總體部局加大密度,力求設施配套、重點優化和升級鄉村文化陣地功能設施完善建設,按照“先易后難、先近郊后邊遠、先城郊后邊遠區、先核心區后邊遠”的原則,逐步解決基層宣傳文化陣地建設的突出問題,讓群眾共享經濟發展的成果,吸收經濟發展的“熱力”。

4.1.2 突出職能意識來創新。充分認識基層宣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必要性,進一步解放思想、強化意識、更新觀念、提升能力、理清職能、明確思路,著力在創新內容、創新觀念、創新形式、創新手段、創新管理上下功夫,增強吸引力和凝聚力,創造性地開展基層宣傳文化工作。

4.1.3 突出文明創建來創新。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落到實處,積極開展文明縣城、文明鄉鎮、文明村、文明單位、文明戶、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文明標兵和軍民共建、瞽民共建等創建活動。倡導農民崇尚科學、誠信守法、抵制迷信、移風易俗,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范,養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營造共同進步的社會氛圍,增強和諧因素,維護社會穩定,引導人們增強社會責任的意識。

4.1.4 突出政策支撐來創新。出臺政策,加大形成政策、制度對基層文化陣地建設的扶持力度,將宣傳工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對鄉鎮、街道(社區)、村撥付一定額度的專項活動資金,切實保證宣傳文化工作的順利開展。

4.1.5 突出整合資源來創新。聯合基層辦、司法、農業、計生委、衛生、科技、教育、文化等部門,打破宣傳工作“孤軍”、“劃地”、“陳式”局面,利用駐村、蹲點、下鄉檢查、理論宣講、面對面傳授、技術服務和網絡新媒體,排憂解難,發揮整體合力宣傳效應。

4.1.6 突出機制健全來創新。建立分類實施和分層培訓機制,著力抓好基層宣傳文化隊伍的培訓。積極探索有效的隊伍運行、管理機制,建立規章制度,制定隊伍獎勵、考核機制,調動宣傳隊伍的積極性,確保宣傳文化隊伍穩定,促進基層宣傳文化工作深入、持久、健康、有效開展。

4.1.7 突出隊伍建設來創新。建立健全宣傳工作網絡,配齊配強鄉鎮、街道(社區)、村級專職宣傳干部,解決鄉鎮、街道(社區)、村宣傳干部專職專干,盡職盡責的問題?!胺€定專職,發展兼職,壯大業余,鼓勵志愿”,拓寬宣傳文化隊伍,著力建設一支熱愛本職、政治素質好、業務水平高、講奉獻的穩定的基層宣傳思想文化隊伍。

4.2 理清思路,尋求突破,穩步推進。宣傳部門作為解放思想的先導者和實踐者,就要切實加大解放思想的力度,增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為了提高基層文化隊伍的創新力,找到解放思想的著力點和突破口,適應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要求,打開新的工作局面,花垣縣委宣傳部的具體做法是:

4.2.1 理清思路,圍繞主旋律提供思想輿論支持。按照上級解放思想大討論的整體部署和指示精神,花垣縣委明確提出“破除一切障礙,全力加快發展”的解放思想大討論主題,如何緊緊圍繞縣委、政府工作中心,為率先加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思想輿論支持,理清宣傳思想工作思路顯得尤為迫切。

4.2.1.1 理論武裝重實效。要創新學習理念,豐富學習方式,完善學習制度,把破除制約花垣縣加快發展的各種落后觀念、思想桎梏、制度障礙、不良作風作為理論武裝的首要目標。要加強理論研究,對廣大干部群眾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從理論上找到依據,給出答案,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形成攻堅克難的合力與動力。要加強理論宣傳,深入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縣委、政府制定的重大政策措施,用事實說話,用典型說話,用群眾最熟悉、最生動的形式和語言進行宣傳,不斷增強群眾的發展意識、趕超意識。

4.2.1.2 媒體選擇要寬泛。適應縣域經濟外向度不斷提高的形勢,以更為寬泛的視野來認識媒體,以開放合作的心態來選擇媒體“為我所用”。一方面要加強與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等主流媒體的交流,擴大在主流媒體上的出現頻率。另一方面要重視與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媒體的聯絡,搶占新的“制高點”。同時,要有度接納境外媒體,善于用辯證的思維與境外媒體打交道、交朋友。

4.2.1.2 輿論引導爭主動。要牢牢把握輿論引導的主動權,充分利用媒體、網絡等各類資源,積極引導干群正確認識發展形勢和社會主流,及時報道赫山在經濟發展中的新舉措、新成效,增強干群加快發展、率先發展的信心和勇氣。加大推介先進典型的力度,不斷提高花垣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妥善化解新聞危機,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善于傾聽各階層的訴求,

尊重不同群體的“表達”,營造“百花齊放”的氛圍。

4.2.1.4 活動策劃求創意。策劃是一種創新,成功的活動是精心策劃的結果。宣傳思想工作活動要力戒以枯燥、呆板的形式和手段進行生硬的說教和灌輸,而應根據不同對象、不同群體的心理特征和文化素質,搭建不同的活動平臺。同時注重制定詳細的工作方案,對活動效果預先進行科學測算,總體把握,力爭通過開展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互震共鳴的活動,讓廣大干群在參與活動過程中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主動向主流文化、主導意識靠攏。

4.2.2 更新模式,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源泉。推進文化創新,增強文化發展活力,是繁榮文化的必由之路。

4.2.2.1 繁榮文藝創作,多出精品力作。進步文藝,刻寫著一個民族的希望,昭示著一個國家的未來。深深影響著一個民族的精神和一個時代的風尚。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以省“五個一”工程為目標,鼓勵、引導全縣廣大專業和業余文學藝術愛好者,創作一批以弘揚時代精神、踐行科學發展觀、投身于縣域經濟社會建設大潮為主題的回應時代風云激蕩,領會時代精神本質的優秀作品,滿足民眾多方面、多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民眾的審美情趣,教育、鼓舞、鞭策全縣人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發展家鄉。

4.2.2.2 開展文化活動,豐富文化生活。實踐證明,只有讓群眾當主角,文化活動才最具創造力和生命力。要廣泛開展群眾樂于參與、便于參與的文化活動。近年來,我縣創造性地開展了一系列的大型文化活動,如“走進邊城”大型文化活動、“邊城翠翠”超級女生電視大獎賽、“愛我花垣,興我花垣”春節聯歡晚會、湘渝黔邊區三地春節聯歡晚會、“形勢、責任、使命”主題演講、“邊城杯”文藝作品大賽、“農村苗文化活動月”、“經典苗鼓戲巡演”、“大鬧元宵”等都是群眾自編自導自演,為群眾所喜聞樂見。目前正與北京電影制片廠擬拍電視劇《朵朵》,積極推介本地的苗族特色文化與歷史。要進一步創新和拓展活動平臺,吸引更多的群眾更加主動積極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來。

4.2.2.3 完善文化設施,提供參與平臺。加強基礎文化設施建設,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重中之重。要創新思路,拓寬資金籌集渠道,采取官辦、民辦、群眾自辦相結合的方式,建好圖書館、社區文化廣場、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等文化陣地。建立一支熱心基層文化工作、專業和業余相結合的文化隊伍,使基層文化工作有人組織、有人管理。做到群眾想看有地方,想表演有舞臺。

4.3 整合資源,構建基層文化建設發展大格局。宣傳思想工作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把工作做到人的心坎上。要做到這一點。單靠一項工作的推動。單靠一個部門的力量遠遠不夠,必須破除“你的、我的”等陳舊思想觀念,有效整合各類資源,形成大宣傳格局。

4.3.1 整合系統內部資源。宣傳思想工作站在時代最前列,宣傳系統的干部職工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宣傳系統的每一位干職工要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勇于創新,善于謀劃。人人都做行家里手。要切實堅持宣傳、廣電、文化、文聯宣傳系統聯席會議制度,克服各自為政的“單位”意識和以我為主的“本位”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