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骨質疏松的預防范文
時間:2023-11-07 17:30: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老年性骨質疏松的預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摘 要 目的:探討阿法骨化醇治療和預防老年性骨質疏松的療效及預防措施。方法:200例老年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對照組患者每天口服鈣劑,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服阿法骨化醇。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前骨密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指標都有明顯升高,但治療組骨密度較對照組增加更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疼痛改善率78%,對照組為35%,治療組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結論:阿法骨化醇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癥能夠有效提高骨密度,緩解疼痛。
關鍵詞 阿法骨化醇 老年骨質疏松癥 骨密度
中圖分類號:R977; R969.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1533(2013)09-0021-03
Analysis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lfacalcidol
on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enile osteoporosis
HUANG Xiaopeng1, MENG Jian2
(1.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Yangsi Hospital, Shanghai 200126, China;
2. Endocrine Metabolism Ward, Shidong Hospital, Shanghai 20043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alfacalcidol on senile osteoporosis and to discuss its preventive measures.Methods: Two hundred elderly patients with primary osteoporosi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ach n=100).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basic daily oral calcium while alfacalcidol therapy was additinally give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besides the basic treatment.Results: Before the treatment,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After the treatment, the indicators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however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at the femoral neck and L 2-4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total response rate of pain improvement was 78.0%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35.0%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Alfacalcidol for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osteoporosi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relieve the pain.
KEY WORDS alfacalcidol; senile osteoporosis; bone mineral density
隨著社會的經濟發展與醫療技術進步及人口老齡化的到來,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骨質疏松癥發生的普遍性及嚴重性。骨質疏松癥主要表現為骨質的有機成分生成不足,繼發鈣鹽減少及骨組織細微結構的破壞,繼而造成臨床骨折發生率的增加。阿法骨化醇能在體內起調節鈣磷的平衡作用,增加鈣磷在腸道的吸收,降低血漿中甲狀旁腺激素水平以及改善婦女絕經和激素類藥物引起的骨質疏松。我們選擇在門診治療原發性老年骨質疏松癥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常規鈣劑的基礎上給予阿法骨化醇進行治療對照,以探討其對于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治療及預防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0年4月-2011年12月在門診診斷為老年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為研究對象,經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和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后,排除其他重大系統疾病,選取200例患者。其中男性86例,女性114例,年齡66~98歲,平均78.8歲。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或關節疼痛。隨機將其分成兩組,每組各100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每天口服鈣爾奇D片(含鈣元素600 mg及維生素D 125 IU),治療組除每天服用鈣爾奇D片外,同時加服阿法骨化醇軟膠囊1粒(延迪諾-上海信誼)0.5 ?g/d,連續服用12月。同時建議所有患者適當活動鍛煉,戒掉不良生活習慣,注意通過飲食增加鈣質攝入。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分別使用雙能骨密度測定儀(美國LUNAR公司PRODIGY型)測定腰椎L2-4椎體及股骨頸等部位的骨密度值。同時對兩組治療前后疼痛評價進行分析。
1.4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完成,計量數值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治療前后各指標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骨密度變化
兩組治療前的股骨頸,L2-4骨密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指標都有明顯增加,但治療組患者骨密度較對照組明顯增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篇2
骨質疏松癥包括兩種類型,一類是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包括老年性骨質疏松癥和停經后骨質疏松癥。高危人群是70歲以上的老人和絕經后婦女。50歲以上的人患骨質疏松癥的機會超過50%,且每增加5歲,患病危險率就會增加一倍。老年性骨質疏松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另一類是繼發性骨質疏松癥,是因許多其他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肝病、腎病、腸道鈣吸收不良以及服用類固醇等藥物等導致的結果。
骨質疏松癥的三大臨床表現
一是疼痛: 58%的骨質疏松癥患者會發生疼痛,疼痛的位置不固定,以腰背痛多見,占70%至80%,疼痛沿脊柱向兩側擴散;
二是變矮、駝背: 多在疼痛后出現。駝背是由于椎骨壓縮性骨折引起的,由于脊柱被壓縮,脊柱向后凸出,造成人體變矮、駝背,駝背曲度加大,致使膝關節攣拘顯著,同時駝背還壓迫呼吸系統,從而引起呼吸困難;
三是骨折: 20%的骨質疏松癥患者會發生骨折,骨折發生的部位多在椎骨、前臂和髖骨,這是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最常見和最嚴重的并發癥。
骨質疏松癥的四大致病因素
1.性別、年齡及運動量:女性骨量峰值明顯低于男性,而骨量丟失速度及骨質疏松的易感性均明顯高于男性,故女性更易患骨質疏松癥;在年齡方面,人體的骨骼隨著年齡的增加會出現很多變化,各種流行病學調查已證實,“增齡”是人們患骨質疏松癥的重要因素之一;運動可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進行戶外運動以及接受適量的日光照射 ,都有利于鈣的吸收。運動中肌肉收縮、直接作用于骨骼的牽拉 ,會有助于增加骨密度。所以,適量運動對人的一生相當重要。
2.吸煙飲酒:吸煙者引起骨吸收加快導致骨量丟失加快,腸道吸收鈣下降,也可過早絕經,而導致骨質疏松;過量飲酒不利于骨骼的新陳代謝 ,喝濃咖啡能增加尿鈣排泄、影響身體對鈣的吸收。日常生活中應該避免形成上述不良習慣。
3.遺傳因素:目前已證實骨質疏松癥的發生與遺傳基因有直接的關系,遺傳因素決定峰值骨量的70%。
4.激素水平:與骨質疏松有關的激素有很多,如性激素、降鈣素、活性維生素D、甲狀旁腺激素等。
健康專家特別強調要落實三級預防
一級預防應從兒童、青少年做起,如注意合理膳食營養,多食用魚、蝦、蝦皮、海帶、牛奶、骨頭湯、雞蛋、豆類、雜糧、芝麻、瓜子、綠葉蔬菜等含鈣、磷高的食品;堅持科學的生活方式,如堅持體育鍛煉,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煙、不飲酒,少喝咖啡、濃茶及碳酸飲料,少吃糖及鹽,動物蛋白的攝入量也不宜過多,盡可能保存體內鈣質,豐富鈣庫。
篇3
對于骨質疏松癥。目前醫學上還沒有安全有效的根治方法。不能使已疏松的骨骼恢復原狀,因此正確認識、早期預防尤為重要。
前幾天,劉大媽在家做家務時摔了一跤,當時出現了髖部疼痛并且大腿不能活動。家人趕緊把劉大媽送進了醫院。醫生告訴家人,劉大媽摔斷了大腿骨。劉大媽住院并接受了外科手術。家人都覺得很納悶,平時劉大媽身體健康,經常練太極拳、爬山、鈞魚,外出旅行,怎么只是摔了一跤就會骨折呢?醫生說:65歲以上的老人一旦摔倒,有的時候可能是一場災難,而這全是骨質疏松癥惹的禍。現實生活中,像劉大媽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呢。
寂靜的疾病
當人們正竭力應對心血管疾病、癌癥等頑疾時,又一種危害程度并不比之遜色的疾病也在悄然襲來,這就是被稱為“無聲無息的流行病”的骨質疏松癥。之所以說它“無聲無息”,是因為骨質疏松癥作為一種隱匿性病變,有骨痛癥狀者不足60%,又常常與退化性骨關節炎的疼痛發生混淆,很容易被忽視。
骨質疏松有哪些癥狀
骨質疏松癥具有“四高一低”的特點,即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費用和低生活質量。大多數人在患病初期到中期都不會有明顯的感覺。當發現腰背疼痛甚至骨折了才去診治,往往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它的三大表現是:疼痛、身長縮短和骨折
骨質疏松是怎樣引起的
原發一種與年齡有關,老年性骨質疏松,另一種為婦女絕經后的骨質疏松。
繼發主要包括廢用性營養不良性骨質疏松等皮質醇過多、甲狀腺功能亢進等。
總之,它的發生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激素水平的下降以及年齡的老化密切相關。有骨質疏松癥家族史、飲食不均衡、光照缺乏、運動不足和不良生活習慣,如飲酒、吸煙、喝咖啡等,均易導致骨質疏松癥。
去醫院需要檢測哪些指標
實驗室檢查:主要檢測骨形成指標和骨吸收指標。
x線檢查:是評價骨質疏松的重要檢測手段。
骨密度的檢測:是當前塌有效的骨折風險預測指標。
如何預防骨質疏松
應從年輕時做起,注意合理膳食營養,多食用含鈣、磷高的食品。堅持科學的生活方式,堅持體育鍛煉,多曬太陽,不吸煙、不飲酒,少喝咖啡、濃茶及含碳酸飲料,少吃糖及食鹽,有遺傳基因的高危人群更應及早重視。 另外,婦女絕經后,骨丟失量加速進行。此時期應每年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查,近年來歐美各國多數學者主張在婦女絕經后三年內即開始長期雌激素替代治療,同時堅持長期預防性補鈣或用固體骨肽制劑骨肽片進行預防,以安全、有效地預防骨質疏松。得了骨質疏松如何治療
對于骨質疏松的治療既要“治標”又要“治本”,骨質疏松的治療包括兩部分:一是病因治療,即“治本”,二是對癥治療,即“治標”。
篇4
2000多年前的中醫名著《黃帝內經》就說過:“病在骨,骨重不可舉,骨髓酸痛,寒氣至,名曰骨痹”,“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這里提到的“骨痿”、“骨枯”、“骨痹”與現代醫學的腰背疼痛、身材縮短、駝背、骨折等骨質疏松的臨床表現基本相似。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腎虛精血不足則髓之生化乏源,不能滋養骨骼,骨之失養會導致骨骼脆弱無力。其次,脾失健運是骨質疏松的重要病機,脾虛運化失司會影響胃腸對鈣、磷微量元素、蛋白質及氨基酸等營養物質的吸收。而氣滯血瘀則是其促發因素,血瘀痹阻脈絡, 氣血津液不能濡養筋骨,筋骨一旦失于濡養便易疏松脆弱。
補腎補腎壯陽或補腎滋陰中藥可抑制骨吸收,促進骨形成,從而防治衰老和骨質疏松癥,如羊藿、菟絲子、山茱萸、山藥、枸杞、仙茅、蛇床子、何首烏、刺五茄、懷牛膝、地黃、鹿角膠(霜)、龜板膠、肉蓯蓉、女貞子、補骨脂、巴戟肉、黃芪、杜仲等,可辨證選用。腎陽虛用右歸丸加減,腎陰虛用左歸丸加減,腎陰陽俱虛則以右歸丸和左歸丸合用之。可隨癥加入續斷、狗脊、龜板、寄生、仙靈脾、紫河車、骨碎補等,養肝補腎,填精壯骨。
健脾“脾為后天之本”,健脾法應用于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治療病、證相吻合。特發性骨質疏松癥多見于青壯年,無明顯誘因,臨床多為脾虛,故以益氣健脾為主,用補中益氣湯(丸)、參苓白術散加減。選用黃芪、人(黨)參、太子參、白術、茯苓、當歸、黃精、山藥、炙甘草等。有實驗證實健脾方藥和補腎方藥在防治老齡大鼠骨質疏松及增強骨骼生物力學強度,預防骨折發生中均有確切療效,以兩者合用則效果更為顯著。
篇5
老年人骨折中有1/3屬于髖骨骨折
兩成髖骨骨折患者最后將死于并發癥
現狀堪憂
發病率--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
隨著人口的老齡化,骨質疏松的發病率不斷上升。目前尚無確切的骨質疏松發病率。據有關文獻報告,在美國、英國、意大利和日本等西方國家,50~69歲婦女骨質疏松患病率為20%~28%,70~79歲婦女骨質疏松患病率達到40%,80歲以上婦女患病率高達80%。老年男性骨質疏松患病率要低于同年齡段女性。我國骨質疏松的患病率,在60歲以上人群中,女性約為30%~35%,男性約為10%。據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預測,我國約有8800萬骨質疏松患者,每年醫療費用按最保守的估計約需150億元人民幣!由此可見,骨質疏松已成為威脅中老年人健康、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公共健康問題。目前,政府已將骨質疏松與糖尿病、老年性癡呆一起列為三大重點攻關的老年性疾病,及早防治骨質疏松已成為醫學界迫在眉睫的任務。
危害--軀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三重危害
骨質疏松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造成腰酸背痛、身高變矮和駝背,影響生活質量。此外,更嚴重的是導致骨折。骨質疏松導致的骨折主要發生在四個部位:脊柱、腕骨、踝骨和髖骨。如脊柱壓縮性骨折,嚴重時可造成截癱;腕部和踝部骨折,會產生劇烈的疼痛感,影響患者的活動能力;髖部骨折導致下肢運動障礙,許多患者加入殘廢隊伍,50%的患者需全天候生活護理,20%的患者需常年照顧。此外,尚有15%~20% 的患者會因各種并發癥,如靜脈栓塞、感染等死亡。存活者中,有50% 致殘,生活質量大大降低,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除了軀體方面的問題,因骨質疏松導致的骨折還同時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由于生活不能自理,不能獨立自由行動,引起焦慮、抑郁和自尊心的喪失,使患者的情緒和社交受到很大的影響,不少人從此變得郁郁寡歡。
美國一項對45~69歲婦女的研究證實,絕經后的骨質疏松患者多存在以上各方面的情況。患者面對不能走動、將來可能發生骨折和疼痛,以及髖部骨折可能出現危害大的并發癥,如衰弱、喪失獨立性和死亡等,其恐懼心理大大加劇。她們渴望減緩病情,保持獨立性和活動能力,同時擁有健康的外表、強健的骨骼和內心的平靜。
據調查,亞洲是骨質疏松的高發地區,全世界有1/3的髖部骨折發生在亞洲,預計到2050年,亞洲發生的髖部骨折將增至全世界的一半以上。美國的統計結果表明,美國每年約發生51萬例心臟病,23萬例卒中,18萬例乳腺癌,150萬例骨質疏松性骨折。由此可見,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生率最高,心血管病和骨質疏松已成為絕經后婦女的主要疾病和死亡原因。
病因--各不相同,可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骨質疏松分為三類:原發性骨質疏松、繼發性骨質疏松和特發性骨質疏松,病因各異。
原發性骨質疏松又分為兩型。其一為I型,即女性絕經后骨質疏松,與卵巢功能衰退、血內雌激素水平降低密切相關。絕經后由于雌激素減少,骨吸收遠快于骨形成,造成骨量不斷丟失而導致骨質疏松。這種類型的患者脊椎與橈骨下端骨折的發生率明顯增高。其二為Ⅱ型,即老年退化性骨質疏松,主要病因是性激素減少和腎功能生理性減退,骨皮質和骨松質均受影響。這類患者除椎體骨折和前臂骨折外,還容易發生股骨頸骨折。
繼發性骨質疏松:由后天性因素誘發,包括物理和力學因素,如長期臥床等;內分泌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垂體病變、腎上腺皮質或性腺疾病等;腎病、類風濕、消化系統疾病導致的吸收不良、腫瘤病變等;藥物的應用(糖皮質激素、肝素和免疫抑制劑等)。
特發性骨質疏松:指男性發病年齡小于50歲、女性發病年齡小于40歲的骨質疏松,無潛在疾病,發病原因不明。
患者的就診情況--患病數是就診數的900倍
骨質流失是歷經數十年的過程,一般人從30歲開始,每年大約流失 1%,女性于更年期后達到高峰。女性在絕經后的5年內骨質丟失最快,約為骨峰值的1/3。男性在70歲以后骨量丟失最快。然而,長期以來,醫學界不同專業對骨代謝和骨質疏松的認識不盡一致,對病人的解釋和處理不同,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們對骨質疏松認識混亂。不少女性認為,骨質疏松是隨著絕經、年齡老化而逐漸發生的一種正常的人體退行性病變,腰酸背痛、駝背彎腰、手腳不靈是老年人必然發生的生理現象。于是,許多老年患者在骨質疏松已發展到相當嚴重時,也不及時求治,不僅影響生活質量,還耽誤了治療的時機,最重要的是有可能導致致命性骨折。美國一項統計數字顯示,在幾種常見病中,骨質疏松的估計患病人數與接受治療人數之比非常懸殊(見左下表),說明此病遠遠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尚需在群眾中加強科普宣傳教育,以引起全社會的重視。
全民防范
骨質疏松的危害是潛移默化的,很容易被忽視,但它已成為危害人們健康的共同的敵人。只有全民積極行動起來,以防為先,才能最大限度地減輕這一疾病對人們造成的危害,可從以下三點抓起:
提升骨峰值
什么是骨峰值?每個人一生中骨密度最高的骨密度值就是骨峰值。骨峰值一般出現在30~40歲,受出生后營養、發育和遺傳等因素的影響,骨峰值有高低之分。一般骨峰值持續數年后,骨量將逐漸下降。一個骨峰值高的人,其骨內鈣含量高,年長后發生骨質疏松的機會相對較少;即使發生骨質疏松,程度也輕,發生的時間也會延遲。為日后骨量丟失獲得一個較多的骨量儲備,必然會延緩骨質疏松的發生,所以,應盡可能增高骨峰值。
提高骨峰值要從為胎兒提供各種營養素的準媽媽做起。孕前準備、孕期和哺乳期合理補充各類營養素,包括一定量的鈣劑,就可以為寶寶將來的骨峰值作準備。攝入足夠的鈣和營養,并讓孩子在一生中重視體育鍛煉,這樣,孩子成人后就會有一個高骨峰值以受一生。
一生補鈣
人的一生的不同階段,都需要得到足夠的鈣質以保證身體發育和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鈣的供給量正常,可保證鈣的釋放與吸收的平衡。如長期鈣供給不足,骨內的鈣會被動使用以維持體內鈣代謝的需要。因此,一生中的任何階段都要注意鈣的補充,以解決日常飲食中鈣含量的不足。
孕婦或乳母除了要保證自身鈣代謝的平衡外,還要保證胎兒、幼兒鈣代謝的需要,每日需補鈣400~600毫克。兒童在發育生長期,如3~10歲時,每日需補鈣800毫克;10歲以后,可增至1000~1200毫克;成年后,由于骨的發育已經完成,一般每日補鈣 600~800毫克即能維持鈣的釋放與吸收的平衡。老年期尤其是絕經后婦女,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腸內吸收鈣的能力下降,骨鈣丟失速度增快,每日需補鈣800毫克,才能減少鈣的代謝負平衡。補鈣時,注意飲食搭配很重要,有些含草酸多的蔬菜(如菠菜、甜菜等)或高脂肪食物與含鈣高的食物(如牛奶、豆腐等)同食,會形成不易被腸道吸收的草酸鈣或脂肪酸鈣,需注意避免。
篇6
【關鍵詞】老年;骨質疏松;預防;治療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1-0486-02
隨著當代疾病譜的改變,世界衛生組織把骨質疏松癥列為中老年三大疾病之一,在常見病中居第7位。骨質疏松癥分為三大類: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繼發性骨質疏松癥和特發性骨質疏松癥[1]。骨質疏松是由于多種原因導致的一組骨病[2],是以單位體積骨組織量的顯著降低為主要特點的代謝性骨骼病變。為一種比較嚴重的慢性疾病,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其中最嚴重的情況是導致患者出現骨折[3],很多患者會因此導致殘疾。臨床實踐發現很多人通常是出現骨折后,到醫院檢查才發現自己存在骨質疏松癥,并且現在臨床醫學還不能安全、有效的幫助疏松骨骼恢復原狀,所以老年骨質疏松的早期預防十分重要[4]。主要發病原因是由于鈣缺乏造成的,本文通過對老年骨質疏松癥的發病原因、預防方法以及臨床治療的進展進行回顧性分析,希望為降低老年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提供參考。現報告如下:
1老年骨質疏松的原因
老年骨質疏松是指人超過50歲以后出現腰背疼痛,全身不明原因的疼痛,并且出現頻繁性的駝背、抽筋、身高變矮等臨床癥狀[5]。老年骨質疏松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年齡的增長,骨合成功能的降低,同時骨分解增多;并且老年人的腸鈣吸收功能會發生下降,鈣的代謝也會存在障礙;老年人的活動減少也會導致肌肉的活動降低,進而減少了骨的肌肉刺激,骨母細胞量會發生降低;另外,內分泌系統及激素水平的影響:對于處于絕經早期的女性來說,導致骨量迅速的丟失的主要原因包括雌激素減少和卵巢功能下降兩方面[6],老年女性在絕經期后會出現雌激素的分泌降低,會導致骨中礦物質的含量丟失,所以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中女性患者明顯多于男性患者。
2老年骨質疏松的特點
老年骨質疏松的主要臨床特點是存在軀干的縮短、駝背、腰肌痙攣、壓縮性骨折;并且女性患者人數顯著高于男性患者[7];在咳嗽、彎腰時可能會存在疼痛,經臥床休息后疼痛會減輕,這種疼痛會沿著肋間神經放射或者向患者的要骶部放射。
3老年骨質疏松癥的危害
老年骨質疏松癥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是老年最常見的臨床骨骼疾病。老年骨質疏松癥是“沉默殺手”[8],出現骨折為骨質疏松癥比較嚴重的后果,也是大多數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的就診原因和首發癥狀。老年患者因為免疫力比較低,所以骨折后很容易各種并發癥導致死亡,或者出現不同程度的殘疾。
4老年骨質疏松的預防
4.1調整飲食結構老年人如果酸性物質的攝入量過大,會加劇其酸性體質[9]會導致骨質疏松的發生。大多數的谷物、肉類、糖累、酒和魚蝦等食物屬于酸性食物,而大多數水果、蔬菜是堿性食物,通常每天攝入酸性食物、堿性食物的比例應該是1:4。如果攝入酸性骨質過多就會出現骨質疏松,所以骨質疏松的預防要首先從每日的飲食中進行調整,多攝入含鈣量高的食物[10]:骨頭湯、牛奶、胡蘿卜、黃豆、芹菜等。避免過多的攝入鹽以及蛋白質而造成對鈣流失的增加。既然骨質疏松的產生是由于某些營養素的攝入量不足引起的,那利用科學的飲食來促進這些營養素的吸收是再好不過的了。因為即便是骨質疏松患者,如果能在飲食上進行適當的調理,促進鈣的吸收,同樣能減輕骨質疏松帶來的不便[1]。
4.2改變不良生活習慣一些老年患者有吸煙、喝酒的不良生活習慣,這些不良習慣都會導致骨質疏松或者加重骨質疏松[12]。例如:吸煙會對骨峰的形成產生影響,同時過量的飲酒會對骨骼的新陳代謝造成障礙,還有喝濃咖啡會增加尿鈣的排泄,進而影響到人體的鈣吸收。
4.3進行適當的運動適當的運動可以幫助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同時進行適當的戶外運動可以接受日光照射,會有利于人體對鈣的吸收。在運動中人體的肌肉會收縮,可以對骨骼進行牽拉,可以提高老年人的骨密度。另外,預防跌跤,應盡力設法減少跌跤的可能性,老年人跌跤的發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多。容易引起跌跤的疾病和損傷應加以有效治療,避免應用影響平衡的藥物。應對老人加強教育,告知摔倒易發生在飯后站立或夜間起床時,家中地面的障礙物應減少或消除,宜穿舒適和底有摩擦力的鞋[13]。所以適當的運動可以預防骨質疏松。
4.4保持良好的心情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會產生一些心理壓力,而壓力過大就會導致人體酸性物質沉積發生,酸性物質的沉淀會影響到人體的代謝。所以要讓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情,認真傾聽患者的感受,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和生活情況,對有心理問題的患者給以開導,幫助他們糾正心理失衡狀態,鼓勵他們參加社交活動,適當娛樂、聽音樂、冥想,使情緒放松以減輕疼痛[14]。好心情可幫助保持弱堿性的體質,可預防骨質疏松。
4.5適當的藥物補充給予患者進行適當的藥物補充,不同病因的骨質疏松癥患者應根據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積極治療,有效地預防骨質疏松性骨折,所以,合理應用藥物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癥,減少骨折發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15]。例如:鈣劑和維生素D。需要注意的是定期進行血鈣磷檢查,避免高鈣血癥、高磷血癥的發生。
5老年骨質疏松的治療
5.1骨吸收抑制劑骨吸收抑制劑可以減少骨量進一步的丟失。例如:雌性激素、二磷酸鹽、降鈣素和異丙氧黃酮等。常用制劑和用量為:戊酸雌二醇,每天1-2mg;雌二醇皮貼劑每天0.05-0.1mg[16];依替膦酸二鈉,每天400mg,在早晨空腹服用。
5.2骨形成促進劑骨形成促進劑可以增加骨量,例如:氟化物、甲狀旁腺素、維生素K、生長激素以及雄激素等。常用制劑和用量為:甲狀旁腺素每天400U-600U,治療6個月;維生素K每天5mg。
5.3骨礦化促進劑骨礦促進劑可以幫助促進骨鈣的沉著,可增加骨量。例如:維生素D、鈣劑。常用制劑和用量為:維生素D每天200-600個國際單位;鈣爾奇D每天一次,每次600mg;氨基酸螯合鈣每天兩次,每次275mg;葡萄糖酸鈣每天兩次,每次兩支,每支含量150mg。
5.4對癥治療藥如果存在疼痛的患者給予適當的解熱鎮痛藥,例如:阿司匹林每次0.3-0.6g,每日三次;出現骨畸形患者可以給予進行局部的固定患者使用矯形器械進行矯正。
6小結
老年骨質疏松癥雖然遵循人體骨骼發育-成長-衰老的規律,但是也受激素的調控、營養狀態、物理因素、免疫狀況、遺傳基因、生活方式、經濟文化水平以及醫療保障的影響。骨質疏松癥所表現的慢性疼痛和導致的骨折及其他并發癥嚴重影響老年人的壽命和生活質量,大量增加了相關的醫療費用[17]。如果老年人可以提早加強自我保健意識,預防骨質疏松的發生,對骨質疏松的發生進行有效干預,老年骨質疏松癥是可以得到延緩、預防的。要預防骨質疏松就要調整飲食結構、改變不良生活習慣、進行適當的運動、保持良好的心情、適當的藥物補充。目前治療老年骨質疏松的方法主要給予骨吸收抑制劑、骨形成促進劑、骨礦化促進劑等。我們相信通過提高預防意識和不良生活習慣的改善,是可以有效預防老年骨質疏松癥發生的。
參考文獻
[1]張磊,包可,王勇.骨質疏松癥中西醫結合預防及治療的研究進展.《中西醫結合研究》,2011年第03期.
[2]王立群,王玉娟.老年骨質疏松癥預防和治療[J].中外醫療,2010,31:187-187.
[3]李曉.老年骨質疏松癥導致骨折的原因及預防[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315):106-106.
[4]崔秀嬌,鄭孟冬.兩種藥物組和方案治療50例老年骨質疏松癥的療效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2012,24(9):1071-1072.
[5]梁平.老年骨質疏松癥的臨床護理[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307):368-368.
[6]李明月,呂小明.老年骨質疏松癥預防與康復治療研究進展.《中國保健營養》,2012年12.
[7]張金冉,田東東,劉偉.老年骨質疏松癥的治療現狀[J].吉林醫學,2012,33(9):1949-1950.
[8]范敏.中老年骨質疏松的三級預防[J].內蒙古中醫藥,2011,11:56-60.
[9]范建明.骨質疏松癥的現狀調查分析和健康干預措施[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8,4(1):1-3.
[10]成娜,韓晶.老年性骨質疏松及骨折的原因和防治分析[J].大眾健康,2012,8:299-300.
[11]胡國建,謝海華.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飲食保健.《東方食療與保健》,2006年第09期.
[12]龍友余,王英,王旭凱,等.仙靈骨葆膠囊治療骨質疏松癥41例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2009,31(10):1537-1537.
[13]馬淑珍.老年人骨質疏松的原因分析與預防[J].甘肅中醫,2005,18(7):56-57.
[14]梁毅玲.骨質疏松癥的預防及護理進展[J].現代護理,2007,10:2746-2747.
[15]徐若男,王丁丁,朱小蔚.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癥的常用藥物.《東南國防醫藥》,2011年06期.
篇7
進入21世紀,我國老人數量不斷增加。預計2025年將達到2.8億,占總人口的19.3%,2040年進入老年化高峰期。老年人跌倒將日益嚴重。而老年人骨折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嚴重威脅了老人的生存質量。主要的原因是跌傷和骨質疏松二大類,嚴重威脅老年人的生命與生存質量,骨折后2年內的死亡率在我國高達30%。因此,老年人骨折的防治是當今全球關注的嚴重問題。針對這一社區老年問題實施了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社區護理干預方法,包括對社區老人的防跌倒干預、骨質疏松的知識行為性干預二大主要內容。具體實施的護理干預措施又可分為健康教育干預和社區行為知識干預。通過連續不斷的、多層面的社區護理干預降低了老年人骨折的發生率,提高其生活質量。
一般資料
深圳某一花園小區總人口25539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1611人。調查發現:曾經發生各種老年人骨折55例,占老年人口3.4%;其中腕部骨折23例,脊柱骨折15例,下肢骨折10例,鎖骨骨折5例,前臂骨折2例。
分析骨折發生原因
骨質疏松:骨質疏松性骨折是一種隨增齡而骨量減少,骨顯微結構異常,骨脆性增高,骨強度減小,骨正常抵抗外力作用減弱,即使輕微外力或扭傷或跌倒均易造成的骨折,是老年性骨折發生常見原因。有資料表明,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病率在50歲以后隨年齡的增加而按指數比例上升。據有關數據統計,廣東地區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生率12.2%,其中脊柱骨折發生率7.8%,髖部骨折率0.4%。本文未對老人進行骨密度測定。
跌倒:資料顯示,長期生活在保健機構老人有近半數的人都跌倒過。每年約30%的老年人跌倒1次或多次,而且跌倒的概率隨著年齡遞增,80歲以上老年人跌倒的年發生率高50%。其中5%~10%的跌倒會造成腦部的損傷、軟組織損傷、骨折和脫臼等傷害,時下跌倒已成為美國老年人死因的第6位[1],是英國75歲老年人受損害后主要死亡原因[2]。在世界各地,70歲以上老人跌倒死亡數占跌倒總病死數的40%。多數因為視力下降,神經系統疾病及其后遺癥、損害腿功能的關節炎、性低血壓、鎮靜劑和其他藥物的作用。另外,反射減慢、肌力減弱和協調動作能力下降均可降低老年人對跌倒沖擊的身軀保護能力,增加骨折的機會。本社區環境屬于山形,高低錯落,老年人因跌倒致發生骨折65%。
交通事故損傷:因機動車輛事故引起的骨折占35%,是老年創傷性骨折的主要因素之一。
針對常見發生原因,正確實施社區護理干預
所調查研究的該社區老年人,文化水平較低,健康狀況與精神狀況一般,經濟來源也相對不足,獲取知識的來源較窄導致預防骨折的相關知識不足。因此加強社區老年人對骨折發生的防范及保健知識的宣傳,顯得尤其重要。并敦促社區加強環境改善。
社區健康教育干預:①集中進行老年人骨折專題講座,耐心講解,每個月1次;②制定防跌倒、防意外損傷措施宣傳小冊子,定期把宣傳資料發放到每戶居民家中,以引起老人及家人的關注;③現場指導防跌倒及促進骨密度增加的有氧運動訓練;④家訪,電話詢問或咨詢有關問題。
社區行為知識干預:①積極預防骨質疏松:積極宣傳改善老人的生活方式,鼓勵老人參加各種適宜的鍛煉活動,如:散步、游泳、氣功、打門球等,加強戶外活動,增加光照時間,促進骨吸收;杜絕吸煙、高鹽飲食、大量飲用濃茶及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增加鈣的吸收及骨形成,適度增加膳食中的肉禽蛋奶等含鈣物質的攝入。做到合理膳食,科學膳食,尤其是老年女性骨質疏松的發生率較高,更應關注。②加強老年人個人防護及居住環境設施的建設: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生理機能減退,身患各種疾病,身體的反應能力及平衡能力減退,易跌倒、滑倒致傷。因此,老年人平時注意穿摩擦力大的鞋子,防止跌倒。對行走不方便者要借助拐杖等輔助設置;在房屋結構上盡量簡潔,房間光線明亮,地面磚要防滑防潮,在老年人居住區增加扶欄等設備;社區管理處及時將行人道的一些坎改成小斜坡。建議老人出門最好有人相伴,隨時提醒,注意交通安全,防止意外,確保出行安全。
討 論
經落實各項護理干預措施后,社區老年人普遍反映良好,受到社區居民好評。半年來未接到有老人因在社區跌倒或滑倒而受傷或骨折或發生交通意外。因此,預防比治療更重要。老年性骨折,尤其是創傷性骨折是可以避免的。通過積極的社區護理干預來預防老年人預防骨質疏松性骨折及老年人跌倒發生,在降低老年人骨折發生率的同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減輕社會和家庭的經濟負擔。
參考文獻
篇8
人在25歲以前,骨密度一直在增加。但是,30歲以后,骨鈣每年以0.1%-0.5%的速度減少,進入自然老化過程。人一過青春期后,骨骼就不再生長,骨質中的鈣吸收和流失處于平衡狀態,補鈣也只起維持和鞏固骨質的作用。到60歲時會有50%的骨鈣減少,此時極易出現骨質疏松癥。
骨質疏松癥具有“四高一低”的特點,即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費用和低生活質量,可稱之為隱形殺手,謀財害命。
據《健康之友》
1.什么是骨質疏松和骨質疏松癥
目前認為,骨質疏松是以骨量減少、骨的顯微結構受損、骨骼脆性增加,從而導致骨骼發生骨折的危險性升高為特征的一種疾病現象。當具備上述現象,患者又伴發有因骨質疏松引起的某些臨床癥狀如腰背疼痛時,稱為骨質疏松癥。
2.骨質疏松癥分為兒火類
骨質疏松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為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此類又分為兩型,即I型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和Ⅱ型老年性骨質疏松癥。這是伴隨著年齡的增長或婦女絕經后發生的一種生理性退行性病變,是中老年人群中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和目前防治的重點。第二類為繼發性骨質疏松癥,是由其他疾病或藥物等因素所誘發的,當誘因消除后,骨質疏松癥可以明顯改善。第三類為特發性骨質疏松癥,常見于8~14歲的青少年或成人。這類患者多伴有家族遺傳史,女性多于男性,也有人把婦女妊娠及哺乳期所發生的骨質疏松癥列入特發性骨質疏松癥的范圍。
3.骨質疏松癥患者為什么容易發生骨折
骨質疏松癥患者容易發生骨折的原因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1)當骨骼發生骨質疏松時,雖然其骨骼的外形與正常骨從外表上看來沒有什么區別,但骨顯微結構在不知不覺中已發生變化。隨著骨骼中骨礦物質和骨基質的丟失,原本密實的骨小梁中形成了許多孔隙,骨小梁也變細、變薄甚至斷裂,導致骨骼承受各種負荷的能力(骨的強度)下降。在同樣外力的作用下,疏松的骨骼發生骨折的機會自然就增加了。(2)骨質疏松癥患者骨量丟失以骨基質為主。骨基質是維持骨韌性的重要物質,骨基質的丟失可以造成骨的脆性增加而韌性降低。在外力作用下,骨骼缺乏對外力的耐受性(抗外力降低)也是導致骨質疏松癥患者骨折發生率升高的原因。(3)骨質疏松癥患者多為老年人,由于機體逐漸衰老的原因,老年人肌肉組織彈性降低,失去對骨的保護與協調作用,對突發事件的反應能力較差。
4.骨質疏松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有下面任何一項危險因素者,都是骨質疏松的高危人群,應進一步做骨密度檢測:
女性65歲和男性70歲以上,即使無其他骨質疏松危險因素,也應去醫院檢查。
女性65歲和男性70歲以下,有以下一個或多個骨質疏松危險因素:
(1)有脆性骨折史和脆性骨折家族史的
成人。
(2)各種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的
成人。
(3)體形瘦小、過早絕經、育齡期閉經或月經稀少的人。
(4)長期素食、蛋白質攝入不夠或過多、奶制品或含鈣食物攝入不足、吃鹽過多,以及維生素D、C、K攝入不足的人。
(5)生活習慣不良者。如長期大量吸煙或飲酒、長期飲用過多含咖啡因或碳酸飲料者。
(6)缺乏運動者。如長期臥床或肢體癱瘓者、發生骨折后的病人以及長期處于失重狀態的宇航員等。
(7)有影響骨代謝的慢性疾病和應用影響骨代謝藥物者。
(8)x線檢查有骨質疏松改變者。
(9)服用某些藥物。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如類固醇激素、利尿劑、抗生素、抗血液凝固劑以及接受化學治療等,都易導致骨密度下降。
5.為什么絕經后的婦女容易罹患骨質疏松癥
絕經后的婦女容易罹患骨質疏松癥的原因與女性絕經后雌激素的缺乏有關。其作用機制,簡單地講可能是通過以下途徑進行的(1)雌激素有促進降鈣素分泌、抑制破骨細胞活性的功能。雌激素缺乏時,降鈣素對破骨細胞的抑制作用減弱。破骨細胞活性增強可導致骨吸收增加,引發骨質疏松癥。(2)雌激素缺乏時,抑制了體內甲狀旁腺激素的分泌。由于甲狀旁腺激素是腎臟將無活性維生素D轉化成活性維生素D的催化劑,甲狀旁腺素分泌不足時,活性維生素D生成減少,腸道對鈣的吸收減少,骨生成原料不足導致骨質疏松癥。
據《衛生與生活》
骨質疏松曲癥狀
1.疼痛。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最常見的癥狀,以腰背痛多見,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兩側擴散,仰臥或坐位時疼痛減輕,直立時后伸或久立、久坐時疼痛加劇,日間疼痛輕,夜間和清晨醒來時加重,彎腰、肌肉運動、咳嗽、大便用力時加重。一般骨量丟失12%以上時即可出現骨痛。老年人患骨質疏松癥時,椎體骨小梁萎縮,數量減少,椎體壓縮變形,脊柱前屈,腰
疹肌為了糾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縮,肌肉疲勞甚至痙攣,產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壓縮性骨折,亦可產生急性疼痛,相應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強烈壓痛及叩擊痛,一般2~3周后可逐漸減輕,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壓迫相應的脊神經可產生四肢放射痛、雙下肢感覺運動障礙、肋間神經痛、胸骨后疼痛類似心絞痛,也可出現上腹痛,類似急腹癥。若壓迫脊髓、馬尾還會影響膀胱、直腸功能。
2.身高縮短、駝背。多在疼痛后出現。脊椎椎體前部幾乎多為松質骨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體的支柱,負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負荷量更大,容易壓縮變形,使脊椎前傾,背曲加劇,形成駝背;隨著年齡增長,骨質疏松加重,駝背曲度加大,致使膝關節攣拘顯著。每人有24節椎體,正常人每一椎體高度約2cm,老年人骨質疏松時椎體壓縮,每椎體縮短2mm左右,身長平均縮短3-6cm。
3.骨折。這是退行性骨質疏松癥最常見和最嚴重的并發癥,它不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經濟負擔,并嚴重限制患者活動,甚至縮短壽命。據我國統計,老年人骨折發生率為6.3%~24.4%,尤以高齡(80歲以上)女性老人為甚。骨質疏松癥所致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橈骨遠端骨折(colles骨折)多見,老年期以后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多見。一般骨量丟失20%以上時即發生骨折。BMD每減少1.0DS,脊椎骨折發生率增加1.5~2倍。脊椎壓縮性骨折有20%-50%的病人無明顯癥狀。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脊椎后彎,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換氣量顯著減少,肺上葉前區小葉型肺氣腫發生率可高達40%。老年人多數有沒程度肺氣腫,肺功能隨著增齡而下降,若再加骨質疏松癥所致胸
廓畸形,患者往往可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癥狀。
骨質疏松的認識誤區/吳潤寰
誤區一
補鈣等于治療骨質疏松――鈣的攝入可以減緩骨的丟失,改善骨礦化,但用于治療骨質疏松時,應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目前并沒有充分的證據表明單純補鈣可以替代其他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因此,治療不是單純補鈣,而是提高骨密度、增強骨強度和預防骨折的綜合治療。患者應到正規醫院的骨質疏松中心規范治療。
誤區二
喝骨頭湯能夠預防骨質疏松――骨頭湯中的鈣含量有待確定,同時骨頭湯里大量的脂肪會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其他危害。應注意飲食多樣化,少油、不宜多吃高蛋白質和含咖啡因的食物。
誤區三
骨質疏松癥是老年人特有現象,與年輕人無關――骨質疏松不是老年人特有,年輕人同樣需要注意。就人體骨骼中的礦物質含量在30多歲達到最大角度而言,治療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確診為骨質疏松癥,應接受正規治療,預防骨折,提高生活質量。
誤區四
靠自我感覺發現骨質疏松癥――多數骨質疏松癥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現異常感覺或感覺不明顯。發現骨質疏松癥不能靠自我感覺,不要等到發覺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時再去診治。高危人群無論有無癥狀,應定期去醫院進行骨密度檢查,有助于了解骨密度變化。
誤區五
骨質疏松是小病,治療無須小題大做――骨質疏松不只是平時的腰酸背痛而已,發生骨折的風險會大大增加。一旦跌倒就容易發生骨折,尤其是老年人的髖部骨折危害極大。所以,生活方式調整、規范治療和防止老人跌倒都是非常關鍵的。
誤區六
骨質疏松癥治療自己吃藥就可以了,無須看專科醫生――對于已經確診骨質疏松癥的患者,應及早到正規醫院,接受專科醫生的綜合治療。
誤區七
骨質疏松容易發生骨折,宜宙靜不宜動――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強度需要不斷運動刺激,缺乏運動就會造成骨量丟失。體育鍛煉對于防止骨質疏松具有積極作用。另外,如果不注意鍛煉身體,出現骨質疏松,肌力也會減退,對骨骼的刺激進一步減少。這樣,不僅會加快骨質疏松的發展,還會影響關節的靈活性,容易跌倒,造成骨折。
誤區八
骨折于術后,骨骼就正常了――發生骨折,往往意味著骨質疏松癥已經十分嚴重。骨折手術只是針對局部病變的治療方式,而全身骨骼發生骨折的風險并未得到改變。因此,我們不但要積極治療骨折,還需要客觀評價自己的骨骼健康程度,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骨質疏松癥,防止再次發生骨折。
據《健康博覽》
預防骨質疏松:補鈣、治療和運動
延緩骨量丟失和防止骨折是防治骨質疏松最好的方法和原則。
骨質疏松癥的發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的:特發性骨質疏松癥有人將之列入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范疇,實際上有其特有的因素(如遺傳、妊娠、哺乳等);繼發性骨質疏松癥是由某些疾病或某些原因所致,不論是哪種類型的骨質疏松癥,其治療、預防的原則應是共性的。
1.對癥處坪骨質疏松癥的臨床表現有疼痛、駝背、骨折等,根據臨床表現的癥狀和體征進行處理。
2.延緩骨量丟失或增加骨量在骨質疏松癥的治療和預防別強調年齡段,女性35歲以前為骨量增長期,此后逐漸丟失,50歲以后呈快速丟失。在骨量增長年齡段我們盡量使骨峰值加大,并使骨峰值維持較長時間,在骨量丟失年齡段(女性絕經前),應延緩其骨量丟失,在女性絕經后快速丟失時應采用相應的治療和預防措施(如雌激素替代療法)。骨量丟失年齡段,女35歲以后,男40歲以后,應想盡辦法延緩其骨量丟失,特別注意的是70歲以后的老年人要想通過治療未延緩骨量丟失很不容易。
3.預防骨折的發生骨折是骨質疏松癥最嚴重的后果,所以預防骨折的發生是骨質疏松癥的治療和預防中最重要的,我們采取的措施是使骨峰值達到最大,延緩骨量丟失,這是預防骨折的發生最有效的步驟。在摔倒的幾率中視力是非常重要的,強調保護視力,使其減少摔倒的機會。
警惕冬季骨質疏松癥
冬季寒冷的天氣為行人帶來諸多不便,尤其是行動遲緩的老人更容易發生骨折事故。調查發現,老年人在冬季骨折的發生率比其他季節要高出24%,最易發生骨折的部位有椎體股骨頸、橈骨遠端、肱骨髓端處。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體內維生素D的濃度在冬季顯得特別!低,而影響鈣磷的正常吸收和骨化作用,使骨的一個單位容積內骨組織總量減少,稍小的外力作用即可導致骨折。同時,骨質疏松癥也是導致老人摔倒易骨折的直接原因。
三個年齡段最需要補鈣/曹文平
1.嬰幼兒、兒章與青少年時期這是骨骼需要成長的時期。嬰兒由于母乳喂養與牛乳喂養不同,鈣的吸收有所不同。母乳中鈣的吸收率可達55%~60%,而牛乳喂養的,不論是普通牛乳或配方乳,吸收率都只有40%左右,因此單用牛乳喂養的嬰兒必須補充鈣。1-10歲兒童每天適當補鈣就夠了,而女性從12歲起就需要增加鈣的攝入量。
2.青壯年期
這一時期,需要將骨密度維持到最高點,骨密度越高,到老年就越不容易發生骨質疏松癥。一般骨密度最高的峰值發生在20歲以后一直到30多歲,每日可以補充鈣1200-1500毫克。
3.老年時期
這一時期,骨骼中的鈣容易丟失。四五十歲以后骨骼中的鈣輸出大于輸入,因此容易發生骨質疏松癥,對鈣的攝取應該提高到1000毫克。
日常生活中,可多食用一些含鈣量高的食物。水產品如魚、蝦皮、蝦米、海帶、紫菜等,含鈣量高且易被人體吸收:豆制品為上好的補鈣食品,如豆漿、豆粉、豆腐、腐竹等;奶制品如鮮奶、酸奶、奶酪等,是小兒攝取鈣質的優良食物:另外蔬菜也是鈣質來源之一,如金針菜、胡蘿卜、小白菜、小油菜等。
六類預防阽質疏松
1.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D對于老年性骨質疏松有效。目前,臨床上常用的維生素D制劑有兩種一種是維生素D(也叫骨化醇、鈣化醇)膠丸,每粒含維生素D:為1萬國際單位,每次服1~2粒,每日2~3次;另一種為維生素Dz針劑,每支40萬國際單位,每周注射1~2次,應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應用。
2.攝入鈣制劑鈣的缺乏是產生骨質疏松的重要原因。成年人鈣的吸收量與排出量大致相等,一般不會出現缺鈣現象,而老年人由于腸道對鈣的吸收減少,加之對鈣的需求量增加,因而容易出現缺鈣現象,應注意補充,日常膳食是攝取鈣的最佳途徑。常用的補鈣及鈣調節劑產品有碳酸鈣、乳酸鈣、枸櫞酸鈣、葡萄糖酸鈣片、葡萄糖酸鈣口服液、活性鈣、降鈣素、雙磷酸鹽類等。
3.服用維生素A維生素A是防治骨質疏松的常用藥,常與維生素D合用。維生素A除了具有維持上皮細胞的功能完整及參與細胞代謝外,還參與骨骼的生長發育。當體內維生素A缺乏時,骨組織就會變性,軟骨內骨化過程就
會變慢,但骨膜的骨化過程仍在進行,從而造成骨骼畸形。維生素A缺乏還可造成腎小管損傷,影響鈣的重吸收。日常膳食中動物肝、動物乳中含有大量維生素A。藥物補充維生素A可選用魚肝油膠丸,一般每次1粒,每日2~3次。
4.服川維生素c維生素c是骨骼代謝的重要物質。當機體缺乏維生素c時,骨骼內的蛋白質、多糖類物質的代謝便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障礙,使蛋白質和多糖類物質減少,而蛋白質和多糖類物質是骨骼中骨基質的基本成分,骨基質生成減少,骨骼的發育和生長自然會受影響,從而產生骨質疏松。維生素C在腸道內還可與鈣離子結合,有利于鈣離子的吸收。藥物補充維生素c可選用維生素c片,每次2片,每日2-3次。
5.使Ⅲ性激素老年性骨質疏松與血液中的激素,特別是性激素失調有直接關系,所以,使用性激素是防治骨質疏松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性激素有雌激素類、雄激素類、雄激素衍生物等,可在醫師指導下單獨使用或聯合應用。
6.選用補腎類中藥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藏精,因此,服用具有補腎作用的中藥及中成藥,如黃精、刺五加、菟絲子、天冬、麥冬、枸杞子、山藥、地黃及剌五加片、六味地黃丸等,可有效防治骨質疏松。
據《醫藥養生保健報》
幾種適合骨質疏松速者的運動
1.踏步和步行研究證明,骨骼縱向的壓力對于減少骨鈣的丟失最為重要,因此運動療法的設計首先要在縱向為骨骼施加壓力。也就是說,外界壓力的傳導方向和骨骼的軸線一致。例如,下肢的骨骼一般與地面垂直,因此運動產生的力量傳導方向最好也與地面垂直,這樣療效最佳。根據此原理,原地踏步運動和步行運動是骨質疏松癥最好的治療方法。因此無論是原地踏步還是步行前進,人身體的受力都與地面垂直并沿下肢骨骼傳導。由于下肢骨骼受到來自垂直方向力量的刺激,可以緩解骨質的丟失。
2.跳躍運動跳躍時人的體重沿脊柱及雙下肢向下傳導,使骨骼受力,有利于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癥。跳躍的時間及運動強度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確定,不能強求一致。對于身體狀況相對較差的患者,跳躍時可以扶墻、扶家具、扶樹木等,防止摔倒。
3.踮足運動踮足運動有利于脊柱和下肢骨骼上壓力的增加,有利于減少骨鈣的丟失,尤其對骨質疏松癥造成脊柱彎曲(俗稱駝背畸形)的老年患者,通過踮足運動,增加了脊椎椎體上骨小梁的密度,加強了腰背部肌肉的力量,起到穩定脊柱、減少椎體變形的作用。
運動方法:患者站立位(必要時可以扶墻、扶樹等,以穩定身體),深吸氣后,慢慢將足跟抬起,用足前掌支撐地面,維持3-5秒鐘后放下足跟并呼氣,反復進行10-30次。經過上述練習可逐漸增強踮足的頻率和維持時間。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雙手提起數公斤的重物踮足運動,每日做1~3次。
篇9
【關鍵詞】 骨質疏松癥;老年;綜合干預模式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2-0782-02
我國社會人口已進入老齡化時期,大多數老年人患有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其發病率已躍居常見病、多發病的第七位。因此,正確認識、早期預防顯得尤為重要。目前由于人們對骨質疏松知識的缺乏,或者在認識上存在誤區,多數患者認為藥物治療是唯一的途徑。然而由于當前對骨質疏松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尚缺乏特異有效的治療方法,所以控制骨質疏松,預防比治療更為重要,同時,探索切實可行的綜合干預模式,對于預防老年骨質疏松的發生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均有重要意義[1]。筆者所在單位深圳市福田區慢性病防治院于2009年7月——2012年9月選取深圳市福田區福利中心及周邊社區200名老人作為研究對象,并對其中的100例給予OP相關預防性綜合干預,現已經全部完成隨訪工作并做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深圳市福田區福利中心及周邊社區200名老人作為本研究之對象,所有對象其年齡均在50歲以上,且均為骨質疏松危險因素評分較高的能長期接受干預的常住人口,同時排除年齡不符合者、已患骨質疏松且有明顯病變者以及不能長期居住而聯系不佳者。其中包括男67例,女133例;年齡51-76歲,平均(56.2±5.8)歲;體重48-62kg,平均(54.1±4.3)kg;身高150-174cm,平均(159.4±12.3)cm;文化程度包括小學文化程度及文盲98例,中學文化程度者83例,大學文化程度及以上者19例。將此200名老人按隨機數字原則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100例,成組后組間成員在性別、年齡、體重、身高、文化程度以及基本骨質條件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本研究OP以骨密度峰值減去2個標準差作為診斷標準。對照組除日常的媒體宣教外不再給予其他任何干預措施,干預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綜合干預措施,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2.1 健康教育 在社區內組織并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具體內容包括編寫和發放與骨質疏松相關的知識宣傳材料,定點張貼《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及膳食寶塔圖;聘請相關專家在社區內面向老年人群開展骨質疏松癥防治的專題講座,并于期間應用自制多媒體課件幫助老年人學習以加深其對該疾病的認識;定期組織觀看健康保健影像資料,積極宣傳生活中有關防治骨質疏松的知識;每月均編寫一期預防骨質疏松癥的宣傳知識辦報并張貼于社區健康教育欄內;每月進行1次電話回訪,且每2個月再進行1次家庭訪視以進行面對面交流;定期對骨密度、體重及身高進行測量。
1.2.2 飲食干預 基于基礎代謝功能及胃腸道消化能力的下降,多數老年人群的鈣代謝極易出現負平衡的情況,其中女性老年人群由于在絕經后其內分泌功能減退更為顯著,所以此方面情況表現尤為突出,骨質疏松及骨折的發生率明顯增加,而給予合理的飲食干預可在一定程度有助于情況緩解[2]。①宜多食用的食物:宜用食物主要為一些含鈣量比較豐富者,比如有奶類、豆類、蝦皮以及海藻等,其中牛奶不僅含有較充足的熱能,而且可有效彌補膳食中鈣源的不足,為最佳補鈣食品,需保證每天一杯,又如可適量在骨湯中加醋,這樣可幫助鈣的溶解而有利于人體吸收,但不宜與菠菜、莧菜等含較多草酸的食物共用,以防止草酸鈣的生成而影響鈣吸收;②少吃或禁用食物:濃茶和咖啡等均具有較強刺激性,包括所有的油膩煎炸食物,都會對老年人的胃腸功能產生較大影響,最終可對鈣的吸收造成妨礙,另外,香煙所含尼古丁及咖啡因可加速鈣的排除,酒精在加速鈣排除的同時和會干擾維生素D的代謝,因此有必要戒煙忌酒;③合理補充鈣劑:通常在40歲之后,人體對鈣的吸收會隨年齡的增加而逐漸下降,因此需指導干預組老年人合理進行鈣劑的補充,其每天的鈣攝入量保持在500-600mg之間,同時注意經常曬太陽促使維生素D的合成而增加對鈣的吸收效率。
1.2.3 生活方式干預 骨質疏松是導致發生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對于老年人群而言,加之機體老化和腦組織萎縮程度較大,其感官靈敏度及控制身體平衡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確實,發生跌倒而發生骨折的幾率會大大高出非老年群體,因此在生活方式干預方面應將重點放在跌倒的預防方面[3]。具體干預方法為:首先盡量改善其居住環境,確保其房間采光良好而不至于妨礙視線,合理布置家具以最大程度減少行動障礙,做好衛生間等地面的防滑措施;其次需指導其進行合理的穿戴,衣物合體而不宜過長過寬大而影響行走,鞋在保證舒適的同時還需具備耐磨和防滑的特性,盡量避免穿拖鞋;再次需在行為方面給予必要指導,如在日常變化的過程中不宜動作過快,起床先側身借助手支撐身體以防止要不過度用力,保持腰背挺直下蹲等,另外盡量不過于負重和進行高程度體力活,注意臺階跨越及乘車安全等多方面生活細節。
1.2.4 運動干預 鼓勵干預組老年人堅持進行戶外有氧運動,比如散步、慢跑、做健身操和打太極等,個別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在有人陪伴的情況下進行一定量的跳躍運動,有資料顯示,跳躍運動是最佳預防骨質疏松的運動方式之一,堅持1年跳躍運動的絕經后婦女,最易發生骨折的髖部其骨密度可增加3%左右。運動鍛煉最好選擇在上午10點左右或是傍晚進行,運動強度及持續的時間依據個人具體情況而定,一般在主觀感覺費力、氣短和出現微寒即可停止,通常該時間在30min左右,切忌過度運動而影響食欲和睡眠情況。
1.3 觀察指標 本研究所有對象均隨訪3年,并在干預前后均進行以下指標的檢測:①骨密度(BMD)。采用我院已配備的超聲骨密度測定儀進行檢測,主要測定踝關節和膝關節的BMD值。②骨代謝相關生化指標。a、血堿性磷酸酶(AKP):在禁食12h以上的條件下取晨靜脈血5ml于2h內進行血清分離置-20℃冰箱冷凍保存后采用專業儀器進行測定;b、尿鈣(Ca)、尿羥脯氨酸(HPr)及尿肌酐(Cr):連續2d在第1次晨尿后1h后,去第2次空腹尿10ml于-20℃冰箱冷凍保存后進行集中檢測。③發生骨折例次。
1.4 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采用SPSS11.0軟件包處理,兩組均數差值比較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比較以P
2 結果
2.1 兩組干預前后骨密度比較 結果顯示,干預組在干預后的踝關節與膝關節骨密度值均較干預前有顯著增高,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3 兩組發生骨折情況比較 隨訪期間干預組未有1人發生骨折;對照組有6人發生骨折共9例次,骨折發生率6%,組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相關統計資料顯示,當前全世界的骨質疏松患者大概有2億之多,已躍居所有慢性疾病的第七位,其對人類健康的危害程度僅次于心腦血管疾病,因此骨質疏松癥也已經成為了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問題[4]。而在我國,半數65歲以上老年人均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其中60歲以上女性骨質疏松率已高達40%,較30年前增加了3倍,且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此情況估計會變的更加嚴重[5]。因此本研究選擇50歲以上人群作為研究對象,也是為爭取獲得更好的預防效果。
對老年骨質疏松癥而言,防重于治已是眾所周知的原則。BMD是反應骨礦含量的重要指標;40-75%的血清AKP均是由骨細胞產生而來,因此血清APK水平即是骨生成活動能力的重要指征;骨吸收的靈敏指標則可由尿Ca/Cr及Hpr/Cr作出反映。因此本研究在進行骨密度考察的同時,也將血清AKP、尿Ca/Cr及Hpr/Cr作為了主要的觀察指標。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通過給予健康教育、飲食、生活方式、運動等方面的干預后,其骨密度及骨代謝相關生化指標均較干預前有顯著改善(P
綜上所述,在社區針對骨質疏松高危人群積極給予其科學的綜合干預措施對骨質疏松的防治具重要意義,通過綜合干預措施的實施,不僅可可顯著提高老年人對骨質疏松的認識,更能較好地改善其生存質量和降低此類疾病之醫療成本,值得全社會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喬.社區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護理研究進展[J].護理雜志,2011,28(9):30-33.
[2] 鄒竹欽.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對飲食治療知識的知曉程度調查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33):49-50.
[3] 林華.健康管理生活方式干預防治老年骨質疏松[J].實用老年醫學,2008,22(6):407-409.
篇10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 )是一種全身代謝性骨病,它是一種骨形成和骨吸收不平衡的疾病,即以骨量減少和骨組織細微結構破壞為特征而引起骨脆性增大及骨折的疾病。骨質疏松是中老年人,尤其是絕經后婦女的一種多發病,60 歲以上婦女約1 / 3 將面臨該病的威脅。骨折是骨質疏松癥最常見的并發癥(多發生于髓部、撓骨遠端和脊柱等部位),且骨質疏松性骨折愈合慢、愈合質量差,是導致骨質疏松性骨折再骨折發生率高的重要原因,不僅嚴重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而且還是老年人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對防治骨質疏松藥物的開發和研制已成為全球性的重要課題。
很多藥物可以預防骨質的丟失和部分恢復骨的密度。這樣藥物可以大大降低骨折的發生率。目前治療的藥物根據其機理主要有三大類,分別是:① 骨吸收抑制劑,如鈣制劑、鈣調節劑(雌激素、維生素D 、降鈣素和雙麟酸鹽類);② 骨形成促進劑,如氟化物和甲狀旁腺激素等;③ 既能抑制骨吸收又能促進骨形成劑,如雷奈酸惚(strontiuln ranelate )。現將目前國內外治療骨質疏松藥物,簡要介紹如下:
1 骨吸收抑制劑
1.1 鈣劑 鈣是人體最基本元素之一,是骨組織的主要成分,人體總鈣量的99 %貯存于骨。補鈣是治療骨質疏松最常用的方法,可以說任何治療骨質疏松的方法必須同時補鈣,以提供骨礦物質,增加骨強度,許多兒童由于鈣吸收不良而致骨峰量較低,使得他們以后發生骨質疏松的概率增大,青春期女孩很可能是早期應用鈣劑防治骨質疏松的最佳對象,然而發育期鈣劑的服用僅僅加速人體到達骨峰量的速度,并不能提高其最終的骨峰量。補充鈣劑有利于各年齡段提高其附肢骨的骨量,結合運動療法效果則更好。
1.2 維生素D 及活性代謝物 老年人由于維生素D 的合成能力下降,導致腸道對鈣的吸收減少,血鈣濃度下降,進而刺激甲狀旁腺素(PTH )水平升高。活性維生素D 在體內可增加鈣和磷的腸道吸收,并調節鈣和磷的平衡,還可調整血漿中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和減少骨鈣消溶,解除骨骼、肌肉的疼痛,改善絕經、衰老和類固醇引起的骨質疏松及腸道鈣吸收不良,故尤其適用于腸鈣吸收不良、骨化三醇合成障礙及婦女絕經后骨質疏松引起的骨痛。
1.3 降鈣素 降鈣素的作用與副甲狀腺素相反,能抑制破骨細胞的生成,降低破骨細胞的活性和數目,同時能刺激成骨細胞形成,直接抑制骨吸收,減慢骨轉換,還可降低血鈣、血磷和抑制疼痛介質的釋放。因而更適合骨質疏松引起的骨痛和骨折,也可用于雌激素治療無效或有雌激素禁忌證的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治療,對一些高轉換型骨質疏松(如激素引起的骨質疏松等)也非常有效。但對制動和膽汁性肝硬化引起的骨質疏松癥無效。此外,降鈣素(肌注、靜注或靜滴)可用于治療高鈣血癥及其危象,如癌、肺或腎癌、骨髓瘤和其他惡性腫瘤骨轉移所致的大量骨溶解,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缺乏活動或維生素D 中毒等。降鈣素可明顯緩解骨質疏松性骨痛,有中樞性止痛、增加活和改善鈣平衡的作用[1]。
1.4 雙麟酸鹽類 雙麟酸鹽是人工合成的一類焦磷酸類似物,對骨的輕基磷灰石結晶有特異的親和力,與焦磷酸一樣,能緊密地吸附在經磷灰石的表面,但不像焦磷酸鹽那樣在體內易被骨的焦磷酸酶所降解。雙麟酸鹽小劑量就能抑制骨吸收,其減少骨量丟失、降低骨折發生率的作用確切,并得到公認。此類藥物的共同特點是化學性質穩定、胃腸道吸收極少、在體內不代謝、在骨中貯存時間長等。阿侖麟酸鈉和利塞麟酸鈉是目前防治骨質疏松和治療變形性骨炎的重要藥物。
1.5 雌激素與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 , SERM ) :雌激素是骨吸收抑制劑,可直接調節骨質代謝,延緩和減少絕經后的骨丟失,緩解骨關節疼痛,降低骨折的發生率,還可改善其他更年期癥狀,提高絕經后婦女的生活質量,現已廣泛用于絕經后骨質疏松的治療。若在絕經后3 一5 年內用藥,效果最佳,75 歲以上老人用藥受益不大。但長期或大劑量應用雌激素類藥物,可刺激乳腺和子宮內膜增生,有增加患乳腺癌和子宮癌的危險,所以要使用最低有效劑量并輔以適量孕激素。常用藥物有孕馬雌酮(結合型雌激素),長效雌激素尼爾雌醇聯合安官黃體酮、雌二醇貼劑等[2]。
2 骨形成促進劑
2.1氟化物為骨形成刺激劑,可直接作用于成骨細胞,使松質骨骨量增加,但對皮質骨沒有明顯作用,此外,氟化物對骨的作用與劑量有關,小劑量(刺激成骨細胞活性)對骨量有益,可降低松質骨骨折發生率,但大劑量(可抑制成骨細胞活性)使骨形成異常,反而可增加骨脆性,尤其可增加皮質骨骨折。故目前臨床治療骨質疏松癥已少用或不用氟化物類藥物。
2.2 甲狀旁腺激素(PTH)
PTH對骨骼有合成作用,通過與腎,骨PTH/PTH相關肽受體作用,增加成骨細胞數量,減少其程序性死亡,促進骨形成,并顯著減少松質骨的丟失及骨小梁厚度的減少,PTH可增加中軸骨、小梁骨量,但不增加皮質骨骨量。臨床常用hPTH(1-34)400 1U/d,皮下注射,可與ERT同時應用于絕經后婦女,使椎骨、臀部和總骨密度增加,減少骨折率。PTH還用于治療皮質激素誘導的OP及老年性OP [3]。
2.3 他汀類藥物
動物實驗表明他汀類藥物可明顯促進新骨形成,增加骨密度,恢復微結構,增加其強度,洛伐他汀是最有效的。人體臨床研究結果表明,改善骨骼狀況所使用的劑量與降低膽固醇所使用的劑量大致相同。一項回顧性研究顯示,老年婦女服用他汀類藥物能降低膽固醇的同時,骸骨骨密度明顯增加,且髓骨骨折的危險性降低。但目前上市的他汀類藥物被用作全身骨刺激劑是不理想的,因其主要作用于肝細胞的HMCCOn還原酶,和肝組織相比,他汀類藥物在其他組織中的分布濃度非常低,而如果要用于骨質疏松癥的治療,則需作用于骨骼。且此類藥物費用較高,僅因為預防骨折而用于無心血管危險因素的治療,多數人還難以接受。如能找到一種作用于骨骼的他汀類藥物或開發新的制劑以解決藥物在肝臟中的代謝問題,作為一種骨合成代謝藥,他汀類藥物值得進一步研究。
3 既能抑制骨吸收又能促進骨形成劑
3.1 雷奈酸惚是2004 年底經歐盟藥物評審委員會(EMEA )批準上市的新型抗骨質疏松藥物,是目前第1 個既能抗骨吸收,又能促進骨形成的藥物。國外的多項大規模臨床對照結果顯示,本品不僅能顯著增加骨質疏松患者的骨密度,降低骨折發生率,而且能改善骨的顯微結構,增加正常動物的骨質量。本品具有很好的生物利用度和耐受性,目前尚未有嚴重不良反應的報道。
3.2 預防與教育對骨質疏松癥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應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預防應于早期開始,童年及青春期過度骨丟失預示老年時發生骨質疏松的可能性很大,對早年體力活動應予鼓勵,這樣可使骨礦密度增加。飲食方面應注意營養均衡,增加含鈣量高的食品如牛奶及奶酪,減少富含磷質食物如肉類,避免某些維生素(如維生素D、K、B6 及B12等)缺乏,避免飲酒和吸煙,多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老年人適當曬太陽等。總之,對于骨質疏松癥,要因病施藥、預防和治療并重才能達到防治和消滅該病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劉汴生,張思雄.實用臨床老年病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1:55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