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園藝課程范文
時間:2023-11-06 17:55: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花卉園藝課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花卉栽培技術》是高職園藝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該課程實踐性強、內容廣,涉及到花卉的繁殖技術、栽植技術及養護管理技術等內容,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適應現代職業教育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要求。筆者從2006年開始,在明確實踐教學地位和作用的基礎上進行了相應的教學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該課程教學試圖通過“任務驅動,產學結合”的教學模式設計教學環節,打破傳統教學系統性強、理論性強的弊端,充分體現高職教育特色,狠抓技能訓練,最終實現培養學生從事花卉繁殖、栽植及栽后養護等管理和應用工作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
1《花卉栽培技術》教學改革的舉措
1.1制定以崗位需求為本位的課程標準
《花卉栽培技術》課程應在學習植物與植物生理、植物生長環境、園林植物保護等專業基礎課程的前提下,結合園藝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明確課程定位,即培養面向園藝行業和花卉生產企業一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確定課程目標,即通過理論學習和生產實踐,使學生掌握花卉栽培的基礎理論知識,具備花卉的繁殖能力、栽培能力、養護管理能力、應用能力、營銷能力等。按照課程定位和課程目標要求,要注重學生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培養,將花卉行業職業崗位應具備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落實到實踐教學各環節中,構建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的“花卉栽培技術”課程標準。
1.2構建“任務驅動,產學結合”教學模式
《花卉栽培技術》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且花卉種類繁多,它們在不同季節內生長習性各異,生產管理內容不同,在安排制定教學計劃時就要充分考慮生產實際情況和季節的變化特點,靈活地安排具體教學內容。在第二、第三學期,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實訓小組,選定花卉種類、分組承包,從播種、上盆、養護等一整套程序,由教師指導學生親歷生產,按照生產任務要求,每天安排早晨或傍晚的時間到校內實習基地參加花卉生產,結合基地的生產任務靈活安排實踐內容,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生產性訓練,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第五學期,學生到校外實訓基地進行3個月的生產實踐。第六學期進行頂崗實訓,學生以企業員工的身份到用人單位參加生產實踐,在企業的真實環境中培養技能,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團隊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在各種教學方法配合使用時,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2007年,我系成立了花卉租擺公司,系部出資、學生在老師的指導經營,為學院及企事業單位提供花卉租擺服務。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實現了課內與課外的結合,不僅使學生對花卉的鞏固了學生花卉栽培養護技能,且使學生熟悉了花卉行業的經營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產學結合、校企結合、課內課外結合,實現了實訓項目的完整性,使學生能夠完成一個完整的生產栽培過程,保證基本能力、專業能力、綜合能力的訓練。
1.3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
1.3.1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花卉栽培技術》是一門綜合性學科,總學時132,按生產過程、季節和氣候來分配學時,分散進行。在教學方法上把啟發式教學法、現場教學法、互動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演示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綜合使用,加強了學生實際技能的培養,提高教學效果。
1.3.2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由于花卉種類繁多、形態千姿百態,而且花卉植物的生長受時令、地域、氣候等因素的影響,借助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對本課程的知識有較多的感性認識。加上多媒體有同時處理文字、聲音、圖形及影像等多種信息的功能,利于創造多種教學情境。另外,由于花卉知識不斷更新,新知識、新信息層出不窮,教材則不斷老化,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及時了解學科的前沿與發展,緊密結合市場需求。還可將多媒體課件放于課程網站上,學生可自己利用課余時間去復習鞏固,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1.3.3結合職業技能鑒定,強化實踐技能考核
徹底改變理論筆試的考核辦法,將該門課程的考核分為4個方面,即學習態度20%,包括考勤、紀律、團隊精神等;理論考試30%,包括作業、實訓報告、獨立獲取信息能力等;技能考評30%,必備的基本技能實施與花卉園藝工的技能鑒定標準相統一的單項考評,就將花卉園藝工的考核與實踐教學融合在一起;生產成果20%,即結合實訓基地生產任務,分組承包的種類完成生產與管理的最終結果。這樣的考核縮短了教學與生產、學生與崗位、學校與社會的距離,使學生學以致用,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近年來,我系學生花卉栽培技能大幅提高,花卉園藝工職業資格證書的獲取率達到了100%。
1.4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重視和加強實踐教學
1.4.1充分利用校內實訓基地加強實踐教學,開展現場教學
園藝技術專業擁有一個占地10畝的露地花卉栽培區和2個占地600m2的現代化溫室。栽種了各類花卉110多個品種20000多株。可以進行花卉的識別、播種、扦插、嫁接、分株、上盆、移栽、育苗和管理養護等教學內容的現場教學,邊講解、邊觀察、邊實踐,學生對所學知識看得見、摸得著、印象深,學習效果比在教室里好得多。
1.4.2利用優質校外資源,建立校外實習基地
建設長期、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是《花卉栽培技術》課程實踐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本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方面。為了充分利用社會優質資源,縮小教學與花卉行業的距離,這幾年本系和相關的科研院所、管理機構、花卉企業建立了長期的學生實習實訓、就業合作關系,校外實習基地已達10多個。在實習過程中學生直接參加企業的生產、銷售和管理,與企業員工一起勞動和生活。通過實習,學生鞏固了專業知識,認識了常見的花卉;掌握了花卉生產各階段的技術;學會了調查花卉生產動態,分析花卉發展趨勢,進行市場預測。
2 課程教學改革效果和存在問題
2.1課程教學改革效果
5年來,通過對《花卉栽培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取得明顯效果:一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現場示范教學結束,學生總是迫不及待地要親自動手操作體會。二是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因為要親自示范,教師只有提前做好充分準備,周密計劃與安排,教學時才能靈活、生動而富于激情。三是提高了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一般每個小組4-5人,在實際操作時,只有密切有效地配合,才能順利完成任務。四是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與創新能力。由于理論教學時間的壓縮且不具系統性,一些技術問題,學生只有通過查閱大量資料才能完成。五是提高了學生的崗位職業技能。以任務驅動為抓手的日常生產與管理,使得學生真正掌握實際生產環節中的各項技能,畢業后能使他們迅速適應工作崗位,大大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六是促進了花卉基地的建設,增加了經濟收入,增強了學生對市場經濟的了解。七是鍛煉了教師隊伍,提高了教師的實踐技能。
2.2課程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缺乏合適的教材。目前,高職園藝技術專業使用的《花卉栽培技術》教材大多是農林類本科教材改編而來,很難突出高職教育的特點,不能適應職業崗位對知識廣度、深度和技能的需要。二是實訓基地不健全。實踐教學是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環節,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技術應用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但由于學校資金不足,校內實訓基地不健全,教學、科研及生產不能融為一體,《花卉栽培技術》課程的技能性、應用性和操作性不能很好實現。三是缺乏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一支教學能力強、學術水平高、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課程教學的有力保證,教師隊伍中缺乏一定數量來自企業的兼職教師,承擔教學任務或擔任實習指導教師。
篇2
多元智能理論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心理發展學家霍華德在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論提出了學生在學習知識能力上是有差異的,而每個學生都有其智能上的優勢,傳統的教學一味強調教學內容的統一、授課方式的統一,忽略學生的個性差別,是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及成就感,教師的作用應在教育過程中,深入了解學生,激勵學生來發掘自身的優勢,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能力。
差異教學的內涵是指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個體差異設計和開展差異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個別學習需要,實現學生各自的身心發展目標。
大學辦學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差異教學的特點正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服務于學生作為教學的一個出發點,立足于有差異的群體,提供學習內容,過程和成果的多元選擇。差異化教學不僅立足于學生的差異,而是積極地探討多元教學模式,讓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在整個差異化教學的設計中,強調發揮學生的學習激情,鼓勵且不斷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激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滿自信、勇于創新。
1 差異化教學的實施過程
1.1 課程調研
為了能更好地了解授課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能力及對課程學習的期望,我們采用不同形式對學生進行調研,針對大學計算機基礎、C++程序設計這兩門課,我們采用課上、課下,郵件、QQ等不同方式了解學生對新知識所具備的基礎能力情況和目標技能的差異。例如學生是否了解計算機的基本工作原理,能否使用常用計算機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以及對學習計算機知識的期望程度。由于學生來自不同省份,我們也要了解學生中是否有部分人已經掌握了本課程中的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知識點,我們在安排差異化教學內容時就要考慮到內容的層次性,安排不同的學習內容給不同的學生進行學習,從而使不同基礎水平的學生都能在自己的水平面上學習,并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有余力的同學課后完成更高層次的綜合練習。
1.2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差異教學目標
以前的教學目標是根據課程大綱對全體學生統一設置,這種方式也常常會導致程度高的學生吃不飽,基礎差的同學跟不上。甚至在大一第一學期開設的大學計算機基礎中,有同學反映像聽天書,其結果是導致一部分同學學習興趣下降,到課率降低。而差異教學目標是針對學生的差異化進行設計,教學目標是層次化的,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進行選擇。
我們把教學目標層次分為:基礎性目標、提高性目標、拓展性目標。基礎性目標是對所有學生的基本要求;提高性目標是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提出的要求,拓展性目標是針對基礎好,對所學課程有強烈興趣的學生的要求。
我們采取的步驟主要有以下兩點:(1)確定起點:對照教學課程大綱,通過對學生初始能力進行分析,確定差異化教學的起點。課堂教學參照絕大部分同學的基礎能力進行教學,對基礎特別弱的學生安排課前預習的準備知識,這些準備知識包括查閱文獻、完成部分針對性的作業,事實證明,這種預習的方式對基礎弱的學生很有幫助,他們在課堂上樹立了自信,對問題的討論能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對計算機課程的學習也不再抱有畏懼的心態。而對程度好的學生,我們會在課堂上提出一些拓展的知識要求他們課后進一步思考。下次課堂會適當點評,學生們都認為這種學習方式使得他們對計算機課程十分期待。(2)分層次制定差異化教學目標,從學生實際出發,制定差異化教學大綱,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認知能力,合理地確定各個層次學生的教學要求。對起點較低的學生采用由淺入深、先慢后快、循序漸進的方式。同時把差異化教學目標再分解成幾個小目標,形成目標鏈以達到最終要求。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從中找到自己合適的起點。比如,大學計算機基礎中Office應用,我們分別提出了基礎點、提高點以及技巧點,有的學生會從基礎的排版編輯開始,有的學生會直接進入到Office的高級應用。最終每個學生都從中受益,獲得很好的效果。因此我們做到了大部分學生能掌握課程的基本學習要求,完成學習任務,對學有余力的學生要求進一步拓寬視野、創造性地完成更高層次的學習任務。
1.3 課程差異化教學內容設計
1.3.1 針對學生基本知識進行選擇
根據我們多次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調研,實際上一年級新生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水平是滿足正態分布的。大部分同學對即將學習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有一定的預備知識能力和應用能力,較弱和較強都是小比例的。
例如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材第二章是計算機軟件應用基礎,主要內容是Office辦公軟件的使用,具體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三部分內容,實際上大部分學生都比較熟悉,但應用水平差異性很大,Word、PowerPoint掌握的程度遠遠高于Excel,因此我們在這一章教學中,采取了不講或少講Word和PowerPoint,增大Excel教學內容,對Word和PowerPoint安排詳盡的實驗內容,并鼓勵學生完成高質量的word排版及PPT制作,取得很好效果。課下我們安排了Office應用大作業,大家自由選題,做出了非常精美的作品,我們也將優秀的作品進行展示,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成就感。
在C++程序設計這門課程中,對學習能力強、學有余力的學生,我們提供拓展性要求是進行綜合的項目設計,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并在教師的引導下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新情境下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及團隊合作意識。學生們在項目設計過程中不僅靈活應用課堂講授的知識,還根據問題的需要,通過查閱資料、與指導老師交流,解決了許多問題,比如文件操作,在課堂教學中提及很少,但在做項目時涉及到大量的文件操作的技巧與方法,學生們一步一步攻克難關,當項目最后調試通過時,許多學生都感慨沒想到一個學期的C++程序設計課程的學習,從對C++一無所知,到能完成一個復雜的項目,他們都很感謝老師給他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
1.3.2 針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選擇
調整教學內容還要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差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當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時,才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我們授課對象分布全校非IT類所有專業,理工、人文、醫科的學生由于專業不同,他們對計算機知識的要求及興趣也有很大的差別,因此我們在教學內容與方式上對不同的大類盡量對學生的思維習慣和專業進行聯系,在使用和應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用到學生已有的各方面知識,諸如文學、歷史、社會、經濟、法律、倫理道德、心理、數學、環保、審美等方面的知識。不僅是已有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也是新的知識與技能的綜合學習,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與能力。
1.3.3 針對學生的個性進行選擇
90后的學生具有很強的個性,他們的學習風格也是有很大的差異。有些內向的學生幾乎從不向老師提出問題,我們關注到學生的個性發展對學生學業的發展十分重要,踏實、獨立思考、善于與人溝通和協作是學生在大學階段需培養的良好品質。因此我們采用性格互補,和諧發現的宗旨,安排了不同的作業。比如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大作業PPT展示,我們要求學生上臺演講,平時從不在課堂上主動發言的學生,在100多人的大課堂進行演講的經歷,他們表示從中得到了極大的鍛煉。
1.4 差異化教學評價
教學的評估是完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在差異化教學中,我們采用多種方法來評估學生的準備情況、學習興趣和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隨時觀察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及問題,從而進一步對差異教學過程予以修正。
1.4.1 差異教學評價標準
我們對大學計算機基礎、C++程序設計這兩門課程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題庫,在實施分階段機考的試卷中,按照基礎題+提高題+應用題層次出題,通過不同層次能很好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
平時成績包括課程學習態度、課堂出勤率、實驗作業與練習題。這些考核都可以在網絡環境下由計算機自動評判。
1.4.2 差異性評價內容
根據學生的差異組織教學,評價方式就不能僅靠學習成績來判斷學生的學習水平與能力。我們從學生的知識、技能、和態度三大方面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多地從個人素質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能使學生更全面地展示與發展自己。
篇3
關鍵詞 花卉學;實踐;教學模式;改革;創新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3-0276-02
Abstract Floriculture is a practical course.In order to improve actual operation and hands-on capacity of students,through implemented the ″Learning combined with production,learning combined research″,the practice teaching was carried out,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was improved, a teaching mode of integrate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was established,theoretical knowledge taught and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were integrated,and a training mode of ″classroom+laboratory+field+practical base″ was established.It aroused students′ competition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and enhanced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Key words floriculture;practice;teaching mode;reform;innovation
花卉W是園林、園藝等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極具實踐性和應用性;同時也是一些相近專業,如農學、林學、草業科學等專業的選修課,或者全校的公共選修課[1]。花卉學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在花卉的分類、繁殖、栽培管理和園林應用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學習和操作實踐技能。學好此門課程可為學生今后學習園林植物配置、園林規劃設計、園林綠地規劃等課程打下專業基礎。傳統花卉學實踐教學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強,隨著園林等相關產業的不斷發展,花卉學實踐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為此,不少高校進行了很多探討[2-7],但收效甚微。如何有效地進行花卉學實踐,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并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培養應用型人才是當代高校教育所面臨的實際問題。
1 花卉學實踐教學現狀
1.1 硬件設施條件有限
目前,花卉學實踐教學主要包括花卉辨識及花卉的繁殖與栽培管理等方面。花卉辨識實習主要是指結合理論課程,在學校溫室、花木基地、附近公園、植物園等現場授課,對園林植物進行認知的實習,一般以分散式進行。由于人多嘈雜,只有緊跟教師周圍的一小部分學生才能聽清教師講解的內容,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另外,花卉繁殖與栽培管理的教學實踐由于部分學校硬件設施有限,導致有的實驗只能由教師操作演示,無法實現學生全體參與。
1.2 實踐教學時數相對不足
以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園林專業的花卉學為例,課時為48學時,其中實驗教學18學時,還有大學生運動會、藝術節等活動,學生實踐教學時數遠遠不夠。若是將花卉學實踐課程納入到專業課綜合實習中,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實踐教學時數欠缺的問題,同時還有利于提高學生在園林綠化、規劃設計中對花卉理論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
1.3 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
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主要是學生學習動力和團隊精神相對缺乏。部分學生對實踐教學興趣不大,在實驗、實踐過程中不愿意動手;遇到一些困難或是消耗精力和體力較多的實驗、實踐時有畏難情緒。此外,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太強。
1.4 實踐教學考核較簡單
在大多數高校的課程考核中,實踐教學考核較簡單,成績=期末考試成績×70%+平時成績×30%,而實踐課的考核成績包含在平時成績中,并不單獨考核,也沒有一定的考核標準,這種考核方式對實踐要求較低,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5 實踐教學資源不夠豐富
一些高校沒有相應的實踐基地或因實踐基地太遠,受到交通、經費等的限制,很難將實踐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有的校內實踐基地太少且過于簡陋,建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又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導致部分實踐課程不能正常開展,學生實習不能得到保障。
1.6 綜合性實驗時間安排不合理
傳統教學模式中一般一個實驗安排3學時,但是有些綜合性實驗周期長、短期內無法得到結論,如一個無土栽培實驗,至少需30 d,在規定學時內只能完成其中很小一部分的實驗內容,難以開展完整的實驗。大部分情況下,學生只在校外生產現場進行短時觀察,不會產生理想的教學效果。這就導致學生對操作技術沒有整體的認識,達不到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教學目的[8]。
2 實踐課程改革途徑
2.1 革新實踐內容,增加綜合性課程設計
花卉與社會經濟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花卉新品種、應用形式以及新技術的產生速度也越來越快,如節日用花、無土栽培及垂直綠化等,但是這些并沒有在教材里體現出來。需要相關教師及時更新花卉知識,在實驗教學中及時補充花卉學科的最新科研成果、產業動態和市場行情。同時,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要不斷綜合相應的知識結構來開展教學研究,集體研討教學大綱,多開展綜合性實驗實習,并注重課程之間的銜接,克服內容的相互重復和脫節問題,促使學生融會貫通、綜合運用所學知識[9]。
2.2 革新實踐課程教學方法
現在的教學方法多數還是以傳授為主,而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實施學生基地實驗規范、基地學生課余生產活動等,引入啟發式、參與式、討論式和案例式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和綜合運用知識的積極性,并結合生產任務、課程論文、學科小型科研和讀書報告等,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及創新思維能力[10]。
2.3 將科研融入實踐教學
開展小型科研是提高學生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徑。結合基地的生產計劃、教師的科研方向及學生的興趣愛好,教師和學生討論確定論文選題,學生提出研究思路,然后逐一修改和指導。鼓勵學生從社會中尋找課題,綜合鍛煉學生的科研能力,督促教師掌握學科前沿動態、提升自身科研能力。
2.4 參與生產和營銷
結合基地生產經營任務,要求學生直接參與到基地內花卉、盆景、苗木的日常生產中,參與從整地、栽培、日常養護管理到銷售的全部生產與營銷環節,做好生產日志和系統觀察觀測記錄,形成生產報告。結合基地收到的花卉裝飾、盆花租擺與庭園綠化等訂單,組織實踐教學和生產實踐。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增加學生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和對專業的熱愛,同時增長才干。
2.5 完善考核體系
通過改革考試評分辦法,以考核應用操作能力為主要目標,對學生進行全面考核。考試成績=理論考試×40%+實驗技能(基本、專業、自主創新)×40%+實驗報告×20%。即在理論和實驗實習考核的基礎上,結合現場考核成績、生產日志記載情況、責任田產量和產品質量、課程論文等方面綜合評定其課程成績,力求做到“教一學二考三”。改變學生只需記筆記、背課本、臨時突擊就能輕松考核過關的現狀。
2.6 注重教書育人
我校園藝專業扎根熱帶亞熱帶地區,立足都市園藝和園藝產業化,弘揚“扶助農工,注重實踐”的辦學宗旨,培養能學以致用的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服務地方經濟,在廣東地區現代園藝人才培B基地隊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現在生源擴大到黃河以南多個省區。在實踐課程教學中,教師以嚴謹的教學作風、規范的管理制度、嚴格的學習紀律培養學生;以率先垂范的行動來帶動學生參與實踐;以我國豐富的觀賞植物資源和快速發展的花卉科技,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專業思想教育。
3 結語
花卉學實踐教學是高校園藝、園林專業及相關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隨著花卉相關學科的快速發展和教學改革的推進,教學模式應不斷適應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只有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才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和專業綜合素養[8,11-12]。花卉學實踐教學改革是一項持久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在實踐教學中要經過不斷地實踐和探索,形成適合我國高校花卉學教學的發展之路,為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實用型技術人才而努力奮斗[13-16]。
4 參考文獻
[1] 包滿珠.花卉學[M].2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
[2] 孫敏,付興國.以花卉學教學改革為基點培養學生專業理念和實踐應用能力[J].現代農業科技,2009(16):340.
[3] 陳昭炎,李惠玲,范明星,等.開放實驗教學與管理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24(11):107-109.
[4] 藍蔚青,謝晶,張飲江,等.高校花卉學課程改革與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32):15995-15996.
[5] 陸萬香.園林專業花卉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6(1):245-248.
[6] 喻蘇琴,涂淑萍,連芳青.園藝專業《花卉學》實踐教學改革的探索[J].吉林農業,2010(12):330-331.
[7] 陳永華,陳亮明,唐麗,等.“花卉學”實踐教學“興趣-動手-創新”模式研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4):182-184.
[8] 任四妹,歐鑒基.《植物遺傳育種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1):560-561.
[9] 郭先鋒,杜明蕓,趙蘭勇,等.園林專業花卉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中國林業教育,2009,27(1):70-72.
[10] 王海燕,聶立水,王登芝,等.“草坪營養與施肥”課程的雙語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林業教育,2012,30(1):63-65.
[11] 張金智,劉繼紅,胡春根.《園藝植物生物技術》課程的發展與教學改革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1):537-538.
[12] 于莉,安立龍,徐春厚,等.多樣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04(7):9-11.
[13] 寧云芬,黃有總.《花卉學》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1(4):132-133.
[14] 孟艷瓊,束慶龍,汪天,等.“花卉學”實踐教學改革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J].中國林業教育,2008(1):73-75.
篇4
2015年4月22日~24日該展將在上屆上海展的基礎上,擴容8000 m2),展會總面積達到25000 m2)
(凈面積將超過11000 m2),移師國內最好的展覽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的N1和N2館。
“第17 屆Hortiflorexpo IPM Shanghai”的招商始于2014年3月底,截止目前,除了為荷蘭展團、法國展團、德國展團、臺灣展團等預留的展位外,超過90%的展位早已銷售一空,已有近20 家荷蘭公司與組委會簽訂了參展協議,德國展團中已確認參展的有Fiscellaflowers, Klasmann-Deilmann, Vivai MGF, Selecta Klemm, Rieger Begonien, KP Holland, Floragard, Optimal Opitz, Poeppelmann, Urbinati, Lehei, Indega, Step Systems, Gefoma等……
為了讓國內更多的花卉、園藝、園林業的從業者了解、參觀Hortiflorexpo IPM Shanghai展,在中國花卉協會、四川省花卉協會和江西省花卉協會、江西省農業廳的大力支持下,承辦方上海國際展覽中心的項目團隊特別于2014年9月攜同威海七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保爾世紀園藝有限公司、南京綠濤園林實業有限公司、歐勃亞集團、北京博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代表,專赴成都、西昌、南昌舉辦了5 場公益路演。
5 場路演活動不但為四川省和江西省的花木從業者帶來了Hortiflorexpo IPM Shanghai展及同期各項活動的信息,還帶來了5家隨行公司的新產品、新技術,為每位聽眾準備了實用的多功能小刀禮物……
令上海國際展覽中心項目團隊感動的是,5場路演活動現場,氣氛熱烈,臺上臺下互動不斷,有很多聽眾表示以前只知道埋頭苦干,從未聽說過Hortiflorexpo IPM Shanghai展會,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樣,國外的同行如何種植銷售,更不知道在Hortiflorexpo IPM Shangahi的展會現場可以免費參加那么多專業的論壇及活動,獲得免費自我培訓和員工培訓的機會。很多聽眾至始至終都在認真地記著筆記,不斷地提問,會后甚至有的聽眾表示我們的路演是他聽過的最專業的課程…… 通過此次路演,項目團隊近距離接觸了四川、江西廣大花卉園藝園林業從業者,在為該行業從業者樸實的生活工作贊嘆之余,項目團隊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Hortiflorexpo IPM Shanghai從1998 年創辦至今,一直肩負著為行業打開國際的一扇窗口,在為國際花卉園藝園林的各項新產品、新技術邁入中國市場提供可靠服務的同時,讓國內的同行們通過免費參觀展會,免費參加HortiflorexpoIPM Shanghai展同期的50~60多場論壇、技術交流、表演等,第一手了解到國際花卉、園藝、園林業大量的新潮流、新動向、更多地低成本學習國內外同行的優點,在發展中避免走前輩的彎路。 相比其他行業來說,國內的花卉、園藝、園林行業太弱勢了,歷史證明弱勢行業必須攜起手,取長補短,避免內斗,避免不正常的價格競爭,而Hortiflorexpo IPM Shanghai展恰是為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極佳的聯合、交流、學習的平臺。
5 場路演雖然已經結束,但是只要時間允許,上海國際展覽中心的項目團隊在不久的將來還有計劃在家門口上海、乃至浙江、江蘇再舉辦幾場類似的活動,讓更多的從業者從中獲得實惠。
篇5
沈陽農林大學園藝學院經過近8年的實驗教學改革,整合并優化了實驗教學內容,形成獨立的實驗授課體系,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豐富了實驗教學方法,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避免了學生對實驗的懈怠。增加的綜合性實驗,有利于學生逐步學會綜合運用前期學到的知識,形成較強的自學和獨立工作能力;特別是設計性實驗教學,重點強調由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選擇儀器設備,制定實驗步驟,處理和分析實驗數據,完成實驗報告,給學生預留了足夠的自主空間,體現了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為大學生今后的考研與就業積累更多的實踐經驗。學生良好的基本素質的形成,單靠理論教學是難以實現的,必須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實驗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在新的社會發展形勢下,為了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園藝學院實驗教學將立足于使學生在系統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前提下,通過有機整合與深化改革之后的實驗教學體系,從園藝二年級下學期到畢業為止,將專業理論知識滲透到實踐中去,實現園藝學及園藝產業技能的全程性訓練,提高綜合素質與運用所學知識認知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改革前,我院實驗課依附于《果樹栽培學基礎》《蔬菜栽培學基礎》《觀賞園藝學》《園藝植物育種學》《蔬菜育種各論》《果樹育種各論》《花卉栽培學》《食用菌》等課程,處于一種從屬地位,實驗項目比較分散,實驗內容多為對理論課程的驗證。在理論課考試時,有的實驗成績占30,有的實驗成績占10,有的實驗課甚至成績不計算在期末成績中。實驗教學一直是園藝學院的重點之一,園藝專業實驗教學體系是以現代園藝科學與產業知識體系為背景、立足于使學生受到產業相關的實驗技能培訓建立的,其基礎是相應的理論課程體系,是對理論體系的消化吸收和拓展。2003年我院在全校率先實施了實驗課的獨立設課獨立考核,不與理論課同步進行。當實驗內容從專業課中剝離出之后,獨立設課為《園藝實驗技術》,將園藝專業涉及的實驗內容進行整合歸并,合并的過程并不是將所有內容簡單地集中起來。因為《園藝實驗技術》包括的是蔬菜、果樹、花卉三個關聯性很強的本科方向所有實驗課的內容,不同于常規的單門課程實驗內容獨立設課,實驗內容多,涉及范圍廣,它們之間既有區別也有聯系。在整合凝練實驗內容時,將有聯系的內容進行歸并優化,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在有限的學時里完成綜合性實踐技能與知識的訓練。比如“果實結構觀察”,改革后實驗內容不僅涉及果樹果實結構觀察,同時還要對蔬菜、花卉的一些果實結構進行觀察比較,使學生通過一個實驗將園藝學該領域的知識串起來,取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來,為配合學校實驗教學改革,園藝實驗技術課程組對園藝專業傳統的實驗項目和內容進行了一系列的精簡、修改和調整,設計了部分綜合性實驗項目。在設計綜合性實驗項目時,既考慮實驗項目的特點。例如:內容多、涉及知識點多、實驗時間長,需用到儀器設備多和學生發揮的學習空間大等因素,同時也考慮整個實驗課的學時數。在《園藝實驗技術》課程的實驗教學中,在實驗課程總學時數不變的前提下,適當縮減傳統的驗證性實驗項目。例如:蔬菜作物開花結果習性的觀察,增加和設計了符合學生和學校實驗條件的綜合性實驗項目,如園藝作物花芽分化的觀察、果園的規劃與設計,取得初步開設綜合和設計性大實驗的教學經驗。綜上所述,實驗教學改革主要集中在實驗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等方面,而關于實驗教學配套的基地建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改革研究相對薄弱,我院正繼續為進一步完善實驗教學,以基地建設為依托,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重點,進行園藝實驗教學的改革,以適應社會對新型人才的需求。
2園藝學實驗教學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2.1設計性實驗教學內容的不足《園藝實驗技術》這門課程共計58學時,分2個學期進行,共有24個實驗項目,其中驗證性實驗項目8個,綜合性實驗項目12,設計性實驗項目4個。相比較而言,設計性實驗項目占總項目的17,內容較少,不能滿足我們現在的以提高學生創新動力能力為培養目標的要求。2.2部分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不夠在有些實驗中,實驗材料、試劑等均是實驗指導書中指定的,課前由教師準備好,而學生直接按照教師講的去操作就可以完成實驗,甚至有的時候實驗結束了,學生對整個實驗內容沒有完整的印象,這直接影響學生實驗心理素質的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降低。2.3內容體系的優化與實驗進程的合理規劃尚有欠缺實驗教學內容體系與主課、相關的園藝產業、科學研究密切相關,不能脫離而單獨存在。在實驗內容改革時要充分考慮到與主課的銜接。而園藝作物生產季節性較強、內容龐雜,在實驗內容的設置時就要考慮如何在基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合理安排實驗內容。
3改革園藝學實驗教學,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能力
3.1完善實驗教學內容以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為出發點,通過增加學生自主設性實驗、園藝專業綜合性實驗、減少驗證性實驗,實現資源開放、共享、高效利用,為學生的自主實踐創造條件。例如:增加“花卉生產基地的規劃及生產”實驗,通過學習能夠根據實際情況規劃出標準的花卉生產基地和合理的生產方式;“果園規劃與設計”實驗,學生能夠掌握果園規劃與設計的基本知識,達到能夠獨立指導建立果園的能力培養目標。這樣做的結果不僅使學生有了個性化發展的條件和空間,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為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提供了條件,在教與學之間形成了良好的互動循環。3.2優化實驗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品質。改變傳統板書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采取更加具有創造性,能激發學生潛能和求知欲望的教學方式。沈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的部分實驗課程已經采用多媒體為主的教學模式,這些教學方法的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今后的改革中,部分實驗課程準備實施討論式教學模式,如插花技藝,草莓脫毒苗生產的流程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配合完成。這樣增加了學生的自主意識、自主思維、自主能力。3.3實驗與科研緊密結合其核心就是將實驗教學過程與具體的研究課題相結合,可以將教師科研中較成熟的內容開發為可供學生操作的實驗,增加本專業綜合實驗的特色,或者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項目中去,完成教師科研工作的一部分。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和創新意識.不僅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也使學生能更好地了解園藝專業技術的最新發展動態、熱點以及新的方法和技術。3.4加強教學基地建設,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由于學校校園的重新規劃,原實踐教學示范基地搬遷到山上北部基地。為了改善實踐教學條件,學院在最佳位置拿出2棟日光溫室、4畝(1畝=667m2)露地作為新的實踐教學基地,滿足了學生實踐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如果樹嫁接修剪、花卉扦插繁殖、蔬菜整枝施肥等,使每個學生都能親手操作,將理論知識完全滲透到實踐中去,掌握本專業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就業機會。
4結束語
篇6
1.動手能力強,但適應能力差。2.專業知識不牢固,缺乏信息處理和分析判斷能力。3.為人誠懇、樸實,但缺乏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能力。4.改革創新能力弱,不善于運用可利用資源。5.缺乏自信心,獨立解決突發問題能力差。
二、以《花卉栽培技術》課程滲透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
1.項目化課程改革,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熱情。通過能力本位、任務驅動、項目引導、工學結合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項目化教學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能力為目標,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為載體,以任務驅動開設理實一體化課程。《花卉栽培技術》課程主要劃分為三個模塊,分別為花卉繁殖技術;花卉應用技術;花卉栽培技術。通過模塊劃分,讓學生知道每個模塊學習重點和花卉繁殖技術,主要鍛煉學生的繁殖能力,包括扦插、嫁接、壓條、播種等能力;花卉栽培技術,主要培養學生花卉栽培技術,包括花卉整地、做畦,修剪、病蟲害防治技術;花卉應用技術,主要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包括花壇、花境、花帶等能力。這樣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角色就轉變過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熱情。從傳統教師“灌輸式”到現在的學生“索取式”,每個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感興趣的點不一樣,索取的內容也不相同。通過角色轉變,學生能主動學習已證明課改的必要性。
2.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模式,讓學生與就業崗位零距離對接。通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模式,校企雙方共同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農林花卉基地是我院園林園藝專業校企合作單位之一,是園林園藝專業校外實訓基地之一。根據農林花卉基地提供其他花卉企業、行業信息,共同確定花卉方面人才培養規格、專業(職業)技能項目和人才培養標準。由于北方花卉生產季節性大,因此春季5.6月份是草花大量生產的季節,學生到企業進行溫室大棚的播種、繁殖、苗期管理等,6月中旬左右草花大量上市,用于松原市區的園林綠化裝飾。隨之而來的盆栽花卉涌入市場,這段時間學生的任務是盆栽花卉的養護管理與病蟲害防治。在企業實習,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得到培養。學院要提前引入企業文化、企業精神,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特別是農業類院校,學生每天跟泥土打交道,臟、累是不可避免的,讓學生提前進入企業,親身體會愛崗敬業的重要性。
篇7
關鍵詞: 花卉栽培技術 職業核心能力 研究
由于我國高職教育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因此每年高職畢業生數量龐大,在就業上面臨的問題更復雜。相對來說,高職生在專業方向上比較接近經濟發展需求,然而,專業基礎不扎實,與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創新、自我學習適應能力差、責任感等綜合素質又極為明顯地有缺陷。很多企業反映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脫節。他們欠缺的這種能力即為職業核心能力。職業核心能力又稱為職業關鍵能力和職業通用能力,指任何職業或行業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可轉移性的且在職業活動中起支配和主導作用的能力。包括育人交流、信息處理、數字應用、與人合作、解決問題、自我提高、改革創新和外語應用。職業核心能力影響高職畢業生就業和職業發展。
以《花卉栽培技術》課程項目化教學為例滲透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
一、園林園藝專業高職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現狀分析
1.動手能力強,但適應能力差。
2.專業知識不牢固,缺乏信息處理和分析判斷能力。
3.為人誠懇、樸實,但缺乏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能力。
4.改革創新能力弱,不善于運用可利用資源。
5.缺乏自信心,獨立解決突發問題能力差。
二、以《花卉栽培技術》課程滲透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
1.項目化課程改革,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熱情。
通過能力本位、任務驅動、項目引導、工學結合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項目化教學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能力為目標,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為載體,以任務驅動開設理實一體化課程。《花卉栽培技術》課程主要劃分為三個模塊,分別為花卉繁殖技術;花卉應用技術;花卉栽培技術。通過模塊劃分,讓學生知道每個模塊學習重點和花卉繁殖技術,主要鍛煉學生的繁殖能力,包括扦插、嫁接、壓條、播種等能力;花卉栽培技術,主要培養學生花卉栽培技術,包括花卉整地、做畦,修剪、病蟲害防治技術;花卉應用技術,主要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包括花壇、花境、花帶等能力。這樣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角色就轉變過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熱情。從傳統教師“灌輸式”到現在的學生“索取式”,每個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感興趣的點不一樣,索取的內容也不相同。通過角色轉變,學生能主動學習已證明課改的必要性。
2.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模式,讓學生與就業崗位零距離對接。
通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模式,校企雙方共同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農林花卉基地是我院園林園藝專業校企合作單位之一,是園林園藝專業校外實訓基地之一。根據農林花卉基地提供其他花卉企業、行業信息,共同確定花卉方面人才培養規格、專業(職業)技能項目和人才培養標準。由于北方花卉生產季節性大,因此春季5.6月份是草花大量生產的季節,學生到企業進行溫室大棚的播種、繁殖、苗期管理等,6月中旬左右草花大量上市,用于松原市區的園林綠化裝飾。隨之而來的盆栽花卉涌入市場,這段時間學生的任務是盆栽花卉的養護管理與病蟲害防治。在企業實習,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得到培養。學院要提前引入企業文化、企業精神,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特別是農業類院校,學生每天跟泥土打交道,臟、累是不可避免的,讓學生提前進入企業,親身體會愛崗敬業的重要性。
3.通過任務布置、分析、實施到最后成果展示、自我評價、互評,鍛煉學生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能力,特別是對實際情況的信息處理、信息判斷能力鍛煉。
以某一工作任務為例:一串紅的播種繁殖技術,能力目標:通過學生對一串紅種子播種繁殖過程的操作,讓學生處理一串紅種子,提高發芽率;能整地、做畦,對一串紅進行正確的苗期管理。具體教學過程是:通過任務導入(一串紅園林綠化圖片)布置、分析任務(本節課主要任務一串紅播種繁殖,如何提高它的發芽率是關鍵)收集信息并分析任務(地塊選擇、一串紅種子包裹的黏液決定它的發芽率,播種深度、株間距等任務的決策與計劃(組間討論、任務分配、用種量、播種形式等)任務實施(播種、覆土、澆水)效果評價(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暫時評價:對播種過程中涉及的各環節和播種后場地的清潔等;另外就是長遠評價;包括苗期管理、出苗率、生長勢、株間距等)成果展示、交流教師小結、知識歸納、總結提高。完成整個任務的同時,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同時與人交流、與人合作、處理實際問題能力等都得到鍛煉。采用工學結合、項目化教學方法后,雖然從表面上看,老師的教學工作量減了大半,但事實上是翻了番。為了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在講解完基本要點后,安排學生通過實訓課揣摩、消化,同時時刻觀察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隨時為學生做好課后輔導。每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就提供一些思路或參考資料,引導學生自我鉆研、自我創新。教師鼓勵學生通過自行組隊實踐,并且把團隊成績作為每個隊員的最終考核分。這樣一來,誰也不愿意因為自己或小組其他某個成員而影響自己的成績。教師在組隊過程中遵循男女、優差組合的原則,促使學生在完成項目實踐過程中互相協調、相互幫助、相互影響。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職業溝通能力。
篇8
關鍵詞:園藝植物栽培學;教學;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 G423.0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65
我國是園藝大國,園藝產業作為農業的支柱產業,發展迅猛,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培養創新性和實踐性的復合式園藝人才是高校園藝專業的首要任務。《園藝植物栽培學》是齊齊哈爾大學園藝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該課程是由果樹栽培學、蔬菜栽培學和花卉栽培學3門課程合并成,主要講授包括果樹、蔬菜、苗木、花卉的植物學特征和生物學特性等理論知識以及種苗培育和栽培技術等操作技能,意在培養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雙向的園藝人才。作者通過創新教學手段和方法、優化教學體系結構對《園藝植物栽培學》課程進行改革,并在此基礎上構建基于大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的課程實踐教學新模式,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1 課程改革的原因
課時大量縮減。《園藝植物栽培學》是一門合并課程,合并之后教學內容增加,學時則縮減到現在的96學時。學時的縮減導致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學習園藝植物栽培學理論知識,為使學生在有限的課時內掌握更全面的園藝植物栽培學知識,并將其培養成21世紀優秀園藝人才,亟需進行課程改革。教學模式落后。現代教育的教學方式仍以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為主,《園藝植物栽培學》的理論知識基本上都是按照植物特性、生長規律、栽培技術等方面進行論述,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記,老師是教學的主導者,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有效的發揮。學生和老師之間也缺乏有效的溝通交流,更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教學方法還容易使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無法實現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滯后。《園藝植物栽培學》在學科設置上偏重于理論知識,導致理論知識占用學時過多、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考慮較少。隨著園藝專業的快速發展和生物技術的不斷更新,新品種、新技術、新理念不斷涌現,但由于齊齊哈爾位于我國東北部,地理環境的相對閉塞導致學術觀念的相對落后,一些特色的栽培管理技術和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在教學中涉及甚少。
2 課程改革的方法
2.1 優化教學內容
《園藝植物栽培學》是以理論知識為基礎,以實踐技能為目標,側重地域特色和與時俱進的課程。保持知識體系完整性。《園藝植物栽培學》的教學內容既要強調果樹、蔬菜、花卉課程間的相互銜接,又要避免課程間的重復與脫節,要求教師在選用教材和制定教學大綱時,認真收集和整理材料,著重把握植物栽培學的知識體系,保證知識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注重教學內容時效性。《園藝植物栽培學》涉及的植物生長規律和栽培技術隨著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會不斷地更新與進步,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補充前沿科研動態和實際生產生活問題,培養學生的專業敏銳性。強調實驗教學地域性。《園藝植物栽培學》的實驗教學應以當地自然情況為基礎,齊齊哈爾地處平原,土地肥沃,利于農作物生長,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多走進實驗基地,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2.2 改革教學方法
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現代園藝人才的培養,因此,要充分利用啟發式教學、參與式教學和討論式教學等教學方法進行園藝植物栽培學的講授。要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及時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念,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使學生在課堂上由機械的記錄轉變為深入的思考。
2.3 參與式教學
參與式教學,即以學生為主體、以師生互動性為原則的激勵式教學方法,打破教師機械講解的傳統教學方式,強調學生的參與性、實踐性,以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課堂的學習氛圍。園藝專業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日常生活中的營養健康、美化環境都離不開園藝產業的支撐。齊齊哈爾大學的學生生源以農村為主,從小生活的積累,對植物的感性認識相對豐富,對農作物的栽培技術也相對熟悉,為參與式教學奠定了物質基礎。當代大學生多以90后為主體,他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意識相對較強,對生物的好奇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為參與式教學提供了智力支持。參與式教學要求教師明確教學目標,尊重學生,為學生創造參與教學的機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對于植物栽培理論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老師可以事先提出問題,啟發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陳述自己的見解。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直觀地了解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也讓學生找到學習的歸屬感,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究性,促進學生綜合、全面的發展。
2.4 討論式教學
討論式教學是目前教育領域積極開展的教學模式之一,旨在改變傳統的“老師教,學生學”的單向學習方式,鼓勵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培養學生研究性思維和獨立思考意識,有利于鞏固和消化知識,增加師生交流,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討論式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性和實踐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要改進教學理念,提高認識,以培養人才為根本,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提出有意義的高質量論題供學生討論,真正實現教學相長。比如苗木的繁育和嫁接,與生活聯系密切且具有探究性、實用性,在課堂上適時縮短講授時間,鼓勵學生以開放、自由、平等的心態進行自主學習和討論,減少學生對教師的心理依賴,轉變傳統的學習模式,在討論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自主收集相關資料進行調研,找尋解決問題的思路,集中交流個人觀點和看法,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理解力、表達力,同時還可以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自尊心。
2.5 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
現代教育技術對教育的影響已不單純體現在數字化管理,更深入到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尤其在構建互動式教學模式上。因此,要對教師進行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和支持,鼓勵他們在教學中采用現代教育技術理念和方法,培養他們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園藝植物栽培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大量的植物只靠單純的文字講解無法滿足教學需要,例如在講述樹的修剪、黃瓜的嫁接育苗等知識時,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穿插相關視頻;還可以利用以現代教育技術為依托的網絡教學平臺,利用教育共享資源和學校網絡平臺,制作教學微視頻,網絡教學讓教育超越時間與地點的限制,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平臺,彌補當地教學的局限,既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領域,也將難以理解的專業知識以形象化和專業化。
2.6 實驗基地講授
“黑板上種花”永遠不會開出美艷的花朵。因此要充分利用園藝教學實習基地,依托學校的科研實力和企業的產業能力,以培養人才為主,以產業開發為輔,促進校企合作,構建以實驗基地為平臺的第二課堂,增加實驗與實踐環節,以改善學生“理論強、實踐弱”的現狀。比如在講述園藝植物的種類鑒別、培養土的配制、苗床的準備等內容時,可以將課堂設置在園藝實訓基地,進行現場講授。在實驗基地,可以利用身邊的實物,將枯燥的園藝理論轉化為形象的園藝植物。當今教育側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層出不窮,《園藝植物栽培學》的實驗基地也可以作為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載體和平臺,鼓勵學生自主創業,實施以實驗室或企業為依托的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效益。
3 結語
篇9
關鍵詞:校企合作 人才培養 園藝技術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a)-0011-02
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始建于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其中的園藝專業始建于1912年的園藝科,在國內率先培養園藝技能型人才,至今已有100年歷史。曾先后涌現出了章守玉、張宇和等我國園藝界的著名學者專家和一批常年活躍在園藝工作崗位上的杰出校友,為母校贏得了“中國近現代園藝與園林職業教育發祥地”的美譽。近幾年來,園藝專業緊緊圍繞我國花卉園藝產業發展的新趨勢,大膽創新園藝與園林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探索校企合作共育、共享高技能人才之路,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1 校企合作是人才培養的必經之路
校企合作是辦學層面上的概念,是一種辦學模式,是高職院校標志性內涵的體現。職業教育是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距離最近的教育,既要著眼于學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又要滿足相關行業、產業和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在這種合作中,高職院校是主動方,專業教育是主導,學生是主體。企業是學校的顧客,學校培養的人才必須符合企業的要求。校企合作,是新形勢下學校與企業共同發展的戰略需求,也是培育高技能花卉園藝人才的必由之路。
園藝技術專業的辦學始終將校企合作作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切入點,從2006年之前依靠企業解決部分實踐教學資源的短缺,企業接受學生實習的校企間淺層次合作到2007年,學院在企業開展人才培養模式和教育教學改革,進行頂崗實習、訂單培養再到2010年后師資培養、學生實習、專業建設、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合作、文化交流等校企一體的深層次、多內容的全面合作,校企合作一步步深化,使校企合作成為學院和企業的共同需要,校企雙方在合作中實現雙贏。改變了在校企合作的實際運行中,學校“一頭熱”現象。
2 緊扣地方經濟,探索多形式校企合作
2012年,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680萬人,創歷史新高,企業與高校畢業生之間的供求“錯位”現象日益嚴重。在社會普遍反映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大背景下,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園藝類專業通過校企合作、通過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使畢業生呈現“供需兩旺”。探其原因,就是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為其注入了旺盛的活力,產業發展和企業需要就是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方向和原動力。
2.1 點面結合,推進多形式校企合作
根據蘇南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特別是蘇南地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對傳統農業類專業進行了升級和轉型,市場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們就培養什么人才。一是調整專業設置;二是依托進一步擴大職業教育服務面,開展雙證教育,同時為新增勞動者、下崗失業人員、在職人員、農村勞動者及其他社會成員的社會培訓,為經濟結構調整服務,為三農服務。
建立校企的“點狀”合作一是建立校外實訓基地20余個,形成了以蘇州為核心的校外基地群,為學生實習、實訓基地,全面推進工學結合,并開展多種社會服務提供了保證,二是校企的“塊狀”合作:如與蘇州林業站所屬的多個花卉、果樹企業作,為區域行業發展的儲備人才。點、網結合,形成了“網狀”合作方式,更好地適合目前園藝產業鏈形成后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2012年11月,學院牽頭,由130多個企業、行業、協會、高校共同組成的江蘇現代農業校企合作聯盟在太倉國家級農業示范園正式成立,開啟了校企合作的新的征程,校企合作之花一定會越開越艷。
2.2 校企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通過校企合作,構建了由學校與企業共同完成人才培養的新模式。體現產學結合、產教結合;職業資格證書和專業課程相融合、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相融合的二結合和二融合。通過投資合作(如與蘇州維生種苗有限公司)、引企入校(如蘇苑園藝公司)等方式,使企業參與到專業調整和建設中,特別是在教學計劃制訂、課程設置、教材開發、師資隊伍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實習實訓項目開發、學生實習、考試考核等環節上實現了校企深度合作。
我國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有多種: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2+1”模式,學工交替模式,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等。2007年開始,我院以蘇南地區的現代農業園區、大中型園藝類企業作為改革的重點,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在園藝技術專業率先實行了“2+0.5+0.5”(即2年理論教學-0.5年頂崗實習-0.5年畢業實習)和“1+1.5+0.5”(1、2學期在校內、3、4、5學期一半在學校,一半在校內基地和企業,6學期在企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將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作為改革的重點,將頂崗實習作為必須的教學過程,貫穿與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實現了做中學,學中做,融教、學、做為一體。實現了學校教育與用人單位“零”距離對接,學生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得到明顯提高。
2.3 結合地方特色產業,實現“訂單式”培養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高素質、高技能的員工,企業只有參與到教學中去,才能保證人才的質量符合企業所需,縮短技能型人才到企業后的適應期。蘇州地處蘇南經濟發展的大環境,由于土地和勞動力資源的限制,蘇州農業現代化始終堅持走技術集約型發展道路,設施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從而對一線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園藝技術專業已與蘇州三維園藝有限公司、維生種苗有限公司、海明蔬菜園藝場等多家企業達成了人才培養意向,每年為這些企業培養5~10名畢業生。學校提出和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和計劃,并承擔大部分培養任務;企業根據學校提出的要求,提供相應的條件或協助完成部分(主要是實踐教學環節)的培養任務,實行人才的培養以學校為主體,企業為輔助地位的企業配合型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2.4 建立“六園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基地
2009年以來,依據園藝專業的特點,園藝技術專業及專業群(設施園藝、茶果、觀光農業、蔬菜、園林等專業及方向)18個班級約共800名學生以學院相城園藝實訓基地為核心,以校外基地為載體,建立集學生生產性實習園、學生創業園、科研開發園、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園、技術推廣園和生產經營園六園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基地,先后建成了相城觀賞植物園基地和東山果品、茶葉實習基地―― “校中園”,又建立了一批服務專業的校外實習基地―― “園中校”,并在功能的提升上做了多重努力,拓展校內實訓基地的功能,將實訓基地建設成為集生產性實訓、職業技能培訓、生產經營、學生創業、科研開發和技術推廣為一體的“六園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校內外基地的直達和互通,真正實現“園―校融合”。
2.5 校企合作、產學并舉
(1)結合高職園藝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與企業合作設立科研項目、合作開發實訓教材,開發實訓項目,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與技能。
(2)通過開展院―區結對,服務企業。與睢寧、海安、張家港、常熟、太倉、吳江、昆山等地方建立了合作關系,在技術培訓、科技創新、生產研發等方面做到全新拓展。根據服務區域的條件和需要,形成了蘇北地區“一村一品”,蘇中地區“高效農業規模化”,蘇南地區農業現代化和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多元化的服務格局,積極探索為農服務的新路徑。發揮優勢,打造為農服務新特色。
(3)積極開展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不斷提升服務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能力,在社會服務中增強教師的才干、提高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擴大學院與專業的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
(4)充分利用學院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園藝花卉實驗實訓基地、國家級農業環保技術實訓基地、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楊梅種質資源基因庫、江蘇省球根花卉種質資源基因庫等十余個市廳級以上產學研平立或與企業、行業聯合申報各級各類項目,在球根花卉、宿根花卉、枇杷、楊梅等多個領域形成了明顯特色。
(5)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模式,進行校企人員的互聘互兼。學校每年向企業派出骨干教師,做企業技術顧問,為企業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派出青年教師到企業進行技術服務、蹲點實踐、共同進行技術開發,提高自己的實踐和服務能力,同時,聘請知名企業老總、企業的技師、工程師、經濟師等實踐能力很強的人員擔任客座教授,兼職教師,為學院授課,進行實驗實訓指導,為學生進行職業素養,創業教育等講座。
通過校企優勢耦合,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在職教師的理論優勢和兼職教師的技能優勢,達到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各顯其能。實現知識和能力的有機結合,實現了1+1大于2的教學效果。
3 產學研齊頭并進,人才培養成效顯著
3.1 學生成為校企合作的最大收益者
通過校企合作,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崗位意識和專業素養,使學生的專業能力、職業能力和綜合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學生成為校企合作的最大受益者。學生在各類全國、江蘇省大學生比賽中屢創佳績,畢業生的就業率,特別是就業質量明顯提高,將近一半的學生在校期間就與用人單位簽訂了就業協議,畢業生滿意度和用人單位滿意度均超過90%,學生得到企業的認可、社會的肯定,2009屆畢業生徐忠界在頂崗實習期間就注冊成立了公司(蘇州市蘇葉綠化養護有限公司、蘇州市園林植物醫院)(蘇綠植物醫院),并在CCTV財經頻道的《創業英雄會》上奪得金獎。
3.2 校企合作為學院贏得社會聲譽
隨著校企合作的不斷深入,學生對學校的滿意度增加,用人單位對學生的滿意度增加。專業建設得到了地方政府和社會的認可,政府積極推進學院參加地方試驗區建設,教師在為農服務中不斷提升自己,得到了鍛煉,成果層出不窮,贏得了社會的尊重。教學改革促進了校企合作,又使人才培養質量大幅提升,“進、出”口實現了良性循環。“園藝與園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項目獲得2009年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以茶果班教學改革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教學改革實踐項目又獲全國農業職業教育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近三年多來,大豐園藝獎學金、嘉漢北美楓景獎學金、三維園藝獎學金、星美環藝獎教學金、吳儂園藝獎學金等八家企業獎學金、獎教金先后落戶園藝專業。承擔的“蘇苑”景點在香港國際花卉展覽會上獲得最高獎項―― 最佳貢獻獎、2009年在第七屆中國花卉博覽會上獲得兩個金獎;2010年在第二屆中國綠化博覽會中又喜獲特等獎。2002年2012年連續兩次代表中國政府承建的“中國園”先后獲得銅獎和“最高獎綠色城市獎”,專業影響力不斷提升,學院的辦學成果得到了更好地彰顯。
3.3 校企合作促進了企業發展
企業在校企合作中,成為直接的受益者,收獲技術,收獲人才,收獲利益。企業的知名度提升,技術難題得以解決,通過項目合作,不少企業實力增強,影響力不斷擴大,為企業又帶來了新的利益。園藝專業教師帶技術、帶項目進入蘇北睢寧、蘇中海安、蘇州開展技術服務,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同時,由于國際國內環境的雙重壓力,我國經濟進入了轉型升級的深度調整期,企業面臨人力資本積累不夠,企業對人才求賢若渴,但人才缺乏,人才難求,不能有效支撐經濟結構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企業的用人得以緩解,企業找到需要的員工,縮短了新員工的適應期,降低了成本。也使長期以來校企合作中“一頭熱一頭冷”的難題得以緩解。
4 結語
校企合作是新形勢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學校與企業共同發展的需求。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打造校企合作新特色。取得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多個方面的長足發展,實現了學生、學校、企業三位一體,學生、學校、企業三贏。
參考文獻
[1] 劉雅綺.高職校企合作與工學結合運行模式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12):27-28.
[2] 陳向平.工學結合環境下高職院校直面校企合作的思考[J].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9(16):8-10,77.
[3] 王雙利.新時期校企合作的思考[J].石油教育,2010(6):30-32.
[4] 陳適.關于高職院校推進校企合作的思考[J].鄂州大學學報,2011(1):69-71.
篇10
景觀展覽溫室是利用現代科技,通過人工創造適宜的氣候條件栽培和保護植物資源,用以科研和公眾展示、休閑的綠色空間場所。它是現代溫室技術與建筑學、植物學、環境工程學、管理學、生態學、美學相結合的綜合體現,其獨特的造型,適宜的環境、豐富的內容成為現代城市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成為人們親近自然、回歸自然、與植物和諧共榮的奇妙樂園。
中國景觀展覽溫室的快速發展始于1999年的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的植物溫室,它的建設促進了國內景觀展覽溫室的深入研究,掀起了一輪建設。2000年,北京植物園大型景觀展覽溫室萬生苑(圖2)正式開放,建筑面積9500 m2,最大跨度55 m,建筑最高點20 m。萬生苑溫室造型優美,氣勢宏偉,其極具創意的造型確立了標志性建筑的地位。設計者獨具匠心,很好地詮釋了“綠葉對根的回憶”。溫室分為4 個主要栽培區,現有植物種類3100 種,內部環境實現了計算機調控,開啟了中國智能化設施最完善的景觀展覽溫室的先河。
隨著社會的進步,不斷深入地對植物栽培技術的研究、新的商業模式的應用,以及新技術和新材料研究成果的推廣,對景觀展覽溫室的創新和突破起到了極大地推動作用。近年來,世界上新建景觀展覽溫室以及已有溫室的改造突出反映了新的趨勢和特點。
景觀展覽溫室用途和功能不斷擴展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工作、生活、購物和休閑的空間環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成為政府造福人民的目標,隨著城鎮化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遠離農村田野,遠離大自然的環境。人們更多期望在城市建筑的共享空間內營造綠色生態的自然環境,景觀展覽溫室不再局限于植物的栽培展示和簡單的科普活動,餐飲、購物、休閑娛樂、花卉及寵物批發零售,以及婚禮宴請等多層次的需求豐富了景觀展覽溫室的功能和用途。景觀展覽溫室不僅成為城市地標建筑,將更多成為新的商業活動場所,走進社會的每個角落,走進千家萬戶,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提高了都市人們對生態自然環境的熱愛。
更加注重經營模式和思路轉變,提升品牌影響力
景觀展覽溫室以往都是植物科普教育的基地和植物資源保護和科學研究的主要場所。但隨著社會以及經濟的發展,景觀展覽溫室的用途和功能不斷擴展,在發揮社會效益的同時,更加注重經濟效益,注重現代經營模式和思路的轉變。塑造寓教于樂、生態園林與休閑生活的形象,提升品牌影響力,是后續發展的永動力。
以美國匹茲堡的菲普斯(Phipps)溫室植物園(圖3)為例,植物園內部的園藝布局能讓游客聞到熱帶茉莉花香,看到梯流瀑布、溪流、水池、醫療小屋和隱蔽的洞穴。棕櫚植物林采用了傳統和現代園藝相結合的方法,讓游客觀賞到不同種類的棕櫚樹;菲普斯溫室植物園根據每個季節盛開的花兒定期舉辦花展,屆時游客可盡情賞花。園內設有咖啡館和禮品店,游客可以休憩和購買喜愛的植物和種子。
菲普斯溫室植物園實行會員制,并利用互聯網對會員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開展不同系列的主題活動,這些活動貫穿一年四季。例如,針對成年人設立連續的園藝課程班、園林景觀課程班、花藝課程班、本地植物栽培課程班、植物工藝品課程班等時尚流行的教育和培訓;針對兒童設立季節營地活動、關于植物蔬菜水果及小動物的故事會活動、童子軍野營實踐活動及發現之旅等深受歡迎的科普活動,從小培養孩子們認識自然、熱愛自然、尊重自然。這些不同的寓教于樂的商業活動,提供的不只是走馬觀花的視覺感受,人們置身于溫室植物園中,得到的是不同于家庭和學校的新鮮知識和技能,人們在這里更加注重實際感受。通過這些活動,潛移默化建立起溫室植物園在各階段人群中的形象和品牌價值。
再如,英國都比斯花園中心是眾多英國花園中心的代表。其中,景觀溫室門頭的設計極富現代感,其運營理念是讓更多的消費者把花園中心當成家庭娛樂休閑的目的地,塑造其品牌的形象,提升影響力。花園中心有自營的餐館,全天供應咖啡、果汁、茶等系列飲品以及面包、三明治、熱菜等配餐,顧客在體驗購物樂趣的同時,也可以坐下來喝一杯飲料,享受舒適愜意的自然生態環境。讓花園中心成為集購物、娛樂、休閑的理想去處,成為家庭娛樂休閑的目的地。花園中心除富有現代感的餐廳設計和新鮮的食物,還能提供更親近自然的環境,這是區別于一般會議及聚會場所的一大亮點。
這些都說明景觀展覽溫室的設計在考慮多功能和用途的基礎上,要根據現代經營模式和理念,在設計風格和氛圍上更多注重現代元素和自然生態環境的有機結合,打造具有品牌形象的商業新模式。目前,北京世紀奧橋花卉園藝中心依托世界花卉大觀園的溫室植物園,汲取歐洲先進的技術和理念,正在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特色的花園中心模式之路。
新材料在景觀展覽溫室設計中的應用
現代性能優異的新材料更多地被設計師所青睞,從覆蓋材料到高強度的金屬材料和更好蓄熱保溫的相變材料,這些新材料的研究和推廣,無疑為景觀展覽溫室設計師帶來新的喜悅和挑戰。
美國匹茲堡的菲普斯(Phipps)溫室植物園的溫室群堪稱世界領先的綠色建筑技術、可持續發展和環保概念的典范。菲普斯溫室植物園作為主會場為了迎接2009年G20峰會的召開,進行了升級改造。其中,用Starphire超白玻璃更換了的原有玻璃,超白玻璃的透光率可達91.5%,其晶瑩剔透,從而滿足強光植物的光照需求。毗鄰熱帶雨林溫室的“重大活動中心”溫室采用的是PPG公司生產的Solarban 70XL陽光控制低輻射玻璃,這種玻璃可見光透光率64%,能阻擋73%的能量,節能率比同類產品高29%。它可以節約能源并降低成本,還能減少建筑物空調設備的使用。目前,國內河南裕華光伏公司超白玻璃新品種——低鐵超白減反射散射玻璃開始量產,已應用于高端科研溫室,其最大特點是高透光、高散射、無霧滴,可見光透射比達到97.5%(ISO9050-2003),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隨著國內生產成本的降低,這種新型玻璃將會迎來廣闊的市場空間。
在2014年青島世界園藝博覽會植物館(圖4)的設計方案競標中,美國HKS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在溫室建筑方案中采用了ETFE膜(乙烯-四氟乙烯聚合物膜)、多媒體幕墻、金屬穿孔板和竹結構系統。其中,EFTE膜具有高抗污、易清洗的特點,通常雨水就可以清潔主要污垢。EFTE膜通常厚度小于0.2 mm,其重量僅為玻璃的1%,卻能承受高達400倍自重的荷載,大量減少了結構荷載和基礎重量。將其做成氣囊,又可獲得可以調節的符合需求的熱工性能。EFTE膜壽命在25~35 年,屬可循環利用材料,達到B1防火等級標準。因此,創新的設計越來越多采用高新材料,這些材料將廣泛應用于大跨度、大空間的景觀展覽溫室,使得這些建筑更富現代感、更節能環保、更綠色。
在2014年世界種子大會品種展示基地項目中,北京航天華陽公司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憑借雄厚的實力和新穎的設計,成功競標種子交流館(圖5)的設計方案,這是繼2005年成功競標沈陽世界園藝博覽會玫瑰園溫室項目后的又一次成功挑戰。在該方案中,設計師采用大面積類似于國家大劇院屋頂的金屬板加玻璃幕墻結構,新材料和結構的采用保證了種子交流館靚麗的造型,目前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
新技術的運用是未來景觀展覽溫室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現代高新技術,尤其是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景觀展覽溫室的設計提供了技術支持和靈感源泉。新技術的運用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晶瑩剔透、造型獨特的溫室建筑,同時,在溫室環境調控、節能降耗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以美國匹茲堡的菲普斯(Phipps)植物園熱帶雨林溫室為例。
在溫室設計中運用計算機技術建立空氣能量流體力學模型;
美國匹茲堡的菲普斯(Phipps)植物園熱帶雨林溫室在設計之初便結合當地的地形地貌、氣候條件和太陽運動路徑,利用計算機技術建立溫室空氣能量流體力學模型,通過計算機模擬優化,提出了具有革命性的節能運行方式,通過屋頂開窗,充分利用“煙囪效應”實現被動通風降溫,從設計上避免了大體量溫室空間采用高能耗的機械通風降溫帶來的困擾。
分析太陽運動路徑,確定太陽光的主入射面和主散熱面;
通過對太陽運動路徑的計算分析,得出冬季進入溫室的直射光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南側墻,而非溫室頂部的結論。因此,溫室采用了向北面傾斜的屋頂;為了保證最大限度的透光性能,南側墻使用了單層玻璃;屋面為主要散熱面,因而采用了高保溫的中空玻璃幕墻。
采用地埋管降溫通風技術;
地層溫度恒定,是天然的“冰箱”。經過工程技術人員分析驗證,該地區地下4 m深度范圍,地層恒溫為13 ℃。因此,該熱帶雨林溫室共埋設24 英寸(約60.96 cm,編者注,下同)水泥管300 英尺(9144 cm)長,利用屋頂開窗“煙囪效應”產生的真空將熱空氣吸入地埋管,室外熱空氣經地埋管熱交換后變成冷空氣進入溫室,起到降溫作用。
另外,溫室采用了先進的計算機控制系統,該溫室成為綠色建筑技術、可持續發展和環保概念的典范。
結束語
新商業模式的運用、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利用、新種植技術的研究應用以及多學科技術的融合,都為景觀展覽溫室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機遇和內涵。2009年9月24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被稱為匹茲堡“綠色心臟”的菲普斯溫室植物園(圖6)設宴款待出席全球G20峰會的各國首腦,揭開了峰會的序幕。這次峰會的召開是21世紀世界格局發展變化的一個重要節點,而其開幕式選擇的場所標志著21世紀的景觀展覽溫室也將具有更多新的魅力和挑戰。
隨著中國改革的不斷深入,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必將為景觀展覽溫室的研究和建設提供更廣闊的的舞臺。現代景觀展覽溫室不僅作為一個視覺符號來表達人與自然環境的融合,它還是一個載體,更加完美的詮釋人、自然、科技三者之間可持續發展的關系與理念,實現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參考文獻】
[1] 胡永紅,黃衛昌,等. 展覽植物與觀賞植物[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5年.
[2] 龍文志,白寶鯤. 現代屋頂新技術[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