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旅游規劃范文
時間:2023-10-31 18:06: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國家旅游規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木蘭圍場;森林公園;生態旅游;生態保護;旅游規劃
中圖分類號:f59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11-2687-05
生態旅游被譽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而建立在森林公園基礎上的森林旅游已成為生態旅游的重要內容[1]。由于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和城市化、工業化的發展,崇尚自然、回歸自然已越來越成為人們的強烈愿望和要求。而以其良好的森林景觀為主體,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利用森林的多種功能為人們提供游覽、度假、休憩、保健療養、科學教育、文化娛樂場所的森林公園,正好為人們實現這種愿望和要求提供了良好的場所。自1982年第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湖南省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成立后,森林公園迅速發展[2]。森林公園的建立與發展,不僅使我國一大批珍貴的自然文化遺產資源得到有效保護,而且還有力地促進了國家生態建設和自然保護事業的發展。河北木蘭圍場國家森林公園面積廣闊,具有豐富的森林植被資源和野生動物資源,是開展生態旅游項目的理想場所。本研究通過實地考察并運用生態旅游規劃的相關理論方法,對木蘭圍場國家森林公園生態旅游進行了總體規劃,以期為森林公園進一步開展生態旅游提供參考。
1 研究區域的資源條件
河北木蘭圍場國家森林公園地處河北省圍場縣西部小灤河流域,南北長15 km,東西寬9 km,面積5 351 hm2。地質構造上,公園地處內蒙古臺背斜東南部,構造、巖性復雜,巖層古老,受歷次構造運動及火山活動的影響,區內巖層破碎、斷裂、節理發育,流水切割作用強烈,為豐富多彩的造型地貌發育創造了條件。地貌上,森林公園位于壩緣山地區,地處陰山山脈、大興安嶺山脈和燕山山脈交匯的“山結”地帶,區內山巒起伏,走向多變,山峰林立,溝壑縱橫。
木蘭圍場森林公園地處東亞中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春季短暫,升溫較快;夏季涼爽,雨量豐沛;秋季天高氣爽,晝夜溫差較大,氣溫下降迅速;冬季漫長,寒冷干燥。園區內年降水量達560 mm,明顯高于周邊地區,形成多雨中心。地表徑流豐富,匯聚于谷地河流中,形成常年性河流,灤河支流小灤河就在其中。公園地處國有林場內,植被條件較好,森林覆蓋率達到86.6%,初步調查統計,有高等維管植物90科371屬793種。天然次生林植被依山地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呈現明顯的垂直帶譜,從低至高可見到落葉闊葉灌叢、落葉闊葉林、針葉林和亞高山草甸。園區內動物資源也相當豐富,山地森林中有狼、狍、狐貍等十余種哺乳動物以及黑鸛、金雕等數十種珍稀鳥類,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5種,二級保護動物39種,有益或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動物182種。
園區內滿清皇家獵苑(木蘭秋狝)文化氛圍濃郁,自1681年清政府建立木蘭圍場以后的139年中,北京紫禁城——承德避暑山莊——木蘭圍場構成了滿清皇家“三點一線”的政治活動線。隨著時代變遷,木蘭秋狝文化活動除保持傳統的騎馬射箭外,還逐漸衍生出了獨具滿蒙民族風味的民族歌舞、馬術比賽、摔跤比賽、敬酒獻歌以及民族飲食、民族服飾、民族禮儀、薩滿教祭祀觀禮及篝火燒烤等,使木蘭秋狝文化除具有政治、軍事等要素外,更增加了體育、娛樂、欣賞、休閑和參與等內容。
2 木蘭圍場森林公園的總體規劃布局
2.1 總體布局
木蘭圍場森林公園有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基礎,又有濃厚的森林文化、皇家獵苑文化與民族風情,公園優美的自然景觀、山水風光和獨特的人文風情相結合,可發展為集觀光游覽、度假休閑、科學考察、科普教育、會議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國家級森林公園。
根據公園的內部資源分布狀況和未來的功能需求,劃分為五道溝生態旅游景區、小灤河休閑游樂帶、浩賚郭勒皇家狩獵體驗區和東山生態文化園4個部分。五道溝生態旅游景區面積4 406 hm2,屬木蘭林管局孟灤林場,可依托區內良好的植被生態環境開展各種生態旅游活動項目。小灤河休閑游樂帶面積239 hm2,屬木蘭林管局桃山林場,主要營造豐富多樣的河岸景觀,打造別具特色的漂流及濱河休閑旅游項目。浩賚郭勒皇家狩獵體驗區面積466 hm2,屬
蘭林管局桃山林場。該區曾是當年木蘭圍場“七十二圍”之一,現處于灤河國家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可開展狩獵體驗活動。東山生態文化園,位于圍場縣城東山,面積240 hm2。利用其區位及資源環境優勢,建成圍場縣集文博、健身、娛樂、餐飲于一體的綜合性、開放式大眾活動場所,同時配套完善圍場縣城的旅游服務接待功能。
2.2 植物景觀規劃
植物景觀是森林公園中的主體景觀又是生態環境中的關鍵環節,規劃時必須遵循以下規則:以現有森林植被為基礎,按景觀需要,結合造林(種草、種花)、改造和整形撫育等措施進行設計,盡量保持森林植被原始狀態;森林公園內尚存的宜林地,應結合景觀進行人工造林(種草、種花),植株應自然配置;對于生長不良、無景觀價值的殘次林進行改造,改造后的景觀應具有特色,并應與總體景觀相協調。植物景觀應突出區系地帶性植物群落的特色;充分利用森林植物群落結構、樹種、植物干、花葉、果等形態與色彩,形成不同結構景觀與四季景觀,并重點突出具有特色的植物景觀。植物景觀布局應突出局部特色和多樣性,總體上合理搭配、相互協調。營林生產過程中兼顧景觀性,在重要的游覽區不對景觀構成破壞。
植物景觀規劃具體措施。水土保持林綠化規劃:對于山地上部、公路兩側及陽坡等植被稀疏地帶,規劃水土保持林,以恢復地帶性植被為最終目標,同時兼顧景觀效果,防止水土流失。主要種植根系發達、耐旱的喬木、灌木等。護路林帶綠化規劃:以護路為目的,減少和防止塌方,保障行車安全。綠化應因地制宜,道路兩旁平坦的部位或區域可種植單行或雙行樹冠較大的喬木(結合灌木)。道路兩旁為陡坡時,可種植藤本和木本地被植物。在適宜的地段可選擇種植照山白、迎紅杜鵑等花灌木。特殊景觀區綠化規劃:對于特殊景觀區內各個景點的開發應以不破壞其植被資源為前提,適當增加色葉和花果類觀賞樹種的比重,豐富林相變化,強化季相交替。而對于重要景點的植被改造,要根據實際條件避免單一結構,注重喬木、灌木和草結合。游憩區綠化規劃:應著重將綠化和自然景觀相結合,綠地以喬木、灌木、地被相搭配的觀賞型植物為主,植物品種可選擇部分野生花卉、鄉土樹種、當地特產果樹等。亞高山草甸植物景觀規劃:亞高山草甸的植物種類基本以雙子葉植物草本為主,且觀賞效果較好,有大量的開花品種,花期集中,景象壯觀。亞高山草甸的生態比較脆弱,應該以保護為主,開發建設過程中盡可能地減少對草甸的破壞,嚴禁人工種植喬木和其他外來品種,不進行大規模的開發建設,保證生態環境不被破壞。濕地景觀規劃:現有的濕地以保護為主,濕地的開發應該以不破壞濕地環境為前提,現有的濕地植被類型主要以喜水的草本植物為主,包括菊科、莎草科、薔薇科、蓼科等,不宜引進外來品種。 2.3 生態文化建設規劃
為突出公園的文化特點,可建設“木蘭圍場國家森林公園生態文化展覽館”。該展覽館布局于服務中心的展覽館內,具有游客中心和園區概況展示兩大功能,包括游客中心、森林公園綜合展廳、森林公園自然與生態展廳、森林公園動植物展廳、森林公園人文景觀廳。游客中心具有完備的導游服務功能。各個展廳以照片、錄像、光盤、觸摸式顯示屏以及圖冊、折頁及動植物標本等形式介紹園內自然地理概況、生態系統類型、氣候和植被垂直分帶及植物、動物的種類、演替規律、生活習性等內容;以沙盤、導游圖、環境公約及游客須知等指導游客在園內的行為,以減少在游覽過程中的管理壓力。展覽館建設的主要目的是給游客一個明晰簡要的公園概貌,學習森林生態文化知識,讓游客在參觀后可以自主選擇自己所感興趣的景區與游線,安排好在園內的游覽行程。
建立完善標準的生態標志標識系統。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生態旅游概念,充分利用導游系統展示森林公園的植物多樣性和動物多樣性。如草甸草原、針闊混交林、落葉闊葉林等地帶性和非地帶性植被,對本區的稀有植物、藥用植物和古樹名木要著重介紹。游客可通過沿途的標識系統了解不同的代表性植物、氣候帶及所棲息的野生動物。通過學習各種生態標志,提高游客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意識,讓人們在欣賞探索自然的同時學會珍重自然,增強保護自然的自覺性和責任感。
3 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森林旅游以森林生態為基礎,完整的森林生態環境是保證旅游業不斷發展和旅游資源
持續利用的先決條件。為此,在開展旅游的同時,必須做好資源和環境的保護。
3.1 生物資源保護
木蘭圍場森林公園有豐富的生物資源,是一個較完整的生態系統。當今社會,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影響巨大,生態環境表現出其脆弱性的一面[3],而對生物資源的保護是重中之重。保護工作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
3.1.1 植被保護
1)河流源頭及兩側植被保護。河道兩側的植被對于保護河道、美化河岸、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至關重要。園區內河道兩側的植被嚴禁破壞,因景區景點開發受到影響的,應及時補植補種,嚴防由于旅游開發而破壞植被。可采取的保護措施有:規范游人的旅游行為,使游人自覺按照指定旅游線路參觀游覽,不能擅自進入景觀生態保育區;適當設置圍欄及標識,明確保護范圍,特別是在天然林資源周圍游人活動頻繁的區域,同時設立標示牌;在源頭區采取封山育林和人工輔助自然恢復的措施,保護和恢復林草植被。
2)山區植被保護。①對山區現有的天然林要加強管理并采取封護措施,同時對民俗部落景區、白樺林景區要進行林地補充,使成林面積不斷擴大;對河道沿岸、陡坡、山脊、梁峁等生態脆弱區域現有的植被要加強管護,防止人畜破壞,創造條件使現有植被盡可能繁衍擴展;在開發建設的景區、景點周圍,視立地條件和當地的需求,在營造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和部分經濟林的同時,營造景觀風景林帶,增強景區美感。②對于高山草甸區域,由于其生態十分脆弱,需要采取嚴格的保護措施:對現有的天然草甸實施就地保護,嚴禁亂采濫挖及牲畜啃食,并創造條件使現有植被能自然繁衍、自然演替,進入良性循環過程;沿旅游路線樹立宣傳牌和標示牌,對游客進行自然保護和科普教育,對國家及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及其生境應劃區、定點進行保護;對涉及該區域的景點開發,只能進行必要的修飾,不能開展大規模的工程建設,并要及時進行植被恢復和綠化美化工作。
3.1.2 野生動物保護 ①在野生動物主要棲息地周圍通過設立標示牌、張貼警示語、加強巡邏與宣傳等措施,使之免受人為干擾,保證其正常棲息。禁止追打、恐嚇野生動物;禁止游人自行向野生動物投喂食物。②在鳥類頻繁出現地帶,有計劃地設置鳥巢、投食臺,以招引更多的鳥類,特別是為冬季覓食困難的鳥類創造良好的生存、繁衍條件。③在園區內人類活動較多的河段設置護欄和警示標牌,提醒人們不得在溪流、河流中捕魚,保護魚類等水生生物資源的正常生存環境。
3.1.3 護林防火 森林資源是森林公園的生態和景觀的物質基礎,對其加強保護是第一位的工作。木蘭圍場森林公園每年春秋季節氣候干燥,火險等級較高,必須做好護林防火工作:①改造現有的防火瞭望塔,使其具備防火瞭望和觀景平臺的雙重功能。瞭望塔在設計上要求大方新穎,取烽火樓的形式,頂部平臺兼防火瞭望與觀景于一體。②公園范圍內的一切道路都可以作為防火的應急通道。③儲備防火用具,防患于未然,是保證森林安全的重要措施。儲備庫要建在游客較集中、易引發森林火災、交通比較方便、取用便捷的地方。
3.1.4 有害生物防治 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方針,在具體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提倡生物防治,保護天敵。同時,保護現有物種,防控外來物種入侵。有害生物防治可以采取以下具體措施:
1)開展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建立森林病蟲害監測制度,加強森林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及防治的研究工作,在林區設置森林病蟲害監測點,配備監測和防治設備。明確防治責任人,定期匯報本轄區主要病蟲害的發生時間、數量、危害面積和發展趨勢,做到及早發現、及早防治,控制病蟲害的蔓延傳播。
2)嚴把病蟲害檢疫關。森林公園營造林應盡量避免引進物種,對確需引種的,應嚴把病蟲害檢疫關,配備相應的檢疫設備,避免在引種時造成新的病蟲害侵入。
3)落實生物防治措施。采取就地保護、區內移放等措施,增加林內有益生物的種類和數量。
3.2 景觀資源保護
內容豐富的森林景觀和優美的地貌景觀是木蘭圍場國家森林公園的生命,保護這里的植物、地質地貌景觀,就是保護木蘭圍場的生命力。
3.2.1 一般景觀資源保護 ①禁止私搭亂建與景觀資源不協調的建筑物,除規劃的設施項目外,不得隨意增設與生態旅游無關的建設項目。對現存不合理的建筑應拆除或移位重
建。②景點、景物及其周圍禁止亂刻亂畫,以保持景觀資源的自然風貌。③對以木結構為主的景點,應注意消防、清潔衛生及蠹蟲危害。④利用原有林區公路系統,盡量避免對路旁景觀資源造成破壞。⑤對影響公園整體景觀資源開發的住戶實行搬遷措施后,選擇種植適當的地被植物,進行植被恢復,以改善森林公園及其周邊的環境質量。 3.2.2 特殊景觀資源保護 ①古樹名木保護。完成古樹名木的普查登記、建檔造冊。對目前需重點保護的樹木,可在周圍重新設立圍欄和標示牌、通氣透水、堵洞支撐、防病治蟲等。②古遺址保護。對園區內的古遺址進行修繕,保持其原有的歷史風格、傳統風貌,作為供游覽欣賞的寶貴文化景觀資源。森林公園內的其他服務設施建設應考慮與景觀的協調一致、與木蘭秋狝文化傳統協調一致。
3.3 生態保護措施
3.3.1 管理措施 目前,關于生態旅游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4],為此對木蘭圍場國家森林公園應制定切實有效的管理措施。①認真貫徹執行有關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以及環境樣品標準、環境基礎標準等,把環保工作列為森林公園目標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②建設項目污染物排放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的應限期治理;造成損害的,必須采取補救措施。③興建的旅游接待設施,其廢水、廢氣、廢渣的處理處置設施和防止水土流失、植被破壞、景觀破壞的措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確保開發項目對生態和環境的不利影響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④在施工中,要減少采石、破土對環境和景觀的不良影響,對產生影響的地段,施工結束后必須采取補救措施,恢復原有自然生態環境。⑤施工期要采取水土保護措施,嚴禁雨季施工中產生水土流失。⑥對游覽區內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地建設消煙除塵、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和處置設施,促進污染的集中控制,增強污染物處理和達標排放的能力。⑦對現有植被加強保護,做好護林防火和病蟲害防治工作,不得出現采伐游覽區內的林木和其他破壞植被的行為;積極開展植樹造林,提高綠化覆蓋率。⑧食宿設施采用節能設備,所有能源及物質不要給周圍的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3.3.2 監測措施 規劃在園區的重點和敏感地區設環境監測點,定期對環境質量進行監測,監測內容包括空氣、co2、co、so2、總懸浮顆粒(pst)、氮氧化物、氟化物、苯并芘、臭氧、負氧離子濃度、細菌含量及噪聲等。在游覽區內適宜地段布設氣象、水文監測點,定期監測氣溫、濕度、水溫、懸浮物、ph、電導率、溶解氧及鹽度等要素。對森林公園進行生態承載力評估[5],以控制由于游客數量增多對森林公園造成的破壞,將不利影響控制到最低的限度[6]。
3.3.3 保護措施
1)垃圾污染處理。垃圾及時清掃,日產日清,不留陳舊垃圾;垃圾箱標志明顯,數量能滿足需要,造型美觀、實用,與環境相協調。加強廢舊電池等危險廢棄物的環境管理,防止重金屬、有害細菌污染土壤,控制農藥、化肥的使用。
2)污、廢水處理。污、廢水在管理服務區主要為生活污、廢水。排水方式采取雨污分流制,雨水經明暗溝導流直接排放。為了不影響景觀和環境質量,生活污水需凈化后才能排放。園區內禁止使用含磷洗滌劑,并限制洗滌劑使用量;一切生活污水經排污管道、溝渠引入污水處理池,經過生物消毒處理后再排入林地或溝谷。
3)大氣污染防治。園區內的煙囪均應安裝排煙、除塵設備,增加煙囪高度,達到環保要求;進入園區的機動車輛需安裝廢氣凈化裝置,尾氣的排放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外部車輛僅可停放在各景區的停車場,嚴禁進入景區腹地,由停車場到各景點的運輸由森林公園設置液化氣游覽型班車等無煙運輸工具予以解決;禁止柴油船參與游樂活動。
4)噪聲防治。新建建筑物旁盡快種植綠化林帶,盡量發揮林帶的吸聲作用;并利用自然地形,屏蔽一部分噪聲的傳播;園區內禁放高音喇叭,進入園區的車輛禁鳴汽笛,公園內以及周邊的生活服務設施噪聲不得超過控制標準,以保持幽靜的生態旅游環境;各類型住宿房間必須達到隔音要求。
5)環境容量控制。森林公園經營和管理部門及旅游組織部門應將游人嚴格限制在環境容量范圍內,按照規定的旅游線路安排游客活動,并對游客采取嚴格的行為規范使之符合生態旅游的要求。
6)能源建設。森林公園內管理服務區及接待服務設施應采
用電、氣代煤、柴,減少大氣污染,又保護自然資源。采取節能措施,景點越冬用房和農戶住房做好保暖設計;景點建筑設置太陽能采暖和加熱設備;建筑門、窗使用夾層保溫玻璃窗。
4 結語
森林公園建設同時也是一種生態建設,通過國土治理、清理污染源等生態景觀保育措施的實施,將增加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資源質量,促進野生動物棲息地的恢復和發展,豐富森林公園的生物多樣性,實現森林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從而可以充分發揮其涵養水源、凈化空氣、保持水土、調節氣候的多種功效。以保護生物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主體,發展森林旅游為宗旨,宣傳教育和正面引導為準則,對公園內的建設和旅游活動組織進行嚴格規范,確保園區資源、設施和人員安全,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促進公園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世勤,屈作新.中國2000-2009森林旅游發展的實證分析[j].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10(3):73-79.
[2] 吳楚材,黃 藝,劉云國,等.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環境質量評價[j].中國園林,1994,10(3):32-38.
[3] 吳良林,周永章,陳子燊.廣西喀斯特山區原生態旅游資源脆弱性及其安全保護[j]. 熱帶地理,2008,28(1):74-79.
[4] 嚴健標,于曉聰,毛成龍,等. 低碳經濟下城市森林公園發展的新探究[j].生態經濟,2011(8):138-141.
篇2
第一條為促進我國旅游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加強旅游規劃管理,提高旅游規劃水平,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編制和實施旅游發展規劃,應當遵守本辦法。
第三條編制旅游開發建設規劃應當服從旅游發展規劃。旅游資源的開發和旅游項目建設,應當符合旅游發展規劃的要求。
第四條旅游發展規劃應當堅持可持續發展和市場導向的原則,注重對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因地制宜、突出特點、合理利用,提高旅游業發展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
第五條國家旅游局負責全國的旅游發展規劃管理工作;地方各級旅游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旅游發展規劃管理工作。
第二章旅游發展規劃的范圍
第六條旅游發展規劃是根據旅游業的歷史、現狀和市場要素的變化所制定的目標體系,以及為實現目標體系在特定的發展條件下對旅游發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
第七條旅游發展規劃應當確定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作用,提出旅游業發展目標,擬定旅游業的發展規模、要素結構與空間布局,安排旅游業發展速度,指導和協調旅游業健康發展。
第八條旅游發展規劃一般為期限五年以上的中長期規劃。
第九條旅游發展規劃按照范圍劃分為全國旅游發展規劃。跨省級區域旅游發展規劃和地方旅游發展規劃。
第十條不同層次和不同范圍的旅游發展規劃應當相互銜接,相互協調,并遵循下級服從上級、局部服從全局的原則。
第三章旅游發展規劃的編制
第十一條旅游發展規劃的編制應當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為依據,與經濟增長和相關產業的發展相適應。
第十二條旅游發展規劃應當與國土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等有關區域規劃相協調,應當遵守國家基本建設計劃的有關規定。
第十三條旅游發展規劃應當與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文化宗教場所、文物保護單位等專業規劃相協調。
第十四條國家旅游局負責組織編制全國旅游發展規劃、跨省級區域旅游發展規劃和國家確定的重點旅游線路、旅游區的發展規劃;地方旅游局負責編制本行政區域的旅游發展規劃。
第十五條國家旅游局對編制旅游發展規劃的單位進行資質認定,并予以公告。
第十六條編制旅游發展規劃應當對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市場前景、資源條件、環境因素進行深入調查,取得準確的基礎資料,從市場需求出發,注意生態環境和文化歷史遺產的保護和延續,積極采用先進的規劃方法與技術手段。
第十七條旅游發展規劃編制的內容、方法和程序,應當遵守國家關于旅游規劃技術標準的要求。
第十八條旅游發展規劃應當包括如下基本內容:
(一)綜合評價旅游業發展的資源條件與基礎條件;
(二)全面分析市場需求,科學測定市場規模,合理確定旅游業發展目標;
(三)確定旅游業發展戰略,明確旅游區域與旅游產品重點開發的時間序列與空間布局;
(四)綜合平衡旅游產業要素結構的功能組合,統籌安排資源開發與設施建設的關系;
(五)確定環境保護的原則,提出科學保護利用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的措施;
(六)根據旅游業的投入產出關系和市場開發力度,確定旅游業的發展規模和速度;
(七)提出實施規劃的政策和措施。
第十九條旅游發展規劃成果應包括規劃文本、規劃圖表和附件。規劃說明和基礎資料收入附件。
第四章旅游發展規劃的審批和實施
第二十條旅游發展規劃實行分級制定和審批。
全國旅游發展規劃,由國家旅游局制定。
跨省級區域旅游發展規劃,由國家旅游局組織有關地方旅游局編制,征求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意見后,由國家旅游局審批。
地方旅游發展規劃由地方各級旅游局編制,在征求上一級旅游局意見后,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復實施。
第二十一條國家確定的重點旅游城市的旅游發展規劃,在征求國家旅游局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旅游局意見后,由當地人民政府批復實施。
國家確定的重點旅游線路、旅游區發展規劃由國家旅游局征求地方旅游局意見后批復實施。
第二十二條旅游發展規劃上報審批前應進行經濟、社會、環境可行性論證,由各級旅游局組織專家評審,并征求有關部門意見。
第二十三條地方各級旅游局可以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對旅游規劃進行調整,報同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旅游局備案,但涉及旅游產業地位、發展方向、發展目標和產品格局的重大變更,須報原批復單位審批。
篇3
關鍵詞:自然旅游資源;休閑度假旅游;旅順口
自然旅游資源是大連旅順口區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旅順口區旅游業發展基本要素之一。在旅順口區的旅游資源單體中,雖然自然旅游資源單體不如人文旅游資源單體數量多,但優良級單體比重達70.97%,總體品質相當高。旅順口區自然旅游資源有著極大的開發價值和發展優勢,可以成為旅順口區旅游的招牌和原生動力。本文在對大連旅順口區自然旅游資源類型、賦存、開發潛力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旅順口區自然旅游資源開發對策,希望能對旅順口區旅游發展實踐能有所裨益。
一、自然旅游資源概述
(一)總體描述
旅順口區是大連市所屬的六區之一,位于大連市最南部,隔渤海海峽與山東半島相望。介于黃海和渤海之間,陸域面積506.77平方千米(包括龍王塘街道80平方千米)。屬受海洋影響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境地形是六丘半水三分半田,共有山丘292座,最高峰為海拔465.6米的老鐵山。海岸線長169.7千米,有島嶼礁砣13個。森林覆蓋率為46.44%,是第三批國家級生態示范區。2006年接待國內外游客611萬人次,總收入6.2億元。
旅順口區自然旅游資源在大連市自然旅游資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東北財經大學2006年完成的大連旅游資源普查結論是:旅順口區擁有自然旅游資源單體31個,優良級22個.優良級單體比重達70.97%,優于數量見長的人文旅游資源。
(二)類型與賦存狀況
1、數量與品質
旅順口區旅游資源的單體總數量為209個,其中,自然旅游資源占31個單體。
本表統計中包括龍王塘街道3個水域風光單體和2個生物景觀單體。
通過表1可以看出,水域風光類資源數量最多,其次是地文景觀、生物景觀、天象氣候。旅順口區的自然旅游資源數量雖然不多。數量上在全區中不占優勢,但在品質上優于全區和大連市。
2、空間分布
旅順口區自然旅游資源單體在5個鎮、7個街道(未含龍王塘街道)、1個開發區的分布情況見下頁表2。
本表統計中未包括龍王塘街道3個水域風光單體和2個生物景觀單體。
通過表2可知,旅順口區自然旅游資源在全部13鎮、街道和開發區中,除3個單體為共有外,只在7個鎮(街道、開發區)中有分布,分布不平衡。德勝、鐵山兩街道和雙島灣鎮都是5個單體,北海鎮是4個單體,主要集中在這4個鎮(街道)。
二、主要自然旅游資源景觀及開發潛力
在旅順口自然旅游資源中。其優良級(三級以上單體)景觀資源主要有:
水域風光類:月亮灣浴場(五級單體)、老鐵山溫泉(五級單體)、黃渤海分界線(四級單體,評價時放人地文景觀中,但從景觀效果角度放人此類中)、老虎尾海濱(四級單體),北海大潮口海濱浴場、黃金山海水浴場、西湖山莊浴場和龍引泉均為三級單體。
地質地貌類:蛇島和老鐵山為四級單體,鳥島和白玉山為三級單體。
生物景觀類:蛇島一老鐵山自然保護區(五級單體)、老鐵山鳥棧(四級單體)、斑海豹自然保護區和旅順口國家森林公園為三級單體。
天象氣候景觀類:旅順口避暑地為四級單體。
可以看出,旅順口區自然旅游資源主要特點和開發潛力:
一是數量不多,類型較全,品質較高。這便于綜合開發和旅游產品的多樣化開發。
二是可供開發的海濱浴場資源豐富,這與旅順口區三面環海有關,可以充分的開發。海濱浴場的旅游開發方向主要是休閑度假。
三是生物景觀資源分布較集中。蛇島上的黑眉腹蛇、老鐵山“鳥棧”及鳥島上的海鷗、渤海中的班海豹等景觀特色鮮明,具有開發的潛力。基本上都分布在區內的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1個國家級森林公園。這一類景觀資源可以開發休閑度假旅游、觀光旅游、探險旅游和生態旅游等。
四是地質地貌景觀具有一定品級和開發潛力。這類景觀資源主要有蛇島、鳥島、老鐵山、老虎尾、白玉山等。是大連濱海國家地質公園四個園區(金石灘、大黑山、南部海濱、旅順口)之一。這類景觀主要可以開發為觀光旅游,但也可以同其他景觀資源組合開發其他類型的旅游產品。
五是溫泉和氣候景觀資源品級較高,可以進行休閑度假旅游和保健養生旅游開發。
旅順口區的自然旅游資源具有相當的開發潛力和發展空間.可開發的旅游產品為度假旅游、休閑旅游、觀光旅游、探險旅游、生態旅游等。還可以同人文旅游資源、鄉村旅游資源組合開發。
三、開發對策
(一)貫徹落實、制定執行好政策
旅游政策被列為旅游核心競爭力之一。在2007年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世界旅游業競爭力排名中中國列第71位(全部124個國家和地區),總體競爭力仍不是很強,而在旅游政策一項評價中中國列第97位。這一方面說明旅游政策是旅游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通過旅游政策來提升競爭力的余地非常大。旅順口區如何培育自己旅游競爭力,這是值得政府、旅游企業、學術界進行深入探討的問題。無論是自然旅游資源的開發,還是人文旅游資源的開發,都需要有適應社會發展和旅游發展規律的相應政策與法律法規。要大力發展旅順口區的旅游業,就必須在政策上下功夫。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些年來,國家、省、市和旅順區政府先后制定了許多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一方面提出了許多扶持旅游業政策措施,保障旅游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制定了許多規范旅游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規范也是為了保障。現實中一提到政策或法律法規就與優惠掛鉤,而對規范重視的不夠。這些法律法規和政策是地方旅游發展的方向和保障,用好政策,關鍵在于貫徹落實和執行。相關的規范與標準是旅游業健康、持續發展的保障,尤其旅順口區擁有1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國家森林公園、1個國家地質公園,在開發建設過程中更應該貫徹落實和執行好國家和地方政策和法律法規。在旅順口區旅游網站上還看不到這些政策和法律法規,給人
宣傳不到位之嫌。對于自然旅游資源而言,尤其是《森林保護法》、《環境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護法》、《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件》等法律法規。
某項事業的發展有賴于良好政策的制定。好的政策會促進事業的健康良好的發展,落后的政策會對事業的發展起阻礙作用。對已有的政策要進行清理,凡是對旅游發展能繼續發揮其作用,不能繼續發揮作用要堅決取消。考慮到旅順口區即將迎來全面開放,應該及時從戰略層面制定旅游強區政策,進一步刺激旅游業的發展以增加旅游業在旅順口區旅游業中的貢獻率,旅順口區自然旅游資源開發使用政策,如地熱資源的使用問題等。
(二)做好旅游的策劃、規劃與開發工作
策劃、規劃、開發、營銷、管理等組成旅游發展鏈條的各個環節,在旅游發展中不但缺一不可,還要做的好,有特色,有創新,最后才能有發展。
1、旅游策劃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思維觀念的改變.旅游者的需求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一方面旅游業要引領旅游消費。另一方面,旅游業又要不斷調整自己適應不斷變化的旅游需求。在這種旅游需求動態變化的時代,要想能不斷適應旅游者不斷變化的旅游需求,仍停留在原來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觀念和開發模式上已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了。近年來.旅游策劃這門技術性強、理論要求高的學科正在發展和完善。策劃介入到旅游之中,為旅游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機。旅順口區深度開發自然旅游資源必須重視策劃工作,要舍得花錢請智引技,把旅順口區的旅游大計用智慧和技術描繪出來。做好形象策劃、項目策劃、產品策劃、營銷策劃等一系列策劃工作。比如項目策劃問題,旅順口區缺乏具有旅順口資源特點和高品質的旅游項目,這就需要大手筆、高水平的策劃。等著開發商拿的項目是一種開發,但這究竟還是被動的,也有一些開發商在不斷地找項目,我們把項目策劃好了與開發商的對接或許更容易。如蛇島開發策劃、老鐵山開發策劃、地質公園開發策劃、森林公園開發策劃、氣候資源開發策劃等。
2、旅游規劃
旅游規劃在旅游業發展中的意義越來越受到旅游地的重視。關鍵是如何規劃,又該如何根據規劃去進行開發,實踐中往往差距很大。旅順口區已委托北京達沃斯巔峰旅游規劃設計院規劃《旅順口區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并于2008年7月舉行了初稿匯報會。這是一個關于旅順口區旅游業發展全面的規劃,希望能盡快完成,以使旅順口旅游業發展有個總的遵循。就自然旅游資源而言,應做好具體的規劃。主要包括《旅順口國家森林公園開發規劃》、《旅順口區老鐵山一蛇島旅游區開發規劃》、《旅順口區海濱觀光游憩地開發規劃》(或《旅順口區海濱浴場開發規劃》、《旅順口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開發規劃》、《旅順口區國家地質公園開發規劃》,原則上應在《旅順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框架下來規劃。
3、旅游開發
對于自然旅游資源的開發要在旅游策劃和旅游規劃的前題下進行,沒有策劃就是盲目開發,沒有策劃的規劃也是缺乏內涵的空規劃。山林草獸、石洞海泉、日出日落、月色氣候……移步換景,處處是資源,步步是景觀。要有全新的資源觀、規劃觀和開發觀,不但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還要看到“全息的森林”。
旅順口區自然旅游資源主要有這樣五個子系統構成:氣候予系統、海濱游憩子系統、森林生態子系統、地質地貌子系統和泉水地熱子系統。具體見下圖。
旅順口區還有一些自然資源的價值和潛力雖然現在還沒有表現出來,但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比如,老鐵山岬觀黃海日出和渤海日落、大潮口濕地等。
通過前述的分析可以得出結論:旅順口區自然旅游資源中的核心資源應是森林生態系統中的森林資源、蛇、鳥資源,以及海濱浴場和溫泉資源。所以,未來旅順口區在自然旅游資源開發應在這幾個資源上下功夫,而氣候資源則是控制和影響著這些資源的面貌。
旅順口自然旅游資源的開發必須做到:
(1)選準開發方向(定位)——休閑度假;
(2)要引智創意策劃——不能走簡單的山水觀光開發之路,創意要新、項目要新;
(3)科學規劃、加強保護;
(4)加強環境建設和市場管理——建設標準要高,管理要到位;
(5)樹立精品意識——推出重量級、高質量的產品;
(6)加強營銷——要了解競爭對手,進行市場定位和市場細分;
(7)進行資源整合——區內自然旅游資源的整合,自然與人文旅游資源的整合(深度開發自然資源,提升人文資源,系統開發),與區外加強合作。
(三)休閑度假旅游項目開發建議
縱觀旅順口區自然旅游資源的特點,可總結為:青山、碧海、茂林、溫泉、地貌。在此基礎上,大力構筑森林生態、海濱休閑度假、溫泉養生度假三大休閑度假旅游產品體系
1、充分開發海濱旅游資源,發展海濱休閑度假旅游
旅順與大海相伴相依,應該發展親海型休閑度假旅游,看海、玩海、吃海、鬧海。旅順口區擁有眾多海濱浴場,但還沒有形成足夠的吸引力,在大連市眾多海濱浴場中地位并不突出。旅順口區旅游要發揮好自然旅游資源的優勢,必須做好海濱浴場的文章。
海濱浴場的提升改造。按照《大連市夏季“3s”旅游示范單位評定暫行辦法》的標準進行提升改造。主要包括海濱浴場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保證海濱浴場的沙灘沙質、海水質量,同時,提高海濱浴場的服務質量,按照服務標準規范服務。
區分大眾和高端海濱浴場。針對未來休閑度假旅游發展的趨勢,旅順口區海濱浴場區應堅持大眾化,免費開放。同時,要對海濱休閑度假旅游市場進行細分,選取一定的區域或單獨開辟建立高端海濱浴場。高端海濱浴場選址建議選擇在月亮灣海濱浴場。
海洋體育休閑。海濱浴場不僅作為洗浴之地,在海上還可以發展海釣、游泳、帆船、帆板、摩托艇、沖浪、滑水、劃船和水上飛機等運動;在沙灘可發展沙灘拔河、沙灘跳傘、沙灘排球等活動。
海洋美食休閑。旅順沿海盛產魚蝦,蟹類和海珍品,用這些海產品制作出具有地方風味的海鮮佳肴,如燒海參、烤大蝦、蒸鮑魚、爆干貝、炒香螺、涮文蛤、扒魚翅等。應根據不同消費層次游客開設高、中、低檔海味餐館,有條件的還可在高檔餐廳席間輔以適當表演,介紹旅順海鮮特色及傳統趣聞。也可以建立美食街,形成觀光、游覽、水產購物、海鮮美食一條龍。
海洋民俗休閑。旅順漁民在長期征服海洋、生息繁衍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漁家民俗風情,如起錨拉網吹號子、請海神等。可以舉辦“漁家樂”民俗體驗游,讓游人隨船出海,開展垂釣和養殖等活動。還可以興辦海洋漁業展覽館,陳列各時期的漁船、漁具等實物模型,使游客全面了解漁業發展的歷史和現狀。
2、建立海濱旅游度假區
在旅順口選取適當的地域,建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大連市已擁有金石灘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金州區也正在開發金渤海岸旅游度假區,旅順口區應充分利用資源條件建立國家級的旅游度假區。這個旅游度假區選址可以考慮包括老鐵山溫泉、月亮灣海濱浴場、老鐵山海岬等。目標高端,兼顧大眾。在度假區內要選擇適宜休閑度假的旅游項目,深挖溫泉 文化內涵,發展溫泉養生度假旅游;建立高爾夫球場和海上游艇俱樂部;建立旅游度假酒店(村)和休閑度假主題公園;開拓探險、科考等專項旅游。
3、深挖森林文化內涵,發展森林生態旅游
立足優越的資源條件和區位條件,將老鐵山國家森林公園、南山森林公園開發休閑度假、科普教育、宗教文化三大功能于一體的、在大連乃至東北地區有市場影響力的森林生態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議在森林生態旅游內涵上多做文章。少上開發建設項目,做到森林資源旅游價值的最大發揮和自然生態環境的最小影響。
篇4
在我國,旅游業經過多年發展,其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從1986年被列入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總體規劃、1988年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被作為新的國民經濟增長點之后,旅游業發展至今已經成為我國一項戰略性支柱產業。作為旅游項目開發建設指導的旅游規劃,“旅游發展、規劃先行”已經成為普遍共識,旅游規劃的重要性得到普遍認可。在我國旅游規劃發展過程中,從最初地理、歷史、建筑、經濟各相關專業廣泛涉足、邀請國際專家編制旅游規劃到以城市規劃編制要求為藍本出臺我國第一部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旅游規劃編制標準――《旅游規劃通則》,我國旅游規劃不斷向專業化、正規化方向發展。經過30多年發展,大范圍的旅游規劃已基本完成,之后更多的是修編規劃以及更加精準的專項規劃,中小尺度的旅游規劃工作將更加頻繁,在這樣的發展形勢下,旅游規劃理念與具體方法都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進一步探索細分的旅游規劃編制顯得十分必要。
一、中小型景區旅游規劃的基本概念
“中小型景區”相對于“大型景區”而言,一直以來,學者們對“中小型景區”的概念界定莫衷一是,對其范圍界定存在模糊性,研究中小型景區旅游規劃編制,對其明確的概念界定必不可少。
(一)中小型景區概念定義
建設部1999年的《風景名勝區規劃規范》(GB50298-1999)中對風景區按照用地規模大小進行了劃分:小型風景區面積在20km2以下,中型風景區范圍在21-100km2,大型風景區范圍包括101-500km2,特大型風景區一般面積在500 km2以上。王星在《中小型景區的旅游體驗營銷探析――以四川安縣尋龍山為例》一文中參考風景區面積標準界定“中小型景區”,大型風景區一般指國家級和省級風景區,通常覆蓋面積在幾百平方公里以上,中小型風景區一般指縣市級風景區,其面積小、資源單一、產品單一。這一劃分標準將旅游景區完全等同于風景名勝區,從概念定義上大大縮小了旅游景區的內涵。
胡紅梅在《試論中小型景區的創新發展》中結合國家A級景區劃分標準進行區別:國家4A、5A級旅游景區為大型景區、1A、2A、3A級和一些新開發、未定級的景區為中小型景區。這一劃分標準同樣存在問題,國家A級景區評定是綜合交通、游覽、旅游安全、購物、衛生、經營管理、郵電、資源環境保護、市場吸引力及旅游資源吸引力等方面因素而評定,其劃分標準與資源吸引力及景區各項設施的完善程度息息相關,僅以資源吸引力低、各項設施不完善定義“中小型景區”不夠全面。
曹偉在《小規模旅游景區的發展戰略研究》一文中將“小規模景區”定義為:那些投資規模在一千萬以下,年接待游客三十萬人次以下,特別包括那些個人投資新開發的景區。對于這一劃分標準,景區投資和游客量對于尚未開發的景區無從統計,且各地對于中小型景區的信息收集未必完善。同樣,這一評定標準也存在缺陷。
趙小遠等在《洛陽市小型景區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中定義:大型景區指國家級和省級的景區,通常覆蓋面積幾百平方公里,設施完善,游客接待量較多;小型景區規模小、服務設施落后、游客接待量低;中型景區介于二者之間。這一劃分標準同樣泛泛而談,對于中小型景區定義存在模糊性。
綜上所述,“中小型景區”概念定義仍然不能明確。本文在吸收借鑒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概念界定。首先,參照國家風景名勝區及前人對大小型風景區的面積劃分,“中小型旅游景區”主要指那些面積在20km2以下的縣市級旅游景區。需要注意的是,這一范圍標準并不是絕對的,其具有相對性,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還需要根據各旅游區實際情況做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同時,為了更加形象的定義中小型旅游景區,擺脫單一的面積評定法的局限性,具體從其資源、開發屬性、內部環境等多方面綜合界定其內涵。從資源方面看,“中小型旅游景區”內部資源相對單一,類型有限,且其中并不涉及國家規定要求保護的重點資源類型,如濕地、重要地質景觀、重點森林片區等;從開發屬性看,這類景區一般以個人投資為主,開發資金相對有限,對項目規劃期限、可操作性要求較高;從景區內部環境來看,景區內一般基礎服務設施相對落后,知名度低、發展歷史短或是新開發景區。
(二)中小型景區旅游規劃
“規劃”即對未來事務發展的預測、謀劃,盧云亭(1991)認為“旅游規劃是(對)旅游未來狀況的設想,或是發展旅游事業的長遠的、全面的計劃”;吳必虎認為:“旅游規劃是對未來某個地區旅游業的發展方向、產品開發、宣傳促銷及環境保護等一系列重要事項的總體安排,它對該地區旅游業的發展具有宏觀指導和動態調控的作用”。馬勇、李璽(2006)提出:“旅游規劃是在旅游地及其旅游資源調查評價的基礎上,針對旅游地及其旅游資源的屬性、特色和旅游市場的發展規律,根據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趨勢特別是旅游市場的需求,對旅游資源進行科學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并尋求旅游業對社會發展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最優貢獻的統籌部署和具體安排”。
綜合學者前期研究可以看出,旅游規劃即對旅游系統進行的規劃,是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與區域特色,對規劃區土地、資源、景觀、人力、資金等進行的優化配置。中小型景區旅游規劃即以中小型景區內旅游系統各組成部分為規劃對象,對區域內土地、資源、景觀進行詳細規劃,合理安排資金、人力、物力等各有效因素,通過詳細具體的規劃設計吸引游客,推動景區發展。
二、中小型景區旅游規劃市場實踐
在當前規劃市場上,面對中小型景區的規劃要求,分別編制三層次規劃顯得費時費力,規劃成果的實用價值也會大大降低。在實際規劃過程中,一些旅游規劃編制單位就中小型景區規劃進行了一些新的嘗試,通過編制一個“1+1的復合型”規劃,即“總體規劃+重點建設地段修建性詳細規劃”或“控規+近期建設地段修建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形式,滿足甲方一步到位的規劃要求,完成中小型景區旅游規劃。這一規劃編制體系在保證規劃內容盡可能完整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規劃的可操作性,是對當前規劃編制的一種創新,但這一編制形式明顯不符合《通則》要求。
當前我國旅游規劃編制主要依照于《旅游規劃通則》,其中規定“旅游區在開發、建設之初,原則上應當編制總體規劃。小型旅游區可直接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言外之意,一般而言,旅游區規劃需要分三步:編制總規、控規、修規三項規劃,而且相互之間是上下統屬、前后遞進的關系。小型景區可以不編總規,直接編制下一階段規劃,但沒有總規的方向指導,控規和修規的可靠性便會受到質疑,若規劃方向不恰當,控規和修規的編制將毫無意義。反觀現實規劃案例,復合型規劃明顯不符合通則要求,三項規劃中選取其中兩項進行編制,另一項編制內容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必然會造成規劃內容的不完善,從而影響規劃效果,在這樣的發展形勢下,整合當前市場上出現的各類編制形式,探索一種更加全面的中小型景區旅游規劃編制體系,推動《通則》要求完善,是符合當前規劃市場實踐與理論需求的一項重要內容。
三、中小型景區旅游規劃編制要求
從中小型景區特征來看,其規劃面臨著一個既簡單又復雜的局面。簡單在于規劃區范圍較小,區域內資源本底相對簡單,決定了這類型景區規劃是一個“小”規劃,這就要求規劃編制要“小”而“精”,以較少的組織配備完成規劃編制,盡可能減少各項人力、財力、物力的浪費;另一方面,其復雜性就在于這類型景區對規劃成果要求較高,規劃內容建設周期較短,規劃成果要具有較高的實用性,從這一層面來講,規劃內容就要更多的側重于修建性詳細規劃。
同時,按照原有通則要求,在規劃過程中,還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依據國家和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戰略,以旅游業發展方針、政策及法規為基礎,與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及其他相關規劃相協調。
(二)以旅游市場為導向,以旅游資源為基礎,以旅游產品為主體,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可持續發展。
(三)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區域協同,強調空間一體化發展,避免近距離不合理重復建設,加強對旅游資源的保護,減少對旅游資源的浪費。
(四)采用先進方法和技術,編制過程中應當進行多方案的比較,并征求各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的意見,尤其是當地居民的意見。
(五)旅游規劃技術指標,應當適應旅游業發展的長遠需要,具有適度超前性。
(六)旅游規劃編制人員應有比較廣泛的專業構成,如旅游、經濟、資源、環境、城市規劃、建筑等方面。
從上述研究可以看出,中小型景區規劃不僅要符合一般旅游景區規劃的編制要求,對規劃編制思想、基本原則、編制手段、技術人員等嚴格控制,同時要結合中小型景區特色進行規劃編制,從規劃內容、規劃形式等方面探索更加符合其要求的規劃編制體系。
四、中小型景區旅游規劃編制創新研究
結合《通則》規劃要求與當前市場上出現的編制創新形式,本文提出“三規合一”的綜合性規劃編制體系應對中小型景區旅游規劃。
“三規合一”旅游規劃編制體系,并不是單純的將原有三項規劃內容拿過來合在一個規劃中,也不是完全背離原有規劃編制體系,否定原有規劃另起爐灶,而是在綜合原有規劃體系的基礎上,根據實踐情況,立足更加實際的指導景區開發建設這一中心,對原有三項規劃進行橫、縱兩方面整合。橫向整合“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及“修建性詳細規劃”三項規劃編制體系于一體,縱向對原有三項規劃體系中的各自內容有所取舍,適度整合,創新規劃編制體系,形成一項綜合性規劃,將三項規劃內容集合于一項規劃中。“三規合一”旅游規劃的提出主要針對中小型景區旅游規劃,融合規劃要求的剛性約束與規劃內容的彈性需求,達到規劃與設計、發展與建設的雙向需求。
“三規合一”旅游規劃作為一種全新的規劃形式,具有以下特點:
(一)規劃主體的一致性
在“三規合一”旅游規劃體系中,整個項目從前期的規劃定位、方向構思、規劃布局到確定各地塊技術控制指標以及具體項目景觀設計,均由一家規劃編制單位完成,這就避免了原有三項規劃中由不同單位編制完成時造成的規劃理念不一致、思路銜接問題等矛盾,能夠很好的保證上下位規劃之間的對接,同時又能大量節省規劃時間,保證規劃的實效性。
(二)規劃形式的整合性
“三規合一”旅游規劃編制在形式上整合了原有三項規劃的編制過程,將原有規劃過程中需要重復進行的資源調查、方向討論在一個規劃過程中完成;將各規劃結果評審以中期專家論證的形式予以承接;將原有三項規劃中各自的文本、圖件、附件及說明書的規劃成果統一整合于一項規劃成果,在規劃形式上實現三項規劃的整合。
(三)規劃內容的全面性
“三規合一”旅游規劃從內容上涵蓋了原有三項規劃的精髓,汲取總規、控規、修規中主要內容,將一些重復、不具有可操作性、空洞化的規劃要求省去,在包含總規的空間布局、控規建設控制的基礎上,以各項建筑和工程設施的修建性詳細規劃為重點進行編制,規劃內容全面,實踐操作性更強。
(四)規劃成果的實用性
“三規合一”規劃編制整合后,規劃成果更加全面且準確,委托方能夠迅速理清規劃方向、規劃主體與重點項目,短時間內完成規劃編制,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景區開發建設中,大大提高了規劃的可操作性,規劃成果實用價值更高。
“三規合一”旅游規劃編制體系的提出,對于整合當前市場上各類規劃編制形式,形成一項對中小型景區具有普遍適用性的編制體系具有重大意義:將三項規劃編制集中于一體,大大避免了一個規劃項目分屬于不同編制單位時產生的項目理解、規劃構思與項目認知方面的差異;“三規合一”綜合性規劃能夠在規劃編制過程中根據現實需求統一協調規劃內容,保持規劃思路的完整性,有效組織規劃編制。同時,“三規合一”旅游規劃融合總規、控規、修規于一體,以修建性詳細規劃為重點,在一項規劃中實現了方向引導、建設控制與重點項目設計的統一,規劃形式更加簡潔,規劃成本更低,規劃可操作性更高。這一新型編制體系的研究對于進一步完善《旅游規劃通則》相關標準有重要意義。
五、結語
篇5
一個國家的鄉村發展程度,是與一個國家的發展程度緊密聯系的。鄉村的發展反映了中國的發展變遷,見證中國由貧窮、落后到富足、文明。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中國鄉村的變遷正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追夢、尋夢、圓夢的歷程見證,是傳承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增強民族信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有效途徑與載體。
2016年12月,國務院了“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這是第一次以國務院的名義的旅游業發展規劃。由此可見,國家對發展旅游業的重視與支持。規劃指出,在發展鄉村旅游中,必須堅持個性化、特色化、市場化發展方向,加大鄉村旅游規劃指導、市場推廣和人才培訓力度,促進鄉村旅游健康發展。實施鄉村旅游后備箱行動,推動農副土特產品通過旅游渠道銷售,增加農民收入。實施鄉村旅游創客行動計劃,支持旅游志愿者、藝術和科技工作者駐村幫扶、創業就業,推出一批鄉村旅游創客基地和以鄉情教育為特色的研學旅行示范基地等等。
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不僅在“十三五”規劃中明確列為重點工程,而且還具體規劃了發展路徑。這也可以從一個方面說明了發展鄉村旅游是建設農業強國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在國家旅游局政策法規司工作期間,參與并組織了“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和“國家特色景觀旅游小城鎮”的標準起草、創建和驗收工作。這段工作經歷使得我體會到,開啟鄉村旅游的新時代,很有必要采取以下的政策導向和策略措施。
切實加大對鄉村旅游發展的政策扶持力度。發展鄉村旅游需要得到黨委、政府的政策扶持。要積極利用規劃、扶貧、環保、培訓、基建等專項支持政策,加大對發展鄉村旅游的資金投入。在政策導向上,要積極吸引社會資金和民間資本,引導大型旅游企業參與開發和經營鄉村旅游。在政策層面上,推動鄉村旅游開發項目與各種支農資金掛鉤,爭取把支持農村發展的小額貸款用于農村旅游戶,多渠道、多方式籌集資金用于農村旅游。
大力促進鄉村旅游服務體系建設。發展鄉村旅游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個方面的支持與配合。各級政府主動協調各相關部門,促成政府有關公共職能向鄉村旅游延伸。鄉村旅游資源富集的區縣,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到鄉村旅游上。幫助農民利用和保護好旅游資源,克服開發雷同化。同時,制訂標準規范,合理引導、幫助農民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著力做好鄉村旅游的市場宣傳開拓工作。結合鄉村旅游產品的設計和開發,提升鄉村旅游產品的市場營銷形象,推動分散的鄉村旅游產品走向市場,開發一批完善成熟、文明健康的農村旅游新產品,逐步培育鄉村旅游精品,滿足國內外不同層次的休閑度假需求,還應該協調新聞媒體加大對鄉村旅游的公益宣傳,在各類主流媒體開辟鄉村旅游宣傳專欄,建立包括鄉村家庭旅館在內的網上預訂系統,提升鄉村旅游整體的市場化程度。
積極促進各方加強對鄉村旅游人才的培養。旅游大發展,人才是關鍵。要配合項目開發幫助制定出具體的人才培訓規劃,并爭取與教育、農業、勞動、民政等部門的人才培養規劃對口合作,共同推進和實施。
有效加強對鄉村旅游發展的分類指導。有旅游開發價值的村鎮多數具有突出的地方特色和悠久的歷史文化,一般易于集散、體量適中,是鄉村旅游中有很大發展潛力的類型。國家旅游局和建設部已經共同制訂了旅游小城鎮的標準。因此,發展旅游型小城鎮,要按照城鄉規劃和旅游發展的要求,結合城鎮改造做出特色;要加強多部門之間的合作與協調,著力完善旅游配套和功能建設,提升旅游型小城鎮價值;有條件的地區,要以旅游型小城鎮的建設來促進當地經濟、文化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加快城鎮化進程,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注意將小城鎮發展和延續歷史傳統、改善生態環境結合起來,做到文化型開發,永續利用。
要從政策導向上切實保障農民的利益。發展鄉村旅游的根基在農村,主體是農民。只有體現以農為本才能保證鄉村旅游持續健康發展。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則。一要堅持尊重農民自愿發展鄉村旅游的原則;二要_保鄉村旅游中農民的主體地位;三要確保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四要提升農民的發展能力。
篇6
關鍵詞: 太白山旅游; 大品牌; 堅持科學發展觀
中圖分類號: F59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2)03-0007-02
太白山位于秦嶺山脈的中段,周至、太白和眉縣的交界處,總面積56325公頃,主峰拔仙臺海拔3767.2米,是中國大陸東半壁的最高名山。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因太白山而得名,她位于秦嶺主峰太白山北麓的眉縣境內,面積2949公頃,包括10個景區,有各類景點景物350處,其中自然景點約300處,旅游資源類型多樣,豐富獨特。其突出特點,一是森林景觀絢麗多彩。太白山保存著大片原始森林,中低山以天然次生林為主,亦有人工林分布,生物區系起源古老,種類繁多,垂直分布明顯,四季景色各異。二是自然景觀獨特峻奇。太白山以高山風光,古冰川地貌和中低山奇峰、怪石、峽谷、溪瀑、溫泉最為誘人。三是人文景觀歷史悠久。太白山人文景觀,主要有歷史遺跡、道教廟洞、詩詞楹聯,典故傳說等。除此之外,溫泉資源也是得天獨厚。眉縣湯峪溫泉地處公園入口處,具有3200多年的悠久歷史,始于西周,盛于隋唐,水源旺盛,現有7眼井組成,水溫在40℃—70℃,為陜西之冠、全國第三。水質優良,含有2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即可祛病,又可強身,溫泉之旅——帶給你快樂與健康,已成為太白山旅游的一大特色。
經過二十年的開發與建設,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在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景區景點的開發建設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業績,以公園為中心建設的旅游區現有賓館飯店20余家,床位5000余張,游泳、娛樂設施120多家,已成為陜西西線旅游中一處集觀光、度假、休閑、娛樂以及教學、科學考察為一體的旅游勝地和陜西省首批公布的全省旅游景區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秦嶺北麓開發建成了很多生態旅游區。單國家級森嶺公園、地質公園、植物園就有15個。這些景區的開發建成為我省旅游產業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我們也必須看到,其旅游開發也面臨一種尷尬——森林公園和旅游區的數量逐步攀升,但景區的生態旅游業績在國內卻鮮有“佼佼者”。秦嶺生態環境,特別是秦嶺北麓生態環境也面臨一定問題。有關專家學者將其歸納為:一是森林公園同質性強,景區特色不明顯;二是各森林公園間聯系性較差,缺乏聯合路線設計和規模優勢;三是旅游客源市場多為區域內的市場,省外和國際游客不多;四是旅游形象缺乏活力,影響度較弱;五是超級大熱點、大亮點景區不多,滿天星星,沒有月亮。
這些問題,在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也不同程度存在著。特別是第二個問題,在這里表現得尤其突出。一座太白山,東起周至縣老君嶺,西至太白縣嘴頭鎮,南跨黃柏塬,北到眉縣營頭、湯峪一線。東西長61公里,南北寬39公里,總面積為2379平方公里。分屬三個縣域,登山頂的路線有五條:一是由太白縣鸚鴿嘴經平安寺到拔仙臺;二是由周至縣厚畛子經南天門、玉皇池到拔仙臺;三是由眉縣營頭經蒿坪寺、斗母宮、大文公廟到拔仙臺;四是由眉縣遠門口經接官廳、下板寺、文公廟到拔仙臺;五是由眉縣湯峪口經下板寺、文公廟到拔仙臺。由各家進行投資建設和管理,難以形成整體優勢。因而建設具有超級影響力的景區,打造太白山旅游大品牌迫在眉睫,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
2012年是太白山旅游業發展的關鍵一年,今年的發展所面臨著大好機遇:首先是《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進入全面實施階段,關天經濟區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家將從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予以重點傾斜,其中在旅游產業方面,提出要大力發展自然生態旅游、休閑度假旅游,對于太白山發展給予了更高的定位和要求,把太白山列入精品旅游走廊和線路支持發展;其次,在“十二五”期間,陜西省將以建設旅游強省為目標,進一步彰顯“人文陜西,山水秦嶺”品牌形象,提出重點建設8條旅游精品線路,在大力加強大秦嶺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著力建設太白山等一批高等級旅游景區;第三,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太白山旅游業發展,縣十五次黨代會和縣“兩會”都提出要加快旅游突破步伐,打造“山水眉縣、創意田園”旅游品牌,打造太白山5A級旅游景區的目標,圍繞著這個目標,縣委、縣政府對旅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持太白山的發展,建設國家級的旅游產業新區,這對我園來說,更是一個實現大突破、大發展的有利機遇。這些優勢和機遇為太白山旅游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可靠保證。
一、堅持科學發展觀,按照《秦嶺·太白山國際生態旅游度假產業新區總體規劃》,把太白山打造成聞名中外的旅游圣地
自太白山旅游開發區確定以來,眉縣縣委、縣政府就高度重視旅游區的規劃和建設。從1992年起先后編制了《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太白山旅游區總體規劃》,目前旅游區已初步形成了集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為一體的旅游業發展格局。但是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壯大,原先的規劃已不能適應旅游業市場化、科學化發展的需要。2010年2月,縣政府委托北京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了《秦嶺·太白山國際生態旅游度假產業新區總體規劃》。此規劃是太白山旅游區未來發展的總綱,太白山的開發建設將遵循“突出生態化、突出大格局、突出新視角,突出規模性、突出高品質”的發展思路,本著“顯山、露水、強區”的開發理念,以休閑觀光、溫泉養生和科考健身為核心,最終把太白山旅游區打造成為中國中央國家公園核心旅游區、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和國家休閑度假旅游名區。不久前,該規劃通過專家評審,這標志著太白山旅游業的發展,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寶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上官吉慶在評審會上強調,新區總體規劃是太白山旅游區未來發展的指導性文件,各級部門要充分做好規劃審批的各項準備工作,規劃一旦批準實施,任何開發、項目建設都必須依據規劃實施,嚴禁無序開發和低水平建設。這就為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的發展提供了依據,今后我們要進一步創新思維,加大工作力度,推動太白山旅游突破性發展。
二、加強與秦嶺北麓兄弟生態旅游公園的聯系,著力打造亮點和精品,推動聯合申報“中國中央國家公園”
秦嶺是區分我國南北的東西向生態屏障,也是我國南、北方和東、西部生物交會的過渡地帶。《中國國家地理》曾專文贊譽:秦嶺是名副其實的“中國中央國家公園”。眾多的專家學者也一致認同此觀點。秦嶺位于我國國土的中央位置,是縱貫東西、地分南北的一座山脈。它不僅對氣候有分界意義,也是南、北方文化的交會區;同時,秦嶺還是中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因此,我們必須要以打造特色和亮點入手,利用國家正在實施國家公園試點的機遇,推動秦嶺北麓各森林公園聯合申報“中國中央國家公園”,中遠期爭取使其進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最終賦予秦嶺應有的國際地位。根據太白山的資源優勢和特點,應將其定位為“秦嶺主峰、中國大陸東部第一高峰、第四紀冰川的天然博物館”,對其進行包裝和宣傳,打造亮點和精品。
三、積極探索新的促銷機制,創新宣傳和促銷手段,實現入園游客人數的快速增長
搞好宣傳營銷,做旺太白山人氣,是當前公園發展的重中之重,我們將在總結太白山旅游營銷工作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更適合太白山的旅游營銷策略和機制,多角度、全方位地花大力氣推進太白山旅游營銷工作。堅持高起點、大策劃、重實效、大投入的務實營銷思路,扎扎實實做好太白山的旅游營銷工作。首先,創新宣傳營銷策劃。聘請專業策劃團隊,策劃符合實際、理念新穎、操作性強的宣傳營銷方案,為游客人數實現激增奠定基礎。第二,繼續調整營銷策略。繼續對省內外各大旅行社采用吸引力強的優惠政策,搞好與旅行社互相協作,全力做旺太白山人氣。第三,全力做熱事件營銷。緊緊抓住事件營銷產生的宣傳效應,精心策劃,市場化運作,力爭把第十二屆太白山旅游登山節、太白山森林音樂節、尋找史上最美妲己、太白山國際自行車拉力賽等事件營銷活動辦出特色、引人眼球、深入人心。同時,努力辦好各主要客源地的宣傳推介會,積極參加國內各種旅交會,擴大太白山的形象宣傳。第四繼續強化戶外宣傳。精心選點,在西寶高速、關中旅游環線等視覺沖擊力大、人流量密集的地方設立戶外廣告牌,在主要客源地西安、蘭州等地投放車體廣告,招徠游客。第五強化主流媒體宣傳。以央視宣傳為突破口,繼續加強在陜西、甘肅、寧夏、山西、河南等電視新聞媒體,中國旅游報、華商報等媒體的宣傳。同時,以網絡媒體為陣地,尤其是以微博為重點,全園微博營銷,擴大太白山宣傳面。第六加強市場終端營銷。繼續在西安、蘭州、銀川、運城、洛陽等主客源市場設立辦事處,加強市場的維護和開拓。同時,特定時期,在連鎖超市、社區、校園、酒店等場所,通過舉辦宣傳活動、辦理VIP會員卡等方式開展直面營銷,拓展客源市場。通過這些探索和創新,我們將闖出一條適合太白山發展的宣傳促銷道路,吸引更多的游客來太白山旅游觀光。
篇7
第一條為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旅游資源,規范旅游市場秩序,改善旅游環境,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促進旅游業持續、健康發展,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旅游開發建設、旅游經營、旅游監督管理以及進行旅游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發展旅游業應當實行政府主導、統一規劃、可持續發展的方針,堅持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并重,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原則。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旅游工作的領導,把旅游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加大對旅游業的投入,鼓勵和扶持旅游業的發展。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旅游管理工作,依法履行行政監督管理職能。
其他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履行各自職責,支持、配合旅游主管部門做好旅游業的管理和服務工作。
第二章旅游規劃與保障
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對旅游業的領導與協調機制,改善旅游環境,促進旅游業與相關行業的協調發展。
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制定發展旅游業的優惠政策,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擴大投、融資渠道,鼓勵境外投資者和國內各類經濟組織及個人投資開發、經營旅游業,依法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投資開發、經營旅游業,應當符合旅游發展規劃和國家產業政策。
第八條旅游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旅游資源進行普查和評價,建立旅游資源檔案。
第九條旅游主管部門應當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的旅游發展規劃,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征求上級旅游主管部門意見后,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實施。
編制旅游發展規劃,應當堅持可持續發展和市場導向原則,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本地旅游資源狀況以及上級旅游發展規劃為依據,進行經濟、社會、環境可行性論證。
旅游發展規劃應當與相關產業發展規劃,國土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生態環境規劃等區域性規劃,以及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文物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自然保護區規劃等專業規劃相協調。
編制其他有關規劃、建設具有旅游觀光價值的大型項目,應當統籌考慮旅游功能。
第十條旅游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確定旅游交通的設置,參與旅游交通規劃、旅游交通基礎標準的制定和旅游交通服務規范的管理。
第十一條旅游主管部門應當會同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組織實施有關旅游業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
沒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應當按照《**省標準化管理條例》的規定制定地方標準。
第十二條省旅游主管部門應當制定旅游市場開發總體方案,統一組織、協調本省旅游整體形象、重點旅游線路、重點旅游景區景點、大型旅游活動的促銷宣傳活動,有計劃、有重點地開發國際和國內旅游客源市場。
市、縣旅游主管部門應當根據上級旅游市場開發總體方案,制定本行政區域的旅游市場開發總體方案,加強旅游促銷宣傳工作。
新聞主管部門和新聞媒介應當配合旅游主管部門做好旅游促銷宣傳工作。
第十三條旅游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旅游信息網絡建設,會同統計部門建立旅游信息統計和旅游信息制度,為旅游者和旅游經營者提供旅游信息和咨詢服務。
第十四條旅游主管部門應當會同計劃、教育、勞動等部門,加強旅游院校、專業的建設和旅游科研、教育、職業培訓工作,加快培養旅游專業人才,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
第十五條旅游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和指導重要旅游商品的開發。
開發具有地方特點、景點特色與文化內涵的旅游商品的,按照省的有關規定享受優惠政策。
第三章旅游開發建設
第十六條開發旅游資源、建設旅游項目和設施,應當堅持統一規劃、合理開發、科學管理、嚴格保護、永續利用的原則。
開發旅游資源、建設旅游項目和設施,應當符合旅游發展規劃和國家產業政策,遵守生態與環境保護、風景名勝區保護、文物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自然保護區保護、土地保護等法律、法規規定,并符合相關保護規劃的要求。
禁止開發建設破壞資源與環境的旅游項目和設施;禁止在旅游景區景點、重點旅游線路沿線規劃保護區內從事開山、建墳、砍伐、取水等破壞資源與環境的活動。
第十七條鼓勵開發建設與景區景點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旅游項目;鼓勵開發建設健康文明、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的旅游娛樂項目。
禁止建設低級、庸俗、封建迷信等有害旅游者身心健康的旅游項目。
第十八條旅游景區景點服務設施及游樂設施的建設,應當符合旅游景區景點詳細規劃,合理布局;其建筑規模和風格應當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不得破壞旅游環境和生態環境。
新建旅游景區景點、主題公園、客運索道、纜車、大中型游樂設施的,建設單位應當提交景觀設計或者景觀影響評估報告;計劃部門在批準立項前,應當書面征求同級旅游主管部門的意見。
第十九條在旅游資源集中、交通便利并有城鎮依托的地方,可以設立旅游度假區。設立旅游度假區,應當報省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批準。
新建省級旅游度假區,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提出,經省旅游主管部門會同省有關部門審核后,報省人民政府批準;新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由省人民政府報國務院批準。
國家級、省級旅游度假區,按照國家和省的規定享受優惠政策。旅游度假區管理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條在旅游景區景點內新建、重建、設立宗教活動場所,舉辦非通常宗教活動,應當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報經批準。
第四章旅游經營管理
第二十一條旅游經營者應當遵守公平、公開、誠實、信用的原則和公認的商業道德,明碼標價,依法經營。
第二十二條旅游經營者應當嚴格執行國家有關安全管理的規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配備必需的安全設備、設施,保障旅游者的人身、財產安全。
對在旅游過程中可能發生危險的情況,旅游經營者應當制定應急預案,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并向旅游者作出明確的警示。
發生旅游安全事故時,旅游經營者應當立即采取緊急救援措施,并向當地人民政府及公安、旅游、安全生產等有關部門報告。
第二十三條經營涉及人身安全的特種旅游項目和客運索道、纜車、大中型游樂設施,其設施和設備應當經法定的檢驗機構檢驗合格。安裝調試正常后,經質量技術監督、公安、安全生產等部門檢查合格,方可運營。
旅游經營者應當加強設施和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定期檢修,保證安全運轉。質量技術監督、公安、安全生產等部門應當定期進行監督檢查。
第二十四條旅游經營者應當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加強對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
對國家規定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和就業準入制度的崗位和工種,旅游從業人員應當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后,方可上崗、任職。
第二十五條鼓勵旅游經營者實行服務質量標準化管理,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取得服務質量等級。
取得服務質量等級的旅游經營者,應當嚴格按照與其服務質量等級相對應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提供服務,保證旅游服務的質量。
旅游主管部門可以向社會公布或者會同有關部門公布取得服務質量等級的旅游經營者名錄。
第二十六條旅行社組織旅游,應當向旅游者提供真實的旅游信息,按規定為旅游者辦理保險,并安排由具有服務質量等級的旅游經營者提供服務,與旅游者訂立書面旅游合同。未取得服務質量等級的旅游經營者,不得使用服務質量等級標志和稱謂。
旅游合同應當明確游覽日程與線路,游覽景點與時間,娛樂場所與時間,交通工具種類與標準,住宿、餐飲地點與標準,導游服務內容,旅游價格,違約責任等事項。安排旅游者購物的,還應當明確購物的地點與時間。
旅行社及其導游等從業人員應當嚴格履行旅游合同;要求變更旅游合同時,必須征得旅游者同意。
鼓勵使用國家或者省推薦使用的旅游合同示范文本。
第二十七條旅行社及其導游等從業人員應當遵守《旅行社管理條例》、《導游人員管理條例》的規定和旅游合同的約定,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擅自改變行程安排;
(二)擅自改變、減少或者增加游覽、服務項目;
(三)安排內容不健康的游覽、服務項目;
(四)降低服務標準;
(五)擅自提高服務價格或者加收服務費用;
(六)強制旅游者購物、接受服務或者向旅游者索要小費;
(七)收取旅游者購物的回扣;
(八)其他損害旅游者權益的行為。
第二十八條從事導游活動,應當依法取得導游證。無導游證的,不得進行導游活動。
導游人員進行導游活動,應當佩戴導游證,舉止文明,語言規范,服務質量符合國家標準。在講解、介紹中不得有損害國家利益、民族尊嚴以及低級庸俗的言行。
第二十九條旅游景區景點應當按規定配備必要的環衛、通訊、醫療、殘疾人無障礙通道等服務設施和景區景點導游人員,設置導向路牌、路標等明顯標志。禁止在旅游景區景點及其周圍擅自擺攤、圈地、占點,妨礙旅游者觀光、攝影;禁止糾纏、誘騙或者脅迫旅游者購物、接受有償服務。
第三十條旅游景區景點經營權的轉讓,應當符合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并按規定報經批準。
第三十一條旅游景區景點內有多個旅游點或者游覽項目的,可以分別設置單一門票,也可以設置價格低于單一門票價格總和的聯票或者套票,一并向旅游者公示,由旅游者自主選擇購買。禁止向旅游者強行出售聯票、套票。
旅游景區景點票價的確定或者調整,應當按照價格管理規定報經批準。價格主管部門在確定或者調整景區景點價格時,應當征求旅游主管部門的意見。
旅游景區景點價格上調的,對境內旅游團隊自批準上調價格之日起延遲三十日執行,對境外旅游團隊延遲九十日執行。
城市公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公益性旅游景區景點,應當按照國家和省、市規定,對老年人、殘疾人、現役軍人、教師、學生等特定對象實行免費或者優惠。
第三十二條對具有重要歷史、科學、文化、藝術價值的旅游景區景點實行旅游者容量控制制度。
前款所稱的重要旅游景區景點,由省旅游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確定。
第三十三條旅游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旅游經營者有權拒絕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檢查;有權拒絕攤派和國家、省規定以外的收費;有權拒絕提供無償服務;有權拒絕有關部門強行推銷或者指定購買的商品;有權拒絕旅游者違反法律、法規、社會公德的要求。
第三十四條旅游經營者可以依法成立或者加入旅游行業協會。
旅游行業協會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依照章程的規定開展活動,完善行業自律制度,發揮指導、溝通、服務等功能,維護旅游經營者和旅游者的合法權益。
第五章旅游者的權利與義務
第三十五條旅游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旅游者在旅游活動中,享有下列權利:
(一)人身、財產的安全得到保障;
(二)要求旅游經營者提供有關服務內容、檔次、費用標準等方面的真實情況;
(三)自主選擇旅游經營者及其所提供的服務方式和內容,并獲得質價相當的服務;
(四)和民族風俗習慣受到尊重;
(五)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有權向旅游經營者索賠;
(六)有權拒絕非法檢查,并提出投訴;
(七)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權利。
第三十六條旅游者在旅游活動中,承擔下列義務:
(一)保護旅游資源和環境,愛護旅游設施;
(二)尊重旅游地的和民族風俗習慣;
(三)自覺遵守旅游秩序和社會公德;
(四)遵守旅游景區景點依法制定的管理制度;
(五)支付門票和其他有償服務的費用;
(六)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有關義務。
第六章監督管理
第三十七條旅游主管部門發現旅游經營者未履行旅游安全責任或者其服務設備、設施不符合保障旅游者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的,應當通知其立即整改,并向有關部門通報。
發生旅游安全事故時,旅游主管部門應當配合有關部門及時、妥善進行處理。
第三十八條旅游主管部門發現旅游經營者的服務質量不符合相應的服務質量等級標準的,應當通知其限期整改;經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應當建議授予其服務質量等級的部門、機構降低或者取消其服務質量等級。
第三十九條旅游主管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進行監督檢查時,執法人員不得少于兩人,并應當出示行政執法證件,依法檢查。
監督檢查不得收取費用;不得妨礙或者干擾旅游者正常的旅游、休息等活動;不得泄露旅游經營者的商業秘密。
第四十條旅游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或者與旅游經營者發生爭議,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一)與旅游經營者協商解決;
(二)向旅游、工商行政等管理部門或者消費者協會申訴或者投訴;
(三)有仲裁協議的,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四)向人民法院提訟。
第四十一條旅游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旅游投訴制度,設立并公布旅游投訴電話,接受旅游者的投訴。
旅游主管部門接到旅游者的投訴,應當及時受理,并自收到投訴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予以答復。對應當由其他部門處理的,應當在二個工作日內轉交有關部門處理,并告知投訴者。
第七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二條違反本條例第十九條規定,擅自設立或者建設旅游度假區的,由省旅游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恢復原狀,并可給予通報批評;造成重大損失的,由有關機關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的責任。
第四十三條旅行社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二款、第二十七條第(三)、(五)、(六)、(七)、(八)項規定的,由旅游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逾期不改正的,責令停業整頓十五日至三十日,并可處五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由發證機關吊銷其《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證》。
導游等從業人員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七條第(三)、(五)、(六)、(七)、(八)項規定的,由旅游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可處一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由發證機關吊銷導游證或者上崗證,并予以公告。對委派該導游等從業人員的旅行社給予警告直至停業整頓。
第四十四條旅行社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七條第(一)、(二)、(四)項規定的,應當按照旅游合同承擔違約責任,賠償旅游者的損失;情節嚴重的,由旅游主管部門責令停業整頓三日至十五日,并可處三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導游等從業人員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七條第(一)、(二)、(四)項規定的,由旅游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暫扣導游證或者上崗證三個月至六個月;情節嚴重的,由發證機關吊銷導游證或者上崗證,并予以公告。
第四十五條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的,按照《導游人員管理條例》規定處罰。
第四十六條旅行社違反《旅行社管理條例》和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可以由發證機關吊銷《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證》:
(一)拒不按規定足額繳納旅行社質量保證金的;
(二)經營管理人員沒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取得任職資格的;
(三)一年內未開展旅行社業務的;
(四)拒不參加旅行社年檢的。
第四十七條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二款、第二十五條第三款、第二十九第二款、第三十一條第一款、第三款規定的,由旅游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并可處五千元以下的罰款。法律、法規已有處罰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四十八條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二款規定,擅自確定或者調整旅游景區景點票價的,由價格主管部門依法處理。
第四十九條本條例規定的行政處罰,旅游主管部門可以委托旅游質量監督管理機構實施。
篇8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旅游度假區,是指經國務院、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地域界限明確,符合旅游度假要求,能夠為國內外旅游者提供高質量的度假、休閑、觀光、娛樂等綜合的旅游經濟區域。
第三條旅游度假區按其旅游資源價值和環境質量、規模大小等因素,分為省級和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省級旅游度假區由省人民政府批準公布,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由省人民政府報國務院批準公布。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旅游度假區開發建設的領導,做好組織協調工作,為旅游度假區開發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
第五條旅游度假區的開發建設,應當堅持統一規劃、合理開發、注重特色、科學管理、嚴格保護的原則,保障旅游資源可持續利用,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旅游度假區開發區建設、經營活動的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做好旅游度假區開發建設、經營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七條設立旅游度假區,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符合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或者發展計劃,所在地區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等旅游度假資源豐富并有特色;
(二)地域界限明確,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鎮體系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
(三)有明顯的區位優勢或其他特殊優勢,具備交通、通訊、能源、供水等公用設施;
(四)無泥石流、崩塌等可預測地質災害威脅;
(五)符合國家有關自然資源、歷史文化遺產等保護規定,環境質量較好;
(六)國務院和省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八條申請設立旅游度假區,應當提交下列文件、資料:
(一)旅游度假區設立申請書;
(二)旅游度假區可行性研究報告;
(三)基礎設施建設概況和已批準的項目情況;
(四)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及審批文件;
(五)其他依法應當提交的有關條件、資料。
第九條新建省旅游度假區,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提出書面申請,由省旅游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省計劃、建設、環保、國土資源等有關部門在6個月內審核完畢,符合條件的,報省人民政府審批;不符合條件的,予以退回,并作出書面說明。
新建國家旅游度假區,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后報國務院審批。
第十條旅游度假區規劃由所在地縣(市、區)、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并由省旅游、計劃、建設、環保、國土資源等有關部門按各自職責審查后,報省人民政府批準實施。法律、法規對旅游度假區規劃的編制、審批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十一條經批準后的旅游度假區規劃,必須嚴格執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
旅游度假區規劃實施過程中,因調整旅游度假區總體布局、建設規模、用地性質和功能地區、重大建設項目等需修改旅游度假區規劃的,必須報請原審批機關
批準。
第十二條旅游度假區開發建設必須依法辦理用地審批手續。涉及占用農用地的,必須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投資經營者可通過出讓、租賃、作價入股等有償使用方式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并按照規定的土地作途、期限合作土地。
第十三條旅游度假區鼓勵投資經營下列項目:
(一)旅游飯店、別墅、餐飲、購物等設施;
(二)游覽、娛樂和文化、體育、健身等設施;
(三)與旅游度假區相配套的公用基礎設施;
(四)與旅游業直接相關的生態項目。
旅游度假區禁止興辦污染環境和國家明僅禁止的項目。
第十四條旅游度假區內經依法允許投資經營下列項目:
(一)免稅商店和中外合資經營的商業企業;
(二)外商獨資經營的旅游服務項目;
(三)其他依法允許投資經營的項目。
第十五條旅游度假區內企事業單位的設立、變更、注銷、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第十六條旅游度假區內的企事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內部財務會計制度,依法設置會計賬冊,及時向有關部門報送財務報表和統計報表并接受監督。
第十七條旅游度假區內的企事業單位,應當依法承擔保護生態環境和防治環境污染的責任,遵守有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
禁止在旅游度假區開礦采石、挖沙取土、采伐林木。
禁止向旅游度假區傾倒土石、垃圾、廢渣等固體廢棄物或者排放超過國家和省有規定污染物體排放標準的廢水、廢氣、粉塵。
第十八條旅游度假區內的企事業單位,應當遵守有關勞動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
旅游度假區內的企事業單位,必須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參加職工社會保險,并為職工提供安全、衛生、文明的工作條件,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嚴禁招用未滿16周歲的童工。
旅游度假區內的企事業單位招(聘)用外國人和臺灣、香港、澳門人員,應當按照國家和省的規定辦理有關手續。
第十九條旅游度假區內門票等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必須按規定報經價格權限管理部門批準后執行,明碼標價,不得將免費服務的公共服務項目擅自轉為有償服務。
第二十條對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已有行政處罰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二十一條經批準設立的省級旅游度假區,連續兩年沒有達到開發建設要求的,由省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門給予通報批評,責令其限期達到開發建設要求;逾期仍未達到開發建設要求的,由省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門報請省人民政府予以撤銷。
第二十二條行政執法機關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違反法定權限、程序和條件審批發證的;
(二)違法實施行政處罰的;
(三)、、的;
(四)其他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的行為。
篇9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旅游度假區,是指經國務院、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地域界限明確,符合旅游度假要求,能夠為國內外旅游者提供高質量的度假、休閑、觀光、娛樂等綜合的旅游經濟區域。
第三條旅游度假區按其旅游資源價值和環境質量、規模大小等因素,分為省級和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省級旅游度假區由省人民政府批準公布,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由省人民政府報國務院批準公布。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旅游度假區開發建設的領導,做好組織協調工作,為旅游度假區開發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
第五條旅游度假區的開發建設,應當堅持統一規劃、合理開發、注重特色、科學管理、嚴格保護的原則,保障旅游資源可持續利用,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旅游度假區開發區建設、經營活動的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做好旅游度假區開發建設、經營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七條設立旅游度假區,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符合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或者發展計劃,所在地區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等旅游度假資源豐富并有特色;
(二)地域界限明確,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鎮體系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
(三)有明顯的區位優勢或其他特殊優勢,具備交通、通訊、能源、供水等公用設施;
(四)無泥石流、崩塌等可預測地質災害威脅;
(五)符合國家有關自然資源、歷史文化遺產等保護規定,環境質量較好;
(六)國務院和省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八條申請設立旅游度假區,應當提交下列文件、資料:
(一)旅游度假區設立申請書;
(二)旅游度假區可行性研究報告;
(三)基礎設施建設概況和已批準的項目情況;
(四)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及審批文件;
(五)其他依法應當提交的有關條件、資料。
第九條新建省旅游度假區,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提出書面申請,由省旅游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省計劃、建設、環保、國土資源等有關部門在6個月內審核完畢,符合條件的,報省人民政府審批;不符合條件的,予以退回,并作出書面說明。
新建國家旅游度假區,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后報國務院審批。
第十條旅游度假區規劃由所在地縣(市、區)、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并由省旅游、計劃、建設、環保、國土資源等有關部門按各自職責審查后,報省人民政府批準實施。法律、法規對旅游度假區規劃的編制、審批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十一條經批準后的旅游度假區規劃,必須嚴格執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
旅游度假區規劃實施過程中,因調整旅游度假區總體布局、建設規模、用地性質和功能地區、重大建設項目等需修改旅游度假區規劃的,必須報請原審批機關批準。
第十二條旅游度假區開發建設必須依法辦理用地審批手續。涉及占用農用地的,必須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投資經營者可通過出讓、租賃、作價入股等有償使用方式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并按照規定的土地作途、期限合作土地。
第十三條旅游度假區鼓勵投資經營下列項目:
(一)旅游飯店、別墅、餐飲、購物等設施;
(二)游覽、娛樂和文化、體育、健身等設施;
(三)與旅游度假區相配套的公用基礎設施;
(四)與旅游業直接相關的生態項目。
旅游度假區禁止興辦污染環境和國家明僅禁止的項目。
第十四條旅游度假區內經依法允許投資經營下列項目:
(一)免稅商店和中外合資經營的商業企業;
(二)外商獨資經營的旅游服務項目;
(三)其他依法允許投資經營的項目。
第十五條旅游度假區內企事業單位的設立、變更、注銷、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第十六條旅游度假區內的企事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內部財務會計制度,依法設置會計賬冊,及時向有關部門報送財務報表和統計報表并接受監督。
第十七條旅游度假區內的企事業單位,應當依法承擔保護生態環境和防治環境污染的責任,遵守有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
禁止在旅游度假區開礦采石、挖沙取土、采伐林木。
禁止向旅游度假區傾倒土石、垃圾、廢渣等固體廢棄物或者排放超過國家和省有規定污染物體排放標準的廢水、廢氣、粉塵。
第十八條旅游度假區內的企事業單位,應當遵守有關勞動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
旅游度假區內的企事業單位,必須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參加職工社會保險,并為職工提供安全、衛生、文明的工作條件,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嚴禁招用未滿16周歲的童工。
旅游度假區內的企事業單位招(聘)用外國人和臺灣、香港、澳門人員,應當按照國家和省的規定辦理有關手續。
第十九條旅游度假區內門票等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必須按規定報經價格權限管理部門批準后執行,明碼標價,不得將免費服務的公共服務項目擅自轉為有償服務。
第二十條對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已有行政處罰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二十一條經批準設立的省級旅游度假區,連續兩年沒有達到開發建設要求的,由省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門給予通報批評,責令其限期達到開發建設要求;逾期仍未達到開發建設要求的,由省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門報請省人民政府予以撤銷。
第二十二條行政執法機關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違反法定權限、程序和條件審批發證的;
(二)違法實施行政處罰的;
(三)、、的;
(四)其他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的行為。
篇10
推進《市旅游業全面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和項目建設工作是這幾年的工作重點,三年來已累計完成旅游項目建設投入28.92億元。實行市兩級聯動的開發模式,自08年以來,已累計完成投資3.35億元。《保護規劃》及《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也于今年上半年通過評審。目前正在繼續推進二期項目建設。現代農業累計完成投資4.7億元,全面完成了、、鷺生態餐廳和室內濕地館等項目的建設,實現了整體對外開放。被評為省四星級鄉村旅游點,目前正全力創建4A級景區。牡丹山莊已累計投入2.06億元,今年完成了全部股權及資產收購。新引進的亞麗溫泉度假村,已列為2013年市十大產業項目之一,總投資10億元,目前項目正在積極推進。金倉湖郊野公累計完成投資8.18億元,入圍了上海世博會首批主題“體驗之旅”示范點,通過了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和省級濕地公的考核驗收。2013年起造福于民,實施免費開放,入人次超過20萬。海運堤現代休閑美食街區建成開放,成為我市旅游產業中的一個特色平臺。雙鳳勤力生態建成最大垂釣基地,結合雙鳳羊肉節,舉辦了多次垂釣比賽,開始初具影響。弇山百樂建成并良好運營,彌補了城市功能不足。南以古琴文化為主題的大還閣琴館建成開張,突出了南江南古典林的韻味。旅游客運公司持續發展,目前旅游大巴士總數已達28輛。
二、三大旅游規劃高標準完成,謀劃長遠。
完成了《市旅游業總體規劃﹙2013-2030﹚》和《市旅游發展十二五規劃》。規劃明確了我市旅游業“特色國際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的總體定位和“一核、兩帶、四大板塊”的框架布局。規劃提出了“提升基礎、突破當前、謀劃長遠”的三步發展計劃。規劃重點策劃了實現旅游業重大突破的“長江口旅游度假區”的開發方案和四大板塊的持續開發方案。為我們新一輪的旅游開發和發展明確方向、思路和內容,為市領導正確決策提供充分依據。
同時編制完成了《長江口旅游度假區總體規劃》。規劃提出用3-5年時間整合和開發古、漁人碼頭、濱江新城、溫泉社區四個方面的資源和項目,約16平方公里空間范圍,建成有影響力的市和省級旅游度假區。以后再用3-5年時間向南北兩端延伸,進一步演繹鄭和下西洋的故事,開發長江口濕地,打造一個與港相對應的國際旅游港,向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邁進。
三、長江口旅游度假區成功啟動,強勢推進。
市成立了長江口旅游度假區領導小組,作為專門協調機構推動和實施度假區開發。度假區已經市政府批準,成為首批7個市級旅游度假區之一。同時與市編委積極溝通,著手度假區管委會的報批和建立工作。還啟動了商標注冊工作,設計了度假區LOGO標志,正在通過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注冊6個大類的“長江口”商標所有權。
度假區于8月30日正式揭牌,項目建設同時啟動。目前水庫水景工程正在加快施工,預計2013年10月全面完成。太瀏快速路正在緊張施工,濱江大道已經完成設計,跨新大橋已經開始圍堰施工,亞麗溫泉酒店已經動工,華東水產品交易市場已正式開業,漁人碼頭和古兩大板塊已正在進行征地摸底工作。度假區項目開發建設的招商工作正在積極推進。
四、旅游節慶與市場宣傳同步展開,促旺人氣。
成功舉辦了“2013中國河三鮮美食節”。開始以河美食節為全市主要的旅游節慶活動,打造旅游和美食品牌。首次推出了“長三角萬人自駕品鮮游消費券”,在上海舉辦的嘉定自駕游博覽會上大受歡迎,有效提升了美食人氣。舉辦了2013中國旅游文化節暨金倉湖帳篷節。本次活動以面向市場為主,并首次推出帳篷節的主題概念。“中華戶外網”直播了開幕式,吸引了13個省市區的2500多名驢友,共搭建了500多頂帳篷在金倉湖宿營。組織LOFT工業設計、歐亞瑪自行車有限公司、雅鹿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參展“2013中國國際旅游服裝服飾賽博會”,雅鹿獲得了中國旅游服飾推薦品牌的榮譽。組織全市星級酒店和景點參加了“上海首屆自駕車博覽會”,與30多家車友俱樂部簽訂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結合節慶活動,大力開展上海市場宣傳推廣。3月在滬上推出了以“到,賞花王牡丹,品時鮮”為主題口號的系列宣傳廣告,充分展示了旅游春季主題。大力發展網絡營銷,在樂途網、土豆網等開設專區,投放視頻貼片廣告100萬次,充分提升了廣告的到達率。與同程網、驢媽媽等網站同步推出購票優惠活動,把意愿轉化為實際出游。與同程網合作,在網絡上開展秋冬“羊肉美食之旅”。開通了旅游微博,目前粉絲已近萬人。邀請上海星尚頻道吃遍東西欄目來我市拍攝,全景展示了我市的景區和美食特色,節目時長達1小時。舉辦了以“會聚”為主題的上海會獎旅游買家考察團活動,上海的多家旅行社與的酒店簽定了合作意向,后繼市場帶動作用明顯。采編了我市旅游六要素全套資料入選“玩轉”旅游指南卡片。參加了局組織的京滬高鐵沿線城市旅游市場營銷活動和西安、昆明、成都、重慶的旅游促銷活動。
五、行業標準化工作有效落實,全面提高。
配合全國旅游標準化城市創建工作,進一步完善硬件設施和軟件建設。建設了600平方米旅游咨詢中心,按照旅游六要素布局,強化了旅游咨詢和旅游商品的展示。在上海路等主干道上新增旅游道路交通指示牌,進一步完善了道路指示。
指導花酒店、現代農業、LOFT工業設計三家標準化創建單位,推進行業標準化建設,并成功通過了國家旅游局的考核驗收。花酒店成功通過五星級復核,寶龍福朋酒店開創規模型大酒店新局面,玫瑰莊已經成為高端特色接待場所,南洋廣場維也納精品連鎖酒店開業,香江大酒店也形成了很不錯的接待條件和食宿人氣,華旭假日酒店、萊茵城市廣場酒店正在抓緊裝修準備開業,沙溪淳大五星級酒店開工建設,金倉湖賓館項目基本確定。開展了星級酒店服務技能大賽,以賽帶練,有效提升酒店服務水平。
成立了旅游景點分會,召開旅行社與景點協會聯席會議,協調旅行社與景點相關合作。加強景區創建工作,現代農業獲省4A農業旅游示范點,目前正在抓緊創建國家4A旅游景區,花山莊獲省自駕游基地。
加強旅行社管理,對全市旅行社門市部貫徹《旅行社條例》規范經營情況進行檢查,擬定優秀旅行社規范達標條件,對旅行社進行記分考核驗收,評選優秀旅行社。對旅行社開展陽光經營、透明價格經營業務保證書簽約。做好了年度導游年審,旅行社質量保證金追加和旅游責任險統保工作。組織了在職導游“一日游”現場講解培訓。重視“安全生產”,開展了應急預案演練和安全隱患排查。
進行了市旅游協會的換屆,在旅游飯店分會、旅行社分會和旅游景區分會成功建立運行的基礎上,進一步形成了我市旅游全行業整體合作的協會機制和合作功能。
六、機關效能建設長抓不懈,風清氣正。
以吳江、為標桿,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認真學習貫徹落實了全市作風效能建設暨主題教育活動表彰大會精神,扎實推進“銳意創新求突破,務實奮進爭一流”主題教育活動。實施了2013年度平安景點創建工作,景區全年運行安全無事故。實施了2013年旅游系統文明創建活動。配合宣傳部門對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涉及旅游行業相關企業進行實地督查,確保創建成功。高標準完成了法治和依法行政工作,黨風廉政建設風清氣正。
2013年是新一輪規劃的啟動之年,是三年提升計劃的收官之年,是我市旅游實現新的突破的關鍵之年。當前全國范圍積極響應國務院號召,加大力度把旅游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省提出在全國率先建成旅游強省的目標,并將重點推動旅游度假區的布局和開發;市在全市范圍全面推開度假區的開發建設,重點鼓勵扶持10億元以上的重大旅游投資項目。2013年我市旅游工作將積極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根據省和市提出的加大力度發展旅游業的目標要求,按照本市新一輪旅游規劃,全面部署和推動新一輪的旅游事業的建設和發展,大力推進以長江口旅游度假區為重點的“一核兩帶四大板塊”的開發建設,積極開創旅游業發展新局面,以五大方面的工作實現五大發展變化。
一、以全面實施全市旅游業總體規劃和十二五規劃實現旅游新一輪發展的新局面。
抓住《市旅游業總體規劃(2013-2030)》和《市旅游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出臺的第一年,全面啟動和認真貫徹兩個規劃,為新一輪旅游發展定好位,布好局,開好頭,打好基礎,為實現旅游后來居上而積極努力。
一抓定位,把發展成“特色國際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以“旅游”為發展突破口,以“鄭和文化”為旅游核動力,以“時尚慢生活”為城市旅游理念,使發展成為集濱江風情、生態休閑、運動體驗、商務度假、創意地產等功能于一體的特色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
二抓布局,按照“一核二帶四片區”進行旅游產業布局。以“城市即旅游”的理念規劃和實施城市旅游核。以沿江和沿新規劃兩大旅游產業帶,打造旅游的后發優勢和核心競爭力。以整合形成“生態、活力、人文、風情”四大板塊,實現旅游的科學有序發展。
三抓推進措施,穩步實現旅游業發展規劃和目標。在三年行動計劃完成的基礎上,以新一輪的規劃為依據,全面提出《加快市旅游業發展的意見》,明確發展目標、發展計劃、發展政策和發展措施,以有計劃有步驟地全面實現旅游的規劃和目標。
二、以推動長江口旅游度假區的開發實現旅游重大突破。
把推動長江口旅游度假區開發作為今年和今后幾年全市旅游工作的戰略重點和龍頭項目,建設形成我市旅游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真正把建設成為一個旅游目的地。
積極爭取省級旅游度假區(實驗區)。在實現市級旅游度假區的基礎上,發揮長江口的環境優勢、鄭和下西洋的人文優勢和毗鄰上海的區位優勢,積極打造接軌上海的現代服務業平臺,爭取年內申報成功并在三年內建成有影響力的省級旅游度假區(實驗區),并開始向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目標邁進。
舉全市之力實施度假區開發。把握各地和周邊地區的發展態勢和開發模式,舉全市之力推進長江口旅游度假區的開發建設。抓緊報批和成立度假區管委會,配備優秀工作團隊,引進專業人才,以形成強有力的旅游度假區開發能力,為加快開發高效開發領先開發我市的長江口旅游度假區提供體制機制和力量保障。
加快推進項目規劃和開發建設。通過國內外高端規劃機構高起點規劃和設計長江口旅游度假區。發揮長江口的優勢條件,面向國際國內市場,廣泛進行招商選資,導入一流的投資集團和旅游專業機構進行合作開發。溫泉度假村一期工程項目爭取年底前完成土建工程;啟動古保護開發工程和天妃宮等項目;抓緊規劃實施海產品交易市場二期和美食街區項目;高起點建設濱江新城旅游景觀工程項目等。
三、以全面完成“三年行動計劃”實現旅游全面提升。
在《市旅游業全面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的最后一年,抓緊以項目建設為重點的各項任務的落實和到位,完成和超額完成30億元投資計劃,實現旅游業的全面提升,為在十二五期間真正把建成旅游目的地打下扎實基礎。
進一步加快保護開發。基本完成東西二條街的建設和配套,建成和推出酒吧街、連環畫村等旅游項目,傾力打造以樂蔭為核心的古中心區,改造建設雕花廳、樂蔭、會所、酒店等,爭取年內形成相對完整的古旅游產品,開始推向市場,吸引游客,成為全市的一個旅游亮點和熱點。
進一步拓展提升以金倉湖為核心的“活力”旅游板塊的開發建設。完善金倉湖公旅游項目建設,配套建設游客中心;規劃啟動“德國小”建設,打造新的旅游亮點;整合金倉湖、電站生態、萊茵城市廣場等資源,策劃構建以德國風情為主題、運動養生為業態的“活力”旅游板塊。
進一步推進城市旅游板塊建設和發展。加快實施科教新城天鏡湖建設,規劃和實施海運堤二期方案,啟動東門古街區保護改造和“名人館”項目建設等,啟動城市廣場公和西門地塊改造工程,加快做強城市板塊旅游功能。
進一步發展高端度假酒店打造度假會展基地。建成和投運五星級萊茵城市廣場酒店和國際品牌華旭洲際大酒店;建成和開放大酒店的別墅區,整體形成生態型度假酒店的一個亮點;投資建設金倉湖大酒店,樹立高級酒店新標桿;抓緊建設溫泉度假酒店和沙溪淳大五星級酒店。為形成度假會展基地打下堅實基礎。
四、以提升旅游行業標桿和積極拓展旅游市場實現旅游業發展新水平。
努力推進酒店、景區、旅行社的標準化和品牌建設,建立完善旅游市場的宣傳推廣和咨詢服務體系,加大力度拓展以上海為主,以會務、美食為重點的旅游市場,使旅游業態上升到新的水平。
抓好高星級酒店、國際品牌酒店建設,爭取錦江國際大酒店通過五星酒店復評,推出洲際國際品牌華旭大酒店,培育、萊茵城市廣場酒店、溫泉度假酒店等一批五星級酒店,打造金倉湖度假酒店高星、高端、品牌新標桿。
抓好國家4A級景區建設,爭取現代農業區創建國家4A級景區,籌備啟動、金倉湖公和花等4A級景區創建工作。
抓好市咨詢服務中心建設,在市咨詢服務中心全面展示全市旅游資源、旅游產品和旅游線路,建立形成面向上海市場為主的電子推廣、媒體推廣和專業網絡推廣的工作機制,加大力度有效推廣的會務旅游、美食旅游和休閑旅游。
抓好LOFT旅游商品研發基地亮點培育,爭取省級旅游商品研發基地掛牌,啟動國家級旅游商品研發基地爭取工作,努力爭取把LOFT培育為旅游的一大亮點,并帶動相關旅游產業開發和發展。
五、以加強機關作風效能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實現旅游能力建設達到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