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術時代范文
時間:2023-10-31 18:00: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智能技術時代,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自2014年“工業4.0”成為熱點方向,這個醒目的標題就令人充滿了欲望和想象。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推動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并提出了“互聯網+”行動計劃。
工業是強國之本,建設制造強國勢在必行。中國服裝業在此背景下恰逢歷史性機遇,同時也將與世界性挑戰正面交鋒。
中國是制造大國,但大而不強,中國制造業目前仍處于“工業2.0”和“工業3.0”并行發展階段。用清華大學設計戰略與原型創新研究所蔣紅斌博士的話來說,就是“我們的主體經濟特質是左腿已經邁入了4.0時代,但是右腿還在2.0版本里。”與德國等制造強國相比,無論是在研發投入、技術水平、產品質量還是品牌形象上都存在較大差距。
當前,世界范圍內新技術、新應用、新產業、新業態蓬勃興起,正在引發影響深遠的產業變革。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各國紛紛抓緊調整各自的戰略,日益重視制造業在促進經濟復蘇和轉變發展方式中的作用。因此,全球制造業發展格局在近幾年發生深刻變化,中國制造業發展正在面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雙重競爭”。如美國制定了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德國推出了“工業4.0”戰略,法國出臺了“新工業法國”。去年9月,印度也了“印度制造”戰略,將制造業作為立國之本。
由此,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提出,中國必須走“工業2.0”補課、“工業3.0”普及、“工業4.0”示范的“并聯式”發展道路。而對于始終走在變革尖峰上的服裝業而言,創新能力不足、勞動力數量拐點初現等信號無一不在警示――制造業的傳統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涅重生還是銷聲匿跡?答案或許就在一念之間。
智能時尚玩轉產業鏈整合
“中國制造2025”提出了用三個十年實現由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的戰略目標,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瑞哲認為,紡織服裝業具有先期邁進世界紡織強國陣營的基礎和優勢。具體而言,紡織服裝業智能制造包括智能裝備、智能產品和智能零售三個方面,但從“大時尚”的層面來說,脫下智能制造“冰冷的鎧甲”搭界服裝業,智能時尚的概念應運而生。
我們可以從紛繁變化的市場動態中捕捉到智能時尚的洶涌來襲。近兩年,可穿戴設備產業趨于成熟,國內外企業層出不窮的新產品滲透至消費者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植“可穿戴”背后的天然視覺優勢,作為智能產品的重要分支,為智能化與時尚化的結合吹響了沖鋒號。
智能裝備方面,和鷹、寶盈等龍頭企業深耕自動測體CAT、模板縫制系統等尖端領域,串聯縫制智能設備產業鏈,為智能時尚打下堅實基礎。智能零售則是在創新型零售概念的基礎之上,作為“工業4.0”時代催生出的新產品,直抵終端,讓消費者通過更便捷的方式將智能時尚“穿上身”。如運動品牌匡威就在今年夏天選擇北京、上海、廣州的三家門店,設置三塊“Made by you互動櫥窗”,顧客通過掃碼進入系統,上傳圖片來打造屬于自己的Chuck Taylor 鞋款。
是的,身處其中,每個人都感受到了移動互聯、大數據、云計算帶來的興奮、憧憬、敬仰、恐懼,但你所看到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藏在冰山底下產業結構的變化,你或許根本不曾知曉。
大勢所趨、不得不為?!爸袊圃?025”提出以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大力發展智能制造,構建信息化條件下的產業生態體系和新型制造模式。
中國服裝企業勇于嘗試與創新,并且得出金科玉律――智能制造不只是設備,而是在塑造一種觀念,在危機意識中,“工業4.0”既是機遇,也有挑戰。
從現有路徑來看,紡織服裝業大力推進制造過程的智能化,勢必將從產品設計智能化、關鍵工序智能化、供應鏈優化管控等方面,推進重點行業智能制造單元、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智能工廠建設,還要積極培育新型生產方式,結合汽車、機床、通信設備、紡織等行業特點,推進重點行業智能制造應用示范,不斷探索大規模個性化定制、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
智能思維去陳出新進行時
智能時尚憑借著互聯網和制造基因開始“飛入尋常百姓家”,智能科技正在擺脫以往“噱頭”的固定角色,日益成為服裝企業應對“數量增長慢下來,質量增速提上去”的“新常態”發展的不二法寶。然而,面對“只見其聲,未見其形”技術革命浪潮,服裝企業探路智能制造升級沒有快車道。
另一方面,“中國制造2025”不是專門為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制定的規劃,而是對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整體謀劃,不僅要提出培育發展新興產業的路徑和措施,還要加大對量大面廣的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力度,同時還要解決制造業創新能力、產品質量、工業基礎等一系列階段性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因此,服裝產業的智能轉型意味著要展開一段摒棄舊規則、樹立新邏輯的蛻變之旅,在翻天覆地的變化下,結合產業鏈上的智能“新伙伴”,豐滿智能時尚的新思路勢在必行。而在即將于10月首次亮相上海的CHIC2015秋季展上,“智能時尚”,的主題由此誕生。不僅如此,在秋季展上這一主題將貫穿于時尚男裝、時尚女裝、皮革/皮草/羽絨、牛仔、貼牌加工及供應鏈、配套資源等各個專業展區,而同期舉辦的各項活動也將引領業界開啟“智能化”啟迪。
篇2
【關鍵詞】智能電網 電力信息通信技術 應用
隨著互聯網的向社會各個領域的全面滲透,傳統的通訊設施正在逐漸淡出人們的關注范圍。無線通信、光纖通訊正在快速替代就有的有線通訊,電力信息通信技術在智能電網領域體現出越碓街匾的作用,。對智能電網發展與電力信息通信技術的學習理解,并且了解電力信息通信技術的應用情況,能夠為電力信息通信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 智能電網與電力信息通信技術介紹
1.1 智能電網
智能電網,就是將當今智能化技術與信息技術與電力技術深度結合的產物,電力系統發揮作用也就是發電、輸電、配電過程中,會有大量的信息與數據產生。對這些信息與數據收集、分析處理,就是智能電網“智能”的體現。智能電網系統就是一個涵蓋所以與電力有關信息的數據庫與管理系統,數據可以告訴我們一切信息,這些信息就是日后進行科學有效管理的關鍵借鑒。
1.2 電力信息通信技術
要保證智能電網系統可以正確的收集、分析、處理系統發揮作用的過程中產生的一切信息,就必須需要電力信息通信技術。電力信息通信技術,就是將信息傳遞給智能電網管理系統的關鍵技術,想要保證整個系統運作正常,就必須需要電力通信信息技術的保障。
2 電力信息通信技術發展現狀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無線通信與光纖通信已經成為了各種信息通信技術的主要工具,電力通信技術也不例外,同軸電纜已經要退出使用,走入歷史。電力信息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能夠促進電力系統各個部門之間的有效連接,加速很多問題的解決,提升溝通效率,減少信息延遲。目前我國的發電結構以火力發電為主,同時核能、潮汐能等新型清潔發電方式發展極快,加之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高效的電力信息通信技術能夠有效保證人民與企業的用電需求。雖然我國電力通信技術發展很快,但是不可否認仍然有很多不足等待相關人員克服。
3 智能電網時代電力信息通信技術的應用
3.1 智能電網時代對電力信息通信技術提出了新要求
電力信息平臺多樣化。電力信息平臺多樣化主要是依靠將智能化技術與電力信息通信平臺相結合,根據使用環境與使用目的不同,開發出不同的應用,滿足企業和用戶的需求。因為需求多樣化,不用人員、企業之間的需求還有可能出現雷同以及不同,因此要進行統籌電力信息平臺的建設。同時,平臺開發不僅滿足當下的現實需求,同時也要滿足未來的可擴展性以及可維護性,滿足不同時代的不同需求。
保密性。智能電網時代,信息爆炸情況十分明顯,信息保護難度十分巨大。因此電力通信系統必須要做到有強大的信息保護能力。因為信息的豐富與高價值,電力通信系統一直是不法分子的重點關注對象,應當對電力通信系統的保密性與安全性加大投入力度。
3.2 智能電網時代對電力信息通信技術的具體應用
電力信息通信技術在智能電網時代最重要的應用方向主要由以下幾個:
新能源應用。新能源在智能電網時展極其迅速,很多企業都在研究新能源應用,不要嘗試將新能源用于電力通信系統中,目前主要分為可再生能源應用與不可再生能源應用這兩個方面。隨著環保要求的提高以及化石能源的枯竭,可以想見新能源還將會取得更大的發展,因此新能源在電力信息系統的應用范疇還將更加擴大和深入。
變電。智能變電站,是當今電力系統不可或缺的關鍵設備之一。發電廠運輸得來的大電流進入變電站,需要對設備安全、傳輸效率進行監控,同時也要對相關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應用電力信息通信挖掘技術,可以正確指導各個變電站的工作改進,提升送電效率。同時也可以根據數據以及設備情況,發展自動化、少人化或者無人化的變電站設備,減少人力資源投入,減少成本。
配電。配電網絡是用戶可以使用正常使用電力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智能電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力信息通信技術在配電網絡的使用,可以幫助整個智能電力網絡智能化、高效化、計算機網絡化的發展,從而促使整個智能電力網絡一直處在高效、高質量運行的狀態。不僅如此,電力信息通信技術在配電網絡的使用,還能夠快速發現電力系統的故障以及對潛在威脅進行預警提示,做到快速維修以及防范于未然,提升整個系統的安全性。
輸電。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地形復雜環境多變但是用電量需求卻是與日俱增。大距離、超高壓輸電在我國是常態,如何減少輸電損失,提高點能利用率,是我國電力行業以及學界共同關注的重點。新能源與清潔能源大范圍應用的同時,還應當注重電力信息通信技術在輸電過程的應用。對輸電過程全程監督、監控,分析哪些地方出現了浪費,出現了問題,同時要及時解決。
用電。經過智能電網的傳到,電能從發電廠進入了用戶使用過程。在這個階段,會產生豐富的信息,此時電力信息通信技術的重要性就得以凸顯。對用戶信息進行有效而且高保密性的收集、處理、分析,以此可以得到改善電網工作效率的具體方案,提升效率。
4 總結
電力信息通信技術在智能電網時代會有著更加廣闊的應用,我國應當加快發展電力信息通信技術,為智能電網的發展開拓更廣闊的道路。
參考文獻
[1]耿衛婷.智能電網時代電力信息通信(ICT)網絡的建設與運營[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
[2]蘇斌.智能電網時代電力信息通信技術的應用和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5.
[3]盧彥飛.試論智能電網時代電力信息通信技術的應用和研究[J].電子世界,2017(01):118-119.
[4]杜德道.電力信息通信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研究[J].今日科苑,2015(11):49-50.
篇3
關鍵詞圖書館;智能化;大數據;創新
引言
在社會發展速度正處于不斷加快階段,科學技術的進步使素質教育得到普及,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對于知識的需求在不斷提高,圖書館對于人們知識的獲取,以及自身修養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大力開展讀書活動,使讀書成為我國社會發展的良好風氣,改進圖書館的精神面貌,這樣才能夠真正發揮出圖書館的作用。筆者提出智能化圖書館具體的建設與管理工作開展形式,希望能夠為我國圖書館未來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1對智能化圖書館建設和管理的意義分析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化,每個人接受的信息量也在不斷增加,在這種環境下,就需要對圖書館進行管理和建設。對圖書館的建設和管理是新時代的必然,只有加強管理,才能適應新時展的要求,增強人們的讀書觀念,實現智能化圖書館資源的共享[1]。
2智能化圖書館建設和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①傳統的管理模式影響智能化的管理。為了能夠對圖書館建設工作起到加強性的效果,相關人員也提出了一系列建議,但是,這些建議在實施過程中,由于傳統管理模式與智能化的管理方式形成了反差,智能化方法很難順利融入其中,甚至傳統的圖書館管理方法,還制約著智能化的發展。面對傳統管理方法,管理人員需要積極的對待,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全部接受,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因為傳統管理工作開展中,相關的模式也具有一定的優勢,這一點對于圖書館的發展,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其所具有的優點是在管理的過程中,管理人員能夠清楚地了解到圖書館一天之內書籍借出的數量,也能夠針對所借出的圖書,進行人工的分類、記錄,了解書籍借出后的質量問題等。②圖書館管理運營體系影響了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在智能化技術的應用過程中,很多的服務都需要在線上展開,這一模式的改變對于圖書館整體的運營體系造成了很大的沖擊,也使得整個服務管理體系不能滿足智能化技術的線上發展要求,對于智能化技術的應用推廣造成了一定的阻礙。另外,電子版書籍補充不及時,數量和覆蓋范圍也存在問題,使得很多書籍無法在線上進行借閱和使用,降低了使用者的使用體驗,也影響了智能化程度的提升。③管理員的綜合素質不足會影響智能化的管理。在智能化圖書館的管理中,對相關的管理人員的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人才才是關鍵。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圖書管理人員好多都是缺乏計算機知識的,有的也是沒有管理經驗,而相關的領導者也沒有對他們進行一定的培訓,重視力度遠遠不夠。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會影響到圖書館的智能化管理[2]。
3智能化圖書館的建設與管理
(1)管理系統分析。在圖書館向著智能化方向發展的過程中,想要真正提高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效果,一方面是需要對其中的資源性內容進行管理。因為智能化圖書館內部資源的管理,需要使用RFID系統,該系統由讀寫器、電子標簽、管理系統等各個重要的內容所構成,可以為每一個光盤和文獻都附上相應的識別碼,這樣不僅能夠在圖書的借閱過程中進行檢索,也能夠把典藏的書籍清楚地排列其中,讓借閱人員利用這一程序,了解到圖書當前的狀況,也能夠體現圖書館內部多樣化的管理形式,利用這套系統就能實現圖書館內部的智能化;另一方面是綜合性的管理工作。當前數字化發展是圖書館的大勢所趨,圖書館逐漸向無紙化方向轉變,還需要經歷一系列的變革,這也是目前最難達到的超高技術要求。由于圖書館正在向著全智能的方向轉變,所以業務是多樣性的,需要經過計算機進行加工和處理,這也能夠為智能化圖書館發展提供便捷,使圖書館向著智能化和現代化方向推進。
(2)創新圖書館管理機制。首先,智能圖書館應根據智能技術給圖書館管理和服務帶來的變化,遵循智能圖書館發展的基本規律,建立一套適應智慧化圖書館發展的管理機制??梢越梃b國內外先進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研究制定相應的規范和標準,為智慧圖書館健康發展保駕護航,提高智慧圖書館建設的服務效能。圖書館應發揮智能化技術的優勢,密切關注讀者需求,深入研究了解讀者的閱讀喜好和習慣,建立個性化服務、精準化服務機制,為讀者構建智能化的信息傳播平臺。同時,圖書館應建立智能圖書館管理與服務評價機制,綜合分析影響智慧圖書館管理與服務效能發揮的逐項要素,設計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制定評價標準。
(3)提升信息過濾技術的使用水平。圖書館運營過程中需要處理大量的無效信息,因此,想要有效地促進圖書館的智能化發展,加強智能化技術在圖書館服務管理中的應用水平,就必須著重提升信息過濾技術的使用水平。信息過濾技術,顧名思義就是對信息進行有效過濾的一種技術手段,它可以通過對信息的內容和質量分析,過濾掉一些無用的信息,進而保證了數據搜集的有效性和實用性,同時它還可以極大地減輕圖書館工作人員的負擔,實現更加高效的信息管理。通過提升信息過濾技術的使用水平,用戶也可以獲得更加穩定的數據庫支撐,他們在檢索數據時所獲得的無效信息會越來越少,進而提升他們的使用體驗。
(4)管理智能圖書隊伍建設。智能化圖書館建設需要高素質的管理人才。首先要加強圖書管理人員的建設,通過外出學習、培訓來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圖書館管理隊伍。管理人員應該對于出現的系統問題能夠及時解決,并將問題整理出來,通過反饋、討論等方式整理出有效的應急方案。圖書館管理人員在提升專業水平管理書籍和材料的能力時,也應當熟悉對計算機和信息系統的使用,學習外語,為以后的智能化發展打下基礎[3]。
篇4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人工智能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TP1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8)01(a)-0157-02
人工智能是計算機和網絡技術、通信技術三者結合的產物,在大數據時代成為爆炸性的數據處理工具。計算機網絡中有很多漏洞,其效率也不夠高,人工智能可以彌補這些缺點,對社會穩定和發展有著特殊的意義。
1人工智能的內涵
人工智能屬于計算機技術,是一種可以模仿人類一些行為以及思維進行的綜合性技術。人工智能的范圍很廣,包括語言學、心理學以及哲學,模擬人們對外界的聲音和圖像進行智能化處理,讓人們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具體化分析,從而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人工智能作為將人類思維轉化為數據的新型方式,只要將數據錄入到計算機系統當中,機器就可以自動操作[1]。同時,隨著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對人工智能的進步產生影響,二者互相依靠,將網絡中的詞義、數據進一步轉化為機器操作,突出其重要性。人工智能的優越之處就是能夠處理一些不夠清晰的信息,從信息中取得有效數據并且進行處理,再將結論反饋給用戶。
2人工智能的特征
2.1化繁為簡
人工智能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很多無法確定的問題,很多在生活中無法得到解答的問題,都能從人工智能中模擬具體的計算機運算,將難度很強的問題簡單化,實現對很多不清晰數據的全面掌握。通過對人工智能的管理,讓計算機網絡管理得到安全保障。
2.2加快信息處理的速度
人工智能作為我國一項新興技術,主要是對人類的思維和行為進行模仿,同時與計算機技術進行有效結合,加快了對信息和數據等處理的速度,從而提高了用戶的工作效率,縮短了用戶查找資料的時間。在使用計算機過程中,人工智能可以加快網絡運行的速度,在網絡管理當中也具有很強的實用性質。
3大數據時代人工智能在計算機網絡技術中的應用
3.1保障網絡安全
人工智能就像是人類的大腦進行自動化操作,對錯誤的數據進行初步篩選,能夠體現出很強的優越性,尤其是噪聲輸入模式等網絡安全管理。人工智能技術在計算機網絡安全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在處理垃圾郵件、智能防火墻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2]。人工智能技術在處理垃圾郵件的時候,可以先掃描用戶的郵件,將一些不符合網絡安全的郵件進行標注,用戶就可以盡快發現問題并且處理,以免對自己的計算機產生危害。人工智能系統規避了垃圾郵件的騷擾行為,確保了計算機的安全。
智能防火墻系統可以提供拒絕服務等安全措施,智能防火墻不僅能夠降低計算機的數據運算量,還可以及時發現入侵互聯網程序的病毒,在分辨率極高的情況下防御病毒的傳播。
在計算機連接網絡的過程中,入侵檢測十分關鍵,對網絡的安全性也十分重要,入侵檢測將會影響到計算機數據的完整性與安全性。通過分類處理形成數據報告,將計算機網絡的安全狀態反饋給用戶,用戶能在第一時間發現計算機出現的安全問題,人工智能相對于傳統的模糊鑒別具有更高的安全系數,讓用戶的計算機時刻處于保護之中。
3.2管理與評價
在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之下,計算機網絡管理需要加快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人工智能不但能夠在網絡安全管理上發揮作用,而且可以利用專家數據庫進行綜合管理。計算機網絡技術想要不斷進步,就要持續開發人工智能技術,將問題放在知識庫當中進行管理。計算機網絡在管理方面瞬息萬變,工具類動態碼也在不斷變化,人工智能可以化繁為簡,將復雜的程式變得簡單,對綜合管理來說十分有利。
人工智能模式在整個信息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就是因為系統中借鑒了很多專家的經驗和知識,并且將更新的內容持續輸入其中。完善系統內容可以匯聚專家的想法,將一些相似的問題通過人工智能系統在計算機網絡管理中進行評價,使其在計算機網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人工智能系統在當前的企業管理當中也得到廣泛應用,伴隨著企業的經濟發展,根據人工智能技術特點進行監控,讓企業的管理更加現代化,不斷提高工作效率。人工智能提供的智能化管理可以讓企業管理更加便捷、減少成本。
3.3管理模式
人工智能系統其實是一個軟件,由知識庫和數據庫等通訊部分組成,以知識庫作為依托,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人工智能管理能夠在用戶自定義的模式上對信息進行探索,然后將數據傳輸至指定的位置,為用戶提供最人性化的服務[3]。用戶在查找數據的時候,人工智能管理技術可以通過計算機信息分析和查找,向用戶傳遞有用的信息,為用戶節省大量的查詢時間。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應用,無論是網上購物還是收發郵件,都會為用戶提供十分優質的服務。人工智能程序本身就有很多自主性,為用戶直接分配任務,通過學習促進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
3.4人工免疫技術
人工免疫技術就像是人的免疫系統,用計算機程序體現基因庫和各類選擇,配合使用各類技術彌補傳統入侵檢測的不足,以及無法自動識別病毒等。而人工智能免疫系統可以將各類病毒自動識別,在系統中產生一串字符,將匹配的字符刪除,如果能夠通過檢測就會進行下一步程序,這個技術的應用還有待改善,但具有較大的應用價值。
3.5數據融合技術
數據融合技術是以用戶作為對象,將多個數據進行重新組合,在組合的基礎之上挖掘出更多的信息。數據融合在網絡安全的管理中,能夠將多個傳感器在系統中進行連接,提高計算機的系統性能,將傳感器的入侵范圍縮小,打破原有的局限模式,保證入侵檢測系統的安全,多種技術融合之后會產生更好的效果?,F階段入侵檢測方面的技術很多,包含數據庫和各類知識結構的拼接,構建了專家的知識系統,如果一旦受到系統的入侵就可以自動檢測數據,確定入侵的種類和危害。專家知識庫包含很多基本理論和經驗,將已知的內容轉化為各類編碼,數據庫中得到專家的支持并且采用各類管理方式,以便完成計算機的各項工作。
4結語
大數據時代中,人工智能在計算機網絡技術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如果想要進一步加快人工智能的腳步,就需要明確它的優勢以及應用現狀,逐步深化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趨勢。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趨勢決定了人工智能的發展程度,也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計算機網絡的應用。只有將人工智能技術與計算機網絡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夠讓二者相互促進。人工智能的應用必須要滿足當前科技的發展,只有保證計算機網絡的安全運行,人們的生活才會更加便捷,網絡安全的諸多問題也會減輕。只有不斷地對計算機技術進行創新和優化配置,才能夠讓人工智能技術發揮得更好,為社會創造更高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艷旭.大數據時代人工智能在計算機網絡技術中的應用[J].農家參謀,2017,2(16):112.
篇5
[關鍵詞] 數字出版 數字化 編輯 職能
[中圖分類號] G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5853 (2015) 01-0027-02
Analysis of the Editorial Functions in the Digital Publishing Era
Huang Xiaoyan
(Hube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Wuhan,420100)
[Abstrac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ublishing, digital publishing has greatly changed in content productions, management processes, product forms and communication channels, the editorial functions have also altere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at editors should perform a successful role transformation and become talents who can plan digit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to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s] Digital publishing Digitization Editor Function
目前,數字出版已經成為一個趨勢,成為一個新的增長點,隨著數字出版浪潮的襲來,傳統出版開始向數字出版領域轉變。
數字出版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新型出版方式呢?新聞出版總署在《關于加快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指出:“數字出版是指利用數字技術進行內容編輯加工,并通過網絡傳播數字內容產品的一種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為內容生產數字化、管理過程數字化、產品形態數字化和傳播渠道網絡化?!睌底殖霭媸且环N涵蓋多種傳播介質的出版方式,它的內容可以通過不同方式呈現給大眾,可以在線閱讀,也可以用手機、iPad等其他電子終端閱讀,能為社會大眾提供及時、同步、全方位、立體化的視聽讀信息。
這種新型出版方式給傳統出版帶來的變化和挑戰是巨大的,編輯承擔的職責與工作內容將發生巨大的變化,從而對編輯的能力和素養提出更高的要求。
1 數字出版相對傳統出版的變化
1.1 內容生產方面的改變
數字出版在內容生產方面的改變是由傳統的生產書刊等產品轉變為生產數字內容。由于智能手機的普及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微博、微信、博客、論壇等自媒體和社交媒體逐漸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大眾在獲取信息的方式和互動體驗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單一的產品形式無法滿足他們在個性化、多樣化和互動性等方面的需要。所以傳統出版單位只有把生產出版物產品轉變為生產內容,才可能通過內容重組為需求不同的大眾提供個性化服務。這就要實現內容生產的數字化和深加工。內容生產的數字化不只是將傳統的文字內容數字化,而是融文字、圖像、音頻、視頻信息于一體,為多介質傳播提供多媒體內容和服務,能為讀者定制內容,實現內容增值。
1.2 產品形態的改變
由過去單純的紙質出版物擴大到電子圖書、數字期刊、網絡教育出版物、網絡動漫、數字音樂、數據庫出版物、手機出版物、網絡地圖等包含多種介質在內的全媒體出版物。數字出版物能給用戶帶來一種更強的閱讀體驗,其本質是軟件應用,它通過各種介質使用戶能在閱讀過程中得到聲音、景象、觸碰等交互式體驗,增加了新的使用功能。如能“自己朗誦”或有動漫演示的教科書,帶有GPS功能的互動旅游向導,帶有計時器和音頻菜單的烹飪書等。這種產品形態的改變顯然更能增加用戶的閱讀體驗和使用方便度。
1.3 管理過程的數字化
數字出版全流程包括選題策劃、內容采集、編輯加工、結構化內容生成、產品設計、營銷推廣等環節,所以,數字出版管理過程要實現數字化首先要設置好的平臺。一個成功的數字出版平臺應該在全流程的各個環節上實現數字化,形成對作者、出版者、讀者、經銷商等業務合作伙伴的全流程數字化管理模式。數字出版不僅要關注出版流程的數字化,還要關注出版內容的結構化,更要關注讀者使用和反饋的數字化。
現在數字出版做得比較好的出版單位一般都建立了協同編纂系統來實現數字化過程管理,提高數字出版流程效率。協同編纂系統是基于可擴展標記語言(XML)結構化標準,以多媒體資源庫為中心,面向作者和編輯使用,實現結構化內容的編纂、審校、管理和動態出版的全流程數字化出版解決方案,并可為讀者提供個性化服務的數字內容服務一體化平臺。目前開發得比較好的協同編纂系統如方正書暢-協同編纂及動態出版系統分為三個部分:協同編輯平臺、結構化內容資源庫和動態引擎。整個系統平臺在文稿的創建、協同創作、系統配置、控制和五個環節全面支持XML結構化數據標準,支持從內容源頭開始的基于內容對象的數字內容創作,生成多形態數字產品,并可實現內容一次制作多元產品服務[1]。
1.4 營銷傳播渠道的網絡化
傳統出版的傳播渠道單一,主要依靠線下傳播。數字出版是多種渠道的復合傳播,以線上傳播為主,網絡化、互動化特征明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和衛星網絡都是重要的內容傳播渠道。而且,數字傳播不僅是內容提供商對社會大眾的傳播,大眾也可把個人的閱讀體驗拿到眾人之間分享,這種社會化閱讀大大提升了閱讀的傳播效果。
數字出版相對傳統出版的改變,要求處于傳統出版中心環節的編輯應適應數字出版的要求,從單一的圖書策劃和文字加工中解脫出來,成為了解出版傳媒規律,能策劃數字產品和服務的復合型人才。
2.1 編輯應成為數字產品項目策劃者
由于數字出版是由單一性向多媒體復合型轉變,編輯工作實際上成為一個由各種復雜要素構成的系統項目工程。從對數字多媒體產品的市場調研分析,確定選題,組織稿源,內容加工校對到對產品價值的判斷,對傳播形式和渠道的合理選擇,對營銷推廣的策劃安排,甚至是電子閱讀終端的格式,顯示器的通用尺寸,讀者的閱讀習慣以及何種編排模式的閱讀效果最佳等,編輯都要做到心中有數,游刃有余,發揮組織和協調的作用,成為數字產品的項目策劃者和組織者。
2.2 編輯應做好內容把關人和知識消費引導者
數字出版在給社會大眾帶來出版便利的同時,也增加了文化垃圾。在海量信息的籠罩下,大眾對知識的辨別、選擇和使用面臨更多的困惑。信息只有經過專業化的選擇、篩選、整理和系統化編輯后才成為“知識”。目前數字出版的質量參差不齊,編輯首先要做好內容的把關人,對海量、繁雜、無序的信息做出謹慎鑒別和取舍,選出讀者真正需要的信息,通過對傳播內容的優選優化,保證知識的可靠性和科學性,使之符合社會需要,提高讀者獲取和利用信息的效率。其次,編輯應對信息進行深度加工,成為知識消費的引導者。現在是快餐文化盛行的時代,大眾習慣于跳躍式閱讀,滿足于短暫的視覺和心理愉悅。編輯應側重于內容的經典性、專業性和重要性,引導大眾從“淺閱讀”向“深閱讀”轉變,從“被動式閱讀”轉向“創造性閱讀”。
2.3 編輯應成為內容資源的拆分者和整合者
在數字出版時代,由于出版物的內容載體、出版形式、傳播方式和大眾閱讀習慣等的變化,編輯在選題策劃和編輯加工時需要更多地考慮數字出版因素,特別是要考慮多種出版形態的應用,具備內容資源的拆分和整合能力。
編輯在內容加工環節應服務于大眾利用關鍵詞等進行精準搜索的拆分功能,對掌握的數字資源進行精細拆分、標引、分類、關聯等加工活動,使之形成半結構化或結構化的數字資源,建立數據庫以供用戶檢索。要基于不同閱讀需求、閱讀群體、內容載體、閱讀平臺等進行針對性的編輯加工,為大眾提供數字化內容資源的個性化定制增值服務。要為內容資源找到合適的呈現方式,譬如紙質出版、電子書、數據庫、復合出版等。同時,編輯要具備資源整合能力,包括數量上的整合和基于內容資源相近性的整合,在資源整合的基礎上進行專題策劃,深度挖掘,開發新的數字內容產品。換言之,對內容的加工要實現“立體加工,多次利用,立體出版”,達到內容價值的最大化。
2.4 編輯應成為售后服務者和立體營銷推廣者
在數字出版日益發展的時代,傳統發行營銷業務逐步轉型,單純的線下發行、市場營銷人員逐步減少,轉而被電子交易、線上分散下載為代表的數字發行取代,但市場營銷力度不能弱化。這就要求編輯具有敏銳的市場嗅覺,從選題策劃開始,對數字產品的營銷有一個立體、多維化的思考,不能將數字產品只當成一次銷售,要進行全方位立體的包裝營銷,做到線上線下的深度推廣,對用戶體驗和反饋信息敏銳捕捉,及時收集,實時做出改變,做好售后服務。利用數字產品的滲透力、宣傳力,擴大產品知名度,在擴大數字產品銷售量的同時,提升精品紙質圖書購買收藏的吸引力,最大限度地挖掘讀者資源,促進雙重購買。
數字出版發展迅猛,全面數字化轉型是傳統圖書出版的必然發展趨勢。編輯必須緊跟數字出版的步伐,積極應對,主動進行功能角色的轉變,將自己塑造成為新型編輯人員。
注 釋
篇6
(全景展現未來醫療圖,定位移動醫療的下一個風口,開啟以患者為中心的民主醫療新時代)
作者簡介
埃里克.托普,美國知名心臟病學家、基因組學教授、移動醫療研究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博士,美國醫景網(Medscape)與開放存取期刊theheart.org的主編。創辦了世界基因銀行,協助創建了韋斯特健康研究所(West Health Institute)。他曾擔任克利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 Clinic)的心血管科主任,現任加州斯克里普斯轉化科學研究所(Scripps Translational Science Institute)主任兼創新藥物研究首席學術官。
內容簡介
在傳統醫學中,醫生是上帝,擁有至高無上的解釋權和裁決權,面對疾病,患者總是被動接受。在大數據開啟的智能時代下,醫療領域將發生顛覆性的變化,以患者為中心的民主醫療時代即將到來。
享譽全美的醫療預言家埃里克·托普在《未來醫療》中,為我們展示了醫療領域創新的憧憬,分析了在開放的大數據時代下,無線醫療技術將從醫療服務、醫患關系上顛覆自古以來的家長式醫療,實現“以患者為中心”的個體醫療革命。以高科技應用為代表的新型醫療模式,將賦予患者更多的自主權,為個體獲取醫療數據、積極參與醫療管理、降低醫療成本實現疾病預測預防,為走向醫療民主化之路奠定了基礎。
目錄
贊譽
中文版序全新醫療時代
推薦序一告別被動醫療,推動健康中國
推薦序二生而平等
譯者序醫療民主化之路
第一部分未來醫療的本質
以往在就醫過程中最司空見慣的一句話“醫生現在過來
為你看病”將變成過去式。盡管未來你仍需要醫生,但
醫患之間的關系將徹底顛覆。無論白天或黑夜,你可以
通過智能手機App隨時聯系非常有名望的醫生,你們在
屏幕兩頭進行交流,他通過安全的在線視頻為你診療,
而不需要你排隊苦苦等待。
01顛覆醫患關系
02地位主導的家長式醫療
03發現重大變革的前兆
04安吉麗娜·朱莉的醫療選擇
第二部分數據革命成就個體化醫療
我們將擁有自己的醫療數據信息系統(人體GIS),它
將包括你的全基因組序列、傳感器數據、醫療記錄、掃
描影像等。這樣我們每個人都將可以根據自己的GIS信
息作出重要的醫療選擇,并根據情況和需求訂制個體化
的醫療方案。
05我的醫療數據信息系統
06我的實驗室檢查和掃描
07我的檔案和藥物
08我的醫療支出
09我的智能手機醫生
第三部分重塑醫療生態體系
未來的醫院可以不直接接觸患者,數據監控中心的工作
人員經過醫療培訓會成為“住院醫生”,醫護人員的照
料會給患者一種親切感?;颊邔︶t療數據可隨時調取,
并且完全可以在家中享受醫療服務。對于今天的醫學領
域,我們每個人都是阿里巴巴,只是被藏起來的寶藏不
是黃金,而是信息。
10設計未來的醫院
11醫療的慕課運動
12如何保障醫療數據的穩私與安全
13即將實現的疾病預測和預防
14窮人與富人的平等醫療
15醫療解放的全新模式
后記:
篇7
關鍵詞:現代建筑;接地系統;技術
中圖分類號:G26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各種接地系統的分析
1、TN系統
(1)TN-C系統
TN-C系統也被稱之為三相四線系統,該系統中性線N與保護接地線PE合二為一,通稱PEN線。這種接地系統雖對接地故障靈敏度高,線路經濟簡單,但它只適合用于三相負荷較平衡的場所。
智能建筑中,除了部分風機等負荷為三相負荷外,其余設備一般均為單相負荷,在實際運行中難以實現三相負荷平衡,因此在PEN線中存在著不平衡電流;加上建筑內大量采用熒光燈、晶閘管等設備,導致其在供電線路中存在著高次諧波電流,在非故障情況下,諧波電流會在中性線N上疊加,使中性線N電壓波動,且電流時大時小極不穩定,造成中性點接地電位不穩定漂移。
不但會使設備外殼帶電,對人身造成不安全,而且也無法取到一個合適的電位基準點,精密電子設備無法準確可靠運行。由此可見TN-C系統不適合作為智能建筑的接地系統。
(2)TN-S系統
TN-S是一個三相五線的接地系統。通常建筑物內設有獨立變配電所時進線采用該系統。
TN-S系統的特點是,中性線N與保護接地線PE除在變壓器中性點共同接地外,兩線不再有任何的電氣連接。正常運行時,中性線N是帶電的,而PE線不帶電。該接地系統完全具備安全和可靠的基準電位。因此TN-S系統可以用作智能建筑物的接地系統。如果計算機等電子設備沒有特殊的要求時,一般都采用這種接地系統。
2、TT系統
通常稱TT系統為三相四線接地系統。該系統常用于建筑物供電來自公共電網的地方。TT系統的特點是中性線N與保護接地線PE無電氣連接,即中性點接地與PE線接地是分開的。該系統在正常運行時,不管三相負荷平衡不平衡,在中性線N線帶電情況下,PE線不會帶電。只有單相接地故障時,由于保護接地靈敏度低,故障不能及時切斷,設備外殼才可能帶電。正常運行時的TT系統類似于TN-S系統,也能獲得人與物的安全性和取得合格的基準接地電位。配以大容量的漏電保護器,該系統也可以作為智能建筑的接地系統,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由于智能建筑中用電設備非常多,設備均獨立接地實現起來比較困難,所以TT系統很少被智能建筑所采用。
3、IT系統
IT系統是三相三線式接地系統,該系統變壓器中性點不接地或經高阻抗接地,無中性線N,只有線電壓,無相電壓,保護接地線PE各自獨立接地。該系統的優點是當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不會使外殼帶有較大的故障電流,可以不切斷故障線路,系統照常運行。
缺點是不能配出中性線N。因此它是不適用于擁有大量單相設備的智能建筑的。
由此我們看出, IT系統是三相三線式接地系統,該系統變壓器中性點不接地或經高阻抗接地,無中性線N,只有線電壓,無相電壓,保護接地線PE各自獨立接地。該系統的優點是當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不會使外殼帶有較大的故障電流,可以不切斷故障線路,系統照常運行。缺點是不能配出中性線N。因此它是不適用于擁有大量單相設備的智能建筑的。
經過以上分析,并結合工程實際,在實際工程中接地系統多采用TN-S系統,有時也會采用TN-C-S系統。
二、智能建筑接地技術措施
1、交流工作接地
在TN系統中,需把中性線接地,用接地線引至接地體,在滿足熱穩定條件下,接地體最好利用建筑物的基礎鋼筋。20世紀60年代就已經利用鋼筋混凝土構件中的鋼筋作為接地裝置,其接地電阻值可達到規范要求。一般無需另外增設人工接地極。但施工結束后仍要測量接地電阻值。
2、防雷接地
為把雷電流迅速導入大地,以防止雷害為目的的接地叫作防雷接地。智能建筑內有大量的電子設備與布線系統,如通信自動化系統,火災報警及消防聯動控制系統,樓宇自動化系統,保安監控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閉路電視系統等,以及他們相應的布線系統。建筑的各層頂板,底板,側墻,吊頂內幾乎被各種布線布滿。
這些電子設備及布線系統一般均屬于耐壓等級低,防干擾要求高,最怕受到雷擊的部分,一旦受到雷擊會使電子設備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或嚴重干擾。因此對智能建筑的防雷接地設計必須嚴密、可靠。
智能建筑的所有功能接地,必須以防雷接地系統為基礎,并建立嚴密、完整的防雷結構。絕大多數情況下智能建筑應按照第二類或第三類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設計。
接閃器采用針、帶或兩種組合而成的接閃器,對于第二類防雷建筑物避雷帶采用鍍鋅扁鋼在屋頂組成不大于10m×10m或12m×8m的網格,對于第三類防雷建筑物避雷帶應采用鍍鋅扁鋼在屋頂組成不大于20m×20m或24m×16m的網格,該網格與屋面金屬構件作電氣連接,與大樓柱頭鋼筋作電氣連接,引下線利用柱子鋼筋、圈梁鋼筋、樓層鋼筋與防雷系統連接,外墻面所有金屬構件也應與防雷系統連接,柱子鋼筋與接地體連接,組成具有多層屏蔽的法拉第籠形防雷體系。這樣不僅可以有效防止雷擊損壞樓內設備,而目還能防止外來的電磁干擾。
3、安全保護接地
(1)總等電位聯結
其作用在于降低建筑物內間接接觸電擊和不同金屬部件間的電位差,并消除自建筑物外經電氣線路和各種金屬管道引入的危險故障電壓的危害。它應通過進線配電箱旁的總等電位聯結端子板將下列導電部分互相連通:PE、PEN干線;電氣裝置接地極的降低干線;建筑物內的水管、煤氣管、采暖和空調管道等金屬管道;條件許可的建筑物金屬構件等導電體。等電位聯結中的金屬管道連接處應可靠地連通導電,通常采取焊接跨接線的方法實現。
(2)輔助等電位聯結
其作用是將兩導電部分用導線直接作等電位聯結,使故障接觸電壓降至接觸電壓限值以下。需做等電位聯結的情況有:電源網絡阻抗過大,使自動切斷電源時間過長,不能滿足防電擊要求;自TN系統同一配電箱供給固定式和移動式兩種電氣設備,而固定式設備保護電器不能滿足移動式設備要求;為滿足浴室、游泳池、醫院手術室等場所對防電擊的特殊要求。
(3)局部等電位聯結
當需在一局部場所內作多個輔助等電位聯結時,可通過局部等電位聯結端子板將下列部分互相連通,以簡便地實現該局部內的多個輔助等電位聯結:PE母線或PE干線;公用設施金屬管道;如果可能,也包括建筑物的金屬結構鋼筋。
4、直流接地
電子設備的直流接地有單點接地、多點接地和浮地。單點接地是指整個電路系統中只有一個物理點被定義為接地參考點,其他各個需要接地的點都直接接到這一點上。多點接地是指電子設備中各個接地點都直接接到距它最近的接地平面上。浮地是指設備地線系統在電氣上與大地相絕緣,以減少由于地電流引起的電磁干擾。智能建筑的接地系統不宜采用浮地,它必須有穩定的參考電位,若浮接則易受電磁場的雜訊干擾,使系統發生誤動作。
直流接地宜采用單點接地,這樣信號接地未構成回路,不易受電磁干擾,并能消除靜電和電場干擾。但當信號頻率很高而接地引線很長時,由于寄生電容的存在,會使各個信號接地的電位產生差異,因此,當信號頻率在10MHz以上時,應采用多點接地。
智能建筑內,包含大量的計算機、通訊設備和帶有電腦的樓宇自動化設備,這些電子設備的輸入信息、傳輸信息和邏輯動作等一系列過程,都是通過微電位或微電流快速進行,且設備之間常需要通過網絡進行工作。
篇8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培訓;高職院校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指出,要加快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加強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作為教師評聘考核的重要依據。高職院校教師教育技術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引起了各級部門和高職學院的高度重視,提高高職院校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素質和能力成為一個迫切的需要。目前高職院校教師缺乏系統的現代教育技術理論指導,對現代職業教育缺乏深入的理論研究,教育理念更新不快。往往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對現代教育技術、職業技能掌握和認識不充分。高職院校教師普遍只把多媒體設備和信息媒體作為教學演示的工具,沒有用來解決教學中的深層次問題,沒有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最大效用,沒有把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機地融合起來,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偏低。國內外研究表明,對高職院校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素質和能力培養機制的研究還處于探索階段,仍處在一般的理論研究層面上。高職院校教師作為職業教育工作的主力軍,非常有必要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自身的現代教育技術素質和能力,這對于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推進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進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現代教育技術的含義
現代教育技術理論是當前信息化背景下教師必須掌握的知識。首先,要掌握好現代教育技術的含義。在教育技術學界,教育技術的含義在不斷地發展完善,我國教育技術界給予高度的關注,許多專家和學者進行了積極討論、研究。從AECT94發展到了AECT2005,在2005年的《教育技術的含義》一書中,AECT2005定義為:教育技術是指通過創建、運用和管理適當的技術過程和資源來促進學習和提升績效的研究和符合職業道德規范的實踐。由此,我們可以得出2005定義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1)教育技術研究的兩個對象:適當的技術過程和資源。(2)教育技術研究的目的:促進學習和提升績效。(3)教育技術研究的內容:對適當的技術過程和資源的創建、運用和管理。(4)教育技術研究的兩個領域:研究和實踐。(5)教育技術的三個范疇:創建、利用、管理。因此,為提升教育績效,辦好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高職院校教師必須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理論知識,并提高素養和能力。
2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是信息化環境下教師的必備素質
當今,我們面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信息化已經引起了世界各個國家高度的關注和重視。高等職業教育教育同樣也面臨著信息化,在信息化大環境之下,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對學校教育教學各方面的工作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每個教師每天都會面對琳瑯滿目的信息,如何及時地搜索、分析、整理、應用有用信息,成為教師的必備素質之一。實踐證明,傳統的、死板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教學的需要。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師必須要熟練掌握并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這樣才能適應新的教學改革需要。根據教育教學的目標,恰到好處而又富有創造性地制作教學課件,并利用網絡資源充實教學內容、增加教學內容的信息含量,提高教學課件的教學性和藝術性。努力提高現代教育技術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的程度,努力提高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的融合程度,適應現代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
3建立切實可行的培養機制
高職院校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素質與能力的培養工作需要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培養機制,在組織、經費、制度等方面予以保障,在培訓方式上做到科學合理,確保在培養的過程中,教師的素質和能力能夠得到有效提升。
3.1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和培訓小組
學校應針對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素質與能力,成立專門的培訓領導小組。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可以成立由分管院領導親自任組長、教務處牽頭、人事處協助、學校各部門相互配合的培訓領導小組,對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工作進行全面指導。同時,應根據具體的知識點或課程,成立具體的培訓小組,該小組應具備豐富的教育技術專業知識、豐富的教學經驗。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需要擁有一支掌握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軟件開發技術的培訓小組,發揮這支隊伍在教育信息化建設中的關鍵作用,為他們提供技術培訓和充足的資金保障,專門負責全校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素質與能力培養這些方面的工作,專門承擔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所需要的師資培訓任務。
3.2明確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素質和能力的培訓目標
在每次培訓之前,培訓小組應進行調查研究,深入調查各專業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和技能的掌握情況及對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能力的高低。根據教師實際情況和需要,確立準確的培訓目標。如果高職院校教師具有學歷高、計算機應用水平高的特點,培訓重點應放在提高他們的現代教育技術理論方面和使他們掌握好課堂教學設計方法、教學過程調控方法、教學媒體的選擇與優化方法、教學模式的選擇、教學效果測評技巧等與課程教學有關的內容。并盡可能地培養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機整合的意識,側重理論同時兼顧實踐。如果高職院校教師是文科類教師,他們的計算機應用水平一般不高,現代教育技術能力也不是很強,那么,培訓的目標就要定位在提高他們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教會他們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的方法,培訓內容側重實踐,目標應側重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
3.3定期對教師進行現代教育技術素質與能力評價考核
當今社會信息技術日新月異,計算機知識不斷更新,這就要求高職院校教師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技術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現代教育技術素質與能力。學院應同時制定一系列的評價考核制度,定期對教師的教育技術素質與能力進行考核,可采取一個學期考核一次的方式,把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水平納入年終考核與晉升晉級的條件指標之一,把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的情況納入督導考核范圍,以鞭策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不斷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技術水平。對新進學校的教師,在開展崗前培訓時,應對其開展現代教育技術專題培訓,提高其現代教育技術素質與能力,并嚴格評價考核,對考核不合格者,實行補課補考制度。
3.4采取操作性強的現代教育技術培養方法
(1)舉辦專題講座。根據培訓的具體目標,培訓小組可舉辦有針對性的專題講座,邀請現代教育技術專業人員或者在某一方面突出的專業教師對教師進行專題講座,強化教師在某一方面的教育技術素質,增強在某一方面的教育技術能力。(2)采用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法指為參加培訓的教師提供如何處理棘手問題的典型案例,讓參加培訓的教師分析、評價案例,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和方案的培訓方法。案例應具有真實性和代表性,不能隨意捏造。案例要和培訓內容相一致,培訓教師則要組成小組來完成整個過程,包括對案例進行分析、判斷、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隨后,在集體討論中發表自己小組的看法,同時聽取別人的意見,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通過案例的研究學習,提高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素質和能力。教師要根據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碰到的案例,及時進行思考、歸納和總結,并爭取做到以此類推。(3)實行師徒方式。這種方式是由一位在某一方面有經驗的教師或主管人員在工作崗位上對受訓教師進行培訓。負責指導的“師傅”的任務是教給受訓教師如何做,提出如何做好的意見,并對受訓教師進行鼓勵。這種方式一定要有詳細、完整的教學步驟。這樣能在培訓者與被培訓者之間形成良好的“師徒”關系,有助于工作的開展;一旦師傅有人動時,學校就能夠讓訓練有素的教師頂替他的工作。通過師傅的帶領,從事教學實踐工作,以此來促進徒弟的教育技術素質發展。(4)鼓勵教師自學。鼓勵教師利用日常的空余時間自主學習。學校為教師征訂一些專業報刊雜志和購置一些專業書籍,發放給廣大教師,對積極學習者和優秀者給予一定的物質或精神獎勵。鼓勵教師參加有關現代教育技術的專業探討會、交流會、進修教育技術碩士。根據自學成績,分別報銷一定比例的費用。
4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素質和能力至關重要,現代教育技術素質和能力是考核一個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指標。高職院校應建立相應的培養機制,促進教師教育技術素質和能力的不斷發展。
作者:李代勤 曹虎山 單位: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吳慧.高校教師現代教育素質和能力培養模式探究[J].科教導刊,2014(12).
[2]董彥,孫宗凌.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模式探究[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2011(5):110.
篇9
關鍵詞:智能可穿戴設備;設計;顯示;操作系統
中圖分類號:TP212 文獻標識碼:A0. 前言
智能可穿戴設備主要指的是能夠直接穿戴在身上的或是能夠與衣服或是配件等進行整合的便攜式設備,智能可穿戴設備所包含的范圍十分寬泛,其不僅僅包括各種硬件設備,還包括有各種能夠以軟件支持或是云端交互、數據交換等信息技術為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設備或是應用。智能可穿戴設備最主要的特點體現在移動便攜上,現今市場上所開發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多集中在眼鏡、watch、鞋以及配飾、拐杖、智能服裝等方面,隨著智能可穿戴設備發展規模的擴大和應用越來越成熟,智能可穿戴設備將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
1. 智能可穿戴設備產業發展現狀
智能可穿戴設備興起與2012年谷歌的智能可穿戴眼鏡,這一年被稱為“可穿戴智能設備元年”,此后,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發展便一發不可收拾,世界各主要電子設備廠商紛紛推出其公司的產品以期待在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中分一杯羹?,F今,智能可穿戴設備是受到全球各主要電子廠商所關注和熱捧的新型科技產品,由智能可穿戴設備所引起的新一輪的發展熱潮正在傳統的ICT企業和創投企業中興起。在目前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中,主要被各主要電子廠商的產品所壟斷,如:三星的Galaxy Gear系列和Galaxy Neo/Fit系列等,索尼公司所推出的Smart Watch和Smart Band等產品,國內的中興和華為也不甘示弱,紛紛通過從智能手表、智能手環等領域加入到了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的競爭中?,F今以頭部為支撐的智能可穿戴設備是由Google公司所開發的Google Glass走的最遠。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巨大,盡管各主要電子廠商進入的最早也發展的最寬,但并不意味著各科技巨頭在智能可穿戴設備領域的發展是壟斷的,智能可穿戴設備產品更新速度日新月異且市場巨大,未來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將不僅只局限于智能手表、智能手環以及眼鏡等的領域,其應用范圍會越來越廣。現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并未成熟,從而使得電子產業巨頭對智能可穿戴設備領域形成壟斷之勢。從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發展的整體上看,市場對于智能可穿戴設備的認識仍然處于較為分散的階段,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有:(1)三星和谷歌公司推出的試驗性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鏡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一些關鍵技術未能得以突破使得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發展與應用仍然受到一定的制約;(2)智能可穿戴設備對用戶所帶來的便利還遠未達到非用不可的地步,且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發展并不十分清晰,未能培養出一批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產品用戶群。
2. 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市場預期
電子產業兩次重要變革極大地推動了科技的發展,由智能可穿戴設備所引領的新一輪的計算機革命將會快速到來,據不完全統計,到2020年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市場將會實現爆發式的增長。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智能可穿戴設備將會在更多的領域得到應用和發展,就目前來看,智能可穿戴設備多集中于醫療保健、信息娛樂、工業軍事等領域。從市場上所呈現的產品來看,大多數產品以智能手機為主,以智能可穿戴設備為輔,僅僅我國每年對于智能手機的生產與消費就達到數億臺,全世界對于智能手機的需求是巨大且旺盛的,而這些都會帶動智能可穿戴設備向更高的高度邁進且已經進入了高速發展期。
3. 智能可穿戴設備發展的新技術
智能可穿戴設備主要是為了滿足虛擬和現實世界之間的映射需要而發明的,其發展與應用離不開電子產業的發展,其主要需求來源于對電子設備的計算、移動設備的能源以及交互感知等方面的進行不斷地創新與變革,但是要想得到較為優秀的產品,必須要做好上述多項技術之間的交互應用與融合。因此,需要對智能可穿戴設備發展中所涵蓋的各項系統軟件、傳感器、芯片、電源以及存儲和顯示等進行創新與發展,通過將上述領域升級為超微型傳感器、具備輕薄化特點的大容量電池技術、新型顯示技術以及人機交互技術、建立標準的交換通信協議等,只有在以上技術領域實現并促進智能可穿戴設備向多領域發展。
3.1 智能可穿戴設備操作系統的發展
目前在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操作系統主要有兩大系統,一個是依托在以蘋果為主的ISO操作系統,一種是依托在以三星、華為等為主的Android系統,且都是由3種不同的技術線路構成不同的生態體系,其分別為:(1)服務于各種功能相對簡單的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嵌入式操作系統,此種系統的功能簡單、功耗較小,現多應用于智能手環或是智能手表的產品中。(2)對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移值和裁剪,此種操作系統應用的是Android或ISO系統,通過對其進行選擇與裁剪,使其在能耗、3D視頻加速等功能方面進行的裁剪與優化。(3)對智能可穿戴設備提供功能支持以滿足設備的應用場景而進行的可穿戴智能設備進行專有系統的開發。
3.2 智能可穿戴設備的能源管理
智能可穿戴設備的能源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現今各大廠商都加大了對于智能可穿戴設備移動能源領域的投入,而為解決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移動能源的應用難題,紛紛采用的是使用無線充電技術來解決智能可穿戴設備的能源問題,通過此項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可以解決電源1m~3m范圍內的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移動充電問題,此項技術主要利用的是磁場共振的效應來實現能量之間的傳輸,所以對于人體的輻射傷害相對較小,而以蘋果的MOTO為代表的無線充電無疑是為其提供了解決方案的基礎。除了采用加強對于智能可穿戴設備電池的充電外,還可以采用利用柔性技術使得智能可穿戴設備電池的空間利用率得到提高,或是通過采用大電容的方式來提高智能可穿戴設備電池的快速充電能力,以此來縮短電池充電時間,從而有效提高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續航能力。
3.3 智能可穿戴設備中的屏顯設備
屏顯設備是智能可穿戴設備中的一項重要的組成部分,現今在智能可穿戴設備中所使用屏顯設備主要為OLED和LCoS技術,其中LCoS技術在小屏領域應用較多,其最主要的原因是LCoS技術的準入門檻較低,色彩解析度以及耗電量等都有著較強的優勢,因此在智能可穿戴設備中的智能手表中應用較多,這就導致智能手表在生產出來后外觀基本相似,制約了其在外觀和識別性方面的發展。OLED技術則主要適用于以頭部為支撐的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屏顯設備中,OLED技術無論是在反應速度、對比度和亮度以及功耗等方面都有著極強的優勢,因此,OLED技術將是現今乃至今后一段時間內智能可穿戴設備中屏顯設備發展的重點,在OLED技術發展和應用的同時,以三星和LG公司為代表的企業已經開始了對于柔性屏幕的研究,所謂柔性屏幕就是屏顯產品的形態可以改變,柔性屏幕的應用將會極大地提高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發展,而不是被認作是智能手機的延伸,柔性彎曲技術還能夠使得智能手表面積不足的問題得到根本地解決,同時柔性外觀將會更容易被用戶所接收,并為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外觀加分,從而使得智能可穿戴設備在外觀設計上更具有親和力。
3.4 智能可穿戴設備中的芯片
智能可穿戴設備中的移動芯片是其發展和應用的基礎,現如今智能可穿戴設備中的移動芯片已經不僅僅滿足于智能手表和平板電腦,其正在向著更多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硬件領域中發展。在新型芯片的開發領域,以Intel為代表的電子廠商紛紛推出其應用于智能可穿戴設備中的芯片產品,如Intel公司的Quark處理器,其具有超低功耗、集成度高等的特點,在做好移動芯片更新設計的同時還需要做好移動芯片平臺的建設,以便使得智能可穿戴設備能夠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結語
智能可穿戴設備是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其主要作用在于如何在用戶與互聯網之間構建起一個入口和橋梁,以此來幫助用戶對信息進行捕捉和處理,并提高用戶決策的準確性,同時可以使得用戶通過智能可穿戴設備這一通信終端實現信息的快速傳遞、互聯和信息的共享,促進社會的發展。智能可穿戴設備是一個發展潛力巨大的產業,隨著科技的發展與應用將會使得智能可穿戴的產業鏈得到完善,通過補足智能可穿戴設備發展所需的操作系統、能源、顯示等關鍵技術將會使得智能可穿戴設備得到良好的發展與應用。
參考文獻
[1]劉昕,聶桂平.可穿戴智能設備市場和技術設計與發展[J].工業設計,2015(7):59-61.
[2]郭琪,楊勇強.可穿戴智能設備發展淺析[J].經濟生活文摘,2013(3):539-540.
篇10
BusinessInsider根據調研數據列出了用戶使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最常見的活動,分別是游戲、社交、郵件、天氣等。
1.游戲:據統計整個美國市場智能手機用戶使用手機玩游戲的比例由2009年的21%上升至2012年5月的34%。并且手機用戶玩的游戲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游戲,大部分游戲是從不同應用商店里下載的App。
2.社交網絡:美國市場智能手機用戶使用社交App的比例由2009年的14%上升至2012年5月的37%。雖然用戶比例沒有游戲用戶所占份額大,但上漲幅度是最大的。
3.郵件、天氣、地圖以及搜索。美國78%的智能手機用戶會用手機查收郵件,66%的用戶會查詢天氣、58%的智能手機用戶會使用手機進行搜索,52%的智能手機用戶會使用地圖類App。日常生活方面App的廣泛使用極大地影響了傳統上提供這些服務的公司業績。
另外,購物也是智能手機用戶常用的功能,那么用戶如何用智能手機進行購物呢?
1.移動電子商務:智能手機大幅提升了電子商務網站的流量。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智能手機為美國電子商務行業帶來了1000億的收入,而2010年電子商務為美國帶來的收入還只是60億。
2.銷售:隨著用智能手機查收郵件用戶數量的增多,智能手機成為一種重要的市場營銷工具。
3.搜索:智能手機用戶會經常使用比價App,并且還會邀請朋友參加。Nielsen調查數據顯示,89%的人在店內購物的時候會使用智能手機掃描商品條形碼或者付款。
4.店內付款:Nielsen調查數據顯示9%的用戶會使用手機直接付款。
日漸增長的移動網站:
瀏覽器:comScore調研數據顯示通過智能手機使用瀏覽器的美國智能手機用戶比例由2010年的29%上升至2012年5月的50%。
Apps:應用商店里的Apps數量急遽上漲,用戶在選取游戲、登陸社交網站,欣賞音樂的時候會更加傾向于使用apps。
用戶通過智能手機主要獲取那些內容?
讀電子書:智能手機為用戶提供了更便捷的閱讀方式,相比較沒有智能手機的時候,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用戶通過手機閱讀。
音樂:智能手機同時身兼MP3的角色,comScore調研得出美國市場用手機聽音樂的用戶數量從2009年9月的12%上升至2012年5月的27%。
- 上一篇:初中物理實驗能力培養
- 下一篇:后現代主義文學的藝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