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互聯網市場分析范文
時間:2023-10-30 17:33: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衛星互聯網市場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美國是Ka波段衛星通信商用較早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發射全Ka波段廣播通信衛星最多的國家。美國除了自2005年以來發射了5顆大型的Ka波段電視直播衛星(Spaceway 1/2和Direc TV 10/11/12)用于Diect TV公司的電視直播業務外,2006年以來也發射了4顆全Ka波段寬帶通信衛星WildBlue 1、Spaceway 3、ViaSat 1和EchoStar 17(原名Jupiter),為北美地區Ka波段衛星寬帶通信的蓬勃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衛星資源。這4顆寬帶衛星分別由兩家衛星寬帶服務提供商ViaSat有限公司和休斯網絡系統公司運營。分析家稱,2012年是美國市場推出Ka波段衛星寬帶互聯網服務的第8年,隨著兩顆高容量寬帶通信衛星ViaSat 1和Echosatr 17先后投入商業運行,美國迎來了Ka波段衛星寬帶服務的新時代。
ViaSat公司
力拓Ka波段衛星寬帶服務市場
作為美國一家領先的衛星通信設備及寬帶服務提供商,ViaSat有限公司現在美國市場以WildBlue和Exede為品牌推出兩種Ka波段衛星寬帶服務。WildBlue寬帶是老一代性能較低的寬帶服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Ka波段衛星寬帶服務,啟動于2005年第3季。該服務由Viasat公司的全資子公司WildBlue通信有限公司透過發射于2006年12月的全球首顆商用的Ka波段寬帶通信衛星WildBlue 1(111°W)35個點波束以及租用的加拿大通信衛星Anik F2(111.1°W)和SES公司AMC 15衛星(105°W)的部分Ka波段轉發器推出,旨在為缺少或沒有地面網絡設施的農村及小城鎮的家庭用戶和小型企業提供高速衛星寬帶互聯網服務。WildBlue寬帶基本服務包提供下載速度1Mbps、上行速度200Kbps,每月消費量10.3GB,付費39.95美元,商業服務包提供下載3Mbps、上行300Kbps的速度,月消費量27GB,付費69.95美元;鉑金服務包提供下載8Mbps、上行2Mbps的速度,月消費量60GB,付費119.95美元。
據稱,WildBlue品牌寬帶服務已擁有約40萬訂戶,但基于WildBlue1衛星的容量今年來已銷售一空,致使其市場的擴大收到嚴重限制。Exede 12寬帶是Viasat公司新一代高性能的Ka波段寬帶服務,該服務透過2011年10月發射、總容量超過140Gbps的美國首顆高容量Ka波段寬帶通信衛星ViaSat 1(115°W)覆蓋美國大陸的63個點波束(ViaSat 1衛星另有9個點波束覆蓋加拿大),于今年1月中旬推出,通過分銷商在美國各地的城市、郊區及更多的農村地區推廣,為住宅用戶和小型企業提供雙向高速衛星寬帶互聯網接入。Exede 12 寬帶基本服務包提供下載速度12Mbps、上行速度3Mbps,每月消費量7.5GB,付費49.99美元;訂戶每月消費者為15GB或25GB,則須分別付費79.99美元或129.99美元。
據8月2日Viasat公司的該公司2013財年首季(2012年4~6月)報告,截至2012年6月30日,WildBlue寬帶和Exede 12寬帶累計共擁有40.49萬訂戶,其中22%的訂戶(約8.9萬戶)訂購新一代Exede 12寬帶。報告指出,在本季安裝Exede 12新寬帶的6.6205萬訂戶中,1.937萬戶是從WildBlue寬帶選擇升級轉換過來的對老訂戶,實際增加的新訂戶為4.6835萬戶,其中大約有40%新訂戶是從其它地面寬帶服務轉換到Exede寬帶。
市場分析家指出,ViaSat 1衛星是目前全球最高容量的在軌寬帶通信衛星,其發射重量6740公斤,總容量超過140Gbps,可以為超過100萬的北美地區家庭用戶和小型企業提供高速衛星寬帶互聯網服務。與傳統的地面DSL寬帶、無線帶寬及有線電纜寬帶相比,由如此高吞吐量的ViaSat 1衛星傳輸的Exede 12寬帶服務,在速度、價格及可靠性等方面都極具競爭力。另外,作為ViaSat新衛星寬帶分銷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寬闊的分銷渠道,今年1月及5月ViaSat公司分別與美國全國農村電信合作社和共擁有3400萬家庭訂戶的兩大直播五行電視運營商Direc TV、DISH網絡公司簽署了Exede 12寬帶服務及用戶終端設備(0.75米碟形天線和調制解調器)的批發分銷協議,這兩家電視公司已先后推出其Exede 12寬帶服務于衛星電視的捆綁服務。因而,無論是在沒有地面寬帶的地區,還是在只有速度較慢的地面DSL寬帶、無線寬帶連接的區域,Exede 12衛星寬帶服務市場的快速增長均在預期之中。
盡管相關數據顯示,Exede 12寬帶服務屆時近半年就擁有約9萬訂戶,Viasat公司仍期待未來幾個季度該服務的訂戶繼續顯著增加,從而在美國Ka波段衛星寬帶服務市場占有更多的份額。Viasat公司表示,Viasat 1衛星不僅可以為消費者和小型企業提供商用消費者寬帶服務,未來也將為企業、媒體提供專業寬帶和移動寬帶服務,以及為美國政府機構和軍方提供軍用寬帶應用服務,比如為軍事客戶在其移動通信平臺上增加Ka波段容量。
休斯公司
今秋推出其第四代衛星寬帶服務
與主要競爭對手Viasat有限公司相比,美國知名的寬帶衛星網絡和服務提供商休斯網絡系統公司推出Ka波段衛星寬帶互聯網服務晚了近三年。盡管休斯公司是全球衛星寬帶業的先驅,但該公司多年來一直推廣傳統的Ku波段衛星寬帶業務,并未涉及Ka 波段衛星通信市場。直到2008年4月該公司發射于2007年8月的首顆Ka波段寬帶通信衛星Spaceway3在95°W軌位投入商業運行,休斯公司才通過其建立的Ka波段寬帶衛星網路在北美市場為公司新客戶啟動Ka波段衛星寬帶業務,并開始其衛星寬帶通信從Ku波段向Ka波段衛星寬帶業務,并開始其衛星寬帶通信從Ku波段向Ka波段衛星寬帶業務,并開始其衛星寬帶通信從Ku波段向Ka波段的轉換。Soaceway 3衛星發射重量6075公斤,在軌設計壽命12年,衛星總容量10Gbps,攜帶68個Ka波段轉發器,據稱可以服務于北美地區40萬消費者和小型企業訂戶。
在Viasat公司2008年1月訂購美國首顆總容量超過100Gbps的高吞吐量Ka波段寬帶通信衛星Viasat 1及宣布預計2011年發射之后,為加強公司已建立的Ka波段寬帶衛星網絡,提升Ka波段寬帶服務能力,并與Viasat公司競爭,休斯公司也在2010年5月訂購了該公司首顆高容量Ka波段寬帶通信衛星Echostar 17。今年7月5日,這顆新一代寬帶衛星已按計劃有歐洲Ariane 5ECA火箭發射升空,并于7月中旬在107.1°W軌位成功定點,從7月23日開始其在軌測試,預計今年秋天進入商業服務。Echostar 17衛星發射重量6100公斤,在軌設計壽命15年,總容量超過100Gbps,是Spaceway 3衛星容量的10倍。該衛星配置60個Ka波段點波束,據稱可以為北美地區另外150萬消費者和小型企業訂戶提供告訴衛星互聯網接入。
篇2
進入21世紀的頭幾年,全球衛星應用產業由于受全球經濟回升乏力,美歐日等發達國家電信業滑坡,互聯網泡沫經濟破滅和"銥星"公司破產等不利環境的影響,增長速度開始由高速轉為低速,但衛星應用在整個信息產業中,仍然是少數幾個能夠盈利的產業之一。
從最近幾年衛星應用產業的發展態勢可以看出:
(1)從1996至今,全球衛星產業的總收入每年平均增長13%。其中衛星服務業增速最快,它在全球衛星產業總收入中所占比例已從1996年的42%上升到2002年的61%。衛星制造業與衛星服務業二者收入比例大約為1∶6。
(2)美國衛星制造業曾經是開拓面向大眾消費者衛星服務業(衛視直播和衛星移動電話)的先驅,但近年來已逐步淡出大眾消費者的衛星服務業,面向政府、軍方和工商企業的市場成為其主攻方向。
美國休斯、勞拉和洛克希德?馬丁三大衛星制造公司以及歐洲的阿爾卡特公司在上世紀90年代都曾經是衛星服務業(衛視直播、衛星寬帶和衛星移動電話)的先驅,其中休斯公司在衛視直播中取得成功,其它涉足衛星移動電話和天基互聯網服務業的公司都以失敗告終。迄今這些衛星制造巨頭都已轉變戰略:逐步淡出或退出為大眾消費者服務的衛星服務業,專心致力于自己的主業;多數公司以參股方式介入衛星服務業,作為副業繼續經營轉發器租賃為主的衛星通信運營服務業。
衛星制造業退出服務業的主要原因:一是制造業與服務業隔行如隔山,從事工程技術與制造的公司,無論是經營理念、企業文化和組織人才結構都不太適合衛星服務業;二是為政府和企業服務與為大眾消費者服務,完全是不同的市場競爭,衛星制造業不熟悉也不善于與其傳統的地面競爭對手競爭;三是衛星服務業仍然是高投入、高風險,回報周期較長的風險事業,稍有不慎,良好的商機就可能轉換為巨大風險。
(3)作為以市場為導向的衛星應用產業-衛星服務業和地面設備制造業,雖然過去幾年在整個衛星產業收入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但2002年這兩個行業收入所占比例都首次出現增速降低(占82%)的現象。其主要原因是全球經濟不景氣和地面競爭對手的激烈競爭。2002年衛星服務業收入僅比上一年增長7%,轉發器容量嚴重過剩,利用率只有60%左右;而地面設備制造業收入僅比上一年增長8%,均低于它們的年均增長速度。但它在整個衛星產業乃至全球電信產業中仍然是少數幾個保持盈利的行業,多數公司處于健康運作狀態,前景比較樂觀。
(4)衛星運營服務業之間的兼購與重組接連發生,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澳大利亞新聞公司兼購休斯電子公司,歐洲SES收購美國Americom公司。
衛星服務業的發展帶動了衛星地面設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2003年全球衛星服務業營業收入為559億美元,地面設備制造業收入達到221億美元,衛星應用產業年收入占整個衛星產業的85%。
(5)衛星導航產業繼續強勁發展,年均增長26%,年收入達100億美元。導航與通信的匯聚和融合促成應用領域向經濟和社會乃至個人消費品不斷延伸和滲透,新產品和新服務不斷涌現。
(6)商業衛星遙感、導航和通信出現軍民商結合,平戰結合,寓軍于民,寓軍于商趨勢,民商衛星系統的安全與防護受到重視。
衛星通信產業
衛星通信在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實現了產業化和商業化,并在全球形成新興產業,成為衛星應用產業的主導。從全球衛星應用產業年營業收入統計分析可以看出,衛星通信業的收入約占90%,衛星導航和衛星遙感約占10%。
目前全球運營商用衛星通信業務的公司約有40多家,在軌工作的靜止軌道C、Ku、Ka和L頻段通信衛星有200多顆,其中從57°E~183°E的亞太地區上空共有97顆。在中低軌道運行的L頻段全球移動通信衛星約有150顆(包括銥星和全球星)。
上述350多顆衛星主要擔負語音、視頻和數據通信廣播三大業務。這三大業務又可以分為衛星固定通信、衛星電視直播/衛星數字音頻廣播、衛星移動通信和衛星互聯網/寬帶數據接入四大市場。
表1列出了2003年全球經營靜止軌道商用通信轉發器租賃業務排名前24位公司的營業收入(約78億美元)和在軌衛星數量(191顆)。表1所列收入不包括美國直接面向大眾消費市場的衛視直播、數字音頻廣播和衛星移動電話業務。
表2分別列出了美洲、歐洲、亞太、中東和非洲地區未來衛星通信需求的熱點業務。
在美國由于當前反恐和維護國土安全的需求迫切,應急衛星移動通信被列為首位,衛視直播正在向高清晰電視直播發展。隨著等離子屏幕電視機售價最近在美國已降低到高端背投式彩電的水平,Cablevision公司2003年發射了專用于高清晰電視直播衛星,DirecTV公司最近宣布訂購3顆Ka頻段衛星并改變3顆Ka頻段寬帶衛星的用途用于高清電視直播業務,預示著美國各大公司開始搶占高清衛視直播市場;衛星寬帶業務市場經過前兩年的觀望和停滯之后,在美國政府和軍方強大需求推動下已開始啟動,但前景仍然不太樂觀;衛星數字音頻廣播業務異軍突起,成為美國新的熱點市場。
據美國電信產業協會(TIA)2004年2月26日的一項市場調查和預測報告顯示:到2003年底,美國共有寬帶用戶2850萬戶。預計到2007年有線(cable)、DSL、衛星互聯網/寬帶和陸基無線寬帶用戶將達到4700萬戶,其中衛星寬帶用戶200萬戶。
歐盟和歐洲各國政府也非常重視發展衛星寬帶和數字影院或電子影院業務。日本正在開拓適合本國國情、具有創新應用的移動多媒體廣播衛星(MBSAT)和準天頂衛星系統。泰國即將發射的iPSTAR衛星是天基寬帶多媒體業務的創新應用。亞太地區是未來衛星電視、衛星寬帶、衛星遠程教育、遠程醫療和農村電話的熱點市場。其中中國和印度是美歐公司渴望已久的巨大市場。
綜上所述,衛星通信產業經過上世紀90年代的迅猛發展到最近幾年的低迷之后,從2003年起已在全球出現復蘇,進入新一輪理性而又穩定的發展階段。
未來10~15年內,全球衛星通信產業的發展將出現以下幾種趨勢:
(1)衛星通信與陸基電信均為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二者日趨融合,相互補充,在競爭與合作中發揮各自優勢。衛星通信將在補充與延伸中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2)衛視直播業務仍然是衛星服務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全球共有衛視直播用戶約6000萬戶,衛視頻道12000個,其中高清衛視頻道約100個。發達國家正在向高清晰衛星電視直播方向開拓新市場,數字衛星音頻廣播業務在美國得到快速發展,成為新的亮點。
(3)衛星移動通信業務正走出困境,市場定位轉向政府或軍方市場,以及地面蜂窩網覆蓋不到的農村市場。目前最有發展前途的衛星移動通信業務是:應急移動通信、農村電話、遠程民航高速互聯網/寬帶接入業務。
(4)衛星寬帶多媒體業務、數字影院/電子影院業務將成為未來10年發展的新商機,但這些業務仍將是陸基電信網的補充和延伸。
(5)VSAT及其增值業務在工商企業、教育、衛生和金融行業不斷滲透,成本不斷下降,經濟社會效益日益顯現,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6)未來需求熱點仍是面向政府、工商企業和農村市場。
根據Futron公司對未來10年衛星固定通信市場的宏觀需求預測,全球衛星和運載火箭制造商的生產能力及其發射服務能力嚴重過剩,每年商用通信衛星的平均需求量按低、中、高三種預測值分別為8顆、12顆和15顆。但如果按前述1∶9的比例計算,實際上相當于上世紀90年代初的72顆、108顆和135顆衛星的轉發器容量。
由此可以看出,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制約衛星通信市場發展的瓶頸已不是天上衛星資源不足,而是如何在補充和延伸的狹縫小市場中尋找衛星固定通信的商機。
根據表2中所列的熱點需求可以看出,全球不同地區雖有不同的優先排序,但商用工商企業話音和數據通信、衛星電視分配、衛星寬帶、遠程教育培訓、遠程醫療和農村電話等業務卻是共同熱點,充分體現了衛星固定通信在補充與延伸陸基電信中的優勢。這些業務市場雖然不大,而且主要面向政府公共事業和工商企業,但對中小風險企業和航天公司卻提供了有利商機。
研究分析國外企業開拓衛星通信市場的成功經驗,以下幾點值得借鑒:
(1)天地網融合與集成,發揮整體優勢。
(2)為特定用戶量身定制,提供端到端服務的一攬子解決方案。
(3)加強市場分析,搞好市場定位,重點開拓如下熱點市場:
面向工商企業,開拓VSAT語音/數據傳輸業務和互聯網/寬帶接入投送業務。
面向政府及公共事業市場,提供應急/救災通信和互聯網寬帶接入業務。
面向農村邊遠地區,提供農村電話、遠程教育和遠程醫療服務。
面向軍方市場,提供非加密的寬帶多媒體和高清晰度電視傳輸業務,以及大批量軍用地面通信終端的研制與生產。
衛星導航產業
目前國外已經建成的軍民兩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只有美國的GPS和俄羅斯的Glonass。歐洲伽利略導航衛星系統是一個以民用為主、兼顧軍用,能與GPS兼容的民營全球導航衛星系統,預計2010年投入運營。
衛星導航系統正在發展成為如同電信、電力、交通、天然氣管線一樣重要的國家基礎設施。GPS是當前技術最成熟、應用最廣泛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GPS應用的普及和歐洲伽利略系統的出現,使全球衛星導航產業發展經歷了如下四大變化。
從以軍為主轉為軍民兩用乃至民用為主,目前軍用和民用GPS接收機及其組合產品的銷量比例為1∶20,而且這一比例正在擴大。
從少數部門轉向海陸空的幾乎所有經濟部門,正在向個人日常生活娛樂消費發展。
從少數發達國家形成的產業演變成國際性高技術產業。
從比較單一的導航定位應用轉向導航與通信和遙感相互融合與集成,滲透力極強的交叉綜合產業。
以GPS為主導的衛星導航產業已成為繼互聯網和蜂窩通信之后世界上發展最快、滲透力最強的信息產業之一,成為國際上最有發展潛力的無線產業之一。
衛星導航產業之所以能得到快速發展,其強大的生命力在于它能與其它電子產品和通信系統相互融合與集成,演化出層出不窮的新產品和新服務,從而極大地提高傳統產業的生產力。
近年來GPS接收機技術的發展方向是低功耗、小型化和芯片組的日用化,以及系統功能的透明化(嵌入式)和集成化,為集成服務商提供價格低廉、界面友好的組合產品創造了良好條件。
(1)發展現狀
由于受全球經濟不景氣和信息產業滑坡的影響,近年來衛星導航產業的高速發展勢頭受到抑制,但仍以26%的年均增長率高速發展,預計未來幾年這種高速度將會繼續保持下去。表3列出了2000~2006年全球衛星導航產業按細分市場的生產銷售值預測。
近幾年,全球衛星導航產業出現了如下幾種發展態勢:
應用領域快速延伸市場向深度和廣度發展
在市場發展方面,最重要的進展是導航產品能力的整體強化;銷售渠道的拓展,使市場效益明顯提高;戰略伙伴關系代替了虛擬集成;新用戶、新應用創造了新的前所未有的市場空間。
據權威人士估算,2001年衛星導航接收機的芯片組在全球銷量約為800~900萬套,2002年為1200~1500萬套,2003年可能達到3000~5000萬套。在今后的3~4年內年銷量有可能越過一億套的大關。其主要需求推動力是導航與移動電話相融合的市場(如E911和E112應用)在迅速擴展。另一驅動力來自于接收機芯片組的持續降價。2000年GPS接收機芯片組價格已降到40美元/套,批量供貨為25美元/套,Motolora生產的GPS單芯片接收機模塊價格為15美元/套,Qualcomm公司生產的與CDMA手機配套的GPS功能模塊只需5~10美元/套,而且它們的體積和功耗都較小,適合于嵌入手機。
車輛導航與監控的融合推動了車輛信息系統的篷勃發展
美國的OnStar系統是把車輛導航與監控這兩種衛星定位功能融合在一起形成所謂汽車信息系統(Telematics)的典型應用。2001年其安裝數量達百萬臺之多。它將汽車內相關電子設備與傳感器連成一體,除具有導航、定位和安全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實現了汽車與外部世界的通信,將無線數據與語音服務和衛星導航技術結合起來,提供專門的位置服務(車輛導航、跟蹤和急救服務)。由于有服務中心的配合,可以大大減輕車載終端的壓力(如電子地圖容量與內容更新),同時可以提供更為周到全面與專門化的和公益性的信息服務。車輛信息系統代表了車輛應用系統的重要發展方向,勢必在未來數年內出現蓬勃發展。
導航與通信技術的融合孕育出巨大的商機
導航與通信相互融合的最典型代表是在蜂窩手機中融入導航定位功能。美國FCC為滿足E911的需求,1996年條例明文規定,要求移動電話報警必須同時傳送位置信息,不然不予受理。同時強制規定從2001年10月開始逐年增加生產帶定位功能的手機比例,到2005年底其比例要達到100%。這項條例實行初期,手機定位主要依托蜂窩網絡本身,至1998年又頒布第二道法令,指出可以兼用GPS衛星定位技術,使定位精度從125m提高到50m。隨之出現了A-GPS(Asisted GPS)技術,即用通信網絡輔助GPS實現惡劣環境(包括室內)條件下的快速定位,該定位技術可用于不同環境(室內外、城市與鄉間)、不同通信網絡與級別(TDMA、CDMA,與2G、2.5G、3G),且初始投入(網絡改造)費用與工作量小,主要工作在手機上,每臺手機增加GPS功能的成本為5~15美元。2001年底Qualcomm率先推出了基于CDMA通信網絡的GPSQne,數月間在日美韓售量超過百萬臺。
(2)趨勢分析
隨著全球數字化的發展,產生了“數字地球”、“網絡GPS”等新概念。GPS作為一種能夠定位和授時的傳感器,被廣泛地應用到一切需要位置、速度和時間信息的領域,而正是這種需求,將會使衛星導航應用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快,產業規模越來越大。
據預測,2008年以前美國GPS的產品仍將壟斷全球市場。如果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能在2008年投入運營,GPS的壟斷地位將被打破。據最近美歐雙方歷經2年多艱苦談判達成的協議,美國第三代GPS將與歐洲伽利略系統采用相同的民用信號結構。這意味著美歐民用導航接收機將采用相同標準,并實現全面兼容。屆時,全球用戶將能同時從兩大衛星系統捕獲更多衛星信息,民用導航精度優于10m。這對全球衛星導航產業的發展無疑是利好消息。中國加盟伽利略計劃,更會促進未來我國衛星導航產業的發展。
未來10~15年全球衛星導航產業發展趨勢是:
① 市場規模迅猛擴展
衛星導航產業主要包括導航接收機產品和導航信息服務兩大領域,隨著衛星導航應用向交通、通信和國民經濟其它領域的不斷滲透、延伸和擴展,各種高端和低端產品的需求將會迅猛增加。各種車載終端產品將逐漸成為公交、出租、警務、長途客貨車、個人轎車和火車的必備設備或標準配置,處于市場主體地位,而其它測繪型、船載和機載型產品以及授時類產品將逐步退居非常次要位置,但各自的市場規模都會越來越大。以手機為主的個人消費產品一旦嵌入導航組件,成為通信與導航定位和應急救援相結合的產品,導航接收機產品的主體市場將會從由車載終端產品轉向個人消費品市場(包括個人休閑、娛樂用品)。
導航與通信的相互集成與融合,帶來的更大商機是信息服務業的蓬勃發展。導航定位授時信息和地理信息,將成為與氣象和交通信息以及各種新聞、娛樂、體育信息同樣重要的日常生活必需品。互聯網、移動通信網和導航綜合信息服務中心將聯成一體,提供各種增值服務。
② 導航產品和服務市場逐漸細分,搞好市場定位至關重要
衛星導航應用產品與技術服務的專業方向已逐漸細分,各自根據自身特點確定服務方向,初步出現了市場定位上的差異;產品方面,車載、船載、機載和個人消費產品各有不同供應商。服務方面GIS數據供應商和地圖供應商提供位置相關數據和數字地圖服務;服務運營商以各種應用服務系統為基礎提供基于位置的相關信息的綜合服務;產品供應商和服務系統集成商提品、技術和系統集成服務。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價值鏈出現層次分明的分化與完善,標志著這個產業正走向成熟。
在眾多的應用中,其中應用發展潛力最大的有兩個方向:一是以車載導航為核心的移動目標監控、導航管理與服務市場,二是以個性化移動信息終端為核心的移動導航產品市場。
③ 移動目標監控、管理與服務的發展
在歐美日,移動目標監控管理系統已經開始進入物流領域。由于政府、企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以及個性化信息服務需求的增長,一些大型企業已經從單一功能的移動目標監控、報警管理轉向功能更加豐富、面向市場更加廣闊的基于位置的管理與服務。許多為大型物流企業服務的移動目標監控系統已經與企業內部其它管理數據庫(如倉儲、貨源)結合,形成統一的基于位置的職能管理平臺。
移動目標監控管理系統更廣闊的市場在于面向公眾的服務領域。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務(Location Based Service)無疑將是未來衛星導航定位技術最廣闊、最具潛力和最引人注目的發展方向之一。一些類似Telematics概念的系統雛形,為汽車擁有者提供物流監控、導航服務、報警尋車等服務,并考慮了娛樂、交通信息提供、信息定制、移動辦公等應用框架。
④ 移動目標導航產品的發展
隨著衛星導航設備的小型化和芯片化,各種嵌入式衛星導航電子產品將進入日常生活。其代表性產品主要有如下幾類。
車載自主導航產品
車載自主導航系統或汽車信息系統是衛星導航定位產品最大的應用領域之一。美國、歐洲和日本的車載導航儀產品已經日益走向成熟,形成了規模化的市場需求。
導航通信組合產品
集成了衛星定位設備與移動通信組件的移動監控終端產品是一類特殊的應用產品,是移動目標監控系統的關鍵部分。根據應用場合的不同,也具有不同的設計形式。既有用于集裝箱等貨物跟蹤的隱蔽式安裝產品,也有集成了語音通信、數據報告、報警、遙控等功能的綜合車載平臺。
大眾消費產品
如果說車載導航儀與移動監控終端還屬于應用方向比較單一的產品,那么各種生活消費類電子產品卻可以用“百花齊放”來形容。
信息終端不僅僅是個性化應用的獨立設備,也是未來隨身信息服務系統的基礎與載體。可以預期將會向著衛星定位、Pocket-PC、嵌入式導航系統等綜合集成的方向發展。同時,適應車輛導航、貨物跟蹤、個性化信息服務、安全產品等不同領域的需求,將出現各種不同組合、不同形態的產品系列,以滿足市場需求。
衛星遙感
(1)民用遙感衛星的發展仍以政府投資為主,政府部門和軍事部門仍是衛星遙感的主要用戶;
(2)在美國,商用遙感衛星在政府和軍方市場的強大支持下,近年來得到較快成長。2004年美國總統布什的衛星遙感政策極大地刺激了商用衛星遙感的發展;
(3)近年來衛星遙感的重要發展趨勢之一是寓軍于民,寓軍于商,軍民結合,平戰結合。許多國家,尤其是美國,已經將商用遙感衛星系統列為軍事情報和地理信息/制圖的重要信息資源,民用和商用遙感衛星系統無論在和平時期或是在戰爭時期都將發揮重要作用,衛星遙感系統已成為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篇3
中國,WAP最大的市場----讓手機上網,這個話題最近在全球相當熱門。最吸引人的賣點是,手機未來在全球的普及率將遠超過電腦。如果這個裝置可以連上網絡,除了對人類生活真的會帶來重大的改變之外,現有的網絡產業結構也可能會重新洗牌。這里面蘊含的新機會,現有的網絡及通信業者看了怎么能不怦然心動。 ---- 據一項消費意向調查顯示,大約有30%的手機用戶將會成為WAP用戶。近來,諾基亞開始在國內大推其第一部WAP手機NOKIA 7110,摩托羅拉也不甘落后推出L2000WWW,愛立信宣布今年上市其WAP手機R320SC。各大廠商已開始紛紛積極地為國內消費者展示WAP手機的美好應用。可以說,代表移動通信新水平的WAP,已經成為今年中國手機市場的新亮點。
----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于今年3月28日在上海、北京、天津、廣州、杭州、深圳等六大城市同時開通全球通WAP商用試驗網,WAP用戶可以在這六大城市中使用漫游業務。至此,手機用戶又多了一個瀏覽因特網信息的新手段,同時也標志著我國無線通信技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據了解,5月17日,全球通 WAP商用網將正式投入使用。用戶只需在WAP手機上進行參數設置,就可直接從手機上獲取專門為WAP用戶定制的內容,包括新聞、天氣預報、股票信息、娛樂游戲、體育消息和健康常識等信息,并以此站點為起點,鏈接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杭州、天津站點,瀏覽當地的各類信息,還可瀏覽因特網上其他的WAP信息站點。
---- WAP不僅是一項標準,而且是一項事業。它的應用需要得到各有關方面的支持,例如:電信運營商應當提供WAP網關服務;ICP及各種專業的在線服務供應商需要配置WAP服務器以提供WAP服務。
---- 不少分析家認為,移動數據通信在中國的發展具有特殊意義。盡管WAP在世界上是一項有待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的新技術,但在中國的發展潛力日顯強盛。據統計,到去年年底,全國有890萬網民,而手機用戶超過4000萬。據預測,到2005年,中國的移動手機用戶數將近2億。因為美國等大部分發達國家PC用戶遠大于手機用戶,而中國恰好相反,手機用戶大于PC用戶,而WAP可以將兩個消費人群結合起來,如果這些用戶都能自由地上網、自由地瀏覽、自由地享用移動數據業務,那么人們的生活習慣和工作方式都將為之一變。
隨時隨地追求無限---- 事實上,“移動通信+互聯網”在半年前還僅僅是一個概念,如今隨著WAP應用技術的研發及WAP手機的上市,無線互聯網開始步入和改變人們的生活。無論你是在上班的路上,或是在外地出差、旅游度假,只要帶上WAP手機,你便可以隨時隨地地上網瀏覽各類信息,收發傳真或電子郵件,訂購車票及各種物品,完成股票交易……所有這些都已經不是夢想。 ---- 從1998年1月,摩托羅拉、諾基亞、愛立信及美國的軟件公司發起成立WAP論壇至今,WAP論壇成員已達200多個,它們主要來自電信網絡運營商、系統制造商、手機制造商、服務提供商、軟件開發商、新聞機構以及其他一些為無線設備提供服務和新業務的公司。論壇成員占有目前世界上移動設備市場份額的95 %,擁有1億移動通信用戶。由于全球手機用戶數量龐大,加上其他方式的無線互聯網接入方式的應用,使得適合無線互聯網的內容供應成為瓶頸。
---- 在國內,北京聲訊通公司(365do.com)專門為各類無線互聯網接入方式提供內容服務,已經受到市場分析人士的關注。該公司總裁章翔凌認為,“WAP技術受青睞的主要原因,是它將過去10年中通信業兩個最偉大的進步—— 豐富多彩的國際互聯網和便捷靈活的移動通信結合起來。這必將對人類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產生重要影響。”
---- 據了解,聲訊通公司擁有為電信網提供各種解決方案的深厚強勁的技術底蘊。該公司曾承擔過原中國電信“全國160/168衛星聯網”等許多骨干網的開發建設任務,實時地向全國各種電信平臺、各類網絡運營商提供有法律保障的信息服務。目前,全國有250個城市的電話聲訊臺聲訊通提供的新聞、氣象、證券、外匯、民航等信息,全國1.2億固定電話用戶及近1/3的移動用戶可以直接或間接享受到聲訊通公司提供的信息服務。今年2月,該公司開通了為各電信用戶查證或訂制Web網站業務。
---- 為充分利用公司信息服務、戰略合作優勢和厚實的技術積累,促進WAP應用發展,聲訊通公司又于日前開通了“365do WAP”網站。針對不同專業人士、不同行業、不同組織機構,聲訊通提供個性化、大容量、全面、權威、方便實用的WAP服務。“聲訊通公司擁有網站,但并不是單純的網絡公司”,章翔凌先生強調,公司的發展戰略是以內容為切入點,以技術為依托,面向社會各行業,提供基于電信網的各種增值業務及全面解決方案。
---- 針對各地移動運營商、各行業及各大機構用戶,根據其移動數據通信和服務領域的業務要求,該公司在WAP平臺上開發了一整套門戶網站系統解決方案——MIPS TM 2.0(Mobile Imformation Portrac System 2.0)。該方案包含大容量信息接入采集系統、大容量信息服務系統、大容量電子郵件系統,以及個性化、本地化信息定制服務系統和移動辦公服務系統等子系統,可以提供內容豐富的信息服務及更進一步的基于個性化的社區概念的整體應用解決方案。
移動商務:“錢”途無量---- 隨著WAP技術的走熱,移動商務已經成為最具誘惑力的商業利潤中心。專家認為,移動互聯網最閃亮、最誘人之處就是它的電子商務的特性,可以隨時隨地地應用。但是現在國內一些網絡商所謂的移動商務都是虛假的噱頭。國內目前用WAP手機做股票交易實際上是不安全的。按照WAP論壇的講法,真正完整的WAP 協議是計劃在7月WAP1.3版本。現在WAP1.1版本的安全協議實際上只是一個單薄的東西。 ---- 盡管WAP技術上還有待完善,但移動商務卻已透出誘人的光亮。它包括初期的應用、中期的應用,到最后長期的應用。長期應用的目標就是使手機成為個人銀行、個人身份證和個人信息庫。它是真正意義上的個人助理,可以將通信、支付、交易等功用集于一身。圍繞這些,可以演繹出許多應用來。這就是聲訊通提出無限應用的概念的原因所在。現在人們到商場買東西,可以到商場的POS機刷卡,以后就會變成將個人的信用卡存在手機里,按一兩個鍵后,聯到商場對應的服務器上,就可以完成交易,將所買的物品買走。這才是真正的貨幣電子化、個人化,帶著手機可以走遍天下。無線應用會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和工作方式。
---- WAP市場發展的難點或制約點一是技術因素,二是安全問題。目前,WAP手機本身在技術方面還有待發展。現在上網是利用撥號方式,上網很費勁,而且界面也不友好。以后上網可以利用語音識別技術,通過語音上網就會很輕松、愉快。國外心理學研究發現,多敲一次鍵盤,交易或上網的可能性就會下降一半。
---- 技術的問題會被逐步克服,但安全的問題就相對復雜些。安全問題不能依靠外國公司做,必須靠中國公司去努力解決。安全問題決定著移動商務的支付問題,包括通信的隱秘性問題。關于今天WAP的發展地位,有專家認為,今天的 WAP相當于1993年因特網起步的階段——有難題,但充滿希望。
篇4
2011年發射的新衛星特色綜述
在發射成功的23顆新衛星中,作為壽命將終止或移至其它軌位服役的老衛星接替星有的12顆,這些新衛星不僅比老衛星有更大的C/Ku波段容量、更高的功率和更寬廣的覆蓋,而且有的新衛星還首次配置了Ka波段有效載荷,將重點支持全球各地快速發展的DTH電視、HDTV、移動通信和寬帶業務的應用;其余11顆新衛星,如阿聯酋yahsat1A、以色列Amos 5、美國Viasat 1和QuetzSat 1衛星將在新軌位或現有的軌位上服役,提供對新市場的覆蓋,擴大C/Ku波段衛星電視和通信業務以及Ka波段寬帶業務。
?三顆大型通信衛星引業界關注。這3顆衛星是阿聯酋yahsat 1A、俄羅斯Express AM4和美國Viasat 1。
Yahsat 1A衛星是阿聯酋投資創建的yahsat衛星通信系統首顆通信衛星,由歐洲兩大衛星制造商Astrium公司和法國泰雷茲?阿萊尼亞宇航(TAS)聯合為yahsat公司建造,發射重量5935公斤,采用Eurostar E3000型衛星平臺,攜帶58個Ka/Ku/C波段轉發器。該衛星于2011年4月升空。現在52.5°E軌位上運行,可以為中東、非洲、歐洲及西南亞85個國家的商業客戶、政府和軍事機構提供DTH廣播、寬帶互聯網、企業數據網絡、安全通信等服務。近期,該衛星已為中東客戶傳輸HDTV和3DTV頻道。
Exoress AM4衛星是俄羅斯迄今建造的首顆高功率大容量長壽命的大型通訊衛星。由俄羅斯赫魯尼切夫國家航天科研生產中心與歐洲Astrium公司為俄羅斯衛星通信公司(KSCC)聯合建造。該衛星采用Eurostar E3000型衛星平臺,攜帶63個Ka/Ku/C/L波段轉發器,衛星總功率16KW,發射重量約5800公斤,在軌設計壽命15年,原計劃在80°E軌位上服股,為俄羅斯及獨聯體國家提供數字電視、HDTV、電話、視頻會議、數據傳輸和互聯網服務。基于俄羅斯Proton-M火箭上面級在發射中出現故障,致使AM4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AM4衛星的發射失敗對俄羅斯數字廣播電視和衛星通信的快速發展已造成影響,不過,該衛星的接替星項目已啟動。
Viasat 1衛星是北美及全球首顆總數據吞吐量超過100Gbps的全Ka波段大型通信衛星,也是全球目前在軌最高容量的寬帶衛星,其總容量超過140Gbps,比北美地區上空所有其它商用通信衛星的總容量還多,是美國休斯網絡系統公司首顆Ka波段寬帶通信衛星Spaceway 3總容量(10Gbps)的14倍,也是歐洲首顆Ka波段高容量寬帶通信衛星EutelsatKa-Sat總容量(70Gbps)的兩倍。該衛星由美國勞拉空間系統公司為ViaSat有限公司建造,采用高效可靠的1300型衛星平臺,攜帶Ka波段有效載荷,設計有72個點波束,分別為美國及加拿大提供各種新型寬帶服務。今年1月中旬,Viasat1衛星已在115°W軌位上投入商業服務。據悉,從1月16日起,ViaSat公司透過Viasat 1衛星在美國城市、郊區及更多的農村地區推出了稱為Exede 12的住宅衛星寬帶服務,其上網下載及上傳速度可高達12Mbps和3Mbps,月服務費起價50美元。ViaSat公司還與美國全國農村電信聯合體(NRTC)以及DISH網絡公司簽署了Viasat衛星寬帶服務批發分銷協議。
?兩顆電視直播衛星助推DTH電視市場發展。
日本2011年7月23日完成了BS廣播的數字化轉換,8月6日成功發射的BSAT 3C/JCSAT 110R衛星9月底投入商業運行,為日本BS數字廣播的新一輪發展提供了急需的Ku波段容量。從10月1日起,日本兩家衛星運營商B-SAT公司和SKY PerfectJSAT公司透過110°E軌位的BSAT 3C衛星4個Ku波段轉發器,為擁有大約1.2億臺BS接收終端設備的日本電視家庭啟播了12個BS廣播新頻道(包括11個HDTV頻道及1個廣播頻道),從而使Bs數字廣播頻道增加一倍,擴展為24個頻道(包括22個HDTV頻道,1個數據頻道和1個廣播頻道)。按照規劃,到2012年3月,BS數字廣播還將出現另一輪新發展,屆時,BSAT 3C衛星另外兩個Ku波段轉發器將啟播6個新的HDTV頻道和1個SDTV頻道,日本BS數字廣播的節目陣容將從現在24個頻道增加到31個頻道,BS高清電視頻道也從22個增加到28個。
2011年9月29日發射的高功率電視直播衛星Quetzsat1由SES公司運營,根據此前該公司與美國Echostar通信公司簽署的協議,該衛星32個Ku波段轉發器全部容量由Echostar公司承租,租賃期10年。預計今年稍晚Quetzsat1衛星將在77°W軌位股役,用于Dish Mexico公司在墨西哥以及DISH網絡公司在美國的DTH電視服務。
?七顆衛星攜帶Ka波段有效載荷。作為衛星通信的發展趨勢之一,Ka波段寬帶通信業務正在全球蓬勃發展。繼2010年發射了8顆攜帶Ka波段有效載荷的通信衛星后,2011年也發射了7顆攜帶Ka波段有效載荷的商用同步通信衛星。其中,除全Ka波段大型寬帶衛星Viasat1外,Yahsat1A、Arabsat5C、EutelsatW3C、Nigcomsat1R、Asiasat7以及發射失敗的Express AM4衛星也攜帶了部分Ka波段轉發器。
?十一顆衛星發射重量超過5噸。為更好地滿足衛星通信廣播市場快速增長的需求。建造及發射5噸以上,甚至6、7噸重的大型通信衛星已成為近年來衛星通信業的發展趨勢之一。2011發射的商用同步通信衛星中,發射重量超過5噸的衛星有11顆。其中最重的衛星是Viasat1,其發射重量高達6740公斤,是全球迄今發射最重的一顆Ka波段通信衛
星,也是發射重量排名第二、僅低于美國s波段移動通信衛星TerreStar1(6910公斤)的商用同步通信衛星。發射重量超過5.5噸的衛星還有Yahsat 1A(5938公斤)、Express AM4(5800公斤)和Quetzsat1(5514公斤)。
商業發射服務市場再現新格局
從附表中可以看出,2011年19次商用同步通信衛星的發射分別使用歐洲Ariane 5ECA、俄羅斯Proton-M、中國LM-3B、海上發射公司Zenit3和印度PSLV火箭。其中,Ariane 5ECA型火箭發射4次,將8顆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Proton-M火箭發射7次,也將8顆通信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但該型火箭發射Express AM4衛星失敗;LM-3B火箭發射5次,將5顆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Zenit3SL及Zenit3SLB型火箭各發射1次,共將兩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此外,PSLV火箭發射1次,將印度1顆小型通信衛星GSAT12送入預定軌道。市場分析家指出,上述情況表明國際商業發射市場再現新格局。
?Ariane 5型火箭發射市場霸主地位受到挑戰。至2011年底,歐洲Ariane 5型火箭已進行60次發射,并自2003年以來連續46次發射成功,顯示該重型運載火箭技術上已成熟以及發射的高可靠性高成功率。Ariane 5ECA型火箭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運載能力達10噸,是目前世界上推力最大的運載火箭之一,適用于發射一顆重型通信衛星或同時發射兩顆大中型通信衛星。基于發射費用高等原因,2011年全球商用同步通信衛星的發射中Ariane 5ECA型火箭只使用4次,明顯少于俄羅斯Proton-M火箭使用7次,而兩者發射的商用通信衛星均為8顆,這反映了Ariane 5型火箭在2011年全球通信衛星商業發射市場的份額明顯減少。
?Proton-M火箭仍然是商業發射市場主流火箭。俄羅斯Proton火箭是經過長期飛行考驗,并廣受國際客戶歡迎的大型運載火箭,自1965年首發以來至2011年底共發射了372次,其中,俄美合資的國際發射服務公司(ILS)使用Proton火箭迄今進行了69次商業發射。主要用于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發射擊的Proton-M火箭具有高可靠性和高發射成功率、機動性強、發射費用適中等優勢,近幾年來一直是同步通信衛星國際商業發射市場上高使用率的運載火箭。2011年,由于發射Express AM4衛星失敗,Proton-M火箭原計劃的9次發射只進行了7次。盡管如此,該型火箭2011年的發射仍有“出彩”之處。其一,成功完成了兩次“一箭雙星”發射,將SES3、Amos5等4顆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其中,成功發射重達6740公斤的美國寬帶通信衛星Viasat1,這是繼2010年3月成功發射重達6384公斤的美岡電視直播衛星Echostar14后,Proton-M增強型火箭首次發射超過6.5噸的重量型通信衛星,表明該型火箭正在增強與Ariane 5型火箭的競爭力。根據相關合同,Proton-M火箭2012年還將發射大約6.6噸重的美國新一代電視直播衛星Echostar16。
?LM-3B火箭提升國際商業發射市場份額。2011年,中國“三號乙”火箭成功實施了5次發射,按計劃將兩顆國內通信衛星和3顆國際客戶的通信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創下了該型火箭一年發射5顆衛星的紀錄。專家指出,2011年10月發射EutelsatW3C衛星是自1999年以來LM-3B火箭首次為全球排名第三的歐洲衛星運營商Eutelsat公司發射大型通信衛星,這表明中國火箭拓展國際商業發射市場、提升市場份額獲得新的突破,并邁開重要的一步。
Zenit3火箭恢復發射市場前景可期待。在2010年底完成破產后重組、退出破產保護程序、恢復商業運營后,海上發射股份公司2011年9月、10月間實施了兩次商業發射,分別用Zenit3SL和Zenit3SLB型火箭將AtlanticBird7及Intelsat18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從2012年開始,該公司將承擔更多的衛星商業發射服務,其市場前景可以期待。
2012年商用同步通信衛星發射展望
根據截至2012年1月30日的資訊,今年全球預計發射的商用同步通信衛星或將超過30顆,其中有3顆全Ka波段寬帶通信衛星(阿聯酋Yahsat1B、美國Jupiter和英國Hylas2)、3顆電視直播衛星(美國Echostar16、加拿大Nimiq6和中國Sinosat4)、1顆專用廣播衛星(美國Sirius FM6)和1顆移動通信衛星(瑞典OHO1)。這些新衛星將由Proton-M,Ariane 5型及Soyuz,Zenit3SL,LM-3B以及GSLV火箭發射。
據Arianespace公司1月5日稱,Arane5型火箭2012年預計發射7次,其中6次將發射十多顆通信衛星,包括Vinasat2、Arsat1、JCSAT13、GSAT10、Intelsat20、Jupiter、OHO1、StarOnec3、Hylas2、Badr7、Eutelsat W6A、Hispasat2A、Azerspace1/Africasat1A等衛星。不過,上述多顆中小型衛星(Arsat1、OHO1、Hylas2、Hispasat2A等)或將由俄羅斯Soyuz火箭發射。
篇5
二、城商行零售銀行轉型戰略
零售銀行業務的定義是指商業銀行秉持現代經營理念,運用科技技術,向個人、家庭和中小企業提供的綜合一體化的金融服務,既可以是資產業務,也可以是負債業務、中間業務、網上銀行業務,具體包括存取款、貸款、結算、匯兌、投資理財等。零售業務在銀行整體業務中的占比是競爭力的核心,溫州銀行近年來加大對多種零售產品的梳理推廣,對目標客戶的梳理與精準營銷,全方位推進零售業務發展與轉型,以“打造精品零售銀行”為戰略目標,個金業務以理財產品、儲蓄存款、社區銀行“三駕馬車”為重點,鞏固金鹿理財優勢,彌補儲蓄存款短板,挖掘社區銀行發展潛力;創新信用卡業務品種,迅速擴大信用卡客戶群,同時做好存量客戶維護,挖掘潛在分期需求客戶著力提高發卡收益水平;大力發展零售信貸業務,實現“零售業務下沉”,大力發展優質的小微、涉農和個人信貸業務,夯實基礎客戶群,不斷提升盈利水平。
三、城商行零售轉型舉措
筆者通過具體實踐措施,分析與探討溫州銀行是如何通過舉措,形成目標統一、流程順暢、服務高效的,以客戶為中心,以個人負債、資產、財富管理三大業務板塊為支撐的“大零售”格局。
(一)組織架構調整,推動“大零售”戰略的整合發展
溫州銀行在內部確立零售板塊業務發展牽頭部門,并由其負責制定全行零售板塊的戰略規劃,統籌設定零售板塊的考核,整合配置零售板塊的資源,協調板塊內各部門,促進業務有序發展、順利推進,同時承擔零售板塊的戰略規劃、渠道管理、品牌管理和服務管理。由行領導兼任零售總監統一管理,凝聚合力,分管相關零售業務部門,凝聚小微金融服務中心、個人金融部、信用卡部。
(二)固本強基,拓展基礎客戶群
溫州銀行通過公私聯動、細分獲客、跨界合作、特定產品等方式,追溯獲客渠道,針對性制定營銷措施,擴大零售客戶規模,打牢提升和發展客戶的基礎。?譹?訛
一是深拓新客戶獲客渠道。通過公私聯動,批發獲客,發揮公司業務優勢,夯實批量獲客基礎,拓展工資、代收代付等源頭客戶渠道;挖掘社區銀行潛力,將直接獲客模式轉向社區、市場、商圈,建立以傳統網點為核心,社區網點為衛星的服務網,獲取優質客戶資源;整合總行、分行跨界合作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和客戶共享,積極拓展全國或地區范圍的跨業、跨界平臺,加強平臺獲客模式的推廣?譹?訛。
二是重視存量客戶潛力開發,扎實優質客戶基礎。通過跨行轉賬、自助設備跨行取現、銀訊通、卡年費、工本費等一系類常用服務費用的減免措施,提升老客戶的產品持有率與使用率;整合客戶資源,對持有單一產品客戶進行交叉營銷,挖掘客戶潛力,提升客戶貢獻度;落實客戶專人維護制度,對存量客戶進行分配,為客戶提供一對一的服務,增強客戶關系密切度。
(三)滿足目標客戶需求,堅持產品創新
一是建立完善的新產品研發機制。成立零售業務創新領導小組,建立健全信息獲取、可行性分析、產品開發評估及營銷推廣為一體的產品研發機制。采取跟隨策略,注重對同業的橫向研究,縮短信息響應及產品研發時間,提高比較競爭優勢。
二是豐富自有類產品,提升競爭力。溫州銀行在六大板塊業務方面強化創新:
1.推出針對不同目標客戶群體的智能儲蓄產品,推出涵蓋小、中、大額的定期儲蓄產品與適合商戶使用的流量型儲蓄產品。
2.實現自營理財產品在理財周期上的短、中、長全覆蓋,在客戶群體上的老、中、青全覆蓋,在產品特色上突出靈、便、利的優勢。
3.信用卡業務方面加大創新,探索研發以提升客戶用卡體驗為目標的“虛擬信用卡”,研發市場需求的新分期產品,拓寬多元化的分期受理渠道與賬戶查詢、提醒等服務。
4.個貸業務創新。根據特定區域或行業經濟特征,對行內現有產品的各項要素進行重新組合或服務功能優化,滿足客戶個性化的融資需求?譺?訛。加大高定價的信用貸款產品研發,支持具有穩定現金流量經營戶的個人信用貸款。
5.電子銀行業務創新。陸續推出新版網上銀行、新版手機銀行、微信銀行、直銷銀行等渠道創新產品,注重操作便捷性、展示友好性、功能完善性、服務互動性,實現電子銀行服務從簡單的交易渠道向營銷新媒體和銷售新渠道轉型?譻?訛。
6.推動產品組合創新,繼續做大做強如金鹿理財、公務卡、普惠貸等優勢業務,以特色品牌影響力帶動其他業務的整體發展;加強板塊間的合作溝通,對零售板塊各類產品渠道組合創新。
(四)堅持“三位一體”發展策略,打造全方位的管理與營銷模式。
“三位一體”是溫州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挑戰、支撐轉型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也是打造精品零售銀行,實現經營模式轉型的重要落腳點?譹?訛。“三位一體”,在組織管理上逐步實現零售業務總行垂直管理、分行綜合管理、網點執行管理的“三位一體”管理模式;在網點設立上逐步實現綜合性網點、社區網點、自助網點的“三位一體”物理網點獲客模式在經營模式上逐步形成物理網點、網上營業廳、直銷團隊的“三位一體”營銷模式。社區銀行作為零售轉型的重大舉措,是實踐“三位一體”的最佳載體之一,具有“成本低、發展快、業務專”等特點,是零售業務發展模式的創新性嘗試。
(五)打造互聯網營銷平臺,發揮大數據技術優勢
一是通過互聯網服務平臺,實現多渠道互動協作。不斷收集和分析客戶需求的最新變化,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對現有業務流程進行整合優化,不斷進行產品創新和渠道創新,使得產品、渠道、服務、營銷一體化,實現零售基礎客戶活躍度有較為明顯的提升,建立較為完善的互聯網銀行服務體系。
二是通過互聯網營銷平臺實現銀行業務線上線下整合,信用卡、貸款、理財等零售業務實現完全線上辦理。基于大數據分析,利用互聯網數據模型將電商平臺數據轉換成銀行經營數據、盈利能力、償還能力、經營能力等有用信息,為互聯網客戶量身打造互聯網產品,使其成為本行信用卡新的利潤增長點。通過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研發、宣傳、推廣協同并進,初步建立起零售業務的互聯網營銷體系。
(六)流程再造,提升效能
溫州銀行通過以下三方面實現流程再造:
1.優化流程,提升交叉銷售成效。一是針對廳堂銷售,對營業網點各崗位的協同營銷流程進行細化,增加配套系統功能支持。對新客戶組合營銷,實現廳堂隊伍交叉銷售,增大廳堂銷售利用率。二是針對外拓營銷,優化財富管理進企業流程,完善社區銀行營銷、券商、商戶營銷等外拓營銷和交叉銷售流程。
2.對柜面綜合操作系統、信用卡系統、個貸審批系統進行流程再造或優化,減少重復操作、重復授權與形式審查、審批環節。同時實現行內各系統間數據共享,并通過各系統提示有效信息,增加客戶產品營銷提示與風險提示功能,提升交叉銷售成功率。
3.提升網點產能,打造專業化銷售隊伍。一是做好營業網點銷售管理規范化、流程化,明確網點各崗位職責與協作配合關系;二是打造客戶經營的財富顧問隊伍,提供專業化的指導和支持;三是構建財富管理中后臺支持體系,構建覆蓋市場分析、產品研究、策略建議、客戶關懷等的支持服務架構,實現銷售服務工作流程標準化、流程化。
(七)強化零售業務的激勵考核導向
1.基于經營目標考核辦法,全面考慮零售業務主體指標與戰略指標設置,運用雙邊記賬、多邊記賬等記分方法對交叉銷售考核進行激勵。強化個金業務在全行業務考核中的占比;提高個金產品在營銷人員中的計價和占比。?譹?訛
2.整合隊伍職能,實現“一業為主、兼做其他”。一是整合個金客戶經理(社區經理、理財經理)和客戶經理隊伍職能,實施資質互考,實現“一業為主、兼做其他”的交叉銷售模式;二是推動客戶經理等級標準化崗位體系建設,搭建不同層級客戶經理的“能力模型”,提升客戶經理交叉銷售的能力。
3.制定零售業務推進計劃。每年面向分行制定年度行動計劃,提高發展策略的權威性和有效性,加強對分行指導,確保發展策略有效落地。
(八)以客戶體驗為導向,提升綜合服務水平
從網點客戶服務、客戶經理對客戶的服務和客戶服務中心三個維度打造一套全方面的客戶服務體系。“以客戶為中心”推動多渠道體驗建設,明確各渠道差異化定位,實現物理網點、電子渠道、人工服務的有機結合。一是整合網點內柜面業務辦理流程,實現客戶一次填單、一次簽名、一站受理,柜員一個界面即可完成全部業務交易;二是優化電子銀行業務操作流程,實現界面直觀、操作便捷、流程簡易、渠道通暢等要求;三是開發引進新客服系統,全面整合各項業務咨詢,提高客服服務水平。設立信用卡專用客服熱線,提升客戶體驗感受;四是建設互聯網客服中心和微信服務平臺,實現互聯網渠道客戶直接服務。
四、結束語
本文建立在總結當前溫州銀行零售業務轉型經驗的基礎上,介紹了當前經濟形勢下城商行如何樹立大零售發展戰略,以及對新常態下城商行零售業務發展轉型、打造精品零售銀行提出一些具體的措施和建議,以期為未來城商行零售業務發展和轉型方向提供思路。
注釋:
?譹?訛陳姝媛.[J]銀行零售業務發展策略研究[D].黑龍江:黑龍江大學,2015
?譺?訛王國斌.溫州銀行構建高效的小微信貸業務經營管理體系探討[J].經濟師,2014(4)
篇6
關鍵字:網絡廣告、隱性廣告、不正當競爭、消費者保護
一、網絡廣告的興起及歷史發展
在現代經濟生活中,人們幾乎無法離開廣告;廣告已經滲入到人們經濟生活中的每一個部分。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促進了網絡廣告的產生與發展,尤其是近一年,人們發現日益成熟的互聯網上到處都是廣告。網絡廣告是最近幾年來隨著計算機互聯網技術而迅速崛起的一種新的廣告媒介,有第五媒介之稱。那么,到底什么是網絡廣告呢?所謂網絡廣告(Internet Advertising),指的是商品經營者或者服務提供承擔費用,以互聯網為傳播媒介而和傳播的介紹自己所推銷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務的商業廣告。
網絡廣告的歷史發展 ,結合美國網絡廣告的歷史發展來看,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一)、萌芽階段
在互聯網沒有實現商業化的初期,Prodigy公司就開始嘗試網絡廣告,在1900年網絡廣告這項服務剛開始時,Prodigy只是這個領域的一個“孤獨試驗者”。它開始時期望廣告能作為自己的一項收入來源??但這個目標并沒有實現。當然,在此之前Compserve實際在1979年就已經涉及網絡,但是直到1995年才賣出他的第一項廣告;還有美國在線AOL直到1995年才開始它的網絡廣告運作。
(二)挫折階段
當Prodigy在訂閱者的范圍內嘗試廣告服務時,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兩位律師Canter和Siegel發現,找到了一種便宜的營銷“煤體”。他們在7000個新聞組織煤體上刊登了關于提供綠卡服務的廣告并反反復復的將同樣的信息發給一個又一個的新聞組織。廣告的內容可能和討論的主題一點關系都沒有,因此這種廣告形式帶來了雪花般的抱怨郵件。Canter和Siegel,不但沒有讓用戶接受綠卡服務,反而激怒了用戶,損害了聲譽。正如著名的營銷專家Jim Sterne所說:“它時一種惡劣的行為,得罪了95%的觀眾而只取悅于另外的1%,雖然時不明智的。”
(三)成熟與發展
經歷了前兩個階段之后,在1994年,當時美國Wired雜志推出了網絡版的Hot Wired電子刊物。(hotwired.com),并將原來的廣告尺寸縮小成現在的網幅廣告(Banner AD)。1994年4月15日,Hot Wired和AT&T簽署了第一筆網絡廣告合同。于1994年10月27日在其主頁上刊登了AT&T等14家客戶的網絡廣告。今幾乎沒有認對此提出異議,即使有人提出質疑,也是關于網站本身的建設問題。從此,網絡廣告便逐漸走向了發展的正軌,廣告主及受眾也逐漸接受并喜歡上這種新的廣告形式。
1995年4月,留學回國人員馬云創辦了“中國黃頁”,從而打開了中國網絡廣告之門。據估計,到1997年夏,在網上廣告的人數約為2,110萬人。1996年,全球網上廣告收入約為3.01億美元。1998年6月,“國中網”買斷法新社世界杯足球賽的中文轉播權,創下了200多萬元的廣告收入,這標志著網絡廣告開始進入主流的傳播行業 。雖然在最近的幾年時間里,網絡廣告的收入還不算多,但是隨著互聯網的日益普及,以及網上廣告的日益規范,網上的廣告將越來越多,廣告收入也將越來越多,網絡廣告作為傳煤的地位也將越來越重要。根據美國Forrester市場調研公司的預計,到2003年,全球網絡廣告的收入將達到150億美元。
1999年3月30日“99中國網絡廣告研討會”召開,標志著世界對互聯網廣告研究的重視;11月15日,中美草簽了“WTO”協議,其后境內外網絡公司頻頻出動,截止于年底全國共有網站15000余家,利用互聯網提供信息服務和廣告已成為網絡公司的主要業務;2000年3月15日“新世紀,網絡廣告研討會”在國家工商局召開,標志著信息產業部及國家工商行政機關已啟動網絡廣告監管管理。
二、網絡廣告的定義、特點及分類
在網絡環境中人人都可以信息,“ICP”和“BBS”都在為個人信心提供方便。從廣義上講相當多的個人信息,比如,尋人、征婚、掛失、求購等,都具有“廣而告之”之意。“廣告”一詞來源于拉丁語(advertise),本義為“誘導”、“注意”和廣而告之的意思。廣告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的廣告即商業廣告。對廣告的定義也使隨著人類的認識而不斷的發展的。1890年以前,西方社會對廣告的定義一般是:廣告上有關商品或服務的新聞。認為廣告是與新聞報道類似的傳播手段。其主要作用是告之。1894年,美國現代廣告之父Albertlasker認為,廣告是“印刷形態的推銷手段”。強調廣告是推銷,有勸服的意思。而影響最大的是美國營銷協會的定義,“廣告是有可確認的廣告主,對其觀念、商品或服務所作之任何方式付款的非人員性的陳述與推廣”。我國廣告法對廣告的定義是:“商品的經營者或者服務提供者承擔費用通過一定的媒介和形式直接或間接地介紹自己所推銷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務的商業廣告。”歸根到底,廣告是一種有效的信息傳播活動,本質是為產品或服務所作的銷售訊息。就網絡廣告本身而言,其性質跟傳統的廣告并沒有什么不同,只是和傳播宣傳“煤體”有差別,因此我們可以說網絡廣告就是
但網絡廣告與通過其他方式傳播的廣告存在著很大的區別, 有著自身的特點。
從表面上來看,雖然網絡廣告和廣播報刊雜志等媒介上刊登的廣告存在著顯著差異,但是它和電視廣告似乎沒有區別。還有的學者認為,網絡廣告具有三個傳統廣告所不具有的特點:第一,覆蓋范圍廣;第二、交互式廣告;第三、廣告經營者的范圍廣。我們知道,所謂廣告就是廣而告之,即在寬廣的范圍內告訴別人有關自己的產品或服務的信息。因此,覆蓋范圍廣應當是所有廣告形式的共性,而不是網絡廣告多獨具的特征。現在通過衛星傳播,幾乎世界上每一個角落都能收看到衛星電視節目,能夠收聽到廣播節目:隨著交通工具的日益發達,即使外國的報刊雜志也能在世界上所有地方都能得到。也許會有人說,“我們根本看不到外國的電視節目”,其實只要發展了衛星接收裝置,而且國家的政策和法律允許,我們就可以收到,這只是一個硬件建設問題,就好像我們如果沒有配置足夠好的計算機和帶寬足夠的網絡運輸線路,我們同樣無法看到外國甚至本國的網絡廣告一樣。所以說,網絡廣告的特點應該是其他傳播媒介廣告不具有的,而只有網絡廣告才具有的特點。
通過對網絡廣告多基于的網絡傳播媒體與其他傳播煤體的比較,我們不難發現網絡廣告擁有了與傳統廣告多無法比的新特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絡廣告具有強烈的互動性(Interactive) 互動性是人際傳播的特點。網絡之所以是一種新的傳播形式,其原因正在于此。由于互動性,網絡的媒介特性都被淡化,可稱為“反煤體特性”。我們把它理解為一種直接的溝通,有現場交往的感覺,所謂虛擬就是此意;而它同時又具有大眾傳播的廣泛性特點,甚至提供了全球范圍直接交往的可能,并消除了幾乎所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也正是因為有了網絡廣告互動性的特點,使網絡稱為媒介發展的一個更高的階段,它把目前大眾傳播夢寐以求的人際傳播的特點包容了進去。
有人說:“如果把網上廣告做得像電視廣告一樣,那是行不通的,因為電視觀眾很被動,他們習慣被娛樂,被感動,被引導。”業界人士稱:“網絡廣告與傳統廣告相比,其重要的特點同時也是最重要的優勢在于它的互動性,這個互動性就在于它和網民之間的互動,在與受眾溝通這一點上,有其他煤體無法比擬的得天獨厚的優勢,如果代表未來希望的網絡廣告業界還是抱著傳統的槍彈論(也稱”皮下注射論“,這是一種認定大眾傳播具有強大威力,能夠左右公眾的態度和行為的觀點,認為受眾完全處于消極被動地位,就像射擊場的固定不動的靶子一樣,它認為受眾的性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訊息,訊息直接改變態度,而態度變化就等于行為變化)而輕視受眾,倒下去的不是網民而是自己。”由此可以看出互動性在網絡廣告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互動性的具體表現為訪問者在訪問廣告所在站點時,能夠在線填寫并提交表單或者發送Email,向商家直接反映客戶要求和意見,商家也可以及時做出反饋。
(二)、網絡廣告具有靈活性和時事性,傳播范極大,傳播速度極快。它借助于 互聯網把信息全天候不間斷地傳播倒世界各地。從廣告資料的提交倒,所需的時間可以只有幾秒鐘,整個運作過程只發生在瞬息之間。而傳統廣告的時間少則數小時,多則半個月,而且廣告在傳統煤體上后一般很難更改,網絡廣告則不同,廣告者可以隨時根據自己的需要更改廣告內容,包括糾正廣告中的錯適時調整價格和商業信息等,使企業經營決策的變化能夠得到及時的實施和推廣。
(三)、網絡廣告制作簡單,費用低廉,按需設計,成交概率極高。電臺電視臺的廣告
費動輒成千上萬元,篇幅稍微大些或者要想放在黃金時間播放,則費用可能高達數十萬到上百萬元。報刊廣告的價格也不低,超出許多中小型企業的承受能力。而網絡廣告的制作相對簡單,成本低廉,絕大多數企業都可承受。另外,傳統媒體廣告將信息強加于眾,容易引起反感,產生反面效果。而網絡廣告則屬于按需廣告,具有報紙分類廣告性質,無須徹底瀏覽,而且可以自由查詢,集中呈現,使廣告讀者享有主動選擇的權利,而且節省時間,避免無效的,被動的注意力集中,成交的可能性極高。
(四)、網絡廣告的讀者數量可以精確統計,使于市場分析,衡量廣告效益,利用傳統媒體作廣告,很難準確的知道又多少人接受了廣告信息,例如,報紙的銷售量甚至讀者可以統計,但報紙上的廣告又多少人閱讀過,卻只能推測。而互聯網則可以通過訪問流量統計系統,如log、Adstream等軟件,精確統計除每個客戶的廣告被多少用戶看過,以及用戶閱讀的時間分布和地域分布,從而方便廣告計費,正確評價廣告效果,審定廣告投放策略,及時調整市場營銷的策略。
(五)、網絡廣告具有直觀性使企業樹立形象的新手段。網絡廣告的載體基本上使多媒體,融文字、聲音、圖像、動畫、超文本鏈接于一體,因而可以塑造多種目的的企業形象,建立品牌和知名度,而且消費者能夠在網上訂購、交易、支付,從而大大增強了企業廣告的實效。
(六)、網絡廣告目標受眾明確,易于保存,便于查閱,可以增強廣告效果,網絡媒體正在順應分眾化趨勢,而具有相同興趣和議題的人們聚合成分眾團體。如各類新聞組(usenet),這就使得特定得網絡媒體目標受眾十分明確,廣告信息與受眾的相關程度大大提高。而廣播電視所能做到得只不是多顧及收視、收聽時間得長短及對象,難以保存。報刊雜志因其體積較大,一般家庭和用戶也難以長期保存。而因特網上得商業信息一般都以月或年為計算單位,廣告信息上網后,人們可以在一段較長得時間里隨時閱讀瀏覽,而且還可以有選擇把整體下載后保存載硬盤中,以便以后參考或者更加仔細,深入地了解廣告內容,從而增強廣告效果。
由于網絡廣告具有與眾不同的方式以及網絡廣告的表現方式,我們將網絡廣告分為一下幾類:
(一)在他人站點上的廣告。目前最普遍的網絡廣告形式有:
1、橫幅廣告(Banners),在網頁的最上面最下面大多有一英寸大小的橫幅,據統計結果,這是網上最流行的廣告方式,約占互聯網廣告的60%,廣告橫幅通常會寫上公司的名稱,一段簡短的訊息。這些橫幅現在多為動態的,假如憑選擇點進橫幅,您就會被帶到另外一個網頁。
2、Button按鈕圖標,它類似與Banners,但幅面及位置較小。
3、跳出廣告,又叫畫中畫廣告,它出現在原有的網頁上,形成畫中畫。
另外還有游戲廣告,聲音廣告三維網絡廣告等。
(二)建立企業自己的網站廣告
這是目前最常見的網絡廣告方式,也是建立企業形象的重要手段。主要做法有:(1)企業建立web服務器,在互聯網上注冊獨立域名,建立自己的網站,并派專人維護和更新。這種方式初期投資較大,適用于規模相對較大的企業;(2)企業租用ISP虛擬主機,對空間相應設置后,鍵入企業的獨立網址,即可看到相應的信息,(3)企業采用托管服務器方式,將企業的主機放在Internet服務商的通訊機房內,由服務商分配IP地址及站點的維護。
(三)利用電子郵件廣告
建立電子郵件列表,或者購買別人的郵件組廣告,以電子雜志等形式,定期通過電子郵件以極其低廉的成本將信息發送到目標消費者。
(四) (四)使用BBS電子公告欄或者Newsgrop新聞組廣告。
(五)通過網上調查的形式廣告。一是合作方式,由廣告主與媒體合作,調查題各自一半,如零點調查公司與搜狐合作進行的在線市場調查;二是專項調查方式,如有獎問答,專題網上調查等。
(六)網上關鍵字、詞廣告。
搜索引擎在各種因特網服務中使用度很高,它不僅體現在搜索引擎等搜索工具上,更重要的是被搜索的網頁。站點可以根據用戶鍵入的關鍵詞來決定結果頁面上出現的廣告內容和各種鏈接關系。
三、網絡廣告中存在的法律問題
由于網絡廣告是一個新事物,很多方面缺乏規定,一方面,網絡廣告在實質上和傳統的廣告別無二致,但另一方面,依照現行的有關法律又難以對之進行適當的調整和規范。所涉及的許多問題,在理論界和實踐部門還沒有統一的觀點,國際上也提出了不同的對策,這些問題主要不是技術上的,而是法律上的,先行的網絡廣告的特征、規則與傳統法律制度的交叉和沖突是主要原因。在網絡廣告的法律問題中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網上傳播的多樣性導致清晰區分單純的信息傳播與廣告具有一定的難度。盡管《廣告法》已有清楚的定義,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對廣告與信息、宣傳、事實、表揚文章等的區分,本身就存在著難度,加上網上傳播方式的多樣性,在網上交易信息往往又與廣告信息混合或并行進行,在一條信息中可以混雜有或隱含有廣告的成分。這種以非廣告形式或手段但包含廣告內容的宣傳,就是隱性廣告。
我國廣告法規定廣告應當具有廣告標記,使廣告具有可識別性,與其他非廣告信息相區別,不得使消費者產生誤解。廣告應當具有可識別性,應當有廣告標記也使國外、境外通行的做法。例如《歐洲共和體關于電視廣告的統一規定》第13條中明確規定,“為避免廣告與節目混淆不清,不僅要對廣告加上明顯的標志,還必須同節目的圖像、伴音分離。”《國際商會廣告行為準則》第11條規定,“任何廣告不管使形式或使用的媒介,都必須是清晰可辯的;當一則廣告在含有新聞或文章的媒介上時,它應該輕而易舉地被人做是廣告。”英國廣告活動準則關于廣告標志的規定是:“廣告的涉及和表達應使人一目了然就知道為廣告,而不需要認真研究后才能辨別,”巴西廣告自律守則第六節關于廣告的識別中規定:“任何廣告不管是形式還是其使用的媒介,都必須清晰地表明其特征,”澳門廣告法第5條規定:“廣告信息不論在其傳播時使用任何工具,應該可清楚地作廣告的識別。在傳統的媒介上出現的隱性廣告比較容易識別,而因特網上的隱性廣告很難區別。有人說網上有一種不可忽略的力量是信息的全面影響。某些信息從某種程序上已經廣告化了。比如看到一個旅游景點的報道,你也可以說它是廣告,因為在事實上它在推廣那個景點。
隱性廣告的主要表現形式有:
(1)網絡新聞的廣告。盡管學術界對此有爭論,但廣告在網絡新聞中存在著,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除ISP、ICP在事實上炒新聞以外,還有知名度較高的ZD-NEWS等專業網站。由于這類網站擁有特定的閱覽群體,專業化程度較高,能與其保持一定的關系是企業所希望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網絡新聞與網絡廣告的界限。
(2)BBS上廣告,主要以論壇討論問題的形式出現。商業網站在主要上開辟專業論壇,討論企業產品與服務的性能、質量、功能之類的問題,經常可以發現企業“使托”現象。廣告主以網民的名義故意在論壇上提論題,討論一番,以兜售自己。
(3)聯合品牌網站廣告,即幾家廣告客戶與網站結合為合作伙伴,通過網站提供商品信息,如制藥商甲,希望向心臟病患者推出新藥,并收集病人與醫生交談的資料,于是與某知名網站乙合作,建立了一個有關心臟病的網站,提供病例、數據、預防措施,治療器械等各方面的信息。關心健康的瀏覽者蜂擁而至,紛紛索取該公司的小冊子。并愿意接受乙所作的有關心臟病市場調查。媒介權威用“商業化信息”或“品牌新聞”之類的名詞來詮釋。而理論界友人認為這種廣告形式把客觀信息與促銷信息混為一體。要加以限制。
二、 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和者定位問題模糊不清,從而導致在法律責任的認定上出現困難。在傳統煤體廣告環境下,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和者區分是清晰的,但是在網絡環境下,三者的區分日益模糊,經營網絡運營的ISP和提供信息服務的ICP他們既擁有傳統煤體的傳播平臺,同時也集廣告、制作和于一身,在這種情形下,使我們無法用現行法律的概念和規則去理解和規范網絡環境下的三種角色。另外,企業自由設立主頁或站點進行自我宣傳,任何登陸某一站點,廣告或類似的宣傳信息,對此如何管理是面臨的新課題。
三、網絡廣告主體和渠道的多樣性,廣告地域無邊界等特點使廣告管理困難,引起管轄權問題。傳統廣告由于制作和廣告的主體有限,的空間或地獄有限,無論是對廣告內的管制,還是對許可或登記均可以實現。而對于網絡廣告而言,不僅存在難以計算的主體和渠道,而且不分地獄界限的限制,這使得網絡廣告的管理在某中程度上難以完全實現。基于網絡的超地獄性,它還導致法律適用和行政管理權的沖突。傳統廣告由于受國界的限制,一般由國內法管轄,即使跨國廣告,也是或由本國或由他國法律管轄,一般不會發生法律適用沖突問題。而網絡廣告則不同,從客觀上看,由于網絡廣告可能涉及多個國家,無法將其分割為幾個部分,又由于各國立法的差異,使洋法律使用上出現困難。有的廣告主、者故意利用各國的差異,利用網絡的超地域性,規避一國法律,違法某些網絡廣告。
四、網絡廣告不正當競爭行為引起的法律問題。法學意義上的概念是指兩個以上的生產經營者,以謀取有利的生存發展環境和盡量多的利潤為目的,以其他厲害關系為對手,所進行的各種商業性行為;不正當競爭行為是指在市場交易中經營者出于競爭目的,違反誠實信用原則或公認的商業道德,所從事的有損于其他競爭者或消費者利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應追究其法律責任的行為。網絡廣告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有以下幾種:
(一)、網絡誘餌廣告
所謂誘餌廣告,指的是經營者對實際上不能進行交易的商品作出廣告,或者對商品數量、日期有顯著限制二在廣告中未予明示,以此引誘顧客前來購買,并鼓動顧客購買其廣告商品之外的商品廣告。因此作為誘餌商標,通常包括以下幾種情形:1、商家實際上不能銷售廣告中的商品;2、商家實際上根本不想銷售廣告上的商品;3、廣告中的產品或者服務在供應量、期限或者相對交易人等方面有所限制,但是廣告中故意不做出說明。在這幾種情況下,商家的實際目的不在于銷售廣告中的商品或者服務,而只是希望借此機會將顧客引誘到他的商店或網站,然后通過各種手段、說服顧客買其他產品或服務,或者利用某些顧客的善良心態,軟硬兼施,迫使顧客購買他本來并不想購買的其他商品或者服務。這類廣告在傳統廣告中也存在,但在網絡廣告總表現的更為頻繁,其影響范圍也更為廣泛。根據2000年6月25日星期一,北京電視一臺的《晚間新聞》報道,美國為了打擊網上詐騙活動,聯邦貿易委員會專門設立一個網站將詐騙性網站鏈接,輸入到其數據庫中。到目前為止,已經有1,600家詐騙性網站被輸入到聯邦貿易委員會的數據庫中。
篇7
【關鍵詞】跨媒介集團 資本市場 媒介規模經濟
2008年下半年,因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報業受到廣告額銳減、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響,運營起來舉步維艱。2008年10月28日,美國有著百年歷史的《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宣布:將從2009年開始停止出售紙質報紙,并以網絡版全面取代。該報在美國國內和世界上都有較大的知名度,報道曾幾獲普利策新聞獎。針對此事,該報編輯約翰?耶馬評論道“新措施顯然有助于我們減少成本……我們認為網絡是這個處境非常艱難的行業今后的增長點。”①
無獨有偶,2008年12月4日,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面對媒體時再次強調了這樣的觀點,要在未來幾年,允許媒體間的跨媒介經營。對于已經具備一定規模的報業集團,允許其經營網絡、廣播、電視等媒體業務,打造強大的跨媒介集團。②這正是對新聞出版總署早先提出的到2010年末,形成5-10個經營收入超過10億元的報業集團發展目標的進一步延續。
仔細考察媒介發展的大歷史,就會發現,這兩則新聞體現了一致的內核。報業已經在信息時代受到了新媒介的強大沖擊。還屬于中國朝陽產業的報業真的已經開始迅速衰退?中國報業將如何從危機中擺脫出來,并實現穩定和長期發展?
一、新媒介沖擊下的報業拐點已經到來
20世紀末,互聯網技術帶來了傳播方式變革,對報紙的影響要遠大于其他媒體。今天,報紙在美國的家庭滲透率大幅下降。報紙在其頂峰時期的家庭滲透率達到130%,而到2001年年則下滑到54%。③來自中國的數據顯示了同樣的結果。據中國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2005年6月,全國網民超過1億人。當年全國人均讀報時間比2001減少5分鐘。較高學歷者讀報時間明顯縮短。中高收入者和高學歷者的比例在網民中迅速上升,而這部分人正是廣告商所關注的主要購買人群。④年輕人在網民中占絕大多數,24歲以下的為51.7%。他們沒有養成閱讀報紙的習慣。潛在讀者大幅度流失。15-24歲讀報的人比2004年下降3.9%。⑤
與此同時,報業廣告也已經由“共生共榮”增長期,進入到“你增我減”的市場成熟期,報紙間廣告競爭日趨激烈。與此相反,2006年,網絡廣告規模預計達到40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 48.1%。一場報業集團的反擊戰不得不就此打響。2005年4月24日,來自深圳、珠海、中山等珠三角12座城市的19家主流媒體在深圳結成新聞與出版強勢聯盟――珠三角報業廣告聯盟,以此來形成廣告競價優勢,在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如果說2005年是中國報業的拐點元年⑥,那么在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的2008年或將成為報業集團進軍其他媒介領域的強力推動之年。
二、跨媒介經營的資本市場優勢
每個企業獲取資金的渠道暢通與否關系到該企業的生死存亡以及其有效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沒有人會對資本這塊誘人的蛋糕無動于衷。業內已經達成共識,傳媒產業是一種高投入、高壟斷、高利潤與激烈競爭并存的產業。對于報業而言,它們購買材料、油墨和紙張,然后通過刊登新聞和信息以及廣告來提高價值,最終運輸和銷售成品。就是說,每一個新顧客都意味著要在原材料和運輸上按比例增加成本。顧客加倍,新聞紙也要加倍。這使得單份報紙(印刷品)制作成本在極高水平保持不變。
電視裝備對于資本的需求更是驚人。僅就基本硬件裝備而言,在前期其需要專業的攝像機、轉播車、錄像機、演播室等,后期則需要專業編輯機,特技發生器、衛星上載等高技術裝備,甚至一臺調色機就需要幾千萬美元,并且電視設備更新速度快,折舊成本高。這決定了其必須賴以充足的資本方能生存并有所發展。但資本市場并不會輕易的將資金投入到那些普通媒體身上。他們總是喜歡那些安全性好、盈利性強的客戶勝過那些風險性大、贏利性弱的客戶。對于媒介而言,爭取資本市場的關鍵就在于如何贏得資本市場的信任,并能夠承諾對之進行回報。
成立跨媒介集團是有效的吸引資本市場的方法。不同媒介之間的跨領域聯合將充分發揮各媒介優勢。對于報業而言,進行跨媒介嘗試無疑分擔了報紙行將消亡的風險。跨媒介經營也使媒介集團本身擁有更強大的資本和生產實力。這些因素增強了媒介集團的信用。而企業信用直接影響到對企業的資本供給。媒介之間的跨領域集團經營,有助于集團本身在進入資本市場時掃清障礙,并為其在該市場中占據有力競爭形勢,做好準備。
三、大型媒介集團的規模經濟效應
自上個世紀末以來,人們正在經歷著全球產業合并的第五次浪潮。一切經驗表明,現時代是一個充滿資產重組的年代。
傳媒業并沒有被這場全球化并購浪潮遺忘。1996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頒布新電信法,廢除一家廣播公司只能擁有12家電視臺的規定。該法案允許大型傳媒公司在50個最大市場可以同時擁有廣播電臺和電視臺。法案通過后,美國傳媒業一場場并購大戲隨之上演。2000年時代華納與美國在線合并。2007年7月31日,默多克的新聞集團又成功收購道瓊斯公司,使其旗下的《華爾街日報》成為新聞集團的一份子。
相對國外的大型媒介集團而言,我們的媒介機構勢力單薄。拿銷售收入來說,國際大型傳媒集團銷售額每年達到300億美元,而中央電視臺總收入不過100億人民幣,實際上,國內廣告市場的總額還不到300億人民幣。⑦組建跨媒介集團形成規模經濟,是使中國媒介避免國外媒介集團入侵,并參與到國際市場競爭中的有效渠道。
避免廣告市場惡性競爭,形成廣告合理盈利是媒體間相互合并的根本動力。報紙主要面向某區域提品。其市場表面為讀者市場,但實際上是廣告市場。對于一個分散的媒介主體市場而言,激烈的廣告競爭和強大的買方壓力使其無法擁有定價權。強而有力的跨媒介集團則為媒介增加市場力量,提高廣告價格提供條件。報業、電視、網絡不同媒體間可以實現集團內主持人、專欄作家、信息等共享,并將弱小者淘汰出局。最終通過市場這種無形的手,形成媒介分布的合理布局。
大型媒介集團為管理的標準化與專業化提供可能。跨媒介集團往往是幾家媒體的組合,與原有企業相比在經營和管理上都成規模的擴大。這樣一來,一方面,重新組合的管理人員更為精煉;另一方面,這種重新組合有利于管理分工更為合理,人員各司其職,使人才的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同時,這種大規模管理為辦公自動化創造了條件,能夠提高企業內部信息傳遞的準確性和傳遞速度,提高了統計、核算工作的準確性,從而在管理層面上保證了經營管理工作的質量和管理效率,有利于報業集團的發展。
另外,跨媒介之間的經營為不同媒體間的合作提供了更好的平臺。不同媒體間的人才可以對同一新聞事實從不同角度進行新聞產品開發,將之最終銷售給不同客戶。不同類型技術人才的加入則進一步拓寬了原有媒體的生存空間。報紙可以不再束縛于出版、印刷、運輸、手拿閱讀的形式,而直接在網上販賣。數字通信技術發展已經使這些成為可能。許多媒介企業甚至可以把電視制作、圖文傳輸、動畫制作、資訊娛樂、通訊服務、主題公園乃至旅游購物等集中到一個大的媒介集團麾下,贏取更多利潤。
實際上,新的傳播科學技術總是通過挑戰傳統媒體格局,并形成媒體的匯流,產生新格局。這是媒體業發展的大趨勢。⑧跨媒介間大集團的形成也正是遵循了該歷史規律。我們真正需要考慮的是,如何避免規模經營之后的不景氣。否則,越來越集中的新聞媒介或許會更容易被摧毀。
注釋
①據10月28日新華網:news.省略/world/2008-10/29/
②據2008年12月4日《南方周末》,覃愛玲,《專訪柳斌杰:新聞出版改革下一步》
③據美國報紙協會公布的《報紙統計資料2002》和美國人口普查局公布的家庭預測
④⑤姚林,《2005中國報紙廣告市場分析》
⑥相關研究,見喻國明,《拐點中的傳媒抉擇》,經濟日報出版社,2007.1
篇8
[關鍵詞]大數據;旅游產業;變革;對策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36X(2014)09-0110-05
隨著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的日益成熟,人們與網絡的關系越來越密切。近年來出現的社交網絡、物聯網在方便人們購物和交往的同時,也在網絡上留下了大量個人“足跡”,數據大量增長;云計算的飛速發展,為分布數據提供了計算方法;各種視頻和語音數據則提供了大量非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據不僅使數據量呈指數增長,而且數據樣式也越來越復雜。這些數據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資源,對個人、企業和國家都產生了重要影響。數據本身也成了重要資源,成為企業和國家爭相開發和利用的對象,并形成了相關的產業鏈。2012年3月,美國政府宣布投資2億美元,推動大數據及相關產業發展,“大數據”上升為其國家戰略。奧巴馬政府從戰略資源的角度,將大數據定義為“未來的新石油”。個人、企業和組織可以通過各種設備大規模地收集和分析數據,也可以通過各種活動產生和數據,個人、企業和組織在網絡中既是數據的開發者、使用者和消費者,又是數據的生產者和提供者。大規模生產、分享和應用數據的時代已經來臨。
一、大數據概念的提出與內涵
(一)大數據產生的歷史背景
隨著全球計算機技術、光纖通信技術和衛星技術等日益成熟,各國對信息基礎設備的投資持續增加,信息基礎設施得到持續不斷地加強和完善。信息技術的不斷提升和網絡用戶的不斷增加,不僅提高了信息產品的性價比,也降低了用戶的上網費用,猶如高速公路、高速鐵路之于物流,為大數據的產生、存儲和傳播奠定了物質基礎。特別是物聯網和移動終端的類型不斷豐富,數量持續地增加,產生了數量巨大、類型眾多、內容鮮活的“大數據”。云計算和云存儲為大數據的集中和分布式管理與訪問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手段、場所和分享渠道。春江水暖鴨先知,從事互聯網領域業務的公司最先認識到數據資產的重要性,并重視數據資產的價值的開發。他們不僅從大數據開發中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回報,而且還引領了大數據的發展趨勢。2011年5月,麥肯錫《大數據:創新、競爭和生產力的下一個前沿領域》報告,是國內外產業界發出關于大數據產業的先聲。2012年3月,美國奧巴馬政府了《大數據研究和發展計劃》,標志著“大數據”上升為其國家戰略,引起各國震動。隨后,美國國防部、能源部、衛生研究院、國家科學基金、地質勘探局、NASA等部門提出與大數據相關尖端項目,產業界、學術界、非營利性組織、資本市場通力合作,共同推動大數據的發展。我國從2011年12月開始大數據系列報告,其中包括《大數據時代即將到來》、《大數據時代三大發展趨勢和投資方向》、《以數據資產為核心的商業模式》等,引起了資本市場和產業界的高度關注。2012年11月,我國首次召開了數據科學與信息產業大會,標志我國學術界、產業界、資本市場達成共識,共同推進大數據產業的發展。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大數據是數據化趨勢下的必然產物。數據化最核心的理念是“一切都被記錄,一切都被數字化”。其結果一是數據量爆炸性劇增,最近兩年所產生的數據量基本與2010年以前全球所產生的數據量總和相等。二是數據來源極大豐富,形成多源異構的數據形態。其中非結構化數據(包括語音、視頻、圖像等)所占比例逐年增大。大數據本質上是人類社會數據積累從量變到質變的必然產物,是在“信息高速公路”基礎上的進一步升級和深化,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具有極其重大的影響和意義。
(二)大數據的內涵及其認知框架
1.大數據概念的發展。對大數據的研究可追溯到2001年麥塔集團(META GROUP,現被高德納咨詢公司收購)的分析員Doug Laney所做的一份演講中。Doug Laney當時指出未來數據量會從數據大小(Volume)、數據輸入輸出的速度(Velocity)與多樣性(variety)三個方向給企業帶來機遇和挑戰。Volume、Velocity、Variety被合稱為“3V”或“3Vs”。自Doug Laney提出大數據具有“3V”的特征以后,高德納與現在絕大部分大數據產業公司,都繼續使用“3V”來描述大數據。隨著數據量的增大、數據類型的增多,業界再也無法使用傳統的分析方法獲取其蘊涵的信息;同時,大數據所蘊涵的價值被挖掘出來以后,超越了傳統的數據應用范圍,擁有數據就擁有競爭優勢,數據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產。針對新的形勢,2012年,高德納公司對其定義做了修改,給出了新的定義。“大數據是大量、高速或多變的信息資產,它需要新型的處理方式去促成更強的決策能力、洞察力與優化處理。”修改后的定義除保留原有的三個特點以外,將大數據上升到信息資產的高度來理解大數據,同時,將處理大數據的技術和大數據可能的應用方向涵蓋進來,這樣就基本概括了大數據的內涵和外延的各個方面。當然,在“3V”之外,還有相關的數據機構認為數據的真實性或價值密度低(Veracity)為大數據的第四個特點。
2.大數據概念的認知框架。對正在蓬勃發展的大數據,任何一種定義都難以全面概括它的全貌。基于大數據內涵的理解及大數據領域研究的進展,我們可以從大數據的來源、處理、特點和影響等層面對大數據形成一個科學的認知框架,以便更好地把握大數據的內涵、外延和發展趨勢。大數據概念的認知框架如圖-1所示。
根據筆者的理解,一個完整的大數據認知框架應包括數據的來源、數據的處理、數據的特點及數據的影響四個方面。大數據主要來源于車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社會化網絡、GIS等,它們組合在一起,又被稱為泛互聯網。多樣的數據來源為數據類型的多樣性、鮮活性提供了質量保證。所獲取的數據又可分為大交易數據和大行為數據兩個方面。它們涵蓋了用戶包括時間、空間、數量、習慣等多維信息。通過云儲存、云計算及數據融合,形成了具有數量大、類型多、速度快和開發價值高的大數據。通過不斷積累數據和提高數據的運用能力,擁有大數據的組織比其他組織具有了更強的競爭優勢,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資產。當大數據成為組織的資產后,將對組織結構、組織功能和行業的水平與垂直融合產生巨大的影響。
二、大數據對旅游業產生的影響
在線旅游服務商(OTA)在大數據時代將迎來機遇和挑戰。憑借數據的支持和挖掘技術,OTA不僅為游客提供最便宜或者距離最近的酒店,還能尋找到最受青睞的、與出行目的更匹配的酒店。由于容易網絡化操作,在酒店、機票、租車的預訂領域,在線旅行社(OTA)在與傳統旅行社(TA)的競爭中已占據了優勢。目前,OTA和TA正在高附加值業務領域展開激烈的競爭。很明顯,在旅游業,大數據的影響正在加大,并最終在旅游組織結構、旅游組織功能和旅游業的水平與垂直整合三個方面對旅游業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
(一)大數據對旅游組織結構的影響
1.旅游企業組織邊界的變化。企業的邊界是由企業的內部管理成本和外部交易成本大小決定的。科斯認為:當組織的內部管理成本小于外部的交易成本時,組織傾向于內部配置資源;當內部的管理成本大于外部的交易成本時,企業組織傾向于通過外部市場配置資源;企業組織邊界的擴張會使企業組織內部管理成本的增加,當內部的管理成本等于外部的交易成本時,企業會停止擴張,形成企業邊界。大數據使組織內部管理的透明度增加,也使外部組織間的交易透明度增加,同時使管理信息和交易信息流動加快,因此,大數據使企業組織內部管理成本和外部交易成本都會大幅度下降。對像酒店、交通這樣的旅游企業,企業組織內部管理成本下降速度快于外部交易成本,旅游企業的規模將不斷擴大,企業規模紀錄被不斷打破。自信息技術革命以來,世界酒店集團化趨勢非常明顯,規模不斷擴大。大數據則會使酒店集團化趨勢保持下去。旅游企業組織可能通過以下兩種方式延伸企業的邊界。一是將供應商或經銷商整合進自己的價值鏈,這種邊界擴張多發生在通過大數據交互能提高效率或能夠擴大企業基礎時。二是通過供應鏈整合上游企業。這種邊界擴張多發生在供應商、經銷商具有獨特的核心價值鏈的企業。而對于像旅行社這樣的企業,企業組織內部管理成本下降速度小于外部交易成本,企業規模則有縮小的趨勢。這些小企業將更依托外部網絡平臺以實現資源、信息的快速、低成本交換。圍繞平臺,聚集其他資源,所形成的旅游組織,筆者將其稱為云組織。云組織有點像傳統研究的產業集群組織。首先,小的旅游企業分化以后,將專注核心能力,通過平臺交換資源,進行協作,以取得競爭優勢;其次,圍繞平臺的中小旅游企業會形成聚集效應,從而平分平臺費用,節省管理運營成本、營銷投入、建立客戶信息投入等多方面的利益,從而獲得更多的收益;再次,在平臺周圍的云組織中的各中小企業,能夠獲得平臺提供的個性化信息,為柔性生產提供了便利。云組織與傳統的產業集群組織又有明顯的區別。第一,產業集群組織以產業為中心,集聚各類生產性企業;而云組織依托平臺,集聚了包括生產性組織、消費者和經營商,它們利用平臺,互惠互利。第二,產業集群以地理鄰近性為基礎,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集聚,如果從全球范圍研究,特定區域內的產業集聚,又被稱為塊狀組織;而云組織依托平臺和大數據優勢,不需要鄰近優勢,而將全球范圍內的生產企業、旅游者、旅游經銷商組織在一起,形成一張大網。
2.旅游企業內部結構變化。大數據提供的信息便利使傳統的旅游企業構建的科層組織向扁平化組織轉變。科層組織以等級為基礎,形成“金字塔”式權力結構。在科層組織內部,命令從上向下,信息則從下向上流動。科層組織的特點主要有兩個:一是等級嚴格,上下級之間的隸屬關系明確,各級部門都有嚴格的權限范圍;二是層級內部各部門分工明確,各行其職,但缺少信息交流(如圖-2所示)。科層組織在福特生產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但面對“彈性專精”的柔性化生產,而反應能力較慢,正被扁平化組織所取代。而大數據所提供的信息溝通能力則使扁平化組織向倒“金字塔”轉變(如圖-3所示)。
在科層組織內部,各個部門相互獨立,以鄰為壑的現象時有發生。這造成了科層組織對快速變化市場反應遲鈍,內部協同和溝通成本過高。大數據以低廉的信息成本和實時傳遞的高效率及完整和全面的信息流,使部門之間變得更加透明。透明實時的信息促進了部門間的邊界整合,各部門間的協作就像網絡一樣并發、實時地協同,不斷提高效率。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的科層組織的層級在壓縮,部門也得以重組,最終形成以客戶為中心,靈活、實時、動態協同的組織結構。
(二)大數據對旅游組織功能的影響
大數據將在兩個方面深刻影響旅游企業。首先,大數據將顛覆傳統旅游產業的價值鏈,使以生產、采購為中心的模式,向信息時代以旅游者為中心的生產模式轉變。洞悉旅游者的消費心理,準確、快速響應旅游者的消費需求,甚至是潛在需求,是當代旅游業個性化生產、服務的關鍵。而大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技術將使旅游企業具備實時洞察消費者的能力。旅游者實際上介入了企業,引導企業價值轉身趨于整合,驅動組織價值鏈智能化和柔性化。這在研發、生產、供應、營銷和售后服務等價值鏈環節都要有所體現。旅游者消費需求和愛好將實時反饋到旅游產品的設計、開發和消費之中,企業員工和旅游者的界限逐漸消弭,柔性化和個性化生產將得到真正的實現。以旅游者的需求為中心,將成為旅游企業運營的核心主線。以旅游者為中心的旅游組織功能變革如圖-4所示。其次,大數據的營銷價值使旅游企業更加注重精準營銷。
海量異構數據可能蘊含著目前未被認識到的全新知識。旅游企業如果能在這些非結構化數據中挖掘出新的知識并將業務融合,不但其決策的依據將會更加全面和準確,而且可能形成核心競爭力。其中,精準營銷就是目前大數據為旅游企業提供的核心競爭力的范例。海量異構數據能使旅游企業獲得更完整的旅游者描述,通過關聯預測,就可準確預測消費行為,從而優化營銷策略,實現廣告精準投放,最終實現從商業智能到消費智能。
(三)旅游業的水平與垂直整合
大數據技術和旅游產業對接,將對旅游業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影響力。旅游產業的競爭將發生巨大的變化,傳統的產品競爭、渠道競爭將退居次要地位,而資源整合的競爭、最終消費者競爭將上升到主導地位。大數據作為企業的核心資產,為企業創造了整合外部資源的機會,降低整合外部資源的成本。借助大數據技術,公司可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了解消費者。那些擁有大量消費者,并能洞察消費者行為的公司,開始掌控產業鏈。從價值鏈整合來看,以客戶為中心的生產要求將客戶需求信息通過價值鏈反向傳遞給企業,接近旅游者的企業因為能夠更方便地接觸旅游者、理解旅游者,控制了需求信息的傳遞,有很強的話語權,從而得以聚合周邊的資源以延伸企業的邊界。從水平角度看,從事消費者大數據收集、存儲和挖掘的數據公司或在線公司,與傳統的旅行社、酒店、交通公司或景區相互并購,以增強競爭力,這就是水平整合。當然,如果酒店擁有大數據優勢,也會將景區、旅行社或旅游交通公司并購進來,實現旅游產品生產、消費的一體化,從而取得所有利潤。在水平和垂直并購的同時,由于分工的細化,許多具有核心能力的某一公司團隊,會從母公司脫離出來,成為專門從事數據的采集、出售、挖掘、空間運營的小公司,為旅游企業服務,新企業在水平與垂直并購的同時,又不斷衍生。所以,大數據時代,旅游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在這種趨勢下,擁有并挖掘大數據的旅游企業將占主導優勢,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三、大數據旅游業的對策
(一)大數據意識
旅游業在信息化的過程中,非常重視數據的重要性,其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深入地挖掘分析數據,改進自身業務,提高服務質量;二是重視數據的外部性,即旅游企業用自身業務產生的數據來解決主營業務以外的其他問題,如OTA的銷售記錄可用來估計旅游消費價格指數(CPI)等。在大數據時代,數據將成為獨立的生產要素,有人把大數據的重要性比喻為工業時代的石油。由于大數據引發數據在旅游業地位的變化,人們相應地需要改變對大數據在旅游業的認識,樹立大數據意識。首先,旅游企業要改變傳統的數據認識,將大數據看成是旅游產業融合兼并的戰略資產,以形成競爭優勢。其次,在未來的泛互聯網時代,注意數據的收集與積累。泛互聯網是指使信息和服務通過當下可能的技術和手段在計算設備、通信設備、機器、人之間傳遞和交付的網絡,包括物聯網、車聯網、人工智能等相關網絡技術和設備。泛互聯網將產生大數據,深刻影響社會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大型公司如蘋果、谷歌、亞馬遜都是泛互聯數據收集與開發而成長起來的典型公司。前瞻性地注意數據的來源和積累是中小旅游企業發展壯大的契機和重要路徑。同時,數據富含多種信息,取決于觀察視角,不能因為短期內沒有用途,而隨意丟棄。再次,要有及時處理數據的能力。及時快速地處理數據,就能越早地獲取信息,就能及時地做出商業選擇。大數據不是核心問題,要聚焦于業務發展,從大數據中挖掘業務發展的信息。第四,要從顆粒度、多維度、活性、規模和關聯度等方面來正確評價大數據的作用。評價模型如圖-5所示。
顆粒度指數據的精細化程度;多維度指數據來源的豐富性;活性指數據被更新的頻次;規模指數據量的大小;關聯度指不同多維數據之間的內在聯系。
(二)大數據人才的培養
大數據的意義不在于掌握或擁有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于對這些數據的嘗試分析挖掘和專業處理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形成離不開大數據人才的培養。大數據專家需要具備產品和市場分析、安全和風險分析及商業智能三個方面的能力。為此,大數據人才首先需要具備專業技術方面的技能。扎實的統計學基礎是大數據和數據挖掘算法的理論基礎,統計理論的準確把握和理解有助于對數據進行更好地解讀。其次,要具備建立預測模型的能力。常見的回歸、聚類、決策樹等預測模型能夠利用歷史數據對未來進行預測。第三,要熟練使用相關的數學工具。如Excel、Matlab、SAS、SPSS等數據統計分析工具,能夠幫助數據分析和挖掘專家更方便地提取信息,為決策服務。最后,要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一是數據人才接觸到企業大量商業機密,從企業信息安全和戰略安全的要求出發,要求大數據人才要保密個人數據隱私和企業的商業秘密。二是要具備團隊合作意識。數據專業專家要注意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能充分調動團隊成員的資源和才智,重視對業務合作伙伴的支持,才能發揮數據的作用,促進旅游企業的發展。
篇9
[關鍵詞] 地理信息系統 電子商務 物流 客戶關系管理
一、引言
隨著Internet的不斷普及,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世界已進入信息時代,發展信息產業、建設信息高速公路和培養信息建設人才已經成為重要的發展戰略。人們不僅需要利用互聯網快速檢索和交互使用各種社會經濟、商務信息, 同時越來越迫切需求將這些信息與地理信息有機地匹配和結合起來, 以獲得這些經濟信息的空間分布及其相互關系。
地理信息系統作為一種以采集、貯存、管理、分析和描述整個與地理分布有關數據的空間信息系統, 與人類生存、地區的發展和進步密切關聯, 在我國已受到愈來愈多的重視。
二、地理信息系統概述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是以地理空間數據為基礎,按照地理特征的關聯,將多方面的數據以不同層次聯系起來,構成現實世界模型,并在此基礎上采用模型分析方法,提供多種動態的地理信息,為輔助決策而建立起來的計算機技術系統。
1.GIS的特點
GIS具有其他信息管理系統所不可比擬的優點,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具備對空間數據的管理功能。具體來講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共同管理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這是GIS最顯著的特點之一。GIS不僅具有管理屬性數據的功能,還能采集、管理、分析和輸出多種地理空間信息,并且將屬性數據集成到空間數據之上,不僅直觀而且可實現兩者互相查詢。
(2)具備強大的空間分析能力:由于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的集成以及地理空間模型方法的應用,使GIS具備空間分析、多要素綜合分析和動態預測等功能,能夠滿足地理研究和輔助決策。
(3)具有豐富的信息:GIS數據庫中不僅包含豐富的地理信息,還包含與地理信息有關的其它信息,如人口分布、環境污染、區域經濟情況、交通情況等。
2.GIS的發展
20世紀70年代后,由于計算機硬件和軟件技術的飛速發展,促使GIS朝著實用方向迅速發展,一些發達國家先后建立了許多專業性的土地信息系統和地理信息系統。20世紀80年代,計算機技術的提高為GIS普及和推廣應用提供了硬件基礎,GIS軟件的研制和開發也取得了很大成績,涌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GIS軟件,如Arc/Info、MGE、System9等。GIS的普及和推廣應用又使得其理論研究不斷完善,使GIS理論、方法和技術趨于成熟,開始有效地解決全球性的難題,例如全球沙漠化、全球可居住區的評價、厄爾尼諾現象、酸雨等問題。
我國GIS的起步較晚,到20世紀70年代末才提出開展GIS研究。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迅速發展,在理論探索、規范探討、實驗技術、軟件開發、系統建立、人才培養和區域性試驗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和進展。1994年4月,我國專門成立了“中國GIS協會”,此后又成立了“中國GIS技術應用協會”,加強了國內各種GIS學術交流,研制推出了Geostar、Citystar、MapGIS等具有自主版權的GIS軟件。
網絡技術的出現,使得Internet成為GIS新的系統平臺。利用互聯網技術,在Web上空間數據,供用戶瀏覽和使用,是GIS發展的必然趨勢。與傳統的GIS技術相比,WebGIS具有訪問范圍廣、平立、系統維護升級方便等特點。
多媒體技術和三維技術也正在進入GIS中,以改善GIS的數據采集、數據處理以及成果表達與輸出的效能,發揮聲、像等多媒體的應用。目前,圖形圖像的立體顯示己成功地融入數字攝影測量系統(DPS)中,DPS與GIS的集成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將把我們感興趣的東西變成一個虛擬實體,我們可以通過GIS的輸出系統用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來感知它。“數字地球”的概念必將成為現實。
隨著GIS的深入發展,GIS系統與其它學科結合更加緊密,3S(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感RS、全球定位系統GPS)或5S(前面3S加上數字攝影測量系統DPS、專家系統ES)的集成,使得測繪、遙感、制圖、地理、管理和決策科學相互融合,成為快速而實時的空間信息分析和決策支持工具,使GIS廣泛用于交通、城市規劃、公安偵破、車船駕駛、農作物規劃和科學耕種等。GIS己經涉及到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許多領域,GIS必將發展成為集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于一體的全球性、綜合性軟科學。
三、GIS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
電子商務是在Internet 開放的網絡環境下,基于瀏覽器/ 服務器應用方式,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企業之間的網上交易和在線電子支付的一種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互聯網固有的特性既賦予了電子商務有別于傳統商務無法比擬的優點,隨著電子商務的應用和研究的深入,已經證明電子商務是必須以傳統商務為基礎,是不能脫離傳統商務獨立存在。
GIS雖然是地理學研究的成果,但它集地理學、計算機科學、測繪遙感學、環境科學、城市科學、空間科學、信息科學和管理科學為一體,是多學科集成。這種集成使GIS能對各種信息進行加工、處理、融合和應用,為各種用戶提供信息服務和管理決策依據。特別是目前WebGIS的發展能更好地適應電子商務的網絡化需求。
1.在電子商務物流管理中的應用
電子商務離不開傳統物流,GIS使傳統流通企業在運作方式、技術、管理水平和經營理念上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使物流表現出許多新的特點,如信息化、自動化、網絡化、智能化、柔性化。將GIS引入到電子商務下的物流管理中,符合GIS和電子商務的特點,也符合物流業的發展。
GIS具有強大的數據管理功能,所存儲的信息不僅包括以往的屬性和特征,還具有了統一的地理定位信息。因此能將各種信息進行復合和分解,形成空間和時間上連續分布的綜合信息,支持各種分析和決策。這是其他信息系統所不具備的優勢之一。
(1)交通路線的選擇。在電子商務的物流管理中,涉及到物質實體的空間轉移,運輸和倉儲站中成本的70%以上,因此交通運輸方式及路線的選擇問題直接影響物流成本的多少。這都屬于空間信息的管理,這正是GIS 數據管理的強項。在基于GIS 的物流分析中,對于網絡中最優路徑的選擇首先要確定影響最優路徑選擇的因素,如經驗時間、幾何距離、道路質量、擁擠程度等,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每條道路的權值。物流分析中的路徑可以分為這樣三種情況:
①兩個特定的地點之間的最佳路徑;②一個地點到任意點之間,從一個地點到多個地點之間,車輛數量以及行駛路線選擇;③網絡中從多個地點運往多個地點的最優路徑選擇配對。
對于前兩種情況都可以采用經典的Dijkstra算法實現。對于第三種情況,可以采用管理運籌學的運輸模型結合Dijkstra算法實現,可以選用Floyd算法或是根據著名的旅行商問題(亦稱貨郎擔問題) 的解法求解。在求得最優路徑的基礎上,再根據現有車輛運行情況可確定車輛調配計劃。
(2)機構設施地理位置的選擇。對于供應商、配送中心、分銷商和用戶而言,需求和供給這兩方面都存在著空間分布上的差異,此外供應商和分銷商其服務范圍和銷售市場范圍也具有一定的空間分布形式,因此物流設施的布局是電子商務下物流管理所必須面臨的問題,其合理程度直接影響利潤獲取的多少。
機構設施地理位置的選擇包括位置的評價和優化。評價是對于現有設施的空間位置分布模式的評價,而優化是對于最佳位置的搜尋。地理位置的合理布局實質上就是在距離最小化和利潤最大化兩者之間尋求平衡點。現有的針對市場功能區域進行空間分析和模擬的模型很多,如Batty 的裂點方程、Peily的零售重力模型、Tobler的價格場和作用風以及空間線性優化模型。
(3)車輛運輸動態管理。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 System ,GPS) 是20世紀產生的一項高科技系統。在物流領域,GPS能廣泛地應用于各個環節,如用于汽車的定位、跟蹤、調度,這樣能極大地避免物流的延遲和錯誤運輸的現象,貨主可以隨時對貨物進行全過程的跟蹤與定位管理。此外還能掌握空中交通以及鐵路運輸中有關貨物的動態信息,增強了供應鏈的透明度和控制能力,提高了整個物流系統的效益和客戶服務的水平。GIS能接收GPS數據,并將它們顯示在電子地圖上,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幫助企業動態地進行物流管理。
2.數字城市――電子商務和運營平臺
數字城市的核心是地理空間信息科學,地理空間信息科學的技術體系中最基礎和基本的技術核心是“3S”技術及其集成。
數字城市是以空間信息為核心、以網絡為支撐的城市信息管理與服務體系。數字城市建設的任務就是利用現代高科技手段,充分采集、整合和挖掘城市各種空間信息資源,建立面向政府、企業、社區和公眾服務的信息平臺、信息應用系統等。地理信息系統平臺是數字城市建設的核心任務之一,它為城市發展和信息化建設提供統一的空間定位與基礎信息公共平臺,進而實現城市信息資源按照地理空間位置的整合和共享。
一個實用、可行的城市規劃信息系統,不但可以滿足規劃管理部門的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管理、輔助決策的要求,而且能夠提供出行、購物、旅游、交通、教育、文化、娛樂、房產交易、證券交易等綜合信息服務,是數字城市與大眾的聯系紐帶。
地圖信息服務是城市綜合信息服務的一個重要部分,可以建立企業機構的各個地理位置數據庫,為企業管理人員和客戶靈活方便掌握企業機構的地理分布情況和相關資料,并在此平臺的基礎上提供企業門戶網站向客戶宣傳介紹企業相關信息和業務,也可作為第三方企業單位的宣傳和廣告啊分布平臺,起到提升企業形象的作用,為企業獲取相關收益。
3.客戶關系管理中的應用
GIS作為一種空間信息輸入、處理、存儲、管理、分析和輸出的技術,其應用的核心在于空間現象、過程和規律的可視化分析,表面上GIS與客戶關系管理(CRM)不相關,但實際上,GIS 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歷史的、現在的、空間的、屬性的。通過這些可以獲得客戶資料以及與企業相關的綜合數據,如用戶的歷史購買力、購買行為、年齡構成、地理分布;所在區域的交通狀況、經濟發展程度、消費水平等。從而幫助企業做出企業和客戶的空間分布、物流、營銷等方面的決策。與此相聯系的是一系列通用數據庫文件,它具有常用的狀態信息,包括各種事件記錄、資源調查、交通狀況以及生產流通、存儲與銷售狀況等內容。這些圖形由許多彩色圖形標志,如線段、圓圈組成,這些圖形可與背景地圖疊加,顯示客戶關系管理中有關區域的變量之間的分布特征,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地理信息子系統,顯示客戶關系管理產品配送路線,區域商業環境等。GIS系統為整個系統提供了更為直觀、形象的圖形分析和管理工具。在此基礎上,進行如消費趨勢分析、銷售力量分析、目標市場分析以及潛在客戶分析等,為管理者提供決策支持。
組件式GIS軟件,使GIS應用可視直接嵌入到CRM系統中,實現無縫集成;采用關系數據庫,將GIS數據于CRM數據統一存儲和管理。隨著Internet GIS 技術的發展,GIS在CRM中的應用更加廣闊。
四、結束語
地理信息系統與電子商務歷史上是獨立并分開發展的不同系統,但是在當今信息化、網絡化的時代,各種信息技術的整合是大勢所趨。無論從技術特征上、體系結構上、操作的可行性上來講,它們的結合都是切實可行的,而且是有價值的。將GIS技術引入到電子商務的物流管理、客戶關系管理,不僅開拓了GIS 的應用領域,同時也促進電子商務自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鐸:電子商務與物流[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1
[2]陳述彭魯學軍周成虎:地理信息系統導論[M].北京科學教育出版社,2000.1
[3]陳倬李根洪:數字城市地理空間基礎框架建設的初步研究[A].成都地圖出版社2002
篇10
[關鍵詞]大數據 大學統計教學 大統計
[中圖分類號] O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5)11-0183-02
一、引言
2009年8月5日的《紐約時報》刊登題為“當今大學畢業生唯一關鍵詞:統計學”文章。[1]文中介紹,哈佛大學人類學家格賴姆斯改行就職Google,從事海量數據的分析工作,整天就是和數學、計算機打交道,用數據分析方法改善Google搜索引擎。文中援引Google首席經濟師范里安的話說:“我堅持認為今后10年最性感的工作是當統計師,我可沒開玩笑!”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布林約夫森說:“我們進入了一個一切都可以被監測器和科學儀器數字化和記錄的時代(大量數據在不斷產生),但最大的問題是我們有沒有能力利用、分析這些數據,讓其為我們服務。”數據中有大量的珍寶。IBM組織了200名數學家、統計學家和其他數據分析大師為商業分析和優化服務,在數據中探寶,他們計劃將探寶隊伍擴充到4000人。網絡數據的樣本量打開了一個新世界,康奈爾大學克萊因伯格說,社會統計中,相比傳統采訪和問卷調查等形式的抽樣,數百萬計的網民的網絡互動產生的樣本量是令人驚奇的。專家警告,統計學面臨著嚴重的危機,單就網絡數據的體量就足以使得傳統統計模型喪失能力,而且,數據的強相關性未必就有因-果關系。
數據在爆炸,我們在驚夢中進入了大數據(Big Data)時代,大數據正在引起一場革命,它將改變我們的生活、工作和思維[2],統計學是關于數據的科學,它迎來了一場變革,是機遇也是挑戰。[3] [4]
二、大數據的產生及其特征
數據化是大數據時代到來的標志。社會網絡、電子商務、移動通信、深空探測、衛星遙感、基因測序以及其他科學測量儀器時時刻刻都在自動測量和記錄著數據,而且這一趨勢在不斷增強。2007年所有數據中只有7%是存儲在報紙、書籍、圖片等介質上,其余全部都是數字數據。Google每天要處理超過24PB2的數據,它是美國國家圖書館所有紙質出版物所含數據量的上千倍。科爾尼公司科學家統計結果顯示,僅2012年就產生了2.5ZB的數據,并且數據產生量以每年40%的速度遞增,2011、2012兩年產生了全球90%的數據,到2020年將達到45ZB,這是天文數字。
我們用中國移動公司為例大致描述一下大數據的產生。2015年中國移動已經達到12.93億個用戶,用戶數近似12G,給用戶提供通話、短信、上網等服務。若網絡流量包月30MB,每天1MB,平均每天網絡數據流量達到12PB,若每天還記錄用戶信息(姓名、身份、職業、位置等),通話(時刻、時長、內容),短信(內容)等,保守估計所產生的數據可以達到300PB,一年將超過100EB=0.1ZB。再看這些數據的形式,它們有文字、表格、符號、圖片、語音、數字、影像、上網軌跡等等,如果還考慮這些數據時時刻刻都在改變,每個用戶有自己的偏好,可以想象這些數據的體量、變化性、復雜性,如果移動公司利用這些數據進行市場分析和行業規劃,這些數據還具有巨大價值。圖1描述了大數據的產生及其演化過程。[5]
人們從不同的方面對大數據進行了描述和定義。從特征來看,大數據具有“4V”: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價值)。[6]Volume:由于當今數據的體量大,其處理和管理只能依靠專門的技術,駕馭這些先進技術是開啟大數據寶藏的鑰匙;Velocity:快速處理大數據并獲取有用信息;Variety:要開發利用的大數據的數據類型龐雜、數據源眾多;Value:大數據中隱含著商機,隱含著企業、行業乃至國家戰略決策的依據,它是煤、石油、金屬礦產、水等之外的一種新型資源。
圖1 大數據的演化圖(據科尼爾分析修改[5])
從統計的角度,李金昌認為大數據不是基于人工設計、借助傳統方法而獲得的有限、固定、不連續、不可擴充的結構型數據,而是基于現代信息技術與工具可以自動記錄、儲存和連續擴充的、大大超出傳統統計記錄與儲存能力的一切類型的數據。[6]
從技術的角度,維基百科的定義是,大數據是指無法在可承受的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處理的數據集合。從產業角度,常常把這些數據與采集它們的工具、平臺、分析系統一起被稱為“大數據”。
三、大數據時代的大學統計教學
大數據時代是以數據為中心的時代,是數據驅動的時代。作為關于數據的科學,統計學面臨著重大的機遇和挑戰,大學統計學教學面臨著重大變革。20世紀中葉計算機技術的進步為統計應用的騰飛插上了有力的翅膀,使其應用范圍遍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無所不在,使得統計學趨向成熟。如今計算機、互聯網、云計算電子商務和社會網絡等的發展又將統計學推到了風口浪尖,國際、國內很多統計學家紛紛撰文對統計學為適應新時代的發展所需的變革進行了論述。
孟生旺和袁衛[7]根據2014年11月美國統計學會的統計學本科專業指導性教學綱要,強調了4個方面:(1)數據科學日益重要,統計專業人才不僅需要扎實的數學和統計基礎,還要有強大的統計計算和編程能力,可以熟練使用專業統計軟件和數據庫;(2)真實數據是統計專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3)需要更加多樣化的統計模型和方法;(4)通過語言、圖表和動畫等用戶易于理解的方式表達數據分析結論的能力。他們還從統計方法與統計理論、數據操作與統計計算、數學基礎、實踐訓練等幾個方面對課程設置提出了具體要求。
結合他人的思想,我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思考幾個方面的問題并進行思想方法和教學方法的轉變。
(1)對數據的認識,傳統統計數據類型包括時間序列數據、截面數據、面板數據以及空間面板數據等,結構性強,針對每類數據都有有效的統計分析方法和模型。然而,如上文提到的通信數據,還有社交網絡記錄的數據、電子商務記錄的客戶數據等等,它們往往是傳統數據類型的混雜體,既有靜態的也有動態的,既有結構性的也有非結構性的。另外,數據庫與數據庫之間存在大量數據交換與關聯,這些數據都不適合傳統統計模型,要想在這些數據中挖掘到有用信息,要進行市場分析與決策。面對這些因素,我們在教學中該如何處理,如何思考?另外,這些數據中的變量可能是一個Word文檔,可能是一段語音,可能是一幅圖片,是不是需要將它們都轉化成數字再處理呢?
(2)關于抽樣,首先由于網絡和科學儀器的進步,數據獲取技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加上強大的計算機處理能力,通過抽取樣本推斷總體的屬性是不是造成信息浪費呢?維克托主張,當數據處理技術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時,抽樣技術就像汽車時代騎馬一樣,一切都變了,我們需要的是全部數據而不是樣本,統計需要“全數據模式”:樣本=總體。
(3)精確與簡單,維克托估計大數據中只有5%的數據是結構化的,是可以用傳統統計學模型進行分析的,然而其余95%的數據是混雜的,其中隱含的信息不僅多而且可能是更有用的,如果因為追求精確性而拒絕混雜數據將是資源的巨大浪費。他認為,大數據的簡單算法比小數據的復雜算法更有效,我們不應該拒絕混雜性,而要以混雜性為標準設計新型數據庫進而快速有效地獲取有用信息。
(4)因果與相關,相關性回答的是“是什么”,因果關系回答的是“為什么”。維克托主張,大數據時代,我們不必一定要知道現象背后的原因,而是要讓數據自己“說話”,知道是什么就夠了,知道了是什么就可以創造巨大的社會價值,大數據時代探索世界的方法需要改變。然而,維克托的《大數據時代》中譯本作者周濤對“相關關系比因果關系更重要”觀點不認同,認為放棄對因果關系的追求就是放棄了人類凌駕于計算機之上的智力優勢,是人類自身的放縱和墮落。我們同意周濤的觀點,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盡快、盡量多的知道是什么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對商業界來說。探索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是統計學的重要使命之一,然而與小數據相比,大數據中的因果關系可能被大量的混雜性掩埋,望遠鏡和顯微鏡如何有效地配合使用也是我們不能回避的問題。
統計這門學科的發展一方面必須適應社會的發展,滿足社會的需求,另一方面要不斷完善其理論、方法體系。這樣一來,大學的統計教學既要讓學生掌握傳統統計學知識,又要激發和培養學生們大膽探索適應大數據時代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應用。
[ 注 釋 ]
[1] STEVE LOHR, For Today’s Graduate, Just One Word:Statistics[N].New York Times,2009-08-05.
[2] 維克托著.周濤譯.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3] 耿直,大數據時代統計學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統計研究,2014(1):5-9.
[4] 邱東,大數據時代對統計學的挑戰[J].統計研究,2014(1):16-17.
[5] https:// / strategic-it / featured-article / - / asset_publisher / BqWAk3NLsZIU / content / big-data- and-the-creative-destruction-of-today-s-business-models / 1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