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與呼吸系統疾病范文
時間:2023-10-27 17:54: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肥胖與呼吸系統疾病,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死因; 死亡率; 意外傷害
死因統計資料是制定一個地區衛生保健工作的依據,也是評價衛生保健效果,居民健康水平與地區衛生狀況的重要指標。144團是一個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農牧團場,分析居民的死亡原因,可以為制定今后居民衛生保健措施提供參考。
1 資料來源及方法
1.1 資料來源
死亡登記資料來源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死因登記報告信息系統,且與派出所核查復實。人口資料來源于鐘家莊鎮派出所,根據年末人口計算平均人口數。
1.2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學方法,對死亡登記資料進行分析,資料采用EXCEL2003軟件統計處理。
1.3死因分類
死亡原因以根本死因為統計口徑,根本死因以國際統計疾?。↖CD-10)分類為標準。
2 結果
2.1 死因別、死亡率及死亡順位
本團2012年全團總人口數12664,死亡75人,總死亡率是592.23/10萬,前五位死因依次是:循環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惡性腫瘤疾病、事故(意外傷害)、消化系統疾病,這五類死因死亡人數占總死亡數的96%。見下表。
2.2死因仍以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為主,排在前五位的分別是循環系統疾病33例;呼吸系統疾病21例,惡性腫瘤11例;事故(意外傷害)5例;消化系統疾病2例,占總死亡原因的96%,某些傳染病和寄生蟲病2例,占總死亡原因的2.7%。而傳染病死亡所占的比例很低,僅占總死亡的2.7%。
2.3 2012年,我團男性總死亡50人,死亡率為66.7%, 女性總死亡25人死亡率為33.3%,男性死亡率仍高于女性。男、女性的前6位死因相同,但順位不同。
2.4在意外傷害死亡中,男性、女性排在第一位的都是交通事故。
2.5在居民死因中存在著社區、連隊差別。2012年社區總死亡38人死亡率為51%, 連隊總死亡37人死亡率為49%,連隊死亡低于社區。意外傷害死亡5例,占6.6%社區3例、連隊2例,居民排在首位的也都是車禍,男性3例、女性2例,男:女,1.5:1。
2.6疾控中心每年都要統計分析全團居民死亡原因和順位的意義在于:統計分析居民死亡原因是評價一個國家和地區、團場公共衛生水平和人群健康狀況的主要手段,也是評定社會衛生保健工作成效的依據之一。它可以為衛生行政部門制訂區域衛生規劃以及合理分配醫療衛生資源提供參考資料,也為疾病防治等項工作提供科學的依據。
3 分析
循環系統疾病:①腦血管?、诩毙孕募」H酃谛牟?/p>
呼吸系統疾?。郝宰枞苑尾?/p>
惡性腫瘤:①肺癌②肝癌③胃癌
這三種疾病是我團鎮區居民死亡原因的前三位,因此我們要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4 防治對策
最重要 的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治預防的方法就是對高血壓、糖尿病、超重肥胖、吸煙、過量飲酒、靜坐生活方式、不健康飲食習慣、意外傷害等可干預危險因素的控制,只要把這些危險因素控制好,就能使每個人心血管病的發病危險及意外傷害降至最低。
參考文獻
[1] 覃常宇,周小軍.關于2011年西湖區居民死亡及死因監測分析中國保健營養[J].2012(22).
[2] 劉玲玲,季奎.2007年四川省死因監測點居民死因分析[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09(6).
篇2
“冬病夏治”是祖國傳統醫學中的一種特殊治療方式,體現了中醫未病先防的特色。每年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機。主要通過中醫內服、外治、生活調養等方面,對體質進行全面調理。
外治與內治
冬病夏治的治療方法很多,有三伏貼、三伏灸、三伏補、三伏浴、三伏熨等,均以溫熱助陽為主。同時根據患者體質情況,結合中醫辨證論治方法,給予內服溫補藥物以扶助內在正氣,分別采用補肺固表、健脾化痰、益腎填精、活血散瘀、祛風通絡等治法,只要冬病宿疾屬于虛寒痰瘀證者都可以選用。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普陀醫院中醫內科門診近年采用溫灸、穴位敷貼、穴位按摩等“冬病夏治”方法,主要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頸腰椎病、風濕關節痛、心腦血管病、消化系統疾病及陽虛體質患者,配合內服中藥湯劑取得滿意效果。
值得提醒的是,入伏后也是腦梗死、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發作的小高峰季節,針對以上“冬病”合并糖尿病、肥胖的冠心病患者,可以直接至醫院,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銀杏葉片、麝香通心滴丸等中成藥。麝香通心滴丸在組方中加入名貴中藥材“熊膽粉”,在補氣活血之上,更具清脈涼開、化痰逐瘀之功,基礎藥理研究提示其具有穩定易損斑塊、預防心腦血管事件的作用。
適合“冬病夏治”的疾病
1.呼吸系統疾病
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復感冒等。
2.風濕免疫性疾病
關節疼痛及肢體麻木、肩周炎、風濕性關節炎等。
3.消化系統疾病
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
4.耳鼻喉科疾病
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慢性咽喉炎等。
5.兒科疾病
哮喘、咳嗽、支氣管炎、體虛易感冒、脾胃虛弱等。
6.慢性皮膚病
蕁麻疹、凍瘡、硬皮病等。
7.婦科疾病
慢性盆腔炎、痛經、經行泄瀉、不孕癥等。
8.其他
篇3
假性高血壓:在老年高血壓患者中,有不少人的血壓升高只是因其肱動脈硬化從而使測得的收縮壓偏高,這種現象可稱為假性高血壓。此時,患者可通過直接測量動脈內壓的方式來確定自己是否是假性高血壓。當患者動脈內壓值明顯小于血壓計測得的讀數并處于正常范圍內時,該患者即可被診斷為假性高血壓。由于此種類型的高血壓患者常有臟器動脈硬化且伴有舒張壓偏低等病癥,所以,患者不能貿然進行降壓治療,而應針對患者的動脈硬化及臟器供血不足進行治療,以達到降低其收縮壓的目的。
肥胖性高血壓:有些高血壓患者,其體重指數〔體重(千克)/身高平方(米2)〕大于27或肥胖度〔超重體重(千克)/標準體重(千克)×100%〕大于25%。通過控制熱量攝入及降低體重,患者的血壓就可以明顯下降或接近正常。此種高血壓可稱為肥胖性高血壓。肥胖性高血壓多為輕型或中型的高血壓,一般通過減肥即可使患者的血壓得到控制。但如果患者血壓過高或伴有心腦血管疾病時,除了要控制飲食,減輕體重外,還要采用藥物進行治療。常用的藥物有β受體阻制劑、鈣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
性高血壓:有些患者臥位時血壓正常(舒張壓≤90毫米汞柱),立位時血壓升高(舒張壓>90毫米汞柱、收縮壓>150毫米汞柱),且排除了繼發性高血壓的可能。此種高血壓可稱為性高血壓。性高血壓多見于輕型高血壓。一般情況下,血壓正常或持續的高血壓患者,血壓會隨的變動而有所改變,但不會超過10毫米汞柱。而性高血壓患者血壓變動則可超過15毫米汞柱,且常伴有性心動過速等癥狀。研究證實,性高血壓的形成多與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有關。因此在治療時,患者可不必急于使用降壓藥物,而應通過體育鍛煉和心理療法等來促進神經調節功能的改善。
睡眠呼吸障礙性高血壓:睡眠呼吸障礙者在睡眠時可反復出現呼吸暫停的現象,一般每次呼吸暫停可持續10秒左右,每夜可發作30次以上,且伴有周期性血壓升高的癥狀。此種高血壓可稱為睡眠呼吸障礙性高血壓。其形成原因是患者在睡眠期間由于呼吸反復暫停,使動脈血氧飽和度下降,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引起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從而使外周小動脈發生代償性改變,如管壁增厚、管腔狹窄以及對縮血管的活性物質反應性增高等。在治療時,患者應主要以糾正氣道阻塞為主,可采取側臥或半臥的睡眠姿勢,也可采取手術的方法,如切除增生的扁桃體等,以達到降低血壓的目的。
高原性高血壓:有些患者在高原地區生活時血壓升高,離開高原地區后不經降壓處理血壓很快便恢復正常。此種高血壓可稱為高原性高血壓。其形成原因主要是體內缺氧導致的。在治療時,患者一般不需服用降壓藥物,可通過遷移改變自己的生活環境,以使血壓降至正常水平。
篇4
【關鍵詞】 維生素D;兒童;疾病
【中圖分類號】R15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3)12-0517-02
20世紀30年代人工合成維生素D后,維生素D一直被認定為是微量營養素,參與鈣磷代謝,促進骨骼發育。但是近年來對維生素D代謝有了深入的研究,維生素D需要在體內轉化成具有活性的維生素D,即25-OHD3和1,25-(OH)2D3后,才能發揮生理作用。
1 維生素D基本情況
維生素D(vitamin D)為一種具有生物活性的脂溶性類固醇衍生物,主要包括膽骨化醇(微生物D3)及麥角骨化醇(維生素D2)等。維生素D也為機體生長發育必需的維生素,機體無法自身合成維生素D,需從食物及日曬中獲取。維生素在機體中主要功能為調節體內磷代謝,鈣代謝,維持體內血磷,血鈣平衡,從而維持人體骨骼及牙齒的生長發育。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行及人們對健康要求的不斷提高,我們對維生素D的認識也不斷加強和深入[1],研究表明維生素D不僅僅只影響人體磷鈣代謝,它在維持人體細胞生長,發育中有著重要作用,比如影響人體生殖,神經,內分泌等,而且人體內維生素失衡也可導致糖尿病,腫瘤,心血管疾病及神經肌肉疾病的發生。維生素D與兒童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及呼吸系統疾病也存在密切聯系,而且兒童時期的維生素D缺乏甚至也能影響成人時期的身體健康。
人體中維生素D的存在形式有多種,其中維生素D3最為常見。機體在無紫外線情況下不能合成維生素D3,需在日曬和從食物中攝取,富含維生素D3的食物主要為蛋黃,肝臟及魚肝油等。機體合成的維生素D不能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而發揮生物學效應,而需與球蛋白結合形成復合體進入肝臟,并通過一定作用形成具有生物學效應的1,25-(OH)2D后再發揮作用,而且微生物D作用的發揮還需要維生素D受體的參與,微生物D受體為一種核受體,主要分布于腦組織,皮膚,牙齒,小腸及肝臟中,在機體免疫系統的調節及胚胎組織的發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2 兒童缺乏維生素D的原因
導致兒童缺乏維生素D的原因主要有年齡,緯度,飲食,運動及季節等原因。在我國影響兒童體內維生素D含量主要原因為日曬時間,在我國某些高緯度地區,由于日照時間過短,再加上父母帶兒童戶外活動的意識較弱,導致兒童戶外活動時間及日曬時間過少,引起維生素合成受阻,進而引起兒童維生素缺乏。
3 維生素D與兒童疾病
3.1 維生素D與兒童佝僂病
兒童維生素D攝入不足及缺乏可引起抽搐及佝僂病。兒童維生素D缺乏可導致兒童體內磷鈣代謝發生異常,引起骨組織礦化不足,從而導致兒童發生骨骼病變及全身營養性疾病。兒童發生佝僂病不僅影響兒童生長發生,也能影響成人后的身體健康,而且也可導致其它疾病[2]。兒童發生佝僂病主要原因為兒童在嬰幼兒時期維生素D攝入不足及日曬時間過少等。
3.2 維生素D與腫瘤性疾病
研究發現若兒童每日攝入75nmol/L左右維生素D即可控制細胞的過度生長及癌變,但是兒童過度攝入維生素D可能抑制白血病細胞的增殖,因此兒童過多或過少攝入維生素D可能導致某些腫瘤性疾病的發生。
3.3 維生素D與兒童骨折
若兒童缺乏維生素D可導致佝僂病及骨軟化癥,導致患者骨折,骨骼畸形及骨痛,而且兒童骨骼發育中可出現鈣吸收較少及礦物質鹽沉積過少,從而導致兒童骨折頻繁等情況發生。
3.4 維生素D與感染性和免疫性疾病
若兒童缺乏維生素D也將導致其免疫力降低。兒童維生素D缺乏可導致其1,25-(OH)2D合成減少,導致單核細胞不能有效分化為巨噬細胞,從而導致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受損,導致兒童免疫力低下,發生免疫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這也可導致兒童發生肺炎及反復呼吸道感染。
3.5 維生素D與心血管疾病
研究表明微生物D的缺乏可影響腦血管,心血管等,缺乏維生素D可導致糖尿病,高血壓及心肌梗死等。研究表明兒童缺乏維生素D與體重超重,肥胖有密切關系,且也與甘油三酯血的發生有密切聯系。研究還發現若及時補充維生素D將降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可也降低兒童發生肥胖的發生率。
3.6 維生素D與兒童呼吸系統疾病
由于兒童免疫系統還未完全成熟,而且免疫系統也與維生素D有密切關系,若兒童維生素D缺乏,可導致其T細胞或定減弱,從而減少免疫球蛋白的分泌。研究發現兒童缺乏維生素D可增加兒童哮喘的發生率。而且研究也發現若產婦在孕期適量補充維生素D可有效降低兒童發生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
3.7 維生素D與兒童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為兒童糖尿病常見種類,主要與兒童維生素D缺乏有關。胰島素功能與維生素D的有密切聯系,若維生素D攝入量減少,則可導致胰島素分泌減少。研究發現維生素D代謝產物可維持胰島素B細胞活性,促進外周T細胞凋亡,減輕兒童自身免疫反應,減輕對胰島素B細胞的破壞,從而降低兒童發生Ⅰ型糖尿病的風險。
4 總結
維生素D為一種具有生物活性的脂溶性類固醇衍生物,為機體生長發育必需的維生素,在調節體內磷代謝,鈣代謝,維持體內血磷,血鈣平衡,從而維持人體骨骼及牙齒的生長發育中有重要作用,但機體無法自身合成維生素D,需從日曬中獲取。因此在我國某些高緯度地區由于日照時間過短常常導致兒童缺乏維生素D。兒童缺乏維生素D將為兒童帶來許多疾病,如兒童佝僂病,腫瘤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Ⅰ型糖尿病及皮膚病等,這些疾病將對兒童的生長發育帶來巨大影響。因此應重視兒童維生素D的攝入,增加兒童維生素D的攝入主要方法為嬰幼兒可攝入維生素D強化配方奶或全奶,對于肺炎,腹瀉及呼吸道感染患兒也可肌肉注射維生素D。
參考文獻
篇5
文/何裕民
二分細八分粗 吃細糧太多,會導致便秘、肥胖、高血脂、動脈硬化、糖尿病等一大堆“富貴病”。粗糧和細糧最好的搭配是“二分細八分粗”,比如8份黑米或小米,加上2份大米一起煮粥蒸飯;8份玉米面加2份白面一起蒸饅頭。如果不喜歡粗糧的口感,可以這樣:一是發酵后吃,加點酵母能讓粗糧變軟;二是打磨粉碎后吃,尤其豆類、麥麩等,磨成漿能讓蛋白質的吸收率增加到90%以上;三是加點豆漿或奶,讓口味更香甜,還能補鈣。
二分饑八分飽 人吃“撐”了會有以下幾種病:腸胃病、胰腺炎、心血管疾病、老年癡呆癥、糖尿病和癌癥,還會加重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最好的飲食原則是:早餐不要吃太飽,五成飽即可;中餐要吃好,但只能吃八成飽;晚飯前最好喝半碗湯,這樣可以減少進食量。
二分寒八分暖 四季都有穿衣重點。春天最講究下厚上薄,夏天防曬要穿深色衣服,顏色越深,紫外線防護性能越高?!扒飪觥弊钸m合身體健康的年輕人;體質弱的人和老人孩子則要及時增減衣服,避免著涼感冒。冬天要做到“八分暖”,腰腹保暖最重要,因為這里一旦受寒,會影響全身臟腑氣血運行。尤其患有心腦血管病、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支氣管炎、哮喘等疾病的人,還有身體較虛弱的老年人,最好白天戴個腹帶,晚上用熱水袋暖暖腰腹部,都有助于提高抗病能力。
二分治八分防 生活中如果能把八分力氣用在防病上,就能避免很多與生活方式有關的慢性病的發生。研究顯示,腦中風、心肌梗死、癌癥、糖尿病等死亡率最高的慢性病,往往要經過10-30年的積累才能發作。人的各個器官都有自己的防病秘訣。胃最喜歡的是飲食規律,不僅定時更要定量。平時要少吃刺激性食物、注意保暖,適當按摩或運動能加強胃腸道蠕動,增強消化功能。肝最怕酒精和大魚大肉,多吃山楂、黑木耳和蘑菇等有一定的護肝作用。此外,熬夜也是傷肝的重要因素。心血管疾病大多與高膽固醇和高脂肪食物有關,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糧能起到防病作用。
二分重八分輕 有統計學研究表明,人遇到的事情中,只有5%是非常重要或緊迫的,70%-80%的事都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重要和緊迫。如果我們用“二分重八分輕”的態度去看待事物,就會放下心中許多煩惱,變得更輕松、更快樂。
中醫推薦的長壽睡眠法
文/耿引循
1.入睡困難默視丹田:失眠中最常見的就是入睡困難,躺在床上過去的事情像放電影一樣,越是強迫自己不去想這些事,越易煩躁,不能入睡。遇到這種情況時,可以試著控制自己的意念,集中精力,數著鼻子呼吸的次數,目光注視丹田(臍下三指),使大腦中的想法集中在一個點上,這樣就不會胡思亂想了。睡前用溫熱水泡腳,喝點牛奶、小米紅棗粥,也可以幫助你快速入眠。
篇6
——城市居民健康遭遇幾宗“罪”?
日前,慈銘體檢聯合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院協會、北京市健康保障協會在京《2012中國城市居民健康白皮書》。白皮書從個人、家庭、企業和城市維度,涵蓋生活方式、易患疾病、健康觀念和心理健康四大方面內容,了多項重要發現。
其中“家族生活方式導致的慢性病聚集現象超過遺傳性疾??;上海、廣州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體檢異常上升趨勢明顯;城市居民‘重’口味?!钡刃掳l現意義重大。
據介紹,這份白皮書是以慈銘體檢累計11年的百萬健康體檢數據為基礎數據樣本,抽取了全國20個城市和地區,同時采取在線調查和線下訪問等方式,共獲得有效樣本量為68.7092萬份。其中一線城市參與人數占46%,職業分布涵蓋如保險業、電信業、房地產、IT、媒體等各行業。
家族生活方式病成新殺手
調查發現,以家庭為單位的生活方式病正逐漸成為城市居民新型健康隱形殺手,其危害已超過家族遺傳病。越來越多的夫妻之間、子女之間甚至一家三口罹患同一種疾病或多種疾病。其中,以家庭為單位出現的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肥胖、糖尿病、胃炎、大腸癌、肺癌的聚集現象尤為嚴峻。夫妻、子女或者大家庭成員,長期遵循相同的生活習慣,尤其是相同的飲食、睡眠、居住環境等,極易導致家庭成員患上同一種疾病。
專家點評:共同生活的微環境加上相同的生活方式與文化習慣是慢性病和傳染病發生聚集現象的重要原因。例如,一家三口喜食油膩或動物內臟,就非常容易造成夫妻雙雙患脂肪肝。再者,夫妻之間一方吸煙嚴重,造成家庭成員長期生活在二手煙的環境中,造成家庭整體肺部健康受損。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習慣極為重要,建立家庭健康檔案也是做好家庭健康管理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徑。
呼吸系統異常元兇鎖定PM2.5
調查發現,呼吸系統異常檢出率占77%,其中老人和兒童所占比例超過2/3。43%的城市居民表示曾出現心悸、疲勞、暈眩、呼吸困難等心血管系統異常癥狀,北京、上海、廣州上升趨勢明顯。究其原因,城市居民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異常主要是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污染導致,也就是人們常說的PM2.5。
不僅如此,PM2.5指數還決定心情指數,在抽樣調查中發現,一線城市居民表示已經習慣,但同時表示會直接影響戶外活動的頻率。二線城市居民更關注PM2.5的指數變化,PM2.5指數越高,心情越差。三線城市調查表示,PM2.5會對心情有影響,但是有戶外活動時還是會參加。
專家點評:空氣中顆粒物的大小決定了它們最終在呼吸道中的位置。較大的顆粒物往往會被纖毛和粘液過濾,無法通過鼻子和咽喉。然而,小于2.5微米的顆粒物,不但非常容易吸附有毒物質,而且具有更強的穿透力,可直達細支氣管甚至肺泡,干擾肺部的氣體交換,進而引發呼吸系統疾病的產生。
城市居民“重”口味
重口味輕營養,要口感不要健康是有些城市居民普遍追求,僅為貪戀一時的舌尖,卻忽略了健康的價值。調查發現,在食用味精含量超標問題方面,武漢、成都、合肥等二線城市超過一線城市人群。調查還發現城市居民“重”口味其他四個方面:一是單一口味中偏咸、偏辣、偏甜居前三位。二是根據中國營養學會每日膳食指南,油脂的攝入推薦量每天為25克左右,但調查發現城市居民存在食用油量超標,長年單一食用一種油超過三分之二,而在中小城市居民為例,多食用以含飽和脂肪多的動物油為主。三是為增色增香增鮮,過度加入佐料,致健康減分。味道越重,化學成分的含量就越高。如色素、香精、增鮮劑、增稠劑、防腐劑等對健康的威脅就越大。四是家庭烹飪中,高溫煎炸食品超過蒸煮,營養流失嚴重。
專家點評:以味精為例,味精對人體沒有直接的營養價值,但它能增加食品的鮮味,引起人們食欲,有助于提高人體對食物的消化率。但是,人均每日攝入的味精量最好不要超過6g,否則,就會抑制性神經遞質使人體中各種神經功能處于抑制狀態,從而出現眩暈、頭痛、嗜睡、肌肉痙攣等一系列癥狀。有人還會出現焦躁、心慌意亂;部分體質較敏感的人甚至會覺得骨頭酸痛、肌肉無力。所以,健康的飲食應該遵循少油、少糖、少鹽、少佐料、不辛辣的口味清淡的飲食。從營養學角度,清淡飲食不僅能保持食物的天然口味,而且能最大程度地保存食物的營養成分,更有利于人體吸收。
過度飲料族為身體“埋”炸彈
篇7
杜學峰
飽餐之后,想美美地睡上一覺,可是剛剛躺下,卻覺得胸部灼熱,口中泛酸,嘴里好像含了顆酸葡萄,有時甚至夜間睡眠中突然被酸水嗆醒,頻發咳嗽,坐起來就會感覺好些。最近,這種情況時常困擾著日漸“發?!钡睦蠌垺?/p>
老張很擔心,這是什么怪毛病?他輾轉心內科、呼吸科、耳鼻喉科等多科就診,均未發現明顯異常。最后,老張到了消化科。醫生建議他做食管測壓及24小時食管動態pH監測,結果顯示:食管下括約肌壓力明顯降低,存在明顯的病理性胃酸反流。結合癥狀,醫生認為老張患了“胃食管反流病”,建議他改變生活方式,并服藥治療。
正常情況下,人體胃內分泌的胃酸與食物混合后,經十二指腸進入小腸。食管與胃連接部有幾大“御前衛士”守門,防止胃酸反流,其中包括:食管下括約肌、膈、膈食管韌帶等。若上述守門衛士“失職”,特別是食管下括約肌“不作為”,就會造成胃食管反流。
讓胃酸“安分守己”、老實待在胃中的方法有多種,如改變生活方式、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等。
改變生活方式
由于肥胖可使腹內壓力增加,從而誘發或加重胃酸反流,故肥胖者應減輕體重。睡前4小時避免進食或飲水,餐后不宜立即平臥。盡量少抽煙,少喝酒、濃茶、咖啡,少吃高脂肪食物,以免降低食管下括約肌壓力。要避免飽食、緊束腰帶,積極治療便秘、慢性咳嗽等易引起腹壓增加的疾病。運動可幫助消化,減少胃內食物儲積,減少患食管反流病的機會。
藥物治療
一般采用抑酸劑及促胃腸動力藥。胃食管反流病的“罪魁禍首”是胃酸,抑酸劑通過抑制胃酸的分泌,減少胃酸“泛濫”進入食管或咽部,從而消除燒心、泛酸、胸痛等癥狀。
手術治療
包括胃鏡下手術及外科手術,主要是胃底折疊及食管裂孔疝的修補。因為有創傷性,手術治療僅適用于有明確器質性病變且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
胃食管反流病在治愈停藥后,癥狀常會復發。因此,經治療癥狀好轉后,仍應注意維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藥物治療要規范,病情嚴重者如食管潰瘍、食管狹窄,需要長療程維持治療。對于有反流癥狀,但不伴有食管炎的患者,可采取按需維持治療的方法,即癥狀發生時服藥,好轉穩定時停藥,這樣既可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又可減少藥物的使用。另外,對于有并發癥(食管潰瘍、狹窄)的患者,應加強隨訪,必要時復查胃鏡,以便及早發現癌前病變及早期食管癌,及時治療。
怎樣對付“冬季缺氧癥”
陳金偉
什么叫“冬季缺氧癥”“冬季缺氧癥”是由于冬季氣候寒冷,人們戶外活動少,而且緊閉門窗,室內開空調、暖氣或生火取暖等,使室內空氣流通不良、空氣污染,人體長時間缺氧所致的一種臨床綜合征。
“冬季缺氧癥”有什么臨床癥狀
“冬季缺氧癥”可有如下臨床癥狀:①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如頭暈頭痛、精神不振、反應遲鈍、疲憊無力和嗜睡等;②呼吸系統癥狀,如胸悶不適、呼吸困難、咽癢咳嗽等;③循環系統癥狀,如心悸不適、心跳加快或心跳減慢等;④外周循環不良癥狀,如口唇發紺、四肢不溫、臉色蒼白、易生凍瘡等;⑤消化系統癥狀,如食欲不振、口淡無味、腹脹不適和大便秘結等。此外,有的人可因缺氧而出現機體免疫力下降、感冒次數增多且不易痊愈等癥狀;原有心、肺疾病者可因“冬季缺氧癥”而使原心、肺疾病癥狀加重;因生火(如煤火、炭火或柴火等)取暖而導致一氧化碳中毒者,則可有面色潮紅、口唇櫻桃紅色、昏迷不醒和呼吸循環衰竭等癥狀。
怎樣對付“冬季缺氧癥”
一、定時打開門窗通風換氣:通風換氣的具體做法為每天早、中、晚各打開門窗一次,每次15-30分鐘即可;如換氣時室內外無明顯空氣流動,則可適當借助于抽風機、電風扇來通風換氣。
二、采用熏蒸法來消毒滅菌:對于一些不宜每天數次開門窗且無上述現代家電的家庭,則可因陋就簡,采用熏蒸法來消毒室內空氣。方法1:按5-10毫升,米。準備食醋,加水1~2倍,緊閉門窗,加熱熏蒸至食醋蒸發完畢為止(因為食醋含5%醋酸,對某些致病菌和病毒有抑制作用);方法2:取純乳酸按12毫升/100米,加等量水放于碗內,加熱熏蒸(熏蒸前關閉門窗),熏蒸完畢移去熱源,室內繼續密封2小時,然后開窗換氣15分鐘即可。
三、在室內工作、學習的人一旦出現“冬季缺氧癥”的臨床癥狀,應立即打開門窗通風換氣,并做深長呼吸,以呼出體內積聚的二氧化碳,吸入新鮮空氣(氧氣)。但在這之前,最好先解開圍巾、領帶以及衣領紐扣等,以免上述物品壓迫氣管,妨礙呼吸道通暢;同時避免上述物品壓迫頸動脈,影響大腦供血。北方高寒地區的患者,通風換氣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以免凍傷。
四、無糖尿病和其他禁忌證的嚴重“冬季缺氧癥”患者,可在開窗換氣的同時,立即以白開水沖葡萄糖(白糖或紅糖等)口服,并口服維生素C片0.3~0.6克及維生素E膠丸100~200毫克,以增加大腦及肢體營養供給,抗氧化和抗自由基,保護腦細胞;或以人參切片開水沖服,或口嚼西洋參等,以增強機體對缺氧的耐受力。
篇8
關鍵詞:
糖皮質激素屬于類固醇激素(甾體激素),生理劑量糖皮質激素在體內作用廣泛,不僅為糖、蛋白質、脂肪代謝的調控所必需,且具有調節鉀、鈉和水代謝的作用,對維持機體內外環境平衡起重要作用。糖皮質激素是一類臨床適應證尤其是相對適應證較廣的藥物,主要用于抗炎、抗毒、抗休克和免疫抑制,其應用涉及臨床多個專科[1,2]。糖皮質激素的不良反應與藥物品種、劑型、用法用量及療程等明顯相關,在使用過程中應密切監測其不良反應,如感染、肥胖、血壓異常、代謝紊亂(水電解質、血糖、血脂)、消化性潰瘍、骨質疏松等,小兒應監測生長和發育情況。醫務人員應重視糖皮質激素的臨床合理應用,本文回顧性調查并評價我院門診患者應用口服糖皮質激素的相關數據,為臨床用藥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利用處方點評軟件系統,查閱2014年1月1~6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濱江院區門診處方中應用口服糖皮質激素的處方共1136張,從中隨機抽取100張處方,并獲取相關門診應用信息。
1.2 方法 仔細查閱所抽取出的100張門診處方,對處方中患者性別、患者年齡、口服糖皮質激素品種分布、口服糖皮質激素應用疾病種類分布、口服糖皮質激素合并用藥情況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我院門診口服糖皮質激素品種有醋酸潑尼松片、醋酸地塞米松片及甲潑尼龍片。2014年1月~6月我院門診處方中使用口服糖皮質激素的處方共1136張。處方點評軟件系統隨機抽取的100張處方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73例,其中1例女性患者為孕20w;患者年齡10~86歲,其中未滿18歲患者共6例,老年患者(>60歲)共26例。100張處方中使用醋酸潑尼松片45例、醋酸地塞米松片4例、甲潑尼龍片51例。100張口服糖皮質激素處方中,1次/d服用為80張,2次/d服用為17張,3次/d服用為2張,隔日一次服用為1張。100張口服糖皮質激素處方中,用于系統性紅斑狼瘡、狼瘡性腎炎、干燥綜合征、強直性脊柱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特發性關節炎、系統性硬化、纖維肌痛綜合征、風濕性多肌痛、多肌炎、皮肌炎、成人斯蒂爾病、韋格內氏肉芽腫等風濕性疾病57例;特發性耳聾、突發性聾、耳鳴、分泌性中耳炎、感音神經性聾、急性喉炎、鼓膜炎等耳鼻咽喉疾病14例;用于間質性肺炎、機化性肺炎、支氣管擴張合并感染等呼吸系統疾病11例;重癥肌無力、面神經麻痹等神經性疾病4例;過敏性紫癜、皮炎、帶狀皰疹等皮膚性疾病4例;痛風性關節炎等代謝性疾病4例;虹膜炎、眼瞼腫物、玻璃體混濁等眼科疾病3例;復發性阿弗他潰瘍、齲病等口腔疾病2例;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1例。
100張口服糖皮質激素處方中,可能存在潛在風險的聯合用藥有:美沙拉秦緩釋片(1g,TID)與甲潑尼龍片(4mg,QD)的聯用1例;阿司匹林腸溶片(0.1g,QD)與醋酸潑尼松片(15mg,QD)的聯用1例;雙氯芬酸鈉緩釋片(75mg,QD)與甲潑尼龍片(4mg,QD)的聯用1例。塞來昔布膠囊(0.2g,QN)與醋酸潑尼松片(5mg,QD)的聯用1例。
3 討論
3.1口服糖皮質激素藥物的基本應用情況 我院口服糖皮質激素的患者女性數量明顯大于男性數量,需要指出的是,100張處方中有1例患者為孕婦(孕20w),《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中指出,孕婦應慎用糖皮質激素,特殊情況下臨床醫師可根據情況決定糖皮質激素的使用[3]。該孕婦的臨床診斷為系統性紅斑狼瘡,因此應用糖皮質激素是利大于弊的。另外有6例未滿18周歲的兒童,兒童使用糖皮質激素應根據年齡、體重(體表面積更佳)、疾病嚴重程度和患兒對治療的反應確定糖皮質激素治療方案,更應注意密切觀察不良反應,以避免或降低糖皮質激素對患兒生長和發育的影響。
我院口服糖皮質激素主要用于風濕免疫性疾病,占57%,其次為耳鼻咽喉疾病,占14%,再次為呼吸系統疾病,占11%。超出糖皮質激素適應癥有急性喉炎、鼓膜炎、支氣管擴張合并感染、虹膜炎、眼瞼腫物、玻璃體混濁、齲病等,建議進一步斟酌使用糖皮質激素的必要性。我院門診應用口服糖皮質激素的品種以甲潑尼龍片與醋酸潑尼松片為主,醋酸地塞米松片相對較少。口服糖皮質激素的用藥頻率以1次/d為主,占80%,3次/d服用有2例,1例為醋酸潑尼松片,1例為甲潑尼龍片,醋酸潑尼松片與甲潑尼龍片的作用持續時間為12~36h,3次/d服用合理性欠佳。
3.2聯合用藥分析 100張處方中涉及有潛在風險的藥物聯用主要可分為兩類:①糖皮質激素與水楊酸鹽類藥物的聯用,如美沙拉秦緩釋片與甲潑尼龍片的聯用1例;阿司匹林腸溶片與醋酸潑尼松片的聯用1例。糖皮質激素可能降低水楊酸鹽的血清濃度,使水楊酸鹽(酯)類的治療效果減弱,甚至可能被糖皮質激素掩蓋。另外停用皮質類固醇時,若水楊酸鹽(酯)類不減量,曾導致水楊酸鹽中毒。藥師建議兩者聯用時需要調整水楊酸鹽(酯)類的劑量,且停用糖皮質激素時,水楊酸鹽(酯)類宜相應減量。②糖皮質激素與非甾體類抗炎藥的聯用,如雙氯芬酸鈉緩釋片與甲潑尼龍片的聯用1例;塞來昔布膠囊與醋酸潑尼松片的聯用1例。糖皮質激素與非甾體類抗炎藥合用,可增加糖皮質激素的抗炎作用,但可能加劇致潰瘍作用。兩者聯用時,藥師建議加服預防消化性潰瘍及出血等不良反應的藥物,并交代患者增強對胃腸道不良反應的自我監護,若出現不適癥狀,及時就醫。
3.3患者用藥教育 門診藥師需要向患者交代以下幾點:①應用口服糖皮質激素期間,注意低鈉高鉀高蛋白飲食,定期監測血壓、血糖、血鉀等檢驗指標。②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加服預防消化性潰瘍及出血等不良反應的藥物;③由于口服糖皮質激素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抑制作用較強,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患者不能突然停藥。④根據時辰藥理學研究,人體分泌皮質激素上午7點~8點為分泌高峰,隨后逐漸下降,因此,服用糖皮質激素時間在早上7點~8點時,對體內皮質醇分泌的抑制作用比較短暫,藥物不良反應較小。因此若1次/d 服用,建議早八點服用,若2次/d服用,建議早8點與下午16點分別服用。
4 結論
口服糖皮質激素藥物的臨床使用總體合理,但此類藥物臨床應用隨意性較大,未嚴格按照適應證給藥的情況仍有存在,藥師參與醫囑審核、用藥安全宣教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用藥安全性。
參考文獻:
[1]吳東海.糖皮質激素在風濕病中的應用[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06,4(3):4-7.
篇9
【關鍵詞】 老干部;疾病調查;生命質量
1對象
1 395名軍隊老干部,年齡50~85歲,文化程度為初中、大專、大學本科。
2方法
2005―2009年對1 395名軍隊老干部采取交談、實際疾病調查、治療保健跟蹤的方法進行了健康情況的調研。
3結果
年齡在50~64歲的1 095人,占78.5%,其中患有2種以上疾病的有649人;年齡在65~85歲的300人,占21.5%,大都是多種疾病在身,各系統疾病均有。循環系統疾病為主的959人,占68.7%;消化系統疾病為主的189人,占13.6%;運動系統疾病為主的133人,占9.5%;呼吸系統疾病為主的91人,占6.5%;神經系統疾病為主的23人,占1.7%。調查結果顯示,大量離退休老干部疾病具有多樣性、復雜性、多變性、易加重的特點。心血管系統疾病所占比例明顯增大。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疾病譜不斷地改變,醫學觀也不斷地更新,對如何保證老干部的身體健康、如何做好老干部的醫療保健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4原因分析
4.1飲食結構及習慣不科學、不合理,導致老年人疾病的復雜化如攝入熱量過多,可使全身脂肪積聚,致使肥胖,引發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還可引起酸堿平衡紊亂、神經痛、胃潰瘍、便秘、齲齒等;維生素、鈣質攝入不足都可引起機體抵抗力下降;長期過多攝入食鹽,高血壓和腦卒中發生率就會顯著升高,同時也會加重心臟病、腎病、肺病患者的癥狀,使人精神憂郁,情緒沮喪。
4.2生活環境對疾病的影響隨著工業、醫學、生物科技等各門學科的發展,各種污染也不可避免地潛入我們的生活,水源、空氣、食物、衣物污染及電磁輻射等各種各樣的污染日趨嚴重地侵害著人們的機體,再加上老年人本身免疫力低下,身體很容易受到損害,使原有的疾病加重。
4.3文化程度、文化生活來源、家庭氛圍也直接影響身心健康多數老干部子女不在身邊,再加上退休后心理不適應、不平衡,抵觸人際交往、交流,文化體育活動受喜好及環境的限制被動地參與或不參與,精神生活質量偏低。
4.4醫療保健手段單一雖然建立了年度體檢制度,并給予相應的用藥范圍,但療養的環境、條件、健體技能、自然因子療養、疾病矯治及康復鍛煉保障有限。同時老干部對自己的健康缺乏科學的關注和維護,個體擁有的醫療衛生知識、藥物知識、保健品信息及有關養生的保健技巧方法片面、缺乏,形成一些對健康不利的行為和習慣,延誤疾病的治療和恢復。
5相應措施
1)加強衛生宣教及科學化引導。老年人離退休或患有多種慢性病,各系統器官功能常有不同程度的衰退,生理、心理和情緒均可發生一系列變化,加之有些病癥不典型、病情多變,因此,所在干休所及醫療體系應有的放矢地定期進行衛生、科普、用藥、保健知識、保健技能的宣教,教會老干部一些康復、保健技術,倡導健康的、新的生活方式。
2)建立老干部健康檔案,定期進行健康體檢,及時診治疾病,科學指導康復,加大保健力度,提高生命質量。
3)合理安排和改善老干部生活、文體環境,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促進人際交流,有效地調整老干部的心態和生活質量。
4)保證療養時間,提高療養效果和質量。應根據老年人的特點和身體狀況,定期安排療養,提供群體氛圍和人際交往環境。不僅能夠有效地從飲食營養結構、攝入、比例科學設置入手進行調整,而且通過文化生活的調劑,體能動靜結合的鍛煉,輕松休閑,以健康身心為主,充分利用康復功能手段,提高療養效果和質量。
5)綜合應用各種自然因子,發揮其效能,提高防治疾病、健康強體的能力。選擇日光浴、海水浴、森林浴及景觀療法,增強機體免疫力,改善各系統功能,這是醫療保健工作中的主要手段,也是區別于醫院治療的關鍵因素。
6小結
篇10
【關鍵詞】 呼吸道疾病;患病率;體征和癥狀;對比研究;青少年
【中圖分類號】 R 18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6-0708-03
Prevalence of Respiratory Symptoms and Diseases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 in Urban Shanghai/NIU Chun-jin,WU Jin-gui,ZHUANG Zu-jia,et al. Changni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Shanghai(20005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rvey the prevalence of respiratory symptoms and illnesses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 and to provide the data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espiratory illnesses. MethodsBy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e, the prevalence of respiratory symptoms and illnesses was determined. Using standardized questionnaires, 6 551 children and adolescent among 16 schools in 3 urban areas in Shanghai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persistent cough, persistent phlegm, wheeze, wheeze symptom, asthma, current asthma and bronchitis in them was 8.6%, 4.4%, 7.1%, 2.7%,4.5%, 1.9% and 1.8%,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prevalence of most common respiratory illness in age(P
【Key words】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s;Prevalence;Signs and symptoms;Comparative study;Adolescent
呼吸道疾病是影響學齡兒童健康和導致學生缺課的主要原因[1],呼吸系統癥狀會傾向性地延續到成人并發展為慢性疾病。歐洲呼吸道健康協會(European Community Respiratory Health Survey, ECRHS)曾組織對歐洲多個國家大規模調查[2]。本研究調查了上海市城區兒童青少年呼吸道疾病與癥狀的流行狀況,為呼吸道疾病的預防措施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取分層整群隨機抽樣方法,根據上海市的地理位置特點,以城市內、中、外環線為界劃分為3個地區,共抽取6所中學、8所小學和2所幼兒園,共215個班級的學生,要求學生在上海居住2 a以上。共發放問卷7 230份,回收6 921份,調查應答率為95.7%;經審核,符合填寫質量要求的問卷共6 551份,有效應答率為90.6%。男生3 381人,女生3 170 人;年齡最小4.2歲,最大16.5歲,平均為(10.96±3.44)歲。男、女生平均年齡分別為(11.1±3.4)和(10.9±3.4)歲,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 參考美國胸科協會(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AST)推薦的《兒童呼吸系統疾病調查問卷》[3],并進行適當修改,調查內容包括兒童家庭社會人口學特征(姓名、性別、學校、班級、年級、居住地址)、呼吸道癥狀與疾病(過去1 a內出現的咳嗽、咳痰、喘息、哮喘、支氣管炎等)。
1.2.2 兒童呼吸道癥狀及疾病定義 持續咳嗽:感冒或不感冒時經??人?且過去1 a中有3個月以上每天(1周有4 d以上)咳嗽。持續咳痰:感冒或不感冒時均咳痰,且過去1 a中有3個月以上每天(1周有4 d以上)發生吐痰。喘息:有過喘息且近2 a超過2次。喘息樣癥狀:有過喘息且近2 a超過2次,但并非哮喘。哮喘:喘息并伴有急性呼吸困難發作2次以上,或曾被診斷為哮喘性支氣管炎或者小兒哮喘,或被診斷有喘息并伴有呼吸困難。哮喘現患:喘息并伴有急性呼吸困難的發作2次以上,或曾被診斷為哮喘性支氣管炎或者小兒哮喘,或被診斷為有喘息并伴有呼吸困難,且近2 a因哮喘或哮喘性支氣管炎或小兒哮喘而接受過治療。支氣管炎:在門診或住院就診中醫生診斷為支氣管炎。
1.2.3 質量控制 調查問卷經預調查并請相關領域專家和中小學教師討論修訂后正式應用。對所有參加調查的人員進行培訓。調查問卷由學生家長填寫,回收后由課題組成員進行審核。采用即時邏輯審核檢驗與雙重復錄入比較檢驗結合的方法,確保數據錄入準確。
1.3 統計分析 使用EpiData 3.1建立數據庫。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患病率、檢出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和χ2趨檢驗分析。
2 結果
2.1 呼吸道癥狀年齡分布 見表1。兒童青少年持續咳嗽的檢出率平均為8.6%,5歲組最高,達15.5%;最低為13歲組,為2.4%。各年齡組間持續咳嗽的檢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7.74,P
2.2 哮喘與支氣管炎的年齡分布 各年齡組哮喘、哮喘現患、支氣管炎患病率分別為4.5%,1.9%,1.8%(表1),哮喘、哮喘現患、支氣管炎的患病率年齡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25.52,24.28,38.51,P
2.3 呼吸道癥狀與疾病的性別分布 見表2。持續咳嗽、持續咳痰、喘息、喘息樣癥狀、哮喘、哮喘現患均為男性高于女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10.28,5.77,23.31,11.88,8.91,4.39,P值均0.05)。
2.4 呼吸道癥狀與疾病的城區分布 由表3可見,上海城區內、中、外環3個地區兒童青少年呼吸道癥狀檢出率與疾病患病率存在差異,多數呼吸道癥狀為內環、中環高于外環。χ2檢驗顯示,3個城區持續咳痰、喘息患病率差異均有統計意義(χ2=11.409,8.009,P值均
3 討論
3.1 呼吸道癥狀檢出率與疾病患病率 歐洲呼吸道健康協會(ECRHS)報道,西方國家持續咳嗽檢出率為3%~9%,持續咳痰檢出率為1%~5%;哮喘患病率在8.5%~32.0%之間,喘息檢出率在13%~29%之間[2]。本次調查中,兒童青少年持續咳嗽、持續咳痰的檢出率分別為8.6%,4.4%,喘息及喘息樣癥狀的檢出率分別為7.1%,2.7%,哮喘、哮喘現患的患病率分別為4.5%,1.9%。與歐洲的調查結果相比,我國兒童哮喘、喘息等過敏性疾病患病率較低,而持續咳嗽、持續咳痰等刺激性癥狀檢出率較高。
3.2 哮喘患病率趨勢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近20 a來,全球哮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持續增加,每10 a以20%~30%的比例增長[4]。我國兒童哮喘協作組于1988年、2000年對城市兒童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兒童哮喘患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上海在這2次調查中的患病率分別為1.5%,3.34%,在全國城市中處于高水平。有不少理論和學說解釋哮喘患病增加,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1)空氣污染物暴露[6-7];(2)運動減少和肥胖增加[7];(3)兒童早期感染的變化[8-10]。本研究顯示,上海城區兒童哮喘的患病率為4.5%,哮喘現患率為1.9%,略高于2000年調查水平,但明顯低于發達國家。這種患病率的差別歸因于遺傳因素還是環境因素仍需進一步研究。
3.3 呼吸道癥狀年齡檢出率趨勢 從本次調查的結果可見,呼吸系統的癥狀均有隨年齡的增長有下降的趨勢。這可能是由于肺在兒童出生時并未完全發育成熟[11],隨著生長發育,肺泡數增多,而肺泡上皮未完全發育成熟,其結果是肺泡上皮的滲透性增大,兒童每千克體質量的肺泡表面積明顯大于成人。在正常呼吸的情況下,每千克體質量呼吸的空氣比成人多50%,兒童肺生長發育時期是空氣污染物暴露且產生影響的敏感期[12]。
3.4 呼吸道疾病與癥狀的居住地區差異 本研究結果,居住在不同城區的兒童呼吸系統患病率有一定差異,居住在中心城區(中環以內)兒童呼吸道癥狀檢出率和疾病患病率均高于外環。從上海城區的實際情況看,內環、中環人口、道路和交通密度均大于外環。有報道顯示,室內空氣中的污染物NO2、可吸入顆粒物、含碳化學物水平與住所附近50 m或100 m范圍內的道路、人口密度有聯系[6]。上海市小學、初中學生一般是就近上學,內環、中環的學生居室以及就讀的學校附近的交通流量、人口密度均大于外環,學齡兒童以及青少年呼吸道疾病與癥狀的發病率內、中環高于外環可能與此有關。
3.5 呼吸道疾病與癥狀的性別差異 本次調查發現,男性持續咳嗽的檢出率和哮喘、哮喘現患的患病率高于女性。與查日勝等[13]報道的結果不太一致。有報道認為,女性呼吸道癥狀或疾病高于男性可能是由于女性在廚房呆的時間較男性長,暴露于較高水平的燃氣爐廢氣污染物所致[11]。城市兒童青少年一般很少參與家務勞動,無論男孩還是女孩在廚房呆的時間都很少。一般認為,男孩在室外活動時間多于女孩,受室外污染物的影響程度大于女孩。但在不同地區室內、外污染物的相對效應在不同地點可能不完全一致,需要更多的流行病學研究資料證實。
4 參考文獻
[1] SCHAPPERT SM. Ambulatory care visits to physician offices, hospital outpatient departments,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s: United States, 1997. Vital Health Stat, 1999,13(143):1-39.
[2] JANSON C, ANTO J, BURNEY P, et al. The european community respiratory health survey: What are the main results so far? Eur Respir J, 2001,18(3):598-611.
[3] FERRIS BG.Epidemiology standardization project Ⅱ.Recommended respiratory disease questionnaires for use with aduts and children in epidemiological research.Am Rev Respir Dis,1978,118(suppl 6):7-53.
[4] MASOLI M, FABIAN D, HOLT S, et al. The global burden of asthma: 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GINA dissemination committee report. Allergy, 2004,59(5):469-478.
[5] 全國兒童哮喘防治協作組.中國城區兒童哮喘患病率調查.中華兒科雜志,2003,41(2):123-127.
[6] CLOUGHERTY JE, WRIGHT RJ, BAXTER LK, et al. Land use regression modeling of intra-urban residential variability in multiple traffic-related air pollutants. Environ Health, 2008,7:17.
[7] DALES R, WHEELER A, MAHMUD M, et al. The influence of living near roadways on spirometry and exhaled nitric oxide in elementary schoolchildren. Environ Health Perspect,2008,116(10):1423-1427.
[8] REDD SC. Asthma in the United States: Burden and current theories.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02,110(4):557-560.
[9] LEIKAUF GD. Hazardous air pollutants and asthma.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02,110(4):505-526.
[10]BACH JF. The effect of infections on susceptibility to autoimmune and allergic diseases. N Engl J Med, 2002,347(12):911-920.
[11]SCHWARTZ J. Air pollution and children's health. Pediatrics, 2004,113(4):1037-1043.
[12]BATESON TF, SCHWARTZ J. Who is sensitive to the effects of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on mortality? A case-crossover analysis of effect modifiers. Epidemiology, 2004,15(2):14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