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時代概念范文

時間:2023-10-27 17:31: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智能時代概念,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智能時代概念

篇1

在國外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將學生分成兩組,其中一組連續10周食用豆漿、豆腐等黃豆制成的食物,與另一組沒有吃大量黃豆制品的學生相比,他們的記憶力測驗成績進步而且反應也變得更快。專家介紹,黃豆制品中含有植物雌激素──異黃酮,對促進記憶力、預防失智癥有一定幫助。

治療牙周病可改善肝功能

日本一研究小組日前報告說,非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患者攜帶牙周病致病菌的比例是健康者的近4倍,通過治療牙周病,能夠大幅改善肝功能。

雖然此前的研究表明牙周病與心臟病和腦中風存在一定關系,但是發現其與肝炎存在關聯還是首次。研究小組負責人說:“為避免脂肪肝發展成肝炎,保持口腔衛生非常重要。”非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患者無明顯飲酒史,但他們的肝臟切片在組織學上的變化與酒精性肝炎很相似。在日本,每3名成年男性中就有一人是脂肪肝,其中10%至20%是非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橫濱市立大學和大阪大學的研究小組在調查102名非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患者的牙周病致病菌時,發現約有52%的人攜帶這種致病菌,這一比例是健康人的3.9倍。研究人員讓肥胖的小鼠感染牙周病致病菌,3個月之后,它們的肝臟平均變大至原有水平的1.5倍,肝炎癥狀也有所惡化。

研究人員還對10名同時患牙周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的病人進行治療,清除他們的牙石或用抗生素抑制牙齦炎癥。3個月后,這些患者的肝功能指標基本都恢復正常。

空氣污染增加心梗風險

法國研究人員綜合以往多項研究結果得出結論,呼吸受污染空氣幾天后,人們罹患心肌梗塞的幾率會增加。

研究人員發現,空氣污染地區居民患心梗的幾率普遍稍高。這些污染緣于工業生產和交通運輸,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非常小的灰塵顆粒。研究人員查閱以往34份相關研究報告,這些報告的研究對象人數從400人至30多萬人不等。結果發現,每立方米空氣污染物濃度增加10微克,這一地區居民一周后遭遇心梗的幾率增加1至3個百分點。

科學家們指出,人們呼吸受污染空氣后,污染物的細小顆粒會抵達肺泡并隨血液流動運至心臟。污染物還可能影響血管的擴張和收縮能力,進而影響血壓。

輕度脫水影響情緒思維

美國一項新研究顯示,即便是輕度脫水也能導致人們在情緒、思考能力和生理等方面出現變化。研究人員因此建議人們保證身體水分充足,避免脫水帶來的負面影響。

美國康涅狄格大學人類行為實驗室的研究者指出,輕度脫水是指體內水分流失約1.5%。研究者為相關試驗招募了26名男性志愿者和25名女性志愿者,他們的平均年齡分別為20歲和23歲。這些健康的志愿者按要求進行運動,造成身體輕度脫水,然后由研究人員評估他們的警惕性、注意力、反應時間、學習能力、記憶力和推理能力,并將這些評估數據與志愿者正常情況下的測試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研究人員發現,輕度脫水會給人們的情緒帶來負面影響,而且無論人們是否進行劇烈運動,輕度脫水都會造成同樣影響。與男性相比,女性更易受輕度脫水影響。她們的認知能力盡管不會出現明顯波動,但會覺得所面對的問題變得更難。同時,她們還會感到頭疼、疲勞、無法集中注意力。

年輕時睡眠質量差,年老時更易患老年癡呆癥

一項新研究表明,年輕時睡眠質量差的人,年老時更易患上老年癡呆癥。

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們測試了100名45~80歲被觀察者的睡眠情況后發現,失眠對人有著長期的影響。研究過程中,人的睡眠時間約為8小時,但實際平均為6.5小時,因為在夜間他們通常會中途醒來,睡眠中斷。如果一個人每小時醒來5次以上,大腦就會有淀粉樣蛋白斑積聚,并隨著年齡增大,慢慢導致老年癡呆癥。研究還發現,睡眠效率低的人也易患老年癡呆癥。

玻璃炊具餐具安全性引關注

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召開座談會,探討玻璃炊具、餐具的安全問題。中消協消費指導部主任張德志介紹了多起因為使用所謂耐熱玻璃器皿爆炸導致傷人的事件。

玻璃炊具中,很多是不適合在微波爐和烤箱等高溫環境中使用的,如果使用會造成爆裂,對使用者造成傷害。

目前市場上的玻璃器皿種類很多,比較常見的是標有“鋼化耐熱玻璃”等字樣的玻璃器皿。所謂鋼化玻璃是鈉鈣玻璃成型后,通過風冷、離子交換等方法,使機械強度和熱沖擊強度提高的強化玻璃,其實從本質上講鋼化玻璃不屬于耐熱玻璃。因此,中消協建議消費者不要將鋼化玻璃器皿放入微波爐或烤箱中使用。對于目前市場上玻璃器皿標注不明等不規范情況,首先是要明示,能否在高溫環境中使用。其次,還要保障質量,有的產品質量是良莠不齊的,這樣也會給消費者造成損害。

據了解,為了保障消費者的人身安全和切身利益,中國日用玻璃協會參照借鑒國外的成功做法,準備在我國實施加貼耐熱玻璃制品標識的工作,目前已經制定出了相關管理辦法,希望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保障消費者權益。

總發短信會導致語言能力下降

加拿大一項最新語言學研究結果顯示,總發短信會導致語言能力下降,更難接受新詞匯。

研究人員以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內容涉及包括短信在內的各種閱讀習慣。之后,研究人員向參試大學生展示了一組詞匯,其中既有真實詞匯,也有杜撰詞匯。結果發現,手機短信對人們的語言能力會產生負面影響,特別是在理解和接受詞匯方面。研究人員表示,與更多閱讀書籍、雜志和報紙等傳統印刷媒體的人相比,經常發短信的人對新詞匯的反應速度更慢。

研究負責人表示,人們之所以接受更多的詞匯,是因為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詞匯的意義,對不認識的詞匯持包容態度。而新調查發現,大學生發短信越多,他們越容易拒絕更多的詞匯,或否認這些詞匯屬于真實詞匯的可能性。傳統印刷媒體可以向人們展現語言的多樣性和創造性,而年輕人所發的口頭語或白話式的短信,則無法做到這一點。閱讀有助于提高語言使用的靈活性以及對不同詞匯的容忍度,還有助于提高讀者對新詞匯的“破譯能力”。

科學家找到去除炸薯條中致癌物的方法

篇2

 

2016年3月15日,谷歌AlphaGo擊敗世界圍棋頂尖高手、曾經獲得18個世界圍棋冠軍頭銜的李世石再次昭示著一場有關人工智能科技的革命即將在世界范圍內被掀起,并將廣泛影響到金融、互聯網等行業。有人說,全球經濟即將由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時代進入RT(Robot Technology)時代。如今,這種觀點已漸成共識。《英才》在此介紹與人工智能概念相關的幾家公司,以供參考。

 

歐比特(300053.SZ)/概念股指數:

 

公司主營高可靠嵌入式SoC芯片類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及系統集成類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國內航空航天控制芯片的龍頭。2014年10月20日,公司擬以5.25億元購買廣東鉑亞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權。鉑亞信息主營人臉識別、智能安防、系統集成解決方案、IT商品銷售及技術服務。

 

2014年底,公司以SoC,SIP領先技術入股以色列城市航空公司(UA公司),并快速進入了無人機及飛行汽車領域。公司在夯實航空航天控制芯片領先地位的同時,積極布局衛星互聯網、直升機和人臉識別安防領域,完善公司通信服務產業鏈。

 

川大智勝(002253.SZ)/概念股指數:

 

公司主營軟件、硬件及配套系統開發,系統集成和圖像圖形工程,從事安防產品的生產、銷售及安防工程設計。2016年2月16日,公司公告稱,將與奧飛動漫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虛擬現實技術的領域展開合作,開拓新市場。通過這次合作,公司有望在全景互動體驗系統所需的虛擬現實領域有所突破,并在細分領域形成核心競爭力,對公司未來業績增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同時公司正在實施2015年非公開增發募投項目“D級飛行模擬機增購及模擬訓練中心建設項目”,計劃新購2臺D級模擬機,預計到2017年,公司將有4臺全新D級A320飛行模擬機投入運行,為公司業績持續增長提供保證。

 

科大訊飛(002230.SZ)/概念股指數:

 

公司主營業務主要有語音支撐軟件,行業應用產品,信息工程和運維服務三大類。目前公司人臉識別技術已集成在語音云平臺向開發者開放。2014年8月,公司了“訊飛超腦”計劃,該計劃的核心是讓機器從“能聽會說”到“能理解會思考”,目標是實現真正的中文認知智能計算引擎,并計劃在未來引爆在教育、客服、人機交互、醫療等領域的智能應用。

 

今年兩會上,公司董事長劉慶峰建議由中國人民銀行相關部門牽頭在“一行三會”金融大數據基礎上接入互聯網大數據,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金融市場情緒測試,提升金融市場監管能力。

 

東方網力(300367.SZ)/概念股指數:

 

公司主營城市視頻監控管理平臺的研發、制造、銷售及提供相關技術服務。2015年公司實現營收10.17億元,凈利潤2.4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8.92%和83%。2016年2月2日,公司公告表示,擬非公開發行不超過8000萬股,募集資金不超過18.30億元。其中14.23億元投入視頻大數據及智能終端產業化項目,1.57億元擬投入智能服務機器人項目,2.5億元擬補充流動資金。

 

通過本次非公開發行,公司將憑借在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取得技術突破在行業市場和消費者市場分布打造視頻大數據和服務機器人等核心產品,進一步深化公司科技型創新公司的市場形象,擴大品牌影響力。

 

紫光股份(000938.SZ)/概念股指數:

 

公司主營計算機輸入設備、數碼存儲設備和數碼輸出設備等數碼影像產品、筆記本電腦、臺式電腦、網絡接入及安全產品和通用耗材能資源品牌信息電子硬件產品。公司以20%的股份參股紫光優藍(注冊資本500萬),紫光優藍是國內領先的家用智能機器人研發銷售公司,已與清華大學、中科院等科研機構形成戰略合作,在人工智能、語音識別、智能感應等各方面都是行業專家。

 

并在焦作建成國內第一條生產線——巴羅科技愛樂優智能機器人項目,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家用智能機器人產業基地。

 

賽為智能(300044.SZ)

 

概念股指數:

 

公司主營業務為城市軌道交通、鐵路、建筑行業提供智能化系統解決方案。2016年1月28日公司公告稱,預計2015年實現盈利7081.34萬—8654.98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5%—65%。2015年新簽合同總額突破10億元,公司全資子公司合肥賽為智能自主研發的無人機已與軍隊簽訂訂單。公司智慧農業平臺也在積極開發中。目前公司正加深與華為公司的合作,將共同開拓ICT基礎設施和智慧城市領域市場。

 

佳都科技(600728.SH)/概念股指數:

 

公司是國內領先的智能安防、智能軌道交通提供商,專注于智能技術和產品的開發應用。2015年10月29日公司公告稱,擬以2億元現金收購廣東華之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51%的股權。華之源是全國軌道交通公安通信系統和視頻監控系統的領軍企業,在手訂單超過5億元,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和較高的市場份額。

 

收購華之源后,公司將成為中國唯一的同時擁有城市軌道交通自動售檢票系統、屏蔽門系統、綜合監控系統和通信系統等四大智能化系統解決方案和應用業績的廠商。

 

漢王科技(002362.SZ)/概念股指數:

 

公司以智能人機交互領域的手寫輸入和識別為起點,依托自主研發的手寫識別技術、筆跡輸入技術、OCR技術和嵌入式軟硬件技術等四大核心技術,逐步開發出一系列適合自身技術特點和市場需求的產品和服務。

 

目前,漢王云尚處于投入期,該項目是從事以模式識別為核心的智能交互領域相關的軟硬件產品生產、行業應用、技術授權及平臺服務。公司在人臉識別技術領域有比較深厚的積累,在應用上,公司最先推出嵌入式人臉識別產品,具有先發優勢。

篇3

關鍵詞:體驗;智能;以人為本;衛浴

一 用戶體驗設計的定義

體驗經濟背景下產生的體驗設計,美國著名的信息設計、用戶體驗專家 Nathan Shedroff 在《體驗設計》(Experience Design)中對其定義為:它是將消費者的參與融入設計中,是企業把服務作為“舞臺”,產品作為“道具”,環境作為“布景”,使消費者在商業活動過程中感受到美好的體驗過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已得到極大的滿足,人們開始轉向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和體驗享受。這就要求產品不僅能滿足功能需求,同時也能為使用者提供心理、精神的享受和體驗。體驗設計即是通過感官、情感、等方面激發愉人的精神和滿足人心理需求的產品創造活動。體驗設計之所以稱為體驗設計就在于使用者個體的體驗是最為重要的,產品所帶來的體驗價值往往遠遠大于產品本身。體驗設計可以融合和充分利用視覺、聽覺、觸覺、 嗅覺與味覺等感官特性,使產品更人性化和情感化。能播音樂的服裝,能散發個人芳香氣味的香水手機等等都是帶給人體驗感受的產品。體驗是個人內在的感受,是受個人的人生經歷、民族文化等因素影響而產生的感受,每個人對同一產品的體驗是截然不同的。體驗設計的目的即是喚起產品使用者個人獨特的美好回憶與生活體驗。

二 智能衛浴中的體驗設計

體驗既是一種觸覺感知,大部分來源于我們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發生在我們皮膚上所產生的反應和感覺。許多最基本的體驗過程發生在浴室:當我們早上起來可以洗一個溫水澡的時候,很多人認為在浴室中發生的一切是我們最幸福的事情。

智能衛浴就是將來衛浴的概念。學術上講,它的概念是基于集成智能系統衛浴轉變到一個智能開發的設施管理系統。智能開發有一個當地的網絡,它可以連接到各種產品和各種開發部件給智能集成系統。該網絡可以使得各種產品和功能被集中的控制,并且保證各種功能是被自動控制的,無需人為操作。系統可能是被程式化的,當室外是鎖住,并沒有人在房子里時,可以便確保所有電源設施和水龍頭也是關上的。這個系統能夠讓許多的設施功能應用在照明、加熱、安全和水的使用上。

一)概念設計過程

該項目采用的迭代研究方法:1)背景研究,2)創造階段,3)概念測試,4)實現階段,5)陳述階段。

1.背景研究從衛浴歷史起源到未來開放式建筑和智能建筑。

2.在創造階段,在早期概念已經產生了。概念的產生基于一系列衛浴情感上。這個情節被塑造是圍繞視覺主體、技術解決方案和一個用戶需要組織。

3.當所有的設計被滿意的定義下來,概念測試進入全面的粗糙食物模型,測試的目的是驗證這一概念的一般水平和獲得反饋的用戶界面設計。

4.測試之后,接下來就是實現階段。這一元素被開發成三維模型和進一步的功能原型。這種現象是建立形成一個充分運作的原型浴室。

5.最后,概念進入陳述階段。設計應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

相反:智能衛浴的目的在于達到輕松和使用友好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在于設計出產品項目,而是建立一個具有高度是設計感念,或者是成為斯堪的納維亞最大的制造商。智能衛浴的設計是由阿尼和阿羅馬桑麗設計的。

二)尋找衛浴體驗的精神

在項目的起初,我們回顧并且了解了在過去衛浴領域中的一些成績。除了歷史和文化兩方面的因素外,材料的收集可以解決不同技術上的問題,開放式建筑以及人口老齡化的問題都可能被解決。人們對現代衛浴的印象完全不同于過去的衛浴。現代衛浴強調的是衛生、健康、舒適、和方便,而且越來越朝著智能化發展。

在現代社會高速的生活節奏下,人們需要更溫暖和人性化的設計,而最貼近人類生活的智能衛浴設計更應該承擔起滿足人們心理需求和精神體驗的重擔。體驗設計運用于日用智能衛浴設計中時,設計師應該注意到喚起使用者的參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因為體驗設計是由設計師、產品與使用者三方共同完成的。一部電影有了道具、舞臺、布景后還需要演員的表演才能順利地進行下去,在體驗設計中,使用者的參與是整個設計的關鍵所在,是檢驗設計是否成功的準繩。當今社會是個新材料、新工藝層出不窮的時代,要滿足消費者求新的審美要求,設計師必須會運用新材料、新工藝來營造一種體驗式情感。人對材質的知覺心理過程是不可否認的,而質感本身又是一種藝術形式。如果產品的空間形態是感人的,那么利用良好的材質與色彩可以使產品設計以最簡約的方式充滿藝術性。材料的質感肌理是通過表面特征給人以視覺和觸覺感受以及心理聯想及象征意義。

三 小結

在即將到來的體驗經濟時代,顧客購買的并不是產品或服務本身,而是產品或服務所帶來的撫慰與快樂、高效與便捷。而這種價值是通過美麗好用的產品和完備貼心的服務體現出來的,設計正是通過這些價值載體的關注,來追求和創造真正的價值。因此,智能衛浴設計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全力為顧客提供卓爾不群的價值體驗,在充分體現“體驗時代特征“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總之,體驗經濟下的衛浴產品造型設計應滿足消費者的情感需求,設計師必須要深入生活,深入、細致地了解人們的生活方式、審美趣味,才能設計出能帶給人情感享受的產品。

參考文獻

[1] 湯志堅. 體驗經濟與體驗設計[ M] .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2] B?約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爾摩著,夏業良等譯:《體驗經濟》,機械工業出版社,北京,2002

篇4

當智能電視概念席卷中國彩電市場之時,業內出現了中國彩電業即將超越日韓企業的輿論,一時間智能時代能否扭轉中國彩電業相對弱勢的產業地位成為熱議話題。

對中國彩電企業來講,隨著國內高世代面板生產線相繼量產,面板受制于人的局面或將有所改觀。此時智能電視的興起將大部分單純硬件制造企業拉回到同一起跑線,在全新的產業價值分配體系中,中國彩電企業無疑再次陷入了關鍵資源相對缺失的行業困境。

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彩電業要把握云時代帶來的戰略機遇就必須跳出當前固有的發展模式,構建起適應云時代持續發展的新型戰略架構,否則將再次落入尷尬的產業處境中。

云時代帶給彩電業的最大變化不是單純電視屏幕大小的變化,而是基于不同“云”之上的電視整機運算處理能力的提升與云內容的極大豐富。此時的電視已不再是單一接收節目的硬件終端,而演化為相對智能的信息處理終端,于是軟件、操作系統等應用工具迅速集成到電視終端中。

客觀地講,這給彩電業帶來了兩大變化:一是彩電產業價值鏈被重塑。與此前整個產業鏈條中幾乎是清一色的硬件制造企業不同,智能電視時代的產業參與者就囊括了操作系統供應商、軟件研發者以及內容運營商等,整個產業的價值分配體系也隨之改變。二是彩電產業鏈條被迅速扁平化。此前只有具備相當產能的硬件制造企業才能參與到彩電產業分工中,而這一現象已遭到顛覆。

隨著谷歌、蘋果等IT巨頭切入彩電業,以往日韓企業以面板資源為關鍵籌碼主導全球產業發展的格局被徹底顛覆,此前寄希望于通過硬件相對壟斷控制全球產業發展的計劃將無法成行,這對在平板時代就一直處于弱勢地位的中國彩電業倒是一個巨大的機遇。

從目前市場情況看,中國彩電企業推出的所謂智能電視僅僅停留在概念階段,更多的是充當了一個產業整合者的角色,意在用新概念拉動市場。但按照不同產業角色的產業鏈控制力來看,當前僅僅處于加工制造定位的國內企業顯然是缺乏足夠產業話語權的,照此發展下去,整個產業又將陷入受制于人的尷尬處境。在當前產業環境下,從軟件、操作系統研發和節目內容運營兩個層面進行突破,是中國彩電業謀取未來全球競爭力的重要路徑。

未來全球產業角色必然將分化成軟件(包括操作系統)供應商、內容運營商以及硬件加工制造商三大角色,而軟件及內容商的產業掌控力明顯要優于單純的硬件制造商。因此中國彩電企業必須在這兩個維度進行突破,一方面集中產業力量突破外資在操作系統、軟件應用上相對壟斷的格局,形成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軟實力”,另一方面強化內容運營能力,推動企業從單純硬件制造商向綜合內容及服務供應商轉型。

篇5

日本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大國之一,在信息通訊領域也具有很強的研發能力。人工智能時代,日本企業有哪些最新的動向?這些新動向,又將如何影響中國市場? `

機器人向導能說多國語言

《t望東方周刊》記者在日本看到,自動駕駛、機器人走上生產線、對話型機器人等基本的人工智能應用,在日本基本已經進入試驗或使用的階段。

其中,機器人在生產線上的使用已經相當普遍。而對話型機器人已經能夠簡單回答一些問題。

在東京舉行的“日立社會創新論壇2016”上,日立公司研發的第三代對話型機器人EMIEW3的展位被擠得水泄不通。展位上,一位“剛剛來到”日本的金發碧眼的女士,想去購買一些特產,但不知道去哪里買。她向EMIEW提問后,后者用英語指引她去了附近的禮品店。

據介紹,EMIEW今后將被用在機場、火車站、大型公共設施等游客集中的地方,它將可以使用不同語言回答游客提出的問題。而且,如果出現了幾個人同時向一個EMIEW提問的情況,附近其他的EMIEW會趕過來幫忙,而且無需游客再次提問,新到的EMIEW可以直接回答問題。

EMIEW3之所以如此“聰明”,是因為它具有一個“遠程大腦”――將機器人信息技術平臺與基于“云”的智能處理系統和遠程操作系統相連接,就共同構成了這個“遠程大腦”,可以指揮和控制不同位置的多個機器人。

日立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還在持續研發對話型機器人,讓其具有多語言、多功能、聯合提供服務的功能,未來還有可能將它引入中國。

把“制造”變成“智造”

作為以制造能力馳名世界的“百年老店”,日立在人工智能時代思考的更多問題是:如何把“制造”全面轉型為“智造”?

在“日立社會創新論壇2016”上,日立制作所執行役社長兼CEO東原敏昭告訴《t望東方周刊》,面對新的時代和挑戰,日立提出的概念是“協創”。

具體來說,就是基于日立的制造能力和技術,與客戶共同、個性化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問題。

“首先,日立會和客戶共同分析遇到的問題,這被我們稱為‘課題共有’,然后將問題‘可視化’,最后共同設計解決問題的商業模式,經過效果模擬后,進入實施。”東原敏昭說。

比如,作為全球頂尖的高鐵車輛和控制系統的提供商,日立為英國大型城際鐵路項目制造的Class 800系列已于2015年運抵倫敦,預計將于今年投入運營。這是英國鐵路史上也罕有的新列車制造、置換大單,且涵蓋了長達近30年的維保服務,日立在歐洲市場的業務也將同步展開。

為什么日立可以在眾多強大的競爭對手中勝出?日立軌道業務單元首席戰略官光富真哉告訴《t望東方周刊》:“具有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的能力,讓日立區別于其他同行廠家。”

更具體來說,日立不僅能夠提供車輛、信號設備等,還擁有充足的IT、物聯網技術,能夠將商務數據、機械數據和客流等重要相關大數據放入物聯網平臺,通過可視化、圖像識別等人工智能的方式,提出一整套更完備的解決方案與服務體系。

比如,通過日立影像識別技術,能夠隨時監控車站客流狀況,在擁擠人流到來之前,采取分流、增加列車數量等方式,避免發生踩踏事件等。同時,通過對車站客流大數據的分析,能夠知道客流年齡、消費喜好等關鍵信息,指導地鐵車站的商業規劃。

不再追求一枝獨秀

日立把這個誕生于物聯網時代的平臺命名為“Lumada”,它具有開放、適用性強、高信賴度等特點。最值得關注的,則是它的通用性,任何企業、社團、機構都可以使用。

面對已經到來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北美提出了“工業互聯網”概念,歐洲在談“工業4.0”,中國提出“中國制造2025”,日本的愿景則是建成“讓人人充滿活力又舒適”的、“超級智能”的“5.0社會”。

放眼看去,具有較強制造業實力的日本企業很多,除了日立,還有東芝、三菱電機、松下、夏普、三菱重工等“群雄”。但讓日立真正獨樹一幟的,是它兼具強大制造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的綜合實力。

前些年,日立提出了制造業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的“軟硬兼施”(能提供IT解決方案,同時更能提供相關設備,能夠為其進行總裝)的概念,并一直堅持在全球推進以此為基礎的社會創新事業。

篇6

關鍵詞:機智能化網絡 應用 家庭智能化網絡 關鍵問題

中圖分類號:TU8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2)06-0120-01

1、引言

信息網絡是現代信息科學技術全部成就的綜合體現,正在成為人類文明史上第三代社會生產和社會活動的基礎工具:生產過程、經營貿易、管理決策、科學研究、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家庭勞務和國防安全,所有領域都將越來越徹底而且不可逆轉地依賴于信息網絡。何處不需網絡?何處不需智能?智能科學技術與網絡科學技術的有機結合,將使目前以提供信息共享服務為基本特性的“弱智信息網絡”提升為具有較高智能的“智能信息網絡”,從而使社會生產力真正能夠從工業時代的水平提升到信息時代的水平。可以預言,“智能信息網絡”成為社會生產和社會活動的通用工具之日,就是工業時代轉變為信息時代之時。

2、計算機智能化網絡組成結構分析

人的智力系統和智能工具的信息模型以及他們所執行的信息功能過程可以通過一定的功能模型得以體現。通過智能信息網絡的功能模型,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如果把傳感系統、獲取系統、存儲系統、計算系統、智能系統、控制系統、顯示系統按照功能模型的方式組織起來,就可以能“以類似于人的方式”完成各種智能任務。這就是完整意義上的“智能化機器體系”。人們所熟知的傳感、通信、存儲、智能、控制和顯示系統在這個體系模型中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作用。由于智能信息網絡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以類似于人的方式”完成各種智能任務,因此它可以執行“完整的生產流程”——針對問題獲取信息,傳遞/存儲信息,加工信息提煉知識,激活知識生成智能策略,把智能策略轉換成為智能行為,解決問題達到目的。

為什么把“智能化機器體系”稱為“智能信息網絡”呢?因為網絡就定義為“由若干節點和節點間的連線組成的集合”。把“傳感—獲取”、“計算—智能”、“控制—顯示”、“外部世界問題”抽象為具有相應功能的節點,通信—存儲理解為這些功能節點之間連線,那么上述模型就成為一個標準的網絡。

顯然,智能信息網絡的實質就是一個智能化的生產工具,面對給定的問題和不表,能夠以類似于人的方式獲得信息,從中提煉有用的知識,生成解決問題的智能策略,并把智能策略轉化為智能行為,解決問題,達到目標。我們把這種面對特點問題的智能信息網絡稱為專用智能工具。

依據給定問題的不同,專用智能工具的信息內容,知識內容,策略和行為方式也隨之不同,但是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機制是通用的。以各種各樣的專用智能工具為基礎,通過覆蓋整個社會的功用通信網絡平臺的集成,就可以構成面向整個社會的大規模的智能信息網絡體系。另外還需要指出的是,智能信息網絡特別是大規模智能信息網絡體系代表宏觀范疇普遍的智能應用,智能機器人則表微觀場合的具體智能應用。智能信息網絡和智能機器人兩者都需要網絡科學技術作為技術支撐,因為人們希望智能信息網絡和智能機器人都能夠根據給定的任務主動地獲得與求解問題相關的信息,從信息中提煉出有用的知識,并針對預定的目標把知識激活為求解問題的智能策略,再把智能策略轉換為智能行為,完成求解問題的任務;而且希望在此過程中的人機合作能夠在自然語言基礎上進行。

3、計算機智能化網絡在住宅和家庭中的應用分析

智能化住宅和家庭智能化網絡智能化住宅又稱“智能家居”,是以家庭為單元,以住房為物理空間的智能化統稱。最終的目的是讓家居環境更舒適、更方便、更安全、更符合環保。目前,在國外一些小區、社區也流行著“智能化小區”和“智能家居”的概念。這些概念本質上也是以“家庭網絡”為基礎。家庭網絡是社區管理和服務系統的用戶終端,與住戶直接相關,是實現住宅智能化、小區智能化的核心。家庭網絡與智能住宅緊密聯系,是一個融合多學科、多技術的交叉領域。網絡的概念已不再僅僅局限于簡單的控制部分,而是覆蓋家庭全方位的、提供各種智能服務的網絡系統,具體功能涉及安全服務、能源管理、數據通信服務、家庭環境控制和各種智能控制等方面。總的來說,家庭智能化網絡主要由以下3部分組成:(1)家庭控制網絡。用于傳送普通家用電器的控制信號和監視信號,實現家用設備的遠程監控,保證家庭安全。該系統對傳輸速率要求比較低,是家庭智能化網絡中惟一的低速網絡,數據傳輸速率只需幾kb/s。(2)家庭娛樂網絡。用于連接各種娛樂性家用電器,如高清晰度電視機、家庭影院等。(3)家庭通信網絡。用于傳遞數字與多媒體信息,如電話、傳真、計算機等。

4、計算機智能化網絡組建過程中關鍵問題分析

4.1 標準

家庭智能化網絡的發展必須首先制訂統一的網絡協議標準,為家庭網絡應用業務提供技術基礎支撐,保障家庭智能化網絡系統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并通過家電、lT、系統集成、房地產企業大范圍的協作,形成產業規模,這樣才能為家庭智能化網絡的發展和應用提供極大的空間。

4.2 可靠性

家庭網絡的安全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相鄰家庭信息獨立,不會互相干擾,即家庭信息不外泄;二是在實現家庭本地控制及遠程控制功能時,要提供對訪問的權限限制,即防止對家庭網絡的非法侵入。

5、結語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及社會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計算機智能化已在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內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其中以家庭住宅為單元的智能化網絡的應用最為突出,構建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的智能型家居網已成為引領當今社會和家庭生活的又一潮流。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工業4.0”;電子商務;發展趨勢

當今時代,我們面臨著各種復雜嚴峻的挑戰,其中最重大的挑戰莫過于如何應對已經到來的新技術革命,無論是其規模、廣度還是復雜程度,都和以往的技術革命截然不同。因此,德國的“工業4.0”概念一經提出,就得到世界各國政府的普遍認同,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工業4.0”,或將成為世界歷史上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主導力量。

所以,值此“工業4.0”全球化熱興之際,筆者擬對我國的電子商務發展趨勢進行深入探討。

一、我國電子商務的現狀分析?

2017年1月,我國京東集團聯合21世紀經濟研究院的《2016中國電商消費行為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市場規模穩居全球第一,電子商務交易額將超過20萬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超過10%。以此可以看出,我國電子商務所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體量不大,仍然擁有龐大的增長空間。

然而,我國的電子商務交易經前幾年猛噴式的發展,O2O、社交電商、社群電商、網紅電商等各種電商概念層出不窮,但收效不大,根本不能改變我國電子商務產業的大格局,穩坐我國電子商務交易前兩名的依然是阿里巴巴和京東,不過,他們也不約而同的遇到產業發展的“瓶頸”。如今,我國移動互聯網的人口紅利和流量紅利時代的優勢,經過幾輪迸發,幾乎消失殆盡,持續增長乏力,新一輪的電子商務的增長點亟待挖掘。

隨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當前電子商務產業格局隨之發生了許多變化,一方面,王府井、海爾、步步高、大潤發等一批傳統零售企業加速拓展電子商務渠道;另一方面,阿里巴巴作為中國電子商務產業的領軍人物,卻拋出了“電子商務即將消失”的言論,并大力提倡“新零售”,并指出: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這對我國數量眾多的中小電子商務企業提出了非常嚴峻的挑戰。

二、從“工業4.0”到“電商4.0”

據悉,2013年4月,德國政府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推出“工業4.0”戰略,目的是為了提高德國工業的競爭力,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占領先機,制定工業標準體系。德國學術界和工業界認為,“工業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櫓韉嫉牡謁拇喂ひ蹈錈,主要包括智能工廠、智能生產、智能物流等3個核心環節,旨在通過充分利用信息通訊技術和網絡空間虛擬系統―信息物理系統相結合的手段,將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

目前,“工業4.0”戰略已經得到德國各科研機構和工業界的廣泛認同,并且成為了德國的另一個“標簽”。同時,中國制造2025、美國智能制造等戰略概念紛紛出爐,布局和應對即將到來世界范圍內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我們從本質上看,任何一個國家的電子商務產業均和該國的工業發展密不可分,必須立足于豐富和優質的產品之上,而“工業4.0”所提到的智能工廠、智能生產等兩個核心概念,是一個國家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從野蠻生長到集約化、系統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因此,我國電子商務產業必須未雨綢繆,做好充分應對準備,目前已經有一些新的相關戰略概念“電商4.0”出現,如“新零售”,強調線上、線下和物流相結合。但比“工業4.0”概念,我國現有“電商4.0”包含的內涵范疇相對較窄,僅僅包括“工業4.0”概念中生產和物流的一小部分,對工廠和生產領域的自動化、整個電商生態體系的構建、以及智能化系統領域,尚沒有涉及。所以,現有“電商4.0”僅僅是電商“工業4.0”的一個初級版本,亟待完善和進一步發展。

三、“電商4.0”趨勢分析

在“工業4.0”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國的電子商務產業需要加緊行動,必須徹底了解和掌握這次新技術革命的速度和廣度,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3D打印、納米技術等各新興技術的出現,盡管有些還在試驗中,但他們在不斷的和現有技術磨合,已經逐步發展到了一個關鍵性的轉折點。

所以,包括電子商務在內的各行業必須應對這種轉型,不轉型就可能會被淘汰。在筆者看來,“電商4.0”的未來發展趨勢應該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個性化。以產品眾籌、眾包等為代表的新興電子商務形式,部分改變了“先生產后銷售”的產業模式,直接切入產品的生產環節,將消費者的個性需求和產品生產結合到一起,并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系統化實現。

第二,生態化。新興電子商務必須通過互聯網、物聯網、物流網等全面整合,線下企業必須走到線上去,線上企業必須走到線下來,線上、線下加上現代的物流體系結合到一起,立體構建電子商務的生態化產業模式。

第三,智能化。新興的電子商務必須以智能化為核心,構建或鏈接生產系統、金融系統、物流系統等產業鏈,從產品生產、銷售、物流等各個環節,吸引各中小企業或商戶參與,力圖使中小企業或商戶成為新一代智能化電子商務技術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時也成為先進電子商務技術的創造者和供應者。

四、結語

如今,我國的電子商務發展已經異軍突起,成為全球電子商務市場的領頭羊。而在接下來的“工業4.0”的全球化競爭中,我國的電子商務產業任重道遠,必須開拓創新,加速制定“電商4.0”戰略的行業標準,擔負起產業整合的行業重任,繼續保持在全球電子商務市場的戰略領先地位。

篇8

而全球數據中心份額在下跌,更多的數據中心轉移到以云數據中心為主,我們認為,未來云會超越傳統數據中心。

去年的云+未來大會上,我們說“云是互聯網+第一要素”;而今年我們認為,云是數據中心最重要的要素。在數博會上,我們提出了“用云量”這一概念,它由用電量而來,未來,“用云量”將是反映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與電能帶來的變化一樣,云也將帶來新一輪的產業革命。

為此騰訊提出了云在未來的三個發展趨勢。

第一個趨勢 云是產業革新的原動力

打比方,在電力時代,大家會有一個概念叫“插上電”,而電能帶來了電氣化革命;在云時代,會有一個新的概念“接入云”,這將會帶來數字化升級。

有了電,就有了大量的發明,電燈、電報、電車;云出現后,就有了一些我們現在認識的互聯網形態,跟餐飲結合,就有了美團、點評,跟出行結合,有了滴滴、摩拜、ofo。

就像電氣時代的初期階段,現在也只是云的初級階段;而就像電器時代有了電腦一樣,未來的發展趨勢將是“云+人工智能”。

現在行業里有很多用云的趨勢,包括傳統物流行業也在向數字化轉型,通過接入云做流程再造。包括報銷等流程都會更加高效。

比如說順豐,現在他們貨運單上的信息可以通過OCR來識別,把這些數據接入云端,可以進行實施管控。

還有電子發票,在微信我們做到了紅包都可以在云端流通,那發票為什么不行呢?

因此我們在推動這件事,與一些酒店、運營商一起,包括金蝶、用友這樣的服務商。

第二個趨勢 云是新型社會管理的主平臺

目前政府的一些部門,已經越來越依靠云。根據云的數字化升級,能夠實現高效精確的數字化管理,尤其在政法管理和交通管理方面。

目前的一些電信詐騙、黑產,其實早就開始使用云技術了,如果不用云這個武器,我們就沒有方法去對抗他們。

未來高度互聯的世界是可管,可知,可控的,但這要求我們必須積極地擁抱未來。

第三個趨勢 云是人工智能的強載體

我經常提到的一句話,傳統企業的未來,就是在云端用人工智能的方式處理大數據。云可以提供海量的數據和強大的運算能力。

比如,騰訊的圍棋(人工智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證明了騰訊在人工智能方面有一定實力,后臺全靠騰訊云支持。我們團隊最近一個月告訴我,癌癥診斷也取得了突破,可以輔助醫生做肺癌早期篩查。

篇9

《2018年數據智能生態報告》結合TalkingData在助力行業發展變革中積累的經驗,梳理了當下中國數據智能市場的發展歷程和未來走向,給出了數據智能、數據智能平臺的定義和時代的特性。本報告洞察了數據智能時代的本質,分析了數據智能市場行業全景及痛點,并為不同類型的企業提供應對策略,倡議積極推動行業合作,共建數據智能平臺。

現今無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行業的企業,都非常重視對于數據的收集、處理、算法的精煉以及最終對數據價值的應用。但是如何在這樣一個以數據智能時代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和行動真正實現數據價值的提煉,利用數據智能去改變企業決策、改善人類生活?這是我們需要共同來探討的。

一、數據智能的定義與本質

著名圖靈獎得主Jim Gray提出的四大范式,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梳理科學的演進。其中前三大范式,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幫助我們更好的記錄、歸納和模擬現實世界;而進入數據智能時代,在機器學習、分布式計算等技術發展的基礎上,數據逐漸呈現出高維度、高階態、異構性的形勢,能夠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和挖掘,并且通過建模、工程等方式來解決實際的預測和決策問題,最終實現決策的行動,則為“數據智能”。

數據智能也和數據科學、數據工程、數據分析等概念息息相關,但數據智能作為一個獨立的概念,和其它幾個名詞最大的區別在于:

數據智能的目的是“預測”和“決策”,而非“分析”或者“展示”。

由于數據智能指向決策,所以用來判斷數據智能的效率和價值就在于其決策的結果產生的可衡量的商業價值。

數據智能產出的過程中需要一個強有力的能夠承載和調動一系列智能數據、核心模型以及面向不同情境的數據處理能力的數據智能平臺。

最終呈現出有封裝的、有交互界面的可以一定程度上替代人工決策的數據智能產品。

從商業和經濟的本質上來說,數據智能平臺指數級地加速了數據和人的智慧,其價值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方面體現在聚合效應,即從數據源到數據加工、數據分析、數據應用最終形成數據產品過程中,實際上遵循價值“微笑曲線”;數據智能通過聚合各個環節的剩余價值,從而提升整條價值鏈的價值。

第二方面體現在加速效應。在數據的獲取和應用的這些環節,數據的價值鏈已經從單一的線性結構逐漸演變成為模塊與模塊之間互相交叉融合的復雜架構。數據的每一個環節都都能夠得到數據智能平臺的加速,產生更多價值。綜上,通過打通數據價值鏈,可以集中剩余價值、降低數據成本、提高資源配置,從而獲得數據智能所帶來的價值紅利。

二、數據智能平臺的使命與能力

數據智能平臺/數據中臺的使命有兩件事:幫助企業更好的“看現在”——對現有數據的治理;幫助企業更好的“看未來”——對數據價值的挖掘對未來的預測;“看現在”的目的最終是為了更好的“看未來”,這是因為在數據智能時代,數據的量級和異構的程度都極其復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此這是企業實現數據智能的第一步,也是決定數據智能價值實現最為關鍵的基礎。具體進一步來說,這兩個能力拆開后又包括了以下這些能力要素:為了更好“看現在”連接、共享、安全;以及為了更好“看未來”的管理、科學與工程。

數據中臺.png

1、連接,提高數據維度及飽和度。連接不強調對數據的擁有,而強調能夠觸及和返回的數據的廣度、豐富程度。將不同來源的數據匯聚和連接起來形成更豐富的數據維度,是數據智能平臺的使命。

2、共享,通過OPAL實現數據價值流轉。共享能力是評估一個數據智能平臺是否合格的首要標準。共享不代表要完全的透明,而是通過像OPAL(Open Algorithms,開放算法庫)這樣的技術框架去構建一個合理的、區分權限的、能夠保護數據同時讓知識的價值流轉的機制。

3、安全,推動數據安全合規標準的建立。安全合規是重中之重。一個數據智能平臺是中立的、合法合規的,它中間涉及到的各項任務都應該是安全且合規的,具有安全管理、用戶管理、平臺接入與使用的審計、調優和保障高可用性和容災的能力。

4、管理,實現企業的數據資產化、資源化。管理是數據智能平臺實現價值的起步,讓數據的排列有序、結構趨同,可以被進一步的分域、保存、備份、重新組合,形成更多的協同價值。

5、科學,提升決策的科學性與準確性。數據科學是探索數據價值的流程,也是數據價值被挖掘的核心過程。數據的價值不是一次成型的,數據價值的挖掘依賴與不斷假設、分析、驗證、校準的反復迭代過程,最終才能凝聚沉淀成模型和解決的方案。

6、工程,實現數據價值的快速轉化。數據能夠直接變成決策,中間需要工程來構建環境,實現匯聚、仿真和自動化。工程這個因素將數據和算法、工具和能力有機的結合起來,最終形成一個封裝的、內部自成體系的數據智能產品。

有了以上六個能力因素,數據智能平臺才得以成為一個獨特的平臺,也成為企業想要快速構成數據智能產品、實現客戶價值的必需平臺。

三、數據智能市場的發展與痛點

隨著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等科技的飛速進步,數據量級的增長、計算能力的提升、存儲的便捷化等推動數據智能市場蓬勃發展。數據市場從以傳統IT企業為代表的軟件時代,到以互聯網企業為代表的數據時代,再到以數據智能企業的生態時代,數據的支撐和驅動因素越發成熟。隨著終端的智能化、數據異構化、商業問題復雜性的提高,數據智能市場也向著萬億級別的市場規模進發。

對企業客戶來說,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不同階段面臨著不同痛點問題,但是總結來說會有如下幾類:

第一、業務管理者或高管不知道怎么構建數據業務 / 數據能力;

第二、缺人,缺人,還是缺人;不知道從哪里獲取這類人才,或者人才掌握的是上一階段發展所需的知識;

第三、客戶沒有透徹地理解數據能力和企業業務能力之間的關系:無法與客戶商業決策所對應的商業指標綁定;

第四、相應數據雖形成閉環但是數據閉環本身太小或者太過封閉,能夠解決的問題過少、過小。

客戶側出現的問題,體現了整個數據行業目前面對的深層次問題。那么為什么要有數據智能平臺呢?有數據智能平臺的在位企業才能幫助客戶解決上述問題。對于數據行業的從業者來說,數據獲取已經不是問題,但是單一數據源的維度價值有限、數據需要共享才有價值;其次,數字業務推陳出新速度非常快,各數據源及應用廠商各自造輪子,很難形成規模優勢,缺少行業的分工和合作;法律法規包括網絡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規范等還在不斷完善,數據安全成為桎梏所有數據價值共享的主要鴻溝;數據與商業場景割裂,缺乏行業洞察,很難進行有效轉化;最后,專業數據人才缺乏,大多數都集中在數據行業的從業企業中,留給傳統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和提升的人才十分有限。目前高校等培養機構供給還處在緩慢加速的過程中,行業人才空缺加大。因而需要這樣一個數據智能平臺來通過能力的共創、復用、沉淀等,促進企業前端業務或者數據智能產品的效率、協同和創新。

為了解決以上的痛點問題,無論是對于客戶企業還是對于數據行業的在位企業來說,都需要出現一家企業、一個團隊來主導數據智能平臺/數據中臺的建設,這個新的數據智能平臺/數據中臺的存在,才能打破傳統價值分工、重構數據行業的生態全景,全面提高行業的價值產生的能力。

四、數據智能行業全景與玩家分類

大數據行業誕生以來,大多數企業在不同的商業模式上進行試水。如果把整個行業分為標準化/產品化、客制化/服務化的縱向坐標以及數據和軟件工具的橫向坐標,究竟是將數據作為護城河,還是產出成型高效的軟件應用工具,如何在數據加工程度和軟件工具、客制化和標準化中找到一個平衡,也是當下數據企業思考與探索的問題。我們可以以此為維度,分為以下六種商業模式:數據源、數據交易、市場智能、SaaS、數據產品和解決方案。處于不同商業模式的企業在整個數據智能行業中的身份與角色也不盡相同,他們有著不同的速贏關鍵因素和策略(見報告詳解);但是在智能數據時代,這些不同類型的企業都在不約而同的自主發展數據智能平臺,或者與行業中的數據智能平臺形成深度的合作。

更多的合作呼喚更靈活的合作方式。不同于普通的平臺類企業,數據智能平臺需要同時包含數據、工具、算法和服務多個要素,不同要素的組合需要用不同的商業模式進行變現,甚至會改變價值分布、突破傳統的、單向的客戶關系甚至是競爭關系。因此數據智能平臺需要更加開放和靈活的商業模式支持不同行業、不同業務和不同定位的合作伙伴進行合作,形成協同作用。突破傳統的技術合作伙伴或者是聯合建模合作伙伴、數據智能產品合作伙伴的合作方式,真正跨越簡單的客戶的概念的新型客戶類型,與數據智能平臺/數據中臺類企業構建按照效果分成的成效合作伙伴關系。

五、數據智能的發展趨勢與應對策略

數據智能還有很多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但是在變道初期如果不能快速跟上,必將會錯失在一次新的產業革命(甚至是一個新的文明時代)中的趕超良機。因此,必須要認清形勢,把握趨勢,積極謀劃,推動發展。具體來說,未來中國數據智能行業的發展會呈“兩化”趨勢——生態化和開源化。

篇10

人工智能是信息時代的一大特點之一,也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變世界的一大成果,是人類客觀能力發展的高峰。本文的研究旨在從理論的角度對人工智能的相關概念和發展歷程進行闡述,對人工智能的現階段研究進行介紹,對已有的人工智能研究成果進行簡要的分析。以期能夠更好地促進人工智能的階段性發展,幫助其在社會中的應用和發展。

【關鍵詞】人工智能 發展 應用

人工智能是產生于20世紀50年代的一門綜合高科技學科,它將機器智能和智能機器的概念和技術進行了融合,應用過程涉及了信息科學、心理學、思維科學、生物科學、認知科學以及系統科學等多種學科,隨著近些年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已經在社會中的很多地方得以應用,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例如,在博弈、智能機器人、模式識別、自動程序設計、知識處理、自然語言處理、專家系統、自動定理證明、知識庫等方面,人工智能都已經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備受世人關注。

1 人工智能概述

人工智能,又稱為AI,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簡稱。可以算作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是在1956年的Dartmouth 學會上由McCarthy正式提出的,之后便躋身于世界三大尖端技術之一。很多學者都將人工智能定義為通過研究使計算機來完成之前只有人才能完成的智能屬性較高的工作。但是關于人工智能的最完整定義,當前業內還存在一定的正義,尚未形成統一的結果,但是所有的這些說法都能夠反映出人工智能的基本內容和基本思想,因此在本文中,筆者將其概念整理為:研究人類智能活動的規律,構造具有一定智能行為的人工系統。

2 人工智能的發展

人工智能的發展最早始于20世紀50年代,并在20世紀60年代更加壯大,形成了人工智能的初級階段。這一時期的研究偏向于運用領域知識和啟發式思維發展,編寫相關的智能計算機程序,為現代的計算機理論奠定一定的基礎。從1963年之后,人工智能便進入了研究的第二階段,人類嘗試用自然語言通訊,實現了計算機對自然語言的理解,并將分析圖像和圖形處理變得可行。70年代中,在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后,一些專家級的程序系統相繼出現,在各個領域得到運用。80年代,人工智能進入到以知識為中心的發展階段,更多的人開始注意到模擬智能中知識的重要性,圍繞這一現象進行了更多的研究和探索。現如今,人工智能的發展正在朝著大型分布式人工智能及多專家協同系統、并行推理、多種專家系統開發工具,以及大型分布式人工智能開發環境和分布式環境下的多智能體協同系統等方向發展。

3 人工智能的研究與應用

3.1 問題求解

求解問題往往是人工智能發展的第一步。一般過程是將復雜問題分成一些較簡單的子問題,通過解決子問題的基本技術完成人工智能基本技術的組成。當前依然存在一些未真正解決額問題,例如問題的表示也成為問題的原概念在表述時往往存在解決不了的問題,這邊構成了人類發展人工智能過程中的主要工作內容。

3.2 專家系統

專家系統也是研究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這一理論能夠將所研究的問題轉化為知識求解的專門問題,從而實現人工智能從理論研究到實際應用的重要過度。專家系統可以看作是一種智能的軟件,通過啟發式方法對一般難以解決的問題進行求解,在不完全、不精確的信息背景下做出結論。專家系統的基本結構如圖1所示。

3.3 機器學習

機器學習是對計算機模擬人類活動并實現人類活動而進行研究的過程。它是在專家系統之后出現的人工智能另一重要領域,是計算機能夠有智能屬性的根本途徑,具有很高的重要性。

3.4 神經網絡

人工神經網絡是由數量巨大的神經元互相連接組成的,也可稱作類神經網絡或神經網絡。神經網絡通過大量節點之間的相互連接構成運算模型,通過模擬人的大腦的基本運算機制和機理來實現特定方面的功能。

3.5 模式識別

模式識別是指通過計算機技術讓計算機代替人類進行感知和識別。計算機模式識別系統能夠讓計算機在模擬人類感覺器官功能的幫助下對外界形成感知能力。隨著模式識別的發展和壯大,量子計算機技術也已經在模式識別系統中得到運用。早期的模式識別系統僅僅是針對文字或二維圖像,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對三維景物的識別方面也已經有了重大突破,并已經延伸到活動物體的識別和分析,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4 結束語

作為一門偉大的科學成就,人工智能的誕生無疑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技術之一,而它也必將成為未來發展的主導學科之一。當前,人工智能的一些研究成果已經在國民生活和生產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隨著信息時代網絡技術和知識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工智能的技術成果必將受到更多的重視,得到更廣泛的應用,更多的推動社會和科技的進步和發展,為人類的生活發揮更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魏金河.人工智能能否完全替代人類智能[J]. 創新科技,2007(08).

[2]錢鐵云.人工智能是否可以超越人類智能?―計算機和人腦、算法和思維的關系[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4(05).

[3]雷?庫茲韋爾,盛楊燕.如何創造思維:人類思想所揭示出的奧秘[J].中國科技信息,2014(08).

[4]蔡曙山.哲學家如何理解人工智能―塞爾的“中文房間爭論”及其意義[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1(11).

[5]張妮,徐文尚,王文文.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及應用研究綜述[J].煤礦機械,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