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啟發式教學范文
時間:2023-10-24 17:39: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關于啟發式教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期待啟發式
在探索性實驗教學中,應期待啟發學生用抽象思維設計實驗程序和方案。如給學生伏特表、安培表、電源、變阻器和導線、開關等,啟發學生用這些設備擬定一個測出伏特表、安培表內電阻的實驗方案,如教師把正確答案直接給學生。那么這個實驗就變為學生的機械性活動。如果教師期待學生設計,是教師給予學生的智力投標,當引導學生再現伏安法時,學生就能閃現出“用兩表測量表”的思想火花,而且很快繪制出電路圖,此后教師再啟發學生考慮實驗注意事項,教師在期待啟發中感到愉悅,學生在實驗中體會到探索成功的樂趣。
(2)發現啟發式
概念教學應避免硬性灌輸,應有意給學生創造自己去發現真理的機會。在講光電效應時,我講完光電效應實驗原理后,給學生一組理想金屬(便于教學)實驗數據表,讓學生根據此表畫出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Ek隨入射光頻率變化的函數圖象,啟發學生主動發現這是一條“一次函數圖象”(如圖1),接著讓學生寫出函數表達Ek=hv-W0,然后讓學生討論其物理意義,多數學生發現hv為光子能量,初動能Ek與入射光的頻率成正比,系數h為6.3×10-34 J·s,對該金屬要想發生光電效應,入射光頻率必須大于4×1014 Hz,這樣的教學,教師只起了指點作用,學生卻能領略到發現的樂趣,當學生自己發現真理,攀上思路高峰時,教師再指導學生回首遙望,對光電效應的規律給予必要歸納。
轉貼于
圖1
(3)激揚啟發式
輔導時應再次啟發設疑。當講完電磁感應的重要公式ε=BLvsina后,學生似乎明白了,在自習輔導時也無人詢問。但我深知,不少學生在理解該公式中必有問題。于是我便在黑板上畫出圖2,詢問大家在此情況下,ab兩端的ε值如何變化,果然不出所料,不少學生認為v和B方向夾角為90°,這還有什么破碇?我有意把學生的思路引入陷井后再及時“挽救”。當引導學生用洛侖茲力知識重新剖析后,大多數學生便恍然大悟到ε=0,接著我又讓學生分析(圖3)。這時我才說明教材中公式ε=BLvsina中v應理解為速度在導線垂直方向上的分量,這樣經過輔導激疑啟發,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
(4)手勢啟發式
篇2
關鍵詞:中職教學;啟發;引導;學生主體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3-0188-02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這是兩千多年前孔子的教育思想。而孟子的“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就好像是啟發式教學的實踐過程了。隨著中等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學生和社會的需求在不斷地促使教師們去尋找合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以使學生適應目前社會的需求。
一、中職教育現狀分析
中等職業教育作為中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目標和生源上尤其特別。
1.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適應社會需求的,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近幾年的教學改革,讓我們從在黑板上講課變成了在社會上講課,教師的教學過程和方法有了較大改善,但是還存在問題。引導學生自己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出一批有能力,有個性,能勝任社會工作的學生,這是作為基層教師應該考慮的問題。
2.目前中職學生的主要組成是中考落榜生、輟學生和部分社會閑散的青年組成。隨著普通高中的逐年招生,中考落榜生的比例嚴重下滑。學生的現狀就是不知道學習。另外,掌握專業知識,能學為所用,也是作為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
二、啟發式教學的優點
啟發式教學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學生主動地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通過自己的思考或聯想獲得知識。啟發式教學主體的體現是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教師在如何的這個點上,使用什么樣的方法啟發學生,促使學生自主地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在這樣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開發思維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使形成終身學習的理念。啟發式教學的互動性和延展性。啟發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基本情況有深刻的了解,而且要全程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適時地進行活動,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而且當問題拋出后,學生的思維被啟動,往往會得到更好的延展,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三、啟發式教學在中職教育中的具體應用
在啟發式教學中巧妙地使用提問、引導、示范等方式引導學生完成任務,這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如何將企業社會的需求在教學中逐步地滲透給學生也是目前中等職業教育要思考的重要課題。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啟發式教學的思想呢?對教學的實際過程做了如下設想:
1.在教學的過程中選擇典型案例,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無論在什么情況下,典型案例都是教學的好幫手,如何使用這些案例是教師需要思考的重點問題。在使用案例的過程中巧妙地將案例與實際任務結合,就能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2.通過提問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問題。進行過案例分析之后,再根據案例的具體內容進行分析,并啟發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這就需要教師在合適的時間提出合適的問題。提問是一種藝術,要將學生可能的疑問清晰地表示出來,需要教師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深刻地了解學生的現狀和心理特征。
3.設置合理的游戲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和發散思維。啟發式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思維練習的方法,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應用游戲的方式既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又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補充設計的靈感。
4.采用頭腦風暴的方式,互相啟發完成任務。啟發不一定是教師提問實現的,也可以建立一個小的集體,之間互相來啟發完善各自的觀點,這也是一種啟發。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獨立思考問題,更有助于學生培養良好的勞動習慣和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以上四個步驟來設計一堂課應該會很成功吧!
四、啟發式教學對教師提出的更高要求
教學過程中的兩大主體學生和教師。課堂上教師是起輔助作用的,在合適的時間采用合適的方法促使學生在能力上得到提高。這是目前教育的一種境界。要實現這樣的教育理想,就需要教師給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1.充分認識和了解學生的現狀。課堂上的真正主體是學生,了解學生的知識現狀和性格愛好是進行溝通的基本要求。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去確定教學的目標和重點,根據學生的性格愛好確定采用什么樣的切入點能恰到好處的地引導學生,走進課堂,喜歡上課堂。現在大部分學生的思維很活躍,中職學生的年齡層次決定了他們的叛逆性格,這就需要教師,放低姿態和他們做朋友。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他們的選擇和變化。只有和學生成為朋友才能在課堂上建立良好的課堂氛圍,這對教學至關重要。
2.熟練掌握所講科目的現狀。根據對學生特點的了解,學生喜歡的是知識面廣且平和的教師,這就需要教師在已有知識的前提下,不斷地補充。并且可以讓學生了解補充知識的過程,這會起到很好的帶頭作用,會很好地幫助老師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不管是“傳道”“受業”“解惑”都需要教師對所講的專業有足夠的了解。并在教學中逐步完善教師本人的知識結構,不斷地更新知識體系,在學生中樹立學識上的威信。這是至關重要的。
篇3
在我國,“啟發”一詞源于《論語?述而》篇:“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孔子啟發教育的涵義是:教導學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時候,不去啟示他的思路:不到他想說而又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開導他的表述;舉出一個方面的事理啟發他,而他卻不能推知領悟其它與此相聯的三個方面的事理,我就不再告訴他。
德國民主主義教育家第斯多惠也對教學啟發技巧思想的理論化做出卓越的貢獻。他認為“教育就是引導 ”,要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這是啟發式教學的首要原理,也是教學成功的基礎和標志,“教師只有在起引導作用時,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發展兒童的主動性。”他建議:教學要采用發展的方法,即啟發學生的智力,使他們能夠“探求、考慮、判斷、發現。”他的名言是:“不好的教師是傳授真理,好的教師是教學生去發現真理。”
當今,世界已經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一切都在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向前發展。在這種高速度發展的現代教育中,啟發式原則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因為啟發式與現代教育相吻合,而且因為它具有特殊的藝術功率和審美價值。那么,如何有效地運用啟發式教學原則,尤其是如何將其有效運用于初中英語教學中呢?
啟發式教學并不是立竿見影,一用就能產生很大的效果的,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啟而不發”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是可能學生本身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不能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對教師的啟發引導反應遲緩;二是可能教師的問題缺乏啟發性,所提的問題太抽象,太龐大,或者跳躍太大,缺乏循序漸進,致使學生的思維跟不上。在運用啟發式教學時也要講究方法與技巧,不能誤把“滿堂問”當作啟發式教學方法與技巧的法寶。提問啟發,僅僅是啟發教學方法與技巧的一種形式和方法,而不是它的全部。“滿堂問”看起來很“熱鬧”,其實如果不注意設問的對象、質量、層次,不注意啟發的目的,自始至終都是一個樣子,一個架式,學生沒有進入被啟發的角色,這樣的問,問得再多,效果也不會大甚至是浪費時間。我們必須認識到啟發式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有時教師不置一言,沒有提出什么問題。但是一個眼神、一個手勢,或僅僅作出某種暗示,都會誘發學生的思路和聯想,同樣具有啟發性,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一、 了解學生,從實際出發
初中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好勝心,樂于接受新事物,但又缺乏自我發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對于“滿堂灌”式的教學方式感到枯燥、乏味、無成就感,極易造成厭學情緒,他們需要的是充滿師生交流、形式多樣、不斷通過自己的推理得到新知的過程。
二、學科特點
初中英語教材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貼近生活,內容新穎,十分適合采用“啟發式”教育模式,無論是問題設置還是相關資料收集都符合實際,教師教學中也能緊扣課本,實施有效教學。
三、 方法總結
(一)形象刺激法
人們認識事物往往從形象開始,運用形象可以很好地刺激學生學習興趣。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形象性,除了使用形象生動的語言以外,還要輔之于幻燈、錄音、錄像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以此來刺激和強化其學習動機。
(二)競爭刺激法
競爭是激發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國外許多心理學的研究證明,人在競爭過程中獲得自尊和自我成功的需要更強烈,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大大增強。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適當地展開競賽,造成學生力爭上游的心理。進行小組競賽就是很好的方法之一。
(三)成果反饋法
學生及時了解學習結果,包括看到自己所學知識在實際中應用的成效、解答習題中的正確與錯誤、學習成績的好壞等都可激起刻苦學習的動機,因為知道結果,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學習的態度、手段得以加強,激起學習的愿望。同時,通過反饋又能看到自己的缺點,激起上進心,樹立克服困難的決心。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正確評價,引導學生及時總結自己,認識自己,刺激自尊心,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勇氣。
(四)情感共鳴法
課堂教學不僅有師生之間知識信息的傳遞,更有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那種明朗的、樂觀的心情有助于思泉噴涌,而郁郁寡歡、萬馬齊喑的苦悶心情則抑制人的思維。因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像音樂指揮那樣激起學生的情緒,使之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從而為進一步啟發奠定良好的基礎。課堂上激情啟發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有:(1)通過放錄像、錄音或生動講述,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情不自禁地去思維、去探索。例如,教Past and present一課時,我就放了一段關于家鄉變化的錄像,那些變化深深地觸動了學生,為我進一步啟發學生理解課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2)找一件能引起學生豐富想象的物品,使學生睹物思情。如英語課教“我的一家”時,教師讓學生拿出自己家庭的合影,然后用英語介紹,借以激發學生的家庭觀念及熱愛父母的心情。(3)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如上預備教材時,利用自繪的卡通人物形象激發學生對再次鞏固已學知識的興趣。從生理學上來說,教師的自信、興奮、驚奇、贊嘆對學生大腦兩半球神經細胞的活動起很大的作用。因而教師在課堂上要飽含感情,并通過自己健康向上的感情去感染學生,使他們從中受到鼓舞和鞭策,調動起思維積極性,體驗到成功的歡樂。
(五)設疑解疑法
“疑”是探求知識的起點,也是啟發學生思維的支點。會不會“設疑”是一個教師教學技巧的表現。南宋理學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一個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注意從“疑”入手,巧設懸念,啟發學生思維。換句話說,就是要善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善于引導學生生疑、質疑、解疑。應當指出的是,設疑不同于一般的課堂提問。它不是讓學生馬上回答,而是設法造成思維上的懸念,使學生處于暫時的困惑狀態,進而激發解疑的動因和興趣。例如,有一次講到介詞后動詞的變化問題,有一個學生說介詞后的動詞全部都要用-ing形式,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寫出一個句子:The boy did nothing in the classroom but
篇4
關鍵詞科學方法 教學方法 科學教學方法
1 研究意義
在科學教學中,將科學方法融入科學教學中,能夠使學生獲得科學知識及科學方法。但科學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對象及適用范圍,這也就決定了其本身的局限性,比如歸納方法,由于人們一般是根據對事物現象的歸納來獲得結論,所以它缺乏內在的必然性,同時不能保證一定獲得真理;比如演繹方法,首先它只適合于已有理論的證明和推演,而不能導致新的科學發現,其次因為演繹方法的正確性取決于前提的正確性,所以它不能保證其結論的正確性;比如觀察,觀察只能直接發現對象的現象,而不能直接發現對象的本質,不能直接觀察到所研究的對象,某些現象能直接觀察到,某些現象不能直接觀察到而只能間接觀察到,觀察只能直接觀察到具體特殊事物的性質和特點,而不能直接觀察到事物普遍的共性;再如實驗,誠然重要,但并非所有領域都可以進行,實驗不能代替理論研究,它總是特殊的,特殊的實驗結果與普遍的結論之間總是有距離。
小學科學課堂中,恰恰存在許多此類問題:一些科學教師不了解科學方法的局限性,某種程度上夸大或者淡化了科學方法的作用。①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于自身對科學方法的內涵認識模糊,所以在使用科學方法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無法向學生清晰介定科學方法使用的領域和對象,存在將科學方法的使用范圍擴大、僵化地刻意遵守等問題;另一方面,又存在一些在教學過程中淡化科學方法的問題,過度求新、過分注重細節而忽略了課程內容里所隱含的科學方法。
所以,厘清科學方法和科學教學方法的區別和聯系,正確理解兩者的關系,從而在科學課堂里融入科學方法進行教學,對于學生獲得科學知識和學習科學方法,形成正確的科學觀,感受科學的價值和精神,都具有較大的指導及促進意義。
2 科學方法與科學教學方法
2.1 科學方法及分類
人們通常把達到目的的途徑(手段)稱為方法。科學認識活動的目的是要探索客觀世界的普遍規律和因果性,對被觀察到的事實即形形的事物現象作出理論解釋,以此對客觀世界的復雜圖景做出精確地深刻的描繪。科學方法就是人們為實現達到認識客觀世界這一基本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和途徑。科學研究的方法包括基本邏輯方法和一般技術方法。②
所謂基本邏輯方法,就是基本的思維規律和思維方法。在科學技術研究中,人們會運用到各種各樣的思維方法,其中有些方法是在任何場合任何時間都要用到的,而另一些則只是在某些特殊的場合和時間才用到,前者就是基本邏輯方法,包括比較與分類、演繹和歸納、分析和綜合等。
比較與分類是認識和研究事物的兩種最基本的邏輯方法。比較就是在不同事物之間或在同類事物之間找出它們的差一點和共同點的邏輯方法。分類是在比較基礎上根據一定的標準對各種事物進行類別劃分的邏輯方法,即根據對象的共同點和差異點,將對象區分為不同種類的邏輯方法。歸納和演繹是在科學技術研究中最常用的一對邏輯思維方法。歸納方法是指從個別事物的現象的研究中概括出一般原理或結論的邏輯思維。這種方法主要由推理前提和結論兩部分組成。演繹方法是從一半到個別的推理方法,即用已知的一般原理考察某一特殊的對象,推演出有關對這個對象的結論的方法。分析是把一個完整的對象分解為不同的方面和部分,把負責的對象分解為各個簡單的要素,并把這些部分或要素分別進行研究和認識的一種思維方法。綜合方法就是尋求研究對象的各個部分、側面、因素的內在聯系,把對象的各個部分聯系起來作為一個整體加以研究的思維方法。此外,還有數學方法、控制論方法、信息方法、系統方法等,有的學者認為想象、直覺、靈感也是理論思維方法的較特殊的形式。③
科學技術與其他學科的一個重要區別就在于它不僅要運用各種邏輯思維方法進行研究,而且它還常常使用各種技術方法進行研究。技術方法就是運用某種技術和設備手段進行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觀察和實驗兩種。
觀察就是通過感官接受外界各種刺激,再經過大腦處理,形成對外界的感受,科學觀察一般是指人們在科學研究中有目的、有意識地對事物和現象進行感知、描述和記載的方法。廣義的觀察包括自然觀察和實驗觀察,狹義的觀察僅指自然觀察。自然觀察是在現象自然發生的條件下進行的,是人類運用的最早的一種觀察,根據不同的標準將觀察分類:(1)根據所用觀察工具不同將觀察分為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兩種類型。直接觀察是通過感官直接觀察對象,間接觀察則是借助于一定的一起對對象所進行的觀察;(2)根據觀察結果性質將觀察分為定性觀察和定量觀察兩種。定性觀察即確認研究對象是什么或什么性質的觀察,定量觀察則是確定該事物或現象的大小、速度、強度、時間長度等數量性質的觀察,又叫測量或觀測;(3)根據觀察的條件將觀察分為非受控觀察和受控觀察,非受控觀察是在不影響觀察對象的條件下所進行的觀察,受控觀察是在對觀察對象施加某種影響的條件下所進行的觀察。科學實驗師在某種科學理論的指導下所進行的運用技術手段來展現某個對象,或推進研究對象的進程,或改變、控制其某些因素而使對象展現某些過程的活動。實驗的目的有二,其一是探索和發現新現象或新規律;其二是檢驗已有知識或理論的正確性。實驗由實驗者、實驗對象、實驗儀器三者組成。
2.2 科學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包括科學方法,這里首先對教學方法進行論述。
2.2.1 教學方法
在當今教育理論界以及各種教育學和教學論著作中,人們對教學方法的認識不盡統一,給教學方法所下定義也各不相同。我們認為,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學習以達到教學目的而采取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④
2.2.2 教學方法的分類
教學方法根據分類依據的不同,可以有多種分類方式。有的學者將教學方法分為: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將教學作為一個活動過程來認識,⑤他們將活動區分出三個最重要成分:組織作用的,激發的和檢查評定的。由此,從整體和組織性的觀點看活動,就要求有三大組的教學方法:實施學習認識活動的方法(由此而保證通過個性的中介而進行的教學信息的過程);激發學習認識活動和形成學習動機的方法(由此而保證調整學習活動的最重要職能。促進其認識的、意志的和情緒的積極化);檢查和自我檢查學習認識活動的效果的方法(由此,師生得以在教學進程中實現檢查和自我檢查的職能),其下還有相應的亞組:
第一組方法:組織和實施學習認識活動的方法。
第一亞組:按傳遞和接受教學信息來源分類(感知的方法):口敘法(敘述、談話、演講);直觀法(圖示、演示);實際操作法(試驗、練習);教學生產勞動。
第二亞組:按傳遞和接受教學信息的邏輯分(邏輯的方法分):歸納法、演繹法、分析綜合等方法。
第三亞組:按學生在掌握知識時思維的獨立性程度(求知的方法):再現法、探索法(局部探索法、研究法)。
第四亞組:按控制學習活動的程度分(控制學習的方法):教師指導下的學習活動,包括試驗教學機器在內;學生的獨立工作(讀書作業、書面作業、實驗室作業、完成勞動作業)。
第二組方法:激發學習和形成學習動機的方法。
第一亞組:激發學習興趣的方法:認識性游戲、教學討論、創設道德情緒體驗的情境、創設引人入勝的情境、創設統覺的情境(依靠生活經驗)、創設認識新奇的情境。
第二亞組:激發學習義務和責任感的方法:說明學習的意義、提出要求、完成要求的聯系、學習上的獎勵、對學習缺陷的責備。
第三組方法:教學中的檢查和自我檢查的方法。
第一亞組:口頭檢查的方法:個別提問、面向全班提問的口頭考試、學習上的獎勵、程序性提問。
第二亞組:書面檢查的方法:書面測驗、測試作業、書面考察、書面考試、程序性的書面作業。
第三亞組:實驗室-實際操作檢查的方法、實驗室測驗作業、機器測驗。
2.2.3 科學教學方法與科學方法的比較
科學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科學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科學教學任務,在科學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⑥以上所介紹的教學方法在科學教學中均可使用,由于科學課的特殊性,活動部分使用較多,所以在課堂教學中主要用到第一組方法,我們通過表1將科學教學方法與科學方法進行比較。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看出科學教學方法包括科學方法,雖然有同樣的方法,不過兩者略有區別。在使用歸納方法方面,科學研究中,將歸納法分為完全歸納和不完全歸納法,穆勒將歸納法分為求同法、求異法、同異聯合法、共變法和剩余法,在科學教學中,主要用到的歸納方法類型是不完全歸納法中的簡單枚舉法,以及穆勒五法之中的求同法、求異法、同異聯合法、共變法;在使用觀察方法方面,科學教學使用的觀察工具較科學研究所使用的要少和簡單,觀察的對象也有不同;在實驗法的使用上,實驗者、使用的儀器、對象都有不同,在使用目的上,科學教學上使用實驗法主要有第二種目的:檢驗已有知識或理論的正確性。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將科學教學方法定義為師生為了實現科學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科學教學任務,引用科學方法并與普遍的教學方法相結合,形成合理的科學教學策略,在科學教學過程中的程序化但不失靈活的方式或手段。
3 科學方法與科學教學方法的比較及啟示
3.1 科學方法與科學教學方法的比較
(1)從與科學教育的關系來看。科學教育的內容包括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價值,科學方法是科學教育的重要內容,⑦科學教學方法是達成科學教育的途徑。(2)從兩者的具體分類來看,科學教學方法包括科學方法。從科學方法和科學教學方法的具體分類來看,科學教學方法包括科學方法(如圖1)。幾乎所有科學方法都可以被引用到科學課堂中作為科學教學方法。
3.2 啟示
科學方法在科學課堂中的作用主要有二:一是引用科學方法進行教學,獲得科學知識;二是對科學方法本身進行學習,可以促進學生進行遷移,作為更新科學知識的途徑,同時也可以為未來的科學研究打基礎,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嚴謹的思維方式,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
教師有必要對科學方法有清晰的了解,清楚各種教學所用的科學方法的內涵及外延,如“穆勒五法”:求同法、求異法、同異聯合法、共變法和剩余法,如果教師詳細了解這五種方法,就會發現在科學課上,這“五法”中用的較多地主要有求同法、求異法、求同求異并用法、共變法,而剩余法則用的較少。如此,就能在科學教學過程中把握好教學的度,既不會盲目強化也不會無意中淡化科學方法,使學生能在科學探索的過程中學習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
注釋
①吳俊明.對科學方法和科學方法教育的再認識—祝賀《化學教育》30 周年刊慶[J].化學教育,2010(2).
②楊玉輝.現代科學技術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5).
③張巨青.科學研究的藝術—科學方法導論[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
④河南省教師資格管理辦公室組織編寫.教學方法概論[M].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2003.
⑤巴班斯基著.中學教學方法的選擇[M].張定璋,高文,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篇5
論文摘要:筆者通過重新審視語法翻譯教學法的特點,并結合多年大學英語教學實踐,認為適當地運用翻譯教學法,對于提高學生大學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尤其寫作能力,非但沒有過時,反而有著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
1引言
語法翻譯法主張采用母語教學,重視語言知識,而忽視培養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教學效果在某些方面(特別是口語教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周福芹,2000)。于是外語界許多人認為這與現行教學大綱的精神相違背,不利于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應該退出課堂。然而,教學實踐表明,交際教學法在某些方面(特別寫作和翻譯)上效果也不明顯。他們的寫作水平非但沒有明顯的提升,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出現了下滑趨勢。為此,筆者通過重新審視語法翻譯法的特點,探求在當今大學英語教學(尤其寫作教學中)的合理應用,以求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2語法翻譯法的特點
實踐中形成的語法翻譯法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以閱讀古代經典著作和掌握書面語為目標;以語法為綱領;在課堂教學中強調語法分析,逐句分析句法功能,誰是主語、誰是謂語…等等;強調母語,著重解釋;強調背誦規則,特別是詞法中形態變化規則。
3語法翻譯法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3.1素材搜集
語法翻譯法認為學習外語目的是能讀懂目標語所寫的文章,而不要求一定會會說這種語言。現行大學英語中精讀文章就是著眼于學生學習知識,培養跨文化意識,積累素材而節選和設計的。它們主要來自于英語國家經典文學作品或時事報刊雜志,蘊含著濃厚的文化意識和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這不僅讓學生在閱讀欣賞中有種美的體驗,接受道德觀念的熏陶。當然,現在大學課本中每單元的文章往往涵蓋話題廣泛,而且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如,大學英語(全新版)第二冊,就涉及到學生的學習方式、價值觀、代溝、網絡虛擬世界、逾越人生屏障等。這些話題無不是大學生應該思考且相當熟悉的,能促進學生學習閱讀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他們愿意而且內心渴望了解文章中主人公的人生態度,處世風格,精神狀態。當然,如果老師積極引導學生思考,給他們機會讓他們聯系自身實際談談自己的做法,對問題的看法和處理問題的態度。那么,這些話題無疑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他們的寫作也不再是簡單堆積,索然無味,而是真情表達,達到真正言傳意表的目的。學生也定會從“要我寫”到“我要寫”的飛躍轉變。
今年的六月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作文涉及到常考的校園類話題,但由原來側重于校園中的學習類話題轉向學生的課余娛樂方面的話題,難度在降低,這個話題對于廣大考生來說并不陌生,當代大學生的娛樂方式越來越豐富,如上網聊天、體育鍛煉、參加俱樂部、探險等項目。四、六級的考試的話題體現了當今的社會教育取向的變化,由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取向向全面發展和素質教育取向的轉變。在英語教學中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對于校園內的話題,包括學習類,生活類,娛樂類等要多研讀課本積累素材夯實基礎,惟有如此,考試上才能應付自如,取得理想的成績。
3.2寫作構思
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是培養現代化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需要。語法翻譯法正好體現這一基本的教學思想,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尤其是發散思維能力。在進行翻譯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設想種種可能的答案,進行分析對比,從中選出最佳答案。這正好完成了創造性活動的全過程,即經過了從發散思維到聚合思維,再從聚合思維到發散思維的過程。英漢互譯有利于培養學生形成多動腦筋的習慣,有助于學生掌握各種英語句型,豐富他們的表達能力,增強其學習興趣。當然,語法翻譯法對于大學英語課本上節選文章的理解,并不是一種字面意思的理解,它是能夠體現學生真正吃透意思的理解。英語教師通常會從三個層次分析文章:首先,從根據文章要求用英語回答閱讀材料中所蘊涵的信息;其次,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之上,發展批判性思維能力,對作者的意圖和文章的邏輯及深層含義做出推斷,并予以說明。最后,聯系個人實際情況,發表觀點,做出總結。這種做法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簡單字面翻譯,機械記憶,而是一種在教師支架式教學中的一種意義建構。所以,語法翻譯法運用得當,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目前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往往出題思路就是建立在這一分析問題結構基礎上的。今年六月份的四級作文要求中,第一部分,主要敘述多種多樣的娛樂方式,介紹基本信息。第二部分,分析說理,說明一些娛樂的利弊,并說明不同的人持這種觀點的理由。最后一部分,主要表明自己對于娛樂所持的看法。通過這一部分,不僅看出考生的知識儲備,素材積累,而且能看出考生的思維方式和人生觀。
3.3遣詞造句
從語言學習規律來看,掌握英語主要靠大量輸入,吸收語言材料和反復的語言實踐。語法翻譯法重視輸入—朗讀背誦、閱讀經典名篇。尤其是在打基礎的時候,朗讀背誦、廣泛閱讀是學習語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記憶文學著作和優美范文中的優美單詞和短語結構以及重點語法規則,這有利于培養語感和提高寫作能力。Swain(1985)的“輸出理論”指出了語言輸出能強化學習者對語言輸入的理解和鞏固。語法翻譯法注重輸出——翻譯,這在教學實踐中頗具優勢。漢譯英能促進寫作,是訓練學生連詞造句的必要手段,能使學生了解漢語和英語在表達方式上的異同,提高用詞的準確性,減少語法錯誤,準確牢固地掌握英語語言材料,提高學習興趣。同時,在漢英翻譯中,語法翻譯法非常注重學生遣詞造句能力的培養。它要求老師在講授寫作時,要能擴充詞匯量,根據句子的提示,采用“頭腦風暴法”想出相關的盡可能多的近義詞或者其相反的詞。在句子表達時,通過比較采用最為合適的詞。并強調用新詞項或特殊語法來補全句子,或者用生詞造句法來檢測學生對所學詞意思及用法的掌握。通過平常的各種各樣的英文表達訓練,豐富自己的資源庫,打好堅實的基本功,從而達到考試時候流利輸出、正確表達的目的。總之,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重視采用語法翻譯教學法,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也就是從朗讀單詞、句子、課文、學習基本語法、理清基本句子的結構和表達模式入手,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3.4評價
語法翻譯法認為,學生能把一種語言成功地譯成另一種語言,被認為是衡量成功語言學習的標志。這恰恰和作文出題的意圖是一致的:即通過寫作所表現的考生的言傳意達的正確性,得體性以及句式的多樣性來衡量考生真實的語言基本功的目的。在寫作中,考生往往被要求就某個話題加以描述,分析問題,最終形成自己的獨特觀點。對于文章的整體評定,準確性處于至關重要的位置。審題的偏頗、詞語搭配、表達的正誤都是評卷老師尤為看中的。由作文評定的反撥作用可知,大學英語老師在作文要求別強調準確性,繼而到了逢錯必究的地步。他們碰到錯誤,要么直接自己指出,要么讓其他的學生指出錯誤。雖然根據現代交際教學的要求,這種方法不可取,原因在于:學生很愛面子,過多地、直接的指出錯誤會挫傷他們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尤其學生本來寫作能力就很薄弱,我們得關注學生學習的情感因素。而筆者認為,對于大學英語寫作的教學中,一方面在寫作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寫作的話題以及大學英語四、六級的要求從激發其寫作的內部動機,畢竟他們已經是學習英語的中級水平者;另一方面,對于學生的錯誤,我們可以注意糾正方式和手段,但決不可姑息,擱置不管。要知道,我們的英語教學基本還是依靠課堂40分鐘的效率,離開了課堂和老師的指導,英語幾乎還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缺少語境環境下的大量的語言接觸,指望學生對于所犯錯誤某一天能自動糾正,很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在現行的大學英語寫作課堂上,注重語言的準確性以及對待錯誤的方式是可以接受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4結語
“聾子英語”和“啞巴英語”注定會被歷史擯棄的,但沒有一個教法是十全十美的,也沒有一個教法是一無是處的。本文無意于恢復語法翻譯法曾經的主導地位,只是探索其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有利點,為英語寫作教學模式提供些參考。真正切合中國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模式,也不是本文所能解答的,這還需要我們不斷研究、探索、實踐。
參考文獻
[1]Larsen-Freeman,Diane.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篇6
《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實驗教學思考2011版《化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教育,要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好奇心,引導學生認識物質世界的變化規律,形成化學的基本觀念;引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認識化學、技術、社會、環境的相互關系,理解科學的本質,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雖然在剛進入化學學習之初,已經給學生介紹了常見儀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但是這些知識都是一些零散的碎片。《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是學生第一次系統的學習在實驗室制取一種氣體物質,因此學生在實驗之初可能會有一種無從下手的感覺。這就對教師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在今年的優質課比賽中,我嘗試了以下的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效果還不錯。
一、問題引領,使學生思維得以深化,實現難點的突破
在這一環節,通過把重要的知識設置成問題,問題的設置層層深化,讓學生合作交流討論來理解知識,并學會應用知識。但是在預設問題的時候教師一定不能憑自己的感覺來設置,課前要了解學情,知道究竟學生的頭腦中會存在什么樣的疑問。另外,設置的問題質量如何,這對能否提高效率也會有很大的影響。預設的問題過于簡單,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過于難了,學生討論不出來,不僅浪費了時間,而且極有可能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合作討論這一環節,問題的設置非常重要,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設置的問題要面向大多數學生
提高課堂效率要做到使全部學生進步,尤其要照顧到知識基礎較薄弱的學生,如果一堂課只是為了讓少數幾個基礎好的同學吃得飽,而大多數同學咽不下,這樣的課堂不會是高效課堂。
2.設置的問題要有梯度
設置的問題要循著學生的思維,由淺入深,逐步推進,而不能一上來就把問題拔得很高,讓學生無從思考,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大受打擊。
3.設置的問題要有思考空間
設置問題不要很直白,要有一定的思維性。例如關于實驗室制氧氣藥品的選擇,如果直接問:“實驗室用什么藥品制氧氣?”學生不需要怎么思考,很容易從書上找到答案,這樣做,學生并不一定真正理解為什么選擇該物質。因此,這里我選擇了這樣兩個問題:
提供六種物質備選:
①水(H2O);②二氧化碳(CO2);③氯化鈉(NaCl);④高錳酸鉀(KMnO4);⑤過氧化氫(H2O2);⑥甲烷(CH4)
問題1:上述哪些物質不能作為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物?依據是什么?
問題2:哪種物質更適用于實驗室制氧氣?選擇該物質的理由是什么?
通過這樣的問題設置可以讓學生深入思考,這樣更有助于理解實驗室制氣體時選擇物質應該考慮的問題,并且學生的推理分析能力也進一步得到提高。
二、小組合作,使學生思維保持活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反應物的選擇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對實驗能否順利進行的關注,不少學生往往躍躍欲試,想體驗一下親手制取氧氣的樂趣。教育家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皮亞杰提出的建構主義教學論倡導教師要幫助學生以自己的經驗和認知建構知識體系。這意味著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覺的參加合作學習,更有利于提升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在此基礎上,可以充分發揮小組學習在實驗教學中的力量。通過營造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使每位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自主性,彰顯個性,從而實現有效學習。通過以下三個步驟的設計,使學生順利完成實驗:
1.通過對比實驗,引發學生探究對實驗條件的控制
例如,取一支試管,加入大約2mL過氧化氫溶液。觀察并填寫實驗現象。
①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口。
現象:帶火星的木條沒有復燃。
②在該試管中再加入大約1/3藥匙二氧化錳粉末,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口。
現象: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通過對比實驗的探究使學生意識到,條件的控制可以使物質的使用發揮最好的效果,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而滲透了對學生情感態度的教育:充分合理利用資源,使能力得以優化。
2.通過反應物狀態和反應條件分析,引導學生討論制取裝置的選擇
教師千百次的一味說教,抵不上學生的一次親身體驗。以往的教學中,總是一遍遍地跟學生強調解釋各種裝置的優缺點,對于有一定生活經驗的孩子來說,理解起來還容易一些,對于生活經驗比較匱乏的孩子來講,即使老師搜腸刮肚,絞盡腦汁地講解,學生就是琢磨不透其中緣由。現在通過實驗探究教學,在實驗室制氧氣的裝置選擇上,實驗室給孩子們準備了各種不同功能的儀器,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各自發表自己的見解,自主選擇儀器組裝裝置,無所謂對與錯,在親身體驗中,感知實驗設計上得優點與缺點,其它成員補充完善,將實驗裝置的組裝更加完善。
3.通過方案設計,引領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實驗
學生在實驗方案的實施過程中,小組成員各自分工不同,各司其責,但是要想完成整個實驗,還需要他們之間合作互助,這一活動極大的鍛煉了學生團結一致完成任務的能力。當然在實驗過程中可能還會出現一些沒有預想到的情況,比如說:①藥品混合后水中沒有產生氣泡;②檢驗氣體時,沒觀察到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等,所以實驗結束后,各小組間一定要交流反饋,分享個人收獲或提出還未解決的困惑,由其他同學完善補充或提供解答。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之間協同努力,充分的發揮自己及同伴的學習優勢,取長補短,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篇7
【關鍵詞】慕課 大學英語 教育觀 教育模式
現在是信息化大發展的新時代,2012年被稱為“慕課年”,慕課的影響力遍及全球,高校也紛紛建設自己的慕課課程,慕課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高度融合的集大成者,是教育技術發展最具代表性的產物,是大數據時代最典型的革命性教育范式。慕課教育觀的大發展與大普及對我國教育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特別是大學英語課程,英語作為國際化的語言,其發展必然要順應世界發展的潮流,慕課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擁有先進的教學教育理念,而我國大學英語教育正處在改革中,如何在全球化的大浪潮中實現自身的重生,應抓住慕課教育這一契機。
一、 慕課對傳統大學英語教育的沖擊
慕課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育,對我國傳統的英語教育方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也逐漸暴露出中國傳統教育的弊端,傳統過時的教育方式,教師單方面的輸出,忽略學生主體地位,缺乏新鮮性的教學等都是傳統大學英語所忽略的問題。而慕課教育正好很好的改變了這一現象,改變學生以往背單詞,背英文范文的封閉式學習方式,讓學生得到學習的充分自由,重新的認識英語,學生通過慕課平臺,可以利用全球的學習資源進行學習,拓展國際視野,不同于以往簡陋的學習英語的方式和枯燥的學習資料,學生可以全方位的感受英語的魅力。但是目前慕課平臺上的大部分課程都是通過全英文授課,我國學生英語水平不高,雖然國家設置四六級考試,旨在提高大學生的英語技能,但是單純的聽力測試與實際的英文授課還是有很大的不同,這就使我國的大學生在使用慕課時面臨著巨大障礙,對我國的英語教育也提出了質疑,應試教育再次成為大眾詬病的問題,忽略學生工具性技能的培養,只注重卷面的分數的純粹語言式教學。
二、 慕課背景下大學英語改革的必要性
1.傳統的教學資源不適應時展。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的教學方式,通常是學校安排一個教師負責一到三個班的學生,而這幾班的學生得到的英語知識都是通過這一個英語教師,英語教師的專業水平決定了學生知識的范圍,每個周的英語課程是有限的,所以學生知識面和英語學習資源也是有限的,英語學習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限制,一些高校的教師也并不具有出國研修的機會,所以教學資源便更加的單一,專業素質得不到提高,很大程度上限制學生英語學習的視野。教學的手段主要是圍繞教材上的內容進行講解,年輕講師多采用ppt的方式,都是單詞,課文,習題的常規步驟,缺少新鮮感與打破傳統的實際行動,與語言教學本來的初心相違背,大學生大多已經經歷了多年的傳統教學方式,對于大學仍是這樣的教學方式感到疲倦,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下降,英語能力也不高,不僅僅是學生,教師面臨這樣的狀況,也是處在一個很無奈的位置上,采用了多年的教學方式,一朝一夕改變是困難的,吸收新知識,提高專業素質也需要一個過程,一個人的力量與全球相比,也是渺小的,這在大多數的大學英語課堂里,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這方面慕課的巨大的教學資源便顯得極為有優勢。
2.挑戰傳統的課堂結構和師生關系。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一直是教師單方面的輸出學習內容,操縱全局,學生被動的接受的過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很少,并且也并不注意培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合作能力,傳統的課堂結構受到挑戰,學生與教師之間達不到雙向互動,便使得教師的教學意圖與學生的理解相沖突,無法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師生關系也并不是很融洽。慕課課堂便是顛覆這一傳統模式的重要鑰匙,打破教師為中心的地位,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中心,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的狀態,真正的改變課堂原有的結構,改變后的課堂結構也更趨向于合理科學,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雙贏生態課堂,全英文的叫教學環境,豐富的學習資源,交互式互動,對于優質課程的開展,教學質量的提高起著重要作用。
3.挑戰英語教師的授課能力和素質。傳統的線下授課,教師拿著課本,講義,播放課件,講授教學目標要求的內容,甚至從未離開過講臺的位置,參與到學生的思考與討論之中,如果只是單純的按照課本照搬講述,一個普通的英語專業的學生便可以勝任,慕課教育對這種傳統的教學發起了挑戰,試圖改變這種過時的教學方式,對教師的專業素質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慕課教育觀倡導自由,在慕課教學里,教師在課前先制作一個與本課講述內容相關的微視頻,讓學生對于新知識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便于課堂上更好的接受,課中教師設置一些問題,供學生小組討論,把重要的知識點講解出來,根據課本上現有的內容不斷地擴展,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師生關系也更加融洽,課堂氛圍更加愉快。
三、 慕課教育觀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
1.通用英Z與專門用途英語有機結合。慕課課堂中的80%以上的課程都是采用全英文授課,這對我國的學習者來說是一大挑戰,對于授課語言能否聽懂與對專業知識是否感興趣產生了矛盾,這一矛盾也為我國的大學英語提出了發展的新建議,將通用英語與專門用途英語有機的結合起來,學校可以開設純英語的基礎課程供學生學習,專業的中心是專門用途英語,走實用英語教學的道路,為以后工作的實際應用打下基礎;英語教師可以定期到海外進行研修,也可以與專業教師組成團隊,雙方互相學習,各高校也可以建立聯盟,優勢互補,共同建立慕課英語課程,符合學生的需求。
2.慕課授課模式與傳統線下教學有機結合。讓慕課課程完全取代中國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進行側面補充。傳統的中國式教育對老師的權威還是十分看重的,慕課課程多是線上的交流與互動,所以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應該采用傳統的線下教育與慕課的線上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教師應該像學生多推廣慕課教學,開闊學生的視野,與國際接軌,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看法,盡量的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其中,把學生的課堂表現作為納入學生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新教學方式,使課堂氛圍更加和諧融洽,線上與線下的有機結合,也很大程度上彌補了雙方的不足,符合我國的國情,順應我國教育改革的道路,對教師,學生,社會都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四、 結語
綜上所述,慕課課程與大學英語的有機結合,所引發的的沖突與研究,是對現今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大學英語作為大學的基礎課程,擔負著培養國家人才的重任,大學英語教師應該提高英語專業素質,依據語言的特殊性,創新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貫徹大學英語的課程要求,設立專項課題,引導大學英語課程與現今的信息化社會接軌,推進信息技術與大學英語課程的全面整合。慕課課程的出現順應了我國教育改革的趨勢,加之傳統的教育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利用慕課豐富的教學資源,線上的慕課學習與線下的課堂學習相結合,使學生有一個更專業,更豐富的學習環境,主體地位得到體現,學習積極性得到增強,慕課課程上也有很多的國外學習者,有利于學習者之間互動與交流,提高學習成績,師生之間的互動更加頻繁,順應時展,與信息化相接軌,在慕課背景下,對大學英語進行改革。
篇8
關鍵詞:實驗教學;氣相色譜;改革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1.選擇恰當的實驗教學內容與題目
學校在安排化學實驗課時的過程中,大多以教材內容為依據,因此氣象色譜實驗教學的課時較少,通常只有“內標法測定大曲酒中微量組分的含量”“脂肪醇混合物的填充氣相色譜法分離”兩個課程,其中,前者的主要教學要求為理解常用的定量分析方式,了解選擇色譜分離條件的條件;后者為理解色譜分析法的分離原理,掌握基本儀器。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校本身具備的教學條件和學生興趣愛好,盡可能地選擇恰當的實驗內容。將氣相色譜實驗中所需應用到的定量、定性分析都納入實驗體系,使得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氣相色譜儀器的構造與操作流程,為學生日后步入工作崗位奠定堅實基礎。
2.轉變氣相色譜實驗教學的理念與方式
在氣相色譜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課堂主體性地位,通過轉變實驗教學的理念與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使得學生在實踐動手過程中了解實驗的操作步驟與注意事項。如在進行上文的實驗時,教師可以借助提問式、啟發式等多種教學方式,為學生仔細講解色譜儀器的內部構造、操作流程,并結合學生感興趣的光譜圖,深入講解色譜圖,合理引入實驗方式,即定量與定性分析方式。其中定量分析分為外標、內標、歸一化等多種方法,教師須讓學生自己動手,在實驗過程中得出相關結論。而進行實驗時,教師可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互動式教學方式等新型實驗模式,將學生分成平均的學習小組后,再由學生完成實驗,加強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溝通交流,提高學生實驗的熱情與積極性。
3.創建科學的課程考核方式
教在進行氣相色譜實驗教學時,應加大對學生評價的重視程度,特別是評價學生教學參與情況與知識運用情況,具體的考核過程、內容與占據比例如下表所示。
從表中可知,教師在評價學生時,應根據學生實驗前、中、后三個階段的實驗參與情況,轉變傳統教學中以卷面成績為主要依據的評價方式。
在學生進行實驗時,教師應積極予以指導,增強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多用鼓勵、表揚的話語,激勵學生參與到實驗教學過程中,提升評價的實用性。此外,教師也需重視課后總結,如在進行完實驗1后,教師可布置“總結氣相色譜實驗”的分析流程與方式;實驗2結束后,要求學生獨立分析某一樣品的框架等。
4.建設課程特色實驗網站
建設課程特色實驗網站,主要目的是實現氣相色譜實驗的資源共享。部分學生反映在進行完實驗后,很難與教師、同學溝通交流,也沒有其他專門的實驗網站可以參考。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結合不同的氣相色譜實驗,創建實驗交流平臺,既方便學生課前預習,也讓學生能夠在課后及時交流。同時,教師可以與學校商量,確定合理的實驗室開放時間。氣相色譜儀的價格昂貴,大部分學校是幾個人共用一臺機器,因此,為提升學生實踐操作水平,應定時開放實驗室,提高實驗教學的整體質量。
綜上所述,進行氣相色譜實驗教學時,教師應綜合考慮學生認知水平、課程教學目標,科學選擇恰當的實驗課題與教學活動,積極適應教學改革發展潮流,轉變實驗教學的理念與方式,不斷豐富學生實驗活動,創建科學的實驗課程考核方式并落實,通過開放實驗室、建設實驗網站等方式,激發學生實踐興趣,促進其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 啟發式教學 高校課堂 教師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1 啟發式教學的含義
啟發式教學是與注入式教學相對應的一種教學類型或者教學思想。注入式教學,俗稱填鴨式教學,指教師在課堂上強制向學生灌輸知識,而忽視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這種教學方法極易產生“高成績、低技能”的學生類型,使高校培養的人才與社會所需的人才類型脫節。在充分認識注入式教學產生的弊端的基礎上,更多的高校開始推行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思想自古已有。宋學家朱熹認為,“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啟發一詞可被簡單概括為幫助其理解所要理解的,表達其所要表達的。在教學中,可被描述為幫助學生把他想理解的理解明白,想表達的表達清楚。這主要是通過教師的啟發和誘導,使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啟發式教學將學生從以往注入式教學的被動中解救出來,強化了學生在教師教學活動中的參與,達到了教師和學生雙贏的效果。
2 啟發式教學的應用障礙
(1)教師缺乏啟發式教學改革的動機。教師是教學活動中兩大主體之一,教師的教學改革思想直接影響教學活動。中國公立高校教師都有專屬編制,工作穩定性較高,工作壓力不大。在如此穩定安逸的環境下,他們很難主動想到教學改革的問題。即使有教師被牽涉到教學改革中,他們或者是習慣性難改,依舊按照以前的授課方式授課;或者是應付性地對待教學改革,沒有進行主動積極的思考,得過且過。
(2)教師啟發式教學改革的能力不足。有些覺悟較高的教師已經認識到當前的教學現狀缺乏競爭性,有待改革,但是他們苦于不懂新的教學理論,不了解現在的教學趨勢,無處下手,只有依然保持現狀。
(3)學生難以適應啟發式教學。升入高校的學生基本都是在注入式教學的教學活動中成長起來的,他們已經完全適應了注入式教學,習慣于被動地聽講。如果在課堂上偶然被啟發了來回答一些問題,反倒使他們產生抵觸感,很難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活動。
(4)教師和學生都難以實現啟發式教學的較高要求。啟發式教學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技巧,同時也要求學生對一門課程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復習和預習,這樣教師和學生的壓力都會變大。這點會影響啟發式教學在高校中的普及和應用程度。
3 啟發式教學的應用措施
(1)高校要先落實“教學中心”的地位。高校辦學的基礎和前提就是辦學以教師為中心,教育以學生為中心。只有學校自上而下地推行啟發式教學,才能真正調動教師改革的積極性。在調動教師積極性方面,必須堅持行政推動和政策激勵雙管齊下。
行政推動方面:現在高校課堂中,雖然新增了教學設備,如多媒體等,但是教師都是按照以前的慣性進行授課:教師備課很認真,講解很清晰,很耐心,從課堂開始講到課堂結束,一句不落,唯恐學生聽不懂,不能在課堂上解決所有學生的所有難題。從根本上來說,教師的教學思想沒有發生改變,依然是注入式教學。所以高校應該將教學改革重點從專業結構調整、課程體系調整等轉向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等的改革上。
政策激勵方面:教師面臨教學和科研雙重壓力,所以如何在壓力較大情況下,推行啟發式教學就需要很大的政策激勵。如給老師教學評等級,考核時在教學工作量上加分,進行物質獎勵等方面。
(2)對教師群體進行啟發式教學改革的相關培訓。針對不同級別教師群體之間的差別開展教學改革培訓,讓教師認識到什么是啟發式教學以及如何應用啟發式教學。此點需要強調的是,在開展培訓方面,應根據不同級別職稱教師開展不同場次的培訓,培訓內容應該具有針對性、具體性和可行性,確保教師在課堂上可具體應用。
(3)教師多加強跟學生的課堂交流。教師與學生的課堂交流是啟發式教學的靈魂。文章給出以下幾個意見實現二者的交流:第一,需要一個平等的平臺。傳統的師生關系中,老師在上,學生在下。因此學生大多處于被動接受的處境,難以具有主動思考和思辨的意識。針對這個問題,老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意課下多交流,課上多啟發。課下可跟同學交流一些專業范圍內的時事新聞,根據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新聞引發出專業知識探討;課上每次講到新的理論知識點都應該與現實中的案例相結合,可啟發學生進行深層次的知識思考;第二,找準時機。這點要求教師能夠觀察到學生的情緒變化、興趣愛好所在等內容。選擇一個他愿意、也樂意交流的時刻,避免師生交流的夭折。這一點牽扯到的相關因素很多,在實際應用中要靈活掌握。
(4)提高教師的課堂引導技巧。這點主要是要求教師提高自己的課堂引導技巧。如描述性引導和同義詞提示性引導等。當跟學生提到某個他不懂的知識點或者時事的時候,為了避免尷尬和提高其積極性,可以采用這兩種引導技巧。描述性引導可以給學生介紹這個知識點或時事的前因后果,發生背景,類似事件等知識,激發其想起所要談論的知識點。同義詞提示性引導常常用于描述性引導失效后,教師可參照情況給出相關的同義詞或者近義詞,幫助學生有話可說,有膽去說。
(5)教師應積極提高專業素質。多多閱讀專業課書籍,在自己的專業范圍和研究方向內有較為深刻的見解和造詣。另外,可多做科研,用事實證明自己在專業范圍內的實力,從而樹立在學生中的專業權威。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啟發式教學不僅僅局限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在畢業論文寫作指導方面、課后習題輔導方面都可以應用,將“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理念踐行到底。
參考文獻
[1] 顧建民.高校推行啟發式教學何以可能[J].中國高等教育,2008.8(15):23.
[2] 胡晶.高校啟發式教學的淵源與實踐[J].時代文學,2012(12下):189.
篇10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課;啟發式教學法;原則;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5)36-0067-02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展開,高中思想政治課在課程結構、課程標準、課程理念、教學模式與方法等方面都進行了重大改革。在教學方法的運用方面,啟發式教學法作為古老而又具有新生命的教學方法,被廣大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所認可。然而,許多教師在沒有清楚理解啟發式教學法的實施要求上,“自定義”地進行啟發式教學,出現了啟發問題單一、不全面與啟而不發等問題現象。因此,為了能夠更準確掌握啟發式教學法的運用,本文從啟發式教學法的實施原則與實施策略兩方面來論述高中思想政治課啟發式教學法的實施。
一、高中思想政治課啟發式教學法的實施原則
教師只有在清楚、理解啟發式教學法實施原則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發揮啟發式教學法的作用。高中思想政治課啟發式教學法的實施原則對教師準確運用啟發式教學來說至關重要。
1. 時間性原則
時間性原則是指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后,要留給學生回答問題的等待時間,等待時間不宜過短也不宜過長。教師一旦提出問題,學生就會根據問題展開大腦的思維活動。若思考時間過短,學生的思維活動處于還未被完全調動起來的狀態,學生難以較好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而教師只能“被迫”地自己給出答案,提問就變成了教師的自問自答,啟發學生思考的課堂教學目標就難以達成;若思考時間過長,對于簡單的問題,學生會很快完成思考,教師此時如果不及時提問,學生的注意力就會發生轉移;對于困難的問題,如果教師不及時對學生進行引導,啟發學生思考,學生就會在多次嘗試而失敗后陷入混亂、盲目的狀態,啟發式教學法也就不能順利實施。例如,講“量變與質變辯證關系原理”時,教師帶領學生做“水變水蒸氣實驗”并提出問題:是不是所有量變都會引起質變?為什么?讓學生在實驗中觀察現象并尋找答案,教師要根據學生觀察實驗的頻率與表情掌控最佳時間。實驗從開始到結束近4分鐘左右,如果有接近一半學生的狀態是完全放松或者有一小部分學生若有所思,教師則可以停止思考,找學生發言,進而幫助沒有思路的學生打開思維,繼續思考。可見,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后,要根據具體的問題與學生的思維特點,設置適宜的時間,幫助學生打通思路,促使其對問題認識的第一次飛躍,進而引導學生再次思考,這樣啟發式教學法才更有實際效果。
2. 適度性原則
孔子關于啟發式教學曾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其中“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就強調了適度性原則。教師在講解某個原理時,學生未能以此類推,就不必再教。然而,教師在運用啟發式教學法時,往往都忽略了這一點。教師認為講授的知識越多對學生越好,不斷地對學生進行連拋式提問。學生不能做到“以三隅反”,說明其對問題的認識、思考尚不深刻,教師此時多講無益。必須引導學生重新對問題進行學習和思考,教師再啟發,直到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若教師“舉一隅”后,學生能夠“以三隅反”,表明其認知能力在教師的啟發幫助下發生了質的改變,并在下一次學習中得心應手,啟發的教學目標也就實現了。例如,講“量變與質變辯證關系原理”時,教師依舊可以選擇“水變水蒸氣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讓學生思考“水是否一定會變成水蒸氣”和“什么情況下水是一定會變成水蒸氣”這兩個問題。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合作探究,使學生發現只有當給水加溫到100°C,并持續加溫,水才會變成水蒸氣。也就是說,量變引起質變需要一個臨界點,叫做度。學生明白了量變只有達到一定程度后,才會發生質變,通過實驗,加深學生對“度”的理解,教師則無需再進行關于“度”的講解,避免學生產生混亂。
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是逐漸前進的過程,既是教師教的目的,也是完成某一項教學任務的前提。教師不能將全部問題都拋給學生去思考,要遵從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循循善誘。也就是要求教師在講授問題或者知識時,把握一個度。
3. 熟悉性原則
熟悉性原則是指教師在進行啟發式教學前對于所要講的教材內容掌握的熟練程度。掌握知識的熟練程度越深,對實施啟發式教學越有利。往往教師在講授較熟悉知識時,課堂知識講解比較靈活。這種靈活表現在教師能夠游刃有余地對學生進行思維啟發,環環相扣,課堂完整,更具有層次性。因此,教師要想成功運用啟發式教學法,就需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例如,“量變與質變辯證關系原理”這一知識點備課時,除整合、梳理本節知識點外,還需要掌握與本節內容相關的成語、諺語、故事以及當前社會熱點問題等。做好充足的準備,教師才可以在講授新課時以不變應萬變,靈活應對學生的多種想法與思考。
二、高中思想政治課啟發式教學法的實施對策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啟發式教學法的實施具有靈活性。啟發式教學法既可以貫穿整個課堂,可以運用于某一教學環節,也可以與其他教學方法相結合。
1. 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啟發式教學法
(1)情境啟發。情境啟發是啟發式教學法的重要實施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圖片、實物、故事材料等教學輔助工具,運用表演或朗讀等手段展示某一特定情境,從而啟發學生思考,引起學生情感共鳴的一種教學方式。例如,講“價值的創造與實現”時,教師可用多媒體播放先進人物(如霍金、于敏、趙久富等)的視頻影像,通過視頻影像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先進人物的偉大,啟發學生對本節課的主題內容進行思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人生價值創造與實現的真諦。
(2)提問啟發。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新教材與舊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變化。舊教材以知識理論為主,新教材以寓言故事、漫畫插圖、社會生活真實照片等教學素材為主。教師可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優勢,搜集與教學素材相關的有效信息,通過啟發性的提問,讓學生開動腦筋、發散思維、積極思考,從而產生對這一問題“欲罷不能”的狀態。例如,講授“價值的創造與實現”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喬布斯是成功者,但僅靠他個人的努力就一定會獲得成功嗎?”并告知學生“1985年喬布斯獲得過里根總統授予的國家級別的技術勛章”。讓學生結合教材的相關內容思考“這說明了什么”,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帶著問題積極去教材中尋找答案,完成對這一問題的全部思維過程。
(3)練習啟發。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標除了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想道德觀念之外,還需要培養學生正確的答題思路。高中思想政治課主觀題與其他學科相比,具有開放性的特點。這就意味著在解答主觀題時,學生不僅要結合政治課的知識點,更需要聯系其他學科和社會熱點。因此,教師在課堂小結環節應通過練習題的方式,將與本課相關的社會熱點問題作為材料,啟發學生思考,使學生在掌握解題思路之后,舉一反三,解答其他主觀題,做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例如,講授“價值的創造與實現”時,教師可將這一節知識點匯集在一道主觀題上,讓學生多角度考慮問題。如以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事件為例,廣大軍民萬眾一心、無畏艱險抗震救災,說明了什么問題?這時,學生可能對該問題毫無頭緒,教師就要及時作出啟發性引導,引導學生可從人民群眾、價值觀、人生價值的創造與實現等維度進行分析。通過做練習題的方式,提升學生答題技巧,開拓學生解題思維,使其在解答主觀題時能從多角度考慮問題,解答問題。
2. 在與多種教學方法的結合中實施啟發式教學法
(1)與案例教學法相結合。高中思想政治課具有及時性特點,教師在講授新課時可引導學生分析當前社會熱點問題,在使學生了解時政的同時,引發他們對教材理論知識積極探索,培養其綜合思維能力。例如,講授“社會發展的規律”時,教師可向學生展示一組照片,分別是小區停滿私家車、高速公路堵車、景點人群擁堵。從學生親身感受過“堵”的現象切入,激發學生探尋這一現象產生原因的好奇心。從“堵――你參與添堵了嗎?――為什么會堵――破解堵之謎”,連續性提問,引導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提高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2)與討論法相結合。高中思想政治課具有開放性特點,針對某一問題,沒有唯一的答案。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挑選一些多答案或者不易理解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在討論過程中,讓學生利用對“問題”的探討,學會總結問題、歸納結論,從而達到啟發思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目的;教師要及時啟發、引導學生分析問題,鼓勵每個學生提出見解。例如,講授“社會發展的規律”時,教師要板書“中國各時期的社會形態與對應使用的生活工具”示意圖,引導學生對“生產力與生產關系有什么關系”展開討論,學生邊討論邊歸納。當討論略有結果時,教師可以指定若干學生發言,然后討論。未發言學生可根據已發言同學反饋的信息,結合自身思考得出答案。合作過程看似簡單,但實質上學生的思維會在這個討論過程中被激活。
(3)與講授法相結合。高中思想政治課講授法是比較常用的基本教學方法,但講授法比較枯燥、乏味。因此,在講授法中運用啟發式教學法就會顯得更生動和富有感染力。教師在將啟發式教學法與講授法結合運用時,需要鉆研教材的整體脈絡,熟悉教材內容;注意貫穿發展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通過分析問題,一層一層地揭示知識的內在聯系,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從而啟發學生的思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參考文獻:
[1] 王淑雙,王璽玉.啟發式教學必須遵循的幾條原則[J].教育探索,1998,(5).
- 上一篇:誠信教育培訓方案
- 下一篇:運籌學和管理運籌學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