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培養體系范文

時間:2023-10-23 17:35: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技能人才培養體系,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篇1

因此,我們應該在考慮如何培養出優秀選手的同時,更多地關注目前逐步設立的培養體系是否能協助我們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并且逐步形成一個可行、實用而且能廣泛培養人才的體系,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技能強國。而這一系列的反思,是從邁向世界技能大賽的舞臺上開始的。

世界技能比賽讓我們從技術角度總結出很多經驗教訓,比如一些細節上做得不夠好,對評分標準的理解有偏差,沒有掌握判罰重點和尺度,錯誤理解導致不應該的失分。但是這些方面的不足大多都可以歸結于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因為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會影響一個人在陌生環境、緊張情況下的分析、判斷、調整、決策能力。如果從技術角度出發,汽車噴漆項目通過集訓已經準備得很完善了,但在比賽時很多細小的因素會變化。比賽中,選手出現失誤之后需要重新判斷和選擇,如果選手綜合素質不夠好,不能隨時做出最優選擇,就會直接影響比賽的成績。這就引發我們思考:如何培養優秀選手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

盡可能多地在高標準、高要求的企業工作,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在這次汽車噴漆項目比賽中,西歐國家、澳大利亞、加拿大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原因就在于這些國家在職業技能人才的培養中,實行雙元化,更多和企業接軌,使選手從學生時代就在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培養。所以,職業學校、學院應該和行業內的優秀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使專業教學老師們掌握先進的技能,在企業的協助下,建立合理的實習制度,穿插實習,以培養出具備優秀綜合能力的職業技能人才。

目前,汽車噴漆行業面臨人才匱乏的困境,但是由于社會、家庭、職業院校學生對汽車噴漆行業現狀及發展情況不是很了解,認為從事此行業辛苦、對身體有害,因此不愿意學習及從事汽車噴漆專業。其實,只要做好勞動保護,從事汽車噴漆行業是不會有職業健康風險的。很多汽車噴漆行業的專家、優秀人才,都在能夠確保勞動保護的企業工作多年,成為專業優秀人才。其次,汽車噴漆行業的技術含量較高,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行業內的優秀企業,大型組織如世界技能大賽,都需要擁有長期經驗的高水平人才。所以我們需要一些體系和平臺,讓社會和家庭全面認識這一專業。

缺乏人才的現象在俄羅斯、馬來西亞、臺灣等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同樣存在。正如此次參加世界技能比賽的一些國家所言,參加世賽的一個作用,是通過選拔、比賽、宣傳,增加社會對行業的了解,提高社會對行業的認識,得到認可后形成一個良性循環。要實現這個目的,我們需要更好的組織選拔、宣傳體制,使各地企業、院校、個人能夠踴躍報名參加選拔,擴大影響力,利用蝴蝶效應促進社會各界對培養職業技能人才的關注度、積極性,這樣我們就會離實現技能強國的目標越來越近了。

篇2

關鍵詞:林業工程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第三方評價

中圖分類號:K90-4

1. 引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開展由政府、學校、家長及社會各方面參與的教育質量評價活動”;2015年5月4日,教育部下發《教育部關于深入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的若干意見》(教政法[2015]5號),明確部署構建“政府管教育、學校辦教育、社會評教育”的格局。按照文件精神,到 2020 年,我國將基本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學校依法自主辦學、社會各界依法參與和監督的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為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2. 構建第三方評價體系的必要性

第三方評價體系的構建,能有效加大高職院校辦學的透明度,改進教育教學實踐,使高職院校及時準確地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情況,關注畢業生職業崗位中需要的技術技能和職業能力的培養,提高畢業生綜合素質,進而調整專業結構布局,客觀認識人才培養結果,把辦學置于社會監督之下,進一步深化專業內涵建設,提升高職教育的社會吸引力。同時,構建第三方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也是與國外先進的教育模式接軌的需要。

3. 林業工程類專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研究現狀

以林業工程類專業木材加工技術專業為例,在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研究方面還處于真空狀態,還未構建和制定科學、公認的人才質量評價體系和標準,方法、途徑、體制與機制等缺乏。傳統的職業院校人才評價體系主要以卷面考試作為考察學生掌握知識的標準,這種方式單一、缺乏科學性。為了更好地促進技能人才培養,國內學者提出了構建以“職業能力”為重點、以“學生發展檔案”為載體的綜合評價體系;以項目為主導的“多樣化評價”體系;工學結合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以能力或決策為導向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第三方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等理論。其中第三方評價機制的建立是站在全新視閾下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研究,具有公開、透明、全面、真實的特點。

4. 林業工程類專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第三方評價的實施

第三方人才培養質量評價也可以稱為社會評價,其實施過程通常分為四個階段,如圖1所示。

4.1 選擇具有良好社會公信力的第三方獨立評估機構

第三方評價的參與層面可以包括高職院校、政府、行業企業、教師、畢業生、家長、社會輿論等,那么由誰作為評價的主體是需要首先確定的問題,借鑒國內不少高校的經驗,林業工程類專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可以交由第三方獨立評價機構進行。目前最為知名且比較具有社會公信力的第三方評價機構為麥可思數據有限公司,已與國內近700余所高校建立了研究合作關系,是中國首家提供高等教育管理數據與解決方案的專業公司,也是高校、社會大眾、用人單位和政府公認的第三方權威數據機構。

4.2 建立切實可行的第三方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針對林業工程類專業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進行評價,要考慮其專業特點,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相結合,單項評價與綜合評價相結合,建立人才需求、人才質量、專業人才的適應性等信息收集反饋系統,以形成人才培養與生產需求之間的主動適應,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更新機制。評價指標的選擇應凸顯林業工程類專業的特點,突出人才培養的績效評價,兼顧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

具體實施林業工程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時,第三方評價機構應針對專業特點設計行業協會、用人單位和學生三套問卷,問卷應按照指標體系,同時體現專業特點,設計第三方評價指標權重時,要充分體現學生和用人單位的雙主體地位,尤其是學生問卷對應人才培養內容指標的設計,林業工程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均應涉及。

4.3 建立畢業生信息化管理系統

第三方評價實踐中,各評價主體相對分散、獨立,各具特點,因此,采用開放性、便利性的渠道與方式,能夠讓大多數利益相關者都能充分參與評價。當前現實而可靠的做法是,利用網絡平臺開展評價,即設計評價問卷,開發評價軟件,然后引導、組織評價者參與網絡評價。網絡評價相對便利,沒有確切的時間限定,有利于參評者深入了解和分析問題,提出改進問題的策略和建議;十分易于組織,運行成本較低,也便于統計數據、分析原因、歸納結論。建立畢業生幾頁信息管理系統,主要實現畢業生和就業單位的信息錄入,就業信息,信息資料檢索和在線咨詢等功能,從而實現就業信息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

4.4實施第三方評價,促進專業建設與發展

在第三方評價實施過程中,應深度推進校企合作,建立校企互信機制,針對畢業生的信息采集,可以嘗試“情報員”機制,每個頂崗實習或畢業班級選取1-2名責任心和溝通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班級情報員,負責統計班級同學相關信息,并每月向學校信息管理員匯報,以確保信息管理系統及時更新。學校可向班級信息情報員支付相應經濟報酬。

第三方評價機構要完成調查問卷的設計、發放與回收工作,進行問卷結果的統計與分析,對應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給出結論,并反饋給相關高職院校,院校責成相關林業工程類專業指導委員會依據評價結論,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調整課程設置,完善實訓條件、創新教學方法,使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促進專業的建設與發展。

5. 結語

第三方評價是一種有別于傳統的教育行政評估和學校的自我內部評估的教育新評價方式,既是簡政放權的具體舉措,又是推動我國教育評價方式改革的有力措施。構建第三方人才培B質量的評價體系對林業工程類專業真實有效、科學、客觀、全面地進行評價,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產業發展和區域經濟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 李順. 高校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模型的建立及應用研究[M]. 華南理工大學. 2011

篇3

關鍵詞:高技能;培養模式;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的改革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題,教師要以課程體系為依據,不斷地把實踐和理論進行結合,開展多角度的全面教學。我們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就可以進行教學理念的革新。培養創新型人才,加大改革的力度,進行實踐創新活動。通過到工作環境中進行實際考察、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以及校企合一的實踐教學活動等一系列形式,來進行教學模式的更新。

一、培養創新人才

創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標志。我們在進行創新理念的培訓的同時要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為21世紀是知識更新換代和快速革新的一個時代,知識是不斷進行更新和發展的,為了解決知識更新受限的問題,我們應該對當前的培養模式進行創新。創新人才的培養就是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合理地提出問題,對問題進行有效的利用,并且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一)以問題為主線進行教學

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不斷地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以問題為主線對整個教學活動進行貫穿,在一個班級,在一個小組或者在一個宿舍要以研究問題為習慣,這是引發思考、啟迪學生智慧的有效途徑以及進行靈感和智慧激發的重要渠道,是開展創新學習的重要形式。

(二)對學生進行興趣培養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學習上有了興趣,就可以加強他們進行學習的原動力,從內因推動學生的學習進程,這樣學生才會達到忙而不累、樂而忘憂的學習境界,學習效率自然而然地就會提高。現在我國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學生學習的內動力不足,求知的欲望不是很強,對于怎樣培養學生的興趣,進行學生內動力的培養是我們進行教學研究的重要問題。

(三)引導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應用

每一個學科都不是單獨存在的,都有其存在的內在價值。我們要進行多層次的教學設置,不要把學生只是單一地局限在某一個限制因素當中,要開展多角度的教學活動,讓每一個學科的知識進行綜合的融會貫通。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整體思想,用綜合的思想來解決問題,這樣的問題解決形式才能更加全面和透徹。

二、加大改革動力

教育改革是需要有內在動力對其進行推動的,這樣才能把改革的重點和改革的形式進行合理的論斷。我們在進行教育體制革新的時候要結合學生、家長、學校、社會等多方面因素來進行教育體制的改革。

(一)學校的推動力量

教育的改革是學校的重點,我們進行教育體制改革的同時要明確教育的重點和難點。學校是推動我們進行教育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地方,我們要根據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育體制的改革,學校可以通過政策的制定、教學方式的革新來有效地開展教學。我們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靈活地改變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進行學習的時候可以有效地拓展自己的思維。學校可以開展這樣的主題活動進行教學,比如進行專業知識技能大賽,通過競賽的形式來有效地推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有效地參與進活動中。

(二)教師的推動作用

教師其實一直以來是我們進行教學活動的主體,也是進行教育體制改革的實行者和推動者,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一直都是占主導地位的。但是現在教學體制的更新就沒有這方面的要求了,教師只是把教學活動進行一個合理推進,學生要成為教學的主要實行者,就要在課堂上進行問題的提出、問題的更新、問題的分析以及問題的解答。學生只要明確了自己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活動當中不再是聽眾而是一個參與者,就可以有效地進行學習了。

我們可以開展小組談論活動,在進行小組討論的時候我們要進行綜合知識的合理應用,讓學生自己進行問題的討論和研究,把難點和重點解答清晰。教師盡量不要參雜個人意見,讓學生獨立地思考、獨立地討論和進獨立地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就會有一個獨立的思維模式來進行學習。學生的學習不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而是他們進行主動的探求。

三、進行實踐教育

任何知識的學習都是為了實踐的應用,尤其是進行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更是要進行很多方面的實踐學習。所以我們在開展教學的時候一定不要忽視實踐教學,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是我們開展教學的革新,以往教師只是注重講解知識,沒有把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

(一)到工作環境中進行實際考察

我們在進行學習的時候要對工作環境進行實際的考察,因為知識的學習就是為了今后的工作應用,所以我們可以在進行知識學習的同時不斷地進行實踐領域的應用學習,讓學生到工廠進行實際學習,或者找到相關的工人技師給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還有實際案例的應用學習,學生有了實際應用的經驗,就會對知識運用得更加靈活。我們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應用讓學生進行模擬操作,學生在這個時候就可以進行實際的演練,在演練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學生再結合書本進行學習就可以把問題進一步地深化理解,所以實踐教學是非常重要的。

(二)開展實踐教學活動

我們在進行高技能人才培訓的時候,要有效地進行實踐活動的開展,在實踐的基礎上讓學生把知識進行合理地運用。

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合理地利用有效資源開展實踐活動,可以在進行技能知識講解的時候,有意識地加入實踐的案例,把實踐和理論有效地結合到一起。建立課下實踐小組學習,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來進行學習,每個小組可以找到一個實踐課題來進行研究,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研究來開展學習。學生在這個時候就開始有意識地進行學習,學習主觀能動性就會不斷地加強。

(三)校企合一的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

校企合一是我們進行實踐教學活動的有效方式,學生可以在學完知識后就進入企業工作,這樣讓學生提前了解工作環境,可以有效拓展知識層次。校企合一的教學理念就是讓學生不但學會,還要靈活地應用,這是關鍵。我們一直以來就是學會了技能,沒有過實際操作的經驗。這樣學生步入工作崗位,就不容易融入其中。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僅僅是書本上了解到的,沒有進行實際的應用,就不能開展靈活的溝通方法,我們就是要通過校企合一方式來進行學習,讓學生盡早融入這項學習當中。實踐其實也是學習的一個部分,我們在進行學習的時候要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不要只是把學會知識當成我們進行實踐教學的主體。

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是現代社會發展的一個需求,我們要有效地進行現代教育體系的革新。學會用新的理念引導學生對思維模式的更新,把學生從傳統的教學束縛中解放出來。學習知識就是為了應用,學會用更要不斷地進行實踐的演練,并且把實踐貫穿到我們的教學理念當中。我們在進行人才培養的時候,要不斷地進行綜合能力的培養,這樣學生才會在這樣的形勢下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孔祥峰.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航海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改革研究[J].青島遠洋船員職業學院學報,2013(01).

篇4

[關鍵詞]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評價體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7080

準確把握高職高專教育的內涵,緊密結合老年服務行業需求,建立一套既反映高職高專教育特點,又符合老年服務行業人才需求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對推進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發展,培養社會急需的高端技能型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1建立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的意義

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具體到老年與服務管理專業,就是以老年服務行業的實際需求為依據,培養適應該行業具體崗位需求的應用型人才。這便不同于本科院校培養的學術型研究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差異,必然要求在人才培養評價的指標與評價方式上也要有所不同。但目前,我國很多高職高專院校,還是以本科院校該專業的人才培養評價為參考依據,符合高職高專教育本質及老年服務行業特點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相對欠缺。而評價體系是評價工作的出發點與依據,建立科學完備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對該專業的建設與發展起著指導作用。

當前社會對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而老年與服務管理專業更是如此。高職高專院校是培養一線應用性老年服務業人才的搖籃,沒有符合該行業需求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就會導致人才培養的盲目性,易引發培養目標的錯位與偏差,造成市場急需該專業高技能人才卻沒有合適人選,而大批該專業高職畢業生又找不到工作的局面。因此,該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的建立,既是老年服務行業發展的需求,也是解決學生就業問題的必然要求。

2建立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的原則

高職高專老年服務與專業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的建立,既要符合高職高專教育的特點,又要結合行業對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還要便于評測。總體看來,該評價體系的建立應遵循下述幾點原則。

2.1應用性原則

高職高專教育是以服務為宗旨,為社會培養動手型、應用型人才。因此,該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的建立,不論是培養定位、專業設置、人才規格、培養方式、師資建設,還是培養質量等評價項目及其具體評價指標,都應緊扣高職高專教育的宗旨,堅持應用性原則。

2.2綜合性原則

該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的全面性一是表現為指標體系的完整性,即包含了所需考慮的因素,無疏漏指標;另外,指標體系中各指標間要獨立,即各指標具有不可包容性和不可替代性,且沒有重復指標。

2.3可比性原則

在該人才培養評價體系中,各指標應有穩定的數據來源,要能體現不同評價對象某一方面的共同本質,在同質的前提下經過量的比較,確定其質的差異性。

2.4靈活性與可操作性原則

該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的建立,應充分考慮各種外在因素的變化及其影響,要具有足夠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易于各高職高專院校及相關評估部門運用。同時,要求每一評價指標在實際操作中盡量具有實際測量性。

3建立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評價體系應注意的問題

3.1做好評價前預備工作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評價方式是標準參照,而非常模參照。即評價時,是考察被評價者達到評價標準的程度,并非與他人比較。因此需要事先制定出一套相應的能力標準與評價項目,建立新的評價指標體系,且不同地區、不同高職院校、不同專業設置都應有其自身特色,因此可將評價內容與開設課程相結合,減少重新制定評價指標體系所帶來的工作量,亦使評價內容與人才培養方案相一致,同時使教師更容易接受與推進學生質量評價體系。

就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而言,首先,應確定該專業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能力標準,在制定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一方面要確定此類專業人才應具備的能力標準,同時還要明確每門課程的能力標準,并與專業標準一致。教師根據課程標準里學生應該達到的能力標準來評價學生學習效果。

3.2評測項目及其指標的確立應體現高職高專教育本質

高職高專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各評測項目及觀測點的確定要遵循職業教育的宗旨,注重對實踐教學、產學研結合情況以及“雙師型” 教師隊伍建設觀測的力度,人才培養定位要強調應用性,人才培養質量要強調可操作性和實用性。

3.3評測項目及其指標的確立要以老年服務行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為依據

評價體系要想有助于老年服務行業高端技能人才的成功培養,則評價體系中各評價項目及其指標的確立就應以老年服務行業對人才的實際要求為出發點,走實踐教學的橋,拓成功就業的路。

4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高端技能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的主要指標及說明

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的主要指標及說明在充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經行業專家的多次論證,結合多年的人才培養實踐,我們總結出一套既遵循高職高專教育本質又符合老年行業發展特點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4.1人才培養定位

以高端技能型人才為人才培養定位;人才培養充分體現高技能型應用性人才特點;符合老年行業服務性強的特點。

4.2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規格

每年進行有關人才數量、質量規格和服務面向的人才需求預測和職業崗位要求調研;根據崗位需求開展專家論證;依據市場需求預測和崗位需求進行專業設置和調整;人才培養規格符合崗位需求。

4.3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

課程體系不斷調整,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突出;實踐課與理論課比例不低于1∶1;課程體系與職業資格認證相結合。

4.4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

現代化教學模式使用率>80%;師生互動良好,學生對教師教學滿意度>80%;必修實踐課開出率達100%。

4.5教學管理

有健全的教學監控和學生監管體系;有嚴格的管理規章制度;各主要教學環節有明確具體的質量標準和相關人員工作規范,且實施效果好;每年一次畢業生跟蹤調查和新生素質調研。

4.6人才培養質量

職業技能資格考試通過率>90%;畢業生當年年底平均就業率>90%;用人單位對學生職業素質滿意率>80%;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綜合評價稱職率>80%。

5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實施的保障

高職高專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的實施需要政策的引導、社會的配合與學校的支持,主要應確保以下幾個方面。

5.1評價隊伍要合理

評價隊伍既要有深諳高職高專教育內涵的學者,更要有具備老年服務與管理行業一線實踐經驗的專家,且行業專家應占較大比重。

5.2用人單位的評價要重視

通過對生產第一線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的實際能力和工作表現進行追蹤調查,深入了解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為今后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客觀依據。

5.3部分專業課程或實踐能力應與社會評價體系接軌

部分專業課程或實踐能力方面的要求,尤其是涉及證書考試的課程,應與社會接軌。像上崗證書、特定行業的從業許可證書等證書,應直接通過社會上相關的職業資格考試和技能等級考試而獲得。

5.4以形成性評價代替終結性評價

對高職高專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評價既要注重對畢業生質量的評測,也要注重人才培養過程中各重要環節的評測,尤其要注重對校企互動的觀測,了解校企互動的深度及效果等。此外,還要實行不定時評測,對人才培養的各環節進行突襲性評測,防止造假行為的存在,保證評價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參考文獻:

[1]王紅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之有效途徑[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6:64-66.

篇5

關鍵詞: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土木工程;培養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1-0162-02

一、引言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啟動會,大會闡明了該計劃的目的和意義:“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項目,也是促進我國由工程教育大國邁向工程教育強國的重大舉措旨在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為國家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戰略服務,對促進高等教育面向社會需求培養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導作用。

本文將結合土木工程的特點,以嘉應學院土木工程專業為載體,以“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試點項目”為總綱領,對培養體系進行初步研究,旨在提高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學質量、提升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的質量,為經濟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培養“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

二、培養體系

土木工程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其課程體系復雜,涵蓋的知識面非常廣泛,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培養模式一直以來高等教育屆的研究熱點和難點,因為該專業的學生今后直接從事工程建設和管理方面的工作,與國民經濟經濟息息相關。作者在做了大量調研、查閱大量參考文獻的基礎上,結合土木工程學院的教學經驗,初步建立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體系。

(一)調查分析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要建立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體系,必須對土木工程的發展現狀及趨勢、社會需求等方面進行系統的調查。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的社會需求量和就業形勢在未來幾十年中是比較樂觀的,尤其是新型城鎮化的實行,但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即高校的擴招和大量高校增開土木工程專業,所以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在這種情況下更應該注重人才培養質量,實行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計劃。

根據對近三年來用人單位的反饋意見,重點對不足之處進行總結,這樣可以為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計劃的制定提供參考,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1)學生缺乏動手能力相對較差;(2)對一些較新的設備如全站儀等不夠了解;(3)對工程常用軟件不夠熟練,甚至根本不會;等等。

四點主要的反饋意見,側重點雖然不同,但究其根本還是學校教育與社會要求的銜接不夠,導致在學與用之間存在太多的差異,要解決這些問題只有傾聽用人單位的要求,按土木工程師的標準對學生進行培養,才能縮短畢業生的適應期,盡快成長為卓越的土木工程師。

(二)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特點

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計劃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優秀的工程技術人員,因此,在培養過程必須圍繞這一終極目標,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應具有以下特點:

1.土木工程相關企事業單位、政府職能部門等應深度參與培養過程。卓越土木工程師的培養離不開社會需求這一大趨勢,土木工程相關企事業單位、政府職能部門等最了解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因此,在制定培養計劃、實施培養計劃等必須有這些部門的直接參與,形式可以多樣化――定向為相關企事業單位、政府職能部門培養人才;定期邀請相關人員為學生做職業規劃、工程技能培訓等;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踐機會;為學生提供創業機會;等等。

2.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是卓越土木工程培養目標,因此,在教學和培養過程要引導學生將知識與能力結合起來,既要培養學生掌握工程技能,同時,要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

“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計劃”的目標是“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在此基礎上,考慮到土木工程的特殊性,對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進行細化即“綜合素質高、實用型、創新型”。

1.綜合素質高:土木工程師是特殊的職業,既是工程技術員,又是管理者、協調者,這樣就對其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培養過程中除了注重專業知識和技能外,必須培養其綜合素質、培養其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其組織管理能力等,注重“通識教育”。同時,土木工程是艱苦的行業,必須去施工現場、去基層,因此要注重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培養良好的身體素質。

2.實用型:土木工程是應用型專業,要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復雜技術問題的實踐應用能力。這一方面的研究及主要對策很多學者在“應用本科人才培養”這一課題中已經做了較為系統的研究,這與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是一致的,這里不再做過多的闡述。

3.創新型:土木工程師必須嚴格按照相關規范來展開工作,在很多情況下是不容許有創新的。但在培養過程必須要注重創新能力,在實踐性環節也必須增設開放性、探索性的實驗,因為土木工程師既是現行標準、規范的執行者,也是土木工程發展的生力軍,或者說是未來標準、規范的制定者。

(四)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方案

在確定培養目標的基礎上,制定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方案,具體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師資隊伍專業化、課程設置實用化及考核方式多樣化。

1.師資隊伍專業化:大學作為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的高地,歷來重視教師隊伍的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往往忽略了其專業化程度。作為土木工程專業,要培養出理論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的學生,必須要有教授,也要有高級工程師,特別是企事業單位具有豐富經驗的高級工程師,這一點可以通過聘任客座教授或兼職教授的形式來解決。當然,這些客座專家必須能真真切切的參與到人才培養中來,主要承擔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任務及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的培養任務。

3.課程設置實用化:土木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復雜,涉及的知識面很廣,且市場上的教程也是五花八門,質量良莠不齊,因此,在設置課程、選用教材時必須嚴把關,要以“實用化”為根本原則,開設與工程實際聯系緊密的課程,選擇案例較多的教程,避免過多的理論。在制定課程計劃時,可以邀請施工單位、勘察設計單位、監理單位及其他相關部門的專業人士參與,多聽聽市場的聲音,做到有的放矢,這樣培養出來的畢業生才可能與工程實際更好的銜接,更快地進入工作角色,更快地成長為卓越的土木工程師。

3.考核方式多樣化:目前,大學中課程的考核方式還是以閉卷考試為主,該考核方式在選拔性測試中,具有其天然優勢――客觀、相對公平,但在大學里主要目的是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應用能力,那么該方式就相對落后了,特別在土木工程這一應用性非常強的專業中,其弊端更加突出。為了促進土木工程教學質量的提高,滿足卓越土木工程師的培養計劃,應該將考核方式多樣化,根據課程特點靈活設定考核方式。

(五)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途徑

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途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教學內容信息化、教學內容規范化、校企交流常態化和教學方法多樣化。

教學內容是根本,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求,教學內容必須信息化,要能跟得上知識更新的速度,不可守著“老黃歷”固步自封;為了使學生對工程規范有直接的理解,教學內容必須規范化,盡量去掉過于理論化和枯燥的知識,以規范為藍本進行教學。校企交流常態化和教學方法多樣化也是必不可少的,學校與企業的交流可以明確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可以及時了解企業和有人單位的反饋意見,及時調整和修改培養體系中的薄弱環節;教學方法和手段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果一味“填鴨式”地灌輸,往往事倍功半,因此,必須按課程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結語

篇6

關鍵詞:工作過程;市場營銷專業;課程體系;技能型人才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方法,又稱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法,是基于行動體系的課程開發方法,它是以培養能力為主線,根據現代職業工作整體化分析和描述為基礎,而進行的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方法。它改變了學科課程體系下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各門課程的方法,而按照工作過程,將相關工作任務涉及到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整合學習。技工院校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相比高校來說,更注重實用性。技工院校三年制高級班、中級班學制較短,在校學習時間一般僅有兩年,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學到實用的技能就更顯重要。近年來,各技工院校相繼開展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改革。筆者所在技師學院于2011年開始對市場營銷專業進行了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改革與重構。

一、分析市場營銷典型工作任務、行動領域和學習領域

(1)確定典型工作崗位。經過對廣州及珠江三角洲多位營銷實踐專家訪談,并結合本校市場營銷及相關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調查,明確了市場營銷的典型工作崗位。主要包括終端門店營銷和生產企業營銷兩大類崗位,終端門店營銷崗位由初級到高級分別是:門店店員、促銷員組長、主管助理、主管門店店長銷售督導、主管、零售經理連鎖經營部經理、零售部經理全國零售經理等。生產企業營銷崗位由初級到高級分別是:銷售員、業務員(業務經理)/客服專員(經理)/市場調研員銷售助理、銷售組長項目經理、產品經理辦事處經理、分公司經理、產品總經理大區銷售總監銷售部經理、市場部經理、商品部經理銷售總監。

(2)分析典型工作任務。通過組織實踐專家研討會,對營銷實際工作過程及典型崗位群的具體工作任務進行分析,歸納出市場營銷專業的典型工作任務共49個,詳見表1。

表1:市場營銷典型工作任務――行動領域――學習領域圖

(3)確定行動領域。通過與企業、行業實踐專家共同研討和論證,對調研得出的49項典型工作任務進分析、歸納和總結,確定營銷工作過程中應完成的9個行動領域(見表1):熟悉公司、產品;市場調查與分析;產品推銷;制訂銷售目標與計劃;渠道分銷;貨品及庫存管理;銷售促進;電子商務;團隊建設與管理;公共關系。

(4)構建學習領域。按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形成過程以及學習領域之間工作過程的內在聯系,結合學院教學的可操作性,將市場營銷9個行動領域,轉化為6個學習領域(見表1),包括:銷售準備、產品推銷、產品銷售、銷售促進、電子商務、拓展訓練,構建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專業課程體系。

二、選取學習情境

學習情境的選取一般是依據該課程涉及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作領域和工作任務范圍,根據工作過程系統化要求設計與開發的。我們針對市場營銷6個學習領域的工作任務、知識、技能、素質要求的特點,有選擇地整合企業行業優勢,進行了各自學習情境的開發與設計(見表2)。

表2:市場營銷專業各學習領域學習情境匯總表

三、設計課程方案

各學習領域的學習情境確定后,就可對學習領域課程進行具體的設計。設計時應結合該學習領域所對應的典型工作任務,將典型工作任務要求的內容合理地融入到課程方案里去。下面以銷售準備課程――日用消費品銷售準備這一學習情境為例,來進行課程方案設計。

(1)明確日用消費品銷售準備的學習目標。①能通過查閱文字資料、網絡、實地觀察、詢問顧客等方式收集日用消費品的產品與市場信息。②就某一類日用消費品,能描述其產品性能、用途、分類、顧客特征、行業標準、市場地位等。③就某公司的銷售業務,能描述其銷售模式、競爭策略、業務流程等。④能通過表格等方式評價某終端店鋪的商品陳列、店鋪形象。⑤能填寫各類市場調研表格,準確收集市場信息。⑥能進行市場分析,撰寫完整的市場調研報告。

(2)列出該課程的學習內容。市場營銷的概念、目的、作用、本質;銷售的概念、目的;銷售的模式、競爭策略;日用消費品的產品特征;日用消費品市場的特征;信息收集整理的方法;市場調研的方法;巡店及店鋪評價方法;市場調研報告撰寫的知識和技能。

(3)提出評價建議。自我評價的內容:信息收集方法得當,收集的信息準確、全面;產品特征概括和描述準確、全面;公司的銷售模式、競爭策略、業務流程描述準確;店鋪巡查、考核到位、客觀;市場調研表格真實、完成;撰寫的市場調研報告規范、完整、客觀,提出的營銷建議有創造力。遵守各項規章制度,有克服困難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獨立工作能力等。

小組評價內容:任務完成情況;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表現情況如團隊意識、紀律、責任意識等。

(4)設計教學思路與課時數。教學思路:成立工作小組,模擬銷售團隊;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種市面上真實的日用消費品,并假定自己是經營該產品的某公司,模擬開展銷售準備。在教師的指導下,收集產品和市場信息,歸納該產品的特征、與競爭產品的優劣勢、市場地位等并展示;收集經營該產品的某公司的信息,描述展示其銷售模式、競爭策略;開展市場調研活動,巡查該產品的相關店鋪,并用有關表格進行評價。詢問顧客對該產品的使用感受。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其在某區域的市場競爭狀況、市場份額,填寫相關調查表格。開展小組討論,撰寫市場調研報告。各組展示市場調研報告,并互相評價。

課時數:30。

綜上所述,技工院校市場營銷專業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就是通過對市場營銷典型工作任務的分析、歸納而衍生出來的,它緊密結合市場營銷實際工作對人的能力的要求,讓學生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有效地促進了學校教學與職業崗位的對接,也促進了技工院校工學結合的技能型人才培養特色的形成。

參考文獻:

[1]袁惠英,劉敏,張馨儀.基于工作過程的市場營銷專業課程開發[J].當代教育論壇,2011(3).

[2]楊劍平,付湘.市場營銷專業的課程體系開發系統方案――基于工作過程導向[J].中國電力教育,2011(5).

篇7

當前社會信息技術不斷創新并發展起來,這一現象使得本科會計理論及實踐教學產生了較大轉變。會計人員的工作重心開始由會計核算向內部控制、財務分析、風險把控等方向遷移,因此本科應用型會計人才不僅要具備扎實的會計知識基礎,還應當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學會計算機操作技能,并提高自己管理信息系統和維護系統的水平。高校本科會計教育要針對當前信息化的需求,對人才培育方式實施改革創新,為社會提供更多專業會計人才。

1 信息化背景下應用型本科會計人才的培養現狀

1.1 會計人才培養的目標和社會需求沒有達成一致

對于本科會計教育而言,其主要目標應當是培育出適應信息化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并為學生提供長期發展的基礎和條件。然而,從目前情況看,本科會計專業的教學目標依舊滯留在電子計算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層面,重點關注的是會計信息的核算、處理、記錄、計量、匯報等,而對學生的非技術性能力訓練則明顯不夠。這一現象導致了本科學校培養出的人才不具備較強的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并且也不知道怎樣運用已經獲得的信息處理好越來越繁瑣的管理問題。

1.2 課程體系相對陳舊,信息化課程缺乏

在大多數本科院校中,公共基礎課程設置過多,比如高等數學、大學語文等,占據了學生大部分學習時間以及學分。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在這部分公共基礎學科中耗費大量精力和時間,導致其會計專業課程安排太過緊密,因而出現捉襟見肘的情況,無法合理應對,因此也收不到理想的教學成果。此外,本科院校大多缺少信息化類型的課程。在一些高校中,管理信息系統、計算機審計、內部控制、企業經營沙盤模擬等一系列課程都在本科會計專業當中設置數量較少,通常來講都只有會計信息化這一門課程,且基本教授的都是采用計算機軟件開展賬務處理的方法,并不具備信息化運用水平。因此,學生的知識結構得不到完善,核算能力及其余能力也難以得到提升。最后,有的實踐教學開設課程較少,且模式相對簡單,核算類型或基礎類型的會計軟件實際訓練缺少具備針對性的管理型案例,因此教學效果也不甚明顯。

1.3 創新手段運用效果不理想

現階段的本科會計教學中,大多數教師仍以知識傳授為主,旨在培養學生的知識和會計能力,因此多數只是對會計專業知識和實踐操作進行簡潔的講授,并沒有采取科學的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也沒有安排學生展開實際的信息化訓練。于是,學生便只能死記硬背,以便掌握會計相關知識,而沒有對這些知識進行深層次的剖析和理解,這便導致信息化沒辦法真正融入會計課程當中。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得不到提升,所以只能處在被動接納知識的局面。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會采用案例教學、情境教學、角色扮演、自主學習等新型教學手段,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分析能力,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然而,這類方法在實踐教學中也并未收到十分明顯的教學效果,同時也沒有把多媒體設備和信息技術的優勢全面發揮出來。

1.4 會計專業考核模式存在問題

第一,本科院校會計專業的考核模式比較單一化,大多仍在采用作業加上考試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學習成果進行檢驗。并且考試基本上采用的是客觀題進行檢測,這也很難表現出學生對于理論聯系實踐的應用能力,無法考核出學生的綜合素質。第二,考核模式缺少信息化元素。當前本科院校考核所采用的試卷幾乎都是紙質的,這也應當進行改革和完善。因為目前會計初中級職稱考試以及注冊會計師考核等,都已經開始使用網絡在線答題的方式,這樣不僅可以節省資源,還可以提高考試效率,避免學生作弊、抄襲。

2 信息化背景下應用型本科會計人才的培養體系建設

2.1 科學構建課程體系

在當前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會計人才不僅要具有基本的核算能力,還應當具備信息獲取、交流溝通、團體協作、科學決策、分析判斷等非核算能力,此外還必須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以及經濟管理技能,將信息技術和會計專業課程知識有機結合在一起,從而樹立科學的會計課程體系,使得教學質量及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對于會計教學內容,則應當把知識理論的傳授和能力綜合練習結合起來,把非核算能力的培養添加到專業教學過程中。已經有一部分教師意識到,當今社會的行業需求正在不斷發生變化,因此,需要對教學重心進行轉移,著重培養具備優秀現代化會計科學理論知識及終身學習能力,并能夠熟練掌握且靈活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實踐操作的復合型應用人才,以便充分滿足現代化企業對新型人才的需求。

2.2 進一步增加信息化課程

現階段,本科院校所開設的會計信息化課程還相對不足,這便無法對學生進行信息化素質的培育。通常都只設置了計算機基礎課程,或是高級Excel、會計電算化、管理信息系統等課程,旨在傳授運用計算機記賬、報賬和業務處理等相關知識,而對系統設計及其原理則不夠重視,導致學生的知識構造、業務能力及綜合素質和當前社會對應用型會計人才的需求難以匹配。因此,必須要進行軟件操作和運用、XBRL運用、VBSE模擬訓練系統運用,建立起Access信息庫,對應用系統、電子數據等實施處理并開發。要確保學生能夠掌握計算機軟件、系統分析、設計等科學知識,教會學生利用軟件及信息化手段進行財務處理和分析,同時完成系統維護操作,培養學生的數據搜集和整合能力。

2.3 在實踐課程中加入企業經管環境模擬

本科院校是會計人才的主要培養基地,因此必須改變當前課程設置不完善的狀況,在基礎會計軟件實際訓練的基礎上融入信息化實踐模擬,并設置計算機審計、企業經管沙盤模擬、綜合模擬等練習課程。利用這種真實環境的模擬,能夠引發學生對會計專業的學習興趣,并促使學生將理論和實踐糅合在一起,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及溝通水平,在集體中構建寬松的學習氛圍。例如,采用ERP沙盤進行企業經管模式的構建,較為真實地模仿企業所在的管理環境,讓學生產生直觀的體驗,從而將各類信息采用科學的形式處理并表述出來。

2.4 大力培養復合型應用人才

復合型應用人才的培養標準,要求高校教師將理論和能力放到同樣重要的位置上,教會學生管理學、經營戰略、統計學、金融學、經濟法、審計學、風險管理等多種學科的知識,并讓學生掌握計算機軟件和硬件的處理技術,保證學生具備運用互聯網工具實施會計工作的理論基礎,并不斷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核算能力、職業判斷能力、知識獲取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軟件設計和維護能力。

3 結 語

在當前的信息化背景下,應用型本科會計人才的培養已經成了大眾所關注的問題。高校教師和管理者要著重改進教學方法,科學構建課程體系,進一步增加信息化課程,在實踐課程中加入企業經管環境模擬,促進會計專業學生信息化應用能力的提高。

主要參考文獻

[1]劉玲雪.信息化背景下我國本科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工業大學,2015.

篇8

關鍵詞:應用技術型;經管類教師;教學能力評價;價值評判;bootstrap重抽樣

1.前言

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升級,對于高等職業教育需求日益增加,在這種新形勢下,應用技術型大學高校面臨著向高等職業教育轉型的挑戰。基于歷史原因,我國的應用技術型大學基本上都是脫胎于原有的公立院校發展而來的,因此在辦學思想和教學制度上有很強的傳統大學教育思維的色彩,導致對應用技術型教育理論有余、實踐不足。這種傳統的辦學思維使得應用技術型教育體制過于僵化,難以快速適應這種職業教育需求變化,導致學生在校所學的知識與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需要難以匹配,學生就業過程中體現不出應用技術型教育所應有的競爭優勢,難以發揮應用技術型大學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應有的作用。

要想改善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現狀并取得可持續發展,堅持不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是重中之重。而要切實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構建一套適合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規律的教師教學評價體系無疑具有指導性意義。

這種情況在經管類專業中體現得更加明顯。這一方面是由經管類專業特殊性決定的,經管類學科與自然科學學科有著截然不同的特點,其研究的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在研究和學習方法上有著實驗難以設計和重復的特點。另一方面,經管類專業外延性很強,更強調應用性,這要求學生涉獵的內容更加廣泛,并具有較強的發散思維。這些都造成了應用技術型經管類教師的教學能力評價體系構建的特殊性和困難性。

2.教學能力評價體系的缺陷

現有的應用技術型經管類教師的教學能力評價體系基本上和其他專業一樣,大多是由校內專家集體討論確定考核指標和各指標的權重,由校內督導、其他教師與學生共同對教師講課內容進行評分的方式進行評教。這種評教體系一方面都是由學校內部人員作為主體,而作為畢業生的需求方――用人單位的意見基本上不被納入教師評教體系中。這種情況使得我們的高等職業教育很難跟上人才需求的變化,導致學生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與將來工作的實際需求相脫節,給學生一種學不致用的感覺,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這種相對主觀的評教體系難以給教師正確的反饋,對改進教師的教學能力難以提供有效的指導。

因此,引入用人單位的評教因素,構建新的教師教學能力的評教體系,是應用技術型大學提高經管類專業教師教學能力的當務之急。

3.教師教學能力評價系統建立的構想

基于可操作性的考慮,應用技術性大學教師的教學能力考核應通過給教師在各項具體指標的打分來實現。本文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評價系統總體上借鑒德爾菲方法。傳統的的德爾菲方法又稱為專家意見法,是通過對專家小組成員采用背對背意見征詢的方式,對專家意見經過數輪征詢,使專家小組成員的意見趨于集中,最后取得準確率較高的集體判斷結果。本文的教師評價體系則對傳統的德爾菲方法進行了改進:

首先,一級指標向量(Ai)及其權向量(ai)采用對勞動力市場崗位招聘信息的能力要求的反饋信息來確定。可以反映出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能力要求,并將這些要求作為應用技術型大學教師教學能力評價體系的構建基礎。

第二步,總結專家組成員的意見對一級指標進行進一步的細分,得出二級指標(Bij)和權重(bij)。

第三步,綜合第一步和第二步的結果,構成應用技術型大學經管類教師的教學能力評價體系。

4.基于勞動力市場價值評判的構建一級指標

對于如何引用用人單位對人才能力的評價指標,本文采用獵聘網的招聘信息,根據用人單位對經管類人才能力要求的不同,確定不同能力在經管專業的學生職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程度。對應不同的能力劃分具體的教師教學能力一級評價指標。

獵聘網,成立于2006年。總部位于北京,在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杭州、南京、天津、武漢、大連等城市設有分公司,是國內最大最專業的中高端人才職業發展平臺。獵聘網憑借創新的產品模型及獨有的服務模式,為企業、獵頭和職業經理人之間打造了一個中高端人才的互動招聘平臺。數萬名專業獵頭顧問,為企業和求職者之間架起溝通橋梁,加速企業招聘進程,為職場精英推薦高薪職位、規劃職業發展。

通過分析獵聘網上經管類招聘信息上對求職者的能力要求,可以得出學生在職業發展中的能力要求。

利用網絡爬蟲技術,爬取了2000條經管類崗位的招聘信息,通過這些招聘信息對崗位能力要求的11631l描述進行文本分析,將數據進行歸類和詞頻分析,得出原樣本的基本信息如下:

因此,我們從獵聘網上的招聘信息的崗位能力要求信息中歸類出應用技術型大學經管類教師教學能力評價體系的一級指標及權重:基本專業知識A1,權重為0.3071918;團隊協作能力A2,權重為0.2830703;自學能力A3,權重為0.245353;文案寫作A4,權重為0.1374695;其他能力A5,權重為0.0269331。

5.二級指標的構建

在一級指標的基礎上,總結專家組成員對各項一級指標細化分析的評判意見,構建二級指標如下:一級指標基本專業知識(A1)對應的二級指標為教材選擇B11,教學內容的可理解性(B12),PPT教案制作(B13),教學流程設計(B14),職業素養(B15),案例任務設計(B16),其權重向量為(0.2,0.2,0.15,0.15,0.15,0.15);一級指標團隊協作能力(A2)對應的二級指標為分組作業任務設計(B21),團隊成果展示(B22),其權重向量為(0.5,0.5);一級指標自學能力(A3)對應的二級指標為學科前沿(B31),知識廣泛性(B32),研究深度(B33),其權重向量為(0.4,0.3,0.3);一級指標文案寫作(A4)對應的二級指標為個人作業任務設計(B41),個人成果展示(

B42),其權重向量為(0.5,0.5);一級指標其他因素(A5)對應的二級指標為語言能力(B51),課堂互動(B52),研究深度(B33),其權重向量為(0.4,0.3,0.3)。

將職業發展的能力要求和具體指標進行對應分組,結果如下:

5.評教主體選擇應注意的問題

應用技術型大學經管類教師教學能力的評價不可避免地會具有主觀性的色彩,不同基礎的學生對同一教師的教學能力會有不同的意見。所以在評價教師教學能力,傳統上大都采取教師學生雙重考核的評教方法,這一方面有利于具有專業能力的教師間相互交流,并且專業教師都具備相當的專業知識背景評價相對客觀;另一方面也參考了學生的意見。但是許多學校以學生的評價為主,這就會產生教師為了討好學生而給較高的成績或者為了遷就學生的接受能力而降低教學內容的難度等利益交換的現象,影響了評教指標的客觀性。為了克服這種現象,可以在評教主體的選擇上采用如下兩種方法:

第一,在選擇評教主體時,選擇成績在中等的學生作為評教主體,一方面這部分學生基礎大致相當,對教學的接受程度也比較一致,因此對教師的教學能力的評分也會相對客觀。

第二,可以對所有上課學生的成績進行分類,由各類學生分別對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評價,然后分別對各類學生的評分進行標準化處理,結果取平均值作為教師教學能力的評分。這樣基本上消除了個別學生的主觀影響,能夠比較客觀的反映教師的教學能力。

6.總結

應用技術型大學經管類專業已經發展成為了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提高應用技術型大學經管類專業的教學質量迫在眉睫,因為教學質量高低直接影響到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未來職業發展的能力,所以研究民辦高校經管類專業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而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是教師的教學能力,所以本文通過對應用技術型大學高校經管類教師教學能力評價體系的構建來進行研究。由于應用技術型大學教育的目的是要學生掌握基本的專業技能和促進未來職業發展的各項能力的鍛煉,要準確的做出評判結果比較困難,所以本文從勞動力市場出發,分析人力經理對經管類專業中端崗位人才的能力要求,并以此作為經管類教師教學能力評判指標的基礎,再通過專家組成員對這些指標進行進一步的細化生成二級指標及權重。然而,應用技術型大學教師教學能力的評價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所以對于各評價指標的標準和評價等級的確定,有待進一步探索。對于最后的考核結果,如何能準確的得出結果并將考核結果的原因反饋給被考核者,讓被考核者進行改進,是考核的主要目的之一。并通過考核以此促使應用技術型大學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以更好的教學能力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應用型經管類人才。

[參考文獻]

[1]謝益輝,朱鈺.Bootstrap方法的歷史發展和前沿研究[J].統計與信息論壇,2008,23(2): 90-96.

[2]張博文,劉佳佳.高校教教學能力評估體系的構建[J]大眾科技,2015,5(189):130-132.

[3]于曉紅,李保剛.財經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評估問題研究[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0,26(2):98-99,120.

[4] 孫玉芹,李康弟,吳蓓蓓.高校教師教育教學能力評價量化體系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9):108-112.

[5]波,甘國華.高校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建設[J]教育學術月刊,2009(12):60-64.

[6]劉翠蘭,征艷坷.職業教育背景下民辦高校教師能力評價模型構建及評價要素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19):80-84.

[7] 俞蕖,劉波,戴長亮.分類管理趨勢下的高校師資隊伍發展理念與實施機制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4(04):54-59.

[8] Efron, Bradley, and Robert J. Tibshirani. An introduction to the bootstrap. CRC press, 1994.

[9] Davison, Anthony Christopher, and David Victor Hinkley. Bootstrap methods and their application. Vol. 1.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篇9

一、高技能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培訓體系不健全。加強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培訓管理,但是由于大多數煤田地質單位的領導還沒有真正地認識到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并且由于缺乏完善健全的培訓體系,導致目前煤田地質單位的高技能人才培訓依然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而且培訓體系需要充分的資金投入和單位內部優惠的政策保護,才能實現培訓、管理、實踐、上崗一步到位的培訓價值。所以要想提高煤田地質單位的整體實力水平,建立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培訓體系是重要前提。

2.培訓力度不夠。培訓力度是相對培訓質量而言的,由于大多數地質單位的整體培訓力度較為松懈從而對培訓的效果大打折扣,并且高技能人才培訓需要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把培訓的目的真正的落實到實際生產過程中。但是大多數煤田地質單位的培訓管理徒有外表,并無實質性內容。并且強有力的培訓力度需要和完善的監督管理相結合,才能充分發揮培訓的價值。

3.培訓考核機制不完善。如果培訓作為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那么考核就是檢驗培訓的重要利器。但是,由于缺乏健全的考核機制和考核管理,導致培訓效果沒有得到檢驗。所以必須要把考核機制作為檢驗培訓成果的重要標準,并根據煤田地質單位的發展目標制定相應的考核策略,才能為培養德才兼備的高技能人才奠定基礎。

二、優化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措施

1.更新人才觀,重視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和作用。高技能人才是促進地質單位健康穩定發展的核心力量,所以必須要改變傳統的人才觀,并積極汲取其他單位先進的人才培養措施,并進行詳細的調查和分析,便于在傳統的人才培訓模式上進行創新。只有切實把體能型勞動人才觀念轉變到智能型人才觀念上,才能優化地質單位內部的人才結構。因此,更新人才觀必須首先要打破依靠學歷、依靠職稱的高門檻協定,并以實踐能力和危機處理能力取而代之。同時,還要加強領導階層的重視,才能合理地優化資源配置,并為營造良好的高技能人才培養環境鋪設道路。

2.拓展平臺,健全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由于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涉及的內容比較復雜,且高技能人才根據其崗位特征可以分為多種形式。所以必須要建立健全的培養體系,才能圍繞崗位的需要針對性地培訓實用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培訓需要充足的資金投入和完善的政策保護,因此必須要拓展服務平臺并構建多元化管理渠道,例如:搭建高校合作的方式,通過開設相關專業的課程直接為地質單位培養對口型人才,并以“師帶徒”的形式提高高技能人才的整體水平,同時還可以在煤田地質單位建立高校實習基地,從而進一步提高人才的實踐動手能力。

篇10

1.技能人才分布構成失衡

規模以上企業技能人才多,個體私企和靈活就業人員中技能人才少;技能人才在國有企業相對多,其他企業相對少;技能人才在傳統的采礦、制造、電力、交通運輸等行業多,在信息、服務等第三產業分布少。

2.技能人才比例結構失調

目前技能人才中初級工約占45%,中級工約占35%,高技能人才約占20%。技能人才結構呈“金字塔型”,與合理的“橄欖型”(1:3:1)技能人才比例結構存在較大差距。

3.技能人才文化素質有待提高

大專以上學歷的技能人才占總數的10%,而初中及以下占總量的40%。技能人才中龐大的低素質人群,將嚴重影響我市企業推動技術創新和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同時,在新產品開發、新技術應用、新工藝突破以及創造發明等方面產生重大制約,形成“瓶頸”作用。

二、技能人才特點成因

1.舊的人才觀念,降低了技能人才的社會認可度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沿用的人才標準是具有中專以上學歷的人員,人才范疇并不包含技術精湛的高級技術工人。傳統的人才觀念降低了社會對技術工人的尊重和美譽度,造成許多人不愿當工人,當工人也不想鉆研技術的負面心理。

2.與科技人員相比,技能型人才沒有得到企業足夠的重視

在部分企業管理者看來,科技人員是技術人才,技能型人才僅僅是生產線上的熟練工人。因此對技能人才的培養、使用、激勵等缺乏完善的機制,沒有充分激發工人學技術提升技能水平的積極性。這種現象在中小企業中表現更甚,長久以往會造成企業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短缺。

3.部分職工缺乏誠信意識,影響企業培訓的積極性

企業對職業技能培訓不積極、不熱心,并不是目光短淺、急功近利,很大程度上是擔心職工掌握了熟練的技術技能后跳槽。毋須置疑,近年來這種情況確有發生,一些職工缺乏起碼的道德觀念和誠信意識,在企業花費大量財力物力對其培養后跳槽走人。

4.職業院校的發展跟不上企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

作為技能人才培養主陣地的職業院校,在師資隊伍、實訓條件、專業設置、校企合作等方面,不能完全適應技能人才培養的需要。社會上急需的技能人才,有一部分就是職業院校急需的,而且比企業的需求更加迫切。因為他們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雙師型”教師,也是職業院校教學的核心和關鍵。

三、技能人才培養對策建議

1.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政策支撐

強化政府對技能人才培養的領導和組織,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各種配套政策和措施,對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培養實行政策傾斜。摒棄把技能人才培養認定為某個部門的單一責任行為,把技能人才工作真正納入人才資源開發的整體發展規劃,發揮政府、社會、企業的合力。在提高質量的前提下,進一步擴大技能人才的數量,兼顧初中級的同時,大力加強技師、高級技師等高技能人才培養考評,構建合理的技能人才結構。

2.合理使用技能人才培養經費,構建多元化、市場化的培訓體系

逐步建立企業、個人、國家三方負擔機制,特別是政府應發揮投資引導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因為職業培訓是面向社會的一種公共服務,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政府應該承擔必要的責任,建立培訓基地,根據企業生產需求開展“菜單式”“訂單式”培訓。在技能人才隊伍的建設培養模式上,應鼓勵各類企業結合生產實際開展技能提升和崗位培訓;提升職業院校、社會培訓機構與企業的合作深度,培養適應企業需求的技能人才。

3.改進技能人才評價方式

要按照“面向市場、擴大范圍、完善制度、提高質量”的方針,推行職業技能鑒定社會化管理體制和運行體系。要建立以職業能力為導向,以工作業績為基點,注重職業道德和職業知識水平的評價體系。大力推廣企業生產現場、學校教學過程與國家職業標準相結合的考核方法,不斷擴大職業資格證書的覆蓋范圍。健全技能人才培養的激勵機制。鼓勵企業落實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與相應專業技術人員享受同等福利待遇的政策;對做出突出貢獻的技能人才優先推薦“技術能手”“五一勞動獎章”和“勞動模范”榮譽稱號;國家應鼓勵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發放崗位津貼和獎勵,對有突出貢獻的高技能人才加大政府獎勵力度。

4.加大緊缺型技能人才培養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