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開發技術培訓范文

時間:2023-10-20 17:31: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計算機開發技術培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計算機開發技術培訓

篇1

當前,大多數企業都已經成立了專門的培訓部門,對本企業員工進行包括計算機網絡技術在內的各類培訓,力求通過員工素質的提高來實現企業整體實力的全面提升。但企業計算機網絡技術培訓仍存在著一些不足,具體表現在對培訓學習重視不足、工學矛盾突出、學習應用性不突出、課程針對性不強、評價激勵性不明顯等幾方面:

1.1缺乏足夠重視

企業管理層對于計算機網絡技術培訓缺乏足夠重視。一些企業的管理者雖然也重視員工培訓,但對于計算機網絡技術這類應用型技能的學習仍存在一定的誤解,認為員工大可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通過實踐應用掌握這項技能,不需要由公司組織進行專門的培訓學習。而員工受到管理層的影響也會輕視對這方面的學習,在參與培訓時不能認真對待。

1.2工學矛盾突出

工學矛盾是在職培訓中最為常見的問題。組織員工參與計算機技能培訓,對于企業及員工個人的長遠發展都是有利的。但培訓是需要一定時間的,若選擇在員工工作時間安排培訓,勢必會對員工及其所在部門的日常工作造成一定的影響;若選擇在員工的非工作時間內安排培訓,又可能會引起員工的反感和抵觸。如何協調好計算機網絡技術培訓中的工學矛盾,是決定培訓是否能夠取得實效性的關鍵所在。

1.3培訓課程缺乏應用性

計算機網絡技術是一種應用型技能,在實際培訓中必須要突出應用性。但就當前的企業計算機網絡技術培訓實際情況來看,重理論輕實踐、學用分割的現象仍十分普遍。一些企業在開展計算機網絡培訓時,常常是培訓教師在前面示范講解,員工記下培訓要點,再自行在計算機上進行技能訓練。這樣,員工很難將所學習的技能與自己的實際工作真正聯系起來,他們的學習熱情也會受到影響。

1.4培訓課程缺乏個性

課程設置缺乏個性也是當前計算機網絡技術培訓中存在的普遍問題。計算機網絡技術是一項通用技能,所包含的內容也十分龐雜。因此,在制定培訓技術方案時應當與企業的業務領域、員工的實際需要相結合,使培訓的教學內容更具實效性。但就目前的現實情況來看,大多數企業所開展的培訓仍偏重于對普遍性、基礎性網絡技能學習,個性化特征仍不明顯。

1.5培訓評價缺乏激勵性

當前,計算機網絡技術培訓中的評估手段相對滯后,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培訓質量和效果,也降低了企業及員工對培訓的認可度。在培訓實際中,往往是以拿到培訓合格證為目的,對于培訓內容不是十分重視;而培訓結束后,對于培訓效果也不并不關注。使得一部分員工在參與培訓時只是敷衍了事,也在無形中造成了培訓資源的浪費。

2企業開展計算機網絡技術培訓的相關策略

2.1提高對培訓的重視

要提高企業管理層和員工對計算機網絡技術培訓的重視,使其真正意識到此類培訓對于企業及員工個人發展的重要意義。應將培訓納入到企業年度工作計劃之中,形成分工明晰、責任明確、相互配合的培訓機制,制定更為合理的培訓計劃、優化培訓流程,協調并安排好培訓工作,為培訓提供更多的政策、制度和經濟支持,鼓勵員工在計算機網絡技術培訓時能夠全心投入、認真參與。

2.2采取有效培訓手段

當前,網絡培訓已經成為重要的培訓方式。企業可以嘗試開展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在線培訓,可以將專門的網絡學習課程上傳至企業網絡平臺,或者與專門的培訓公司合作開發設計在線學習資源庫,由員工自行安排學習。通過在線學習方式,員工可以隨時、隨地參與計算機網絡培訓學習,很好地解決了工學矛盾突出問題。

2.3科學設計培訓方案

培訓方案是培訓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在計算機網絡技術培訓開始之前,要對企業的業務范圍、作息安排及員工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的調研,合理選取培訓內容,科學設計科學培訓方案,對培訓方案進行論證和完善,最終選擇最佳培訓方案。在方案執行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方案進行及時微調,以確保方案實施的穩定性及有效性。

2.4強化培訓的應用性

實踐性是計算機網絡技術培訓的重要特征。在開展培訓的過程中,培訓教師要強調員工對技術的應用,在應用中鞏固和強化學習效果,要引導員工將在培訓中將所學習的技能與自己的工作實際聯系起來,提高技能的應用性。

2.5加強對培訓的考核

篇2

關鍵詞:計算機軟件;培訓工作;信息管理

中圖分類號:272.9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3.03.034

0 引言

隨著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計算機軟件技術的運用范圍十分廣泛,大到科學技術的運用,小到個人的平時辦公使用等。計算機軟件技術培訓信息管理也隨著企業對時展的需要的進一步認識,越來越得到管理者的重視與支持。利用計算機軟件技術進行培訓信息管理,成為企業重視人才發展培養優秀員工發展的又一重要途徑。

1 利用計算機軟件技術進行培訓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為了使企業的管理進一步信息化,提高企業的運作效率,需要充分利用計算機軟件技術進行培訓信息管理。這是逐步建立人才考評體系,同時也是選拔優秀人才的基礎。通過計算機軟件技術進行培訓信息管理,有效地掌握員工的才能信息,對人才的動態管理得以加強,同時也為領導用人、決策提供參考價值。

1.1 利用計算機軟件技術進行培訓信息管理可提高工作效率

信息管理效率的提高需要有效的計算機軟件技術。計算機軟件技術的系統開發和使用促進培訓管理工作,它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加上系統化,是人們從繁雜的工作管理中解脫出來的有效途徑。更多的人力資本通過培訓和系統的學習,有利于從事更有價值的工作,使得企業的信息管理效率有所提高。

1.2 計算機軟件技術有利用人才測評體系的完善

利用計算機軟件技術進行培訓的相關信息管理,及時整理了相關的信息資料,方便對企業人才庫的信息整合與充分利用。對人才測評的工作有助于主動詢問與索取相應的信息資料。從而建立健全具有企業自身特點的評測體系,完善企業相關的考評制度,提高企業人才測評的運作效率。

1.3 計算機軟件技術有利于培訓信息管理的保存

很多企業在對員工進行多次的培訓之后,大量的培訓信息管理工作有所流失。而利用計算機軟件技術進行培訓信息的保存,有助于企業建立相關的人才培訓信息,及時保存數據對相應的信息進行存底和保留。這樣既方便日后培訓檔案的查找,節省時間節省人力資源,以及查找到的相關數據準確較高。

以上皆是當今人力資源開發的關鍵,能否掌握住大量的人才信息和人才資料成為企業培訓的中要內容。企業在對員工進行培訓后,應該及時保存其培訓資料,并及時建立相關的培訓基礎資料,方便以后考核的參考。企業更應該完善管理,充分利用計算機軟件技術,做好人員資料的管理工作。

2 利用計算機軟件技術進行培訓信息管理的相關內容

2.1 信息系統的采集輸入

信息的輸入工作重點是培訓信息的聯網輸入。其信息的輸入包括對基本的信息和培訓信息的輸入。培訓信息地的輸入是該人員的工號、培訓的單位,以及何時參加該培訓,以及培訓結束的時間,另外培訓的內容是什么,培訓的考核成績,證書的編號是什么等相關的內容。

這些相應的內容是通過網絡傳給相關的服務器,或者拷貝到相應的信息系統中去,由具體經辦人員根據個人的相關培訓信息的整合之后,并利用相關的計算機軟件技術進行輸入操作工作。

基本信息輸入工作包括各自的姓名、性別、工號、籍貫、身份證號碼,出生年月等一系列的基本信息。工作的基本信息,比如說工號、職務、編制、崗位名稱、崗位性質、在聘情況。其中還包括本人的學歷情況及獲獎的情況,即畢業學校、畢業專業、學歷情況以及榮譽名稱、獲取日期等。

2.2 培訓信息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

方便查詢。培訓信息系統的建立和完善,是企業方便查詢員工基本情況的便利途徑。通過該系統的檢索查詢,能快速為需要的人員提供相應的查詢資料。能否及時準確地查詢到相關的培訓信息,是大大降低信息成本提供工作效益的關鍵所在。

信息庫的保護。信息海量化的同時,各種電腦病毒以各種形式存在于信息中,是信息庫安全維護的一大隱患。如果病毒乘虛而入,將會對信息庫造成信息泄露,數據丟失系統崩潰等嚴重后果。對相關重要信息的保護需要采用最新的防毒軟件,并對相關信息進行獨立備份和保存。采取行之有效的保護手段,建立建立安全、完善的員工培訓信息庫管理體系。

管理設置的權限。通過利用加密的技術,根據相關人員的職務設置不同的訪問權限。專門的系統管理人員對培訓信息管理和更新,允許對某一模塊的修改和設置權限。對于信息錄入人員、查詢管理工作的人員、信息修改人員分別進行規范的管理,以便保證系統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打印功能的豐富。對于已經錄入的培訓信息,根據需要可以打印一個人的全部資料,也可以根據需要任性一部分人的信息打印,再或者需要的情況打印一段時間的資料信息等。豐富的打印功能,能快速滿足企業對人員信息資料的需要。

3 重視計算機軟件技術在信息管理中的應用

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化時代已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計算機軟件的應用更是與人們的工作息息相關。尤其是企業的信息管理更是需要用到計算機軟件技術,由于管理人員的更替,容易造成檔案流失,自從計算機技術融入到信息管理中,從最大程度解決了人力、物力的管理缺失問題。計算機軟件技術憑借眾多優勢與一身,在企業及各個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是信息管理工作效率顯著提升。

3.1 計算機軟件技術的應用方便保存和瀏覽

企業通過利用計算機軟件技術進行培訓信息管理,方便了繁瑣信息的管理,也便于長久的保存員工的培訓情況。同時,計算機軟件技術的準確性、統一輸入和規則,使企業的管理者在瀏覽信息時更快捷更全面。這樣可以避開繁雜的查詢,可以杜絕信息不全的缺點,能夠有效及時地找出企業所需要的人才,企業領導的思路也理順。

3.2 培訓企業相關的人才

如何有效推進計算機軟件技術在信息管理中的應用,需要企業重視培訓和引進相關計算機軟件系統工作,營造積極向上的人才機制。對于員工培訓信息及取得的成績需要有所了解才能充分使用人才,員工的相關培訓資料信息企業要及時儲備完善。亦可讓人才引入人才帶動的方式,加強員工的計算機軟件技術培訓,從而能夠使企業的計算機軟件技術迅速發展。

3.3 計算機軟件技術進行培訓信息管理的實現與設計

為使培訓管理工作更加系統化、自動化和科學化,應系統的開發和使用計算機軟件技術。企業現代化管理需要采用計算機技術來規范人才管理,加強對企業人才的培訓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企業也可自行的研發適合自身發展的計算機軟件系統,這一舉措既能體現企業自身的魅力,又能為企業的大力培養軟件開發的人才。同時,也企業的開發經費節約了一筆錢,還能做到企業人員培訓學以致用的好出。

4 小結

伴隨計算機軟件技術的不斷升級和更新,企業借助計算機軟件技術的運用范圍也越來越寬廣。而企業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是利用計算機軟件技術進行培訓信息管理,重視人員的相關技術培訓,充分利用計算機軟件技術體系,建立相關的技術體系,完善計算機軟件技術在企業的操作運用。計算機軟件技術的利用將會為企業的遠久發展創造強大的動力,提高企業運行的效率,改善企業發展中不足的方方面面。

企業充分運用計算機軟件技術系統,對培訓人員的資料進行保存和建立數據庫管理,有利于企業的進一步系統化操作。而員工基本信息庫以及培訓信息庫將會作為系統開發的核心所在。

參考文獻

[1]樊玲玲,如何利用計算機軟件進行培訓信息管理[J],消費電子,2012(8);112-112

[2]王江江,利用計算機軟件技術進行培訓信息管理[J],金山企業管理,2002,1:24-26

[3]落常明,淺談建設工程信息管理軟件的應用[J],建筑設計管理,2011年12期

篇3

【關鍵詞】計算機輔助翻譯 教學模式

一、引言

隨著翻譯活動的發展,翻譯教學體系日益完善。其中計算機輔助翻譯(CAT)在翻譯實踐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越來越多的翻譯公司在使用計算機輔助翻譯工具進行翻譯,如使用SDL Trados進行批量翻譯工作。相比應用,計算機輔助翻譯在翻譯教學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由原來單純的一門可有可無課程,到被納入許多翻譯專業院校的翻譯課程體系。但在研究和教學領域仍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引起更多的關注和重視。因此,結合CAT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存在的教學現狀,CAT翻譯教學模式探討成為必然趨勢。

二、計算機輔助翻譯介紹

CAT關注的是“如何應用計算機軟件,最大限度地實現翻譯流程的自踴,提高人工翻譯的效率,保證人工翻譯的質量,并能夠管理翻譯流程”。

廣義的CAT技術,應包含對各種計算機操作系統、應用軟件的整合應用。這些計算機通用操作技能包括:熟練操作系統的基本技術,能安全高效地編輯、存儲、備份常見格式的文檔;熟悉主流的文字處理軟件;會安裝使用重要的電子辭書;高效率使用電子郵件等互聯網實用技術;掌握較高級的網絡檢索技術,會選擇恰當的關鍵詞,并使用較為復雜的檢索語法規則,尤其要善于進行雙語檢索。

狹義的CAT技術,則專門指為了改善翻譯流程而開放的專用軟件和相關技術。目前常用的軟件有Trados、Dj Vu, 雅信CAT,Foreign Desk等。

從廣義的范疇來講,在目前學生所學的計算機知識的基礎上,會使用電子辭書及掌握較高級的網絡檢索技術成為CAT翻譯教學中的重點;從狹義角度來說,對相關軟件的培訓,以及項目管理整個流程的培訓成為重點,其中技術培訓在軟件開發商的支持下不成問題,在實踐操作中的項目管理成為教學中的難點。

所以,對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設計,要在掌握相關翻譯技術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利用CAT、網絡資源、語料庫進行翻譯工作的能力。

三、CAT教學中困難及應對策略

目前, CAT進入翻譯體系課程設置的重要性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認可,這可以從期刊發表的文章判斷。但CAT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同樣達成一致。徐彬(2006)提出三個可觀的問題:對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不足;由于TM軟件一般都包括了譯前項目管理、譯中流程管理、譯后質量管理等階段,而不論是界面還是軟件的功能構架以及操作方式,往往迥異于普通的文字處理軟件,因此需要較長培訓時間;教學管理層面認識不足,缺乏相應師資。呂立松、穆雷(2007)層分析開設計算機輔助翻譯課程會遇到的問題:缺乏教學所需的資金、設備和教學環境;師資力量短缺;翻譯教師和教學機構對術語管理、機助翻譯和翻譯技術在翻譯教學中運用的重要性缺乏敏感和深入的認識,對翻譯市場缺乏深入的調查研究,對國外的翻譯教學了解不夠。

針對性的解決上述問題,便會降低CAT教學中的難度,提高CAT教學的效率與價值。

首先,要解決的是技術問題。盡管學生都會使用計算機,會使用網絡,但在實際使用時,對常用軟件(如Microsoft Office Word、Excel )的熟悉度不夠,這回降低翻譯效率。因此在CAT教學中要把對這些技術的應用貫穿始終,以提高學生的熟悉度。最終的技術問題應該是相關的軟件培訓,如Trados軟件。從使用TagEditor、Translator’s Workbench到Winalign等各種工具,來實現建庫、斷句、對齊、翻譯操作及整理評價等各個功能。這一環節相對比較好操作,這也是為什么很多高校把CAT教學變成一種單純的技術性教學的原因。

其次,解決師資短缺的問題。“師資短缺原因之一是因為有翻譯實踐和理論基本功同時又熟悉計算機操作的教師少。”(徐彬,2010)另外就是熟悉相關翻譯軟件的教師少。可以通過教師培訓解決這一問題,但老師本身需要更新教學理念,在教學與翻譯實踐中不斷深化CAT的應用。另外一個有效的方法即與校外翻譯機構和公司合作,聘請業內專業人士對學生、老師進行專題培訓,提倡學生、老師進入翻譯機構和公司實習,增大校企合作力度。

第三,解決翻譯環境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不僅僅只訓練翻譯水平,而應從接受任務、建庫、初譯、校對、定稿、入庫等各個環節進行操作,實現翻譯流程一體化;實現校企合作,讓學生、老師到翻譯公司體驗整個翻譯流程,加強學生、老師CAT實戰與項目管理意識。

在解決困難的基礎上,需要根據高校的具體情況,建構CAT教學模式,完善CAT教學課程群建設,建設特色教學,這成為各個翻譯專業高校需要思考的問題。

四、計算機輔助翻譯教學模式

曲阜師范大學建有兩個CAT實驗室,引進最新Trados 翻譯軟件,與北京某翻譯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在此基礎上在計算機輔助翻譯教學中不斷摸索,結合國內外高校在CAT教學中的經驗,不斷摸索,逐漸建立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CAT教學模式。

1.師資培訓。在初始階段,真正了解CAT的老師不多。在建設CAT實驗室之后,學院聘請Trados軟件開發經銷商和翻譯公司對老師們進行初步的技術培訓,派老師到翻譯公司實習,還會定期請翻譯公司專家進校對老師進行培訓,以此強化師資培訓,解決師資短缺的問題。

篇4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03(2013)21-0009-02

一、提高認識,把校長信息技術培訓工作做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

校長永遠是學校建設的領頭人,無論是課程改革、教育科研與信息技術教育都要走在前面,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在推進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中,我們認識到,要通過信息技術培訓,使校長的思維發生深刻變化,使其與時俱進,適應信息技術所帶來的飛躍,形成新的教育思想,進而推動校長管理行為的轉變。

在校長信息技術培訓中教育行政部門給予了高度重視,為了搞好這項工作,教育局黨委召開黨委會,統一了思想,達成了共識,對此項工作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和支持,做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我們具體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1.全員參與,達到培訓目的

校長信息技術培訓的目的是使每一位校長能力得到提升,縮小校際間的差距。促進區域教育整體協調發展,因此,我們把校長信息技術工作定位在全員參與上,應當說,由于校長的自身學習能力和學校之間在硬件設施上存在著的差異,造成校長信息技術基礎不在同一水平線上。我們克服了重重困難,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針對性地制定了教育培訓計劃和嚴格的考核措施,有效地整合了校長間的技術優勢,要求學員一個不能少,一個不能差,通過學習掌握、應用信息技術的有關知識,并保證時間和質量,全區掀起了校長學習信息技術的。我們制定的驗收標準是:力爭在五年內使校長熟練掌握信息技術,做到能夠使用自動化辦公系統,能夠運用信息技術指導教育教學改革,能夠運用信息技術實施學校科學化管理,從而有效促進鐵東區教育信息化的發展。

2.重視信息技術培訓工作,將其納入校長培訓長遠規劃

幾年來,我區校長培訓工作在上級部門的領導和支持下,以構建區域性現代素質教育體系為目標,以強化現代化意識和競爭意識,積極開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全區中小學整體辦學水平的學習和實踐為主導,培養了一支具有現代思想和技術以及管理能力的干部隊伍,無論是在校長培訓“十一五”期間還是“十二五”期間,我們都把校長信息技術培訓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列入了規劃之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0年全市在我區六馬路小學召開了信息技術現場會,得到了與會者的一致好評。“十二五”期間,從我們的工作內容、工作進程和研究深度等多方面的因素看,我們在“十一五”的基礎上加大工作力度,制定了明確的標準和有力的措施,并視為區域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3.支持校長培訓,加大培訓經費投入

早在“十一五”期間,教育局就在教師進修學校建立了計算機培訓基地,我們不斷更新設備,教育局為教師進修學校投資30多萬元,建設計算機網絡教室,現已能同時容納100名校長學習,在“十一五”期間又投入400多萬元在全區各中小學購買1000多臺計算機,建設了鐵東區教育局域網,滿足了培訓的需求。

4.促進校長培訓,實行培訓、考核、任用一體化

我區于“十一五”期間全面實行校長競爭上崗,實行聘任機制,同時,把校長信息技術培訓作為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干部選拔時重視計算機水平的考核,校級領導達不到標準的不予提拔,在規定年度內,沒有達到計算機培訓要求的不能參加區級以上優秀校長的評選。

二、加強管理,有效開展校長信息技術培訓

為了保證區域性校長培訓工程的順利實施,由鐵東區教育局黨委、干訓領導小組和進修學校干訓部組成的校長信息技術培訓領導小組,由教師進修學校干訓部具體負責對全區校長實施培訓,計劃在五年內完成信息技術初、中、高級水平的培訓,具體做法有以下幾方面。

(1)初級培訓打基礎。在初級培訓時,校長們當時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掌握基本上處于一無所知的狀態,并有很大的畏難情緒,針對這樣的狀況,我們采取了集中強化培訓,加強出勤考核,檢查學習筆記,交流學習方法,通過考試并全部通過了考核驗收,增強了全區校長進一步學習計算機的信心。

(2)中級培訓促應用。中級培訓的核心內容是電子表格和電子幻燈片制作,在中級培訓過程中,我們保證上機時間、增加輔導次數,重視培養校長動手制作的興趣,要求參加考核的校長在規定時間內當場制作出所規定的內容,否則不予通過。經過反復培訓,考核驗收達到合格方可結業,經過考核100%的學員通過了中級考核驗收,并獲得了中級結業證書。

(3)高級培訓上層次。在初中級培訓的基礎上,我們根據高級培訓內容的難度,側重于校長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為提高培訓效果我們嚴格執行教學計劃,學一科考一科,經過考核的校長都能夠獨立制作Flas及具有鮮明特色的網頁,參加培訓的學員全部通過高級考核驗收。

(4)能力培訓促發展。通過分階段、分層次,多種形式的信息技術培訓,校長們經過了一個由被動到主動、由不認識到認識、由初步掌握到熟練應用、由單一學習到整合應用,步步深入、層層提高的過程,使全體校長的基礎信息素養、基本技術能力、平臺實踐、管理應用等方面都達到了一定程度,其綜合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能夠運用信息技術網上交流、信息、下載材料,具有使用信息資源、開發信息資源的能力。

②運用信息技術平臺實施學校管理,創造信息化校園環境,各校都建立了信息化的檔案管理,如:行政檔案管理、干訓檔案管理、財務管理、教師教學檔案管理、學生檔案管理等。

③運用信息技術促進新課程改革,指導教師制作教學課件,指導教師提高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④運用信息技術能夠參與指導、制作學校特色辦學網站和學科主題網站。

⑤運用信息技術各校建立了管理平臺、教學平臺、資源平臺、交流平臺,為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拓展了新的空間,促進了學校教育跨越式發展。

廣大校長信息技術能力的全面提升,將區域性的信息技術教育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三、加強信息化管理,搞好網上培訓

為了加強信息化管理,我們在教師進修學校建立了干部培訓網站,在干部檔案工作中實行計算機管理辦法,干訓部按照工作要求建立了鐵東區教育系統干訓工作總的文件夾,然后根據內容建立了《工作計劃》、《工作總結》、《培訓班》、《規章制度》、《經驗材料》等20多種文件夾,全區基層學校也參照教師進修學校干訓工作檔案建立本校的干訓工作文件夾。同時,我們還建立了教育局、教師進修學校、基層學校干訓網絡機構。

在干部培訓上,我們也打破了傳統的教師講、學員聽的方法。充分利用局域網的優勢,在網上進行培訓。進修學校的所有領導到普通教師,每年都要搞兩次業務講座,并通過網絡發到各校。主管干訓工作的領導、干訓主任和干訓教師還根據基層校長的分工不同編寫了網上培訓教材,對校長、書記、教學校長、輔導校長、后勤校長進行分崗位、分層次培訓,每人每月編一期講稿,在網上出去,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四、實施現代化管理,推進鐵東區基礎教育現代化進程

幾年來,校長信息技術培訓工作,從教育局到進修學校乃至基層學校付出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財力,但是效果是明顯的,變化是巨大的,促進了我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發展。校長信息技術培訓還給我區的課程改革工作帶來了生機和活力。

由于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校長們接受新的教育思想觀念,緊緊抓住信息時代給教育帶來的發展機遇,及時調整了治校方略,辦學路子拓寬了,改革的步伐加快了,創造了許多輝煌的業績。二中、三中、六中、一實驗小學、中央東路小學、六馬路小學被評為省電教示范校;三中被評為全國德育先進校;中央東路小學被評為全國百所德育先進校。市里舉辦的中小學選拔賽,鐵東區連續獲全市第一名。歷年初中升高中的考試,我區都名列全市第一名。

篇5

關鍵詞:林業信息化建設;發展趨勢;新疆

1前言

由于我國新疆地區地處西北邊陲,地理環境較為復雜,氣候環境多以溫帶半數潤型沙漠氣候為主,晝夜溫差較大,環境較為惡劣,這就給傳統的林業管理帶來巨大的挑戰。因此,在新形勢下探究新疆林業信息化建設策略對于促進林業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當地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為其他林區的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模板。

2新疆林業信息化建設發展歷程

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新疆林業資源管理的數字化建設開始于20世紀八十年代,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大體上來說發展歷程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第一是計算機技術開發與管理人員的技術培訓階段。依托于電子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國家林業管理局建立了電子計算機工作站,前期主要負責計算機技術的研究和相關應用軟件的開發,針對我國不同地區的林業資源情況開發出了一系列的應用系統,其中MIS-ADT系統引發了國內外的強烈關注,被廣泛應用于多個行業領域。第二是計算機技術的大量應用與網絡平臺的構建階段。進入21世紀,隨著國家重點林業規劃項目的啟動,新疆林業局普遍將計算機技術應用于林業部門日常辦公、資源勘探、資源管理等多個方面,大大加快了數字化和信息化建設速度。

3新疆林業信息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3.1對信息化建設的認識程度不夠

認識問題仍然是制約我省林業信息化建設主要因素,特別是在電子政務的建設過程中更是如此,部分林業部門領導雖然已經從過去的習慣于面對地圖和文件進行指揮逐漸過渡到面對顯示屏指揮,但是對于信息化建設的認識還僅僅局限于技術決定論的層面上,沒有認識到新時期林業信息化建設的根本問題,缺乏工作積極性,且面對新設備和核心技術時往往感覺無事時從,難以開展有效的工作。

3.2基礎設施建設環節薄弱

由于我省地處祖國西北邊陲,經濟發展較東南經濟發達地區較為緩慢,技術水平相對落后,突出表現就是計算機技術引進時間較晚,信息化建設水平與其他地區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且省內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很大,一些地方甚至沒有局域網,仍然采用一般的互聯網技術,林業管理效率低下,且沒有針對各地區的林置業資源的特點開發相應的軟件,整體應用水平還停留在基本的層面上,僅僅提供基本的文件收發、開設電子郵箱等服務,也沒有設置專門的人員從事信息系統的管理與維護工作,工作效率低下。

3.3資金投入不足

由于我省林業部門普遍缺乏對林業信息化建設的普遍認識,沒有將開發信息管理系統納入到林業資源長期規劃管理中來,沒有設置專項資金用于信息系統的開發、維護與保養,建設資金和運營資金存在較大缺口。同時,在某些經濟較為發達的林業區域,項目資金的利用沒有進行統籌規劃,往往是各部門各自開展本部門的而信息化建設,使本已投入不足的資金面臨分散使用的風險,大大降低了資金的利用效率,不利于林業管理的長久發展。

3.4林業管理人員的信息化素質較低

林業信息化建設需要購入大量的現代化計算機設備,更需要專門的技術人員來進行操作。但是從目前來看,我省的林業管理人員的信息化素質較為低下,相應地信息技術培訓也較少,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不能滿足信息化建設的客觀需求,且相應的人才引進機制沒有得到完善,無法吸引專門的技術人才從事林業管理工作。

4新疆林業信息化建設的發展策略

4.1加大林業信息化建設的宣傳力度

為了促進林業信息化平穩快速發展,首先就是要提高林業管理部門相關領導和工作人員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強化各級領導的責任意識,做好帶頭作用,加大宣傳力度。可以定期邀請林業信息化建設方面的專家來本地開展技術交流會或是專題知識講座等活動,向林業管理工作人員介紹國內外先進的信息化建設技術和工作經驗,切實提升工作人員對信息化建設的認知程度。

4.2加強基礎網絡建設

基礎網絡平臺是實現林業信息化建設的關鍵,有關部門應該設置專項資金用于采購國內外先進的技術設備,針對當地的林業資源環境建立統一的公眾信息平臺和電子政務數據中心,將面向公眾的林業業務管理系統、服務窗口以及信息公開機制統一于林業門戶網站的建設過程中,建立“一站式”信息服務平臺,并完善現有的共享機制,建立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信息共享平臺。

4.3打造一支技術過硬的管理機構和專業團隊

林業部門要著力打造一支與網絡信息平臺相匹配的專業團隊,對全區新業資源信息進行綜合和整治和科學管理,并努力提升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先進設備的應用水平,完善員工技術培訓制度,有計劃地對全體員工進行諸如計算機、軟件、管理、網絡等方面的培訓,切實提升員工的整體素質,為信息化建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必備的人才資源。

5結語

在信息化和智能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實行林業信息化建設是緊跟時代潮流、維護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國家相關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們必須要抓住機遇,迎頭趕上,使新疆林業信息化建設走在世界的前列,實現林業資源利用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陳煜 單位:新疆林業規劃院

參考文獻:

[1]李春勇.新疆林業信息化建設的發展與思考[J].新疆林業,2012,(4):14-15,33.

篇6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 企業員工培訓 管理信息系統

一、計算機應用的重要性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給企業帶來了諸多的挑戰。一方面企業的員工面臨著計算機應用技術方面的新知識新技術的挑戰,另一方面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也給企業的經營管理帶來極大的挑戰。

從企業員工計算機培訓的層面來看,伴隨著企業計算機應用的廣度和深度的不斷擴展,計算機應用技術已經深入的應用到企業生產、經營及銷售等諸多的環節中。對于企業來說,員工在計算機操作方面技術的高低對企業的工作效率有著一定的影響。同時,計算機培訓在企業員工培訓中的深入還能有效的促進企業員工素質的不斷的提高,從而有效的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對企業的文化建設也有著較好的促進作用。另外,計算機應用技術本身也可以用來對企業員工培訓進行管理,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協助企業提高員工培訓方面的工作效率。

二、企業員工培訓現狀分析

1.企業計算機培訓內容

計算機應用所包含內容較多,具體包括計算機硬件、操作系統、應用軟件、計算機網絡及數據庫應用等,有的企業還將計算機應用在自動控制等諸多方面。從企業員工計算機培訓內容的來看,主要有計算機入門培訓、計算機技術培訓及計算機專業培訓這三個方面。首先,從計算機入門培訓的角度來看,所針對的主要是企業員工中沒有接觸過或者接觸的較少的企業基層員工。通過針對這部分員工所進行的計算機入門培訓能夠讓這些員工掌握計算機應用方面的基礎知識與一些基本的計算機操作。其次,從計算機技術培訓的角度來看,所針對的是通過計算機工具進行處理企業各種任務的管理層員工。舉例來說,企業財務人員通過計算機對企業的財務與會計工作進行處理,企業的檔案管理人員通過計算機來完成企業數據與資料的整理歸檔,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利用計算機完成計算與制圖等。除此以外,從計算機專業培訓的角度來看,所針對的是企業中專門從事計算機軟件開發與網絡維護的專業人員。這些企業員工所需要掌握的是計算機應用方面系統的理論知識與先進的計算機應用技術,這些企業員工是作為企業員工日常運作與生產管理的計算機管理維護人員存在的,也為企業提供穩定的后臺支撐。

2.企業培訓體系

從企業培訓的層面來看,企業的人力資源開發指的是企業作為組織設計的,其目的是給企業的員工提供學習相關知識與技能的機會。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企業培訓和開發的目的是讓企業的員工能夠有對與自身工作聯系密切的知識、技能或者實踐經驗方面能夠獲得提升的渠道,從而有效的提升企業員工的工作效率,實現企業經營管理的目標。從目前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實踐來看,企業在人才流失和人才素質提高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企業也缺少對自身員工有效的職業規劃與職業生涯管理,這在一定程度上都限制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

從企業員工培訓體系本身來看,該體系是一項系統化的動態過程,雖然企業從自身經營管理的目標出發,不斷的研究一些有效的企業培訓體系,雖然在工作中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企業員工培訓管理與企業經營發展戰略的結合在應用上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在企業中存在著還沒有建立員工培訓檔案,或者建立了員工培訓檔案的企業中僅僅利用計算機進行簡單的手工管理信息的應用,沒有把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優勢發揮出來。

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來說,如何有效的提高企業員工的素質,除了通過引進先進的高素質人才外,還需要加重對本身企業原有員工的培訓。正是從這個層面來說,傳統的手工管理員工培訓的方式已經限制了企業員工培訓體系有效性的提升。手工管理信息的方式的弊端是企業員工管理信息無法形成系統化、準確及動態的跟蹤管理,具有滯后性的特點,同時工作效率相對來說較低,已經無法適應目前企業競爭的需要。也就是說,企業在培訓體系方面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亟待加強。

三、企業員工培訓中計算機應用策略

1.企業員工計算機培訓的主要思路

首先,在企業員工計算機培訓中堅持基礎性和實用性這兩者的統一。對于企業員工的計算機培訓要關注對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與計算機基本操作訓練方面的培訓,培訓的內容從企業應用的實際出發進行針對性的培訓。

其次,在企業員工的計算機培訓中要堅持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之間的統一。計算機在企業的實際應用是呈動態變化的,因而在計算機培訓中要不斷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在具體的培訓中可以通過設置問題的方式來培訓企業員工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提高企業員工的創新能力,真正的達到計算機應用培訓的目的。同時在企業員工的計算機培訓中通過操作系統的應用,或者其他諸多方式要不斷的將計算機應用技術以直觀的形象呈現在企業員工面前,從而不斷的促進企業員工參與計算機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除此以外,企業還應做好企業員工計算機培訓的長期計劃。這是由計算機應用技術發展的必然性決定的。也是企業經營管理發展的需要決定的。也就是說企業應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制訂符合企業經營管理發展戰略的企業員工計算機培訓計劃。并通過實際不斷的完善計劃,從而促進企業培訓工作工作目標的實現。

2.計算機在企業員工培訓體系中的應用

從企業員工培訓發展的層面來說,適應企業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在企業員工培訓方面也應加強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應用。具體來說,就是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建立系統化的企業員工培訓管理信息系統。企業從自身員工培訓體系的需求入手,通過對企業員工培訓管理系統需求的分析,提出適合企業自身情況的企業員工培訓的管理信息系統的解決方案。通過計算機應用技術實現對企業員工培訓管理信息系統從整體流程到程序結構、數據流程的設計,確定具體的系統的運行和使用環境,并從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對員工培訓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進行詳細的設計,從而確定該管理信息系統的基本功能模塊及使用界面等。

總之,計算機應用與企業員工培訓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企業要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斷加強企業員工在計算機應用方面的培訓,同時還要從自身經營管理的實際出發不斷加強計算機的應用,從而有效地發揮計算機應用技術所具有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武少華.淺談虛擬計算機在計算機培訓教學中的應用[J].科協論壇(下半月),2010,(1).

[2]李娜.沈陽先鋒計算機工程有限公司員工培訓體系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論文,2008,(11).

篇7

目前針對計算機輔助翻譯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計算機輔助翻譯軟件的翻譯機能或者翻譯效果,再或者計算機輔助翻譯與人工翻譯的比較研究。而對于基于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的應用范圍及應用前瞻性研究并不多見。本文在概括計算機輔助翻譯在高校教學與研究中的應用現狀的基礎上,對其在高校教學與研究中翻譯語料庫的建立、計算機翻譯實驗室、如何服務于翻譯教學與實踐等方面的應用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一、計算機輔助翻譯的應用現狀

在我國許多翻譯工作者已改變傳統的翻譯模式,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的應用也日趨普遍。在這一背景下,國內一些高校特別是外語院校已經開始了計算機輔助翻譯在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教育部在2006年審批并批準了在復旦大學、中山大學、河北師范大學三所非專業外語類著名高校里設立本科翻譯專業的申請。2007年3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決定設置翻譯碩士專業學位。這些都是我國翻譯學科建設發展的大事。以下分“計算機輔助翻譯系統的技術現狀”、“國內高校中計算機輔助翻譯的應用現狀”兩個方面,對計算機輔助翻譯的技術及應用現狀進行概述。

1.計算機輔助翻譯系統的技術現狀

目前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不僅用于文字處理系統,而且正朝著智能聲控翻譯通信技術的方向發展,并派生出了許多面向于翻譯應用的實用計算機輔助翻譯軟件,如國產第一家輔助翻譯軟件公司“東方雅信”研發的“雅信cat專業翻譯軟件”、“雅信網絡翻譯系統軟件(cat網絡版)”、“trados”、臺灣地區的“功學電本文由收集整理腦自動翻譯系統”等,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的發展如雨后春筍般展現出勃勃生機。

2.國內高校中計算機輔助翻譯的應用現狀

作為翻譯學科建設的一個方面,計算機輔助翻譯正成為重要一環。國內一些高校為提升外語類學生的社會競爭力,滿足社會對計算機輔助翻譯人才的需求相繼開設了計算機輔助翻譯課程或在翻譯教學課程中加入計算機輔助翻譯教學內容,計算機輔助翻譯人才的培養和計算機輔助翻譯教育教學正步入加速發展階段。如北京大學已經開設了語言工程系,其中就有頒發計算機輔助翻譯碩士學位的專業;北航外語系也已為專業研究生開設了計算機與翻譯的課程;另外,北京工商大學、江南大學等院校已相繼開設計算機輔助翻譯課程。

二、計算機輔助翻譯在高校教學與研究中的應用范圍

1.設置計算機輔助翻譯實驗室、拓寬傳統翻譯教學新途徑

現代學生除了掌握語言的互譯能力,還應學習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在翻譯實踐中的靈活使用。“計算機輔助翻譯實驗室”正是為培養學生掌握計算機翻譯輔助技能、提高翻譯水平而搭建的實踐環境。為此,北京外國語大學外高翻學院、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北京工商大學外語系、江南大學等高校為配合計算機輔助翻譯教學的需要建立了“機器輔助翻譯(cat)實驗室”。“計算機輔助翻譯實驗室”建設勢必成為學校實驗室整體建設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利用計算機輔助翻譯實驗室所進行的翻譯實踐成果的基礎上,可以展開諸多延伸應用。以下就此予以論述。

2.計算機輔助翻譯實驗室的延伸應用

設置計算機輔助翻譯實驗室,不僅能夠從總體上改進和拓寬傳統的翻譯教學途徑,而且其延伸應用也非常廣泛。其延伸應用如圖1所示。

如圖1所示,在計算機輔助翻譯系統的基礎上,以建立“教學研究平臺”、“翻譯服務平臺”、“教學實踐平臺”、“技術培訓平臺”為目標,可以在翻譯語料庫的建立、如何服務于同聲傳譯及翻譯教學實踐、如何服務于音像資料庫等方面展開廣泛的延伸實踐與應用。

(1)教學研究平臺。在以上敘述中,利用計算機輔助翻譯實驗室所進行的活動應該以計算機翻譯實踐為中心。可以預見通過計算機輔助翻譯實驗室進行的計算機翻譯實踐應該是以各類文獻、資料的翻譯為重點。通過所進行計算機輔助翻譯實踐,一方面要提高掌握和利用好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的水平,另一方面在進行計算機輔助翻譯的同時,要將其同翻譯、對譯語料庫的建立掛鉤。這樣就達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

通過基于計算機輔助翻譯實驗室建立的翻譯語料庫,在教學上不僅能夠普及和培養學生的計算機輔助翻譯基礎知識與技能,還能在翻譯教學中得以應用,在改進翻譯教學手段與形式、增加翻譯教學內容、改善翻譯教學質量上將發揮重要作用;在科研方面,翻譯或對譯語料庫將成為重要的參考源。例如,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所開發的“中日對譯語料庫”自問世以來,在中日互譯對比研究中發揮了不可低估的推動作用。可以預見,在領域和范圍更廣的基于計算機輔助翻譯而建立的多語種翻譯語料庫的協助下,中外文對照研究將得到很大促進。這樣,通過計算機輔助翻譯實踐完全可以形成一個服務于教學與科研的平臺。

(2)教學實驗平臺。圖1中所示,可以將計算機輔助翻譯實踐應用于翻譯或者同聲傳譯教學實踐中。通過計算機輔助翻譯所翻譯的資料可以作為翻譯或同聲傳譯課堂教學的資料使用。比如可以將翻譯時事新聞資料形成長效機制,為翻譯和同聲傳譯教學實踐提供新鮮材料,也可為出版實踐性、時效性強的翻譯或口譯教材奠定基礎。同時,也可以將部分翻譯和同聲傳譯教學任務放到計算機輔助翻譯實驗室來進行,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鼓勵他們建立不同專業領域、不同層次的語料庫。這樣,在不斷積累與改進的基礎上,將形成多領域、多層次的翻譯語料庫。

(3)翻譯服務平臺。如前所述,翻譯語料庫可以應用到教學研究平臺,翻譯與同傳實踐可以應用到教學實驗平臺。那么,除此之外,通過利用計算機輔助翻譯實驗室,還可以建立學校分專業分語種語料庫和語匯統一數據庫,為學校的教學、科研文獻和論文翻譯提供服務平臺環境,提高學校各學科學術論文外文翻譯水平、各學科外文文獻利用水平,促進學校對外學術交流和學科研究中對外文文獻利用,使其成為面向學校教師和學生應用的語言翻譯服務平臺。

(4)技術培訓平臺。在教學實驗平臺中,就利用計算機輔助翻譯實踐進行翻譯和同傳教學實踐進行了論述。在進行這些翻譯實踐中,應該對計算機輔助翻譯實驗室的翻譯技巧與知識不斷進行總結改進。掌握運用計算機輔助翻譯知識的專業翻譯人才也會應運而生。而先期培養的人才對今后的計算機輔助翻譯人才的培養又能起到推動作用。最終,實驗室將為從事外語和翻譯教學方面工作的人員提供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的培訓。

除了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培訓外,還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輔助翻譯實踐,將其應用于音像資料庫建立中。比如在組建配音團隊的建設中,計算機輔助翻譯可以在字幕資料的翻譯中得以應用。這將大大提高音像資料庫的發展效率。

三、結束語

在現今的外語教學中,翻譯教學舉足輕重。而作為翻譯教學的一環,計算機輔助翻譯雖然方興未艾,卻在高校的翻譯教學與研究中越發彰顯出蓬勃的發展潛力,也愈發受到重視。目前普遍的計算機輔助翻譯研究更多的是注重對基于計算機輔助翻譯軟件的翻譯機能或者翻譯效果,再或者計算機輔助翻譯與人工翻譯的比較研究。而對于基于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的應用范圍及應用前瞻研究并不多見。

篇8

論文摘要:學前教育作為基礎教育最為基本的一環,提升幼兒教師信息素養,對開展兒童早期信息技術教育、推進幼教事業發展顯得尤為重要。針對我國幼兒教師信息素養的現狀,提出了加強硬件和軟件的建設、營造信息技術應用氛圍。完善管理制度、為信息技術培訓提供保障。

在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的今天,計算機、網絡和通訊技術正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也影響著全球的教育。以信息化帶動基礎教育現代化,促進教育事業的跨越式發展,促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信息素養的提升,已越來越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

一、信息素養——新時期幼兒教師應具備的職業素養

(一)幼兒教師信息素養內涵

概括地說,信息素養足指掌握與信息有關的理論、知識和方法,能有效利用信息設備和信息資源獲取信息、加工處理信息以及創造新信息的能力”。那么,作為信息時代的幼兒教師所應具備的信息素養包括:能意識到信息在信息時代的重要作用,對信息有積極的內在需求、能時刻感受到自己對信息的需求,知道什么樣的信息易于幼兒接受與理解、能促進各種活動與教學,能把有效的信息整合到所教課程的教學當中去,善于將信息現象與幼兒生活、環境迅速聯系起來,善于從信息中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掌握信息、信息來源、傳輸、獲取等基本知識;能利用網絡媒介、各種多媒體以及多種軟件開發、制作幼兒教學課件和幼兒活動環境平臺;教師作為信息的傳遞者,應把那些良莠不齊的信息過濾后,再傳遞給兒童,以保證兒童的身心健康。

(二)幼兒教師應能靠自身的信息素養改進幼教工作

由于幼兒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又以圖形、圖像思維方式為主,并且幼Jkitt,期是其創造性思維最為活躍的時期,因此,在幼兒活動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方便、快捷、準確地提供大量的教學素材,開發適宜的教學環境,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

(1)優化教學,教育形式更靈活。在教學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同時,也是幼兒學習資源的提供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幼兒學習成長過程中最有力的幫助者。例如,教師具有信息素養可以針對幼兒的身心特點,從幼兒生活活動中了解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并以此作為預設教學主題的依據;進而再圍繞主題收集相關圖片、小玩具,利用網絡查閱有關文字資料,在各個方面給予指導;還可以利用計算機、投影儀播放動畫,幫助幼兒學習語言;利用計算機繪圖工具幫助幼兒學習繪畫;通過各種簡單計算機游戲軟件幫助兒童學習數字,等等。幼兒在利用計算機活動中體會和發現問題,并與同伴、教師交流。這樣,在信息化的教學環境中學習、游戲,為幼兒們帶來了學習上的無盡快樂,使他們的主動性、動手能力、創造想象力都能夠得到鍛煉與發展。同時,具備信息素養的幼兒教師可以以網絡的形式幼兒家長、同行進行交流、溝通,探討教育心得,使教育形式豐富、靈活,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2)培養幼兒信息素養,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就像許多玩具和工具一樣,計算機及一些簡單游戲軟件能夠從兒童的好奇心和興趣出發,為兒童提供各種各樣充滿趣味性的機會,并能夠及時抓住有益的教育契機來支持孩子們的學習、思考。幼兒教師只有具有信息素養,才能像在其他活動課堂上一樣教孩子們使用計算機、兒童電腦游戲軟件,讓兒童有更多機會練習解決問題,做決策。

還可以以競賽活動為平臺,培養幼兒的信息交往能力。例如,幼兒教師可以組織大班兒童在周末觀看《東芝動物樂園》,讓幼兒熟悉節目的組織內容及問答形式,在El常生活中的過渡環節豐富幼兒對動物的認識。教師再通過了解幼兒掌握的錯誤的動物概念,根據活動內容編輯軟件素材。在競賽過程中,通過讓兒童觀看PowerPoint展示的事先做好的動物圖片,回答各種動物的名稱、生活習性),并對其模仿,從而培養兒童言語表達、觀察、肢體動作的行為能力,同時激發兒童學習興趣。所有這些對于一個缺乏信息素養的教師都是難以做到的。

(三)促進教師個性化的專業發展,實現教師的終身教育

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職業具有自己獨特的職業要求和職業條件,這也是一個發展的概念,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無時不需要獲取新知識、更新知識和應用知識。根據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我們提倡幼兒教師找好幼兒的最近發展區,為幼兒學習提供有效的“支架”,引發幼兒主動探索、主動學習的熱情。而作為幼兒教育的主要承擔者,也需要尋找幼兒教師的“最近發展區”,促進其專業成長。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幼兒教師的信息素養對于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1)基于網絡資源促使教師主動參與、自主學習;

(2)網絡環境為教師合作、探究式學習提供個性化發展平臺;

(3)利用多媒體技術開發的教學實例有助于教師開闊視野,發現自身不足;

(4)利用信息技術制作課件有利于教師個性化的發揮。

二、我國幼兒教師信息素養的現狀

(一)信息意識情感較強

處在信息社會的幼兒教師,具有較好的信息意識,可以正確迅速地認識信息,利用信息,創造信息。教學信息新穎,教學視野寬闊,有利于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發展幼兒的創造性。大多數幼兒教師認同信息技術在生活和教學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信息知識和技能有所積累,但交流意識不足

運用以計算機、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搜集、處理、生成、交流信息,是信息時代教師應有的技能。對于非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幼兒教師來說,學習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的主要目的是改進工作、提高教學效果。目前,大多數幼兒教師已能夠使用基本的計算機投影等多媒體設備,能熟練使用word,PowerPoint,windows畫圖工具等基本應用軟件進行備課及授課教學,能夠利用網絡中包括教育網站等多種渠道查閱、搜集、獲取所需圖片、聲音、動畫等教學信息資源。但信息技術不應僅成為幼兒教師演示的教學工具,而更應成為用來創設教學情境、組織幼兒思考、促進幼兒認知發展的工具。網絡的本質是分享與交流,而許多一線教師只會從網上搜索信息,并沒有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成果公布在網上,與大家分享,在相互的交流中促進自己的成長。

(三)信息環境制約著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

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信息技術步入幼兒園的情況較差,各幼兒園用于現代教育技術方面的硬、軟件投資很少,還只停留在僅擁有十幾臺計算機進行教學、教務工作管理,以及少量的多媒體、教學軟件等信息資源。這些都在客觀上制約著幼兒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和提高。

三、幼兒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與提高建議

(一)加強硬件和軟件的建設,營造信息技術應用氛圍

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包括硬件建設和教學資源庫建設。首先,建議對電腦進行升級和更新,以便跟上現代軟件的發展,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網絡在教學中起到越來越重要作用,開通網絡連接,使幼兒教師能夠充分享用國內外的各種信息資源。其次,大力搞好教學資源庫建設是幼兒園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的主導方向。教學資源庫的內容包括軟件資源庫和教學資源庫兩部分。軟件資源庫包括教師在教學中,或是課件制作開發中所用到的各種軟件以及軟件的電子教程與范例,如Ofifce,Photoshop,Flash,Authorware,等等。教學資源庫包括教學中用到的多種媒體素材,包括文本素材、圖形(圖像)素材、音頻素材、視頻素材和動畫素材等。

同時,要營造幼兒園積極的信息技術教育應用氛圍,調動教師提高信息素養的自覺性。

(二)完善管理制度,為信息技術培訓提供保障

信息技術培訓和自學形式作為提高幼兒教師信息素養的主要手段,其在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幼兒園應為教師的培訓與進修建立完善的園本培訓機制,以及有效的管理機制,更合理、有計劃地實施幼兒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鼓勵教師參加信息技術專題講座,學習有關信息技術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參加專項培訓活動,如課件制作、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觀摩,與專家、同行進行交流等。這些都有助于教師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活動,增強教師提升信息素養的迫切感。

(三)基于博客(Blog)進行行動研究學習,創造信息需求氛圍

篇9

關鍵詞: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計算機教育;軟件開發能力培養

1 現狀分析

當前信息化建設浪潮席卷全球,中國也制定了“加速發展信息產業,大力推進信息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發展戰略。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化給企業生產和管理帶來了根本性變革,信息技術將企業組織的各種經營管理職能和機制有機結合起來。對企業來說,一個重要的挑戰就是如何改造企業使其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適用信息社會,在全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信息化建設不僅存在技術問題,更需要管理的協調配合,管理的科學化對信息系統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是一個管理科學與計算機信息技術相結合的專業,所培養出來的學生應該是既懂管理又懂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型人才,在當前企事業單位的信息化建設中應最能發揮本專業人才所具有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

然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畢業生在應聘工作崗位時卻常常遇到尷尬情況:管理技能不如管理專業的學生,計算機技能不如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人才市場上很少有專門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量身定制的就業崗位。當前我國進入信息化建設的期,需要大量的信息化建設人才,但從我國信息化建設現狀來看,企業內部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崗位需求沒有進行專業細分,它將管理信息系統軟件的分析、設計、開發、引進、實施、維護和信息管理等工作需求統歸為做軟件。因此,企業招聘應屆畢業生的入門要求就是能夠編程,包括企業內部覆蓋銷各職能部門的信息系統軟件,也包括企業各層次網站系統開發。而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則以網站系統開發和工作流管理為主。

對信息管理專業人才來說,軟件開發技能是未來就業的敲門磚,而管理理論思想和方法的掌握則是其未來成為企業CIO的奠基石。筆者將探討如何進行信管專業計算機課程教育改革,提高學生的軟件開發能力,增加就業機會。

2 信管專業的計算機教育總體規劃

2.1 課程體系設置

課程體系是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知識結構的前提條件,如何理順本專業的課程體系是提高計算機教育水平的關鍵問題。根據信管專業的培養目標,相應的計算機教育理論體系應分為計算機基礎課程模塊、信息管理課程模塊、計算機軟件開發核心課程模塊和信息系統應用模塊4個層次。

(1)計算機基礎課程模塊,包括計算機專業的基礎課程:C/C++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與算法、操作系統、計算機組成原理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等。

(2)信息管理課程模塊,包括信息加工、管理、使用方面的課程,如信息化概論、信息資源開發與管理、信息組織、信息檢索等,或根據院校特點開設有領域特色的信息化概論課程,如醫院信息學等。

(3)計算機軟件開發核心課程模塊,主要學習各種常用的系統開發技術,包括C#應用編程、Java網絡編程技術、Web數據庫應用系統開發等。

(4)信息系統應用模塊,包括管理信息系統、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信息系統安全、信息系統項目管理。

2.2 專業方向的設置

本專業的社會崗位需求多層次。在企事業單位信息化建設實施中,既需要信息系統開發人才,也需要信息化工程管理人才,信息化系統實施后還需要網絡管理和維護人才。因此在培養模式上設置3個專業方向,分別為:系統開發力’向、網絡管理方向、信息管理方向。3個方向的知識結構有所不同:系統開發方向培養技術型人才,主要掌握各種系統開發技術;網絡管理方向培養工程型人才,主要掌握網絡工程管理和信息安全維護;信息管理方向培養復合型人才,主要學習如何用信息系統支撐先進的管理思想。3個方向都必須將信息系統應用模塊的課程作為必修課程,將管理思想和計算機技術知識有機地協調配合起來。

與前兩類人才相比,復合型人才更具有競爭力。他們具有信息分析能力與企業管理創新的知識,是具有駕馭信息資源知識與能力的新型管理人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發展方向,無論哪種類型人才,掌握一種系統開發技術都是進入企業就業的敲門磚。

根據以上兩點,我們設計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計算機教育的課程體系,每一層開設具有代表性的課程,如圖1所示。

3 建立提高軟件開發能力培養體系的改革實踐

3.1 創新基礎課程教學,注重程序設計邏輯思維訓練

基礎課程是一個專業的基石,基礎是否學好直接影響學生對后續課程的學習興趣和未來的職業定位。因此要強化基礎教學,鼓勵教師進行創新教學,引入先進可行的教學方法,并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職業關鍵能力。所謂學生的職業關鍵能力是指學生從事軟件開發職業所具有的職業素養,包括邏輯思維能力、舉一反三能力、自學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對軟件開發工作的興趣等。

在基礎課程中,程序設計課程是軟件開發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著軟件開發人才培養的成敗,其最終目的是培養軟件工具應用者的程序設計能力和程序設計思維。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往往陷入一個誤區:過于注重語句、語法等程序設計語言所涉及基本概念的講解,忽視在構建程序過程中應用于分析、解決問題的一種邏輯思維的訓練,忽視對整體知識綜合應用能力的訓練。這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教學就是造成學生動手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差的直接原因。因此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中應注重把握兩個方面的平衡:

(1)專業技能培養目標要清晰。教學不僅要注重單項知識的講解練習,更要加大對應用整體知識的能力訓練及解決問題的思維訓練。

(2)專業技能教學要與職業關鍵能力培養有機結合。在教學組織形式上,吸納軟件企業的工作模式應用于教學;在教學設計上,應把持知識的整體與局部關系,靈活應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來優化課堂教學。學生在學習、實踐的雙環節中,也要完善自身知識結構,構建自主工作行為。

3.2 以項目驅動教學法來設計應用類專業課程

項目驅動式教學法是一種行為引導式的教學形式,是以項目為主體的職業行為引導的教學方式,是一種通過組織學生真實地參加項目設計、履行和管理,完全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項目教學法通過項目對學生進行工程設計和綜合能力的全面培養,是實現高校畢業生和企業無縫銜接的最好的教學方法之一。在面向應用的專業課程中,網絡編程技術、web數據庫應用等課程比較適合項目教學法,這些課程直接面向應用,與日常生活和工作息息相關,偏重于實踐,學生比較感興趣。

首先選擇合適的項目。教師所選的項目要貼近實際,可以從科研課題、技術開發項目或社會實際需要中選擇,項目規模適中,太大或太復雜都不利于教學。所選項目最好是教師熟悉或親自開發過的,這樣對項目的開發流程和可能遇到的問題有充分的認識和準備,能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給予指導和幫助,有利于項目教學法的順利開展。

其次制訂教學計劃。教師要制訂教學計劃,案例項目中要包含該課程的主要知識點,同時準備相關的學習資料,以供學生在項目開發中查閱,拓展其知識面,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學能力。

然后實施項目教學法。在開展一門全新課程時,學生一定是感到抽象和困難的。教師先將項目分成幾個模塊,每個模塊的功能應該類似,選取其中一個模塊逐步進行分析、演示其開發過程;學生進行項目模仿開發。模仿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學生從中既可以掌握各個環節的知識點,又可在項目的成功中增強自信,激發創作興趣,從而主動學習并拓展知識面。在一個完整的模塊演示教學完以后,大部分的課程知識點也已經完成教學,學生將參照模仿或自我創新來完成其他模塊的編寫,然后把各個模塊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項目。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但快速完整地學習到一個系統的開發過程,還可以舉一反三,運用到其他案例項目上。

最后進行項目總結和評價。項目完成后,組織教師對學生項目進行評價,給出指導和建議,并進行項目總結和知識的歸納,鼓勵學生對項目進行完善和擴展,擴充知識點,增加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自我學習的能力。

項目教學法將一個應用課程的教學建立在一個工程項目的完整開發過程上,充分體現了“做中學”和“學中做”的特點,有力地調動了學生的興趣,激發了學生潛力,使枯燥無味的理論學習變成了一次有實際意義的工程實踐。學生不但獲得了寶貴的工程實踐經驗,還鍛煉了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學能力,也通過項目的成功開發增加了軟件開發的興趣,利于日后選擇從事軟件開發或相關行業的工作,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目的。

3.3 建立與企業無縫銜接的實踐教學平臺

實踐教學環節在這里指畢業生在最后一年或兩年所進行的生產實習或頂崗實習。這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個重要環節,它將決定畢業生能否獲得真正的實踐經驗,勝任工作崗位,贏得就業。正如前文所述,目前大多數信息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存在種種缺陷,以致就業比較困難。那么癥結就在于將畢業生推向社會前的最后一個實踐環節沒有做好。為了改變現狀,建立一個與企業無縫銜接的實踐教學平臺將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與企業無縫銜接是指學校按照企業對人才的要求進行培養,如訂單式培養或崗位性培養,用真實的項目或工作環境打造、鍛煉人才,使其既有理論又有管理實踐經驗,同時具有本專業的職業關鍵能力和發展潛力。

建立與企業無縫銜接的實踐教學平臺的途徑有:

1)校企合作辦學,共同培養學生,縮短與企業的“最后一公里”路程。

日前社會上有許多培訓機構可以對學生進行就業前的技術培訓,價格不菲,但還是很受歡迎。因為培訓機構能提升他們的能力,帶給他們實際的實踐經驗,從而增加就業機會,甚至可以推薦就業。盡管學校在教學和體制上做了許多改革和努力以使我們的畢業生盡量找到工作,但社會的需求是多變的,技術的進步是變化的,學校的腳步總是落后的,當然也包含個人對自我要求,因此技術培訓機構才會盛行。與社會培訓相比,有些軟件培訓機構則和學校進行合作辦學,幫助培養學生。由于培訓機構的項目實踐環境比較真實,甚至是培訓機構所接項目的一部分,而且師資是來自一線的開發人員,所營造的實踐教學環境自然比學校教師所營造的要好,使學生將來更能適應工作環境。與培訓機構聯合辦學是“雙贏”的,首先,培訓機構獲得了長期穩定的生源,可以降低同行業的培訓費用,這對學生是有益的。其次,學校通過培訓機構合作,首先促使本校教師學習先進的技術提高教學水平,第二,使本校學生更好地就業或發展,樹立榮譽,發展更多生源,促進本專業的發展,第三,可以監督培訓機構使其保持高質量的教學培訓水平,否則不繼續合作。此外,校企合作辦學機制應該是靈活的,學生可以依據所選的專業方向自由地選擇參加或不參加。

校企合作辦學是一個趨勢,例如青島大學汁算機學院就與印度IT公司合作,訂單式培養軟件開發人才,學費每年高達9000元,招生人數多達350人。所以作為學校一方可能要更多地考慮自身在職業教育上的缺陷,為本校學生提供多方位的選擇,特別在教育費用上,社會機構培訓比校企合作辦學的培訓費用肯定更昂貴。

2)培養“雙師型”教師,豐富實踐教學內容,與前沿技術發展接軌。

實踐教學平臺不僅要有接近實際的教學內容和成熟有效的教學模式,還要有教學經驗豐富和技術過硬的“雙師型”教師,才能保證實踐教學效果。與培訓機構合作固然好,但專業的發展不能依靠外力,還要提高自身的軟硬件實力。長久來看,建立一支技術過硬、教學水平高的“雙師型”實踐教學隊伍是必需的,這是提高學校的軟實力。

篇10

作為一名農村中學教師,筆者也是處于這樣的瓶頸狀態,并一直在急于尋找突破口。2009年秋季,作為唯一一支農村中學的團隊成員,筆者參加了第七屆全國信息技術與創新實踐活動(簡稱NOC),有幸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同行齊聚一堂,學習交流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最新理念和手段,這大大地開拓了眼界,引發了對針對農村中小學教師開展的以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為主要內容的培訓的深入思考。結合這幾年來的探索與發現,筆者僅對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培訓的現狀以及如何將培訓工作真正落到實處,提出一些建議和思考,以期拋磚引玉。

1 “高原現象”分析

1.1 培訓層次亂

筆者參加的農村中小學教師計算機培訓中,幾乎所有的培訓形式都不分學科、年齡等層次結構。各農村中小學教師全員出動,使培訓降低了與各學科的整合,忽視了老教師的接受水平,導致青年教師積極性不高,不能滿足各層次、崗位、學科教師的需求。

1)學科層次。學校不同崗位的教師對計算機培訓內容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學校計算機學科的教師、非計算機學科的教師、學校管理人員等應用計算機的方式有區別。當前我國農村中小學的計算機學科教師有一部分是其他學科轉行的,對這部分人員要加大技術培訓(如校園網絡、課堂廣播),使他們能夠勝任所承擔的工作;非計算機學科的教師需要加大對計算機教學工具(如PPT、白板)的培訓;學校管理人員由于業務需要,要加大對各辦公軟件(如EXCEL)的培訓。在培訓時,部分培訓學校沒有認清實際,搞一刀切,不將參訓教師分清學科層次就盲目培訓,使很多參訓教師不能學以致用,甚至學到的知識不能用。

1.2 年齡層次

目前階段,我國農村中小學教師年齡結構普遍不均等,老教師、中年教師還占有相當一部分比重。各年齡段教師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接受能力、學習進度有差異,各自對計算機培訓的需求也不一樣。老教師需求計算機公共基礎與應用基礎培訓,特別是要加強操作熟練性、鞏固培訓;中年教師需求計算機應用基礎培訓與技術基礎培訓,特別是一些計算機常見問題的處理;而對于各農村中小學校的青年教師與每年招收的應屆大學畢業生來說,整體計算機水平遠遠高于學校原有教職工的平均水平,他們更多需求的是對計算機新技術、新事物的不斷開發與創新。

不同年齡階段共同培訓的形式,沒有根據農村中小學校教師的實際需要與可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很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滿足各自的需要。

2 培訓實效低

部分農村中小學校教師已經進行了多次計算機培訓,但是在某些農村中小學校多媒體教室里,仍然會出現一位學科教師上課、多位教師齊上陣的局面。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便是針對教師的計算機培訓實效低,其中,培訓內容重復、缺乏計劃性,重理論、輕應用便是直接原因。

2.1 重復,缺乏計劃性

長期以來,對于農村中小學教師的計算機培訓,缺少必要的直接領導部門,不能指導各地的培訓工作,使培訓活動處于無組織無領導狀態。培訓全憑個人意愿,學校安排,上級要求。培訓活動缺少師資培訓計劃,無步驟、無重點、無培訓教材。每次培訓活動涉及的廣度都很廣,許多內容重復培訓。由于無計劃,培訓不能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形成系統的計算機培訓。每次培訓,時間短,任務急,沒有長期規劃,形成穩定的學習過程,導致培訓效果不佳,于是再次開展培訓,形成重復循環。重復培訓,浪費時間,無形中增加農村中小學教師個人學習負擔,部分教師對計算機產生畏難、厭煩情緒。

2.2 重理論,輕應用

計算機具有很強的工具性,有很大的實用價值。對廣大農村中小學教師而言,他們是計算機的使用者,而非制造者和開發者。他們最需強化的是計算機操作能力,而非理論知識的大量積累。那么,針對農村中小學校教師的計算機培訓就要以實際應用能力為主,知識教學為輔。然而,許多培訓活動重點偏離,不注重講述計算機應用于教育的方法與技巧,沒有留給教師充分的上機時間,而是花大力氣搞專題講座,搞知識細化。結果培訓結束后,許多農村中小學教師只能自己鉆研筆記,不能將知識轉化為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一部分教師似是而非、不會用,一部分教師理解、用不好,不能將知識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3 解決“高原現象”的對策

解決“高原現象”的方法是多方面的,必須分析農村教師當前的培訓現狀以及教師對待培訓的心態,深刻認識“計劃”面臨的艱巨性,從而找到舒緩之法,讓農村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柳暗花明又一村”,順利渡過“高原”。

3.1 以受訓教師為中心,關注受訓教師需求

學科教師參與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主要目的在于期望利用教育技術解決教授教養中的實際問題,改良教授教養方法,優化教授教養效果。因此,對教師的實際需求的細致把握,是決定培訓效果的要害所在。所以應采用問卷、訪談、觀察等各種方式進行培訓,需要剖析通過調研獲得的數據和信息,這是制訂培訓方案內容的重要依據。前期調研工作必須以培訓內容及培訓對象作為調研的主要內容,同時征求教師對培訓機構在培訓內容、教師團隊組成、培訓方式及培訓手段上的基本要求。因為培訓的主體是中小學教師,只有在充分認識他們的學習風格及學習需要,了解他們在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困惑,制定的培訓方案和內容才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

3.2 針對差異,分層培訓

根據中小學校的區域差異、教師的年齡現象以及資源配置情況等進行靈活的,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有針對性的教授教養安排。通過了解教師的實際需要,然后把問題匯總,再對那些教師迫切需要的知識進行有針對性的教授教養。培訓工作可從骨干教師和勇于探索的教師中優先展開,尤其是那些已具備一定教育技術能力的學科帶頭人,他們有條件在較短時間內迅速成長為教育技術教學應用的領軍人物,他們所獲得的成就感進一步激勵自己,并引領更多的教師在培訓活動中前進。

通過組織教師參加校內外的說課、評課等評比活動,或教學課件、論文成果的展示,并抓住這一契機,讓那些有張力的學科教師從中凸現出來,從而影響整個培訓系統的發展態勢。又如校內某些學科組師資力量相對較強,教學和科研較為突出,應著力將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進行整合實踐,實現學科教育技術應用的優先突破。

3.3 實施和建立保障機制,建立教師終身學習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