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風險管理范文
時間:2023-10-20 17:25: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日常生活中的風險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廉政風險防控;利益沖突;反腐倡廉建設科學化
中圖分類號:D26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751(2012)04—0024—04
廉政風險防控管理是指紀檢監察機構針對反腐倡廉建設的重點領域和公職人員用權履職的關鍵崗位存在的潛在腐敗風險,進行辨別分類、排查評估、科學防控,以防止公職人員在權力行使中出現偏離,化解和降低腐敗發生的潛在風險,維護公共利益的一項預防腐敗新制度。它是近年來地方和基層在推進反腐倡廉制度創新中從源頭上預防腐敗的一項重要探索和創新。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制度的實施,對于有效遏制腐敗的滋生蔓延、建設廉潔政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由于目前實踐探索的廣度和理論研究的深度不對稱、不協調,加之理論界和一些實際工作部門對廉政風險防控管理的核心范疇以及運行和保障機制還沒有形成較為一致的看法,影響了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在預防腐敗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亟須在深入研究和不斷實踐的基礎上對其形成共識。
一、廉政風險防控管理的內涵
廉政風險防控管理的理論淵源是風險管理理論。風險管理發端于金融領域,歷經傳統風險管理、現代風險管理和全面風險管理三個階段。風險管理最初是用來防范金融風險的發生的,并沒有拓展到廉政建設領域。近些年來,國外風險管理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在我國反腐倡廉建設實踐和研究中,被很多學者參考、借鑒。但國內大多數學者的研究,主要是圍繞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展開的,研究重點集中在風險識別的技術性問題和具體的防控措施方面,對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內涵的辨析、機制的構建以及如何發揮積極作用,還缺乏深入地研究。因此,厘清廉政風險防控管理的內涵,是構建科學有效的廉政風險防控管理機制的前提。
廉政風險并不等于腐敗風險,它是指公職人員在用權履職中發生腐敗的潛在風險。而對于腐敗風險的涵義,學者們各自有自己的看法。有學者認為,腐敗風險是由于教育失效、制度執行不力、監督不健全和干部從政不能廉潔自律等原因而可能產生的不廉潔行為,導致腐敗的發生,因此,腐敗風險是黨員領導干部權力行使和日常生活中發生腐敗的可能性。①也有學者認為,腐敗風險是公職人員在用權履職中發生的腐敗行為,使黨和政府預期執政目標的實現發生一定偏差,從而有蒙受經濟和政治等風險的可能性。②還有學者認為,腐敗風險是各類腐敗行為發生的可能性,目前廉政風險防控的實踐即是此意。為了辨析腐敗風險和廉政風險的概念,該學者進一步指出,廉政風險是指廉政工作本身發生風險的可能性以及腐敗對廉政形象產生損害的可能性。③這顯然與實踐中的廉政風險的內涵和外延不相符合。對概念內涵認識不清,難免造成實際工作中的混亂。從近幾年各地的實踐情況看,在廉政風險防控管理的運行中,理論界均將廉政風險明確界定為黨員領導干部在用權履職和日常生活中發生腐敗行為的可能性。④這實質上是指發生腐敗的風險。而腐敗風險很顯然既包括發生腐敗的風險,也包括腐敗導致的政治、經濟和社會風險。
不難看出,廉政風險防控超越了對公職人員廉潔從政的道德假設。公職人員在用權履職過程中,如果缺少了監督制約,很容易在利益沖突中迷失方向。當公職人員偏離對其公職身份代表的公共利益的維護、采取非法手段攫取不正當個人私利時,便會導致利益沖突惡化。利益沖突惡化的直接后果是,公職人員的私人利益侵害了公共利益和其他人的私人利益,直接導致腐敗的發生。利益沖突發生在公權與私利的交匯處,哪里有利益沖突,哪里就存在廉政風險。因此,防止利益沖突的關鍵,就是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權力結構和權力運行機制,從制度和機制上避免和防止公職人員個人利益侵害公共利益和其他私人利益,這樣廉政風險才不會轉變為直接的腐敗行為。
廉政風險防控管理是我國在不斷推進反腐倡廉建設、著力遏制腐敗滋生蔓延過程中產生的一項反腐倡廉制度創新,是借鑒風險防控理論和現代質量管理方法、運用“制度+科技”模式構筑的反腐敗防火墻。廉政風險防控管理的重點針對的是因思想道德、制度機制、崗位職責、業務流程和外部環境不到位等原因產生的五類廉政風險。廉政風險防控管理主要是通過加強制度機制的約束來化解和降低風險,依靠制度機制的優化實現防止權力運行出現主觀偏差,針對可能誘發腐敗的各類廉政風險運用質量管理方法,通過計劃、執行、評估和修正等環節,分析、評估風險,查找風險點,然后實施前期預防、中期監控、后期處置,最終形成對廉政風險防控實施過程和質量管理的預防腐敗機制。
基于以上認識和判斷,筆者認為,廉政風險的內涵是指公職人員在用權履職或日常生活中發生腐敗行為的可能性,即發生腐敗的特定風險,并不是腐敗行為對行政目標的負面影響。廉政風險具有客觀性、隱蔽性、不確定性、高危害性和可預防性。廉政風險防控的目的就是預防腐敗的發生。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無需在實踐上和理論研究上將腐敗風險和廉政風險作嚴格的區分。同時,廉政風險防控與防止利益沖突作為預防腐敗的有效途徑,目標都指向權力的運行和監督,制度運行機制相似,因此在實踐中應該整合成為具有前瞻性、系統性和科學性的單項制度,這樣才符合提高反腐倡廉建設科學化水平的基本要求。
篇2
風險識別的過程可以分為三步。先研究物料和原料本身的特點,如毒性分類、危險分類、危險度、爆炸極限、自燃點、沸點、熔點等能反應材料性能的指標;再根據現有的設施和材料設計準確無誤的工藝方案,像潛在的危險性、材料使用的數目和生產工藝及設備的參數,在設計工藝方案時都要心知肚明;最后還要注意防止連鎖事故的發生,將安全評價貫穿在化工建設項目的起始。源項分析對化工建設項目中的貯運系統和化工生產過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進行分析,計算出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的嚴重程度,將最可能發生的事故及引發的危害最大的事故篩選出來,進而分析出解決方案,將危害系數降到最低。
事故概率分析化工建設項目實施前期的準備階段,須對以往相似的化工項目及相同系列裝配的項目進行數據資料的整合,分析出項目存在多大的風險并準確計算出危險出現的概率,以做到萬無一失,保證化工建設項目順利竣工。但是,通常情況下,概率計算出啦都不是太準確,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誤差,這就要求工作人員在計算分析的數據,要盡可能的出自國內同類型工廠記載的和事故出現相關的數據。預測及評價安全評價的主要要求是確定社會可以接受的風險程度。這其中包括社會能夠接受的風險概率為多大以及在風險發生后社會能承受多大的風險損失。如果一項工程在實施前期沒有做全面的預測和安全評價,人們將不會知道該工程竣工后發生風險的機率,也不知道如果真的存在危險性的突發事件,社會能不能經受的住風險的打擊,那這樣的化工工程無疑是紙上談兵。因而風險預測和安全評價在化工工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常情況下,化工建筑中存在的風險損失主要體現在環境損失、人員傷亡、物質財產損失三個方面。
風險管理與風險評價結論
各個領域的風險評價如出一轍,得出的風險管理制度也相差無幾,基本上都是根據事故提出的應急措施以及一些預防手段。應急措施主要針對防火、防雷擊、冷卻系統等方面;預防措施則是側重于報警系統、監控系統、排氣散熱系統、防止可燃氣泄露等。雖然化工建設項目實施方案已經在安全評價方面做得很到位了,但是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仍存在難以解決的問題,比如:當出現帶有危害性的事故時,受污染的環境如何恢復?事發現場如何疏散群眾?如何將事故帶來的危害降到最低?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應列入風險管理和安全評價的范疇之內,根據實際情況跟以往積累的經驗,將安全評價理論應用到實際的工程項目中,真正地降低工程的風險指數。
篇3
1食品質量概況
第一,從總體上來說,食品的合格率處于一個穩步提升的狀態。在2006年的全國監督抽查中,食品質量的抽查合格率達到77.9%。2007年上半年,食品專項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了85.1%。由此可見,國家食品質量安全的水平保持穩定,并且呈現逐漸上升的態勢。第二,全國各省、自治區以及直轄市的食品質量都處于同步提高的狀態,地區發展態勢較同步。2007年上半年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質量平均合格率為89.2%,其中有14個省達到90%以上。第三,各個重點行業的食品質量水平較高。在相關企業對食品生產加工的專項整頓下,我國28大類共計525種食品的食品質量和安全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是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大量消費的重點行業,食品質量和安全水平提高顯著。伴隨著我國各食品產業的不斷發展與進步,許許多多的食品企業模式不斷壯大,生產集中度也在不斷提高,其中大中型企業的產品質量優良。在2006年的調查中,食品企業銷售總額占全行業比重達24.9%,在銷售收入排名前100家的企業占據較大的比重;我國的三大名牌方便面更企業是在行業中占據中國國內市場份額的76%。
2食品安全
對于食品安全的定義課本是這樣定義的,所謂食品安全是指那些無毒、無害,符合現代人營養健康需求的食品,并且不會對人體造成任何慢性或者急性疾病的。但是食品倍諾對于食品安全的定義與之稍有不同,它對于食品安全是這樣定義的是指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目前人們對于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重視,對于食品的質量以及相關政策的制定是必須的。
3食品安全風險分析
3.1含義
食品安全風險分析是指對食品中的成分、添加劑等物質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分析和檢驗,評估可能對人體造成的危害有哪些,其中對于風險評估的步驟包括有危害識別、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評估、風險特征描述等。
3.2作用
(1)了解是中所含的哪些物質對人體有危害,并且主要危害有哪些,預測危害的后果及嚴重性,并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并要積極主動的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建立健康和諧的食品安全防護鏈;(2)確定食品所具有的風險危害有哪些,并作出相應的應對措施。(3)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代替政府有關部門進行監管。
3.3CAC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所的食品安全程序
手冊中,關于食品風險分析,分為三個部分進行闡述,分別是風險評估、風險管理和風險交流。風險評估指的是食品中所具有的風險分析的基礎,建立在實驗科學之上的。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對食品風險評估的理念在于:(1)風險評估基礎為:對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進行分析、確定;(2)風險評估核心為:對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進行評估;(3)風險評估要求立論有據:在檢測和評估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須具有強大的說服力,針對確定性和不確定性要進行說明;食品毒理學是現代關于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關鍵,但是在針對此的基礎上存在著諸多難點:(1)關于醫學上對藥物毒理學的分析就異常復雜,當有害物質進入人體后,進行進一步的消化、代謝等使得對于此的研究更加艱難;(2)在毒理學及醫學之上,針對有毒有害物質的致病性相當復雜;(3)目前針對藥學毒理學方面的研究只能在動物身上進行實驗和操作,動物實驗的過程時耗長,并且不能直接代換到人體實驗。而且不同是動物不能統一實驗,不具有代表性。(4)人體的身體素質會因為地域、水土、性別等不同而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種群的人不能作為人體實驗的代表。
3.4建立和完善我國食品安全風險分析評價體系
在中國,關于食品的安全性分析是指,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或成分在人體使用后所需要承擔的相應的危害后果,這就強調說,在進行食品生產研發時,要重點確認是添加劑的含量或安全使用劑量。通過食品安全性研究、監控和管理三個方面對食品安全進行著重分析,促進食品安全的重要意義。我國有感政府部門對食品我國現存的安全問題的做法和方式分三個步驟進行,對食品安全進行立法、清除劣質食品和嚴格查處。但是由于現在相關部門查處不嚴,立法較為疏漏等問題,目前市面上仍存在較多的食品安全問題有待解決。目前我國所面臨的針對食品安全問題,需要盡快所做出相應的政策進行改革,同時可以加強我國食品安全在檢測、研發上的革新,減少食品在一系列化學、生物反應上存在的技術問題,要逐漸建立屬于我國自己的食品安全政策,并在將來經濟發展中不斷進行完善。近幾年我國在食品安全生產問題上有了較為重大的突破,特別是在基因工程等新技術領域,當然新技術的出現意味著食品安全又進行一項新的挑戰,所以目前中國對于新技術的革新是要建立在食品安全的基礎之上的,并且現今對于食品的檢測和評估越來越傾向于公開化、透明化,并盡量采用權威手法進行監測。針對我國現存的對于食品安全的檢測手法,還需要向國際中較為權威的檢測指標和評價方式,并且要建立屬于我們自己特有的食品安全體系。食品安全法規完善和修改是艱難的,但是我們可以循序漸進的進行,一般可以通過以下的幾個方面進行,其一,在平時生活中,要對發生的食品安全性問題及時展開危害性評估,為國家一級國際標準做依據;其二,及自己所能手機食品安全性資料;其三,及時了解其他國家對于食品安全性問題及資料;其四,就中國現有的關于食品安全性的問題及數據等與發達國家做交流。
4結論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為人民共享,食品安全是重大的基本民生問題。政府應積極作為,食品安全監管各級政府必須高度重視,擺到重要的位置,加大資金、人員、檢測設備等方面的投入。樹立法律的權威,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推動食品造假售假行為入刑。因此,我們應該加大有關食品安全問題的追責力度,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標準。同時,還應該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監督以及監督隊伍建設。堅持嚴字當頭,嚴謹標準、嚴格監管、加快建立科學完善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的重要指示,完善食品安全風險分析體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作者:付加亮 單位:廈門瑞德富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篇4
作者單位:5181001深圳市廣東省深圳市寶安人民醫院血液凈化中心
鄭慧琳:女,本科,主管護師
摘要目的:總結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髖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1年11月~2014年6月于我院行髖關節置換術患者76例為研究對象,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取護理風險管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 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Harri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將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中,能有效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改善患者髖關節情況。
關鍵詞 髖關節置換術;護理;風險管理;效果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6.025
隨著醫學科學發展,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臨床,且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越來越高,對護理服務質量的要求亦隨之提高。本文采取護理風險管理,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改善了髖關節功能,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11月~2014年6月于我院行髖關節置換術患者76例為研究對象,男31例,女45例。年齡59~78歲,平均(67.8±7.9)歲。患者病程在1~26個月,平均病程為(15.5±3.4)個月。病因:股骨頸骨折41例,髖關節炎9例,股骨頭缺血壞死19例,髖關節發育不良7例。在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的基礎上,將患者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如藥物指導、飲食指導、健康教育、功能鍛煉指導等;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給予護理風險管理,具體內容如下:
1.2.1建立風險管理小組,對以往臨床案例及流程進行回顧性總結,識別、分析、評估臨床風險,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護理干預,從而有效減少護理風險[1-2]。常見護理風險因素包括:(1)患者自身風險因素,如心理狀態、健康狀態和遵醫行為等。(2)護理人員方面風險因素,如護理人員業務能力、風險意識、護理質量控制管理力度、人員配置和工作流程等。(3)環境方面風險因素,如護理設施、搶救物資、藥品等性能狀態和陪護管理等。
1.2.2護理風險處理在確立上述護理風險因素的基礎上,評估護理風險的發生的幾率和后果,為采取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提供明確依據[3]。(1)風險預防。針對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圍術期各種潛在護理風險進行評估匯總,并采取相應的預防性措施。培訓全科護理人員,加強對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圍術期護理風險的認識和學習,提高警惕性,最大程度地降低風險事件發生。(2)責任護士應全面了解患者的身心狀況,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若患者的髖關節置換術再次手術,往往較初次手術難度大,患者因受初次手術的影響,對再次手術產生恐懼、悲觀、懷疑等負性情緒,護理人員應予以積極的心理疏導,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手術方式、預后、注意事項等相關知識,增加其對手術治療的信心。(3)完善術前各項檢查,積極配合治療基礎病,使患者能以最佳狀態接受手術。術后嚴密觀察其生命體征、切口和引流管情況,切口引流液>400 ml/2 h,即要查明原因并做相應處理。(4)早期主動進行疼痛干預管理,以減少疼痛的惡性刺激,增加患者舒適度。(5)手術結束后,保持患者正確,每2 h翻身1次,以防壓瘡發生。有效防止患者過度屈曲或伸直,避免患者出現內旋及內收情況[4]。患者疼痛時可通過轉移其注意力來緩解其疼痛,必要時遵醫囑給予止痛藥止痛[5]。(6)出院時,指導患者及其家屬如何進行康復,于日常生活中盡可能避免患者坐矮凳或交叉雙腿、盤腿,從而減輕其髖關節負重[6]。使用加高坐廁,避免患者身體前傾,使患者髖關節屈曲不超過90°[7]。
1.3觀察指標通過問卷調查了解患者護理滿意,問卷采取百分制,評分越高則臨床護理滿意度越高。同時肢體功能、疼痛、關節畸形及髖關節活動度等方面進行Harris評分,從而了解患者的髖關節情況,評分越高則髖關節情況越好。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表1)
3討論
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髖關節置換術,臨床手術難度較大,在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前,應進行全面評估,同時進行術前準備,積極治療基礎病。對于合并糖尿病患者,應控制患者血糖值在正常范圍;對于合并慢性肺部病變的患者,應指導其進行肺功能鍛煉,鼓勵其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同時注意其呼吸變化,保持機體呼吸道通暢;對于合并壓瘡的患者,應積極采取壓瘡防護措施,促進其愈合。加強對患者關節康復知識的健康教育,部分患者由于缺乏疾病相關知識而易導致出現不良情緒,從而影響其疾病治療。因此可通過多媒體、圖片、口頭等形式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8]。
通過護理風險管理,護理人員風險意識增強,更加認識到髖關節置換術后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從而積極進行有效的功能鍛煉,預防了深靜脈血栓、壓瘡、關節脫位、感染等并發癥,為患者提供了舒適、安靜的治療環境。為了預防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實行護理風險事件發生與護理績效考核掛鉤的原則,督促護理人員學習相關法律法規,構建護理安全文化,切實提高護理質量。指導患者出院后3個月避免取患側臥位,從而避免患者出現髖關節內收或內旋情況,患者棄拐時行走時應采用手杖,從而避免患髖下蹲。指導患者定期進行疾病復查,若患者出現異常應及時來院復查。
綜上所述,采取護理風險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護理滿意,改善患者髖關節情況,有積極的臨床意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鄒葉芳,王潔.護理風險管理在全髖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6):1491-1492.
[2]邱青苗,金愛東.骨髓移植術后行全髖關節置換術1例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3,12(12):1199-1200.
[3]朱華燕.1例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合并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圍手術期護理[J].吉林醫學,2013,34(34):7327-7328.
[4]王穎.髖關節置換術后病人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3,11(19):1766-1766.
[5]譚騰芳,陸孫芩,陸嘉麗,等.綜合護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行髖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J].河北醫藥,2013,35(14):2231-2232.
[6]李玉,羅斐丹,張玉梅,等.一例嚴重老年性缺鐵性貧血患者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2):1150-1151.
[7]趙艷麗,張丹妹,張衛平,等.髖關節置換術后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進展[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18(16):1822-1824.
[8]Siaki,L.A.,Loescher,L.J.,Trego,L.L. et al.Synthesis strategy: Building a culturally sensitive mid-range theory of risk perception using literary,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13,69(3):726-737.
篇5
不相信么?沒關系,請大家仔細回想一下我們每天做飯的流程,活脫脫一個項目管理的標準流程嘛。首先,按照項目的定義:“項目是為完成某一獨特的產品、服務或任務所做的一次性努力”,我們通常做一頓晚飯的過程具有獨特性、一次性和不可重復性的特點, 是一個典型的項目。其次,做飯過程中的每個步驟,都在不知不覺的體現著項目管理的思想和精髓。下面我們就以“晚餐項目”為例,看看貌似深奧的PM理論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一件事情中大顯身手的。
因為項目管理的理論分成許多體系,我們就分別以主流的三種理論來進行分析。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個“晚餐項目”放到不同的PM理論模型中是怎樣的。
按照軟件生命周期理論,“晚餐項目”可以將其分為這樣幾個項目階段:
1. 立項:決定今晚在家吃飯,做出大致的時間安排
2. 需求調研:問問家人都想吃什么菜
3. 需求分析:綜合考慮一下季節、天氣、控制體重等因素,確定菜式
4. 系統設計:設計出每道菜的主料、配料
5. 開發:外出采購,然后開始做菜
6. 系統測試:嘗一下菜的味道
7. 部署:擺桌吃飯
8. 項目收尾:收拾碗碟
按照CMMI(Level 2)的理論體系,“晚餐項目”可以分為這樣幾個過程域:
1. PP(項目計劃):計劃晚餐的菜譜,需要采購哪些原料,做出大致的時間安排
2. PMC(項目跟蹤及監控):每完成一項工作,檢查一下是否超出原定的時間計劃,如果超出了則做出必要的調整
3. RM(需求管理):對家人對菜式的要求進行管理,確保每個要求都被管理,或者被滿足、或者被取消、或者被變更
4. CM(配置管理):對晚餐準備過程中的每件制成品、半成品和其它副產品進行管理;
5. MA(度量及分析):對原材料、工作時間、工作產品等指標進行預算、跟蹤、度量和分析;
6. PPQA(過程和產品質量保證)——定期對晚餐的準備過程進行評審,保證按照原有的計劃進度進行,并保證每個步驟產生的結果符合質量要求;
7. SAM(供應商管理)——如果準備過程中將部分工作外包,比如網上訂購部分原材料等,我們就需要對服務提供商提供的服務和最后提交的產品進行監督和管理。
按照PMP的項目管理體系,“晚餐項目”將被劃分為以下9個知識領域:
1. 范圍管理:確定菜譜
2. 質量管理:保證原料新鮮,菜的味道符合家人要求
3. 采購管理:如果從網上訂購了紅酒或其它原料,我們就需要對送貨的時間和交付的貨品進行管理
4. 時間管理:在整個晚餐項目過程中,確保按照計劃的進度完成
5. 人力資源管理:如果準備晚餐的不只你一個人,要對每個人的任務和分工進行管理
6. 風險管理:注意識別和監控晚餐準備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意外情況,并擬定應對預案
7. 成本管理:保證這頓晚餐不要超支
8. 溝通管理:在晚餐準備的過程中,要向各位干系人(比如家人)及時通報進展情況,如果干系人的需求發生變化,也要及時溝通
9. 整體管理:作為晚餐準備的負責人,要對以上各個方面的工作進行監督和控制
如此看來,我們的“晚餐項目”是完全可以當作一個項目來進行管理的,接下來就是選擇一個適合的項目管理方法,對項目進行計劃、控制和度量了。
篇6
關鍵詞:220kV 輸電線路 安全管理 風險控制
引言
輸電線路作為一項特別的建筑安裝工程,其的安全風險除日常生活中各種危險因素導致的安全事件外,還包含施工質量、機械設施、施工計劃等方面,尤其是安全風險在220kV的輸電線路工程中隨處可見,對此,加強控制220kV輸電線路工程的安全風險至關重要。
1、電力線路工程的風險管理狀況分析
對于本國220kV輸電線路工程的安全風險管理,即便社會各界均給予高度的重視,并且為此積極尋找先進有效的風險管控措施,但和項目工程的規范化要求以及世界項目工程管理的慣例比較,本國電力工程的項目管理遠遠無法比擬。原因在于:
1.1風險管理的意識薄弱
1.2不健全的風險管控制度
1.3輕視安全風險的控制與管理
2、220kV輸電線路工程的安全風險分析
輸電線路的風險,即為電力線路項目工程在實際設計、操作以及轉移生產等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首先認真辨識風險的危險源,其次再對危險源進行級別劃分與歸類,通過分析風險的危害原因及類型,加以判定危害的影響及后果。
相對輸電線路的項目工程而言,需要預防及避免的風險包括雷擊、交叉跨越距離、組合間隙的安全距離控制、個人安全的防護對策等方面的全部危險源與危險點。另外,根據安全風險的管理狀況,要求轉變且引入先進的風險管理觀念,做好事先預警風險的工作,與此同時,安全風險的應對策略應覆蓋整個電力線路的危險源及危險點,保證輸電線路工程的施工過程的穩定安全。
3、220kV輸電線路的風險管理措施
3.1加大人員的安全教育及培訓力度 開展安全教育的培訓是確保安全管理的根本,也是增強人員素質的主要手段。實際上,安全教育的培訓應逐步開放,有目的的選擇培訓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①培訓決策層的安全教育,重點在于風險意識、責任意識、法律法規、預防對策等方面的內容,構建一套高強法制觀念、指揮機構健全、指揮信息正常流通的安全指揮系統。②加強安全管理人員的技能培訓,管理人員作為安全風險控制管理的主體,在整個項目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注重安全管理人員的知識教育培訓,重點在于項目工程的基礎理論、安全生產的流程規定、風險評估的規范、安全性能的評價等方面,逐步提升安全管理人員的專業水準,從而增強安全風險的預防及應對能力。③重視作業人員的安全知識培訓,關鍵在于安全流程、施工技術指標、應對風險的策略等方面,規范施工安全、文明施工等要求。
3.2采取風險的辨別意識、數據評估、內部控制與應急措施 安全風險的辨識、評估以及控制等作為項目管理的核心內容,綜合運用組織、計劃、調整及控制等科學方法加以實現目標。負責監管安全項目的管理者也應依據整個工程項目的特殊性質、施工難易度、工程量等,積極構建辨別風險的小分冊,促使冊子具有便于攜帶、針對性強等功能,以降低監管人員的辨別力度,從而逐步提高風險的辨別效率,盡早將辨別的結果輸入公司的安全風險數據庫中,隨時更新。
在評估風險方面,對項目工程的組織管理、機械設備、施工人員及作業環境等進行風險評估。選取專門的安全監管部門及人員作為安全風險的評估主體,主要分有3個評估階段:第一,確認事件引發風險的范疇。第二,確認事件引發風險的概率與嚴重程度。第三,明確風險的程度,關鍵取決于以下兩種要素:即不愿發生事故的出現率與后果的嚴重程度。
控制風險方面,首先創新管理機制,整合資源,規范流程,利用簡便的措施控制工程的施工環節,逐步降低施工安全的風險。其次,根據相關規定逐步深入規范化的作業,詳細分析作業指導書中的所有危險點及應對措施,確保安全無誤后才能施工。最后,加強施工現場的安全監督,重視一線人員的風險監督工作,以便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風險應對方面,項目工程的施工單位及管理部門應依據風險的級別,制訂相關的應急方案。劃分風險級別的目的在于依據不同的等級開展不同程度的風險應對方案,適當分配資源,逐漸提升其的有效性。通過實施風險的檢查、評估及預警等干預措施,不斷提升安全風險的應變及應對能力。
3.3強化工程的保險意識 安全風險隨處可見,不論多健全的制度也難以避免安全事件的發生,對此,應理性對待風險的客觀性及其引發安全事件的不確定性。盡可能的降低風險,除加強風險的管理外,還應加大保險的力度,適當轉移風險、降低風險。依照法律簽約承包合同,重點抓好項目工程的合同管理,參照上級電網企業頒發的合同范本,嚴格規范承包合同的簽訂流程,依法轉移風險至承包單位。
3.4加強承包商的安全風險管控 依照標準要求,嚴格監督電網作業人員的上崗情況,包括氬弧焊工、導線壓接工、焊工、高空作業、測量、牽張機司機等人員,要求持證上崗。最后,逐步構建承包商的安全風險預警系統,加強施工作業人員的技能培訓,不斷培養優秀的骨干人才,逐漸加快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設過程。與此同時,貫徹落實安全風險的控制與管理工作,全面提升輸電線路的安全管理能力,從而逐漸延伸至分包單位。
4、結束語
安全風險的控制管理作為項目管理的主要部分之一,只有加強安全風險的內部控制,才能確保項目管理中目標的順利實現。在220kV輸電線路的工程項目中,其的風險貫穿于安全生產的各個環節,應加以控制各種生產因素,減少及消除生產過程在出現的危險行為及狀態,避免不安全的事件發生,確保輸電線路項目利益標準的實現。
參考文獻:
[1]匡力華,輸電線路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探討[J].廣東建材,2011(09).
[2]曾武英,輸電線路設計問題探討[J].企業家天地(理論版),2011(03).
[3]覃弘達,對高壓輸電線路工程設計施工問題的探謝[J].機電信息,2009(30).
[4]陳曉鳴.一個220kV輸電線路工程的塔型規劃[J].科技創新導報,2009(20).
篇7
一、商業保險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穩定器
1、商業保險提供經濟損失補償與給付,幫助被保險人盡快恢復生產和生活秩序,保障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在社會再生產和人民日常生活中,各種天災人禍無法完全回避,投保人通過繳納少量保費,把未來不確定的損失轉化為確定的當期支出;商業保險人通過建立保險基金,實現對被保險人的損失補償,從而發揮著商業保險的社會穩定器功能。可以說,商業保險是一種市場化的風險轉移和社會互助制度,這種制度是通過市場實現對資源的有效配置,具有內在的高效率。
2、商業保險分擔政府的社會保障職能,參與構建強有力的社會保障網。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是政府所追求的目標。如在美國,一般有三個層次的保障:政府提供的保障;企業(雇主)提供的保障和個人提供的自我保障;這三個層次的保障為社會提供了一個穩固的安全網。在這三個層次的保障中,企業(雇主)提供的保障和個人提供的自我保障都是由商業保險直接運作的,商業保險已經全面滲透到社會保障領域。
3、商業保險的發展,直接為社會提供了可觀的就業崗位,有助于緩解就業壓力。就我國而言,保險業目前從業人員已達150多萬,占整個金融業提供就業崗位的40%,其中為下崗失業職工提供的就業機會約為80余萬個。
二、商業保險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1、商業保險加快儲蓄向投資的轉換,促進經濟增長。儲蓄率和經濟增長率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但其傳導機制存在多種途徑。商業保險作為金融中介之一,在提高資金融通的效率方面有三個優勢:一是降低借貸雙方的交易成本;二是創造資金流動性;三是有利于形成投資的規模經濟。保險公司通過銷售商業保險產品等渠道,吸引、積聚社會閑散資金,促使社會資金從各個行業流向商業保險公司,分散居民儲蓄過于集中銀行所形成的金融風險。商業保險公司的資金特別是壽險公司的資金具有規模大、期限長的特點,成為政府和企業的長期資金的來源之一。
2、商業保險促進商品的流通和消費。商品必須經過流通過程的交換才能進入生產消費和生活消費領域。在當代信用經濟條件下難免存在著交易雙方資信風險,商業保險可以為當事人提供諸如信用保險和履約保證保險來規避交易風險,從而促進商品的流通;在消費領域,商業保險通過為產品提供質量責任保險加快消費者對新產品的認同,消除消費者的顧慮。一方面促進了新產品的研制,另一方面促進了消費。
3、商業保險有利于促進科學技術向現實的生產力轉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使用高新技術比使用落后技術顯然具有更高的勞動生產力,當代國與國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趨向于高新技術的競爭。但是高新技術從研究、開發和使用的各個環節都充滿了變數,使得當事人承擔了很大的風險;商業保險可以對高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和使用各個環節的風險提供保障,為高新技術向現實的生產力轉化保駕護航。
三、商業保險是社會運行的劑
1、協調社會矛盾,減少社會磨擦。社會的正常運轉經常存在各種各樣的矛盾,因此社會需要一種能夠消除各主體之間矛盾與磨擦,減少沖突從而建立良好秩序,保障社會正常運轉的機制。商業保險通過提供諸如各種商業責任保險、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等參與到社會關系的管理之中,一旦被保險人出現責任事故,通過保險人就可以得到解決,而不必過分依賴于政府和法律訴訟,降低社會運行成本;從而逐步改變了社會主體的行為模式,為維護政府、企業和個人之間正常、有序的社會關系創造了有利條件,減少了社會摩擦,起到了社會劑的作用,大大提高了社會運行的效率。
2、社會系統的良性運行,需要社會系統多方面的協調。其中社會動力機制和社會穩定機制之間的協調是至關重要的,而商業保險正是作為一種社會調節和穩定機制來發揮其功效的。作為一種社會補償與服務,它可以使競爭中的弱者獲得某種程度的保護,能使因各種原因在競爭中的失敗者獲得喘息和調整的機會,以便東山再起,從而減少了因社會與心理失衡而導致社會動蕩的可能性;作為一項社會互助制度,由于其把社會互助行為轉變為一種義務規范,能增強社會成員與組織在人際之間、組織之間、地區之間的互助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從而促使社會系統在協調的基礎上良性運行。
四、商業保險是社會的防震減震器
篇8
關鍵詞:電力營銷;電費風險問題;改進策略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對于電力資源的需求量也日益加大。當前階段,做好電力營銷工作對于供電企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電力營銷工作的開展往往伴隨著電費風險問題,在現階段如何解決電力營銷全過程的電費風險問題已經成為電力企業運營的重中之重。
1.電力營銷內涵
電力營銷指的是供電企業通過電力資源和供電服務來換取經濟收入的過程,開展電力營銷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增加供電企業經濟效益,同時確保供電企業的健康發展。在當前階段,市場經濟體系中的電力行業競爭也在持續加大,而國家也不會再為供電企業提供運營所需的資金。在這一時期,供電企業想要維持企業的發展,就必須要依靠電力營銷所帶來的資金回報。由此可見,電力營銷已經成楣┑縉笠搗⒄共豢苫蛉鋇鬧匾工作。在電力營銷實際工作中,經常會出現用戶拖欠電費的情況,這就會對供電企業的資金回籠產生負面影響,甚至還會導致供電企業運營出現問題。
2.電力營銷全過程電費風險影響因素
在電力營銷全過程中,由于主觀或客觀因素的影響,可能會導致各種電費風險問題出現。一般來說,電力營銷全過程電費風險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幾點。
其一,電表抄表風險。電表抄表風險指的是供電企業工作人員在抄寫電表過程中出現的抄寫錯誤問題,往往導致用電統計數據產生錯誤,繼而影響電費的正常收取;其二,電費核算風險。電費核算風險指的是供電企業在計算用戶需要繳納的電費時出現的錯誤;其三,電費收費風險。所謂電費收費風險指的是供電企業工作人員在收取電費時未能及時回收電費,繼而導致的風險;其四,電費欠費風險。電費欠費風險指的就是用戶在應當繳納電費時拒絕繳納,繼而產生的電費風險;其五,專業管理風險。專業管理風險指的是供電企業相關制度和工作人員工作失誤所導致的電費風險;其六,現場服務風險。所謂現場服務風險指的是供電企業工作人員在管理電力和維修電力故障過程中所導致的電力資源損耗,繼而產生電費風險;其七,自動化系統風險。所謂自動化風險指的是自動化管理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出現問題,繼而導致電網用戶使用信息不真實或者使用錯誤的情況出現所導致的電費風險。在以上所有電費風險中,自動化系統風險對于電費風險的影響是最大的。
3.電力營銷全過程電費風險問題的改進策略
3.1 購置先進的電力設備
當前很多供電企業工作人員經常會出現電表抄表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供電企業可以專門購置一批先進的電力設備。先進的電力設備可以顯著提高工作人員抄表數據的準確性,繼而避免因為電費計量錯誤而導致的電費風險問題。與此同時,供電企業還要做好電力設備的定期檢查與維護工作。一旦發現電力設備出現問題,要在第一時間對其進行維修,從而切實保障工作的正常開展。
3.2 提高抄表人員專業素質
近年來,雖然供電企業抄表模式已經進行了很大的改進,也要切實提高抄表人員的專業素質。首先,供電企業要對抄表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教導其抄表專業流程和工作時的注意事項。其次,供電企業還要制定出相應的獎懲措施,通過激勵與懲罰并舉的方式來提高抄表人員的專業素質。再次,供電企業要為抄表人員制定出科學的輪換制度,抄表工作是極其煩瑣的,長期工作很容易會導致工作狀態下降。合理制定可以提高供電企業抄表工作質量的方案。
3.3 改進現有電費繳納方式
當前很多用戶都出現電費拖欠問題,其中大多數用戶并不是蓄意拒繳電費,而是由于忘記繳納電費或者不方便繳納電費等原因所致。針對于此,供電企業要對現有電費繳納方式進行改進。在當前階段,很多地區的供電企業已經推出了儲電制度,即用戶提前充值電費,當電費用光后直接斷電,這時用戶就需要再次繳納電費方能繼續使用,這種模式已經廣泛應用于城鎮社區之中。另一方面,供電企業還要進一步豐富電費繳納方式。隨著現代互聯網的發展與普及,再加上第三方支付軟件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支付寶、微信、手機銀行等軟件完成日常生活中的支付行為。針對于此,供電企業也要轉變原有單純柜臺繳費的繳費方式,要開設支付寶繳費、微信繳費、手機銀行繳費等新型繳費方式,從而使用戶繳費變得更加便利。此外,為了避免用戶忘記繳納電費,供電企業還要開通電費繳納提醒制度,定期為用戶發送手機短信來提升用戶繳納電費。
3.4 完善供電營銷全過程電費風險控制體系
供電企業要完善現有供電營銷全過程電費風險控制體系,這才是解決電費風險的最佳策略。首先,供電企業要建立起專門的電費風險控制部門,并且制定出相應的電費風險控制制度。其次,供電企業要通過激勵策略提升工作人員服務的熱忱程度與工作質量,從而促進整體服務質量的提升。再次,供電企業也要完善現有電費評估制度,要及時發現并識別電費風險,并且在第一時間采取針對性解決對策。
總結
歸根結底,在市場經濟時代,電力營銷是供電企業發展與生存的命脈。通過本次研究可知,當供電企業電力營銷全過程存在著電費風險問題。想要真正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供電企業打心底里重視起電費風險管理工作,同時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解決對策,如此方能徹底解決電力營銷全過程電費風險問題。
參考文獻:
篇9
廉政風險防控是針對權力運行中的風險和監督管理中的薄弱環節,主動超前預防,前移監督關口,從源頭上預防腐敗。推進保衛人員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應遵循科學評估、超前預防、實事求是、創新管理、務求實效等基本原則,重點抓好“六個環節”。一是抓好教育環節。教育和引導保衛人員牢固樹立廉政風險防控意識,主動參與廉政風險防控工作。二是抓好協調環節。建立健全各級黨政領導負責、相關單位協調推進、各個部門共同參與,多方聯動、上下協同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三是抓好查找環節。突出重要崗位,采取自己查找、群眾幫助、社會評議、領導提示、組織審定等方式,深入查找風險部位,制定防控措施和實施細則,做到崗位職責明確、廉政風險清楚、防控措施得力。四是抓好公開環節。通過設立廉政風險舉報箱、公開監督舉報電話、開設網上投訴專欄等方式,健全廉政風險防控網絡,及時收集干部群眾意見。五是抓好整改環節。定期匯總風險防控情況,研究風險處置任務,及時整改存在的問題,不斷完善風險防控措施。六是抓好考核環節。將廉政風險防控管理情況作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重要依據,對因嚴重失職而導致發生腐敗問題的人員依紀依法追究責任。
二、認真排查保衛工作廉政風險點
保衛工作廉政風險是保衛人員執行公務和日常生活中發生腐敗的可能性。查找廉政風險,是建立廉政風險防控機制的前提和基礎。重要崗位保衛人員的風險涉及履行崗位職責、執行管理制度、行使自由裁量權和現場即決權、內部管理權等方面。在實際工作中,要通過“自己找、大家提、組織點、群眾議、集體定”等辦法,督促指導保衛人員全面深入地查找廉政風險,做到找準、找全、找實。對查找出來的廉政風險,進行歸納梳理和審查評估,按照風險發生概率和危害程度確定風險等級,經審核把關后,登記匯總、建立臺賬。一般情況下,門崗檢查、巡邏排查、交通執勤、出門證簽發、案件審查、外來單位管理等是保衛工作的風險點,其中門崗檢查、巡邏排查、交通執勤等的重要的風險點。
三、構建保衛人員風險防范網絡
篇10
【關鍵詞】網絡信息化環境;獨立審計;審計風險;審計數據
1、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在經濟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信息化的經濟環境已逐步形成。企業日常的業務和生產管理對網絡信息技術的依賴使網絡交易、網店越來越多的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同時網絡信息技術也帶來了一些問題。系統故障,人為操作不當,網絡安全漏洞等往往會導致信息系統無法正常工作,同時也影響到經濟主體正常的運營。因此,由獨立的第三方對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進行檢驗,對系統中的數據進行真實性和準確性的審核顯得尤為重要。
國外對審計風險的研究較為成熟,對信息化審計有一定的研究基礎。Jefferson T. Davis等將人工智能技術引入審計判斷過程,用于在審計過程中進行控制風險的評估[1]。George T Friedlob基于模糊理論處理審計風險的衡量、管理和處理審計環境中的不確定性[2]。Paul Rousea運用了數據封套分析(DEA)評估審計風險[3]。Thomas利用神經網絡協助審計人員評估風險和專業判斷[4]。國內對網絡信息化環境下的審計理論問題[5]的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針對電子商務、ERP環境、網絡交易和信息審計等審計風險研究逐漸得到重視。楊銳分析了電子商務環境下審計風險增加的原因。周新玲對IT環境下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進行了分類和分析。李聞一則認為網絡經濟的全球化推動了網絡安全性等因素給審計帶來新的風險。
2、網絡信息化環境
網絡信息化環境在審計過程中被定義為注冊會計師的執業環境,指在網絡信息化背景下,審計人員需以信息系統、數據庫和各種應用軟件為工作手段,以電子數據為主要審計對象的工作環境。按信息化程度的不同,網絡信息化環境又可分為開放式和封閉式的兩種。即為開放式的信息化環境和相對封閉的網絡信息化環境。
3、獨立審計風險及審計重要性
3.1獨立審計風險
獨立審計,是由注冊會計師受托進行的有償審計活動,受托方對委托企業的經營狀況、管理控制及相關財務信息等進行鑒別審核的特定活動。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審計結果得到重視,因此獨立審計即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責任和有存在著極大的風險概率[6]。
根據財務報表審計總體目標新準則第1101號可知,獨立審計風險是指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而注冊會計師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7]。審計風險和審計結果的可靠性是相輔相成的,即有1%的審計風險就意味著審計結果有99%的可靠性。
3.2獨立審計風險來源
獨立審計風險的來源很多,可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1)復雜的現代審計對象和審計內容。生產經營規模的擴大,財務信息系統的日益復雜使得審計范圍呈擴大的趨勢,審計風險也隨之增加。
(2)被審計單位的經營風險導致被審計單位為維護利益使審計風險升高。
(3)考慮審計成本使審計結果必然帶有一定的偏差。
(4)審計人員的經驗、能力和責任心等人為因素。
(5)網絡信息化環境下電子數據的復雜性對審計有一定的干擾。
3.3審計重要性
在實際審計過程中,很難確定重要性水平的高低,即使國際也沒有具體量化的統一標準。但選擇合適的重要性水平是衡量財務審計價值的首要任務,它與被審計單位經營環境、企業性質和審計風險的大小的密切相關。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之初,應該考慮其重要性和審計風險的關系。因為審計風險的高低取決于對審計重要性的判斷。重要性程度越低,審計風險就越高;反之亦然。
4、網絡信息化環境對獨立審計風險的影響
信息化環境對獨立審計的影響具體表現為:
4.1有利影響
(1)審計手段的革新,保證了詳細審計的順利實施,這比傳統的抽樣審計風險更低。
(2)在網絡環境下,審計數據及相關資源的獲得更加便利,不但簡化了審計程序,提高了審計效率,也降低了因手工操作帶來的人為失誤,在某種程序上也降低了審計風險。
(3)網絡環境不但為審計提供了方便的數據傳輸渠道,同時也起到了監督作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審計的獨立性及公正性。
4.2不利影響
(1)產生了因具體審計目標擴大而帶來的風險:與一般審計環境不同,在網絡環境下,企業財務數據為電子數據,其真實性與合法性的認定也成為審計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審計對象也由原來的“賬、證、表”有所增加,必須對信息系統和數據庫的安全性、合法性和可靠性進行鑒證,因此具體審計目標的擴大增加了審計風險的程度。
(2)人因及方法帶來的審計風險:網絡信息化的審計要求審計人員不但要具備財務審計能力,同時還要具備信息技術甄別能力。面對海量的審計數據,審計人員不但善于對采集的數據進行篩選和分析,還要善于辨別審計線索,查找數據特征,從而快速、準確地找出審計疑點。其工作量的增大和工作方法的改變無疑加大了檢查風險。
(3)信息化環境下審計準則的缺失會使審計工作失去權威標準,審計風險自然加大。[8]
總之,網絡信息化環境使獨立審計風險變得更加復雜,為了充分理解、評估和降低審計風險,需要對采取一些不同于傳統審計的方法和規范來保證獨立審計的順利進行及結果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