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經濟學理論范文

時間:2023-10-19 17:11: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網絡經濟學理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網絡經濟學理論

篇1

關鍵詞:經濟;決策;成本與收益;機會成本;虛擬社區;網絡輿論

中圖分類號:G250.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2)35-0021-02

1 經濟學

1.1 經濟學原理

“經濟”是個外來詞匯,意為“管理一個家庭的人”。一個家庭在整體生活中會面臨許多決策,與家庭相同社會,一個社會也面臨著許多決策。一個社會必須要決定出需要做哪些工作,由誰來做,以及在各個成員中配置稀缺資源。門格爾認為經濟學理論是一種理性、邏輯的科學,不可用數學方法簡單的測量,而應用演繹法或歸納法來解釋經濟現象。即經濟學理論是建立在假說的基礎之上,對經濟變量之間如何發生聯系判斷的假說,依據假說運用邏輯規則演繹的預測結果。

做出決策,往往是在具有多重選擇的情形下才會發生。為了得到一件我們喜愛的東西,不得不放棄另一喜愛的東西,即做出決策要求我們在兩樣或多樣東西之間做出權衡取舍。為了得到喜愛的東西,付出努力是必要的,但決策的正確性才是真正控制結果的重要因素。

做出決策,必然要在可供選擇的行動方案的成本與收益之間做出比較,而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即機會成本。作為社會人,人際溝通是人社會生產的條件,是形成自我意識的重要手段。在人際溝通中,人們選擇網絡媒介進行消息、情感、意見、態度等的交流,而放棄使用面對面的交流模式。在這個簡單的選擇中,面對面交流對于參與網絡討論的受眾而言即為機會成本。

1.2 網絡傳媒

網絡是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媒介,具有信息量巨大,傳播速度迅速,交互性強等特性,得到多數受眾青睞。其中,交互性強是最大的優勢。受眾通過網絡媒介表達個人言論、意見,并與他人在最短時間內進行交流,并交換意見與態度,受眾的言論自由可以通過網絡媒介發揮到最大化,而即時的回饋與交流也是吸引受眾使用網絡媒介的原因。在傳播學中,將公眾的意見或言論稱之為“輿論”,即受眾在公開場所表達意見,并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言論。網絡輿論一般形成于網絡的虛擬社區之中,即通過網絡建立的類似于現實社會的社區文化圈。在虛擬社區中,受眾不受現實社會中的權威、貴富的控制影響,可以直接地的表達個人意愿與想法。

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壓力影響,人們往往在不同意見出現時,會采取沉默的方式來獲取暫時性的穩定。但在網絡媒介中,表達意見與態度的受眾之間并不知曉對方,僅僅是依靠自己面前的電腦屏幕來完成人際溝通。因此,受眾無需考慮自己與他人在社會地位、教育程度、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差異,可以自由發表個人意見。在遇到不同意見出現時,心理意志堅強的受眾會發出反對意見并與之爭辯,最終達到和諧的狀態。

但是,在網絡輿論中“從眾”現象的出現是影響輿論正確性與理性的最大障礙,同時卻是對“二八定律”的完美詮釋。

二八定律是由意大利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多·帕累托提出的,他指出,在任何特定群體中,重要因子只占其中一少部分,約為20%,而不重要的80%因子則占多數,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在網絡輿論形成過程中,由于“沉默的螺旋”假說的存在,使得從眾現象不斷出現,從而促使輿論失去理性與正確性,對于那些心理意志不堅強的受眾具有不利的影響。

2 輿論與言語霸權

“沉默的螺旋”假說,是德國傳播學家伊莉莎白·諾埃勒-諾依曼(E·Noelle-Neumann)提出的。該假說基于個人對社會孤立的恐懼,如果人們認為自己的意見與公眾的觀念一致,則會自信的表達出來,但當自己的觀點僅屬于少數或劣勢時,受眾則會趨同與群體壓力而變得沉默。雖然,在網絡媒介中,受眾不受外部因素的影響,可以自由地表達個人意見,但是當自己處于少數群體時,得不到多數人的認可和尊重,對于歸屬與尊重的需要是人們的基本需要,那么受眾在心理上會產生抗拒并努力使自己擺脫該少數群體,繼而發生沉默現象。只有少數意志堅強的受眾,在得知自己歸屬與少數群體時,依然認為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這時該受眾會利用自己的深厚專業知識的優勢,勸說其他群體中的成員支持自己,直到使自己所在群體歸屬更多的個人。但輿論的形成是否具有理性與科學性,則決定于控制輿論導向的少數人手里。費斯廷格的認知不和諧理論,也在說明不和諧“由于產生心理上的不舒服,會促使人試圖減輕不和諧感,以達到和諧,”并且“除了試著去減輕不和諧,人還將積極地避免接觸會增加心理不和諧的情景及信息”。因此,網絡媒介中輿論的形成過程,與受眾的心理意志堅強與否相關。只有那些心理意志堅強的受眾個體,才會在非理性與荒謬性輿論形成的開始將其扼殺,并給予多數受眾一個理性的輿論導向。

英語哲學家卡爾·波普將宇宙分為三個世界,即物理實體世界、精神狀態世界和作為人類精神產物的知識世界。這里的知識世界是與人類的語言和話語息息相關的。人類并不是生活在一個沉默的寂靜世界,而是個充滿聲音且聲音不同的話語戰場。雖然在網絡虛擬社區中,人們只是單單對著電腦屏幕打字,并無發出聲音。但虛擬社區的交往方式即是這種文字的溝通,雖然交流的受眾之間沒有直接地語言接觸,但文字是組成語言的重要符號,文字的交流作用等同于語言,甚至比語言更加激勵。法國哲學家米歇爾·福柯,在其眾多理論著作中,都在闡釋一個詞語即“話語霸權”。??抡J為,所有的人文學科都是權力制造的產物,而不是客觀知識的體現,即否認了知識和真理的客觀性。話語,作為知識的載體,不可能是完全客觀的,它體現出的是一種社會權力關系。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經濟學原理的諸多理論,都是經濟學界的專業權威人士通過權威部門,告知大眾,并利用各種傳播渠道擴大影響力和知名度。而大眾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以及無法接觸到第一信息源,對于權威部門信息的具有較大的依賴性和認同感。有時,會失去自己的理性思考,盲目的追隨著權力部門的話語導向。

經濟學理論中,較為多用的是人們會對刺激做出反應。在網絡虛擬社區中,受眾之間的話語表達代表著個人對主體事件或人物的看法和意見,相同意見態度的受眾會自覺地將彼此劃分為同一群體,支持本群體成員并共同打壓或刺激其他群體成員,直至將不同意見的受眾納入自己所在群體。但是,當群體之間意見發生矛盾時,群體中的個體受到不同意見的刺激,會發出法抗或遵循的刺激反應。如果在意見相對的群體中,有社會權力因素的存在,那么無論這個個體心理意志多么堅強,也會毫不猶豫的轉向對方群體意見,跟隨對方的輿論導向。權力機構或成員的社會地位使得多數受眾在心理上產生一定的畏懼與尊重,即認為國家權威機構一定是正確的,對于權力機構的膜拜是導致非理性思想存在的重要因素。2008年神醫張悟本事件就能夠很好的說明人們對于權力機構的非理性信任。但是我們應該可以看到,在當今傳播渠道增多,傳播效果增強的情形下,部分受眾對于權威部門抱有一定疑惑,會適當的運用理性思維判斷權威部門的信息真實度和可靠性。但如果兩個群體之間并無權力機構或人員存在,那么心理意志堅強的那方則會取得言語的勝利。

網絡輿論的形成一般具有從眾性,即參與輿論形成的多數受眾并沒有堅定的意志來維護個人觀點,只得遵從與那些意志較為堅定,并言語表達具有一定可行性與知識性的受眾,而能夠表達出堅強的心理意志,在意見討論中能夠說服多數受眾跟從的個體,往往是那些在現實生活中接受過良好的正統教育,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個體。因此,這些個體利用良好的教育可以科學地分析社會現象,正確的表達觀點意見,利用社會地方的優勢可以較為全面的宏觀整個事件的發展,理性的做出與社會發展同一的行為。在經濟學中,人們會對刺激做出反應,人們面臨選擇時,對于成本與收益的變動,人們的行為也會隨之發生改變。網絡輿論形成中,當受眾得知自己屬于少數群體時,會產生心理刺激,被多數人孤立的恐懼迫使少數群體中的受眾對刺激做出反應,即選擇加入多數群體,以此來獲得心理和諧。

我們可以看出,那些接受過良好的正統教育,以及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的受眾,在整個社會中只占有一小部分,而絕大多數受眾作為社會成員則處于社會的中級階段,接受過教育,僅僅擁有一份能滿足基本需要的工作。這兩類受眾在對問題事件的處理方面主要表現出決定與從眾的行為,即只占社會一小部分的受眾在網絡媒介中仍然處于優勢位置,控制著輿論的導向,而大多數受眾由于接觸信息源的限制與價值觀的片面性,只得處于從眾群體中。因此,二八定律不僅存在于現實生活中,物質財富的分配問題,在網絡輿論形成過程中,二八定律仍然適用,即“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當代社會,人們每天都會接觸到大量的信息資源,傳播渠道的增加使得人們對于信息的真偽失去了理性判斷,信息的快餐文化大量充斥著我們的社會生活,導致我們無法一一辨別信息真偽,只有遇到與自身利益相關的情形下,我們才會選擇有意注意,理性分析信息判斷其真實度。但是當社會權威部門信息時,大多數受眾由于自身限制,以及知識的有限性,只能依賴權威部門的信息,對其采用全部接受的方式,缺少理性思考。但并不是每一個權威部門或每一個信息都是完全正確無誤的,是否適應于自身還需要受眾更多的理性判斷??梢钥闯?,社會不斷進步,經濟的快速發展,大眾的理性判斷能力也在逐步提升。對于權威部門的信息也有了自己的意見態度,對于主流輿論的導向也融入了自我判斷。接觸的信息源越多,我們對于信息的理性判斷更加科學,對于刺激的反應更加理性。

參考文獻:

[1] 曼昆(美),梁小民(譯).經濟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篇2

[關鍵詞]網絡經濟、非摩擦經濟、經濟學理論、企業競爭策略

網絡經濟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熱潮后似乎歸于平靜,然而網絡經濟卻現實地發展著,關于網絡經濟的爭論也一直沒有停止。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有什么不同?網絡經濟的運行規律如何?網絡經濟下企業的競爭策略是什么等問題值得人們深入思考。我認為,網絡經濟是不同于傳統經濟的一種低成本、無摩擦、高效率的全新的經濟型態。網絡經濟不僅對傳統的經濟學理論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而且對社會制度、法律、政府和人們的觀念形成巨大的沖擊,尤其是對企業的運作機制和競爭策略提出了迫切的更新要求。

一、網絡經濟對傳統經濟學理論的挑戰

西方交易費用理論認為,任何交易都是有成本的,是要花費費用的,經濟運行是有摩擦、有阻力的,也就是說經濟活動是一種摩擦經濟。只有通過合理的產權界定和有效的制度安排,才能降低交易費用,減少摩擦,提高經濟效率。由此,如果說傳統經濟是一種摩擦經濟的話,那么網絡經濟就是一種非摩擦經濟。

網絡經濟在大部分情況下就是沒有摩擦的經濟,也就是說,生產、銷售和售后服務等費用要比在傳統經濟模式下低得多,幾乎以接近于零的成本獲得無限資源,無限地提品、服務及創意,從而使經濟狀況大為改觀。在某種意義上,這種新型的經濟模式就如同一個虛擬的世界,只要產品低成本制造、廉價銷售,就會贏得用戶。可見,網絡經濟是不同于以往經濟模式的一種低成本、無摩擦、高效率的全新的經濟型態。

網絡經濟向傳統經濟學理論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網絡經濟了傳統的供需平衡機制

在傳統經濟學中,生產隨需求而變化,企業根據需求的升降來調整生產。也就是說,傳統經濟是一種“供給支持需求”型經濟,即“看不見的手”努力平衡供給和需求。它的傳導機制是:需求——價格——供給。具體來說,需求下降,引起價格降低,再引起供給減少;需求上升,引起價格升高,再引起供給擴大。而在網絡經濟中,由于沒有什么摩擦,沒有相互抵觸的因素,因而需求毫不費力地隨生產的變化而變化。也就是說,網絡經濟是一種“供給主導需求”型經濟,即“看不見的手”努力“主流化”。它的傳導機制是:供給——價格——需求。具體來說,供給增長,引起價格降低,刺激需求增長;供給增長,又引起價格降低,再刺激需求增長,如此循環往復??梢?,網絡經濟中供需平衡的規律顛倒了。

(二)網絡經濟改變了傳統經濟中的“收益遞減規律”

收益遞減規律打個比方說就是,消費者吃得越飽,饑餓感就越小,對食物的需求就越少,因此食品商的收益也就越小。而在網絡經濟中,消費者吃得越多,就越感到饑餓。例如,微軟公司的用戶需要越來越多的該公司生產的產品,因為軟件用戶已被鎖定在某一個文字處理系統或排版系統上,他們不愿學習使用新的系統,于是不斷購買原系統的新版本。不久,一種產品、一項服務或一個創意就取得了偶像地位,隨之在消費者眼中變成了一種時尚,從而取得了主流地位。主流化了的產品、服務或創意能自身獲得動力,從而使收益遞增,而不是遞減。

(三)網絡經濟具有不同于傳統經濟的“反饋機制”

這里首先要明確負反饋和正反饋的概念。所謂負反饋就象是汽車行駛太快時的突然剎車,是阻力、摩擦力。在傳統經濟學中,負反饋既是阻力,表現為需求阻礙供給;又是摩擦力,表現為制造、分配和銷售的正常開支,表現為收益遞減。正反饋則截然相反,它是在加速而不是阻礙市場份額的變化。降低價格,鎖定特定的用戶群,發展長遠客戶,所有這一切都刺激了需求的增長。這種正反饋機制促使需求不斷增長,迫使產量持續增長,直到市場飽和。因此,網絡經濟自身具有正反饋機制,這種正反饋機制與傳統經濟學中的負反饋機制或收益遞減規律的運作方式正好截然相反。

但是,網絡經濟雖然不同于傳統經濟,但它仍要受市場力量的支配。正如詹姆士·阿利指出的,“遞增利潤的存在并不意味著遞減利潤就不存在了,這兩種現象將永遠共存,并且起著互補作用?!睂嶋H上,網絡經濟僅僅是延遲了遞減利潤開始產生影響的時間。

(四)網絡經濟具有非線性的“混沌”特征

某些具有內在不穩定的系統時而會出現紊亂的態勢,數學上稱之為“混沌”。而非線性則是指人們難以預料的因果關系。例如股票市場價格的波動就是一種混沌狀態,買賣、搶奪市場份額向來就是按非線性系統規律進行的。一個混沌系統就是一個非線性系統。網絡經濟就是這樣一個非線性的系統,它一旦有變化,就不是從一個值均勻地變化到另一個值,而是跳躍式地變化。網絡經濟內在的非線性特征正是傳統經濟學理論無法解釋的主要原因所在。

這種現象只能用“混沌理論”來解釋。一個非線性系統即使呈不穩定的混沌態勢,它仍會趨于某個均衡點,系統圍繞該點上下波動,達到該點時,便處于穩定狀態。這個點就是混沌系統的均衡點。運用到股市上,它就成了某種股票價格的均衡點;運用到網絡經濟中就是各公司的市場占有率。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體系的本質不同就在于它內在的數學原理是用數理混沌理論描述的。傳統經濟學理論只揭示了有形物品、貨物的供需以及市場總是從一種狀態線性地過渡到另一種狀態的規律,它無法解釋當代網絡經濟所具有的非線性混沌特征。

綜上所述,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有著明顯的不同,傳統的經濟學理論不再完全適用于現代網絡經濟。

二、網絡經濟的特殊定律

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學的定律不同,它有自身的一些特殊定律。

(一)莫爾定律(Moore’Law)

莫爾定律認為,網絡技術改變了傳統經濟的變化速度(rateofchange),網絡經濟是按照“因特網時”(internettime)的速度運轉的,計算機處理能力每18個月就翻一番。由于這個定律首先是由美國因特爾公司的戈登·莫爾提出并應用的,因此被稱為“莫爾定律”。

“因特網時”是網絡經濟的變化速度,它是以小時為計量單位的,這已接近人類能夠吸收信息并做出決策的能力的極限。通常7年相當于因特網時中的1年。在因特網時,每3~5年就是一個網絡經濟時段。一種產品在3~5年里就會達到主流飽和狀態。為了更鮮明地理解因特網時,可以將網絡經濟與農業、工業、后工業等經濟時代列表對比如下:

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時代的對比

時代延續時間(年)交互速度(英里/小時)環球所需時間

農業經濟3~50003~5(人力)3~5(年)

工業經濟3~5003~50(馬車~汽車)0.3~0.5(月)

后工業經濟3~503~500(飛機)0.03~0.05(天)

網絡經濟3~53~5000(網絡)0.003~0.005(小時)

顯然,每個時代的長短取決于交通和通訊的速度,也就是那個時代的技術速度。根據上表,工業時代比農業時代要短10倍,后工業時代要比工業時代短10倍,而網絡經濟中每個時代則只有3~5年,極其短暫。

極端的“因特網時”給網絡經濟的運行強加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力量,那就是學習。莫爾定律是網絡經濟中企業和它的競爭對手必須遵循的一種業績學習曲線(performance-learningcurve)。網絡經濟是給信息增殖的一種經濟模式,增殖能產生更多的信息,而更多的信息又能進一步增殖,這種不斷循環著的特殊的信息收集過程,被稱為學習。學習是運行在網絡經濟中的正反饋機制的核心部分,因為它以技術優勢代替了物質優勢。一般來說,一項新發明、新的電腦程序或新方法問世后,必然會有人對其做出改進,在原來的基礎上巧妙地修改、提高或運用,從而掌握了增殖的奧秘。這促進了更多的革新和改進,于是就有了更多的學習,導致了后代產品的進一步增殖。這個發明、學習和增殖的循環會一直持續到技術枯竭或該技術被其他技術所取代。學習導致了全社會都在追求速度,學習過程和與之相適應的正反饋機制是網絡經濟的推動力,因此,控制學習變化速度是網絡經濟的一個關鍵因素。

(二)達維多定律(Davidow’Law)

達維多定律認為,在網絡經濟中,進入市場的第一代產品能夠自動獲得50%的市場份額,因此,一家企業如果要在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就必須第一個開發出新一代產品。與其作為第二或第三家將新產品打入市場,絕對不如第一家,盡管你的產品那時還并不完美。該定律還認為,任何企業在本產業中必須第一個淘汰自己的產品,即要自己盡快使產品更新換代,而不要讓激烈的競爭把你的產品淘汰掉。這實際上是在“因特網時”中生活的一個必然結果。威廉·達維多在因特爾公司任副總裁時,就注意到了提高產品更新速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這一定律。

(三)新蘭切斯特策略(NewLanchester’Strategy)

對網絡經濟的形成產生重大影響的第三個人是英國的F.M.蘭切斯特(1868~1946),他設計了英國的第一輛汽車,寫了《戰時飛機:第四代武器的開端》一書,并于1916年創立了“數學理論策略”。他的思想影響了運籌學的創始人伯拉德·庫柏曼。W.E.德明在60年代把上述兩人的思想介紹到日本,日本科學院院士申夫田岡博士總結了該理論中的精華部分,并以此為基礎針對日本人的消費狀況制定了一種新的營銷策略,被稱之為“新蘭切斯特策略”。該策略描述的是網絡經濟的競爭規則。新蘭切斯特策略被用于商業時,就成為一整套的指導原則,指點市場部門如何在競爭中取勝。

具體來說,新蘭切斯特策略的運用可以使產品、服務或標準主流化。某個產品一旦主流化,它的地位就不大可能被動搖,鎖定了一大批固定用戶,并給生產該產品的公司帶來巨額利潤。因此,蘭切斯特被許多人視為運籌學之父,在網絡世界里,可以稱為網絡經濟的建筑師,至少也可稱為市場交易策略的設計大師。

三、網絡經濟中的生存原則和競爭策略

商場就是戰場。網絡經濟中的市場營銷就象打仗一樣。根據以上網絡經濟的特征以及運行規律,企業必須采取不同于傳統經濟的生存原則和相應的競爭策略。

(一)產品主流化(mainstreaming):搶奪市場份額

主流化是網絡經濟生存競爭的首要原則。為了贏得最大市場份額而贈送第一代產品的做法就是主流化。主流化所追求的目標就是“鎖定”(lock-in),即通過吸引客戶從而占領主要市場份額的過程。一旦數以百萬計的用戶對該產品有了依賴感,考慮到培訓費用和其他轉換成本,他們就再也逃脫不了;一旦某個產品取得了主流地位,這個地位就不大可能被動搖。顯然,主流化有兩方面的意義:它不僅鎖定了用戶,同時還消除了競爭。

免費贈送是實現主流化的具體方式,它通過把自己產品的價格降到冰點,而使其普及程度一夜之間升到沸點,從而一躍成為市場霸主。許多網絡公司都是這么做的。這也就是著名的“剃須刀和刀片”原理,贈送剃須刀就是為了長期推銷刀片。

主流化的直接目標就是追求市場份額的最大化,而市場份額的多少與企業在競爭中的地位有直接的關系。研究發現,一個企業要想在網絡經濟中白手起家,必須先擁有26.1%的份額,再贏得41.7%的份額,最后達到73.9%的份額。這一過程包括以下幾個階段:(1)當一個企業使用高明的計謀達到26.1%的市場份額這一最低目標時,才能成為“競爭者”,即才可被看作是一個可參與競爭的企業。若低于26.1%,則它的生存能力就很弱,只能算是“不穩定的競爭者”,它的地位可能隨時會被競爭者取代。一旦擁有26.1%以上的份額,就開始與其他公司相脫離,處于領導市場產品的地位。獲利能力一改變,市場份額也隨之改變。(2)彌補缺口來進一步贏得41.7%以上的市場份額,這樣就會成為市場“領導者”。所以市場霸主的目標是獵取超出41.7%的份額,這時,該公司與它的競爭對手之間贏利能力的差距才能擴大。在網絡經濟中取得這一關鍵地位的捷徑常常是兼并和收購(M&A)。(3)通過主流化以賺取73.9%的份額,從而成為“壟斷者”。當然,壟斷是每個雄心勃勃的公司的最終目標。但是,但再往上超過73.9%時就會停滯不前,因為其一,很難刺激出更多的商品需求量;其二,會引來與其他產業集團或專業化產品公司的競爭;其三,市場份額與贏利能力兩者之間就會錯位。因此,雖然擁有90%、95%或100%的市場份額,似乎是最理想的目標,但在網絡經濟中不應該是一個聰明企業的目標。

(二)鑄造價值鏈:“黃金定律”

網絡經濟中,許多高科技產業已構成價值鏈上的分支。價值鏈是由基礎科技公司、中等增殖公司及最終用戶共同聯結成的價值增殖鏈條。網絡經濟通過價值鏈實現價值增殖,企業從價值鏈的一個或多個分支中抽取資金,賺得利潤。網絡經濟決定了任何公司若只是贏利,而不實現價值鏈增殖,將難以幸存。

價值鏈中包含有“黃金”,企業擁有或控制的價值鏈上的分支越多,它所獲取的“黃金”也越多,這就是“黃金定律”。任何企業意欲挖掘網絡經濟的潛力,就必須充分利用由一個甚至多個市場空間構成的價值鏈。

網絡經濟下,價值鏈比各組成部分的總和價值要大。單槍匹馬地干無濟于事,所以各企業要聯合起來,形成“價值鏈群”才能幸存。隨著產品的分解,價值鏈不斷整合。各企業應建立合作關系,發揮聯合的作用,竭力從整個價值鏈上獲取利潤。

(三)PICN原則:產品個性化

網絡經濟中產品和服務必須要有個性,即質量和外觀以及感覺要對人性因素具有吸引力。個性也許很難定義,但是有個性的產品就有市場。一個企業要在網絡經濟競爭中獲勝,必須瞄準個體市場,實現產品、服務和創意的個性化,即遵循PICN原則。

PICN是一個縮略詞,由個人化(personalization)、個體化(individualization)、客戶化(customization)和特定化(narrowcasting)四個詞的英文首字母大寫組成。這里,個人化是指產品恰恰正好符合個人的需要;客戶化是指客戶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剪裁某項產品;個體化是指某項產品是專門為某個特定的人的生活方式而設計的;特定化即指客戶是通過單人市場發掘出來的。所有這些,都組成了PICN因素。在網絡經濟中,個人化代替了效率,個體化代替了大規模生產,客戶化代替了客戶支持,特定化代替了大規模銷售。

顯然,PICN原則迫使生產超越了銷售的束縛。網絡經濟中的生產不再是整體地、大批量地生產出普通呆板的產品,或提供僵硬、沒有特色的服務,取而代之的是,它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事后能夠改進。個人化和個體化使價值乘數達到了最大化??傊?,在網絡經濟中,個人化、個體化和個人市場這些新觀念正在深入人心,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節約資金這些傳統觀念正在悄然逝去。由于產品和服務越來越個性化了,所以心理學、社會學和人類學在網絡經濟中變得越來越重要。

(四)虛擬社區和部落意識

虛擬社區是由有著相同需要的人組成的群體,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把世界各地的人們與世界各地的產品和服務聯結起來,虛擬社區這個概念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網絡經濟中,企業首先得找出富有代表性的個人習慣、個人喜好和個人品味,并據此生產出符合個人需要的產品。然后企業必須找出大量的這種類型的潛在客戶,把他們當成一個獨特的群體,向他們出售產品。但是要想吸引住這個群體,就得迎合他們共同的人生經歷、價值觀念和興趣愛好,也就是說,要創造出一種社區意識。一個成功的營銷策略必須迎合他們心靈深處的那種農業時代的部落意識。網絡經濟中的產品和服務不僅要適合一個單個的人,同時要能引起整個部落的興趣。事實上,虛擬社區已超越了社團的范疇,隨著網絡經濟趨于成熟,每個人都將成為某個虛擬社區的一員。這一觀念實現主流化以后,很多后工業時代的做法將被過去的農業時代的傳統所代替,人們的觀念必須領先一步得到更新。

(五)企業產業化

在網絡經濟中,當市場份額增加到最大值時,該產品就成了市場的主導產品,制造該產品的企業就能創立完整的產業。企業就要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產品轉變為產業的標準,否則該企業就會失去壟斷市場的機會。發展一個產業與壯大一個公司有天壤之別,區別在于發展一個產業得到的回報比發展一件產品的回報更為豐厚;換言之,一家公司若是轉變為一個產業,其價值就轉化為一個“金礦”。例如,微軟公司已發展成為一個產業,而蘋果公司只停留在一家公司。微軟公司的產業包括了本公司,外加成千上萬個第三方開發商、合作伙伴及追隨者,是最成功的例子。

綜上所述,網絡經濟條件下,經濟運行和企業內外環境均發生了奇異的變化。企業只有密切注視并適應這種變化,采取不同于傳統經濟的競爭策略,才能在網絡經濟中生存和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T.G.勒維斯[美],《非摩擦經濟——網絡時代的經濟模式》,卞正東、王宇等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3;

篇3

關鍵詞:建構主義;網絡環境;英美文學;教學改革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9-0120-02

由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教學環境對我國教育教學領域的改革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英美文學課程是高校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對學生英美文學知識體系的構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需要以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為指導,充分結合現代先進的多媒體信息技術和網絡教學資源,創造出寓教于樂的英美文學教學環境,構建新型的英美文學教學模式。

一、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概述

建構主義通常也被稱為結構主義,被廣泛應用在哲學和心理學研究領域,和行為主義具有很大的區別,建構主義的關鍵是要對外界的客觀現象做出主觀方面的分析和解釋[1]。

將建構主義運用在學習領域,主要強調的是學習行為,就是學生一直持續不斷將其心理表征活動實現內化的過程。所以,其主要關注的是學生的主動構建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積極作用,把學生看成是加工整理外界客觀現象和有關信息的主導者,認為學生是整個學習過程中知識體系的積極構建主體,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知識和構建知識體系的輔助者,不是把客觀知識的強制灌輸主體。建構主義的教學觀念認為知識不是通過客觀實體的形式在不同個體中存在,同樣并非是對客觀世界的真實反映和表達,其只是人們對現實世界在主觀上做出的分析或者解釋,結論不是現實世界問題的終極答案,會不斷隨著人們對客觀世界認識的逐步加深而進一步被改變或者是發展[2]。另外,基于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教學目標,也與傳統的教學有很大不同,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有效指導和監督下,進行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從多個方面和多個角度思考和分析問題,并不是告訴學生標準模式化的方法和答案。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和目前我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有很多共同點。

二、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和信息技術與英美文學教學的契合點

目前,全球經濟一體化是現在和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我國要完全適應這種發展方向,就一定要認識到英語教學的重要作用,培養一批有能力、語言功底扎實、知識面寬廣、文學素養高的優秀外語人才。我國教育部頒布的大綱對高校學生的英語專業運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就要高校教師努力培養高校學生獲取英語知識、運用英語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創造性精神和能力。大綱特別重視教學目標和教學手段的改進和創新,明確指出要把學生的創造性精神很好地應用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研究人員對高校英美文學專業課程的教學方法做出了初步探索,以下是其共同堅持的基本原則。第一,要把教學重心放在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發散思維方面。在進行英美文學的教學時,采用機械和固定模仿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重點提高學生實踐運用知識的能力[3]。第二,將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逐步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第三,需要把英美文學課堂教學和實踐運用聯系在一起,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廣播、電視、投影儀、網絡平臺和計算機等,鍛煉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結論,當前高校教學改革中需要堅持的原則和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有著很大的契合點。兩者都是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都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同時,還注重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團隊協作精神和溝通交流能力,以更好地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三、將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和信息技術應用在英美文學教學中的方法

(一)在英美文學教學中,將教師看成是主要引導者

高校英美文學的教學主要有英美文學史以及英美文學選讀兩個方面,具有覆蓋面廣和信息量多的特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充分利用網絡教學環境的豐富資源,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收集英美文學的學習資料,補充課堂上教師涉及到的沒有展開論述的知識內容,同時運用網絡教學資源,學生還能夠和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英美文學研究者做出跨時間和空間的交流,進一步完善和豐富學生的英美文學知識體系,促進學生英語語言實踐應用能力的提高[4]。需要注意的是,網絡資源盡管可以帶給學生豐富的學習資源,使學生便捷、快速地獲取多種信息,可是其也有很多不利的方面,就需要教師正確、合理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教師可以告訴學生要搜集信息的有關網站和具體的搜索途徑。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強調,教師仍然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要素,只是將教師的灌輸者角色轉換成引導者和幫助者。在現代信息技術網絡教學環境中,對英美文學教學采取主導-主體的方式,重點是要掌握好教師的主導作用,以便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實現英美文學的有效、快速教學。

(二)在英美文學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看成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

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學生必須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對高校英美文學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的最主要目標是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課堂教學有限的時間范圍內,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主動性,掌握系統的英美文學知識,盡量學習和研究英美著名作家的作品,以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英語運用能力和文學素養,構建系統的英美文學知識結構。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將英美文學有關的信息和文章通過文字、圖片、視頻、廣播、影像等方式表現出來,同時還可以配合音樂誦讀、旁白等,以便能夠從多個角度和多個方面激發學生的感官,進而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進行自主探究學習。高校學生要獲取大量的英美文學知識、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就必須要在教師的指引下,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意識,進行積極主動的探究學習才可以實現。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外因,學生自身的主體意識是內因,外因在內因的基礎上才會真正起作用。所以,學生要根據教師的指導,合理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搜集自己感興趣的英美文學文章和有關信息,充分和教師,以及同學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才可以完善自己的英美文學知識結構。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學生是教學的中心,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創新能力,需要教師為學生指出具體的搜集資料的方法,引導學生選取信息,分析和評價資料,積極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5]。所以,在現代網絡環境背景下,對英美文學采取主導-主體教學形式的關鍵是要堅持學生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對課程學習的熱情。

(三)英美文學教學過程中,采取情境式教學方式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強調,構建的基礎是創設,也就是在英美文學的教學中,要重視創設具體的情境。同時,建構主義教學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看成最重要的手段,說明創設情境教學的重要意義。在高校英美文學課堂上,多媒體信息網絡教學環境可以利用對一些文字和圖片等資料的高科技處理,為學生創設一個形象生動、繪聲繪影的學習環境,使一些抽象的文學知識變得更加具體、形象,調動學生的不同感官參與到文學作品的思考和賞析中,從而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品味文學作品的內涵。

(四)英美文學教學過程中,采取個性化教學方式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這個理論基礎上,提出了個性化教學模式。不同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方式不同,只有在相對開放的網絡環境中,學生個體的創造性才會被很好地激發出來。在具體的英美文學教學中,充分利用網絡教學環境,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學生能夠按照自身的興趣愛好和學習能力,通過利用網絡資源,將自己以后的學習重點確定下來[6]。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實際,因材施教地進行教學,給每個學生提供充分表達自己見解和想法的機會,保證學生的個性盡可能地發揮出來,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英美文學知識結構體系。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和我國目前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有很大的內在聯系和契合點。在現代信息技術網絡教育環境下,要將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充分運用在我國高校英美文學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將教師看成是主要引導者,將學生看成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還需要在英美文學教學過程中,采取情境式教學方式,以及采取個性化教學方式,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外因,學生自身的主體意識是內因,使外因在內因的基礎上真正發揮作用,從而以最快的速度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英美文學知識結構體系。

參考文獻:

[1]肖劍.建構主義理論視野下的英美文學課堂教學[J].教育與職業,2012,11(8).

[2]海燕飛.利用西方文論和建構主義理念改革英美文學教學模式[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1(5).

[3]路麗平.建構主義下的英美文學網絡教學[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2,14(3).

篇4

不可否認,網絡的出現為經濟社會的發展發揮了不可代替的積極促進作用。網絡在經濟、社會生產中隨處可見,現在絕大多數企業利用計算機網絡推銷產品服務,實行企業網絡營銷策略。我們應該因此樹立起信心,對未來充滿無限憧憬,相信在未來網絡將為經濟的發展產生巨大的變化,為改變我們的現實生活發動不可抗拒,向前快速馳騁的引擎。下面作者從網絡經濟學角度出發,向我們介紹了什么是網絡經濟學,網絡經濟學有哪些特點,在改變現實生活中有哪些重要體現。

網絡經濟學概述

網絡經濟學顧名思義,它是以計算機網絡為載體,承載經濟學知識理論的一門學科領域。它由網絡技術和信息產業的發展應運而生,是專門研究各種網絡經濟運行方式的科學[1]。從廣義上來講,它是指呈現網狀運行行業組成的產業群體,狹義上來講是以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為核心的產業群體[2]。

網絡經濟學的產生背景與內涵

網絡經濟學的產生背景。從網絡經濟學的產生背景來看,其產生必然與網絡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有著一定的關系,這是其產生的技術基礎。從本質上來說,它離不開經濟學理論發展,它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產物。在過去我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其分配制度體現平均主義,從改革開放時期,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體制,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過去經濟增長方式是勞動和資金密集型技術,現在的經濟增長方式知識信息密集型技術。網絡承載了高容量的信息數據,運用網絡信息技術,改變了經濟增長方式,提升了經濟增長速度。

網絡經濟學的內涵。網絡經濟學是運用網絡,充分發揮網絡的功效,把網絡作為經濟活動的主體,發揮網絡與經濟兩者之間的相互影響作用,使兩者相互促進。它是相同技術的企業行業構筑的一條產業鏈,經濟性財產所有者在經濟交易中體現出來的外部性。不同性質的企業通過混合機制作為一種管理結構,實現企業之間的團結合作。利用網絡將參與社會經濟活動的社會關系像網狀般連接起來,能夠使社會合作長期維持下去。網絡像一個三維結構的織網,在交易主體在進行兩個交易中,具有跨越性,在交易中形成外部性的特征[3]。

網絡經濟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映射

網絡經濟是傳統經濟的改革創新。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相比較,其交易更加方便快捷,它可以是一種無形的營銷方式,即可以不需要消費者與銷售方直接面對面地進行交易,直接通過網絡實現資金的流轉,間接通過快遞等物流運輸方式實現產品服務的轉換。

在網絡經濟學一個鮮明的實例首屈一指先提到淘寶,淘寶是國內著名的電商,是商品銷售行業的佼佼者。它通過網絡銷售實現了銷售者與消費者在網絡上實現資金的流轉,特別是“五一”國際勞動節,“十一”國慶節,節假日期間淘寶都會采取優惠措施,在網絡上優惠信息,通過支付寶實現資金的流轉,不僅促進了自身的發展,而且也推動了物流運輸業的發展,工作人員忙得不亦樂乎。

邊際效用遞增規律。網絡經濟學中的邊際效用與過去傳統有著一定的差異,它是產品銷量的增加,消費者、銷售商的消費行為不斷增加。簡要理解就是產品的銷量與消費行為成正比,消費者購買的產品數量越多,產品銷售數量就越多,其效用也同步增加。

拿國內的通信行業為例,移動、聯通、電信三家通信企業在同一天實行了短信定價調整,在過去只有相同用戶之間發送短信價格低廉,經過差異定義的調整,三個用戶之間相互短信的費用是一條一角錢,從短期來看,會使三家公司利益虧損,但是從長期來看,三者之間相互發送短信的價格較之以前降低了,價格的降低,會使消費者發送短信的行為增加,消費者的增加,發送短信的數量就增加,發送短信的數量越多,通信公司獲得的利益就越大。

正反饋起主要作用。正反饋打破了傳統經濟學里面的市場均衡理論,使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形成適者生存的機制。就好像聲音一樣,使用工具敲打桌面,振動頻率越頻繁,其聲音強度就越大。

以京東商城,經過網上購物的消費者對其并不陌生。它是我國最大的自營式電商企業。它是中國第四大互聯網上市公司,是全球互聯網公司十強之一。它是如何做到實力如此雄厚,從其公司發展史來看,京東商城只是其網絡營銷渠道,1998年京東公司在北京中關村正式掛牌成立,幾年后進軍上海,開創了京東產品博客系統,是國內第一家以產品為主體對象的專業博客系統,2007年在改版后京東多媒體網改名為京東商城,在北京、上海、廣州建立了三大物流體系,又開始發展平板電視,開通全國上門取件服務,先后有多家公司合作,建立分公司。

摩爾定律與擁抱標準。摩爾定律的出現,企業通過開發新技術,獲取動態競爭優勢,加強了提高競爭力的能力,使企業自身在市場競爭中占有絕對位置。Internet與網絡電話的出現又為經濟貿易提供了一種有利條件。

通過上述對網絡經濟學的論述可知,網絡經濟學是專門研究各種網絡經濟運行方式的科學。它是經濟發展方式的產物,在現實生活中的映射主要體現了對傳統經濟的改革創新,運用了摩爾定律與擁抱標準。

(作者單位: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

篇5

關鍵詞 網絡時代 思政理論課 教學困境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高校學生的公共必修課,對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有著重大作用,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性一直是思政教師關注的焦點。當今時代,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更新發展,使得網絡的延伸力和影響力在不斷加強。高校學生接受和獲取信息的渠道也不再單一,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必然會遇到困境甚至是挑戰。作為思政理論課教師,我們更要與時俱進,不斷總結經驗,在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方法、教師自身上不斷創新,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性。

1 網絡時代的鮮明特征

(1)信息獲得的快速性和直觀性。由于新媒體的普及,學生獲取信息或信息的方式變得更多樣,速度更快。隨之而來的是秒殺時代、讀圖時代和“微”時代的誕生,微博、微信、微電影等等都是其典型代表。此時,學生獲取信息的更新速度甚至是以秒來計算,另外,很多信息的傳遞通過圖片方式而非傳統的文字進行,這些都加速了信息獲取的快速性和直觀性。

(2)娛樂化精神的普及。大眾普遍認為,現在是一個全民娛樂的時代。在各種網站、應用程序上充斥著膚淺、空洞、無內涵的信息,在這樣一個節奏快速、競爭激烈的時代,輕松、有趣的娛樂化信息內容和傳播方式更能為人們所接受,也由此帶來娛樂化精神的普及。

(3)主動性的增強。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更新,人們不再只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更成為海量信息的直接生產者和消費者,并且人數在以幾何數級的速度增長。一方面,人們的主動性不斷增強,實際上是話語權的一種轉換;另一方面,網絡應用程序的操作便捷,快速,使得人們之間分享信息的互動性大大增強。

2 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困境

根據以上對當今網絡時代鮮明特征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作為網絡時代的一員,必然會受到影響,且與以往的學生群體相比,他們更具活力和個性。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必然會遇到困境。

(1)學生缺乏理性思考的耐心。在這樣一個秒殺時代、讀圖時代和“微”時代情景下,信息的獲得和更新速度太快,以至于學生根本沒有時間認真閱讀和思考,就又被新的信息所吸引和覆蓋,更不用說進行理性的、批判性的思考了。久而久之,學生逐漸失去了理性思考的耐心。這一點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上體現得很明顯,學生往往對于圖片、視頻素材等這類直觀的無需動腦的教學方式更感興趣,反之,對于文字素材或教師拋出的批判性問題則興趣不大,不愿意思考和討論,甚至反感。這樣的情況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也是目前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所面臨的困境之一。

(2)傳統嚴肅的教學內容難以被接受。娛樂化是網絡時代帶來的又一顯著特征。學生由于缺少理性思考,更傾向于對輕松的、愉快的信息感興趣,因此,傳統的嚴肅的教學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沒有什么吸引力。在網絡世界不難發現,現在有很多所謂的“有才”青年甚至將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惡搞,而這種“惡搞文化”在大學生中還很受歡迎,大家爭相在微博、空間中轉載。這種對嚴肅文化的無視和顛覆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帶來了很大挑戰,也對學生樹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產生負面影響。

(3)教師的權威性受到挑戰。在網絡時代,學生不再只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更成為了信息的主動創造者,因此,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性也在增強。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課堂上同樣如此,課堂不再是以前教師的“一言堂”,學生的信息都來自教師,教師的權威性是穩定的。然而,現在學生和教師可以通過同樣的平臺獲得信息,學生甚至能獲得比教師更多樣的信息,因而,教師過去的那種權威性受到了極大挑戰。另外,在網絡這樣一個人人平等的空間里面,與以往傳統的溝通模式相比,實際上是話語權的轉換。在課堂上,學生不再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他們更有自己的信息獲取渠道,也有著更多自己所接受和理解的信息。在這樣的情況下,思政理論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面臨著挑戰。

3 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對策

由于網絡時代的鮮明特征,給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帶來了不小挑戰和困境,因此,作為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師,我們更應該與時俱進,從教學理念、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師自身等多個方面積極進行反思和創新,以應對網絡時代給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帶來的困境。

(1)更新教學理念。第一,與時俱進。面對當今網絡時代帶來的快速更新的特點,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我們不僅不能滯后,不能還抱著過去傳統的按部就班的教學理念進行備課和課堂教學,反而要以更快的速度與時俱進,甚至以超過學生的接收速度來獲取最新信息。這樣不僅能隨時將最新鮮的信息帶給學生,還能增強教師的威信,讓學生佩服和信服。第二,增強思辨性。由于網絡時代的影響,娛樂性的內容成為學生們感興趣的焦點,而傳統的嚴肅性的教學內容反而會受到冷落和排斥。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不僅不應該避開,反而應該敢于將學生感興趣的,甚至是網絡上流行甚廣的所謂“惡搞”的東西拿到課堂上來。這樣做不僅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與學生的討論,甚至是學生之間的相互討論,啟發學生積極思辨,揚網絡之長,避網絡之短,來達到對學生進行教育的目的,反而能夠增強思政理論課的實效性。

篇6

Key words: network economics;traffic clean energy;the best practice

中圖分類號:F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12-0044-04

1 網絡經濟學理論簡介

網絡經濟學是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伴隨著網各技術的進步和信息產業的發展而產生的,它是專門研究各種網絡經濟運行方式的科學。

網絡,又可稱為網狀,是指縱橫交錯的組織或系統。西方網絡經濟學家給網絡的定義為:“網絡是互補的結和鏈構成的。網絡重要而鮮明的特征是不同的結和鏈之間的互補性。網絡提供的服務需要兩個或更多的組成部分”。有的西方網絡經濟學家也指出:“網絡能夠被視為既建立在經濟行為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的一個集,也是經濟行為主體對不同經濟目的采取相似行為的一個集”[1]。

網絡經濟有兩個基本要素:經濟行為主體的“集”和經濟鏈的“集”。網絡經濟與其說是由經濟行為主體構成,還不如說是由經濟行為主體之間的特殊經濟聯系組成。經濟行為主體以及他們之間的聯系鏈可以是同質的,也可以是異質的。換言之,經濟行為主體以及他們之間的聯系鏈可以是同行業的,也可以是不同行業的。

對網絡經濟可以從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來理解。狹義而言,網絡經濟主要是指以信息和計算機網絡為核心的信息和通信技術的產業群體。廣義而言,網絡經濟主要是指電信、電力、能源、交通運輸等網狀運行行業構成的產業群體。網絡經濟學者認為,網絡經濟已經成為規模經濟或范圍經濟,其經濟運作往往涉及一個國家的范圍,甚至跨越國界,把幾個國家或一個巨大的區域聯結在一起。

西方網絡經濟學家重視對網絡外部性和鎖定效應的分析。網絡外部性是網絡的屬性之一。在同質的網絡中,所有經濟行為主體可能會認同參與者的數量具有正的值,因為網絡外部性允許他們比在網絡不存在的條件下,以更低的成本去訪問網絡中的其他成員。所謂鎖定效應是指由于經濟行為主體的有限理性和他們無法預見未來的無效率,這把經濟行為主體局限在原來技術網絡之中,或鎖定在原來的運行平臺。比如說,一種新的發明或技術進步提供了比舊技術更有效的解決方案,但是,經濟行為主體依然依賴舊技術,行為主體被鎖定在過時的經濟或技術解決方案之中。其原因是從一種舊解決方案轉向另一種新的解決方案,需要付出巨額的成本。傳統產業中,經濟行為主體鎖定在舊技術狀態中,不愿意從舊技術轉換到新技術,不愿意承擔沉重的轉換沉沒成本,這就是傳統的鎖定效應。

西方網絡經濟學家認為,在網絡產品市場上,特定的網絡經營主體則把傳統鎖定效應轉換成管理鎖定效應。在網絡經濟運行中,熟悉正外部性重要性的公司能夠運用自己掌握的專利技術和專門知識,來鎖定自身公司的業務和經營渠道,并在市場中獲得支配地位。比如,某計算機軟件開發公司,大量開發軟件產品,不斷將軟件升級,將自身軟件產品支配市場,成為行業標準。這樣,“在積極地產生管理鎖定的過程中,以從一個網絡轉向另一個競爭網絡相關的巨大的轉換成本的形式,阻止其他市場競爭者進入,企業能夠從壁壘中獲得巨額租金。這樣,對網絡產品市場控制來說,企業設置轉換成本的能力是一項重要的戰略性的交易特權。因為鎖定效應能從一個網絡的非常高的異質方面出現,所以發現或創造對客戶鎖定的可能性也變得很重要”。

2 內蒙古交通清潔能源發展分析

日前從公安部獲悉:截至2014年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2.64億輛,其中汽車保有量達1.54億輛。[2]其中內蒙古交通物流位居全國前10名之列,市場潛力巨大且中西部地區比較集中,非常適合交通清潔能源的發展。[3]

2.1 內蒙古交通清潔能源宏觀環境

內蒙中西部汽車保有量82萬輛,其中重卡30余萬輛,年平均更新比率10%,到2016年區域內運行的貨、客運汽車保有量的60%將實現新型能源LNG的全面使用,市場潛力達300座。

2.2 內蒙古交通清潔能源行業發展(表1)

隨著2008年國家科技部把“LNG汽車的推廣與應用”作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項目列入了國家“十一五”863計劃,“鄂爾多斯及周邊地區天然氣汽車運行試驗與技術考核”課題獲得了國家科技部的批準,成為863實施項目。驗證了LNG作為車用燃料在技術、經濟、市場等方面均完全可行,不僅推動了區域車用LNG產業上中下游的快速發展,也促使國家將燃氣汽車的推廣作為天然氣利用的主要方向,同時也帶動了國內LNG設備胡研發、制造、生產及相關產業的發展。(表2)

2.3 內蒙古交通清潔能源客戶分析(表3)

2015年一月新奧能源對內蒙古LNG市場進行了38天的市場調研,經過認真分析得出LNG重卡車輛客戶發展趨勢。

2.4 內蒙古交通清潔能源競爭分析(表4)

競爭對手主要為西部天然氣、昆侖能源、億利資源等。

3 新奧能源內蒙古LNG發展戰略布局[4]

圍繞G110、G109、G208、G209、G210五條國道, 以貫穿蒙中西四個能源基地為核心支撐,打造“兩橫四縱三聯”的內蒙中西部LNG網絡布局,圍繞G210、G110打通與豫皖、華北,東北LNG站點連接通道,形成新奧全國一盤棋網絡布局。(圖1)

4 內蒙古新奧清潔能源公司業務發展策略

網絡經濟學觀點:廣義而言,網絡經濟主要是指電信、電力、能源、交通運輸等網狀運行行業構成的產業群體。網絡經濟學者認為,網絡經濟已經成為規模經濟或范圍經濟,其經濟運作往往涉及一個國家的范圍,甚至跨越國界,把幾個國家或一個巨大的區域聯結在一起。

根據以上觀點,結合目前內蒙古LNG車用發展現狀,積極推廣如下發展策略:

4.1 “結網”――站點網

深入洞察,見縫插針,繼續搶建關鍵站點,并購有利站點,并通過網絡聯盟等手段,多渠道完善新奧全國加氣網絡。一是搶建關鍵站點:各區域企業深入市場洞察,深化現有區域內加氣網絡,延伸外圍市場,繼續搶占物流源點和關鍵節點,進行布局補充。二是并購有利站點:對于中小經營者處于新奧加氣網絡上的關鍵站點,要伺機并購,完善新奧LNG加氣網絡。三是多渠道完善網絡:與競爭對手互惠互利,利用對方的加氣網絡,彌補新奧加氣網絡缺口,實現部分客戶共享。

4.2 “結網”――信息網

構建信息網絡,通過一卡通服務,將各加氣站和客戶信息集結成網,通過統一的信息中心,實現各項資源的最佳配置。

4.3 “結網”――采購配送網

搭建統一的采購配送體系,制定區域化采購方案,協調上下游資源,對氣源進行整體調度。

西方網絡經濟學家認為,在網絡產品市場上,特定的網絡經營主體則把傳統鎖定效應轉換成管理鎖定效應。根據以上觀點新奧能源必須構建管理鎖定效應,才能在一定區域占據優勢,并構建獨特的核心競爭優勢。

①深化聯盟合作,獲取市場資源。加大聯盟合作力度,快速獲取技術、市場優勢,助推新奧車用LNG業務發展;多行業多角度合作、全方位建立行業領先優勢,最大限度的獲取外部資源。包括資源方、能源企業、客戶。

②完善促銷手段,提高銷售氣量。結合市場特點,總結先進經驗,制定行之有效的市場促銷策略,大力推廣應用,快速發展客戶,促進市場二次開發,提高站點加氣量。會員優惠、積分換物贈禮促銷、加氣抽獎。包括會員制、積分制、預存氣費。

③利用金融工具,推動車輛更新。貸款購車、優惠利率穩定車主、持續售氣。包括廠商、4S店、金融機構。

④加強市場宣傳,廣泛吸引客戶。借助內外部資源,全方位、多維度加大市場宣傳力度,借助新奧品牌效應,大力發展客戶,提升加氣站負荷率,擴大市場份額。借助媒體、網絡營銷 加強宣傳、擴大份額。包括網上宣傳、LNG網站、QQ群。

⑤提升服務水平,打造品牌效應。加強服務培訓,提升服務品質,打造新奧品牌效應,全方位滿足客戶需求,提高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增強競爭力。增值服務、提升品質品牌效應、增強實力。包括車輛維修、安檢、餐飲住宿。

在網絡經濟運行中,熟悉正外部性重要性的公司能夠運用自己掌握的專利技術和專門知識,來鎖定自身公司的業務和經營渠道,并在市場中獲得支配地位。為此新奧能源必須加強在專利技術與專業能力方面提升,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優勢。

1)強化運營基礎管理。通過新編寫的《新奧能源LNG加氣站標準化運營指導手冊》內容的學習及內化,有利于促進企業加強內部基礎管理,逐步提升LNG加氣站基礎管理水平。主要體現在專業能力提升;制度與崗位職責梳理;操作流程標準化。2)運營經濟效率管理。制定加氣站運營經濟效率數據的核算標準,是作為衡量LNG加氣站經濟運營水平的有效工具;加強氣源采購、銷售、存儲計量管理,降低氣量損耗,推動加氣站卓越運營。3)員工能力提升。組織各區域、成員企業LNG加氣站運營管理經驗交流會,通過交流收集運營中出現的問題及需求,有針對性地組織培訓與交流,并組織專業技能比武,提升員工專業技能;運營管理人員的選拔與儲備;根據運行效率優化加氣站人員配置。4)強化本質化工作。強化標準站標準圖的應用,縮短設計周期,把控建站進度和質量,提高建站效率,落實到位,實行內部工程驗收備案制;加強設備配置標準的應用,對關鍵備品備件及新型工藝、材料進行考察、調研分析及應用,保障關鍵備品備件及時更換。5)夯實安全基礎。一是落實安全責任、強化績效考核。二是開展安全隱患治理活動,消除安全隱患。三是持續提升業務能力,規范基層員工作業。

篇7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社會科技得到進一步發展,汽車制造業在歐美國家迅猛發展,這導致了汽車運輸方式開始進入社會,并向鐵路運輸產生沖擊與挑戰。同時,航空、管道運輸也興起。各種運輸方式得到迅速發展。隨著運輸方式的多樣化及社會經濟的發展,交通運輸對國家經濟的影響力已經被人們重視。經濟學家開始全面討論包括鐵路、水運、公路、航空、管道各種運輸方式的經濟問題。交通運輸業也已經成為獨立的新型產業受到人們的關注。二戰以后,各種運輸業的發展、變化和經濟學理論在宏微觀理論方面的進步,吸引了更多的經濟學家逐漸加入運輸經濟研究。從二戰前夕到50年代,運輸經濟理論開始形成,并得到一定的發展。

    這一時期,交通運輸業已經得到較為全面的發展。由于世界工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世界經濟發展迅速,雖然受到二戰一定影響,但是在二戰后歐美國家迅速復蘇,推動經濟發展。國民經濟發展必然對作為國民經濟的流動載體的交通運輸業提出更高要求;同時,國民經濟的增長也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保障。各國鐵路、公路建設里程大幅提升,各種運輸方式之間在競爭中開始出現一定合作機制,交通運輸業形成了初步運輸化模式。

    這一時期,交通運輸業已經成為社會經濟增長所依賴的重要基礎產業、基礎結構、和條件設施之一。隨著工業化發展,社會經濟體系前進必然需要進行更頻繁的人與物的空間位移,交通運輸業為這些需求提供支持和保障,從最基礎的方向確保社會經濟的發展,由此可見這一時期的交通運輸業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一時期的交通運輸業主導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這就使得對運輸經濟理論研究變得尤為重要,促進了運輸經濟理論的系統形成與發展。

    二、運輸經濟理論的繁榮期

    60年代以后,西方國家各種運輸規劃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和環境影響研究,吸引很多工程專家參加工作,這使得運輸經濟學在投資和成本———效益分析方面取得了較快進展。這填補了運輸經濟理論研究的空白,運輸經濟理論研究進入繁榮時期。這一時期隨著物流業的產生與發展,一體化運輸的重視,城市交通與區域經濟理論的發展,運輸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進一步凸顯。經濟學家對運輸經濟理論的研究更加細致全面,產生了一體化運輸、運輸化理論、運輸成本的閥值理論等。這一時期運輸經濟理論可以說是百家爭鳴,國內外經濟學家對運輸經濟問題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提出各種運輸經濟理論。隨著一體化運輸、運輸化、城市交通與區域經濟理論等理論在這一時期產生。

    但就我國而言,學者近年來對運輸經濟問題研究已經不斷深入,產生了多種運輸經濟理論。這些學者對運輸經濟理論的觀點可以從“2007年運輸經濟理論與政策暨產業經濟學發展”學術論壇會議上的報告體現。北京交通大學榮朝和教授《重視基于交通運輸資源的運輸經濟分析》的報告中指出,運輸資源理論強調交通運輸資源的數量與質量對運輸業及社會經濟運轉體系的影響。運輸資源理論與運輸產品理論及網絡經濟理論一起,構成了運輸經濟分析框架的內源性基礎內核。國家發改委郭曉培研究員在《綜合運輸發展政策》中指出,建設綜合運輸體系有利于減少字眼占用和節約消耗,提高運輸效率、降低成本。強調各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綜合利用,運輸技術的綜合進步。從運輸業的成本消耗及內部協調方面闡述運輸經濟問題。其他學者分別對運輸業與社會經濟發展關系、區域運輸經濟等方面進行研究。

篇8

[關鍵詞]目錄學 網絡信息資源 目錄服務 信息經濟學

[分類號]G302

1 現代目錄學

目錄學既然是一門科學,就必須有自己的理論體系。1970年出版的《蘇聯大百科全書》在綜合了多個目錄學家的觀點后,給目錄學的定義是:“它是指科學和實踐活動的一個部門,這個部門的任務是為適應一定的社會目的,通報和積極宣傳圖書。作為一門學科,它研究書目成果、書目的歷史和理論、書目活動的組織和方法”。通過幾十年的圖書館目錄學實踐來看,這個定義是恰如其分的。

目錄學學科理論。我們可以分為兩個大的部分,即目錄學基礎理論及書目工作實踐理論。目錄學基礎理論包括目錄學理論基礎、目錄學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學科性質、目錄學方法論、產生與發展規律、書目情報需求理論、各專科目錄學理論等;書目工作實踐理論包括各類書目編纂法、書目類型及特點、書目情報服務等方面。

21世紀目錄學理論的變革,正如本文第二作者所指出的:“如何科學地解決數字時代信息資源的生產、聚集、組織、傳播、開發和利用等方式方法的問題,是21世紀我國目錄學研究面臨的重要問題??梢哉f,目錄學研究正進入數字時代?!本W絡資源目錄正是研究數字環境下的網絡資源與網絡服務工作,解決網絡資源的組織與開發利用等問題,為發展網絡信息資源管理效益和信息服務效益提供支持的新興理論。

2001年,上海大學圖書館趙伯興研究員在《論網絡時代目錄學研究重點的轉移》一文中提出的“目錄學研究需要尋覓一種目的明確的服務與信息技術空間新方法,來推動電子目錄與傳統目錄的融合”以及他說的要“揉入網絡理論和數據庫技術”等方法與建議,就比較切實可行,而且,困難也不會太大。

數據庫是計算機可讀的數字化的信息集合,按其內容可以分為目錄型(書目、索引、文摘型)、事實型、全文型和混合型。既使是事實型和全文型數據庫也都附有分類的、主題的或時序的檢索系統,具有查找檢索功能。所以總的來看,數據庫具有傳統目錄索引的基本特征和功能,正如張琪玉先生所斷言:“數據庫就是信息時代的索引”。其實也可以改為:“數據庫就是信息時代的目錄索引?!彪S著超文本、超媒體技術的發展與利用,網絡資源形式的快速變化,網絡資源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工具發生了質的變化。web資源的應用將從網絡資源目錄、搜索引擎、多元搜索引擎等方面來研究。

網絡目錄,又稱分類站點目錄、專題目錄或主題指南、站點導航系統等?!八怯删W絡開發者將網絡資源收集后,以某種分類進行組織整理,并和檢索方法集成在一起的信息查詢方式”。網絡目錄的結構是以體系分類法展開的等級結構,與傳統目錄的結構在邏輯上是相同的。西文的Yahoo,中文的搜狐(Sohu)就是典型的網絡目錄。

總之,目錄學目錄工作實踐活動已進入網絡信息目錄控制的新階段(當然書本式目錄工作還會長期存在,切莫誤解),目錄學研究的重點應該盡快轉移到網絡信息目錄工作及其檢索工具上來,真正把目錄學推進到一個新的時代――網絡目錄學階段。

2 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

2.1 網絡信息資源目錄

社會信息化使得信息資源共享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而網絡信息資源的目錄揭示則是共享的前提。故此,網絡信息資源目錄就是如何圍繞網絡社會信息需求和現有信息資源的分布結構,采用有效手段聯機編目、加工、配置、利用信息源,使海量信息資源在時間上、空間上分布合理,高效利用。

無論在局域網或廣域網中,各種應用系統描述用戶、系統、文件、打印機等各種網絡資源的信息通常都存儲在一個特殊的數據庫中,隨著網絡及應用的增長,這樣的數據庫也不斷擴充,但其中很多信息是重復和關聯的,難以共享和管理,也不便使用,比如,一個用戶在登錄不同的應用系統時,都要提供相應的用戶信息,各個系統需分別存儲此用戶的信息,就會造成用戶多次登錄、管理難度大、信息冗余等問題。所以迫切需要一種能夠有效管理網絡系統資源的手段,一方面可以簡化網絡管理,同時也加強管理工作的控制能力。網絡信息資源目錄就是在這樣的應用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它管理網絡中所有的實體信息,比如計算機、用戶、打印機、文件、應用等。

2.2 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的應用模式

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所表達的含義與目錄緊密相關,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是指網絡系統將網絡中的各種資源信息集中起來管理,為用戶提供一個統一的清單。它提供對目錄信息的訪問以及在目錄中增添、修改和刪除信息的機制。目錄中包含很多對象,它們都有自己的名字,從整體上形成了一個名字空間,我們可以由對象名字解析到對象自身。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可為用戶或小組管理提供集中的名字空間和安全關系管理解決方案、網絡資源訪問認證和授權以及目錄信息管理。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既是一個信息管理工具,同時也是一個面向最終用戶的工具。在網絡上各種各樣的對象數量迅速增長的今天,目錄服務非常有意義。它類似于網絡硬件設施的集線器(hub)的概念,目錄服務相當于軟件集線器。簡單來講,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可用于以下方面:

?簡化管理。采用集中管理的手段便于管理員對網絡信息資源進行一致的管理。

?增強了功能存儲在其他條件下很難處理的管理信息。

?加強了安全性,增加了網絡管理員的控制能力。

?標準化特性目錄服務提供了一個標準化的基礎平臺。

?以分布方式存儲有關系統構成信息。在多個服務器中復制目錄,用戶或需要訪問目錄的服務能夠通過查詢本地服務器得到所需要的信息。

?允許單一用戶登錄使用服務、資源和應用程序。

?實現行政管理,并把行政和管理放在與位置無關的點上,管理工具不必集中放置和管理。

?復制數據提供一致性訪問。

2.2.1 網絡目錄通信服務模式 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類似于文件服務、郵件服務、Web服務,通常也采用客戶/服務器通信模式。客戶端不直接對目錄進行訪問,而是通過應用程序接口發出查詢請求,服務器端接受查詢請求,查詢目錄,并將結果返回給客戶端。

2.2.2 個性化信息服務模式 個性化信息服務即指網絡使用者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求設立網上信息的來源、內容特征、表現形式、特定服務功能等,以方便快捷地獲取自己所需的網絡信息內容,并對這些信息進行有效的管理。個性化信息服務將接受信息的控制權交到了用戶的手中。其服務方式可以是主動的,也可以是被動的。主動的個性化信息服務方式如果既減輕用戶的體力勞動,又減輕用戶的腦力勞動,則

是一種智能化的信息服務方式。智能化是個性化信息服務的發展方向,對公眾具有巨大的吸引力。隨著智能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成熟,它必然會成為網站的主要信息服務方式。這種智能推送方式的實現形式既可以通過改造現有的非智能化的信息推送服務,也可以在傳統的拉取方式中加入智能化的“推”,具體實現方式便是開發和利用智能搜索工具。網絡技術的發展給數字化環境帶來了豐富的、動態的網絡信息資源,同時也呼喚新的檢索機制與工具。

2.2.3 數字信息集成目錄服務模式 網絡最早是以集成異構計算平臺的身份出現,接著跨入分布式海量數據處理領域,自然而然地,網絡將在信息集成領域一展身手。所謂的信息資源網絡,就是要通過統一的信息資源交換架構和大量的中間件,向用戶提供“信息資源隨手可得”式的服務。“信息資源網絡研究的中心問題有如何描述信息、存儲信息、信息和查找信息;如何將異構平臺、不同格式、不同表述方式的信息進行轉換,實現信息的無障礙交換;如何充分利用現有網絡技術,如HTTP、XML、SOAP等,構成一個完整的服務鏈;信息的語義表示,即如何賦予信息以內涵以及如何避免信息的二義性;如何對信息加密,防止信息泄露”,等等。

網絡資源目錄創新服務模式就是對具有差異性、分布性的數字信息資源、技術、人員、機構與服務功能進行集成,實現對分散的數字信息資源系統的有效控制,構建數字信息面向用戶的高效能、綜合化的信息集成服務體系。它以信息服務內容與產品的集成為目標,以功能的集成作為結構,以平臺的集成作為技術基礎,以人的集成作為根本保證,最終形成統一的檢索平臺、一次性用戶認證、不同系統之間的無縫鏈接和完整的集成化數字信息服務綜合平臺體系。筆者根據以上內容給出一個詳細的“數字信息集成目錄服務模式”。

可以預見,信息集成將是網絡目錄服務最可能流行起來的應用方向。新的網絡目錄標準草案WSRF的出臺使得網絡服務與web服務徹底融為一體,這標志著網絡資源目錄已經調整好發展方向,將信息集成作為第一目標了。同時可以預見,數字信息服務模式的發展趨勢應當朝一種面向用戶的、資源系統、服務系統與用戶信息利用系統聚合在同一信息空間的、智能化的集成信息服務模式的方向發展。

2.2.4 知識目錄服務模式 正在發展的網絡技術,為人們對知識信息的需求由文本單元向知識單元深度發展提供了實現的可能性,同時也要求人類采用新的知識組織方式來建立知識管理的大平臺。它將改變人類知識生產、知識傳播、知識創新、知識分配的傳統方式。新的網絡技術將會對知識服務帶來革命,并將引發知識管理學的誕生。構建網絡的目的在于實現人類知識的有效利用。它不僅對網絡管理軟件提出了技術要求同時也對知識服務的理論和方法提出了挑戰。受網絡技術發展的影響,信息交流和知識創造作為科學研究活動的基礎環節和基本形態,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其基礎特征是資源數字化網絡化。數字化的分布式信息目錄服務模式已經成為信息市場的主流模式,而且各種個性化服務開始成為新的基礎目錄服務模式。

在用戶行為方面,數字化網絡化地獲取科技信息已經逐步成為前沿科科研人員的一種基本要求和行為習慣,而且,用戶強烈地要求這種獲取和利用不再是針對眾多復雜的數據庫或系統,而是形成邏輯整體的集成檢索與利用。此外用戶信息活動的重點和瓶頸正從文獻獲取轉變為知識發現,對知識內容進行挖掘,根據其內在特征和價值進行鑒別、關聯、組織、識別和創造新的知識。所有這些,將是基于用戶信息平臺、按照個性化方式、集成整合多種信息資源和信息系統來進行。因而,需要對知識資源進行整合。網絡技術的發展已經從技術手段上為海量的文獻信息管理深化到“知識目錄”層次提供了實現的可能性。筆者根據上述探討,得出基于網絡技術的數字信息資源整合“知識目錄服務模式”結構。

3 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的效益分析

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是VEGAEIG扣的核心組件之一,它由幾個部分組成,包括網絡信息資源目錄、目錄管理、訪問控制、存儲信息資源、適配器等。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管理、網絡信息資源和統一的信息資源訪問接口。實際的網絡信息資源目錄可能是異構的、分布式的、復制的目錄。設計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如網絡信息資源的表示、組織、管理、獲取以及權限控制等。

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系統的任何評價方法都必須有科學的理論依據。可以認為:網絡信息資源目錄的生產與服務應當用最小的網絡信息資源建設消耗或占用獲取最大的網絡信息資源建設共享收益,充分而有效地滿足用戶需求,實現其價值。因此,效益成為衡量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系統的價值標準。

3.1 目錄學基礎理論應吸收信息經濟學和資源經濟學的相關理論

目錄學的基礎理論在學術界普遍被認同的是哲學、信息學和文化學。這些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對目錄學理論體系的建立固然起了很大作用,然而在信息與經濟交融的時代,在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時代,當代目錄學研究應當吸收信息經濟學和資源經濟學理論作為自己的基礎理論之一,這對目錄學的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信息經濟學是把信息和信息活動當作普遍存在的社會經濟現象來加以研究的科學。它研究信息活動的經濟機制和經濟活動的規律;研究與信息商品的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全過程有關的社會關系和經濟關系。在當前的信息社會中,信息已被當作商品出售和購買。

信息資源經濟學是將信息經濟學原理推廣、應用到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問題上。其研究內容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第一,根據研究對象的各自特點,應用經濟學原理揭示資源有效配置的規律;第二,研究信息資源的利用及其評價與管理的方法,目的是做到經濟、合理、高效地開發和利用,以達到持續發展的需要。由此,信息資源經濟學所涉及的幾個重要問題是一是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及利用帶來的環境問題;二是信息資源現在與未來的配置問題及相關政策、法規對信息資源配置的影響問題;三是信息資源環境與經濟增長的辯證關系及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目錄學應用研究的領域――書目情報服務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書目情報服務已被視為當代目錄學理論研究的核心。然而,如何將各種書目產品應用于目前的市場經濟,如何以豐富、深刻的理論去支持、分析書目情報工作卻是亟待研究的課題。在這方面,國內外大量有關信息經濟學的論文與專著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理論與實踐的指南。例如,馬費成先生在其所著的《情報經濟學》一書中指出“信息經濟學的理論、原則和方法不僅對微觀的信息活動和經濟活動具有現實指導意義,而且從宏觀上對整個國家信息政策乃至經濟政策的制定發生影響”。目錄學研究吸收信息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可以豐富書目情報服務體系,如利用情報信息產業的理論分析書目情報系統的外部環境,認識書目情報系統在信

息產業中的位置與發展趨勢;利用情報的生產與交換的原理、方法去分析書目情報產品的生產、消費與交換和書目情報產品市場;利用情報經濟效益的理論分析評價書目情報系統的效益,尋找提高書目情報服務經濟效益的途徑與策略;利用情報經濟管理的理論與方法研究書目情報工作的理論與方法,從而使書目情報服務在信息經濟與市場經濟中不斷更新和優化。

3.2 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的網絡資源效益與網絡經濟效益

3.2.1 網絡信息資源目錄生產與服務的效益有間接的,也有直接的 網絡信息資源目錄生產為數字時代增加了精神產品,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活動的代價(或網絡信息資源費用)即投入與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活動的信息資源利益(或利潤)即產出之間的比例關系通常稱為“網絡信息資源凈產值”,是衡量網絡信息資源效益的基本,但不是唯一的標志,因為它反映的只是生產的直接網絡資源效益。與此同時,這種生產對于整個信息網絡社會來說也是一種貢獻。各種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產品進入文獻信息交流系統,對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這種影響不能立即表現出來,是間接的網絡經濟效益。

我國的網絡信息資源目錄生產特別重視信息資源效益,如,推薦網絡信息資源目錄的產生和發展就反映了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在信息化教育中的作用,由此網絡信息資源目錄的教育作用與學術作用也融為一體。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數據庫的建立亦如此,如數字圖書館建立的“數字信息資源數據庫”既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網絡效益。

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的網絡效益表現在為用戶迅速及時地提供網絡信息資源目錄,節約了用戶的時間,這就使得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在社會用戶服務中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而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加速了信息資源傳播,是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通過這個渠道為知識生產、科學研究提供豐富的營養,這種網絡效益是間接的。

例如,某單位在開展一項大型的研究任務中查詢了各地共40多個單位的1000余種內部資料、1000多種期刊,英、德、日、俄等15種檢索刊物,聯機檢索了DIALOG系統的6個數據庫,收集到中外文資料2500多份,外文文摘800多條,作題錄卡片4000余張,為研究人員提供了優質的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這項服務中為科研人員節約的勞動時間表現為直接社會效益,而它對于項目完成的意義是現實的,與該項目的未來聯系起來其意義又是深遠的。

3.2.2 網絡經濟效益也應被當作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系統的價值標準 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系統運行以巨大投入為代價,依靠國家有限投入是不夠的,只有引入市場,重視網絡經濟效益,才能使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系統依靠自身的力量而生存、運行。

網絡效益和經濟效益是兩個不同層次的概念,前者指通過自身服務在網絡環境中所產生的效果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效果,后者指投入與產出關系即合理使用人、財、物,從而取得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的最佳效果。以此為借鑒,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系統應當把網絡效益和經濟效益統一起來,強調整體效益的發揮。

如何使這兩種效益統一起來呢?一般說來,把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生產和消費區別于物質產品生產和消費是正確的。但網絡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價值取向首先要根據系統類型確定。不同機構與系統有不同職能,在社會占有不同位置。如政府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系統主要是為政府決策提供服務,依靠財政投資,社會效益是主要的。而對于私營的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系統如某咨詢公司完全依靠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市場而生存,其經濟效益當為主要標準。還有,公共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系統雖然以滿足公眾需要為目標,但需要維持系統運行的收費,在這類系統中,網絡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地位同等重要。

3.3 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系統的價值標準――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經濟效益

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系統的價值取向應是發揮整體效益,既包括信息資源經濟效益,也包括信息資源經濟效果,而且包括網絡效益。

廣義的網絡信息資源經濟效益或經濟效果是比狹義的網絡信息資源經濟效益更廣泛更全面的概念范疇,稱為“網絡信息資源經濟效益”,它不僅以成果為著眼點,反映成果與消耗或占用的關系,而且以網絡用戶需要為著眼點,反映成果滿足網絡用戶需要的程度;不僅進行量的比較,包括絕對生產量的比較,而且進行質的比較,包括規格品種的比較。這種把質和量結合起來的概念,《經濟學大辭海》說它是“使用價值效益與價值效益的統一,微觀經濟效益、中觀經濟效益與宏觀經濟效益的統一,近期經濟效益與長期經濟效益的統一,經濟效益、技術效益與網絡效益的統一”。由于網絡信息資源經濟效益從經濟系統以外更大的網絡系統出發,特別適用于非物質生產領域。所以,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系統所追求的整體效益正是這種效益,根據上述分析筆者用公式表示為:

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經濟效益=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的生產成果/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生產耗費(或占用)

這一公式反映的生產耗費與生產成果比較關系,既包括生產成果與生產消耗或占用的比較,與網絡用戶需要滿足程度的比較,還包括各種資源的利用情況(充分、合理、協調等),各種網絡環境和影響分析。這種效益觀把經濟和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有機地結合起來,避免片面強調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效益或片面強調網絡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經濟效益。

篇9

關鍵詞:電子支付;網絡外部性;雙邊市場

我國電子支付產業最早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末,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已經由產品生命周期的最初起步階段逐步進人了高速發展階段,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的經濟學特征逐漸顯現。

一、我國電子支付產業發展現狀

(一)電子支付定義  在中國人民銀行2005年的《電子支付指引(第一號)》中,將電子支付的定義界定如下:“電子支付是指單位、個人(以下簡稱客戶)直接或授權他人通過電子終端發出支付指令、實現貨幣支付與資金轉移的行為。電子支付的類型按電子支付指令發起方式分為網上支付、電話支付、移動支付、銷售點終端交易、自動柜員機交易和其他電子支付?!? 我國電子支付產業歷經了傳統支付向以網絡支付為主的新興支付的轉變,其涵蓋范圍也從ATM取款、POS消費擴大到B2C、B2B、C2C等網絡支付、電話支付、移動支付領域。

(二)我國電子支付產業發展狀況  隨著我國互聯網普及率的逐年提高,互聯網正在走進人們的工作與生活。據CNNIC最新的《第2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調查顯示,商務交易類應用的用戶規模增長最快,平均年增幅達到了68%。其中,網上支付用戶年增幅80.9%,在所有應用中排名第一。2009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達到2500億,2010年網絡購物市場將迎來更大規模的發展。  目前我國的電子支付產業模式呈現出網絡支付(B2C、B2B等)蓬勃發展,移動支付、電話支付蓄勢待發的特點。網絡支付按照機構類型主要劃分為三種類型:商業銀行支付網關、中國銀聯支付和第三方支付平臺。

1、商業銀行支付網關  我國最早推出網上支付的機構是商業銀行。商業銀行支付網關系統由各家商業銀行自行開發,制訂統一的接口標準,通過與商戶服務器直連,借助網上銀行系統滿足網上購物和客戶商戶間的資金結算的需要。銀行支付網關的推出,有助于各家商業銀行拓展新商戶、收取結算手續費、擴大本行銀行卡、網上銀行的影響面進而綁定客戶存款、獲得綜合收益。銀行支付網關已經成為各商業銀行近年來發展的重點及未來市場爭奪的焦點。  2、中國銀聯支付  中國銀聯支付由銀聯公司與商戶服務器聯接。商戶并不與發卡各商業銀行連接,銀聯通過現有的銀聯收單系統實現各發卡行與商戶間的資金清算。銀聯支付可以受理各家銀行卡且支付方式簡單,用戶只需輸入卡號、密碼就可以進行付款,但也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  3、第三方支付平臺  主要是指商業銀行支付網關和銀聯支付網關之外的支付平臺。目前國內比較知名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有支付寶、網銀在線、上海環迅、騰訊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臺由非金融機構創建,但已基本實現了與各商業銀行的直連,能夠受理各家銀行卡,而且比普通商業銀行支付網關功能完善、能夠提供全方位、專業化的電子商務服務,因此雖然起步晚,但競爭力強,成為很多中小商戶和網上支付消費者的首選。

二、我國電子支付產業經濟學特征

電子支付產業中包含著眾多的參與者:商業銀行、商家、消費者、第三方支付平臺以及監管機構等。各參與者之間關系復雜。但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大,一些經濟學特征逐漸顯現。

(一)網絡外部性特征  1、網絡外部性定義  網絡外部性(Network Extemality)最早是Jetlrey Rohlfs在研究電信服務時發現的,后來的經濟學家對這一概念進行了進一步完善,Katz和Shapiro對網絡外部性是這樣進行解釋的:網絡外部性是指產品使用者來自消費該產品的效用會隨著其他使用該相同產品人的數量增加而增加的效應。在更廣泛的意義上。是指當采取同樣行動的人(Agents)的人數增加時該行動所產生的凈價值的增值。網絡外部性實質上是網絡規模擴大過程中的一種規模經濟。  網絡外部性有正負之分,產品使用效用既會隨著消費該產品的人的數量增加而增大,導致正的網絡外部性;同樣消費者也會因該消費產品的人的數量增加而增大外部成本,從而產生負的網絡外部性。  網絡外部性根據產生方式不同分為直接網絡外部性與間接網絡外部性。直接網絡外部性是指通過消費相同產品的市場主體數量的增加而導致的直接物理效果產生的外部性,例如電話網絡、電子郵件、網絡游戲等。而間接網絡外部性是指隨著某一產品使用數量的增加,該產品互補品數量隨之增加,價格逐漸降低,從而間接提高了該產品的價值。間接網絡外部性比較典型的例子如電腦操作系統,隨著終端使用客戶數量的增加,在該操作系統上進行軟件開發的公司逐漸增多,新軟件產品不斷豐富,從而進一步吸引越來越多的客戶使用該系統的終端,推動操作系統這個平臺的價值不斷提升。  2、電子支付產業網絡外部性特征分析  電子支付產業的網絡外部性同樣既有正的網絡外部性又有負的網絡外部性。隨著網上消費群體與商戶群體規模的擴大,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能夠購買到網絡提供的物美價廉的豐富商品而不用再受地域、時間的限制,能夠享受到電子支付帶來的方便快捷的購物新體驗;網上商家能夠從網絡這個巨大的無形市場中吸引到天南地北的客戶,同時降低交易、庫存等成本,賺取豐厚利潤;同時電子支付的發展完善了電子商務產業鏈,大大帶動了上下游相關產業(如銀行卡、物流等產業)的發展。這些方面無疑都提升了電子支付產業的價值,是電子支付產業正的網絡外部性的體現。  同時,電子支付將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商家、金融機構以及物流等電子商戶相關產業聯系在一起,它的發展也引發了一些新的問題。比如網絡上的隱私權保護問題,電子支付過程中,客戶賬戶、聯系方式、住址等大量個人隱私信息在網絡上進行傳播,擁有此類信息的各相關機構如果處理不當容易引發大規模客戶隱私泄漏風險。再比如,電子支付實現方便快捷支付的同時,也引發了比如信用卡套現、網絡洗錢等新型犯罪問題。這些又體現出電子支付產業負的網絡外部性。  從直接網絡外部性和間接網絡外部性劃分角度上分析,電子支付產業的網絡外部性應該屬于間接網絡外部性。因為單純電子支付消費者數量的增加并不能提升價值,消費者選擇是否進行電子支付取決于網上商家的多少及產品種類,網上商家選擇是否接受電子支付這種結算方式也取決于另一端消費者的數量。這就體現出了間接網絡外部性的特征。 轉貼于

(二)雙邊市場特征  1、雙邊市場定義  目前常見的雙邊市場(Two-sided Markets)定義有Arm- strong2004年提出的:雙邊市場是指兩種參與者需要通過中間層或平臺進行交易。而且一組參與者(最終用戶)加入平臺的收益取決于加人該平臺另一組參與者(最終用戶)的數量。更確切的定義是Rochet和Tirole2004年提出的:平臺兩端市場的定價總和固定,如果交易平臺上成交的交易總量與兩端之間的價格結構有關,或者說與兩端的相對價格有關,則這樣的市場就是雙邊市場。

2、電子支付產業雙邊市場特征分析

電子支付產業是具有典型的雙邊市場特征的產業。按照雙邊市場的定義,雙邊市場是一種類似于“啞鈴形”的產業結構。當平臺對兩端的參與者制定的價格總水平保持不變時,價格結構或兩端的相對價格改變將影響到雙方對平臺的需求和參與平臺的程度,并會進一步影響到平臺實現的交易總量。在電子支付產業中,電子支付平臺提供機構(金融機構或第三方支付平臺)為網上消費者和網上商戶提供結算服務的同時也對平臺的兩端實行收費,收費價格策略的制定既包含對消費者端收費價格策略,也包含對網上商戶端的收費價格策略。  電子支付產業中只有電子支付平臺兩端的參與者達到一定規模,電子支付平臺才能夠正常運轉,并在一定的規模臨界值之后實現盈利。要使平臺兩端參與者同時達到一定規模,就必須制定合理的定價策略。相較于平臺兩端的價格總水平,兩者間的價格結構更為重要。在實際的電子支付平臺運營中,常常采用定價平衡法則,平衡法則是指為平衡兩邊用戶的需求,交易平臺通常對一方采取低價策略或轉移成本的方式,以吸引其來平臺注冊交易。具體來講,就是僅收取網上商戶的費用而對網上消費者低收費或不收費。這正是雙邊市場特征的明顯體現。

三、我國電子支付產業的發展建議

我國電子支付產業發展過程中呈現出來的網絡外部性及雙邊市場等經濟學理論特征研究為促進我國電子支付產業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

1、大力扶持,合理定價,促進電子支付產業發展

篇10

信息技術發展的一個直接后果,就是提升了“有效破壞”的速度,即加快了資本、知識、人才從落后的技術領域向亞待開發的新科技領域轉移的進程。這種資源再配置過程的加快,一方面促進了金融創新,而金融創新又有效地降低了資本市場的風險,另一方面又為發展中的企業如何規避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提供了多種途徑,為降低經營成本和提升公司價值開辟了新的空間。在信息技術革命到來之時,企業的任何一項經營決策都面臨巨大的風險,其原因是在整個復雜的生產經營體系中,當時歷史條件下的決策者難以充分了解和掌握客戶需求的瞬息變化和原材料的分布與供應情況。因此,企業經營需要加倍投人物資和人力等資源以應付信息匾乏可能帶來的風險和損失。為了防范風險,企業的經營成本不得不一再提升,剛性很強,亦即邊際成本劇增,而邊際效益銳減。例如,在信息不明的情形下,企業只能通過超量儲備資金和貨物方能防范不測,此種理念在公司理財和財務報告中處處體現。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提高預測和規避風險的能力,其決策將更多地依賴最新最快的適時信息,進而提高資金和存貨儲備的準確性,節約資源和降低經營成本。

對企業來說,信息技術的發展改善了其預測和決策的方式,改變了其銷體系和模式,縮短了研發周期,這一變化,對企業的成本管理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也預示著成本管理的一場變革在所難免。例如,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以銷定產”的經營方式注人了新的內容,戴爾(Dell)模式證明:(l)存貨減少了,降低了庫存成本;(2)與客戶直接有效的溝通,避免了不必要的多余的產品功能,縮短了生產周期,降低了制造成本;(3)研發周期越來越短,產品的研發與制造幾乎同步進行,效率大增,在降低研發成本和制造成本的同時,也減少了研發本身的機會成本;(4)借助于信息技術的營銷方式的改變與改善,不僅大大減少了營銷成本,具有深遠意義的是這將導致邊際成本呈指數級下降,為企業帶來遞增的邊際收益。

(一)經濟規模與交易成本傳統的微觀經濟學理論認為,企業規模的擴大與交易成本呈同向變動關系,即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張,其內部組織和管理成本等也將隨之增加,導致交易成本的總體上升。因此,企業規模之邊界由交易成本來決定。該理論表明,企業規模之擴張與交易成本之降低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F行的財務管理、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有不少是建立在微觀經濟學的這一理論基礎上的。然而,在新經濟中,這種理論遇到了挑戰。新經濟的一個顯著特征是,網絡技術的運用更新了原有的交易和基礎設施概念。網絡經濟技術的開發和產業化運用,催生出一種新的亞經濟形態,即人們所說的網絡經濟。網絡的最大特點是,各種交易突破了由于技術瓶頸所引起的時空限制,交易成本大大下降,交易、生產甚至研發效率迅速提高。網絡為經濟交易提供了虛擬空間,直接交易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避開中介周折;基于網絡的電子商務之迅猛發展,使交易的時間大大縮短,交易的空間不受地理或區域的限制,零庫存不再是一種紙上談兵的空想或虛設的理念,交易各方乃至整個社會交易成本的降低也便成為事實。更有意義的是,由于網絡技術的影響,MRP、ERP技術的運用,企業內部組織結構由垂直狀向扁平狀轉變,在這種悄形下,不論企業規模有多大,其內部組織與管理成本在總量上都不會有多少變化,這就又節約了內部交易成本。

(二)邊際效益與訂價策略傳統經濟學的供求均衡經濟理論一直是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建立自身理論與方法的基礎,如財務管理中的“投資邊際效益曲線”,管理會計中的市場基礎訂價模型和薄利多銷訂價策略等。但是,在網絡經濟時代,令經濟學家和財會人員大跌眼鏡的是,那種當供求兩曲線相交而形成的市場均衡原理,對一些信息技術產業或企業來說,幾乎難以適用。因為在網絡經濟里,往往是既不存在傳統的供給曲線,也不存在傳統的需求曲線。由于信息技術等高新科技產品以知識為本,而知識具有可共享、可重復消費、可低代價復制、可提高個人或團隊待續發展能力,消費這些信息技術產品便等于消費知識,消費了知識便掌握了知識;消費者再將這些知識作為資本要素投人,并通過與其他要素的有機配比和使用,提高了投人要素的邊際效用。在新經濟中,在邊際成本不斷下降的同時,一方面使傳統的訂價規律被破壞了,另一方面卻使信息技術等高新科技產業的邊際效益的遞增。因此,研究新經濟環境中新興產業的供求關系、訂價策略、邊際效益變化動態,將成為管理會計領域的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