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儒家思想的認識范文

時間:2023-10-18 17:26: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儒家思想的認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對儒家思想的認識

篇1

【關鍵詞】以人為本 和諧教育 人的和諧發展

【中圖分類號】G40-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23-0131-01

儒家教育思想帶給我們很多極具現實意義的人文啟示,儒家傳統的教育理念將成為構建當前教育新體制的重要文化資源。

一 以人為本的和諧教育理念

1.以人為中心,以善為向導

價值哲學認為價值觀本質上是主體對價值關系的認識,在價值關系中,主客體關系包括兩個方面,即“人―人”關系和“人―自然”關系,中國儒家哲學對“人―人”關系的認識特別深刻,也特別重視。儒家強調人與天地合,仁者與天地萬物同體等觀念??鬃用鞔_宣稱“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肯定的是人的獨立意志和獨立人格,荀子宣揚“人之所以為人者”等,其意義都在于高揚人的主體意識。我們姑且不去評論其教育內容的時代性與階級性,從其鮮明的教育宗旨可知,儒家教育本質是以人為中心;以善為向導;以人性的完整、和諧、全面發展為目的,去實現那一時代所理解的人性的豐富與圓滿。

2.對話、民主、平等、自由的教育精神

先秦儒家在論及教學過程時,已為我們闡明了教育的真義:教育即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中進行的價值引導和自主建構兩方面活動的過程。其中“教育情境”滲透了對話、民主、平等、自由的教育精神。在《學記》中,我國古代教育家便總結出“教學半”的論點,認為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沒有無教的學,也沒有無學的教;在此基礎上還揭示了“教學相長”的辯證關系,主張教學過程是師生互相切磋、互相啟發的過程。在教的方面,教者在師生對話中因人設問,引人入問,層層深入,師生在一種平等、寬松、不受束縛、自由狀態下探索智慧,這種對智慧的探索不是在知識的占有上進行的,而是平等的,由此而發生的師生關系乃是內在的,而非外在的要求;并反對“不顧其安,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即反對注重誦讀教條,絲毫不顧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因材施教的注入式教學。在學的方面,注重的是人在知識中的感受、體驗和經歷,以及如何在知識中“尋找自我”,使人成為他自己??鬃釉谡勗捴薪洺1憩F自己的無知,激發對方思考,與弟子一起“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切磋中真理明朗,師生受益。這種“引導――建構”下的教學相長,身教重于言教,把嚴格要求與講解后學相結合,教學中滲透著民主、平等的精神。

3.“以誘生惑,以誘激趣”

啟發式教學是先秦儒家教學的根本方法,其特點是“以誘生惑,以誘激趣”,學生在啟發誘導中求知,學會做人的道理和樂趣。這一教學思想根植于儒家思想中強調人內心中具有一種價值自覺的能力,受教育者能“自省”“自反”“慎獨”到“自我完善”,追求“同天人”“合內外”,在“天人合一”之中得到一種最高的理智的幸福,這是一種樂觀型、自強不息、以群體為本位的“樂感教育”,有別于西方傳統教育中的“罪感教育”?!安粦嵅粏?,不悱不發”,強調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求教師在學習目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等方面引導學生,并在文化修養、人格感化方面成為學生的楷模,將學思行有機統一起來。這種學而樂的效果,除了善誘還在于“適時”的教學方法,“有如時雨化之者,當其可,乘其間而施之”,意為教師要了解學生在知識、心理上的“最近發展區”,及時教育,在學生有了受教之心、求知欲強烈時,教師再“乘其間而施之”,就會像春風化雨那樣,收到點滴入土的效果。

二 儒家思想對現代教育的人文啟示

鑒于上述現代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危機傾向,結合先秦儒家教育思想中的有用養料,提出以下幾點思考:第一,教育過程中要締造一種充滿生命活力和人文關懷的成長環境,在這個環境中提高師生生命質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本人認為,我國古典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先秦的儒家教育思想,本于人心,達到大同,始于人文,通乎天地,其親切、平實、純樸的教育宗旨和教育方法向人們展示了我國古典教育的善美境界,其以“和諧”為核心建構的人的全面發展學說及其蘊含的濃郁的人文思想,對于我們構建充滿生命活力和人文關懷的成長環境有著深刻的啟發。在這種育人環境中,學習者通過與環境的交互,充分利用環境提供的條件完成自己的學習過程,實現既建構知識意義,又建構人自身的意義,既要有信息的擷取,更要引導學習者“虛心涵詠,切己體察”,由知識向智慧升華。第二,對結果的關注轉向對過程的關注,增強人文性滲透,促進教育的縱深發展。第三,注重教育的整體性與完整性,促進人和諧統一的發展。

培養人、關注人是教育的根本。人的基本性格特征是整體性、完整性、個體性,故關注人應充分關注人的整體性、完整性和每一個個體的特殊性。教育應當充分關注人的生存狀況,在此基礎上引導人的生存內涵的拓展,賦予個體的生存以社會、國家乃至人類的生存內涵,在個體生存內涵不斷拓展的過程中謀求個人走向社會的發展,這樣教育就把個性、個人與社會;生存與發展;人文與功利統一起來,在此統一過程中,實現人的完整性,促進人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艮著.王心齋全集(卷四).和刻影印近世漢籍叢刊本

篇2

關鍵詞:儒家人文教育思想;中學政治課教學;啟示

青少年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實踐中把當代中學生塑造好,既是祖國的需要,也是時代的要求。在傳統的政治課教學中,在以馬列主義思想為指導樹立中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方面,由于過于偏重理論灌輸,沒有把政治理論的灌輸與人文修養的培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往往學得枯燥無味,思想政治教育難以取得理想效果?,F行的中學思想政治課教材,改變了過去注重灌輸的風格,包含了許多體現中華傳統人文教育精髓的內容,這就為在中學政治課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理念提供了客觀依據。我國傳統儒家文化是充滿智慧的文化,儒家教育思想與現代教學理念有很多契合點,其中,儒家豐富的人文教育思想是探索當前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如何滲透人文教育理念的寶貴財富,我們應當充分汲取其中的養分,為當下改進中學政治課教學增添新的力量。

一、儒家人文教育思想的精髓

儒家人文教育思想內容博大精深,是由德育、人生觀教育、美育和生命教育這四大內容組成的一個完整的系統,是一座豐富的人文教育思想寶庫。作為一個完整的整體,儒家人文教育思想精髓體現在教育目標、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方面:

1.儒家人文教育目標:培樹理想人格

儒家認為,教育的最終目標是通過教育促使人性的覺醒,啟發人們對理想人格的追求。孔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在這里,孔子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個體接受教育的整個過程,在孔子看來,個體從青少年時代開始接受教育、積累知識,一直達到不迷惑,才開始悟透“天命”,而只有實現“知命”,才能務實地認識和面對人生,才可成為君子??鬃尤眨骸百|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边@是儒家所追求的君子人格形象的具體描繪。需要指出的是,在培樹理想人格的過程中,儒家認為教育的成功在于讓受教育者認識到接受教育對于自己所具有的現實生存意義,強調教育要在尊重受教育者的需求的基礎上,用師法、禮義真正做到“化性起偽”,實現“養人之欲,給人之求”,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教育過程與教育目的的和諧統一。

2.儒家人文教育理念:因循自然

儒家人文教育思想中強調因循自然,實現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有機統一。孟子說:“所惡于智者,為其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則無惡于智矣?!痹陂_展人文教育過程中,儒家強調教育者必須注重順從事物的本然狀態,遵循教育的客觀規律,按照受教育者的本性來展開。這一點,在當下教育異化現象嚴重、教育者主體性日益失落的情況下,尤其值得我們去認真研究與反思。

3.儒家人文教育方法: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在因循自然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儒家人文教育發展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其主要特征是以人為本、因材施教,體現在三個方面:

(1)注重啟發教育

儒家人文教育重視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反對填鴨式教學??鬃臃浅I朴谡{動學生求知欲,善于啟發學生思考??鬃尤眨骸安粦嵅痪蹋汇话l。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孔子常常贊揚善于提問的學生,認為只有深入思考了才能問出有價值的問題,這對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很有幫助。

(2)重視自我教育

儒家認為這是人文教育取得實效的最好方法。子日:“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自我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儒家認為,自省是最基本的作法。孔子日:“見賢思齊焉,看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而慎獨則是自省的最高境界。

(3)強調因材施教

儒家人文教育思想從以人為本、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特別強調教育要因材施教??鬃釉诮逃^程中就善于結合每個人的特點和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行為,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二、儒家人文教育思想的現代啟示

豐富的儒家人文教育思想,對當下中學政治課教學的啟示在于:

1.加強人文教育,給學生以人性關懷

儒家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實踐提示我們,教育的根本在于以文化滋潤人的精神,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人性關懷、在尊重人性的基礎之上進行社會教化是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必然要求。在中學政治課教學過程中體現人性關懷,就要求我們從“分數就是一切”的當代教育異化中解脫出來,著重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與個性,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幸福觀。

2.推進德性教育,促進人的完善社會化

中學政治課教學擔負著普及基本社會政治知識、為塑造合格的現代公民奠定堅實基礎的重任,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歸根結底,二者統一為實現受教育者的社會化。因此,當下中學政治課教學,應當善于吸收、借鑒傳統儒家人文教育的優秀經驗,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重視與社會現實相結合,突出良好品德的養成,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充分體現、積極探討推進人的完善社會化的有效途徑。

3.樹立人本理念,改進教學方式方法

儒家人文教育思想中強調了因循自然與以人為本的重要性。現代教育更應當做到循理而行。這就要求中學政治教師積極學習教育學與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知識,把握中學生思想認識形成與發展規律,并以此作為教育基礎。具體來說:

(1)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堅持以學生為本

在當下中學政治課教學過程中牢固樹立人本理念,就要從傳統教學中過分重視基礎知識的講授的窠臼中解放出來,真正從受教育者的自身特點考慮展開教學。因此,中學政治課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獲得終身受益的思想方法和能力,等等。

(2)積極開放政治課堂,促進學生積極思考

當代中學生需要面對的社會現實日益復雜多樣,這就使得客觀上為中學生順利實現社會化增加難度,然而,同時我們也要充分認識到,當代中學生自身學習的潛力十分巨大,要充分肯定、相信學生,積極創造條件,努力提高學生的分辨是非能力和綜合思考水平。這就要求,政治課教師善于在課堂講解過程中將書本知識與社會實際相聯系,教育培養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質疑精神和創新精神,同時要對不正確、偏激的觀點給予指正和引導。

(3)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質

以學生為本位的教育理念是與以知識為本位的教育理念有本質區分的。在以知識為本位理念指導下的傳統中學政治課教學中,教育者往往只重視學生認知領域的傳授,政治課教師在課堂上只關注知識的傳遞,而無暇顧及學生的人格、態度和情感等方面的發展,教學評估主要以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接受、理解的程度為準,最終導致教育重點關注的是學生答題能力。由此看來,以學生為本位的教育要求創新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模式,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必須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形成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這種新的教學模式無疑對中學政治課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既需要教師具有良好道德風尚,以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又要求教師有淵博的知識和高超的授課技巧,使學生在授課過程中真正陶冶在真、善、美的情境中。

篇3

【關鍵詞】儒家思想 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0-0146-02

前言:儒家思想的影響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每個人要經過對儒家思想的理解,然后自我反思,最終去實踐。在當今社會,大多數人對個人的品德水平越來越重視,道德品質成為衡量一個人最重要的標準。因此,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思想道德教育。由此一來不僅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可以在這一過程中引發學生的思考,發揮儒家思想的教育作用。

一、傳統儒家思想的含義

傳統的儒家思想大體可以概括為如下幾個方面:推行仁政、有教無類、士大夫品格。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王之間征伐混戰,百姓無法安居,在一些國家里甚至流離失所,餓殍遍野。面對這樣的一種狀況,受過完整教育的士大夫階層開始有了新的感悟和覺醒,知識分子對于世界的敏感往往可以推動著歷史進程。士大夫階層開始意識到諸侯紛爭的殘暴,他們紛紛著書立說,反對諸侯王繼續彼此殺伐,因而提出“仁政”思想。這一思想的提出,贏得了百姓的擁護,“仁政”思想主要是勸解君主要推行一系列愛民政策,減少殺戮和征伐,從國家內部開始治理,不搞擴張。另一種思想是“有教無類”[1]。是指教育要面向所有人。在當時的封建社會,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孔子提出教育不能分出三六九等,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獲得教育,明白事理。最重要的一種思想是“士大夫品格”。中國古代有一種能夠說法,即是“君子[2]”。何為君子?就是具有儒家性格的士大夫形象。這種形象是具有傳統社會符合周禮下的,具有高尚人格和優秀品質的士人。

二、儒家思想的意義

如何理解儒家思想的影響首先是要對傳統的儒家思想中的精華部分精華進行學習,這樣的學習并不是單純在書本上領悟,重要的是要將這種感悟帶到生活和學習中。領悟儒家傳統思想,對于每個高中生來說,有兩個重要的意義。在高中時期,每個學生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針對這一時期的教育,要偏重于對學生思想上和人格上的教育。所以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理解儒家思想的重要性是每個學生成長過程中必要的一個步驟。具體的做法就是需要教師和家長、社會多對儒家思想有一些深入的了解,并能夠積極引導孩子自主的學習儒家思想,培養自己“君子”一般的品格。老師要做到早聯系教材的同時,注重課堂教學中儒家思想灌輸 其次,教材是在專家嚴格篩選下選取的有關儒家思想的篇章,對于儒家思想已經基本過濾完成,教師在教學中顧及較少。同時,聯系教材的課堂教學亦可以培養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提升其理解能力與道德情操。教師積極搭建一個課堂平臺,這樣可以給予學生更多實踐和理解儒家思想的機會。教師的課堂灌輸可以直接告訴學生儒家思想的內涵和現實意義,但對于學生真正認識和理解儒家思想來說還不夠。要讓學生真正能夠貫徹儒家思想,那么搭建相關平臺,讓學生用自己的理解來闡釋儒家經典[3]。要讓學生真正能夠貫徹儒家思想,那么搭建相關平臺,讓學生用自己的理解來闡釋儒家經典。此時,教師的作用就是肯定或者糾偏。

另一方面,學習儒家傳統思想是每個人追求完美人格的需要。如果說高中生的人格發展還有達到成熟的階段,那么語文課堂上無數的人文啟迪和文學作品的無形感染都可以使孩子能夠正確接受優秀價值觀的引導,避免誤入歧途。那么儒家思想對于年輕人的影響是可以貫徹整個一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其深遠程度卻是持久的。文化對人的影響無時無刻不表現在人與人的交往之中,表現在每個人對外界事物的選擇判斷之中。最后,開展實踐教學,注重儒家思想的現實傳承。在當代社會,許多道德問題紛紛浮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對于語文學科,尤其是高中語文學科,應該有反思和頓悟,從根源抓起,把不道德的根源找到。這就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在進行教學活動時,不僅要注重對學生書本知識的教授,更要注重學生思想境界的影響。為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做出正確的引導。

三、結語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老師傳授知識并不是最終的目的,知識只是思想的載體,思想才是指導實踐的唯一主體。因此,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貫徹和傳承儒家思想不失為一件好事。具體來說,可以搞一些主題調研,幫扶活動,社區公益,等等,這些實踐活動,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得到鍛煉;另一方面,也讓儒家傳統思想得到現實傳承。

參考文獻:

[1]陳娟. 高中語文教學中儒家思想對學生道德情操培養的意義[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01:23-24.

篇4

【關鍵詞】工商文化 儒家思想 傳承 借鑒

黨的十報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薄叭娼ǔ尚】瞪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工商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工商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必然要求,要充分借鑒、汲取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歷代儒家傳統思想的理論菁華,全面豐富工商文化內涵,構建具有先進性、時代性、傳承性的工商文化體系。

一、工商文化建設的現狀和問題

工商文化是工商部門在長期市場監管實踐中積累形成的價值觀、職業道德、管理制度、行為規范和各種物質形式的總和,包含有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物態文化等方面內容 。工商文化的形成歷經幾代工商人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不斷探索和不斷完善,集中體現了工商事業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是數百萬工商人共有的寶貴財富,是推動工商行政管理事業發展的原動力。

推進工商文化建設,是開展工商行政管理的重要舉措,是一項人的工程、心靈的工程、素質的工程。近年來,各地工商部門積極探索工商文化建設,將文化建設與隊伍建設、制度建設、廉政建設等有機結合起來,取得了豐碩成果,也為工商文化建設的進一步深化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但是,就系統地推進這項工作來看,工商文化建設仍處于起步與探索階段,還存在諸多欠缺:對工商文化建設的內涵、價值與要求認識不統一,建設層次不高,影響力不夠,參與度較低,系統性不強,規范性不足,缺乏長期規劃,處于抓一陣松一陣的自發狀態。體現在干部自身,也存在著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責任意識不牢,自身動力不足,工作作風不實,履職能力不強,教育管理不嚴,節儉風氣不濃等。這些問題影響了社會對工商的正確認識,制約了工商事業的全面發展。

二、儒家思想與工商文化的必然聯系

儒家思想又稱儒學思想,是以“儒”為共同認可符號,各種與此相關、或聲稱與此相關的思想道德準則,是中華文明最高禮法以及最廣泛的道德遵從 。其內涵包括:以“王道、仁政”化導天下的治國理念,“要在中央,事在四方”的政治制度,“大同”與“小康”的政治理想,“長幼有序,惟道是從”的人際倫理,“慎獨、重教、修己安人”的修養觀念,見利思義、舍生取義的價值觀,關注現實、積極入世的生活態度等;涉及了從國家到個體、從自然到社會、從精神到物質、從理想到實踐、從目標到方法;涵蓋了政治、法律、哲學、倫理、道德、教育等方方面面,形成了一整套的嚴謹周密的理論體系。

文化具有歷史繼承性。作為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思想正統,儒家思想從古至今長盛不衰,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液里,滲透在人民的點滴生活中,對中國文化的發展起到不可磨滅的決定性的作用。當代中國以儒家思想的“仁政”、“民本”“人與自然和諧”等觀點為基礎,結合時展需要,提出了“八榮八恥”、“科學發展觀”等思想理論;在逐步實現偉大中國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進程中,儒家思想依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同時,儒家思想不僅對我國影響深遠,還傳播滲透到新加坡、韓國、日本等亞洲各國。盡管各國民族有異、語言不同,但通過利用儒家思想,他們同樣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跡。這表明:在當代,儒家思想仍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適應力。

工商文化作為一種亞文化,不可能脫離傳統思想和觀念而憑空存在??梢哉f,如果沒有對儒家思想等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就沒有當今蓬勃發展的社會主義文化事業,更不會產生幾代工商人為之不懈努力、不斷完善的工商文化?!捌ぶ淮妫珜⒀筛??”摒棄儒家思想等優秀文化積淀,工商文化建設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必須把儒家傳統思想視為工商文化建設的重要歷史經驗和寶貴思想資源,充分傳承利用,科學借鑒汲取。

三、儒家傳統思想對于工商文化建設的借鑒

儒家思想基本分為“內圣”與“外王”,即個人修養與政治主張兩類。儒家注重自身修養,其中心思想乃“仁”,意謂人與人之間應注重和諧的關系。儒家政治思想是“仁政”、“王道”以及“禮制”,堅持“親親”、“尊尊”的立法原則,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仁治”;其理想是“大同”、“大一統”。摒棄儒家思想遺留的封建殘余,其“以人為本”、“為政以德”、“齊家治國”、“格物致知”等思想理念,在今天仍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對工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物態文化等工商文化的四個層次內涵有著具體的現實的指導作用。

四、結語

修德行做人,練本事干事。儒家的人本、法治、道德、改革及和諧等思想精髓,至今仍閃耀著真理的光輝。在這些思想精華的指引下,工商機關必須立足自身實際,切實借鑒吸收,才能煥發活力、產生動力,進而內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成為工商機關行之有效的精神引導,細致嚴密的制度規范,創新載體的文化凝聚、堅強有力的行為監督,才能真正發揮出工商文化的力量,從而進一步提升增強服務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進一步促進工商行政管理模式轉變,進一步樹立工商服務的統一性和權威性,進一步推動工商事業的科學發展跨越發展。

參考文獻:

[1]韋忠繼.儒家文化對我國公務員隊伍建設的影響.

[2]王德新.論儒家文化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借鑒價值.

篇5

【關鍵詞】儒家文化;四合院;別墅;影響

1儒家思想對社會人居的影響

儒家思想是我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儒家思想對人們的價值觀、認識觀以及行為規范和準則都有深遠的影響,在建筑人居中,儒家思想的影響也非常深遠。儒家禮制在建筑人居中主要是一種君臣關系、尊卑有序以及嫡庶關系的表現。因此在討論我國傳統文化對建筑設計的影響方面很多時候都是在討論儒家思想對建筑設計的影響。儒家思想講究“天人合一”的風水文化,追求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講究等級秩序。對建筑的影響,突出體現在選址、規劃、設計和布局上。

現代一般認為,風水文化是當代地理學、地質學、建筑學、人體工程學、生態學等多學科交融的一門自然科學。建筑的目的是為人們提供舒適、怡人的居住、工作、活動環境。風水文化是儒家推崇的文化。在中國傳統的八卦理論中,“風”代表的是元氣和場能,“水”代表流動和變化。風水的核心內容就是通過堪輿地勢、地形、選址、朝向以及建筑風格來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的目的。 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是“仁”,在建筑物中,正房即是“仁”。從另一個方面也是等級秩序在建筑中的體現。等級秩序首先體現在規劃上的中軸對稱上,每個城市的中軸就是最高權力當局的建筑物,體現了最高當局的核心作用和地位;其次體現在四合院的主房比其余的房子要高,體現了主人的地位最高。

2別墅建筑中儒家思想的體現

現代別墅的設計很多源于古代庭院府第式建筑風格――四合院。廳是屋的中心,常見的“廳屋組合式”四合院有“四扇三間”,即一明二暗的三間房。明間做廳,暗間做室,廚房、廁所、儲物、牲口舍等一般需要傍房搭建或另建。廳屋組合式民居基本組合單位是以“兩堂”或“三堂兩橫”式房屋為基礎,向前后左右不斷擴建。小的是民居式四合院,大的可以為富商貴胄府邸,再大者則為紫禁城。不管是民居式四合院還是紫禁城都遵照著儒家思想而建?,F代的別墅建筑中也大量的運用了儒家思想。

2.1 嚴格的宗法制度

我國有著悠久的帝王制度時期,在封建王朝時期,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家族都遵循著嚴格的宗法制度。這種嚴格的宗法制度不但體現在禮儀和日常生活中,在建筑中也有體現。在我國早期的文物考古中曾經發現一座院落由周圍的四座房屋圍繞而建的格局,這種格局中的方位一般也是嚴格的按照東西南北的方位格局,中間的院落稱之為“天井”。雖然漫長的時間侵襲了這些,但是遺留下來的痕跡仍然能夠讓我們精通其工藝水平和建筑風格方面的內涵。在一般的四合院建筑中,主要有二進院、三進院、四進院等。四合院的建造完全講究坐南朝北,整個院落屬于對稱結構,甚至可以說是南北對稱,東西亦對稱。在一個完整的四合院型別墅中,院落的南北中軸線是建設的起點,然后按照折條南北中軸線分別建造正房和左右對稱的附房。然后再以左右對稱的附房的中心為主建造南邊的房屋。在更加大型的院落中,除了建筑有最中心的主院外,在住院的南北及東西兩側還有對稱分布的跨院,是名符其實的“深宅大院”。

2.2 門第等級制度

“門”是我國古代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作用除了供人出入和防衛外還體現了封建社會嚴格的等級制度。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無論是國家還是家族,都形成了一系列嚴格的規章制度,其中儒家封建禮制中“門第相當”“門當戶對”的等級制度對四合院的建筑形式影響也是十分巨大的。在我國古代的宅門建筑中,最多的是屋宇式大門和墻垣式大門兩種。墻垣式大門更多的適用于低等小院,如北京較小的民居四合院。而屋宇式大門的更多的應用在皇親國戚以及富商貴胄。屋宇式大門根據等級的不同更分為王府大門、廣亮大門、金柱大門、蠻子門、如意門等等?!伴T第相當”“門當戶對”這樣的詞用在這里,再也恰當不過了,可以這么說,四合院型別墅的大門就是宅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2.3 尊卑有別、長幼有序的制度

儒家極力推崇尊卑有別、長幼有序的觀念用以維護社會秩序、規范人際關系和行為的道德手段。在四合院的建筑風格和建筑群命名來說,北屋因為坐北朝南,冬暖夏涼為正房,為尊。在東西方向的房屋中,因為“左為上”的思想,東廂房的等級次之,其次為西廂房,南屋因為背對陽光、陰暗寒冷,等級最低。在格局上,所有的房屋(包括附房)皆圍繞著北屋(正房)建造,而且在房屋的朝向、房間的大小、房間的高度、門窗的大小以及裝飾程度及風格來說都低于正房。正房以基臺柱石增加高度使其成為全院中高度最高、面積最大的房屋,以便達到這個四合院型別墅建筑的重心突出,主次分明,井然有序。

2.4 內外有別的制度

儒家的社會根基是宗族家長制度,四合院又是合族而居的代表,為了維持正常的家庭秩序就要有一系列的倫理道德來約束人們的言行。陳元靚在《事林廣記》中稱“凡為宮室(住宅)必辨內外,深宮固門。內外不共井,不共浴室,不共廁。男治外事、女治內事”。四合院的建筑風格決定了其各房屋的作用。在比較大的四合院中,一般以垂花門分為外院和內院,垂花門以外的房屋建筑是家族接待賓客的場所,垂花門以內的正房、廂房、耳房等,是供自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不允許外人進入。充分的把“內外有別”的封建禮制的表現了出來。

3結語

四合院的建筑風格體現了儒家思想對社會人居的影響。四合院型別墅從儒家思想來建筑,充滿深厚的文化底蘊并具有寬廣的發展空間。本文通過分析四合院型別墅蘊含的“天人合一”思想、“仁”思想,揭示了儒家嚴格的宗法制度、門第等級制度、尊卑有別、長幼有序的制度和內外有別的制度,是現代人研究儒家文化的“活化石”。

【參考文獻】

[1]王暉,張越,孫洪軍.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在四合院中的體現[J].遼寧工學院學報 .2007

篇6

【關鍵詞】文學;儒家;政治;憂患意識;仁

早在幾千年前,孔子論詩便指出詩有“興、觀、群、怨”之作用,可見儒家思想積極入世,重視實踐的思想已深入人心,與其相符的文學作品更是數不勝數。但我們應知道的是,在“文學”誕生之初,它的種種社會功用是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的,只是人們口耳相傳的,記錄光怪陸離神奇之事,多是神的故事及英雄傳說,但之后隨著社會的發展,王朝的建立,儒家思想的產生,原先的神話故事在儒家學子的改造下逐漸被“理性化”,原先的神變成了“人”,原先的“英雄”變成“帝王將相”,文學被人們重新認識、加工、包裝,從此有了新的社會功用,就像統治者手里的權杖,指揮著社會的倫理道德,綱常教化。那么儒家思想究竟對中國文學有怎樣深刻的影響呢?那就不得不說以下三個方面

1 文以載道,為政治教化服務

《論語·子張》:“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笨鬃邮种匾晫W習與從政的關系,認為“學而時習之”后應關心國家政事。可見儒家思想注重學以致用,是一種積極“入世”的思想,“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是孔子所提出的文學標準,仔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孔子是十分提倡文學的社會實踐功用的,而不僅僅是人們寓情于詩,借詩抒情的產物,這種社會公用與唐代提倡的“文以載道”、“文以明道”“作文害道”等思想結合,不難看出儒家所提倡的文學是要經世致用,為政治教化服務。這種社會政治教化的文學是統治者維護其地位,治國安邦的重要法寶,這也是中國文學最顯著,最本質的特征之一。

《詩序》中提出的“六義”“美刺”等說,都是與政治教化息息相關的?!对姶笮颉酚性疲?“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發于聲,聲成文謂之音。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這一段不僅對詩、歌、情、志的關系有了深刻的闡釋,而且充分肯定了詩對于國家政治、社會教化的重要推動作用。關于詩的“美刺”作用,我們可以從“至于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這句話中受到啟發。

無論是“美與刺”還是一系列愛國詩歌的產生發展,都受到儒家思想積極入世的影響,體現著“文學為政治教化服務”的主張。關心政治,崇尚現實,注重作品的諷刺性,教化性和教育意義,促使我國古代作家寫了不少針砭時弊的優秀文學作品,但在當今社會,“文學為政治服務”受到了不少人的反對與質疑,而文學作品如何在這種反對質疑聲中發展,繁榮,開辟一條新路才是人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2 中庸之道

《論語 先進》中記載:“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弧粍t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笨鬃邮呛艹缟兄杏怪赖模J為“中庸之為德也”,“中庸”的“中”不是中間的意思,不是在兩個極端中間找到中間的哪一個,而是找到最適合的哪一個,中庸之意其實就是在處理問題時不要走極端,而是要找到處理問題最適合的方法。中庸之道可以說已經滲透到絕大數中國人的血液之中,中國人講究“中庸”,而“中庸”更是促使自古以來的很多文學作品呈現含蓄、內斂的傾向,作家們似乎能夠很好的控制住自己強烈的情感不致一瀉千里地抒發。像《論語 八佾》中孔子就贊揚《關雎》是“樂而不,哀而不傷”就是說《關雎》這首詩在表達情感方面比較平衡,沒有過度的快樂或者悲傷。男子對自己心愛的窈窕淑女求之不得時,只是“寤寐思服”“輾轉反側”,并沒有過于強烈的哀傷,這應該就是“哀而不傷”,但當男子得到自己夢寐以求的女子是也僅僅是“鍾鼓樂之”“琴瑟友之”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般欣喜若狂的表現,這應該便是“樂而不”。此外。孔子的“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也是強調凡是詩都要具有中庸之道,要使人的思想中正無邪。在這種儒家思想的影響下,許多文學作品都具有樸實、含蓄、委婉的特征,多是“怨而不怒,婉而多諷”的效果。就拿李清照的《武陵春》為例,原文如下: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幾多愁。

這是李清照五十三歲時避難金華所作,當時的她面對著家破人亡,丈夫死去,孤苦無依??梢韵胂笏男那槭呛蔚鹊谋瘋T~的首句寫狂風花盡,一片凄涼,但作者卻沒有從正面描寫風之殘暴,花落狼藉,而是極為含蓄地用“風住塵香”四字來點出春光一去不復返的哀愁。詞的下片“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一句更是極其委婉地表現作者的愁緒,讓哀愁有了重量,這種含蓄反而將作者的哀傷之感擴大化了,算得上“哀而不傷”的中庸之道好的典范。

3 “天人合一”的天道觀

篇7

關鍵詞:儒家思想;藝術設計;影響

中圖分類號:J505;B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6)10-0186-03

一、當代儒家思想的變化和意義

“儒道同源”是我們對儒家思想比較廣泛的認識,然而,儒家思想的影響力和傳播范圍比道家思想要深刻和廣泛得多。在中國,儒家思想長期占據社會統治思想的主導地位,而在新加坡、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儒家思想在其社會思想體系中也有不可磨滅的地位。我國在追求變革的途中,也曾經打出“打倒孔家店”的旗號,但隨后,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有所增加,進而使儒家思想得以再度興起。而目前,受到西方文化等的沖擊,我國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傳統文化也面臨著適應當代社會的境況,而經過一定階段的探索和發展,現在的儒家思想已經具有較高的社會意義,取得了廣泛的認可。

(一)儒家思想的要義

無論時代如何改變,一種思想的主流要義是應該保持其獨立性的。而儒家思想的要義中,貫徹始終的是“仁”,其次是“義”、“禮”、“智”、“信”。這“五常”始終貫穿于中華民族的主流思想之中。而儒家思想的道德制高點則在于“中庸”。盡管隨著時代的變化,其內涵和解釋方式呈現出多樣化、階梯性的發展,但是其核心內容仍然在社會的文化和價值體系中占據重要的地位。

(二)當代儒家思想的意義

1.當代儒家思想仍是人們道德體系的基石。盡管受到西方文化一定程度的沖擊,當代的儒家思想仍然在大多數人的思想中占據基礎而又重要的地位,進而形成人們的思想道德體系和價值體系。而“仁”、“義”始終處于大眾道德體系的頂端,經過其自身的理解和演變,形成獨特的行為和思維模式,對其精神建設具有重要的影響意義。

2.當代儒家思想仍具有較強的現實指導意義。儒家思想所設立的行為標準并非遙不可及,根據當前社會的實際情況,其在保持核心思想的基礎上,已經產生多重衍生意義,并且在保持其現實性的同時,也具有較高的親和力。因此,即使是普通的百姓,也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或者遵循。例如,“誠實守信”的到的觀念已深入人心,成為大多數人的行為準則。

3.當代儒家思想具有更強的包容性。儒家思想一直保持著“兼容并包”的特征,面對異質文化的沖擊,其更加能夠“獨善其身”。但是,儒家思想并不拒絕承認個文化主體之間的矛盾,而是使其能夠并行,進而和諧相處。站在較高格局而言,這對解決民族文化的沖突,構建和諧中國以及和諧社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中原地區主要的傳統藝術形態及其特征

從五帝時代開始,中原地區的文明就一直帶動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并且在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中,筆筆濃墨重彩,期間發展起來的廣泛藝術形式,至今仍舊受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人民的追捧和探索,并且已經成為了中原地區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中原地區主要的傳統藝術種類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們的祖先努力與自然環境做斗爭的同時,將自身樸素的審美觀念與實際的生活需要相結合,并且就地取材,創造出具有一定審美價值和藝術價值的產物,甚至有的藝術種類直到如今,仍舊讓人嘆為觀止。

1.中原地區的工藝美術資源。審美情趣的發展使依靠人民的實際生活體驗為基礎,并且使之與相應的技術結合,進一步產生精美的成果,繼而陶冶人們的情操。中原地區資源豐富,文化發展繁榮,自然風光秀麗,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的祖先制造了許多的工藝美術產品。例如在瓷器方面,有洛陽的唐三彩、宇宙的鈞瓷;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四大名鎮之一朱仙鎮的版畫,將傳統的工藝設計與中國的豐富文化結合在一起,不僅具有很高的審美和欣賞價值,更具有較高的文化研究價值。此外,南陽的玉雕也是一門精美的藝術,并繁榮發展至今,據多方考證,開國玉璽“和氏璧”即出于南陽。中原地區也是青銅器的故鄉,青銅器的歷史比唐三彩更悠久,價值也更高,因而也越來越受到矚目。作為四大名硯之一的澄泥硯,其精品也出于中原,加之其上所雕刻的精美圖案,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除此之外,仍舊值得一提的還有淮陽的泥泥狗以及中原某些地區發展成熟的剪紙藝術、以及洛陽宮燈即彩燈藝術等。

2.中原地區的其它藝術形態。除了傳統的手工藝品等藝術資源之外,中原地區還有較多的其它藝術形態。例如從夏朝開始即形成一門藝術的舞蹈形態,從僅具祭祀性的舞蹈逐漸發展成為兼具娛樂欣賞功能的舞蹈,不僅受到了宮廷的重視和支持,也引發了出儒家之外的道家、法家等各個學派對樂舞的關注和評價,促進了中原乃至全國舞蹈藝術的發展,如今已經自成體系。另外,中原的音樂發展也時刻與文化和政治歷史等深刻結合在一起,具有是跟重要的地位。除此之外,中原地區在服裝的裝飾方面,也發展了良好的藝術審美形態,例如中國傳統刺繡工藝中的洛繡和汴繡等技術,其款式和圖案都被賦予了美好的寓意,另外,服裝的飾品諸如“荷包”等,不僅體現了古代女紅的高超水平,更變大了當時社會的審美情趣以及人們之間美好的祝福。

(二)中原地區傳統藝術的主要特征

1.傳遞情感、折射民俗。無論是荷包還是剪紙,都傳遞了廣大勞動人民的樸素情感,至今看來,仍舊充滿了弄弄的“人情味”。同時,這些傳統的民間藝術,也承載著傳播民俗的重要使命。其中的內同與神話傳說、時令節氣等都有著密切的聯系,而其表達出來的形式則涵蓋了飛禽走獸、花鳥魚蟲、人物山水等方方面面。無論是傳遞人與人之間美好而純粹的情感,還是表達對自然和信仰的敬畏和折服之情,這些傳統的工藝品無不向我們展示著曾在這篇土地上生活的祖先以及他們的勤勞品性、智慧以及樸素的審美。

2.結合了各個時期的文化特征。中原民間藝術的形式種類繁雜,內容豐富多樣,但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其主流文化都在傳統藝術的表現形式上得以深刻的體現。僅僅以一個小荷包而言,就能體現出傳統文化中儒家思想的重要縮影。例如,荷包的形制千姿百態,顏色千差萬別,皆因使用者的性別、等級不同而嚴格分類,這是傳統儒家文化“禮”制中的尊卑、等級等的直觀體現。再者,以中原地區的傳統民間服飾而言,其中的裝飾圖案和款式設計都極力依照對稱和均衡的形式美法則進行相應的設計,體現了傳統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而具有美好寓意的各種裝飾圖案,則體現了中華文化中以善唯美的純粹思想。

三、儒家思想對中原地區藝術設計發展的新影響

即使是在傳統的中原藝術表達形式中,其所在時代對其藝術表達的方式、效果等都具有重要的影響,甚至其文化特征、情感、民俗等都直接作用于藝術表達的過程和結果之中,繼而展現出獨特而又別致的審美情趣,為后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范本和線索。而在當代,隨著對傳統文化的推崇,儒家思想再次成為影響著大多數人的主流思想,尤其是對于中原地區而言,這里自古以來就是儒家思想發展和傳播的重要地區。新時代賦予傳統儒家思想的新意義勢必會對中原地區當代藝術設計的發展產生新的影響。

(一)對藝術設計理念的影響

設計理念是設計師對產品的概念等進行的構思,它直接體現在產品的設計成果中,并直接作用于產品的風格形成等。而設計理念的形成與設計師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文化都具有重要的聯系。設計師靈感的來源需要豐富的文化熏陶作為沃土,而儒學思想中的美學觀念運用到如今的社會當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中庸”對設計理念的影響?!爸杏埂币喾Q“中和”,是儒家道德體系中的重要標準,運用在藝術設計中,它具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要求產品的設計效果與其周圍環境等具有較高的切合度,盡管設計需要一定程度的創新,但是其產品不至于太過標新立異,從而導致與其應用環境格格不入。同時,產品的設計理念應當貫穿于整個設計過程當中,每個細節的考量都應該收到足夠的重視,不偏不倚,從而達到完美的效果。另一方面,則是針對外來的先進理念保持平和的態度。在面對外來的優秀技術時,既不盲目追求其新意而導致忘本,又不過分拘泥于中國傳統設計理念的限制進而使產品設計理念落伍,而是取兩者之精華,并經過自身的感受進行一定的融合,使二者之間形成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有利狀態,進而呈現出極致、完美的效果。

2.儒家“仁”學思想對設計理念的影響。“仁”的思想,其本意是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系,但是運用在藝術設計中,它主要體現于對設計理念的考量過程中人文思想方面的運用。一方面是“愛人”。無論是傳統藝術還是現代藝術,都是為人類服務的,其設計目的在于增加人類生活的方便程度,或者提高大眾的審美情趣。因此,在有關的藝術設計中,理應以人為本,充分考慮各個因素所能影響到的人文情懷,與細枝末節中展現“愛人”的良好品德,使其更好地為廣大群眾服務。另一方面,是愛自然萬物,以現代的理論而言,即為藝術設計中的環保理念,這是對自然界中生命的珍視和愛護,也是對其保持憐憫情懷。

(二)對藝術設計效果的影響

設計效果直接體現在產品的運用過程當中,這不僅包括對產品的實用效果的影響,也包括對產品的審美效果的影響,體現在實際的經濟活動中,其直接衡量標準就是大眾的購買度和認可度。

1.“中庸”對設計效果的影響。大多數藝術設計面對的消費者人群是具有一定經濟能力的中層消費階級,其對產品的接受度和認可度直接展示了設計效果。中原的消費者深受“中庸”思想的影響,并且,由于自身購買力的限制,大多數群眾會選擇價格適中、質量適中的產品,既不愿承受更大的經濟壓力購買價格高昂的產品,又不愿降低自身的需求選擇質量較差的產品,這就是儒家“中庸思想”的間接體現。

2.儒家美學對設計效果的影響。儒家美學包含的方面極廣,傳統的儒家美學,以“仁”為本,將文化的智慧與藝術的審美充分結合,大氣而不標新立異,并于微小細節之處體現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高度和諧。而中原地區的群眾深受這一影響,對產品的審美需求既不停留在較為陳舊的審美觀念中,又不盲目追求標新立異的方式,而是將智慧之美與產品的設計效果相結合,進而選擇既適于自身又落落大方的產品。

(三)對現代設計師的影響

對中原地區的藝術設計師而言,他們是幸運的,因為他們植根的這篇土地,其藝術設計的發展歷程經歷了幾千年的時間,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和歷史可以借鑒和引用,同時其藝術發展過程中,中華民族的主導思想在這里興盛和傳播,每一件傳統藝術品都充分體現著濃厚的文化氣息,但是,也正因為如此,他們的壓力也是十分重大的,資源的利用似乎已近極致,這對他們的創新性要求更高。

1.儒學思想幫助設計師保持平和心境。面對不同地區甚至不同國家層出不窮的藝術設計產品及其飛快的更迭和淘汰速度,如何抵抗這樣紛亂的干擾,而是關注于產品設計的本身,同時,保持自身特有的審美觀念,對設計師而言是一種重要的考驗。在這樣的大環境中,面對壓力和誘惑,設計師保持自身的平和心境,專注于對設計的精確考量,不斷積淀自身的專業知識和修養,繼而拿出優秀的藝術產品,才能取得最深層次的廣泛認可,這也是儒學思想的積極作用真實的體現。

2.儒學思想幫助設計師形成自身的獨特風格。一個成熟的藝術設計師,必然有自己引以為傲,同時廣受他人認可的設計風格,這也是將自己及自己的成果與他人進行區分的重要途徑。而自身風格的形成,必然需要不斷的積累和創新。在保持自身風格穩定性的同時,追求其細節等方面的動態變化,并吸收相應時代和地域的特點,加以借鑒,進而使自己的成果得到更廣泛的認可和更久遠的流傳。

綜上所述,儒家思想在當今社會中經歷了一定的發展變化,而中原地區的多種傳統藝術形式深受其影響,二者的結合對現代藝術設計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封德平.儒家思想的當代意義及其現代性轉化[J].理論導刊,2014,(12):37-41.

〔2〕王曉予.中原民間藝術的地域表征與社會意蘊[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2):172-173.

〔3〕周冰.中原地區藝術形態的傳播與傳承[J].美術大觀,2013,(11):66.

篇8

關鍵詞:人道;天道;成賢;成圣;中庸

中國傳統文化中儒釋道三家,道家是反對科學的,認為科學是人為的、反自然的、與“道”對立的,老子主張“絕圣棄智”,莊子認為科學技術會使人產生“機心”,人有了“機心”就無法得道。佛家主張出世,更不會關心科學。在傳統文化中占主流地位的儒家,雖然并不反對科學,但是卻忽視科學、輕視科學、排斥科學甚至鄙視科學。只有墨家提倡科學,可惜墨家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甚小。因此,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科學精神始終得不到張揚??茖W得不到社會的重視,科學家沒有相應的社會地位與充足的資金保障,科學技術的應用也得不到普及。那么,儒家為什么輕視自然科學?原因何在呢?

首先,儒家關心的是“人道”,而不是“天道”。在公元前500年左右的所謂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中國的哲人和西方的哲人一開始就走了不同的路向。西方的哲人探天究地,追根刨底地思考宇宙的本質,而中國哲人則擔當起重建社會秩序的大任。中國哲學從來不重視對“第一因”、“第一推動力”等的追問,“世界的本源是什么”這樣的問題他們并不感興趣,他們感興趣的是如何治國平天下,如何恢復天下秩序的穩定??鬃雍苌僬務撎斓赖膯栴},“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保ā墩撜Z?公冶長》)宋明理學講到了天道,重建了宇宙本體論,但只是為了給綱常倫理找一個形上學的根據。宋明理學講了許多功夫論,不是為了認識自然界的規律,而是為了達到對“天理”這個倫理本體的大徹大悟。當邵雍問程頤是否知道雷起處,程頤回答說“起于起處”。他就是以這樣的“機鋒”來對待科學問題。儒家關心的是社會秩序,關心的是人道,至于宇宙的本質、自然的奧妙因為與重建社會秩序關系不大,所以他們不感興趣??茖W尤其是自然科學在他們的視野之外。整個儒家思想就是以人為中心而發展起來的。所以,他們輕視科學也就不足為怪了。

其次,儒家追求的是社會秩序的穩定,而科學技術的發展會成為社會不穩定的因素。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生產力的發展必將帶來生產方式的變革,從而帶動一系列社會的變化,可以說,科學技術的進步是社會不穩定的重要因素。儒家既然追求社會秩序的穩定、天下的太平,所以科學技術產生的社會效應與儒家的目的格格不入。中國雖然有四大發明,但是,指南針被用來看風水,火藥被用來制作鞭炮喜慶、避邪,造紙術與活字印刷術也沒有廣泛地運用,帶來文化的普及。中國人并沒有認識到四大發明包括其它發明所具有的軍事、經濟、文化的價值,或者說,統治階級和士大夫們也許意識到了它們的價值,但是害怕它們的廣泛應用所帶來的社會變化威脅自己的統治和地位,所以有意無意地回避了這一問題。

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生產結合在一起,就會極大地推動經濟的繁榮,使得社會財富大幅度地增加,隨之帶來的就是財富在社會中的重新分配,使得統治者不能通過控制財富而控制社會生活。儒家所主張的分配制度是按照一個人的等級名分來分配財富的。如果社會下層掌握的財富過多,就有擺脫統治者控制的危險,給統治造成危機。還有,科學技術的發展往往帶來社會分工的變化,對統治者的統治和管理也會帶來挑戰和危機。

第三,儒家心性思想把“成圣”、“成賢”作為人生的終極目的,科學研究自然成了旁門左道、末技??鬃拥牡茏幼酉恼f:“雖小道,比有可觀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論語?子張》)意思是說研究自然是小技藝,雖有可取之處,但恐怕它妨礙了遠大事業,所以君子不去從事這方面的研究。而荀子講得更為明確:“萬物之怪書不說,無用之辨,不急之察,棄而不治;若夫君臣之義、父子之親、夫婦之別,則日切磋而不舍也?!保ā窜髯?天論〉)一切以倫理道德為重,研究自然則是雕蟲小技,旁門左道,是“無用之辨,不急之察”。朱熹把研究與人沒有多大關系的事物稱之為“炊沙而欲成其飯”。儒家思想始終關注人的存在,把“善”而不是“真”放在第一的位置,反對為智慧而智慧。在儒家看來,在德與智的關系中,德才是目的,智只能是手段,尊“德”修“心”,調整“情”“志”,比增進智慧更重要。儒家以成為君子、成圣成賢作為人生的目標,成圣成賢的途徑是清心寡欲地進行道德修養,而不是埋頭于科學研究。從事科學研究只能是“小人”所干的事情,“大人”、“君子”是不屑為之的?,F代新儒家雖然竭力改造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能夠容納科學,但是新儒家只是把科學視為不得不被迫接受的東西,并不把探索宇宙的奧秘視作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和手段,更不把掌握自然的規律視作人生的目的。他們同古代的儒家一樣認為道德修養比研究自然更為重要、更為高等。既然科學研究與實現人生的目的無關,那么誰還會去做只有“小人”才能去做的低等的科學研究呢?

科學研究使人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修身養性之中,和“大學之道”相違背。修身養性能夠教人怎么做人、怎么成人、成賢、成圣,而科學研究只是做事,做人比做事重要得多,也高尚得多。因此,君子應該致力于修身養性,不應該被科學研究這類小事所困擾??茖W研究實現不了人生的價值,人生的價值是“內圣外王”,通過修身養性達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目的。如果把過多的精力放在科學研究上,就會妨礙人生目標的實現,偏離了人生的正道。

許多科學技術都是為了滿足人的物質欲望而發明的,科學技術的應用增加了社會物質生活資料,提高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人們的生活改善了,又會產生新的欲望。儒家排斥人的欲望,尤其是宋明理學,把人的物質欲望看作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可恥的“人欲”,認為“天理”“人欲”不并立,“存天理”就要“滅人欲”??茖W技術與“人欲”有著密切的關系,自然受到儒家的排斥。

第四,儒家對“中庸”思想的推崇也是其輕視自然科學的原因之一。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一個重要觀點,也是儒家思想的方法論。對于中庸,程朱等人解釋道:“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庇终f:“中者,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之名。庸,平常也。”中庸之道就是一種適度、恰當和追求和諧的思想方法和行為方式。中庸的思想要求人們在生活中不走極端,遵循常道。

亞里士多德說,“哲學起源于驚異”,即“起源于對自然萬物的驚異”。但這僅僅適應于解釋古希臘哲學的產生。中國哲學恰恰在追求“不驚異”。中庸的思想要求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墨守成規,保持一顆平常心,所謂“擔水砍柴,無非妙道”。中國哲學家們長期探究的“倫常”、“綱?!?,目的就在于確保生活秩序的“正常”,天行有常,人行有常,人類按“常”行事,就能得到正常發展。而人類科學的發展、知識的進步,其前提就是打破常規、突破限制??茖W的探索面對的是未知的世界,如果一味地遵循常規,就難以有大的發展。中庸思想不僅限制了自然科學的發展,同時也限制了人文科學的發展。

總之,儒家思想缺乏科學精神,實在是由儒家思想的內在邏輯決定的,儒家思想與科學精神顯得格格不入。儒家不歡迎“賽”先生,至少看不起“賽”先生,儒家思想的正統意識形態地位使得“賽”先生始終挺不起腰桿來。

參考文獻:

[1]《天人之際――中國哲學的困惑與選擇》 張世英著 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

篇9

[摘 要]目前大學學校在學生醫德培養和醫學人文精神的塑造面也往往重視不夠,教育方法單調,這種重科技輕人文的價值取向其實是唯科學主義在醫學教育領域的表現。醫患關系冷漠、緊張更是當今醫療行業普遍存在的狀況。儒家思想教育模式的主要內容是“仁”、“智”并舉,“仁”與“智”、“體用不二”的思想是儒家處理知識與道德關系的根本準則。儒家的德育思想對于我們今天構建主體性醫德教育理論、培養學生自我修養能力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儒家思想 醫德 教育

中圖分類號:R19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1)04-0011-03

推動醫學進步和發展的,不僅僅是先進的科學技術,更需要醫務工作者的奉獻精神、犧牲精神,需要不懈的努力,不斷的探索。希波克拉底誓言、孫思邈的大醫精誠,體現的就是這種醫德。醫學的進步,發展和創新,個人認為依靠的就是醫德。

何為醫德?醫德,即醫務人員的從業道德,它貫穿醫療衛生部門的各級各類醫務人員的職業活動中。因此從事醫務工作的所有人員均應接受這方面教育,而不僅僅是指臨床醫生。國際衛生組織(WHO)和學會都制定有相關的文件和宣言,作為各類醫務人員的行為規范。我國政府一九八八年也制定頒發了《醫務人員醫德規范及實施辦法》,作為全國醫務工作者的行為準則。

作為未來醫藥事業的繼承者和接班人,在培養出精湛醫技的醫學生的同時,更需要注重培養醫學生的醫德。高等醫學院校的醫學生是國家未來的高級醫務人才,在校期間就必須全面系統的了解醫德知識,培養其良好的修養,這樣將來才能稱得上合格的“產品”。

在市場經濟大潮下,在外界物質及利益的熏陶下,許多社會人士甚至醫學生被這種社會環境所感染,在唯科學主義傾向思潮的影響下,置醫德于不顧,醫學生醫德狀況凸顯我國醫德教育所面臨的困境。

目前醫學院校雖然加強了德育的課程,但仍沒有放在主要的地位,學校沒有重視德育,尤其是醫德教育在醫學中的重要作用,僅把醫德方面教育作為一門課程,而不是培養醫學生的一種系統教育工程,往往年級越高,理論教育越缺乏。

中國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自古就有關于醫德的闡述,比如“醫乃仁術”、“人命之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傳統醫學里就包含著醫德的精髓。儒家思想是傳統中國文化的主干,他代表了傳統文化的精神實質,對醫德影響是深遠的。

在儒家倫理中心的思想體系中,對個體人格完善的追求構成了整個儒家思想體系的出發點和歸宿??鬃铀O想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和“君子”。“圣人”是最高的理想人格,“君子”次之。在孔子看來,能具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論語•雍也》)的人就是圣人。中國古代儒家一直十分重視理想人格的設計,強調對個體完善人格的追求。對于個體完善人格的追求激勵著無數志士仁人臨事不懼,不計成敗得失,不問安危榮辱,具有強烈的自我犧牲精神和崇高的道德理想。

儒家思想體系中所蘊涵的外在道德規范與內在的心理欲求統一的思想對于現實的德育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道德教育本質上是個體人格和品德的建構過程,是個體的內在需要與社會道德原則的對話過程。

筆者認為,儒家思想對于醫學生的醫德教育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1 儒家的“仁”學思想對于醫德教育的主導價值作用。

儒家認為,心為“仁義之心”,“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于心”。(《孟子•盡心上》)“人皆有之”的“四心”:“側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保ā睹献?#8226;告子上》)這里講的人心,指人之“良心”或“本心”。 “良心”,是因為它代表著善,集中體現了作為人世之普遍道德標準的仁義禮智四德。 “本心”,是因為它是人所固有:“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保ā睹献?#8226;告子上》)

醫務工作者對病人要具有仁愛之心,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看到病人的痛苦,看到病人家屬的憂慮,就會動惻隱之心,正如孟子所言:“惻隱之心,仁之端也?!保ā睹献?#8226;公孫丑上》)這種同情之心不是為了金錢,也不是為了迎合誰,而是發自內心的“不忍人之心(《孟子•公孫丑上》)”,就產生要盡力救治的沖動。有此仁愛之心其醫術方能稱之為仁術。同時,培養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情懷是醫德建設的根本宗旨,這就要求醫務工作者在醫務工作中,同情和尊重患者,做到儒家所提倡的“仁者人也”、“仁者愛人”??鬃佣啻我浴皭廴恕闭f明“仁”的內涵,如“仁者愛人”,“節用而愛人”等等,都是“仁”所代表和體現的博愛精神,是儒家倫理的根本核心。醫學生是未來社會上的醫務工作者,對于培養醫學生的“仁”,儒家思想具有很好的主導價值作用。因此,儒家“仁”學思想對于培養醫學生醫德具有巨大的指導價值。

2 儒家思想的“誠”、“信”對于醫學生醫德教育的借鑒作用。

儒家認為誠信為行為之本,強調做人做事要重“誠”守“信”?!罢\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中庸》) 。醫務工作者面臨的是活生生的生命體,面對這些生命體,在科學面前,我們必須以誠相待,以信相守。誠實守信是當今醫務工作者不可缺少且尤為重要的品格。在醫療社會關系中,作為患者一方由于處于一種相對弱者的地位,更由于病患在身,往往對醫師寄以極大的期望,這種期望是超乎理性的,具有強烈的“情”的色彩。在患者就醫過程中,總會對醫護人員產生信賴感、親近感。如果醫務工作者除高超醫術之外,還具有認真敬業的精神,善良寬容的心態,向患者及其家屬真實地陳述患者的病情,適當檢查,對癥下藥,醫院合理收費,爭取讓病人以最少的代價治好疾病。擁有這樣誠實守信的品質,將更加吸引和影響病人,有利于良好醫患關系的建立,而且最終有利于促進醫學事業的發展。正如《中庸》所說:“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

醫學生培養最基本的“誠”、“信”,這不僅是提高醫德素質的要求,更是一種個人綜合魅力的升華?!把灾倚牛泻V敬”,這樣才能做得“君子坦蕩蕩”。

3 儒家思想中的“利”、“義”觀對醫學生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論語•陽貨》)”,“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 (《論語•衛靈公》)”,“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 。以上這些基本觀點表明儒家倫理思想的基本主張是“以義制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醫療行為帶有一定的盈利性質,辦醫的目的是為了謀取經濟利益,醫師也變為一種謀生的職業。這與儒家的思想并不沖突,儒家并不反對“利”,而是反對非“義”之“利”。儒家講“義以生利”、“因義成利”、“以義馭利”。面對市場經濟大潮下的經濟利益的巨大誘惑,弘揚正確的義利觀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醫德建設所面臨的嚴峻考驗。這就要求廣大醫務人員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正確處理社會效益和經濟收益、社會和個人的關系,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當醫學人道主義與功利主義發生矛盾時,堅持醫學人道主義第一的原則;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舍小家而顧大家,舍小利而重大義。救死扶傷,實行革命人道主義是醫生的工作目標,愛護患者的生命,關心患者的幸福,尊重患者的人格,保護患者的權利,實行醫學人道主義,又是醫務人員的行為準則。醫生要千方百計為患者解除病痛,按照患者的健康需要為他們服務,不論其身份高低或金錢報酬多寡,一視同仁。對那些貧困的人,更應當給予特別的關照。正如唐孫思邈所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后,自慮吉兇,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凄愴。勿避險、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反此則是含靈巨賊?!边@既是醫德建設的基本要求,也與中國儒家傳統倫理思想一致。

如何把握正確的利益觀,如何面對社會上形形的利益誘惑?早在幾千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見解?!墩撜Z•堯日》中提倡的“欲而不貪”,簡單、直白地道出了道德把握尺度和檢驗標準。正如清代費伯雄所說:“欲救人而學醫則可, 欲謀利而學醫則不可”。

4 儒家思想的“吾日三省吾身”對于醫學生的自律作用

大學教育有必要補上“自省、自律”這一重要道德升華過程。強化大學生的“內省”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應該是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儒家文化中深刻的自省、自律意識教育,有助于培養大學生認識自我、激勵自我、控制自我的自我教育、自我評價、自我管理能力。大學教育不僅要重視知識的傳授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更重要的還有行為習慣的養成和道德品質的加強。如果在大學教育中增添傳統儒家思想的人文內涵,讓大學生“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處處浸潤在傳統文化和現代科學文化思想的交織雜糅中,那么未來社會的整體道德水平一定會出現令人欣喜的局面。

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傳統社會的主流價值趨向是儒家思想,它貫穿著中國的整個思想發展史。儒家的倫理思想影響甚至決定了所有的方面,儒家思想浸潤著社會的方方面面,各個方面都深深地打上了儒家倫理思想的烙印。作為醫學在中國是中醫也不例外,中醫本身亦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古代,儒與醫基本上是不分家的,很多醫生就直接被直呼為儒醫。我國的傳統醫德更是建構在儒家倫理思想基礎之上的。基于現代醫學所走入的困境,我認為利用儒家的部分思想,對于建設醫學生醫德價值框架具有重要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利民.論中國古代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現代價值[M].《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5(26).

[2] 范紅霞,劉慶昌.尊重學生需要.改進道德教育[J].教育研究,2002,(6).

篇10

[關鍵詞]文廟 古建筑 文化

中圖分類號:TU99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01-0286-01

近年來,隨著文化的交流及傳播,在世界范圍內,“儒學”逐漸興盛起來,這為我們重新思考和認識儒學相關知識提供了一個契機。而除了研究儒學相關的書籍之外,我們通過對儒家建筑、石刻等諸多傳統古代建筑資源的了解和學習,能更好地認識和理解儒學與社會、歷史、文化的關系,了解其建筑風格和建筑手法背后的文化意義和深刻內涵。而在哈爾濱,文廟作為唯一的一座孔廟建筑,對我們研究哈爾濱地區的儒學發展以及儒家建筑特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從哈爾濱文廟整體建筑中觀看儒家思想

哈爾濱文廟整體建筑所給人的感受, 像是一座中國古代宮殿的縮影。哈爾濱文廟四周森嚴的圍墻, 使得哈爾濱文廟成為一個與外界相對隔離的系統。 而在這系統空間內, 孔子的地位象征是被高度提升的。

哈爾濱文廟的建筑遠觀氣勢恢宏。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在其他的拜祀孔子的廟宇中被尊稱為“萬仞宮墻”的文廟高墻,哈爾濱文廟墻體非常高,使得文廟與周圍現有的哈爾濱工程大學內房屋等建筑界限清晰。哈爾濱文廟的高墻被稱為“萬仞宮墻”,用宮墻高萬仞作為比喻不僅彰顯了孔子學問和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同時也突顯出哈爾濱地區甚至是東北地區人民對孔子的敬畏和孔子神圣不可侵犯的圣人形象。

從整體觀看文廟的建筑色彩,可以看到文廟所采用屋瓦為黃色。 在中國古代,黃色是皇家專用的色彩,有榮耀尊貴之意;立柱為紅色,紅柱在古代為天子裝飾宮室專用,仍然是等級崇高的色彩。黃色和紅色的運用,不僅僅是單純的視覺的沖擊, 文廟處處醒目的黃瓦和紅柱, 無不凸顯孔子身份的高貴, 被賦予了高度的象征含義。

二、哈爾濱文廟具體建筑群中剖析其中的文化意蘊

哈爾濱文廟和其他孔廟類似,主體建筑亦為大成殿。哈爾濱文廟的規模形制僅次于山東曲阜孔廟和北京孔廟,但山東曲阜孔廟和北京孔廟均為九開間,而哈爾濱文廟卻為十一開間,等級確實是全國之最。并且,哈爾濱文廟的大成殿為重檐龐殿頂大殿,重檐廡殿頂在古代建筑禮制中是最高等級的屋頂形式,在古代,多用于皇宮、佛教的主殿,在文廟中使用等級如此之高的重檐廡殿頂,可以看出人們對于孔子的崇敬和對儒學的遵從。哈爾濱文廟的大成殿的臺基為白石臺基,并配以白石雕欄,顯示了文廟的整潔與整齊。

作為典型三進式的仿清朝古代建筑群,哈爾濱文廟的結構為三進式院落,文廟的三進院落在中軸線的貫穿下層層遞進,一氣貫通。坐落在中軸線兩側的配殿、石碑、牌樓、掖門都是對稱排列的。文廟的建筑秩序井然,居中分布,層次分明,體現了儒家思想中的倫理有序、中庸和諧觀念。

三、從哈爾濱文廟細節來看其文化內涵

哈爾濱文廟不僅規模宏大,而且在修建的質量上,也十分考究。哈爾濱文廟雖然沒有大門(正門),但是每一扇門修都建得很精美。而且門環均為銅質,這依然是古代宮殿級別的建筑才可被允許使用的材料。哈爾濱文廟的每扇門的門釘是橫豎各九路排列,每扇門都是八十一個門釘。文廟采用的這種九九八十一個門釘方式稱為九路門釘。在中國古代,九是陽數里最大的數字,是陽數之極。九在古代為帝王專用,用來象征處于最高地位的帝王,這里用與古代君王一樣數量的門釘,象征著儒學的獨尊地位和孔子的圣賢地位同樣至高無上。

哈爾濱文廟前院的彩畫為等級最高的和璽彩畫,這是最高級別的皇宮專用彩畫,蘊含著人們對孔子的無限崇敬之情。哈爾濱文廟其余建筑多為旋子彩畫,旋子彩畫在等級上僅次于和璽彩畫,古代多用于宮廷、公卿府邸。雖然哈爾濱文廟采用最高等級的和璽彩畫較少,但是使用最多的旋子彩畫依然級別為宮廷級別,可見當時清朝人民對于孔子的崇尚。

哈爾濱文廟的屋脊上仙人、走獸十分精美,走獸為7個。哈爾濱文廟的屋脊走獸數量不及故宮,但是按禮制,文廟的走獸數量象征等級也非常之高。

四、總結

作為哈爾濱人民崇拜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一個象征,在孔廟的建筑空間等各方面, 以傳統道德觀和儒家思想文化來奉勸世人是其最為主要的特色??讖R與普通民間廟宇一樣, 具有相當濃厚勸人為善的思想, 但文廟把這種善念思想更為具體地呈現出來,落實在廟宇建筑的各個角落之中,其強調的最主要道德觀是以孔子所主張的儒家正統思想, 而非一般的多行善事普通說教思想觀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