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康復護理范文

時間:2023-10-16 17:37: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患者康復護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患者康復護理

篇1

喉癌是耳鼻咽喉科常見惡性腫瘤,近年來發病率有明顯增加趨勢,喉癌由于腫瘤發生部位的特殊性不僅對患者的生理功能造成影響,而且還嚴重影響患者心理健康。因此,醫護人員密切配合,患者積極主動參與,針對喉癌術后患者特點實施康復護理,起到幫助和指導患者最大程度的自理和恢復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效果。

1 臨床資料

本組13例均為男例,發病年齡41~76歲。其中全喉切除術10例,部分喉切除術3例。全組病例中喉癌手術伴頸淋巴結清掃術6例。

2 喉癌患者術后康復護理特點

2.1 護理對象:喉部分或全部切除的患者,其生理功能障礙會出現的喉狹窄、頸部永久性氣管造瘺、進食誤咽、聲音的改變、失音、失去大部分嗅覺功能等不同程度傷殘和并發癥,對醫療護理依賴性增強,是急需給予醫學和護理干預的群體。

2.2 護理目的:首先要完成與一般護理相同的目的,即使患者減輕病痛和促進健康。此外還要預防殘疾,減輕殘疾程度,最大限度地恢復其生活和活動能力,使患者早日回歸社會。

2.3 護理內容:重視心理護理并使心理護理貫穿康復護理的始終。喉癌患者術后有其特殊的、復雜的心理活動,甚至精神、心理障礙和行為異常。康復醫護人員應理解、同情患者,時刻掌握康復對象的心理動態,及時、耐心地做好心理護理工作;強調自我護理及變被動護理為主動護理。在病情允許條件下,訓練患者進行自理,即“自我護理”。對患者及其家屬要進行必要的康復知識宣傳,通過耐心地引導、鼓勵和幫助,使他們掌握“自我護理”的技巧,從而部分地或全部地做到生活自理;強調功能訓練,學習和掌握各有關功能訓練技術。配合康復醫師及其他康復技術人員對殘疾者進行功能評價和功能訓練。根據患者的不同性質和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實踐,貫穿康復護理的始終。

3 喉癌患者術后康復護理對策

3.1 心理護理

3.1.1 解除患者術后心理壓力:喉癌患者術后由于交流障礙、外表形象的改變、進食功能受到影響,自尊心受到削弱,因而屬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所以有效的心理治療對喉癌患者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減輕軀體功能障礙對患者造成的心理影響。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主動接觸患者,用真誠、和藹的語言關心和體貼患者。要患者盡快擺脫不良的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念,相信奇跡會在自己身上發生。安慰時應真誠熱情,不能敷衍搪塞和哄騙。

3.1.2 術后不良心態的干預:對有氣管造瘺口者,解釋氣管造瘺口的作用、重要性和護理方法,減輕其恐懼感。對焦慮者,主動接觸患者,鼓勵表達情感,耐心聽取患者的傾訴,讓患者感受到醫護人員的關懷和溫暖,正視現實并正確認識喉癌當前治療效果和前景。對于預后悲觀的喉切除者,講解喉的生理、解剖、手術方式,告知半喉切除可以很快恢復發音功能;全喉切除者可以通過電子喉、安裝發音管等恢復發音功能和語言交流能力。

3.1.3 爭取患者家屬及社會的支持:適時的安慰可以幫助患者建立信心、消除顧慮。護理工作要為患者創造交流的機會,動員親屬給予患者精神及生活上的人力支持。指導患者要積極尋求支持,如參加腫瘤患者座談會,并積極參加各種抗癌活動。讓腫瘤患者,保持心態的樂觀,情緒的穩定,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社會交往,不但可以鞏固療效,同時也是臨床治療的繼續,使其逐步回歸社會有積極作用。

3.2 自我護理:在病情允許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患者的潛能,協助患者完成獨立的自我照顧。改變一切由護士代勞,患者缺乏主動參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訓練的“替代護理”,為最大限度地讓患者參與ADL活動,護士則最小量給予的幫助的“自我護理”,使患者逐步實現自我照顧,獨立生活。喉全切除術患者將要終身帶管或在頸部留下一永久性瘺口,因此不可能終身、永久性的得到“替代護理”。“自我護理”訓練內容包括:很好地掌握自我護理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有關飲食的注意事項,氣管套管的清潔、消毒、取放及滴藥,正確發聲的練習方法,內套管的取放與清潔消毒,敷料的更換,瘺口小口罩的制作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等。如術后頭2天,氣管套內血性分泌物較多,應以吸痰為主,避免氣道內分泌物刺激患者咳嗽誘發傷口出血、加劇傷口疼痛。第三天開始,向患者宣教早期自主排痰的好處,教會患者正確排痰方法,鼓勵患者自主咳嗽。在患者坐起咳嗽間隙,教會家屬正確扣背的方法;保持造瘺口清潔,進行造瘺口自我護理指導,教會患者定時刷洗氣管內套管,學會消毒、安裝;頸部造瘺后鼻腔正常加溫、加濕、除塵功能消失,應防止肺內感染及氣管內痰液濃縮或干痂堵塞,教會患者蒸汽吸入,向氣管內滴入生理鹽水以及佩帶頸部護罩;無喉者頸部造瘺口和護罩與眾不同,需自我修飾掩飾頸部;飲食上加強營養,多食含高蛋白、維生素,易吞咽、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暢通,忌食帶碎屑、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嗆咳。

3.3 貫穿康復護理始終的功能訓練

3.3.1 吞咽功能訓練:術后第四天,咽喉黏膜基本恢復,鼓勵患者每隔3小時做3~5分鐘的吞咽活動。吞咽時可將少量唾液緩緩下咽,這種早期活動幫助咽喉肌群提前恢復協調動作;單純聲帶切除者,術后7天開始經口進食。部分喉切除或全喉切除者,術后10天開始進食訓練:進食前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講明經口進食是克服誤咽,順利拔除鼻飼管的必要過程,是重新建立喉括約肌功能不可缺少的步驟,然后,讓患者取端坐位,頭低30度下頜內收,反復練習吞咽方能成功。初次嘗試經口進食時,由軟食開始練起,如香蕉、軟蛋糕、米粑等黏性容易形成食團的固體食物。囑患者將食物充分咀嚼成團吞到舌根部時屏氣,同時用食指堵住氣管造瘺口,再將食物咽下并持續做幾次吞咽動作,以使食物全部通過咽部。吞下一口應清理口腔1次。吞咽后囑患者咳嗽,以咳出殘留在咽部的食物殘渣。應少量多餐,小口慢咽,最好給糊狀飲食,禁用流質飲食,更不能先飲水。當固體食物吞咽成功后可逐漸練習流質飲食,待患者完全經口進食進水自如無嗆咳時,方可拔出鼻飼管。

3.3.2 舌部運動訓練:囑患者張口,用舌尖舔下唇上唇,抵壓硬腭部,每隔5分鐘做1次,分別在早晨、中午、下午共做3次。

3.3.3 語言康復訓練:讓患者恢復喉的語言功能。根據發聲學的基本原理,發現患者雖不能再維持正常的說話方式,但仍具有發音的能力,只是換一種發音的方式。食管發音訓練:術后7~ 10天鼓勵患者堵管說話,以食管語言代替正常語言,其原理是將咽下的空氣,由食管沖出,以環咽肌作為聲門。經咽部和口腔涮節,發出有效的聲音,然后經咽腔、口腔、舌齒、唇、鼻腔等參與呈現語音聲。先發“a、o、u”音,以后數數,最后講話,一般白天練習,開始每天l~2次以后逐漸增加。食管發音無嗆咳的憂慮,但對大多數患者需系統的特別訓練才能逐步掌握。發音裝置使用訓練:開始主要教加壓呼氣,在教加壓呼氣的同時用手堵住氣管口,使氣流通過發音裝置進入下咽部而發音。堵氣管要做到嚴密而不漏氣,又不至因用力過大使食管段變形妨礙瓣膜的開啟和氣流的通過,反復訓練,可找出最佳發音狀態和氣流控制瓣膜開關。如安裝Blom―Singer發音器,能獲得較好的發音功能,但其最嚴重的并發癥為誤吸,最常見的并發癥是脫管。還有就是電子喉和人工喉。電子喉用簡單的電子裝置貼在無喉者左頸或頦部,使聲音從口腔發出,是無喉者非手術發聲最簡單易學的良好方法。人工喉是將呼出氣流引出,沖擊橡皮膜使之振動發音,這種聲音從口腔傳出。

4 討論

篇2

不論是缺血性腦卒中還是出血性腦卒中,都會造成不同范圍、不同程度的腦組織損害,因而產生多種多樣的神經精神癥狀,嚴重的還會危及生命,治愈后很多患者留有后遺癥。因此,腦卒中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大敵。因其致殘率高達70%~80%,部分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故腦卒中后患者心理壓力大,大多數患者會產生煩躁、焦慮、抑郁的心理和悲觀厭世的情緒,現就其心理護理和康復護理作一簡述。

1 腦卒中患者的心理狀態

1.1 煩躁、焦慮、抑郁的心理 腦卒中后因其軀體運動障礙,輕者表現為一側上肢無力,尚可行走;還有表現為一側上下肢均無力,在別人攙扶下可以拖步走,較重的表現為一側肢體癱瘓,不能行走;更嚴重的表現為雙側肢體癱瘓臥床。這幾種情況對患者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患者一方面擔心疾病發展,另一方面擔心從此癱瘓在床需人照顧,因此會出現煩躁、焦慮、抑郁的心理,有個別人甚至拔除補液,拒絕進食,不言不語,有厭世的想法。

1.2 孤獨、寂寞、恐懼的心理 腦卒中后由于失語,缺少與人的交流溝通,有時候患者因別人不能理解他要表達的意思而表現出煩躁或者情緒低落等,患者家屬忽視患者特殊的心理需要,特別是老年人,有的子女當著老人的面互相推諉老人,甚至有遺棄老人的不負責和不道德行為,這就更加重了患者的寂寞和孤獨感。

1.3 患者角色缺如 一向健康的人,他們對自己也成了患者,感到突然,腦卒中造成的肢體癱瘓、失語等,使他們感到苦惱,不能接受,因而不能正確對待疾病,給疾病的恢復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2 護理措施

疾病早期表現出對疾病的不理解和否認的患者,在護理中我們處處給予尊重和照顧,先將治療的目的、意義、療效和注意事項等告訴患者,并征求其意見,尊重和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取得合作。使患者感受到在醫院有安全感,有信心,避免使患者產生憂郁、失望等嚴重問題。護理人員對待患者態度要親切、關心、體貼、誠懇、言語溫和,對于患者的粗暴無禮要給予深切的理解,切勿感情用事與患者爭吵,要尊重他們,不要勉強患者改變他們長期形成的習慣和嗜好,給予心理支持,語言安慰,以取得患者的信任。

對性情急躁,情緒易波動的患者要積極的引導。這類患者情緒易受客觀因素的影響,易產生波動,急躁不易于控制病情。出現這種情況,我們給于講解腦血管病的發病機理,哪些人易于發病,危險因子是什么,應如何預防等知識。告訴患者用科學的方法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引導其擴大自己的愛好面,陶冶情操,增添樂趣;消除心理壓抑和急躁情緒,避免誘發本病的因素。

對于缺乏信心,疑慮重重的患者,應給與真誠的安慰和鼓勵。這類患者對自己的病情缺乏了解,信心不足,又怕病后殘疾無人照料,過度的焦慮,破壞了心理平衡,使病情多次出現反復。對待這樣的患者,要積極幫助他們認識和了解疾病發生、發展的因素,消除其緊張焦慮情緒,運用醫學知識,啟發和指導其主動配合治療。使他們在精神上得到很大安慰,增強信心。

對于抑郁型患者,我們主動熱情地與他們接近每天與患者有2~3 h的溝通時間,耐心地傾聽他們講述自己的生活挫折和精神創傷,并給與必要的安慰、開導和照顧,使患者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同時,引導他們每天練習書法和賞花等有益于身心的活動,來培養其愛好和興趣,并創造條件讓他們與性格開朗的病友接觸,從而使他們在感情上有新的變化,避免發生情感障礙。

對于各種類型的患者,采取家庭溝通法,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家屬聯系交流,告訴家屬患者的病情及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建議他們經常探望患者,空閑時多余患者進行思想交流;風和日麗時,陪患者到室外走走,還要時常邀請親朋好友與患者一起閑談,避免遭受強烈的精神刺激,使患者永保平和快樂的心緒,促進疾病的早日康復。

注意患者在不同時期的心理變化,有針對性地做好心理護理,偏癱患者在發病初期,由于突然發生偏癱不久,仍處于堅持否認病情,情緒激動,急躁階段康復的欲望極為強烈。對此期間的患者要給予安慰疏導,消除其急躁情緒,使其正視病情,積極配合訓練,而當患者首次發病病程較長,或反復多次發病時,面對較長時間的治療,肢體功能障礙仍未得到完全恢復,此期患者常感到悲觀、失望、情緒低落,對愈后缺乏信心,甚至不愿進行訓練,對此期患者要因勢利導,并讓康復成功者現身說教,促使患者變悲觀失望為主觀努力,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創造溫馨舒適、安全整潔的環境,護理人員對待患者要一視同仁、誠懇相待,并以自身嫻熟的技術、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去影響患者,使患者從心理上感到安全,可信賴,化擔心、疑心為舒心安全,促使患者早日康復。

4 康復護理

4.1 保持良好的功能位置 癱瘓肢體的手指關節應伸展、稍屈曲,手中可放一海綿卷;肘關節微曲。上肢肩關節稍外展,為了防止足下垂,可在足底放一硬枕,為防止下肢外旋,在外側部可放一支撐物。

4.2 按摩 按摩包括按、摩、揉、捏4法。順序應由遠心端至近心端。掌握原則為先輕后重、由淺及深、由慢而快,2次/d,20 min/次。對患者的上肢從手指至前臂、肩關節周圍,用紅花酒精進行舒緩的按摩。

4.3 被動運動 在生命體征平穩后,無進行性腦卒中發生,無論甚至清楚還是昏迷患者應早期進行肢體被動運動,包括肩肘指、髖、膝、踝關節的屈曲、伸展及抬舉活動。

4.4 主動活動 當患者神志清楚,生命體征平穩后,可開展床上的主動訓練,以利于肢體功能恢復,常見的主動訓練方法為:Bobarth握手、橋式運動、床上移行等,訓練由簡單到復雜,著重訓練癱瘓肢體和軟弱肌群。

篇3

【關鍵詞】 腦卒中;早期;康復;護理

我院200801~200812收治的42例腦卒中患者,通過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收治的腦卒中患者42例,根據隨機數表分為訓練組21例,對照組21例;訓練組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齡62歲;對照組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齡64歲。在一般資料和疾病資料方面包括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月收入、醫療支付方式、腦卒中類型、病變部位、并發癥,訓練組和對照組均衡可比(P>0.05)。診斷參照文獻[1]標準,并經頭顱CT或MRI檢查確診。

1.2 方法 腦卒中發生后應以臨床搶救為主,康復護理措施的早期介入應以不影響臨床搶救為前提,只要患者神志清楚,生命體征穩定,48h就可以進行康復治療和護理。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訓練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積極給予康復訓練,包括患肢運動康復護理、語言康復護理、心理護理。觀察2組療效。

1.3 評定標準 以平均住院天數、患肢肌力恢復情況、失語恢復情況、心理狀態恢復情況為主要指標進行比較。

2 結果

2組患者康復指標比較見表1。

表1 2組患者康復指標比較(略)

注:P

3 康復訓練

3.1 訓練指導 腦卒中患者應及早進行功能鍛煉,這是因為腦卒中后中樞神經系統結構和能力上存在代償和功能重組自然恢復能力[2]。急性腦卒中的病人大多意識障礙癱瘓在床,在搶救生命的同時,應重視肢體的功能康復,保持良好的功能位。早期功能鍛煉最重要,越早越好,對腦出血、康復介入越早,患者的功能恢復和整體療效就越好[3]。在病人生命體征平穩后,無進行性腦卒中發生,除了注意肢體的擺放,無論神志清楚還是昏迷病人,都應早期進行被動運動。當病人神志清楚,生命體征平穩后,可開展床上的主動訓練,如雙手交叉上舉訓練、翻身訓練、下肢橋式訓練等,以利于肢體功能恢復,訓練由簡單到復雜,著重訓練癱瘓肢體和軟弱肌群。根據病情做床下訓練指導,病人不能直接由床上臥位到床下站位,而應由一個從床上平臥到半坐位坐位雙腿放床邊坐位站立的過程。

3.2 語言訓練 教給病人噘嘴、鼓眼、齜牙、彈舌等,每個動作做5~10次,教病人學習發聲,先單個音節重復,當病人能準確發音后,再多個音節連在一起重復發音,每日重復訓練次數,直到訓練好為止。語言訓練是個復雜的過程,需病人、家屬與醫護人員共同努力,循序漸進,由音到詞,由詞到句[4]。

3.3 心理護理 卒中病人因發病迅速,病程長,致殘率高,引起病人憂郁、緊張、焦慮、煩躁,甚至輕生,這些不良的情緒刺激不但使病人在思想上產生消極對抗,使卒中病人失去鍛煉的信心。此時,醫護人員應積極主動的引導患者盡快調整心態,以積極的態度對待疾病,配合治療。首先應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療,最大限度地彌補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生活的動機,并盡量有充沛的精力面對疾病[5],并給予病人心理疏導,安慰病人,消除不良情緒刺激。同時讓家屬多關心患者,從情感上給其更多的支持。實踐證明,處于興奮狀態和良好情緒時,神經抑制解除,這時神經肌肉調節達到最佳狀態,有利于肢體功能恢復。

4 討論

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后肢體肌力恢復、患者的情緒、語言交流、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手功能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對腦卒中后患者生存質量方面也有著深遠影響,而良好的心理狀態有助于肢體功能的恢復。早期康復護理,需要時間、耐力和愛心,更需要護士有心理學知識、護理學知識和康復醫學知識,來滿足患者的需求。在康復護理組早期進行康復護理過程中無一例病情加重或死亡,表明早期實行康復護理是安全的。因此在臨床護理工作中,促進患者生理障礙的康復使這類患者最快、最大限度地恢復其運動功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達到殘而不廢的目的,從而提高了腦卒中后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 各類血管病診斷要點[J]. 中華神經科雜志, 1996,29(6):379380.

[2] 胡永善,朱玉蓮,楊培君,等. 早期康復治療對急性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J].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02,17(3):145.

[3] 李秀芬.120例腦出血患者的預防與護理[J]. 華夏醫學, 2007,20(5):956957.

[4] 龐曉陽.微創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病人的護理[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8,11(11):144145.

篇4

【關鍵詞】腦血栓 康復 護理

在臨床上腦血栓患者的治療中,傳統存在重視搶救生命,忽視功能恢復,重治療,輕康復的傾向。作者為了減輕腦血栓患者的痛苦,在傳統物治療基礎上結合系統的康復護理,對患者肢患肢功能及語言能力進行比較。結果表明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并總結了一套較成功的護理經驗,供護理同行們交流。

1 臨床資料

選擇2000年至2005年收入我科住院的腦血栓病人49例,其中男38例,女11例,年齡最大的79歲,最小的50歲,平均64歲,職業為干部和工人。患者均神志清楚,偏癱瘓,住院時間2個月左右恢復達到完全自理75%,部分自理25%。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62歲,一工廠退休干部,因眩暈、左側肢體癱瘓、言語不清一天于2000年4月15日入院。入院查體:血壓185/105mmHg,神志清楚,精神不振,左側口角歪斜,左上肢不能前伸上舉、握拳,左下肢不能上抬、屈膝,口齒不利。住院診斷“腦血栓形成”。治療原則:靜臥、抗血栓、擴血管及支持療法等。護理診斷:自理能力缺陷、語言交流障礙、肢體廢用綜合征、憂郁。護理措施:部分功能代償護理、語言恢復訓練、肢體被動與主動訓練及心理支持療法。經過以上2個月的治療與護理,患者偏癱癥狀明顯改善,語言交流正常,生活自理恢復,于6月13日痊愈出院。

3 護理方法

3.1確定隨機分組方法,采用簡單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20例,平均年齡63歲,實驗組29例,平均64歲。

兩組在性別、年齡、病情程度上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3.2對照組采用傳統性藥療加常規護理方法,而實驗組采用藥療加計劃康復護理方法,比較二者的康復效果。

3.3編制康復護理計劃內容。包括語言訓練、肢體功能鍛煉、翻身動作訓練、心理康復等,采取醫護人員、家屬、患者共同參與的方法。

3.4編制語言訓練計劃與方法。設置適宜的語言環境,訓練時間安排在每天上午,每次不超過30分鐘。從簡單的字,循序漸進,逐步用詞到整句的話去教患者說話,訓練其語言功能,采用家庭治療及個別治療的方法。

3.5制定防肢體廢用綜合癥、肢體主動與被動訓練計劃 轉貼于

3.5.1床上運動 進行癱側肢體各部位被動運動,先按摩再對每一關節進行活動,練習抬頭、翻身、坐起,為能下床行走創造條。

3.5.2站立 在床上達到自行坐穩后訓練站立。站立由護士或家屬協助,站立時間由短到長,達到站穩15分鐘后開始邁步。

3.5.3邁步 邁步時護士或家屬攙扶可用手協助其抬腳起步,在行走練習時防止摔倒。

3.5.4癱側上肢功能的康復 應從大關節被動活動到小關節被動活動,如抬臂、握拳、拾物等微細功能的鍛煉。

3.6制定對患者及家屬相關知識及疾病轉歸宣傳題綱及實施過程,使患者提高對疾病認知及對康復訓練增強信心。

3.7制定防并發癥如沉降性肺炎、褥瘡、便秘等護理計劃。

3.8效果評價 生活完全自理:采用患者自評與互評相結合的方法。語言交流正常、患肢肌力達到3-4級,排便1-2次/日,無并發癥。達到此標準的:對照組占63%;實驗組占85%。生活部分自理:言語不清、患肢肌力為2級,排便0-1次/日。患者為此標準的對照組占37%,實驗組占15%。

由上可知患者功能均有改善,但實驗組患者功能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表明藥療與康復護理相結合比傳統的常規護理與藥物治療效果更明顯。

4 護理體會

血栓形成是指在顱內外供應腦部的動脈壁病變的基礎上形成血栓,引起其供血范圍內的梗塞性壞死,因而產后相應的神經癥狀和體征。故老年人患腦血管病中發病率高的是腦血栓。根據尋49例腦血栓患者進行語言及肢體功能訓練分組觀察的結果,我們體會到康復護理的重要性。腦血栓可致失語、心理障礙,因此運用心理護理用于臨床實踐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腹部操可促進肺擴張,預防肺炎,另外刺激腸蠕動以及晨間冷飲開水對預防便秘的發生效果明顯。綜上所述,本人認為對于腦血栓患者采取康復護理,對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減少并發癥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 考 文 獻

篇5

關鍵詞:康復護理偏癱患者腦中卒影響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097-01

偏癱的原因有很多種,常常由血壓、心腦血管、摔跤導致中風等問題引起,當然,這樣的病癥多見于中老年人,加上中老年人的身體情況,在偏癱后的恢復過程比較麻煩,而且想要復原有著很大的困難。所以對于偏癱患者,康復治療才是至關重要的,康復護理的程度及因人而異的方案對患者能否痊愈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1康復護理

心理康復護理。由于引起偏癱病癥的原因多數都是突發性的,事先沒有一個心理準備的過程,當發病后,病人的身體處于偏癱的情況,肢體活動不受自己控制,甚至連生活自理都存在很大的困難,加上康復治療過程較長,不能立即見效,所以,患者一般都有心理適應過程,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患者常常會表現出悲觀的態度,覺得自己從此以后就沒用了,擔心治療后還是不能康復,或者不能痊愈、會經常復發,對未來充滿了消極的思想等心理,逐漸的就會產生精神壓力和焦躁的情緒,長此以往將有可能轉變為抑郁癥等心理問題。這時,醫護人員護理時的態度、家人的耐心和關心程度,哪怕是一個很小的細節,都會對患者產生正面或者負面的影響。

家屬在平時的照料中應以足夠的熱情和溫和的態度來對待病患,而且中老年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小孩脾氣”,要多耐心的傾聽患者的訴說,盡量順其意,這樣才能真正了解他們心理的想法;而醫護人員在面對病患消極或煩躁的態度時,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職能,為其講解治療康復的例子,從心理上誘導其用正確的心態來對待自己的病情,要逐步的建立其自信,同時,很多偏癱患者還存在語言障礙,這樣的情況更應該耐心的與之溝通,在從心理上關心和關注的同時,應該讓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讓他們能主動配合醫護人員進行康復鍛煉。

2康復訓練

2.1臥床期。在患者剛開始偏癱的時候,要使其保持良好的和肢位,因為這一點是患者恢復和做其他護理的基礎,其中包括仰臥和側臥,當患者需要變換的時候,醫護人員的幫助是必須的,一般來說,想要避免褥瘡等問題,最好能在短時間內幫助患者進行更換,這樣也能讓患者處于相對舒服的狀態。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仰臥還是側臥,都要保持頭平。因為這時的患者并不能進行主動的活動,所以也需要護理人員定時的進行被動活動:四肢關節的彎曲、伸展和旋轉,前提是不要弄疼患者,要多帶動患者的患肢進行反復的活動,當感覺患肢能夠輕微的移動的時候,可以協助其將膝蓋彎曲,做床上橋式運動,這樣有助于患者的肌肉力量的恢復,也要逐步增加平臥的角度,使患者能在鍛煉中慢慢的坐穩。

2.2坐位期。康復護理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能坐穩的前提下,對患者進行坐位的耐力訓練,同時配合以四肢的抬起與放松的活動,但是一定要密切注意患者的血壓情況,避免因訓練引起心血管和腦壓方面的問題。應該訓練患者在沒有任何背部依靠的情況下進行坐位練習,即使有外力的推動時也能保持平衡,這樣就能協助患者坐在床的邊緣或者椅子上,但要保持頭部的直立,慢慢的做頭部的轉向和肩部的運動,并且訓練患者能在座椅上做上身的轉向運動,對于肘關節和手臂,應該引導患者進行舉過頭頂的活動,同時,將患手放在患腿上,用健康的手將患手拉伸并且幫助患手慢慢分開每一個手指,醫護人員應該囑咐病患在平時要反復的鍛煉患手和患腿的活動能力鍛煉。

2.3站立和步行期。當患者的患手和患腿能進行緩慢的活動時,應當幫助患者進行站立的訓練,一開始的時候可以讓患者靠著床或者墻壁,以健康的手扶住支撐點,慢慢的把身體重心移向偏癱的側邊,對患腿的腿部肌肉力量進行鍛煉,加以偏癱側邊的負重,彎曲,弓背等肢體訓練,通過不斷的練習,試著讓患者開始無支撐的站立訓練,并且從不同的方向輕推患者,當患者能夠逐步掌握站立平衡時,就要開始步行的訓練。

要讓患腿在負重的情況下開始單腿站立進行腿部擺動訓練,擺動時,足部及腳趾要進行相應的彎曲和活動,步行初期由醫護人員陪護進行,在患側和健康側邊進行交替時,注意患者的重心轉移,而且要對患者的上肢做好嚴密的防范措施,謹防患者在步行康復訓練時出現意外。逐漸的要患者能在步行時抬頭,挺胸,能加大患肢的移動幅度。這是一個艱苦的康復過程,由于偏癱患者的年齡結構問題,使得多數患者不能堅持下來,所以要在康復護理的過程中不斷鼓勵患者,樹立其信心,并且要讓患者看到每次訓練進步之處,讓他們能真正的感受到康復的希望。

3康復護理的意義

對于各種病因引起的偏癱患者,能越早的進行康復訓練和護理是最好的選擇,這樣肢體功能恢復的可能性就越大,治療的效果也越好。一般情況下,只要患者的體內機理相對平衡,有著清醒的意識就能開始康復性的訓練,這樣的護理過程需要患者和醫護人員的高度配合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對于一些血壓不穩或者心率不穩定的患者,嚴格來說要在患者發病兩個星期后才能開始康復性的鍛煉,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規避風險。

康復護理時采用的逐步鍛煉模式,需要根據不同人的病情而定,這樣才能充分刺激偏癱患者的神經元,使其在發病后保持正常的興奮過程,通過各階段的鍛煉練習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耐力,能有效的預防患側的攣縮,避免出現肢體僵硬和肌肉萎縮的現象,用這種正常的康復訓練模式能有效的降低偏癱患者的殘疾概率,盡快的恢復至能生活自理的狀態。

參考文獻

篇6

作者單位:136000吉林省四平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袁淑霞李冰劉春穎);136000吉林省四平市婦嬰醫院高壓氧倉室(曲志娟)隨著人口老齡化,腦卒中的發病率逐步提高,而且腦卒中后病殘率也很高,不但給家庭、社會帶來沉重負擔,而且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恰當的康復護理,可使一部分患者重返社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科從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對200例住院的腦卒中患者給予全面康復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200例中男150例,女50例,年齡38~82歲,平均年齡60歲,其中腦出血45例,腦梗死155例,均經頭CT、MRI證實。200例均是首次發病,神志清楚,其中肢體全癱20例,偏癱160例,言語障礙20例,病程1~7 d,肌力0~4級。

2康復護理方法

2.1向患者說明康復的機理腦卒中后神經系統在結構和功能上具有重組能力和可塑性,部分神經元可以再生。通過訓練可以使神經系統功能發生短暫的變化,可以鍛煉大腦皮層的活動能力,使神經系統興奮性和反應性改善。可以增加腦內腎上腺素、乙酰膽堿等神經介質分泌。還具有一定的腦保護作用,使神經元損失減少,失能區功能恢復加快。

2.2做好心理護理腦卒中患者由于肢體功能和語言表達障礙,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常有自悲、抑郁、孤僻、急躁、固執等心理。護士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并給予針對性護理。給患者提供有關疾病、治療及預后的可靠信息,鼓勵患者正確對待疾病,消除憂郁、恐懼或悲觀心理,擺脫對他人的依賴心理。關心、尊重患者,多與其交談,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感受,避免任何傷害患者自尊的言行,同時注意家屬的心理疏導,營造一種舒適的環境和親情氛圍。鼓勵患者克服困難,安心接受訓練,當肢體功能訓練出現效果時,給予鼓勵,指導其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地堅持訓練。

2.3選擇好康復的時機應視患者的情況盡早開始,但以不影響搶救為前提。一般認為訓練中良肢位的擺放,的變換和肢體被動活動對血壓無明顯影響,病后馬上就可以進行。主動活動,因需患者主動完成或配合,而且對血壓、脈搏有一定影響,以患者神志清楚,生命體征平穩且神經癥狀不再發展時開始為宜。但具體活動時間應個體化。

2.4運動的康復護理

2.4.1良肢位的擺放良肢位是從治療角度出發設計的臨床性。但是為了防止關節攣縮影響運動功能,必須定時進行改變。其方法如下:仰臥位:頭偏向一側,癱瘓側肩胛下墊一小枕使其保持肩關節上抬,髖關節下墊枕頭使其保持上抬,膝關節下墊枕使其呈稍彎曲狀態,腳下墊枕或足托板,使腳腕關節保持90°角。良肢位是:肩關節處于上抬前挺,上臂外旋稍外展,肘與腕伸直,掌心向上,手指伸直并分開。骨盆和髖前挺,大腿稍向內加緊并內旋。患側臥位:背部墊枕保持側臥姿勢,健側下肢放在患側下肢前面,用枕頭支撐,腳掌下墊枕或足托板,使腳腕關節保持90°角。良肢位是:患肩向前,肩關節呈90°角,肘關節伸直呈180°角,掌心向上,手指伸開,健側下肢在前,患側下肢向后稍屈膝狀態。健側臥位:背部墊枕保持側臥姿勢,患側上肢下墊枕放松前伸,高度應高于心臟,患側下肢墊枕放松前伸,腳掌下墊枕或足托板,使腳腕關節保持90°角。良肢位是:患肩前伸、上臂抬高肘關節伸直呈180°角,掌心向下、手指伸開,患側下肢稍彎曲放于健腿前,健腿在后自然彎曲。

2.4.2被動運動活動順序由大關節到小關節,循序漸進,緩慢進行,切忌粗暴,被動運動時多做與痙攣相反的運動,腦卒中患者上肢多為屈肌占優勢,下肢多為伸肌占優勢,被動運動時,應輕輕拍打、按摩患肢,使其肌肉松弛無對抗,方可開始。肩關節:屈、伸、外展、旋內、旋外,以患者能耐受為宜。肘關節:屈、伸、旋內、旋外等,力量適宜,不可過快。腕關節:背屈、背伸、環繞等,不可過分用力,以免骨折。手指各關節:屈伸,拇指外展、環繞與其他四指對指,擠壓每個手指兩側,由指尖向上,每指3-4次,防止患手腫脹。髖關節:外展、內收、旋內、旋外等,以患者能耐受為宜。不可用力過猛,速度適中。膝關節:屈、伸、旋內旋外等。踝關節:跖屈、跖伸、環繞等。趾關節:屈伸及環繞活動。

2.4.3主動運動當癱瘓肢體的功能開始恢復時,就應鼓勵患者增加主動運動,減少被動運動,原則是由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在醫護人員正確指導下進行。①十指交叉握手的自我輔助運動:幫助患者將患側手五指分開,拇指壓在健側手拇指上,余四指相對應交叉,用健側手帶動患側手做上舉運動;②橋式運動:患者平臥,雙膝屈曲,護士用手扶住患者雙膝關節,囑患者抬起臀部;③起坐訓練:囑患者將健側腿伸直置于患側腿下方,帶患側腿至床邊,然后轉至側臥位并以健側前臂支撐軀干,逐漸呈直立位,坐于床邊。

2.5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訓練主要對患者進行技巧性訓練、功能訓練、步態訓練、精細協調訓練。指導患者握筆、握匙、刷牙、穿脫衣服、整理床鋪,攙扶患者走出室外,逐步過渡到緩慢步行、上下樓梯,協助患者逐步學會使用自助工具。在日常生活活動中提高患者各種自理能力。

篇7

關鍵詞:腦梗死疾病;康復護理;護理措施;護理效果

腦梗死疾病會對人體的肢體機能及日常自理能力造成嚴重影響。為了使患者的四肢機能夠盡早恢復,在患者接受治療的同時,護理人員應運用康復訓練措施幫助患者鍛煉肢體能力。文中筆者研了康復訓練對輕度腦栓塞患者肢體機能復原情況的影響,并將結果作如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任意抽選2013年12月~2014年6月本科室接收的腦栓塞患者220例,患者歲數在28~79歲,其中有男患者127例,女患者93例。將患者平均分成對照組及觀察組。由于兩組患者在性別、歲數等方面十分接近P>0.05,差異無統計意義,因此可以作為實驗對比樣本。

1.2復健訓練措施

1.2.1使用Bobath訓練法鍛煉患者的肢體運動能力

1.2.1.1訓練患者肢體:首先讓患者交叉十指,慢慢將手臂向前伸展,并逐漸居高到頭部并在頭頂停留五秒,然后將手放回原位。患者按照此法鍛煉30次/d。患者先將手臂向前平伸,然后將手臂停留于身側20 cm處。然后運用體重牽引癱瘓的肢體,連續鍛煉5 min,堅持15次/d。

1.2.1.2引導患者練習站立 首先護士要幫助患者站立在斜板上,幫助患者矯正O形腿,并自主控制雙腿痙攣情況。使用斜板訓練每次應持續5 min,15次/d。

1.2.1.3引導患者練習行走 護士要教導患者準確的站立姿勢和走樓梯的方法,然后牽引患者嘗試緩慢步行。在患者適應后,護士可以讓患者嘗試使用拐杖自行走路。護士不但要幫助患者鍛煉肢體,還要將復健訓練方法教給患者家屬,使家屬能夠引導患者進行走路練習。

1.2.2用ADL法訓練患者的自理能力 患者要在護理人員的幫助下嘗試自行穿脫衣物、自行飲水、吃飯。在進食時,患者要練習雙手交替握餐具。同時,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清潔身體,使患者嘗試自行洗浴。此外,患者要練習坐、臥、立等姿勢,并練習從病床移動到輪椅、從輪椅回到病床的方法。

1.3效果評測依據

1.3.1 Barthel評分 肢體機能訓練完成情況評分:①≥60分:順利完成所有訓練;②40~60分:大致完成訓練;③

1.3.2 Fugal-Meyer評級 ADL基礎能力評級標準:①完全恢復:患者能夠正常進行日常生活;②中度自理障礙:患者的自理能力大致恢復;③重度自理障礙:患者的自理能力完全無恢復。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19.0對數據資料進行分析,用(x±s)代表計量,通過t進行驗證,χ2表示檢驗概率,P

2結果

2.1接受護理后患者的Barthel表格評測對比 護理后,觀察組≥60分的患者有86例,40~60分有14例,

2.2接受護理后患者的Fugal-Meyer評測對比 護理后,觀察組完全痊愈患者有78例,中度自理障礙有24例,重度自理障礙有4例;對照組完全痊愈患者有38例,中度自理障礙有66例,重度自理障礙有6例,根據數據可知,觀察組患者接受康復護理后,Fugal-Meyer評測顯著優于對照組P

3討論

臨床科室中的康復護理模式是指護理人員按照恢復人意神經技能的醫院原理對患者實施貼身護理[1]。這種護理模式用于護理輕度腦栓塞能夠取得十分良好的護理效果。實施康復護理首先必須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為患者創造有助治療的住院環境,同時采用適當的鍛煉方式,幫助患者訓練四肢機能,使患者的身體技能能夠盡快恢復,重返正常生 活[2]。在上文中筆者通過Fugal-Meyer表格及Barthel及表格以計分形式對腦栓塞患者接受護理后的恢復情況進行評價。觀察組患者接受康復護理后,肢體恢復情況顯著優于接受常規看護的對照組。因此,在臨床心腦血管科室中,應選用康復護理對輕度腦栓塞患者實施看護。

參考文獻:

篇8

江蘇省無錫市人民醫院,江蘇無錫 214000

[摘要] 目的 就腦卒中患者吞咽障礙的康復護理172例進行探討。方法 選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間收治的172例腦卒中合并吞咽障礙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分別是康復組(86例)、對照組(86例),86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而86例康復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死康復護理方法。 結果 康復組護理效果較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腦卒中合并吞咽障礙患者進行康復護理,效果優,而且安全、可行的,可有效防止咽部肌肉廢用性萎縮,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修復能力或可塑能力,值得在臨床上大量應用。

[

關鍵詞 ] 腦卒中;吞咽障礙;康復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3(b)-0062-02

近年來,腦卒中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其病情兇險,病死率、致殘率高。目前,針對此病尚無特異性手段。其病因主要是由于腦缺血而導致出現一系列生化級聯反應,最終引發缺血癥狀,導致神經元凋亡,造成腦部功能障礙。吞咽障礙是腦卒中常見并發癥,輕者影響患者營養攝入和發音[1],患者易產生悲觀心理,致使生活質量下降,重者則造成嚴重營養不良,吸入性肺炎,導致窒息死亡。大量的臨床實踐表明,加強腦卒中患者吞咽障礙的康復護理,能夠較好地恢復腦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2]。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間收治的172例腦卒中合并吞咽障礙患者,其中男102例,女70例;平均年齡55歲,最小年齡35歲,最大年齡70歲。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分別是康復組(86例)、對照組(86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3]。

1.2 方法

86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而86例康復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死康復護理方法。

1.2.1 基礎訓練 應該有針對性地對重度和中度出現吞咽障礙的患者進行一系列的吞咽肌訓練。①咳嗽訓練,患者應該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來反復練習嗆咳,以此來建立起防御反射,排除氣管異物[4];②頰肌訓練,患者應該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反復做閉頜、張頜、吹氣、鼓腮運動,每天2次;③咽部冷刺激訓練,應該對患者的咽后壁、舌根、軟腭等部位用冰凍棉簽蘸少許水來進行輕輕刺激,以此來促進吞咽功能恢復,強化吞咽反射, 提高咽部及軟腭的敏感;④呼吸-吞咽控制訓練,患者用口緩慢呼氣,用鼻吸氣,做空咽動作,為了防止出現誤咽現象,應該使呼吸運動與吞咽動作相互配合;⑤舌肌訓練,舌伸出口外用力向各方向運動,直到能主動運動[5]。

1.2.2 攝食訓練 患者經過基礎訓練之后,就能夠產生一定的攝食能力,而后開始攝食訓練。①食物的選擇,患者在攝食時,應該選擇不易松散、一定粘性、易于口腔內移動的食物,然后再逐步口服糊狀食物。②的選擇。患者頭部前屈, 墊高偏癱側肩部,由健側喂入食物,這樣一來,就不很容易出現誤咽、食物從口腔漏出的問題。③控制喂食量。最早攝食3~4 mL,而后再逐步過渡到1湯匙左右,盡量要讓患者將口腔內的食物全部咽下之后再進食[6]。

1.2.3生活護理 患者住院期間大部分是臥床或行動不變的,因此做好生活護理尤為重要。病房內要保持清潔、整齊、安靜、溫濕度適宜。加強晨晚間的護理,采用濕掃法清潔并整理床單元,必要時更換。手術、行動不便或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協助漱口、洗臉、洗手、擦背、梳頭喂飯。對生活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的病人協助翻身、拍背、功能鍛煉。在晨晚間護理過程中要做到一問候、二查看、三護理、四宣教。問候中親近病人,查看病人病情有無異常,各種管道是否通暢,有無安全隱患。護理病人使其感到舒適,心情愉快,在護理過程中進行疾病相關知識的宣教,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囑病人術后避免重體力勞動,性生活恢復需依據術后復查結果而定[7]。

1.2.4心理護理 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臨床經驗豐富、學識全面、護理操作技能嫻熟的護士往往會很容易就贏得患者的信任和好感。患者在進入醫院之后,護士應第一時間打招呼,并對他們的病情進行耐心詢問,全面了解他們的治療、心理特點等,做好健康宣教,如康復指導、預后、功能鍛煉、飲食宜忌等,并一視同仁地告知全部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宜[5]。

隨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層次的日益提高,再加上護理學、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護士必須要不斷地提高總體水平和自身素質,要對各種生活保健知識都要有所了解,而不能直視具備專科理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夠及時地、正確地回答患者提出問題。尤其是在對那些急重、突發患者進行搶救時,要做到沉穩不慌、技能嫻熟、反應敏銳,同時護士要尊重病人隱私,為其保守秘密,不得取笑病人,要做到無差異地對待所有的患者,要換位思考,要富有愛心和同情心。當患者在向護理人員傾述時,應該運用同情的眼神、微笑、點頭等面部表情予以回應,讓患者及其家屬感覺到親切感。

2 結果

有表1可以看出,86例對照組患者經過上述護理配合之后,顯效(癥狀較治療前明顯減輕)18例(20.93%),有效(癥狀有所減輕)42例(48.84%),無效(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無改善)26例(30.23%),總有效率69.77%;86例康復組患者經過上述護理配合之后,顯效(癥狀較治療前明顯減輕)50例(58.14%),有效(癥狀有所減輕)24例(27.91%),無效(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無改善)12例(13.95%),總有效率86.05%,由此可見,康復組護理效果較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腦卒中常見癥狀就是吞咽障礙,主要表現為飲水嗆咳、進食吞咽困難,甚至還很容易出現誤吸、誤咽,輕者很容易出現低蛋白血癥、營養不良,嚴重者還很容易引起窒息、吸入性肺炎等。對腦卒中合并吞咽障礙患者進行康復護理,效果優,而且安全、可行的,可有效防止咽部肌肉廢用性萎縮,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修復能力或可塑能力,值得在臨床上大量應用。

[

參考文獻]

[1] 胡迎娣,王學紅,蔡素俠,等.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康復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9,34(10):133-137.

[2] 紀紅霞.腦卒中吞咽障礙76例的康復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08,56(11):154-157.

[3] 田少英.腦卒中致吞咽障礙的康復護理體會[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09,33(6):120-124.

[4] 胡冬梅,王春東.腦卒中患者吞咽障礙的康復護理[J].衛生職業教育,2006,38(11):151-156.

[5] 趙艷紅.腦卒中吞咽障礙的康復護理[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0,39(5):109-113.

[6] 倪淑云,于淑玲,張金.腦卒中患者吞咽障礙的康復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5(35):137-138.

篇9

關鍵詞:呼吸內科;康復護理;體會

因為呼吸內科與其他科室的患者有差別,因為呼吸內科的患者年齡相對而言比較大大,所以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較弱,又因為呼吸內科疾病的病情危重而且病情變化快。再加上老年患者的心腦血管的功能減退,患者的主要臟器功能也大不如前,所以,患者的抵抗力下降。這就是病程較長的原因之一,病情嚴重的患者可能面臨生命危險,常用藥物對患者而言可能沒效果,患者會出現呼吸衰竭而致。所以,呼吸內科的患者我們不僅僅要提供基礎的護理,還要做好康復護理的工作。由于呼吸內科常有突發狀況,所以,對患者不僅僅是重視其病情危重時的搶救,也要對其康復時的護理引起重視,康復護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癥狀,能夠幫助患者早日康復,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有推動作用。所以,康復護理的作用是不容小覷的。本文對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進行研究,具體資料如下所示。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本院近兩年來收治的80例呼吸患者作為研究的對象,其中有男患者50例,女患者30例,年齡40~80歲,病程一般為4個月~16年。80例患者中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有30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患者有20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有10例,支氣管擴張的患者有15例,支氣管哮喘患者有3例,肺癌患者有2例[1]。

1.2方法 護理方法中涵蓋了康復護理原則、護理的方法、科學的營養、護理風險的防范以及健康教育,具體資料如下所示。

1.2.1康復護理原則 呼吸內科患者多病情復雜,發病率高且遷延不愈,所以,患者護理工作的重點應該是對患者的康復護理,康復護理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患者的康復,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危重癥狀的發生以及急性發作的次數,康復護理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并且能夠減輕患者焦慮不安的心理。所以,針對不同的患者我們要實行不同的康復護理措施,要有針對性的治療,只有這樣患者才能早日康復,才能提高其生活質量[2]。

1.2.2護理措施

1.2.2.1加強呼吸功能訓練 ①腹式呼吸訓練:指導患者正確的呼吸方法,吸氣應該隆起腹部,呼氣時要收縮腹肌。呼吸時胸廓應該維持不變,每天的次數沒有規定,由患者自行安排,但是每次練習的時間最好控制在10 min/次左右。患者學會了仰臥位之后,就應該學習俯臥位、側位、坐姿以及站姿腹式等各種情形下的呼吸方式。腹式呼吸的對膈肌運動幅度的加大有很大作用,肺活量以及最大通氣量都能加大,患者痰蓄積的情形減少,降低因呼吸不當而造成的危險[3]。②縮唇呼吸:患者在用鼻子吸氣的時候將舌頭向上頂上顎,保持身體的微微前屈,吸氣末停頓片刻,嘴巴呈口哨裝,呼氣速度不應過快,8次/min左右為宜,呼吸時要掌握一定的規律,由于延緩呼氣氣流,導致氣道內壓提升,這樣小氣道過早閉陷的情形就不復存在,對排出功能殘氣有很大幫助,肺的呼氣以及換氣功能都得到提升[4]。

1.2.2.2氧療 呼吸內科患者的呼吸功能相對而言較弱,大多數患者都伴有低氧血癥亦或是有潛在的低氧血癥,在夜間特別顯著。低氧血癥會造成多臟器功能欠佳。患者長時間的進行夜間持續低流量(1~3 L/min)吸氧,吸氧時間應該在12h以上,這樣可以延緩病情的進展速度、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患者的心肺功能會得到改善,除此之外,患者的睡眠質量也會提升,患者對運動的耐受能力以及生活質量都得到了提升。當然,在晚上使用機械幫助患者進行呼吸也是可行的,使用機械可以使患者的呼吸肌得到休息,這樣患者白天呼吸的能力就會有所提升。有條件的患者出院后可以在家中實行家庭式給氧,保證一天8h。

1.2.2.3合理的營養 因為呼吸疾病病程長,導致患者的胃腸功能減弱,所以,患者進食越來越少,患者會出現營養不良的現象,這就會導致患者缺乏營養,身體內的微量元素不夠,進而影響患者的抵抗力,治療效果也不顯著。所以,應該應該多給予患者高熱量的食物增加熱量的攝入,患者每天的飲食食物中至少要含足夠的優質蛋白質。老年患者會有脂肪代謝紊亂的癥狀,所以,對與老年患者應該限制其動物性脂肪的攝入量。應該多食用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必要情況下可以提供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和氨基酸進行治療[5]。

1.2.2.4護理風險的防范 由于呼吸內科患者與其他患者有差異,特別容易導致護理風險,所以負責護理工作的人員要加強護理風險的防范。首先,對各種技術操作規程要十分熟悉,尤其是急救技術,護理人員要懂得運用心肺復蘇、呼吸機、吸痰等技能,在工作過程總要做到盡然有序,在搶救患者的過程中應該從容面對,減少差錯事故的發生。其次,要注意藥品的合理應用,掌握好藥物的劑量,減少耐藥性。藥品的存放要有規律,經常性的檢查藥品的放置,不同的藥品要分開放置,這樣才能減少用錯藥物的現象。尤其是注射藥、內服藥以及外用藥的區分。毒麻、限制藥品以及高危藥品要進行上鎖保管,再交接時要認真嚴謹。

2結果

本次研究的80例患者中經過康復護理后,有50例患者康復出院,25例患者好轉,5例患者無效,通過比較分析得知患者的住院時間大幅度縮短,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提升。

3討論

康復護理要堅持以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主要目的是促進患者康復,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在進行康復護理過程中認真對待每個細節,做好每一項工作,提升患者的滿意度和治愈率。由此可見,康復護理對患者的康復有很大影響。在進行護理時,護理人員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的變化,多與患者進行溝通,增強患者對治療的信心,降低治療風險,科學合理的護理也能增加患者及其家屬對治療與護理的滿意度,并且可以增加醫院的痊愈率。所以,做好護理工作至關重要。康復護理對患者的康復有重大影響,一方面可以使其快速康復另外又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由此可見,在臨床治療中康復護理值得推廣和運用。

參考文獻:

[1]孔彬,馮瓊.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1,9(8):334-335.

[2]郜萍,毛細云.呼吸內科老年患者常見護理安全隱患與對策[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1,23(9):817-818.

[3]關麗嬋,陳美珠,趙娟娟,等.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康復護理研究[J].中國中醫急癥,2011,20(2):333-334.

篇10

關鍵詞:腦卒中;社區;康復護理;農村

我國每年新增腦卒中患者約200萬人, 死亡約150 萬人,現幸存卒中患者有700萬,其中450萬患者為殘疾人[1]。腦卒中康復是降低致殘率最有效的方法,但大多數農村地區的腦卒中患者,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無法長期住院進行系統、正規的康復,功能恢復不理想[2]。因此,筆者以社區為中心,對所轄農村腦卒中患者進行社區康復護理干預,對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具有顯著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2年6月~2014年12月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所管轄農村區域,住院治療2w后回家康復的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經頭顱CT或MRI證實的腦梗死或腦出血,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或成人自發性腦出血診斷標準,生命體征穩定,自愿接受社區康復護理指導[3,4]。共入選118例。其中男70例,女48例。年齡48.5~84.2歲,平均年齡(63.5±11.5)歲。

1.2分組 將患者隨機分為A組和B組;A組為康復組,59例(男34例,女25例);B組為對照組59例(男36例,女23例),兩組在年齡、性別、功能殘疾程度各項統計指標方面無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

1.3干預方法 兩組患者均遵照出院醫囑服藥。

1.3.1對照組 服藥和家庭自我康復,部分患者采用針灸治療和按摩。

1.3.2康復組 在對照組家庭康復的基礎上參加社區康復:①康復教育:講解腦卒中的病因、預防,遵醫囑服藥及早期康復的重要性,褥瘡預防和護理,肩關節的護理,如何穿脫衣服及日常生活能力指導;②運動療法:包括雙手上舉、翻身、下肢橋式運動等,同時鼓勵患者利用健肢幫助患肢被動訓練。2 次/w;③心理護理:通過心理疏導,消除患者消極因素,防治卒中后抑郁,增加其社會融入度;④言語功能障礙的康復、攝食和吞咽功能障礙的康復、認知功能障礙的康復等;⑤并發癥的康復和護理:呼吸道感染、壓瘡及泌尿系感染的防治和護理,偏癱后“失用綜合征”和“誤用綜合征”的防治和護理。

1.4評價方法 在入組時和干預6個月后進行評價。評價指標: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評定和運動平衡功能評定。

1.4.1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評定 采用“Barthel 指數評定量表(BMI)”[5]進行評定,分進食、洗澡、修飾(洗臉、梳頭、刷牙、刮臉)、穿衣、床椅轉移、控制大便、控制小便、上廁所、行走、上下樓梯10 個評定項目,共100 分。60 分以上為良,生活基本自理;60~40 分為中度殘疾,有功能障礙,生活需要幫助;40~20 分為重度殘疾,生活依賴明顯;20 分以下為完全殘疾,生活完全依賴。

1.4.2運動平衡功能評定 利用Fugl-Meyer 的方法[6]評定康復治療前后的運動功能。該方法總分100 分,

1.5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有資料均采用SPSS11.5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1康復護理干預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積分情況 A組和B組治療前評分基本相同,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6個月后,兩組日常生活能力積分均增高,與半年前相比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

2.2康復護理干預前后運動平衡功能情況(Fugl-Meyer 評分) A組和B組治療前評分基本相同,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6個月后,兩組運動平衡功能評定得分增高情況與入組時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3康復相關知識知曉率和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康復護理相關知識知曉率在A組(康復組)由29.5%增加至100%,而對照組由29.6%升高到67.1%。康復組患者中發生肺部感染、褥瘡、肩手綜合征、下肢靜脈栓塞和再發腦卒中3 例(發生率5.1%),對照組有9例(發生率

15.3%),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本資料顯示,通過有效的社區護理干預,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積分和運動功能均有改善,但相比對照組,康復護理干預組改善更加明顯(P

參考文獻:

[1]吳兆蘇.我國人群腦卒中發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3,24(3):236-239.

[2]張瑞紅.社區干預對農村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0,8(12C):3107-3108.

[3]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撰寫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J].中國全科醫學,2011,35:4013-4017.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成人自發性腦出血診斷標準(Ws320-2010)[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