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筆教育綜合素質范文

時間:2023-10-16 17:37: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粉筆教育綜合素質,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粉筆教育綜合素質

篇1

關鍵詞:新教師 專業成長 培訓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c)-0194-01

“80后”新教師既有學歷高、知識新、視野廣、有思想,充滿朝氣和活力的優點,也存在著諸多不足。采取有效策略促進“80后”新教師的專業成長是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課題。本文在了解寧海縣新教師現狀的基礎上,對新教師專業成長的培訓策略進行了實踐探索。

1 “80后”新教師的現狀分析

這里的新教師是指教齡在三年以下的中小學在職專任教師。經過新聘任教師的上崗培訓和深入的調查,我們發現新教師存在著諸多不足。第一,教學簡筆畫、粉筆字和鋼筆字等方面的教育教學基本功比較欠缺。簡筆畫和粉筆字、鋼筆字書寫能力,是教師的基本功之一,現在的新教師平時主要是通過電腦鍵盤打字,疏于簡筆畫的學習和手寫練字,導致新教師的教學簡筆畫、粉筆字和鋼筆字的書寫能力嚴重不足,教學板書和品德評語潦草不規范,難以辨認,有礙于教師與學生及家長的溝通交流,損害教師個人形象,并影響教學效果。第二,課堂教學管理能力、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和校園偶發事件的臨場應變能力比較薄弱。新教師盡管專業基礎知識比較扎實,但由于我國教師職前教育的先天不足,新教師走上講臺后,在課堂教學管理上與資深教師相比較還存在很大差距。新教師在與學生、家長、領導、同事及社區等方面的關系處理上也經常遭遇困惑表現。同時,面對校園和課堂上的各種突發事件和隨機問題也缺乏相應的應對能力。

2 新教師素質過關培訓的實踐

為了幫助新教師縮短“適應期”,加快專業成長的步伐,必須加強對新教師教學基本技能的培訓。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我們以“新教師素質過關培訓”為主題,實施了一畫(教學簡筆畫)、二字(鋼筆字和粉筆字)、三能力(課堂教學管理能力、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和偶發事件應對能力)工程(簡稱“123”工程)。實踐過程如下所述。

2.1 準備階段

(1)制定方案。根據省、市教育行政部門關于師資隊伍建設的有關精神和縣教育局2008年師訓工作計劃,在前期調研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我縣的實際情況,縣教師進修學校制定了具體的培訓方案。方案內容包括:培訓目的、培訓對象、培訓內容、時間安排、培訓方式、培訓要求、培訓考核和競賽說明。

(2)編制教材。針對80后新教師優勢鮮明、欠缺明顯的特點,縣教師進修學校組織相關專家學者教師經過3個月辛勤工作,創編了新教師培訓專用教材《走向明天》。教材內容包含一畫(教學簡筆畫)、二字(鋼筆字和粉筆字)、三能力(課堂教學管理能力、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偶發事件應對能力)三大部分。書中內容既有理論方面的闡述,又有成功范例的介紹,更難得的是配有實踐演練的輔導,對增強新教師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3)組織講師。編制好教材之后,縣教師進修學校針對不同專題,分別組織了具有專業特長、富有教學經驗的教師,其中每個專題至少選用了兩位教師。授課教師選定好之后,各位授課教師分別做了教學簡筆畫、鋼筆字和粉筆字、課堂教學管理能力、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偶發事件應對能力五大板塊內容的專題試講和演練。專題講課教師講授內容既注重理論又重視實踐,通過典型案例的剖析,做到生動形象,貼近新教師平時的教育教學實踐以及所面臨的困惑,對參加培訓的新教師具有重大的啟發和促進作用。

2.2 實施過程

培訓活動的開展分三步走:

(1)縣級集中培訓。時間為每年7月份,共3天。在3天的集中培訓期間,二天半安排5個專題的講座,最后半天用于參訓教師的學習交流。縣級集中培訓以片為單位,組織新教師進行專題學習。

(2)校本研修。時間從每年的9月份開始至次年3月份。校本培訓學校重點培訓內容為“三能力”,能力一―― 課堂教學管理能力:教材中每節都設計了“活動與實踐”,至少選擇2次活動,讓新教師從活動交流中體驗和感悟。能力二―― 人際關系處理能力:請學校領導或導師向新教師介紹“如何處理教師工作中碰到的人際關系”;組織一次“教師人際關系面面觀”的討論活動,在學習與實踐的基礎上,組織培訓對象交流如何較好地處理人際關系的經驗和體會。能力三―― 偶發事件應對能力:在新教師自學教材的基礎上,學校組織輔導,重點學習“校園偶發事件處理的應對方法”中教學類部分,安排2次活動;新教師通過學習,撰寫學習感受體會,組織交流討論活動1次。

(3)自修自練。時間在7~8月份。新教師自修自練內容為“一畫、二字”,一畫―― 教學簡筆畫:導師指導、督促新教師自主開展教學簡筆畫的練習,在一學年時間內每人至少完成80張。二字―― 鋼筆字和粉筆字:在導師的輔導、督促下,鋼筆字每人一學年內不少于120張(小學、幼兒園教師正楷為主);粉筆字除每天上課認真書寫外,每周在辦公室展示不少于2小黑板。

2.3 考核評價

新教師素質過關“123”工程的考核分三步走:

(1)開展校本自主研修,實施分項考核。考核評分標準按照《寧海縣新教師素質過關“123”工程培訓考核細則》執行,內容包括校本研修出勤、學習筆記、作業質量等。校本培訓考核組負責學員作業閱評以及全部檔案的整理,與新教師的個人繼續教育接軌。

(2)組織書面能力測試,規范結業評定。組織的新教師素質過關“123”工程測試,考核結果分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優秀、良好比例分別控制在15%和30%以內。縣教師進修學校對合格等級以上者,發給培訓合格證書及相應學分,完成結業考核評定。

(3)舉行綜合素質競賽,展示教師風采。在考核評定的基礎上,縣教師進修學校把15%的優秀等級者,確定為參加縣級新教師綜合素質競賽的人選。5月底分高中、初中、小學和幼兒園四個學段,組織新教師綜合素質競賽,并對競賽優勝者予以表彰獎勵。

3 結語

新教師素質過關“123”工程培訓在實踐中收到了明顯成效:不僅更新了新教師的教育理念和工作方法,提高了新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育素質,增強了新教師的職業信心和角色意識,還擴大了社會對新教師的關注,對新教師的專業成長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高潔.中學新教師培訓的現狀分析及對策探討[J].成人教育,2004(12):51.

篇2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 大學生 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0-0028-02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各國之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可以說,一個國家只有擁有大量的高素質人才,才能具有發展知識經濟的潛力和能力。當前,我國正處于調結構、促轉型的關鍵期,急需大量綜合素質高的人才,為此,我們高校教師要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不斷調整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以適應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

一、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理論基礎

現代教育技術是基于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科學技術,通過對教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以實現教學現代化的理論和實踐。現代教育技術在推進我國教育改革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力地促進了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模式等方面的變革。當前,我們要想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必然要以現代教育技術為主要教育手段,為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學習過程搭建平臺,以有力地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現代教育技術集文字、圖像、音頻、視頻于一體,增加了教學信息的生動性和吸引力,提升了教學容量,豐富了內容形式,為大學生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寬廣的時域空間。同時,由于現代教育技術具有較強的網絡交互能力,使得現代教育技術教學系統既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個性化自主學習環境,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協作學習環境,使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可以跨越時空的限制進行自由地交流和討論,因此,現代教育技術從根本上改變了教師、教材和學生之間“三點一線”的格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學生面對的不再是單一、枯燥乏味的紙質教材和“粉筆+黑板”的教學課堂,而是圖文并茂、視覺聽覺有機融合在一起的多媒體教學環境,信息傳輸多維度,知識轉化立體化,學生大腦受到多重感官刺激,教與學的效果都達到了最優化狀態。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路徑

1.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大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能力的發展

21世紀是信息時代,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學會學習成為競爭中的關鍵因素。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極大地方便了教師創設學生學習的情境,從而有利于激發大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借助于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通過設計圖形化交互界面,可以為大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實驗教學環境,以方便大學生自主學習實驗內容。這種教學模式可有效整合各高校實驗教學資源,突破圍墻式學校教育模式,有利于節約實驗教學資源。同時,借助于計算機技術模擬實驗環境,可使一些不可重復或代價很大的實驗得以完成,學生只要輸入不同的參數即可觀察到不同的結果,從而便于學生對結果進行分析和比較,為學生發現和探究知識提供有力工具,促進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利用網絡環境開展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使學生跨越時空限制與同伴和教師進行自由對話和討論,提升大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消除大學生孤立學習的劣勢,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合作學習可以使學業成績不理想的大學生在同伴的幫助下經歷成功的體驗,從而幫助他們重塑信心,提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發展

為了適應知識經濟的發展,促進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我們高校教師一定要把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放在較為突出的位置。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豐富多彩和多樣化的特點,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多種感官刺激,盡量多設計一些有新意的問題,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和想象力,為學生發表見解、質疑提供機會和條件,使學生在提出新見解、尋找新事物、發現新問題的過程中提升其創新思維能力。為了增強大學生實踐能力,我們還可以借助現代教育技術,為他們構建創新實踐網絡平臺,使他們能夠隨時隨地提出自己的創新理念,并及時得到專業教師的指導和建議,使學生的創新理念和實踐能力通過該平臺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測評,從而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對實踐環節的認知,為學生個人日后的就業和發展奠定基礎。因此,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夠使大學生的創新與實踐落到實處,可以有效地避免具有創新想法和實踐能力的人才被埋沒。

3.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大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

現代教育技術包括的內容很多,但其最大的優勢是能夠將抽象、復雜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因此,在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夠使抽象、復雜的東西具體化、形象化,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便于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如在給大學生上PN結的內容時,部分學生基礎不好,不能理解其工作原理,為此,我們可以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指導學生從微觀角度對其原理進行解釋,即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PN結的內部構造,將PN結用一堵墻來表示,將電子用一系列子彈來表示,在接正反電流時,這堵墻的厚度會發生變化,當墻變薄時子彈很容易穿過,反之很難穿過。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將PN結工作原理如此演示給學生,顯然可以促進學生對該知識點的理解,在學生日后遇到類似情況時,便可以將采用類似方法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學會知識的遷移和應用,從而提升其處理問題的能力。

三、結束語

高校承擔著將學生培養成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重任。實踐證明,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效運用,可以激發大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其學習能力、創新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等綜合素質的發展,我們要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加大對現代教育技術的研究力度。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素質教育;綜合素質;升學率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7-0186-02

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的一個里程碑,這一政策的提出,顯示出我國的教育走上了一條全新的道路。素質教育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不是片面地追求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這也并不代表著就忽略了對學習成績的重視。我國目前農村的教育思維還是比較古板的,沒有新的教育思想進入,所以急需改革這些措施[2-3]。

一、我國農村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

我國農村的素質教育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例如片面追求升學率、教師隊伍和資源匱乏、沒有正確思想的引導等弊端,這些都是急需要去解決的問題。

1.片面追求升學率。眾所周知,我國的教育水平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是很高,尤其是我國農村的教育。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為指導的,而目前很多農村的學校,為了提高學校的聲望,得到更多的利益,而片面追求學校的升學率,這種現象在中學階段的學校中很突出。這些問題之所以存在,也是由于教育的不公平和對利益的追求而造成的。城市的學生在升學方面,不同地域有著非常大的差異。例如北京的學生考同樣一所學校,分數比有些地方的學生低一百分,尤其是學校對清華、北大等名校的追求,讓學生筋疲力盡,將學習完全看成了提高學校知名度的敲門磚。然而這樣會導致學生都成了讀死書的書呆子,沒有一點社會閱歷,走出校園就成了一無是處的人。這樣的人不算是人才,充其量是一個會學習的工具。這種現象造成的原因,一部分來自于學校,另外一部分就是來自于教育的不公平。

2.教師資源匱乏。農村的學生在教育資源上,和城市學生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別,無論是從教師隊伍還是從其他的教學硬件來講,兩者的差異是非常大的。現如今很多農村家庭條件好的學生,都通過各種途徑,走進了城市教室。這種現象足以說明教育之間的差異。深有體會的是城市的初中生,他們每天只上八節課,然后晚上自己自由支配時間;而農村的學生,尤其是寄宿學校的學生,他們每天的學習時間平均為十二個小時。城市里的學生沒有一個想去農村接受教育的,而農村很大一部分學生都希望能夠到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這些都可以很好地說明,我國教育存在著地區差異和教育不公平現象。

3.思想根基不正確。通過苦讀,然后一夜成名,從而衣錦還鄉的思想,現在依然在農村中被廣為接受。這是為什么呢,因為農村的環境和經濟條件遠遠不如城市,很多農村家長和老師都希望學生通過自己的苦讀,然后飛黃騰達。所以很多學生家長和老師,將自己沒有做到的事情,都留給了孩子去完成。這樣不僅給了孩子很大的學習壓力,更重要的是會讓學生學習的心態產生了不良的變化,他們認為學習完全是為了他人,或者是認為學習只是一塊敲門磚而已。在這種心態下,學生的學習成績必然得不到很好的提高。重要的是他們將來走向了社會,很可能不會給社會創造應有的價值,反而成為社會上的消極分子。例如近些年來,有些高校的學生因為學習和工作的壓力,最終選擇了極端的解決方法。連續幾年,每年都有跳樓的大學生,他們或因為考研不順利,或因為跟異性朋友發生矛盾。之所以發生這樣的悲劇,很有可能就是學生學習之初的不良思想造成的。

二、解決方案

上面所述為我國農村素質教育所存在的問題,我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了幾點解決方案及建議。

1.加大農村教育投入。我國的大部分人口分布在農村,而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所以農村的教育就必然會成為我國重點發展的區域。加大農村教育的投入,不僅表現在師資力量上,還要在硬件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環境。例如計算機知識的教授過程中,農村很多學生只是聽老師講,而自己并不能真正去接觸計算機,這樣就使學習效果差很多。語文教學中,老師如果還是采用黑板和粉筆教學,那么課堂氣氛就非常難調動起來。在這些方面,多媒體是必須的。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不僅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對知識有了一定的向往。他們就會由被動學習,改為主動去鉆研。

2.樹立正確的學習風氣。樹立正確的學習風氣對于農村學生的素質教育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使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明白學習的真正目的,進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要做到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風氣,首先應該提高老師和家長的素質。讓他們明白盲目地最求學生的高分,對將來孩子的發展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讓學生理解他們學習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讓自己得到更多的知識,從而為整個社會造福,而不是為了自己當官或者是發財。只有這樣,學校培養出的學生才能夠真正進入社會,并為社會的發展作出一定的貢獻。

總之,農村中學生的素質教育和城市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的,但是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種差異必定會隨著社會的進步而縮小,進而消失。同時我們作為教育者,也應該明白我們身上的擔子和壓力,努力為現代化教育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蘇冰星,杜高琴.全面發展與素質教育[J].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2,(3).

篇4

一、存在的問題

1.對寫字教學不重視。一是教育主管部門不重視,發文件安排,組織人員檢查,進行考核評價,但都是看課表,看作業,而不重視學生的寫字質量,加之農村中小學校分布大都偏遠分散,教育主管部門不能全面檢查。二是校長不重視,校長為了完成及格率、優秀率、升學率,狠抓考試科目,對寫字教學不重視,有的不排寫字課,有的把寫字課排給語文老師,而讓語文老師成天抓語文成績,有的對寫字課不檢查,不考核,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對寫字課的要求。三是教師不重視。《中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每節語文課,要留10分鐘時間讓學生練習寫字,但大多數老師給學生不留時間,成天做習題、背課文。四是家長學生不重視,為了升學,為了完成大量的作業,為了考一個高分數,家長對學生不嚴格要求,學生也不擠時間練習寫字。

2.專業化的教師隊伍不足。由于近幾年農村教師一部分是由省市縣招考的非師范類教師,大多數沒有進行專業化的寫字訓練,本身寫字水平不高,有些教師連基本的筆順、筆畫都不會,有些教師寫字間架結構不正確,很難勝任寫字教學,有些學校,寫字課由年齡偏大的教師擔任,有些由其他學科教師兼任,這些老師要么精力跟不上,要么只重視自己的主要科目,不給學生指導,只要求寫夠篇數。有些農村學校骨干教師流失嚴重,大多到城區學校任教,有些學校教師不足,連一些考試科目有時開不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寫字教學。

3.缺乏有效評價。由于教育主管部門評價學校大多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依據,對寫字教學缺乏有效評價,因此學校也對寫字教學不評價或缺少有效評價,導致教師放松了對學生寫字的要求,有些寫字課成了練習課、作業課。

4.學生課業負擔重,寫字教學教法單一。農村學生每天有課堂作業、課后作業、家庭作業,繁重的作業迫使學生不得不提高寫字的速度,而不注重寫字的質量,不追求整體美觀,多數學生寫字潦草,龍飛鳳舞。大多數學校已經取消了毛筆字練習,學生不會握筆,根本不會寫毛筆字。有些寫字課教法單一,只讓學生寫,不給學生指導,不開展競賽活動,寫字比賽,硬筆書法展,毛筆書法展,學生對寫好字缺乏興趣。

二、對策及建議

1.要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增強對寫字重要性的認識。學校和教師要提高對寫字教學的認識,要認識到寫好規范漢字,是每個公民的義務,是每個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抓好寫字教學,是校長教師的責任,要合理安排課程,檢查督促考核,規范課堂教學,把寫字教學作為評價教師和學生的手段之一,要轉變家長和學生的觀念,要認識到寫好規范漢字的重要性,自覺的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寫字任務。

2.要加強教師培訓,切實提高教師的素質。一要強化教師毛筆字、鋼筆字、粉筆字的訓練,農村學校要制定三至五年的訓練計劃,重點強化筆畫、筆順、間架結構、運筆的訓練,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二要讓教師的粉筆字成為學生的示范者、引導者。三要建立教師三字(毛筆字、鋼筆字、粉筆字)訓練的長效機制,鼓勵引導教師利用閑暇時間多寫字、多練字。

3.要強化考核評價,讓考核評價助推寫字教學。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要把寫字教學納入學校的考核評價,不能單純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來評價學校和老師的工作,檢查學校寫字課的開設情況,學生的作業書寫情況,學校對寫字課的重視程度等。學校要把教師的三字(毛筆字、鋼筆字、粉筆字)練習、寫字課的教學、學生的作業書寫、各班開展的活動納入班級考核、納入教師個人考核,以考核來推動學校、教師、學生重視寫字課、重視作業書寫。科任教師要引導鼓勵學生養成寫好字、寫規范漢字的興趣愛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和正確的書寫姿勢,小學低年級重點對基本筆畫、漢字基本結構的把握,以及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程度進行評價;小學高年級學生,既要對其書寫規范和流利程度進行評價,也要尊重他們的個性化審美趣味。通過發展性評價來提高學生的寫字興趣和自信心,防止用大量、重復抄字的懲罰性做法對待學生。

篇5

1.多元化的網絡資源,最大化的豐富了音樂教學的課堂內容當前我國高校與音樂相關的書籍和影像資料都是相當匱乏的,而網絡化的多媒體課堂為音樂教育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彌補了這一缺陷。借助網絡資源運用多媒體的視聽功能,實現音樂課堂教學不再受資源、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補充和拓展了教學教材的范圍和內容,教師根據學生的思維、學生學習特點和所教授的音樂知識內容,可以優化課堂教學,使學生從多角度更加直觀的對所學音樂理論知識進行理解和感受,教學效果更佳。

另外,多媒體網絡教學還解決了高校校區分散這一現實矛盾問題,借助多媒體網絡平臺,拓寬了音樂教學的范圍和渠道,不僅能夠使有限的教育資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而且學生能夠在課余時間利用校園網自學音樂欣賞課程,為學生課外學習提供了方便,使教學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2.多媒體網絡教學交互性強多媒體網絡教學這種現代化的教育技術已經成為了當前和未來教育教學發展的新型實用性極強的教學手段。運用于音樂教學,它能夠為教學開創出全新的、具有形象直觀性和應用交互性的教學模式和學習環境,增強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以及師生更加針對性的互動,符合現在教育理念中項目化教學的特點和要求———既實現了對傳統教學模式不足的彌補,又實現了因材施教,靈活化教學。對于是每個學生在音樂學習中都能有所獲,綜合素質能力得到培養。

二、多媒體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1.多媒體技術在理論教學中的應用傳統的高校音樂課堂教學仍舊是以教師的教授為主,但由于諸如曲調、曲式、和聲等理論知識的枯燥抽象難懂,往往是學生的熱情和興趣都得不到激發,而教師也因需黑板加粉筆的在課堂上大量寫譜子,導致時間的浪費。但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音樂教學中就可以借助它圖片和視頻的功能優勢,向學生大量進行直觀展示。同時它所兼備的音效功能又能將各種優美的旋律準確地進行演奏和細節對比等。這都極大的有助于學生對知識更加準確深入的理解掌握,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也會得到扭轉。

2.多媒體技術對音樂鑒賞課的作用音樂鑒賞課是一門對于音樂專業來說重要的教學課程,它是學習者通過對音樂作品的聆聽過程所形成理解、感悟、認知等審美活動。作為一門需要兼具理性與感性結合的審美鑒賞課,教師借助多媒體對音樂鑒賞課進行演示,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還最大化的提高了學生音樂感知力,有利于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和形成。

三、總結

篇6

一、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重點,拓展素質教育內容

中學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要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教育的重點,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本文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培養中學生創新能力要面向全體學生

人人都有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潛在能力。每個學生都有巨大的創新潛能,潛能是否能轉化為顯能,關鍵在于開發。因此,中學教育要面向所有學生,注意開發每個學生創新的潛能。它要求教師運用啟發式教學,運用變式教學,嘗試發現法、探究法,教法有新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創新熱情。

2.培養中學生創新能力必須保護創造個性

首先,要珍惜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創造性人才愛發表與別人不同的見解,喜歡出“新點子”、提“怪”問題,喜歡解決挑戰性的難題。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就要積極引導,不能只是表揚那些順從、聽話、會來事的學生,而要啟發學生擴大想象。創造離不開想象,創造必須以想象為基礎。作為一個重視創新教育的教師,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特點、特長,要認識到每個學生總有某些值得引以為自豪和驕傲的特質,而這些特質將最終成為他事業成功的基礎,并促使他在熱愛的領域取得更多、更大的創造。

3.培養中學生創新能力的核心是培養創新思維

創新能力,包括創新思維和實現創新設想的實際能力,其中,創新思維居于核心地位。培養中學生創新能力,其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創新思維形成過程中非智力因素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心理學研究揭示了這樣的一個事實,培養中學生的創新思維,必須要和培養與創新思維有關的非智力因素結合起來,這里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求知欲、獨立性、靈活性、堅韌性、強烈的動機、熱情、自信心。

二、改革中學課程體系和教育方法,提高素質教育實效

對中學生實施素質教育,不能以單純的活動形式代替素質教育,中學生一天的時間大部分在學校度過,課堂教學又占其中的絕大部分,所以要想較好的實施素質教育,就要求教學課程和課堂圍繞素質教育目標,深化改革,提高教育質量。

1.課程改革是推動素質教育向深層次發展的有力措施

(1)通過課程改革,改變課程過于重視知識傳授的傾向。通過改革形成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態度,強調課程要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良好品德,培養終生學習的愿望和能力。

(2)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

(3)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通過改革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和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2 課堂教學方法應符合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

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是教學研究永恒的課題,是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

(1)應吸收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方法經驗。如前蘇聯贊可夫的發展教學法,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的發現教學法,德國根舍范例教學法,法國教育家弗雷內自治教學法等。

(2)注重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和課程內容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并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

三、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素質教育要想得到較好的實施,必須建立一直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加強教師學歷層次提高的進修工作

學歷層次提高進修是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通過進修使中學教師從德、智、體、美幾個方面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中學素質教育的需要。

2.加強教師基本功訓練

隨著時代的進步,教師基本功的訓練除傳統的“三字一話”(粉筆字、毛筆字、鋼筆字和普通話),還應具備操作現代化信息技術設備的能力,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

3.抓好骨干教師的培養

在我國中學現階段的辦學條件下,加強所有教師的培訓工作是不可能的,可以通過抓好中學階段骨干教師的培訓工作,使骨干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以點帶面,推動整個中學教師隊伍水平的提高。

4.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

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是加強中學德育工作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教師的職業道德主要由教師職業理想、教師職業紀律、教師職業技能、教師職業作風等組成。

四、建立適應素質教育的升學考試和教育評價制度

1.中考制度要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初中教育是基礎教育,其目的和任務并不是對學生進行定型化的塑造,而是要培養學生在今后社會的變化發展中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和可塑性的素質。本文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中考進行改革:

(1)改革考試的內容。

第一,突出考試的診斷和發展性功能,注重人文關懷;

第二,以新課程為標準,體現新的人才觀和教育觀;

第三,注重考試方式的多元化;

第四,適當減少平時考試次數。

(2)逐步取消中考。只有取消中考,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初中階段實施素質教育難的問題。

2.高考制度要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高考是所有其它升學考試的導向,高考制度改革影響深遠,對基礎教育的巨大導向作用。現在的高考還是以升學為目的,考察不全面,極易在學生中引發普遍、嚴重的偏科現象,妨礙素質教育的實施。今后的高考制度改革應該注意:正確處理高考與高中教學的關系,在高中階段大力推行素質教育;高考內容應突出能力和素質的考查,尤其是創新能力的考查;可以舉行每年兩次高考的試點;錄取方式可實施網上錄取;提高命題技術,改進考試手段。

3.教育評價制度要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教育評價制度直接體現著教育價值觀、質量觀和人才觀,對人的行為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篇7

一、轉變教學理念,更新教學觀念

“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要求,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1.強調學生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協調發展。

“素質本位,能力核心”的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認為知識、能力、素質是人才培養的三要素,具有不可分割性,它把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提高有機地結合起來,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按照教育教學規律,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來完善教學體系,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能協調地發展,培養出具有基礎理論知識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寬、素質高等特點的應用型人才。

2.強調從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素質拓展三個環節共同努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素質本位,能力核心”的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把實現培養目標的途徑整合為三大環節:一是理論教學環節,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具備一定的政治鑒別能力;二是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合作能力、解決矛盾能力、調查研究能力、自學能力、創業意識和創新能力,無私奉獻、團結合作、科學嚴謹、吃苦耐勞的精神等。兩大途徑共同作用于人才培養,把所有教育環節都指向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3.強調素質教育與就業導向內在統一,體現高職人才培養特色。

“素質本位,能力核心”的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從人的生存和發展目標出發,以提升高職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為主線,注重關鍵能力和綜合素質提升,強調“專業能力”與“關鍵能力”、“專業素質”與“非專業素質”并重,培養具有正確的價值取向,具有良好的政治素養,具有過硬的專業能力,實現素質教育與就業導向的統一。

二、創新教學方法手段,提高教學有效性

針對課程理論性強和高職大專學生通識基礎薄弱的特點,我們通過搞好多種教學方式方法的互動和交替使用,做到深入淺出和理論聯系實際。

1.為突出課程教學的思想性、科學性、實效性,針對課程理論性強和高職大專學生通識基礎薄弱的特點,我們注意搞好聽(專題報告)、讀(原著)、看(錄像)、講(系統講授)、談(討論交流)、寫(調查報告、讀書心得、學術論文)、走(社會實踐)等教學過程的有機結合,通過多種教學方式方法的互動和交替使用來做到深入淺出和理論聯系實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2.打破“一支粉筆,三尺講臺”式的傳統教學模式,積極創新現代化教育教學手段,增強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使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課件緊扣教材,突出了教學的重點、難點,表達方式多樣,組織了大量音頻、視頻資料,且操作簡單適宜于課堂教學,既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又能在短時間內給學生大量知識信息,拓寬學生視野。

三、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和實踐能力

構建適應高職高專辦學特色的、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個體與團體實踐相結合“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

1.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了濃厚的育德氛圍。學生通過參加各種協會活動,如青年志愿者、陽光活動、健美操、乒乓球等協會活動,一方面豐富了校園學生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學生的各方面素質。學院每年舉辦“文化藝術節”、“公寓文化節”、學生風采大賽、嘉言懿行、拓展訓練、運動會、演講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的實踐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2.加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將學生社團活動、社會實踐、學生創業就業等與教學改革結合,與眾多優秀企業、鄉鎮、社區、部隊等建立聯系,組織學生參觀,開展各種活動,提高自我道德風范和人格標準。實踐教學基地與校內實踐場所統籌規劃與合理定位,為課程的改革與建設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篇8

數學與其他學科不同,它不像語文那樣有故事性,也不像音樂、美術那樣有趣,而是單純的與數字、數學公式等打交道,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只是教師單純在講解,學生在聽,嚴重缺乏課堂生機。教師只是要求學生對一些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進行死記硬背,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散,在遇到一些比較新穎的題目的時候,學生就會覺得束手無措了。而且,這樣枯燥,沉悶的課堂教學氛圍會使學生對數學產生厭煩情緒,這不利于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不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

二、自主創新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

1.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教師綜合素質與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有很大的關系,教學觀念、自身素質要隨著社會發展的要求不斷進行轉變、完善與提升。傳統教育模式下,教師的角色是“知識傳授者”,但新課改要求教師要成為“學習指導者”。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理念,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及時轉變自己的角色,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要積極地把自主創新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等,要把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相結合,有針對性的選擇教學方式、開展課堂教學活動。

2.創設情境,提高學習興趣

雖然自主創新理念一直都在宣傳,但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的小學教育卻是寥寥無幾,尤其是數學這種邏輯性很強的理科教學。小學階段的教育應該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基礎進行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積極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生動形象地展示數學的魅力,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對于教學情境的創立,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一、運用順口溜等方式加強數學教學的趣味性。比如在學習退位減法時,如:“退位減法要牢記,先從各位來減起;哪位不夠前位退,本位加十莫忘記;如果隔位退了1,0變十來最好記”,老師可以把相關的法則編成類似于這樣的形式來增加學生的興趣,加快學生的掌握速度。二、把問題改編為故事。例如,在學習分數時,教師可以先通過故事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小剛和小明兩個好朋友中午一起去食堂吃飯,但只有一個包子了,正好小剛和小明都特別想吃那個包子,但是怎么分才能讓他們兩人都吃到同樣多的包子呢?對,有的同學說是一人一半,那我們接下來就學習怎樣用數學來表示這個一半。”這樣在課堂一開始就充分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欲,那這樣的課堂教學效果肯定事半功倍。

3.充分運用多媒體等技

術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講、學生聽,教師能利用的工具也就是課本、粉筆和黑板,這樣形式單一的教學顯得太過枯燥乏味。但是隨著經濟教育的不斷發展,多媒體等新科技也逐漸的步入小學課堂。多媒體的特點是直觀、形象、生動,并且有著形、光、聲、色的優勢。在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充分的運用多媒體技術,運用多媒體恰當的設計一些有趣的情境來加深學生的理解。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教學內容制成PPT的模式,中間穿插圖片或動畫,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4.創新教育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了,這就需要教師不斷的對教育模式進行創新。對自主創新模式運用最多的是進行小組合作的方式。小組合作方式基本是教師按照學生的位置對學生進行分組,然后讓小組內成員合作學習。例如,對于一個新的知識點的學習,教師先別著急講解,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讓小組內成員進行討論自學,踴躍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然后教師再進行講解,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可以在合作學習的氛圍中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三、結語

篇9

高校教師多重角色為師為友為育全世界的教師都一樣,把教書最神圣的境界定為育人,育人所帶來的成就感,是一名教師價值的最高體現。高校任課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有多種,除了“為師”“為友”還要“為育”。

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生活的指導者,人生的方向標。“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這句“為師”之道在華夏大地上傳承了幾千年,至今任作為引領教學的一個理念。現代教育學家竺可楨說:“教者,傳授知識也;育者,培養品德也。教中有育,育中有教。”作為一名高校任課教師,首先要明確“為師”這一角色的內涵。高校的任課教師是一線教育者,傳授知識、培育品德是任課教師工作的首要任務。可以說,高校任課教師是學校和學生之間聯系的橋梁和紐帶。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練好“內功”。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才能樹立威信,教育好學生。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我們要準確把握課程標準的理念、目標和內容,研究教學的規律。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技巧和方法,發揮課堂教學的調控和組織能力;掌握現代教育技術,自覺加強中外文化修養,拓寬知識面。除了學習和研究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外,還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即教學能力和教學策略。教師只有堅持不懈地學習,利用新理念、新思維、新方法不斷充實和武裝自己,才會出現師高才能弟子強。學生并不因為教師年齡大就信服和尊敬你,而是因為你的學識豐厚和品德優良而值得學生去敬重。任課教師必須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理念。不斷提高科研水平、教學水平,讓學生喜歡老師,從而喜歡你的課,這樣才會發揮“為師”的作用。

有人說,一名優秀的教師能影響學生的未來,甚至一生。一名合格的高校任課教師,除了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扮演一名“師者”的角色,還應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很多大學生在學習期間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壓力。比如,學校壓力:考試太多,對某些科目沒有興趣等;家庭壓力:如父母期望太高、家庭經濟困難、父母關系不良等;自我壓力:期望太高、對自我不滿意等;同伴壓力:同伴競爭、同伴的社會比較、異往受挫以及嚴峻的就業壓力。這些壓力如果不能及時排解,學生就會出現“焦慮”心理,這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面對這些問題,高校教師作為一線教育者,應及時幫助學生,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溝通渠道,如書信交流、電話交談、網絡溝通等方式,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關心學生,幫助他們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預防心理危機,減負面壓力。俗話說:“親其師而信其道”。通過和學生們心與心交流,把自己當成學生們的朋友,耐心去傾聽她們的心聲,并為學生提供一個宣泄內心苦悶和煩惱的機會,必要時,任課教師可以以自己成長的經歷和體驗為學生現身說法,收效往往會大過理性的開導。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曉云指出,教師要和學生建立一種新的關系,從“獨奏者”的角色過渡到“伴奏者”的角色,教師的主要任務不再是傳授知識和道理,而是幫助學生去發現、組織、管理知識和人生,引導他們而非塑造他們。隨著社會的發展,近些年,師生關系悄悄地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師生關系不再是“一日為師,終生為父”般刻板,也不再是“貓鼠關系”般緊張對立,而是多了亦師亦友的溫馨色彩。教師對學生的熱情、尊重、信任,學生對老師敬重、愛戴,教學氣氛生動活潑,師生關系民主和諧。

教師是人類文明和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者、學生道德的啟蒙者和學生美好心靈的塑造者。其職業特點是以人格來培養人格,以靈魂來塑造靈魂。教師是學生模仿的對象,教師的榜樣在教學過程中無疑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教師和學生課上課下朝夕相處,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對學生產生直接的影響。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貫穿于受教育過程的始終,而且會影響學生的一生。在教育過程中,教師的思想、知識、道德、情感、個性品質和言行舉止等對學生的滲透性影響是難以評估的。

高校任課教師教育的對象是新時代的大學生,他們有思想、有個性。在學校里,輔導員主要承擔者教育管理學生的重任,而對于新時代的大學生,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教出的學生不應該是“高水平,低文化”的大學生。這就要求高校任課教師的行為處處起著“以身立教”“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的表率作用。一線教師作為和學生長期交往并受到學生信任的人,我們的道德風范就是學生學習的最好榜樣。比如,上課必須提前10分鐘到教室,把桌面上的粉筆頭都放到粉筆盒里,把廢紙扔到樓道的垃圾桶里,上課期間不接打手機,等等,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必須先做到,用實際行動去影響學生,教育學生。

總之,作為一名高校任課教師,我們除了要傳授知識,解答疑惑,還要與學生建立一種新型的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在教學過程中,理解學生、關心學生,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參考文獻:

[1]龔樂進.素質教育下的教師道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陳愛平.教師的人際關系.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余文森.有效教學的實踐與反思.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1.6.

篇10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三大件”教學;教學基本功;計算機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310-01

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盡享新科技帶來的無限方便與樂趣,計算機介入教育在今日不再是什么新鮮事,它一改昔日傳統教育的模式,讓教師在教學中如魚得水,在現代教育中顯示無可比擬的作用。人們沉醉其中,驚嘆它的魅力,似乎還來不及細細品味,全球計算機互聯網又把教育帶上信息高速公路,展示了未來教育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未來的多媒體教學將更加形象、生動、方便、快捷。計算機互聯網把世界各國圖書館聯在一起,學校可以很方便地從聯網計算機中調取豐富的聲像、文字資料和最新世界教育信息,為學校師生打開一個可以掃描全球的窗口,增強了教與學的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促進了教育質量的迅速提。

一、唯現代“多媒體”教學或傳統“三大件”教學的弊端

1、唯現代“多媒體”教學的檢驗標準。縱觀近年來所聽的公開課、優質課,大多以多媒體教學為主要手段,有的比賽活動甚至在現代化教學手段這一項定了分,教師到了課堂上,書已不必親自去念,收錄機或媒體里自有示范朗讀;畫是早就準備好的,一按就出來;板書也不必親自動手去寫,投影儀、放像機能自動完成。自然也深知教學手段的現代化,不僅有益于開闊學生眼界,提高學生的理解承接能力,加大課堂教學容量,提高教學的效益,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教師負擔,促進教學的規范化。但如果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面前,我們的教師竟然就像一般技師一樣,在嫻熟的操作技巧下,有誰知道其掩蓋下的功底究竟有多厚呢?教師的朗讀水平如何?簡筆畫怎么樣?粉筆字如何?當場無人得知。看到的只是些表面的東西,教師的綜合素質未見表露,整個課堂這塊教學的主陣地被一架架冰冷的機器所主宰,教師反而退到了一邊,雙主體的作用未能真正體現,學生看不到教師應有的示范。有句話說:你聽到了,你會知道,你看到了,你會記住,你做到了,你會學會。多媒體教學學生多是以看為主,真正讓學生動腦、動手的機會很少。這樣看來,想必也是有悖于“培養素質人才”的宗旨的。

2、唯傳統“三大件”教學的擔憂。有時聽到有些教師要參加優質課比賽時,便抱怨自己學校的教學設備太差,沒有現代化教具,比不上別的學校,便覺得低人一等,不想去參賽,認為自己肯定比不上人家,至少是在教學手段這方面輸了,無法找回自信。而有的評委確實也十分看重選手在現代化教學手段上使用程度,忽略了對選手綜合能力的正確評價。我認為這種做法并不正確。對一個教師教學能力的評價,并不是只看教師有無現代化機器操作或操作是否熟練,而是要縱觀教師的基本功能力,包括教態、說、讀、寫、畫等方面的能力。平時常常聽到不少教師抱怨今天的學生基本功差,字寫得馬虎不說,還詞不達意。其實“其身正,不令而行”,欲求學生寫出一手漂亮的字,我們教師的字體書寫,首先得對得起觀眾;要讓學生講出一口純正的普通話,教師自己就不應該南腔北調,字不正,腔不圓;要想讓學生能畫圖表意,教師本身就不能連條小魚兒也畫不像。想起許多著名特級教師上的課,不談其內容、技巧,僅是那行云流水般的板書,那聲情并茂的朗讀,那優雅風趣的談吐就足以深深感染和打動每一位聽課者,使人如坐春風,如沐春雨。教育者這種來自“身教”的魅力恐怕單憑一兩盒磁帶、幾張幻燈片是難望其項背的。

二、現代“多媒體”教學與傳統“三大件”教學不可偏廢

曾幾何時,使多少教師賴以立足講壇傳道授業的三大件: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張嘴,憑著這“三大件”的耳濡目染,又有多少學子成了知識的巨人。而在今非昔比的今天,在崇尚教育現代化的今天,這三大件似乎已顯得功力不濟,有實難支撐局面之勢。還有曾紅火一時的教師“三字一話”(毛筆字、鋼筆字、粉筆字、普通話)測試而今也有被“三機一畫”(計算機、錄放機、閉路電視機的操作及幻燈片的繪制)考核所取代的趨勢。不少地方已將此類現代教學手段的適用能力與教師職稱晉升掛上了鉤。在上述“大氣候”的作用之下,誰愿去練那些于公無助于“教育現代化”、于私無益于晉升職稱的早已不在再時髦了的“舊把式”?此情此景,想來不由令人心生憂慮:現代教學手段練就之時,會不會成為我們某些教師原本就不甚過硬的教學基本功的荒廢之日?

三、變現代“多媒體”教學與傳統“三大件”教學的結合

計算機教育的美好愿望是把計算機作為現代教育的有效輔助手段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增強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以提高教育的質量,但有些人曲解了計算機的用途,從而忽略基本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忽略了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養成,使教育質量面臨滑坡的危險。

歸根結底,要想勝任今天的教學工作,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掌握各種“多媒體”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同時,絲毫不能放松教學基本功的訓練。只有二者兼備,方可保證我們在工作中立于不敗之地。科學技術永遠無法代替教學藝術。我們的教育主管部門在測評教師素質、考核教師時, 亦不宜“一手硬一手軟”,在鼓勵廣大教師強化自身的“現代化建設”的同時,也要采取得當措施激發教師苦練基本功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方可造就出既能適應現代化教學的需要,又有著扎實功底的創世紀的教育人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