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教學案例的方法范文

時間:2023-10-13 17:37: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撰寫教學案例的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撰寫教學案例的方法

篇1

摘要:教學案例研究正越來越多的用于教師校本教研和教師培訓。在多年來,以物理課堂教學案例為教學手段的物理教師專業化培訓和集體教學研究的教學實踐中,通過撰寫物理課堂L教學案例及面向物理教師的培訓授課活動,課題組對大量物理課堂教學案例作了較為深入的梳_理分析和研究。對課堂教學案例的含義、課堂教學案例的建構、課堂教學案例的撰寫、教學案例的解析與評價、課堂教學案例研究的類型等問題有一定的認識和理解。本文從以上幾個方面將我們課題組研究的成果做一個闡述。

關鍵詞:案例研究;課堂教學案例;教學案例的建構;教學案例的分類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13)11(S)-0001-4

物理課堂教學案例研究,由于它具有描述現實教學中有意義的事件和特征的特點,可以幫助教師深入地、全面地理解復雜的課堂教學過程。因此,物理教學案例研究作為教學研究的一種方法或作為教師培訓的一種教學手段,近年來被廣泛的采用,同時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那么,物理課堂教學案例研究與大家熟知的案例研究有什么不同呢?

案例研究是社會科學研究的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已廣泛地應用于社會學、法學和公共政策等領域。案例研究的研究對象通常是發生在當代的、研究者對相關因素無法進行控制的一類事件。從研究方法來看,案例研究是一種實證研究。它可以從事實資料出發,通過對實證資料和研究主題的理解。或者用已有的理論為參照。建構一個解釋模型。把事實資料和模型相對照,如果它們相互匹配一致,這個理論模型就構成了對案例的解釋。就此而言,實際的案例研究方法追求完整地、忠實地再現實際發生的事件,要求事實資料的準確性和邏輯推理的嚴謹性。案例研究的意義在于它包含了對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的解決方案。由于案例具有典型性,案例可以給人們一定的啟發和思考,當再次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案例提供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就能夠對人們有所借鑒。

而課堂教學案例研究常常作為一種教學手段被廣泛的應用。課堂教學案例研究用于教學為目的時,案例資料往往是經過精心處理的。它并不看重研究過程的嚴謹性,而是要有效地突出某一個或幾個關鍵問題。為在教學中的研討和辯論提供一個框架。在我們進行的物理課堂教學案例的研究中發現,教學案例研究既是一種實證研究,同時也具有作為一種教學手段的某些特征。因此,課堂教學案例研究較之社會科學的案例研究具有其特殊性。

以下所論述的幾個問題,都是來自于我們課題組對物理課堂教學案例研究實踐的一些思考。

1課堂教學案例的含義

通常所呈現的課堂教學案例是對課堂上實際發生的事件和情境的描述,它是文字的或者影像的“文本”,它描述了在課堂上發生的教學活動和教學事件的特征,而這些事件和特性正是研究者就某一主題進行研究的基本要素。這些事件及事件本身是一種客觀存在的事實,是教學實踐活動的產物。

而課堂教學案例的事實性是多方面的綜合和包容。其物理方面。是指納入教學過程的物理內容;社會方面,是指教師、學生和社會環境在特定的教學活動中形成的關系:人文方面,是指學生認知的、情感和發展以及教師的再認識。

課堂上現實發生的教學事件轉瞬即逝。課堂教學案例的文本資料不同于課堂教學的現實狀況。在案例文本中,現實中的語境和對現場氣氛的感受不再存在。文本不是對現實事件的簡單復述,而是一種闡釋,表述了事件的意義。文本成為可以無數次閱讀的對象,讀者在閱讀理解中,以其自身的處境為前提,以自身的視域對文本進行理解和闡釋。文本的意義不是某種自在的和不變的東西。而是在理解中生成,在理解中展開。讀者對文本中所蘊含的意義的理解不是一種復制的行為,而是含有某種創造的成分。

教師參與教學案例的研究和學習時,總是與教師已有的經歷、體驗和經驗相聯系。與教師從案例中引發的對現實教學情境的回憶和聯想相聯系,從閱讀中產生新的理解和解釋。獲得教益,進而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在許多情況下,教師既是教學案例的建構者,也是研究者。這就是教學案例研究的特殊之處。

2課堂教學案例的建構

一般說來,課堂教學案例是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建構生成的。一個教學案例的建構包括:選定課題、教學設計、教學實施,評價、調整和撰寫案例等環節。

選定課題之后,教學設計可以選取既定的設計方案。也可以自主設計教學方案。并在備課和實施中對教學設計方案進行修改和調整。根據教學設計方案教師備課,備課時要對整個教學進行籌劃。籌劃是把設計方案轉變為實施方案,包括教師的謀略和決策。教學的準備和演練,教學程序和方法手段的具體化等。教師一面籌劃著教學實施方案的每一步,一面想象著在現實教學中可能發生的情境,好像課堂中的情境是教學方案的“鏡像”。經過教學的實施和調整之后,教師對選定課題的教學認為是成功的和滿意的時候,就把它撰寫成教學案例。在撰寫案例的過程中及在完成案例報告之后。事情好像發生了顛倒,似乎在課堂上發生的事情是早已存在的事實,而我們事先就知道會發生些什么,我們應該怎樣做。對它們的評價也成為事后的反思,不是調整反饋的環節。于是作為事實的教學案例和對事實的解釋、評析一起在建構中生成。這就是教學案例的建構。

3課堂教學案例的撰寫

撰寫教學案例的基本要求是必須以描述的方式提供一個真實的課堂教學情境,而不是以邏輯論證的方式進行解釋性的陳述。每一個教學案例文本都應該有一個主題,教學實踐的特征包含于對事件的敘述之中,不能機械的記錄在課堂上所觀察到的信息,使對事件的描述成為流水賬。

究竟采用何種方式撰寫教學案例,取決于教學案例本身的特點、案例研究的需要和撰寫者個人的意愿。所以,教學案例的撰寫沒有固定的格式,也沒有必要按照某個固定的格式來描述教學過程。常見的教學案例的格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1)對話式:以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對話的語言為主線。輔以教學活動的情境性背景,如實驗操作等描述。它很像一個話劇的劇本。

(2)敘事式:以文字的或影像的方式具體地描述在教學中發生的事件和過程,包括對話、活動行為、實驗過程、教學效果以及各種生動的細節的描寫。它很像在講述發生在課堂中的故事。

(3)概要式:這種方式注重事件的特征和教學過程的程序結構,只有某些關鍵性事件或階段對教學活動的細節進行描述,影像資料往往經過剪接和編輯,突出要闡明的要點。它很像一種教學方案。

在撰寫教學案例時。可以把教學事件作為教學過程的基本構成單元來撰寫,并注意反映教學事件的特征,如:內容、程序、技術和時間等特征。運用這一技術方法描述教學的發生、進展和效果,可以使教學過程的描述更加細致、確切,顯示教學過程的動態特征。也可以把教學事件作為資料分析的基本單元。描述清楚每一個事件的設計意圖、實施方法和教師與學生的具體行為。

課堂教學案例是在案例素材的基礎上經過加工整理的結果。這種加工整理過程與案例研究過程相關聯。具體表現為:對案例素材進行解析與評價。分離出與教學方法策略相關的教學變量,突出關鍵性問題,重新編寫案例,而省略了教學案例的研究和建構的詳細過程細節。以便于讀者閱讀理解。

4課堂教學案例研究的類型

在實際的教學案例研究中,把不同的課堂教學案例可以分成以下類型。

4.1按一次研究選擇教學案例的數量分類

(1)單案例研究

單案例研究是指一次研究只關注一個案例。單案例可以是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或者是為了改進教學而選擇的特定案例。

(2)多案例研究

多案例研究是指在同一研究中包括兩個或多個案例。一種情況是選擇同質的案例,使現實復現,可重復驗證。另一種情況是選擇有差異的案例,進行比較研究。

4.2按研究的目標分類

(1)經驗性研究

經驗性研究通常是提供對課堂中所發生的事件及情境的完整描述。這種研究者看重的是具體的經驗,而不注重理論。研究者從案例所提供的具體經驗和個人的理解中增進對教學的理解、提高教學能力。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基于案例的學習方式。

(2)理論性研究

理論性研究是指一些研究者是從案例提供的事實資料出發,通過對資料的分析概括,產生局域性理論。另一種做法是對同一個教學課題,選擇多個教學案例進行研究。選擇已有的理論,建構一個該課題教學案例的“邏輯模型”。教學案例的邏輯模型就是對某個教學課題的內容蘊含及其邏輯關系的理論描述,它是理論建構與教學現實之間的對照和匹配的結果。是具體教學過程的抽象,也是具體化的理論解釋。

這種模型是用于教學案例研究的,它不能直接用于課堂教學。但是它可以衍生和轉換為用于現實的教學方案。

(3)評析性研究

評析性研究是對案例的解析和評價為目的的研究,解析就是對案例資料的分析與闡釋,即對案例中事件的特性和實踐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和解釋。評析是對案例的評價判斷,這需要制定評價標準,以案例資料中的事實作為證據,依據標準,做出價值判斷,得出評價結果。

經驗性研究是一種主要以經驗總結為主的類型,而理論性研究是有較高理論水平的研究者所能做的研究方式。對于中學教師主要以評析性研究為主。案例研究的內容除了對課堂中所發生的事件及情境的完整描述,另一個重要部分是對案例的解析與評價。對教學案例的解析與評價需要有一種技術方法。

①教學案例的時間序列分析

教學過程是由按時間順序發生的一系列教學活動構成的,具有時間序列性。在進行教學案例研究時,應該清楚地描述在某個時間階段在教學中發生了什么,或者某項預期的教學活動在什么時候發生。這些教學活動之間的關系如何等等,這就是要進行過程分析。

教學的過程是把一個復雜的最終產物,分解轉換為一些分立的、按某種順序組成的步驟或程序。也就是把課程內容和目標轉化為按時間順序排列的連續的教學階段。每個階段有其開端和結尾,一個階段完成一項教學任務。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這就成了一個獨立的教學事件。一方面要明確期望達到的最終目標,另一方面又要集中精力做好每一個階段的教學。

物理教學事件是教學過程的基本構成單元。運用這一技術方法研究教學的發生、進展和效果,可以使教學過程的描述和分析更加細致和確切,顯示教學過程的動態特性。物理教學事件有以下特性:任務特性;程序特性;技術特性;時間特性。

一個教學事件的任務特性和程序特性通常在教學設計時就已經確定了,在教學實施時可能有所調整,但基本方面是相對穩定的;技術特性和時間特性雖然在教學設計時確定了方案,但只有在教學活動中才能充分展現。

在教學案例研究中,可以用教學事件作為基本單元來撰寫案例。并注意反映教學事件的特性。對已有的教學案例文本,可以將案例分解為一系列的教學事件。分析教學事件的特性,完成對案例的分析與評價。

②教學案例的因素關聯分析

影響物理規律教學進程和教學效果的有許多因素,可以稱為“教學變量”。例如,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形式、教學時間和教學效果等。不同變量之間存在著相關的或因果的關系。這些教學變量構成了教學方法和策略的基本要素。學習和運用教學方法策略就要了解這些教學變量的涵義,在教學中控制這些變量的方法以及它們對教學進程和教學效果的影響和作用。教學案例的因素關聯分析就是要從事實出發,分析各種教學變量對教學所產生影響的程度,推斷教學變量之間的關系和規律,并要做到既有事實證據,也有理論依據。

從教學案例的過程分析中我們看到,現實的教學活動表現為由一系列連續發生的教學事件所構成的完整的教學過程。在每一個教學事件中都存在著一些直接作用的教學變量。產生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一個教學變量可以對不同的教學事件起作用,一些不同的教學事件可能與同一個教學效果相關聯。

篇2

關鍵詞:環境生態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案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2-0182-02

一、研究背景

2015年教育部印發了《教育部關于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案例教學和聯合培養基地建設的意見》。重點要求了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需要強化案例教學,而且規定案例教學模式實施效果作為專業學位點建設評估的重要內容之一。與學術型研究生不同,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更側重于基礎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相結合,達到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共同提高的目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學習方式不能僅僅局限在課堂和實驗室,必須在生產實踐中提升學習效果,解決本專業領域范圍內生產實際問題,因此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過程中引入案例教學模式是非常必要的。環境生態學就是運用生態學理論,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治理污染和破壞的生態環境,恢復和重建受損的生態系統,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協調,以滿足人類生存發展的需要。對于環境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來說,該門學科對于提高學生環境知識素養和職業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教學案例設置過程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環境問題案例,尤其是本土環境案例,如2011年綿陽涪江水污染事故、5?12地震后期龍門山生態環境監測及生態風險綜合評價和長江中上游地區水土保持與面源污染防治工程規劃設計等教學案例,對激發研究生學習興趣、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增強師生互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實施步驟

1.師資培訓。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教育還處于啟動階段,《環境生態學》的任課教師的思想認識和專業水平直接決定了課程案例教學法能否夠達到期望的效果,顯然《環境生態學》師資力量是不足的,因此需要加大力度進行師資培訓。師資培訓方面需要從兩個方面同時進行,培訓任課教師撰寫《環境生態學》課堂教案和組織實施案例教學。

一份優秀的《環境生態學》課堂教案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完成,教案的框架內容來源于教材,但教學案例可以來源于實踐基地和合作企業成功案例。同時,基于教師個人經歷可以引進國內外其他高校的成功教學案例來使用,甚至教師可以針對某一個環境事件編寫虛構的教學案例。如“受損草地生態系統修復”案例編寫可以模擬川西地區草原退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及修復措施。撰寫了優秀的教案,還必須有經驗豐富的教師進行有效的組織開展案例教學。而大多數從事傳統理論教學《環境生態學》教師沒有從事過生產實踐鍛煉,因此,案例教學實施需要具有生產實踐經歷的教師才能發揮教學效果。所以師資培訓過程中需要遴選一批優秀年青教師到實踐基地和相關企業單位去鍛煉,積累豐富的教學案例,尤其是本土教學案例,將這些教學案例進行整理和匯總,歸納到《環境生態學》教材相對應的章節,充實到課堂教學,這樣才能有效組織實施案例教學。

2.調整教學內容。大多數《環境生態學》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教學內容偏多,實用性內容偏少,尤其是結合我國生態環境問題治理章節明顯不足,這對案例教學實施帶來了一定困難,因此,需要對現行的教材內容進行調整。如現行教材中生態因子、種群生態學分別為獨立章節,雖然這些內容對后面學習群落生態學奠定了基礎,但這樣章節劃分太細,許多內容可以進行整合和壓縮,需要精簡和壓縮。把生態因子、種群生態學和群落生態學三部分內容合并為生態學基本原理,理論內容可以減少10課時。同時,環境工程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和國家環境保護政策聯系緊密的應用技術需要加強講授。

從2000年到2050年我國將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進行大規模生態環境建設,根據國家環境保護戰略需要,《環境生態學》研究生教材需要增加“生態環境建設與調控”內容。研究內容主要涉及西北地區荒漠化與防治、華北地區大氣污染防治、東北地區濕地保護和西南地區土地退化及石漠化防治等,都是國家需要長期治理才能得到控制的生態環境問題,需要環境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學習生態環境建設的內容、知識、措施和技術,培養應用型人才投入到環境建設工程中。

3.案例庫建設。雖然早在2015年6月,全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案例教學中心網絡平臺建設就已完成并開始運行,教學單位可以共享優秀的《環境生態學》教學資源,但培養單位仍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建設《環境生態學》案例庫。由于培養單位研究生教育水平參差不齊,任課教師和學生的基礎水平有一定差距,全國教學案例庫不一定能完全滿足自身的教學培養需求。而且,培養單位的《環境生態學》案例庫建設應該依托地方發展需要,教學案例應該具有地方特色,特別是本土生態環境建設案例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得到突出體現,才能培養出滿足地方經濟發展的合格研究生。

4.組織實施。(1)課前準備:教學案例開課前一周教師告知學生們案例內容及教材內容對應的相關章節,以便有充裕的時間讓學生熟悉教材內容和教學案例材料預習與分析。如果教學內容來自于本土案例而且內容相對簡單,學生可以個人準備,包括基礎資料的收集、相關職能部門溝通等,這樣可以全面鍛煉學生的能力;如果教學內容來自于陌生案例而且內容相對復雜,由根據學生的特長和小組規模,任課教師組建興趣小組,團隊合作可以鍛煉學生們的團隊合作能力以及溝通交流能力。總之,做到每位同學都能參與教學案例實施過程中,都有機會進行個人能力展示和知識水平表現。(2)課堂開展:教師把教學案例講述結束之后,如果需要把問題列出,盡量詳細地列出需要討論的問題,開展討論,討論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技術方法和措施。討論的形式可以采取靈活方式,學生之間可以通過辯論,也可以通過技術模擬。對于具備野外教學條件的案例,安排在校外實際場景中進行案例教學,學生們更能掌握教學案例內容和精髓。工作之后遇到類似的案例就可以仿照課堂教學中的技術方法進行解決。(3)課后總結:完成課堂教學后,學生要對教學案例進行總結,簡要撰寫教學案例報告(如污染場地修復調查報告、修復技術方法報告和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等),撰寫完成后交給任課教師。任課教師盡快評閱并對學生撰寫的教學案例報告開展討論、點評報告撰寫過程中優缺點,確保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案例。至此,一次成功的案例教學才算完成。

5.教學評價。制定評價案例教學效果的依據非常重要,評價體系包括:一是對任課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二是對學生表現情況的評價。任課教師的評價方法由二級學院研究生教育考核領導小組進行,小組成員主要來自環境工程專業教授、校外導師和工程技術人員。但真正做到客觀評價確實不容易,由于環境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起步晚,大家對研究生案例教學方法也不熟悉,導致教學案例與課堂理論知識割裂,所以任課教師就需要向有經驗的研究生教學案例教育的學校學習交流。對研究生的評價主要分為課堂表現和分析報告的評分。每當案例教學結束時,任課教師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分析報告的水平和團隊協作能力給出相應的分值,綜合成績=課堂表現×30%+分析報告×50%+團隊協作×20%;根據公式得出綜合成績既可以表示公平,也可以起到激勵的作用。

三、結語

近年來,國家大力進行生態文明建設,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快水利工程建設,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對環境工程專業人才需求日益迫切,《環境生態學》案例教學實施,既突破了理論教學壁壘,又創新了案例教學新模式,順應了國家對生態環境建設發展的趨勢,因此,《環境生態學》案例教學需要在環境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中大力推廣。同時,《環境生態學》案例教學的實施需要借鑒和學習國內外各高校的成功經驗,繼續整理補充教學案例庫,探索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邀請校外專家合作,最終達到培養高素質環境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趙敏慧,葉長兵.環境生態學本土環境案例教學模式探討[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13,29(8):52-55.

[2]王應密,張樂平.全日制工程碩士案例教學資源庫建設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166-171.

Explore of Curriculum Case Teaching Mode on in Environmental Ecology for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

LIU Quan,HUANG Wen-jun,HUANG Tian-zhi,DONG Ting-xu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Mianyang Teachers' College,Mianyang,Sichuan 621000,China)

篇3

關鍵詞:案例教學;政府預算與管理

基金項目:集美大學第五批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項目編號:JY09088)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

由于案例教學是培育學生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戰略決策能力的最好方法,自1870年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蘭德爾開創性地將案例引入法學教育以來,案例教學法很快被醫學、商業、公共管理等學科廣泛采用,并迅速傳播到世界各國的教育事業中。20世紀八十年代初,案例教學法引入我國。目前,我國許多專業、許多課程也開展了案例教學,但在《政府預算與管理》課程中的應用卻比較少,本文擬在這方面做些探討。

一、《政府預算與管理》課程實施案例教學的意義

《政府預算與管理》課程作為財政學專業的核心之一,具有綜合性、法律性、應用性等特點,在該課程引入案例教學法具有重用意義。

(一)有利于加深對政府預算與管理理論的理解。教學案例必須具有良好的教學價值。也就是說,一個好的政府預算與管理教學案例必須是能恰到好處地說明政府預算與管理中的某一個理論,服務于某一理論。這樣,通過案例的教學,便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政府預算與管理理論的學習和思考。

(二)有利于鍛煉學生對政府預算與管理的實際操作能力。政府預算與管理案例是在政府預算與管理領域已實際發生的典型事例,能涵蓋政府預算與管理實踐上的普遍性問題。通過案例的討論和分析,可以讓學生直接觸及政府預算與管理的實際操作過程,進而提高其實際操作能力,這一點對本科教育尤為重要。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傳統教學模式主要是傳授知識,答案常常是標準的或唯一正確,學生不能有別的想法,導致思維僵化,墨守成規。而在政府預算與管理案例分析和討論中,是沒有標準答案或唯一正確答案的,而且事實上也不存在什么絕對的正確答案。只要學生給出的方案可以自圓其說,有科學根據,能正確處理和解決問題,就是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這就要求學生在案例討論過程中必須創造性地思考,不拘一格,獨具匠心,才能得出與眾不同的創造性解決方案,進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四)有利于實現既教書又育人的教學目的。通過案例教學,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加深政府預算與管理理論的理解能力、提高分析和解決政府預算與管理問題的能力,而且由于在案例討論中會引起廣泛的爭辯,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觀點和立場,這時要求學生正確處理與爭辯人的關系,從而無形中還可以培養學生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協調合作、尊重他人、聽取他人和處理復雜矛盾的能力,使學生在案例教學中既增長知識、鍛煉能力,又學會做人。

(五)有利于培養學生獲取和分析利用資料的能力。案例教學除要求充分理解案例資料本身以外,在討論前還需要查找大量的資料,從中獲得支持自己提出的解決方案的有效證據。在當今信息社會,要從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快捷地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數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本身就反映了一種能力,而且種能力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工作正顯得越來越重要。而案例教學能讓學生的這種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

二、《政府預算與管理》課程案例教學設計

(一)明確案例服務的教學內容。教學案例并不是在講課過程中隨意拈來的有趣故事或為調節課堂氛圍而穿插的花絮。它必須具有明確的政府預算與管理服務內容,要么是為驗證某一政府預算與管理理論,要么是為說明某一政府預算與管理概念。能否良好地服務于某一教學內容是判斷一個政府預算與管理案例是否良好的重要條件之一。當一個政府預算與管理教學內容有許多備選案例素材可選擇時,應選擇與教學內容吻合度最高的案例素材作為加工對象,使制作出來的政府預算與管理案例具有良好的政府預算與管理教學價值。

(二)明確案例教學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案例教學的教學目的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是多元的,但不論是單一的還是多元的,在案例設計時都必須事先明確。如,為加深學生對政府預算與管理理論的理解,為掌握一個概念,為訓練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培養創新思維,等等。只有在案例設計時就明確教學目的,才能使案例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設計教學案例爭議“引擎”。所謂爭議“引擎”是指教學中能引發討論沖突的問題,因為有沖突才值得討論。“具有爭議性的問題是一個教學案例的必要條件”。爭議性是對一個案例開展討論的基石,它可以引發學生思考并辯論,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搭建平臺。如果一個教學案例的結果已經確定或一目了然,無法發動學生展開爭議,那么這種教學案例可以說沒有什么教學價值,應該廢棄,重新選擇,選擇那些已經具有可供設計為爭議“引擎”內容的案例。

(四)教學案例的形式設計。教學案例的形式可以有多樣性的設計。可以是文字、視頻、音頻、圖片或綜合形式,具體采用什么形式,可視教學內容和案例內容而定。由于文字案例具有簡便、成本低、不用特別設備的特點,在政府預算與管理案例一般采用文字案例較多;其次是視頻案例,因其具有直觀性,在教學條件許可的情況下,視頻案例也經常使用;而音頻和圖片案例較少用。

(五)篩選案例。由于政府預算與管理課程的案例素材比較多,因此應根據教學內容、目的,結合案例素材的內容、可爭議性、形式等方面,選擇預期效果最好的素材進行加工、篩選,進而得到最佳的教學案例。另外,一個好的案例通常強迫學生通過爭議做出自己的決定。比如,當你面對案例中的情景,將會如何處理?你如何評價案例中人物或事件?在案例篩選中還要注意簡潔性。課堂討論必須要談到管理和分析的原則性問題,要求案例簡潔而有針對性,過于復雜累贅是不可取的。

三、《政府預算與管理》課程案例教學實施

(一)案例教學的課前準備。《政府預算與管理》課程案例設計好以后,便進入案例教學的實施。案例教學實施的第一個階段是課前準備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將事先設計的教學案例材料提供給學生,預習案例內容,初步思考討論主題,并形成自己對問題的初步看法;然后是廣泛收集、整理、分析資料,進一步思考討論主題,并修正自己對問題的最初看法,形成討論發言稿,撰寫案例討論準備報告。教學案例材料最好在正式教學前1~2周提供,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先熟悉案例內容,并廣泛查找閱讀資料,思考案例討論主題。提供時間太早了,到正式教學時反而易忘記,而太晚了,可能時間不足,準備不充分,效果也不好。案例教學準備工作做得好壞會直接影響案例討論效果,要求學生花足夠的時間做好充分準備,并需告訴學生,正式教學前要檢查準備工作,提交案例討論準備報告,以確保每個學生都準備充分。

(二)教學案例的闡明與分析。案例教學課堂上,應把案例內容深入透徹地闡述清楚,讓學生充分理解案例內容,并結合案例所服務的理論內容學習。對案例所涉及的問題、原因、討論主題等進行初步的客觀分析,并且分析時不應帶有個人主觀判斷,這樣可以為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留下盡可能多的空間。

(三)教學案例的討論。案例討論可以視學生人數情況采用分組式討論和發言式討論兩種。學生人數較多時可以采用分組討論,即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一小組6~8人為佳,并設一個主持人,人數太多會影響討論質量。小組成員自由發言,其他成員參與討論爭辯,主持人負責做好討論記錄。分組時應根據學生提交的案例討論準備報告中的初步觀點,為激發討論、防止討論一言堂情況的出現,盡可能將觀點相反或不同的學生分在同一個組,而不應將觀點相同甚至完全相同的學生分在同一個組。學生人數較少時采用發言式討論,即以整個教學班為討論組,由學生自由到講臺上發言,臺下的同學自由參與討論爭辯。為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可在學生中標抽取5~7人組成評委,對同學的發言作出評判和提問。這種討論方式相比分組討論更規范正式,能更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言語、臨場發揮的能力。但不論采取何種方式,都應要求學生在案例討論過程中記錄好案例討論心得,不得做與案例討論無關的事情。

(四)教學案例的點評。案例教學學生討論完以后,任課老師應對案例討論做一個簡要點評和總結,啟發學生做進一步的思考,使學生對自身在討論過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進行完善。點評要注意的一點是,除非存在明顯的錯誤,一般不應對學生的討論發言做對與錯的評判,尤其是對學生提出的一些新思想、新觀點,只要能自圓其說,有根有據,就是有價值的。

(五)撰寫案例討論報告。案例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是撰寫案例討論報告。一般認為,案例討論完了,案例教學過程也就結束了,其實不然。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案例教學資源的效率,案例討論完了以后,要求學生課外再去撰寫一份案例討論報告是非常必要的。通過撰寫案例討論報告,學生可以總結案例討論經驗,吸取其他同學發言中的有益觀點,彌補自己的不足,在老師點評的啟發下,再次反思案例,進而得到提升認識。因此,撰寫案例討論報告是一個再提高的過程。

四、《政府預算與管理》課程案例教學效果及經驗總結

(一)教學效果。《政府預算與管理》課程案例教學效果要明顯好于教學效果。主要在于加深對教學內容理解,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鍛煉創新能力方面具有傳統教學無與倫比的教學效果。通過事后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91%的同學認為案例教學法要明顯好于傳統教學法的效果,有89%的同學認為案例教學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對案例教學課的興趣普遍濃厚。

(二)經驗總結

1、《政府預算與管理》課程適合采用案例教學法,應大力推廣應用。

2、案例篩選非常重要。盡管政府預算與管理方面的案例素材很多,但選取到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案例并不容易,必須花費大量時間、精力,耐心搜尋。只有合適的案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有一次案例教學課,由于案例選材不是太好,結果課堂案例討論就顯得不熱烈,教學效果也普遍反映不太好。可以說,案例篩選工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案例教學的成敗。

3、案例教學過程應完整。一個完整的案例教學過程至少應包括:(1)案例教學課前準備階段(提交案例討論準備報告);(2)教學案例闡明與分析階段;(3)教學案例討論階段;(4)教學案例點評階段;(5)撰寫案例討論總結階段(提交案例討論總結報告)。為保證案例教學質量和效率,這五個環節是缺一不可的。教學案例討論階段固然最重要,但缺乏準備階段的案例討論是沒有基礎的,效果肯定不會好;而闡明與分析階段是引導學生,提高討論質量。點評階段可以進一步增強效果;撰寫案例討論總結報告可以使討論效果進一步升華。有許多案例討論不太注重準備報告和總結報告工作,是案例討論的效率損失大增。

4、案例教學的學生人數應適當。一般來說,30人左右比較合適,人數太多太少都會影響討論效果。人數太多了,授課老師顧不過來,人數太少了,影響討論的廣度和深度。當學生人數到100人左右時,如果條件許可的話,應分成兩個組討論。

(作者單位:集美大學財經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史美蘭.體會哈佛案例教學[J].家行政學院學報,2005.2.

篇4

一、案例輔助教學的組織與實施步驟

(一)案例教學課前準備階段開展案例輔助教學要求學生必須具備比較扎實的理論知識儲備為前提,以保證教學效果。因此,在開展案例教學前,要求學生須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相應理論知識的學習。然后由教師應針對所學習的理論知識,搜集教學案例所需的有關資料,精心編寫具備仿真性和實用性的教學案例。教師應在課前將編寫好教學案例發放到學生手中,并組織學生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對于案例中涉及到的一些指定資料和讀物,要求學生能夠提前搜集,認真思考,做好問題原因分析,并提出初步的解決方案。授課教師針對教學案例,列出幾個思考題供學生預習,有針對性地做好案例教學準備工作。

(二)課堂實施階段區別于傳統教學課堂,在案例教學課堂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自己只起輔助和引導的作用。因此,在案例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在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后,應當引導當學生進行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見解和看法,當學生形成不同意見之后,可先讓學生進行自行討論,也可以根據問題和課堂現狀,將對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讓學生站在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在討論論中達成共識,共同得到提高,教師可隨機詢問檢查各組的討論情況,也可現場擬定若干個矛盾相對突出、接近案例主題的關鍵性問題引導學生進行集中討論,讓學生對不同觀點和論證資料進行收集,為下一步撰寫案例分析報告打好基礎。

(三)撰寫報告和總結提高階段在經過課堂充分討論后,撰寫案例分析報告和總結提高也是非常得要的環節。教師應指導學生按照案例的主題和重點,對案例進行回顧,并對討論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形成案例分析報告。通過撰寫案例分析報告,可促使學生主動對案例相關知識進行總結,從而進一步強化學生對案例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實際運用。教師可以通過學生撰寫的案例分析報告,結合學生在課堂討論發言情況對學生作出客觀公正的綜合評價。教師也應在組織和實施案例教學的過程中認真總結經驗,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二、實施案例教學法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開展案例教學應緊密結合理論知識案例教學與理論知識教學在教學方式上雖然有所不同,但對學生最終的培養目標是相同的。案例教學和理論教學是從不同的角度,為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二者相輔相成,相互統一,達到綜合培養學生主動獨立思考和實際應用能力的目標。如果不開展案例輔助教學,那么理論知識就會變得生硬和空洞,學生也很難對所學理論知論進行實際應用;而假如僅就案例而說案例,學生不事先對案例所涉及的理論知識進行學習,那案例教學又會成為一句空話,更談不上知識實際應用。因此,實施案例教學必須注意要正確處理好與理論教學之間的關系,將兩者緊密結合起來。

(二)案例教學應與其他教學方法有機結合教學方法是教師為了完成既定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通過自身教學經驗的積累,不斷提煉和總結出來的方式方法。通常有課堂講授法、情景演示法、實驗教學法、現場討論法等等。案例教學法與傳統其他教學方法相比較,有優點,但也有缺點。而且在高職會計課程教學過程中并非所有知識點都適合采用案例教學法。因此在高職會計課程中開展案例教學,應與其他教學方法進行有機結合,比如對操作性較強的內容則可開展實驗教學。總而言之,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切忌生搬硬套。否則,再多的案例也無法最終達到預期效果,實現高職會計教學預期目標。

(三)開展案例教學中不同層次學生的角色定位在案例教學中,在對學生進行分組后,各組學生構成情況和相互之間的協作關系,往往會成為決定案例討論的質量與成敗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學目的得以實現的關鍵所在。因此,在開展案例教學前,教師有必要在課前對各個學生的特點展開充分的調查分析,了解全部學生在專業學習基礎、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異,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有效分組,以期達到更好地相互配合完成案例的討論和學習。

三、關于高職會計案例教學法實踐應用的思考

(一)進一步建立健全制度,推動案例教學應用案例教學在推動高職會計課程教學發展和促進會計專業學生知識應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應當引起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尤其是各高職院校的高度重視。高職院校應對案例教學進行深入調研,并建立健全相關管理制度,規范案例教學的管理。首先,在課程設置方面應對案例教學的課時充分保障,以促進案例教學能順利得以實施。其次,高職院校還應在教師考核評價方面建立與開展案例教學相應的獎懲機制,從教學組織、教學質量、學生評價與反饋等方面確定教師的責任和義務,促使廣大教師主動認真參與案例教學。

(二)加大投入人員和經費投入,建立案例共享資源庫案例教學需要大量的典型案例,因此教學案例是否豐富夠用是案例教學法能否取得成效的最基本條件,鑒于教學案例的編寫需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各高職院校應高度重視并加大人員和經費方面的投入,有條件的可安排專職教師編寫和收集案例資料,對不同類型的案例進行歸類,建立起一個為廣大師生提供優質服務的案例共享資源庫。學院也必須安排專人定期對教學案例資源庫進行及時的更新,避免案例過時滯后,從而影響到教學效果。另外,也可把案例教學納入學校科研項目,申請專項資金予以保障,激勵和引導更多的教師投身其中,也可定期開展優秀案例評比,引導教師主動參與并重視案例教學,從而不斷提升案例教學研究和授課水平。

(三)完善案例教學的考核辦法傳統會計課程考核主要以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兩者相結合的方式,實施案例教學,應建立與案例教學相適應的考核辦法,如果仍簡單沿用傳統方法,不但不利于對學生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相反如果采用的評價方式方法不當,可能還會響學生對于案例教學的積極性,也不利于對學生。因此,筆者認為,可以嘗試從考核內容、考核方式和記分方式等方面進行改變。首先,考核內容應包括會計課程的理論知識和實際運用融會貫通的能力。其次,改變考核方式,加大平時成績所占的比重,期末考試也可嘗試開卷方式或實際操作等方式。第三,淡化分數,可嘗試以“優秀、良好、一般、及格和不及格”五個等級,對學生實行定性考評。

篇5

由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勤于反思、善于反思的價值。一個劍客,如果不會反思,即使夜以繼日地苦練,也不會成為一流的劍客;同理,一位教師,如果不會反思,即使嘔心瀝血地教學,也不會成為一流的名師或教育家。我們周圍有許多教師,雖然教學勤勤懇懇,但是始終沒有擺脫“教書匠”的命運,顯然與不善于反思有很大的關系。善于反思,能夠使我們的生命更有“含金量”,更有重量,也就是更有密度。因此,我們應該積極積淀生命的密度,成為一名反思型教師。

一、學習教育理論是教學反思的前提

新課程改革以來,教師寫教學反思成為一種時髦。教學反思固然必要,但是如果沒有一定的教育理論做支撐,那么教師的教學反思一定是膚淺的。在沒有教育理論做支撐的情況下,讓教師進行教學反思,教師往往不知道反思什么、從何反思,即使勉強進行反思,也只能是要么應付了事,要么只是停留在經驗的層面難以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來認識。筆者前些年很少進行教學反思,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教育理論的支撐。近幾年,我強化了教育理論的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我的教育教學的觀念在不斷更新,認識在不斷提高,見解在不斷創新,于是陸續寫了一些教學反思。學習教育理論是教學反思的前提。一個不喜歡讀書、不善于學習教育理論的教師,既不會有進行教學反思的熱情,也不會有教學反思的能力。

二、進行教學實驗是教學反思的源泉

現在許多學校的管理者,在教師的備課、作業批改等要求之外,還要求教師寫教學反思。如果仔細看看某些教師的所謂教學反思,我們肯定會大失所望。因為許多根本就不是教學反思,而那些能被夠稱為教學反思的,也是抄襲了別人的教學反思。為什么會這樣?這與教師不學習教育理論有關,也與教師不積極進行教學實驗有關。教學實驗是教學反思的源泉,如果教師能夠從事教學實驗,勇于進行教學改革,積極探索教學方式方法和教學藝術,積極探索課堂提問的科學設置、教學情境的巧妙創設、教學手段的恰當運用,教學評價的有效實施等,教師就能找到教學反思的素材、教學反思的視角,教學反思也就有了不竭的源泉。筆者于2009年提出了單元立體優化教學模式,之后就開始實施這一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實驗。我專門準備了實驗記錄本,在每一節課之后,都進行教學反思,反思本堂課的利弊得失。如果沒有這樣的實驗,持續進行教學反思是不可想象的。

三、剖析教學案例是教學反思的途徑

教學案例包括整個教案或某個教案的片段。剖析教學案例,是教學反思的有效途徑。因為剖析教學案例的過程,就是反思的過程。剖析教學案例包括剖析自己的教學案例,也包括剖析別人的教學案例。剖析教學案例的途徑主要有:第一,“磨課”。所謂“磨課”,就是對教學設計以及運用本教學設計所進行的試講情況進行反復推敲、反復錘煉、反復修改、反復試講的教學反思途徑。參加各級講課比賽或公開課,特別是級別較高的講課比賽或公開課時,往往要經歷艱苦的、細致的“磨課”過程,這個過程對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很有幫助,是應該充分運用的教學反思途徑。我校教師為了參加市級講課比賽,我們全組同事反復設計和修改教學設計,反復聽課試講,教學設計曾經七易其稿,經過這樣的“磨課”,終于錘煉出了一節精品課。第二,同課異構。近年來所興起的“同課異構”,也是一種值得提倡和運用的教學反思途徑。所謂“同課異構”,是說不同的教師(兩人以上)根據相同的教學內容進行各種不同的教學設計,最終形成風格迥異、精彩紛呈的精品課。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教學反思途徑應該是在跨學校、跨地區的高手之間進行的,是高手之間的對決。如果是在一個學校內的同課異構,雖然也能起到一定的教學反思效果,但是一般難以達到精彩紛呈的程度。我們曾經嘗試同課異構,但是一些教師拿不出像樣的教學設計,“異構”也就難以進行。第三,互相聽課和評課。這是用得最普遍的教學反思途徑。通過互相聽課和評課,可以互相觀摩,互相啟發,互相借鑒,共同提高。應該說,這是很好的教學反思途徑。但是令人遺憾的是,許多教師的聽課只是聽聽而已,往往缺乏評課環節,即使有評課環節,也往往是只說優點、只唱贊歌,不去指出缺點、不敲警鐘。這就大大降低了教學反思的效果。第四,觀看教學錄像。這里主要是指觀看自己的教學錄像。通過自己觀看教學錄像,特別是邀請同事或同學科的教學專家進行分析點評,教師就能發現自己教學的長處和短處,從而有助于改進教學。很遺憾,這種很好的教學反思途徑并沒有得到教師和學校管理者的重視。第五,分析討論教學案例。在一些期刊上,在網絡上,我們總能看到一些精彩的教學案例。對這些教學案例進行分析,特別是同事們在一起共同分析討論這些案例,對于自己博采眾家之長,學習借鑒別人成功的經驗,明確案例設計的不足之處,顯然具有很好的幫助。我平時閱讀刊物和瀏覽網頁時,就注意分析教學案例,不單是分析本學科的教學案例,也適當分析其他學科的教學案例。這樣做,有助于逐步提高自己教學反思的能力。

四、從事專題研究是教學反思的方法

當前的教學反思在很大程度上停于表面、流于形式、歸于膚淺。其原因在哪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從事專題研究。要進行有深度、有力度的教學反思,就應該從事專題研究。專題研究是教學反思的重要方法。但是我們許多教師,不但沒有研究,而且更沒有專題研究,結果是教學反思成了一句空話。所謂專題研究,就是就某一問題或課題進行的全面、系統、深刻的研究。只有從事這樣的專題研究,才能有真正的教學反思。當前,教育科研部門、教育科研規劃部門推動的課題研究,是一種重要的專題研究,但是這種研究由于伴有行政命令式的成分,摻雜為了評職稱等功利的成分,這就使這樣的專題研究的效果大打折扣,沒有充分發揮出教學反思的價值。筆者所說的專題研究不一定是這種通過申報的課題研究,而是指教師自發自動的、自覺自愿的專題研究。回顧我的教學反思之路,我所從事的第一個專題研究是初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這使我對開展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明確的認識;我所從事的第二個專題研究是中考研究特別是中考開放性試題的研究,這使我對中考以及中考開放性試題的反思建立在堅實的研究之上;我所從事的第三個專題研究是高考研究,這使對高考命題有了深刻的認識;我所從事的第四個專題研究是教學模式研究,先后提出了四課型單元教學模式和單元立體優化教學模式,這是我對教學模式的探索;我所從事的第五個專題研究是教師課堂語言的運用研究,這使我對教師的課堂語言有了全新的認識;我所從事的第六個專題研究是課堂活動研究,這使我對如何開展課堂活動有了新的見解。正是這種持續的專題研究,使我的教學反思越來越有價值、越來越有成效。

五、撰寫教學隨筆是教學反思的升華

篇6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與辦學行為的日益規范,課程設置日趨完善,學生在校時間相對減少。在這種新的形勢下,教師原有的教育教學理念有了越來越明顯的變化:為圓滿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師不僅要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及專業知識,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及業務素質,還要認真鉆研教材,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在教研上下功夫,向教研要質量,向教研要效益。然而,廣大教師長期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缺乏系統提高專業知識、專業理論及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的時間和機會,僅靠專家的指導遠遠不能惠及每一位教師,教師大規模的外出學習也難以實現。利用校本教研方式――教學案例研究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是一項簡易、實用的教研形式,是有效拓展教師教學視野、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和教育教學理論水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平臺。

一、在教學案例研究過程中,我們一起探討

我校現有英語教師26人,其中80年代參加工作、經過短期英語培訓上崗的老教師6人,他們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缺乏系統的專業理論與知識;80后青年教師11人,他們經過了系統的專業理論學習,專業知識豐富但教學經驗相對不足。基于我校英語師資水平現狀,我們采取了以老帶少、以少促老的研討方式,每個年級備課組老中青相結合,以年級備課組為單位積極開展教學案例研究。在教學案例研究過程中,我們認真鉆研教材,主動查找資料、探索教法、制作課件,自覺學習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及專業知識和國內外有關的教育信息資料。我們同學科教師坐在一起,在備課組長、教研組長的組織下對某一教學案例共同研究、探討,相互得到多角度、多層次的指導和幫助,通過一個個的教學案例研究,研究出了一個個好的教學案例、教學方法。

案例[1]:“瞻前顧后”試卷講評法

試卷講評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其目的在于發現問題、查漏補缺、規范解答、開闊思維、提高能力。上好講評課對鞏固學生雙基,培養學生能力及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重要意義。特別是初三復習階段,學生要做大量專項訓練、綜合訓練等應試練習,高效、高質量的講評課顯得尤其重要。然而,我們發現仍有部分教師在試卷講評中按順序逐題講解、分析,講評一份試卷或一套練習題動輒要花費兩三節課時,效果雖好但費時太多。因此,我們以“如何講評試卷更有效”為教學案例展開研究,根據自主合作學習型課堂的特點,遵循山東省濰坊市教育科學院“345”優質高效課堂教學“三講三不講”原則(即講重點、難點,講易錯點、易混點,講易漏點;學生已經學會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己學習能夠學會的不講,講了也學不會的不講),經過多次聽課、反復研討,最終形成了“瞻前顧后”試卷講評法。我們利用這一在教學實踐中取得的教學案例研究成果,反過來指導教學實踐,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少走彎路,少做無用功,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是課前延伸,分析考情。在講評前,把試卷提前發給學生,要求學生初步自查自糾,進行錯因分析或合作交流,互查互助互補。教師認真研究試卷,分析考情,統計出錯率,找出具有共性的典型問題,選擇講評題目。

二是課內探究,精講點撥。教師在通覽試卷、了解學情的前提下抓住重點、難點講典型。根據試卷批改的情況把握全局,將主要精力、時間集中到精選出的重點、難點、疑點及出錯率高的典型題目上并重點分析、講解、點撥。對學生已會的題目干脆不講;對較難的題目或對出錯率較高的題目,鼓勵、引導學生合作討論解決;對學生合作研究仍解決不了的題目,教師要舍得花時間講解,幫助學生對錯誤成因進行分析,找出學生出錯的根源,再輔以相應的練習,講解正確思路,耐心點撥啟發,直至學生豁然開朗。

三是課后拓展,精練提升。精練是講評的拓展延續,是根據試卷講評反饋的情況進行的矯正補償,是鞏固講評效果的必要環節。教師依據講評情況,再精心設計一份針對性的變式練習題,作為講評后的矯正補償練習,讓易錯易混的問題多次在練習中出現,達到矯正、鞏固的目的。

二、在教學案例研究過程中,我們一起反思

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說過,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窄的經驗,只有經過反思,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并對后繼教學行為產生影響。如果教師僅僅對在教學過程中獲取的經驗沾沾自喜而不對其進行深刻的反思,那么我們的教學水平有可能長時間停留在原地止步不前。對一名教師來說,用自己的教學案例初步研究成果完成教學任務后,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體會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沮喪,但更多的是對在教學過程中暴露出的不足之處的反思。課后,大家再次坐在一起,讓授課教師說說自己使用教學案例研究成果的體會和想法,或是聽完一節課,聽課者說一說對執教者在課堂中使用教學案例研究成果的評價。然后根據學情主動對教學案例研究成果進行反復研討,及時調整、整合、增減研究成果內容,進行再度設計,形成一個個相對好的教學案例、教學方法,使其對指導課堂教學更科學、更有效。在教學案例研究活動中,我們圍繞教學案例研究成果在教學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反思,各抒已見,相互交流,促使我們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有了新的認識和提高,使我們的教學案例研究成果更完善、更科學。

案例[2]:以字母、單詞負載音標教學法

音標教學有助于學生識記單詞,是得力的英語學習工具。通過音標教學,學生可以正確規范發音,自己學會拼讀單詞,這將為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掃平學習英語的最大障礙。然而,初一新生雖然經過小學英語學習,但有不少學生到初一后仍未掌握英語單詞的拼寫和發音規律,沒有獨立識詞的拼讀能力,出現見詞不會拼讀,背單詞靠死背單詞字母順序,甚至為了記單詞讀音給單詞加注漢字或漢語拼音的現象,使得單詞讀不準,記不住。隨著學習的深入,記不住的單詞越來越多,學習興趣漸漸消失,最終導致了部分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的落伍,兩極分化隨之產生。因此,我們把“初一如何進行有效的音標教學”作為教學案例研究,歷經5年的反復研討,“以字母、單詞負載音標教學法”日臻完善,在近幾年的初一音標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這一教學案例,分別獲山東省濰坊市中小學(幼兒園)教育教學創新成功案例金點子獎和山東省中小學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

一是規范字母讀音,為學習音標奠定基礎。正確的字母讀音是學好音標的基礎,引導學生反復聽英語字母錄音、唱英語字母歌,為學生提供標準的英語字母讀音,為下一步學習音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是按所含元音音素把字母分類教學音標。引導學生找出26個英語字母分別含有的元音音素,然后把含有相同元音音素的字母歸類;利用“除輔音學元音”的方法,把元音音素從字母中分解出來,指導學生反復練習直至學會認讀元音音標。

三是利用英語字母注音教學音標。分別給26個英語字母加注音標,引導學生反復聽、讀。利用“除元音學輔音”的方法,把16個輔音音素從字母中分解出來,引導學生學習以上音標。因為學生已經會讀字母,個別音標忘記了讀音也可以根據字母讀音推出該音標的讀音,使得學生可以較快掌握以上音標。

四是根據單詞注音教學音標。摘錄小學課本中的簡單易讀的單詞并注音,把26個字母中未包含的音素從摘錄的音標詞中分別分解出來,指導學生完整地學習48個英語音標。幫助學生將音標和單詞字母的排列對照比較,了解主要的字母、字母組合及其讀音規則,引導學生逐步學會拼讀音標詞,盡量根據讀音規則記憶單詞,培養學生的拼讀及記憶單詞的能力。

五是從理論上講解、歸納,系統地學習音標知識。在學習以上音標知識的基礎上,把所學48個音標編成相應組進行教學,如把輔音按清、濁對應教學,把元音按單、雙元音分組教學等;指導學生初步分清元音與輔音、長元音與短元音、單元音與雙元音、清輔音與濁輔音,講解一些簡單的發音要領,要求學生仔細聽音、觀察口形、認真模仿。

三、在探討、反思過程中,我們共同成長

幾年來,我們在教學案例研究活動中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共同進步,年輕教師向老教師學習課堂管理經驗、教學方法及學習方法的指導;老教師向青年教師學習較標準的口語及專業理論知識。經過多年的教學案例研究實踐,我們深刻地體會到教學案例研究是一種實用性強、簡便易行的教研活動形式,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平臺。

教學案例研究有效地調動了教師學習教育理論、專業知識的積極性,促進了教師教學實踐能力的提高。在長期的教學案例研究活動中,我們深深感受到教學案例研究對教師專業知識、專業理論等方面的促進作用。一方面,教學案例研究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及理論素養,這就促使教師帶著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深入地學習教育教學專業知識和理論,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及理論水平;另一方面,教學案例研究要求教師用語言把自己的研究思路及設想表達出來,這就在無形中提高了教師的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提高了自身素質。教學案例研究把教學實踐與教學研究緊密結合在一起,教師既是行動者,又是研究者。教師通過對教學案例的描述、分析,既可以加深對教學理論的理解,又可以通過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使自己的教學行為科學合理,減少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益,提高了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

教學案例研究改變了教師的教研意識――從“被教研”走向了教研自覺之路。在教學案例研究初期,教研活動還沒有引起一線教師的認可與重視。為了完成上級教研部門安排的教育教學案例與論文征集、課題立項、推選優質課及教學能手等任務,學校領導不得不指令性地安排某幾位教師完成;部分教師缺乏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不善于教育教學經驗的積累,臨近晉級評優,不得不冥思苦想,硬著頭皮東拼西湊出幾篇毫無新意的文章,或在一些非正規的報刊上發表幾篇自己也不知所云的所謂教育教學論文。這種被動的功利性的教研形式,不但損壞了教師的自身形象,也使教研活動的效果大打折扣。但隨著教學案例研究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研意識逐漸由懵懂走向成熟:我們建立了自己的微博、博客,記錄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所思、所想、所做;積極參加各級教研部門組織的教研、教改活動,積極撰寫教育教學成功案例、教育敘事、教研論文,積極申請研究課題等等,教育教學研究逐漸成為了我們的自覺行為。幾年來,我們把教學案例研究過程中形成的好的教學案例和教學方法在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下通過加工、潤色、升華,成為我們的一己之見,以論文的形式在省、國家級報刊發表,有的在縣、市、省級教研部門組織的論文評選中獲獎。

篇7

關鍵詞 法律職業性 案例教學 教學理念和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2011年中央政法委和教育部啟動“卓越法律人才計劃”,其以提高法律人才的實踐能力為重點,這一重大舉措對法學案例教學的改革提出了緊迫的要求。有鑒于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新形勢下的法學案例教學作以下淺談,以商榷于同仁。

1 新形勢下法學案例教學的意義

時下多數學者認為,法學教育,特別是本科教育應以素質教育為基礎,并與職業能力教育相結合。但長期以來我國的法學教育對素質教育重視有加,而對學生的法律職業能力培養關注不足。自從實行統一司法考試以來,法律資格的取得與大學法學教育之間聯系較為疏遠的不正常狀況已經得以改觀,但從目前司法考試的內容和考試方式來看,我國的法學教育與司法考試在不少方面是脫節的。司法考試是選拔法律實務人才的考試,而我國的法學教育多年來秉承知識傳授的傳統,不僅所開設的課程偏重于理論,而且不少教師在觀念上也認為司法實務只是個實際操作問題,很容易掌握,無需在大學課堂上專門教授。另外,從法律認知規律來看,案例教學也不可或缺。法律規定源于生活,是對生活中的實際案例的歸納和提煉,法律調整的基本過程是從個別調整到一般調整。由此,學習法律就不能只是講授抽象的法理和法條,還應當遵循由抽象到具體的思考過程,其具體體現就是“把法律還原為生活案例的”的案例教學法。有鑒于此,卓越法律人才計劃將其主要任務定位于:培養應用型、復合型法律職業人才。在具體舉措方面,提出要加大實踐教學比重,搞好案例教學。

2法學案例教學的理念

關于案例教學法的理念,有學者認為可以使用三角形來表示:“以學生為中心”是一種主體觀和師生觀,為三角形的底,“知識與能力并重”是一種人才觀,“開拓與創新”則為一種人格觀,二者均為三角形的腰,而由三條邊線組成的面則是學生在專業上的自主與持續發展,這是案例教學法理念的最高價值。對此,筆者深為贊同,但認為應將人格觀中的開拓與創新納入人才觀,因為開拓與創新是新時代人才觀的核心內容。另外,應將“平等和尊重”作為人格觀列入。

2.1主體觀和人格觀

與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法不同,案例教學法認為學生具有建構知識的無限潛力,故而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了從教師中心向學生中心的轉換。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應當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者、引導者和咨詢者,這些角色應當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在案例的呈現環節,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個能激發學習熱情的教學情景,并向學生呈現雙方當事人對抗性的觀點以及法官們就該案處理的觀點分歧。而在問題環節,教師不僅要向學生提問,更要引導學生自己提問題,為此,教師應當有針對性地提出能夠激發學生從更深層面探求知識的興趣的問題,并通過誘導、賞識等方式,循序漸進地啟發學生自主學習。在思與行環節,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大膽實際操作,邊想邊做,邊做邊學,像律師那樣思考,像學者那樣鉆研,從實踐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和依據,從討論中或辯論中相互學習,發現新知。在評價環節,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針對當事人的不同觀點與理由、裁判的正確性與合理性以及教師和學生提出的觀點及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正確性和合理性,結合案情,從立法和法理角度進行評判。在此環節,教師應“放下姿態”,從評判者走向咨詢者,作為“學習共同體”中的平等一員,積極尋求與學生平等、自由地進行討論、交流和辯論。由此,也就實現了教師和學生在真理面前相互平等及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應當相互尊重的人格觀,這對于培養健全的公民人格有著重要意義。

2.2人才觀:以創新性為中心

案例教學法的理念來自蘇格拉底的辯證說和蘭德爾的推理說,辯證說重視邏輯推理和辨證思考的過程,要求學生對任何問題都要作深入細致的分析,而非人云亦云。而按照蘭德爾的推理說,如果學生學會了如何進行法律分析,那么即使他不去記憶具體法律條文,也同樣能夠運用法律推理能力理解他所不熟悉的法律。在這兩種學說指導下建構的案例教學法究其實質,是在教師的精心設計和指導下,使用典型案例,循循善誘地將學生帶入或真實或虛擬的案例,并讓其承擔一定的法律職業角色,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個教學過程由兩方面的過程所組成,一是將抽象的法學理論知識的傳授融入法律案例之中,使學生在共同分析、討論教學案例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獲取法學原理和知識,另一是通過對法律案例的剖析和追問,使學生養成反思的習慣并不斷提高反思的技能,發展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案例教學為學生開拓與創新人格品質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實現的現實途徑。首先,在案例教學中,教師與學生身份平等,共同置身于一個論戰的場域之中,現實生活中的身份差異在這兒消失了,參與者都圍繞著一個共同的論題自由思考、平等辯駁,而一個自由、民主、平等的人際氛圍是創新的首要前提。其次,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和鼓勵下,積極主動地重新組織其既有的經驗和知識,綜合運用形象與抽象、收斂與發散等不同思維形式,自主、批判、創造性地分析問題,努力尋求問題的解決方式或者選擇出最佳的解決方案。這一過程就是學生積極面對挑戰,不斷開拓進取,創造性思維被激發,創造性潛能被開發,創造精神得以養成的過程。

3法學案例教學的過程和方法

3.1典型案例的準備

案例是案例教學的基本素材,其選取至為關鍵。根據中國專業學位教學案例庫中心法律碩士分中心近期編寫的《法律碩士研究生教學案例編寫要求》,案例的基本要求有:第一,案例應當以近三年發生的真實案例為基礎進行編寫;第二,案例應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執業技巧為導向,便于模擬實務操作;第三,案例應當有明確的所屬板塊,即是刑事、民事實務還是行政或非訟實務,并具有明確的教學目的;第四,案例應當明確描述案情和證據,不能過于復雜,但也不宜過于簡單;第五,案例不要預設案件處理結果;第六,案例的篇幅應適中;第七,案例的教學時數應適中。筆者以為,就案例的選取除了應當遵循近期性這一要求外,還應當遵循下列原則:第一,典型性原則,典型性的衡量標準一是其涵蓋的法律信息能夠充分體現某一法學原理和知識,二是在教學法上符合教學規律,能夠使學生通過某一案例切實掌握所講理論、知識及技能。第二,針對性,即要以擬講授的知識為中心來選取案例,使案例服務于講授的知識。第三,綜合性,即所選取的案例應當涉及盡可能多的法學理論和知識,不能一個案例對應于一個理論或知識點,要避免案例教學成為簡單的“以案說法”。第四,一定的疑難性,所選取的案例其答案不能一目了然,而是要具有一定的“模棱兩可”性,有深究的價值。選取到好的案例是案例教學成功的一半,故而教師平時應當多多留心,注意收集、積累案例,并對案例進行分析整理,做好分類,以為不同教學內容之用。此外,還可以考慮讓學生自己收集案例,以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

3.2案例教學的實施

在案例教學的實施環節,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在具體方法上,可先由教師精心設計好一系列問題,問題應當具有啟發性和層次性,并由淺入深,環環相扣,然后教師圍繞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進行分析和討論。為求討論取得良好效果,教師應當在課前要求學生復習相關法學理論和知識點、熟悉所涉及的法律法規條文,并在討論開始前向學生提示案情和問題的關鍵所在,必要時還應就如何運用法學理論和知識分析、判斷、論證具體問題作適當講解。案例運用的具體方法有案例講授法和課堂討論法。實踐證明,討論法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更受學生歡迎,教學效果也更好。因此,教師應當盡可能多地運用討論法組織案例教學。案例分析和討論結束后,教師應當及時組織學生進行總結,總結并非是簡單地給出問題的答案或案件處理結果,而應著重指出本次案例討論所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討論的重點和難點,以及討論的得失,并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總結工作也應盡量讓學生來做,以培養其概括和抽象能力。在案例的討論過程中,教師應當盡量抱持中立立場,但另一方面教師也應當在必要的時候給學生適當的啟發。

3.3案例分析報告的撰寫

案例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是教師指導學生撰寫案例分析報告。這個階段十分重要,因為它是學生圍繞案例對法學理論和知識的整理和系統化工作,也是課程考核的重要一環。通過課堂的案例分析和討論,學生應當以書面形式對所討論的案例進行認真分析和總結,并將其外化為案例分析報告,這不僅可以使學生鞏固和提高所學理論、知識和技能,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并逐步培養其撰寫學術論文或法律實踐文書的技巧和能力。就案例分析報告的格式,筆者所任教的學校廣東財經大學有著統一的規定。但筆者以為,從案例教學的目標出發,報告的格式不宜強求統一,只要包括了案情介紹、案例的學理分析和證據分析、案例所涉法律法規、案例處理以及其他需要事項,如相關的學術文獻等,就可以了。

對學生撰寫的案例報告,教師應當及時進行批改,并做合理考核,然后適時向學生反饋。反饋這個環節不可或缺,但目前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參考文獻

[1] 邵維國.案例教學是法學本科教學的生命(代序)[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4.

[2] 李昕.民事訴訟法教學案例[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4.

[3] 王霖華.法學課程的案例教學理念探討[J].教育評論,2004(5).

篇8

案例教學法最早起源于上世紀二十年代,由美國哈佛商學院所倡導,它的本質在于根據特定的教學目的,將一些實際應用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實例加以系統性的總結,經過提煉后形成典型的教學案例,在實際授課中供學生分析、思考,以鞏固并加深自身的理論知識。具體到會計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內涵是指在會計教學過程中,老師在已經傳授一定會計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引用較為典型的會計業務實例,并與學生一起對這種典型案例進行分析、探討,揭示會計業務的內在規律性,提煉出會計理論,使學生掌握應用理論指導會計實踐方法的一種教學思維。[1]由于案例教學法能夠很好地啟發學生思考,使學生在課堂實踐中探索教育理論,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從上世紀90年代后,它在我國被廣泛地運用到諸如法律、管理學、會計學等諸多學科的教學中。

二、案例教學在會計教學應用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案例教學在會計教學應用中的必要性

會計案例教學的必要性可以通過其自身的優勢進行說明,會計案例教學的優勢可以總結為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引入案例教學可促進會計教學方法的改革。會計案例教學是在學生掌握一定的會計理論的基礎上進行的,可以說它是一種既注重會計理論性教學,同時又注重會計實踐性教學的授課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的使用,一方面可以增加學生的實戰經歷,促使學生勤于思考、善于判斷,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由被動聽課轉變為積極思維、主動接收知識,是使學生系統掌握會計知識的最佳途徑。隨著會計案例教學實施所獲得良好效果的不斷顯現,高校老師必然會更多地使用會計案例教學,從而促進會計教學方法的改革。第二,會計案例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當下的會計學科已經不再是單純地把學生培養成合格的記賬員,更多地是要求學生全面掌握會計信息,為各種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豐富完整的信息內容。所以,會計專業的學生應該具有更為全面的能力,而實踐證明,會計案例教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這一目標。首先,會計案例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會計教學案例是根據會計實際工作具有代表性的素材總結而來的,是會計實際活動的真實體現。這就使學生不僅可以加深對理論部分教學內容的理解,而且可在實際案例討論中發現自己理論上的薄弱環節,從而加以查缺補漏和及時彌補。其次,會計案例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案例教學過程中的分析討論環節可以加強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討論完之后撰寫分析報告的過程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整個過程中學生的主動參與可使學生掌握更為科學的學習方法,從而增強學生掌握各方面知識的學習能力。[2]第三,會計案例教學可以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高校中的會計教師一般都是從學校一畢業就開始教學,根本沒有社會實踐經驗,在封閉的環境中,他們大多表現為是理論知識有余,而實際的會計操作不足。會計案例教學與會計實際工作的緊密結合,要求教師必須進行廣泛的調查研究,搜集會計實務資料并加以加工、整理,提煉出適合于教學需要的各種會計教學案例,同時還要依據會計實際業務的發展變化,對案例及時進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這個過程可促使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不斷得到提高。而教師教導學生分析會計案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其實也是教師本身再學習的過程,也會使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二)案例教學在會計教學應用中的可行性

會計案例教學具有卓越的實施效果,其實施需要強大的科技及信息支撐,比如建立必要的會計教學案例庫,不斷對會計教學案例進行擴充和更新。再比如利用多媒體教室使案例的分析討論過程更為生動直觀形象。而這些條件的具備隨著科技的發展都已不再是問題,這就實現了會計案例教學的可行性。

三、案例教學在會計教學中的實施步驟

(一)做好案例教學的準備工作

會計案例教學必須在學生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準備的基礎上進行,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深刻地領會案例,達到客觀分析、準確判斷的效果。還應考慮到會計案例教學畢竟只是作為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可在課前給學生一定的時間熟悉案例,從而節約課堂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準備工作還包括老師應做好案例的收集工作。一般來說,結合會計理論的實際案例可分為三類,即教學案例、課堂討論案例和實習案例。教學案例以教師講授為主,課堂討論案例主要讓學生參與談論分析,以提高其學習興趣,提高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習案例的目的主要是對會計理論及方法的復習和訓練,以考核學生對基本理論的掌握程度。

(二)在課堂教學中對會計案例的分析討論與總結

在教師引導學生熟悉案例的基礎上,由教師與學生一起對案例進行分析,這是學生開始獨立思考的重要步驟,可以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學生之間相互討論會計案例可使學生們的不同思維得到碰撞,使集體智慧得到集中,從而對不同的解決問題的辦法進行篩選比較,獲得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總結歸納會計案例是會計案例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個步驟。這個階段中教師要與學生一起探索總結案例中包含的理論,強化以前的理論學習,明確解決問題的對策。

(三)撰寫案例分析報告

在課堂的最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撰寫案例分析報告,通過對分析討論過程的回顧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案例所涉及理論知識的理解,增強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3]

四、案例教學應用在會計教學中時應注意的問題

(一)要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根據理論精選案例

案例教學的實施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案例的選擇。案例應兼具實踐性、典型性、針對性及綜合性,這就要求教師要在透徹地掌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選取出能激發學生思維活動、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能很好地實現教學目的的恰當案例。

(二)要處理好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的關系

傳統的理論教學有其固有缺陷,但在傳授基本理論知識以及解答重點、難點問題方面有著重要作用,脫離了理論教學,就會造成學生缺乏必要的理論知識儲備,以至于停留在表面現象而不能抓住事物本質。因此,會計案例教學并非一味注重實踐教學,而是強調必須以理論教學提供的分析問題的基礎和框架為基礎進行。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誰也不能替代誰,而是通過相互配合,合理分配達到相輔相成的良好教學效果。所以教師要精心預備,準確把握。[4]

(三)案例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發揮教師的引導和評價作用

案例教學對教師的水平要求較高。通過學生自己的分析討論獲取知識很可能要花費較多的學時,如果缺乏高水平教師的指導,學生的分析討論就容易盲目。因而采用案例教學要求教師在討論中要適當地引導學生,設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教師還應結合學生在分析討論案例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對每個學生各項能力客觀、公正地進行評價。[5]

(四)案例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綜合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為滿足社會發展對教育教學工作提出的要求,應完善課堂上的多媒體教學系統,實現現代化教學。在案例教學中,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可以使增加知識輸出量,提高教學效率。而且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的保證教學質量。

篇9

摘 要: 生物是一門自然科學,本文從案例教學的含義和特點,案例教學的作用,以及生物教學案例的選擇原則三方面闡述了案例教學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 生物課堂教學 案例教學 教學應用

案例教學與新課程標準“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的理念相吻合,與其他教學方式互為補充,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出其獨特的作用,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1]。

1.案例教學的含義與特點

案例教學法是指利用以真實事件為基礎撰寫案例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讓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交流,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以達到高層次認知學習目標的一種啟發式教學方法,其教學模式是案例—理論—案例。案例既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又是落腳點,探究案例需要學習理論,學習理論是為了進一步探究案例[2]。

勞倫斯認為“案例是對一個復雜情境的記錄”,也有學者認為案例“就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從課堂教學的角度審視案例,顯然與原生態的案例是有本質區別的。生物課堂上使用的教學案例應當是從教學目標出發,經過教師精心選擇和處理,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發展能力的案例,它既是課堂教學的素材,又是課堂內容的呈現方式。教學案例應當與教學目標相符合,具備一般的生物學特征,或是生物學原理方法在實際生活中的體現,使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討論,理解教學內容,完成教學任務。綜上案例具有貼近實際,生動形象,富有生活氣息,容易引發學生共鳴,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便于被學生接受的優點。

2.案例教學的作用

案例教學是一種啟發式教學方法,它不同于傳統教學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注入式教學,教學案例能使學生身臨其境,有真切的身體力行之感受。

2.1案例教學能鞏固所學理論知識,加深對理論的理解。

案例教學是有針對性地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實際問題,它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知道其應該用于何處,解決什么的問題,從而既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又增長實際操作的才干。

2.2案例教學能夠促進學生思考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的提高。

案例教學中,學生要獨立地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對他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讓學生自己著手實際演練,因而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案例教學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

案例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對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有進一步拓展,通過閱讀、調查和分析,進行一系列積極的創造性思維活動,不僅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且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2.4有利于提高教師素質,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教師采用案例教學法對自己的知識結構、教學能力、工作態度及教學責任心的要求都很高:既要求教師具有淵博的理論知識,又要求教師具備豐富的教學與實踐經驗,并將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采用案例教學法可調動教師教學改革的積極性,更好地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從而使教學活動始終處于活躍狀態,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2.5有利于增加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師生互補,教學相輔”。學生積極參與,在閱讀、分析案例和課堂討論等環節中發揮主體作用,而教師為輔。

3.生物教學案例的選擇原則

3.1科學性

當今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多種多樣,如互聯網、報刊等。道聽途說、捕風捉影、尚未經過科學驗證的事情不可當做案例,選取案例前應確保其真實科學。

3.2教育性

教學是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的,因而,案例的選擇不僅要有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還要注意到案例的教育功能。高中階段學生,身心發育尚未完全成熟,看問題還比較片面,判斷能力不強,情緒波動性大,易受環境影響。故在選擇案例時,要注意選擇對學生具有正面教育意義的事例。如在講述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時,消極的反面例子居多,應注意選擇一些反映人類已經采取的遏制環境惡化的正面例子,以免對學生造成不良影響,對社會產生悲觀情緒。

2.3時效性

在案例資源非常豐富,選擇的余地很大時,教師要注意跟蹤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用于教學,引發學生共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4典型性

不是任何一個事例都可以信手拈來,當做案例在課堂上使用。教學案例應當能夠生動形象地反映出生物學基本原理和規律,具有鮮明的生物學特征。如講述消化系統時,有教師以“兒童猛轉呼啦圈”的新聞為案例開展教學,這樣的案例固然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與教學內容相去甚遠,難以達到案例教學應有的效果。

2.5生活性

新課程倡導教育要回歸生活,因而案例的選擇也應具生活性。生活周圍的很多事物和現象都與生物學有聯系,教師可以把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實際中與學生有關的生物學問題、社會普遍關注的生物事例或學生感到有趣的、能反映生命科學新進展的生物學信息進行整理,作為案例引入課堂,使之與抽象的理論相結合,就能喚起學生生活中已經具備的生物學感性知識和經驗,有利于學習。

案例決不可以簡單地被用于教學。教師在開展教學前,必須對案例進行精心的選擇和處理,使之符合教學的特點,方可使用。

參考文獻:

[1]陳亞麗.生物教學案例的選擇和處理.中學生物學,2008,VOL24(4):24-25,29.

篇10

1.1案例教學法的涵義及特點

案例教學是指在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需要以及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運用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的“現場”,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其特點是,師生共同參與其中,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促進“教”與“學”的互動整合,是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新觀念。

1.2在技校應用案例教學法的必要性

會計學的課程特點要求學生要有夠用的理論知識和扎實的動手實踐能力。然而,目前技校會計專業的教學方式單一,內容枯燥乏味,教師照本宣書,學生死記硬背。教學模式和方法落后與技校畢業生就業率低有一定關系,這也是會計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的必然要求。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有著較大的自,他們參與討論與交流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不僅讓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會學”。例如,在《基礎會計學》中講到“應收賬款與應付賬款”的核算時,若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則免不了教師逐條講解,學生不愿聽的局面,而實際工作中,學生仍可能不會操作。采用案例教學法,我們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和角色扮演,一組扮演供貨方,一組扮演購貨方,讓其模擬整個交易過程,在幾輪模擬中,注意讓學生進行角色互換,從而熟悉各環節的具體核算方法,這樣,教學活動生動有趣,學生不僅熟練掌握了賒購與賒銷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項,還能在活動過程中發現課本中沒有提及的問題,并且通過模擬操作,學生還能舉一反三地掌握“應收票據與應付票據”的核算方法。

2案例教學法在會計教學中的具體實施過程

2.1案例的選擇

會計案例的選擇要反映會計職業某一特定情景中真實發生的事件,涉及某一特定單位或組織的經濟利益,給學生提供可參與的場景,讓其討論和分析案例所描述的內容,確定應采取的解決措施和辦法。會計課案例的選擇應遵循三個原則:實用性、典型性和針對性。實用性是指案例必須有真實來源,教師依據會計案例教學的需要,將會計實務資料進行必要的加工改造,選編出具有實用性的會計案例,才有助于學生解決經濟生話中的實際問題。典型性是指教師應從千變萬化、錯綜復雜的會計實際活動中,分門別類地選擇和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會計實例,并能反映同類事物的一般特性,對學生能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針對性是指教師在課前要依據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選擇案例,做到有的放矢,案例的內容要與知識點有機結合。

2.2案例的思考

根據以上的原則,教師應在課前將準備好的教學案例告知學生,讓學生了解案例的內容,并要求學生查找相關的資料,進行必要的課前分析。

2.3案例的討論

案例討論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教師簡要介紹案例,學生有針對性地闡述觀點,教師應注意循循善誘、切中要害,做好必要的鋪墊,使學生“啟而有發”,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對“知識點”的發掘上來,指導學生以最簡捷的思維路徑得到正確的結論。討論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就事論事地表明態度,而在于從事實中引申出觀點,從結論的得出再觸類旁通獲得更多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進行一系列積極的創造性思維活動,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2.4撰寫報告

案例分析報告是學生對案例思考與討論后的總結,是對所學知識的回顧,可以加深對會計知識的理解,又提高了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2.5案例的歸納總結

教師的總結不能滿足于提供答案上,教師在評價各種觀點的基礎上要啟發學生概括出具有普遍性意義的原則和策略,為學生解決問題打下基礎。因此,教師應做出全方位的歸納,肯定正確主張,補充不完整的觀點。例如,在《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中,講《會計法律制度》這一節的內容時,教師先對《會計法》的內容進行簡要介紹,然后舉出案例,最后提出學習要求:(1)閱讀分析案例。參照《會計法》中的有關規定進行分析,指出案例中哪些地方是錯誤的,它違反了哪一條規定?(2)參與小組討論。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學習小組,要求學生學習和查閱相關的法規條文,找出相關的理據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并將自己對案例的見解在小組上進行發表討論。(3)要求學生撰寫討論報告。這樣,學生帶著學習任務,積極思考、參與討論,最后由教師進行評價歸納觀點,從而大大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教學效果。

3案例教學法的效果與注意事項

3.1案例教學法的效果

在會計教學中開展案例教學既鞏固了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又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既有利于深化教學方法改革,又利于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