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通信基本知識范文

時間:2023-10-12 18:02: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移動通信基本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移動通信基本知識

篇1

由于高職高專生基礎比本科生要差些,按照以上的實驗設備與內容來開設現代移動通信實驗課,及高職高專的“現代移動通信”的教材開設這一門課程,教學效果不佳。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高職高專教材考慮到學生基礎和理解能力較差的特點來編寫,所以教材一般只是闡述現代移動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術,包括:①主要概述了移動通信的概念、發展歷程、特點、組成、分類、工作方式、多址方式以及編碼與調制技術。②移動信道中的電波傳播及干擾,主要講述天線的基本知識、電波傳播特性以及傳播的路徑損耗預測、移動信道的特征、分集接收技術以及噪聲與干擾、組網技術。③GSM數字移動通信系統,主要講述GSM系統的組成、特點、編號計劃、傳輸信道的種類和幀結構、系統的接續和移動性、安全性管理、支持的業務以及GPRS系統。④CDMA移動通信系統,主要講述碼分多址在CDMA網絡中的實現過程、系統的特點、網絡結構和提供的服務、IS-95CDMA信道結構、移動性管理、呼叫處理和功率控制。⑤三代移動通信系統,主要介紹系統的特點、結構、網絡。實現3G的關鍵技術、三種技術標準(WCDMA、CDMA2000、TD-SCDMA)。沒有詳細的技術原理內容的介紹,這與實驗的理論出現了脫節。

(2)實驗課主要內容是學生在實驗老師的指導下動手做實驗。在學生動手做實驗之前,老師必須先講解實驗原理與及內容,并做一次演示。老師講解清楚實驗原理所須時間超出一半的課時,這樣就體現不出以學生動手做實驗為主了。學生也沒有耐心講解繁瑣的原理,做完實驗不會寫實驗報告,不知道做實驗的意義。

(3)使學生產生應付心理,實驗課變得多余,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教師所不愿意接受的結果。

針對以上問題,做出以下的教學改革方案:

(1)本課程理論課教案的編寫改革,按本院校本專業的學生的基礎和理解能力,主要介紹:①概述移動通信的概念、特點、組成、分類、工作方式工作原理、多址方式工作原理、組網技術。②GSM數字移動通信系統,講述GSM系統的組成、特點、編號計劃、GSM系統的接續和移動性管理、安全性管理、支持的業務以及GPRS系統。③CDMA移動通信系統,講述碼分多址在CDMA網絡中的實現過程、CDMA移動通信系統的特點、網絡結構和提供的服務。④三代移動通信系統,介紹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特點、系統組成結構、網絡演進策略、實現3G的關鍵技術、三種技術標準(WCDMA、CDMA2000、TD-SCDMA)。⑤介紹LTE技術及我國的通信產業。

(2)實驗內容與教學方式的改革:按照理論課知識另編實驗題目個數及內容,實驗項目數適當的減少,內容發生變化不再按照實驗箱的實驗教材教學,實行實地考察的方式或者聯系日常生活所常見的通信知識開展實驗教學。

移動通信的發展迅猛,從1978年第一代模擬蜂窩移動通信系統誕生至今,新技術不斷涌現,更新換代飛快。昨天還是3G時代,今天就已經是4G時代了,而GSM已經是過時的技術。經過實踐,從學生對通信行業的渴望求知的心理出發準備教學內容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質量的一種非常有效的途徑。學生最關心的是什么是通信專業,移動通信到底是什么,做什么,學了基礎理論有什么用,自己能做什么,就業方向,令學生明白學習《現代移動通信》這門課程的意義。這樣《現代移動通信技術》課程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移動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術,移動通信系統。

篇2

【關鍵詞】移動通信;網絡優化;教學改革

0引言

近年來,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異常迅速,移動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顯著提高,從20年前大款用來談生意的大哥大,到10年前城市里開始普及的方便通訊用具,再到現在不論城鎮鄉村大批中青年甚至老年人都已經離不開的萬能信息平臺,移動通信已經成為人們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中國龐大用戶群的潛力已經幾乎挖掘完畢,而圍繞著這些用戶,運營商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隨著移動通信標準的更新和移動通信網絡的大規模建設,提高移動通信網絡質量和性能成為移動運營商增強競爭力的殺手锏,如何高效且經濟地滿足用戶對移動通信網絡建設和維護的需求,已經成為三大運營商急需重視的問題,移動通信網絡規劃與優化的工作變得更加炙手可熱。“無線通信網絡優化與優化”這門課程的設立,正是為了響應通信領域對具備移動通信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無線通信網絡規劃是根據蜂窩移動通信網絡的特性以及需求,設定相應的工程參數和無線資源參數,并在滿足一定信號覆蓋、系統容量和業務質量要求的前提下,使網絡的工程成本降到最低。移動通信網絡優化是通過對現已運行的移動通信網絡進行業務數據分析、測試數據采集、參數分析、硬件檢查等手段,找出影響無線網絡質量的原因,并且通過參數的修改、網絡結構的調整、設備配置的調整和采取某些技術手段,確保系統高質量地運行,使現有網絡資源獲得最佳效益,以最經濟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而無線通信網絡規劃與優化這門課程主要是為了培訓移動通信規劃與優化工程人員而設立的,是一門涵蓋知識面廣且相當復雜的專業課;并且需要將理論與工程實踐相結合:首先從移動通信網絡的基本原理開始,然后引導學生了解和熟悉網絡規劃與優化的基本流程,使學生們從理論上掌握網絡規劃與優化的步驟與目標,在此之外再盡量從工程的角度,結合案例分析,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方法與理論去解決實際網絡運行中出現的各種故障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我院從數年前就開始開設此門課程,也與企業進行過一些培養合作,在教學過程中遇到過許多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做了一些改進。從學生的成績、畢業生及用人單位的反饋來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問題歸納

在移動通信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網絡規劃與優化案例的分析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很多問題存在著普遍性。下面將對這些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為后續教學方法的研究奠定基礎。

1.1課程知識面覆蓋內容太廣

無線通信網絡規劃與優化課程具有較強的專業性,涉及到的理論知識多而細,且較為復雜。學生首先需要掌握無線通信網絡的架構和組成、天線原理和結構、電波傳播模型、頻率分配、干擾控制等等,然后才能對網絡規劃與優化的具體步驟進行學習。在理論學習中學生會遭遇鋪天蓋地的知識點、縮寫詞、概念、公式等內容,對學生來說難免枯燥,也給教學帶來了許多困難。對于本課程來說,長篇大論地教授理論知識似乎不可避免,這樣往往會讓學生產生對立情緒,教學效果堪憂。理想情況下,先重點講解移動通信網絡的理論基礎,然后一步步介紹實際的網絡規劃和優化操作,會幫助學生打好堅實的基礎,在學習系統的理論知識之后再進行實踐,可以更順利掌握網絡規劃與優化的技術。然而實際情況下,如此多的內容需要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比如我校該門課程的學時數僅為32學時,理論知識學習時間有限,還要留出足夠的時間來講解案例和實際操作,這樣教師不得不把大量內容以“填鴨”的方式灌輸給學生,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該課程的興趣和動力。

1.2課程內容更新速度太快

移動通信技術是近年來發展最快的技術之一,不僅僅是3G、4G的技術在飛速發展完善,5G技術也已經提上日程。移動通信技術課程教材的建設往往跟不上技術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根據當前通信網絡的實際發展情況以及網絡規劃與優化實際操作的改變來修改教學內容。舊的通信技術逐漸被淘汰或改進,新的無線傳輸思想和概念不斷出現,并應用到新的系統中。在教學中需要使學生對現有移動通信系統及未來的發展方向有較為系統和全面的認識,從而對網絡規劃與優化操作的變化能夠從原理上進行理解和掌握,因此我們的教學內容必須及時更新,適應技術的發展,否則難以使學生學以致用,也勢必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影響教學質量。但如果不斷更新教材,對教師來說是比較沉重的負擔,因為每次更新教材教師都需要花較多的時間去閱讀和掌握,然后再重新編寫教案和講稿等等。另外,受限于教材的編寫和出版周期,即使經常更新教材,也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自行修改和補充,這也進一步增加了教學的內容和難度。

1.3授課對象對移動通信基礎知識的掌握有所不足

在過去與網絡規劃與優化相關的教學論文中,經常會提到這門課程由于應用性極強且涉及大網絡做背景,需求一定的實驗和實踐操作,才能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而我們由于與企業進行合作,課程的對象不僅僅是本科生,也面向企業員工。過去的文獻指出,對一般高校學生來說,存在著理論和實踐脫節的問題:學校受限于資金和場地等原因難以提供相應的實驗和實踐環境,多采用傳統的課堂講授的方式,學生能接受的只有與網絡優化相關的一些原理性的方法、流程和算法知識,如果面臨實際的網絡操作就無從下手。針對這些問題,過去的文章中提出了一些有效改革手段,類似的手段我們也有所采用。另一方面,據我們所知,企業員工也存在著理論和實踐脫節問題,只不過和高校學生處于完全相反的方向。從我們對合作企業的了解來看,實際從事網絡規劃與優化工作的員工中有相當一部分并沒有系統學習過移動通信網絡的基礎課程。這些課程對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需求較高,要求熟練掌握信號與系統、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識,還要能用一定的電磁波、微波理論基礎來分析電磁波傳播特性。此外,相對有線傳輸方式,無線信號傳輸需要從時域和頻域的不同方面分析和理解信道、信號的特性。無線信號傳輸過程中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采用的數學模型更加復雜,這樣就會有較為繁瑣的數學公式推導,要求學生有足夠的數學功底。學生必須先打好上述的這些基礎,再去學習通信技術的一系列基礎知識,才能達到對移動通信完全徹底的掌握。許多員工原本并沒有這方面的專業知識,或是對專業知識掌握不牢,主要是從實踐中學習網絡規劃與優化的步驟、要點等,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導致事倍功半。對于這樣的人員來說,如果從頭開始對移動通信網絡的基礎知識進行系統的補充,則需要消耗較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專門培訓,比較難以實現。

2無線通信網絡規劃與優化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

基于上述歸納的問題,本文針對無線通信網絡規劃與優化教學提出幾點改進意見。

2.1明確授課目的,改變授課重點

本課程的目的有兩個方面:一是,為企業預培養合格的網絡規劃與優化人才;二是,為企業員工補充必要的無線通信基礎知識。這兩個方面看似有所區別,實際上存在著完全相同的核心。作為企業,必定會對新員工進行實際工作內容的培訓,以及讓老員工帶領新員工盡快熟悉操作。因此對高校來說,在教學過程中做到讓學生在較大程度上掌握對網絡規劃與優化的實際操作過程并不是必需的,但如果讓學生通過本科課程牢牢掌握無線通信基礎知識和網絡規劃與優化原理,這樣的學生能夠輕易理解每一個操作步驟的意義,因此可以預見能夠在企業順利完成培訓。另一方面,對企業員工開課的目的是給他們補充移動通信網絡的專業基礎知識,而實際操作對他們來說也早已熟悉。因此,與著重加強實驗、實踐教學環節的常見教學改革方向相反,我們做出對基礎理論教學環節進行著重加強的決定。但這并不意味著放棄在實驗、實踐方面的教學,畢竟本課程注重的是實用性,并且單純的理論教學會讓學生感覺本課程是一門生澀枯燥毫無用處的課程。為了對這方面進行兼顧,我們選擇將日常網絡規劃與優化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的實例進行拆分,把拆分后的適當部分加入到相應的理論知識點中作為例題,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對實際操作有一定的了解,避免理論脫離實際;又可以為理論教學添加必要的緩沖和總結,避免枯燥的理論教學。而這種做法的難點在于對實例的選擇和拆分有比較高的要求,需要花費較多的精力去解決,但好處在一勞永逸:一旦完成這方面的例題準備,哪怕通信技術再更新,也只需要在同一層次和方向上找類似的實例進行同樣的拆分。在此之外,我們也會請企業教師進行數個課時的授課,主要是在講解網絡規劃與優化的流程之后帶給學生更多實例,這些實例的復雜程度比理論教學中遇到的更高。

2.2對教學內容進行精簡和改動

由于本課程覆蓋范圍太大,知識點太多,且授課時間有限,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精簡和改動,這樣可以充分利用授課時間,以傳授更多實用信息。首先,盡可能避免把上課時間浪費在教授過時的或者已經學習過的知識上。例如,在目前的課程內容中一般會安排天線原理、電波傳播模型等章節作為基礎知識進行教授,然而這些章節的知識點在微波與天線以及通信原理等前期課程中都有所涉及。因此,授課時要注意避免知識上的重復,對已經學習過的內容只需要進行簡單回顧即可,著重強調各章節之間的聯系,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生比較不熟悉的領域,例如覆蓋、容量等等。然后,減少對掌握網絡規劃與優化具體操作來說沒有實際幫助的教學內容。例如公式推導過程,作為本科教材,經常會習慣性地將從已知公式推導得出新公式的過程放進課程中。這樣對學生來說固然容易加深理解,但對以實際應用作為目的的本課程來說其實意義不大。本課程的公式多且復雜,一一講解其來歷會占用太多時間,作為學生也很難全程都集中精力聽講,更何況很多公式都是從經驗公式推導而來,并沒有太多的理論意義。此外,根據對企業員工的調研,大多數此類公式只需要掌握其意義和用法即可,而且一些在本科期間學習過這方面課程的員工早已忘記公式的來歷,但并不影響他們的工作。

2.3承前啟后,兼顧不同的移動通信系統

目前運營商所服務的移動通信網絡是從2G到4G同時存在的,并且已經開始考慮5G網絡,因此我們的教學不僅需要兼顧歷代通信系統,還需要對它們之間的聯系進行承前啟后的分析講解。不同世代的移動通信系統之間有著非常多的異同,一一講解需要太多的時間,但因為課時的關系,我們需要在重點考慮網絡規劃與優化的層面上適當選擇相關的知識點進行詳細講解,對其余內容只能一筆帶過。移動通信系統的發展實質是移動通信向更快數據傳輸、更好服務的不斷發展。歷代的移動通信技術都離不開蜂窩網絡的基本架構,雖然技術細節存在很多不同,但網絡規劃和優化就是針對構成蜂窩網絡架構的每一個節點進行的,在這方面可以說是萬變不離其宗。因此我們把蜂窩網絡、天線選擇、頻率分配、覆蓋和干擾分析等學習任一代移動通信技術都不可缺少的基礎內容在前半部分的課程中進行講解,然后在講解技術方案和通信標準這些存在代差的內容時,才對各代移動通信系統加以區分。把重心放在對于經典移動通信系統的介紹,通過對不同系統的學習去更好地理解它們之間的異同,從而更進一步地體會不同系統對于系統容量,位置更新方式,鑒權方式,越區切換策略,信道的分配和使用等方面的處理,并且,更重要的,網絡規劃和優化方面的異同。

3結束語

無線通信網絡規劃與優化的教學不僅需要教師隨著通信標準的變化不斷更新教學內容,還要求教師能夠培養出適應這種變化的網絡規劃與優化人才。本文總結歸納了無線通信網絡規劃與優化在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常見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三點改進建議。這些改進要求任課教師相當程度的投入,因此最好是能夠組織編寫一部專門的教材,我們已經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相信能對這門課程的教學起到足夠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李汶周.淺議高職無線網絡優化課程的教學改革[J].卷宗,2014(8).

[2]余曉玫.移動通信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6).

[3]蔣銳.4G時代的《移動通信系統》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15(3).

篇3

辦學模式創新

通過企業合作辦學,構建通訊技術課程體系,建立“雙師型”師資隊伍和完善的校內外實驗實訓基地,使理論教學與專業實踐有機結合,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

1完善通訊技術專業課程體系

在通信工程專業本科理論教學中,把企業面向市場運作的前沿技術和通信工程基礎理論教學結合,構建與當前通信技術發展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及配套教材,完成大學階段的專業教育與企業崗位需求知識背景的無縫對接.把電路理論與應用、計算機技術、信號與系統、電磁場理論、數字系統與邏輯設計、數字信號處理、通信原理、通信系統和通信網建設的基本方針、政策和法規等通訊工程基礎理論作為學生應掌握的基礎知識,使學生掌握通信領域內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光波與無線及多媒體等通信技術,掌握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的分析與設計方法,具有設計、開發、調測、應用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的基本能力,了解通信系統和通信網建設的基本方針、政策和法規的同時,有選擇地把中國移動的TD-SCDMA技術,中國電信的CD-MA2000技術,中國聯通的WCDMA技術、中興或華為等通訊設備制造商用于3G設備的結構、使用、維護等知識編入專業教材,使畢業生進入單位就能熟悉3G通信相關理論知識,熟悉通信設備的使用與維護;同時選擇性開設“數據通信”、“GSM移動通信”、“3G網絡規劃與優化”等課程.

2組建“雙師型”教師隊伍

把企業中既有豐富實踐經驗,又能從事教學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和學校專業教師隊伍融合,將企業人員和高校教師融合,教學活動和企業培訓活動融合,組建一支“雙師型”的師資團隊.“雙師型”師資團隊由系內專業教師及部分來自企業的一線技術人員和行業培訓師組成.這些來自企業的一線技術人員及專業講師,具有豐富的專業技術知識和工程維護經驗,能夠結合通信行業人才在技術領域培養的規律,以及行業從業人員需掌握的技術方向,在傳授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手把手的指導學生實踐操作.在達到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理論素質,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素質.本培養模式的師資隊伍既能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又能在通信企業中參與工程項目的實際運作.

3建設高水平實驗室

以與移動運營商的網絡通信設備一致的行業主流設備作為實驗平臺,以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為主線,構建“面向通信行業的實用型人才培養”的實驗教學體系.即由學校提供場地房屋、3G運營商與設備制造商提供設備,建立DSP實驗室、程控交換實驗室、移動終端實驗平臺、現代通信技術實驗室、光纖通信綜合實驗室、3G通訊實驗室、工程實訓室等實驗室,學校、3G運營商及3G設備制造商三方協作編輯實驗教材,進行計算機網絡、光纖通信、數字信號處理、程控交換、通信原理、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單片機原理、網絡通信軟件設計原理、通信仿真、移動通信等課程的實驗教學,建立學生自學實驗教材、自行設計實驗方案、教師示范實驗后學生再進行實驗的實驗教學模式,訓練學生自學、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進入實踐教學打好基礎.

4完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在合作企業成立“通信工程專業實習實訓基地”,提供真實的工作環境,針對學生的實踐項目和實際動手能力進行企業化訓練,實現從原理驗證性實驗過渡到以掌握實際工程技術為目標的技能訓練,使學生畢業后具有較強的操作和應用能力,成為能夠從事通信設備制造、通信工程和系統運營等第一線工作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比如企業開放移動網及接入網寬帶通信機房,提供移動網和各種接入模式的寬帶設備供學生觀摩操作.在企業氛圍中,學生可以學習企業員工之間團結協作、積極進取等優秀文化價值理念,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學生應用所學知識、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以及組織領導、團隊協作等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辦學質量保證體系創新

為了準確的評判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結合3G移動通信工程課程的特殊性,打破傳統的考核模式,力求對學生的理論學習、動手能力、創新意識等有一個更加全面和準確的評價,在教學過程中構建合理的效果考核測評指標,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理論成績、實驗成績、實踐成績以及教師的教學效果做出恰當的評價.采用理論和實驗、實踐考試分離的考核辦法對學生每個階段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同時教師應做好分階段成績評定,包括理論課程成績、實驗課程成績、實踐課程成績.在理論教學階段,建立統一授課、分組分級輔導、門門過關的教學質量保證模式,對理論教學,采取統一授課,學生根據自己的每門課程的學習情況申請進入不同組和級別的輔導,教師根據學生的申請、分組分級別的對學生進行輔導,保證學生理論教學階段理論課程門門優良.在實驗教學階段,采用多次實驗、多次考試,成績優良的教學質量保證體系.對實驗教學,實施學生自學實驗教材、提出方案、教師示范、學生實驗、教師驗收等系列過程,最后進行實驗考試,保證學生實驗教學成效.在實踐教學階段,建立對學生進行實踐題目的審查、工作量評定、質量跟蹤、答辯等幾個主要環節評定與考核的教學質量保證模式,要求學生的實踐題目必須滿足工作量與質量、答辯順利通過的教學要求.

篇4

關鍵詞:物聯網;高職;建設思路;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2)35-8464-02

2009年8月7日,國務院總理來到中科院無錫高新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考察并發表重要講話后,“物聯網”這一概念在中國迅速走紅。各地相繼成立了各種與物聯網有關的組織,目前在中國,物聯網已經被提升到國家戰略。

物聯網是通過RFID、無線傳感器、GPS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照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通訊和信息交換,以實現智能化識別、監控、定位、管理的一種網絡。簡單地說,物聯網是指把世界上所有的物體都聯接到互聯網上,形成“物聯網”。

1 物聯網技術

目前,物聯網公認為有三個層次,最底層是感知層,這里的感知主要就是指系統信息的采集,包括把物品通過射頻識別(RFID)、一維、二維條碼、傳感器、紅外感應器、GPS等信息傳感裝置自動采集到與物品相關的信息;第二層是網絡層,它是物聯網的網絡傳輸平臺,建立在現有的移動通訊網、互聯網和其他專網的基礎上,將從底層獲取的數據傳輸出去;最上面則是應用層,將所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完成物聯網的“收集―傳輸―處理”三個步驟。

2 專業方向與課程體系

從技術上來分析,物聯網所涉及的核心技術有傳感器技術、RFID技術、無線網絡技術、云計算技術等, 這些技術覆蓋面廣,從專業建設的角度來說不可能全部涉及,要有專業的定位。從物聯網的主要應用來看物聯網專業至少可以有以下幾個方向:

2.1物聯網工程方向

1)培養目標:面向物聯網產業,服務區域與地方經濟發展,培養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知識、較強的實踐能力、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與創新精神,掌握物聯網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具備物聯網組建、管理、維護、應用,物聯網設備營銷與技術支持等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2)專業核心能力:物聯網組網方案擬定及物聯網組建能力;物聯網工程施工組織及實施能力;網絡設備配置與調試能力;物聯網管理與維護及保障網絡系統安全運行的能力;網絡系統運行維護(監控、故障排除、網絡系統優化和升級)能力;物聯網應用能力;物聯網應用系統管理與維護能力;物聯網設備營銷與技術支持能力。

3)主干課程:物聯網技術導論、網頁設計與制作、電子技術、數據庫設計、嵌入式技術、編程與應用、綜合布線、C#程序設計等

4)核心課程:傳感器與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RFID技術、短距離無線數據通信、網絡設備配置調試與管理、物聯網規劃與組建等。

2.2 智能建筑方向

1)培養目標:面向智能建筑樓宇智能化產業,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培養具有智能建筑樓宇智能化必備的專業理論知識,良好的團隊協作和創新精神,較強實踐操作技能,掌握樓宇智能化產品營銷運作、樓宇智能化設備的生產與維修、樓宇智能工程的設計與施工等方面技術,具備樓宇智能工程行業生產、服務、技術、管理等職業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2)專業核心能力:智能建筑及小區物業設備管理能力;智能建筑行業電氣方面的安裝、施工、管理和監理能力;建筑智能產品的生產、銷售及售后服務能力;建筑智能系統的調試、維護維修、設備更新能力;建筑智能化系統相關產品研制開發的能力等。

3)主干課程:電子電路技術、樓宇自動化技術、AutoCAD工程制圖、現代空調制冷與測控技術、建筑樓宇節能過程控制技術、PLC編程技術、綜合安防監控技術等。

4)核心課程:物聯網技術導論、RFID技術與高頻技術、傳感器與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智能樓宇組態軟件設計與應用、網絡設備配置調試與管理、云語言信息技術、網絡通信技術等

2.3車聯網方向

1)培養目標:面向汽車行業,培養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知識、較強的實踐能力、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與創新精神,掌握車聯網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具備車聯網組建、管理、維護、應用,車聯網設備營銷與技術支持等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2)專業核心能力:車聯網系統管理能力;衛星定位系統應用能力;信號收集與利用能力,車聯網系統配置能力;車聯網系統監管處理能力;網絡設備配置與調試能力。

3)主干課程:網絡通信技術、車載技術、交通導航與信息服務、藍牙技術、智能軌道交通管理、無線網絡技術、微波技術等。

4)核心課程:M2M技術應用、RFID技術與高頻技術、傳感器與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GPS定位技術/北斗定位技術、網絡設備配置調試與管理、云語言信息技術、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3G移動通信技術等。

2.4智能農業方向

1)培養目標:面向農業生產單位培養具有扎實的智能農業管理專業理論基礎知識、較強的實踐能力、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具有創新能力和奉獻精神,掌握智能農業管理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具備農業生產經營管理、農業信息獲取及處理、農業專家系統、農業系統模擬、農業決策支持系統、農業物聯網網絡技術等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2)專業核心能力:信息存儲和處理能力、通訊系統應用能力、WSN網絡應用能力、地理信息系統GIS應用能力、全球定位系統GPS應用能力,遙感技術應用能力等。

3)主干課程:精準農業管理、地理地質信息應用技術、生態環境監測與治理、設施農業智能化管理、精細化農業管理、種子儲藏加工與種子管理、WSN現代農業應用、灌溉技術等。

4)核心課程:物聯網技術導論、RFID技術與高頻技術、傳感器與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無線網絡技術、網絡設備配置調試與管理、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3G移動通信技術等。

3 總結

物聯網專業的方向與課程體系的建設要依靠區域的物聯網產業,這樣才能為專業發展提供行業背景支撐,區域經濟發展建設,同樣也需要大量物聯網人才支持。一個專業的建設與發展,需要很多硬件或軟件的條件,只有因地制宜,與時俱進,制定出合理的專業方向和課程體系才能培養出更多的物聯網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電磁輻射;環境質量;污染源;防治對策

環境污染可分為物質流污染和能量流污染兩大類。物質流污染物進入環境使大氣、水的質量變壞,并進而影響到土壤和食品。能量流污染同樣會使環境質量變壞,并進而影響到人體健康。電磁輻射是一種重要的能量流污染。電磁輻射按其來源可分為天然和人工兩大類。現在環境中的電磁輻射主要來自人工輻射,天然輻射相對人工電磁輻射可以忽略不計。人工電磁輻射來自廣播、電視、雷達發射設施、通信系統、電牽引系統、電器與電子設備及電磁能在工業、科學、醫療中的應用設備。

1電磁輻射影響環境質量的主要污染源

1.1通信系統

隨著移動電話用戶的增多,移動通信公司必然要建設更多的移動通信發射基站來擴大容量。移動通信基站的建設要求一定的高度,但是城市中的高層建筑物必定是有限的,隨著高層建筑物頂部的空間被全部占用,越來越多的基站建在了5、6層高的居民樓頂上。再由于高層空間和選址的限制,有的建筑物上同時建有三家移動通信公司的基站。在泰州市就發現有的建筑物頂上同時建有聯通公司、移動通信公司和世紀公司(CDMA)的基站。有的雖然沒有建在同一個建筑物上,但是距離也很近,這必然要增加環境中的電磁輻射水平。雖然基站的發射功率并不大,一般只有十幾瓦,但是基站的分布密度大,而且是24h連續發射的,有的基站距居民很近,所以移動通信基站對電磁輻射環境質量的貢獻是不可忽視的。以泰州市聯通移動通信公司為例,泰州市行政區域內共有基站399個,分布在市區的有144個,其中距居民不超過50m的就有38個,據聯通公司上報的材料中得知,最近,有的基站就建在居民樓群中,已經引起了當地居民的關注。

1.2 聲音、廣播、電視發射系統由于接收機(無論是聲音還是電視)的數量十分龐大,一個大城市中可能超過千萬臺。如果采取提高接收機靈敏度(像移動通信那樣)的方法保證信號接收,從總體上看是十分不經濟的。此外,由于電磁環境中的電磁噪聲廣泛存在,而聲音廣播與電視廣播的接收帶寬又都較寬(如調頻廣播帶寬200kHz,我國PAL―D彩色電視廣播帶寬6.5MHz),如接收機靈敏度過高,很容易使信噪比降低,影響信號質量。所以在廣播中都是采用高發射功率、低接收靈敏度的方案。例如,對于彩色電視接收機,在75Q阻抗輸入條件下,圖像通道噪波限制靈敏度:VHF頻段250IxV,UHF頻段350IxV;短波調幅廣播接收機為一二百微伏;調頻廣播接收機為數十微伏(而移動通信接收機的靈敏度高達1IxV左右)。由于以上原因,廣播發射機的功率都很大。對于中波、短波聲音廣播發射臺,由于考慮到占地面積大,要求周圍無高大建筑,以及電磁環境問題,所以多設置在城市郊區,周圍人口密度不大。同時,由于中、短波廣播的服務范圍很大,也不存在把發射天線設置在市內的需要。由于發射天線所處之地,地廣人稀,所以中、短波廣播發射臺對電磁環境的污染不是主要問題。同樣原因,短波通信發射臺也與短波廣播發射臺情況類似。中波一般不用于干線通信。調頻聲音廣播的頻段87.5~108MHz,我國電視廣播的頻率為共分為5個頻段。由于在這些頻段里,電磁波主要以空間波的形式呈直線傳播,并且受高樓等建筑物的遮擋或反射。所以如要求服務范圍較大,并且不偏向城市的某一部分,則必需提高發射天線塔的高度,而且天線塔的位置也應選在城市的較中心地區。這些位置周圍往往人口稠密,加上發射功率較大,這使得調頻、電視發射塔成為城市居民與電磁環境工作者關心的焦點之一。

1.3高壓輸(變)電系統

由于現在許多高壓輸電線路已經采用地纜形式,所以這里主要討論高壓變電系統。隨著城市的發展建設,許多以前遠離居民區的變電站已經被居民樓包圍,再由于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家用電器基本普及,這必然要造成城市用電量的增加,在城市中就要增加高壓變電站的建設。而且隨著送電壓的增加,所造成的工頻電磁場強和電磁干擾也越來越嚴重。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電力部門已決定,220kV與110kV變電站將逐漸由城市的郊區轉移到市區,以降低配電線路的損耗。500kV超高壓線路建設規模正在不斷擴大,超高壓線路正逐漸成為電力系統的主干網絡,基于我國人口眾多,且人口和負荷都比較集中的國情,500kV線路進入城市近郊的人口密集區已不可避免。以泰州市為例,今年就要在市區新建220kV變電站5座。在郊區新建500kV變電站2座。高壓變電站產生電磁輻射主要有電暈放電、絕緣子放電電磁噪聲及其周圍產生的工頻電場。

2電磁輻射環境的防治對策

為了既能合理、有效地使用電磁輻射,又能保護環境,人們在產生或伴有電磁輻射的項目建設過程中應該采取預防為主的政策,建議在城市電磁輻射環境保護中應做好以下工作:

2.1產生或伴有電磁輻射項目建設單位應做好輻射的防護工作。建設單位在達到電磁輻射環境保護標準的前提下,應遵循“可合理達到盡量低”的原則,在建設地點的選擇時應考慮盡量遠離居民區,在建設工藝和儀器設備的選擇等方面盡量減少電磁輻射的產生。

2.2進行有關電磁輻射基本知識和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的宣傳工作,使公眾正確對待電磁輻射,既使公眾認識到電磁輻射在人們日常生活、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又使公眾能科學、有效地防護電磁輻射,避免公眾對電磁輻射產生不必要的誤解和恐慌。

2.3嚴格執行政策法規。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電磁輻射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規是對各類電磁輻射源進行有效管理的前提。環境保護管理部門應嚴格遵守和執行《電磁輻射防護規定》和《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認真履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審批手續,對污染嚴重、工藝設備落后、資源浪費和生態破壞嚴重的電磁輻射建設項目與設備,要禁止建設或者購置。

2.4電磁輻射控制技術的應用。應用控制電磁輻射的技術措施是防治電磁輻射污染的重要途徑。(1)電磁屏蔽技術。電磁屏蔽技術的應用之一就是對高頻電磁場的屏蔽,而且在抗干擾輻射方面,屏蔽是最好的措施。(2)高頻接地。高頻接地的作用是將屏蔽體(或屏蔽部件)內由于感應生成的射頻電流迅速導入大地,使屏蔽體(或屏蔽部件)本身不致再成為射頻的二次輻射源,從而保證屏蔽作用的高效率。(3)濾波技術。濾波是抑制電磁干擾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線路濾波的作用就是要保證有信號通過,并阻截無用信號通過。(4)植物綠化。一些樹木對電磁能量有吸收作用,在電磁場區,大面積種植樹木,增加電波在媒介中的傳播衰減,從而防止人體受電磁輻射的影響。(5)使用電磁輻射防護材料。在建筑、交通、包裝、衣著等很多方面,避免使用增強電磁輻射的材料如金屬材料,它會增強電磁輻射作用,因此要合理使用電磁輻射防護材料,利用其對電磁輻射的吸收或反射特性,可大大衰減電磁場場強。

結束語

伴隨著電磁技術帶給我們巨大收益的同時,電磁輻射也充斥著我們的空間,破壞了良好的電磁生態環境,構成現代社會新的“隱形殺手”。因此對其研究分析,并提出防治對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工學結合課程;課程目標;工作任務;學習任務;技能型應用人才

工學結合從思想萌芽到最終成型經歷了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工學結合教育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初:1903年英國桑的蘭德技術學院實施“三明治”教育模式;1906年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學嘗試一種“合作教育”的教育模式。2000年世界合作教育協會將合作教育改為“與工作相結合的學習”。

工學結合課程的核心特征是“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結合成一體的課程;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發展和建立職業認同感相結合;科學性和實用性相結合,符合職業能力發展規律與遵循技術、社會規范相結合;學校教育與企業實踐相結合”,概括成一句話就是在工學結合的課程中,學習的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達到“學會工作”的目的。

工學結合模式在中等職業教育中引起了熱議,并逐步推廣和創新。《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規定“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最后一年要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各地教育局、學校紛紛制定實施和規范“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我校實行的是 “2.5+0.5”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這種模式是由校內學習(2.5年)和頂崗實習(0.5年)兩個階段組成。為保證在校學習期間學生專業能力的發展和工作經驗的同時,注重職業素養的培養,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學生的校外頂崗實習做好必要的準備,使學生更加適合工作崗位需求。學校的課程必須先行改革,開發工學結合的課程,以保證“2.5+0.5”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順利實施,筆者參與了電子與信息專業工學結合課程開發,在理論與實踐層面都進行了實踐與探索。

一、對工學結合課程的認識與理解

工學結合課程是一種建立在整體化職業分析基礎上,以“設計導向”為指導思想進行開發,以“行動導向”為主要實施方式,以綜合職業能力為培養目標,以學生為主體,在提高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高度關注關鍵能力,特別是職業素養的形成性培養的現代職業教育課程模式。其“工學結合”特征表現在:

1.課程構成系統化

從課程結構上看,工學結合課程體系的課程結構構成既有學習專業基礎知識的知識類課程了,也有獲得工作過程知識的校內模擬實訓類課程,更有獲取真實工作經驗的實踐類課程,其中,以第二和第三類課程為主,從而構建一個“知識―技能―經驗―能力”四位一體的課程系統,使學習者經歷又“模擬訓練到真實實踐”的學習過程,實踐“由技能到能力”、“由知識到經驗”的升華,最終實現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

2.課程目標綜合化

工學結合課程的課程目標是“顯性”目標和“隱性”目標兼有的綜合性目標。“顯性”目標是“學會工作”,通過對工作過程知識的學習和運用,使學生能夠完成既定的“學習與工作任務”。

3.課程內容一體化

工學結合課程的內容源自于真實工作,經教學化處理后,其特點是將專業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勞動組織要素、工作要求、職業素養規范等內容一完整工作過程為主線進行整合,形成一體,以學習任務為載體呈現。

4.教學組織工作化

工學結合課程是“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必須在“工作過程系統化”中而不是“學科系統”中實施教學,教學組織過程融入“完整工作過程”的大框架中,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高度統一,學習過程即工作過程,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同時考慮學生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反思。

5.學習環境真實化

工學結合課程的學習環境包含職業情景、職業工作內容、職業標準和職業規范等內涵。工學結合課程的學習環境與真實的職業環境相比,應該具有“形神兼備”的特點。

6.學業評價職業化

工學結合課程的學業評價是以“職業人”作為定位焦點,對學習者進行“職業化的評價”,而非僅僅是“專業化的評價”。在評價內容上,對知識、技能等專業能力進行評價的同時,更注重職業態度、職業意識、職業行為等職業素養進行綜合評價;在評價標準上,“職業標準”與“專業標準”相結合;在評價功能上,以診斷、激勵的發展性評價為核心功能。

三、電子專業工學結合課程開發

我校電子專業包含了四個專業:數字媒體技術應用專業(數字視頻DV拍攝與制作專業技能方向)、通信系統工程安裝與維護專業、汽車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地圖制作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這四個專業首先進行整體化專業分析,確定各專業典型工作任務,經過學習化處理后,確定各專業的核心課程,它們與其他課程組成了本專業工學結合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是“數字媒體應用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

圖1 數字媒體應用技術專業的課程結構

這四個專業的課程開發主要從確定核心課程目標、進行工作任務分析、選擇課程內容、開發學習任務和學習任務排序等方面進行。

1.分解課程體系總體目標,確定每門核心課程的目標

根據“學會操作,學會工作,學會學習,學會發展”的總體目標和層次,我校有側重地將其分解在各門課程的目標中,比如,“通信系統工程安裝與維護專業”培養目標:面向通信與網絡應用領域,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身心健康,具有與本專業相適應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合作溝通能力,了解相關企業生產過程、質量標準、組織情況,能在勞動生產工作中解決綜合性的專業問題,具備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熟悉常用移動通信終端設備的使用、測試,初步具備相應的分析和維修能力,能夠勝任手機等維修服務行業的專業人員;熟悉相關網絡配置和維護過程,具備通信網絡組網與維護能力,能夠勝任中小企業網絡搭建與應用的專業人員。本專業確定了5門工學結合課程:通信網絡設備組網、網絡布線與端接、對講機裝配與調試、移動通信終端設備維修和網絡管理。這5門專業核心課程中,目標設置完全按照學會操作,學會工作,學會學習三個層次展開,即包括專業能力目標,同時也包括能力目標,并將關鍵能力的形成性培養滲透在專業能力的培養培養過程中。如“移動通信終端設備維修”這門核心課程中,我們設置的課程目標是:

(1)熟悉手機的基本電路組成、基本工作原理、基本參數指標和基本檢修思路和方法(“知識”的目標);

(2)能熟練測試手機的基本參數指標并進行分析判別;

(3)懂得測試儀器的安全操作及元器件的吹焊;(上列(2)、(3)點為“學會操作”的目標);

(4) 能對手機常見的軟硬件故障進行分析與檢修;

(5)能通過國標中的工藝要求和質量標準對工作成果進行檢驗和評價;

(6)能通過查閱和多渠道收集相關技術資料完成工作任務(上列(4)、(5)、(6)點為“學會工作”的目標);

(7)在學習/工作過程中,能按照儀器操作規程作業,保護小組人身和設備的安全,按時、按質、按量完成測試任務的責任意識;具有互助協作的團隊精神和遵守紀律、鉆研業務、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職業素養”的目標)。

2.分析工作任務,確定學習內容

(1)工作任務分析

由我校理論教師、具有較豐富企業行業工作經驗的實訓指導老師和企業專家組成“課程開發小組”,對相關專業的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工作過程、工作目標、職業素養要求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為學習任務、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環境建設、教學實施組織的確定提供基礎。如“影視節目制作”工作任務分析結果為:

工作描述:影視節目制作小組領取任務后,根據制作方提出的節目要求,在指定的時間內,以保質量、報進度、高效率、經濟的方式,對工作任務精心策劃,按照要求編寫腳本、拍攝素材、制作節目,撰寫解說詞,保證影視節目的播出。

職業能力和崗位方向:使學生具備從事影視制作專業所必需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成為影視節目制作、影視編輯方面的從業員,可從事廣告前期、后期制作,演出公司攝影師、電視臺技術員、單位宣傳部門等工作崗位。

(2)根據課程目標選擇學習內容。以工作任務分析為基礎,從每門專業核心課程的課程目標出發,在實際的工作任務中,以“具有學習價值”和 “內容完整性”為原則,選擇工作任務,通過歸類整合,組后形成了學習任務。

(3)開發學習任務,包括確定每一學習任務的學習目標和對工作任務進行學習化處理

首先確定每一個學習任務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的制定主要是對課程目標精心細化,結合具體工作和學習內容,以工作流程為主線,從知識、技能、工作要求、職業素養、職業行為能力等設置更加具體的目標;其次,對工作任務進行學習化處理。以工作任務為基礎,增加學習環節,補充和整合相關內容。學習任務的教學過程基本按照實際工作流程展開,并在實際工作流程的基礎上增加“學習準備”、“學習計劃”,“評價反饋”等教學環節,同時,在“顯性”工作內容的基礎上,尋找出較為 “隱性”的工作過程知識、勞動組織要素、職業素養要求等學習內容,在各學習環節中加以補充整合,形成了包含“基礎理論知識、專業技能、規范標準、勞動組織要素、職業素養要求”等學習內容的理論實踐一體化的“學習任務”。

3.結合職業能力發展規律,根據學習任務的難度對其進行排序

我們依照“從簡單到復雜,懂單一到綜合,懂到核心,從封閉到開放“的基本原則,遵循職業人的成長規律,呈現不同的專業結構特性,分別對學習任務進行排序。“移動通信終端設備維修”這門核心課程中,5個學習任務的排序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移動通信終端設備維修”學習任務排序結果

開放式的任務,學生面對故障現象,充分運用所掌握得知識和技能,分析故障原因,排除故障

四、工學結合課程開發的反思和展望

工學結合課程開發是將職業工作作為一個整體化的行為過程進行分析,將于職業相關的經驗、知識和技能在結構上系統化,讓學生獲得綜合的職業能力。因此,工學結合課程建設要根據市場需求和企業對從業人員的要求,對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重新定位,對課程內容的安排、教學組織的方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同時,還要建設相適應的教材、師資隊伍、教學場所、實訓設備等。

在實證研究的過程中,我校充分認識到工作于學習的結合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所產生的作用,目前,電子專業的課程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需要在目前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電子專業課程改革的進程。通過加強一體化教室的建設,完善教學環境;通過加強校企合作,廣泛收集源于企業的學習素材,完善教學資源;進一步深化實證研究,探索符合工序結合課程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孟源北.中等職業教育工學結合課程的實踐模式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篇7

一、無線網絡維護工作的劃分

按照工作性質不同,可將無線網絡維護工作劃分為兩部分:基礎維護和網絡優化。

(1)基礎維護是指按照移動通信網絡維護規程,周期性地對無線網絡主設備及其配套設備所進行的日常維護和巡視檢查,主要目的是通過日常維護及早發現設備問題,排除故障,確保設備完好。

(2)網絡優化是在設備完好的基礎上,論文借助于測試工具和分析軟件通過諸如站址、載頻配置、天線高度、中繼的配備以及BSC數據庫的設置等網絡參數的調整,達到最佳的組合,提高網絡服務質量,增強網絡競爭力的高層次的維護工作。

二、基礎維護是無線網絡維護工作的根基

任何設備從開通的第一天起,就受到各種各樣環境因素的影響。對移動通信設備來講,影響設備正常工作的因素可分為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外部因素有電力、傳輸、機房的溫度、濕度、灰塵、以及水、火、雷、盜等;內部因素有設備本身元器件的老化、軟件故障和參數設置等,諸多因素使得暴露或潛伏的故障伴隨著設備的運行。基礎維護工作不僅需要排除已發故障,還要排除潛在的隱患,做好故障的預防工作。可見,基礎維護是維護工作的重中之重。

1、基礎維護是設備完好的根本保證

根據工作的性質分類,基礎維護可分為清網排障和日常維護。 清網排障是指集中處理網上問題,主要是因工程建設及網絡割接遺留的問題,更新設備檔案資料,為日常維護和網絡優化服務。

工程施工會改變網絡參數,而工程規劃又未必能充分體現不斷變化的網絡環境;模塊的缺損、軟硬件版本之間不兼容和無線規劃的細微問題,均會影響網絡通信質量。因此需要在工程或網絡重大變更之后,及時清網排障,合理調整網絡參數,并健全設備檔案資料。

日常維護是指按照每種設備不同的檢測項目和周期進行巡視檢查,改善設備運行環境,以及時發現隱患,搶修設備的過程。只有加強日常維護,才能及時發現問題,縮短故障時間,避免重大的通信事故發生,有效地保持設備完好。

2、基礎維護是網絡優化的基礎

任何網絡優化工作必須以設備完好為基礎,因為網絡參數的調整必須符合網絡實際情況,在設備完好率不理想的情況下所做的網絡優化調整,即便能使各項網絡指標達到較高水平,網絡服務質量取得較大改善;但是,在排除了設備故障,完好率提高以后,精心調整的參數不能符合網絡現狀,所做的優化工作將前功盡棄。

3、基礎維護是保持網絡優化成果的重要環節

通過網絡優化,各項參數調整到最佳狀態,網絡服務質量自然大大改善,如果設備完好得不到保證,優化成效又會失敗。市區基站網絡指標非常依賴于設備的完好。所以,良好的優化成果必須以良好的基礎維護為保障,才能盡善盡美地提供一個高質量的無線網絡絡。

三、網絡優化是提高網絡服務質量的關鍵

是增強網絡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1、網絡優化的范疇

網絡優化是高層次的維護工作,是通過采用新技術手段以及優化工具對網絡參數合理調整,從而提高網絡質量的維護工作。由于網絡優化工作的技術層次較高,要求優化人員不僅具備網絡優化的基本知識,還要對網絡本身有深入了解,并借助于測試儀器和分析軟件。

2、網絡優化是基礎維護工作的升華。

基礎維護做的好,可確保設備完好率;但要提高網絡質量,必須要優化網絡參數,即進行網絡優化。只有搞好網絡優化才能使基礎維護的成效得以充分體現。維護為經營服務,經營為用戶服務,維護的最終目標是為網上用戶提供高質量的網絡服務,而只有通過網絡優化才能實現維護的最終目標,維護工作才有實際的意義。

3、網絡優化是持續性的工作

因為影響網絡質量的因素不是一成不變的,網絡優化應隨著網絡參數和環境的變化而不斷進行。

(1)各地區的地物、地貌是不斷變化,特別是近幾年來,經濟蓬勃發展,城市高樓大廈不斷涌現,改變了無線信號的傳播環境,可能會出現新的盲區以及來自系統內部的干擾。而且話務的分布也在改變,在原來沒有的話務或話務較小的地區會出現更高的話務需求,需要及時調整載頻以吸收話務量。

(2)工程建設會嚴重改變網絡參數,盡管工程規劃做的盡善盡美,但規劃人員很難將參數調整到最佳狀態,不可避免地造成干擾和話務的不均衡,這就需要網絡優化來解決。

(3)無線網絡軟、硬件版本的升級也會改變部分BSC數據庫中的參數,也需要調整參數設置,實施網絡優化。

因此,網絡優化非一朝一夕,而是長期、持久、艱巨的維護工作。簡單地說,只要網絡運營一天,就需要進行網絡優化。

篇8

自我院計算機通信專業開始招生以來,通過走訪一些主要城市的用人單位,并通過信件和網絡,對企業和畢業生進行了社會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分析,企事業單位對計算機通信專業人才的需求體現在:

(1)面向各通信產業類企業,如從事通信行業軟件開發,從事通信產品、設備生產制造,從事網絡產品、網絡設備生產制造的各類企業;

(2)面向從事通信工程建設,從事計算機通信網絡系統組建的各企業事業單位;

(3)面向直接從事各類通信基礎工程建設的電信企業;

(4)面向各電信運營商;

(5)面向各企事業單位,從事計算機、通信設備、網絡系統的運行、維護和管理等。

調查結果表明:用人單位要求畢業生有較高的思想品質和道德修養,能愛崗敬業,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團結協作能力與持續發展能力。相關專業能力與就業崗位見表1。

2 課程設置原則

1.1 根據需求進行課程設置

根據社會需求和計算機通信技術的發展,以計算機、通信技術為主線,設置課程體系框架。

1.2 樹立以能力培養為重點的培養方案

強化實踐教學、突出動手能力是我們實踐教學體系的宗旨,將校內通信實驗室、計算機實驗室、校外實訓基地相結合,構建實踐教學應用平臺,將實踐教學分為基礎實驗、專業實訓、現場實習三部分,使其形成一個完整體系。

1.3 優化教學內容,主動面向企業

將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與人才需求和生產實際結合,做到“一增、二減、三補”。

“增”是增加本專業教材中沒有而實際生產中大量應用的內容。

“減”是在不影響教學計劃完成的前提下,刪減教材中有但理論性較強,生產實際中沒有或用不上的內容。

“補”是根據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多樣化、多層次的特點,補充教材中沒有而實際生產中需要的有關專業知識。

1.4 優化教學過程,突出能力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以務實的態度,強化實踐教學,突出能力培養。程序設計類課程在理論教學和上機時數應達到1∶1,課程設計要求學生完成一定的作品。網頁制作、圖像處理、工程制圖等課程采取邊講邊練的方式,接入網技術和計算機組網技術要求學生能理論聯系實際完成局域網、園區網等網絡的設置。

1.5 優化教學手段,加強多媒體教學

從傳統的“黑板+粉筆”到“計算機+大屏幕”,已不再滿足教學的需要。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積極探索“網絡化教學平臺”。以講授為主的課程在多功能教室上課比較適宜,教師可以調度網上的各種資源授課,學生課后也可利用網上資源學習。而對于一些應用性強的課程,精講多練、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受到普遍推崇。網絡教學平臺上豐富的教學資源與工具軟件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環境。

1.6 優化教學檢測機制

改革考試方法和成績評定方法,從過去強調理論考核轉變為加強現場考核和職業資格考核。理論考核重視對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的考核。技能考核重視實際能力的考核。對一些操作性較強的專業課,學生在計算機上進行實際操作考試。鼓勵學生參加技術證書和全國計算機水平考試,拓寬就業門路。

1.7 提高知識技能的適應面、加強綜合業務素質培養

通過建立合理的教學體系,加強實踐教學環節,使學生知識技能的適應面得到提高、綜合業務素質得到加強,使學生不光掌握IT部門,電信、網通、移動、聯通企業的基本業務知識和實踐技能,還具有較強的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營銷能力、綜合管理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能適應我國未來通信行業經營的需要,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

1.8注重業務拓展能力及自學能力的培養

我院計算機通信專業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及創新能力,為其接受終身教育奠定基礎,學生能在學校教學的基礎上自覺接受新的知識,吸取最佳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能緊跟計算機通信專業發展的趨勢,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庫,使學生畢業后能適應信息時代科技日益發展的需要,具有較強的業務拓展能力和接受繼續教育的素質。

3 計算機通信課程設置解決方案

計算機通信專業課程設置應“以文化課為基礎,專業課為主體,以技能培養為重點”,從知識、素質和能力三個方面,制定符合本專業學生特點的、滿足企業、通信運營商崗位群需求的、多培養目標的教學計劃。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達到崗位合標的目標,強化能力培養。

計算機通信專業課程設置如圖1所示。

該課程體系體現了如下特點:

(1) 寬口徑的基礎課體系

提高學生政治思想水平的“兩課”和英語貫徹始終,打好堅實的人文社科基礎。高等數學、工程數學為學生打下良好的自然科學基礎。計算機應用基礎、電子技術課程,以啟迪思維為主,內容涵蓋面較大,拓寬學生的視野和思路。

(2) 突出程序設計能力培養的軟件應用類課程

軟件應用類課程包括C語言程序設計、VB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操作系統、網頁制作、圖像處理、工程制圖、數據庫原理及應用等。該類課程以算法驅動、案例驅動為主,采取項目訓練方式,集體討論、相互引導、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程序設計能力和應用能力。

(3) 突出動手能力培養的專業課程

該類課程包括硬件技術基礎、綜合布線、計算機組網技術、寬帶接入網等。該類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強化實驗教學,學生必須自已完成一個實際系統的設計和實現(如裝配一臺微機、組建一個局域網、配置路由器、劃分VLAN)。

(4) 突出專業知識能力培養的專業課程

該類課程包括數據通信原理、計算機通信網、網絡安全與管理、交換技術等,學生要掌握一定的理論基礎知識,了解最新的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

(5) 突出行業特色和職業教育特色

篇9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of the Basic Course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in University Based on Mobile Terminal

ZHANG Qian-qing,FAN Wei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Lianyungang Campus,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Lianyungang 222006,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teaching,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this new type of micro class teaching resources, mobile learning platform convenience, interactivity and openness of the new learning mode, put forward the teaching design mode of the mobile terminal application of basic computer course in university based on innovative education mod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 wechat; 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 mobile learning

1 背景

大學計算機基礎是高校非計算機類學生開設的一門計算機課程,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利用計算機為未來工作和學習服務的技能。移動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模式,它結合了移動終端的計算能力和無線網絡傳輸的能力[1]。學生通過各種移動終端,利于WIFI等無線網絡來進行學習。微課程作為一種新的課程形式,形成了一種新的教學環境,以其短小精悍,針對性強等的優勢受到教育界的青睞。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獲取信息,并充分利用零碎時間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移動學習與微課的結合目前教育模式改革的趨勢[2]。

2 微課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可行性

微課多通過短小、精悍的微小視頻為載體,記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而展開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3],微視頻短小精悍,時間一般為10分鐘,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其次學習內容主題突出,設計合理,簡單而完整,微課以微視頻為主要實現手段,使講授內容碎片化、點狀化,和傳統的課程中錯綜復雜的教學內容相比更加精簡。最后微課基于網絡,可以在線播放觀看,也可靈活方便地將其保存到移動設備,有助于網絡的傳播與使用。

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采用的理論課和實驗課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理論部分是由理論課教師的講授完成,實驗部分是通過實驗課實踐操作完成。由于課時有限,僅靠課堂讓學生完全消化吸收,是相當有難度的。而把某些基礎的、重要的知識點制作微課,學生通過手機APP終端學習平臺,利用課余零散時間來進行學習 由學生課前根據自身水平自主學習,減少學生間差異,課上這些內容將不再重復,教師在使用微課講授計算機基礎知識時,應立足該學科的基礎框架,并結合微課教學的基本特點,充分發揮學生在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在線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們進行互動探討,從而不斷提高微課教學的實際效果。

3 基于移動終端的“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平臺設計的必要性

3.1 智能手機學生擁有量大,使用頻繁

隨著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智能手機的功能已從一般的通信工具轉變為學生日常學習、群體社交、娛樂游戲及網絡購物等活動的重要媒介,移?擁難?習資源的編排對學生吸引力更強,學習內容的及時更新,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移動學習環境可以讓學生隨時隨地的學習,只要想學,就可以打開移動平臺進行自由學習。

3.2 移動技術的優勢

移動學習平臺是一個集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無線網絡通訊技術等應用的數字學習平臺。Android 操作系統是一種基于Linux 內核、具有豐富的軟硬件資源,支持各種網絡協議,具有開源、免費等特點,成為目前最流行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隨著4G、WiFi等技術的迅猛發展,移動通信技術與云計算技術迅速卷席全球,為基于移動終端的教育發展提供了技術與物質準備。學生利用移動終端可以搜集大量學習資源,根據自身情況安排學習進度。移動終端平臺開發功能對學生學習的瀏覽記錄、播放記錄、書簽、注釋等功能及時保存學習的記錄,讓學習者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學習進度和問題所在,隨時隨地續學或復習,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為此,使用移動終端可以有效地使用碎片時間,對于碎片化的學習,移動學習比傳統的網絡課程更具優勢。微課的短小精悍、針對性的特點,以及使用零散的時間,隨時隨地的移動學習正好完美結合。把微課從網絡課程推廣到移動終端是教育模式的創新,將有利于微課的推廣普及。

4 基于移動平臺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微課系統設計

“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 APP 客戶端包括用戶登錄,通知公告,課程概況(課程簡介、課程大綱、參考文獻),師資力量,教學內容( 課程教學、歷史沿革、理論課程設計、試驗課程設計、理論課程內容) ,教學資源( 電子課件、教學錄像) ,課外閱讀,在線考試,教學評價,信息反饋等。

后臺管理采用 B/S結構,管理員和老師通過瀏覽器訪問教學資源平臺管理功能,后臺管理主要包括用戶管理( 用戶查詢、添加用戶、刪除用戶、禁用用戶、報名審核) ,系統管理( 操作員管理、角色權限管理) ,教師隊伍管理,教學資源管理,消息推送,內容,信息查詢統計等。

5 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微課資源建設

大學計算機基礎微課內容采用任務驅動形式設計,每節微課內容都圍繞一個具體任務來講解知識點,因此要提供微課內容中使用的所有素材,使學生能夠在觀看微課時同步操作。對于每個微課視頻,還提供相應練習題及配套素材,使學生能通過練習進一步掌握知識點內容。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在各個章節布置開放性練習,要求學生將已掌握的計算機知識和專業知識結合,設計、完成一些作品。例如搜集一組實驗數據,使用Excel進行分析,制作分析圖表,并將分析結果制作成演示文稿。使學生學會將計算?C技術應用到所學專業中,培養學生信息素養,提高學生應用能力。

微課視頻及相關資源要給學生使用,需要一個微課教學平臺。平臺除了起作用之外,還需要監控學生的學習過程,以方便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統計。目前,大學計算機基礎微課視頻及相關課程資源在已有的校內計算機自主學習平臺中,學生登錄學習平臺后,可以根據需求選擇觀看要學習的微課視頻,下載相應的微課資源包,完成課程配套練習。

篇10

不同的收入期望,會直接影響我們對專業的選擇。有些專業的畢業生總體薪資待遇情況比較理想,但優勢并不十分明顯;而有些專業就業后薪資待遇呈兩極分化,做得出色能拿高薪,做得不好甚至會被迫轉行。當然,還有一些專業需要“熬出頭”;畢業之初待遇一般,但堅持下去,成為這個領域的能手,待遇就非常可觀。總而言之,薪資待遇是我們挑大學、選專業時的重要參考項。

一、平均月薪最高的專業

據統計,我國最新一屆本科畢業生平均簽約月薪為2690元,碩士畢業生平均簽約月薪為4778元。月薪最高的本科專業為能源動力類,中外合資、外資、獨資企業簽約薪水高過國有企業。從專業來看,當前簽約月薪最高的碩士畢業生專業類為電子信息科學類(5780元),簽約月薪最高的本科專業類為能源動力類(3544元),高職高專則為語言文化類(2752元)。

北京青年壓力管理服務中心的大學生就業壓力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大學生求職心態更為現實,本科學歷人群中愿意接受零月薪的比例達到20%,與去年的1.2%相比大幅攀升。一方面,可見大學畢業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競爭;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大學生普遍擺正了心態,將著眼點放在三五年之后甚至更長遠的未來,而不去過分計較剛畢業、還沒有太多實踐經驗時的報酬。

本科生從事的各職業中,外語類專業、工學類技術職業收入最高,但從整個專業大類而言,工學類專業大學畢業生的平均月薪不敵經濟學專業。

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生的就業期待地與實際工作地點存在較大反差,畢業前大多數畢業生的就業期待都是留在直轄市和副省級城市就業,愿意留在區縣就業的大學本科生僅3成左右。

但在畢業半年以后再來看,大學生就業主要集中在地級及以下城市。有52%的一般本科學生都在這里工作,而“211”本科院校的畢業生也達到44%之多。大城市雖然就業機會多,但是求職競爭也非常激烈,與其一直堵在大城市找工作,不如多在中小城市尋找就業機會。

從本科專業大類來看,經濟和工學類以及管理類專業的畢業生收入最高,超過了學習小語種的畢業生。

從行業來看,隨著互聯網的進一步普及和運用,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相關行業的收入也水漲船高。在行業就業的畢業生半年后實際月收入水平也是同類畢業生中的佼佼者。在本科畢業生就業的行業中,半年后實際月收入較高的還有金融、保險、房地產業,電信及電子信息服務業;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的行業中,半年后實際月收入較高的還有金融、保險、房地產業,建筑業。

從性別來看,無論是本科還是高職高專畢業生,畢業前的月收入期待、半年后的實際月收入和雇主愿意提供的最高月收入,這三項指標都是男性高于女性。這種現象在高職高專中更為突出。當然,這是行業乃至整個社會的普遍現象,具體到每個人,還是要看自己的功底、努力程度以及職業規劃。

志愿導航

法語專業

專業鏈接:接受相應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訓練,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培養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工作的業務水平及較好的素質和較強的能力。

就業走向:能在外事、經貿、文化、新聞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門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等工作。

院校推薦: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大連外語學院、南開大學、四川外語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

信息安全專業

專業鏈接:本專業是計算機、通信、數學、物理、法律、管理等學科的交叉學科,主要研究確保信息安全的科學與技術。

就業走向:畢業后從事計算機、通信、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電子金融等領域的信息安全維護工作。

院校推薦: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武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郵電大學。

藥物制劑專業

專業鏈接:學習掌握物理化學、藥物化學、藥用高分子材料學等基本知識;培養藥物制劑的研究與開發的能力。

就業走向:能在藥物制劑和與制劑技術相關聯的領域從事研究、開發、工藝設計、生產技術改進和質量控制等方面工作。

院校推薦:沈陽醫科大學、中國醫科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廣東藥學院、甘肅中醫學院。

志愿導航

醫療技術美容專業

專業鏈接:在傳統醫學的基礎上,學習現代美容科技,掌握相關理論和護理方法。

就業走向:在醫院、美容院和美容機構,擔任美容師、培訓師、美容導師或相關產品的銷售人員。

院校推薦:遼寧衛生職業技術學校、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移動通信技術專業

專業鏈接:學習移動通信技術基礎理論,掌握電話機、傳真機等在內的通信工程安裝、管理和維護。

就業走向:可從事移動通信公司的設備研發與調試、移動通信業得運營,相關產品得檢修和營銷等工作。

院校推薦: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陜西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南寧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校、廣東郵電職業技術學院。

旅游日語專業

專業鏈接:除了學習日語、旅游業務相關知識外,還要學習團隊管理、業務聯絡等技能。

就業走向:考取相關證書,可到旅游公司從事導游或旅游管理工作,也可當老師或翻譯。

院校推薦:上海師范大學旅游學院、西安涉外旅游職業學校、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安徽國際商務職業學院。

空中乘務專業

專業鏈接:立足民航業和旅游業的發展需要,以服務為宗旨,以校企合作為途徑,以國際合作為特色,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較強崗位實踐能力、崗位專業綜合服務能力及崗位應變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從事客艙服務、民航地面服務、旅游酒店及其他管理服務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就業走向:畢業后可從事國內外航空公司的空乘服務、地勤服務及民航商務等工作。

院校推薦: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鄭州空中乘務專業學校、上海應用技術學院。

導游專業

專業鏈接:學習旅游概論、旅游管理、飯店管理、初級會計學、中外民俗等專業課程,進行旅游知識講解和導游員等崗位實習,從而具備相關工作的入行基礎。

就業走向:可在全國各大旅行社、旅游企業、景區景點、國家軍事博物館工作。

院校推薦: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上海師范大學旅游學院、阜新高等專科學校、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四川旅游學校。

二、月薪增長最快的專業

調查顯示,本科和高職高專薪資最低的均為醫學和醫藥衛生大類。這是否說明包括醫學類在內的目前“低收入”專業的就業前景不佳呢?其實不盡然。盡管醫學目前月薪偏低,但其發展潛力卻很大。在月薪增長最快的前10位專業中,醫學類占據半壁江山。其中中藥學、藥物制劑專業增長最快,增長率為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