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財務管理制度范文

時間:2023-10-08 17:24: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村委財務管理制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村委財務管理制度

篇1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現存問題;解決策略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承擔著貫徹執行國家相關政策的重任,其財政撥款是其主要的資金來源渠道,因此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顯得尤為重要。財政體制改革以后,會計核算中心的建立有效提升了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水平,然而因諸多因素影響,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上還存在許多現實問題亟待解決。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現存問題

1、財務管理履行職能較差。我國受計劃經濟體制影響較深,財務管理上的影響也始終未能消除。許多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等職能不清,職責不明,針對財務管理認識有待加強,財務管理仍然是粗放型管理,財務制度也有待完善。許多單位財務管理無法有效發揮作用,仍然是領導實現掌控資金,財務人員只負責記賬、算賬和報賬的傳統工作模式。

2、財政資金使用效率較低。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承擔著政府行政職責,因此無法實現完全市場化管理,導致部門預算有失規范,經費使用不夠合作,費用支出沒有計劃定額或者未能有效執行。而財務部門在財務管理上大都為事后進行核算,事前預測以及使用控制嚴重不足,相關經費考核也大都流于表面,導致財政資金使用效率較低。

3、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欠缺。許多單位還未形成完整的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會計、出納職責不清,工作交叉,管理混亂,未能形成監督機制;會計崗位設置不夠合理,兼崗現象普遍存在,許多無法相容的職務沒有分離,出現出納兼管記賬,現金兼管檔案等情況;部分單位財會人員在權利和經濟利益面前毫無原則,只是根據領導意圖工作,違規操作違法執行等情況時有發生;針對財會管理缺乏有效地監督考核體系,造成財務人員壓力小、責任心差;部分單位在物資管理上存在漏洞,針對資金支出、報銷憑證審核等也管理不嚴。

4、經費預算計劃執行不足。做好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預算是關鍵,其相關財務收支都應根據預算嚴格執行。然而現實當中因各種因素影響,經常出現預算不精確,預算內容不周全,無法體現單位財務收支整體狀況以及目前的工作重點內容。的全貌和體現事業 單位的工作重點;在經費使用方面也無法有效控制,領導簽字立即予以報銷,針對預算執行較差。

5、年終財務結算決算混亂。事業單位的年終財務結算決算是在整個會計核算的關鍵環節,要對上年度財務狀況進行清理結賬,編制上報年度決算報表,確保真實、準確而完整地總結當年整體工作。然而實際工作當中,部分單位財務清理結算不夠及時,存在許多跨年的往來賬目款項,責任不清管理混亂,造成許多呆賬壞賬以及歷史問題出現。

6、財務人員綜合素質不高。有些單位的財務人員未受過專業教育,業務能力差,綜合素質不高,無法有效履行財務管理人員職責,實際工作中只是盲目根據領導指示工作,無法實現財務獨立,各類經濟活動也無法從會計記錄里加以體現,財務信息失真現象較多,財務舞弊現象時有發生,給財務核算工作質量帶來許多不良影響。

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解決策略

1、提高財務內部控制意識。要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領導和職工的財務內部控制意識,讓他們認識到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可以通過培訓學習,讓領導職工加強思想認識,明確部門工作職責,實際工作中要落實內部控制責任,與部門負責人簽訂責任狀,設立獎罰激勵機制,切實調動職工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把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切實落實到位,讓單位全體人員都參與到內部控制工作中來。

2、提升財政資金利用效益。單位要對預算編制及其批復進行細化管理,形成完備的預算支出標準,加強預算編制管理,從而規范預算工作,形成科學規范的預算管理體制,從而在根本上保證預算的有效執行;要對專項資金做好嚴格管理,切實實現專款專用和專項管理的要求;要嚴重審計原始憑證,不符合要求的堅決不予報賬;嚴格按照財務程序進行權限審批,真正實現財務獨立要求。

3、完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首先要形成科學合理的內部控制機制。對相關部門的職責范圍、性質、權限給予規范,科學進行工作分工,落實崗位責任原則。把單位內無法相容的職責崗位明確分離,做到職責明確,管理科學。通過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規范和約束會計核算工作真正做到真實、有效、合理,相關職能部門間要形成制約監督機制,保證財政資金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其次,要形成內部核查制度。保證單位資金收入的合法與完整,相關職能部門的項目支出科學效益,內部財務管理制度科學合理,重大經濟事項落實情況等。

4、完善預算開支控制制度。要嚴格根據預算執行開支控制,具體而言,針對崗位分工控制方面,要堅決把無法相容崗位分離開來;針對授權批準控制方面,要嚴格按照授權權限范圍,對于重大會計事項要做好集體審批;針對會計系統控制方面,根據單位實際制定相關責任制度;針對財產清查控制方面,開展定期盤點保證資產的安全完整等;針對內部報告控制方面,要求能夠整體體現經濟運行情況;針對電子信息技術控制方面,要求有效利用現代技術手段,避免人為失誤;此外,要求內部審計部門還要做好審計評價,查找問題改進策略。

5、規范單位年終決算報表。要切實保證單位年終清理結算以及財務決算報表的真實規范完整,首先要在嚴格單位內部的財物管理制度,明確相關責任,認真記錄賬簿,建立會計基礎數據檔案。其次要嚴格根據財務制度規定進行工作,在年終結賬以前要針對各類往來賬目款項做好分類清理工作,并做好分類處理,確保年度決算報表真實準確。

6、提高財務人員綜合素質。財務人員素質高低直接決定了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工作的好壞,同時也實現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創新的基礎前提。因此,行政事業單位必須結合單位實際情況,不斷組織培訓學習,深入開展業務交流,加強財會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提高溝通協調能力,處理財務管理事務,提高財務人員綜合素質。

三、結語

總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是關系到財務資金能否安全有效、財務核算能否切實有效、財政目標能否真正現實的重要保證,也是有效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基礎條件。因此,要結合行政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分析了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現存問題,不斷總結新經驗適應新形勢,逐步探索出符合我國國情的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從而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作者單位:鄂爾多斯市東勝區審計局)

參考文獻:

[1]王愛珍.淺議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建立與完善[J].中國外資,2011(02).

篇2

關鍵詞:村級財務;規范管理;農村經濟

1村級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云南省蘭坪縣鄉(鎮)一級均成立了村級財務代管中心,其機構主要設在鄉(鎮)農經站,由鄉(鎮)農經員承擔相應職能職責,認真執行《蘭坪縣農村集體財務及資產管理辦法》,實行統一記賬、統一制度、統一審核、統一提供財務公開資料、統一建檔、分村核算的制度,對村級財務收支情況按月、按季度公示,全面實現了電算化管理。但在財務規范性建設上缺乏有效的運行機制,部分村委會(社區)的民主理財、民主監督、村務公開等流于形式,造成農村村集體資產流失,農民集體收益分配權得不到保障。

1.1管理制度不健全

蘭坪縣自實行村級財務委托代管以來,一方面資金管理制度基本上還沿用2010年的資金管理辦法。隨著新農村建設逐步推進,村集體經濟組織不斷壯大,村級資金不斷增加,舊的資金管理辦法難以跟上經濟社會的發展步伐,亟需探索新的農村財務管理制度,強化村級財務運行機制,從而使財務管理跟上時代的步伐。另一方面,由于少數農經站干部和村組干部思想認識不到位,遵章守紀意識不強,在村級財務活動過程中執行制度不嚴格。主要表現在:一是部分鄉(鎮)、村經濟業務發生后報賬不及時,甚至出現跨年報賬的情形。部分收入未及時入到農經站賬戶,甚至直接拿單據報賬,坐收坐支問題突出;二是部分村委會報賬員手內現金余額過大,在換屆時,又將上屆所移交下屆的應收款單據進行入賬代管,所代管的應收款有可能變呆賬、壞賬,一方面挫傷應收款催要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占有村委會的資產。

1.2財務管理監督亟需加強

一是開支審批手續不夠完善。少數開支單據或無事由,或無經辦人簽字,或無審批人審批,或無民主監督委員會審核蓋章;二是部分票據不規范。部分村組仍有使用三聯收據收款或白條單據付款的情況,本應取得正規合法憑證的經濟業務,卻以非正規票據代替,附件單據缺乏相應的印章或發放人員簽章;三是民主監督委員會未能履行監督職能。部分村(社區)民主監督委員會主任與村委會主任為同一人,失去了監督職能,而有的民主監督委員會由于無報酬或民主監督意識不強,不愿參與或不按要求參與村級財務監督管理工作。

1.3收支管理不規范,財務公開不完全

農村財務收入主要來源為上級補助、村集體經濟組織上繳、村提留、土地補償款征收等方面,收入來源單一,支出也主要用于村干部補助、平時村級日常事務開支。但由歷史與文化因素的影響,有些村干部法制意識不強,民主理財小組的職責不明確或未起到民主監督的作用,部分村干部在財務支出上未嚴格按照相關財務管理規定執行,部分村委會在村務經濟業務辦理過程中,日常生活開支及會議生活費用金額、非生產性費用過大。在財務公開上不明確公開本村財務活動及賬目,怕村民反對或有怨言,影響干群關系。

1.4歷史原因造成舊賬處理不及時

部分村委會應收、應付款中部分款項年限太長,有的己達10年以上,大部分應收、應付款已成呆賬、壞賬;固定資產中含有以往農村電力輸送線路、農村通組公路等,按現有“雙代管”,不符合列入固定資產的要求,但代管資產或負債資金,沒有統一的相關要求及指導,對于日常的代管工作,部份資金長期掛賬,卻失去實際意義,反而使村委會資產虛增,應付款使村委會負債增加,從而使村集體資產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失去財務管理的實際意義。

1.5村級財務管理人員配備薄弱,經費緊缺

鄉(鎮)農經站人員編制少,工作量大,隊伍力量薄弱,部分財務管理人員因工作變動導致業務不熟悉,在開展工作中無法統籌兼顧;另一方面,沒有專項的村級財務代管和農村財務專項審計工作經費,在財務管理和審計工作中比較被動,只能按部就班,缺乏統籌規劃。

2規范農村集體村級財務管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2.1建立健全財務制度,完善村級財務委托代管機制

建立健全村級財務委托代管機制,注重資金管理的同時并重資產、資源管理,出臺相應的資金管理辦法,建立相應的資產、資源臺賬,認真記錄村集體“三資”增減變動情況,讓村集體“三資”有賬可查,有冊記載,確實保障村級資產家底清、賬冊明。積極探索新的經濟形勢下,制定相應的村級財務賬戶管理制度、庫存備用金制度、開支審批制度、財務公開制度等。細化管理規定,以制度建設規范工作程序,以制度管理人,層層落實責任到具體的人和事;切實加強民主理財,強化民主監督機制,讓農民群眾參與到村級財務決策管理當中來,保障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促進村級財務管理制度化、規范化運行。

2.2提高思想認識,加大監管力度

村級財務管理工作是農村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農民群眾比較關注的熱點問題。做好村級財務管理,對于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構建和諧鄉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要將村級財務管理工作作為一項常規性工作來抓,統一思想認識,常抓不懈。各級黨委、政府和縣級業務主管部門明確職能職責,認真抓好村級財務管理工作,嚴格制定切實可行的村級財務管理制度。并針對本地農村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及時糾正和完善,創造一個干部清白、群眾明白的農村財務管理環境。

2.3加大審計力度,嚴肅查處違規違紀行為

做好村級財務審計監督是加強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要把村級財務審計監督作為一項常規工作,作為督查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手段,針對鄉村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配備專門的農村財務審計隊伍,加大審計力度,提高村級財務管理的規范性和嚴肅性。進一步規范村級財務管理審計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審計督查,明確村干部任期和離任的經濟責任。對審計中查出的問題,嚴格按照財務制度的規定處理;對于情節嚴重的由紀檢監察機關給予黨紀、政紀處分,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確保農村社會的穩定。

2.4完善財務清查制度,制定切實可行的村級債權債務化解實施方案

對至今掛賬的應收款、應付款、固定資產進行全面清查,將部分已形成事實的壞賬、呆賬進行核實,做好登記處理。制定相關的債權債務清查方案,針對具體情況做出處理,該銷賬的進行銷賬,該清償的進行清償,認真化解村級債權債務,使村集體的資產、負債、賬面代管金額真實、具體,從而使村級賬務更具有參考性和實際意義。

2.5加強支出管理,完善財務公開制度

村級財務委托代管中心在執行財務管理制度時應嚴格按照村級財務管理的規定對村級財務實行預決算制度,充分發揮民主理財小組和村民代表的監督作用,嚴格控制每個村委會資金使用額度,啟用備用金限額制度,控制大筆支出和非生產性支出,有條件的村可啟用預決算方案,并經民主程序形成決議張榜公布。在財務公開中,按照村民能明白、能接受、通俗易懂的方式將財務收支情況逐筆逐項進行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并向村民征集意見建議,充分尊重村民意愿,行使民利,讓農民真正當家做主。

2.6加強基層財務人員的素質教育

基層財務人員的政治思想素質、業務技術水平、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農村財務管理工作質量的好壞,因此指導及培訓現有鄉鎮農村財務管理人員顯得尤為重要。定期或不定的請財務專業人員進行培訓,對未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的財會人員,加強管理,對有條件的財務人員做硬性要求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加大對村組財務人員及鎮會計的財經紀律、思想素質教育,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提高遵紀守法意識,增強其責任感和使命感,是提高村級財務管理水平的必經之路。

2.7保持村級財務人員的相對穩定,配備財務代管工作經費

參照財務管理的相關規定,確保中心和村級財務人員的相對穩定,如果確實因工作需要調換的,必須經鄉鎮人民政府批準,根據工作要求及人員情況,按實際工作需要調配,并報縣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另一方面,配備一定的農村財務管理審計經費,開展定期不定期的村級財務清查、清理和村干部任期及離任審計工作,使村級經濟活動逐步制度化、規范化。

3結語

篇3

一、村級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村級財務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具體問題:

1.會計賬務處理欠規范。主要表現在:一是會計賬簿、科目設置不規范。如財產物資等有賬無物,有物無賬,有總賬沒有明細賬;對同一經濟業務前后年度會計賬目處理不一致;總賬、明細賬不一致;現金與存款不分。有的村部分財產早已賣掉或報廢,但賬面沒作任何處理。不少村有帳無物,賬實嚴重不符。個別村干部對自身要求不嚴,打著借用公物的幌子,實則占用集體資產長期不交,最終達到個人占有的目的。二是一些工程、項目開支另行建帳,甚至不記賬,未能納入總賬之中。三是會計、出納自行記賬,對帳不及時,憑證傳遞方式不規范,出了問題互相推諉。四是會計檔案管理不善。

2.發包、出租欠規范。主要表現在:一是手續欠規范。口說為憑,口頭協議代替書面合同,書面合同少;合同要素不全,條款不明,權利義務不平等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等。二是程序欠規范。個別村主任、干部搞暗箱操作,不進行招標,有的不開“兩委”會,少數人說了算,即使開了會,個別干部又擅自變更集體決定。三是付款收費欠規范。大部分工程項目的付款以領款憑證方式入賬,農村已成為工程承包商逃稅的“黑洞”;有的以其他費用支出直接沖抵承包款和租金,收支均不入賬;有的收取后,私自保管挪用,長期不報賬;有的由于集體收入少支出大,于是只好提前收繳承包款和租金,村集體資產被嚴重“透支”。

3.財務公開流于形式。一是一些地方將公開形式化,當作政績之一,一哄而上,圖形式,求名聲,對于財務、村務落實的具體情況,則告之甚少,往往虎頭蛇尾,形式主義泛濫,短期行為嚴重。二是公開不規范,在財務公開的內容方面存在著欠細欠具體的問題,對于重大支出項目沒有專項公布。三是實行會計電算化后,對電腦打印賬目校核不細,產生失誤,引起群眾誤解。

4.財務管理混亂。一是應收款增多導致資金沉淀,資產被個別村民無償占用導致集體利益受損。一些村主要干部擅自出借或自借資金,大量借款無法回籠,群眾罵聲不斷;有的村集體房屋、設施被個別村民無償占用,村干部或袖手旁觀或有心無力。二是多頭開戶普遍存在,存款短缺屢有發生。由于金融部門“吸儲”不正當競爭以及少數村干部和財務人員的私心作祟,集體存款多頭開戶,甚至采用個人名義存單存款,該問題在土地被征用的村,表現較突出。由于出納素質良莠不齊,以及村主要干部直接“自收自支”等原因,致使賬款不符,存款短缺。三是開支大手大腳招待,借公濟私。一部分村在資金安排上沒有量力而行,有的盲目上項目,造成嚴重虧損;有的開支無度,揮霍浪費,借機中飽私囊。四是違規賬目較多,會計核算及檔案管理混亂,自行設置會計科目,憑證不裝訂,不編制會計報表,違規問題多,財務收支混亂,有的收入不入賬,有的財會人員對凡是村委主任、村長審批的就付款而不管審核憑證。由此形成財務管理混亂。五是鄉級財務支出預算約束不嚴,年初預算人大會通過的只到大項,無細項;具體執行時還是領導說了算。在執行上繞過人大監督。財政預算成了一紙空文。村級財務收支基本無預算。

5.財務制度不健全,流于形式。大部分村沒有完整的財務管理制度,部分村的制度條文很健全,但執行情況差,或干脆棄之不用,制度條文純粹是應付檢查,形同虛設。村級民主理財組織和財務公開制度沒有建立,缺乏群眾監督。大多數村會計兼任文書和出納,既管錢又管帳,缺乏有效的內部監督機制。會計檔案資料沒有認真保管,鼠咬蟲蛀,霉亂毀壞。有些村財會人員變動沒有正常的帳目交接手續,或不交帳,有的甚至帳目丟失。還有些村村干部誰收錢誰花,收多收少干部之間不清楚,群眾更是不明白,財務管理處于無人負責,誰都負責的混亂狀態。民主理財形同虛設,設立民主理財制度的目的在于使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置于群眾的監督之下,控制不合理開支,緩解干部關系。

6.部分干部,亂攤派問題嚴重。目前農村部分基層領導干部利用職權侵占集體資產、大吃大喝、奢侈浪費、亂攤派現象時有發生,加上暗箱操作,財務收支不透明,造成干群關系不融洽。農村財務管理問題也一直是農民群眾投訴和上訪的熱點。

7.財會人員素質低,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目前,我國鄉村財會人員普遍存在著文化業務素質偏低的情況,絕大部分財會人員沒有經過專業知識培訓,由此便產生了賬務處理隨意,違反會計基礎規范要求的問題,也必然導致會計監督不力的局面。村級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亂收亂支現象仍然時有發生,如亂發亂補現象無法杜絕白條列收列支現象在村級財務管理中常常發生,原始憑證審核審批不規范,記賬不日清月結、報表不及時。

8.“村賬鄉代管”流于形式,不能起加強村級財務管理的作用。“村賬鄉代管”的工作由鄉鎮農經站負責。鄉鎮農經站是最后也是最有效的一道審核關口。但由于農經人員不熟悉財務,業務素質較弱,原則性和責任性欠強等原因,存在著重記賬輕管理,只審憑證,不審開支合理與否等現象,使違反財務制度的票據憑條得以記賬。他們人員又少,業務素質又不高,如無會計證上崗現象仍然存在,這必然造成會計業務操作不規范;管理經費無正常渠道,主要靠收取村級財務審計費和記賬服務費來維持運轉。使得管理中心只是將收支整理后分類記賬、編報表,成了村里的記賬員,財務管理職能嚴重弱化。由于村干更換頻繁造成會計人員也更換頻繁,會計人員交接不及時、不合規,造成離任幾年后不交賬也無法審核,村級無證上崗的會計就更多了,會計基礎工作很不規范。

二、解決村級財務管理工作問題的對策

1.嚴格財務活動程序,建立和完善有關制度。用制度明確村委會各干部成員的職責,村黨委書記、村委主任一律不得直接經手現金及存款業務,杜絕誰收款誰花錢、無專人管理財務、無專人審批的現象,堅持一簽、一批三審制度即業務經手人簽字,經村委主任審批和助理會計審核、村民理財小組審核、鄉級財務服務中心審核才能報銷的制度。鄉財務服務中心要依照有關制度對原始憑證進行審核,對于不符和規定的開支,財務服務中心有權拒絕報賬;對于合理的開支,服務中心在票據和現金支票或轉帳支票加蓋審核章后,村助理會計方可到鄉農村信用社支取現金或轉賬。鄉農村信用社在辦理業務時,必須檢驗相關票據上的印簽是否齊全(務中心報賬專用章,民主理財小組審核專用章、審批人專用章)若不齊全者,不予辦理。其次,制定完善、嚴格執行有關制度。在開支審批、業務辦理、會計核算、資金管理等各個環節上進行約束,使財務管理有章可尋。例如:制定貨幣資金管理制度、會計核算制度、財產物資管理制度、開支審批制度、“一事一議”籌資酬勞制度、等。

2.建立健全村社財務管理制度各村、社應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健全切實可行的財務管理制度,包括財務審批制度、民主理財制度、財務公開制度、票據管理制度、固定資產管理制度、財產物資管理制度等,使村社財務的審批、公開、監督、票據的管理、財產物資的管理等都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篇4

1農村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財務管理混亂。農村財務管理人員缺乏,往往是一人身兼數職,按照國家財務制度的規定會計、出納應該分設人員,可是在農村往往是由一人擔任,容易出現私存、私借和挪用公款現象;財務監督制度不利,在農村政務、村務不能及時公開,即使公開也是流于形式,一些群眾關心的問題如吃喝招待費、干部工資等不明朗,群眾看不到實際情況;再有就是村里村長說了算,財務人員有時迫于村長的壓力,不堅持原則,只按領導的意圖辦事等等情況都導致了農村財務管理處于混亂的狀態。財務管理混亂的另一個表現是賬目混亂,有的村多年來村里只有一部流水賬,甚至有時在工作移交時中出現死賬、片賬等現象,嚴重違背財務管理制度;在農村財務管理中白條現象嚴重,雖然國家三令五申禁止打白條,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白條現象仍然很嚴重;還有的出現賬本、原始單據保管不善,造成原始資料的損壞、遺失的現象。這些都導致了農村的財務管理混亂,賬目不清。

1.2財務管理人員流動性大。在基層農村最容易出現的現象就是財務人員更換頻繁,農村的支書換屆選舉時只要支書換了,基本上都是一個領導班子一起換。在農村基層容易出現任人唯親的現象,支書說了算,一旦支書上了臺,就要安排自己的人來接替其他人的工作,包括財務工作。這樣的用人機制造成了財務管理的不規范、不系統的現象,再加上用人時不考慮工作的需要,而是用自己的親信,有時甚至出現財務人員不會做賬的現象。這些都影響了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更談不上為上級經濟決策服務了。

1.3職責不明確。村委會的主要干部沒有明確的分工,或者是說分工混亂職責不明確,造成人人能管理財務,人人能用錢,人人有簽字權。結果出現問題后出現推諉扯皮現象,給村集體造成重大損失后無人負責;報銷制度不健全,跨年度報銷、開支不經集體研究等現象時有發生,有時候甚至出現一筆款項的去向不明的現象。

2改進農村財務管理的措施

2.1健全農村財務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工作是一種制度,既然是一種制度就要強制執行。首先要使村級財務管理有章可循,要從村務管理的實際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例如,村里如遇有大項的開支,要提前造出預算,經村委會集體把關后實行;農村的財務一般情況下比較緊張,但是要執行財務專款專用的規則,嚴防挪用現象發生。將財務預算、票據管理、資金管理規范化、標準化,形成用制度管財、管人、管事的機制。我國農村實行的村級自治財務管理制度,但有前提條件是村賬鄉監,各村級的賬由鄉級來監管,可實際中出現的問題是村干部對村里的財務制度不重視了,鄉干部對村里的財務制度更不重視的現象,反而倒形成了無人監管的體系,使監管制度流于形式,給一些不法分子開了方便之門。因此,要加強個別領導的思想認識,提高其對財務問題的重視程度。

2.2加強財務人員的隊伍建設。首先是對農村財務人員的選拔工作,要通過對農村會計公開招聘、考試錄用、競爭上崗的方法來錄用人才,嚴防出現任人唯親的現象;其次是必須要保證財務人員的持證上崗制度,嚴防用無證人員充當財務人員,規范財務人員的行為準則;第三是加大對財務管理人員的培訓和考核力度,定期對財務人員進行培訓,以提高其業務能力,不定期對財務人員進行考核,對于不符合要求者進行調換,以保證財務人員的整體質量。

篇5

關鍵詞:村級;財務管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1-0139-02

村級財務管理是對農村集體有關資金的獲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1]。根據財務管理的一般定義,可將村級財務管理的定義歸納為:村級財務管理是指對直接歸農民集體所有資金資產資源所發生的收入、使用、分配等財務活動進行核算、計劃、監督與控制[2]。

一、村級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一)會計基礎工作薄弱

1.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設置不合理,會計人員素質低

村級會計人員的任命不符合要求,很少考慮會計人員的素質和業務水平。會計人員有的根本不懂會計賬務處理和財務管理知識;有的會計人員不僅業務水平低,而且職業道德水準差,對村干部的貪污挪用、胡吃亂拿行為較為放縱,甚至直接參與貪污、挪用等非法活動。村級會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學歷較低,無證上崗和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現象十分嚴重。

2.會計資料不完整,會計核算不規范

村級的財務管理很少遵照國家農業部、財政部頒布的《村集體合作經濟組織會計制度》和《村集體合作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制度》,也未按省、市、區、鄉鎮制定的實施細則(辦法)進行財務工作。收入沒有銀行收付業務、沒有將相應的憑證如繳款單、支票、進賬單等附后,在村級白條入賬和白條抵庫現象嚴重。對票據的日常保管也是雜亂無章,經常是“包包賬”、“捆捆賬”根本不設立檔案資料庫,賬薄設置不健全,除了一本流水賬外,無總賬、明細賬、往來賬、財產物資賬以及現金日記賬等,會計資料不齊全,都已成為家常便飯。

(二)村級財務公開流于形式

有關部門出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制度,在公開的內容、時間、程序、形式和監督等多方面作了嚴格規范,如國家出臺的《村級財務管理制度》要求準時公布收支明細。但村民與村委之間缺乏有效溝通,村干部為維護自己的私己利益不被侵犯和發現,很少向村民公開和解釋財務狀況,而在僅有的溝通中也對村民含糊其辭。而村民一直以來都認為財務管理是上級政府或鄉鎮領導的事,自我維權意識很差。即使個別村對財務狀況進行公開,也是不明了、走過場。對于基本建設等重大收入、支出項目沒有專項公布。公開的內容都是些無關緊要的財務收支,而實質性內容公開不細。據調查,有些村根本就不進行財務公開,據某村村民反映,其所在的村只在前幾年有過一次形式上的財務公開,但不到一周時間就無人問津了,到現在為止就再未見過本村的財務收支公開。

(三)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監督管理不到位

由于村民主理財小組多數是由村支書、村主任挑選任命,走走過場,形同虛設,這就從根本上失去了理財小組存在的意義,使自主監督體系陷入空談。專管村級財務的鄉鎮農經站人員缺乏,人員外聘。不但審計力量薄弱,而且監督機制缺乏,對發現的問題不敢及時糾正、處理,會計人員長時間不記賬、不結賬,農經人員審計工作僅僅停留在“賬賬核對”上,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對村級財務的監督職能。

二、解決村級財務管理問題的對策

切實加強村級財務管理,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點”,這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全面深化以農村稅費改革為重點的綜合改革。村級財務管理是配套改革的一個方面,已經越來越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解決的一個突出問題。

(一)端正和提高各級干部的思想認識

服務農村工作的各級領導干部要加強政治學習、轉變觀念、提高認識、端正思想。各級農村領導干部要把搞好農村財務管理工作作為保證農村穩定的大事來抓,要充分認識村級財務管理對于農村經濟的重要作用,把加強資金資產資源管理擺上重要議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領導和管理。可通過鄉鎮組織培訓班,定期為各個村的村干部進行教育和再教育,并互相交流心得。

(二)建立健全村級財務管理制度

嚴格按照財政部、農業部頒發的有關制度、法規,建立村級預算決算制度、村級會計制度、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現金管理制度、財務人員崗位責任制度、財務監督和審計制度等,通過這些制度的健全和實施,使會計人員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從而使村級財務工作規范化。重視和加強會計核算基礎工作,各村財務都要設置總分類賬、明細分類賬、現金日記賬、存款日記賬、用工登記薄和會計檔案柜等。不斷完善資金審核制度、現金管理制度和檔案管理制度,從根本上杜絕行為的發生[2]。現行的會計委代方式必須尊重農民群眾意愿和民利,必須保持集體資產所有權、使用權、審批權和收益權不變,確保財務審批以及經濟活動監督權由村級組織行使。機構要切實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明確崗位職責,嚴格操作流程,強化內部監控,落實責任追究。要以村級組織為獨立會計核算主體,分設銀行賬戶;要加強檔案管理,以村級組織為單位,單獨整理,歸類造冊、妥善保存[3]。

(三)抓好村級會計隊伍建設

對會計隊伍日后的工作和自身的發展也要嚴加規劃,可利用當地的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或聘請專業人士定期對其進行培訓和教育,使會計人員知識豐富化,業務熟練化、經驗化,并不斷提升其道德水平,提高會計隊伍的整體素質。會計人員一旦被聘用,不可隨意罷免,根據村級聘用會計制度,使其聘用年限具有合法規定。現在國家鼓勵大學生做村官,大學生走進村級會計隊伍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可使村級會計隊伍更加規范和成熟。

(四)推進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充分利用社會服務

財政部“關于大力發展中國會計電算化事業的意見”指導下,農業部也提出“農村會計電算化是發展的方向”,為從根本上解決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村級財務管理電算化是農村財務發展的方向,是規劃村級財務工作規范化的重要手段,鄉鎮政府部門應該創造條件,現階段對各鄉鎮推廣普及財務電算化,并設立網絡監管辦公室對村級財務鄉(鎮)代管進行跟進監督。對村代管會計進行會計電算化培訓,大力支持和推進村級電算化建設,完善會計科目,設置一套適合各村的財務管理軟件,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建立與財務管理網絡化相適應的財務管理制度。

完善村級財務管理有助于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鞏固農村基層政權,保持農村的社會穩定,促進黨群、干群關系,強化廉政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

參考文獻:

[1] 福建省第九屆人大會議.福建省村集體財務管理條例[Z].2000-09-21.

篇6

一、當前村級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第七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村主任離任審計中發現,當前我鄉村級財務管理突出以下問題。

1、財務制度不完善。有的村沒有制訂財務管理制度,有的村財務管理制度與現行實際情況不適應、不配套,出現脫節,有的村雖有財務管理制度,但缺乏資金收入、使用及效益措施,導致村級財務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健全、規范,接受群眾監督乏力。村干部往往都掌握有一定的經濟大權,既管錢又用錢,收不入賬,公款私存私用。有些村隨意借村集體收入,借錢后給一張白條,有的甚至連白條也不給,不斷出現違紀現象。

2、賬薄設置不規范。一些村會計各自為陣,會計科目隨意設置,記帳方法不統一,賬賬不符、賬款不符、賬實不符、有賬無證、有證無賬現象較為普遍,有些村資金來源、資金占用和專項支出等項目記錄不全。因沒有完整的財務記錄,既不能進行規范的賬務處理和全面反映本村的財務活動狀況,也不利于財務公開和財務監督。

3、會計手續不齊全。有的村財務原始憑證不規范,無經手人,無證明人,無事由,無審批人簽字。一些出納收付款后不及時記賬,僅憑腦子記憶,甚至憑印象自制憑證,盤點庫存時,現金不是多就是少。

4、憑證審核不嚴格。財務開支本應由分管領導一支筆審批,而有的村支書簽、主任也簽,簽批不問清紅皂白,來者不拒,明知超標準或開支范圍不合規,因怕得罪人,故意大開綠燈。

5、財務收支無預算。有相當部分村年初資金收支無計劃,往往是有錢亂花,無錢借花,拆東墻補西墻,寅吃卯糧,結果是年終決算一片紅。

6、會計檔案不健全。許多村根本沒有村級檔案室,會計檔案資料無法集中管理,會計資料只好長期放于會計或出納家中。一些會計人員不按規定裝訂發票,年終將帳本和單據用報紙一包,隨便亂丟。換屆后干部變動時不辦理移交手續,各管各的包包賬,造成賬簿和憑證丟失、鼠咬、蟲蝕和霉爛。

7、資金使用不合法。有的請客送禮,有的公款旅游,有的濫發實物、補貼、資金,甚至還存在著干部挪用、侵占公款的現象。特別是一些經濟狀況較差或較好的村,問題尤為突出,支出結構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8、會計隊伍不穩定。有的財會人員工作一段時間后選為村干部,有的不愿掛個會計把自己捆在家里,而外出打工不愿從事會計工作。加之村會計一般隨主要干部變動而變動,一任書記,一任會計,變更頻繁。且相當一部分村財務會員文化水平低,知識面窄,業務素質差,缺乏科學的財務管理知識和綜合分析核算能力,因而在實際操作中漏洞百出,難以起到監督管理財務的作用。

二、村級財務管理存在問題的基本原因

通過調查分析,導致村級財務管理混亂的癥結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忽視財務管理。一些村負責人頭腦中沒有財務管理這根弦。一是工作忙無暇顧及;二是對財務管理認識不清;三是怕管緊了不好辦事。因而,對農村財務管理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滋生和助長了某些違法亂紀行為。

2、制約措施乏力。村級民主理財小組和監督小組形同虛設,組長多數有支部書記或者村委會主任兼任,群眾對此意見很大,挫傷了群眾民主理財的積極性,客觀上助長了部分人員違法亂紀的僥幸心理。

3、收支管理不嚴。一是缺乏內部監督,村級會計大多是村干部,無法獨立行使職權,不能發揮財會監督作用。二是缺乏外部監督。監督村級財務實際是個空白帶,這就給法制觀念淡薄者有可乘之機,違規違紀現象時有發生。

4、財會人員素質較低。農村財力人員大都文化不高,未受過專業培訓,政策水平和業務知識差,連起碼的會計基礎知識、財經政策、法規都不懂,記賬時漏洞百出、笑話連編。

三、規范村級財務管理的措施

針對上述問題,我認為應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來規范我鄉村級財務管理。

1、加強領導,強化法制意識。領導重視是抓好村級財務工作的關鍵,各級領導要進一步提高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的認識,特別是鄉村主要領導應把村級財務管理工作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積極支持財務工作,為農村會計人員撐腰壯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同時,要認真學習《會計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嚴格執行財經紀律,增強法制觀念。

2、明確歸屬,強化監管職能。《會計法》第五條明確規定:國務院財政部門管理全國的會計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財政部門管理本地區的會計工作。鄉財政既有分配職能又有監督職能,由其監督管理村級財務工作是順理成章的。其理由是:一是鄉財政所作為鄉財政的綜合部門,大部分工作都要與村組打交道。因此,對其財務進行監督管理是切實可行的。二是村財務是農業財務的組成部分,納入鄉財政管理,有利于對會計人員進行業務指導、培訓、監督和考核。三是鄉財政所有相對充足的人力,并在經濟管理、財務處理等方面具備一定的知識和經驗,監督管理村財務工作是完全可行的。

3、完善制度,強化約束機制。一是完善村級財務管理制度,應著重抓好從村級收入計劃到資金使用、資金監督等一體化的管理制度建設。包括資金財務管理制度,民主理財管理制度,定期向財政部門報表制度,收入、支出帳目公開制度,會計、出納崗位責任制度等。二是嚴格管理制度。要堅持錢帳分管,會計管帳,出納管錢的原則,嚴格審核原始憑證的手續是否齊全(事由、經手人、驗收人、審批人),內容是否真實合法,做到帳款相符,帳物相符,帳帳相符,日清月結。三是要堅持支出一支筆與村委會集體審批相結合的方法,徹底杜絕人人用錢、個個批錢的混亂現象。四是完善農村財務收支預決算制度和資金使用效益審批制度。財政所應依據有關政策、規定,分析測算村級當年預算收支情況,形成收支計劃報同級黨委、政府、人大審批下達,村級必須遵照執行,并定期向群眾公布,接受群眾監督。要加強農村財務監督,重點檢查是否有擅立收費項目,財政部門審批的資金是否專款專用;是否私設小錢柜;是否堅持一支筆審批原則。同時,要實行干部離任必審,財務人員交換必審,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必審,有重大問題的人或事必審的四審制度。每審必須一查到底,弄個水落石出。對審計查出的問題,要根據情節嚴重,依法對責任人進行處理,觸犯刑律的,應追究法律責任。

篇7

一、農村會計存在的問題

1.村會計人員業務素質呈下降趨勢。農村會計隊伍年齡結構老化,專業技術、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又加上長期以來疏于管理,不少會計人員從未接受正規會計專業培訓,無證上崗現象也比較嚴重。有些“會計”名為會計,實際上什么都不懂,不僅不會記帳,甚至連一張簡單的借據或收條都不會寫。有的鄉鎮只有一兩個村的會計持有會計證。實行村帳站管,集中核算后,會計人員的職權上劃,日常的經濟核算由鄉鎮經管人員,村會計的職責范圍發生了變化;實行村級財務資金“雙代管”后,村級財務資金劃歸鎮農村會計服務中心負責,服務中心為各村設立帳戶核算收支,分村設戶存儲管理資金。這樣特別是“雙代管”后,村會計人員業務索質呈下降趨勢。

2.農村會計的管理主體不合理。長期以來,我國實行城鄉分割二元結構經濟社會體制,農村會計工作和財務工作被排除在體制之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一章第七條規定:“國務院財政部門主管全國的會計工作,縣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會計工作”。實際上,縣財政部門只管理到本行政區域內行政單位、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和縣辦企業的會計工作。許多地方鄉鎮農村會計工作被劃歸農業經濟管理部門管理,有的鄉鎮即使農村經營管理站與鄉鎮財政所進行了合并,農村會計的管理還是由原農經部門的一班人馬來進行,甚至管理力量還有些削弱。

3.民主理財小組形同虛設。村民主理財小組享有對本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活動的民主監督權利,有權參與制定本組織的財務計劃和各項財務管理制度,有權參與重大財務事項的決策,有權檢查審核財務帳目,有權否決不合理開支。而在實際工作中,由于種種原因,民主理財小組基本上沒有行使職權,有的小組成員根本不在村上住,一般找不到人,有的民主理財小組成員還不知道自己是該小組成員。

二、解決方法

1.發揮監督職能

按照《會計法》的規定,縣財政局是村級會計的管理機構,縣財政局農村局是村級會計的業務主管部門,鄉鎮財政所又是縣財政局的隸屬部門。鄉鎮依托鄉鎮財政所,建立農村會計服務中心,具體承擔村級財務、資金“委托雙代管”工作。服務中心的會計要選擇熟悉農村財務管理業務、文化素質較高的專業人士擔任,不能僅由原經管站的人員擔任。要實行電算化核算和管理。這樣鎮政府、上級主管部門可對村委會的財務一目了然,便于管理,另外,便于民主理財小組對村委會的財務進行有效監督。民主理財小組要充分發揮咨詢權、參與權、監督權。村級各項收支必須經民主理財小組審核簽章后方可入帳,民主理財小組要有專門的議事規則,定期開展理財活動,切實履行職責。

2.定期審計

健全農村財務管理制度和民主理財制度。督促村民委員會定期公布帳目、報送報表,接受村民和縣財政局農村局的雙重監督。在會計服務中心內部定期審計,民主理財小組定期監督的基礎上,由縣財政局農村局、縣審計局、鎮財政所對村民委員會的帳目進行定期審計,發現問題及時更正和處理。 規范農村財務管理工作,是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改進農村基層干部作風、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的重要舉措。因此,健全財務制度.定期進行審計,對農村財會人員的管理和教育培訓,不斷提高財會人員的素質和業務水平,對于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定期培訓

篇8

關鍵詞:銀川市 農村財務管理 問題 措施

1. 當前農村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 集體資產管理、處置不能依照法定程序運作、手續不夠規范。目前,近郊村組集體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于集體資產的發包、征地費收入。在這方面主要問題表現在:

(1)發包、出租集體資產時,因制度不完善及執行民主理財制度不嚴,個別村組不召開或不及時召開理財小組會議及村民代表會就發包項目、出租資產。(2)征地項目缺乏具體的運作程序,致使征地項目實施不規范、手續不全。(3)部分經營承包合同要素不全,條款不明,權利不平等,甚至有些連書面合同都沒有,造成有些集體收入在賬外循環,同時也給個別干部中飽私囊提供了可趁之機。

1.2 支出審批不規范。

《村合作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制度》規定:“開支由村主管財務的領導審批,對手續不完備的開支,不準付款;對不合理的開支,出納人員有權拒絕付款并向上級主管部門反映。”要求村組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凡支出的合法原始憑證,必須是由村主任審批,經手人簽名,理財小組成員簽字蓋章,超過規定限額還要報鄉長審批(村賬鄉管的具體規定)。但實際執行中個別村組仍有違規開支的問題。

1.3 個別村組集體資產管理欠規范,賬實不符現象普遍存在。

(1)貨幣資金方面,在鄉農經站統一代管村組資金的管理模式下,由于代管村組核算單位多等種種原因,往往同一村的各個村民小組之間共用一個銀行帳戶,有些村、組為了完成上級安排的任務,在未做任何借貸手續的前提下,在不同組之間任意平調、挪用集體資金,使貨幣資金赤字現象普遍存在。

(2)應收款項方面,由于會計人員無征地協議、房屋租賃合同及財產處理手續,造成無法將應收賬款完整掛賬;同時缺乏相應的應收款催收措施,致使部分村組集體資金長期被無償占用,從而使集體經濟利益無謂流失。

(3)固定資產管理方面,現實的狀況是:集體資產大多無專人保管,不但部分固定資產被個別村組干部、村民長期侵占,而且毀損、丟失情況也較為嚴重,同時也不能定期盤點清查,難以保證固定資產賬實相符。

1.4 會計檔案管理、移交不規范。

實行“村賬鄉管”的村合作經濟組織的會計檔案由鄉農經站統一代管,但在實際工作中,村組人員往往不能完整、及時地將相關的經濟合同、預決算書、土地征用協議等報鄉農經站存檔,同時部分會計人員和村報帳員在移交時不寫移交清冊,會計檔案管理責任也不明確,造成會計資料的缺失。不但影響了會計核算的連續性,也給后續賬務管理、財務清理制造了難以逾越的障礙,使得許多賬目成了的“無頭賬”。

2. 規范農村財務管理的建議和對策:

針對村組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其產生的原因,提出以下建議和對策:

2.1 提高對農村財務管理重要性的認識。

要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加大有關財務政策制度的宣傳教育。穩定農村財務人員隊伍,逐步建立農村財務人員公開聘用制度和持證上崗制,要加強財會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提高財務人員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2.2 理順管理體制,建立健全各項財務管理制度、內部控制制度和審計監督等制度。當前,我市農村財務管理方面急需健全以下制度:

(1)完善財務審批制度等各項財務管理制度和會計內部控制制度。要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加大有關財務政策制度的宣傳教育。鄉村干部要端正思想,擺正關系,要把加強財務管理放在密切干群關系、維護農村社會穩定、保障農民合法權益的高度來認識,積極探索新形勢下農村財務管理的新途徑、新辦法,著力解決制度不健全,理財觀念不重視的問題,力求全方位的堵塞財務運行中的漏洞。

(2)進一步完善審計監督制度,加強對集體資金使用的審計和監督力度。縣、鄉兩級農經管理部門要設立農經審計崗位,堅持常規業務審計的同時努力開展村干部離任審計、土地補償費專項審計、農村熱點問題等專項審計,發現問題及時協助鄉鎮、村委會解決,或向上級部門反映。

(3)建立完善土地征用補償費專戶管理制度,規定明確的土地征用程序。土地征用項目的簽訂內容詳盡、條款要有利于保護村組集體和村民的合法權益;此外,鄉農經站統一設立土地征用補償費專戶,對土地征用補償費的收取、使用和分配等進行管理,同時對土地征用補償費款項的專戶儲存、專戶管理、賬務處理、收支單據的專項裝訂、及相應的財務公開內容進行明確的規定,杜絕因管理不夠規范,引起腐敗和村民群體上訪事件發生。

(4)進一步健全村務公開、民主理財制度。(a)實行村民自治,推動農村民主政治建設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抑制腐敗,促進黨風廉政建設。(b)加強民主理財監督,健全民主理財程序和相應的保障機制,促使民主理財小組民主理財小組真正享有對本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活動的民主監督權力,積極參與制定財務計劃和各項財務管理制度,參與重大財務事項的決策,檢查審核財務項目,審查財務收支。 (c)努力提高村務公開、財務公開內容的質量、強化公開形式的靈活性和時效性。

2.3 完善檔案管理制度、財務人員交接制度及會計人員、檔案管理責任追究等制度。(1)明確農經檔案保管人責任、裝訂規范、保管年限等,保證會計檔案完整、真實、準確;(2)明確村財務人員交接內容及責任,加強鄉農經監交管理制度。以此確保農村財務會計工作的日漸規范,改變個別村級賬務管理混亂的局面。

篇9

1 農村財務管理的涵義

農村財務管理是對直接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支配、管理的各種資產所發生的一切收入及其使用、分配等財務活動的核算、計劃、監督與控制。農村財務管理的核心是要維護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加強農村財務管理,是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客觀需要,也是規范村級財務管理的現實需要,還是加強村級干部隊伍建設的制度需要。

2 農村財務管理的有效模式--村級會計委托

村級會計委托形象地說就是會計在鄉(鎮)里,出納在村里。 2009年云南省在全省范圍內全面推行村級會計委托服務,鄉鎮成立村級會計委托服務中心,免費為村集體經濟組織記賬,實行村級財務和資金委托的管理方式,服務的內容主要包括:會計核算、資金管理、財務收支、會計檔案和提供會計信息。以筆者所在的縣為例,全縣統一模式,鄉鎮掛牌設立村級會計委托服務中心,按照統一管理、集中核算的管理方式開展委托工作。村級財務在堅持所有權、使用權、審批權、收益權不變的前提下,按照民主自愿、因地制宜的原則,在對村級進行全面清產核資的基礎上,由村集體和鄉鎮中心簽訂委托協議,將會計核算、資金管理委托鄉鎮村級會計委托服務中心代管,中心以村為主體分設賬套、獨立會計核算,取消村會計和出納,設立村報賬員。制定了縣級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制度,具體規定了現金和銀行存款、票據管理、集體資產臺賬管理、債權債務管理、財務審批、財務結報、民主理財及財務公開、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財務審計、會計檔案管理等十制度、明確規定中心主任、會計、出納、審核、微機檔案員和村報賬員崗位職責等六職責,明晰賬務處理流程和報賬流程兩流程。做到全縣統一模式制度上墻,統一配備財務軟件及相關設備,全面實行會計電算化,為加強村級財務管理提了基礎保障,截止2015年末全縣代管村集體資產4660萬余元,其中貨幣資金1883萬余元、固定資產及林木資產2688萬元,2015年度代管村級收入3419萬余元,支出2081萬余元。

推行村級會計委托服務8年來,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從根本上得到了改善。特別是長期以來村級缺乏專業會計人員,會計基礎工作薄弱,債權、債務不清等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有效解決了村集體賬務不健全的問題,結束了過去那種農村財務白條抵賬、回憶賬、多頭賬、包包賬的歷史,使村級賬務由糊涂賬變成明白賬。

3 當前農村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3.1 村級會計委托機構存在的主要問題

3.1.1 機構不健全

鄉鎮村級會計委托服務中心是在整合鄉鎮農經站現有人員基礎上設立的,但鄉鎮機構改革撤消了鄉鎮農經站,中心不再單獨掛牌,致使村級會計委托服務中心在管理體制上存在著主管部門、單位性質不明確的問題,導致工作中經常出現扯皮推諉現象,直接影響著村級會計服務工作的正常開展。

3.1.2 人員素質不高

村級會計委托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直接影響農村財務管理的質量和效果。鄉鎮會計委托服務中心沒有專門的人員編制,工作人員基本是農經員兼職且部分人員未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造成工作人員不穩定,且難以適應村級財務工作質和量上的要求,如一個有33個村包含5個社區的鎮,村級會計服務中心只有3名兼職工作人員,持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只有2人,目前全縣中心工作人員33人,持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只有17人,僅占51.51%。

3.2 村級資金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3.2.1 賬外賬和私設小金庫。村集體雖然簽訂了委托記賬協議,但沒有將全部財務收支交服務中心核算和管理,由村直接收取的資金如房屋租金、山林承包款、捐贈收入等未進入服務中心統一開設的銀行存款賬戶,以村干部個人名義儲存。資金收支管理、使用混亂,形成賬外掛賬,村級資金安全完整得不到保障。

3.2.2 資金收支缺乏有效監管。實行委托加強了核算職能,但對各村的經濟活動內容不掌握,只能以賬論賬。村開支隨意性大,村干部人人收錢,人人管錢,形成誰收錢,誰花錢,再加上審批手續不健全,個別村干部管錢、花錢、批錢自己一人負責,會計核算成了記賬員,失去了應有的監督,報賬不及時,白條列支現象普遍存在。

3.3 村級財務公開不規范

3.3.1 公開存在走過場,搞形式的問題。村級財務公開流于形式,在公開內容上輕描淡寫,沒有涉及實質性的問題,甚至出現內容與形式不一致的情況。部分村的財務公開就是直接復印幾張賬頁粘貼在公示欄,財務公開數據不真實、不準確、不完整。

3.3.2 無監督,不透明。有些村賬務一年或幾年不與群眾見面,使民主理財、財務公開等管理制度成為一紙空文,使村級財務管理失去了應有的監督和約束力。

3.4 村級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

3.4.1 制度不健全,無章可行。有的村在財務管理方面沒有制度,財務管理無章可循。

3.4.2 執行不嚴,有章不循。雖然制定了相關制度,財務人員卻聽之任之,財務手續混亂,內部制約失控。村報賬員未按結報制度及時報賬,報賬手續不全,部分村大量列支會議費,但無相關會議記錄材料;部分工程建設未進行公開競價或招標,未簽訂施工合同,工程完工沒有結算,支付款項未按規定取得合規的票據等。

3.4.3 集體資產產權登記管理缺乏統一完善的操作程序。清產核資工作滯后,臺賬不清,資產處置不報告、對外發包不向群眾公布。

3.4.4 村級一事一議籌資捐資管理制度不完善,籌資捐資管理工作難于規范。在一事一議 公益事業項目建設籌資捐資管理中,村、組對一事一議 籌資捐資交會計委托中心管理有顧慮,給資金管理及工作帶來了困難。

3.5 各方監督不到位

3.5.1 重核算、輕監管。村級會計委托工作中只注重核算,缺乏行使村級財務監督職能的積極性。

3.5.2 村級報賬員缺乏財務知識,對村財務監督不夠,管理不嚴。

3.5.3 村財務公開制度形同虛設。村集體對財務公開隨意性很大,什么時間公開,公開什么內容,怎樣公開很大程度取決于村干部對財務工作和民主監督的認識,村民難以監督。

3.5.4 村務監督委員監督不到位、不完全。從監督內容來看,主要是對村支出的監督,對支出是否合理合法進行審核,但是對收入是否入賬并不能加以有效監督,另外由于村務監督委員缺乏財務知識,要想監督到位是很難的。

3.5.5 審計監督缺失。會計委托中心工作人員基本上由鄉鎮農經員兼職,農經人員對村集體進行審計形成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縣、鄉農經管理部門審計監督弱化。

4 加強農村財務管理的對策建議

4.1 強化委托中心機構建設,完善工作機制

村級會計委托是實現村級資金、資產、資源規范管理,促進農村穩定和諧發展的有效措施,其作用的發揮,需要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首先要從明確村級會計委托中心管理體制入手,明確縣級管理機構、細化責任、強化措施,規范對鄉鎮村級會計委托中心的監督與管理工作,適當增加人員編制,相對穩定工作人員,從體制和管理上提高中心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建立健全農村財務管理長效機制。其次是在工作人員調配上引入競爭機制,對現有人員難以滿足工作需求的適當考慮政府購買服務,財政部門要加強對農村財會人員的培訓,切實提高中心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再次是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積極配合,廣大群眾的監督認可。形成思想認識統一、機構人員到位、工作措施具體有力、責任明確的村級財務管理體系,為農村財務健康運行提供強大的機制保證。

4.2 建立健全制度,規范財務行為

4.2.1 完善農村財務管理制度。各級部門特別是縣級財政、農業部門對所制定的相關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制度和報賬流程等規定中,已不適應當前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規定、條款,進行全面梳理完善,鄉鎮要結合實際對各項具體實施辦法和工作流程進行梳理完善,推進財務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

4.2.2 完善村級資金管理制度。明晰村級資金撥付流程,強化資金支出審批,從源頭上治理賬外賬和小金庫問題,對不按資金管理程序撥付資金,造成村集體經濟組織資金管理混亂和流失的,明確追究其責任相關規定,確保村集體經濟組織資金全部納入鄉鎮會計委托服務中心統一管理、統一核算。

4.2.3 完善村級一事一議 籌資捐資制度。建立完善一事一議管理制度,規范議事、籌資、建設等程序,財政、農業部門做好事前引導、事中指導、事后審計,保證一事一議制度執行中的公開透明,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

4.2.4 完善村級資產登記管理制度。規范資產資源承包、租賃、出讓、拍賣行為,使集體資源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完善村級資產臺賬,所有資產上報委托中心登記管理,三年一屆的村兩委換屆工作中,要認真開展清產核資工作,進行資產產權登記規范管理。

4.3 健全財務監督管理機制

4.3.1 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機構,規范村務監督委員的職責、工作制度和議事規則。充分發揮村務監督委員的作用,貫徹落實農民群眾依法行使的民主權利,保證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

4.3.2 完善村級會計委托中心監督機制。建立中心工作考核責任制,對農村財務管理工作業績突出的,按《會計法》規定給予一定獎勵。提高中心工作人員的綜合業務水平,充分發揮委托中心的監督職能,加強對村集體經濟業務和財務收支的監督。

4.3.3 主管部門和鄉鎮配備專職或兼職財務審計人員或審計小組,切實履行財務審計監督職責,對農村財務進行常規性審計和村干部離任審計,必要時由縣審計部門直接進行審計。

4.3.4 堅持村級財務一年一審,村干部任期屆滿或離任時按規定進行審計。審計工作結束,形成書面審計報告,由審計負責人簽名后,報縣、鄉經管部門備案,審計結論在財務公開欄和村民代表會議上進行公開。

篇10

關鍵詞:農村;集體;三資管理

中圖分類號: F3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3)-16-15-1

1 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現狀

2009年5月以來,根據云南省政府辦公廳《關于貫徹云南省全面推行村級會計委托服務工作的通知》云政辦發[2008]211號、昆明市全面推行村級會計委托服務工作會議精神,宜良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認真按照省、市要求,結合宜良縣實際,制定了《宜良縣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推行村級會計委托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宜政發[2009]38號文件,并認真組織實施。至2012年末,全縣7個鄉鎮(街道)村級會計委托服務中心村委會財務111個,村小組財務811個,小社財務113個,共計1035個核算單位。代管資金2.3119億元,其中村級0.8443億元、村小組1.467億元、小社0.0006億元。該項工作的推進,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了財務管理制度,對全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收支的規范化管理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 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雖然宜良縣在以推行村級會計委托為重點的財務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整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三資管理”方面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之處,也反映出了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

2.1 資金管理方面

2.1.1 制度不完善 目前各鄉鎮制定的財務管理制度,存在許多不完善的方面。如:會計中心不管理核算單位的承包合同,無法知道收款的時間和金額;村組支出的審核審批程序不規范,以行政手段代替經濟管理,權責不明;在制度設計上會計中心忙于應付資金的事后核算和監督,沒有和村組有機配合,把監督管理延伸到事前和事中。

2.1.2 會計人員不穩定 各鄉鎮村級會計委托服務中心的會計人員大部分是鄉鎮農經站人員兼職,少部分從各站所調配。鄉鎮農經站承擔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負擔監督、農村集體財務及資產等管理工作,人員少,工作任務重,雖然從事財務管理是農經站的職責所在,但現有人員只能完成農經工作任務,無力兼顧會計委托服務中心的會計、出納專職工作。加之一些鄉鎮抽調到會計委托服務中心的人員缺乏從事財會工作的專業知識,影響了工作的正常開展。特別是一些鄉鎮會計人員調動頻繁,因而造成工作顧此失彼,影響會計核算的不利局面。

2.1.3 工作經費短缺 按規定,鄉鎮村級會計委托服務中心無償為村、組進行會計服務,而中心無正常的工作經費來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的正常開展。

2.1.4 監督不到位 各級領導和職能部門對村級會計委托服務工作的關注和監督不到位,未能及時研究和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制約了該項工作的開展。

2.2 資產和資源管理方面

2.2.1 制度不健全 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普遍存在著偏重貨幣資金管理,輕視資產、資源管理的現象,致使資產、資源管理制度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集體資產的流失,影響了集體資產的保值和增值,制約了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

2.2.2 臺賬登記不完整,家底不清 一些村組多年不進行資產清理,更沒有按年度進行清理,所登記的資產臺賬殘缺不全,賬實不符,未能真實反映資產存量。耕地、林地、水面等資源在全縣的各個村組都未建立臺賬進行登記管理。

2.2.3 合同管理不全面 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的出租、轉讓,在處置交易過程中都要簽訂書面的合同協議。而村組簽訂的一些合同不規范,權、責、利不清,在執行中發生糾紛,致使集體利益受到損失;一些合同不進行鑒證和備案,影響了合同的履行和兌現。

3 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建議

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是農村工作的重點,加強“資管理對于農村的穩定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針對存在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3.1 加強制度建設

根據國家農業部《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指導的意見》農經發[2009]4號和省、市有關規定,結合本縣實際情況,建議建立和完善以下幾方面的制度。

3.1.1 資金管理制度 務收入管理制度;財務開支審批制度;財務預決算制度;財務公開制度。

3.1.2 資產管理制度 資產清查制度;資產臺賬制度;資產承包、租賃、出讓管理和報告制度;資產經營管理制度。

3.1.3 資源管理制度 資源登記簿制度;資源公開承包租賃管理和報告制度;資源承包、租賃合同管理制度。

3.2 強化監管

3.2.1 建立健全監管機構,明確監管職責 應進一步整合資源,建立由紀檢監察部門牽頭,財政、農經、村務監督委員會等單位參與的分工協作的縣、鄉、村“三資”監管體系,實行制度化、常態化監管。

3.2.2 建立本縣《違反農村“三資”管理制度實行責任追究的辦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審計辦法》

3.2.3 進一步加大對違反農村“三資”管理制度行為的查處力度,維護制度的嚴肅性,總結推廣 由各鄉鎮總結完善試點經驗,以鄉鎮形成“三資”管理制度進行推廣;或由縣級總結各鄉鎮的試點經驗,形成縣級的“三資”管理制度,并在全縣實施推廣。

參考文獻

[1]徐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探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1.07.

[2]藍進意,梅福星.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福建農業,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