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設計課程總結范文

時間:2023-09-27 16:47: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展示設計課程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展示設計課程總結

篇1

關鍵詞:新課程學習;燈具設計;實例探究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14-0043-03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技術應用型的高級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這類人才主要不是從事科研,而是從事生產、營銷、管理、服務類的工作,他們在整個科研、設計、生產鏈條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這類人才需要的不是科研能力,而是知識應用的能力、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和本專業中的高級專業技能,主要由職業技術院校負責培養。職業教育有著不同于普通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教學模式必須適應職業教育的發展。職業教育必須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突出能力培養,以項目為載體、用任務訓練崗位職業能力,形成知識理論實踐一體化的課程。

一、課程整體設計思路

《燈具設計》是高職院校新課程燈具設計與工藝專業的必修課,也是本專業的核心能力課程。在新課程內容的選擇上以學生未來的職業活動為導向,課程的主線不是講解一套系統知識,而是帶領學生完成一件未來職業崗位上的工作。課程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有興趣、有動力,能力才能有明顯的提高。

新課程的項目設計要突出能力目標。首先對新課程進行職業崗位能力需求分析,以具體、可檢驗的語言準確描述新課程實際能達到的能力目標,根據職業崗位能力需求設計訓練項目。項目設計由易到難,有單項實訓和綜合實訓,逐步訓練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傳統的《燈具設計》屬于知識傳授型課程,教、學、做分離,理論與實踐分離。項目式教學要做到教、學、做一體化,以練為主,講練結合。

二、課程職業崗位能力目標分析

本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學生能夠根據客戶的要求,設計出符合要求的臺燈。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運用設計調查的知識進行臺燈設計的前期調研,掌握創意設計的方法,并能選擇合適的材料工藝與恰當的結構,運用相關設計軟件制作燈具設計效果圖和CAD結構圖。最后,還要能通過與客戶的有效溝通進行項目提案。通過項目的實施,學生初步掌握燈具設計的程序與方法。

通過職業崗位能力分析,需要達到的能力目標為:①能針對企業、產品、市場、用戶、環境進行燈具設計的前期調查分析;②能撰寫燈具調研分析報告;③能進行前期創意設計,繪制創意草圖;④能按照燈具生產的安全規范與環保要求進行燈具材料與工藝的選擇;⑤能進行燈具結構的設計;⑥能通過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繪制出燈具材料工藝結構圖;⑦能運用三維軟件制作燈具設計效果圖;⑧能陳列展示燈具設計作品。

需要達到的知識目標為:①掌握燈具設計調查方法;②掌握燈具創意設計方法;③掌握燈具設計材料與工藝的選擇方法;④掌握燈具設計結構特點;⑤掌握燈具設計安全規范及行業標準;⑥解燈具設計作品展示陳列方法。

需要達到的素質目標為:①團結協作能力:互相幫助,共同學習,與人交往、具備奉獻精神;②自我學習能力:利用圖書館和網絡幫助解決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問題;③自我展示能力:良好的表達、應變、溝通;④信息處理能力:查閱資料收集信息;⑤通過與客戶的溝通,培養良好的表達、應變、溝通能力。

三、能力訓練項目設計

以一個臺燈設計的大項目為主線貫穿整個新課程,讓學生全流程鏈地實踐了真實的設計過程。項目包含四個子任務,通過不同階段的子任務訓練,培養了學生的設計能力和技巧。隨著項目的逐步深入,復雜度和綜合性逐漸加強。

1.子任務一:臺燈創新設計調研。

(1)競爭對手調查。能力目標:①能收集充分的競爭對手資料;②能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定性與定量的分析。知識目標:①了解常用的資料收集渠道;②調查資料統計分析方法。訓練方式及步驟:①教師展示案例;②學生觀摩、同步練習;③師生討論總結

(2)技術調查。能力目標:①能用一些簡單的檢索工具收集資料;②能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定性與定量的分析。知識目標:①一些簡單的檢索工具使用方法;②調查資料統計分析方法。訓練方式及步驟:①教師展示案例;②學生觀摩、同步練習;③師生討論總結。

(3)用戶使用分析。能力目標:①能用觀察訪談法進行用戶使用分析;②能用情境分析法進行用戶使用分析。知識目標:①了解觀察訪談法;②了解情境分析法。訓練方式及步驟:①教師展示案例;②學生觀摩、同步練習;③師生討論總結。

(4)發展潮流趨勢分析。能力目標:①能收集充分的與潮流趨勢相關資料;②能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定性與定量的分析。知識目標:①了解常用的資料收集渠道;②調查資料統計分析方法。訓練方式及步驟:①教師展示案例;②學生觀摩、同步練習;③師生討論總結。

(5)撰寫燈具設計調研報告。能力目標:①能對調研分析結果進行歸納總結;②能將調研分析結果制作成PPT格式文件。知識目標:①掌握系統分析方法;②PPT軟件應用知識。訓練方式及步驟:學生撰寫燈具設計調研報告,教師巡回指導。

(6)闡述調研報告。能力目標:①講演的能力;②闡述個人見解的能力。知識目標:講演的技巧要領。訓練方式及步驟:①學生逐一上臺講演;②教師適當點評。

2.子任務二:臺燈創意設計方法。

(1)用仿生法進行設計創意。能力目標:能分析仿生的方法并進行創意設計。知識目標:掌握仿生設計法。訓練方式及步驟:①教師展示案例;②成立創意小組;③進行創意設計;④教師講解指導;⑤討論互動。

(2)用特性列舉法進行創意設計。能力目標:能運用特性列舉法進行臺燈創意設計。知識目標:掌握特性列舉法。訓練方式及步驟:①教師展示案例;②成立創意小組;③進行創意設計;④教師講解指導;⑤討論互動。

(3)用缺點列舉法進行設計創意。能力目標:能運用缺點列舉法進行臺燈創意設計。知識目標:掌握缺點列舉法。訓練方式及步驟:①教師展示案例;

②成立創意小組;③進行創意設計;④教師講解指導;⑤討論互動。

(4)用形態分析法進行設計創意。能力目標:能運用形態分析法進行臺燈創意設計。知識目標:掌握形態分析法。訓練方式及步驟:①教師展示案例;

②成立創意小組;③進行創意設計;④教師講解指導;⑤討論互動。

(5)用頭腦風暴法進行燈具設計創意。能力目標:能運用頭腦風暴法進行臺燈創意設計。知識目標:掌握頭腦風暴法。訓練方式及步驟:①教師展示案例;②成立創意小組;③進行創意設計;④教師講解指導;⑤討論互動法。

3.子任務三:臺燈設計方案深化子任務。

(1)材料工藝選擇。能力目標:根據設計效果選擇恰當的材料工藝。知識目標:①了解不同種類金屬、塑料的加工工藝和材料特性;②材料選擇的適應性系統。訓練方式及步驟:①小組討論材料選擇的適應性;②教師利用圖片和實物結合的方法展示不同材料特性;③師生討論互動。

(2)臺燈結構設計。能力目標:①掌握燈具結構設計步驟、方法;②能根據產品的屬性特點設計、設計出合理的燈具結構。知識目標:①了解燈具的結構形式與特點;②燈具結構設計步驟、方法。訓練方式及步驟:①教師講解,案例分析;②小組交流討論,成員單獨設計;③繪制燈具結構草圖;④教師點評,輔導、總結。

(3)燈具行業標準與安全規范。能力目標:能設計出符合行業標準與安全規范的臺燈。知識目標:了解燈具設計行業標準與安全規范。訓練方式及步驟:①將學生的設計拿出來全體討論;②教師歸納總結;③學生改進設計。

(4)燈具設計工程結構圖的繪制。能力目標:能繪制出符合制圖規范的CAD工程結構圖。知識目標:①燈具制圖規范知識;②CAD軟件的操作知識。訓練方式及步驟:①學生上機操作,教師巡回指導;②歸納總結。

(5)定案效果圖制作。能力目標:①能運用相關設計軟件制作燈具效果圖。知識目標:①CoreIDRAW燈具效果圖制作技法;②3DMax燈具效果圖建模與渲染技法。訓練方式及步驟:①教師示范、演示、講解;②學生練習,教師輔導;③教師點評,總結。

4.子任務四:設計提案子任務。

(1)設計排版。能力目標:①會設計構圖;②能編排設計出具有藝術美感且具有視覺沖擊力的版式。知識目標:①掌握燈具設計構圖技巧;②掌握編排設計的各種版式。訓練方式及步驟:①設計構思,草圖練習,教師輔導;②教師講解,案例分析;③小組討論,教師點評。

(2)撰寫設計說明。能力目標:①能有針對性的將設計的創新點展示出來;②能清晰地闡述設計的理由。知識目標:了解創新設計理念。訓練方式及步驟:①學生練習,教師輔導;②教師點評,總結。

(3)設計提案。能力目標:①能面對企業提案;②能根據企業的建議對原燈具設計作品作出修改。知識目標:①掌握燈具設計提案的方法;②了解面對企業的禮貌禮儀。訓練方式及步驟:真實面對企業,采用情景教學方法。

四、課程考核方案設計

1.考核形式、內容。考核內容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其中形成性考核占40%,終結性考核占60%。

2.形成性考核包括考勤10%、學習態度5%、課堂提問和課堂討論5%、平時作業完成情況20%;終結性考核內容為可展示的結果與課后作業。

3.考核成員:企業代表、任課教師、學習小組長。職業教育新課程內容必須以職業活動為導向。新課程的實例、實訓和主要的課堂活動,都要緊緊圍繞職業能力目標的實現,盡可能取材于職業崗位活動和實際工作流程,以此改造新課程的內容和順序,從“以知識的邏輯線索為依據”轉變成“以職業活動的工作過程為依據”。

《燈具設計》課程整體設計以一個綜合項目貫穿整個課程,作為訓練學生職業崗位綜合能力的載體。項目的選擇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具有實用性、典型性、覆蓋性、綜合性、挑戰性。

篇2

關鍵詞:探索遺傳物質過程;教學設計;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5-11-03

一、對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的思考

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是總結人類對遺傳物質的探索過程,有些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往往忽略了對教學目標的研讀,很多教學案例都是對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噬菌體侵染實驗和煙草花葉病毒侵染及重構實驗的實驗原理、過程的分析,并引導學生得出相應的實驗結論,忽視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是總結經典歷史實驗探究的過程。通過對課程標準的研讀,可以將教學目標細化為:運用探究實驗的一般思路去分析歷史實驗;通過對三個經典實驗的分析總結出科學探索的一般過程,并得出實驗總結論。

二、對學習方法的思考

本節課主要采取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方式,確立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以課內外自主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以合作學習為主要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以學生自主、生動、活潑地“學進去”和自信、正確、個性地“講出來”為學生課堂學習行為主要觀察指標,探索有效教學方式。

三、對教學過程的思考

1.對引入的思考

課堂的引入要遵循兩個基本原則:其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其二,順利引出課堂主題。導入常見的形式有圖片導入、問題導入、文字導入(社會熱點問題)、視頻導入、復習導入等;導入常見的問題有時間過多、偏離主題、材料陳舊、學生興趣不濃等。因此本節課可以用“探索遺傳物質過程”的相關視頻導入,也可以用社會熱點問題如親子鑒定、地震死者身份鑒定等展開討論,以發散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視野。因此教師要勤于搜索和收集相關的素材,善于積累和思考。

2.對教學環節的思考

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一般為自主先學小組討論交流展示質疑拓展檢測反饋小結反思。教學的環節不是固定不變的,要根據課型、學段靈活變通,“探索遺傳物質過程”的授課可以設計為五個環節,即導學引領展示交流精講釋疑當堂檢測質疑反思。

(1)導學引領。教師在研究教材的基礎上,將課本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實驗過程等知識設計為自主學習填空;也可以設計為表格,對概念、原理從多個層面進行辨析比較。

(2)展示交流。展示交流采取的方法主要是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進行交流、討論,梳理小組學習成果,并在班級內展示。這一環節教師設計要注意的問題是:將自主學習很難完成的問題設計為小組討論題;注意討論和展示的時間。

(3)精講釋疑。精講釋疑是教學深化的環節,在小組研討的基礎上,把小組交流尚未解決的問題展開進一步討論,此環節是一堂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師要積極引導并積極參與學生的討論。

(4)當堂檢測。一堂課要合理安排當堂檢測,講與練密不可分。當堂檢測主要涉及時間的安排問題。檢測可以穿插在每個環節之后,也可以安排在一堂課的最后十分鐘。學生先定時訓練五分鐘,然后黑板上寫出答案,進行展示交流;也可以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答案,教師針對習題完成情況進行評價。

教師不僅要對教學進行創新設計, 還要對教學設計不斷進行思考,只有不斷思考,才能發現問題并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的專業素養以及教學技巧才能得到質的飛躍。“探索遺傳物質的過程”內容抽象,學生很難把握各實驗之間深層次的聯系,此外很難運用探究實驗的方法去分析經典實驗。要突破這些困難,教師唯有分析教材、研讀課標,對教學過程進行巧妙設計,梳理出一堂課的知識線索,并構建相應的知識體系,這樣的教學效果才會大幅度提高。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高職 低碳式可循環 展示設計

[作者簡介]熊濤濤(1976- ),男,湖北松滋人,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低碳式可循環展示設計及中美藝術設計教育比較;陳崢強(1977- ),男,廣東汕頭人,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展示設計教育;李春林(1977- ),男,湖北荊州人,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低碳式可循環展示設計。(廣東 深圳 518055)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省教育廳2010年度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培育項目“低碳式可循環展示設計實務”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29

隨著我國會展經濟呈井噴式發展,社會對展示設計類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鑒于此,全國各類高校的大部分藝術設計專業(包括平面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等)及商科專業(廣告營銷、會展管理等)均開設了相關專業方向或展示設計課程。會展業蓬勃發展,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大部分的展覽特殊裝修(相對于標準展位而言,以下簡稱“特裝”)采用一次性消費和裝修垃圾焚燒的處理模式,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與環境污染。而堅持可持續的發展觀,建設生態文明,是未來十年乃至以后我國會展業發展的核心。國家需要大批可持續設計人才,高職藝術設計教育迫切需要引入可持續設計理念進行課程改革。自2006年起,以筆者所在展示設計專業教師及行業企業專家團隊組成聯合課題組,針對上述行業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同時引進、吸收國際最新可持續設計教育理念,將“低碳式可循環”滲透至“展示設計”課程的每一個教學環節中,經過數年的教學實踐積累了些經驗,希望能為高職“展示設計”及相關課程教改提供一些借鑒。

一、課程建設概況

(一)低碳式可循環展示設計項目化課程體系設置

按照輸入可持續設計理念課程教學輸出可持續設計成果的模式,使學生建立可持續設計的觀念并在其設計實踐和職業生涯中自覺使用。應著重建立以“低碳式可循環”和“創新型設計類項目”雙輸入,“展示設計實務”和“展示系統設計”兩門課程前后呼應的課程體系,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低碳式可循環展示設計”的理念和教學原則。

對高職類展示設計專業學生的培養應采用由低至高進階式進行。課程的設置按“展示設計基礎”“展示設計實務”“展示系統設計”的順序進行,通過一年級的課程使學生建立展示設計基礎。在二年級上學期開設“展示設計實務”課程,該課程的教學應強調雙輸入,一是引入低碳式可循環設計理念,一是引入實際設計項目,并將可循環展覽作為教學原則和項目設計標準。下學期開設“展示系統設計”課程,該課程是前導課程“展示設計實務”的循環、進階、升華。“設計實務”的課程項目應緊緊圍繞展覽會特裝展臺設計,而“系統設計”的課程項目則相對多樣化、系統綜合化。三年級通過頂崗實習,學生在對口實習企業深入體驗實際項目的操作流程,學習如何面對現實與設計理想間的沖突。而在畢業設計階段,學生可以根據前面所有學習階段的綜合體會和反思,選擇以低碳式可循環展示設計項目作為畢業設計選題。

針對其他非展示設計相關專業的需求,由于其課程設置(課時量)和專業程度所限,則可以精簡到只引入其中的一門“展示設計實務”課程,并適當簡化其課程教學要求,但同樣可以引入低碳式可循環設計理念,高度仿真實際設計項目需求,將可循環展覽作為教學原則和項目設計標準,也可以快速輸出低碳式可循環展示設計成果,培養可持續設計人才。

(二)低碳式可循環展示設計理念輸入

首先緊扣可持續設計策略,然后從可循環展覽的三個方、六個設計原理及五類示范工程①開始輸入,具體如下:在課堂多案例實證研究的基礎上,通過與普通一次性展覽的比較,首先闡明可循環展覽的定義和典型特征,進而提出可循環展覽的三個方(可循環展覽宏觀策略/產業輪、中觀系統/流程輪、微觀設計輪)、六個設計原理(非物質設計原則、EVIS形象識別系統原則、設計風格分類/建筑結構選型原則、建筑骨架與表皮分離/可更換表皮的展示設計原則、非標非特/一變多的展示設計原則、全生命周期設計原則)及五類示范工程(大型展品、中型展品、小型展品、綜合展品特裝類、綜合展品非標非特類)。這些內容屬于可循環展覽設計方法論和系統論的初步理論總結,構成了可循環展覽設計的工作指南,課堂上引入這些內容能夠較明晰地輸入低碳式可循環展示設計理念。

(三)創新型設計類項目化課程庫、教學資源庫和課程運行保障體系建設

1.建立創新型設計類項目化課程庫,可圍繞以下五類項目進行。建立項目化課程庫(以下簡稱“課題庫”),能夠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實踐課題。這五類課程庫如下:(1)校內項目:所在學校長期固定參與校外展覽會的展臺設計項目、校園展覽等,這些身邊的項目師生均力所能及。(2)企業委托項目:企業可循環展覽實務或系統設計項目。多以橫向課題形式將設計項目引入課程,這些項目以學院和教師為主體,學生利用課程作業解決項目的部分問題。(3)大師工作室項目:在校內建設數個大師創意工作室,以他們為主體引入設計界前沿高端項目,師生參與其中進行配合學習。(4)政府大型會展項目:地方政府長期規律性舉辦的會展節事類項目內所包含的設計類子項目。由于長期以來形成的政府和高校間關系的慣性作用,政府慣于將部分子項目交給高校來完成,客觀上給師生提供了發揮才能的舞臺。(5)縱向科研課題研究項目,將設計研究型的項目引入課程,這類項目也是以學院和教師為主體,學生利用課程作業解決項目的部分問題。

2.建立創新型設計類項目化課程教學資源庫,亦圍繞以下五類項目進行。每通過課程教學完成一個項目(或項目的一部分),均應適時總結,該總結應強調項目類型、項目時間、項目概況(強調項目要求轉化為課程目標的具體情況)、設計重點和難點(課程教學知識點)、設計工作流程和方法(課程教學進度組織)、所采用的可持續設計策略等要素。這樣就形成了有參考價值的創新型設計類項目化課程教學資源庫,可供后面的師生借鑒學習。

3.課程運行保障體系。經過數年的低碳式可循環展示設計課程教學實踐,結合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項目化課程的不斷積累,形成了一套“教學輔升”的課程運行保障體系。(1)教、學、輔、升的課程運行保障體系:校內外教師團隊將項目需求提煉為可執行的教學任務后(將普通項目轉化為創新型設計類項目),將之輸入課堂,學生通過項目化課程學習設計原理并強化各項設計技能,校內外教師團隊全程輔導與評估,最為關鍵的是通過展示設計工學坊②將課程教學成果轉化提升為項目可實施成果。(2)校內外教師團隊:課題組在課程別邀請項目方(甲方)參與教學工作,進一步模擬真實的工作環境,讓學生有機會與項目方面對面地交流,聽取項目要求和來自甲方的建議。通過反復交流,學生不斷修改自己的設計方案,力圖讓學生領悟到展示設計不僅僅是單純進行空間或平面的設計效果表現,創作的思路應與甲方的要求配合一致,滿足功能的同時,還要考慮到整體環境、預算等多方面的綜合因素。學生在工作中經過歷練和磨合,強化了對設計流程的理解以及對設計結果的預判。多次與甲方的溝通和交流,讓學生有機會理清自己的設計思路,領悟溝通技巧,提高表達與思辨的能力。同時,深入的實戰練習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從不同角度入手的展示創作和方案表現的能力,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3)項目評估制度的建立。課程安排了與項目方的見面會,依此建立起由項目方、教學團隊以及學生項目組成員參與的三方評估機制,在課程的三個重要階段(課題開題、中期檢查、課題驗收)全程參與考核。在進程之中,根據項目進度,項目小組進行不少于三次的項目研討和交流會,來自項目方、教學團隊以及學生自評與互評的意見和建議構成了主要的評價來源,建立了多位一體的形成性項目考核體系。這樣的體系,能夠保障項目獲得創新的解決方案、學生學到系統的知識、教師取得矚目的成果、展示設計工學坊正常運作。

(三)指導學生獲得可預期的課程教學成果

1.成績優秀校內獲獎勵。學生優質完成項目化課程后,除了能夠獲得優異成績外,還能獲得項目方授予的證書。學生獲得了校方和企業(代表著行業和社會)的雙重認可,既可提高其自信心也為其日后就業積累了成功案例。

2.校外大賽獲獎。學生完成的優質低碳式可循環展示設計項目化課程成果,或因其校內外教師團隊指導的多元性,或因其縱向課題設計研究的前瞻性,或因其橫向課題設計實務的現實意義,在校外舉辦的各類設計大賽中更易獲得獎項。

3.學生主創或參與的實際項目被采用并實施。當前,許多政府大型會展項目積極與高校進行深層次合作,客觀上為學生主創或參與設計的“低碳式可循環”作品被采用創造了極佳的條件。另外,圍繞高校自身的會展項目(如校園節事、招聘會等),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設計與制作環節,自己動手、以小見大、舉一反三。除此之外,還有眾多地方企業的實際項目需求,則由學院或課題組以橫向課題的形式將之引入課堂。

4.學生自主創新創業。當前國家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將“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和“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這些國家戰略結合起來看,在大學生這批最具創新、創業潛力的群體中,傳播“以可持續設計策略及方法指引,進行自主創新創業,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火種是當務之急;再輔以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創業基地孵化、自主創業政策扶持;抓住政府企事業單位優先采用、采購循環經濟產品,全社會輿論倡導消費低碳環保產品的契機,大學生以此類項目自主創新創業的成功幾率非常高。

二、項目化課程教學組織風險與對策

項目化課程選擇的誤區:不是所有的項目都能夠進課堂,尤其是那些過于注重短期商業利益(知識面不夠)、過于強調機械性重復操作(趣味性不夠)的項目必須要學會拒絕。所以選擇與那些有一定實力、愿意對教育事業進行公益性和持續性的投入(包括經費、場地等各種投入方式)、能夠提供中長期預研類設計項目的行業領軍企業合作,是項目化課程成功與否的基礎和關鍵。

課題組堅持以課程教學為主、設計創收為輔,遵循藝術設計教育規律選擇合適的項目。綜觀世界范圍內的設計教育,不應該也不可能讓學生承載過多的商業設計項目壓力。所以即使是非常務實的實務型項目,課題組也會根據課程教學需要進行再設計,將之轉化為創新型設計類項目化課程。在課程項目時間、設計任務與技能訓練強度、課程作業驗收標準方面綜合考慮,循序漸進,使學生樂于學習、學以致用、學有所成。

通過建立穩定的課程項目庫、校內外專家教授聯合授課、校內展示設計工學坊轉化課程成果等有效方法,最終得到讓每個學生都受益、每個學生都有成就感的課程教學成果。

[注釋]

①熊濤濤,李春林,謝卉,等.可循環展覽的設計工作指南及其系統理論研究[J].美與時代,2012(12):55.

②熊濤濤.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自辦工學坊運作模式的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08(23):9.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實踐;任務驅動;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7800(2012)007017702

作者簡介:黃麗鳳(1984-),女,福建惠安人,廈門大學碩士研究生,泉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應用、網頁制作。

1任務驅動教學方法

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是指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以完成某些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知識目標包含在任務中,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養成認真思考以及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獨立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任務驅動教學方法主要是教師以鼓勵學生完成任務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相關技能。將課程原理、課程實踐、課程作品融為一體,并貫穿于課程的“教、學、做”之中。學生在修讀課程時,選擇項目并通過自主學習、相互協作、完成作品來學習課程中的核心知識和技能。

《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圍繞著一個虛擬的高等院校網站建設為主線,以網頁設計制作概述及需求分析等理論知識教學為開端,并以校園網站建設實現所需要的相關技術實踐訓練為重心,以開發、項目作品為目的來完成整個課程的教學。整個教學過程,能較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團隊合作精神,體現出高度的學用一致精神,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2任務驅動法在《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網頁設計與制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時展特點的課程。下面以開發一個虛擬的高等學校網站為例來探討一下“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網頁設計與制作》應用。

2.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課程教學的第一次課中,教師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了整個虛擬網站建成之后的整體效果,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習興趣,并讓他們去思考建設一個網站中所必須包含的基本元素,如何通過布局的方式把這些元素結合起來,使得頁面整體效果更加美觀。由此確定課程的總體任務——建設一個完整的校園網站;然后,針對教材與課程知識,通過虛擬網站中的可見內容,將總體任務細分為若干大任務,如制作一個簡單的網頁、超鏈接、表格、JavaScript、CSS樣式、框架、模板和庫、表單和CSS+DIV布局等;最后將這些大任務進一步細分為一些小任務,如簡單網頁中的圖像、文字如何插入、超鏈接中的文字鏈接、錨點鏈接、電子郵件鏈接等。任務從簡單到復雜,逐步去完成,最終完成整個作品。

2.2確定問題,分解任務

在演示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提問,假設自己動手做一個簡單的網頁,應該利用什么樣的思路去完成頁面。通過學生的思考、分析和討論,確定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任務作為學習的中心內容,讓學生自己去解決所需要解決的問題。任務的順利完成可能會使學生更主動、更廣泛地激活原有知識和經驗,來理解、分析,使對所要掌握的知識有更深的印象。比如,在對利用Dreamweaver創建基本網頁的教學中,先給學生展示一個最基本的學校概況頁面,在頁面中學生可以看到一些介紹學校情況的文字、圖片,然后引導學生認識網頁中的基本元素,讓學生去理解,如果要在頁面中插入這些元素,應該怎么去實現。學生通過老師的引導及適當的提示,可以慢慢找出問題的解決方式,然后自己動手完成。這樣既掌握了知識,又感覺做一個網頁并不難,激發了學習興趣,這為后面的順利教學奠定了基礎。

2.3自主學習,相互協作

在教師的引導及提示下,可能有的同學把相關的知識領悟到,然后開始動手完成,有的同學不一定可以完成,這就要求他們相互協作,互相學習,培養團隊協作意識。比如,在超鏈接教學中,有的學生在完成百度友情鏈接的外部鏈接時會出錯,寫出鏈接地址為:省略。這時應把學生的錯誤展示出來,讓全班的同學來思考其中的錯誤。有的同學可以很快地找出正確的方法,還有同學找出的是錯的方法,通過其他同學及教師的糾正,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到最后,大家都知道,正確的鏈接地址應該是省略.還有一些實際應用得比較多,但是又較難的問題,可以提示學生自主通過其它途徑去學習。比如腳本鏈接中的添加為收藏鏈接、設為首頁鏈接等。

2.4歸納總結

在教學結束后,教師要把所有學生完成的任務展示出來進行交流,大家提出問題并進行討論,教師針對學生的討論結果及時做出歸納總結。注意總結的時候要客觀評價,既要表揚做的好的同學,也要鼓勵做得不好的同學,使學生認識到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的創新精神和自學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如:很多同學對相對路徑和絕對路徑的區別不是很清楚,就要把所有學生的作品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同學看,結果是有的同學看到自己的或者別人的作業,很驚訝,為什么這里插入的圖片顯示不出來,而在自己的電腦上卻可以。通過學生自主討論、修改,最后總結出是因為圖片的路徑出錯導致,故而學生可以更快速明了地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

3結語

利用任務驅動模式進行教學時,教師必須清楚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并根據他們的水平來分析當前知識技能可能存在的困難與問題,以課程目標為中心,在充分圍繞課程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制定一個任務來突出知識點,使學生在培養興趣的同時又掌握到新知識與技能。

(1)任務的設計要緊密結合教學目標,把所要介紹的重難點知識大部分融入到任務中,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相互討論,動手完成任務并深刻理解重點、攻破難點,獲得知識。

(2)任務的設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不能太難,也不能太簡單。要有層次性,從易到難,逐步引導學生。學生在動手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要認真做好監督工作,對于有些自己動手跟不上任務進度的同學,要及時給予幫助,鼓勵他們繼續完成。

(3)任務的設計要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有趣的事情,并且是學生通過操作后可以得出所期待的結果,這樣才能激勵繼續完成。可以給學生留出一點自由發揮的空間,有利于培養其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畢春苗.“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應用探究\[J\].大同大學學報,2008(6).

\[2\]郭紹青.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內涵\[J\].中國電化教育,2006(7).

\[3\]朱永杰.任務驅動教學法中的任務設計\[J\].教育與職業,2010(24).

篇5

探究式教學模式自主學習網頁設計一、關于探究式教學模式

探究式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學習方式對教學內容中的主要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深入探究并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從而較好地達到學習目標要求的一種教學模式。探究式教學模式通常包括以下五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探究式模式的教學是圍繞課程中的某個知識點而展開。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和教學的進度來確定問題,教師通過問題、任務等多種形式,創設與學習對象相關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進入目標知識與技能的學習。

(2)啟發思考。學習對象確定后,教師向全班學生提出若干富有啟發性、能引起學生深入思考、并與當前學習對象密切相關的問題,以便全班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探究。

(3)自主(或小組)探究式。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以及在此基礎上實施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可以通過讓學生上網查找資料或者學習平臺、軟件幫助文檔等來達到促進學生自主探究的目的,學習并理解相關知識,學會相關技能操作,學會借助信息技術進行學習。

(4)協作交流。學生在經過自主探究、積極思考后,在教師的組織、協調、引導下進行協作交流,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展開討論與交流,解決自主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5)總結提高。教師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回答與總結,對學習成果進行分析歸納,并可聯系實際,對當前知識點進行深化、遷移與提高。

二、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初識Dreamweaver CS5》單元探究式教學實施

在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中,基于開放網絡及學習平臺,嘗試采用自主學習探究式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針對《初識Dreamweaver CS5》單元的教學,具體設計思路如下。

任務1:了解網頁制作的基本概念。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旅游南京”網頁,提出問題:什么是網頁制作?組成網頁的基本元素有哪些?然后引導學生通過上網查閱相關資料、在學習平臺中進行自主學習,再通過討論,總結提煉網頁制作的基本概念及組成網頁的基本元素,鍛煉了學生利用網絡進行信息檢索、利用學習平臺進行自主學習,以及合作觀察和總結提煉的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使學生迅速學習并理解相關概念。

任務2:Dreamweaver CS5窗口的組成及其作用。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學習平臺、Dreamweaver CS5軟件幫助文檔、開放網絡等信息化環境,自主學生軟件窗口的組成部分,邊學習邊操作。然后通過部分同學配合講解的操作,向全班同學進行展示,同學討論、教師進行點評。在此過程中,教師做過程性評價,鼓勵同學積極發言展示操作。

任務3:創建并管理站點。通過觀看學習平臺中視頻、軟件幫助文檔、操作提示步驟等,讓學生自主探索創建站點的方法,再讓部分同學向全班展示講解操作方法,通過全班討論、教師點評,使學生理解相關概念或理論,再通過同學修正操作中的錯誤,或進一步練習,強化站點操作,會獨立進行站點創建的操作。再在教師引導下,通過進一步的自主學習及練習,會對站點進行刪除、復制、修改、導出與導入操作,學會管理站點。在此過程中,教師做過程性評價,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展示操作,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與互助輔導。

任務4:完成旅游南京首頁制作。通過觀看學習平臺中視頻、操作提示步驟等,讓學生自主探索完成“旅游南京”網站首頁制作,通過操作,體驗網頁制作的流程與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關注學生操作情況,對共性問題通過演示操作,進行過程性點評講解,并通過對學生提交后作品的展示點評,進行終結性評價。

最后,通過單元總結,師生共同總結本單元重點內容;再通過通過學習平臺中的考核內容,測試自己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然后布置學生課后修正作品中的問題,完善網站內容,課后利用開放網絡,找一找,還有哪些工具可以制作網頁?以拓展學生學習內容與學習視野,再讓學生預習下一個項目內容。

三、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探究式教學模式實施效果

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等計算機操作類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必須通過親自操作來掌握操作技能、理解相關理論。學生通過探究學習,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很大提高;通過探究學習、自主完成項目任務,學習成就感得到滿足,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專業學習熱情高;通過探究學習展示討論,培養了學生合作精神與表達能力。整個課程教學結束后,再通過課程設計的方式,鞏固加強學生對知識的內化與靈活運用能力,學生對課程內容記憶深刻,為后繼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總之,探究式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深入地達到對知識技能的理解與掌握,更有利于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形成與發展,也有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信息技術在現今教學環境中也是支持自主學習探究的重要條件,開放網絡及學習平臺能夠提供大量資源和交流的空間,為自主學習探究式教學模式實施提供了保障。

參考文獻:

篇6

一、PPS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的區別

1.PPS教學法的基本流程與模式

PPS教學法是建立在建構主義理論、克拉申(Krashen)輸入理論、斯萬(Swain)輸出理論的教學理念下的一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PPS 教學法包括項目選擇(Project)、課堂展示(Presentation)、組織研討(Seminar)三步教學法。其基本流程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課題,收集資料進行研究,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課堂上向同學展示,然后其他同學就展示者所談的課題展開討論。

2.PPS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的區別

傳統教學法以傳授大量系統知識為目的,教給學生的是運用概念解決問題的現成答案,學生獲得的是背誦、機械記憶、按標準答案答題的知識。傳統教學法的教學過程一般分為復習引入、知識傳遞過程、練習和小結等幾個部分。在教學方法上以教師講、學生聽為基礎,教師處于主講地位,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學生按照教師的講授思路去理解、消化、吸收知識,知識和思想呈注入式單向流動。而PPS 教學法則是以能力培養為目標,以專業理論知識為基礎,以項目研討為契機,在師生、學生之間開展互動式交流的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變成主動學習的探求者,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處于輔助的次要地位,知識和思想在師生之間呈雙向流動。

二、PPS教學法在《聽力》教學中的口語應用

在西方,以學生課堂展示為核心的PPS 教學法在大學課堂教學中已廣為使用,是一種發展較為成熟和充分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已建立起一套較為規范的操作理論、操作規范和操作模式。在我國,在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發展的新形勢下,PPS 教學法還處于摸索階段,不很成熟。以《聽力》課程為例,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課程教學理論性強,內容復雜、枯燥、深奧,學生學習表現為難學、難懂。二是教學過程重理論輕實務,重傳授輕參與,往往忽視對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去解決實際生活中出現的各種語言現象和問題的能力的培養。三是片面理解技能培養的含義,強調單一的工具技能,忽略了學生綜合應用能力與職業素質的培養。四是,該課程具有較突出的實踐性,涉及到許多人文綜合知識內容。筆者在研究和借鑒了其他課程應用PPS 教學法成功經驗后,于2010 年開始嘗試將PPS 教學法應用于《聽力》課程教學過程中,其具體過程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1.方案設計

開展PPS教學法,關鍵在于設計。設計是一種現代教學技術和藝術的綜合。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確定PPS教學活動目標。在深入了解學生情況的基礎上,運用科學的教學理念,深入鉆研教材內容,汲取國內外PPS教學法成功經驗,結合中國歷史、文化特色,根據課程教學目標要求,科學設計與之相對應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技能目標。二是備好項目選題。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圍繞教材的單元主題確定項目的研究方向,并分設若干研究子項目,列出選項供學生備選。設計項目選題時要根據單元教學目標,包括社會理念、學科知識、能力等,且重點應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觀察、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應變能力為主。三是課堂展示中的角色定位。教師必須從主講者、解惑者和裁判者轉變為設計者、組織者和協調者的角色;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處于主體地位。

2.實施

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是PPS教學法中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協調配合。PPS教學法的實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第一,開展PPS教學法之前將教學目標、基本流程、方式方法和基本要求等告知學生,動員學生積極參與。第二,組合協作團隊,將學生隨機分組,全班分成5-8個小組,每組約5-8人,由組員推選小組長,由小組長統籌安排確定項目負責人,并按照教師規定的教學任務選定課題,要求班上的每個同學都要在一學期內至少做一次項目負責人。第三,項目選擇。每單元課程結束后教師公布項目選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定其中一個項目選題,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和歸納,由項目負責人主持課堂展示中的演講、組織研討中的答辯及各項準備工作。哲學家羅伯特?諾茲克曾告誡人們“結果出自每個人的選擇,每個人承受各自選擇的結果”。要做好項目選擇,教師既要指導學生學習典型、成功的范本并指導學生進行項目選擇,還要指導學生針對項目選題開展有關工作。第四,課堂展示,項目負責人集中集體的智慧后要在班上作項目介紹和展示,時間掌握在5分鐘內,形式不拘一格,可口頭表達,也可用PPT形式,或通過錄音實況、VCD等工具進行。第五,組織研討。班上的其他小組對該課題進行討論后,提出問題,發言人或小組的其他成員給以回答,時間控制在10-15分鐘內。第六,考核評估。要求項目負責人將最后的成果分別以演講、答辯和文本的方式展示。演講通過課堂展示完成,答辯在組織研討環節中完成,此兩項均由各小組長給予打分,內容包括演講內容、儀容儀表、語言表達、綜合評價四項要素,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個檔次。

篇7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微課;翻轉課堂

1概述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教育信息化的趨勢也愈加明顯。為了推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2012年3月,教育部印發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從而為推動我國教育信息化改革提供了明確的實施導向和政策支持,也為我國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大膽嘗試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創造了有利條件。[1]此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為高校教育特別是大學英語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綱要》指出:鼓勵學校優勢學科面向世界,支持參與和設立國際學術合作組織、國際科學計劃,支持與海內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機構建立聯合研發基地。加快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的步伐,培養一批拔尖創新人才,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學科,產生一批國際領先的原創性成果,為提升我國綜合國力貢獻力量。[2]在這樣的國際學術交流和合作的背景下就要求培養出兼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學生,因此,大學英語傳統的“講、聽、讀、記、練”的單一講授式需要逐步向由“教”和“學”為主的多元教學模式轉變,更要強調學生的知識內化,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和國際視野。正如束定芳教授所言,大學英語不是一門普通的課程,“它作為國際跨文化交流工具的特殊本質特征使得它應該與一個國家的發展戰略、高等教育國際化、高校本身的定位以及人才培養目標緊密結合在一起。”[3]中西方文化英語拓展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正是順應這一時代要求而進行的創新改革。

2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這一概念源于美國人薩爾曼•可汗利用網絡視頻進行“翻轉課堂”授課。所謂“翻轉課堂”,就是將傳統課堂中知識的傳授轉移至課外完成,知識的內化則由原先主要集中在課外作業的活動轉移至課堂中的學習活動,從而實現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教師錄制的微視頻、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并同時討論或利用通信工具和網絡解決預習中遇到的問題,然后再回到課堂中進行師生、生生間的討論、交流、分享、反饋從而實現知識內化的教學模式。早期關于“翻轉課堂”的研究主要是在美國高校進行,其特點是重視師生互動。2007年美國“林地公園”的兩名化學老師首先實踐了翻轉課堂。2013年“翻轉課堂”這一概念出現在我國主流教育媒體,與“翻轉課堂”相關的學術論文也大量出現,但就研究內容而言,大都就“翻轉課堂”的可行性做了大量論證,而對“翻轉課堂”的實踐大多集中于中、小學課堂,與大學外語相關的教學研究卻是鳳毛麟角,有較強針對性地把中西文化差異、跨文化交際為研究對象的則更為少見。針對這一現象,筆者探索大學英語教學的“翻轉”模式,進行了中西方文化英語拓展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3中西方文化英語拓展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3.1理論依據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系統論的設計思想,在以“學生為中心、為認知主體”的基礎上,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對于英語教學來說,需要更加強調的是學生的主動學習,而非傳統的教師強制灌輸。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將教學的中心由“教”轉向了“學”,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的作用,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4]美國富蘭克林學院數學與計算科學專業的RobertTalbert經過多年翻轉課堂教學實踐總結出翻轉課堂的結構。[5]他認為翻轉課堂操作程序可分成課前和課中兩個階段,在課前階段分為觀看教學視頻和針對性的實踐練習兩個環節,在課中階段分為快速少量的測評、解決問題并促使知識內化和總結、反饋等三個環節。根據“翻轉課堂”的理論依據及RobertTalbert的翻轉課堂實踐,筆者設計出中西方文化英語拓展課程翻轉課堂的具體教學模式流程圖:圖1中西方文化英語拓展課程翻轉課堂的具體教學模式流程。

3.2前期準備

“微型視頻網絡課程”簡稱“微課”,它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的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在線視頻課程資源。[6]筆者根據課程大綱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目標,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由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的環境下了解教學內容,因此在教學設計環節筆者做到了細化、具體教學目標,同時說明哪些是課前應達到的目標,哪些是課堂中應達到的目標。在教學內容的制作環節中,筆者根據微課程設計方法和視頻制作軟件(如CamtasiaStudio)來錄制視頻、音頻,制作文本,并做到教學內容應和細化的教學目標相一致。此外,由于微課視頻的學習是學生在自主學習環節進行,因此要做到通俗易懂,邏輯連貫。微視頻制作完成之后則通過QQ群及微信公眾號同時推送給學生,學生則通過電腦、手機等終端進行自主學習并思考、通過交流平臺提出疑問,并完成微視頻中布置的任務。

3.3課堂實踐

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實現對課前階段知識的高效內化,具體表現為教師針對交流平臺中學生所提出的疑問總結出一些典型的、共性的探究題目,在課堂上進行集中探討和解答;同時組織學生開展協作學習、成果交流和匯報以及評價等系列課內活動,從而實現教學內容被真正內化吸收,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環節:1)創造協作學習環境。學生按照自由組合的原則,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成員控制在3-5人的規模。組內成員根據各自特長進行明確任務分工,確保任務平均分配,成員之間分工明確、協同合作。小組的協作學習具體表現在課前微視頻學習時的探討、準備課堂展示內容,課上組內討論與交流、完成課堂展示,課后協同完成作業與完善課堂展示內容等。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通過協作學習培養個體的獨立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個體之間的溝通能力和協調能力及團隊精神,小組間的協作學習有助于學生形成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性思維,提高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此外,基于中西方文化差異的英語拓展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于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也將參與到更多的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打下基礎。2)提供成果交流和匯報機會。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課堂不再是教師的獨角戲、講臺也不再是教師獨占的舞臺。學生經過獨立探索、協作學習之后,按照課前對微課視頻的自主學習和任務要求協作完成小組任務,課上在教師的深入講解和小組的進一步討論之后,向全班同學展示其小組作品。小組展示的話題局限于中西方文化差異的諸多方面,但形式多樣,可以是口頭陳述、幻燈片輔助主題報告、角色扮演、辯論等。各小組可以充分利用組內成員的特長、發揮其才干,與聽眾積極互動、調動課堂氣氛,從而獲得充足的發揮空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充分發揮各自特長、鍛煉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學會交流與溝通、分享勞動成果、滿足學生分享以表達的需求,同時也可以促進師生角色互換,創建新型師生關系。3)問題的解決與環境的完善。基于學生在課外自主學習以及課堂討論中提出的問題和疑點,結合學生課堂展示中所暴露出的問題,教師應及時總結、反饋、評價。同時為了使學生能更深入、有效地實現知識的內化,教師需對教學設計中反映的問題和學生的知識內化環境進行完善;問題的解決和環境的完善考慮到時效性的因素,一般選在課內進行,這樣更利于加強學生印象,如課堂時間不充分,則把其作為一些課外探究的主題或者融合到后續的教學內容中。3.4鞏固反饋在翻轉課堂中,鞏固和反饋環節可以看作是綜合評價階段,它是整個教學模式的最終回歸,是教學環節中必不可少的一環。綜合評價包括對學生記憶、理解以及應用展示、成果的評價,從中既可以發展學生對新知識掌握以及應用的不足也可以發現教師教學準備的缺陷。綜合評價的方式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總結及雙方的互相評價。教師針對學生在語言知識和技能層面的表現進行評價,學生則結合自身的課堂表現、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對技能的掌握以及收獲進行總結,也可針對教師的教學設計提出建議。下面結合筆者的教學實例,具體介紹上述三個環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設計和操作:1)前期準備本次課堂教學內容為中西方傳統節日的差異,教學目的是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實際參與課堂教學以及課后鞏固延伸學習從而了解西方的傳統節日及其風俗并可以使用英語介紹其所熟知的中國傳統節日及風俗。教師提前制作時長為五分鐘左右的微視頻,主要針對中西方傳統的節日進行概括介紹,然后通過微信公眾號和QQ班級群進行推送和分享。學生觀看視頻后在對本課內容進行宏觀了解的同時按照視頻的要求分組完成參與課堂展示的任務。2)課堂實踐課堂教學實踐首先以學生的參與為開始。學生對課堂活動的參與形式可以多樣,學生可以充分發揮其想象力,設計諸如課堂展示、角色扮演、情景對話、游戲環節、知識搶答、單詞競猜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但內容須圍繞本課教學主題,在課前微視頻的基礎上針對某一知識點進行深入探究。例如某組同學著重介紹了西方的萬圣節,對萬圣節的來歷和傳統活動進行了詳細地介紹同時該組同學還準備了萬圣節常見的裝扮服飾和道具對組員和其他同學進行裝扮同時還現場表演了“TrickorTreat”的游戲,加深了學生對萬圣節的了解,此外同學和教師也可以針對這一主題提出相關問題。3)鞏固反饋對學生的課堂展示和角色扮演等參與形式教師要進行及時評價及總結,評價可以針對其表達的內容、形式及努力程度等進行綜合評價,同時綜合所有的展示內容進行總結性評價和補充,此外還要布置課后任務督促學生去了解更多的關于中西方傳統節日的差異,并推薦相關視頻、影視作品及課后閱讀的書籍和網絡資源供其學習和參考。

4總結

“翻轉課堂”是信息時代的產物,“微課”是教學改革發展的趨勢,它們必將被廣泛運用于高校的教學,同時也順應了我國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潮流,符合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十年規劃(2011-2020年)》的宗旨。以“微課”為主要手段的中西方文化英語拓展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不僅符合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潮流、可以培養也必將被運用于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課程拓展和教材開發等方面。從總體上說,中西方文化英語拓展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習者各方面的語言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升均有一定積極影響,中西方文化英語課程中采用翻轉教學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度。但是翻轉課堂并不是解決現有教學問題的萬能藥,它只是一種教學順序的翻轉,翻轉只是一種手段而并非最終目的。在整個的教學環節中教師仍為主體,其核心任務依然是教學設計,包括微視頻的設計、課前學習任務的設計以及課堂上學習活動的設計。為達到既提升學生語言應用能力有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必須與實際教學中的其他各環節緊密結合。此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中西方文化英語拓展課程中的應用仍然處于起步階段,一系列的問題仍然亟待解決,例如如何將課外的自主學習和課內的交互活動更有效地結合起來,如何確保學生的交互活動能夠產出令人滿意的學習績效等問題。

參考文獻:

篇8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學會設置Word表格、單元格的對齊方式。

(2)學會設置Word表格邊框和底紋。

(3)學會Word表格自動套用格式。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任務的解決,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溝通、表達及知識遷移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感受生活,激發學習興趣。

(2)通過學生互相配合,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精神,培養學生創造美、熱愛美的情感,激發學生展現美的欲望,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提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設置表格、單元格的對齊方式;設置表格邊框和底紋。

難點:表格、單元格的對齊方式的區分;表格邊框和底紋的合理應用。

三、教法與學法

教法:創設情境法、任務驅動法、演示法。

學法:模仿學習、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小組協作法。

四、教學設想

(1)豐富教學內容。本節課有3個知識點的學習,為了豐富教學內容,制作任務指導書,對3個知識點進行了拓展,通過工作、生活實例的鞏固,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學習。

(2)調動學習興趣。通過創意課程表設計比賽和實例的對比展示,激發學生對本節課學習的興趣。再通過層層任務的實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自己的進步,發現自己也能完成相應任務,從而享受成功的喜悅。

(3)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本課通過“任務指導書”引領學生學會自學,以任務的形式,讓學生在無形的學習過程中,制作出一張有創意的課程表。同時,通過對任務指導書上技術的學習,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4)激發學生的自我展現欲望。學會自我展現是現代社會必備的一種職業素養,所以對于職校學生平時要加強培養,才能更好地迎合社會的需求。本節課通過各項任務完成的展示,提升學生的自我展現能力。課程表設計比賽及作品的展示、演講,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自我表現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小組溝通能力。

同時,本次課也不忘最后的評價環節,通過“項目評估表”進行小組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和綜合評價,并給出合理建議,讓學生的作品得到進一步的完善。整個教學過程是邊教、邊學、邊做的過程。

五、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經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學會了在Word中創建表格,并知道Word表格在我們今后的工作中應用廣泛。上節課,最后留給大家的任務是尋找我們財會專業工作崗位中還可能涉及哪些專業表格。現在就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

生:有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損益表等。

師:說得非常好。在我們財會專業中,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和損益表是最主要的三個表,其中損益表,就是我們上節課做的利潤表。

2.新授課程

第一環節:賞析課表。

師:這節課,我們要對表格中的內容進行具體的修飾,使我們的表格更具有實用性和美觀性。為了讓大家能更直觀地了解,我們先從上節課的班級課程表入手,請大家賞析PPT上顯示的兩張課程表,你會選擇哪一張作為我們班的課程表呢?

學生選擇第一張,教師引導學生說明選擇的原因。

生:字體、字形、字號、字體顏色、邊框線都發生了改變。

教師引出表格邊框和底紋是本次課要解決的其中一個任務。總結學生的回答,選擇第一張課表的原因:文字修飾、居中、表格邊框和底紋。引導學生結合“任務指導書”完成表格中文字的修飾。

第二環節:溫故知新。

任務一:溫故知新——完成課程表文字修飾。

(1)任務實施:學生參照“任務指導書”完成課程表的文字修飾,利用舊知,學會自主探究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2)學生自薦展示:學生自薦展示任務一的操作過程,并加以說明,從而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操作技能。

(3)教師評價總結:文字修飾可通過多種方法,點出文字修飾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師:(引導學生再次觀察兩張課表)除開表格的邊框和底紋外,還有什么不同嗎?

生:(小組討論)文字的居中好像達不到后面一張表中的居中效果。

引入本課我們要學的第一個新知識點:表格與單元格的對齊方式,首先區分這兩個概念。

任務二:學會新知——設置表格、單元格的對齊方式。

(1)概念區分:區分表格、單元格的對齊方式。通過實例區分表格、單元格對齊方式,并加以演示說明。

師:表格的對齊方式有三種:左對齊、居中和右對齊,是相對于頁面而言的。

教師演示表格的三種對齊方式,將表格的對齊與文字的對齊進行對比,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對表格的三種對齊方式,使用不同的方法實現:工具欄法、菜單法、右鍵法。并在菜單法的介紹過程中,詳細講解對話框的其他參數。

之后,教師介紹單元格的對齊方式,通過菜單法實現單元格的各種對齊方式,要求學生注意單元格是以何種方式對齊的。

生:垂直對齊方式。

教師操作垂直方向上的三種對齊方式,讓學生觀察這和課表中的對齊有什么不同。

生:可通過工具欄上的三個對齊按鈕,實現水平方向上的對齊。

教師操作實踐,引導學生了解其他的實現方法:右鍵法。并讓學生總結單元格的對齊方式共有幾種。

生: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共9種。

結合任務指導書,完成表格、單元格對齊方式的學習,并對課程表進行相對應的表格、單元格對齊方式設置。

(2)任務實施:讓學生參照“任務指導書”完成課程表表格與單元格的對齊,從而掌握更多簡潔的操作方法,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自薦展示:要求其他學生認真觀察自薦學生的操作過程,如發現問題,及時提醒。

(4)評價總結:教師強調操作中應注意的問題,可使用右鍵實現快速操作,引導學生回答表格、單元格對齊方式的區別。引導學生再次觀察兩張課表,分析選擇第一張課表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課表具有了顏色,更具美觀性,引出任務三。

任務三:掌握新知——設置表格邊框和底紋。

(1)回顧文本與段落中的“邊框和底紋”的功能。教師引導回顧知識點,學生演示說明文本與段落中的“邊框和底紋”設置。教師介紹表格邊框和底紋的設置方法。

(2)任務實施:學生參照“任務指導書”完成課程表的邊框和底紋的設置,教師巡視指導。(小組討論,總結多種方法)教師要提醒學生設置邊框和底紋是為了讓表格變得更加美觀,所以一定要注意色彩的協調。

(3)學生自薦展示:學生自薦展示,教師要求學生將各自的操作過程進行對比,找出各自的優缺點。

(4)教師評價總結:教師通過實例,詳細介紹表格邊框的設置參數及先后的操作過程。學生提出對表格對話框設置中參數的使用方法的理解。教師通過實例,講解表格邊框中的5個參數設置。

PPT上顯示財會專業中的資產負債表,引導學生分析該表中使用了本課的哪些知識點。

生:表格邊框發生了變化,使用自定義參數完成。

教師講解表格邊框中的最后一個參數“無”。并提出疑惑:“無”這個參數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的實用性。請學生欣賞PPT中的兩張圖,一張是菜譜,一張是項目申請書的封面圖,請學生尋找Word表格的影子是否存在。

學生各抒己見。

教師分析第一張菜譜中間的菜名就是一張表格,實例演示,證明觀點;分析第二張項目申請書的封面中表格的呈現。

教師引導,操作演示項目申報書封面中的表格制作,在演示的過程中,不斷地對前面的知識點進行鞏固。

學生模仿實踐(比賽哪個學生最先完成制作,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總結Word表格的妙用,并再次釋疑:如何簡化表格的美化步驟?

任務四:拓展新知——表格自動套用格式。

(1)講解表格自動套用的使用。

(2)表格自動套用也可創新,并舉例。

(3)任務實施:學生參照“任務指導書”完成課程表表格自動套用的學習。

(4)學生自薦展示。

(5)任務總結: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課學習的三個新知識點:①表格、單元格的對齊方式;②表格邊框和底紋的設置;③表格的自動套用。

第三環節:實戰演練。

教師要求學生設計一份有創意的課程表,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選出最佳作品作為班級課程表。讓它更能體現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班級特色。

首先,教師展示現有的課表作品,引導學生欣賞并分析作品美的原因,教師提出創意課程表的要求,組長明確分工;然后,利用素材、網絡,小組創意課程表;在創意課表階段,教師巡視指導,幫助學生。(播放音樂,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進行創作,提高創新能力)

通過實戰演練這一環節,回顧舊知,鞏固新知,充分利用資源,提高創新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第四環節:作品展示。

首先,進行最佳作品評選。接著,最佳作品小組與大家分享成功。小組介紹分工情況,小組合作完成展示,體現學生合作探究、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然后,學生提問,小組給予回答,教師總結不能解決的問題。最后,打印學生作品,設置打印問題,尋求解決方案。

通過作品展示,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享受成功,增強學習自信心。

3.教學總結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本課的知識點,完成板書。

4.課后作業

(1)完成任務評估表。

(2)仿照制作個人簡歷,對其進行創意。

篇9

“做中學,學中做”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年提出的教學理念。近幾年來,中職學校以任務驅動、項目教學等方式推行“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改革,取得很大的成效。機械制圖課程是機械專業學生必修的重要專業基礎課。由于該課程實踐性強,中職學生學習主動性差,所以“做中學,學中作”符合課程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特性,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教學模式。

二、“做中學,學中做”模式之機械制圖課程課堂教學設計

科學的教學設計是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教師專業發展必備的基本技術。下面以“基本體的視圖與標注”課題為例,以“做中學,學中作”的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呈現機械制圖課程課堂教學設計的思路與方法。

1.教材定位及內容處理

“基本體的視圖與標注”是機械制圖課程的重點內容之一,是學習“組合體”的必備基礎。該課程使用的教材是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全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機械類、工程技術類通用教材。教材先安排學習棱柱、棱錐等平面體的視圖和標注,后學習圓柱、圓錐、球體等曲面體的視圖和標注。依學生的認識規律,應由易到難,所以對教材內容做了調整,先學習曲面體的視圖和標注,安排2學時。

2.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目標:能說出常見基本體的形狀特征,能說出基本體的基本作圖步驟和要點。

能力目標:通過觀察模型,學生、師生間的交流,能畫出基本體的三視圖;能根據基本體的兩個視圖,補畫第三個視圖;能在視圖中正確標注基本體尺寸;在老師引導和鼓勵下,學會比較、歸納和總結;在由圖想象實物特征和變換物體方向畫基本體視圖的過程中提升空間想象力。

情感目標:在畫圖過程中養成嚴謹認真的好習慣;通過小組合作和競賽,增強合作和競爭意識。

3.教學重點和難點設定

教學重點:正確畫出基本曲面體的三視圖。

教學難點:由視圖想象物體形狀特征。

確定依據:基本體是機械零件的基本組成,所以正確畫出基本曲面體的三視圖并標注尺寸,是學習的重點。學生已具備了點線面投影的基本知識與技能,但沒有學過立體幾何,對(體)的概念比較淡,空間想象能力較弱。由實物畫視圖相對容易理解,由視圖想象物體形狀特征學生會感到困難。

4.教學方法設計

(1)教法。任務引領法:以具體的任務為主線,引領學生探究、學習、交流、反思、總結與提升。交流指導法:在分組討論、畫圖過程和評價總結等各個環節中,通過交流、指導,使學生獲得畫圖技巧和提升,并提高溝通協助能力。演示法:正確演示,指導學生嚴謹規范作圖。

(2)學法。任務驅動法:在具體任務驅動下探究、學習,提高學習主動性;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理解知識點,掌握畫圖技能。自主學習法:在任務驅動下發現問題,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法:組員間團結協作,完成學習任務,培養團隊意識。討論交流學習法:在畫圖過程和評價總結過程中,組員間、各組之間、師生之間交流,互相學習。競賽學習法:在小組間競賽、個人搶答問題中,學會知識和技能,養成競爭意識。

5.教學實施過程設計

以學生為主體,按照接受任務一討論思考一操練訓練一總結反思一拓展提升的順序展開。具體環節如下。

(1)課前準備(20分鐘)。老師發放任務書,讓W生課前復習三視圖的投影規律和正投影的基本性質,分好學習小組,并指定組長。

設計意圖:為畫圖做好知識和組織準備。

(2)觀察分析建筑、模型的結構組成(2分鐘)。老師播放典型建筑圖片,展示機械零件模型,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學生觀察、分析,在老師引導下說出建筑和零件的基本結構組成。

設計意圖:通過情景創設,激發學生的探知欲,導入新課。

(3)說一說:基本曲面體的特征(5分鐘)。老師以不同角度展示基本體模型,啟發學生觀察并說出圓柱、圓錐、圓臺、圓球的形狀特征,指出軸線、對稱線和中心線。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直觀感受,理解基本曲面體形體特征,為畫投影圖打基礎。

(4)畫一個基本曲面體的三視圖,標注尺寸(15分鐘)。老師分配任務,小組長接受任務,領取一個基本體的模型,組織本小組討論,確定畫法步驟。每小組派一名代表到黑板畫圖。所有組員各自完成畫圖任務。教師指導小組和督促學生完成任務。

設計意圖:學生在討論和交流中學會分析,在畫圖過程中理解知識、掌握技能。

(5)自評、互評、觀察老師示范、反思(10分鐘)。學生評議本組和其他小組的畫圖情況;老師點評,給各小組評分并演示正確的畫圖和標注的方法、步驟;學生觀察老師的演示,反思和改進。

設計意圖:學生在交流評議中學會反思總結,明確畫圖和標注的方法和技巧,建立嚴謹規范作圖的意識。

(6)畫其他曲面基本體的三視圖,標注尺寸(20分鐘)。老師利用多媒體3D展示各個模型,個別交流指導并檢查計分,激勵促進學生完成多個基本曲面體的三視圖,標注尺寸。

設計意圖:能畫多種曲面體的三視圖并正確標注尺寸,突出教學重點。

(7)搶答:看圖說物(5分鐘)。老師展示多個曲面體的三視圖,學生看圖,搶答出對應的曲面體名稱。小組長負責給組員記分。

設計意圖:二維視圖與實物轉換,提高空間想象力;活躍課堂氣氛,提高競爭意識。

(8)根據已知兩視圖,補畫第三視圖(10分鐘)。學生通過已知的兩視圖,想象曲面體的形狀,完成第三視圖。教師加強巡回指導,督促和檢查。

設計意圖:提高空間想象力,突破教學難點。

(9)畫簡單組合體的三視圖(15分鐘)。學生觀察模型,討論、交流,完成組合體的三視圖,由組長檢查計分。教師加強巡回指導,督促和檢查。

設計意圖:拓展訓練,提高想象力和畫圖技能。

(10)評價、總結,布置課外作業(8分鐘)。各小組先討論小結,公布各小組和成員成績;老師總結,指出改進方向,進一步評價和鼓勵,布置作業(習題冊)。

設計意圖:鞏固知識,升華技巧;肯定和促進。

三、實踐與反思

“做中學,學中做”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循序漸進的任務引領,使學生能廣泛參與。通過小組交流協作與競賽的形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極大提高。學習過程輕松愉快,氣氛活躍,教學目標逐一達成,效果顯著。利用模型直觀教學或者三維實體軟件輔助教學,三維實物與平面圖形轉換練習,能幫助學生提升空間想象力,教學難點突破。

篇10

[關鍵詞] 行動導向教學;項目教學

[中圖分類號] TP392 G712.4 [文獻標識碼] A

行動導向教學是以“行動導向驅動”為主要形式,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從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務”著手,通過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從而實現教學目標。我在VF課堂進行了大膽的嘗試。

1 確定能力目標

面向中小型軟件企業,針對編碼員崗位分析職業能力目標:能夠根據用戶需求,進行項目分析,設計解決方案的能力;能運用VF技術,按照解決方案,設計界面的能力;能運用VF技術,按照解決方案,面向對象編程實現的能力;能綜合運用VF知識,連接ACCESS小型數據庫,完成項目的能力;能從用戶實際操作角度,全面考慮問題,做單元測試的能力;能將項目作品打包,制作說明文檔,交付給客服使用的能力。

2 課程整體設計

2.1 設計精彩的第一堂課

從企業引進真實項目“開發售后服務系統”。這是一個綜合項目,符合編碼員崗位要求,需18課時完成。我把這個項目需要的單項能力分解在七個單項項目中。該項目基本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第一堂課就把這個項目布置給學生,并且告訴學生,最終要模擬這個項目開發“圖書管理系統”。學生課下分組,3~6人一組,確定后人員不能調整。期末由組長利用投影展示作品,并上交項目解決方案和使用說明書。這將占總成績的50%。

學生對利用VF做抽獎器很有興趣,操作過程中,不斷出錯,不斷追問我問題,學生自主學習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同時,引導學生修改屬性,考核學生自學的情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2 貫穿項目教學的能力培養邏輯關系

將原有課程結構的知識點重組,形成九個實訓項目。通過單項項目培養單項能力,支撐學生完成綜合項目訓練綜合能力,達到編碼員職業崗位能力。

3 單元設計

以一個單元項目制作登錄窗體,實現身份驗證為例,闡述行動導向的教學實施過程。占8學時,4次課。

3.1 第1次課

能力目標:能使用簡單的條件表達式、消息框以及輸入對話框的能力。

任務引入:我們要為售后服務系統做個登錄窗口。你們見過哪些登錄窗口,都有哪些功能?同學們討論做多的就是QQ登錄窗口、郵箱登錄窗口。總結為有賬號、密碼、驗證碼、圖片、按鈕、組合框等。布置任務,自由設計自己的密碼登錄窗口,要求簡潔。用時20分鐘。

任務實施:學生在2學時內基本完成任務。期間自學了消息框、輸入對話框和條件表達式寫法,遇到問題問老師。因為有源代碼,無法判斷學生設計登錄窗口和編碼能力。50分鐘。

成果展示:有的小組做的界面精美甚至跟QQ登錄窗口一模一樣,有的小組側重代碼實現,甚至實現產生隨機驗證碼功能。

歸納總結:著重總結比較共性的消息框選擇不同按鈕,執行不同代碼問題。加成果展示15分鐘。

新任務引入:大家做個網銀登錄窗口,它跟普通登錄窗口有什么區別?學生公認輸入三次鎖定密碼了。有的同學說直接退出,有的同學說鎖定不讓輸入密碼。我總結都可以。但3次怎么控制呢?留作課后預習作業。5分鐘。

3.2 第2次課

能力目標:使用模塊變量完成編碼的能力。

任務引入:引導學生分析小組討論結果,學生大致得出兩種結論,1用數組控制,2用一個變量控制。我要求:同學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然后用作品說話。20分鐘。

任務實施:指導輔助學生完成任務。沒有源代碼,學生主要問題集中在代碼實現上。50分鐘。

歸納總結:同樣是提示密碼輸入次數,用數組需要寫多次,用變量i只需要做3-i的運算就可以了。另外,企業是多個小組合作工作的,數組不符合編碼規則。所以用變量控制好。5分鐘。有剩余時間,同學們開始改進代碼。

3.3 第3次課

能力目標:制作界面設計較復雜登錄窗口的能力。

新任務引入:在網絡上找一個實例“教材選取系統”,讓同學們分析復雜登錄窗口的功能。討論結論:課程選擇是有一定范圍的,每次進入登錄界面隨即改變驗證碼,可以修改密碼。20分鐘。

3.4 第4次課

能力目標:訓練學生對指定項目按照用戶需求的能力;制作帶權限的登錄窗口的能力。

實踐證明,這種以行動為導向,突出能力目標,把項目和任務作為主要載體,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真正實現了“教、學、做”一體化,知識、理論和實踐一體化的課程設計理念,為全面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