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團組織調研報告范文
時間:2023-09-20 16:57: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基層團組織調研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自全市以“40工程”為切入點,全力提升社區治理的承載力,到2020年11月10日成功贏得創文奪牌之戰,全區社區治理水平已有大幅提升。今年,在區委、區政府的接續努力下,以“共建家園”為總抓手,以建黨100周年為契機,掀起社區治理提檔再升級的新。
黨有所指,團有所向;黨有號召,團有行動。在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服務社區治理的行動中,經過前期走訪調研,對現狀情況進行摸排分析,發現仍存在與區委要求不匹配、與團市委要求有差距等問題。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層團組織服務社區治理之“狀”
一是少數團支部責任擔當“軟化”。凡事跟著黨建走,雙手一舉“事沒有”。少數團支部書記將團的建設看作黨的建設的附庸,缺乏主動性、獨立性,習慣性在社區蹭黨支部“共建家園”熱度,拉橫幅、齊擺拍,方案統籌事先不做,行動落實更無從談起。
二是少數團支部整體功能“弱化”。軟弱渙散問題在少數團支部依然存在。服務力、引領力、組織力作為團的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服務社區治理中暴露出的“弱化”程度尤為明顯,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應付式服務、簽到式集合、隨意式考核。
三是少數團支部服務內容“虛化”。“服務”作為體現團組織存在感的重要一環,當前在少數團組織中仍存在走過場,而不走心走實的問題。形式內容味同嚼蠟、簡單復刻黨建內容、參與熱情調動不高、特色特點彰顯不足等問題則是“虛化”的具體表現。
二、服務社區治理軟化、弱化、虛化之“因”
一是思想“根子”不牢。思想建設作為團的建設的基礎性工程,團支部書記政治站位、思想認識高不高,直接決定團的建設的整體情況。在服務社區治理中,皆言“知之非艱,行之唯難”,但在基層團組織中,在“知”這一層面,仍未充分滲透入思想骨髓,少數團組織將團的建設當作黨的建設的附庸,而不是參謀、助手,自我“降格”,思想底線不高,服務社區治理水平自然也高不起來。
二是基礎“底子”不厚。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服務社區治理水平不高側面反映出團的建設基礎“底子”不厚。在基層團組織中,團支部負責人多為兼任,且調動頻繁,導致基層團組織建設缺乏一致性和穩定性,加之囿于自身知識結構、能力水平、資源渠道有限,在服務社區治理過程中,常常表現出乏力甚至無力等癥狀。
三是發展“路子”不寬。不日新者必日退。創新是團組織的活力,更是推動團的發展的第一動力,長時間“亦步亦趨”,經驗借鑒“學表”不“學里”,思維方式固化不靈活,遇到問題擺“客觀”不談“主觀”,導致在服務社區治理中,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敢用,相較于其他先進團組織,更談不上“快人一招”“先人一步”“勝人一籌”,最后導致一條路越走越窄、越黑。
四是承載“盤子”不大。未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服務當前社區治理,是基層團組織工作的一大短板弱項。長期將眼界局限于機關、學校、衛生院等“體制內”部門,既做小了自身的承載發展的“盤子”,也間接拒絕了外部資源的進入。有的團組織自視甚高,等著別人上門“求合作”;有的團組織畏首畏尾,擔心上門合作“被拒絕”;有的團組織無動于衷,等著黨的建設“帶一程”,“吃飯”的盤子不大,如何“吃飽”。
三、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服務社區治理之“法”
一是將提高思想認識與緊跟思想潮流結合起來。要充分認識到團的建設對服務社區治理的指導作用,以及服務社區治理對團的建設的促進作用。從嚴治團、團結青年、服務社會、強化引領仍是團組織思想建設的“四梁八柱”,但要充分借鑒吸收社會進步的新思潮、新思想,用年輕人喜聞樂見、老人易于接受的理念思想,將廣大青年號召團結在服務社區治理的行動之中。
二是將加強自身建設與整合多方資源結合起來。打鐵還需自身硬。一個好漢三個幫,在服務社區治理的過程中,我們要堅定不移把“朋友”搞得多多的,以自身堅強、團結而又富有活力的組織形象,吸引跨系統、跨行業、跨年齡的不同群體資源聚集在我們團組織中,從而更好更優地服務社區治理,讓共商共建共享成為助推我們寫好“自身建設”與“服務社會”結合文章的點睛之筆。
三是將嚴守政治屬性與拓寬發展路徑結合起來。講政治,守規矩,是在加強團組織建設服務社區治理的第一原則。探索建立團組織與社會組織合作的審批機制,在形成團組織、審批機制、社會組織的交流合作閉環的前提下,實行權限下放,非禁即可,充分釋放團與社會的交流活力,在服務社區治理中,碰撞出多彩的火花,建立起團組織發展的立體交通網。
篇2
共青團委員會
(2014年1月24日)
信息工作是共青團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之一,對于推進和深化團的各項工作,擴大共青團的社會影響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13年,團***縣委堅持把握信息工作規律,努力提高信息工作水平,推動全縣共青團工作不斷向前發展。
一、加強組織領導,突出“一崗雙責”。
團***縣委堅持“一崗雙責”,突出宣傳工作的重要位置和重要意義,把宣傳信息工作融入到共青團的各項工作之中,堅持宣傳工作與團的各項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明確一名副書記、宣傳部長、一名信息員共同負責宣傳信息工作,從信息的采編、撰寫、審核、等各個環節予以規范。各基層團委也明確專人負責宣傳信息工作,對于基層報送的信息,由信息員修改后,經同樣的審核流程,再向相關媒體報送。通過強化“一崗雙責”,強化了信息員的責任意識,保證了信息的高質量和準確性。
二、強化制度建設,狠抓工作落實。
一是嚴格考核。團***縣委于2013年初印發了《共青團***縣委員會信息工作考核辦法(試行)》(長青字〔2013〕9號),對信息工作的報送渠道、報送范圍、計分方法等方面作出詳盡規定,為各級團組織做好信息工作提供具體指導,同時明確了考核的標準和要求。二是嚴格獎懲。根據縣委宣傳部、縣財政局關于《***縣規范發放宣傳信息稿酬(獎勵)指導意見》(長宣〔2013〕26號)文件精神,出臺了《***縣共青團系統宣傳信息稿酬獎勵辦法(試行)》(長青〔2013〕56號),每季度對信息員進行稿酬獎勵。三是堅持通報。每季度對團縣委機關、基層團組織的信息工作情況予以通報公示,適時對信息工作進行督查,并將信息工作作為相關考評工作的重要依據。通過有效的激勵措施,各級團組織宣傳信息工作的自覺性顯著增強,稿件上報質量和數量有了明顯轉變。四是加強培訓。在近幾年的團干部學習培訓中,均邀請有關專家作宣傳信息工作專題講座,不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培訓,使廣大團干在思想上充分認識到宣傳信息工作在團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兩者之間互為促進的辯證關系,提高了信息員的新聞意識和寫作水平,促進了全縣宣傳信息工作水平的整體提高。
三、圍繞中心,突出重點,增強信息工作的針對性。
一是抓好主題宣傳和典型宣傳。愛心助學、志愿服務、就業創業、關心留守兒童等活動,是共青團的品牌工作和重點工作,團***縣委借助各級媒體做好宣傳工作。如2013年 “愛心圓夢大學”活動,通過積極聯系安徽電視臺、安徽商報、合肥電視臺等媒體,對我縣部分貧困學生的勵志事跡進行采訪報道,加大宣傳黨政領導及社會各界資助貧困學生的愛心善舉,拍攝愛心圓夢大學公益專題片,通過廣泛宣傳,呼吁更多的愛心人士參與到助學活動中來,在全社會營造了濃厚的助學氣氛。
二是圍繞重點工作,做好宣傳策劃。共青團工作大都以各項活動為載體,做好活動的宣傳策劃顯得尤為重要。2013年,團***縣委開展了許多深受廣大青年喜愛的“單身青年聯誼”、青年金融論壇、公益騎行等活動,其中“單身青年聯誼”活動被安徽青年報、合肥電視臺等媒體報道;金融論壇、暖冬行動等被中國青年網、團中央手機報、團省委手機報等媒體報道。
三是立足新形勢,解決新問題。團縣委機關集中開展調研活動,延伸信息工作觸角,形成文字材料,指導工作開展。2013年,團***縣委機關開展了創新團的青年群眾工作方法、***青年婚戀交友、***希望工程助學、***少先隊工作等調研活動,并形成調研報告上報省市團委,得到了上級團委的充分認可。2013年第7、8期《安徽團訊》全文刊登了團***縣委報送的***青年婚戀交友等調研報告。
四、創新載體,拓寬渠道,探索服務青年的新方法。
團***縣委在充分鞏固傳統宣傳陣地的同時,積極利用和發揮新媒體的作用,建立多層次、廣覆蓋、深關聯的宣傳體系,為廣大青少年提供快速、靈活、豐富、有效的信息服務,宣傳信息工作由“單向輸出”轉變為“雙向互動”,使共青團工作更加符合實際、貼近青年。全縣各基層團組織共開通微博35個、微信12個,建立少先隊、青年志愿者、愛心助學等網絡工作平臺。2013年6月份,***縣創業青年陳飛種植的大量萵筍滯銷,團***縣委通過微博、微信等多種形式予以,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短短兩周的時間內,滯銷萵筍全部銷出,最大限度降低了損失。2013年12月,***縣第十一次團代會期間,團縣委改進宣傳工作形式,不印發簡報,以手機報的形式及時傳遞團代會盛況,得到了各級領導和廣大代表的充分認可。通過鞏固傳統媒體與打造新媒體相結合,一方面,使廣大青年及時了解共青團的最新工作動態,擴大共青團工作的覆蓋面,另一方面,可以通過互動交流,及時了解基層工作情況和青年的最新需求,為有效服務青年提供支撐。
篇3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搶抓機遇,推動**共青團在學習和踐行科學發展觀的新一輪發展中走在前列,根據團市委的要求和全區的統一部署,結合**共青團工作實際,團區委就開展新一輪大討論工作制定以下方案:
一、活動主題
全區各級團組織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開展以“鼓干勁,提標桿,強措施,出成效”為主題的大討論,推動**共青團在新一輪發展中走在前列。
二、活動階段
此次大討論活動,集中安排在3月至7月底,分四個階段進行:
第
一、宣傳發動階段(3月底到4月中旬)。主要是在全區各級團組織和團員青年中廣泛動員,提高認識。召開全區團干部動員大會,進行動員部署。做好廣泛動員的同時,還要做好大討論的相關宣傳及新聞報道,緊跟當前熱點,在團內營造解放思想的濃厚氛圍。
第
二、學習調研階段(5月底前)。主要是學習黨的科學理論,按照區委和團市委的要求,聯系實際深入調查研究,形成一批質量較高、操作性較強的研究成果。在組織廣大團干部和團員青年學習的同時,廣泛聽取團干部和團員青年的意見,研究解決我區共青團事業發展中的重大現實問題。組織團干部到兄弟單位學習先進經驗和好的做法。
第
三、查擺問題階段(6月底)。主要是在綜合前期調研的基礎上,認真查找和反思共青團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要發揚民主,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征求上級領導、基層單位和廣大團員青年的意見、看法和建議,切實把思想問題找準、原因分析透徹。各基層團組織也要根據實際,加強調查研究,進一步找準存在的問題,明確突破重點。
第
四、研究整改階段(7月底前)。主要是針對查找出來的問題和差距,研究和制定整改措施,大力破除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思想障礙和體制機制瓶頸,達到理念更加先進、精神更加振奮、思路更加開闊、業績更加突出四個目的。
三、活動重點
新一輪大討論,要結合當前實際,重點在三個方面展開:一是對照科學發展觀,深入查找共青團在科學發展上的優勢和不足,大力弘揚“三創”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拓寬視野、創新思路,振奮精神、激發干勁,使廣大青年成為推動**共青團新一輪科學發展的生力軍。二是對照區委和團市委的要求,重新審視共青團工作。按照“三寬”要求,在認真查找視野不寬、思路不廣、定位不高的問題的基礎上,重新審視共青團工作,改變“團內看團、就團論團”的工作模式,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力倡“開門論團、開放建團”,自覺使眼光、膽識、魄力、手筆與共青團事業的新一輪大發展相適應,與**區標志區的地位相稱。三是對照服務大局、服務基層、服務青年的要求,認真查找工作作風建設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始終保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知難而上、克難奮進的拼搏精神,埋頭苦干、爭做貢獻的務實精神,不甘平庸、激情爭先的進取精神,進一步展現新時期**團青年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四、活動要求
1、加強領導,高度重視。此次大討論活動由團區委書記總負責,團區委成立領導小組,各基層團組織負責人參加,具體領導活動的開展。
2、強化宣傳,營造氛圍。3月,團區委通過召開團干部例會傳達了開展大討論活動的精神,使團干部充分認識組織開展大討論活動的重要意義。4月2日,團區委召開團員青年代表會議,號召廣大團員青年要積極參與大討論活動,明確活動的總體要求。我們還將利用團屬宣傳陣地**共青團網站宣傳、報道大討論活動開展情況,全力營造一個思想大解放的良好氛圍,形成全區青年共謀發展大跨越的生動局面及濃厚的輿論氛圍。
3、緊扣主題,促進工作。我們把大討論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區委、區政府對共青團工作的要求結合起來,與謀劃共青團工作長遠發展結合起來,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動工作實現新突破。4月中旬至下旬,團區委召開領導班子專題座談會、專題組織生活會、開展“**發展大家談”活動。4月,**團區委聯合區委宣傳部、區教育局舉辦為期一個月的“20**激情**三十年”——青年辯論賽活動,在**青年中掀起新一輪改革大討論熱潮,展現當代**青年的人文素質和創新精神。5月上旬,開展讀書學習活動,組織廣大青年特別是各級團干部重點學習我們黨關于解放思想的重要論述,學習黨的十七大、市十二次黨代會和市十六次團代會精神,學習科學發展觀等知識,以學習促進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5月中旬,開展專題學習討論會,組織系統、街道、社區等基層團組織通過團支部組織生活、團校培訓、主題團日、學習會、輔導講座等形式,認真組織好團員青年的學習討論活動。6月上旬,召開征求意見會,征求基層團組織和廣大團員青年的意見、看法和建議,找出問題,并針對問題建言獻策,提出解決的方法。7月上旬,在分析研究問題的基礎上,制定整改措施,解決好存在的問題。11月中旬,組織開展大討論自查活動,以積極的態度迎接區委和團市委的專項檢查。新晨
4、狠抓落實,務求實效。廣大團干部要在解放思想中走在前列,扎實開展好“四個一”活動:深入基層調研,形成一份有價值的調研報告;加強教育引領,為基層團員上一次以解放思想為主題的團課;參加一次以解放思想為主題的團內民主生活會,查找自身最典型的問題,并切實加以解決;與一名基層團員結對,做深入的思想交流和溝通。
篇4
20xx年4月初至5月上旬,根據團市委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活動方案的安排,團市委調研組一行先后赴迎江區、桐城市、懷寧縣三個區縣就外出務工返鄉青年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調研總體情況
團市委調研組由團市委黨組成員童宏葵同志帶隊,團市委農青部主任科員陳付青、團市委城青部副主任科員程亮兩位同志隨同調研。期間,調研組一行深入機關、區縣、鄉鎮等詳細了解了我市外出務工返鄉青年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有益探索。分別在迎江區、懷寧縣、桐城市召開了服務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工作座談會,重點圍繞外出務工返鄉青年現狀及如何引導服務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就業創業與基層各級團干部、外出務工返鄉青年代表進行了工作座談和深入探討。
二、現狀及原因
我市是勞務輸出大市,現有勞動力300多萬人,每年有110萬外出務工人員,占勞動力總數的40%。去年以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愈演愈烈,沿海發達地區企業深受影響,許多中小私營企業紛紛倒閉或停產裁員。導致了農民工就業面臨了越來越大的困難,部分提前回鄉。我市作為勞務輸出農民工的提前返鄉加大了我市的就業壓力并帶來了潛在的社會不穩定因素。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外出務工青年主要分布在沿海,廣東的東莞、深圳人數最多,行業多,大多在低端勞動密集型企業或餐飲業;在東北的主要是建筑業;在北京的主要是建筑業和飲食業;在浙江和西安主要為服裝業;手機配件業分布零散而且邊遠。外出務工青年返鄉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為五類。
1、因金融風暴返鄉。這是調研的重點,按比例推算占返鄉農民工總數的75%左右。
2、因季節性等因素返鄉。因為氣候原因如在東北等從事建筑行業的提前返鄉,按比例推算,因季節返鄉的占15%左右。
3、受中央惠農政策影響。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如新的糧食收購政策的出臺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對青年返鄉具有吸引力。因此返鄉的約占2%。
4、回鄉創業。外出務工青年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資金的積累,很多都想回鄉創業。改革開放30年,但真正大量外出務工是90年代中后期,資金的積累并沒完成,所以很多人想,真正創業的大約只占3%左右。
5、自身技能。有些務工青年因文化素質過低,不能適應崗位技能要求;還有些人因為結婚、蓋房,或贍養老人、照顧子女,或解決夫妻分居,或不習慣外地生活、思念親人、心理成本大等原因而選擇回鄉,約占5%。
三、機遇和挑戰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因為金融危機,工廠倒閉或裁員返鄉的青年只占15%,但另一方面受訪者很多都表示企業減薪了,自行創業的收入也有影響。當問及來年的打算,很多青年表示在可能的情況下在家更好,這與當前的惠農政策和國家的扶持政策有關,也與**這幾年的經濟發展提速有關。
更多的返鄉青年或不愿在外務工的青年,他們經過城市工作與生活的“洗禮”,學到了現代企業的先進管理經驗,掌握了熟練的技能技術,是**經濟發展的機遇;他們帶回了或多或少的資金,是家鄉新農村建設的機遇;他們不再兩地分居,孩子不再留守,這是和諧家庭的機遇。
但挑戰遠大于機遇,更多的青年在當地就業,這對**的經濟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須要開發并提供更多的崗位;而新農村建設也不是青年農民重新回到一畝三分地那樣的簡單;沒有經濟來源的家庭,又何來和諧。
四、對策及建議
綜合各種因素,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的返鄉青年是家鄉社會經濟發展的一股生力軍,如何加以正確引導,是當前全市各級共青團組織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
各級團組織要針對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變化,認真貫徹中央有關文件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充分發揮黨的助手,后備軍的作用,積極應對,主動解決青年返鄉問題,努力把各種不利影響降至最低程度,為推動**經濟平穩較快地增長做出貢獻。
1、引導服務。各級團組織要對當前大部分務工返鄉青年現象和情況必須要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一是要按照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拓寬思路,創新工作,履行好職能,宣傳政策法規;二是要結合新農村建設,加大改水改廁宣傳力度,加強農村環境整治工作;三是推動農村青年健身活動,舉辦娛樂活動,豐富返鄉青年的精神生活;四是結合扶貧慰問工作、志愿服務工作、三下鄉工作真情服務返鄉青年;五是盡自身所能,努力為返鄉青年排憂解難,把他們的積極性保護好、調動好、使用好,為推進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作出貢獻。
2、培訓服務。提高青年農民的就業能力,必須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崗位職業能力和經營能力。一是利用團組織指導成立的15家農村青年培訓基地以及各縣市區青年中心組織開展技能培訓活動;二是要積極開展三下鄉活動,緊密圍繞當地農業支柱產業來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在培訓內容上,力求做到使農民的素質提高與農民收入的增長結合起來,使有限的農村教育投入能取得較高的 經濟和社會效益。三是開展農村青年創業培訓,提高返鄉青年的致富能力、再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篇5
關鍵詞:青年員工;思想教育;調研報告
一、當前青年思想現狀
從對調查問卷的數據和座談中的反映來看,公司青年思想的總體狀況良好,比較積極進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大多數青年非常關心企業的發展
公司現在的青年員工大部分是“油二代”,還有部分“油三代”,他們對石油這個行業有很深的感情基礎,在父輩的耳濡目染和教導下,自愿選擇了石油行業,對企業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歸屬感。
(二)青年員工成長成才的愿望強烈
近幾年隨著各種人才的引進,公司的年輕力量得到加強,特別是一些青年技術干部的引進。這部分青年員工有著積極的進取心態,在工作上努力學習各種新知識,能很快的勝任各自的工作崗位。
(三)青年員工思想活躍可塑性強
此次調研,30歲以下的青年比例達到80%以上,這部分青年員工大部分都是大學本科畢業,知識面廣,思維更加活躍,不管是對工作的認識還是對團的活動開展都有其獨到的見解和想法。他們不墨守成規,在虛心學習的基礎上敢于提出對傳統工藝的質疑。在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大多數青年員工總體上是積極進取的,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部分青年員工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公司一個重點項目的調研過程中,調研人員發現部分青年員工在結束一天的工作后(早上7點上班,晚上8點下班),還要經過40-50分鐘的車程回市區去。前后后勤駐地條件的反差,讓很多青年員工,尤其是才參加工作不久的員工不能適應,認為條件艱苦,這種現象在85后、90后這些青年身上尤為突出。
2.大部分青年對工作現狀表示不滿。在調研過程中,很多青年員工反映現在干的工作和在學校學習的東西相差太遠,沒有發揮所長。這部分青年在工作方面是有很明確的目標和規劃,但在實際工作中不能達成所想,導致存在不滿和消極怠慢的情緒。
3.施工一線青年員工業余文化生活匱乏。油建公司工程主要是場站建設和管線建設。場站建設人員相對集中,駐地固定,而管線建設人員分散、流動性大、駐地也經常變動。駐地固定的項目部基本有一些基礎的體育設施,如乒乓球臺、羽毛球等,但是其他項目部就沒有任何體育器材。
4.團青工作在一線青年中的影響力較弱。從調研情況來看,在施工一線開展的一些團青活動,如青年安全活動、青年突擊隊等“青”字號活動,無法完全滲透到最一線員工。因為施工性質,有些項目沒有設置團青機構,有些項目設置了團青機構,缺乏對團青工作的重視。
二、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的一些建議
(一)加強青年思想政治工作
一是要加強正面教育。二是要用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先進典型來鼓舞和激勵青年。三是要根據青年員工的特點實現教育內容和形式的創新,避免空洞乏味的說教。四是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做好青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規律、方法和形式,及時了解青工的思想變化,關注青工們P心的熱點問題,要將教育寓于活動之中,使青工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要通過樹立和表彰各行各業的先進青年典型,幫助和扶持更多的優秀青年人才脫穎而出。
(二)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對青年的凝聚
青年的健康成長,離不開企業文化的熏陶和培育。從廣大團員青年進入企業大門的第一天起,各級組織就要加強對他們的教育管理,用企業的歷史、企業輝煌的業績、和石油企業特有的文化來感染青年、塑造青年。要重視青年文化建設,適應青年人的心理、生理特點,滿足他們活潑、上進、求新、務實的要求,切實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
(三)加強團干部隊伍建設
一是要大力培養團的中堅力量。真正把一批熱愛共青團事業,思想過硬,具有奉獻精神和開拓精神,有一定組織領導能力和群眾基礎,能夠在工作中有所作為的黨團員吸收選拔到團的崗位上來。二是要不斷加強團干部的培訓工作。重點學習黨的理論和團建知識,著力打造學習型團組織。三是要充分發揮團青干部橋梁紐帶作用。團青干部在調研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匯報給公司,讓團青干部成為公司領導和基層員工聯系的紐帶。四是團青干部要經常深入基層一線。團青干部要以身作則,積極認真的聽取廣大青年員工的心聲和訴求,加強青年職工“形勢、目標、責任、任務”主題教育活動,讓廣大青年員工在充分了解公司當前面臨的形勢的基礎上,增強對企業的歸屬感。
篇6
為整合青年創業資源,健全青年創業體系,解決青年創業融資難。共青團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建立農村青年創業基地,通過提供就業導航、信息服務、技能培訓、資金支持等,扶持農村青年創業發展。那么,這種集信息平臺、項目平臺、培訓平臺、資金平臺為一體的成長平臺,是否能有效解決青年創業難題,成為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新興力量。
一、農村青年創業基地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及重要性
創業就業是民生之本,廣大青年是創業就業的主體力量,推動青年創業就業是青年最具體、最緊迫的現實問題,也是共青團組織團結凝聚青年、引導青年有效的載體和途徑。農村青年創業基地的建立,不僅為青年創業提供融資、培訓、項目等,更重要的還是為青年創業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發展環境。
目前,農村青年創業基地在各級政府部門及企業界人士的關心支持下,得到了全面發展,它的積極作用毋庸置疑,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搭建創建平臺,引導自主就業。農村青年創業基地的建設,最為核心的理念一是教育青年人自食其力,針對不同群體定制不同的培訓內容,引導青年樹立自主擇業、靈活就業、自主創業;二是有利于創業人才和項目庫的建設,為創業工作搭建一個豐富的資源平臺,基地能把具有創意的項目和掌握一定創業技能的人納入到這兩個資源庫中,爭取造就一批符合地方產業模式的新項目。
2、爭取財政支持,解決融資難題。創業能帶來更多的就業崗位,這是解決就業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現階段國務院高度關注的民生問題。農村青年創業基地的建立,能為創業青年提供有效支持,這其中包括政府撥款、稅收減免、siyb創業培訓。特別是青年融資難問題越來越受到政府關注,建立基地有利于金融機構全面系統的了解轄內青年創業情況和資信等級,針對性地做好創業貸款的發放工作。
3、實現優勢互補,獲得資源共享。農村青年創業基地以鄉鎮為單位籌建,實現轄內不同行業集中管理,使青年創業者共同擁有一個創業致富平臺。該種模式的運用,最大限度的實現資源和信息的共享,一方面有利于創業青年分享經驗、汲取教訓,實現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創業青年及時獲得市場信息,提供一個信息交流平臺,從而實現轄內青年自主創業、以老帶新,做好傳、幫、帶,引領地方百姓共同致富。
二、制約農村青年創業基地可持續發展的因素
農村青年創業基地作為解決農民勞動力就業的重要成果,在其發展過程中,既存在著諸多優勢和機遇,也必須遭遇各種條件的制約。
1、管理成本較高,經營存在風險。盡管有不少部門表示,他們會響應團組織號召,積極支持農村青年創業,籌建農村青年創業基地。但是企業在重視社會效應同時,也時刻關注著成本支出。由于農村地域廣闊,有創業需求的青年較為分散,要將他們實現集中管理,必須要有一個固定的經營場所,這期間涉及水費、電費、場地租賃、辦公經費等各項費用支出,這些費用由誰來承擔,以及今后維系基地正常運轉的資金由誰提供,這都是事先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2、融資渠道單一,授信額度偏低。金融機構出于風險考慮,發放貸款往往要求提供住房等抵押物,農村青年雖有創業熱情,但處于起步階段,沒有財富積累,加上部分青年家庭實力有限,又難以提供有效擔保。雖然在信貸支農過程中,農村信用社因地制宜推出了農村青年創業貸款這一專項金融產品,但是授信額度相對偏低,5萬元信貸資金雖能解決簡單種養業需求,倘若遇到科技創新型項目,則也只能杯水車薪。
3、存在懼貸心理,影響基地建設。銀行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信貸資金投放以風險可控為前提,但是一些基層信貸人員指出,在農村青年創業基地建設過程中,大學生創業貸款項目的風險程度是最高的,一缺有效抵押物,二缺實踐能力,一旦產生風險,吃虧的肯定是銀行。另外,大多數信貸人員又實行的是模擬利潤考核,對小額農業貸款實行包收、包放、包管理,績效薪酬直接與資產質量掛鉤,這也使得他們存在懼貸心理,從而影響基地建設。
4、 政策支持不足,制約規模擴張。農村就業問題是國務院重點關注的民生問題,如何發揮基地作用,凝聚團員青年力量,引領新時代農民致富、奔小康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因此,扶持農村青年創業基地建設,這不僅僅是團組織和金融部門的工作任務,它的成長更離不開政府及各級部門的關心支持。目前,基地部分產業項目雖獲不少優惠政策,但是多數以部門為單位針對項目設定,缺少對整個創業基地的專項扶持政策。這些原因直接導致優秀青年創業項目難以落戶,基地抗風險能力不足。
5、人才難以引進,缺少科技支撐。農村青年創業基地作為一種新型的創業模式,不僅需要在摸索中發展完善,更需要有專業技能的優秀人才參與。但是多數基地地處農村偏遠地區,交通不便,信息不暢,且創業本身就存在著一定程度的風險。如何能夠引入優秀產業項目,留住那些具有專業技能和執業經驗的人才,也是關系基地建設成敗的一項因素。
三、促進農村青年創業基地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農村青年創業基地建設成敗事關農村青年就業、創業,對于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具有積極作用。但不可忽視的是,在發展初期也同樣面臨著各種不利因素的制約,那么如何實現在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呢?
1、統一思想認識,落實籌建資金。創業就業是民生問題,農村青年創業基地的建設對于引導青年自主就業,實現農業產業現代化發展具有積極作用。為此,政府各級部門應從構筑和諧社會,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角度出發,來正確對待基地建設。關于基地資金的籌集,筆者認為有以下三種途徑:一是企業冠名。邀請縣域優質企業出資冠名,由其承擔基地首期資金投入,配合鄉鎮團組織做好基地籌建,或能引進項目、解決銷售。二是政府出資。由地方政府部門或所在行政村在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同時,對部分資金予以留成,用于維系基地正常運作。三是青年繳納。基地對青年創業者的作用顯而易見,作為基地創業主體的青年理應分攤一部分基地費用,確保其有序運作。
2、創新擔保模式,解決融資難題。創業難,難點更在融資。農村青年創業者由于缺少財富積累,初期階段大多缺少資金,又無有效抵押物,借貸肯定碰壁。因此,如何解決貸款擔保難問題是基地創建成敗的關鍵,筆者認為可從以下三方面予以解決:
(1)設立農村青年創業擔保基金。基金資金來源主要由四部分組成,政府財政撥款、企業或成功人士出資冠名贊助、縣農業擔保中心劃出專項資金、農村創業青年共同籌集。擔保基金可按1∶5比例承擔風險責任,由縣農業擔保中心負責具體事項運作,但考慮農村青年經濟承受能力,建議擔保中心免費為農村青年創業提供擔保。
(2)建立農村青年創業聯保貸款。青年創業聯保貸款可由5名以內員工組成,采用集中授信、隨用隨貸原則,由鄉鎮團組織根據基地青年資信等級情況推薦,并完成初評估。由于創業項目在基地內實行集中管理,轄內創業者的生產經營情況相互了解,采用互保模式,大大增強了風險可控性。同時,不同行業聯合重組,允許種植戶、販銷戶和養殖戶相互擔保,也降低了因季節性因素而導致的經營風險,增強了風險抵御能力。
(3)推進豐收小額貸款卡業務。農村信用社是農村金融主力軍,在支持農村青年創業基地建設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筆者認為,作為地方性金融機構的信用社必須創新流程、簡化手續,特別是對10萬元以下的支農項目,可以通過發行豐收小額貸款卡等形式,實行“額度一次核定,擔保、抵押一次落實,貸款分次發放使用”,真正做到隨用隨貸,周轉使用,主動為青年創業者提供資金服務。
3、實現支農傾斜,支持基地發展。農村青年創業基地建設事關農民增收、農村長效發展,對解決農村青年就業創業具有重要意義。為此,農村信用社應從構筑和諧社會,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角度出發,來認識農農村青年創業基地的重要意義。關于基地青年貸款擔保方式可以通過上述基金或聯保等方式予以解決,在客戶經理的薪酬考核中要視同抵押貸款,促使客戶經理轉變經營理念,加大扶持力度。同時,農村信用社還不應過份強調商業銀行利潤最大化,而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反哺農村發展,主動下調基地創業貸款利率,以吸引更多優秀青年入駐創業。
篇7
關鍵詞:基層團支部;團支部;偉人精神
基層組織建設決定著共青團最本質的影響力、戰斗力和生命力,團支部是團的最基層一級組織,與團員青年有著最直接最廣泛的聯系,是團的各項工作的基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以下簡稱南航金城學院)是全國第一家創建“團支部”的民辦獨立院校,于2008年開始創建,至今已有六年的創建歷史。2012年南航金城學院進一步完善了“團支部”的創建體系,并在全院2012級基層團支部中全面實施“團支部”的創建工作,通過實施,探索基層團支部建設新的途徑,豐富基層團支部建設內涵,激活基層團支部的活力。
一、偉人精神助力團支部建設的意義
(一)以學生為主體,以思政教育為抓手,激活基層團支部活力新模式
2014年9月,南航金城學院針對2014級新生展開了調研,并形成《2014級學生調研報告》,報告顯示,超過三分之二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對新事物接受能力強,愛好廣泛,但興趣多變,主動學習意識弱;政治態度積極,但政治動機多元;缺乏遠大志向,超過一半學生對自己的未來規劃并不清晰,人生目標與學習目標都偏現實。這些數據提醒教育工作者,要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時要結合“95后”群體的個性特征,開展適應該群體的、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隨著社會發展的變遷和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內涵的不斷訴求,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
“團支部”的創建一方面將偉人精神滲透到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優秀品質錘煉中去;另一方面形成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發揮了學生的能動性,提升了團支部活力,實現了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功能。
(二)發揮基層團支部榜樣示范作用
發揮基層團支部榜樣示范作用,有利于形成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經過多年的實踐,南航金城學院“團支部”在愛國教育、學風建設、科技創新、志愿服務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不僅提升了基層團支部團員凝聚力和集體主義意識,更加強了團支部團員責任和擔當意識,在團支部范圍內形成了人人為爭創“團支部”努力的態勢,在全院形成了“比、幫、趕、超”的氛圍,形成良好的基層團支部建設氛圍,為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偉人精神助力團支部活力提升的路徑和體系
(一)尋找路徑,挖掘契合點
偉人精神不是信手捏來,就可以用于團支部建設工作的。偉人精神需要考慮學校所處的地域環境、人文條件等因素,南航金城學院創建“團支部”具有以下兩點因素:第一,南航金城學院地處江蘇,毗鄰總理故鄉淮安,與南京梅園新村建立愛國主義基地,擁有著學習精神的濃厚氛圍;第二,南航金城學院董事長黃飛建先生與生前身邊工作人員和親屬有著深厚的友誼,多次邀請鄧穎超秘書趙煒,鄧穎超衛士高振普將軍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南航金城學院在結合以上兩個重要因素之后,確定了將精神用于學生的團支部建設中去。
(二)“團支部”創建的內容體系
為充分調動基層團組織的積極性,樹立基層示范團支部的榜樣力量,南航金城學院通過不斷探索,不斷地完善“團支部”的評選標準與考核機制,在全院基層團支部中逐步形成了貫穿大學四年的“團支部”的創建內容體系:一年級申創“團支部”;二年級設立“團支部”提名;三年級正式命名“團支部”;四年級進一步發揮“團支部團支部”榜樣示范作用。實現創建“團支部”活動的全程化、系統化和制度化,促進了基層團支部職能建設的完善。
(三)將偉人精神“項目化”,優化基層團支部活動
民辦獨立院校基層團支部在開展活動時,一般會面臨兩個問題:經費緊張;活動無特色、重復性。在這兩種情況下,基層團支部開展活動時活力必然下降。南航金城學院根據“團支部”創建的工作,結合偉人精神,將基層團支部活動合并同類項,確定了偉人精神“項目化”,如愛國項目:“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志愿服務項目:翔宇志愿者;三走項目:偉傳遞偉人精神萬米跑。同時還將給予“偉人精神項目”提供經費支持和項目指導,供由基層團支部進行申報,所申報成功的基層團支部將在“團支部”的創建過程中加分,優化基層團支部活動,激發基層團支部積極參與校園文化活動,激活基層團支部的活力。
(四)用“偉人精神指標”助力基層團支部活力提升
南航金城學院積極打造的“團支部”,重在將偉人的精神細化到基層團支部建設中的每一個量化的考核,形成“偉人精神指標”,促進基層團支部在申報創建過程中,鼓勵青年團員按照“偉人精神指標”樹立自己的目標、明確努力方向,主動地尋求發展、實現發展。
“偉人精神指標”主要分為基層團支部的思政建設、學風建設、社會實踐三個模塊,具體分為道德素養、專業素養、人文素養、身心素養、情商素養五個技能,將原來較為零散的平臺整合,使其更加體系化和科學化,更有層次感和延續性。“偉人精神指標”為基層團支部構建了大學第二課堂平臺,讓青年團員在“精神指標”的指導下,強化素質能力,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科技創新、志愿服務、文體競賽等,進一步提升基層支部活力。
(五)以偉人精神為核心,打造特色校園文化活動
2012年4月,亞洲最大的半身像落戶南航金城學院。銅像落成典禮是南航金城學院繼成立“班”“鄧穎超班”“團支部”之后又一次緬懷偉人豐功偉績的重要活動,進一步為我院創建“團支部”工作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南航金城學院選擇在人流量較多的圖書館建立了“團支部”風采展示的實體陣地,以陣地為抓手,進一步做好偉人精神的宣傳教育工作,積極打造以偉人精神為核心的特色校園文化活動。“團支部”風采展示陣地,主要由大三或者大四獲得“團支部”命名的基層團支部管理,由學生負責管理陣地,由學生負責宣傳偉人精神,旨在讓基層團支部的青年團員積極參與到校園文化的建設中,形成基層團支部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職能建設。
在江蘇團省委的正確指導下,緊密結合網絡時展要求,南航金城學院已聯合各基層團支部成立新媒體中心,逐步開始利用新媒體將團支部建在網絡上,利用網絡開展團支部工作,用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偉人精神,凝聚和吸引基層團支部線上的活力。
三、偉人精神助力團支部活力提升的工作成效
(一)基層團支部個人先進典型持續涌現,形成了強大的“磁場效應”
在“團支部”創建過程中,團支部學生干部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如南航金城學院20120213團支部書記張重陽一方面根據“團支部”創建要求,制訂詳細的團支部創建計劃;另一方面以身作則,凝心聚力,帶領團支部同學積極在實踐中學習偉人精神和傳承偉人精神。在他的引領和榜樣示范下,團支部有9名團員主動承擔黨團建設、學風建設、科技創新、志愿服務的帶頭人,帶領團支部創建更多的成果。
(二)團支部凝聚力增強,形成團結互助、積極向上的基層團支部文化
從申報“團支部”那一刻起,就要求團支部同學在學習偉人精神、宣傳偉人精神都要形成共同的團支部信念和強大的凝聚力。南航金城學院20120632團支部共有36名團員,在學習上形成了6*6模式,也就是6個優秀的同學擔任6人一組的學習興趣小組組長,在大家齊心協力下,團支部學習成績一直走在專業前列;在黨員榜樣示范作用上,形成了2+2黨員發展模式,由2名正式黨員、2名入黨積極分子通過黨日活動、團日活動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志愿服務上,更是繼承了偉人無私奉獻的品質,在義務支教、環保、走進社區關愛老人方面表現突出,共參加9項志愿服務,其中7項志愿服務獲得了學院的表彰,1項為國家級青少年環境改善項目,受到了《南京零距離》等多家媒體報道。
(三)由點到面,發揮榜樣示范作用,打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
實踐證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不僅能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更加有助于形成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在南航金城學院“團支部”創建過程中:2012級,共有47個團支部申報,產生了15個“團支部”提名,聘任了15位同學為“團支部”形象推廣大使;2013級,申報的團支部有86個,占到全院大二年級團支部數的88.11%;2014級,新生團支部申報數更是達到了96個,占到全院大一年級團支部數的96.3%。已在我院形成了“人人爭創團支部”的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建設氛圍。
(四)不斷推廣,形成廣泛的社會影響力
篇8
一、主要做法
(一)以社會管理創新為契機,建立新形式下維權工作新機制
調研表明:通過積極整合社會資源,加強與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協調聯系,推動形成維權工作合力,逐步完善了社會化維權工作機制,使維權工作融入全市維穩工作大局。
建立領導機制。在市委重視下,推動建立起市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聯席會議,由政法委、公安、檢察院、法院、司法、民政、計生、婦聯等15個單位組成,每年召開工作會議,明確各成員單位年度重點工作任務,推動各部門履職履責,構建起“黨委領導、婦聯牽頭、各方參與、齊抓共管、各司其責”的工作局面。
建立社會聯動機制。推動在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掛牌成立“110家庭暴力報警中心”和“家庭暴力傷殘鑒定中心”,要求各基層派出所對家庭暴力案件做到“三優先”:優先接警、優先出警、優先救助。在民政局設立“反家庭暴力臨時救助保護中心”,為使遭受家庭暴力侵害的婦女提供臨時性救助場所。在市區8個律師事務所成立“婦女兒童法律服務中心工作站”,每月25日指派律師志愿者到市婦聯機關定期接訪,為當事人提供專業法律咨詢和服務。組建并不斷壯大法官、檢察官、律師三支維權志愿者隊伍,組織他們定期到社區、鄉村,為婦女群眾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等服務;召開維權志愿者座談會,交流維權工作經驗,探討維權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協調推動有關問題的妥善解決。開展結對幫扶,動員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為婦女兒童維權公益事業提供支持,為貧困弱勢婦女辦好事、做實事,提供法律援助和社會救助。
建立基層維權維穩工作機制。2008年以來,市婦聯在全市98個鄉鎮(街道)全面建立“婦女兒童維權服務站”,在基層司法所實行掛牌辦公,建立了“三個統一”(即統一工作標準,統一工作規程,統一納入考評)、“四有”(即有人員、有機構、有牌子、有制度)和“五個一”(即“一間辦公室”、“一條熱線”、“一本臺賬”、“一套制度”、“一支隊伍”)的工作規范,使維權工作網絡覆蓋全市,為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奠定堅實基礎。
(二)以突出自身特色為著力點,把維權工作融入社會管理創新之中
調研反映,各級婦聯注重發揮職能優勢,善于“借臺唱戲”,在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同時,有效的促進社會穩定。
開展源頭維權。配合市人大在全市開展執法檢查和調研,將調研中反映的女職工退休年齡問題、農村外嫁女(離異婦女)土地承包問題、家庭暴力及婚姻倫理道德等突出問題進行疏理,提出解決意見或建議,形成調研報告上報省人大和省婦聯,同時報同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
開展宣傳倡導。利用每年的“三八”維權月和綜治宣傳月“、“6.26”禁毒宣傳日、“11.25”反家暴日、“12.4”法制宣傳日等重要宣傳節點,組織維權聯席會議成員單位開展法律咨詢、法律知識競賽、法制講座等系列活動,組織志愿者“送法進社區、送法進村組、送法進家庭”,擴大法律宣傳覆蓋面。2010年專程邀請省婦聯黨組書記、主席黃紅來我市作《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貫徹男女平等國策》的輔導報告,大力宣傳倡導男女平等基本國策,推動各界更加關注婦女事業的發展,著力營造有利于婦女發展的良好環境。
接待婦女來信來訪。在市縣兩級全部開通12338婦女維權公益熱線,截止目前共接受咨詢150余件次;實施婦聯領導、律師定期接訪和日常工作制度。涇縣自2005年起,堅持實行由縣婦聯干部擔任人民陪審員制度,幾年來,共參與了180多起涉及婚姻家庭、青少年犯罪、侵害婦女人身權益、財產權益等案件審理,在社會管理工作中積極參與,取得一定成效。
實施關愛行動。一是“開展特困救助”。在市委市政府支持重視下,我市于2008年建立特困婦女兒童救助資金。開展對市特困婦女兒童的救助工作。截止目前,共向46位特困婦女兒童發放特困救助資金30.8元;建立起5000余人的巾幗志愿服務隊伍,把立足社區,面向家庭,見諸日常的關愛救助服務送到弱勢群體中。二是實施“女性健康工程”。市縣婦聯每年與衛生部門聯合開展機關企事業單位女職工健康體檢活動,受到良好的效果;在鄉鎮廣泛開展婦科病普查,孕產婦“降消”培訓班、“防艾”知識面對面宣傳教育,為廣大農村婦女提供服務,提高她們的健康水平。郎溪縣作為全國艾滋病防治項目縣,縣婦聯通過培訓、表彰、文藝演出等多種形式開展防艾“面對面”宣傳,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三是“開展愛心幫扶”。組織全市婦女、愛心媽媽及巾幗志愿者為農村留守兒童送書、送毛衣、送愛心,拓展“春蕾計劃”品牌工程,籌措150余萬元資金,資助2095名女童繼續上學,建宣酒愛心書屋2個,使他們感受到婦聯大家庭的溫暖與關懷,促進了社會穩定、家庭平安和諧。
(三)以建設文明和諧家庭為切入點,為社會管理創新增添力量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是構建社會文明的基石。發揮婦聯組織在家庭建設中的主導作用,是實現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方面。為此,在實際工作中,全市上下聯動,一是開展以“五好文明”家庭為統領的各類特色家庭創建活動,各級共評選五好文明家庭17917戶(市級200戶),平安家庭836戶,“平安家庭示范戶”100戶,將創建“平安家庭”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評考核體系,涇縣等縣綜治辦列出專項經費對“平安家庭”示范戶給予獎勵。績溪縣華陽鎮和宣州區澄江辦事處塔影社區分獲全國“平安家庭”創建活動優秀示范區和全國“平安家庭”創建活動示范社區榮譽稱號。省節能減排示范社區和節能減排家庭社區示范點各1個;表彰好母親47名、好媳婦87名、好軍嫂19名。二是開展“雙合格家庭”爭創活動,多次舉辦“爭做合格父母、培養合格人材”家庭教育報告會和“講文明、樹新風、做魅力女人、創和諧社會”大型公益演講會、知識競賽、研討會、文明禮儀講座等等,努力在為國教子,以德育人上引導婦女提升能力,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為培育合格“小公民”爭當優秀母親。三是倡導健康有益的文明行動。各級婦聯組織能結合改革開放30周年、建國60周年、建黨90周年等重大節點,組織開展“我和我的祖國”百萬家庭讀書征文活動、愛國歌曲大家唱、“黨哪,親愛的媽媽”紅歌賽、紅歌大家唱等多種活動,建立完善婦女文體活動站,適時開展各類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陶冶女性情操,豐富精神生活,引導婦女通過提升修養更好地建設家庭、服務社會。
(四)以引領婦女創業就業為抓手,在參與社會管理和創新中取得新成效
調查顯示,在參與社會管理中,各級婦聯充分發揮服務婦女群眾的作用,廣泛搭建平臺,組織和引領廣大婦女創業就業,積極投身經濟社會建設。
加強教育培訓。與農業、科技、林業等部門聯合舉辦多種形式的農村婦女實用技術培訓班,年培訓人次達萬人,幫助婦女掌握一技之長;聯合供銷部門培訓初級和中級農村女經紀人、女致富帶頭人170(人次);聯合人社部門開展女農民工、SYB巾幗創業培訓,舉辦創業培訓班36期,培訓后就業3595人,完成女農民工培訓任務1000人。2010年成立市婦聯家政服務培訓中心,共300余名婦女接受家政服務培訓,實現了持證上崗就業。
落實小額擔保貸款財政貼息政策。2009-2010年,全市為141名婦女落實財政貼息貸款1183萬元,帶動近2萬名婦女實現就業。2010年10月,迎接了全省婦女小額擔保貸款工作推進會在我市的成功召開,并在會上作了典型發言。連續三年與金融機構聯合開展“巾幗創業貸款”活動,助推女性創業,幫助婦女解決創業貸款突破2億元;2008年市婦聯積極爭取農村婦女小額信貸連環脫貧資金百萬元,有效解決績溪縣山里佬綠色食品開發有限公司融資需求。
扎實開展“春風送崗位”活動。各級婦聯以每年春節前后和“三八”維權月為契機,聯合人社部門開展“春風送崗位”活動,舉辦多形式招聘會,幫助實現就業1.6萬人。同時在全市命名一批女性創業就業實踐基地,為廣大婦女就業提供指導、咨詢和服務。依托市、縣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巾幗創業園”,積極做好“巾幗創業園”企業用工服務工作,把企業用工服務工作作為婦聯組織服務大局、促進婦女充分就業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采取措施,為企業和社會發展搭建良好的服務平臺。
堅持典型引路。層層開展以“爭先創優建新功,時代巾幗展風采”為主題的崗位建功活動,激勵城鄉婦女提升素質,立足崗位,勤奮敬業,爭做貢獻。對市級以上“巾幗文明崗”、“巾幗示范村”強化指導和督查,結合民生工程,開展“巾幗文明崗與巾幗示范村、農村留守兒童活動室”結對共建活動,組織動員企事業單位為婦女兒童公益事業提供幫助和支持;2010以來評選表彰各類“雙學雙比”、“巾幗建功”先進典型157個;聯合市交通、住建、城管、工商、旅游等部門表彰行業“巾幗建功”先進集體和個人共221個。
二、存在不足
通過實際工作,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婦聯組織在參與社會管理創新中,還存在以下欠缺:
1、資源不足,手段有限,需依靠婦聯干部人格魅力、威望,推動創新,推動工作的落實解決;
2、鄉村兩級婦聯干部普遍兼職,精力有限,不能全身心思考、謀劃如何在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發揮更大作用;
3、創新社會管理方式方法,是社會轉型的必然要求,是一項緊迫而十分重要的工作,一些基層婦聯干部缺乏婦女工作就是社會工作的深刻認識,以及相關知識的掌握,需要加強培訓教育。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是推動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總書記在今年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就如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進行了總體部署,對婦聯等群團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提出了明確要求。下一步,我市各級婦聯組織將在現有工作基礎上,進一步發揮職能優勢,積極探索參與社會管理和創新的工作實踐,為把婦聯組織打造成“堅強陣地”和“溫暖之家”不懈努力。
(一)堅持調查研究,掌握新情況,研究新問題,把握規律性。通過調研,掌握廣大婦女兒童的現實需求,找準婦聯參與社會管理和創新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根據婦女群眾的實際需求,確定婦聯工作的創新思路和具體舉措,提高服務婦女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當前尤其要把支持婦女創業就業、關愛弱勢群體作為創新的重要切入點,在促進增收致富、維護權益、豐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為農村留守婦女兒童做好服務,促其發展,真正使她們得實惠、普受惠、長受惠。
(二)堅持重心下移,協調各方力量,切實指導基層做好維權維穩工作。聯合市綜治辦和司法局全力推進婦女維權站納入鄉鎮街道綜治維穩工作中心建設,與綜治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在基層維穩綜治中心的支持下,進一步充分整合綜治、司法、公安、婦聯等多部門資源,按照統一受理,歸口辦理,協調共處原則,重點開展建設平安家庭、開展法制宣傳、調解矛盾糾紛、處理來信來訪、制止家庭暴力等與社會穩定密切相關的工作,努力做到平安工作聯創、維穩隱患聯排、來信來訪聯接、矛盾糾紛聯調、維權服務聯動,確保工作到位、責任到位、維權到位。同時要求在縣以上維權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建立“婦女維權崗”。著力延伸婦聯維權工作手臂,拓展社會化維權工作陣地。在50%以上社區要建立“婦女維權服務點”,不斷夯實基層維權工作基礎,擴大基層婦女維權服務站點的覆蓋面。
(三)堅持服務為本,廣泛搭建平臺,切實推動婦女創業就業。整合資源,繼續開展城鄉婦女各類實用技術、職業技能培訓,對以婦女為主的農村專業合作社開展送技術、送信息、送項目下鄉活動,對有創業意愿的婦女進行創業意識培訓,努力提高婦女創業能力;繼續落實婦女小額信貸政策,努力擴大農村婦女貸款覆蓋面,幫助農村婦女選好項目,確保貸款“貸得出、用得好,收得回”;大力開展“巾幗創業園”企業用工服務工作,通過多形式、多渠道,發動基層婦聯組織做好思想宣傳,引導婦女走出家門,就地就近就業,實現自身價值。
篇9
一、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的癥結所在
(一)農民工工資拖欠狀況的實證分析
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問題由來已久,只不過過去一直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有成為一個備受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企業克扣、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已成為當前影響社會穩定的主要問題。國務院研究室的《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稱,農民工“干著最重、最苦、最臟、最累、最危險的活……穿最廉價的衣服,用最廉價的商品,吃最廉價的食物,住最廉價的房子”,卻“拿著最低的工資”。 然而,即使如此,他們的權益依然屢屢受到侵犯,他們的工資時常被拖欠、缺乏足夠的安全保護、不能享受社會保障,幾乎成為現實生活中最弱勢的群體。
依據國家統計局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的《返鄉農民工統計監測抽樣調查報告》中指出,截至2008年12月31日,被拖欠工資的返鄉農民工占返鄉農民工總數的5.8%。對于受金融危機影響而返回的農民工,因企業關停而返鄉的農民工中有13%被拖欠了工資;因企業裁員而返鄉的農民工中有5.7%被拖欠了工資。 結果顯示,當年返鄉農民工的工資兌現率只有94.2%,私營企業主隨意拖欠、拒付農民工工資的不公平現象依然普遍存在。
農民工資被拖欠,導致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生活維系出現危機。當最基本的生存權、發展權都不能保障時,務工農民的其他合法權益便無從談起。如果說不勞而獲是有違社會公正的,那么本應多勞多得的人卻勞而無獲更是整個時代的悲哀。
(二)問題背后的政府缺位與失職
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表面上是農民工個人的問題,實際上卻是一個深刻的社會問題。 弗雷德雷克在《國家的新角色》中提出了:幫助窮人的辦法取決于國內資源有多少可供使用,也取決于是否存在相應的政治意志把資源用來緩解貧困問題。這一論斷揭示了政府的巨大作用。工資拖欠問題涉及到一個數量龐大的弱勢群體的基本生存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解決的關鍵還是政策的支持。政府在農民工工資拖欠的解決中,起著決定性的主導作用,只有看清問題背后政府的缺位與失職,才能從正面貢獻出可滋完善的建議與策略。
第一,政府監管政策的滯后阻塞了農民工的討薪之路。
筆者認為,用人單位故意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是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根源。勞動合同是明確雙方權利義務的依據,工資是勞動者提供勞動力的代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98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或者故意拖延不訂立勞動合同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雖有“責令改正”,但是被責令后不改正怎么辦?相關意見與處罰辦法中未做出進一步的規定,用人單位抱著僥幸心理索性不簽,導致工資糾紛發生時,由于缺乏書面合同,勞資雙方的權利義務難以明確,往往使勞動者一方舉證困難,維權無據。
第二,嚴重的管理“越位”和服務“缺位”是為農民工維權中的思想桎梏。政府部門的作風依然存在,管理中明顯存在著“接納貢獻性”與“排斥參與性”的取向,政府保護不到位。 從現實看,政府的許多職能部門已經開始對外來農民工進行管理,但是,絕大多數管理項目的實質就是收費,還是傳統意義上的管制式的管理理念與管理模式。重管理、輕服務,缺乏主動服務的公仆意識,存在嚴重的管理“越位”和服務“缺位”現象。
第三,政治權益的缺失對農民工合法權益的隱害。
務工農民既缺乏相應的利益訴求渠道,又缺少相應的政治參與機會,在政治權力的競爭場中,很大程度上更缺乏自己的發言人和代表者,話語權微乎其微,成為游離于政治權益之外的邊緣群體。 筆者認為,農民工在現實中政治權益的缺失主要表現在:一方面,利益訴求渠道不暢通。政府對務工農民合法權益得不到保護的現狀的漠然視之,嚴重地損害了政府的形象,使得務工農民因此而對政府的信賴感大大降低,以至于當權益遭受侵害時,務工農民更多的選擇以私立救濟為主導;另一方面,缺乏自己的利益發言人與代表人。
第四,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使“善待農民工”流于空談。
我國《勞動監察規定》明確規定了勞動監察的主體、內容、權限,如果嚴格執行,何以出現成千上萬的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情形?我國現有的相關法律中,有的缺乏前瞻性、預見性,相對于快速發展的社會現實表現出其滯后和不適應;有的缺乏有力的懲戒措施和保障制度,操作性不強,對侵犯務工農民權益的加害者的懲戒如同隔鞋撓癢,同時法律空白仍然存在,使得不法雇主得以鉆法律的空子,而政府在行政時則無法可依。 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解決過程中政府主導作用的發揮勢在必行。
因此,筆者認為,在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的解決中,應從一下幾點做好政府工作。
(一)落實責任制,切實加強對清理拖欠工作的組織領導
1.加強政府調控是解決農民工問題的重要保障。國家已有明確政策,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采取更得力的措施,明確牽頭部門,落實管理責任,加強督促檢查。一方面,加強行政監控。勞動合同是所有勞動爭議解決最有效的依據,只有規范勞動合同的簽訂才能逐漸規范用工條件和用工環境,從根本上減少拖欠工資的發生。針對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行政 機關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強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情況的監察,在源頭上保證了農民工維權有據,討薪有門。另一方面,權責明確,合作有序。勞動部門分為勞動監察部門和具有司法職能的部門。勞動監察部門主要負責行政監督,具有司法職能的部門則主要負責勞動調解和勞動仲裁等司法職能。兩個部門相互協調合作,才能更好地發揮勞動部門的職能。
2.農民工權益易受侵害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農民工作為個體太分散,缺乏自己的維權組織,降低了自己的維權力量。首先,黨團組織、工會等正式組織在用人單位里建立基層組織的時間較晚,維權力度不夠大。其次,在農民工聚集的很多地方,沒有吃呢管理農民工協會等農民工自治組織。最后,對于包括各種民間組織、志愿者組織、非營利組織在內的其他社會維權力量,政府缺乏必要的引導與支持。城鎮政府應該幫助農民工建立自己的組織——工會,增加農民工與社會強勢團體的對話能力,使農民工享有國家應該賦予農民工的實際利益,將其代表納入到政府組織中去,把農民工原始的地緣和血緣群體移到正式的社會組織中來,將他們的利益表達渠道合法化、制度化。
3.建立不良行為記錄聯動機制:以企業為單位建立綜合性臺帳,將拖欠工資記錄與安監、質檢等記錄實現聯動,由區民工工資拖欠投訴中心對其不良行為進行通報,并報送市勞動局、市建委及相關區縣部門。
(二)全面建立農民工工資保障制度。
1.具體落實《工資保證卡制度》
為了保證農民工每月能實實在在領到報酬,從2005年8月1日起,凡在重慶江北區內施工的建筑單位,每月發放工資時,必須在工資保證卡上登記,由農民工親筆簽字自己確認。該卡將記錄農民工在建筑單位工作后,每月領取工資的時間,工資額度等情況。由用人單位蓋章后生效。從而在制度上開通農民工工資支付綠色通道,為江北區建筑行業的農民工按時、足額領取辛苦錢保駕護航。同時,筆者建議,加大懲治力度,嚴格違紀責任,對實際中表面一套,背地一套,卡片照發,工資照欠者,按照拖欠部分進行5-10倍的嚴厲處罰。將該項保證卡制度作為一項硬性指標來狠抓落實。
2.工資支付墊付制度與工資支付擔保制度
工資支付墊付制度要求,建設單位(業主)未按照合同約定撥付或者結清工程款,致使施工單位拖欠勞動者工資的,勞動保障部門可以責令建設單位在未結清的工程款內先行墊付勞動者工資。而對合法分包工程的承包人拖欠工資的,由發包人在未結清的工程款內墊付勞動者工資;對違法分包、轉包或違法由他人掛名承攬工程拖欠工資的,由發包人全部墊付工資。通過責任的轉移,淡化了農民工的弱勢地位,有力的保證了農民工工資的落實。
(三)強化服務意識,完善法律援助
1.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采取多部門聯手的形式解決民工工資拖欠問題,全力保障民工能夠及時得到工資。據調查,由于信息溝通不暢,部分民工根本不知道合法的維權渠道,不知道到哪里可以投訴欠薪問題,而是非法聚集、堵塞交通等暴力形式追討工資。建立“民工工資拖欠投訴中心”,該中心要在處理討薪糾紛的同時,注重教育民工維權必須采取合法途徑,告知民工采取限制人身自由、擾亂社會治安等討薪手段的違法性,讓其知道違法行為會為自己和家庭帶來嚴重的法律后果,安撫好民工情緒。
2.加大跨區域合作,建立農民工的雙向維權機制
在農民工輸出、輸入比較集中的省、市和地區,要逐步自上而下地建立農民工雙向維權機制。在雙方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由農民工戶籍所在地工會組織與用工城市工會組織聯手,隨時溝通和交流務工、用工信息,共同處理重大侵權事件,做好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的工作。
3.完善法律法規制度,加大責任追究力度
農民工要求發放工資,是農民工的一項基本權利。完善法律法規,才能讓農民工在維權之路上有法可依。按《勞動法》及《職工權益保障條例》有關規定,被拖欠工資,民工可要求單位給付拖欠工資總額25%的經濟補償金,還可要求1至3倍的賠償金。大力扶持依法付給民工工資的合法企業 。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研究室:《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2006年04月16日。
2 國家統計局:《2008年末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2542萬人》,2009年03月25日 www。stats。gov。cn/tjfx/fxbg/t20090325_402547406。htm)。
3 弗雷德里克?巴和科爾巴喬,亞歷杭德羅?L:2001年:《國家的新角色》,載《國際社會科學》第l期。
4 嚴思源:《論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產生的根源及治理》,載《老區建設》,2009年10月。
5 胥仕元:《政府主導作用是務工農民合法權益保障的關鍵》,載《東南學術》2009年第2期。
6 胥仕元:《政府主導作用是務工農民合法權益保障的關鍵》,載《東南學術》,2009年第2期。
7 魯岳松:《新形勢下的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現狀及對策研究》。
8 李培林主編:《農民工:中國進城農民工的經濟社會分析》,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第229頁。
篇10
深入研究城鎮化、工業化進程中新生代農民工存在的困難和挑戰, 發現新生代農民工的流動規律和特征, 借助和發揮親情、情感的力量找到新生代農民工工作、生活的平臺,從而為新生代農民工鋪就了一條“融城”之路。
“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必須以改善需求結構、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城鎮化為重點”——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后,“城鎮化”成為頂層設計的聚焦點。未來城鎮化的發展將會涉及全國20多個城市群、18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和1萬多個城鎮的建設,進而帶動各個行業的發展。
總理曾撰文稱:“城鎮化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可以吸納1000多萬農村人口進城,進而帶動1000多億元的消費需求。”另有數據表明,中國每年有1000萬人從農村涌入城市。
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但由于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帶來的種種限制和制度,使得新生代農民工懷著執著的城市夢想和融入城市的渴求,卻面臨種種社會融入的現實問題,難以真正融入城市。
共青團是黨聯系青年的群眾組織,具有協助黨和政府處理青年事務的職能,又具有第三部門的特性,在推進新生代農民工社會融入中負有政治使命與重要責任。目前,各地團組織已經行動起來,深入研究城鎮化、工業化進程中新生代農民工存在的困難和挑戰,發現新生代農民工的流動規律和特征, 借助和發揮親情、情感的力量找到新生代農民工工作、生活的平臺,從而為新生代農民工鋪就了一條“融城”之路。
社區青年匯:停泊心靈的港灣
在北京,“社區青年匯”成為外來務工青年非常熟悉的場所。以東城區海巢HOT社區青年匯為例,這里與簋街很近,從事餐飲等工作的外地務工人員多,“我們策劃組織了一系列活動增加他們的歸屬感。比如,每逢春節、中秋等節假日餐飲業不僅不放假,反而比平常更忙,針對這一情況,青年匯組織了‘寄出一封家書’‘要外地務工人員到北京青年家中過節’等活動”。該青年匯負責人告訴記者,“自2009年籌建以來,我們已經發展了300多名會員,建立了自己的微博、QQ群、還有網頁平臺,對外來務工青年形成很大的凝聚力。”
“社區青年匯”是由共青團北京市委在全市基層社區和商務樓宇等青年聚集的地區探索建立的聯系、凝聚、服務青年的新陣地,針對區域內青年群體開展城市融入體驗、就業創業培訓、交友聯誼、文體娛樂、法律心理服務等活動,團結和帶領廣大青年構建熟悉互信、互助向上、包容和諧的城市社會關系。
據統計,截至2012年底,北京市共有常住人口2069萬人,其中5~35歲的青少年占總人口的50%。不少青年聚居于城鄉結合部,普遍缺乏城市融入感和社會歸屬感,部分青年對自身發展感到擔憂,對就業狀況、生活條件的改善要求迫切。
針對這一特點,共青團北京市委將社區青年匯定位于“一個好玩的俱樂部、一個靠譜的朋友圈”,由總干事、專職青年社工和志愿者組成,每個青年匯專職社工每年都要完成包括重點青少年幫扶、心理輔導等在內的10個幫扶項目。目前,全市350家青年匯已全部開始運作,2014年將達到700家,到2015年年底,將全面完成1000家的建設目標,實現對北京市1000萬青年群體的全覆蓋。
希望來吧:解除后顧之憂
“我有一個夢想,要用手中七彩畫筆來渲染多彩的生活;我有一個夢想,要用刻苦學習來報答辛勤工作的爸媽可現在,父母擔心我們放學后無人管教;擔心我們暑期沉迷于網絡游戲是共青團、國家電網‘希望來吧’,為我們請來了青年志愿者大哥哥大姐姐,陪我們學習玩耍,伴我們成長”2013年暑假伊始,當一聲聲稚嫩清脆的童聲從無錫皮革城萬力公益“希望來吧”課堂傳出時,贏得了在場家長、小朋友和青年志愿者的陣陣掌聲。與此同時,江蘇各地的“希望來吧”也為孩子們準備了豐富多彩的暑期活動。
從2011年11月開始,團江蘇省委按照團中央“關愛農民工子女志愿服務行動”統一部署,在總結各地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推出具有江蘇特色的“希望來吧”品牌工作。“農民工作為一個特別須要關愛的特殊群體,在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同時,其子女的學習、生活、成長等已成為一個重要的亟須關注的社會問題。”共青團江蘇省委一名負責人表示,“共青團關愛農民工子女志愿服務行動,著力為農民工解決實際困難和后顧之憂,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和溫暖,服務了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社會穩定大局,是共青團履行基本職能、體現社會責任、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工作內容,是共青團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及創新的重要體現。”
按照統一規劃、因地制宜、分批實施的原則,共青團江蘇省委通過陣地匯聚關愛項目、隊伍、資源和對象,著力打造共青團志愿服務的有形化陣地。目前,全省共有“希望來吧”227所,配備了專門管理人員715名,有1164個志愿團隊參與到“希望來吧”志愿服務中來,募集了各類企事業單位捐贈錢物累計近1000萬元,覆蓋了全省13個省轄市、80余個縣(市、區),每年有12.04萬人次的農民工子女從中受益。
圓夢計劃:放飛理想
“我原來是中專畢業生,出來工作后一直因為沒能上大學而頗有幾分遺憾,也曾因為不高的學歷及貧瘠的知識與不少好工作失之交臂。因此,我心中一直有一份圓大學夢以改變自己命運的巨大渴望!”即將從天津大學畢業的孫方方感覺自己很幸運——2011年7月,同事興沖沖從外面帶回一張傳單,上面就是廣東新生代農民工骨干培養發展計劃(圓夢計劃)的宣傳內容,其中“一天一元上大學”這個醒目的標題牢牢地吸引了她的眼球!仔細看過內容之后覺得挺適合自己,懷惴一顆實現自己大學夢的誠摯之心,孫方方在網上報了名,經過一系列的資料準備、思想考核、入學考試等,她終于擠上了這趟開往“春天”的列車!
廣東是用工大省、青年大省,在粵務工的80后、90后新生代農民工約2000萬人,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建設力量。2010年起,團廣東省委聯合相關部門共同開展實施了“圓夢計劃”。通過與北京大學、浙江大學、西南交大、西南科技大學等近20所重點院校展開合作,為逾萬名廣東省新生代產業工人提供以遠程教育為主的專科、本科課程學習。目前,開設的專業涉及行政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醫學、工程管理、土木工程等等。
“圓夢計劃”力爭打造 “三工程一通道”:即黨在新生代農民工群體中基本可依靠力量的培養工程;實現社會管理創新,推動新生代農民工群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骨干培養工程;助推“廣東制造”走向“廣東創造”、加快轉型升級的高素質勞動者培養工程以及新生代農民工成長發展的向上通道。通過這個載體,實實在在為新生代農民工謀幸福,為“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作貢獻。
夢想藝術團:融入都市文明的紐帶
孟超是生活在西安的“外地人”,不過,2013年他被眾多西安人所熟知。“我是藝術團首批成員之一,有了夢想藝術團,我們這些打工仔、打工妹將更加大膽地追求自己的夢想。”他說。
在2013年“五四”青年節之際,由共青團陜西省委等單位籌辦的陜西省外來務工青年夢想藝術團正式成立。來自建筑、餐飲等多個行業的150余名有才華、愛生活的外來務工青年成為夢想藝術團的首批成員,在西安鐘樓世紀金花廣場進行了精彩的演出。
藝術團的成立與《陜西省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文化需要和文化權利調研報告》有關。早在2010年,按照團中央的統一部署,團陜西省委就聯合省人社廳展開“新生代農民工社會融入”的專題調研,發現這一突出問題后,團省委在2011年再次成立調研組,專門針對農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展開調研,了解到外來務工青年渴望展示自己的藝術特長、實現心中的夢想,同時也發現了一批外來務工青年人才。
“目前,政府、社會對他們的關注,主要還在經濟和社會層面,精神文化方面則關注較少。提升農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幫助他們真正融入城市已是當務之急。” 共青團陜西省委書記李豫琦認為,文化是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的橋梁,可以幫助他們增強歸屬感、尊嚴感和幸福感。新生代農民工能否從根本上完成市民化的轉變,精神文化生活將起著最終的主導性作用。
- 上一篇:工程項目管理辦法細則
- 下一篇:吸煙調查問卷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