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經濟概念范文

時間:2023-08-23 16:11: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微觀經濟概念,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微觀經濟概念

篇1

發改委發文指出,2013年,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措施,農業農村經濟繼續保持穩定發展勢頭,糧食生產連續?十連增?,農民增收實現?十連快?。

一、2013年農村經濟形勢

(二)農民增收實現?十連快?,增幅連續第4年高于城鎮居民。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896元,實際增長9.3%。其中,工資性收入比上年名義增長16.8%,家庭經營純收入增長7.4%,財產性收入增長17.7%,轉移性收入增長14.2%。全年農民工總量26894萬人,比上年增加633萬人,增長2.4%。外出農民工月均收入水平2609元,比上年增長13.9%。

(三)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加強,農村民生工程加快推進。2013年,著力構建三農投入穩定增長長效機制,繼續把農業農村作為國家固定資產投資的重要投向。中央預算內投資用于農業農村的占比達到了50.6%,主要用于新增千億斤糧食田間工程、重大水利工程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村水電路氣房等農村民生工程,以及天然林資源保護、重點防護林、石漠化治理、退牧還草等生態建設。其中,安排中央投資225億元,解決了規劃內5500多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安排農村沼氣中央投資24億元,支持建設戶用沼氣47.8萬戶。游牧民定居工程、墾區危房、林業棚戶區(危舊房)改造加快推進,啟動實施以船為家漁民上岸安居工程,全國新增定居游牧民5.1萬戶、改造墾區危房51.1萬戶、林業棚戶區(危舊房)18.3萬戶、定居以船為家漁民2.5萬戶。退牧還草工程繼續實施,新增草原圍欄5810萬畝,補播改良重度退化草原1936萬畝。

盡管當前農村經濟形勢總體較好,但也存在一些需要關注的問題。特別是農業發展受水土資源和環境的約束不斷增強,亟需進一步探索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近年來農田水利建設步伐加快,有效灌溉面積達到9.25億畝,但繼續改造中低產田單位投資大幅提高,有效灌溉面積的增加空間有限,再加上缺乏全局突破性、區域帶動性強的新品種和新技術,農業單產提高的技術瓶頸短期內難以突破。由于需求不旺,加上受禽流感、鎘大米等事件影響,糧食、棉花、生豬、家禽等部分大宗農產品價格走弱,而成本繼續增加,導致生產效益大幅下滑。與此同時,國內糧食價格已較多高于國際價格,進口壓力明顯增加,農業生產成本持續上升與價格日益趨近?天花板?的矛盾更為突出,農產品價格調控機制面臨新挑戰。

二、2014年農村經濟重點工作

一是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在穩定完善強化現有政策基礎上,健全?三農?投入穩定增長長效機制,積極拓寬?三農?投入渠道。繼續把?三農?領域作為公共財政支出和中央預算內投資的優先領域,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加,重點向主產區和優勢產區集中。繼續增加農業補貼資金規模,完善農業補貼辦法,提高補貼精準性、指向性,新增補貼向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產區傾斜,促進補貼資金發揮更大效益。完善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增加糧食、油料、生豬生產大縣獎勵資金。穩步推進涉農資金整合,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二是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實施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加快實施《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優先以產糧大縣較多的地市為單位,著力建設區域化、規模化、集中連片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繼續支持新疆優質棉生產基地建設,啟動實施油料、糖料生產能力建設規劃。努力抓好?菜籃子?產品生產,支持海南冬季瓜菜生產基地建設,加強生豬、奶牛、肉牛肉羊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場)和畜禽良種工程建設。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繼續支持遠洋漁船更新改造,加強漁港、水產良種工程等漁業基礎設施建設。

三是加強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突出抓好中小河流治理、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等防洪薄弱環節建設,加快大型灌區、大型灌排泵站、規模化節水灌溉增效示范等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與改造步伐。完善農田水利建設管護機制,深化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持續推進林業生態建設,加快重點區域生態環境治理,加大重點地區、重點流域水生態保護和水土保持力度。加大草原建設和生態保護投入力度,加快實施退牧還草工程。繼續推進農村飲水安全、農村道路、電網改造、農村沼氣、危房改造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五是完善農產品市場價格和調控機制。在保護農民利益的前提下,更好發揮市場在農產品價格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探索推進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與政府補貼脫鉤的改革,逐步建立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在市場價格過高時補貼低收入消費者,在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按差價補貼生產者。2014年選擇部分品種和地區先行開展試點。繼續實行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和玉米、油菜籽、食糖臨時收儲政策。進一步完善生豬調控預案和大宗農產品儲備吞吐調節機制。繼續支持骨干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積極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加快主產區糧食倉儲設施建設。

篇2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教學目標;教學效果

微觀經濟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最為核心的必修課之一,是進一步學習其它專業課程的基礎。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不少學生抱怨這門課程“難學”,而不少教師也常常感嘆這門課程比較“難教”。在這個背景下,剖析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特征,探討如何改進教學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一、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的目標

現代經濟學之所以迅速發展成為社會科學當中引人矚目的一門學科,研究領域也不斷超越“經濟”,幾乎涉及到人類行為的方方面面,其原因就在于經濟學提供了一套看待人類自身行為及人類社會運行的方式方法。因此,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首要目標應當是思維的訓練,讓學生學會像經濟學家一樣去思考問題,而教材中諸多基本概念和分析工具的學習都是為了達到目標所必須進行的專業訓練。否則,教師辛苦的講授很難達到良好的效果,學生甚至會迷失在微觀經濟學大量的圖表和公式里而不能自拔;當嘗試運用所學經濟學知識解釋社會現象時,學生們要么不知如何下手,要么機械套用教材上的結論而不知考慮約束條件的變化。

二、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的特征

微觀經濟學比較抽象、分析工具復雜、課程內容繁多,相對于一般專業課程,其教學難度較大。

1.微觀經濟學的課程內容抽象。微觀經濟學是研究如何解讀人類行為和社會現象的一門學問,需要較高的抽象思維。由于微觀經濟學一般在一年級下學期或二年級上學期開設,是學生最早接觸的專業課之一,而學生在大學之前階段所接受的教育對于抽象思維能力的訓練較少,思考問題時常常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部分偏文科的學生這種傾向會更嚴重些。另外,作為一門社會科學,雖然微觀經濟學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分析體系和邏輯框架,但并不能達到自然科學那樣的精確,相關分析需要在一系列與現實并不完全吻合的嚴格假設基礎上展開。由于大一大二的學生社會閱歷尚不豐富,不僅欠缺對現實的抽象和解讀能力,良好的經濟學直覺也有待慢慢形成,因此,在開始學習微觀經濟學的時候,比較容易感到困惑。

2.微觀經濟學的分析工具復雜。在目前流行的本科微觀經濟學教材當中,除收入分配和社會福利等個別章節涉及到規范分析外,其它所有章節均以實證分析為主,廣泛運用文字、圖形和數學相結合的方式來表述經濟理論和模型。對于各種分析工具的運用,學生在初接觸的新鮮感消失后,容易產生畏難情緒,覺得這些分析工具過于復雜,難以掌握。

3.微觀經濟學的課程內容繁多。現代經濟學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凝結了無數學者的智慧,容納在一本教材里,難免會使得教材異常厚重。以不少高校采用的黃亞鈞主編的《微觀經濟學》(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為例,全書內容包含3大篇,共計16章,其中不少章節內容,需要10個以上的課時才能講清楚講透徹。但現實是,遵循高等教育的規律,最近幾年不少高校的不同專業的課時總量均在壓縮,而這種壓縮常常是通過減少具體課程的課時來實現的。因此,即使微觀經濟學課程內容繁多,也不太可能獲得“足夠”的教學課時。

三、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效果的改進

1.在深刻理解微觀經濟學內容體系的基礎上,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和節奏。如何在有限的教學課時內,讓學生掌握微觀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知識,并初步形成運用這些概念和知識分析具體問題的抽象思維,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和專業素質的培養打下良好基礎呢?這需要教師具備深厚的經濟學理論功底,同時深研課程教材、精選講授內容,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和節奏,并輔以必要的指定參考書目,讓學生課外閱讀。另外,對于關鍵知識點,務求講清、講透。雖然課堂時間寶貴,但微觀經濟學的關鍵概念和理論,以及相關重點、難點內容,卻不能吝嗇時間,必須詳細講授,直到學生真正掌握、理解,并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為止。例如,講授消費理論時,讓學生深刻理解經濟學如何解讀和詮釋消費者行為是關鍵,可以通過多角度的講解達到層層遞進的目的:在結合文字和圖形進行詳細講授后,再利用數學模型的推導進行重新表述,進而拋出現實案例讓學生分析。對于不同章節的不同內容,需要進行歸納和總結,幫助學生理清思路。例如,在講授生產理論時,就可以與先前學習的消費理論聯系起來并相互印證,因為這兩部分雖然涉及到的內容不同,但無論是分析生產者行為還是消費者行為,其基本邏輯和分析工具還是完全一致的。

2.靈活運用鮮活的現實案例。在微觀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靈活巧妙地運用來自鮮活現實的案例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學生抽象思維不足的缺陷,減緩學生的畏難厭學情緒。更重要的是,經濟學是解釋人類行為和社會運行的一門學問,必須通過案例教學讓學生學會針對從現實中提煉出的典型案例,將理論與實踐結合,進行較為深入的專業分析,從而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素質。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不僅要重視選擇經濟學的經典案例,還需要重視不斷吸納新的案例;不僅要重視概念和理論講授之前的案例引入、講授之中的案例穿插,更需要重視講授之后對于具體案例的討論和分析。

3.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和工具可以非常方便地直觀展示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尤其是對于某些背景資料、復雜圖表的展示可以很好地節約課堂板書時間,使課堂信息含量增大。隨著文化產業和網絡技術的發展,相關視頻資源的搜索、下載變得容易,這類資源值得好好挖掘。例如,對于“看不見的手”的課堂講授,如果能夠配以短短幾分鐘的斯密生平及其理論產生背景的視頻,可能效果會很好。但需要注意的是,再先進的教學手段和工具都不是目的,不能因此而受到局限和約束,例如,某些關鍵的模型推導過程該板書還是應當板書,如果采用PPT展示,也許學生的印象并不會深刻。

4.配合適度的課內外習題訓練。在課堂內外,給學生安排適度的習題訓練是非常必要的。最優化、微積分等數學方法在微觀經濟學的應用幾乎充斥了每一個章節,通過習題訓練可以加深學生對于基本概念和知識點的把握,廓清大腦里某些似是而非的感性認識,培養良好的經濟學直覺和嚴謹的專業思維。在課堂內,對于重要知識點的傳授,應當配合習題的講解;在課堂外,每一章講完之后,也應當布置適量的習題作業。

5.改革課程考核方法。對于微觀經濟學的課程考核,不宜完全采用期末閉卷考試的成績作為最終結果,而應當結合平時的課堂發言、小組討論、課外作業等進行綜合評價。期末試卷考題的設置不宜過于強調對書本知識點的記憶,而應當注重對學生靈活運用知識點的能力的考察。

參考文獻:

[1] 藍文妍.淺談微觀經濟學教學經驗[J].太原城市職業技

術學院學報,2011,(7).

[2] 呂文慧.淺論微觀經濟學課程案例教學改革[J].甘肅聯

合大學學報,2011,(1).

篇3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教學教改;教學內容

1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的重要性

微觀經濟學的基礎理論及研究方法是財經管理類諸多專業課的基礎。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可以啟發學生對經濟現象進行分析和判斷,并指導他們如何做出理性的經濟決策。微觀經濟學不僅是規范學生學習和運用現代經濟學理論的基礎課程,也是致力于培養學生具有現代經濟思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對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專業素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微觀經濟學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專業主考課,關系到學生考研的成敗。

2二本院校微觀經濟學教學中面臨的困難

2.1學生素質整體下降,學習的主動性不強

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與普及化背景下二本院校學生的平均素質降低。中學教育中高密度、被動式接受教育的過程使學生們逐漸失去了獨立思考意識,課程學習完全依賴老師講解。過早地文理分科,使學生們沒有具備完整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理科生怕文字描述、懼怕記憶基本概念和理論,對經濟常識的了解較少;而多數文科生不具備簡單的數理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2.2高校對教學不夠重視,教師教學水平相對較弱

二本院校在人才引進方面也越來越看重學歷與科研,引進的幾乎都是來自研究型大學有較強科研能力的博士研究生。這些教師理論知識比較扎實,科研能力較強,但實踐教學經驗和教學能力明顯不足。雖然二本院校重視日常教學管理,但多數留于形式,教師只要完成教學的基本任務,嚴格考勤,保證不出教學事故即可,學校找不到合理的指標體系去衡量和監督教學效果。學校的教學獎勵與職稱評定等也與日常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不掛鉤。在這種體制下,教師既沒有努力鉆研教學的動力也沒有提高教學能力的壓力。

2.3微觀經濟本身的特點

微觀經濟學具有理論性強、教學內容繁多的特點。教師要在短短的課堂時間內講清楚微觀經濟學基本概念、模型、圖形等理論已經很不容易。微觀經濟學中假設條件太強太多,很多原理只有在嚴格的假定才能存在的,這些條件的假定與現實的經濟世界相差甚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很懷疑理論對實際生活的指導作用,在理解消化模型上有一定難度。

2.4現有教學方法和教學條件

二本院校經濟學課堂中主要采用講授式教學方法授課,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基本上就是教師唱獨角戲,教與學之間缺乏必要的聯系和溝通,沒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校逐年擴招使得各高校師生匹配比例嚴重失調,生均教學資源數量在減少。教師通常一學期要上幾門理論課,每門課的人數又非常多(課堂人數一般在九十人以上),基本上只能采用大班上課,這種條件下不僅教師上課辛苦、課堂紀律很難控制,而且師生討論和互動時間少,教學效果差。

3微觀經濟學教學改革對策

3.1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有區別的選擇教學內容

為解決微觀經濟學教學內容多、課時少的矛盾,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專業有針對性的選擇教學內容,而不是不顧學生的專業需要一股腦的灌輸全部理論。比如對于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主要講解一些基本的理論、注重理論對實際生活的指導,使學生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對于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求掌握微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模型,并運用模型分析經濟現象;而對于經濟類的學生要求系統掌握經濟學基本理論,模型分析和內容更全面,而且要配套各種類型的考題進行學習。對于考研的同學,可以考慮建立一個群,除基本理論之外還要補充一些經濟思想史,讓他們對不同流派的理論體系有個初步認識。

3.2多種教學方法配套使用以提高上課效率

在教學中對概念性的內容教師可舉一些生活中每天會接觸的商品進行解釋,而對于基本原理比如彈性、消費者均衡、生產者均衡等理論需要引導學生運用基本知識進行案例分析和討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相結合可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從而提高課堂學生的興趣和效率。

3.3改變單一的職稱評審模式,有效激勵教師提高教學水平

新時代對高校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提出新的要求,為了改變高校教師教學能力不足的狀況,二本院校在職稱評定和教學獎勵的過程中要更多的體現教師日常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教師應轉變思想觀念,把教書育人作為根本,考慮個人發展的同時也要對學生負責,對教育事業負責。

3.4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及其他網絡資源

微觀經濟學內容多,原理、圖形、理論模型復雜,加之大部分學生數學基礎不好,教師要想在有限的課堂完成教學任務,必須要借助多媒體設備。此外教師也應利用網絡資源為教學服務,比如在網上尋找最新案例讓學生分析,利用網絡給學生布置作業,并在網上批改作業等都能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對于難掌握的模型,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傳輸給學生推導過程,指導學生課外學習。

篇4

(一)課程的系統性

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5版)作為微觀經濟學的經典教材,十分適合本科生學習。該教材共有11章。首先簡單介紹西方經濟學.然后介紹了消費者理論(包括需求、供給理論、均衡價格和效用論),生產者理論(包括生產論和成本論)。接下來講述不同市場結構下生產者如何生產和定價,包括完全競爭市場和不完全競爭市場理論,以及生產要素的價格決定。最后,在介紹一般均衡的經濟效率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市場失靈和政府應如何行使職能避免這一情況。整個微觀經濟學理論條理清晰,邏輯嚴密,體現出很強的系統性和連貫性。

(二)理論的抽象性

作為經濟學的基礎課程,微觀經濟學對抽象思維有較高的要求。比如,在課程中廣泛使用的彈性這一概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很難理解其含義且很容易混淆;此外,一些距離現實生活比較遠的理論,如寡頭壟斷理論、市場失靈等在現實中也很難找到合適的案例來解釋。再者,屬于社會科學的微觀經濟學課程并非如自然科學一般可以在實驗室再現,缺乏社會實踐經驗的學生對于理論的理解缺乏深度。

(三)定量、圖形分析

使用頻繁微觀經濟學理論的研究主要以定量分析為主,并結合定性分析,其理論的得出往往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與影響,變化較多,學生理解起來不太容易。其次,在很多經濟學理論的求證中,往往是大量使用數學知識推導得出因變量對自變量變化的反應程度,數學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掌握這些也有一定的難度。第三,微觀經濟學課程中使用大量的圖形來說明變量之間的關系及變化過程,很多圖形比較相似,學生不容易牢固掌握。

二、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問題

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在本科階段的微觀經濟學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一)切合實際的案例

比較少微觀經濟學是在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基礎上,吸收美國經濟學家張伯侖及英國經濟學家羅賓遜的壟斷競爭理論以及其他理論逐步建立起來的。教材中主要也采取西方國家的經濟案列,缺少對于亞洲特別是我國當前熱點和焦點問題的案例(如土地價格、房地產行業問題等)。這使得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案例的理解有距離感,僅停留在表面層次,不夠深入,很難運用所學理論解釋現實的經濟問題。

(二)課時相較于內容偏少

從教學時間的安排來看,相對于這一課程的特點、學生情況和教學內容,48學時較為緊張。學生往往要在一堂課掌握近一章的內容。即使課前進行了預習,學生完全吸收課堂內容難度也較大。這就導致前一章內容還未掌握好,教師已進入下一章趕教學進度。由于課程內容的連貫性,學生往往陷入囫圇吞棗的惡性循環,教學和學習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

由于教學的評估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試為主,這就決定了學生以書本為主、教師以應試為主,從而忽略了課堂教學的真正意義。作為解釋現實問題的經濟理論,其初衷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服務的。因此,對于理論的學習并不僅僅是弄懂數學公式的推導,或是概念的死記硬背,更重要的在于學會應用已掌握的理論分析現實問題,并嘗試給出解決途徑和方法。

三、改進微觀經濟學教學的幾點建議

結合微觀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以上一些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以提高微觀經濟學的教學質量。

(一)精心設計課堂內容

由于微觀經濟學內容龐雜,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對教材內容有所取舍,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包括如何引入話題,如何突出重點、如何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對學生提出問題等。遵循由淺入深、由抽象到具體、由理論到實踐的原則,讓學生既能緊扣課本地掌握重點知識點,又能從抽象理論中體會其真正含義。講課過程中,以價格決定機制為主線,讓各章內容貫穿于這一體系當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有一條明確的主線。

(二)豐富教學手段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點

對教材進行梳理、歸納,通過動畫、短片、圖片等形式引入課堂內容,并通過課件的制作使學生清晰微觀經濟學理論脈絡、重點概念、定理等內容,加強學生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多媒體教學往往節省了大量的畫圖時間,且能夠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到變量的變化過程及相互間的影響,教會學生如何看圖、看表。其次,加強課堂互動。微觀經濟學課程本就是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從提出和分析現實經濟中的焦點、熱點問題入手,教師引導、學生參與的信息雙向交流過程能夠將枯燥的理論講解轉化為活躍的理論討論,并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

(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教學活動中

篇5

 

一、引言

 

高鴻業版的《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到2014年已經出了第六版了,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它是當今國內流行的一本西方經濟學教科書。大多數的財經院校或財經專業均開設有微觀經濟學課程,并指定了高鴻業版的教材。其原因可能在于許多院校在研究生入學考試中指定或默認這本書為參考書。另外,該教材有大量的配套輔導手冊或練習題,極大地方便了教師出題或學生做作業。其中翔高教育配套的《學習手冊》也出到了第六版,上面有課后習題答案,還有補充練習,很多增加的習題是歷年的考研題目。另外,人大出版社也開發了數字考試系統,供高校使用。它還有針對教師的教學手冊。所以說這本教材是國內較權威的教材,一點不過。認真分析高鴻業版教材的理論知識結構和分析方法,對于幫助教師教和學生學都具有現實意義。

 

關于微觀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從理論上是很多的,比如:邊際效應分析,機會成本分析,微觀計量分析等。在課本上第一章中也有介紹的。它是在介紹了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理論分類和本質后,簡單地介紹了其分析方法,還與宏觀經濟學進行了對比。從學生最后的學習效果,學生對于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理論還是不理解或者記不住,但對其核心的分析方法——邊際效應——的分析方法略微有些理解。學生學習這門課的最終目標,是理解和掌握教科書上的概念或定理,但經濟學的素養是學會微觀經濟學的分析方法,以分析家族或廠商的行為。因此,有必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結合歷年考生在考試中出現的常見問題,尋找讓考生快速掌握經濟學的思維方式的一條捷徑。那就是濃縮在各章節中出現的共性分析方法提練出來,并把各個理論揉進去。這種分析方法可以簡單地稱為“邊際補償”分析方法。這是結合了邊際效應分析方法和無差異曲線而得出的。

 

提到“補償”一詞,一定會聯想到教材第三章消費者理論中的補償需求曲線。是的,邊際補償的分析方法正是受到這里的補償需求曲線的啟發。希克斯在《價值與資本》中極力推崇和宣傳無差異曲線,強調物品的替代和互補性。這里的補償有替代的含義。也正是受這個啟發,借用“補償”一詞,把“邊際補償”分析當作教材中的基本分析方法,接下來,從第三章消費者理論,第四章生產者理論,以及第九章一般均衡理論來說明邊際補償的分析方法及體現。

 

二、微觀經濟學的四個發展階段

 

在講微觀經濟學的脈絡之前,先看看微觀經濟學的發展,弄清楚了它的發展,才知道教材上對應的是哪些部分,有哪些知識點,如何聯系,需要用哪些分析工具。微觀經濟學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微觀夾雜在宏觀中的階段(17世紀到19世紀中期)。這時候主要以威廉·配第、亞當·斯密、李嘉圖為代表,宏觀與微觀是混在一起的。現代微觀經濟學拋棄了勞動價值論,把生產費用學說和稍晚的邊際效用價值學說作為開端。其中,德國人戈森提出邊際效用遞減,與將貨幣配置在任何商品的最后一單位貨幣的效用要相等。這兩個規律稱為戈森第一和第二定律。它們構成了現代微觀經濟學消費理論的重要淵源。

 

第二階段,奠定基礎的階段(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期)。由于資本主義自由競爭向壟斷競爭過渡,經濟危機不斷發生,研究開始同時關注供給和需求。這一時期的微觀經濟學主要是奧地利經濟學的邊際效用價值理論,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和克拉克的邊際生產力理論。其中,奧地利學派的效用理論與以前效用價值的區別是加入了“稀少性”。馬歇爾主要是將邊際效用理論與供求論和生產費用論相混合,重視邊際增量分析,采用局部分析方法,是以完全競爭為前提的。

 

第三階段,體系初步形成,開始獨立發展的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這一時期主要通過對廠商理論的發展,補充了微觀經濟的體系。廠商理論就是在不同的壟斷或競爭條件下,廠商的產品價格與產量如何決定。主要代表人物是張伯倫和羅賓遜。特里芬(1940)提出以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作為必要條件。希克斯(1939)利用了馬歇爾的效用概念和帕累托的無差異曲線,提出邊際替代率,揚棄了基數效用,豐富了福利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內容,由此,微觀經濟學建立起了獨立的體系。

 

第四階段,發展和演變的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今)。高鴻業版的教材主要包括前三個階段。微觀經濟學總體上是主觀效用價值論,從基數效用到序數效用的轉變,廠商理論的建立,標志著微觀經濟學體系的形成。要說明的是,英國的埃奇沃思在1881年提出并介紹了無差異曲線,沒有引起人的注意。然后,意籍帕累托引用了無差異曲線,建立起序數效用為特征的主觀價值理論,但它只是簡單比較效用組合的大小,而不去表明和計算組合的效用差額是多少,它有意、法語兩個版本,傳播仍然不廣泛。它直到1934年,斯拉齊茨、希克斯和艾倫推動了無差異曲線的應用,希克斯將邊際效用理論轉變成了無差異曲線,計算了其斜度,即斜率,命名為邊際替代率。這樣就替換下了基數效用論里面的邊際效用概念。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替換為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

 

三、無差異曲線的特征及補償的分析方法

 

帕累托的《政治經濟學教書》(法文版1909年)應算作對消費者需求學說的一個經典論述。任何現代的研究應該從這里開始。為了研究有關聯的商品,帕累托從埃奇沃斯那里借鑒一種幾何學方法——無差異曲線。無差異曲線是希克斯極力推崇的,它是微觀經濟學中經典的分析工具。無差異曲線上每個點都表示一個相同的總效用,它是由線上兩種商品的不同數量組合帶來的,數量組合不一樣,但是總效用相等。它可以是曲線、直線、或者垂直形。總效用曲線表示商品組合的效用,當x與y的數量增加,必然出現較高的總效用。只有這些移動是互相補償的——x增加而y減少,或x減少而y增加,無差異曲線才不會變動。通過無差異曲線上的任何一點的斜率都有肯定而重要的意義,個人為了補償一小單位的損失,需要有某一數量的y。失掉x所引起的效用損失,應等于得到某一數量y帶來的效用。它離原點越近,總效用越小,反之,越大。它暗含的是消費者可以為商品組合的偏好排序。這和中國歷史上的多多益善有點相似。離原點越遠的商品組合越多,總效用就越大。提出邊際效用之比率的是俄國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斯樂特斯基。這叫做邊際替代率。邊際替代率的定義是恰好足以補償消費者損失一個邊際單位X的Y的數量。根據規則,無差異曲線是對軸線突出的,用術語來說可稱為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當支出分配在兩種或多種商品上時,以下一點是必須的,即相等的市場價值之間的可能替代不應導致消費者達到較好的位置。

 

消費者剩余原創人是杜普伊特,他認為,政治經濟學必須以消費者為獲取某物所愿做出的最大犧牲作為衡量該物效用的標準。而福利的衡量也以效用為基礎。馬歇爾和杜普伊特一樣,認為效用的收獲是消費者不能缺少某物而對該物付出的價格與其實際對該物支出的價格相超出的部分。最好看待消費剩余的辦法是把它當作一種因價格而下降的結果。以貨幣收入計算消費者所得的收獲,或者還可以把它表示成收入的補償變化,也就是收入的變化正好抵消價格的下降,使得消費者不比以前更好。

 

四、邊際補償分析在消費者理論中的應用

 

所謂“邊際”是指價格或數量變動一個單位。以下的分析主要指數量變動一個單位。數量用x表示,那么,邊際增加相當于x=1;補償的含義,顧名思義,表示失去的某些物品需要得到另外的物品來補償,如果把失去當作成本,那么得到就是收益,成本與收益是相比較而言的,如果用后者支換回前者,原來的收益變成了現在的成本,成本相應地成了收益。所以,補償既可以當作收益,也可看作成本或代價。比如,這里甲有兩個香蕉,乙有一個蘋果,如果兩個人同意用2個香蕉換一個蘋果。那么,甲想得到一個蘋果(邊際增加),就要放棄2個香蕉(成本或代價),一個蘋果是對2個香蕉的補償。以上是對邊際補償較為直觀的理解。下面繼續分析消費者理論中的預算線與無差異曲線,說明邊際補償是怎么應用的。

 

如果用x1表示第一種商品,比如蘋果,用橫軸表示,價格為p1=2,x2表示第二種商品,比如香蕉,用縱軸表示,價格為p2=1,如果按照上面的交換條件,2個香蕉換1個蘋果,交換率為2,經濟上叫做邊際替代率為2,即: 。 實際上,它表示市場上的相對價格,顯然,蘋果的價格要比香蕉的價格貴,正好是2倍。表示為 ,這也正好是預算線的斜率,所以,預算線也叫做價格線,因為它是價格之比。如果收入為M,收入全部用來對x1和x2的支出,那么M=x1p1+x2p2,移項得: ,由x2對x1求導數,可得 ,同樣,移項可得: ,這可以看作消費者消費x1的邊際成本。從機會成本來看,消費者增加1單位的x1,將會損失 的x2。 這個式子正好同前面分析的一樣,市場上的交換比率與兩種商品的相對價格之比相等。如下圖1,AB表示預算線,兩種商品市場交換比率正好為預算線的斜率,也就是相對價格之比,假設收入M=1元,OA=1,OB=2,那么,邊際補償在這里可以理解為,為了得到橫軸上表示的一個蘋果,必須放棄2個香蕉,反過來,放棄了2個香蕉,必須用1個蘋果作為補償。

 

從無差異曲線來看,u=u(x1,x2),由于同一條無差異曲線上,效用一樣,所以,無差異曲線可以寫作:u=u(x1,x2),全微分后可以得到:MU1dx1+MU2dx2=0, ,這個式子可以理解為消費者消費x1的邊際收益,為了增加1單位的x1消費,必須放棄 的x2,當邊際效用之比等于價格之比時,消費點位于均衡點E。如果不相等,比如,消費點位于A時,價格之比小于邊際效用之比,即邊際成本小于邊際收益,增加x1的消費是有利的,因此,增加x1的消費,減少x2的消費。反之,消費點位于B點時,邊際成本大于邊際收益,消費者會減少x1的消費。

 

五、邊際補償分析在生產者理論中的運用

 

求解生產者均衡要涉及兩個工具,一是相對價格曲線,它是總產值或總收入。另一個是生產可能性曲線,它是無數個商品組合點的連線。要得出最優的生產點或商品組合點。先分析成本線。如果用m表示這個總產值或總收入,兩個產品的價格分別是P1和P2,則收入函數為:x1p1+x2p2=m,此式確定了x2和x1之間的函數關系,即 ,它的幾何表示為相對價格曲線,與消費者的預算線是一致的。斜率為 ,對上式求微分,有 ,可以理解為x2和x1之間的交換率,x1可以交換到 ,交換就意味著補償。也可以理解為一種收益,如果x1=1,則x1的邊際收益為x2。

 

現在考慮生產函數,假設企業家使用單一投入c,來生產兩種商品x1和x2,則生產的隱函數為H(x1,x2,c)=0,顯成本函數為c=h(x1,x2),用c表示的成本是兩種產出的函數。產品轉換曲線表示在給定投入C時,生產商品組合的圓圈。假如固定投入c,為了獲得更多的x2就要放棄x1,假設分別生產這兩種商品的成本是相同的。在幾何上,負的斜率定義為邊際轉換率, ,假設成本為c為既定,對成本函數全微分,得到dc=MC1dx1+MC2dx2,MC表示邊際成本。既然dc=0,所以,兩種商品的邊際轉換率等于x1的邊際成本與x2的邊際成本之比,即 。邊際成本之比,相當于邊際機會成本,表示生產1單位x1的機會成本是 ,假如邊際成本之比為2,即生產1單位的x1將損失2單位的x2,或者說2單位的x2可以補償1單位的x1。當邊際成本與價格之比相等時,商品組合點正好位于E點,如圖2。假設生產點位于A點,邊際成本將小于邊際收益,就應該增加x1的生產。反之位于B點,需要減少x的生產。

 

六、小結

 

均衡價格理論、廠商理論和分配理論是現代微觀經濟學的主要研究對象,福利經濟學也加入進來。由均衡價格可以引伸出個別市場或個別商品的需求與供給問題。顯然,微觀經濟學不僅僅孤立地研究個別單位或個別市場的運行,還非常注重這些單位之間的相互作用或市場之間的相互聯系。所以,學習微觀經濟學,既要見樹木還要見森林。希克斯在《價值與資本》一書中,極力推崇和大力發揮帕累托的以“序數效用論”和“無差異曲線”等概念為基礎的“一般均衡理論”。其后,一般均衡理論和無差異曲線在英、美經濟學界廣泛應用。希克斯在引論中說:“但我相信,我寫成的是一本書。這樣說的根據不在于論題的統一,而在于方法的統一。我相信我很幸運地找到了一種可以應用于廣泛的經濟問題上的分析方法”(1995)。我們可理解為,學習微觀經濟學,本質上在學習一種分析經濟問題的方法。從希克斯對無差異曲線和一般均衡理論的運用來看,正是具有“邊際補償”分析的特點。在價格給定,不同的商品相互組合,從而保持效用不變,通過邊際補償方法的運用,同時,也滿足邊際收益與邊際成本相等的原則,從而找到個別市場,從而相互聯系市場的均衡點。這也是我們看到的資源最適度配置的結果。

 

作者簡介:

篇6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改革;微觀經濟學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3.067

微觀經濟學是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本科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對其后續課程的學習非常重要。由于微觀經濟學課程理論抽象、概念多、涉及大量圖形分析等原因,導致課堂教學內容較為枯燥,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因此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微觀經濟學的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因此,培養、提升學生對微觀經濟學課程的學習興趣,提高微觀經濟學的課堂教學效果,已成為當前微觀經濟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急需解決的問題。鑒于此,本文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微觀經濟學線上教學情況為例,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改革思路,提高學生學習微觀經濟學的積極性,改善微觀經濟學的課堂教學效果。

1微觀經濟學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1.1理論與實踐聯系較弱

經濟學科體系的建立已經有較長的歷史,隨著社會實踐的不斷發展微觀經濟學理論體系日益龐大、課程內容龐雜、概念定義多、理論性較強。當前微觀經濟學的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是理論知識的講授,與實踐結合不多。微觀經濟學作為一門和市場經濟聯系緊密的學科,更需要重視對市場機制的認識,加強理論和實際的聯系,反之,將會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覺經濟學抽象難懂,致使許多內容難以理解,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課堂教學效果較差。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加強理論知識和實踐的聯系,積極引導和培養學生的經濟學思維,加強學生經濟專業素養的提升。

1.2課堂授課形式相對單一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相對較少,以老師單一講授為主,授課形式比較單一,大部分時間都是老師在講臺上講解知識,學生被動的學習和接受,而且在課程講授過程中,由于微觀經濟學理論性較強,缺乏趣味性,容易形成沉悶的課堂氣氛,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比較弱。

1.3考核方式單一

目前,我校微觀經濟學課程采用的是“期末考試+平時成績”考核方式。其中期末考試占60%,采取閉卷考試方式,期末試卷的內容大多都來自于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生思考和分析實際經濟問題的題所占比重較低。平時成績占40%,由任課老師根據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課堂出勤及作業完成情況等給出平時成績。由于近年來大學擴招,班級容量大,導致老師不能及時有效掌握每一位學生的狀況,使得平時成績的給定缺乏公平。因此,這種單一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學生對經濟理論的深入的學習,不利于學生綜合知識運用能力的提升。

1.4課時設置不合理

微觀經濟學這門課程理論體系龐雜、概念眾多,在解釋眾多的經濟變量的時,通常利用數學公式、圖形等形式來解釋經濟變量之間的內在關系,這要求學生具備較好的數理知識。但是,由于課時數較少,教師為了能夠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拼命地趕教學進度,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講授課本的理論知識,導致課堂案例教學內容較少、課堂練習較少,使得學生無法進一步深入學習。

2翻轉課堂的概述和特點

2.1翻轉課堂的內涵

翻轉課堂是起源于美國高中教師的教學實踐,它是信息技術在網絡教學應用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特點在于教師首先根據課堂教學目標、重難點制作學習視頻,然后上傳到學習平臺,學生在課前自主完成課程視頻的學習,課堂上教師與同學進行討論與交流。2011年,美國可汗學院通過互聯網把教學視頻公開課免費分享給使用者,進一步擴大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全球教育界的影響。之后,我國相繼出現的慕課、微課等一系列在線課程,使翻轉課堂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2.2翻轉課堂的特點

2.2.1教學手段的先進化

相較于傳統課堂,翻轉課堂在教學過程中具備了很多優勢。在傳統課堂模式下,學生預習,大部分預習的是課本知識,而在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是通過網上觀看老師上傳的視頻,更加形象、直觀。此外,對于學生來講,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夠進行學習,使學習過程突破了時間、地點、空間的限制,這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重大變革。

2.2.2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

從整個教學流程的角度來看,翻轉課堂顛覆了“教師講授+學生作業”的教學過程。傳統的教學過程是一種先教后學的模式,教師先在課堂上進行講授,學生在接受知識進行學習,課堂效果較差。而在翻轉課堂中學生先進行自主學習,然后教師在進行講授和針對性的輔導。課前,學生通過觀看教師制作好的教學視頻進行主動學習,完成對教學內容的預習,進行知識的傳遞;課中,教師根據學生課前的自學情況,對重要內容進行講解,同時通過課堂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促進知識的內化;課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學生通過練習、測試等活動進一步鞏固學習成果,促進知識的遷移。

2.2.3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角色轉變

從師生關系的角度來看,在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以教師傳授為中心,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角,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在翻轉課堂中,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性學習,而不是原來被動的接受知識,學生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角,教師是學生的“助手”。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角,而是將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將課堂教學過程成為老師為學生答疑解惑、溝通、交流的平臺。

3基于翻轉課堂的微觀經濟學教學模式

3.1課前實施環節

課前,首先教師需要根據微觀經濟學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分析,結合多年教學經驗設計教學內容,將每一部分內容細化為多個知識點,根據細化的知識點,將每一知識點制作成五到十多分鐘的視頻。然后將錄制好的視頻上傳到泛雅教學平臺以及各章節的知識點、學習內容、學習目標,并通過網上教學平臺及時的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要求學生登錄平臺在課前進行自主學習,同時老師積極獲取學生學習所反饋過來的自主信息,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薄弱之處,根據學生在線自主學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備課和課堂講授。

3.2課堂實施環節

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在課前環節已經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點。因此微觀經濟學教師首先應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以及泛雅教學平臺所反饋分析的結果,對學生課前學習中遇到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課堂解析;其次,鼓勵學生積極的參與課堂,在課堂上通過基礎知識提問、課堂討論、案例分析、學生實踐知識反問等方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更為以后評定學生平時成績提供依據;最后,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和答疑解惑,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3.3課后強化環節

經過課前教學環節和課堂實施環節的實施,學生對本節課所學內容有了一個明確的認識,為了鞏固加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需要課后依托泛雅教學平臺進一步強化。教師將每節課作業、小測驗、學習資料等上傳到泛雅教學平臺,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測試結果、作業情況了解到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與此同時,學生也可以根據測試、作業反饋結果找到自己的知識盲點和誤區,高效、便捷地進行鞏固與復習。

4微觀經濟學課程翻轉課堂實施效果

4.1學生自學能力有所提高

在翻轉課堂模式下,課堂教學活動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學生需要登錄教學平臺在課前自主前觀看錄制好的教學視頻以及課后自主完成測試習題,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從過去被動的學習轉變成為積極主動學習,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在課堂實施過程中,學生需要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討論、搶答、互動等,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4.2學生學習興趣增加

在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枯燥的理論知識,而是作為學習的主體,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來,通過自主學習微觀經濟學知識的相關視頻或者參與課堂討論,都給學生帶來了全新的學習體驗,學生學習興致更高,參與度明顯提升,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篇7

20世紀80年代,西方經濟學被定為財經管理類專業的核心課程。21世紀初,教育部把西方經濟學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門課程。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相互依存、互為基礎,兩者并不存在對立的關系,只是針對的研究領域不同,所用方法等都差不多。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科基礎課,微觀經濟學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學好該課程將為以后學習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等后續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微觀經濟學課程設置的目的就是在學生了解、認識和掌握微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礎上,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經濟領域相關問題的能力。

當前微觀經濟學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第一,由于授課教師的缺乏和學校招生規模的擴大,一般都采取大班的教學模式,課堂紀律難以保證,師生互動很難開展。第二,微觀經濟學涉及到的內容非常廣泛,教學任務繁重,部分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整個課堂就是在“灌”⑴。第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理論輕實踐。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光死記硬背一些結論,并做一些與理論相關的題目,但對這些理論到底是干什么的、在現實生活中有何作用、如何利用這些理論解決現實問題,學生卻甚少關心,更不用說弄清楚。“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也要讓學生“知其所以然”,更重的是讓學生明白在現實生活中如何運用等。第四,部分年輕老師注重理論模型的推導,數學化嚴重,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可接受度,進而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積極性。諸多問題嚴重阻礙了課程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提升,本文從改革課程教學模式入手探討改革對策,以期提升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1現有課程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

第一,教學內容多,課時偏少。微觀經濟學需要講授的內容特別多。目前很多本科院校都以高鴻業的《微觀經濟學》作為教學用書,該教材共有十一章,涉及的內容包括需求、供給和均衡理論,效用論,生產論,成本論,市場結構論等,教師很難在規定的50個(左右)課時之內完成教學任務。

第二,理論性強,學生學習積極性弱。微觀經濟學主要是對流行于西方國家的一些經濟學原理的介紹,理論性非常強,難免會有些枯燥。并且,現在講授經濟學的基本上都是年輕老師,缺少實踐經驗,對一些經濟問題、經濟現象缺乏深刻理解,講起理論來自身都感覺空對空,沒什么依托,底氣不足。學生的主要精力也放在了看課件和記筆記上面,很少聯系實際。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生感覺枯燥乏味,喪

失了學習積極性,教師的教學熱情反過來也受到了打擊,教學陷入了惡性循環。

第三,研究方法多而雜。研究微觀經濟學的方法很多,經常采用的有均衡分析法、邊際分析法、靜態分析法和數學方法等。但在運用的過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方法都能被學生所接受。像有些數學模型,數學基礎不是很好的學生就難以接受。因此,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很重要。

第四,教材的選用存在問題。國內高校使用的教材五花八門,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原版的《微觀經濟學》,主要闡述流行于西方國家的一些經濟學思想,為西方學者所寫,更有權威性;第二類是中國學者根據自身對經濟學思想的理解并綜合中國的實情編寫的教材,這些教材在國內得到大多數的認可并運用;第三類是照抄別人的教材而組編形成的教材,編者對研究一些經濟學理論的假設前提、經濟學思想的理解并不是很透徹,易誤導學生,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教材質量層次比較低。

第五,考試方法單一。選擇什么樣的考試方式關系到課程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目前微觀經濟學課程的考試方式主要以閉卷考試為主。微觀經濟學課程最終的教學目標是學以致用,現有的理論閉卷考核方式不能真正考核到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和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情況。

2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對策

第一,調整教學班級的人數規模,班人數控制在50人左右,這有利于促進師生互動;課堂交流中,學生可自由提問、自由發表觀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當然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師上課前要充分備課,吃透教材,吃透所要講授的理論,才能在交流中游刃有余。

第二,教師應首先把理論講透,再聯系實際情況幫助學生理解那些枯燥的理論。微觀經濟學是一門很貼近生活的科學,對消費者、生產者和商品價格等進行研究,其實就是對日常經常經歷的事情進行討論。比如,物品的價格是由需求和供給共同決定的,當一方發生變化時,就會影響價格的波動。教師可聯系實際生活,如夏天熱就會引起對冷飲的需求增加,從而引導學生思考:需求發生變化時會影響價格的波動,那么需求是增加還是減少了?影響需求增減的因素有哪些呢?商品的價格、收入、偏好、預期等等是屬于什么因素呢?

第三,建立適當的數學模型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某些經濟學理論。通過建立模型,可把一些次要、粗糖的東西去掉,留下一些能反映事物本質的東西,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事物的前因后果。現代科學的發展越來越具體化數量化,而數學模型的建立可以實現這一目標。經濟學中有很多數量方面的關系,有時候數學模型可以幫我們清楚地了解這些數量間的辯證關系以及它們的真實存在性。但數學模型的建立也要適當,對數學基礎好的班級可適當多講一些。

第四,教師應盡量采用雙語教學。目前一些比較好的微觀經濟學教材都是外國人寫的,很多原著都是英文版。有的用英譯過來的教材,有的用國內學者組編的教材。由于翻譯上的習慣和文化差異使得那些非原版教材并不能很好地反映經濟學的原始概念,而這種原始概念更能體現經濟學的精髓,因此教師應該盡量采用雙語教學,可以更準確地理解和表達經濟學的一些思想。

第五,建立更科學的考核體系。以高鴻業的《微觀經濟學》版本為例,章節內容非常多,48個課時連課程內容都講不完,根本沒時間復習,有時學生學了前面的忘了后面的,僅通過閉卷考試很難掌握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應該建立更科學合理的考核體系,如可以把閉卷考試和平時的案例分析、課堂討論和期中測試等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考核。

3結語

篇8

摘 要 微觀經濟學作為西方經濟學的一部分,對于經濟類本科生的學習而言,具有極其重要的基礎作用。而大部分學生在走向工作崗位后,所學的知識卻難以轉化為實踐,本科在校生也希望能通過增加實踐教學環節來增強實際動手能力。文章旨在教學改革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操作平臺,即開發出一套能讓學生動手操作的教學輔助軟件,從而達到讓學生實踐的目的。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教學改革軟件開發一、經濟類專業教學改革問題的提出目前許多高等院校都開設了經濟學系,為社會培養了大量具有本科學歷的經濟學人才。但學生在走向工作崗位后,常會發現在校期間所學的理論知識很難迅速轉化為實際技能應用于實際工作中。同時,在校就讀的很多同學也希望在學習中能通過增加實踐教學環節來增強實際動手能力。為了切實滿足學生對實際操作這一需要,很多高等院校開始開發各種軟件和操作平臺,如貿易模擬實驗室,模擬談判室等,也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針對經濟學類的教學輔助軟件和動手操作平臺卻少之又少,很難滿足經濟類學生的要求。針對學生在高校的學習情況,在教學改革的基礎上,開發出一套真正能讓學生動手操作的教學輔助軟件,成了很多同學迫切的需要。本文主要對微觀部分的開發做以簡要介紹。二、微觀經濟學理論體系西方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兩大部分,兩者均使用均衡分析與邊際分析,它們相互補充和相互依存,共同支架起西方經濟學的整個體系。相對于宏觀經濟學以社會總體為研究對象,微觀經濟學則以個量分析為出發點,從資源稀缺這個基本概念出發,認為所有個體以期利用有限的資源取得最大的收獲,以此來考察個體取得最大收獲的條件。微觀經濟學所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主要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等等[1]。微觀經濟學是中觀部分和宏觀部分的基礎,只有在了解微觀層面的基礎上才能進行宏觀的國家調控和中觀的政策分析。因此,針對微觀經濟學的的教學改革,主要側重于基礎的夯實。而對學生而言,積累案例知識和加強動手能力也成了當務之急。三、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意義西方經濟學作為高等院校經濟類的本科必修課程,已成為重中之重,而目前在校生學習狀況的反饋情況卻不盡如人意。因此,對本次教學改革,應該是具有深遠意義的。(一)解決理論與實際脫節問題。經濟學作為人們日程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學科之一,本該與實際緊密相聯,微觀經濟學更能解釋許多現實中的經濟現象。因此教改要達到的首要目的即讓學生可以將理論實踐于現實。(二)重視西方經濟學的基礎作用。對于高校的經濟學系學生而言,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內容無疑是西方經濟學。所以對于西方經濟學的基礎——微觀經濟學進行教學改革,從長遠意義上來說,對整個經濟學都有著很深的影響。(三)面向市場經濟。西方國家在發展市場的幾百年中,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和合理的做法,這些東西反映了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而根據這些規律提出一些政策主張、制度框架,也成為世界各國在經濟活動、經濟交往中普遍遵循的國際慣例和通行做法,應該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2]。對于擔負著未來重任的本科學生而言,學好微觀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對于市場經濟下的我國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四、微觀經濟學教學改革的內容任何一門知識,都應該經過由理論到實踐,再由實踐升華到理論這樣一個過程。因此對本次教學改革的內容,初步設想包括四個方面,即基礎理論的夯實、經典案例分析、模擬公司運行,以及與國內外圖書和網上資料“連——連——看”。(一)基礎理論的夯實。理論聯系實際,這是教學輔助的最重要目的之一。軟件開發的第一部分必然要對學生的基礎知識進行考核和鞏固。當然,軟件不應該完全模仿教科書的內容,進行再一次的知識填充。這一部分應側重于將現實中大量的小例子與微觀的理論相結合的方式,借以讓學生對知識的了解加深。經濟概念大多是由經濟現象而來,將這些現象再升華為理論,而教改的目的之一便是增強理解性和記憶性。在這一部分,可將某些有特點的概念與實際相聯系進行分析。如果大量的知識可以和生活相聯系,與目前的市場,我國的發展狀況相聯系,對于學生來說,無疑是加強了記憶和了解。對于教師而言,在教學中也發揮了相當大的輔助作用。

(二)微觀經濟學經典案例分析。目前,本科生西方經濟學的教科書,大部分是由國內的學者編著的,其目的主要讓學生對西方的經濟體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在編書過程中,必然會略去一部分經典案例及其背景和分析。軟件開發的這一部分主要搜尋教科書上略去的大量的國內外經典案例,結合微觀知識進行詳細分析。例如微觀經濟學中的博弈模型——囚徒困境,被堪稱為經典案例。如果在軟件開發上能模擬案例的真實情景,讓學生作為案例的參與者,無疑會讓他們更深切地領悟整個案例的過程。在這個模型中,學生可以模擬囚徒做出選擇,選擇的答案不同,“命運”也就不同,也可以模擬警察對囚徒進行審訊,即如何制造“困境”的過程。如2004年美國朗訊公司的朗訊中國“賄賂門”事件,事實上,對于任何想進入中國市場的跨國公司而言,也面臨著類似的“囚徒困境”。假設有兩個跨國公司A和B正在爭取同一個項目,他們在處理與政府公職人員的關系上有兩個選擇,行賄或不行賄[3],學生可以模擬公司A和B進行抉擇。在案例中學習,既是老師的要求,也是學生的渴望。軟件開發基于兩種目的結合,給學生創造了動手平臺,給教師也提供了寶貴的案例資料。(三)模擬公司運行。在完成上述兩個環節之后,軟件最重要的部分是訓練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第三部分,軟件會生成一定的運行環境,學生需要自己動手操作來完成重重難題。微觀重點強調個量分析,與宏觀的整體調控有很大的區別。因此在進行模擬環境時,主要側重于企業內部,或某個市場的內部,而并非從整體上來調節各產業和部門間的運作。比如在進入這一部分之后,軟件會將一個公司的背景資料給出,并提出公司運行的要求。學生要通過微觀經濟學和各方面知識相結合進行經營和運作。學生首先要針對企業進行市場調查、目標市場需求狀況分析等,然后針對企業內部營銷個案分析、人力資源培訓、福利分配設計等。同時考慮到學科間的交叉性,可以同產業經濟學的產業組織學等學科相聯系,對市場結構與行為、績效的關系進行分析并給出有實際意義的結論措施等。在給出初始資金、人力和資本之后,所有的操作將由學生獨立完成。一定時間內的經營效果和政策效應將作為公司效益的評判標準,系統最后會給出相應的評價和建議。(四)連——連——看。國內的西方經濟學教材對西方經濟學的講解并不全面,很多理論帶有政治色彩便被略去。學生除了書本上的知識之外,對一本真正的西方經濟學書籍也想了解得更多。介于本科生外語水平的有限性,學生很難讀懂一本原文的西方經濟學教材。而國內外有諸多網站和圖書資料可供查閱,這一部分主要便是提供一些知名網站和書籍介紹等,并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微觀知識乃至經濟學新聞的最新動態展示。由于軟件的制作限制,上述幾個環節的題庫也會存在有限性,軟件開發之后可以成立專門的網站提供新的題庫下載和知識的更新,從而使軟件時常在線更新,不至于落伍。以上是教學改革的一個初步設想,而真正的教改之路還要更久更長,教改的結果是否有成效也不是一朝一夕便能體現。微觀經濟學的軟件開發將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且要在不斷修改中加強和完善。我們期待這套軟件能成為學生的實踐助手,讓他們在面對真正的經濟問題之前,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素質和能力,那么教改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文章項目來源:天津工業大學教務處。

參考文獻

1.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篇9

關鍵詞:學業多元化考核;實施方案;過程管理;參與感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1-000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1.003

一、引言

近年來,大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較為嚴重的“GPA導向的學業成就觀”。學生的學習內在動機不足,學習的功利主義、工具主義思想日益強烈,追求更高分數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考試題被迫出得越來越簡單。這些現象既不利于大學生個人的專業知識的學習,也有損大學教育的內在價值和質量。為了破除大學專業教育中出現的問題,貫徹國務院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本文以《微觀經濟學》教學為例,探索專業課教學考核的內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索非標準答案考試,期望在此門課程方面破除“高分低能”的積弊。

二、《微觀經濟學》學業多元化考核的目的

調整學生學業考核方式,是教學的應有之義。《微觀經濟學》是經濟管理類課程的先導知識,在其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為其他專業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加強過程管控,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學業評價方式。《微觀經濟學》學業多元化考核的核心是重視過程考核,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強化學習過程和基礎理論知識的完整性,防止基礎理論的碎片化;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參與感;讓學生可以實時知道自己的學習情況,并且形成實時有效的教學反饋機制,有助于教師掌握教學進度、深度和廣度。

三、《微觀經濟學》學業多元化考核的實施方案

根據在《微觀經濟學》教學過程中的探索經驗,學業多元化考核的實施方案主要分為以下四種方式:學習筆記成績、章(節)知識點隨機測試、案例討論和期末考試成績,學生期末成績根據教學要求,在前三個方式中取最大值構成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30%,與第4部分的70%組合構成期末總成績。

(一)學習筆記評定

在專業課學習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學會和養成記筆記的習慣,并且學會記筆記的有效方法。在課堂上對《微觀經濟學》中講授的主要概念、假設和理論等內容要進行重點記錄。課后要盡可能將這些概念、假設和理論等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并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補充和引申。其次,要養成對筆記進行再整理的習慣,并能夠根據簡化的筆記準確回憶出所講的知識點,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學習筆記由老師課前或課后隨機抽查為主。

(二)章(節)隨機測試

章(節)隨機測的目的旨在鼓勵學生及時進行課后復習,消化所學內容,為后繼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在每章講解結束后進行測試,方式一是讓學生總結本章知識點,方式二是對知識點進行編碼,隨機抽題考試。每次10分。共90分。另外預留10分作為態度調節分。

(三)案例討論

本課程根據知識點編寫案例庫,在案例庫中篩選5個案例進行分析,每個案例20分,根據所學經濟學原理撰寫案例分析報告,并在課堂上陳述自己的分析結果。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理論結合實際的分析、對理論知識的現實運用能力以及語言的表達能力,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四)期末考試成績

《微觀經濟學》期末統一考試不僅涉及具體知識點的考查,還包括整個微觀經濟學的理論框架,邏輯結構等考核,從記憶、理解、運用及創新思維等方面綜合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在整個多元化考核的方案中,前三種方式主要注重知識學習過程的考查,第四種方式是對知識學習過程和結果的全面考查。學業多元化考核方案不僅要體現考核形式的多樣化,更要體現考核目的的多樣化,通過多樣化的形式,實現多樣化的目標,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以及在課堂中的參與感和課后的知識收獲。

四、《微觀經濟學》學業多元化考核方案實施意義

通過三個學期的課堂實踐,在《微觀經濟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的目標越來越清楚,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有了顯著提高。本門課程不僅根據期末考試來考核學生對該門課程的掌握程度,而且通過筆記與案例討論等方式對課堂表現來進行考核,加強學生專業課學習的過程管理,通過過程控制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章(節)隨機測試一方面是考查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另一方面是通過隨機考試的方式替代課堂點名,考察學生的出勤情況。教學實踐表明除了用嚴格的制度規定學生必須出勤上課以外,課堂隨機測試是保證學生出勤的有效方法。將課堂隨機測試情況與所得期末成績直接掛鉤,每次課后直接公布參與測試的人數與名單,以充分體現出參加上課對于高等教育的嚴肅性。

以案例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的參與度。課堂陳述分析結果的方式構成案例討論的重要環節,這樣必然引起學生重視聽課堂的發言。對于《微觀經濟學》課上案例討論發言準備不充分的學生,就意味著案例討論方式考核獎沒有較好的成績。這樣通過案例討論的方式對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給予評價,通過評價引導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謝思詩.大數據時代的學生學業質量評價: 問題檢視與改進策略[J].教育導刊,2016(3):82-85.

[2] 謝思詩,李穎. 學生學業質量評價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J].教育導刊,2015(9):79-84.

[3] 魏周超.探討高校學生學業的評價功能及體系[J].學周刊,2016(4):10-10.

篇10

一、緒論

應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培養目標定位是培養專業基礎扎實、知識結構合理、創新實踐能力較強、潛心服務基層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高素質的會計類專業人才則需要應用型普通本科院校的高端培養。在課程知識傳授過程中,注重采用探索促進學生發展的多種評價方式,考試評價的作用是有組織地提供調節教學活動所需要的信息的過程。分析會計類專業學生在微觀經濟學課程中實施動態評價考試的效果,是實踐性強的課程講授急需教學改革的創新方式,能滿足專業的實習實訓與教學研究能力培養的需求。同時近五年,我校先后組織人員到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等十余家省內外高校、深圳中聯房地產評估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大型公司進行專業考察學習和走訪調查,邀請邵陽市財政局、審計局、稅務局以及部分大中型企業、會計師事務所召開兩次考試評價方案專家座談會,針對會計類專業學生的特點提出了優化動態考試評價方式的改進途徑,達到會計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基本要求。微觀經濟學是會計類專業的學科基礎課,包含了政治經濟學、會計學、西方經濟學和高等數學等各方面的基礎知識。應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評價仍主要采用考勤10%、作業10%、課堂提問10%、期末成績70%,實質上是將期末卷面總分作為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總評分情況,評分結果過于靜態和片面。然而,微觀經濟學課程是運用相應的經濟學理論知識解釋當前的政治社會文化現象的應用性極強的課程,若仍采取過往的靜態評價方式,將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二、理論基礎和研究現狀

動態評價過程中,教師通過與學生上課,了解學生的動態認知過程和隨時的認知變化,進行適當干預和互動,推動學生進步。Lantolf&Poehner認為,動態評價模式可分為干預式模式和互動式模式(2004)。動態評價在心理學、中小學教育、高等外語教育等領域研究碩果累累,彭湃,周蘭蘭(2016)發現學生反饋和自我評價是研究最多的主題,其次是評價方法以及教育測量等主題,而且更多聚焦于微觀教學過程中。在經濟管理類教學評價大多集中在實驗教學中。張夏(2016)通過學生評價、教師評價和同行評價達到經管類實驗教學互動、師生互動的目的,而對于微觀會計類理論課程教學研究并不多。有鑒于此,本研究嘗試建構微觀經濟學課程動態評價模式,對該課程過程性動態評價設計方案、設計方式進行探討和應用。

三、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評價模式建構

本經濟學博士論文針對應用型普通本科院校會計類學生的特點,在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中,以動態評價為理論指導,通過建立“課程學習檔案袋”,運用按照預先準備的案例教學設計的干預式模式,同時課程設計和答辯的互動式模式,教師評價學生,學生互評、學生自評和教師的三位評價的全方位評價,建構微觀經濟學課程動態評價模式,以提高課程教學效果。

(一)建立課程學習檔案

課程學習檔案記錄的是學生的基本信息和該課程的每次課的學習情況,包括課前學習、課堂學習、課后評價,以及這門課的課程評價、自我反思。另外一方面,也記錄著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的干預和課程反思等。

(二)干預式模式———案例教學設計

干預式教學模式可運用案例教學的方式進行。一般操作程序是:“教師課前選編典型案例→學生自主解讀案例→師生就案例進行課堂討論→教師總結理論提升→學生交流推廣”的思路展開研究。在案例教學中,教師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案例,教學全過程師生應該是全程參與的。案例教學的優點是一箭雙雕的,不僅滿足了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而且提升了學生的各方面的應用能力。但是案例教學中的“案例”是需要根據學生的自身理解能力和課堂大綱共同決定的,需要將這三個因素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才能發揮教學案例置于為教學目的服務作用,若應用不當,案例教學就會像“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

(三)互動式模式———課程設計和答辯

互動式動態評價模式強調學習是教師、學生和學習任務三者之間不斷相互影響的過程;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內容有意圖的安排和設計相關知識點,適度放開教學范圍,喚起學習者的求真意識和追求知識的想法,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下進行多方面的評價和指導,最終實現學生學習潛能的評價,使學生在獲得專業知識的基礎上,獲得專業能力,擁有人文、科學和專業素質。

(四)全方位評價

(1)教師評價學生。微觀經濟學課程動態評價過程中運用干預式模式時,每章節的主要知識點,教師在網絡社交平臺通過在線測試的形式或在上課的時候通過課堂測試和課后作業的方式,了解該課程的運用情況和學習效果。運用互動式模式評價時候,適度給學生設置積分獎勵,鍛煉學生的各方面的應用能力。(2)學生互評。微觀經濟學課程動態評價過程中運用互動式教學模式,將一個班分成若干3人左右的小組,小組之間的合作與互相學習是以學習任務為主題開展的。以PPT或WORD的方式向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答辯。在這些課前討論和課堂答辯的過程中,學生不再僅僅是學生,更是合作伙伴。學生在伙伴式互動學習中內化知識結構的同時可以進行打分。學生合作撰寫課程論文或PPT答辯是打分的主要依據,學生在與其同學交流的過程中,可以注重各類專業知識的積累、專注相關知識,同時培養自己團隊合作的精神。(3)學生自評。從學生的角度結合制度建設、學習內容及課程收獲等多個因素進行調查問卷,設計評價教學效果的指標,培養學生反思學習的能力和自學的意識。學生自評過高或過低都將引起師生的重視。(4)教師的三位評價。在嚴格執行學校教學質量監控的各種規章制度基礎上,學校堅持“評教”、“評學”與“評管”“三位一體”的工作方針,建立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在學校領導和督導聽課查課的同時,學院領導聽課、教師同行評教、學生網上評教已經實現了常態化,學校每年公布評教結果,加強課程主講教師的被評價效果。

四、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評價模式應用

(一)每個學生建立課程學習檔案

作者選取了本校會計學院17級會計1班和會計2班共計99人,運用了動態評價法作為動態評估的推行對象。17級會計3班和4班作為參照組,仍采取過往的考試評價方法。本校教師讓實驗班學生登記好課程學習檔案的基礎資料,并讓學委統一匯總。在參照組仍讓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結果表明,建立了課程學習檔案組的班級學習效果更佳,師生互動效果更好。

(二)采用案例教學方式加強干預式模式

由于本校是武陵山片區的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生源質量以及學校品牌效應較東部地區和省會城市高校較低,學生理解力不強,干預式模式的應用要注重不要設置的太復雜深奧,因此,在講授第三章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概念和應用這一節時,課前選取了與學生日常生活相互融通的“請客吃飯”案例教學,讓干預式評價更接“地氣”,學生更容易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教師要求學生對該案例進行衍生和拓展,上課時該小節的內容是由一名學生講授,5名學生代表進行點評,使得學生明白了效用的不同計量方式和方法,若講課學生講的不夠好,則要求其他的學生進行補充和解釋。最后,教師對學生自己講授的內容和方式進行打分,明確學生的不足和優點,并將學生自評的部分計入到個人課程學習檔案。

(三)采用課程設計和答辯加強互動式模式

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師根據不同的學習情境進行課程設計和答辯。在講授第二章供應和需求理論時,課前在社交平臺上組織學生明白該章節的知識結構圖,因為該章節比較特殊,屬于學生過往已經學過的內容和知識,因此,在具體問題的探討和理解時,就會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在講授第九章市場失靈的時候,該章節的內容從未講過的陌生章節,有些學生由于理解力較差或個人原因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不太明白,因此就會針對性的先鼓勵成績優異的學生和表現一般的學生組成項目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探索感興趣的微觀經濟學的專題,主動查閱資料和搜索信息撰寫課程論文和進行答辯。答辯的時候,每個人就自己各自所作的工作和內容進行闡述,教師將根據答辯內容計入到個人課程學習檔案。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評價評分準則現在調整為考勤10%、作業10%、課堂提問10%、課程設計40%,期末考試30%。

(四)扎實推進全過程評價,教學評價全覆蓋

在學校質量監控處的統一領導下,學校建立學校督導、二級學院督導、教研室三級教學督查制度。會計學院建立了由教學副院長牽頭、各專業教研室主任、實驗室主任、教務秘書、學管秘書、教師代表組成的教學質量保障工作小組,對教學中的質量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保證制度的順利執行。會計學院對教案、教學文件、課程PPT、學生課程檔案進行檢查。在學校領導和督導聽課查課的同時,會計學院領導聽課、教師同行評教、學生網上評教,作者講授的微觀經濟學公布評教結果時,評教等級達到優秀,學生對動態評價方式反應較好。

【經濟學博士論文參考文獻】

[1]彭湃,周蘭蘭.高等教育教學評價研究的進展與熱點追蹤———對AEHE期刊2011-2015年發文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6(8):6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