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管理的基礎知識范文

時間:2023-08-09 17:40: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皮膚管理的基礎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皮膚管理的基礎知識

篇1

關鍵詞:壓瘡管理;問題;對策

壓瘡一直是臨床護理工作中非常棘手的護理問題,也是臨床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壓瘡發生后增加患者的痛苦,增加住院費用,延長住院時間,增加護理難度,且可能導致嚴重并發癥:感染、敗血癥等,嚴重影響了患者安全和護理質量。國內外已將壓瘡的發生率作為作為評價護理質量指標之一[1]。而壓瘡重在預防,且絕大多數的壓瘡是可預防的。因此,我們通過對7例非評估壓瘡進行分析,找出導致壓瘡的關鍵原因,采取相應的整改措施,對我院患者進行規范化壓瘡預防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1 方法

1.1確定改進項目 2013年1月~8月,我院發生非評估壓瘡7例。2012年版《二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中,明確要求落實預防壓瘡措施,無非評估壓瘡事件的發生。這已經嚴重影響了護理質量和患者安全。因此找出7例壓瘡發生的關鍵原因并進行整改,避免非評估壓瘡事件的發生為改進項目。

1.2 措施 在護理部的指導下,由壓瘡管理小組及發生壓瘡的相關科室組成項目組,通過對管理人員、護理人員、患者、陪護等多方面因素進行分析,找出致壓瘡發生的主要因素。落實管理制度,加強對護士的培訓,做好患者與家屬的教育,取得患者及的配合,以防范非評估壓瘡事件的發生。

2 分析

2.1 護理管理者對院內壓瘡缺乏預警管理的意識和監管措施,未能很好執行壓瘡管理制度,缺乏對臨床護士正確使用Braden評估量表及其他壓瘡知識的培訓。

2.2 護理人員對Braden評估量表的預測作用及院內壓瘡的危害認識不清,未引起足夠的重視,臨床仍然有以經驗判斷壓瘡危險的現象。高危患者入院時漏評估。壓瘡的防范意識簿弱,壓瘡知識缺乏,無責任心,未及時對該患者進行全身皮膚情況的評估,交接班不嚴,記錄及評分不準確,護理措施不到位,護理措施不正確。

2.3患者的基礎情況致患者易發生壓瘡,且遵醫行為差,病情的原因不愿改變,壓瘡防范知識缺乏,無防范意識。

2.4陪護人員責任心差,對患者的擦洗不及時,對患者的督促不到位。陪護壓瘡防范知識缺乏,無防范意識,不理解護理人員對患者防壓瘡的措施而拒絕護理措施。

3 改進

3.1落實管理制度

3.1.1加強護理管理者院內壓瘡預警管理的意識和監管措施,很好執行壓瘡管理制度。

3.1.2 護理部加強追蹤監控與指導,成立二級壓瘡管理小組,明確壓瘡管理小組職責。健全質量控制體制,充分發揮護理管理的職能作用。

3.1.3落實壓瘡報告、認定制度及獎懲制度 患者入科2h內對皮膚情況進行全面評估,發現住院患者出現皮膚壓瘡,無論是壓瘡高危、院內發生還是院外帶來,均要24h以內及時登記上報。壓瘡小組接到科室電話報告或收到壓瘡或難免壓瘡申報單后,即到病房進行評估、認定,符合申報條件的給予科室指導意見。對新入患者未進行評估、患者壓瘡高危、院外壓瘡未及時上報,未及時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如因護理不當發生的“非難免壓瘡”,與科室質量和護士長績效考核掛鉤。如隱瞞不報,一經發現,按相關制度進行處罰。

3.1.3嚴格執行患者皮膚交接班制度。對難免壓瘡及高危患者采取各班床旁皮膚交接并做好記錄。

3.2 建立常規的工作流程

3.2.1對新入、轉科、大手術、病情改變、危重的患者,護士應認真檢查,運用壓瘡危險因素評估表評估皮膚情況,當面交清、確認并做好記錄、簽名。

3.2.2 壓瘡評估結果屬低、中危者進入一級管理,護士報護士長,每周復評;高危者進入二級管理,24h以內報壓瘡管理小組會診,每日復評并做好記錄,護士長每日判定、督查,每3d記錄效果,壓瘡管理小組督導1次/w,記錄效果,適時采集圖片。

3.2.3對高齡、消瘦、水腫、癱瘓、大小便失禁、昏迷、長期臥床等“壓瘡高危患者”護士在護理過程中,應加強預防壓瘡護理措施,建立翻身卡,床頭掛警示牌進行提示,以重點護理和監控。并加強交接班,避免發生皮膚壓瘡[2]。

3.2.4對院內不可避免皮膚壓瘡如嚴重低蛋白血癥、強迫、癌癥終末期等患者,入院時未發生褥瘡但有發生的危險,護士長要及時上報,并積極采取有效預防措施,盡量避免壓瘡發生。

3.2.5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針對性壓瘡預防措施并嚴格落實。

3.2.6護理會診 對極易產生難免壓瘡的患者,護士長可向護理部上報,要求護理會診。

3.3落實壓瘡的預防措施 定時翻身,翻身后記錄時間、及皮膚情況;采用翻身床、氣墊床等。保護患者骨隆突處。保持患者皮膚和床單的清潔干燥。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長期臥床患者每日進行全范圍關節運動,維持關節的活動和肌肉張力,促進血液循環,減少壓瘡發生。

3.4加強對護士的培訓,強化學習壓瘡相關知識,內容包括壓瘡基礎知識、管理制度、管理流程、預防及治療措施等,通過小講課、業務學習及晨間提問等方式進行反復強化培訓,進行典型案例分析,以增強護士對壓瘡管理的重視。對Braden評估量表逐項進行反復學習,并以具體的病例進行講解,讓護士能正確使用Braden評估量表,對該表的預測作用有清楚的認識,避免以經驗判斷壓瘡危險的現象。

3.5做好患者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取得患者及家屬的配合。要求床位護士加強對患者的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家屬認識到壓瘡的嚴重性,教會其正確使用便盆、尿壺等用具,保持床單位清潔、干燥,協助護士翻身、拍背。并由責任護士評估其工作質量。

4 效果及體會

經過改進,2013年9月~2014年3月共計6個月,我院無非評估壓瘡事件的發生。在壓瘡的監管中發現,護理管理者對壓瘡的管理都很重視,護理人員能對存在隱患的患者進行全面正確評估,且對高危患者能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

壓瘡的防護是落實“患者安全目標“的措施之一,所以壓瘡的預防尤為重要。針對我院院內壓瘡管理存在的問題,通過加強監管及對護士的培訓教育,護理人員的防范意識提高,對高危患者無漏評估現象,防范措施得當[3]。通過對Braden評估量表正確使用的培訓,提高了護士對壓瘡管理的風險預測能力,降低了壓瘡的發生率。通過對患者及陪護的培訓教育,增加了護患合作,對降低壓瘡的發生起到很好的作用。結論 加強壓瘡管理,正確全面評估高危患者,保證護理護措施落實到位,是防治壓瘡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謝小燕,劉雪琴。對護士壓瘡防治相關知識現狀的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67.

篇2

【關鍵詞】壓瘡;護理對策;臨床效果

皮膚壓瘡屬于臨床護理上較為常見的問題,多發生于患有身體移動困難的患者身上(比如長期臥床或需長期坐輪椅的患者)[1]。相關研究顯示壓瘡的發生與發展多與壓力、營養不良以及肌肉萎縮等癥狀存在較大關系,其在臨床上的發生概率高達12%[2-3]。尤其對于內科而言,壓瘡的發生概率更大。壓瘡一直是臨床護理工作中的難點,壓瘡管理工作的好壞將會對護理工作質量以及護理效果造成直接影響。本次研究將就隨機選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于本院就診的80例壓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研究內科住院患者壓瘡的監控和護理管理,現將分析結果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資料:隨機選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于本院就診的80例壓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依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n=40)以及觀察組(n=40);其中觀察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齡:38~82歲;平均年齡(65.5±2.1)歲;其中20例患者患有心腦血管疾病,12例患有糖尿病、5例肺部感染、2例腎功能衰竭、1例外傷。對照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齡:40~81歲,平均年齡(66.2±2.3)歲;其中21例患者患有心腦血管疾病、10例患有糖尿病、7例患有肺部感染、1例腎功能衰竭、1例外傷。兩組患者在基礎疾病、年齡、性別等資料的對比上未表現出明顯差異,故本次研究具有可行性。本次研究目的以及方法均已詳細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其均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兩組患者均進行內科病房基礎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壓瘡病情監控,同時依據監控結果進行綜合性的優質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多與患者進行溝通,并要耐心的向患者介紹與疾病相關的健康基礎知識。如發現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醫護人員要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幫助患者建立治療的信心,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②壓瘡創面的護理:利用生理鹽水沖洗創面,并將創面上的壞死部位去除,同時利用濃度為3%的雙氧水清洗露出來的新創面,之后利用紅外線照射創面20min,創面干燥后利用貝復濟對創面進行噴涂,之后在涂抹濕潤燒傷膏,并進行紅外線照射(30min),最后利用鹽酸酸鈣填塞創面,敷上敷料,每隔2d換一次敷料。③飲食護理:因為產生壓瘡的大多為行動不便的患者,故在飲食上應多食用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同時也應多吃些新鮮果蔬以及粗纖維食物,以此來促進腸胃蠕動,保證患者的排便順暢。④家庭護理健康教育:對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有關壓瘡的基礎知識,同時向其介紹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的各項事宜、告知患者家屬家庭護理的方法等,從而降低患者出院后復發壓瘡的可能性。

1.3觀察指標:①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主要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創面的愈合時間)。②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非常滿意+滿意=總滿意度)。

1.4統計學處理: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的對比:對照組患者平均創面愈合時間為(42.6±10.8)d,觀察組患者平均創面愈合時間為(37.2±11.5)d,兩組數據的對比結果顯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164,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5.0%,觀察組患者的治總有效率為97.5%,兩組數據的對比結果顯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3.913,P<0.05)。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對比:對照組患者中20例患者的選擇為很滿意,占總病例數的50.0%;14例患者的選擇為滿意,占總病例數的35.0%;6例患者的選擇為不滿意,占總病例數的15.0%,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率為82.5%。觀察組患者中30例患者的選擇為很滿意,占總病例數的75.0%;9例患者的選擇為滿意,占總病例數的22.5%;1例患者的選擇為不滿意,占總病例數的2.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率為97.5%,兩組數據的對比結果顯示(P<0.05)。

3討論

由病區護理張以及全體護理人員組成監控小組,對于已經出現壓瘡癥狀或處于未發生但在危險期的壓瘡患者進行壓瘡監控。監控的目的是為了控制壓瘡的發生以及發展。病區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皮膚癥狀進行動態觀察,并對壓瘡的預防效果進行客觀評價,同時指導護理根據監控結果調整護理對策以及預防措施,從而提高患者壓瘡的康復速度[4]。常規護理對于老年壓瘡患者往往著重臨床護理,但通常來看住院期間得到有效治療的壓瘡會在出院不久后再次復發,其不但給患者帶來了一定的痛苦,同時也在無形中為患者家庭增加了負擔。因此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綜合性的護理干預,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依據監控結果進行了綜合性的優質護理干預。從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以及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故筆者認為對依據監控結果不斷改進壓瘡護理對策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對于臨床護理要不斷導入新的壓瘡護理理念,從而提高臨床護理質量以及護理管理的有效性。本次研究結果與蘇若瓊的研究結論具有相似性[5]。

從本次研究中筆者總結得出以下幾點體會:①臨床護理人員一定要掌握壓瘡評估量表中的相關內容,在進行交接班時對清醒患者要進行皮膚評估,以便及時發現局部變化。②對于行動受限的患者要經常幫助其翻身、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患者出現壓瘡并發癥。③紅外線烤燈以及貝復劑治療壓瘡具有一定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綜上所述,對壓瘡患者實施綜合性的優質護理,可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提高患者創面的愈合速度,增加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故具有臨床推廣應用意義。

作者:劉慶東 單位:哈爾濱市南崗區文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哈爾濱市南崗區中醫院)

參考資料

[1]周元華,陳利清.1例壓瘡患者的護理[J[.醫學信息,2012,24(2):1098-1099.

[2]李秀瓏.住院患者發生壓瘡原因分析[J].河北醫藥,2013,33(20):3195-3196.

[3]王發萍.老年患者臨床壓瘡的護理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26):353-354.

篇3

【關鍵詞】基礎護理 護理質量 影響因素 對策

基礎護理是臨床護理最基礎、最能貼近病人的護理方法,是護士觀察病情的主要途徑,是護士與病人溝通的橋梁,是護理服務精神的最直接體現。如果離開了最傳統最基本的護理基礎護理,而談護理學的未來,就好比沒有地基的摩天大樓,是不存在的[1]。基層醫院因人員配備不足、知識水平等諸 因素的影響,致使基礎護理質量較低,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不高。現針對基礎護理質量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

1存在的問題

1.1護理人力資源現狀 我院編制床位120張,其中內科床位76張,外科床位31張,婦產科床位13張。全院護理人員22名,均 女性。年齡21~49歲,職稱:主管護師6名,護師9名,護士7名。學歷:本科1名,專科13名,中專8名。床位與護士比:內科1:0.08,外科1:0.16,婦產科1:0.08。

1.2基礎護理質量狀況

1.2.1基礎護理技術操作不規范、不熟練 護士操作時,完全不按操作流程進行操作,表現為不解釋、不溝通、不洗手、不嚴格執行查對制度、該標識留置時間的不標識,忽略了許多操作細節。

1.2.2六潔三無不到位 大部分護士認為病人的六潔三無是應該由家屬或陪護人員來完成,治療才是護士必須完成的工作,把生活護理看成無關緊要的事,使得病人出現口腔有異味、頭發無梳理、胡須過長、手指和腳趾有污跡無修剪、皮膚護理不到位,甚至發生壓瘡。

1.2.3病情觀察不及時、無重點 護士不能對各級護理病人進行按時觀察,對病人的了解程度不夠,不能觀察其重點,不能預見其潛在問題的發生,延誤治療,導致患者及家屬不滿。

1.2.4健康教育未落實 護士在護理記錄單上記錄了為患者作了什么什么樣的健康宣教,可一問病人或家屬,有60%的說不知道,再加上護士知識面較窄,表述不夠系統、通俗、深入淺出,以致患者及家屬根本不了解自我保健及護理知識,而出現飲食亂吃、嬰兒亂喂、藥物亂服等現象。

1.2.5管道護理不到位 病人的引流袋和吸氧管未每日更換,尿管的定時關閉、腹腔引流管的及時擠壓、傾倒引流液、記錄引流量等工作全交給家屬或陪護來完成。

1.2.6基礎護理質量的考核不真實 護士長對護理質量的考核不嚴格、不全面、不認真,沒時間深入到病房,護理質

量考核全是想象打分后交與護理部,致使基礎護理質量考核是高分,基礎護理落實是低分。

1.2.7患者滿意度低 護理部組織現場詢問分析,每個科室隨機抽查20例,逐項詢問,滿意度只有60%―70%,這離《四川省中醫醫院評審標準》中的評價指標85%以上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2基礎護理質量的影響因素

2.1對基礎護理重要性認識不足 有的護士錯誤地認為基礎護理缺乏技術性;有的認為基礎護理不屬于護士職責范圍;基礎護理可有可無,對疾病的轉歸和提高醫療護理質量無足輕重;基礎護理不是硬指標,做不做無所謂。由于對基礎護理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護理工作中重技術操作輕基礎護理,只強調客觀原因,不積極想辦法認真完成基礎護理工作,而導致基礎護理質量下降。

2.2護士缺編影響基礎護理質量 隨著護理專業的發展,護士的工作職能和范圍不斷擴大,護理人員的工作量日益遞增,新業務、新技術的開展和新儀器的使用等無形中增加了護士的工作量,加上護理人員流失,床護比例失調,導致醫院護士數量嚴重不足。人力不足,忙于應付治療等硬性指標的完成,影響了基礎護理的落實。出于經濟效益的考慮,醫院招收了許多聘用護士,由于人事關系、福利待遇等缺乏穩定性,其工作熱情較在編人員差。另外由于護理糾紛時有發生,舉證倒置致使臨床護理文書進一步繁多,護士們常常因為一個字、一句話而絞盡腦汁,浪費 量的時間和精力。還有醫院的后勤支持系統薄弱,臨床護士還有一部分時間用來領物、繳費結賬、各種醫療保險的宣教、登記、統計、核實報銷等非護理性工作,使護士從事基礎護理時間及精力銳減;加之有些科室患者多、周轉率快,護士的精力只能應付治療性工作,根本沒有精力來從事基礎護理。因此,護理的整體質量較低。

2.3基礎護理質量監控不足 護士長是護理單元的管理者,護士長的管理是整個護理管理的關鍵環節。護士長的主要精力必須放在病房工作的組織和管理上。但實際上護士長擔任著一個正班,還要花費大量精力進行瑣碎的行政事務管理,負責科室經濟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同時由于后勤工作不到位,護士長時常奔忙于病房外,去聯系請領、維修物品,根本無暇顧及病房管理和親自指導護理病人,這樣便影響了基礎護理質量的提高。

2.4護理人員基礎知識不扎實、基本技能不過硬 目前我院有4名護士是接班工作的,他們沒有經過系統的護理學習,長期處于安于現狀,缺乏進取意識,加上進修學習機會少,導致基礎護理知識相當的差;另外一些雖是正規學習畢業的,工作時間稍長一點已是如此;年輕護士的護理操作技術不熟練,加上無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基礎知識又不全面,在為患者及家屬溝通時,表述不準確,不全面、不通俗,以致患者及家屬對診療情況了解不透,甚至在個別問題上產生誤解而引發矛盾。

3對策

3.1提高對基礎護理工作的認識 在《衛生部關于醫院臨床護理工作的通知》(衛醫政2010 7號)文件中明確提出要轉變“重專業、輕基礎,重技術、輕服務的觀念”,這說明基礎護理是臨床護理中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是臨床護士每天要接觸的工作,它關系到護理質量的高低和患者治療的效果。基礎護理的內容,不論是配合、協助醫生進行診療處置,還是由護士單獨完成的護理,它是護士周而復始,每天都要做的常規,但是有的護士缺乏應有的工作動力,被動地執行醫囑,認為基礎護理多做少做,無所謂或隨意簡化。認為基礎護理就是鋪床、各種注射、輸液等護理操作,這是不夠全面的。基礎護理就是滿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基本需要,使患者在住院期間處于接受治療的最佳心理狀態,早日康復。基礎護理既包括了一些護士應掌握的護理技術操作,也包括了護士應根據患者的基本需要所提供的護理;既包括生理護理,又包括心理護理;既包括危重期的護理,又包括恢復期的護理;說明基礎護理的面很廣,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也說明只有受過專業訓練具有豐富扎實的臨床知識和社會知識,才能擔負這項工作。近代護理學創始人南丁格爾曾說:“人是各種各樣的,由于社會、職業、地位、民族、信仰、生活習慣、文化程度的不同,所得的疾病與病情輕重也不相同,要使千差萬別的患者都能達到治療或康復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狀態,本身就是一項最精細的藝術”[3]。

3.2補充護士人數,合理使用人力資源 除了擴大招聘護士人數、補充護理人力資源外,還應合理使用現有的人力資源,推廣彈性排班制,做到按需排班、勞逸結合。另一方面應建立完善后勤支持系統,使護士擺脫非專業性護理工作,保證有更多的時間為病人提供直接護理。根據《衛生部關于醫院臨床護理工作的通知》(衛醫政2010 7號)文件要求取消不必要的護理書寫,簡化護理文書,使護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為患者提供直接護理服務,把時間還給護士,把護士還給患者,增進護患溝通,促進醫患和諧。

3.3充分發揮護士長的智能作用和建立健全基礎護理工作制度 要使護士長專心從事病房管理,必須解決臨床護士缺編問題,把護士長從正班中解脫出來;改善后勤人員的工作作風和管理,加強思想教育,使他們認識到為臨床一線服務的重要性,并能主動按時送物,維修到科室,減少護士長做事物性工作的時間;護士長將病區的財務、藥品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落實給科內護士,調動她們的積極性。這樣護士長可有更多的時間深入病房,了解病人的病情和需求及護士的工作情況,及時解決問題,找出護理的薄弱點,進行具體的指導,充分發揮護士長真正的智能作用。

護士長應根據護士職稱、工作年限、技術能力分層上

崗,按能級原則分配并落實護理人員基礎護理職能,護士長、高年資護士必須協同并督查基礎護理執行情況。建立基礎護理落實情況登記本,將各項基礎護理包括床單位、臥位、導管、飲食、生活照護、診療項目等六大類基礎護理細化制定成表格,由當天的基護班的護理人員完成,責護組長指導、檢查完成情況并考評,護士長每周檢查2~3次。護士長、護理部基礎護理督查組通過該數椐反映日常基礎護理工作量,使軟指標變為硬指標,做到有據可查,強化護士完成基礎護理的自覺性與主動性。

3.4強化“三基三嚴”訓練,提高業務水平 嚴格規范化訓練教育,按照護理部制定的對護士的考核內容及細則要求,以基礎護理在病人身上的落實情況作為考核重點,定期抽查考核每班護士工作質量,做到基本操作隨時查,專科技術重點查,將成績計入個人檔案,作為年終考核和晉級的依據;抓住每位護士的特點,發揮其特長,采用互補的辦法,以老護士豐富的臨床經驗、扎實的基本功幫帶年輕護士,同時又以年輕護士特有的朝氣、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強烈的創新意識帶動影響老護士,從而達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4];充分發揮護理學繼續教育的作用,鼓勵全院護士積極參加自學考試、函授等多種形式的成人教育,從而提高全院護理人員的業務技術水平。

總之,基礎護理是涉及到患者安危的重要工作,質量管理的標準是零缺陷,一個合格的護士在工作中應自覺地高質量完成全部工作內容,而不應把基礎護理與任務區別對待。要認真履行基礎職責,完成大量的細而又細,微而又微的“小事”,完成與治療息息相關的生活護理,使患者身心維持在治療和康復的最佳狀態,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劉艷梅 基礎護理在現代護理中的位置;《中華實用醫藥雜志》2005,10(5),19

[2]衛生部 《關于加強醫院臨床護理工作的通知》衛醫政發〔2010〕7號――文件1 2010.01.19

篇4

關鍵詞 護理質量 控制模式 護理管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89

新的護理質量控制模式

護理部主任行政查房:護理部主任、副主任每月不定期檢查全院各護理單元護理工作落實情況。參考病房護理質量檢查標準[2]。

儀容儀表:檢查護士、實習生儀容儀表是否規范。良好的儀容儀表是職業素養的基本要求,它既體現護士尊重患者、自尊自重的品德,又體現護士良好的敬業精神,還反映一個組織良好的組織形象。

環境衛生:病區過道地面是否清潔,衛生間是否無味、無雜物、拖把是否按要求放置。

基礎護理。病房是否清潔,保持空氣新鮮,溫濕度適宜。患者清潔,保持良好的功能位,無護理并發癥。

危重患者護理措施是否落實到位:護理級別與病情、診斷、病歷是否相符,護理記錄是否及時、真實、準確;床頭交接病情、治療、護理、皮膚情況等;是否了解病情及異常化驗指標,隨時觀察生命體征、神志、瞳孔及病情變化(包括各類監護、搶救儀器的參數指標等)。

藥品管理:藥品由專人申領保管,藥物標簽明顯、清晰,根據藥物的不同性質,妥善管理外用。藥品不可過期、變質、變色、發霉等。

急救物品管理:搶救儀器有專人負責定期保養、清潔,做到四固定、五及時,每周定期檢查1次,搶救完后及時處理好各種儀器、設備,補充各種物品、藥品,保證隨時可以投入搶救狀態。

“九知道”及健康教育:①要求責任護士從九個方面掌握分管患者情況:床號、姓名、目前醫療診斷、病情(現在身體狀況、目前臨床表現、睡眠、大小便)、治療(用藥及目的、手術名稱及日期)、護理(觀察重點、護理措施)、飲食、心理狀況、檢查的陽性結果(異常實驗室檢查、異常輔助檢查如B超、X線、CT、核磁等)。②健康教育效果:入院介紹是否詳細,患者了解病區概況,認識病區科主任、護士長、責任護士;患者基本了解飲食、臥位、休息、活動等與本病關系,并能合理運用;患者能基本掌握服藥方法、時間及特殊用藥的注意事項;階段性宣教(入院、術前、術后、特殊檢查、出院)內容能及時掌握。

質控科室各種記錄是否規范:①科室護士長質量控制:檢查護士長是否落實本科室護理質量控制的記錄,質控中存在的問題及將解決的措施。②業務學習:檢查科室對基礎知識及專科知識學習情況記錄,并抽查個別護士業務學習中知識的掌握情況。③業務查房:檢查科室業務查房記錄,是否按護理部要求查房,查房過程中對患者存在的護理問題及解決的護理措施。④教學查房:檢查科室教學查房記錄,是否按護理程序查房,是否有輪轉護士和實習生參加,是否有輪轉護士和實習生考核情況。

護理服務質量調查問卷

護理部主任、副主任每月不定期發放護理服務質量調查問卷。對住院部患者及家屬的調查,對外科醫生的調查,對急診科患者及家屬的調查,對門診患者及家屬的調查。

護理部主任、護士長夜查房

護理部主任、副主任每月不定期夜查房,護士長每周不定期夜查房。查看護士值班情況,崗位職責落實情況,禮儀著裝及佩證上崗。護士交接班制度執行情況,是否按時交接班。護士對夜間病區環境、秩序的管理情況。護士對夜間病房的查巡情況,以及對患者的服務情況。護士執行各項護理規章制度、護理技術操作規程的情況以及執行醫囑的情況。護士落實分級護理的情況,以及危重、手術、急診患者的病情掌握情況。護士對夜間護理安全預見及防范情況。護士對毒麻藥品的管理、使用情況。護士對醫用垃圾、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調配使用的情況。護士夜間對科室危重搶救等緊急情況的預見、處理能力。護士夜間教學的情況。護士對緊急事件逐級報告執行情況。由護士長組成的晨間護理組、治療急救組、護理文書組等護理質量控制考核組每月不定期進行全院護理質量控制。

護理管理質量的提高

我們實施的護理質量控制模式是有效而且可行的,對護理單元護士長管理質量從行政管理、業務管理、個人素質等4大類50項量化指標進行多層次、多渠道、多環節全程控制。控制模式將護士長管理質量總分設為200分,然后按考核標準用“負值法”實行每月量化考核,在護理質量控制措施方面較好的改變了傳統的重形式、憑印象,輕落實和應付檢查現象。

護理管理質量控制根據護理工作特點采取隨機調研的方式,發現質量的弱點、難點,了解管理質量存在的問題。同時對護士長管理質量考核結果進行每月排序公示,使護士長的管理能力得到客觀、公正的評價。并在此基礎上從護理工作量、工作效率、效益三個方面進行醫院各級護理人員績效獎金三級分配制度改革,使醫院護理制度管理與績效管理有機結合,護士長對病區綜合管理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護理單元考核的排名,獎金的高低,其在任期間的工作業績也將成為次年能否繼續留任的主要參考依據,因而較好的激發、調動了護士長工作的主動性、創造性和積極性。實行任期目標管理,有利于落實護士長工作責任制,增強其危機感和使命感,從而促進護理管理水平的提高。嚴格的護理質量考核評價標準,促使護士長及護士的質量意識、服務意識、全員參與管理的意識得到有效提高,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較前升高。更是對護理動態管理的必要措施和一套現代醫院護理管理行之有效的創新型管理機制。

新的護理質量控制模式,護士工作由被動變為主動,能夠自覺完成本職工作,做到檢查與不檢查一個樣,護士長在與不在一個樣,保持護理質量穩定在較高的水平。護理管理要以“人”為中心,充分發揮每個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每位護理人員的評判性思維[3]。為適應新模式下的護理管理,護士長不斷加強自身修養,更新管理方法,將強硬的單控式管理轉換成柔性的激勵式管理,提高了管理效果。各項護理程序走向標準化、規范化、精細化。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溝通,落實健康教育,為患者提供了安全、舒適、整潔的就醫環境。

參考文獻

1 楊英華.護理管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28-129.

篇5

摘要:《食品標準與法規》對從事食品相關工作起到重要作用。針δ殼翱緯探萄е寫嬖詰奈侍猓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方式進行改革,著眼于提升整體的教學效果,以滿足社會對食品專業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食品標準與法規;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1-0125-02

對于食品專業的學生來說,畢業后大多會從事食品質檢、產品研發、自主創業等相關工作,長期處在食品質量檢測和管理的第一線,需要掌握食品標準與法規體系,把握食品質量標準及相關法規的使用及操作,了解食品許可證制度、食品認證、食品召回及追溯的相關規章,熟悉食品標簽、食品廣告及特殊食品的安全管理[1,2]。因此,《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一、教學內容方面的改革

1.教學內容前沿化。由于標準和法規需要不斷的修訂與完善,所以《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的內容、大綱及教材應及時補充修訂,力求與國家層面的相關法律法規接軌。但是,我國食品標準與法規的教材嚴重滯后于社會的發展。目前,課程中主要參考的教材包括張建新和陳宗道主編的《食品標準與法規》[3]、胡秋輝主編的《食品標準與法規(第二版)》[4]、張建新主編的《食品標準與技術法規(第二版)》、蔡健和徐秀銀主編的《食品標準與法規(第2版)》等。而在201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后,一系列的食品標準與法規也逐步修改,同時頒布實施了許多新的食品標準與法規,上述教材中的很多內容也就過時了,難以適應教學的需要。因此,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密切關注國內外食品標準與法規的發展,才能讓學生掌握到最新動態。例如,201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等法規都進行了修訂,2016年,《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冊管理辦法》、《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等法規也進行了更新。在講授關于食品廣告的規定、食品許可證制度、特殊食品的安全管理等部分的內容時就要注意采用修訂后的法律法規。

2.教學內容層次化。《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與其他課程相比,標準規定與法律條文較多,目前采用的教材中涉及到的內容包括:食品法律與食品法規概述、標準化與標準制定、食品質量與管理、食品安全與管理、食品衛生與管理、食品許可證與市場準入制度、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食品召回及追溯、食品認證、國際食品標準與法規、食品安全監管體制、食品進出口的監管、食品企業責任等,很難在有限的課程時間內完成對所有內容的講授。因此,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遴選,之后進行不斷的整合。例如,可以將該課程分為4個部分進行講授,依次為基礎知識部分(食品法律法規、標準化與標準制定)、食品監管部分(食品質量與管理、食品安全與管理、食品衛生與管理、特殊食品的安全與管理、食品許可證制度)、風險評估部分(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認證部分(HACCP體系、ISO體系、綠色食品認證、有機食品認證、無公害食品認證)。通過層次化的講授,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及應用性知識,為畢業后參與科學研究、分析檢驗、企業管理等方面奠定堅實的專業基礎。

3.教學內容實用化。《食品標準與法規》主要以介紹標準與法規為主,如何將法律條款應用到實踐中、將學與用結合起來是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2005-2015年發生的多起食品安全大事件,“福喜公司使用過期肉”、“湖南鎘大米”、“毒生姜”、“地溝油”、“皮革奶”、“蘇丹紅鴨蛋”等事件,都可以作為課程教學的案例,教師指導學生運用食品相關法律法規對食品安全事件進行分析,明確政府、企業、消費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及承擔的責任,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食品法律法規,以更好應用到實踐中。

二、教學方式的改革

1.教學方式互動化。課堂教學如果僅是一味的老師灌輸知識,學生接收知識,知識的單向輸送會讓學生失去興趣點,課堂效率下降。如何來改變這一現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呢?教師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式實現:(1)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2)對講解后的內容用選擇題、填空題或者問答題的方式加以回顧;(3)設置一個主題,讓學生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由被動接收知識變為主動學習。例如,在講到產品認證的時候提出問題:“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以上三種食品中哪種食品最安全?”學生就會帶著這個問題繼續接下來的學習,在講完三種食品的認證之后,也就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又例如,在講授完食品標簽部分的內容后,通過選擇題“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其標簽、說明書不得涉及( )”,可以強化學生的記憶,加深對保健食品標簽內容的理解。對于最后一種方式,在第一節課上就提出本門課程的學習中,每組學生要進行一次匯報,匯報的內容可以從以下兩個內容中選擇,(1)“近年來國家對法律法規做了重新的修訂,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食品生產許可審查通則》,結合實例說明新法在哪些方面做了改變,對食品行業會產生怎樣的影響?”(2)“除了課堂講授的法律法規之外,選擇跟食品相關的法律法規,結合實例對其規定進行解析。”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會根據選擇的主題,主動查閱相關資料,對知識掌握的效果更好。

2.教學方式網絡化。多媒體教學能夠將抽象的概念、復雜的理論和程序化的過程表達清楚,同時增加趣味性和動感性,有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果。首先,教師可以在講授的過程中插入圖片,使學生能快速、清楚地了解這些教學內容。例如,在講到無公害農產品、有機食品、綠色食品標志的時候,插入這些認證標志的圖片,教學內容變得更加形象。其次,視頻資源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每周質量報告》和《走進科學》中的相關視頻內容都是很好的例證。

3.教學方式案例化。《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中抽象的知識常使學生理解起來困難,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引入案例,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及條款。例如,在介紹標準化的形式時講到標準化包括簡化、統一化、系列化、通用化、組合化、模塊化六種形式,分別采用掛歷、歐元、福特車、來福槍、磚頭、戴爾電腦對每種形式進行講解,通過例子讓學生理解這些抽象的形式。又例如,在講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提到“第四十三條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的,受害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要求賠償。”那如何理解“缺陷”產品,通過一道簡單的選擇題,學生可以明確損傷皮膚的化妝品屬于有“缺陷”的產品,而保溫效果不良的暖水瓶不屬于有“缺陷”的產品。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教學效果的評價離不開考核,但是僅以成績考核作為評價的手段過于單一,不能準確體現學生日常知識的累積過程,不能檢驗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效果。教師可以將過程考核與成績考核相結合,采用的考核方式包括:(1)課堂提問(15%)。課堂提問能使老師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自己講課的效果,做出及時調整,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2)小組匯報(15%)。小組匯報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閱相關資料,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3)期末成績(70%)。期末考試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理論和方法的掌握,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認識.

四、結語

任何一門課程的教學都不能固守陳規,《食品標準與法規》這門時代感強的課程更是如此。隨著國家對食品標準與法規的不斷完善,社會對人才專業需求的不斷提高,教師要及時調整課程的教學內容,把最新的信息融入到課程中;要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完善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把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作為重點,為食品行業輸送高素質的食品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白羽嘉,馮作山,陶永霞.關于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探討[J].農產品加工,2015,(4):75-77.

[2]廖慶敏.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1):168-170.

[3]張建新,陳宗道.食品標準與法規[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1.

[4]胡秋x.食品標準與法規(第二版)[M].北京:中國質檢出版社、中國標準出版社,2013.

篇6

內蒙古林業總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內蒙古呼倫貝爾 022150

[摘要] 目的 探討消毒供應中心質量控制制度的建立及物品召回管理預案的實施,以提高消毒供應中心工作質量及應急能力。方法 對消毒供應中心進行合理基礎設置管理,建立指控制度,加強在職人員培訓和素質培養,提高工作人員業務水平及技術本領,加強慎獨責任心。結果 實施消毒供應中心質量控制管理追溯召回制度過程中遇到問題時有預案可循,降低事故發生率.避免不良因素的影響。結論 消毒供應中心建立科學有效質最控制管理體系是確保無菌物品質景的重要的保障,控制醫院感染發生率降低的全面體現。

[關健詞] 消毒供應中心; 質量控制;管理

[中圖分類號] R1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7(c)-0103-02

消毒供應中心是醫院消毒滅菌系統中具備清洗、消毒、滅菌功能的核心科室,是再生無菌物品供應周轉物流中心,是臨床醫療服務的保障部門,只有充分保證各種無菌物品的供應,提高醫療護理質最對控制醫院感染起著重要決定性作用,因此消毒供應中心根據自身特點制定具體要求,對實施消毒供應中心質量管理制度及召回制度中遇到問題時進行分析并制定相應的對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日常工作中出現問題時都能夠預案可循,積極配合相關部門主動處理各類問題并總結了經驗積累工作上不足,避免以后再次發生同樣的問題。

1基礎設施管理

I.1建筑設施要求規范化

消毒供應中心布局要規范化,宜接近手術室、產房和臨床科室或與手術室有物品直接傳遞專用通道,周圍環境應清潔無污染源, 區域相對獨立,內部通風,采光良好,建筑布局應該分為輔助區域和工作區域。輔助區域包括工作人員的更衣室、值班室、辦公室。工作區域包括去污區、檢查包裝區及滅菌區、無菌存放區、辦公生活區、嚴格劃分路線,采取強制通過的方式不準逆行、各區人員不得隨意在各區來回穿梭,物品由污到潔、不交叉不逆流,空氣流向由潔到污,去污區保持相對負壓,檢查包裝及滅菌區保持相對正壓,工作區域天花板、墻壁應無裂縫,不落塵,便于清潔和消毒,三個區域均要安置空氣消毒器,固定時間紫外線照射2 h消毒,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拖地2次,無菌間每日空氣培養一次,無菌物品的培養實驗、工作人員手的細菌培養、滅菌等生物監測每周1次以上,必須達到合格要求,合格率100%,無菌柜距離地面20 cm、距離天花板50 cm、距墻面5 cm。

1.2 器械設備正確使用及維護

消毒供應中心使用的醫療消毒器械由醫療工程科專業人員進行檢查及維護,發現問題及時上報,積極配合檢修人員溝通協調、同時在不影響正常工作前提下定期檢查各項電、氣、管、線及設備是否正常運轉,建立設備維修保養并妥善保管。

2建立實施質量控制管理

2.1 建立質量控制的重要性

消毒供應中心工作質量與醫院感染的發生密切相關,直接影響醫療管理質量及患者的安危,工作稍疏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甚至造成醫院的感染熱度反應的發生,因此預防醫院感染的發生必須建立有效的監督管理,建立各項工作制度,嚴格執行操作規范。

2.2實施質量管理的工作時做好工作的基本

2.2.1加強在崗人員培訓是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每月定期安排相關人員制定細致培訓計劃,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不僅要有扎實護理專業基礎知識還要有牢固消毒滅菌概念和基礎技能,要加強掌握醫院無菌知識,各項工作的規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崗位職責、使培訓人員能夠正確并掌握各項操作規程及職業安全防護的方法,是提高理論水平保證工作質量順利完成。

2.2.2嚴格把好質量關 醫院購入一次性物品必須經過嚴格滅菌,由國家批準醫醫療用品,三證必須齊全,由護士長和科主任親自進行驗收,并由專業人員管理發放,簽名并登記后資料保存。

2.2.3 加強消毒滅菌的質量監測 對壓力蒸汽嚴格監測,每鍋次進行工藝監測,并詳細記錄,化學監測每包進行,脈動真空滅菌器每第一鍋進行B-D實驗,生物監測每月一次,并做好記錄,認真遵守各項監測技術操作流程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對待工作負責滅菌器消毒滅菌效果的監測。嚴格保證各種記錄真實性和可靠性,對消毒員必須經過培訓后持證上崗確保消毒滅菌的質量,合格后方可使用。環氧乙烷滅菌器應每批次進行生物監測,植入物應每鍋進行生物監測。

2.2.4加強消毒供應中心人員管理 消毒供應中心各個區的工作人員相對固定,以嚴肅認真的態度遵守標準防護原則,認真實行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流程,能夠有效防范工作缺陷和安全事故的發生。

2.2.5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流程 主要包括回收、分類、清洗、包裝,滅菌、發放每一個環節都直接影響無菌物品質量的供應,因此,只有制定嚴格的工作制度才能做到有章可循,保證各個環節質量。根據衛生部下發的《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范》等六項標準制定消毒供應中心工作制度,主要有消毒隔離制度:查對制度;物資管理制度;差錯事故管理制度:溝通協調制度:質量安全管理制度;監測制度:物品召回制度:質量追溯制度;設備保養維修制度:職業安全防護制度;手術器械使用前后查對制度;下收下送制度:停水停電及突發公共衛生事業應急制度:各區工作制度等等。

2.2.6嚴格把好質量關 去污區工作人員認真核對回收物品數目,品名、按物品種類分類、清點、要求做到三查四對做好登記,清洗后的器械,進入包裝間有檢測員認真檢查各類器械;器具性能和清洗質量,主要檢查器械的表面及其關節,齒牙處應光潔;無污漬血漬水垢等殘留物和銹斑,器械功能是否完好,關節是否靈活,螺絲的松緊度;配件的完好性;銳利器械的刃度:針器類有無鉤;管腔類器械是否清潔通暢無損毀等,對尖銳或精密器械有效防護,做好安全保護套防止銳利器械刺傷,減少不必要的人員傷害。

2.2.7建立信息化管理在消毒供應中心體現 隨著醫學事業的不斷快速發展的需要,信息化技術以擴展到消毒供應中心,WEI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新的內涵,使醫院在工作中整體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促使消毒供應中心向專業化、系統化管理模式發展,醫院計算機與消毒供應中心網絡管理系統連接后,又為消毒供應中心實現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模式提供了契機,改變了由原來手工操作繁瑣效率低工作程序,提高了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質量和工作效率,實現與其他科室在局域網內共享數據搭建信息平臺后為工作帶來了便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8加強工作人員的職業防護 按工作區的要求規范著裝,醫護人員職業暴露,針刺、切割等意外損傷以及血液、體液、經皮膚粘膜感染的疾病應引起廣泛重視,每次操作前均應戴雙側手套,在清點和污染物品時需要戴防護面罩,穿防滲漏圍裙和膠鞋,防止操作時濺到了皮膚、口腔、眼內,各種設備定期保養及時維修,集中清洗,滅菌、減少噪音污染,工作間寬敞便于空氣流通,必要時應安裝通風換氣設備及降溫設備,回收各種銳利器械時應注意防止刺傷,各種針頭、刀片、剪刀等銳利物品不能用手直接取,盡量減少直接刺傷皮膚的機會,一旦發生損傷迅速采取相應的措施,處理傷口,注射免疫制劑,報告感染科并定期跟蹤檢查。

2.2.9加強對無菌區儲存的管理 嚴格執行無菌物品存儲原則,由專人負責及發放。進入無菌區時要著裝整齊其他人員不得入內在接收發放無菌包時要執行三查四對制度即存時查,放時查,發時查:對數量,對品名,對日期,對科室,滅菌后的物品應分類,分架,存放在無菌物品存放區,一次性使用無菌物品應去除外色裝后進入無菌物品存放區。物品設置應固定位置,設置標識。接觸無菌物品前洗手后手消毒,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應干燥。包裝后專架存放。無菌物品存儲有效期達到環境的溫度,濕度規定時對使用紡織類的材料包裝無菌物品有效期為14 d,未達到環境標準時有效期為7 d,使用無紡布及一次性紙塑袋包裝的無菌物品有效期為6個月,硬質容器包裝無菌物品為6個月。凡發出的無菌包即使末使用也一律不得再放回該區,嚴禁一切未滅菌的物品進入該區。各類常規物品和搶救物品應保持一定的基數,認真清點及時補充保證滅菌物品質量和數量,保持隨時供應。

2.2.10無菌物品發放管理 無菌物品存放時,應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發放時應確認無菌物品有效性,植入及植入性的手術器械應在生物監測合格后方可發放,發放記錄應具有可追溯性應,記錄一次性使用無菌物品出庫日期,名稱、規格、數量、生產廠家、滅菌及失效日期等,運送無菌物品的器具使用后應清潔處理,干燥存放。

3物品緊急召回管理

3.1建立召回物品的重要性

消毒供應中心對供應的滅菌物品種類、數量應有去向并登記,如果一旦科室疑似滅菌物品時,科室負責人立即與臨床科室溝通,聽取意見、綜合分析:對這一事件進行評估內容形成書面化、記錄要真實,必要時向相關上級部門匯報。

3.2 召回制度管理的流程

①發出物品中一旦發現化學、生物監測不合格必須立即全部召回自上次生物監測合格以來的所有滅茵物品并迅速查找原因,重新處理。

②若臨床使用同一時間處理的滅菌物品出現多個感染病例,提出疑問時應立即召回上次生物監測合格以來的所有滅菌物品,查找原因、重新處理、再次進行相應的監測。

③滅菌植入型器械,應每批次進行生物監測,生物監測合格后滅菌物品合格后無鹵物品方可發放。

④檢查滅菌包裝,在運輸過程中各個環節出現各種可能性,出現問題時采取相應緊急措施中心監測合格后方可使用此物品。

⑤對使用了生物監測物品不合格的病人建立檔案進行跟蹤觀察。

⑥質量監測員隨時收集內部、外部的質量意見、建議及時改進不斷提高。

⑦對該事件進行處理和總結查找缺陷的原因及時上報上級主管部門。

4討論

建立和完善消毒供應中心質量追溯管理是確保供應質量的前提,當消毒供應中心物品產生不良事件時無非是設備故障和人為的失誤兩大主要原因。設備原因只要專業人員認真做到常規監測和維修、保護合理使用設備、盡可能使各種醫療設備使用時間延長,降低醫院成本的損耗,使設備相對安全和穩定。另一方面人為因素,建立科學有效質量管理制度能夠避免人為操作不當導致不良事件的發生,當出現問題時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確認監測合格后方可使用,因此滿足臨床科室的各種需求,使消毒供應中心質量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加大了工作人員的責任心,促進質量持續改進,提升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質量。

[

參考文獻]

[1] 曹靜,溫麗紅,陳蓉華,等.供應室質量控制及物品應急召回的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21):5262-5263.

[2] 鄧素梅,陳娟.基層醫院供應室質量管理追溯制度實施中遇到問題及對策[J].中國社區醫師,2012(9):403.

[3] 喻船麗,朱娟,葉慶,等.消毒供應中心質量追溯系統中物品召回模塊的運用[J].護理管理雜志,2012,12(7):516,526.

[4] 鄭淑明,蔣慧紅,姜友芬.消毒供應中心集中管理對醫院感染控制的成效[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1):224-225,228.

[5] 冉瓊玲.細節管理在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4,11(6):177,179.

篇7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2(b)-0149-03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linical Pathway to NICU Care

FANG Dongyang

Neonatal ICU, Nanyang Central Hospital, Nanyang, Henan Province, 473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linical pathway to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 Methods 100 neonates with intensive care admitted in our department from November 2010 to November 2013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0 neonates in each. In the NICU, the neonat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clinical pathway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conditions, incidence of nursing risk event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In the control group, 40 cases among the 50 cases were treated successfully, the success rate was 80%; 4 nursing risk events occurred,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risk was 8%.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the 50 cases, 48 cases were treated successfully, the success rate was 96%; 1 nursing risk event occurred,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risk was 2%,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were significant(P

[Key words] Newborn; NICU nursing; Clinical pathway; Effect

由于新生兒大腦發育還未完善,免疫力差,處于特殊階段,易出現不穩定狀況。對于重癥新生兒而言,其情況多變、病情來勢急驟,需要護理人員采取科學的方式加強護理,確保健康成長。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進步,各醫院紛紛建立NICU(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對危急重癥新生兒、早產兒進行集中收治,連續監護、治療新生兒,降低新生兒死亡率。在NICU護理中,由于患兒疑難雜癥多、數量多、護理人員工作量大,NICU護理風險增多,護理管理急需開展。該研究選取該院在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0例重癥監護新生兒,分別各對50例新生兒采取常規的NICU護理和實施臨床路徑管理的NICU護理,比較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該院NICU收治的100例新生兒,所有新生兒均表現不同重癥。在100例NICU患兒中,男患兒52例,女患兒48例,日齡均為1~16 d,平均日齡為(6.01±2.3) d;體重為3 050~2 500 g。按照隨機分布的方式,將100例NICU患兒分為50例對照組和50例觀察組,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健康狀況等方面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進行有效比較。

1.2 NICU護理方法

對50例對照組患兒實施常規的NICU護理,監測患兒的生命體征、給予對癥治療護理等。在此基礎上,在50例觀察組患兒NICU護理中實施臨床路徑管理,護理部人員相互討論制定臨床路徑,包括患兒入院基本情況評估路徑,護理人員綜合質量控制路徑,藥品、設備、急救儀器質量控制路徑等,護理人員根據具體臨床路徑表實施護理[1]。同時,全面、動態記錄護理項目、護理效果,并及時了解患兒情況,培訓護理人員,全面提高護理質量。最后觀察分析兩組患兒臨床效果及護理滿意度。

1.3 觀察指標

在兩組患兒NICU護理整個過程中,觀察比較兩組患兒出現的院內感染例數、救治成功例數、護理風險事故發生例數等。同時,按照知識、技能考核標準,對護理人員護理質量進行評估,滿分100分,通過書面知識作答、平時護理觀察、考核評估護士的文書書寫規范性、事件應急處理能力、技術水平、工作責任心、工作熱情度等[2]。此外,對患兒家屬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住院環境、護士服務態度、健康教育、醫護人員操作熟練程度等,家屬對其進行評分,滿分100分,統計比較家屬的護理滿意度[3]。

1.4 統計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進行,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并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且用t檢驗,經過數據處理,當P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狀況

在50例對照組患兒中,救治成功40例,成功率為80%;院內感染2例,院內感染率為4%;護理風險事件4例,護理風險發生率8%。在50例觀察組患兒中,救治成功48例,成功率為96%;院內感染0例;護理風險事件1例,護理風險發生率2%。觀察組的救治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感染率、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比較兩組護理中護士護理質量、家屬滿意度

在50例對照組患兒NICU護理中,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為(82.5±7.2)分,明顯低于觀察組的(95.3±8.4)分;同時,對照組的家屬護理滿意度為(89.1±8.7)分,明顯低于觀察組的(98.5±9.6)分。兩組在護士護理質量、家屬滿意度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護理臨床路徑是一種綜合的、跨學科的醫療整體護理模式,規范臨床護理、診斷、治療行為,使護理流程具有條理性,指導護士主動的、有預見性的開展工作,為患者提供低成本、高效率、高品質的護理服務。在具體實施中,護理臨床護理根據住院期間患者群體的具體情況,以時間為橫縱、以手段為縱軸,從入院接待、檢查、宣教、用藥、治療、護理、健康教育、指導等方面制定日程計劃表,明確什么時間進行什么檢查、治療、護理,患者需要達到何種程度等,以此準確開展護理工作,實現護理目標,增強護理人員的工作主動性,提高護理質量[4]。

由于護理臨床路徑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具體的護理計劃,護理開展條理性,護理人員不再單一的根據醫囑進行護理工作,護理人員明確知道自己該做什么,護理積極性增加,從而避免護理項目遺漏,降低護理風險發生率。在馬巧靈等人的研究報告中,在232例實施臨床路徑NICU護理的患兒中,出現2例護理差錯,而在217例常規護理患兒中,出現8例護理差錯。而在該研究中,50例實施臨床路徑管理的NICU護理患兒,其護理風險發生率為2%,明顯低于常規護理患兒的8%,研究結果與馬巧靈等人[5]研究報告一致,進一步說明了護理的安全性。同時,護理護理路徑內容包括入院接待、宣教、治療、護理,內容全面,為患兒提供良好的住院環境,進行健康教育,護理周到,患兒的院內感染率、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均明顯提高。分析何紅玉[6]研究報告,產婦對實施臨床護理中的786項滿意,對常規護理中的709項滿意,55項不滿意。在該研究在50例臨床路徑護理的患兒中,家屬滿意度評分為(98.5±9.6)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9.1±8.7)分,進一步驗證臨床路徑應用效果。在NICU護理中,臨床路徑具體實施內容如下所示。

(1)制定臨床路徑。針對NICU護理,NICU護理部組織,科室的科主任、醫護專家、護士長工程組成路徑制定小組,全面分析NICU護理內容、存在問題,制定護理人員質量控制、患兒情況評估、院內感染質量控制路徑,并對護理涉內容、項目進行審核,確保護理的全面性,避免護理項目遺漏。在臨床路徑制定后,科護士長將制定表發送給各護理人員,對其進行講解、培訓,指導、監督護理實施,并總結護理效果,及時糾正,不斷完善護理臨床路徑,確保路徑的規范化、科學化。

篇8

[關鍵詞]機關檔案;檔案工作者;自身素質

機關檔案作為日常工作重要組成部分,人事檔案是記錄個人從事各種社會活動的文件,是單位人事部門對個人管理的重要憑證和開展各種工作的基礎,對單位考察和識別干部選拔優秀人才,加強機關單位干部隊伍建設,促進生產、監察、黨政管理的開展具有重大作用,對每個工作人員有著切身相關的關系,檔案對于激發機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各方面的保障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新時期,加強機關單位人事案管理,對提高機關單位管理水平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機關單位檔案管理需要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好的高素質檔案工作隊伍。要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機關檔案工作者必須具備以下素質。

1. 要有合格的政治素質

機關檔案工作是檔案工作的一部分,檔案工作是一項政治機要性很強的工作,沒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和強烈的責任感是無法擔任此項工作的。因此我們檔案管理人員應該做到:

1.1檔案工作的任務、工作對象和工作手段決定了它本身是一項服務性、條件性很強的工作。而檔案工作與其他服務性工作的不同在于它不能通過服務對象直接產生效益,而是通過服務對象利用檔案所取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來體現。不為名利、勤奮工作、積極主動、熱情周到地為利用者提供優質的服務,是檔案工作者職業道德素質的最基本要求。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嚴謹的工作作風。要堅持實事求是,尊重歷史,在工作中要本著對歷史負責,為現實服務,替未來著想的原則,愛崗敬業,認真負責地做好本職工作。

1.2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高度的事業心。機關單位檔案工作是一項政治性、管理性、服務性很強的工作,這就要求檔案工作者要時刻嚴守機密,守口如瓶;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不斷強化工作能力,不斷提升工作質量。

1.3具有必要的政策水平。既要熟悉和掌握國家有關檔案工作的法規、政策,又要熟悉和掌握與檔案工作相關的方針、政策、標準和方法。

1.4具有依法治檔的法制意識。用法律和紀律約束自己,牢固樹立以法治檔的思想觀念,與一切違反《檔案法》的行為進行堅決的斗爭。

2. 要有強健的身體素質

人事檔案工作是一項艱苦而繁瑣的工作。由于長期伏案工作、庫房空氣不流通以及整理檔案過程中吸入有害菌等原因,導致在檔案工作者身上出現了皮膚過敏、頸椎病、呼吸道疾病等各種難以根治的疾病。因此,要想做好檔案工作,就必須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

3. 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心理素質是整體素質的基礎,培養檔案管理人員的心理素質是十分重要的。具體表現在:對本職工作具有濃厚的興趣和滿腔的工作熱情。對工作要有主動性和創造性,積極主動地克服和解決所遇到的各種困難,克服畏難情緒,急流勇進。具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從容面對環境變化的能力。檔案工作者時時刻刻都面對著新材料、新檔案,工作內容也總是在重復,時間久了容易產生厭煩情緒,所以,面對這些變化,管理人員要保持心境寬廣、意志堅定,對檔案事業應保持執著的毅力,從容面對各種困難,激流勇進,不斷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來適應不斷出現的新情況。

4. 要全面發展檔案管理相關專業知識素質

科學文化知識是人類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的經驗總結,要成為本職工作的行家里手,就要優化知識結構,拓寬知識面。既要熟練掌握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又要熟練掌握與檔案工作相關學科的基礎知識,具備多種新知識、新技能,成為復合型檔案專業人才。

掌握檔案專業知識。檔案工作是專門業務,從檔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鑒定、統計到提供利用,有一整套的理論和工作方法,機關檔案工作人員只有學習掌握這些理論與方法,才能保證工作質量,提高工作效能,逐步實現機關檔案工作的科學管理。

掌握計算機知識。由于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在檔案現代化管理中的廣泛應用,計算機已經從輔工具逐漸成為檔案現代化管理必備的技術,要適應檔案管理現代化,就必須掌握計算機數據錄入、數據庫管理、多媒體和網絡管理等方面的技能。

掌握一定的外語知識。在當今社會,沒有一定的外語功底已難以勝任檔案管理工作,尤其是英語。在計算機網絡技術使用的各種軟件以及網絡信息資源中,占有很大比例,為適應工作的需要,機關單位檔案工作者還需具備一定的英語應用能力,這樣才能適應新時期、新形勢對機關單位檔案工作者的要求。

5. 要有精湛業務素質

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意識。以提供服務為己任,各項工作都應首先從利用者的角度來思考,一切服務都應以利用者的需求為出發點。

樹立遠大理想,熱愛人事檔案事業。明確自己肩負的責任,以主人翁的工作態度,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把高度責任心、事業心貫穿在人事檔案工作的各個環節。

培養求真務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人事檔案工作是一項長期、艱苦、細致的工作,從材料的形成、收集、整理、歸檔、轉遞到檔案的保管、利用,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求真務實,每一個過程都要求謹小慎微,任何一個細節的失誤都會給后面的工作帶來麻煩。

培養創新意識。人事檔案工作者要善于在工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改進,大膽創新;要不斷轉換思維方式,克服慣于從眾的心理弱勢和墨守陳規的保守思想;要有創新的觀念和意識,為檔案事業出謀劃策,結合工作實際,提出新思路、新觀點,改革原有的服務模式,利用現代化技術開發利用檔案資源,促進機關單位人事檔案工作的發展。

6. 要有科學的管理素養

靜態管理與動態管理相結合。管理現存的人事檔案是靜態的,而積極主動地廣泛收集、分項、整理檔案資料,則是動態的。靜,是相對的,動則是絕對的。邊收集,收集要齊全;邊整理,整理要細致;邊歸檔,歸檔要嚴謹。這又是屬于“動”的過程。歸檔以后入庫,精心保管,這是屬"靜"的境界。

手工操作與微機操作相結合。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計算機、網絡的普及與應用,逐步實行人事檔案的自動化管理是大勢所趨。因此,人事檔案管理者必須學習和運用現代化管理手段,加快檔案管理現代化過程,盡早研制和開發具有機關單位人事管理即計算機檔案管理軟件,當是責無旁貸。

規章制度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只有制定并嚴格履行檔案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才能切實加強人事檔案的管理工作,進一步推進人事檔案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有效地發揮人事檔案在機關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作為新時期的檔案工作者,只有樹立遠大理想,熱愛檔案事業,強化服務意識、法制意識,終生學習,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始終立足于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不斷提高自身整體素質,才能成為新世紀檔案工作的復合型管理人才,才能促進檔案事業的發展,適應全面當前社會的新形勢,為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繁榮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朱祥.信息時代檔案管理工作者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J].企業家天地,2008,(5):145.

[2]鞠傳信.淺談檔案工作人員的基本素質[J].山東檔案,2007,(6):46.

[3]曹玉蘭,施華群.淺談檔案人員素質教育[J].檔案學研究,2002,(21):9.

篇9

【關鍵詞】 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集束化管理

近年來,多重耐藥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s,MDROs)出現日益增多,給臨床抗感染治療帶來嚴重威脅,成為當前醫院感染控制的難點。ICU 收治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而且侵襲性操作多的患者,VAP、UTI、CRBSI、抗菌藥物相關性腹瀉發病率較高,且感染病原菌多為多重耐藥菌,是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重點部門。在多重耐藥菌包圍的環境下,ICU病房如何做好多重耐藥菌感染防控,降低多重耐藥菌感染率,不僅要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做好病室環境的清潔消毒,還要采取一系列集束化管理措施。我院ICU在2012始,對多重耐藥菌采取以下一些防控措施,有效降低了多重耐藥菌感染率。

1 人員管理

1.1 醫務人員管理

1.1.1 ICU醫務人員的配置、培訓與教育 ICU應根據床位比配備足夠數量,經過培訓的醫務人員。所有在崗人員應該是具有一定資質,掌握ICU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知識和操作規程、具有獨立工作能力的專職醫務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應加強對醫務人員的醫院感染防控教育,提高醫務人員對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認識,強化多重耐藥菌感染危險因素、流行病學以及預防控制措施等知識培訓,確保醫務人員掌握正確、有效的多重耐藥菌感染知識。

1.1.2 醫務人員的防護 ICU工作人員醫務人員進入多重耐藥菌病室應戴口罩、帽子、穿隔離衣、必要時戴手套,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根據所進行的操作選擇合適防護措施,如進行氣管插管時應戴口罩帽子、防護面屏、穿隔離衣等。

1.2 病員管理 應將多重耐藥菌感染者、疑似感染者,非感染者分別放置。不同多重耐藥菌患者隔離于單間,同類多重耐藥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可安置在同一病房。不能將多重耐藥菌感染與氣管插管、深靜脈置管、有開放傷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多重耐藥菌感染或定值患者應相對固定醫療護理人員。多重耐藥菌患者的病房、床位、床頭卡及“患者一覽表”須設藍色接觸隔離標志,并在病歷夾封面粘貼藍色接觸隔離標簽。多重耐藥菌患者應減少病房轉換和轉運,轉科時應提前通知轉入科室,準備好隔離病室,并向接收方說明接觸隔離預防措施。

1.3 探視人員管理 限制探視人數,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探視。探視人員進行探視時需穿專用的清潔隔離衣,戴一次性口罩、穿鞋套或更換ICU內專用鞋。探視人員在進入病室探視病人前,和結束探視離開病室時,應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液消毒雙手;探視期間,盡量避免觸摸病人周圍物體表面。探視人員有疑似或證實呼吸道感染癥狀時,或嬰、幼兒童,應避免進入ICU探視。

1.4 保潔人員管理 保潔人員文化水平低,對醫院感染認識不足,尤其是手衛生意識較差,戴手套的目的性不強。多重耐藥菌患者對于環境清潔和消毒隔離要求較高,因此在上崗必須做好保潔人員院內感染知識的培訓,如消毒液的配置、多重耐藥菌患者隔離病室環境的消毒、手衛生及醫療廢物的處理等,同時在日常工作中應加強對保潔人員消毒隔離、手衛生執行力度的監督。

2 病區環境及消毒劑管理

2.1 病室環境 ICU應設有單間病室,用于隔離多重耐藥菌患者。多重耐藥菌患者的體溫表、聽診器、血壓計應專人專用,不能專用的物品、器械用后及時消毒。每天2次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劑對患者周圍環境、物體表面進行擦拭,地面專用拖把進行消毒。病人產生的醫療廢物及生活廢物均用雙層黃色垃圾袋密封運送,病人出院后床單元終末消毒處理。定期對ICU空氣、物表進行監測,了解消毒效果,減少因環境因素造成的醫院感染。

2.2 消毒劑管理 選擇有效、安全的消毒劑,正確配置消毒液,做好消毒劑濃度檢測及生物學監測。目前由于葡萄糖酸氯己定的抑菌作用較好,口腔護理液、CVC置管、留置針穿刺皮膚消毒甚至手術病人術前洗浴都提倡使用葡萄糖酸氯己定

3 醫療護理操作管理

3.1 制定并嚴格執行多重耐藥菌感染管理的規章制度和標準操作規程(SOP),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和控制多重耐藥菌的醫院感染。特別要加強對重點環節、重點人群及重點部位(呼吸機相關肺炎、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尿管所致尿路感染、外科手術部位感染等)的管理力度,落實各項預防控制措施。

3.2 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醫療護理工作中嚴格遵守各項無菌技術操作規程,特別在實行侵襲性操作時,如氣管插管、中心靜脈置管、留置尿管、氣道內吸引等操作時,應當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選用最大的無菌屏障,避免污染、減少可能導致感染的危險因素。

3.3 做好危重病人的基礎護理,加強皮膚、口腔、會陰及管道護理。落實呼吸機相關肺炎、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尿管所致尿路感染的防控措施。醫務人員患有呼吸道感染、腹瀉等感染性疾病者不應直接接觸患者。

4 正確合理使用抗生素

長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常規預防性使用抗生素使機體菌群失調,而多重耐藥菌等條件致病菌在抗生素的選擇性壓力下出現耐藥最終導致多重耐藥條件致病菌感染的產生。因此,在臨床工作中要嚴格執行抗菌藥物使用的基本原則,正確、合理地實施個體化抗菌藥物給藥方案,根據臨床藥敏實驗結果,合理選擇抗菌藥物,減少臨床工作中經驗用藥、盲目使用抗生素及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情況,以達到抗生素的最佳療效、降低病原菌的抗藥性同時減少多重耐藥菌的出現。

5 嚴格執行手衛生規范

按要求配置手衛生設施,加強手衛生知識教育,嚴格執行手衛生,提高手衛生的依從性。手是醫院感染的主要傳播途徑,手衛生是控制醫院感染最簡單、經濟、有效的辦法。ICU每間病室均配備充足的洗手、干手設施和速干手消毒劑,要求醫務人員在接觸病人前后、進行無菌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必須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劑進行手消毒。重視職業防護,在接觸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和細菌定植患者的傷口、黏膜、血液、體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時應戴手套,必要時穿隔離衣。在近距離操作,如吸痰、插管時戴防護面屏或防護鏡,操作完畢及時脫掉手套并洗手。

6 完善耐藥菌監測機制

對新人住ICU患者及接受侵入性操作患者及住院時間長、免疫力低下、長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應嚴密監測,及時采集標本進行病原學檢查,以及時發現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和有細菌定植的患者,采取消毒隔離措施,防止感染傳播。

多重耐藥菌引起的院內感染日益增多的趨勢已被臨床所重視。由于此類病原菌高耐藥性、致病力較強、一旦暴發流行、給臨床治療、護理帶來極大的困難,后果極為嚴重。因此,應根據病人病情盡可能減少或縮短侵襲性操作頻率和時間,縮短住院天數,正確、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加強病原學檢查,治療性用藥應盡量根據細菌培養結果選擇敏感的抗菌藥物。強調重視手衛生和環境清潔消毒,嚴格實施隔離制度,減少患者之間設備共用,避免或防止多重耐藥菌傳播。多重耐藥菌感染導致ICU患者住院時間延長病情恢復緩慢。醫療負擔加重,死亡率增加所以加強多重耐藥菌的預防。

參考文獻

[1] 周健,孟軍,江淑芳.綜合ICU多重耐藥菌感染的分析與護理干預[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9.

[2] 姚勇軍,劉風琴.淺談多重耐藥菌感染的臨床預防與控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2,(09):1559-1560.

[3] 鄭紅麗.綜合防控干預措施對兒科病房多重耐藥菌感染的影響[J].臨床醫學工程,2012,(1l):1987.

篇10

關鍵詞 :狂犬病暴露處置門診;醫院感染;管理措施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in rabies virus exposure clinic and the preventment of the hosipital infection. METHODS Analyzed the speciality and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infection factors of the rabies virus exposure clinic and also the special measures and the universal measures are used RESULTS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was strengthened,the devotion was increase,the hosi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was performed and supervised,and so the qualified medical environment was created. CONCLUSIONS The measures of the special and universal protection is effective to the preventment of the hospital infection.

Key words : rabies virus exposure clinic; nosocomial infec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狂犬病屬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來,我國狂犬病死亡人數明顯上升,成為一種對人類危害較大的致死性傳染病。為適應群眾需要,我院應上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要求,專門設立了狂犬病暴露處置門診。結合狂犬病暴露處置門診的特殊性和一般醫院門診感染預防的普遍性,我們制定了狂犬病暴露處置門診的醫院感染管理措施,現報道如下。

1.狂犬病暴露處置門診的危險因素

1.1 特殊因素

狂犬病毒是一種單股DNA病毒,屬于彈狀病毒科。該病毒抵抗力不強,可被日光、紫外線和超聲波破壞,強酸、強堿、高錳酸鉀和碘酒等都可使其死亡【1】。

狂犬病病毒是一種嗜神經病毒,人群對其普遍易感。人主要通過動物咬傷、抓傷感染而引起狂犬病,也可經口腔粘膜傳染,有的可經病人唾液傳染,國外也有經氣溶膠傳染的病例。狂犬病是一種致死率極高的疾病,一旦發病,致死率100%,因此,嚴格按照規范處置狂犬病暴露或疑似暴露的病人是至關重要的。被宿主動物感染者的防治成敗,與宿主動物的帶毒量、咬傷部位深淺和損傷程度、感染后傷口是否及時規范處理、狂犬病疫苗及抗狂犬病病毒血清或抗狂犬免疫球蛋白等是否及時使用有關【2】。

1.2 一般因素

來狂犬病暴露處置門診的病人,除有狂犬病暴露或疑似暴露外,同時還與其他病人一樣,可能會是其他多種病原體的攜帶者,門診環境也會受到患者體液、血液、分泌物、飛沫等的污染,也有發生由接觸、空氣等途徑傳播傳播疾病的可能,需要做好防護工作,避免交叉感染。我國目前人口中乙型肝炎總感染率高約60.0%,乙肝病毒攜帶者達1.3億;艾滋病在我國已經進入快速增長期【3】。因此,對待每位病人,都應采取普遍預防的原則。

2.管理措施

2.1 加強人員培訓和技術考核制度

2.1.1 狂犬病知識的培訓 目前基層有相當一部分醫務人員未能正確應用狂犬疫苗和免疫血清、免疫球蛋白等浸潤注射,傷口處理欠規范,對狂犬病認識不足。因此要切實抓好對該門診醫護人員的培訓,認真組織學習狂犬病病毒的基礎知識,學習、宣傳、貫徹《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工作規范》,嚴格按照《規范》要求操作。組織學習《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傳染病防治法》等,使其從理論上,熟練掌握狂犬病及其相關知識,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每一位前來就診的狂犬病暴露或疑似暴露的病人,從技術上,具備熟練的操作技能,具備應急搶救能力,具備規范化的狂犬病暴露后處置水平。

2.1.2 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 組織醫護人員學習醫院感染管理的知識、消毒隔離技術規范、標準預防的概念和標準預防的措施,改變防護意識淡薄的狀態,提高醫護人員感染知識的認知,自覺地把消毒、隔離、防護作為常規工作的前提,嚴格按規范消毒滅菌,熟練掌握無菌操作技術,作好醫患雙方共同的防護工作,減少交叉感染[4],防止疾病雙向傳播,不僅給病人創造一個安全的就醫環境,也使醫務人員在行醫過程中自身的安全得以保障。

2.2 合理布局,功能分區 設立候診區、就診區、處置區、注射區、觀察區,明確劃分各種功能區域,每個區域設立明顯標識,方便病人識別,限制人員隨意進出。

2.3 加大投入,安裝設備,配備藥品 安裝空氣凈化設備,體檢器械,傷口沖洗設備,基本冷鏈設備,自動洗手設備,配備快干免洗手消毒液,應急搶救藥品等,并定期檢查設備器械的性能和運轉情況,試劑藥品是否在保質期內,補給是否充足,使工作人員在診療過程中能夠得心應手。

2.4 加強消毒隔離制度 對環境、診療器械進行消毒。凡直接或間接接觸病人體液或分泌物、傷口的器材均視為具有傳染性,應進行消毒處理。床、床頭柜用酒精擦拭,病人被褥高溫消毒或直接焚燒,病人被褥切忌在室內用力拍打,國外曾有氣溶膠傳播狂犬病的病例。醫護人員接觸病人要戴手套,必要時戴護目鏡和面罩,對一位病人處理完畢在接觸下一位病人要更換手套。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重視醫護人員手的衛生和消毒,流行病學資料表明,在引起醫院感染的重要危險因素中,直接或間接由手傳播引起的醫院感染比空氣傳播更具危險性【5】。一次性使用的注射器要專人專用,即使對于同一病人,也要禁止用同一注射器注射狂犬病疫苗和被動免疫制劑。在對病人抗狂犬病處置時,視病人傷口情況進行抗破傷風處理,酌情使用抗生素,預防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定期開啟空氣凈化器,,定期用紫外線消毒空氣,平時可經常開門開窗通風換氣,保持空氣的自然流通。

2.5 重視醫療廢物的轉運和處理 狂犬病暴露處置門診產生的醫療垃圾中可能含有狂犬病毒和其他病原體,醫護人員在放置時動作要輕,切忌投擲,以防止產生氣溶膠或濺出桶外污染環境。按《醫療垃圾管理條例》的進行分類,一次性使用的利器要放入防刺、防滲漏的利器盒,由專人送往垃圾回收站進行無害化處理。

2.6 實行門診登記報告制度 嚴格按《處置規范》要求,建立健全暴露者處置登記,冷鏈管理、知情同意、接種登記、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登記報告制度、門診登記統一上報制度。

2.7 應急預案 醫護人員在診療或護理過程中,直接接觸了病人的體液、血液或污染物,或被污染物噴濺到眼睛,或戴手套的皮膚有破損的,應視為狂犬病暴露或疑似暴露病例,應按《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工作規范》要求,接受與就診患者同樣的處置方法,全程注射狂犬疫苗,必要時注射抗血清和免疫球蛋白。工作人員衣物受到污染,應立即脫去,高壓滅菌后再清洗;做好意外事故的登記和處理報告。

通過以上各項措施的實施,使醫護人員全面掌握了狂犬病的診療、處置和預防知識,也進一步強化了醫院感染的知識,使他們不僅重視特殊病原體的防護,也關注其他一般病原體的防護。特殊防護和標準防護相結合,既保障了醫護人員自身的安全,也使病人的安全得到保證,有效地降低了醫院感染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倪語星,尚紅主編 臨床微生物學與檢驗[M]2008年6月第4版.北京:496-499

[2] 唐青,李浩.中國狂犬病流行近況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5,26(3):223-224

[3] 李明艷,孫秀英。醫務人員標準預防教育知識及執行依從性的調查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