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素質教育的方法范文
時間:2023-08-04 17:36: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開展素質教育的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網絡輿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截至到2014年6月,中國互聯網網民數量達6.49億,CNNIC(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于2015年2月了《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其中主要部分互聯網網民是在校學生,因此高校大學生已經成為網絡輿情的主要力量,因此當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利用網絡輿情引導大學生思想動態導向。
1高校網絡輿情
1.1高校網絡輿情的內涵
高校網絡輿情的內涵是利用網絡平臺,將關系到大學生自身利益的事件以及突發新聞事件,迅速匯聚各類網絡意見和網絡輿論意見的總和,通常這些網絡輿情具有一定程度的群體共識,意向性觀念,倡導激勵,思想和政治觀點的負面影響和積極的推動作用,具有普遍的社會價值判斷和獨立。
1.2高校網絡輿情的特點
網絡輿情依托于互聯網,與傳統的社會輿情相比具有以下特征:(1)及時性與互動性:在互聯網時代,微博、QQ等社交網絡的使用,使得重大事件發生后第一時間往往在網上進行擴散,同時網民會附加自己的喜好及評論,在校園中同樣如此;(2)多元性和復雜性:由于網上信息傳播的具體方式、輿情主體特征、主觀角度不同,導致校園網絡輿情呈現出復雜性和多元性的特點。(3)廣泛性:網絡虛擬空間突破現實時間、空間的限制,使得校園內輿情傳播得更快更廣,可以極快擴散到更廣的范圍。
2網絡輿情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的影響
2.1高校網絡輿情對大學生思想的積極影響
網絡空間是學生校園生活的一個重要陣地,學生在網絡上表達自己的思想、情緒,記錄自己學習生活的點滴,對同學進行評價,對校園及社會重大事件表達自己的態度,所以虛擬空間的網絡文化建設,是當前時代背景下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重點。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利用網絡優勢,引導學生在網絡中的正向思維,提升正能量,有針對性地展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正確地引導高校網絡輿情,可使得高校師生統一整體思想,提升學校感召力和號召力,聚集校內師生向心力,促進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2高校網絡輿情對大學生思想的消極影響
在目前的環境下,網絡已經成為信息交流與碰撞,滲透和競爭的主要載體。在西方一些發達國家一直在利用互聯網對大學生群體進行思想的滲透,輿論的導向,誤導腐蝕輿論的理念,改變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腐蝕青年學生。一些大學生因為他們較低的辨別能力,不能堅定自己的政治立場,很容易受到煽動和腐蝕,這給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很大影響。
3高校網絡輿情的引導措施
(1)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建設,規范高校網絡輿情制度,建立起一套完善、規范的高校網絡輿情控制機制并加強對網絡輿情的指導。在思想政治方面提高對網絡輿情的重視程度,始終堅持將以占領網絡輿論的位置用科學的,積極的信息,網絡輿論等引導工作,以及學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一起。
(2)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養,注重輿論工作隊伍建設。對高校提出意見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培養既具有較高層次的政治理論并且熟悉思想政治工作的規律,又精通網絡技術,熟悉網絡文化,擅長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隊伍。
(3)優化高校網絡輿情環境,建立高校網絡輿情交流平臺。與其任由學生被動地接受良莠不齊的網絡輿論,不如主動為大學生建立一個積極向上的網絡環境,形成一個具有極大凝聚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陣地,幫其培養良好的網上行為習慣。高校教育工作者和高校也應該為學生搭建一個有效發泄情緒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能及時,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實時動態的心理,有利于采取緊急措施,使學生的心理和性格對健康有益的方向發展。
篇2
【關鍵詞】校外活動素質教育青少年
素質教育實施的機構顯然不僅僅只是學校,隨著時代的發展,校外教育機構被賦予了更多的教育責任。現階段,校外教育機構的功能更加多樣化,對素質教育的發展有重要的推進作用,成為了我國素質教育實施的主要陣地。
一、素質教育對青少年的作用
1.加強青少年的道德素質。
作為素質教育中尤其重要的一部分,校外活動中加強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質是必須的。所以,在開展校外活動的過程中,一定要努力強化對青少年在思想道德素質方面的教育。所以使得在開展校外活動時,必須通過結合一些校外游戲的特點,獨立自主的開發,大家一起創新,開展一些有著獨特教育內容的校外活動項目。
2.鍛煉青少年的科學素質。
科學素質是一種品德,是科學教育以及自然教育過程中對學生培養的主要內容。素質教育不僅可以使青少年建立起完整的科學知識結構,還有助于提高青少年自身的科學素質。如今,科學素養已經成為現代化人才的重要評判標準。青少年若想在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中立足,就必須擁有一個較高的科學素質。為推進素質教育進程,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好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各類有積極意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團結、互助的精神,向學生傳遞正能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此外,學生也可以在課堂活動中學習專業知識,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二、開展青少年校外素質教育面臨的困難和思考
1.完善校外教育管理制度。
素質教育是不僅應該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應該是校外活動中心應該重視的教育方向。在校內,素質教育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是學生獲取和掌握知識的重要教學方法,是學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校外,由于家庭和社會對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也要在把素質教育引入家庭和社會教育的領域。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須重視校外素質教育的開展,重視校外教育機構對學生的重要影響。在校外教育機構中實行素質教育一般有兩方面的理念。第一,要有專屬于校外教育的特色,校外教育機構在實施素質教育時,最主要的就是要開發出學校沒有的教育項目,所以在校外開展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盡量不要與校內教育內容重復。校外教育機構在開展教育活動時要側重于校內教育所遺漏的教育內容,要創新教育方法,調整教育方式,使校外教育機構的功能更加多樣化,擁有更加優化的教育結構,與校內教育相得益彰,滿足學生素質教育的需求,共同促進學生的素質發展。第二,校外教育機構要有地方特色。校外教育機構要全面了解自身的教育資源,并進行充分的利用,因地制宜開發符合地方特色的教育方式,使教育更有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2.提高校外教育機構人員的綜合素質。
在校外活動素質教育的開展中,首先要提供優質的教師。教師要形成教學藝術就必須要有深厚的專業造詣和扎實的教學功底,教師的專業能力必須足夠優秀才能夠確保“言傳身教”的質量與效果。在素質教育中,教師是教育的實踐者,教師所采取的教育方式對素質教育的發展有極大的影響。因此,為使學生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就必須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職業素養。對與校外教育機構來說,若想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職業素養,主要有三部分內容,第一,要求教育工作者自主用于創新教學方法,積極記錄教學筆記,并以實際為基礎探索科學的教學形式,使學生處于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中。第二,校外教育機構要重視對教師的培訓,擁有一個完整的教師培訓渠道,并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成果的評估,獎勵教學水平高的教師,懲罰教學水平較低的教師,促使教師積極自主的提升自身的職業素質,進而提高教學效率。第三,校外教育機構要注重教師的對外交流,讓教師在對外交流中學習其他優秀教師的優點,進而充實提高教師的教育水平。
3.確定核心教育理念。
開展校外素質教育活動,必須以引領中小學校外實踐教育方向為己任,以融入校內教育、體會學生需求、提現特色教育、實現素質教育為核心理念,以立足實踐教育、補充學校教育為責任,以中小學生體驗和成長教育為核心內容,整理學校教育資源。以誠信贏得發展,憑實力打造品牌,用專業保障質量,靠責任成就未來。
篇3
1.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
三結合是指學校、家庭、社會各種力量的有機結合,以形成目標一致的教育合力,發揮整體效益,提高學生的總體素質。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社會環境對人的發展起著定向制約的作用。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啟蒙教師,他對孩子的成長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只有當學校教育和學生家庭、校外環境影響一致時,教育才有整體合力作用。這對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心理素質、社會交往素質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對提高其他方面的素質也有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
1.1 建立“學校、家庭”教育網絡。①組建學生家長委員會。由學校領導、班主任和家長們協商推薦一些懂得教育,熱心教育事業,具有一定的社會組織能力的家長,組成學生家長委員會。該委員會參與學校的教育和管理,研究實施素質教育的計劃、方案,幫助學校解決有關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難,負責家長與學校之間的聯系,召開家庭教育經驗交流會,向學生家長普及心理學與教育學方面的知識及開展家庭教育咨詢等工作。②舉辦家長學校。通過家長學校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使家長明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導家長研究家教方法,讓素質教育在家庭中得以較好地落實。③建立學校與家長聯系制度。建立學校與家長聯系的重要方式是定期召開學生家長會。家長會通過座談、答問、交流介紹、講座等方式,起到雙向交流,獲取每一個學生的全面信息的作用。進而協調學校與家庭教育的關系。
1.2 充分挖掘社會教育資源。社會教育資源包含人才資源,自然、人文風景資源,革命傳統教育資源,社會考察基地等諸方面內容。讓青少年從大自然中去發現美、體驗美、創造美,從中培養愛美的情感。
2.學科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
教授文化科學知識的學科教學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中心,這是學校的職能所決定的。職業學校有其自身的特點,除開設文化課外,還開設種類繁多的專業課,如種植、電子、財會、烹飪、文秘等。學科的設置有利于培養“合格+特長”的人才,應該成為開展素質教育的前沿陣地。
2.1 優化課程結構體系。課程體系的設計直接影響學生發展的方向。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通過優化課程結構,開發學生的潛能,為學生良好的基礎素質的形成與發展提供條件。課程是教育教學系統中的軟件,它不單單等于課表中列出的教學活動,還應包括學生的文明行為的養成、思想品德的提高、知識技能的增長、身體素質的改善等。而且不限于課內,還有課外。課程包括必修、選修、課外實踐活動三部分。
2.2 改革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大致可分為以下兩類:一類是側重學生非智力因素發展的教學方法。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愉快教育。就是創設愉快的課堂教學情景,克服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心理受壓抑,把學習當成負擔的現象。第二,和諧教育。就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關系和諧,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水平之間和諧,教與學協調一致,形成和諧的學習氣氛。第三,成功教育。是從改善學生的心理品質著手,調整教學內容和方式,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造獲得成功的機會,并積極幫助他們一步步地獲得成功。另一類是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善于學習。主要也有三個方面:第一,自學輔導法。其主要步驟是自學――解疑――精講――演練。第二,異步教學法。其基本思路是學生學習的個體化與教師指導的異步化的有效統一,按自學――啟發――復習――作業――改錯――小結的順序,進行獨立異步自學,變教師教為主為學生自己學為主。第三,問題教學法。其基本做法是教師在課堂上創設一種問題情景,啟發學生應用已學過的知識和經驗,自己去尋求答案。即提出問題――思考探索――討論分析――歸納總結――應用提高。進行素質教育,就是要綜合地使用各種教學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2.3 重視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發展學生個性,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激發創造熱情,磨礪創造意識,優化創造品格。職業學校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的不同,成立各種興趣小組,開展豐富多采的第二課堂活動,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3.社會實踐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3.1 組織學生參加社會服務活動。通過參加為社會做貢獻的服務活動,可使學生感受到奉獻的快樂,認識到人的價值只有在為他人的奉獻中才能實現。職業學校可結合專業組織青少年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或節假日,到周圍農村進行科技服務活動。如組織種植專業學生指導農民農業生產,組織電子專業學生到農村去義務為農民修理家用電器等。
篇4
【關鍵詞】素質教育;小學教育; 經驗措施
一、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意義
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國民整體素質,實現社會發展、利國、利民為宗旨的教育。小學教育對象的整體素質決定著我們民族的素質,決定著我們人才資源的水平。為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基礎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受教育者,教育無死角、無漏網。素質教育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兒童,而是創造適合每個兒童及國家發展、人類科技的教育。我們把人的思想品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勞動技能素質所形成的結構作為現代人的基礎素質。通過教育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基礎素質, 是每位教育者的責任,也是基礎教育的根本任務。
二、促進小學素質教育的策略
(一)提高思想認識轉變教育觀念
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全國各地教育經驗,以核心教育為思想充分認識到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認識到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有著本質的區別,素質教育是為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需要為目標,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習,勞動,德智體美勞全面和諧健康地發展,為將來的學習和工作創造充分條件,打下堅實的基礎。更新教育觀念,學校在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明確少年義務教育的目標和任務,要求教師做到:更新人才觀,使學生們的個性和潛能得以充分發揮,全面成才。轉變教學觀,要求全體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徹底改變注入式這一單向的信息傳遞方式積極采用啟發式教學,使學生主動地發展。
(二)建立新的學校工作評價制度
考試評價改革,既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和內容,又是深化素質教育的重要機制。方法主要有:改革對學生的考試評價方法。素質教育的評價方法就是取消百分制,實行等級加評語,這是小學評價考試制度的重要改革。改革對教師的評價方法。學校將徹底改變傳統的只看教師文化課成績的陳舊觀念,從教學態度,教學常規,教學研究,教學成績,實際業務能力諸方面對教師進行全方位的量化評估,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根據學科特點,挖掘教師潛能,充分發揮教師特長,使教師和學生的評價體系緊密結合教學相長。
(三)深化教學改革加大教育科研力度
強化常規管理的改革。常規管理是教學管理的核心,切實抓好課堂教學為重點的各個教學環節的管理,制定和完善管理細則及評估標準,定期進行考評,使常規管理規范化制度化,使各項要求落到實處。改革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實現轉機的關鍵。加大課堂改革的力度,優化教學目標優化課堂結構,優化教學,教學環境,廣大教師努力探索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啟迪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變被動學為主動學,實現課堂教學中的大容量快節奏高效率徹底解決課上損失課下補的思想和行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育科研要抓普及出成果。以科研為先導,實行教育科研傾斜政策,采取誰出成果誰受獎勵,誰優先評優,誰優先外出學習的制度,學校和教師都要有教研專題。開展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是提高教研水平的重要途徑。深入開展新授課,復習課,講評課的活動。減少教師制式行為壓力,創造教師在一種輕松環境下的共鳴教學,認真搞好教師教學基本功訓練活動的總結,推進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和根本保證,要堅持師德為首的觀念,發揮學校各職能部門的作用,制定切實有效的計劃,創設一定的時間保障,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引導教師弘揚奉獻精神,努力使教師積極參與素質教育。學校要對教師強化技能訓練,提倡一專多能。學校要采取激勵機制,鼓勵青年教師迅速成長。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大專和本科自學考試,通過對教師進行在職培訓,開展一些專題講座學習,或說課上課評課,培養一批學校在各學科的帶頭人;選拔優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師進行深造,參與校內外有關的教育研究活動,培養在市級、省內外有一定影響的名教師。開展素質教育要改變小學教師教書匠的形象,要提高教師的教學品位,使他們向學者型和科研型轉變。具體做法可以不斷組織理論學習,開展一些學科課題研究,要求教師從帶著課題進課堂。建立學校科研網絡,積極撰寫理論文章,評比各種教科研先進等。
(五)構建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目標體系
素質教育目標體系的構建,必須以素質教育思想為指導,研究小學生要達到的素質結構。學校素質教育目標決定著學校辦學特色,也決定著學校培養人材的規格。學校素質教育總體目標是: 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面向每一位學生,面向學生的每一方面,發展學生思想、文化、審美、勞動、身心五個方面的素質,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生素質目標要以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為基本要求; 以開發學生潛能,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實施途徑來構建。教師素質應著重從師德修養、教育教學能力、科研水平等方面來構建。
篇5
素質教育;班主任;創新策略
素質教育的背景之下,使得班主任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何加強學生的思想和能力建設,如何發揮好家庭、學校與學生之間的紐帶關系,都是對班主任的重大考驗。然而現實中,班主任的工作存在模式化、固有化等問題,這使其工作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面臨了諸多瓶頸。如何打破瓶頸,以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呢?創新班主任工作已成為當務之急。
一、素質教育的定義及本質特征
素質教育是相對于“應試教育”而提出的,是指基于人和社會的實際發展需要,通過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旨在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以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質教育是對我國教育改革的理性思考和實踐探索,它能為全體學生提供均等的學習和發展機會,很好地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
素質教育不僅是一種教育價值觀念,還是一個社會實踐問題,具有全體性、全面性和發展性。所謂全體性,是指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為目標,從而提高整個民族的素質。它應為每一個公民平等地提供教育機會,不“選拔”,不“淘汰”,且在教育過程中,學生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也處于一種平等的人際關系狀態。全面性,即摒棄了傳統的只重視智育,而忽略德育、體育等其他方面的發展。發展性,強調了素質教育應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通過科學的教育方法,促進學生的先天素質向可能素質的轉變,同時不僅要“授之以魚”,還應“授之以漁”。
二、班主任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所起的作用
教師是教育工作的直接承擔者,而班主任又是教師隊伍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班主任與班級的管理,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以及學生心理健康、學習生活都是密切相關的。素質教育想要切實有效的落實,社會離不開學校,學校離不開班主任。班主任是否具有較高的思想境界,是否具有豐富的文化知識,是否具有優良的道德品質,對于組織一個團結向上、有凝聚力的班集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班主任是學生的塑造者。如何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班主任的教育、管理、組織以及表率至為重要。由于學生多處于青春期,價值觀、心理、學習習慣尚處于待定型的狀態,可塑性強,此時班主任的良好引導有利于學生全方位的塑造。
班主任是學生的組織者。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單位,而班主任作為班級全面教育的第一責任人,可通過有效的組織管理形成良好的班級氛圍,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
班主任是家校之間的協調者。素質教育的落實單靠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家庭和學校聯手施力,才能保證素質教育的有效進行,而班主任恰好充當了家校之間協調的重要角色。
總而言之,班主任應牢牢抓住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們處在一個寬松、活潑、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之中。因此,班主任是推動素質教育的核心環節,是素質教育有效落實的必要保證,也是推動我國素質教育未來穩健發展的關鍵角色。
三、當前班主任工作存在的問題
首先,班主任普遍缺乏素質教育的理念以及素質教育的相關理論,這就阻礙了素質教育工作的有效發揮。一方面,班主任對于素質教育工作的認知僅存在于簡單的了解層面,而未能深入認識到推動學生各方面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其所做的工作仍舊停留于過去的應試教育階段,片面追求升學率,忽略德育、體育等方面的發展。另一方面,班主任對于素質教育理論的掌握,多在于基礎知識的掌握,而未針對學生群體的生理、心理特點進行有效的調整。
其次,班主任開展素質教育工作的內容過于單一,無法調動學生接受其教育的積極性。一方面,當前班主任開展的素質教育工作主要是傳統的德育工作,而不能從學生的心理、性格、年齡特點以及當前社會環境的影響等多方面綜合安排體育、美育等工作。另一方面,班主任自身的角色定位存在缺失,簡單地將其職責定位于如何提高班級智育水平上,忽略了教師的“育人”職責。因此,班主任應提高自身道德修養,用自身的力量去感染影響學生,并且首先培養自身的綜合素質,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帶動素質教育的開展。
第三,班主任的教育方法失當,易造成學生逆反心理。不少班主任對學生采取的仍是被動式的管制,習慣性地將學生定位為被管理者,壓抑學生的自主意識,凡事由班主任做主,這容易引起群體離心,不利于師生間形成融洽的關系。而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合作學習也不利于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及整體素質的提高。
四、班主任工作的創新策略
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使得班主任工作的創新迫在眉睫,總結長期的教學經驗,本人認為主要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轉變教育理念
首先,班主任應具備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和現代科學教育管理理論;其次,班主任應正視現代社會給學生造成的影響,摒棄過時的管理思想,認真分析學生的思想及行為特征,改革班級管理模式,以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方法進行班級管理;第三,班主任應積極吸收素質教育賦予他們的新的教育工作要求,并將之貫穿到自己的工作中,突破傳統教育工作的局限,樹立正確的管理觀、教學觀。
(二)豐富教育內容
1. 開展理想教育。理想教育,是指班主任通過對每一位學生思想動態的了解,幫助學生建立關于學業、事業、道德等方面的追求目標,從而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理想觀。班主任在開展理想教育時,應幫助學生區分理想和空想、幻想的區別,讓學生意識到理想是可以通過他們自身努力得以實現的,是他們為自己的生活設定的目標。在理想教育過程中,班主任會發現一些學生可能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存在拜金主義等錯誤觀念,此時,班主任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
2. 加強責任教育。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班主任應加強對學生的責任教育,讓學生充分意識到自己在所處的班級中承擔的職責和所起的作用,建立責任感,并且特別關注“問題生”的責任教育,善于發現他們性格中的閃光點,恰當地將一些班級任務分配給他們,讓他們有存在感,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只有學生們具備了較強的責任感,才能更好地完成學業,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情。
3. 重視心理教育。青少年正處于青春期,此時他們的行為習慣尚處于可塑階段,不夠穩定,加之其思想不夠成熟,難以管理自己的情緒。班主任應意識到這一點,重視學生的心理教育,正確引導學生形成一個健全的人格,使之處于良好的心理狀態。班主任可改變傳統的教育管理方法,學會尊重學生,以學生的視角去思考問題,然后通過主題班會、社會實踐等方式,與學生共同探討心理健康問題,增強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同時建立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只要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打開學生的心理通道,促使教師的教學管理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4. 強調情感教育。《心理學大辭典》中認為:“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它評價并且監督著人們的認識過程,并與良好的道德品質息息相關。班主任在對待學生時,應全心全意,滿懷愛心,只有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和班級的愛心,才能讓學生感染這份愛心,從而熱愛集體,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如,在傳統節日時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民族教育,還可以讓學生分享自己的座右銘,以此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5. 運用賞識教育。賞識教育不是簡單的表揚加鼓勵,而是通過賞識學生的行為結果,以強化學生的行為,并在賞識學生的行為過程,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機,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賞識教育針對后進生尤為有效。如何管理教育暫時后進的學生,應是班主任的重點任務,也最能體現班主任對于班級的管理水平。賞識教育不同于傳統的批評教育,它更注重維護學生的自尊心,通過細心觀察,發現他們身上亮點的方式加以鼓勵,可以使其重樹信心,改變生活態度。同時,多與之談心,鼓勵他們勇于面對自身的不足,端正學習態度,不氣餒,不灰心。而賞識教育的關鍵是幫助重塑后進生的形象。班主任須在班級同學面前多表揚他們的閃光點,讓同學們多幫助、支持他們,使他們改正缺點,和大家一道奮進。
(三)創新教育手段
班主任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開展教學教育工作時,應學習和借鑒先進的素質教育理論及實踐,創新自己的思維,以確保素質教育的有效進行。如,結合當前時代特征,在傳統班級管理的基礎上探討網絡化班級管理的方法。如,建立班級學生電子檔案,建立班級網絡社區等,這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發揮其主動性,同時體現了班主任與學生的平等性和民主性,激發了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工作的熱情,符合素質教育平等均衡發展的宗旨。 (下轉63頁)(上接81頁)
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班主任作為學生優良品格的塑造者及家校間的溝通者,應根據時代要求,打破傳統教育教學模式,遵循科學的教育管理方法,牢牢把握素質教育的平等性、開放性、全面性等特點,不斷創新工作模式,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青少年。
參考文獻:
[1]王福玲,劉明玉.談班主任工作的可持續發展[J].班主任,2004,(2).
[2]熊川武.教育管理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3]盧家楣.情感教學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4.
[4]曹偉星.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J].新課程(教研),2010,(03).
篇6
關鍵詞:高職院校 素質教育 體系
近年來,我國的高職教育發展勢頭迅猛,同時高職學生的素質教育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成為眾多學者和教育工作者重視的問題。當前高職素質教育研究大多具有局限性,對于高職學生素質教育體系構建沒有更廣闊全面的視角。本文打算從內容體系、實施途徑、評價方法和保障機制等方面來探索高職學生素質教育體系的構建。
一、厘清素質教育相關概念
構建高職學生素質教育體系,首先要對素質、素質教育與高職學生素質教育的概念作出界定。
素質教育的含義可分為三個方面:首先,素質既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并且經過后天的培養能得到更好的提高和發展。其次,素質是理論知識的升華與凝練,知識是素質的源頭,良好的素質和知識的積累是密不可分的。第三,素質具有相對穩定性,能夠在形成后持久地對人們產生影響;但素質并不會一成不變,素質對環境的作用是相互的,它也會因環境的影響而發生改變。上述三點表明,素質是以人先天生理為基礎,經過后天教育和環境的影響,由知識轉化成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品質,它決定了主體的內心活動與外在行為,并且具有可塑性。
高職院校學生素質教育包含了專業素質和非專業素質兩個方面。專業素質與人的專業相關,為人們的職業素養與能力提供支撐。非專業素質則是人人必備的,能影響其終身發展的基本素質。在探討高職院校學生素質教育體系的構建過程中,我們僅研究高職學生的非專業素質,并將其分為三類,分別為:思想道德素質、課外拓展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因此,高職院校學生的素質教育是以高職學生人才培養為最終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途徑的非專業素質教育。
與應試教育的側重點不同,素質教育的根本宗旨在提高青年學生敢于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社會責任感、敢于向未知領域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處理實踐中問題的能力,這種教育方式可以對人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并使人受益終生。
二、高職院校學生素質教育體系內容
高職學生素質教育內容體系構建的過程中,我們應遵照黨的教育方針和相關政策規定,以高職人才培養目標,企業選人用人標準為依據,將其劃分為為由思想道德素質、課外拓展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三大基本素質模塊的同時,再將每一個基本模塊分為若干子模塊。根據學生的整體素質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制定目標,選擇合理科學的教育內容和方式。思想道德素質包括了政治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制觀等子模塊。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側重于解決學生在政治信仰、道德修養、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和法律觀念等方面認識問題。課外拓展素質包括哲學、歷史、地理、文學、藝術、社會、科普知識、中外科技人物、最新科技動態等子模塊等子模塊。鼓勵學生閱讀中外名著,欣賞經典影視戲劇和音樂美術作品,舉辦講座,不僅能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其在藝術鑒賞方面具備一定的能力,也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身體心理素質由健康常識、生活學習習慣、運動知識與技能、安全與自我保護、心理健康知識、心理調節技巧與藝術等子模塊。注重培養學生科學鍛煉和健康合理的生活習慣,讓學生能正確認識自我,關愛自己的生命。
三、高職院校加強學生素質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實施高職院校加強學生素質教育的途徑與方法有舉辦系列講座沙龍,課堂強化素質教育,組織讀書月活動,豐富校園文化和開展社會實踐等五個方面。
(一)舉辦系列講座、沙龍,提升高職學生素質。
舉辦多種內容的講座。舉辦和開設100個課時左右的講座,主題可包括時事熱點、心理健康、科技創新、人文社科、安全常識等。可以將講座列入教學計劃中。按照不同的階段層次,分年級進行講座的安排。對于剛進學校,對校園仍不熟悉的新生,應加強基礎性教育,主要舉辦以校規校紀、禮儀禮貌、安全法制、心理衛生等內容的講座;在文化教育階段應側重于人文素質教育講座,重點舉行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感恩、閱讀指導、藝術鑒賞等為主要內容的講座;在學校專業知識的階段,應當加強職業素養教育,因此舉辦以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規劃等為主要內容的講座會顯得尤為重要;頂崗實習階段,應學習吃苦耐勞、誠實守信、加強團隊合作等綜合素質教育的內容。講座隊伍的組建應專兼結合,注重穩定性。講師隊伍應以校內教師為主力軍,同時聘請兼職教師,例如專家、學者、英模、企業家和優秀畢業生。有條件的高職院校可以設置素質教育教研室,對人員和課程進行統一調配。
(二)利用課堂教學,集中強化素質教育意識。
課堂教學是學生的主要學習活動,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通過三種方式主動向同學輸入素質教育內容,培養學生素質。拓展式滲透。教師通過教學內容,對于其中的素質教育內容進行延伸和拓展,圍繞其進行組織討論,盡可能發揮學生的自主精神,在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素質教育的培養。點撥式滲透。教師對于課堂上的學生行為進行適當點撥,引起學生對素質教育的重視,主動加強自我約束,提高自身的行為素養。隨機式滲透。教師在教學時對于某個問題進行啟發,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三)組織讀書月活動,積淀深厚文化底蘊。
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是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在讀書月的活動期間,按照素質教育的分類,并結合各專業特點,向學生推薦約100本書,要求學生讀后開展一系列活動。也可將閱讀課外書籍納入教學體系。課外書籍的閱讀可以分為必讀和選讀兩大種類,在閱讀課外書籍時,可以要求、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閱讀心得,以強化讀書的效果。組織讀書活動。可以通過舉行征文比賽、書展、優秀讀者評選、演講比賽、讀書報告會等形式,營造學校內良好的讀書文化氛圍,使大學生養成愛讀書的良好習慣,豐富精神生活。
(四)打造多元的校園文化,陶冶高尚情操。
良好的校園文化對學生提高素質,促進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它使學生能時刻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感受文化的力量。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一是要建立高等職業教育的特色辦學理念,校訓、校風,使學生總能感覺到學校對他們的要求和期望,形成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鼓勵學生加強自律、自我激勵。二是加強校園文化宣傳和輿論引導,搞好學校的報紙、雜志、廣播、網站學校和宣傳窗口等設施建設,傳播先進文化,大力弘揚健康的氛圍,創造一個積極、文明、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三是要大力促進道德加強建設,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人才、質量、教學、為人師表,率先垂范。四是倡導嚴謹、勤奮的學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勤奮學習、合作學習,快樂學習。五是舉辦豐富多彩的,健康的校園文化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來提高素養,陶冶情操。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首先是對校園活動區域進行總體規劃,使之布局合理、和諧、美觀、舒適、和諧,各種宣傳標語、寫真集與環境相配。其次要搞好校園環境綠化、凈化、美化,體現學校特色和文化內涵,達到實用、審美和教育功能的和諧統。還有就是室內裝修應該顯示又是個性化的辦學特色無處不在。
(五) 開展社會實踐,基本能力鍛煉。
社會實踐不僅是高職學生認識社會、服務社會和重要途徑,還能有效適應社會,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是提升自己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為了達到這目的,首先是要建立一個相對穩定的社會實踐基地,使用期間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三下鄉”、“四進社區”等,并通過參觀,訪問、家庭教育、扶貧、志愿服務等形式,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同時,學生在學校開展勤工助學活動,把服務學生和教育學生結合起來。其次,結合專業進行學生創業和社會服務活動。根據學校實際的需求和本地社會經濟發展,發揮高職教育的優勢,積極探索社會實踐和專業研究、社會服務新的方式相結合的創業就業。三是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建立一批相對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條件的現場工作,讓學生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體驗企業文化,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責任意識、守法意識、社會適應性、研究所的溝通和團隊合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四、對于建設高職學生素質教育實施的保障機制
保證高職學生素質教育需要一定的條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設立素質教育組織機構,成立素質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研究、部署、指導、檢查和總結質量教育工作,解決困難和遇到的問題實施質量教育工作;實施素質教育工作的部門、檢查、總結和評價。
(二)特別注意教育質量團隊建設、輔導員隊伍建設,充分發揮輔導員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我們的專業課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聘請校外專家、優秀畢業生,加強素質教育團隊;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心理咨詢和職業指導教師在學生素質教育中的重要角色。
(三)提高教育基金投入,在高職院校實施素質教育經費納入年度預算,并逐年增加投資,保證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將此作為重要指標之一的高等職業教育評估工作。
(四)健全素質教育系統發展。第一是要規范實施素質教育工作系統。第二是發展素質教育評價體系,使教師從教授的導師,學生從被動到主動者。三是開發激勵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周遠清.素質?素質教育?文化素質教育――關于高等教育思想觀念改革的再思考[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0,(3):1-3.
[2]麻富游.高職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困境及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1).
篇7
目前,我國高職語文教師的主要教學內容就是向學生傳授語文的基礎知識以及相關技能的培養,最主要的教學任務就是將學生培養成教師這類的文職人員,并沒有面向學生開展人們所倡導的素質教育,另外,對于大多數高職院校來說,就業率是評判一個高職院校好壞的重要標準,所以高職院校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解讀專業書籍的能力,所以根本沒有在高職語文教學中開展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工作。因而導致大多數學生變成循規蹈矩的知識的學習者,面對大是大非不能端正自己的態度和思想,給整個社會乃至國家都帶來較多的不確定因素,嚴重影響國家的安全與穩定。
2.高職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意義
傳統的高職語文教學雖然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提供了高技能的人才,但是由于學生人文素質培養工作的缺失,使得我國的關鍵領域出現思想道德修養較差的人才,將我國的重要機密泄露給其他國家來獲取非法利益,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的發展速度,給我國的安全與穩定造成巨大的威脅,在高職語文教學中開展學生人文素質培養工作能夠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培養忠實的建設者,以此來確保國家的安全與穩定,加快我國經濟的發展速度。
3.高職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目標
高職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目標是讓學生們在文學的熏陶和影響下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并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作品賞析的能力。其中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具體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1)高職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工作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充分了解文學作品中作者想要弘揚的偉大精神,以此來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2)與傳統的教育工作不同,人文素質教育工作不僅要向學生傳授課本上的知識,還能夠為學生提供較為生動真實的故事來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生命感悟,進而實現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目的。
4.高職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
4.1高職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在眾多的高職院校中,雖然增設了高職語文課程,但是部分學校為了提高學校的就業率,并沒有聘用專門的素質教育工作者來完成高職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工作,大多數學生在學習高職語文的時候將其視為消遣課,學生不能通過高職語文課程的學習來深入了解本專業的知識,這時高職語文課程的學習不僅浪費了學生的大好光陰,還無法為國家提供高素質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經濟的發展速度。
4.2高職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過于模糊。通常情況下,人們將高職語文課程視為學生的素質教育課程,然而一些高校為了將學生培養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的建設人才,主要的教學任務就是向學生們傳授與專業有關的知識,有的高校則單純地向學生們傳授藝術作品的賞析方法,這些高職語文教學的目的都與素質教育的目的存在天壤之別,因而使得我國的人才無法擁有較高的全面素質的能力。
4.3高職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所使用的教學觀念和方法過于陳舊。大多數高職教師在教學中都認為,只要將考試大綱范圍內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并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較好的成績就完成了高職語文教學的目的,此種方法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一個人向學生講解枯燥乏味的內容,并且沒有與講臺下的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就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不用說完成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工作了。
5.高職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有效方法
5.1提高國家有關部門對高職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視。雖然國家有關部門在近幾年的會議上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工作進行了討論和更改,但是并沒有強有力的手段來確保素質教育的實施,因而導致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無法完素質的培養工作,對此,國家有關部門必須要意識到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并鼓勵督促高職院校積極開展素質教育。
5.2高職語文教師要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當國家有關部門督促高職院校開展素質教育之后,高職院校就要讓高職語文教師樹立與素質教育相一致的教學目標,讓高職語文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能向學生傳授藝術作品的相關知識,還能讓學生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從而為國家提供所需的人才,實現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
5.3逐漸轉變高職語文課程教學的觀念,豐富教學方法。高職語文教師樹立明確的目標之后,還要轉變教學觀念,并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這就意味著高職語文教師不僅要將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視為己任,還要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人翁,從而完成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任務。
5.4完成高職語文教學內容的優化工作。要想切實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我國的教育部門要學習國內外開展素質教育工作比較成功的國家學習,按照我國的具體情況來對素質教育所需的教學內容進行更改。
篇8
一、明確提高語文素質的獨立實體地位
語文素質教育不僅可以為教師提供更多的教學方法、調節情緒的方法、應對考試的策略,更重要的是能夠使教師成為和諧發展的、適應社會的人。教師只有心理素質好,才能適應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否則一切都是空談。教師應明確語文素質教育的獨立實體地位以及教育過程中的專業性,明確語文教育并不是其他課程的附庸。因此應聘用具有心理學專業背景的人才擔任此教師,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聘請心理學教師開展講座;作為教師,在做思想工作的時候,不要打著“心理學”的旗號進行說服教育,以免混淆認識。
二、相關教育部門應高度重視
要想使語文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相應的教育部門在轉變思想觀念的同時,更應該立足于現實,制定相應的政策;同時還應成立相應的督察小組,隨時檢查語文素質教育開展的情況,讓學校在執行政策的時候無空隙可鉆。更重要的是,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要收到成效,讓家長、教師都能看到素質教育帶來的益處,只有這樣素質教育工作才能順利地進行。
篇9
關鍵詞:素質教育策略創新
現如今很多教育機構教學單位都把“素質教育”當成口號掛在嘴邊。那么什么叫做素質教育呢?
中小學素質教育的實施,是一項綜合配套的工程建設,需要在教育觀念、教育方式方法、課程體系、教育管理等各方面進行全面改革,并在教育改革實踐中不斷提高和完善。在目前,中小學素質培養目標體系的構建,必須從我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際出發,結合各個特定的地區的實際進行。在價值取向上,要堅持促進學生個人發展與促進社會發展的辯證統一;在目標水平的把握上,要堅持全面自由發展的方向性與現實社會條件下人的具體發展的可能性的統一;在目標所涉及的對象上,既要重視學生群體的一般素質的發展,又要重視學生個體的發展,重視每個學生個性和特長的發展;在發展的內容上,既要重視先天潛能的開發,更要重視后天素質的開發,中小學素質培養目標體系的構建還必須堅持促進學生素質全面和諧發展這個總目標。
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及當前實際來看,實施中小學素質教育應注意解決好如下問題。
1、改變當前的中小學教育思路
目前,我國的中小學普遍采用年級組或教學專業組的方式來編制教師,在教學分工上就直接把素質教育的擔子壓在了班主任一個人的身上。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功能在于啟發和引導學生,因此,應當改變當前的教育思路與教育模式,使其核心思想由教師領著學生走改為教師指導學生走。班主任的工作是帶領、協調其它教師,引導中小學生合理安排學習和生活,培養學生自我組織、自我管理的能力。
2、改革素質教育的內容
當前中小學教育活動中,有不少課程是打著素質教育的旗號行應試教育之實。比如,在我國中小學廣泛開展的英語、電腦課程。這類課程是否應當納入中小學學習值得商榷。至少在素質教育運用較多的西方發達國家就沒有在小學開設外語課程,而且學生使用電腦的時間和內容也嚴格受到控制。其它的歷史、音樂、手工等課程不論是從內容上還是從形式上也都與我國有著很大的不同。在素質教育方面,我國的教育界可以通過與先進國家溝通交流,借鑒他們的先進經驗來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素質教育方式。
3、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的素質
中小學素質教育的成功首先取決于教師的素質。目前我國很多地區的中小學教師都是非師范專業畢業的,有很多人甚至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他們從教學理念到教學方法都比較傳統守舊,很難接受新的事物,這些都不利于素質教育的實施。素質教育對教師提出了很多要求,他們不僅僅要懂得如何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還要具有先進的教學理念,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教育部門應鼓勵農村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交流教學經驗和共享資源,提高學歷層次。還要健全教師的學習制度,開展各種互幫互學活動,在兩所或幾所學校間開展學習素質教育理論、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定期評比。特別要開展教師教學基本功的訓練,練說正確流利的普通話,練寫漂亮的毛筆字,練畫形象的簡筆畫等。同時還要不斷拓展中小學教師的綜合素質,培養他們的才藝,讓他們盡可能做到能說、能讀、能講、能寫、能畫、能彈、能跳、能唱、能審美。另外還要加強師德建設,開展責任心、事業心、進取心以及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教育,努力提高教師的道德修養、教養和素養。
4、確立中小學素質教育的評定標準
應試教育一個比較強大的職能是篩選,就是將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留下,給予更好的教育資源,而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則被淘汰。但是,學校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地方,學習成績并不是評價一個學生的唯一標準。所以應試教育以成績為標準會扼殺學生的創造天性和自由天性,這正是素質教育所極力避免的。素質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綜合能力,而不是學生的應試能力,這樣就不能以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標準去衡量教育水平的高低,對學校的評價也不能僅僅以其學生的升學率或者考上重點學校的學生比率作為依據。所以必須建立一種能全面測量學生素質的評價機制,來評價教師與學校。
5、加大投入力度
素質教育需要各種先進的教學設備和良好的教育環境,以及優秀的教師隊伍。實施素質教育尤其是涉及學生素質拓展方面的各種訓練,需要各種場所、工具和設施,同時也需要各種專業人才。所有這些都需要教育部門的資金投入,尤其是引進并留住各種專業人才,更是需要多方面的投入。而目前全國各地,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中小學教育投資力度明顯偏弱。所以要在全國范圍內,尤其是在廣大農村地區的中小學中,切實推行素質教育,就必須加大這方面的投入力度。
篇10
一、素質教育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素質教育認識不科學、不準確
部分學校片面地認為要落實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素質就要開辟第二課堂,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來發展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養,將素質教育等同于課外活動。在各個學校,課上以教材為中心實施應該教育,課外以活動為中心開展素質教育,只重視課堂教學之外的素質教育,忽視各學科課堂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實施,提倡要在搞好學生學習的基礎上開辟第二課堂,開展素質教育,這樣無疑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占用學生的課余時間。這種將學習活動與素養割裂開來所實施的素質教育已經違背了實施素質教育的初衷,反而加重了學生的負擔,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學生素養的整體提高。
(二)教師素質并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
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處于重要地位,既是學校各項活動的具體落實者,又是帶領學生開展活動的組織者,可以說教師的素質直接關系到素質教育的成敗。在我國素質教育已實施多年,但是教師的整體素養并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就目前來看許多教師并沒有達到相應的標準,這不僅不能有效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與改革,相反還會成為素質教育實施中的一大“瓶頸”問題。教師隊伍素質不高,不能適應教育形勢的發展,如何更好地開展教學改革已成為素質教育實施中的一個主要問題。
(三)只注重素質教育的形式與結果
素質教育并不是一個外界強加的過程,雖然教師在素質教育的實施中起重要作用,但是最終素質教育的成敗集中體現在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上。目前的素質教育只注重教育結果,重視通過多種方法與手段來轟轟烈烈地開展素質教育,忽視學生這個教學主體的內化。整個素質教育脫離了學生的這個主體,表面看起來非常熱鬧,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但是學生并沒有將這些知識與能力進行內化。
(四)缺乏一套完善的評價體系
素質教育已實施多年,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廣大教師認真學習新課改,領會新課標,改變陳舊觀念,但對于學生學習的評價依舊是以考試成績為標準,并沒有發揮評價的導向與激勵作用,并不能全面而客觀地反映學生的素質與能力。
二、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對策
(一)正確認識素質教育
這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與基礎。只有科學而正確地認識素質教育,把握其本質,才能深入落實。相反,如果什么是素質教育都沒有弄明白、弄清楚,又如何來實施呢?這正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觀念是行動的向導” 。要想落實在具體的行動中,取得實質性的進展,首先就必須要有正確的觀念,要正確認識素質教育,唯有如此,才能取得成功。因此,上級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各學校領導與全體教師的培訓,加大宣傳力度,組織相關的學習與培訓,要讓廣大教育者正確認識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更加重視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這些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個目標的多個維度,是一個有機結合體。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不能強行結合在一起,而是要根據受教育者的具體情況,圍繞特定的教學目標,抓住教學的每個時機,有機結合、無形滲透,讓學生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作為學校管理者的校長要有長遠的意識與開放的眼光,要將教育教學實踐與教育形勢發展結合起來,與社會需求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更好地傳達上級教育部門精神,更好地開展本校教育教學活動。這樣素質教育才能取得成功。
(二)建設一支強有力的師資隊伍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是素質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提高教師素養與能力是素質教育取得成功的關鍵環節。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對廣大教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建設一支強有力的教師隊伍是至關重要的問題。第一,嚴把聘用關。提高教師行業準入門檻,嚴格把好選拔聘用關,要從符合條件與要求的教師中選擇最優秀的教師,嚴查教師資格證,加強崗前培訓,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內容,加大高學歷教師的引進,為教師隊伍注入新鮮血液。第二,開展競爭上崗。現在的教師隊伍存在很大一部分老教師,他們有著多年的教學經驗,但是整體學歷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低、花費時間長;年輕教師擁有高學歷,接受新事物快,思想靈活,但缺乏實際工作經驗。我們要在年輕教師與老教師間找準平衡,不能盲目排斥,而是要通過競爭上崗的方式,以激發教師自我提高的內在動力。通過競爭上崗,可以選擇優秀的教師來任教,這對于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加強在崗教師培訓。首先是走出去。組織教師進修,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開辟網絡互動平臺,讓教師可以有更多的學習空間,如組織教師集體觀摩名師教學片斷、優秀教學案例;與校外教師開展教學方法與心得的交流與討論;鼓勵教師繼續研讀深造等。其次是引進來。聘請教育專家走進校園,為全校師生做講演;引進先進的設施等,為廣大教師的繼續學習創造條件,幫助教師解決各種疑難問題。同時要加強城市與農村的交流,建立對口互助學校,以城市帶動農村,縮小城鄉差距,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帶動城鄉教育共同發展。
(三)重視教育活動的內化過程
素質教育提倡的是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與整體提高,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掌握學習方法,擁有健康的心靈等。要讓學生具備這些良好的素質就必須要重視素質教育活動的內化,要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教師教學的重點不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形式與手段,而是學生的主體參與和素質的內化。任何一種教學活動都不是完美的,但也不是一無是處的,關鍵在于如何運用。只有依托于學生的主體活動存在,讓全體學生全程參與,方能達到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合理安排教學時間,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將課堂教學與現實生活與學生實際結合起來,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內化,使知識能夠真正為學生所用,活學活用,促進學生素養的整體提高。這樣真正實現了素質教育的減負增效,而不是以犧牲學生的課余時間為代價來開展活動,讓學生能夠有更為豐富的課余生活,這樣更利于形成穩定的學習動力,產生強烈的內驅力,從而為學生具備良好的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建立科學完善的多元評價體系
素質教育雖然大力實施,但是評價標準依舊是以考試分數與升學率為標準,這并不能真實而客觀地反映學生的情況與教師的教學情況,從而使得廣大教師對素質教育不信任、不支持。因此,我們要建立一套科學完善的多元評價體系,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且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堅持發展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學生自評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建立一套學分制評價體系,改變單一的學習成績評價標準。如將學生的興趣愛好、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與同學的關系、發表的作品、科學小創作等等全部納入評價體系中,這樣可以打破以學習為單一評價內容與標準的評價,真正實現對學生素養與能力的全面、客觀的評價,這樣更能激起學生參與的激情,開發學生的智力,啟迪學生的心靈,激活學生的思維,更利于學生富有個性化與全面發展。
- 上一篇:安全管理知識培訓
- 下一篇:高二地理期末質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