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康復醫學的概念范文

時間:2023-07-27 17:00: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老年康復醫學的概念,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老年康復醫學的概念

篇1

【關鍵詞】康復醫學;發展;回顧;展望;中國

作者:張琪

【中圖分類號】R4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3)11-0730-01

一、引言

早日康復常是人們對病人的良好祝愿,意為希望病人能夠快速的恢復健康。在醫學上,康復醫學是以康復為目的,研究有關功能障礙的預防、診斷、評定、治療、訓練和處理的一門新興的醫學學科。通過綜合應用各種有效措施,減輕并代償傷病殘者的身心功能障礙,使殘存功能得到最大限度改善和發揮,以最佳狀態回歸家庭、參與社會。康復醫學的工作對象是傷病殘者,康復醫學的重點在于專注于傷者身體功能障礙和社會溝通障礙的恢復。WHO已將康復醫學視為為與保健醫學、預防醫學、臨床醫學齊名的第四醫學。它是一種涉及到多學科、多專業的醫學,在康復醫學中的工作目標是要達到最佳的功能,要體現出自主性并要有效的改善傷者的生活質量。西方國家的康復事業始于二戰期間,是在骨科等醫學的基礎上,融入了物理治療、言語治療、心理治療等方法,逐步形成了多學科協作治療模式。在二戰過后,康復醫學被大力提倡,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傷員的康復效果。可以說康復醫學是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文精神的提高而發展起來的事業。

二、我國康復醫學的發展概況

1.我國康復醫學體系和專業人才

我國康復醫學始于20世紀50年代,真正發展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模式、兩種方式、三大學派、四套系統"的康復醫學體系。但是縱觀全球,我國的康復事業尚還相對落后,目前,大部分康復機構設置不全,康復服務分布不均,專業人員結構不合理,專業人才相對不足仍是主要問題。為此,康復醫學專業能力建設將是刻不容緩的得力舉措,也是改變這一現狀的突破口。康復醫學能力建設包括人才培訓、科室設備/設施及康復醫療管理。其中人才培訓是最重要的環節。

2.康復內涵的擴展

我國早期的康復主要是停留在以傳統康復治療上,大多依賴于中醫中藥為主的治療方案,如推拿,按摩,針灸,火罐等,康復的主要目的也僅僅是疾病傷殘后的療養;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現代的康復治療已發展為全面身心功能的康復,是以多種非臨床性的"功能治療"為主,包括物理、作業、言語治療等,側重于功能的評估、訓練,機體的代償和適應,最終能重返社會。

3.康復服務的多樣化

我國康復行業形成之初,主要是以殘疾人康復工作為主,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口平均壽命延長,人們對康復需求也在逐年增加。60%的老年人患有各種老年病和慢性疾病,急需專業康復服務。社會生活節奏加速,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層出不窮,與此同時,各種自然災害和戰爭頻發,工傷事故屢見不鮮,因此,現在的康復服務群體以擴展到各種老年康復,精神康復,工傷車禍等傷殘康復,呈現出多樣化趨勢。

4.康復醫保

在中國,國家越來越重視康復醫學的發展,在國務院的關懷下,康復納入醫保項目已通過專業論證,形成了基本的共識,納入了政府的工作議程。目前,有少數地區已將醫療康復部分或全部納入醫保體系,但大部分地區的醫療康復項目被排除在外。康復醫學納入醫保將大大促進當地的醫療康復事業的發展,同時也讓成千上萬的殘疾和功能障礙的患者得到受益。

三、康復醫學在大科學的整合中創新騰飛

需要看到的是,政府已將康復醫學的功能定位為集預防功能、醫療功能、保健功能為一體的學科。由于康復醫學還是一個新興的學科,在康復理念、康復技術的應用、康復管理等方面仍以國外的技術為主導,國內教學與研究所采用的成熟理論和教學材料、評估方法及測量所得數據,都是來自于國外的理論。中國國內的研究力量亟需加強,需要盡快的更新知識結構,做好技術的研發工作。抓住發展機遇,加強技術力量,建立臨床生命科學和醫學系統生物學的概念,把握康復醫學發展的內涵,全面、定量的對多個學科展開研究。未來的發展方向包括:

1.加強對人體功能的研究

從運動醫學、生物力學的角度展開研究,拓展到對人體器官、組織和系統的研究,康復自愈能力的重點側重于人類與生俱來的自我調節能力的研究及自組能力的研究,以及人類對于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及各種情緒干擾方面的調節控制水平。

2.搭建開放性的整合平臺

在發展中本著兼容并包的精神,借鑒世界各地組織的優質資源,以中國傳統的醫療資源為基礎,融合世界多個國家的理念和最新的技術。中國雖有著較長時間的醫學發展歷史,中醫的理念與文化特點也早已深得人心。但在醫學技術和理念的發展方面是不分國界,不分民族的。國外很多的醫療理念、方法都有值得國內醫學界學習和吸納的地方,有選擇性的吸收、融合,促進中國康復醫學的發展。

3.強調對高新科技的依賴和強化生物信息學建設

有許多觀察人類健康和生活質量的圖表,在進行數據分析時要結合臨床實踐,對數據的信度、效度做出統計,這是學術界所遵循的學術研究原則。在對康復醫學進行研究時,要加大高新技術的引進與應用力度,并結合當前先進的生物信息學科知識,建立起研究的技術路線和方法。加強信息技術的溝通與應用,促進世界康復醫學研究的交流與溝通。

4.注重將中國傳統醫學知識融入康復醫學

傳統中醫在康復醫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中國針灸醫學和中國的中藥學思想與理念已逐漸影響到了整個世界。中國傳統醫學的觀點,在治療時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及辯證思維模式的診斷,治療中關注預防治療的醫學理念,對西方醫學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中西醫學的結合是未來康復醫學發展的主題之一。

5.注重與人文科學相融合

醫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包含了文化、人文等多個學科。對于中國的康復醫學更是注重文化與人文的學科,中國的康復醫學植根于中國的傳統醫學,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之間的關系,注重人、自然和社會環境的和諧,注重人文因素,特別是考慮到了情緒因素對個體康復的影響,考慮到了預防、預測和個性化醫學。康復醫學還包括微創醫學、移植醫學、危重病急救醫學及臨終關懷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康復醫學工作者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注重道德修養,加強自我修煉,保護患者的知情權和隱私權。

6.加強人才培養

篇2

[關鍵詞] 康復醫學;康復治療技術;康復治療師;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 R4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721(2011)07(a)-005-02

A research into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of rehabilitatory treatment techniques major

ZOU Yanqi1, HUANG Yong2*, WEN Hongyuan2

1.Zhaoqing Medical School, Guangdong Province, Zhaoqing526020, China; 2.TCM School,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510515, China

[Abstract] Rehabilitatory medicine, a newly-emerging major, although with a late onset, is demanded by the times. The major of Rehabilitatory Medicine and Treatment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isties in China. Researching into the model of cultivation of the specialized talents has been a hot topic over the recent year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offers an analysis of the multi-faceted changes in the cultivation objective for this major as entailed by the new employment environment, and then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formulates the corresponding alterations to the cultivation model.

[Key words] Rehabilitatory medicine; Rehabilitatory treatment techniques; Rehabilitatory therapist; Cultivation model

康復醫學是社會發展與進步的產物,與臨床醫學、預防醫學、保健醫學共同構成現代醫學體系[1],我國從1982年起開始了康復醫學的教育和培訓,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康復醫學的發展還有很大差距,但目前也已初具規模。近幾年來, 我國已有多所大學相繼設立了康復醫學和治療學專業,已有40多所本科院校開設了康復治療本科教育,70多所普通院校開展了康復治療技術專科教育[2]。盡管如此,中國康復治療的專業人員遠遠不能滿足社會需求,據預測中國需康復治療師為30萬人,而現有人員只有1萬左右[3],大多是從神經內科、護理及中醫等其他學科進修后轉過來的,缺乏專業性的規范化培養。

1康復治療專業的培養目標

康復治療師是一專多能、掌握多種康復治療技術(諸如體療、理療、作業治療、針灸、推拿)、較適合發展中國家國情的一種康復治療專業人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畢業的學生畢業后大多在各級綜合性醫院及中醫院的康復科、社區醫療機構的康復治療所、社區保健服務機構等工作。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質量的提高,加之人口老齡化、疾病譜的變化,人們對康復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對康復治療師的需求也與日俱增。新的就業環境下,康復治療專業的培養目標也發生了變化:

1.1 對操作能力要求的加強

由于高等專科學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培養的人才將來主要的工作崗位是康復治療(技術)師,它是一個操作性的職業,對動手能力的要求較高,學生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即需要直接面對病患,康復治療的好壞直接影響患者的預后,治療師對各種康復治療技術操作掌握的能力直接影響到患者的康復療效,所以在校期間對其動手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1.2 對社區服務要求的加強

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口老齡化,人們防病、治病意識的加強,人們對康復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將來的康復醫療工作必然會走向社區,走向廣大群眾。國家提出“2015 年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社區康復醫療的發展必將越來越受到重視,到社區去開展康復治療技術服務,必將是高職高專康復治療技術人才的重要市場。所以學生在校就讀期間,就要予以灌輸社區服務的知識和理念,以適應我國康復醫療的發展趨勢。

1.3 傳統康復、現代康復治療技術結合的加強

康復醫學是一門綜合醫學,在我國既包含了現代的康復治療技術(理療、運動治療、作業治療、言語治療、心理治療等),也有中國傳統的康復治療技術(針灸、推拿、中藥熏藥、拔罐等),我國的康復醫學雖然起步較晚,對現代康復醫學治療技術的掌握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但是傳統康復治療技術是我們的優勢,在中醫養生學和治療學里,原來就使用著一些簡樸的物理因子療法、運動療法、文娛療法和松弛療法[4]。

多年來的臨床實踐研究也證明將傳統康復與現代康復治療技術結合起來治療疾病往往可以收到較好的療效:陳小玲等[5]采用中藥、電針、康復訓練等綜合治療措施配合西醫療法治療腦血管病并發肩手綜合征30例,對照組采用單純西醫療法,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7%,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0.0%,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我國自從20世紀80年代引進康復醫學的概念以來,傳統康復與現代康復治療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將兩者結合起來將更加有利于發展我國的康復醫療事業。

2 康復治療專業的培養模式

基于以上培養目標的改變,我們的培養模式也必須做出相應的變化:

2.1 加大實訓課程的傾斜,完善實習操作的板塊重組

基本技能的掌握僅僅只靠講授理論,而不進行實踐是遠遠不能滿足要求的。目前我們的學生大一期間學習基礎課程,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學生到了大三臨床實習時才真正開始了解康復治療的職業性質以及康復治療師的職業職責和范疇,由于康復科涉及的學科范圍比較廣,這期間學生們要輪轉各科室,以進一步鞏固相關醫學基礎知識,真正在康復科臨床實習的時間并不充足。

實踐教學由校內實訓和校外見習、實習兩部分構成。想要真正加強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就要首先在校內實訓期間就加大培訓力度,在不影響整體教學質量的情況下,合理增加培訓課程的課時;同時,教師要細化教案內容,使學生對每一個動作操作規范都了然于心。

以PNF(propri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技術操作來說:學生在理論課上已經了解到PNF技術的理論基礎、作用原理及上下肢的運動模式。在一次實訓課中,我們可以給學生設置一個任務,如腦卒中所致偏癱的康復治療是怎樣的?先告知學生此病例的基本資料,康復治療涉及的方面如言語治療、作業治療、運動治療等,那么PNF技術只是對該患者進行康復治療的一個環節,進而引申到該次實訓課的主要任務:PNF技術的上下肢運動模式的操作。首先播放預先備好的PPT,邊播放邊講解、找一個學生做model,教師親手操作,同時解答學生的提問,最后讓學生2人一組動手操作,教師巡視,糾正學生的不正確操作,下課前10 min總結操作要點。

康復治療技術是一門操作性的技術,所以一定要強調重復練習的重要性,每次課前復習上次課講到的操作內容,每次臨床見習,帶教老師不斷重復每一個操作技術的要領,強調同學們反復練習,找出問題,總結心得。

2.2完善學生社區服務知識和提高學生社區保健操作能力

社區服務是一個涉及預防、保健、臨床、康復等多方面的綜合學科,康復醫療在社區服務是一個發展趨向,我們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到社區醫院進行臨床見習,帶教老師負責培養學生的社區康復意識,包括肢體功能障礙、言語障礙、心理障礙患者的康復,慢性疾病的康復,如高血壓患者的飲食、運動,心肺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肺功能訓練,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治療,運動時間、運動的量以及運動形式的選擇。

2.3綜合化、系統化培訓保健、預防、臨床等新的常見病、多發病的康復保健技能

近年來康復治療專業的范圍逐漸擴大,涉及醫療、保健、社會保障、福利等許多方面。保健方面主要開展以預防為主的康復治療;醫療方面開展了骨外科、心內科、婦科、產科、精神科等的康復治療;社會保障、福利方面以老年人為主,開展了社區、家庭康復治療。因此,康復治療將發展成為一個內容龐大的醫療專業。同時,康復治療師的教育內容也要隨著社會、醫療的發展而改變。

[參考文獻]

[1]賀丹軍.康復心理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1.

[2]敖麗娟,李詠梅,王文麗,等.昆明醫學院康復治療學專業教學計劃及課程設置探討[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8,23(4):363-365.

[3]吳弦光.康復醫學導論[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1-50.

[4]卓大宏.中醫學對康復醫學的貢獻[J].中醫雜志,1981,(5):67-68.

[5]陳小玲,郝竹玲,賀冠軍.中藥針灸康復訓練等治療腦血管病并發肩手綜合征30例[J].陜西中醫,2010,31(10):1339-1340.

篇3

1.1全科醫學定義

全科醫學是以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為指導思想,將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社會醫學、預防醫學、行為醫學以及醫學倫理學的有關內容進行綜合,提供社區為范疇、家庭為單位、個人為中心醫學服務的一門高層次的醫學專科。

1.2全科醫學的原則

1.2.1醫療體系門戶的責任原則:一般認為,在1000名健康人中,約750人有健康問題,其中僅一人需住大醫院,5人需專科醫療,9人住一般醫院,約250人可由全科醫學培養的全科醫生(GPs)治療。因此,全科醫學的首要原則即是守好醫療體系的門戶。

1.2.2明顯特征的全科服務原則:包括以病人為中心的人格化,即新型的醫患互動關系服務(希波克拉底語“了解你的病人是什么樣的人,比了解他們患什么病更重要”);考慮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層面、服務范圍及服務項目的綜合;對個體從生前到臨終關懷的持續;多方合作的協調;為社區居民提供方便可靠的可及。

1.3專科醫學與全科醫學、專科醫生與全科醫生的區別。

2我國全科醫生培養的準則

2.1全科醫生培養的基本原則

2.1.1全科醫生應是社區衛生的管理者:社區全科醫生應能策劃和維護患者的健康事務,并能負責醫務所的運作和管理。

2.1.2全科醫生應是社區衛生的診療者:社區全科醫生應能負責常見健康問題的診治和提供連續性、全方位、全過程(包括疾病的早期發現、干預、康復和臨終服務)的家庭衛生、醫療、保健服務,在社區內解除疾病的困擾。

2.1.3全科醫生應是社區衛生的協調者:社區全科醫生應能在病人需要時,負責為其提供協調,包括動用家庭、社區衛生資源以及各級各類醫療衛生資源,與專科醫生形成有效的雙向轉診關系。

2.1.4全科醫生應是社區衛生的咨詢者:社區全科醫生應能提供健康和疾病的咨詢服務,認真聽取和體會病人的感受,通過有技巧的溝通與病人建立信任,對各種有關的問題提供詳細的解釋,并指導服務對象進行有效的自我保健。

2.1.5全科醫生應是社區衛生的支持者:社區全科醫生應能通過各種方式,協助服務對象適應疾病和健康需要,全力以赴支持患者克服困難。

2.1.6全科醫生應是社區衛生的教育者:社區全科醫生應能通過各種方式和各種形式,對服務對象隨時深入細致的健康教育,保證教育的全面性、科學性和針對性,并進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評估。

2.2全科醫生應有的知識、技能和態度

2.2.1全科醫生應有以病人為中心的診療思維:一個人患病的整個過程包括:覺察到一些不連續的機體功能障礙覺察到一些連續的機體功能障礙嘗試某種程度的自我保健以家庭服務為第一線的外部資源利用其他非專業的外部資源求助于職業性的非醫療資源醫生診視診斷性評估處理計劃結果(治愈、慢性病、死亡)。

2.2.2全科醫生應有了解各個層面的相關知識:在個人層面,全科醫生應有醫—患關系動力學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熟悉個體正常發育及人類行為的知識,了解人類易感的健康危險因素,了解用篩檢方法早期診斷疾病;在家庭層面,全科醫生應有病人—家庭相互關系的知識、技能和態度,掌握與病人、病人家屬和其他人交談以獲得有效信息的技能;在社區層面,全科醫生應有了解心理、社會、環境、職業、經濟因素的知識,了解衛生資源對疾病影響的知識,了解疾病對社區和人類生態學影響的知識,了解家庭及成員對社區影響的知識。

2.2.3全科醫生應有處理短期健康問題和持續性保健措施的知識:包括能迅速機敏進行急救處理,能熟練提供慢性病長期連續性照顧,能向病人解釋各種合并癥并及時預防和處理,有康復方案設計和康復技術的知識。

2.2.4全科醫生應有對待健康問題的整體觀點,并有預防保健的態度和技能:即對個人問題的預防態度,理解三級預防思想,具備疾病預防知識和設計個人保健計劃;對家庭問題的預防態度,制定家庭預防時機,預測家庭健康問題;對社區問題的預防態度:了解社區流行病學和預防時機,關心支持社區干預措施。

2.2.5全科醫生應具有家庭醫生的責任感。

2.2.6全科醫生應有認識到繼續醫學教育的需要。

2.3全科醫生職責范圍

2.3.1醫療服務:包括常見的內科、兒科、婦產科疾病,不需住院的外科疾病,慢性病和心理問題。主要內容:(1)門診項目:建立健康檔案、對病人診療、心理問題的識別和處理、健康教育和咨詢、門診登記和統計、隨訪觀察;(2)會診和轉診:對病人有效的會診和轉診是社區衛服務的重要內容,既要及時的實施會診和向上級業務部門轉診,又要有制約措施促使在上級醫院的康復病人返回到社區治療;(3)建立家庭病床。

2.3.2護理服務:主要內容:(1)門診護理:接診分診和預約,建檔和統計,實施門診檢驗和治療操作,慢性病人隨訪。(2)家庭護理:實施各項家庭治療,對病人進行整體護理,教育動員病人家屬理解病情并參與病人管理;(3)社區護理:參與特定人群健康目標管理,負責社區健康教育,利用各種社區資源服務于全科醫學的發展。

2.3.3預防保健服務:包括計劃免疫,傳染病防治,特殊人群保健,疾病篩檢,慢性病管理(內容:種類、內容、傳單、教育活動、建卡、整體干預評價、計算機管理)、家庭保健合同(完善—制度化—與保險系統接軌)。

2.3.4康復服務和善終服務:(1)康復服務是針對慢性病患者、傷殘老人和老年患者進行的治療和訓練,使病人最終在身體、心理、社交和職業上獲得最大的潛能;主要內容包括:康復評價(理化因子療法、中醫療法、輔助用品、心理干預)和組織工作(家庭、社會支持,自助小組)。善終服務是指對生存期在6個月以內的危垂病人進行的一種特殊服務,使其獲得平靜舒適尊嚴的死亡;主要內容包括:死亡教育(權利、反應、解釋、安慰)、止痛與支持療法、多方協作關懷(隨訪、護理、目標設計、價值與社交能力提高)、家屬居喪期支持。

2.3.5健康教育:要適時宣傳一般生活健康常識,常見病防治和合理用藥知識,進行營養飲食衛生教育和幫助患者合理選擇膳食,進行衛生運動教育,制定合理鍛煉計劃,進行心理教育和適時得到正確的心理疏導及心理咨詢。

3我國全科醫學教育的模式和方法

3.1全科醫學培養模式

3.1.1基礎培養模式:主要培養對象是全科醫學管理者,包括醫院院長、防保科科長、家床科科長;目的是掌握全科醫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明確全科醫學的意義,掌握全科醫療服務的特點;從而為其決策全科醫學服務提供理論上的支持。

3.1.2技能培養模式:主要培養對象是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在職醫生,包括全科醫生和部分專科醫生;由于這些學員都已接受過醫學院校的正規培養,故全科醫學的培養目的是按全科醫學的要求,進行補缺和充實,并結合臨床實習和社區調查研究實踐教學,使其達到全科醫生的要求。

3.1.3學歷培養模式:主要培養對象是具有中專學歷較年輕的在職醫生,經過成人高考后入學,通過3年正規全科醫學學習,并結合臨床實習和社區調查研究實踐教學,使其達到全科醫生的要求,并授予一定學歷。

3.1.4全科醫學生培養模式:培養對象是參加高考的應屆高中畢業生,參加高考后入學,經過3年(專科)和5年(本科)的全科醫學正規學習,并結合臨床實習和社區調查研究實踐教學,使其達到全科醫生的要求。

3.2全科醫學培養的內容和方法

3.2.1對基礎、技術培養模式,一般采用短期(3—6個月)的培養,用半脫產的形式,集中學習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最后經過結業考試,合格后發給結業證書。

3.2.2學歷培養要系統的學習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保健康復醫學,采用全脫產的形式,最后經過學歷考試,各格后發給學歷證書。

3.2.3全科醫學生培養模式是一新生事物,基本培養原則包括明確培養目標、明確主干學科和主干課程、明確專業培養方法。

(1)明確培養目標:要求本專業的學生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和康復醫學的基礎知識,從而可利用專業知識對社區人群進行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和健康教育服務。

(2)明確主干學科和主干課程;主干學科是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和康復醫學。主要課程包括:病原生物學、藥理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中醫學、流行病學、衛生學、醫學心理學、社區醫學和康復醫學。

(3)明確專業培養方法:全科醫學專業培養方法要借鑒哈佛大學的“新途徑”教改方案,即以問題為中心,實踐為手段,社區為基礎的教學方式,專門學習傳統醫學教育課程未曾教授,但在全科醫學臨床實踐中必然要遇到且需運用的各種技能。

4全科醫學教育可持續發展問題探討

4.1加強領導、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全科醫學是一門新型的醫學專科,它既不是通常認為的“赤腳醫生”,更不是“萬金油”。發展全科醫學一定要加強領導,提高對全科醫學的認識,將思想統一到全科醫學教育關系到社區衛生服務乃至衛生事業發展。同時,還應廣泛宣傳全科醫學知識,讓人們了解全科醫學與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密切的關系。

4.2加強師資、教材和基地建設

合適的師資、適宜的教材是全科醫學教育質量提高的根本保證,對此,衛生行政部門和醫學院校均應給予人才物的重點投入。同時采用邊培養、邊總結、邊建設的方法,加速培養一批專、兼職教師,總結編寫各種模式的全科醫學教育教材,抓好全科醫學服務試點和教學基地建設,逐步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全科醫學教育體系。

4.3建立健全全科醫師制度,提高全科醫生的技術、經濟和社會地位

建立健全全科醫師制度,是全科醫學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生命力所在。全科醫生制度建設涉及醫學教育、勞動人事、管理體制和醫療制度等多方面的系統工程,需要有包括全科醫學教育體系、專業技術職稱系列體系、組織機構配套政策體系、醫療保險制度支持體系等“一攬子”政策措施體系。有關部門應組織力量,分專題研究,盡快建立全科醫生制度。同時,對全科醫生一定要提高其技術地位(業務學習和培訓進修)、經濟地位(提高工資和福利待遇)、社會地位,并形成制度化、規范化、和持續化的良好態勢。

篇4

翁維健,1933年出生,1950年之前學西醫,1951年開始轉攻中醫,1962年畢業于北京中醫學院(現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專業并留校任教至今。1983年,創立國內第一個中醫營養專業并任教研室主任。1986年,創立中醫養生康復專業并任教研室主任。在中醫中藥教學、科研工作及食療、養生康復等諸多領域均有突出貢獻。

翁教授說,中醫營養保健的目的,絕不僅僅是單純的有病治病,無病預防。更深層次地講,就是利用天然飲食,將人體保持在最佳狀態(甚至超常狀態)中。食物性能的補與瀉兩大特性,最能體現中醫營養學的主旨。他說,食物補則補氣、養血、填精;瀉則解表、下火、去毒。中醫營養學在生活當中的意義,與藥物大致相同,這與西方藥學中的營養概念不同,西方主張將食物與藥物決然分開,不賦予食物以直接保健的作用。然而在日益興起的“天然療法”中,中國食物的保健與治療作用得到了廣泛承認。

翁維健教授幾十年來從事研究中國古代保健醫療食品,并取得了顯著成果,因而他被世界譽為“打開食療寶庫的人”、“養生康復醫學的帶頭人”。他所研制的中國保健食品(壽膳)和醫療保健食品(藥膳)食譜達千種之多。翁先生的藥膳食譜當中所介紹的藥膳,并非含有藥物的食物,而是有關天然食物含有藥物般的作用,對人體是絕對無害的。翁先生說,中醫食療、藥膳是中醫五千年來對人類杰出的貢獻。

“療效食品很值得研究和發展”。翁教授說,藥、膳同食,體現了人們膳食結構、飲食習慣上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過去那種只講究色、味、香、形,這不全面,還要加上“質”,這個質就是營養豐富、有保健作用。療效食品對人體無副作用,只要科學引導,容易被人接受,好處很多。現代科學同樣不排斥“以形補形”這一中國營養學的精髓。

翁維健教授從事保健工作20年,從“吃、拉、睡、尿、行”中總結出一套養生經驗:要吃得雜,每天至少吃30種以上的各種食物,并且要認真地吃早餐;每天要有足夠的大便量,最好能有2次,為此要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以及多喝開水;老年人早睡早起,睡眠時間零零星星,應順其自然,犯困了可隨時睡一覺;尿的那一刻要咬緊牙齒,絕不要出聲,可使牙齒堅固,只要長期堅持,排尿不暢等困擾也會得以緩解甚至消失;人老先老腳,腳底有20多個穴道,要經常刺激,每天行走1小時是一個好方法,不管季節如何,都要堅持睡前熱水燙腳15分鐘,可將一兩中藥“大黃”敲碎,用紗布包好,煮15分鐘后,用此水洗腳,具有消炎殺菌活血化淤的作用。

他說:“要想長壽,腸胃得清;不偏食、不怪食、吃雜食;養生宜早不宜晚。”翁教授認為養生長壽之道可以概括成兩句話,就是“精氣神形并重,情志行為共養。養生學不是養老學。人的衰老早在老年到來之前就已經開始了,養生益壽活動應及早從生活多方面進行。養生這一行為實際上從嬰兒時期便已開始了,‘飲食者,人之命脈也’。在養生益壽活動中,飲食因素占很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是人的物質基礎。”

篇5

健康長壽是人們的普遍愿望,當前社會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這對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國民健康素質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筆者作為醫生和科普作者,多年來,在從事疾病診治、健康體檢、科普宣講中感受到保健養生越來越愛重視,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對待健康有不同態度

從我診治的病人和咨詢、講課中遇到的情況看,對待健康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第一種是對健康極不重視者。他們生活隨便,煙酒無度,玩麻將打撲克成隱,經常熬夜,吃夜宵,睡懶覺。這一人群大多缺乏醫學科普知識,也無興趣顧及養生、鍛煉,身體出現一些不適,對生活影響不大“懶得”上醫院診治。他們中超重、肥胖者居多,出現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癥的概率高,并呈現低齡化。診治中發現的一些30多歲就患心肌梗死,需要上“支架”,還未老就中風的患者多見于這一群體,所以也更容易出現“白頭送黑頭”的悲劇。

第二種是只相信打針吃藥,不重視自身保健者。這一人群大都為文化水平有限、年齡較老者或活動不便者,他們很少接受保健養生知識,也很少采取合理飲食、適當鍛煉等保健方法。他們也容易成為一些偽科學的受騙者。

第三種是比較理想的重視科學保健者。他們重視保健體檢,一旦發現問題,會及時找醫生明確診斷、合理治療,遇到像“三高”“四病”這類慢性病時,愿意主動學習養生知識,改變有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良飲食習慣,不亂吃藥,能常年堅持適當運動,包括打太極拳、乒乓、琴、棋、書、畫、旅游等。他們中有很多是退休多年、生活樂觀的老年人。他們中有不少人,成功控制了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便秘等病癥,這一人群也在日益增加。

正確對待“治和養”

老年人越來越多,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如何祛病養生呢?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

如前面所說,有些人聽之任之,不到萬不得已不去治療,這往往耽誤病情,有些人直到中風了才發現有動脈硬化;有些人直到腎臟功能出問題了才發現糖尿病;有些人直到胃癌轉移到了肝臟才感覺到非上醫院不可。后果是小病變成大病,甚至失去生命。這往往與不重視健康、不學習健康知識有關。

目前許多疾病的產生本身就與生活方式有關,比如有些人總是咳嗽、氣急,只希望醫生開藥而不愿戒煙,所以總是治不好;有些人患脂肪肝,只愿意服藥治療,而不愿意合理飲食、適量運動,這樣很難有好的治療效果。

即使重視健康,如果不掌握必要的知識,采用的方法不科學,也會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比如近年來,在養生保健上常有一個時尚又概念模糊的問題,即“病是治好的?還是養好的?”多數人認為病當然是治好的,否則要醫生干嘛!還有一些重視養生活動的人說病不是治好的,是養好的!由于許多慢性病的防治“養”甚至比“治”更重要,所以民間有些人認為只需“養”而不用“治”。養生保健熱催生的一些偽科學趁機而入,比如,“張悟本的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 “ 蕭宏慈大師的拍打拉筋療法” “ 劉太醫的養生湯” “教父林光常的排毒法”等等,都吹噓用一些保健方法包治百病,上當者不計其數,輕者是白白消耗了錢財,重者還帶來健康損傷,或耽誤了治療,使病情加重。直到引起嚴重反響才被有關方面取締和處理。

正確的做法:第一是預防為主(即養生為主);第二是對待疾病不諱疾忌醫(早診斷、早治療);第三是對待慢性病防治結合(即三分靠治七分靠養)。照此辦理,就會辯證看待,不存在“養而不治,或治而不養”的錯誤做法了。

傳說中的保健品沒那么神

除了前面提到的偽科學,養生熱帶來的魚龍混雜的情況還有很多。

就拿各種保健品來說。保健品一般都用于補充某種營養素,可能有提高人體的免疫等功能,經批準戴上“藍帽子”(國家食品監督管理部門認證的標識)才能在市場上銷售。但監督部門明確規定:推銷宣傳保健品時,不準講療效、不準夸大功能。可是我們常能發現將食準字號的保健品當藥品。宣傳的刊物、小報、傳單等免費進入千家萬戶,夸大保健品的作用,有的甚至超過藥品的功效,夸張到可治百病。

許多保健品推銷的對象主要是老年人,因老年人容易有健康問題,有些信息接受能力較差的更容易上當受騙,我們可以發現有很多打著“養生會所、健康會館”等名目的組織以各種方式推銷保健品,也有些是能把自來水變成保健堿性水、離子水、化水,或是全息養生床(墊)儀器,等等。在我周圍有不少人反映說,有些老年人把退休金、積蓄、子女給的錢都被“忽悠”買了保健品或保健用的器械,其實際作用真是子虛烏有,甚至有時還會帶來健康損害。

保健DIY

社會、科學在不斷進步,醫學革命也適時提出新的觀念。最早是有病治病,稱為第一醫學;而后是無病防病,稱為第二醫學;進一步的是稱為康復醫學的第三醫學,目的是讓患病后的人回到健康人群,修復疾病遺留的殘缺;而目前進入第四醫學,又稱保健醫學,其內容為自我保健。這是由于人類認識到,健康的主體是自己,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健康的生活狀態,比什么都重要。它包括精神和物質兩大領域,涉及營養狀況、體腦活動和心理狀態。第四醫學的特點是涉及面廣(包括健康人群、亞健康者以及病人),一般不需花很多錢(戒煙、戒酒可省錢,跑步、散步不要花錢)。這方面自古就有總結,大意是;修養有素,活動有度,起居有常,飲食有節。眼下流行著四句話:腦子要用,手腳要動,肚子要空,心境要松。這些都在第四醫學的范疇內。

篇6

自我保健醫學認為:不僅預防疾病的發生完全靠自己,就是治愈疾病,也主要靠自己。

自我保健醫學是世界衛生組織(WHO)于20世紀90年代,根據著名國際醫學專家總結醫學歷史經驗、研究21世紀全球醫學發展戰略提出的第五醫學。它對醫學發展和增進人類健康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中老年朋友如果掌握了自我保健基本知識,就等于拿到了打開康壽之門的金鑰匙。

為什么倡導自我保健

(一)“自我保健”是醫學發展的新階段

世界衛生組織在總結人類維護自身健康,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中,把醫學發展歸納為五種醫學:第一醫學是臨床醫學,主要是總結疾病的臨床表現(癥狀、體征)、診斷和治療方面的知識和經驗。第二醫學是預防醫學,主要是總結預先防止疾病發生和發展,從而使人們不生病或少生病方面的知識和經驗。第三醫學是康復醫學,主要是總結疾病基本痊愈之后,進而鞏固療效,促進機體康健和功能恢復方面的知識和經驗。第四醫學是保健醫學,主要是將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知識綜合起來,全面保護心身健康的知識和經驗。第五醫學是自我保健醫學,主要是將前四種醫學的知識和經驗加以總結,通俗地介紹給大眾,使每個人都能掌握這些知識和經驗,并能從我做起身體力行,用以維護自身健康。

自我保健醫學的基本概念是:認識人體生理規律和心理規律,掌握綜合平衡理論,運用自我調適方法,發揮主觀能動作用,達到預防疾病、延緩衰老、健康長壽目標的一門大眾醫學。只要每個人都具備了自我保健意識,并在此基礎上掌握和運用自我保健知識,那么自我保健的目標就一定能夠達到。

(二)人類的疾病譜正在發生重大變化

1.疾病譜向現代病變化。歷史上各種烈性傳染病、急性傳染病等將被消滅或基本控制。而被稱之為現代病、富貴病的各種慢性傳染病和生活習慣病則呈逐年上升趨勢,如肝炎、艾滋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病、腫瘤、糖尿病等。

2.病因譜向多元性變化。各種傳染病的病因主要是生物因素引起的,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微生物和鼠、蠅、蚊、螨等病媒昆蟲。而各種生活習慣病的病因則呈多元性。主要有:

(1)社會因素。包括各種體制、機制、制度變革;社會活動的快節奏、高效率;利益驅動的競爭性、復雜性和多變性等等。

(2)心理因素。包括對經濟社會和人際關系變化的不適應、不平衡;喜、怒、憂、思、悲、恐、驚等心緒變化或過激等等。

(3)生活因素。包括吸煙、酗酒;高脂、高糖、高鹽飲食、過飽飲食、偏好飲食;不愛活動或不愛運動;不良衛生習慣;生活起居睡眠不規律等等。

(4)自然因素。包括一年四季的氣溫(陰晴冷暖、季節溫差、晝夜溫差)、氣流(風向、風速)、氣濕(雨雪煙霧、空氣濕度)、氣壓(高氣壓、低氣壓)變化的不適應,風、寒、暑、濕、燥、火侵襲等等。

(5)環境因素。包括空氣、水、土壤和噪音、電磁的污染;糧食、蔬菜、水果和魚、肉、奶、蛋的污染以及居住環境和工作環境裝修的污染等等。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這些致病因素不斷增加,這是導致現代病患病率持續上升的根本原因。

3.死因譜向文明型變化。因傳染病和寄生蟲病致死者,多數是由于愚昧和貧困引起的;而由各種不良生活習慣和行為所引起的疾病,被稱之為文明病或富貴病。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后,中國和多數國家的疾病死因順序,心血管病、腦血管病和腫瘤都在前3位。

(三)最好的醫生是自己

健康的價值在所有財富中是第一位的;而在獲得健康的諸多因素中,第一位是自我保護、自我保養、自我預防、自我治療、自我康復,一句話:自我保健。不僅克服致病因素,預防疾病發生完全靠自己,就是治愈疾病,也主要靠自己。因為醫生應用藥物或手術治療,最終還是依靠自身免疫能力和修復能力的不斷增強才能戰勝疾病。古希臘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說:“我們體內自然的力量,是疾病的真正醫療者”、“并不是醫生治愈疾病,而是人體自身戰勝了疾病,不給任何處方,有時是一種優質的藥物。”美國學者認為,人體80%的疾病是不需藥物治療,可以通過自身免疫能力而治愈的;有20%的疾病是在藥物和手術的幫助下,調動自身免疫能力而治愈的;而死亡則是由于自身免疫能力衰竭所造成的。以上這些論述,就是倡導和推行自我保健的科學根據所在。

怎樣做好自我保健

(一)高度重視“亞健康狀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新健康標準,醫學專家對人類健康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發現存在一種既非疾病,又非健康,又可雙向轉化的“亞健康狀態”。人們時而產生的心情煩躁、頭暈腦脹、失眠健忘、食欲不振、疲倦乏力等心理障礙和生理不適,都屬于“亞健康狀態”。據上海中醫藥大學近萬人調查,在人群中10%~15%處于心身完全健康狀態;50%~70%處于“亞健康狀態”;17%~20%處于慢性病狀態。其中的亞健康狀態者,按地域分,沿海高于內地;按職業分,知識分子和管理人員高于其他人員;按年齡分,40歲以上的高達78%,而且年齡越大,比例越高。

人的生老病死是個緩慢漸進的過程,即健康-亞健康-疾病-死亡。現在人們對健康的認識和態度有兩點缺憾:一是重視機體健康,忽視心理健康;二是重視疾病醫治,忽視早期預防。“亞健康狀態”的發現和研究為疾病防治提供了寬裕的“防范時空”,每位中老年朋友都應對自己的健康狀況,參照新健康標準,進行對照分析,做到心中有數,自我認知。然后,通過全面實施自我保健,促使自己向健康狀態轉化,防止向疾病狀態轉化。

(二)掌握自我保健六項要領

1自我保健的指導原則:一是掌握綜合平衡理論;二是運用自我調適方法;三是發揮主觀能動作用。這三條指導原則,在學習自我保健知識,從事自我保健實踐,采用其它各項自我保健要領的整個過程中,具有理論指導和方法指導的意義,這三條原則將在后面分別敘述。

2自我保健的物質基礎:氧氣、水、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微量元索、纖維素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它們以氣體、液體、固體各種形態存在于細胞、組織、器官之中,發揮各自的特有功能,并不斷進行新陳代謝;它們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內在聯系,保持著相對平衡和動態平衡,以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

3自我保健的精神保障:心理健康對整個人體健康具有重大作用。WHO提出,“心理養生是2l世紀的健康主題”。人的生命活動是由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組成的。生理活動需要物質能量,依靠上述物質基礎的作用。心理活動通過積極思維和棄舊揚新,產生精神能量,使感覺、意識、情緒、智能和行為發揮應有功能,具有精神統帥作用。

4自我保健的運動鍛煉:“用進廢退”乃萬物規律。堅持鍛煉,可使組織器官經絡暢通,生命活動有序運行;停止鍛煉,則組織器官閉塞,生理活動紊亂。動則能通,通則順暢,通則吸收,通則排泄,通則健壯;反之,不動不通,不通則瘀,不通則癡,不通則腫,不通則病。富蘭克林說:“懶惰像生銹一樣,比操勞更能消耗身體。”

篇7

我一向身體很好,最近體檢發現脂肪肝。為了去除致病因素,我想了解一下,導致脂肪肝的原因有哪些?

江蘇 劉先生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肝硬化科主任醫師成揚:脂肪肝分酒精性和非酒精性。酒精性脂肪肝是因長期或大量飲酒引起的。乙醇進入人體后主要在肝臟進行分解代謝,其代謝產物乙醛、乙酸等對肝細胞的毒性使肝細胞對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謝發生障礙,引起肝內脂肪沉積而造成脂肪肝。飲酒越多,時間越久,脂肪肝也就越嚴重,還可誘發肝纖維化,進而引起肝硬化。同時,由于長期或者大量攝入的乙醇能夠干擾正常的營養物質代謝,導致患者營養不良、消瘦,而長期營養不良,致使蛋白質缺乏、脂蛋白合成障礙、脂肪無法轉運,會進一步加重脂肪肝,形成惡性循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是一種肝組織學改變與酒精性脂肪肝相類似,但無過量飲酒史的臨床病理綜合征,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前者與胰島素抵抗、遺傳易感性有關,后者則由藥物、毒物、感染或其他可識別的外源性因素所致。當前,非酒精性脂肪肝發病率不斷增高,大多為營養過剩引起的,藥物及中毒性脂肪肝僅占少數。

專家門診:周三上午(西院),周日上午(東院)

何謂“先天之本”“后天之本”

最近我對中醫比較感興趣,經常看看中醫養生方面的文章。我想知道,中醫對“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是如何理解的?

上海 張女士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醫師張宏:“先天之本”與“后天之本”是中醫學的兩個最基本的概念,始見于《內經》后至明代醫家李中梓所著《醫宗必讀》中明確提出“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這一理論對后世啟發頗大。腎主藏精,藏真陰而寓元陽。腎精包括先天之精與后天之精,在胚胎形成與胎兒發育再到成長的過程中,腎精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醫宗必讀》指出:“未有此身,先有兩腎。故腎為臟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呼吸之本,三焦之源,而人資以為始者也,故曰先天之本在腎”。“后天”是相對“先天”而言的,人一出生,臟腑機能活動的進行與生長發育都需要足夠的物質和動力,這些營養均由脾胃所供給。“胃司受納,脾司運化,一納一運,化生精氣。”《醫宗必讀》中指出:“一有此身,必資谷氣,谷入于胃,灑陳于六腑而氣生,和調于五臟而血生,而人資以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二者相互資助、相互促進,后天賴先天而生,先天靠后天以養。

專家門診:周一上午

“類風關”患者運動需注意哪些問題

我母親剛剛被確診患有“類風關”,她聽病友說,運動對“類風關”患者很重要。請問“類風關”患者適合做什么運動,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上海 張先生

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醫師趙東寶: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關)以關節腫脹、疼痛、發熱、“晨僵”(早晨起床時僵硬感最明顯)為主要特征,長期進展會發生關節變形、肌肉萎縮及神經受壓等,它本質上是一種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病程早期,“類風關”患者就應該采用西藥、中藥或生物制劑等藥物改善病情,控制關節炎癥。除了藥物控制,運動對“類風關”患者特別重要,因為不進行適當的運動,關節就會發僵,病情就會加重。“類風關”患者的運動應注意以下事項:①關節腫痛時要減少運動;②不太疼時一定要運動;③做力所能及的運動,打球、跑步等劇烈運動要避免;④推薦慢步走。

專家門診:周二、周三上午

子宮大小與不孕有關嗎

一直想要孩子卻未能如愿,檢查發現我的子宮偏小。正常子宮有多大?子宮偏小與不孕有關嗎?

浙江 王女士

篇8

鈕文異 北京大學醫學部公衛學院社會醫學與健康教育系副主任、副教授、中國健康教育協會社會健康教育學術委員會理事

健康教育實際上是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手段,幫助人掌握衛生知識,自愿采納教育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有組織、有計劃、有評價的,重點是行為干預,當然我們現在進一步上升到健康促進的角度,這是有政府行為了,健康教育加上政府行為。

最近我參加了衛生部的健康管理師教材的編寫,這里面把人群分為低危人群、中危人群、高危人群進行管理,也涵蓋我們說的“322人群”,這個方案可能更好操作一些。

我們的健康教育應著重在社區,通過社會動員發展社會行動,發展個人知識和技能,調整衛生服務的方向。

北京市的“1118平安工程”提出了一個理念,就是疾病責任制,每家應該有一個健康的責任人,每家選出一個人來參加集中培訓,這樣健康教育的效率就比較高。

預防為主是關鍵

頊志敏 阜外心血管醫院心內科教授、主任醫師、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專家委員、中國高血壓聯盟常務委員,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委員、北京高血壓防治學會常務理事

我是一個臨床醫生,我常常在思考,臨床越做越覺得貢獻小,越做越覺得無奈,現在發現冠心病越治越多,越來越年輕化,高血壓也是。這里邊有很多的問題需要靠健康教育來解決。所以后來一反思,覺得我們應該走出醫院,面向社區,開展科普教育工作。

我們現在要以預防為主,以后我們也可以把工作重點向疾病健康傾斜,但是這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這只是權宜之計。我們重視心血管病已經晚了,也只能說是延長生命,怎么樣能以預防為主,這是一個大問題。要全面健康,這是這幾年反思后的一點體會,我是心血管大夫,后來發現社區協會里除了腫瘤以外全部是心腦血管病,這是社會病,家家戶戶都有,心腦血管疾病4.4%的死亡率,已經超過美國。這個數字令我們吃驚,GDP還沒有接軌,疾病已經“接軌”了,我們反思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他們的患病率為什么在下降,就是因為以預防為主。

學習健康也應該付費

江龍 21世紀心血管及相關疾病患者注冊管理工程主任

我是心外科醫生,在美國也做過健康管理方面的工作,其實我們想做的是怎么把我們的產業商業化的問題。老百姓要健康,應該是要付費的,也是會買這個健康的,現在我覺得國內做不好的原因是政府要買單或者專家自愿做,這樣事業永遠做不大,我們希望做一個真正老百姓來買單的事。非常榮幸參與這個工程,真正要做這個工程,需要專家和各方面的機構共同參與。其中媒體的價值是要把正確的信息、正確的專家的信息傳遞給患者。

培養社區的自我教育能力

李經 北京朝陽醫院內分泌科教授、主任醫師、北京糖尿病學會委員、北京糖尿病防治協會理事

預防疾病的宣傳和教育工作,我們已經做了很多年,是有一定成績的,但是夠不夠呢?還是差得太遠。我們搞糖尿病的系列講座,這個效果是非常好的,病人的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們的教育面也不過幾百人、幾千人,跟我們需要的教育面遠遠不夠,廣大的病人還沒有受到系統的教育,就談不到一個很好的治療效果。

那么我們該怎么做社區工作呢?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培養社區。我們可以把社區的病人組織起來做系統的教育工作,把這部分病人教會;我們可以培訓社區醫生,讓他們掌握有關心血管病、糖尿病的各個方面的防治知識,甚至我們可以帶著他們進行一些臨床實習,把我們的技能和管理經驗教給他們,讓他們很好地把社區工作管理起來。

社區健康管理五步走

劉力生 著名心血管病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醫院心內科教授、世界高血壓聯盟主席、中國高血壓聯盟主席

關于健康教育到社區的問題,衛生部的疾控司已經做了很多的前期工作。我們應該以什么人為主要培訓對象呢?我覺得應該是基層的醫生,或者叫健康管理師也好,甚至他們不是醫生,但是他們可以貫徹醫生的意圖。這些人只要做到以下五條就足夠了。第一,就是在管轄區把高血壓病人挑出來;第二,挑出來以后對他們的危險度做一個評估,比如他10年以內得心血管病的概率是多少;第三,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第四,把患者的血壓治理達標;第五,創建一個知識性環境,有綠色通道,建立一個良好的支持系統,包括醫療、保潔方面等等。如果這五條能做到就很好了。假如每一個基層社區都能做好這個事情的話,它的作用就是不可估量的,全世界的心血管病人就可以大大減少了。

建立一個科學權威的科普陣地

宋廣霞 國家衛生部科教司技術處處長

衛生部搞科技教育,也是從無到有。從國家層面上來說,國家沒有一部健康法規,只有科技部領銜在2002年6月頒布的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在這個法的推動下,政府就要按法辦事,讓全民健康素質提高。

做好健康科普工作,我們想培養一批在這方面具有傳播技巧和能力的人。科普教育不是說百花齊放,因為它是科學,健康也是個科學,它不是亂來的,我們需要一個科學評價的陣地。今天有的專家說雞蛋的蛋黃不能吃,明天專家又撰文說不吃膽固醇容易衰老,到底哪個對啊,這是專家的誤區,所以專家也需要更新知識,統一眼光和知識標準,這也是我們《藥物與人》雜志應該做的,保證健康教育的權威性和科學性。

健康教育難在哪里?

于康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副教授,副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臨床營養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分會委員

我是搞營養健康的,從我的角度來說,健康教育不是容易的事情,尤其營養教育相當困難,難在哪幾點呢?

第一個就是專家的話不一定變成老百姓桌上的東西,專家說得頭頭是道,但是老百姓回家照樣如此,多大算一點肉,多少算少鹽,多少算多鹽,不清楚。如何把專家的話變成可操作的東西,我們不知道。光知道了,光聽到熱鬧了,怎么變成實際的行動比較難。

第二就是我們的聲音還是小,這個事不容易做大。剛才有老師提到了,臺灣有一個教授講喝牛奶早死,他的話是極具有煽動性的。他在湖南衛視講,如果你不懂醫學的話,肯定是不行的。因為他也有臺灣教授的背景,而我們老百姓不懂得專家講的,所以當他聽到“牛奶是給牛喝的”,就比“牛奶可以補鈣”可信。

所以我們用什么辦法來把這種錯誤觀念糾正過來呢?我們可以通過一個集體的力量,使這些健康觀念在老百姓里頭產生一個威望,來獲得這個信息,這是《藥物與人》雜志應該做的事情。

還有剛才說的322工程,我們可以分成一些細化的組,比如說我們就可以搞一個營養飲食的子機構,我們就讓讀者學會一天吃多少油、吃多少鹽,這就往前邁了一大步,所以我們的目標應該定得更實際,更有操作性一點,這樣可能更好。

中醫的問題有3點

張國璽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研究員、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常務委員、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基礎學組副組長

各位專家提到中醫目前存在的問題,我個人對中醫現狀有3個認識:

第一個是李鬼太多。號稱都是李逵,實際上都是李鬼。正規的醫院,像廣安門醫院也好,誰敢說糖尿病能根治、高血壓能根治?但是二級的醫院就敢說這個話。

第二個就是監管不力。我們的政府部門干嗎去了?為什么不追究這個問題?政府部門的監管不力也有一定的問題。

第三就是中醫自己也不爭氣。你沒有跟上形勢,中醫和西醫是什么關系呢?是夫妻關系,兩人應該琢磨怎么把日子過好。

說句實在話,健康教育就是不掙錢的,政府的問題是“財神跟著瘟神走”。河南艾滋病一塌糊涂了,幾億元的資金投進去了。這是后邊追,不是前邊補,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也就是說打起仗來才造兵器,渴了才造井,已經很晚了。

向國外的先進模式學習

周琴璐 北京市體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市國民體質監測中心副主任、北京市營養學會委員

2006年11月份我們考察了美國的健康教育情況。我們參觀了一個醫學中心的健身場,給我的感覺就像到了體育場一樣。美國在全民健康方面下了很多工夫,10年以來它的進步非常快,醫學界把醫療健身拿出來作為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去做。而且現在他們在這方面的收入已經超過了醫院的收入,所以他們很有錢,一投資就是大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