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培訓范文
時間:2023-07-25 17:20: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低碳經濟培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法律法規意識培訓。制定資源管理和節約、綜合利用、節能及可用廢棄物回收利用等法律法規,從加強部門協調、拓寬融資渠道、依靠科技支撐、健全法規制度等方面,采取切實有效的保障措施,在可持續發展的框架下,將碳減排與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結合。根據實際需要,加快擬定地方性的法規和規章草案。各政府部門按照統一法規、統一規劃、統一監管的要求,加強對碳減排工作的綜合監管力度,推進責任的落實。各級統計部門把節能降耗、低碳產業體系構建、碳源碳匯評估、低碳教育培訓等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進一步完善節能降耗體系,逐步建立碳源碳匯統計體系、監測體系和考核體系。加強對重點低碳教育培訓項目的監測和統計,加大技術裝備和資金投入,配備低碳經濟和教育培訓專業人才,保證數據準確可靠。加大低碳統計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設立人才專項資金,加強科研機構、高校與企業的交流。
(2)重點低碳項目培訓。強化工業企業節能降耗,淘汰落后產能、工藝和技術,大力發展低碳排放產業,著力提升金融業、物流業、生物醫藥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積極培育健康產業和環保產業,建設新能源產業基地,著力推進生物質能、沼氣、地熱等可再生能源的綜合利用。增加碳匯,繼續實施退耕還林工程、森林資源保護工程和農村生態能源建設工程,切實保障生態安全,重點推進重要生態功能區和自然保護區保護與建設、礦區生態修復與重建、城市綠色生態屏障建設、濕地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金屬和土壤污染防治等項目建設。同時,促進低碳試驗試點培訓,依托現有工業園區、產業區及產業集中區,進行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改造。規劃建設低碳能源、低碳物流、低碳建筑為主要內容的低碳集中區,培育低碳產業集群。實現綠色低碳化,推廣綠色低碳建筑,鼓勵建立節能低碳、可再生能源利用最大化的社區能源與交通保障系統。開展低碳家庭創建活動,制定節電節水、垃圾分類等低碳行為規范,針對商場、賓館、旅游景區等設施,加強對顧客消費行為的引導,減少試點商業機構的二氧化碳排放。
(3)低碳社會構建培訓。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網絡和其他社會渠道進行低碳宣傳,使各級政府、企業和公眾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在全社會普及低碳理念,提高社會公眾對開展低碳城市試點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建立低碳生產、低碳消費、低碳生活的社會公共道德準則。政府率先垂范,引導全社會樹立正確的低碳消費觀,提倡節儉理性的低碳生活,使公眾從自己的生活習慣做起,控制或者注意個人的“碳足跡”,反對和限制高碳消費,使低碳生活逐步成為市民的自覺行動。積極引導,使合理選購、適度消費、簡單生活等綠色消費理念成為社會時尚。構建低碳生活指數,評估低碳生活水平,完善配套設施,引導居民生活向低碳方式轉型。支持各類服務組織、行業協會、學會等非營利組織,向全社會提供有針對性的低碳指導和服務。轉變傳統觀念,推行低碳和綠色消費,在全社會形成健康文明的低碳生活方式。
在教育培訓方面,應當采取多種方式來加以推進。
(1)加強組織領導,推動教育培訓發展。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對低碳教育培訓的領導,成立加快低碳教育培訓工作領導小組,由當地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組長,成員由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建立政府部門領導與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的聯系制度,加強政企信息交流,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的具體問題。實行獎懲制度,每年對低碳教育培訓主要指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考核結果納入目標責任制考評。加強低碳教育培訓發展規劃與專項規劃,以及年度計劃的銜接,通過專項規劃、低碳產業規劃和年度計劃的分解,確保低碳教育培訓目標、任務全面落實。加強規劃實施過程的監督管理,建立規劃公示、評價等制度,加強規劃實施的分析和評估,定期向人大報告,自覺接受監督檢查。另外,發揮規劃對社會資源的引導功能,激活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優化配置內部資源,積極吸引外部資源,合理配置公共資源,確保規劃順利實施。
(2)強化政策扶持,引導教育培訓發展。堅決貫徹落實好國家教育培訓政策、西部大開發有關政策及國家有關改革開放的優惠政策,研究和落實相關的配套文件和一系列教育培訓規劃,吃透、用足、用好上級扶持政策。從促進節能降耗、優化能源效率、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增加碳匯等角度出發,貫徹落實相關低碳財政稅收優惠政策。在此基礎上,立法形成地方低碳和低碳教育培訓法制,對違反低碳和低碳教育培訓規定的行為,依法予以懲處。在投資政策、項目招標、征用土地和執法等方面,適度傾斜高新技術產業或企業,抓好優惠政策的落實工作,兌現在招商過程中的承諾,進一步提高政府信用建設,加大失信的懲戒力度。同時,建立各種相關制度,強化政府的服務職能。
(3)提高教育培訓水平,加強能力建設。制定有關教育培訓的相關標準,加大對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為發展教育培訓技術、增強自主研發能力提供資金支持。建立相應的激勵和引導機制,引導企業向教育培訓進行投資,擴大教育培訓研發的經濟來源。政府和企業充分考慮對教育培訓進行戰略投資,規范應用低碳技術,搶得先機,提高公眾形象,緊密研究和跟蹤氣候變化的國際制度發展,超前作出企業的部署。逐步建立起節能和能效、潔凈煤和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多元化的低碳教育培訓體系,使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低碳技術、設備和產品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將低碳教育培訓領域科技人才納入人才引進的優惠政策范疇。
篇2
[論文關鍵詞]低碳經濟;鐵路建設項目管理;低碳技術;信息化管理
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時期和改革的深水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文明建設都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低碳經濟是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是人類發展應遵循的必然道理,有利于我國改革的順利推進及資源的節約,更有利于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鐵路被人們稱為“國民經濟大動脈”,它是全國人民出行和貨物運輸的重要紐帶。由于鐵路建設具有高投資、能源消耗大等特點,因此其會對環境會造成重大影響。因此,應加強鐵路建設中項目管理,把生態理念融入其中,使我國鐵路建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低碳經濟的內涵
低碳經濟最早出現在英國政府2003年發表的能源白皮書《我們的能源的未來——創建一個低碳經濟體》。低碳經濟是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指導下,通過制度創新、技術創新、新能源開發等手段,使得一個經濟體系的碳排放很少或接近與零,是一種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過渡的、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低附加值為特征的經濟發展模式,旨在修復地球生態圈碳失衡的人類自救行為。低碳經濟的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改善能源結構和清潔能源開發問題,目標是減緩氣候惡化、能源危機以及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低碳經濟有兩個基本特征:一是包括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在內的社會生產全過程經濟活動的低碳化,達到碳排放的最小化乃至零排放,獲得最多的生態經濟效益;二是低碳經濟倡導能源經濟改革,形成低碳能源和無碳能源的國民經濟體系,真正實現生態經濟的清潔發展、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發展低碳經濟,目的是為了通過對資源的高效利用,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更有利于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
二、鐵路建設中項目管理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性
根據歐洲的研究,運輸業對二氧化碳排放的貢獻度是30%以上。根據英國研究機構對本國的研究,鐵路運輸二氧化碳的每人每公里排放量是公路運輸的1/2,是國內短途航空的1/4。在過去的15年間,鐵路的單位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22%,公路運輸下降了8%,而短途航空運輸則上升了5%。由此可知,鐵路運輸相對于其它運輸方式每人每公里碳排量是最少的,并且鐵路的單位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速度也較快。在低碳經濟背景下,鐵路運輸方式能耗較低、污染排放少,這種節能減排的運輸方式必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而鐵路運輸的發展離不開鐵路建設。近年來,我國對鐵路建設投資的力度加大,鐵路建設中的高污染、高碳排放等問題更加不容忽視,這不符合我國十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在鐵路建設項目管理中,把低碳經濟的理念融入進去,減少碳排放量,將有利于鐵路建設健康可持續發展。因此可以說,鐵路建設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低碳經濟環境下我國鐵路建設項目管理存在的瓶頸
(一)缺乏正確的低碳經濟管理理念
一些鐵路建設的領導干部及職工對低碳經濟的內涵理解不深,對發展低碳經濟重視不夠,片面地追求經濟效益和安全。在鐵路建設項目管理過程中,由于許多資產和工人所掌握的技能很多具有資產專用性,工人所掌握的技能很難再用于其他行業使用,以及鐵路行業的資產也很難適用于其他行業,因此,推行低碳改革的成本較大。為了達到低碳經濟的要求需要更換新的大型設備,鐵路建設人員認為這樣不值得。
(二)低碳技術障礙
低碳技術是涉及各行各業關于有效控制溫室排放的新技術,低碳技術是我國鐵路建設在發展低碳經濟的關鍵因素,不論是能源的高效利用,還是清潔能源的開發,都離不開技術的強大支撐,低碳技術的發展水平對鐵路建設項目管理不可避免的產生很大影響。近年來,我國在科技研發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不得不承認,我國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低碳技術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自主研發能力有待提高。低碳技術水平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鐵路建設低碳經濟的發展。許多鐵路建設企業受到自身的科技實力、人員素質和經營狀況等影響,缺乏對低碳技術研究的動力。
(三)信息化管理水平較低
目前,鐵路建設項目管理中信息化水平雖然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一是鐵路建設項目管理的信息系統沒有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大部分都是獨立的,這樣就會造成共享信息資源困難,信息溝通成本加大,對項目的高效管理非常不利;二是信息系統的運行質量有待提高,特別是鐵路建設項目管理人員對原始數據信息不能如實的提供,虛假信息較多,影響鐵路建設項目的運行;三是項目管理的組織結構滯后于信息化管理。實行信息化管理后,會對原有的組織管理流程產生沖擊,迫使其調整或新增崗位設置,現實中組織結構變革的速度慢于信息化管理,致使信息化管理水平受損。以上這些問題都將會構成鐵路建設項目管理推行低碳經濟發展的瓶頸。
(四)對鐵路建設項目管理人員的低碳培訓不足
鐵路建設項目管理人員在運用低碳方面的知識方面欠缺,然而,把鐵路建設項目與低碳經濟融合發展的培訓不足,導致鐵路建設管理人員仍用原來的工作思維方式,在實際操作中不能自覺地想到低碳化發展,而僅注重經濟效益的增長。培訓能夠大幅度鐵路建設項目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需要加以重視。
四、低碳經濟環境下提高我國鐵路建設項目管理水平的對策分析
(一)樹立正確的低碳經濟管理理念
首先要深刻理解低碳經濟的內涵,以及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性。在鐵路建設項目管理發展低碳經濟過程中,注重能源結構的調整,轉變傳統粗放式的增長方式,牢固樹立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觀。走集約化發展道路,更加注重內涵式發展,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要注重碳排放,用實際行動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鐵路建設項目的管理周期長,施工面廣,對其低碳管理比較有難度,需要業主、設計、監理等與管理方加強溝通協作,履行各自職能,以保證低碳目標實現。
(二)加強低碳技術創新
低碳技術是發展低碳經濟遇到最多的瓶頸環節,而且它也是幾乎涵蓋所有的GDP支柱產業,對我國低碳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我國鐵路建設項目管理應不斷進行低碳技術創新,與其它科研院所進行聯合技術攻關,并善于吸收和借鑒國外先進的技術,加強與國外研發部門的合作,達到低碳排放、減少環境污染,能源的可持續目標。通過低碳技術創新提高鐵路建設利用能源的水平,更好地推進低碳經濟在鐵路建設項目管理中的發展。
(三)加強信息化管理
在鐵路建設項目管理中,信息化的高效利用有利于項目管理的低碳經濟發展,因此,必須加強信息化管理。由于鐵路建設具有技術要求高,建設速度快及建設規模大等特點,傳統的鐵路建設項目管理已經無法滿足信息大量傳輸的要求,因此,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 實現各類建設管理信息的集成、傳遞、共享, 并對工程的質量、成本、工期實施有效控制, 是當前鐵路建設管理的必然選擇。加強信息化管理,要建立一個有機的信息系統,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以及信息高效傳遞;鐵路建設管理人員要如實傳遞事項,不弄虛作假;要根據信息化的要求,對項目管理組織結構進行適當的調整。
篇3
摘要:企業是GDP 的直接創造者,也是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的大戶。在能源短缺和污染排放日益嚴峻的情況下,企業發展低碳經濟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闡述低碳經濟和生產要素內涵的基礎上,分析了企業發展低碳經濟的生產要素構成,最后構建了企業發展低碳經濟的生產要素保障體系。
關鍵詞 :低碳經濟生產要素保障
近年來,我國經濟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2013 年GDP 達到568845 億元。企業作為社會生產的基本單位,是GDP 的直接創造者。然而,企業創造巨大財富的同時,也是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的大戶。2013 年,我國能源消耗總量為375000 萬噸標準煤,其中,約90%的能源用于企業生產。在當前能源持續短缺和環境日益惡劣的形勢下,發展低碳經濟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構建企業發展低碳經濟的要素保障體系,對于引導和推動企業發展低碳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1 低碳經濟的概念
目前國際上被廣泛引用的是英國環境專家魯賓斯德的闡述:低碳經濟是一種正在興起的經濟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場機制基礎上,通過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創新,推動提高能效技術、節約能源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和溫室氣體減排技術的開發和運用,促進整個社會經濟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轉型。
2 企業發展低碳經濟的生產要素構成
2.1 生產要素的內涵
本文從管理學角度認為生產要素的內涵,重在企業微觀層面的實踐,體現企業在發展低碳經濟的過程中對生產要素外部的可選性和內部的可控型。
2.2 企業發展低碳經濟過程中生產要素的內容
①低碳技術要素。從低碳經濟的內涵看出,低碳技術是發展低碳經濟的核心動力,企業發展低碳經濟的程度取決于低碳技術的水平。企業應通過技術進步和創新,降低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企業可根據自身的生產特點,選擇減碳技術、無碳技術、固碳技術等低碳技術用于生產中。
②低碳人才要素。低碳經濟的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企業運營的各個環節,為滿足其需要,企業必須盡快建立一支全面的高素質的低碳人才隊伍。要在全員中形成低碳、環保、綠色的共同價值觀念,不論是企業管理者,還是技術人員或是基層員工,不但要精通其專業,還要熟悉低碳相關的知識。
③低碳資金要素。低碳產業是技術、資金密集型產業,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企業發展低碳經濟,更需要依靠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用于工藝流程改進、生產設備升級、節能技術改造。據麥肯錫研究估算,我國企業在今后20 年中平均每年需新增約2300 億美元的資本投入,才能有效實現綠色發展。
④低碳物資要素。物資是企業生產的必需要素,物資是否低碳直接影響到企業諸多經營環節的低碳化水平。歷史經驗表明,“先污染后治理”的代價沉重。因此,企業發展低碳經濟應以污染預防的原則為指導,從源頭抓起。即初始進入企業的物資要素如原材料、輔助材料、燃料、動力、工具、生產設備均應體現綠色、環保、低碳的特征。
⑤低碳信息要素。低碳信息要素分為企業內部低碳信息和企業外部低碳信息。企業內部低碳信息包括企業低碳戰略、碳排放核算、低碳技術研發、低碳項目投資等。企業內部低碳信息的披露反映出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將有力提高企業競爭力,提升企業價值。企業外部低碳信息包括低碳技術發展信息、低碳政策信息、低碳交易信息等。企業外部低碳信息的獲取,有利于企業發現低碳發展機遇,制定和實施企業的低碳發展策略。
3 企業發展低碳經濟的生產要素保障體系構建
3.1 加快低碳技術創新
3.1.1 低碳技術創新的流程。低碳技術創新的基本流程包括:低碳技術或產品的構思、低碳項目確認、低碳技術或產品的研發、低碳技術產品的中試、低碳技術產品生產和銷售、低碳技術擴散。在具體的低碳技術創新過程中,不一定按這個線性流程遞進,有時存在多種循環及反饋,使各個環節得到優化,從而形成技術創新的統一過程。
3.1.2 低碳技術創新的實現途徑。①引進國內外低碳技術,然后通過漸進型的技術滲透,完成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二次開發。它適用于小型企業,企業可跳過技術創新流程的前部分環節,直接進入低碳技術產品生產環節。企業可用較少的資金、人力和較短的時間,獲取較為先進的技術。但它存在一定缺陷,企業引進的技術往往是成熟的技術,并不是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企業無法進入低碳技術擴散階段。所以,從長期來看,它并不利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甚至會使企業處于未來世界低碳產業價值鏈的低端。②自主創新。對于大中型企業來說,可采取基于自主研究與開發為主的技術創新策略,從而提高長遠競爭力。這種方式,由于要涉及到技術創新的整個流程,所以需要企業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且周期長,還存在技術風險。
3.2 深化低碳人才培養
①提高管理者的綜合素養。管理者的綜合素養決定著企業的發展方向,因此,企業應與高等院校建立長期合作,定期組織管理者進行高端進修,引導管理者學習現代企業制度、公司治理、系統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維等課程,完善管理者的知識體系。
②構建員工培訓體系。整合多方資源,構建多層次、多渠道的培訓體系,通過“產學研”中科研人才的互動,提高企業低碳技術人才技術方面的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通過中國能源管理培訓網等相關培訓機構加強能源管理人員的繼續教育工作;組織技術和管理骨干赴國內外低碳經濟發展好的企業交流,學習新理念、新技術、新工藝等;采用講座、短訓、函授等方式,強化對企業基層員工低碳知識的培訓。
③引進低碳技術人才。為適應低碳經濟的發展需要,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大學等已增設了再生能源專業、能源與資源工程等專業。企業可以引進這些學校的低碳科技人才,為企業發展注入新鮮血液。此外,企業還可以依托重大低碳科研項目、重大低碳建設項目等引進行業領軍技術人才和善于全球經營、國際管理、資本運營的項目運作人才。
3.3 加大低碳資金投入
①提高低碳科技投入比例。低碳經濟本身不是暴利行業,相對成本高、短期效益不明顯,在我國投融資平臺不健全的情況下,企業只有不斷地增強自身的發展和盈利能力,通過資本循環積累自有資金,才能持續地從企業內部獲得資金來進行低碳技術的研發、推廣和設備改造。因此,在企業盈余能力增長的同時,應提高低碳科技投入的比例,增強企業技術創新的活力。
②多渠道獲得低碳資金。目前,國際領先的金融機構已成為碳市場交易的重要參與者,企業可以與其合作解決低碳項目開發過程中一系列的資金瓶頸。如:金融機構可以向項目開發企業提供貸款、為原始碳排放權的開發提供擔保、在二級市場上充當做市商為碳交易提供必要的流動性等等。
③爭取國家各種低碳專項資金。為了推動企業節能減排、清潔生產、發展低碳經濟,國家、省已設立了節能減排專項資金、清潔生產專項資金、循環經濟轉向資金、產業技術與開發資金、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非糧引導資金、再生節能建筑材料補助資金、企業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資金、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等。企業應及時識別國家的各項政策、做好低碳項目的整體策劃,以獲得資金支持。
3.4 強化低碳物資管理
①選擇低碳資材。企業選擇資材時,在考慮其功能、價格合理的基礎上,優先采購不污染環境或污染小、可循環利用的資材,盡量不用或少用有毒原材料,使用無廢或少廢的工藝和高效的設備。特別是在能源的選擇上,盡量選擇石油、天然氣等碳排放系數小的能源和各種可再生能源。②使用能源計量器具。企業應配備國家規定的合格的能源計量器具,對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費情況、能源利用率、節能效益等進行統計和分析。此外,定期組織技術等部門對生產設備及工藝流程進行自查自檢,監控生產能耗,制定并實施整改方案,努力縮小與行業先進生產水平的差距。
3.5 加快低碳信息建設
① 注重企業低碳信息的宣傳和披露。一是爭取ISO14000 系列環境管理認證、節能產品認證、中國低碳產品認證等,并附于企業產品外包裝的醒目位置,同時在產品廣告中注入環保、節能、低碳的元素,通過視聽效應傳達企業的低碳信息以此提升低碳品牌形象。二是建立碳會計信息披露制度,企業根據各自的發展現狀,選取財務報表附注、社會責任報告、環境報告、碳會計報表報告等表內表外的形式,從文字描述和數據說明上向外界展示企業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協調發展的生產方式。
②充分利用企業外部低碳信息平臺。利用網絡和信息技術,及時關注國際組織、政府、民間機構等建立的低碳信息平臺,收集高新技術項目、低碳項目、成果、專利及科技政策法規等多項數據,推進企業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節能環保與提高能效等領域的外部合作,從而解決企業發展低碳經濟過程中的要素瓶頸和項目風險,以較低的經濟成本實現低碳生產。
參考文獻:
[1]付允,等.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8(3).
[2]劉兆征.低碳經濟對我國企業的影響分析與應對策略[J].科學社會主義,2010(4).
篇4
[關鍵詞]公路運輸;低碳經濟;節能減排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4)30-0156-02
1 低碳經濟下我國公路運輸發展新形勢
目前世界各國對氣候問題給予高度關注,甚至成為世界政治經濟前沿問題。我國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城市化快速發展,在較長時間段內國民經濟仍持續增長,交通運輸也將保持快速發展態勢。從整體來看,交通用能結構不會發生本質改變,公路運輸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對環境有很大的壓力,發展形勢較為嚴峻。面對國內外對氣候問題的關注,我國急需要轉變社會經濟發展方式,這又需要政策強力支持,在低碳經濟發展背景下,公路運輸迫切需要進行改革,建設公路低碳運輸體系,以較大的發展優勢順應社會發展趨勢。鑒于此,我國也對氣候變化問題給予了高度關注,明確提出了發展低碳經濟的規劃,提出我國將在2020年下降單位GDP碳排放的約束性指標,強調構建以低碳為特征的交通體系。隨著國內外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關注,我國為了更好地應對新形勢,提出的低碳公路運輸體系不僅是一項嚴峻挑戰,還是一項戰略機遇。
2 低碳經濟下我國公路運輸發展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境內公路里程的逐漸增加,全國范圍幾乎覆蓋了公路運輸網,為我國公路運輸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在建設公路運輸設施設備的時候,環境保護問題也逐漸受到重視,社會大眾逐漸摒棄了原來的先破壞后保護的理念,將低碳理念作為公路運輸現代化建設的指導理念,重視對環境生態的保護和修復。
目前,我國公路運輸的發展水平整體較低,雖然已經逐漸意識到低碳理念的重要性,但是公路低碳運輸仍處于初級階段,發展效果不太好。我國公路運輸發展的規劃尚不合理,公路運輸系統發展不健全,很多運輸存在迂回運輸現象,不僅增加了汽車燃油,還增加了車輛污染氣體的排放。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我國車輛數量的不斷增加,而車輛清潔能源的發展未能滿足現有狀況,能源消耗還是不斷增加,這對公路低碳運輸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限制。
3 低碳經濟下我國公路運輸發展對策
3. 1 公路運輸低碳理念的宣傳
我國公路低碳運輸發展需要在低碳理念的支撐下有效開展,而這就需要加大公路運輸低碳理念的宣傳,提升社會公眾對低碳理念的認知,有效引導社會公眾對公路運輸方式的選擇,筆者認為:第一,為了使社會公眾對公路運輸方式、公路運輸工具有正確的認知,降低公路運輸資源的消耗,減少對環境的危害,需要加大宣傳公路運輸低碳理念的力度;第二,向社會公眾普及氣候變化知識以及環境保護知識,告知社會公眾環境污染對自身的危害;最后,加強對公路運輸企業宣傳低碳理念,普及公路低碳運輸發展的知識,引導公路運輸企業轉變運營方式。
3. 2 公路運輸發展的科學規劃
公路運輸的發展影響著國民經濟的進步,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因此需要合理科學地規劃公路運輸,制定公路低碳運輸發展規劃,以提高我國綜合運輸能力。制定公路低碳運輸發展規劃,第一,要結合國民經濟和當地經濟的發展狀況考慮公路運輸的規模問題,同時考慮自然環境的承載力問題,以確保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環境的有效保護。第二,公路低碳運輸規劃的有效運營還需要科學合理的公路基礎設施建設,以合理科學的布局支撐公路規劃的發展,實現公路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和公路低碳運輸規劃的有機結合,有機銜接公路網和城市交通網,便于集散客運和貨運。
3. 3 降低公路運輸的環境污染
降低我國公路運輸的環境污染可以從城市公共交通運輸結構和節能減排措施兩方面入手:第一,優化升級城市公共交通運輸結構。目前,我國公路運輸總量占全社會90%以上,其中貨物運輸總量占全社會一半之多,可見我國公路運輸結構是不合理的。筆者認為可從下述入手:首先,在城市中構建綜合客運體系,改變傳統的道路公交客運方式,形成道路公交、軌道交通和其他交通形式共存的綜合客運體系;其次,在城市公共交通運輸中實施公交優先策略;最后,在城市道路建設方面加大綠化建設程度;第二,制定科學的節能減排措施。公路低碳運輸環境保護目標的實現,需要實施公路低碳運輸戰略,國家相關職能部門需要結合我國公路運輸業的整體特征,發揮政府在公路低碳運輸發展中的宏觀職能,制定節能減排的目標和措施。我國政府針對我國公路運輸現狀,提出了清潔能源在公路運輸的使用策略,如減少車輛的運輸空載率,不僅降低了車輛的燃油消耗,降低了公路運輸的擁堵現狀,還降低了公路運輸的能源消耗,有利于降低公路運輸的環境污染。
3. 4 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
發揮科技創新對我國公路低碳運輸發展的支撐作用,從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建設現代化的公路運輸基礎設施。實現我國公路低碳運輸發展,需要改變傳統的交通運輸方式,實現集約型運輸方式,將新研發的材料、設備和技術應用于公路運輸建設中,提高公路運輸現代化建設水平;第二,實施公路運輸的信息化管理。在公路運輸管理中應加大科學技術的應用,變革傳統的運輸管理方式,加快公路低碳運輸管理建設;第三,在建設公路低碳運輸中,還需要依靠科技創新的作用,改造現有汽車技術,將清潔低耗的科技應用于汽車的研制使用中,改變現有汽車能源技術,如使用天然氣車輛代替燃油車輛、使用混合動力車輛代替傳統車輛或者對車輛的內部構造進行改進,生產清潔能源的汽車,擴大科技創新的應用范圍,提高清潔能源汽車在汽車總量中的比重,降低車輛能源燃燒,減少車輛污染排放,加快空氣質量的改善進程,實現公路低碳運輸的協調發展。
3. 5 培養公路低碳運輸人才
培養公路低碳運輸人才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培養公路低碳運輸管理人才、經營人才以及技術人才。公路運輸企業應強化對公路低碳運輸意識的宣傳,確保公路運輸人才充分認識低碳理念,另外針對公路運輸人才進行低碳運輸培訓以及崗位培訓;第二,構建公路低碳運輸人員的績效管理體系。公路低碳運輸人才可以有效降低運輸成本,降低運輸車輛的能源消耗以及燃料消耗,強化公路運輸安全,降低公路運輸的各類損失。甚至可以說,對運輸人才進行降低燃料消耗等方面的培訓,對公路低碳運輸管理有顯著成效,這種成效甚至比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還要重要。據調研發現,目前很多國家通過對運輸人才的培訓,大大降低了車輛燃料的消耗,如德國、英國和荷蘭等國,針對駕駛員采取教育培訓、對駕駛車輛狀況記錄并激勵等措施,使得車輛的燃料消耗降低了5%到18%。
4 結 論
總之,我國公路運輸發展面臨低碳經濟的背景,需要有效實施公路低碳運輸策略,在公路運輸低碳理念、公路運輸科學規劃、公路運輸低碳環境、公路運輸科技創新、培養公路低碳運輸人才等要素開展工作,確保公路低碳運輸發展科學合理性、經濟環保性,有效提升資源利用率,明確我國低碳經濟下公路運輸發展的基本工作,促進公路低碳運輸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胡俊峰. 淺析公路運輸現代化發展方向[J]. 科技向導,2013(11).
[2]周偉. 低碳公路交通運輸體系發展研究[J]. 交通運輸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2).
[3]莫翠梅. 我國發展綠色低碳運輸的對策探討[J]. 當代經濟,2010(3).
篇5
關鍵詞:低碳經濟;低碳審計;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F23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1-0099-02
低碳審計主要是指由相關審計機關,依據國家政策、法律和有關規章、制度、標準,遵循審計準則,對被審計單位的低碳生產經營、財務信息、資源利用、職責履行等的公允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進行鑒證的特殊管理。意在提高被審計單位的低碳生產責任意識、管理水平和績效,提出審計建議。
一、低碳經濟背景下的低碳審計目標
低碳經濟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2003年英國在《我們未來的能源:創建低碳經濟》白皮書中提出的。低碳經濟被認為是通過更少的自然資源消耗和更少的環境污染,獲得更多的經濟產出;低碳經濟是創造更高的生活標準和更好的生活質量的途徑和機會,也為發展、應用和輸出先進技術創造了機會,同時也能創造新的商機和更多的就業機會。低碳經濟的實質是能源效率和清潔能源結構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其目標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化,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
由此可見,低碳審計的總體目標可以概括為:通過審計監督,促進低碳政策、低碳經濟活動、低碳技術合理、有效的應用,進而保障低碳經濟健康有序的發展,減緩氣候變化,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低碳審計的具體目標是:低碳政策、法規和制度制定過程的科學性,實施過程的適當性、遵循性和效益性;各級政府和企事業單位低碳責任履行的效果性;低碳產品補助資金申請和使用的合理性,低碳技術扶持資金使用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低碳財稅減免的真實性和效果性;低碳交易行為的真實性等。
二、低碳經濟背景下的低碳審計內容
(一)低碳政策的制定及執行效果審計
低碳政策的制定與低碳經濟的發展方向有直接關系,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其審計的重點是相關政策是否符合中國低碳經濟的總體目標,是否合法合規,政策的制定程序是否科學合理。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審計首先要檢查的是政策法規的目標在執行過程中是否存在偏差,其次是審查執行政策法規措施的手段是否可行,第三是審查具體政策規定是否合理,第四是評價政策法規的執行效果,審計中應將發現的問題,反饋給有關部門,以利于政策法規的修訂和管理,提高政策法規實施效果。
(二)低碳經濟資金的績效審計
審計職能的傳統范疇在應用于低碳經濟時,需要適當的調整。低碳經濟資金主要是政府為促進和發展低碳,針對低碳項目或者產品而劃撥或減免的資金。建立低碳資金績效審計是推進低碳審計的重要環節,也是中國低碳審計急需建立健全的機制。在審計過程中要嚴格審查項目或者產品的合理性,是否屬于低碳經濟的范疇。另外,要嚴格審查資金使用的真實性,要對是否達到預期的低碳促進效果進行審計,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給相關部門。
(三)低碳經濟行為和產品的審計認證
目前歐美國家,以英國為例,其主要采用了稅收激勵政策發展低碳經濟,具體表現在:鼓勵高效節能車輛的使用、使用太陽設備、進行低碳技術開發等。對這些產品使用低碳稅收減免的前提是存在低碳產品,或進行低碳行為與交易。關于如何確認低碳產品、低碳行為和交易,則要求審計人員對其進行認證,認證的內容具體包括:是否是低碳產品、產品是否達到相關標準、是否發生了低碳行為與交易。
三、中國低碳審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持,可操作性差
審計信息具有非競爭性、非排他性,法律的禁止性規定可以彌補市場不足,矯正外部性產生的根源并實現社會效用最大化。而且,審計關系中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現象以及審計主體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會導致機會主義行為,良好的制度規范可以促使審計主體的審計動機轉化為履行公共受托責任和增進社會公共利益。中國正在制定的《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和《關于發展低碳經濟的指導意見》等規章制度,奠定了中國開展低碳審計理論與實踐的基礎。然而,作為調整審計關系的行為規范與工作指南——《審計法》和《中國注冊會計師法》卻沒有明確低碳審計的法律基礎,也沒有形成相應的審計準則。
(二)碳交易市場尚不成熟,公眾缺乏認知
碳交易市場存在的基礎是國家制定排放限制額,再給各個商業領域一定的排放配額,排放許可權的持有者可以對許可權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目前有關國家排放權分配計劃的原則、排放交易權分配程序并沒有一個統一的認知。
2008年8月5日,中國成立了北京環境交易市場和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這兩家交易所的設立標志著中國環境交易市場的初步形成。但是中國的碳交易制度并不成熟,極易造成相關部門新的權力尋租問題。對碳排放權的會計確認也未達成一致意見,相關審計標準更難以確定。要實現碳交易的良好運作,必須建立完善的監管機制,盡早統一會計、審計準則,才能促進低碳經濟的良好發展。
(三)低碳經濟審計專業人才匱乏,理論研究欠缺
低碳審計作為一個全新的審計概念和審計門類,需要跨學科跨領域的復合型人才,既要深諳會計、審計理論,又要熟悉政策、技術、管理等內容。有學者還提出應設置專門的碳賬戶對溫室氣體排放的不確定性和風險進行處理,而現有的審計人員知識結構有限,采用的技術和方法局限于傳統的財務審計技術和方法,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相關學科建設與教學研究也相對滯后,成為廣泛實行低碳審計的障礙;相比較之下,美國環境審計部門主要由會計、項目評估師、科技專家、公共政策專家等人員組成。在缺少低碳審計培訓的情況下,低碳審計是難以取得很大的成績的,這也是制約中國低碳審計發展的重要因素。
四、中國推行低碳審計的幾點建議
(一)加深對低碳審計及其功能的認識
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球的共識,而低碳審計對環境保護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中國是《京都議定書》的簽署國之一,低碳審計的推行既能促進人們加深對環境保護義務的認識,也可成為一種重要的預警與檢測手段。
(二)完善低碳審計的法律法規
完善的審計制度、法律法規是實施低碳經濟審計的根本保證,是保證審計機關及審計人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低碳審計走向制度化、規范化的重要依據。因此,國家審計署應適當修改《審計法》,以明確低碳審計的法律地位,確定低碳審計的具體實施辦法和評估標準。中國證監會也應相應修改《證券法》,增加上市公司的低碳審計內容。
完善的法律制度還需要嚴格的執法來保證實施。審計機關在法律制度的執行中需要發揮的作用是審查執行法律政策的手段是否合理、可行,法律制度的執行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是否有助于低碳審計及低碳經濟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低碳政策的貫徹實施,使低碳經濟健康發展。
(三)培養低碳審計的復合型人才
企業低碳審計工作政策性強,涉及的部門與行業較多,對審計人員的要求較高。審計人員不僅應掌握各種統計、檢測、分析的標準和方法,能根據企業能源投入產出的有關數據計算出各種能耗指標,而且要根據這些指標分析出企業使用能源存在的問題,找出節能潛力,提出合理化建議。因此,對參與企業低碳審計工作的相關人員和機構進行培訓,是順利開展企業碳審計工作的重要保障。通過培訓可以使審計人員掌握相關的法律法規、明確碳審計方法,提高其業務水平和適應能力。同時通過培訓,還能培養勝任低碳審計的復合型人才。低碳審計人才不僅應掌握審計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具有審計資格,而且應掌握各類碳排放、碳交易的相關法律、法規、規則和碳核算技術。
參考文獻:
[1] 莊貴陽.中國經濟低碳發展的途徑與潛力分析[J].國際技術經濟研究,2005,(8).
[2] 李兆東,鄢璐.低碳審計的動因、目標和內容[J].審計月刊,2010,(8).
[3] 李慧珍.低碳經濟與審計[J].會計之友,2010,(31).
篇6
摘 要:隨著低碳經濟大幕的拉開,低碳轉型發展已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本文從現實低碳經濟背景出發,論述中小企業低碳轉型的必要性及其在低碳背景下轉型升級實踐中的瓶頸,最后針對瓶頸提出轉型對策,以期為中小企業在低碳背景下的成功轉型提供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中小型企業 低碳轉型 實踐瓶頸 轉型對策
一、引言
“低碳經濟”一詞最早于2003年出現在英國,我國所倡導的低碳經濟,即指在國家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制度、技術創新,可再生能源開發,企業轉型升級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高碳能源消耗,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從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發展相協調,促進社會各方面良性循環。同時就目前我國的企業構成情況來看,中小企業總數已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且結構不趨合理,多以高能耗的制造產業為主,所以我國若想走低碳經濟的發展道路,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以中小型企業為關注重點,同時,中小型企業由于受到其自身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多數處在產業鏈的最底層,呈高能耗、低產值特點再加上“低碳經濟”大幕的拉開使得政府的各方面政策都向低碳產業方面轉移,這些因素就使得中小型企業的發展更加步履維艱,所以中小企業要想繼續在我國的大經濟形勢下站穩腳跟,就必須順應低碳經濟的潮流,站在低碳經濟的制高點,抓住時機,加大企業轉型力度,順應低碳經濟的發展要求。
二、低碳經濟下的轉型升級是中小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中小企業影響尚未消弭之際,低碳經濟的發展戰略又拉開了帷幕,這無疑對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來說既是機遇,又是不小的挑戰。在此背景下,加快轉型升級無疑是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而這既是企業內部轉型升級的需要,同時也是外部經濟環境的要求。
1.從中小企業內部而言,轉型升級是提高經營績效的需要。從我國當前中小型企業的產業結構來看,中小企業絕大多數分布在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第二產業,就如宏基創始人施正榮的微笑曲線所描述,中小企業還處在技術含量低、能源消耗高、利潤空間最狹小的微笑曲線底端,再加上我國中小企業數量龐大,競爭激烈,這些就使得中小企業的發展不容樂觀,換句話說如果中小企業繼續這樣那就必然會滅亡。在此種情況下,低碳經濟下的轉型升級無疑是中小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首先之路,因為低碳轉型強調的是低投入,高產出,綠色環保、持續發展,這一理念為中小企業的轉型升級指明了兩個方向,第一是內部轉型,促使企業加大資金投入,重視技術研發,實現低排放、高產出。如果中小企業順著這一道路前行,就會無形中使中小企業的價值鏈向微笑曲線兩端轉移,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可持續發展。第二是外部升級,這是要求中小企業進行產業結構轉型,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步摒棄現有的高能耗的業務,開拓新興市場,實現逐步向服務性的第三產業轉移,所以從企業自身內部持續發展來看,不管是哪條路,低碳轉型升級無疑是其必經之路。
2.從中小企業外部而言,轉型升級是順應時代經濟的要求。從外部的大經濟背景來說,國家的低碳經濟戰略不僅僅是一句口號,隨著國家對低碳可持續的逐步重視,國家的各方面產業扶持、稅收優惠等等也會向這方面轉移,如2008年12月9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了《關于資源綜合利用及其他產品增值稅政策的通知》,對銷售再生水、翻新輪胎等自產貨物實行免征增值稅的政策。同時有媒體稱,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確認,研究所的課題組日前了《中國開征碳稅問題研究》報告,建議在未來幾年之內開征碳稅,并提出碳稅制度的實施框架等。這就預示著那些不加快轉型升級,高能耗、低產值的中小型企業不僅得不到政府的扶持,反倒會因為與可持續發展戰略背道而馳而被遺棄。所以廣大中小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就要響應政府的號召,加快轉型升級,走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這也是順應時代經濟的要求。
三、中小企業低碳背景下轉型升級實踐中的瓶頸
雖然實現低碳轉型對于中小企業而言迫在眉睫,但對于大多數的中小企業而言,轉型升級并不那么簡單,在轉型過程中中小企業面對的困難也因企業而異,但大部分中小企業在轉型升級中遇到如下瓶頸:
1.受到企業經營理念制約、資金缺乏、積極性普遍不高。對于廣大中小型企業而言,由于其規模小,資金少,力量薄弱,它就要求其整個生產周期較短,資金投入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收益來維持其資金鏈,長期受到這種企業經營理念的影響,就會使企業目光短淺,缺乏長遠的戰略目標,資金投入也以短期投入為主。而恰恰與此相反,企業的低碳轉型更傾向于一項資本性支出且投入的數額相對較大,其所創造的經濟效益也不會像先前一樣立竿見影,屬于典型的高投入、長收益的項目,這就使得多數中小企業對于低碳轉型望而卻步,不愿長期、大筆投資的經營理念使得其轉型的積極性普遍不高。積極性不高的另一原因就是資金短缺,中小企業受到規模限制,其融資渠道十分有限,資金來源受到很大程度上的制約,主要是以股東的投入為主。但是若想實現轉型升級、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持續、充分的資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企業轉型升級上,資金短缺是其另一塊重要短板。
2.低碳轉型升級成本過高,多數中小型企業難以承受。企業轉型升級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往往是整個企業設備的更新換代以及企業員工的置換或再培訓,這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支出。特別是對于低碳經濟背景下的中小企業而言,在設備的置換或升級上,其不僅要滿足更高水平生產水平的需要,也要實現低碳排放,要能夠與環境相協調,這種高要求必將伴隨著高成本。在企業人員上,同樣不僅要使轉型后員工適應新的設備或崗位的要求,還要使員工形成環保、低碳意識,這也將增加人力資源成本。僅就這兩方面的轉換成本而言,對資金缺乏方的中小企業都是不小的挑戰,再考慮到如外部的市場轉換成本等,中小企業就會更加不堪重負。
3.人才缺乏、技術創新能力低,行業起步較晚。中小企業的技術人員所占比重很小,人才極度匱乏,創新能力弱,這已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低碳經濟,實現轉型的又一重大因素。國際上一般認為:技術開發資金占銷售額1%的企業難以生存,占2%的是可以維持發展的,占5%及以上的企業才有競爭力。而對于我國很多中小企業根本沒有開發經費,有的也往往不足銷售額的1%,而更不用說專門的研發部門了。這樣一來低投入、低技術創新能力無疑成為了中小企業向低碳轉型的攔路虎。同時低碳經濟主要是注重新能源開發等產業,而就新能源整個行業而言,由于起步較晚,政府扶持力度有限等因素,雖然近年來一直是經濟發展的熱點問題,但整體行業的發展水平還是有限,所以能夠為企業低碳轉型提供的人才、技術支持也受到限制。
四、中小企業低碳背景下實現轉型升級的對策
1.改變經營理念,提高積極性,主動向低碳轉型出擊。中小企業要實現低碳轉型,就必須要摒棄傳統的發展理念,接受低碳經濟所帶來的新的發展戰略。企業管理層要加強觀念的更新,明確戰略目標,明確符合低碳要求的資本性支出的重要性,要樹立長遠的發展目標,堅信低碳投資能帶來長久的經濟利益。同時,中小企業要以積極、主動的態度來迎合低碳轉型,找準轉型目標,并主動出擊。
2.搶占低碳經濟的制高點,占領市場,搞活金資來源。低碳經濟時代是新能源產業等與環境相協調發展的產業的天下,中小企業要在低碳經濟的大潮中站穩腳跟,就必須要搶占經濟發展制高點,先發制人,獲得相對競爭優勢,占領低碳產品市場。如在當前制造產業已經相對飽和的情況下,中小企業可以另辟途徑,在現有生產水平的基礎上向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產業方向發展。同時,為保證企業低碳轉型、為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提供持續、充足的資金保障,中小企業要搞活資金來源,創新融資方式。比如說可以中通過小企業間的合并來壯大規模,通過發現新的低碳經濟增長點、做出好的策劃方案來提高自身的借債能力等等。
3.掌握好轉型步伐、控制好轉型成本。轉型成本是任何企業在轉型過程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力量薄弱、資金缺乏的中小型企業就要控制好轉型步伐,不能操之過急,轉型要有計劃的分步走,井然有序的進行。如企業可采取循序漸進的步驟,在保證一定收入來源的前提下分部分轉型,在設備更新上,對舊設備進行科學的財務處理,分攤好各期的費用,企業同時可以融資租入新設備,掌握好財務配比原則,緩輕財務壓力,控制好轉型成本。分步驟、分層次不定期加強對企業人員的技術、觀念培訓,循序漸進,在為企業提供高技術、高水平員工的同時控制好人力資源成本,控制好企業轉換成本。
4.加強人才培養,強化技術創新,形成發展低碳經濟的長效機制。人才與技術是中小企業向低碳經濟轉型的關鍵,在人才方面,企業要加大宣傳力度,吸引優秀的技術、管理人才加入到企業中,在企業內部建立激勵機制,激發員工的創新意識,為其技術、管理創新提供良好的環境。同時加大對人才培訓的資金投入,對企業人才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進行后期培訓,使人才真正能夠學有所用,能夠提出滿足企業需要的新創意、新方法、新技術。在技術上更要建立自主創新機制,加大技術研發資金投入,發展低碳技術,實現由生產型向技術型轉變,將技術創新與企業生產需求緊密結合,為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技術保障。
參考文獻:
[1]徐曉玲.低碳背景下中小企業如何轉型[J].商業經濟評論,2011(4).
篇7
低碳經濟是一種科學的經濟發展模式,我國政府也十分認同這種經濟發展理念,并在發展戰略中貫徹這種理念。綠色GDP、科學發展觀、建設節約型社會及當前的和諧社會建設,都是低碳經濟的延伸,市政工程施工作為行業標桿,也應踐行低碳理念。
(一)普及低碳意識,樹立低碳價值觀當前,很多市政工程延續著傳統的施工管理理念,往往是“先污染后治理”或“先節約后浪費”。這種管理模式對發展低碳經濟是十分不利的。為此,要求市政工程相關單位普及低碳意識,在思想上重視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并將其落實到施工各領域。市政工程建設之初,要對施工企業、施工業主、施工人員等進行低碳施工培訓,使每個相關人員都了解低碳施工,并努力踐行低碳經濟的基本要求。在施工管理中,要深化認識低碳施工的概念,徹底摒棄過分追求經濟利益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在施工管理各環節貫徹低碳經濟理念。作為施工企業,要將低碳施工、綠色施工、文明施工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門,積極進行宣傳和引導,使每個施工人員在思維、觀念上重視低碳理念,從而促進低碳施工理念徹底落實。
(二)推行綠色施工,節能減排促環保施工企業要在保證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基礎上,開展綠色施工。綠色施工的概念較為寬泛,其包括了施工管理及具體施工的各個環節和施工材料等。推行綠色施工,就要科學的規劃整個施工過程,包括設計、管理、檢查等各個環節,具體來說:首先,要最大限度的減少施工對于周圍環境造成的破壞,如減少粉塵、處理污水等;其次,要最大限度節約能源,如節能、節材、節水等,將節能減排進行到底;其次,使用清潔能源和可再生建材,從根本上大幅度減少市政工程對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最后,嚴格檢查材料和設備的質量,提高施工效率,既要保證工作效率高,還要保證施工能耗少。此外,施工前,要仔細設備和材料,禁止高污染設備和材料進場。施工結束后,要及時處理施工造成的環境破壞,如降低揚塵、處理廢棄物等,盡量保持市政工程施工現場環境的不受影響。
(三)使用低碳化施工技術,提升施工技術水平市政工程多為工程量較大,工期較長的施工工程,因為要保證施工技術的低碳化,進而保證施工過程的低碳化。企業應認識到低碳施工對企業發展、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低碳施工技術對施工人員的要求較高,施工企業要加大對低碳施工技術培訓方面的投資,加強相應的施工管理,促進低碳技術的合理應用。在施工工程過程中,要注意施工各環節的處理,如利用水凈化設備,循環利用水資源;施工破壞自然環境后,要選擇適當時機,運行生態修復技術還原生態環境或創造新的生態環境;鑒于施工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應建立動態監測機制,設立檢測點,并使用二氧化碳動態檢測儀,隨時檢測碳排放量,以控制施工過程的碳排放量。
二、結語
篇8
1.貨物的運輸
(1)運輸使用車的科研水平不足
從當前情況來講,我國機動車科研水平較低,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的研發水平又遠遠比不上內燃機車的研發水平,甚至落后國際平均水平7年以上?;旌蟿恿嚬澞苣芰ψ顝姡谶@方面我國的研發水平造成了我國貨運車輛動力能源單一,大量尾氣排除,并由于路橋費政策不夠健全,機動車嚴重超載,車輛故障頻發。
(2)政策法規統一性不足
由于快遞服務涉及全國每個角落,但各地區的運輸政策標準不一,這成為了運輸成本不可估量的重要因素,引起的重復建設不可勝數。不同地區對于機動車輛的運輸指標要求各異,比如,在二線城市可以通行的機動運輸工具不能進入一線城市,北方可以通行的機動車輛不能進入南方等,引發了多次裝卸、運輸操作,導致了運輸的“二次污染”。
(3)信息系統建立缺陷較大
快遞公司擁有自己專屬的貨物信息系統,高端的系統中對GPS也有了深入的使用,但快遞公司的信息系統對于運輸工具的作用只局限于監控并沒有實施在車輛調配的科學高度,單純的追求“快”的快遞運輸卻演變成了高空載率的不良后果。
(4)運輸人員的培訓落后
目前從事快遞業務的工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總的來說過于偏低,因此對于運輸人員培訓的安全意識的培訓被予以很高的重視,而對于低碳、環保、綠色方面的培訓卻不予重視,甚至為零,管理手段多以反金錢撒謊能夠的獎勵和鼓勵為住這種單純的經濟化管理手段是達不到持久效果的。
2.貨物包裝問題凸顯
快遞企業中的包裝材料種類繁雜,功能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牛皮紙軟信封、白皮紙硬信封、塑料袋、紙箱、發泡薄膜袋、編織袋、打包用的膠帶等,用于包裝的材料,對于快遞公司,表面上是免費提供給顧客的服務而實際上,其價值已經體現在了客戶所支付的運費當中。目前包裝凸顯的污染問題集中于以下幾點:
(1)過于浪費
在實際的操作中,快遞公司為了為達到分揀快速的目的,提供的信封、塑料袋、紙箱等材料尺寸同意,但是客觀存在的貨物的形狀不一,尺寸多樣無法被固定尺寸的材料所滿足,因此“大包裝小貨”情況頻發,“大材小用”數不勝數,這是實際包裝操作中隨處可見的問題。
(2)缺乏環保性
在快遞企業包裝過程常用的材料中,可再生能源,可再利用能源很少,除了信封與紙箱,塑料的使用占據大部分,因此在使用過程中,材料使用一次就被廢棄的概率很高,從低碳、環保、綠色方面看,將會長生極大量的對環境造成高度污染的現象。
(3)使用不合理
在實際操作中包裝是不進行收費的,即并不存在另外的包裝費用收取,因此會在快遞公司所涉及的人員,例如和工作人員和客戶心中營造出包裝所使用的材料都是由快遞企業無償提供的錯覺,這會鼓勵工作人員與客戶在意識這上并不重視包裝過程中使用材料的客觀成本,導致對包裝所使用的材料極度浪費,不合理使用,重復包裝、過度包裝現象頻發不止。
3.運單使用合理性過低
目前國內快遞公司已經拋棄過去的五聯單的運單而多數使用的是四聯單(寄件方、收件分公司、派件分公司、收件人各1聯),采用無碳紙制造技術,最后一聯使用貼紙,前后共有五層紙張一共是四層紙張。在快遞過程中倉庫、公司、發貨地、收貨地等,由于快遞工作人員素質較低,明文規定不足,缺少標準化管理,制度更加不夠完善,貼紙、以及使用過的運單遺留紙張被不分場合地隨意丟棄,對環境的傷害極大,紙張雖然并不大,積少成多,也是一項極大的浪費。
二、快遞企業的未來發展模式
目前對于低碳經濟下符合低碳要求及具備低碳特點的快遞,其觀念大都是從低碳經濟延伸出來,而關于低碳型快遞的敘述并沒有比較科學的定義。根據低碳經濟的發展訴求以及現有實踐,我們認為,快遞即將采取的低碳化發展模式應符合在物流過程中始終追求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目的,利用高效科技、再生能源手段和節能減排技術逐步祛除物流活動中碳的過量排放,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傷害,提高物流資源的利用效率的特點,因此,我們結合上文對于快遞企業現狀與低碳經濟發展要求的矛盾分析。本著迎合低碳發展的態度,我們將快遞企業未來的發展模式分為以下三種:
(1)生產低碳型:指在快遞操作的生產過程,實現低碳化或無碳化主要體現在物流過程中的低碳性。如,低碳運輸、低碳配送、低碳包裝,低碳分揀等。
(2)產出低碳型:指在物流的產出過程中達到低碳化或無碳化,重點強調逐步祛除對人、環境的低碳化,從而從整體上降碳排放量。如:通過利用相關的技術手段降低尾氣污染、提高廢棄物回收率與再利用率等。
(3)輔助低碳型:指在快遞輔助行為當中也要保持低碳化或無碳化,包括在人員素質的培訓,制度的健全完善,綠色、環保理念的灌輸等,盡可能地減少污染或無污染。
三、總結
篇9
【關鍵詞】低碳農業;河南農業
一、河南省農業發展現狀
(1)農業生產規模偏小,產業化組織水平低。當前,省內農業生產的生產單位仍是農戶,使得農業生產較為分散,規模較小。河南省人多地少的局面使得農業只能進行小規模的生產經營,農戶缺乏創新的動力。而今雖然已經有一些不同形式的專業合作,但是都仍處于發展階段,全省尚有2/3以上農戶游離于農業產業化組織之外。而處產業化組織之中的農戶,也比較松散,組織化程度并不高。(2)生態環境污染嚴重。首先,大量化肥和農藥的不合理使用,對農業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甚至已經危害到人類的健康。其次,農用薄膜的大量使用以及回收的不當也加劇了農業的生態污染。再次,農作物秸稈的大量焚燒,不僅污染空氣,更是破壞了其它植被的生產。最后,城市垃圾的堆放占據了大量的耕地,有些污染極重的垃圾廢品更是摧毀土地的罪魁禍首。(3)農村教育落后,勞動生產效率低。河南省作為人口、農業大省,農村的教育水平仍然十分落后。據2011年河南省統計年鑒顯示,至2010年河南省農民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農民總數的71.4%,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農民總數的64.07%。河南省1843.00萬農村勞動力中,受過培訓的僅占33.40%,未受過培訓的占66.6%。可以說,河南省絕大說農村勞動力仍屬于體力型和傳統經驗型農民,技能單一,經營粗放。(4)人均耕地面積相對較少,資源浪費嚴重。河南的省情為人多地少,發展需求迫切。到2008年河南省的全部耕地面積為7926.4km2 ,占全國耕地面積的6.51%,人均耕地面積為1.22畝,低于全國人均水平1.4畝。近年來,隨著生產成本的升高以及城市面積擴展等種種原因人均耕地面積更有下降的趨勢。
二、河南省發展低碳農業的必要性
低碳經濟作為一種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新型經濟發展模式,是近幾年全國乃至國際上最為推崇的一種經濟模式。(1)發展低碳農業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組成。有關資料表明,農田排放的溫室氣體占全球總量的10%~12%,還不包括農田對森林資源減少所造成的影響。相反,森林則可以消化28%~32%的工業和城市排放的二氧化碳。河南省是我國的農業主產區之一,順從當今時展,建立和發展現代低碳經濟體系是十分必要的,而發展低碳農業更是河南省發展低碳經濟體系中最重要,最需要先行的一步。(2)發展低碳農業是減少溫室排放的必然選擇。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是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河南省作為農業大省發展低碳農業有著巨大的潛力。至
2010年底,河南省擁有林地面積336.6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18051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20.2%;濕地面積110.87萬公頃;耕地面積14248.69千公頃等。森林、耕地和濕地在吸收、固定二氧化碳中均有重要的作用。發展低碳農業不僅是強調農業的減排,更是要加強農業的碳匯能力,是農業生產有碳“源”向碳“匯”轉變。(3)發展低碳農業是河南省實現農業結構轉型、建設現代化農業的必然選擇。河南省經過一直以來不斷的發展和積累,農業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農用機械總動力和機械總數量都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但這些農用機械中,大多數還是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農用機械,對農業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并不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低碳農業模式有著發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特點,是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減輕資源和環境壓力的根本途徑。(4)發展低碳農業是改善生態環境的必然選擇。長期以來,河南省農業生產模式都一度采用高碳式的農業生產。高碳式農業生產模式在生產過程中不僅伴隨著大量的能源消耗,更是引發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
低碳農業生產模式是一種與高碳農業生產模式完全不同的農業生產模式。它強調,在生產過程中采用低能耗,科學的利用不同生物資源在生產系統中的循環和再循環,通過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立自然生態環境來保障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另外,低碳農業并不僅僅是提倡在生產過程中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還強調在整個農業,包括生產、經營、消費過程中的低能耗和低排放,這就更加降低了對生態破壞的可能。
參 考 文 獻
[1]張振江.農業大省現代農業建設問題研究——以河南省為例[A].經濟經緯.2009(4)
篇1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irst we focus on the nature of low-carbon economy,and also analyze the the challenges of grid enterprises of the low-carbon economy. Associat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power grid enterprises, this paper includes a series of strategies and proposals .In the end, wo hope this paper is hopefu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ower grid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e low carbon economy.
關鍵詞: 低碳經濟;智能電網;需求側管理
Key words: low-carbon economy;smart power grids;demand side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F27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2-0123-01
0引言
低碳經濟這一概念最早是英國政府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書中提出的,是人類社會在進入到新世紀以后對人類未來發展的新思考,也是新的發展思路,或者是可持續發展的新的體現。在2007年我國也提出了低碳經濟發展的建議,指導我國的經濟建設。
電力行業是一次能源向二次能源轉換的一個重要途徑。發電企業每年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發電行業的低碳化已經成為了現在研究的熱點,比如關于煤炭的清潔燃燒,但是關于電網企業尤其是在低碳背景下的管理對策研究還是比較少的。本文就結合低碳經濟的要求與電網企業的實際,給出電網企業的管理策略。
1低碳經濟的本質
低碳經濟是指經濟按照一種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形式進行,可以說是可持續發展在21世紀的人類社會的新的體現,更是人類為了應付全球性環境污染以及資源枯竭而提出來的。低碳經濟要求社會在持續發展的同時也不能忽略自然的可承受力,必須綜合考慮社會、自然中的各種因素。在參考文獻[1]中作者介紹了低碳經濟的基本點:它是包括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在內的社會再生產全過程的經濟活動低碳化,以及全過程的能源消費生態化。也就是說低碳經濟要求整個生產過程都要按照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目標進行活動,可以看成是一個全方位的綠色活動。
2低碳經濟下電網企業的挑戰
電力行業的碳排放主要是在發電環節,加上我國的電廠中火電廠占絕大多數,使得發電企業是低碳經濟的先行者,但是如果把整個電力行業看成一個整體的話,電網企業又變成了主體。首先,電網企業負責的是電能的調度。這樣的話在安排一些綠色能源的來源的時候電網企業就起到了決策者的角色。其次,在指導用戶用電習慣上電網企業也是主角。需求側管理的概念已經提出來很久了,這一概念實施中一個重要角色就是電網企業。
“十二五”能源規劃中指出在十二五期間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1.4%,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16%和17%,這也為電力行業尤其是居于市場主體地位的電網企業提出了新的挑戰。新形勢下電能消費的增加也使得電網企業要打破原有的地區界限,從全局去考慮問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在十五以及十一五期間建設的西電東送就是一種新的比較有意義的嘗試。但是通過對比國內外的先進經驗,還是會發展一些不足的。比如電網建設的滯后使得作為能源大省的內蒙古的煤炭需要大量的運輸到省外,在這些運輸過程中不僅僅造成了運輸能力的浪費還使得當地的經濟發展滯后,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低碳經濟對于電網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是比較大的挑戰。電能是當今社會主要的能源,低碳經濟使得社會對于電能的需求增加,電網企業如何在不增長電費基礎上提高服務質量、產品質量就成為了一大挑戰。
3電網企業在低碳經濟下的對策
3.1 加強電網建設,積極推進智能電網的建設電網建設不僅是加強電網輸電線路以及變電設備的建設,還包括操作這些設備的人員的培訓。電網的硬件建設就是加快區域內電網架構的建設,比如加強全網主干輸電線路從200KV到500kv的升級,甚至是750KV的主干網絡的建設。電網硬件建設中智能電網是一個主要的方向。智能電網最早是美國提出來以信息化技術來改造原有的電網實現從發電側到用戶側的信息網絡。它利用先進的測量、傳輸技術結合更加先進、有效的決策支持系統,實現電網的高可靠性、經濟性。通過對比以往電網技術的發展,可以看出智能電網是一個具有革命性的應用,它把以往單向的電網變成可具有雙向通信能力的系統,是電網發展的重要方向。而良好的硬件建設還要有訓練優秀的電網職工去操作。在智能電網的建設過程中要注重具有高素質的員工的培訓。
3.2 加強需求側管理電力需求側管理是以能源的綜合規劃為基礎的電網企業引導用戶用電習慣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是建立在成熟的電力市場機制上的。在推進智能電網建設的同時,電網企業積極的開展需求側管理不僅使電網的運行平穩,最主要的還是減少了電網峰谷差帶來的能源浪費。根據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的測算,在將來30年如果進一步提高終端用電的效率,那么發展中國家大約可以減少40%的能源投資,所以在電網中積極的開展電力需求側管理具有現實意義。
3.3 加強調度,促進新能源發展目前人類已知并且利用的新能源主要是太陽能、風能以及生物能發電,電網企業在發電企業上網的時候具有決定作用。因此在新能源發電調度條件成熟的時候,電網調度應該更多的考慮新能源企業。在新能源企業之外還有一些清潔能源,比如水力發電。我國西南部水力資源豐富,國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進行水力資源的開發建設了一系列的水電站,但是在現實的運營中就出現了由于產權問題導致的水電在豐水期棄水現象,這些都是對于水資源的嚴重浪費或者是對寶貴的化石資源的浪費。
3.4 加快區域協調區域協調就是統籌考慮區域內的電能調度協調資源的攻擊方式,培植一批具有先進水平的能源生產企業,這樣即加快產業的升級又促進了地區經濟的融合。
4結論與建議
電網企業作為電力市場的主體,在電力行業低碳經濟的建設中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在低碳經濟下,電網企業的管理也就具有不同于以往的內容,加強信息化,加快專業化,努力實現綠色化是擺在電網企業面前的主要問題。
在電力行業建設低碳經濟的時候,政府不能缺位,政府部門必須發揮應有的作用,進一步促進這一模式在電力行業的普及。
參考文獻:
[1]方時姣.綠色經濟視野下的低碳經濟發展新論.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20,(4):8-11.
- 上一篇:空氣污染的解決措施
- 下一篇:小學閱讀教學教育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