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旅游的措施范文
時間:2023-07-25 17:18: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低碳旅游的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低碳經濟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及高效益等特征,其能夠以較少的能源消耗來獲取更大產出的新型經濟發展模式。生態旅游則屬于低碳流放,即是在旅游過程中有效的實現低能耗和低污染,是環保旅游的一種深層次體現,同時也是一種以生態文明可持續性和可持續性旅游為基礎的一種旅游模式。因此基于低碳經濟的視角來發展生態旅游,這對我國旅游經濟的提升及環境保護的實現將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低碳經濟時代生態旅游內涵
隨著當前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所帶來的能源和生態問題越來越嚴重,這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發展帶來了較大的制約影響。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與環境問題之間的矛盾日益惡化,在這種情況下提出低碳經濟的概念,即通過利用技術、制度和觀念等的創新來減少經濟發展過程中對自然資源的消耗量,從而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低碳經濟時代生態旅游是一種新型的旅游形式,即采用低碳的旅游方式來實現旅游區內的節能減排,從而提高旅游產業的升級及全面提升旅游業的整體效益。當前對于生態旅游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但在生態旅游中更強調旅客在旅游過程中保證原有生態的完整性,即通過旅游生產低碳化、旅游消費低碳化及旅游產業低碳化來促進低碳經濟時代旅游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低碳經濟時展生態旅游的措施
低碳經濟是當前世界各國共同面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手段,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也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目的。低碳經濟實質是通過有效運用各種先進的技術來促進產品的低碳開發和維持全球的生態平衡。低碳經濟作為一種經濟發展模式,在低碳環保理念下發展旅游產業,打造綠色出行、綠色旅游,不僅可以實現旅游成本的節約,而且有利于能源消耗量的降低,更好的促進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在當前低碳經濟時展生態旅游,需要及時轉變現有的旅游模式,扭轉一些不良風氣,加強旅游智能化發展,提高運行的效率,同時將節能減排技術全面引進旅游產業中業,降低碳消耗量,從而形成全產業鏈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政府需要加大力度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在當前低碳經濟時代,在旅游中應樹立低碳出行理念,將低碳環保用到實處。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在加大支持的力度,在做好宣傳教育的同時,還要通過制定相關的政策,做為生態旅游的支持和引導,做好各方面的規劃和協調工作。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政府部門需要制定完善的低碳旅游的發展目標,做好對旅游企業、旅游景區和旅游者的引導工作,利用低碳旅游的理念來達到旅游過程中低能耗及低排放的目的。同時還要創建和發展綠色環保旅游企業,使旅游企業能夠充分的利用新能源,從而實現節能減排的目的。環保部門還要加大宣傳力度,做好示范工作,以此來改變傳統企業發展觀,在旅游地開發低碳環保景區,使旅游者能夠自覺增強環保意識。
構建管理制度,規范低碳旅游發展。為了促進低碳經濟時代的生態旅游的發展,需要構建低碳發展經濟戰略,從而促進低碳化生態經濟的發展:
構建低碳經濟的組織機構與戰略規劃,為了實現生態旅游的低碳化,需要以旅游行政管理機關以及旅游相關協會為主體,從而構建多層次的旅游發展組織結構,將減排的目標層層分解,并且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從而全面落實節能減排的目標,促進旅游產業的發展;
采用低碳認證制度,對旅游景區內的旅館、娛樂以及交通運輸等產業實行低碳認證,并且采取嚴格的評定分級,保證旅游產業消費符合低碳標準。同時需要選擇低碳產品,提升旅游企業的低碳意識,不斷的推進旅游產業的低碳標準建設,從而實現旅游消費、旅游運輸等旅游產業的低碳化建設,為低碳經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加強教育宣傳,引導低碳旅游消費。低碳時代的生態旅游的低碳發展,首先需要以低碳意識的推廣為前提,從而對生態資源進行重新評估,充分發揮生態資源的重要作用,更好的發揮出生態資源的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在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旅游消費是旅游產業的重要構成部分,應該采取多種方式,不斷的推進低碳旅游消費,從而減少消費過程中的能源消耗,促進旅游經濟的健康發展。
篇2
關鍵詞:避雷器;在線監測儀;故障;要因;措施
中圖分類號:F40 文獻標識碼:A
1 在線監測儀介紹
避雷器在線監測儀是與避雷器串聯工作用來記錄避雷器動作次數的一種裝置,某些廠家的產品還兼有檢測泄流電流以及指示帶電、警示的功能,其內部結構主要由計數電路、氧化鋅閥片組成。監測器中的毫安表用于監測運行電壓下通過避雷器的漏電流(峰值),可以判斷避雷器內部是否受潮,元件是否異常等情況;動作監測儀則記錄避雷器的過電壓動作次數。因此,避雷器在線監測儀能夠實時檢測到避雷器內部是否出現問題以及準確記錄避雷器動作次數。
在線監測儀工作狀態是否良好,關系到設備的可靠性,尤其是母橋或主變引線避雷器在線監測儀,如果發生故障,則可能導致大范圍停電,而且處理故障時涉及設備數量多,風險大。
2 運行現狀
某供電局管轄有25個變電站,站內共計有716個避雷器在線監測儀,2011全年共更換避雷器在線監測儀48個,設備年缺陷率高達6.71%,總共發生在線監測儀缺陷20次,平均每月發生1.67次,故障發生頻率高。主要缺陷是進水或受潮、不能正確計數及其他原因(如觀察窗模糊、接頭斷裂等)。
3 故障原因
3.1 可能原因分析
通過對日常檢修工作拆卸回來的在線監測儀進行解剖研究,并從人員、設備、環境和方法四大方面尋找所有可能導致“在線監測儀故障率過高”的原因,總共找出了15個末端因素,得出了以下因果分析圖(圖1)。
3.2 要因確認
通過因果分析圖及對監測儀進行解體研究,我們得出了三個造成避雷器在線監測儀故障率高的要因,分別是沒有密封墊圈、接頭設計不合理及彈簧失效,要因分析如下。
首先是沒有采用密封墊圈(如圖2所示),在接頭及內部采用金屬平墊,雖然能是接觸部位受力面積增大及均勻受力,減少瓷瓶的應力損傷,但密封效果差。
第二是接頭選型不當,沒有采用傘形接頭(如圖3所示)。采用非傘形接頭時,雨水容易沿著螺紋及平墊進入瓷瓶然后進入監測儀內部,使內部計數電路受潮甚至短路失效。
第三是彈簧失效(如圖4所示)。在線監測儀的動作原理主要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當線圈帶電時吸合鐵片計數一次同時彈簧拉伸儲能為鐵片復位作準備;當線圈電壓消失時,則靠通過彈簧收縮使鐵片復位。很明顯,這是一根拉伸彈簧。查閱相關技術資料,我們在GB/T 1239.1-2009 冷卷圓柱螺旋彈簧技術條件第1部分(拉伸彈簧)里面可以看到:拉伸彈簧是承受軸向拉力的螺旋彈簧。在不承受負荷時,拉伸彈簧的圈與圈之間一般都是并緊的沒有間隙并應具有高的彈性極限、疲勞極限、沖擊韌性等。從圖可以看到計數回路采用的彈簧圈數較少,該種彈簧耐疲勞性差,顯然不符合工作要求。把該種彈簧拉緊后,回路均能正確動作。
從上述三點分析可以知道,要降低變電站避雷器在線監測儀的故障率,必須抓住主要原因,從密封、接頭及彈簧三個方面做出整改及預防。
3.3 整改及預防措施
措施一:接頭處加裝密封墊圈。為進一步加強監測儀瓷瓶上端的密封性能,可以采用一些環形橡膠小墊圈(俗稱算盤子),小墊圈的內徑以剛好能夠套進傘形接頭的螺釘為宜,把小墊圈套進螺釘,然后把螺釘穿進空心瓷瓶,再安裝到監測儀上面,這樣就可以很好的起到了防水作用,瓷瓶接頭的密封性能就有了質的飛躍。
措施二:更換傘形接頭。該接頭具有傘形邊沿,所以即使下雨,雨水也只會沿著傘形金屬邊沿流下來,而不會通過瓷瓶上端滲入到監測儀內部,從而很好地起到防水的功能,加強了監測儀瓷瓶上端的密封性能。
措施三:在各接頭處及有可能進水的地方加玻璃膠密封。在接頭及玻璃與外殼結合處注射玻璃膠,可以有效增強監測儀的密封性能。
這里要說明的是為什么要使用玻璃膠密封。因為玻璃膠作為建筑材料及鋁、陶瓷、玻璃等材質的密封,在國內發展得比較成熟,價格相對便宜,容易購買,每支才十多塊錢,且一支可用十個左右的監測儀密封,也就相當于毎個監測儀才增加不到2塊的成本。此外,玻璃膠密封性能好、使用方便可以用專用注射槍把玻璃膠注射到細小角落,能達到我們對各接頭的密封要求,且不會影響監測儀材質。經過各種型號的玻璃膠的優缺點對比,并針對在線監測儀的玻璃及鋁質外殼,可以選用中性硅酮耐候密封玻璃膠,可有效應對惡劣的室外環境。
措施四:更換計數回路老化的彈簧。按照GB/T 1239.1-2009技術標準的要求,作為計數用的彈簧標準是:有效圈數大于10圈;支撐圈數大于1.5圈; 圈與圈之間在常態下是并緊的,沒有間隙或間隙很小。對于在線監測儀可以使用如下參數的彈簧:有效圈數為16圈,支撐圈數為2圈,圈與圈之間在常態下間隙很小的彈簧。
結語
避雷器在線監測儀作為一種數量多及功能重要的設備,其故障率高低直接影響著供電可靠性及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本文從實際工作出發,運用QC及PDCA的方法,成功找出在線監測儀故障率高的三點主要原因,并通過解體研究和查找技術標準,有效的提出并實施了四點整改及預防措施,有效的降低了在線監測儀的故障率,為設備及電網的可靠穩定運行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篇3
一、安徽省低碳旅游發展現狀分析
低碳旅游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綠色旅游,倡導在旅游中盡量減少碳足跡與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在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新的旅游形式,其核心思想是倡導人類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減少碳的排放量。低碳旅游的實質是節能、減排、不浪費,其學術定義是:旅游業將低碳可持續發展作為指導方針,合理利用各地區固有資源,通過采用先進的低碳技術,實現旅游業整體節能減排,最終實現社會、生態、經濟綜合效益最大化目標的一種低碳可持續發展形式。實施低碳旅游對我國旅游業的健康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將會起到重大作用。蔡萌,汪宇明(2010)認為低碳旅游的主要實現路徑是營造低碳旅游吸引物、建設低碳旅游設施和倡導低碳旅游消費方式。王潔,劉亞萍(2010)在分析了旅游業的特點和中國未來幾年面臨的減排壓力的基礎上,提出了低碳旅游是在氣候不斷發生惡劣變化的背景下中國旅游業最為負責的選擇。
鑒于低碳旅游的巨大優勢,安徽省已經開始從倡導低碳旅游理念轉變為在各大景區開展低碳旅游實踐活動,鼓勵旅游企業運用低碳理念,引進低碳技術和低碳設備。安徽省自然旅游資源豐富,非常適合發展低碳旅游。除黃山、九華山較為著名的旅游風景區外,安徽省還擁有眾多的自然保護區、地質公園、森林公園、天然濕地等旅游資源。大面積的綠色旅游資源在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安徽省的低碳旅游發展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發展過程中仍面臨著巨大挑戰。雖然低碳理念很早就提出來了,但是在我國旅游業中提倡低碳旅游、運用低碳旅游相關技術還是近幾年才開始的,低碳旅游的發展還不成熟。限于大部分旅游企業資金不足;旅游經營者、游客和旅游地居民低碳意識薄弱以及旅游開發過程中導致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碳排放量超標等不利條件,安徽省低碳旅游的發展將會面臨重重困難。基于此,安徽省采取以黃山、九華山風景區作為試點,在相關政策的支撐下,對旅游經營者、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居民三大群體進行低碳宣傳教育;推廣低碳技術;各領域全面協調合作、共同發展低碳旅游的總體思路。除此之外,安徽省各旅游企業均陸續開展了一系列與低碳旅游相關的推廣活動。旅行社在旅游路線的安排上,多提倡生態旅游路線、多參觀自然人文景觀和打造新型低碳旅游路線。九華山、黃山風景區早已率先實行景區統一上山巴士,減少其他機動車進入景區。作為旅游六要素中必不可缺的“住”,旅社、酒店、餐館等也開始采取低碳措施,降低碳排放量。
二、安徽省低碳旅游發展的SWOT分析
(一)安徽省發展低碳旅游的優勢和機遇
安徽省擁有非常豐富的自然旅游資源。除黃山、九華山較為著名的旅游風景區外,安徽省還擁有眾多的動植物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天然濕地等旅游資源。大面積的綠色植被在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些優勢決定了安徽省具備發展低碳旅游的優良條件。
除了豐富的自然資源之外,安徽省還針對低碳旅游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勵各景^發展低碳旅游。自安徽省啟動“十二五”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以來,對于低碳旅游發展方面提供了不少政策支持。如《安徽省節能減排科技行動方案》、《黃山風景區管理條例》等,這些政策的出臺與實施有效的推動了安徽省低碳旅游的發展。安徽省是率先提倡發展低碳旅游和生態旅游的省份之一,先后在黃山風景區、天堂寨等景區開展低碳旅游建設了示范點。
(二)安徽省發展低碳旅游的劣勢和威脅
安徽省發展低碳旅游的主要劣勢有如下幾個方面。
1.低碳旅游的理論研究不夠深入
目前低碳旅游理論研究,大多只是停留在概念研究上,沒有深入到實踐中去。除了對低碳旅游的內涵進行深度剖析之外,還應對整個旅游業進行一個系統的界定,根據實際旅游發展狀況,針對碳排放量的測度,制定統一的、權威的標準。并對碳排放量產生的影響進行全面的、詳細的系統分析。
2.旅游者、經營者及旅游地居民低碳意識薄弱
旅游者是旅游活動的主體參與者,其低碳意識的強弱程度在一定層面上影響低碳旅游的發展。大多旅游者倡導自駕游出行,而使用一次性筷子、亂扔垃圾等現象卻屢見不鮮,這些舉動加快了旅游景區生態環境惡化的速度。而旅游經營者在經營過程中對低碳的重視程度還不夠,目前安徽只有部分景區、景點采取了低碳措施。
3.企業資金不足,推廣低碳技術的能力弱
低碳理念應用于旅游實踐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主要有兩個。一個難題是需要引入先進的低碳技術。而當前安徽省內的很多景區對低碳技術的重視程度較低,與之相關的節電技術、節水技術、節油技術、垃圾處理技術等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推廣與應用。
另一個難題就是資金不足。建設低碳型旅游景區必然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龐大的資金需求,讓許多旅游經營者和旅游管理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企業在低碳經營的道路中障礙重重。目前就安徽省而言,像黃山風景區、九華山風景區這樣技術力量強、資金較為雄厚、低碳旅游發展已接近成熟階段的旅游企業畢竟不多,對于大多數旅游企業而言,大量的資金投入任然是一個難題。
4.缺乏嚴格標準的低碳旅游規劃
當前安徽省的旅游規劃大多是針對一個獨立的景區編制的,缺乏對包含這個景區的省市低碳旅游發展的整體規劃。目前只是各景區根據自身的發展計劃確立相關的規劃體系。因各景區發展規劃各不相同,對于低碳的標準也不相同,故急需出臺嚴格的低碳旅游整體規劃,有效的、合理的細分整個安徽省的旅游資源。
節能、減排是一個世界問題,并非是一個省或者一個國家可以解決的問題,它需要全省、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雖然安徽省部分旅游企業已經開始倡導和發展低碳旅游,但是其他旅游企業限于多種原因而無法運用低碳技術,其他大部分行業也并沒有真正實施實施低碳理念,在生產和消費上并沒有采取低碳技術和設備,仍然沒能做到降低碳排放量。須知只要各個行業都意識到節能減排的重要性,都能夠真正地將低碳理念運用到生產中去,節能減排才能真正解決。
三、解決措施
(一)制定適宜的低碳發展政策體制
有關部門應積極出臺適當的低碳旅游政策,規范低碳旅游發展體系,對其進行專項規劃,制定發展戰略,形成安徽省低碳旅游發展的長效機制和體制保障。對重點低碳建設項目給予相關政策、資金的支持,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低碳旅游產品,從而以個體帶動整個安徽省的低碳旅游發展。
(二)加強低碳理念培訓及低碳旅游教育
低碳理念的培訓與教育應先從旅游行業工作人員開始加強,再由他們去感染身邊的旅游者,進行無聲的低碳旅游教育。目前整體旅游業中參與實施低碳旅游計劃的工作人員,大多只是知道一些皮毛,缺乏有關低碳技術的常識與技能,因此,旅游人才的低碳專項培訓是重中之重。就安徽省的低碳旅游發展來說,企業應增強碳交易舉措的實施,進一步研發低碳技術與材料,針對各類旅游設施進行專項發展低碳教育培訓。各旅游景區則須加強有關景區如何全面系統的開發節能減排與碳交易、如何在參與旅游接待等相關活動中開展節能減排等方面的培訓。對參與低碳發展的工作人員進行專項人才的培訓教育,有助于從旅游基層開始發展低碳理念,從而深入到低碳旅游的各個層面。同時應加強低碳理念的推廣措施和力度,可將景區的宣傳冊改成可再生紙印制的,提升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率等。
(三)構建多元化的低碳發展籌資渠道
篇4
(一)強化節能環保理念的推廣
學習作為發展低碳旅游的主陣地和攻堅力量,酒店行業首先要加強節能環保理念的學習和推廣,改變以往過分關注經濟利益,輕視資源管理的傳統理念。作為資源消耗的重點監管對象,度假型酒店要在全體員工中普及低碳環保的重要性和基本內容,更要宣傳發展低碳旅游對酒店自身的有利影響,從而激發員工們主動參與低碳管理、發展低碳管理、優化低碳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酒店還要注重專業人員隊伍建設,發揮他們對低碳旅游型度假型酒店發展的技術優勢。這就要求酒店要完善優化薪資結構,優化考核機制,改善工作環境,形成團結和諧的工作氛圍。
(二)引進新的管理措施
要在度假型酒店內部強化能源節約的管理,使節水節電成為全體員工的共同認識。還要不斷引進新的管理措施和設施,管理措施方面:要及時向入住游客傳達低碳節能的舉措和注意問題,并進行全面的監督;定時提供水電并向游客及時通知;及時關閉閑置的電器,加強對低碳旅游措施實施情況的考核和反饋總結等等。設施方面:酒店要注意環保材料的選用和采購,要注意裝設亮度能夠調節的燈具;安裝使用能夠自動調節溫度的空調,減少不必要的電力資源浪費等等。上述種種,都是對現行酒店管理模式的大膽改革,這既需要管理者的魄力與智慧,也需要制度的監督與保障,這也是管理模式優化的關鍵所在。
(三)強化酒店文化體系的構建
文化屬于意識形態領域,盡管無法觸摸,但是作用不容小覷。低碳旅游視角下的酒店管理,必須要不斷提升各項工作的文化內涵,提高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的文化素養,形成熱愛環境、保護資源、追求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氛圍,進而推動酒店服務質量的提升和低碳旅游的發展。考慮到低碳旅游概念的提出和推廣,酒店非常有必要建設符合自身特色的文化,體現和反映低碳、環保概念,實現社會責任和經濟效益兩手抓的總體目標。
(四)注重低碳環保產品的研發
低碳環保產品以及相關項目的研發要通盤考慮酒店的發展實際,要機密結合酒店的發展目標、市場環境等影響因素。酒店要特別注重改善服務質量,提倡綠色餐飲店,嘗試打造綠色特征鮮明的營銷方式,確保低碳環保產品能夠贏得顧客的歡迎和認可。客房裝修采用環保材料,盡量杜絕一次性產品的使用和浪費,確保客房服務環保節能;餐飲方面要盡量確保綠色新鮮食材的采購、運輸和供應;嘗試推出環保菜品和環保服務,幫助客戶選擇合適的菜肴、酒水、飲品等等。
二、結束語
篇5
盡管旅游業被譽為低碳產業,但對氣候變化和能源耗費仍有一定的影響,其中占旅游業碳排量絕大部分的交通和住宿業,在節能減排上具有較大的空間。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我國到2020年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國家和世界第四大客源國,若仍按照傳統的生態旅游方式運作,必將產生較多弊端。而低碳旅游比生態旅游具有更為豐富而明確的內涵,是旅游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國外低碳旅游理論研究
上世紀90年代后期,伴隨著能源危機、環境污染、生態旅游等時代主題,國外低碳旅游理論研究逐漸興起。
1.碳排量計算。國外有關低碳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碳排量的計算,涉及包括國際/國內旅行航空、游艇、旅游食品生產與銷售、住宿業、休閑活動以及旅游者個人碳足跡等旅游相關領域。AndreasSchafera&DavidG.Victor(1999)設計了用于計算國內和國際旅行交通碳排量模型,并計算出各類旅行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量,認為在工業化地區,飛機和高鐵已成為出行的主要方式,自駕車旅行將在2050年呈下降趨勢,若沒有任何政策干擾,到2020年,旅行交通的碳排放量將止漲回穩;但在發展中國家,自駕車旅行仍不斷上升,屆時將成為所有旅行交通工具中最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2]當然,就目前而言,占碳排量最大的仍屬航空業。IngaJ.Smith&CraigJ.Rod-ger(2009)精確地計算出2005年以新西蘭為旅行目的地及以新西蘭為旅游客源地的國際航空碳排量,并指出,目前新西蘭國內任何一個碳中和策略都無法達到預期目的,因此,國際組織依舊面臨著碳匯的巨大挑戰。[3]除飛機外,游艇也成為新西蘭的重要旅行交通工具,OliverJ.A.Howit,tVin-centG.N.Revo,lIngaJ.Smith&CraigJ.Rodger(2010)運用基于行為的自下而上測量模型來計算游艇往返新西蘭的碳排放總量,研究還發現當對碳定價影響進行分析時,國際游艇旅行需求量相對于國際航空旅行需求量會有更為明顯的下降趨勢。[4]某些食品比其他產品會制造出更多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因此,在旅游相關領域控制其使用量將對氣候變遷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StefanGssling,BrianGarrod,CarloAal,lJohnHille&PaulPeeters認為對旅游業中的食品進行管理可以減少旅游業的碳足跡。[5]
如果說以上學者是對旅游業單個領域碳排放量的研究,那么以下學者則綜合考慮了旅游者完成一次旅行所涉及的各個方面。SusanneBecken&MurrayPatterson(2006)綜合考慮了交通、住宿以及旅游者的休閑活動這三大領域,分別應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模型來測算新西蘭國內旅游者和入境旅游者的碳排放總量,并比較了兩個模型的優缺點,為后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鑒意義。[6]而Nae-WenKuo&Pei-HunChen(2009)則運用生命循環理論,計算出每位旅游者每次赴臺灣澎湖列島旅游所排放的各類雜物,研究發現,飛機是所有旅游交通中能源耗費和碳排量最大的,因此政府應想辦法提高游客在澎湖列島的逗留時間、減少其往來澎湖列島的次數以降低每人次旅游碳排量。[7]
2.其他相關研究。國外其他有關低碳旅游的研究還包括碳補償策略的探討、國際性政策對旅游業碳排放量的影響等內容。
SusanneBecken(2004)通過問卷調查分別采訪了旅游者和旅游業專家對旅游業碳排量的看法以及相應的碳補償措施,調查顯示,大約近一半的旅游者認為氣候變化與旅游有關,而愿意植樹的居然有48%,當然他們認為植樹的利處有很多,并不僅僅是碳吸收這一項功能。而旅游業專家們認為氣候的改變會對旅游業造成潛在的威脅,但不同意旅游業的石化能源消費以及隨之而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是造成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這一說法。[8]征收碳稅常常被認為是降低碳排量的有效方法,但RichardS.J.Tol(2007)的研究卻得出碳稅對于旅行行為的影響很小,他認為一旦征收碳稅,遠程旅游目的地和跨大洲旅游目的的游客量會大幅度減少,但其他中程旅游目的地人數則會增加。“歐美航空開放協議”(EU-USOpenSkiesAgreement)已于2008年3月正式實施。KarenMayor,RichardS.J.Tol(2008)調查從美國到歐洲的旅游人數變化以及相應的二氧化碳排量變化,發現從美國到歐洲的航空乘客人數會隨著機票價格的大幅下降而出現大于1%~14%的增加,但這種增加并不會引起碳排放總量的增加,因為到除歐洲外的其他目的地的人數會相應大幅下降。[9]StefanGssling,JohnBroderick,PaulUp-ham,Jean-PaulCeron,GhislainDubois(2007)探討了相關組織提出的用于補償溫室氣體排放的碳補償/碳抵消策略,認為這些策略在計算碳排放量、補償措施、價格水平、公司結構以及評估過程等方面有著明顯的不同,并進而研究了這些碳補償策略的有效性和可信性。
二、國內低碳旅游理論研究
國內的相關研究大部分聚焦于概念解析、實現路徑、低碳城市/低碳景區建設等定性研究層面。受國外研究影響,近年來,有關碳排量的定量研究也與日俱增。
1.低碳旅游概念解析。低碳旅游緣起于后工業時代,尚屬于一個全新的概念。劉嘯(2009)認為低碳旅游是借用低碳經濟的理念,在旅游過程中通過食住行游購娛的每一個環節來體現節約能源、降低污染的理念,以行動來詮釋和諧社會、節約社會和文明社會的建設目標。[11]該概念認為旅游六要素應相輔相成,共同致力于節能減排,以實現低能耗、低污染的綠色旅游。可見,低碳旅游與生態旅游在旅游目的地、旅游規模、旅游內涵上是完全不一樣的,[12]發展低碳旅游可以明確努力方向、彌補生態旅游在旅游對象、旅游者、旅游過程上模糊不清的不足。[13]在談到具體的節能減排上,蔡萌、汪宇明(2010)給出了更為清晰的定義: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發展過程中,通過運用低碳技術、推行碳匯機制和倡導低碳旅游消費方式,以獲得更高的旅游體驗質量和更大的旅游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的一種可持續旅游發展新方式。[14]因此,低碳旅游是在保證旅游者旅游質量不降低甚至提高的前提下,實現旅游經濟增長與旅游業碳排放脫鉤這一目標的新型旅游方式和管理理念。[15]為什么低碳旅游能使旅游質量不降反增?周永博、沙潤(2010)認為低碳旅游是人類面對氣候變化尋求旅游活動方式和旅游產業形式創新的結果,將催生出以低碳體驗為基本吸引物的全新旅游方式。[16]
綜上所述,筆者將低碳旅游定義為涉及旅游者、旅游目的地、旅游主管部門等多個主體,通過宣傳教育、技術改進、機制設立等方式,實現旅游行為改變、旅游吸引物創新、管理方式轉變,最終達到旅游經濟增長與旅游業碳排放脫鉤以及低能耗、低污染條件下的旅游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目的。
2.低碳旅游的實現路徑。在考慮低碳旅游概念的基礎上,一個更為現實的問題擺在了我們面前,即如何發展低碳旅游,實現旅游業的低碳化。石培華、吳普(2010)[1]給出了旅游業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的基本思路:第一,狠抓重點環節,加大節能減排力度;第二,規劃先行,從源頭趨利避害。而在具體的措施方面,王輝、宋麗、郭玲玲(2010)提出旅游活動的細節約束、開展碳補償活動以及加強低碳基礎設施建設是目前我國旅游業實現低碳化的有效措施。[17]蔡萌、汪宇明(2010)則在前者的基礎上增加了營造低碳吸引物(設計低碳旅游產品)、培育碳匯旅游體驗環境兩項措施,認為這幾項是旅游業響應低碳經濟發展方式的具體行動,為生態文明新時代背景下的可持續旅游發展方式提供了新的發展指向。[14]當然,為了合理控制、分擔或轉移低碳旅游體驗的內部成本,低碳旅游產品設計、低碳旅游制度安排、低碳旅游觀念培養三者必須緊密結合起來。[16]此外,廖忠明、王國權、盧志紅、劉良源(2010)提出了“最佳低碳旅游運營模式”,即:因地制宜發展低碳旅游業;做好內合外聯,產業共興,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之路;積極發揮旅游業的帶動功能;政府制定實施低碳化激勵政策。[12]
3.低碳旅游城市及旅游景區的建設。除了以上從宏觀方面提出的低碳旅游實現路徑外,相關學者還就某個具體城市及景區給出了完整的低碳旅游建設方案。
在低碳景區建設方面,劉嘯(2010)在其《低碳旅游———北京郊區旅游未來發展的新模式》一文中勾勒出低碳旅游區建設的理想方案,該方案在選址、用地規模、規劃布局、建筑規模、材料選擇方面均給出了合理的建議,并提出在交通和行走、建筑、飲水、食用物品、取暖和煮食、娛樂旅游、垃圾處理等七個方面的低碳化方案。[13]王輝、宋麗、郭玲玲(2010)則以大連為例,在對島嶼情況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大連海島低碳旅游的發展提出一系列建議,包括采取碳補償活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內容。[17]
在低碳城市建設方面,黃文勝(2009)依據臺灣坪林低碳旅游景區建設的成功經驗,提出創建低碳旅游景區,推廣低碳旅游理念,實踐低碳旅游行為,為創建低碳城市打好基礎。[18]俞棋文(2010)則研究了具有上海特色的低碳旅游開發模式。[19]而蔡萌、汪宇明(2010)指出低碳旅游城市應基于“減排、微排、中和”的技術經濟原理,在充分揭示和認知城市“碳源、碳匯、碳流”機理和現狀的前提條件下,按照“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與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三低三高”要求,全面改造和提升旅游城市的旅游業能級和質量水平,促進城市成為生態宜居、產品供給低碳化與體驗環境暢爽。[14]
4.碳排放量研究。受國外研究影響,近幾年,國內也逐漸興起碳排量的研究。
侯文亮(2010)列舉了包括UNWTO測算法、CDM基準線法、Kaya公式等國外有關碳排放量的計算模型,并比較了各測量模型的優缺點和適用范圍。[15]羅芬、鐘永德、王懷採(2010)認為旅游是旅游經營部門從旅游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再回到旅游客源地的過程中為旅游者提供的一種服務性產品,所以同樣也適用于用產品生命周期評價理論或投入—產出理論對國內旅游碳足跡進行研究。[20]
三、國內外低碳旅游研究比較
2009年12月國家正式《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提出“倡導低碳旅游方式”。在此契機下,國內低碳旅游理論研究呈大幅度上升趨勢。國內相關研究興起時間比國外晚了約十年,這與本國旅游業的發展起步較晚、觀念體制等方面的特殊性有著必然的聯系,因此斷然比較國內與國外理論研究孰好孰壞也許有失公允。筆者在此僅總結國內外低碳旅游理論研究異同點,以,為后續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1.國外偏重定量研究,國內聚焦定性分析。這種狀況是旅游類研究的普遍特點。國外大部分有關低碳旅游的理論研究基本都采用建立模型—提出假設—數據驗證—得出結論這一研究范式,即使單純研究某一節能減排策略,也大都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相比之下,國內研究仍集中在概念解析、對策措施、開發模式等定性研究層面,這正反映了我國低碳旅游理論研究仍處于初級階段這一特點。
2.國外偏好碳排量計算,國內注重模型比對。通過碳排量的準確計算,可以更有效地推動相關行業和個人實行節能減排活動。[2-7]研究發現,國外學者注重碳排量模型構建及計算,而國內學者還停留在對國外模型的比較分析,缺少對國內旅游相關行業及旅游者個人碳足跡測量。原因之一是發達國家或旅游業發達國家已建立旅游衛星賬戶,能為研究者提供大量豐富而詳實的研究數據,而國內尚未建立旅游衛星賬戶,因此要在現有統計數據中剝離出旅游業的能源消耗量十分困難。當然,國內學者也可以通過問卷調查或直接向各旅游相關單位索要統計數據,但這無疑大大增加了旅游研究難度。
3.國外以新西蘭、澳大利亞為研究實例,國內以臺灣地區為研究實例。在案例研究上,多數國外學者以新西蘭、澳大利亞為例,國內則以臺灣地區為例。盡管研究案例有偏差,卻反應了一個共性,即研究對象大都為海島型地區。筆者認為原因有二:第一,海島型地區因其旅游資源豐富獨特,往往成為旅游較發達地區,因此,研究該類地區的低碳旅游更具典型性;第二,往來此類地區的交通相對簡單(一般為飛機或游艇),休閑類旅游活動較多,更易于測算碳排量。
四、國內低碳旅游研究展望
通過國內外低碳旅游研究對比,筆者認為國內后續研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旅游業碳排量研究。這是低碳旅游的基礎性工作。缺乏對旅游部門碳排量的清晰計量,如同無的放矢,后續工作就會有偏差,甚至是徒勞。旅游碳排量的計算內容可以包括旅游業總碳排量、旅游業各部門碳排量、旅游者個人碳足跡、旅游業各部門碳成本比較等。基于我國旅游統計的現實國情,旅游碳排量計算需要耗費更多的精力,但這具有現實意義,是值得的。
2.旅游業低碳技術研究。這是低碳旅游的關鍵性工作。理論的研究最終要指導實踐,旅游業是否能兌現低碳承諾,關鍵還是看技術,技術應具有操作性、可行性、能落地。在研究的過程中可以跨學科、跨行業、跨部門,大力引入生態學、計算機科學、環境科學的相關理論,為旅游業低碳技術的開發提供有益思路。
篇6
[關鍵詞]低碳旅游視角;酒店管理模式;分析與研究
文章將通過低碳旅游視角下,對酒店的管理現狀、管理模式、現存問題以及解決措施等多方面進行分析與研究,爭取能夠明確酒店接下來的主要發展目標,將低碳旅游與酒店管理模式能夠得到有機的結合,從而進一步的促進低碳旅游以及相關產業的共同發展和進步。
1低碳旅游視角下對酒店管理模式的要求
酒店行業作為眾多服務業中發展最快最好的行業之一,始終需要秉承著服務至上,顧客就是上帝的理念,時刻遵循為顧客提供最快最好的服務,而低碳理念推出后,對于酒店的要求就更加嚴格,在各行各業發展如此迅速的時期,低碳模式對于酒店行業的發展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簡而言之,就是酒店管理需要保證在原有的管理模式上,全面發揮低能耗和低污染的能動作用,繼而全面發展低碳酒店管理模式,這就要求到酒店需要充分考慮到酒店與社會之間的綠色環保發展以及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其次再通過相應的管理措施來將酒店自身打造成一個綠色環保、低碳生活的旅游型酒店,通過全面的低碳行為盡最大可能地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從而維護生態環境的平衡和穩定發展。
2我國酒店管理模式現狀
近年來,由于人們經濟條件的富足,外出旅游的人口在逐年增加,這就使得酒店行業的發展也是蒸蒸日上,而通過相關市場調查發現,雖然“低碳行為”的理念已經推行了較長一段時間,但是大部分酒店依然沒有將低碳管理模式列入發展計劃之中,通過調查總結,得出我國酒店在經營模式上所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三點。2.1遵循低碳行為的酒店數量較少。早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書》上,英國政府就提出了“低碳”的概念,書中以“低碳經濟”的新理念闡述了面對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的生存挑戰,如何推廣“綠色經濟”已成當務之急。由此,“低碳革命”隨著綠色經濟的深化,迅速在世界范圍內開展起來[1]。各國政府都為限制溫室氣體排放做出了必要的努力。而我國在2008年奧運會期間也開始正式推行,然而盡管低碳理念推行已久,仍然有很大一部分酒店沒有遵循低碳模式,一部分星級酒店雖然引入了低碳行為,但這種行為仍然停留在表面形式,管理人員的忽視最終導致了低碳行為無法得到有效落實的現狀。2.2酒店設施沒有得到及時更新。隨著酒店行業的快速發展,大部分酒店在設施上都達到了標準化程度,對于入住的顧客要求設施上可謂是應有盡有,大到空調、電視、吹風機,小到充電寶、毛巾、洗漱用品等,但是這些物品都是沿用了原有的酒店管理標準,對于低碳環保等問題并不能滿足要求,也就是說,大部分的酒店設施都沒有得到先進技術的引進,這就導致了酒店在運營上無法保證低碳理念。2.3酒店國際化水平沒有得到普及。2001年12月11日,我國成為WTO(世界貿易組織)第143名成員,并從這之后,歐洲國家對我國的各項領域都給予了充分的關注,但就我國酒店管理現狀來說,服務并沒有呈現出國際化標準,依然有一部分酒店存在語言溝通上的問題,這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酒店的國際化發展進度[2]。2.4酒店內部服務人員綜合素質水平不一。由于服務行業的特殊性使得大部分勞動力產生抗拒心理,因此酒店的服務人員大多為學歷和文化程度較低的人員,這樣一來在酒店的服務質量吸收和接受能力都過于低下,直接導致了酒店的服務質量難以得到提高。另外,我國的高校對于酒店管理專業的課程在教學水平上還存在著不足,從而影響到了酒店對于高素質人才的迫切需求。總結上述酒店管理的現存問題可以發現,我國現存的大部分酒店都沒有充分地發揮出低碳行為的有效性,而酒店想要實現可持續的穩定發展預期,就必須將低碳理念當作第一要素,形式主義的低碳行為會使得酒店行業無法得到切實有效的發展,因此,文章將在下文中對酒店的低碳理念管理模式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和幫助。
3低碳旅游視角下酒店管理模式的有效措施
3.1有效落實酒店的低碳理念。酒店在低碳理念的貫徹上不能只關注當前的經濟利益,應該放眼于未來的經濟利益,提高低碳環保的節能成本預算,在酒店建立之初就對酒店內部的燈泡、墻體材料、玻璃材質等進行節能化的選購,對后廚設備上增設過濾區等,盡量減小對水資源以及氣體等的污染。最后強調低碳行為的持續性,務必做到貫穿始終,打造綠色環保的酒店管理模式。3.2引進優秀的低碳管理技術。由于國際化進程的逐步推進,使得酒店行業也在逐步向國際化模式發展,在酒店發展過程中,需要時刻注意將國際化的先進低碳技術引入內部的管理當中,在低碳管理之中,最為普遍的就是酒店的廢水利用,員工的考勤打卡制度等,可以通過使用網上打卡技術減少碳排放,通過先進的節能減排技術之后,酒店的綠色發展進程會更加順利。3.3合理制定低碳旅游酒店質量標準。在旅游酒店的低碳理念制定標準上,要符合自身的發展條件,充分考慮酒店內部的服務水平、內部環境、基礎設備等條件,制定出科學合理的酒店質量標準,同時在方案的制定前要盡量保證所出現問題都在可控范圍之內,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作出適當的調整。3.4提高酒店整體管理水平。類似于酒店這種服務型行業,想要留住人才,可以通過薪資制度、按需分配以及不定期開展培訓活動來實現,以此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以及對自我價值的正確認知,使得整體服務水平得到提高,從而進一步增強酒店的管理水平。3.5將低碳行為具體化、全面化。(1)酒店需要根據相關料理對運行方案進行制定,減少水資源以及電力的使用,大力宣傳低碳行為,號召全體人員參與低碳行為,形成整體的低碳運行制度。(2)增設督查環節,重點強調全體員工的節能減排意識,通過不定期舉行獎罰活動提高員工積極性。(3)向顧客提供并推薦低碳產品和服務,減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在房間內存放低碳生活相關的書籍[3],帶動顧客對于低碳生活的認知,從而幫助酒店更加順利地向全面低碳管理模式轉型。
4結論
通過對低碳旅游視角下酒店管理模式的分析與研究發現,我國酒店行業在低碳經營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低碳行為與國家的發展、生態文明與環境保護息息相關,由此可知酒店想要實現更快更好的可持續穩定發展,必須將低碳理念放在重點關注問題上,希望文章所提到的建議能夠為相關人員帶來幫助。
參考文獻:
[1]陳朗.低碳旅游視角下酒店管理模式分析[J].旅游縱覽,2019(3):73-74.
[2]王印男.基于低碳旅游視角下酒店管理模式的有效性探究[J].度假旅游,2019(1):42.
篇7
關鍵詞:低碳 低碳旅游 低碳經濟
中圖分類號:F5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 (2010) 05-113-02
全球變暖已經成為當代社會與經濟發展最大的挑戰,隨著國際社會對氣候變化影響的日益關注,世界各國對于建設低碳經濟以應對全球變暖的共識也不斷得到加強,向低碳經濟轉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
2009年11月25日國務院通過了《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意見指出我國旅游業快速發展,但仍面臨發展方式粗放、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服務質量水平不高等問題,必須加強統籌規劃,從改革、開放、服務、管理入手,著力提升發展質量,把旅游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意見還明確指出,倡導低碳旅游方式。支持賓館飯店、景區景點、鄉村旅游經營戶和其他旅游經營單位積極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廣泛運用節能節水減排技術等系列措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1低碳經濟與低碳旅游
1.1低碳經濟
低碳經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綠色經濟。其核心是在市場機制基礎上,通過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創新,形成明確、穩定和長期的引導及鼓勵,推動提高能效技術、節約能源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和溫室氣體減排技術的開發和運用,促進整個社會經濟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轉型。
1.2低碳旅游
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見于2009年5月世界經濟論壇“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業”的報告。該報告根據世界旅游業以及航空、海運和陸路運輸業的聯合調查寫成。報告顯示,旅游業(包括與旅游業相關的運輸業)碳排放占世界總量的5%,其中運輸業占2%,純旅游業占3%。
低碳旅游,就是在旅游活動中,旅游者盡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環保旅游的深層次表現。低碳旅游就包含了政府與旅行機構推出的相關環保低碳政策與低碳旅游線路、個人出行中攜帶環保行李、住環保旅館、選擇二氧化碳排放較低的交通工具甚至是自行車與徒步等。
2河南省低碳旅游發展現狀
河南的資源和能源比較豐富,是全國的能源、原材料重要基地;既是生產大省,也是消耗大省。既是生產大省,也是能源消耗大省,目前河南溫室氣體和污染物排放現狀不容樂觀。據河南省統計部門提供的數字,2007年,河南省廢水排放量296467萬噸,氨氮8.54萬噸,二氧化硫156.39萬噸,煙塵71.27萬噸,粉塵41.49萬噸,工業固體廢物2.22萬噸,全省工業行業廢氣排放總量達到18890億立方米。但在發展低碳經濟方面,河南省的“低碳資源”潛力也十分巨大。據統計,2007年底,河南省擁有林地面積207.3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1.34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16.2%,耕地面積7926.1千公頃,水資源總量65.16億立方米,濕地面積110.87萬公頃。這些低碳資源――森林、耕地和濕地,在吸收、固定二氧化碳中均有重要的作用。
河南省在發展低碳經濟方面已經做出了很多嘗試,2009年12月7日,當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開幕之日,河南有關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就已經開始研討“倡導低碳生活、發展低碳經濟”。 在2010年河南省省長郭庚茂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則首次提出了“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和低碳經濟,加快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低碳經濟是一種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特點的發展模式,是以低碳產業,低碳技術,低碳能源,低碳生活,低碳管理,低碳城市等為表征的經濟形態.它不僅是一場大規模的環境革命,更是一場深刻的經濟變革。河南有些企業和個人也認識到了低碳經濟給我們生活帶來的重大影響,向低碳經濟轉型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大趨勢。
作為旅游資源大省的河南省在“旅游強省”和“中原崛起”的政策指導下,近年來旅游業發展非常迅速。在《河南省十一五旅游產業發展規劃》中明確將旅游產業作為河南省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來培育。旅游業的產業地位進一步提升,綜合帶動作用更加突出。做好河南旅游業自身的低碳化發展,成為低碳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將有利地促進河南經濟的低碳發展。
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旅游業理當先行。旅游本身需要優美的環境,秀麗的山水,而低碳旅游,更減少了旅游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這也是自行車旅游、徒步旅游當前在全國悄然興起的原因。在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下,河南某些旅游企業也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發展低碳旅游的方針,如某些旅游飯店提出的節能減排、低碳環保,景區試水“低碳游”,構建低碳交通體系,某些旅行社推出的低碳旅游線路等等。但總體而言,這些還只是個別行為,在發展低碳旅游方面,河南還大有可為。
3河南省發展低碳旅游的建議
發展低碳經濟,有利于河南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建設生態大省,有利于緩解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之間的尖銳矛盾,促進“十一五”規劃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實現。河南省應以低碳經濟理念為指導,以積極的姿態,大力促進旅游業健康發展。
3.1抓住機遇發揮政府引導作用
要搶抓機遇,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加強規劃設計和政策支持,加快發展新能源,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動河南旅游加速發展。河南省政府應將發展低碳旅游作為全省旅游工作的重中之重,并與文化強省建設、循環經濟、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等統籌發展,將低碳旅游納入我省“十二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確定發展低碳旅游的指導思想、具體目標和保障措施。建立和完善鼓勵低碳旅游發展政策,制定低碳旅游發展地方性法規。在政策制度上進行創新。一是制定鼓勵旅游企業節能減排、降低CO2排放、可再生能源使用政策,在稅收減免、財政補貼、政府采購、綠色信貸等方面進行支持,引領和助推低碳經濟發展。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建立鼓勵低碳旅游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旅游企業開展低碳項目。因此河南省相關部門應鼓勵和支持旅游行業發展低碳旅游,出臺相應激勵機制,讓綠色低碳真正成為旅行新時尚。
3.2各旅游企業聯動,創建低碳旅游模式
3.2.1旅行社
旅行社應專門設計的低碳旅游產品和線路,以滿足旅游者對低碳旅游的需要。面臨低碳經濟的呼喚,有一些旅行社已經在著手設計低碳旅游線路,這將會受到那些環保積極分子的旅游者的青睞。但因為低碳旅游不只是代表節能環保,還可能產生額外費用。如拿交通工具來說,到了景區后,如果旅行團放棄乘坐大巴而改乘景區提供的電瓶車,肯定更“低碳”,但電瓶車的費用比大巴高,會攤派到旅游者身上,增加其旅游費用,有些旅游者還是會更多的考慮價格這一因素。因此還是需要旅行社的積極宣傳,才能得到推廣。因此從旅游業的角度而言,旅行社應充當低碳旅游的號召者。想要更好地發展綠色環保的低碳游,首先要在公民中普及“低碳游”的理念,使“低碳”的觀念深入人心。對參團游客來說,旅行社的引導作用非常重要。
3.2.2旅游飯店
現階段河南省各旅游飯店資源浪費現象嚴重。因此在食、住、行方面要倡導綠色消費,采取措施,盡量減少飯店能源、水源和生活物質的使用量,特別注意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飯店在確保設施和服務不降低標準的用或調劑使用。例如飯店為了節約資源,減少污染,使用無污染物品或再生物品,作為某些物品的替代物,如使用紙質餐具替代塑料餐具,印有飯店標志的紙質或布質提袋替代塑料袋等。河南省各級旅游主管部門應出臺對飯店環保節能的支持和獎勵政策。比如推進節能環保,支持賓館飯店積極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廣泛運用節能節水減排技術,實行合同能源管理,實施高效照明改造,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創建綠色環保企業等。河南省飯店協會可統一印制倡導旅游者加入低碳生活的小卡片,放入客房,號召住店客人,變床單、被單“一天一洗”為“一客一洗”,節約水資源,減少污染排放。
3.2.3旅游景區
2010年初南京中山陵景區就出臺了從1月10日起黃標車限行的規定,以構建低碳交通體系;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正在努力打造低碳旅游景區。河南省的各旅游景區也應拿出切實可行的低碳旅游指標和舉措,尤其是我省的3家5A級旅游景區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區、洛陽市龍門石窟景區和焦作市云臺山風景名勝區更應發揮帶頭作用。目前這些景區已經在醞釀出臺低碳旅游團隊獎勵優惠政策等,在這些高級別景區的帶動作用下,應在全省范圍內展開低碳景區的創建活動。
3.3加強宣傳教育倡導綠色生活方式
發展低碳旅游、建立綠色生活方式,不僅是政府和企業的責任,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為此應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廣泛動員全民參與,充分利用電視、報紙、影像等各種媒介,普及氣候變化、低碳經濟與低碳旅游相關知識,鼓勵人們將低碳生活方式體現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讓他們形成低碳思維方式。節約能源和資源要從小事做起引導人們更多地選擇低碳旅游方式,促使旅游者將環保視為一種自覺的行為規范。旅游業的相關部門應配合公關部門或環保產業部門開展公關活動。借公關活動對廣大消費者進行教育,增加公眾的環保心理,強化他們的綠色意識,從而更積極主動地進行綠色消費。旅游廣告在傳遞旅游產品的信息時,也要加強對消費者的引導,通過旅游廣告來達到教育的效果。河南省應在城市公交站牌以及一些顯眼位置應多做一些倡導低碳生活的公益廣告牌,讓地然旅游深入人心。
3.4積極推進旅游業及相關產業低碳化發展
旅游業相關產業眾多,旅游業在低碳發展進程中,要注重相關產業的低碳化,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努力使相關產業走低碳路線,減少 CO2 排放量。由于國際旅游牽涉到長程飛行,據估計,因溫室氣體導致的全球暖化效應,國際旅游占有的責任份額高達 4%到 6%,因此旅游業被視為高溫室氣體排放行業。歐洲理事會現已正式通過指令,自 2012 年將目前還未包括在《京都議定書》范圍內的民用航空業納入碳交易系統,且適用于所有進出歐盟區機場的國內和國際航班。據此,相關產業更應致力于技術創新,開發使用低污染,低能耗的新型交通工具及設施等。旅游管理必須和國際現代化管理接軌,采用國際國內先進的低碳管理模式,采用連鎖管理模式,實現各個環節持續管理,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提高我國旅游業在國際上的整體競爭力。各國均應支持旅游業低碳發展進程中的相關政策制度,實現技術共享,更好的促進全球低碳經濟發展。
4結語
旅游業低碳發展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不是一個部門或一個產業在一年兩年內可以完成的,需要經過整個旅游業及其相關產業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去努力和探索。并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發展戰略,統籌各相關產業之間、各國之間的聯系,尋求適合的低碳發展模式,實現清潔生產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整個旅游業的低碳化發展,更好的促進總體經濟的低碳發展。
參考文獻:
[1]馬馳,丁俊慧.基于低碳經濟的旅游業發展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2009(7).
[2]劉嘯.論低碳經濟與低碳旅游[J].中國集體經濟,2009(5).
[3]黃文勝.論低碳旅游與低碳旅游景區的創建[J].生態經濟,2009(11).
[4]閆偉東.深圳市低碳經濟發展的現狀及建議[J].中國環保產業,2009(9).
篇8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low-carbon economy, low-carbon tourism came to being, and gradually became a new form of tourism, so the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tourism is a new way of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ourism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is paper uses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economy, takes scenic areas in Wuha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rough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uses SWOT analysis method to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nd feasible sol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Wuhan low-carbon tourism mainly from government policy, products and services in scenic spots and other aspect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objective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decision-making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low-carbon tourism scenic area.
關鍵詞:低碳景區;低碳旅游;SWOT
Key words: low carbon scenic spot;low carbon tourism;SWOT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8-0001-05
1 低碳旅游
低碳旅游作為順應低碳經濟而新生的概念和新型旅游形式,和低碳經濟是一脈相承的,是基于生態文明理念的對低碳經濟的一種時間響應模式。所謂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經濟的理念,在不降低旅游質量的前提下,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綠色旅游,它要求通過衣食住行各方各面來實現節能減排的目的。2007年10月頒布的《達沃斯宣言》,2009年5月世界經濟論壇“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業”的報告,2010年北京召開了首屆中國低碳旅游建設峰會等與此相關的一系列措施與政策的頒布,都為將旅游業與減碳減排相關聯的文件,此次會議將旅游經濟推上了新的局面,在政府的舉措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視。中國的旅游還處于發展階段,在短時間內對這一領域能有一定成效和探索,并且在今后的計劃中能大力研究旅游經濟的探索,跟進學術進展和理論問題的研究討論。
2 武漢市旅游景區概況
武漢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漢平原的東部,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悠久的文化,素有“九省通衢”之稱和“江城”的美名。這里也是千年荊楚文化的發源地,是中國古代繁華的商埠,具有濃郁的楚文化特色,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保存著十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相關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武漢因其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便利,使其擁有較強的輻射影響力;另外,武漢市地處江漢平原東部,四季氣候分明,自然風光秀麗,早在2000年就被評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武漢國際旅游節每年都舉辦,一直延續至今。市內有名勝古跡339處,其中,革命紀念地103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3家5A級旅游景區,15家4A級景區。近170片大大小小的湖泊和眾多山巒縱橫交錯,形成了一道道獨特的自然風光,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觀賞游玩。由此可以看出,武漢發展城市低碳旅游的優勢明顯。雖然武漢市在旅游業發展方面做出很多努力,但是由于政府機構缺乏對旅游資源開發的監管,基礎設施薄弱,專業人才緊缺等問題,導致現階段武漢市發展低碳旅游困難重重。
3 武漢市低碳旅游開發SWOT分析
本文在研究過程中采用了文獻查詢法、問卷調查法和實地調查法對武漢市現狀進行SWOT分析,并提出對策。主要情況如下(相關數據均來自問卷):
3.1 勢(Strengths)分析
3.1.1 資源綜合優勢明顯
武漢是中國中部地區最大都市及唯一的副省級城市,發展迅猛,形勢一片大好。其較強的區位條件,在中國未來空間開發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武漢對外開放程度比較高,很多世界500強企業都先后到武漢投資;武漢旅游資源豐富,有利于滿足旅游者和旅游業對各類旅游產品和服務的需要;武漢商業的發展,瞬息萬變,高度發達,人流物流和信息流高度集中,有利于滿足低碳旅游對資金和技術的需要;武漢是中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人才匯聚,大量的專業人才可以投身到武漢低碳旅游的研究和發展中去;商業高度發達,旅游產業特點突出,已初步形成了旅游產業鏈條。(具體情況如表1)
3.1.2 交通優勢明顯
武漢市作為“九省通衢”,位于全國經濟地理的中心,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綜合交通樞紐,具有“得中獨厚,輻射四周”的區位優勢。武漢1000公里范圍內囊括了中國大部分的經濟發達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西安和成都等大城市,被譽為中國經濟地理的“心臟”。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是中國民航總局定位的“全國重要的樞紐機場”,是指定的華中地區唯一的綜合樞紐機場和最大的飛機檢修基地,華中地區唯一一個有獨立國際航站樓的機場及唯一可辦理落地簽證的出入境口岸。
3.1.3 客源市場優勢
武漢作為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對國內外游客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近些年武漢旅游業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游客接待量、游客總收入、游客外匯收入等各項經濟指標保持持續穩定增長。武漢天河機場在2009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2013年過1500萬人次大關,到2016年增長為2077萬人次,其中國際和地區旅客量達230萬人次。武漢鐵路累計發送人數于2008年首次突破一千萬人大關,達到1015萬人。2013年春運,發送旅客人數達到1690萬人,位居當年鐵路系統全國第一。到2015年,鐵路發送人數突破2000萬人,并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武漢客源優勢顯而易見。
3.2 劣勢(Weakness)分析
3.2.1 游客低碳意識薄弱,宣傳工作有待加強
武漢市旅游產業相關機構缺乏對游客低碳意識的宣傳和教育,游客、景區和社會公眾普遍缺乏低碳意識。景區方面較多關注利潤,對低碳節能技術研發投入資金和人力太少,在旅游產品和服務的設計與企業管理過程中很少關注碳排放的多少。從調查結果來看(如圖1,圖2),有相當一部分旅游者對低碳旅游概念模糊,對自身在旅游過程中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和對旅游產品的能耗更是知之甚少,僅12.11%的游客表示在武漢市風景區旅游時,管理人員有向他們倡導過低碳旅游理念,低碳旅游還有待開發、宣傳。
3.2.2 旅游產品開發滯后,產業鏈條尚未形成
武漢市大部分旅游景區的開發基本停留在初級階段,市場開發方面故步自封,大膽不足,一方面影響了旅游景區對游客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阻礙了旅游業的長遠發展。旅游產業鏈條尚需完整統一,政府、景區、旅行社三者之間也缺乏有效溝通,未能形成合作共贏的伙伴關系。武h地區旅游產品和服務都存在各方面的問題,仍需積極完善,構建產業鏈條,設計創新新型旅游產品以提高武漢市各大景區的知名度。根據調查顯示,娛樂方面,60%的旅客表示很樂意參與景區開展的低碳旅游活動,認為很有意義,在我們列舉的一系列包括爬山、攀登人工巖壁、漂流、模擬野戰、帆船、森林浴、露營等活動中(如圖3),游客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希望能參與其中。
3.2.3 專業人才緊缺,政策保障體系不完善
武漢市現階段嚴重缺乏相關的低碳旅游保障體系政策,優秀的專業人才更是寥寥無幾,這也是武漢發展低碳旅游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武漢旅游景區發展低碳旅游,一方面政府應出臺相應政策,規范相應的推廣機制,另一方面,旅游企業應采用低碳化管理模式并高度重視相應專業人才的培養。低碳旅游產品的創新和旅游業的長遠發展都需要政府、企業和相關專業人才的相互配合和引導,武漢發展低碳旅游任重而道遠。
3.2.4 市場管理體制缺乏,旅游市場不規范
市場管理體制的缺乏是阻礙武漢市發展低碳旅游的根本,多元化的旅游市場格局還未形成,旅游產品單一,資源開發力度不夠,旅游產業的發展主要依靠本地市場。因而,迫切需要挖掘品牌優勢,拓展國際旅游,大力開發國內旅游專項市場。主要有三點:第一,政府需要設計一些低碳旅游的口號,舉辦各種有針對性的宣傳廣告、推銷和公共關系活動,逐漸培養認同感,樹立武漢低碳旅游城市形象。第二,區域內外資源不整合,造成浪費,在限制低碳旅游經濟消費空間和低碳旅游產業發展彈行的同時,對武漢的旅游形象定位造成偏差。第三,武漢旅游知名度不斷提高,單其低碳化程度并不理想,游客對低碳旅游品牌認知模糊,對低碳旅游文化闡釋缺位,低碳旅游拓展空間很大。
3.3 機遇(Opportunities)分析
3.3.1 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
2009年國務院通過的《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會議上提出把旅游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對旅游業將重點培育、加大扶持力度,并對此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保障措施。2013年9月,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綠色出行基金向社會公眾發出號召,強烈建議市民“選擇綠色出行方式,踐行低碳生活理念”,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措施。2015年6月1日實施的《湖北省旅游條例》,是湖北省旅游業發展歷程中的一件大事,體現了省委、省人大和省政府對旅游業的高度重視,旅游業儼然已經是湖北省國民經濟的重中之重。認真貫徹落實《旅游條例》,在規范旅游市場秩序、旅游資源保護與開發、維護旅游者和旅游經營者合法權益等方面意義重大。
3.3.2 同行業的支持和領路
在行業層面上,旅游景區是最早倡導低碳旅游的。很多年前,九寨溝風景區就已意識到低碳旅游的重要性,為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景區禁止機動車進入,改用電瓶車。張家界的空氣一直十分清新,與其景區采用環保巴士和電瓶車有很大關系;峨眉山早在十幾年前,就實行了統一乘坐旅游交通大巴的規定;道教圣地武當山也一直采用大巴車接送游客上下山,禁止私家車進入景區內。許多旅游景區現階段也在大力推廣低碳旅游模式,景區交通主要以徒步和環保的觀光車為主;景區附近的飯店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大力推行節能措施,逐漸改善設備設施,倡導低碳節能的住店消費模式。像上海、北京、杭州等一些大城市已經開始低碳經濟的研究和實踐,這些敢為人先的做法是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也為武漢市開發低碳旅游景區起到參考作用。
3.3.3 城市知名度大幅提升
近20年以來,武漢市先后獲得了“中國優秀旅游城市”、“2007年度主要污染物減排優秀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榮譽稱號,造就了一張聞名中外的城市名片,無形中提高了武漢市的知名度。2015年9月11日,中美省州旅游局長合作發展對話會議中,美國旅游推廣局總裁、首席執行官湯炳坤表示:中國高鐵網的發展強化了武漢的市場輻射效應,對中部地區居民來說,武漢是舒適便捷的進出口岸城市。對湖北推出的“游大江大湖大武漢開啟您的全球之旅”推廣項目更的贊不絕口,并將發起全美旅游業界的參與,與湖北省省展開深度合作。這些都為武漢低碳旅游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4 威脅(Threats)分析
3.4.1 基礎設施薄弱
一直以來,武漢市將關注的重點放在經濟發展上,武漢市的旅游業在其中也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相關部門對能源消耗的重視明顯不足,以至于景區的節能環保基礎設施嚴重匱乏。根據調查(如表2),有54%的游客表示景區缺乏高端的先進節能減排的設施,能源浪費現象較普遍。產品創新明顯不足,能源利用率非常低,這都嚴重制約著武漢市低碳旅游的發展。
3.4.2 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的矛盾
近些年,為了響應政府號召,相關機構和旅游景區積極開發旅游資源,采用技術手段和產業優勢,對一些瀕臨消失的人文資源(古代建筑、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遺跡等)進行保護、恢復和開發。在保護旅游資源的同時,也導致一些無良商家出于盈利目的對旅游資源的掠奪式開發愈演愈烈,給環境造成難以修復的破壞。政府和相關機構必須均衡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的關系,才能實現武漢市低碳旅游又快又好的發展。
3.4.3 行業內競爭激烈
截止到2010年底,湖北有包括武漢、宜昌在內的12個城市榮獲“全國優秀旅游城市”稱號,這加劇了湖北這個特定區域內旅游城市的競爭。目前,宜昌已經走上“以綠色繁榮、低碳經濟為主流”的創新發展之路,成為鄂西生態旅游核心城市,三峽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建設全面提速,生態文化魅力更讓四海賓朋流連忘返,儼然已經真正成為綠色經濟的支柱。其他各市縣也在積極向低碳旅游轉型,這使得湖北省低碳旅游發展處于激烈的競爭狀態。
4 武漢市低碳旅游開發的對策和建議
低碳旅游的開發需要做到政府與景區參與相結合,自主創新與對外合作相結合,以及經濟效益與可持續發展相結合,具體的方案實施如圖4。
4.1 加強低碳宣傳,加大資金投入
推行低碳旅游,應充分發動媒體廣告宣傳,同時做好社會宣傳,抓好先進典型旅游景區宣傳,為武漢市發展低碳游提供了良好的氛圍。一方面,政府部門應加強對游客和公民的宣傳教育,倡導公民低碳消費理念,加大宣傳力度的同時建立相應的制度,景區應配合引導游客進行低碳旅游消費。另一方面,對于低碳旅游的發展,政府應當加大Y金的投入,并完善相應的制度,以保證工作能落實到位。
4.2 全面節約,高效利用
加強低碳旅游低碳基礎設施的建設,保護低碳旅游所必需的系統資源,構建出合理、協調、先進、便捷的都市低碳旅游體系,為武漢低碳旅游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和源源不斷動力,樹立獨特的新武漢形象,以低碳旅游產業促進武漢旅游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武漢市在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要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旅游資源,積極探索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以及環境友好型的措施,減少能源在各個環節中的損失和浪費,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4.3 進行區域合作,優勢良好互補
武漢低碳旅游的發展正處于起步階段,應學習和借鑒先進城市低碳旅游的成功經驗。另外,武漢市在推行建設低碳旅游城市的過程中,也應同其他省內外各地區和有關部門等進行有效的溝通與深入的合作,廣泛取經,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引進國內外先進的技術,充分發揮低碳旅游體系的多種功能和多重價值。通過整合資源、優勢互補,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應加強縣域旅游與區域旅游合作。挖掘品牌優勢,拓展國際旅游,大力開發國內旅游專項市場。
4.4 培養專業人才,規范低碳旅游發展
旅游景區發展低碳旅游,應著重企業的低碳化管理模式和對相關人才的培養。因此,政府和相關部門應構建低碳旅游發展的組織機構和戰略規劃,重點培養低碳管理技術人員。讓政府機關、旅游相關行業協會、旅游企業等旅游產業運營主體的示范作用,同時,制定相關工作規范和制度,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在旅游過程中的每個環節做到節能減排,避免造成掠奪式的開發。在開發的同時也應注意景區環境的保護,在不降低旅游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做到低排放,零污染。
4.5 旅游方式多元化原則
景區應大力倡導公共交通,建立低碳化交通方式,推廣電動車、公交車、自行車等碳排放量較少的交通工具,倡導低碳化的旅游交通方式。同時應當開發新的旅游項目,豐富旅客體驗。設計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旅游產品,并不斷創新和完善相關的旅游配套設施,使得游客對旅游項目的選擇多元化。通過政府的大力宣傳,越來越多的人對低碳理念有了初步的認識,并落實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84%的游客表示會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使其符合低碳旅游的要求。
①景區交通方面(如圖5),自駕車旅游僅占11%,自行車和者徒步旅游的達75%。
②景區住宿方面(如圖6),僅有3%的游客選擇奢華酒店。其他均選擇價格實惠、更為低碳的住宿方式,說明大部分游客愿意配合低碳旅游的開展。
③在旅途中,59%的游客愿意自帶必備生活物品,包括洗漱用品和個人餐具,選擇最簡約的低碳旅游方式(如圖7)。
④在飲食方面,88%的游客表示在景區用餐時愿意避免使用一次性用品,減少碳排放。為了避免亂丟亂扔現象,規范低碳旅游景區的飲食,便利品的購買,而進行劃區飲食,具體情況(如圖8)
⑤在購物方面(如圖9),55.86%的游客選擇包裝簡單、取材于當地的資源,突出環保性、實用性的產品。
以上數據說明大部分游客愿意支持和配合武漢低碳旅游景區的發展,低碳旅游可行性非常高。
參考文獻:
[1]俞棋文.低碳旅游開發模式研究――以上海市為例[D].華東師范大學,2009,5.
[2]涼霞.低碳旅游城市評價體系研究――以青島市為例[D]中國海洋大學,2012.
[3]李平,孔倩.旅游景區低碳旅游產品的體驗化設計與開發[J].中國集體經濟.文化產業,2011.
[4]張維,龍妍.基于SWOT分析的關門山國家森林公園生態旅游開發現狀及策略[J].森林工程,2015,31(4).
篇9
目前,我國一些經濟水平較高的城市已經開始實施低碳經濟發展措施,并且在此基礎上,全國各地也都投入到低碳零排放區以及低碳示范區的工作當中,在新的經濟發展中,取得了競爭的主動性。在我國的經濟產業中,旅游業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分支,最先觸及到了低碳經濟的本質,也決定著我國經濟的生態化發展。根據相關的資料表明,國家旅游局規劃到2020年,我國旅游產業總收入達到47億人民幣,占據GDP的7%以上,而且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旅游業也會成為我國經濟的支柱產業,隨著其不斷的發展,其地位與重要性也會越來越突出,為此,旅游業的發展任務不僅僅是要帶動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而且更為主要的是實現低碳發展,從而為整個行業趨向于可持續綠色發展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
二、低碳經濟模式下旅游行業的發展策略
(一)在現代化的經濟背景下,旅游業突出的經濟優勢與特征,使其成為了低碳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旅游業作為一項綜合性產業,其主要是以旅游資源為核心和媒介,結合相關的旅游設施,為消費者提供旅游服務,從而滿足消費者的各種需求,一般而言,其主要包含六要素,即吃、行、住、購、游、娛等,整個旅行過程應對節能減排,氣候變化,在全球溫室氣體減排中發揮著重要責任,是一種有效的低碳型經濟產業。旅游業在其自身發展中也產生了一定的碳排放,一般而言,旅游業的碳排放主要來自于空中飛行、公園娛樂、住宿等旅游環節與活動,但是其仍舊具有很大的減排空間。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能源消耗中,工業消耗占據全社會的70%以上,是資源消耗和能源消耗最為主要的產業,但是按照旅游業所占比重來分析,其能耗增加值,只占到了20%,因此,從這個數據來分析,旅游業是低碳產業。另外,旅游業作為一個國家的窗口行業,可以通過旅游向世界將中國的低碳行動展向給世界人們,加強低碳理念的傳播,推動低碳教育的發展,同時,通過旅游活動,讓旅游者親身體驗低碳生活的優勢,更加明確的認識到低碳理念與低碳經濟的重要性,一方面,既幫助我國樹立了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另一方面,對世界低碳教育的宣傳與推進發揮其關鍵性的作用和意義,從而促進全世界人民加強對環境的保護。總之,旅游業本身有著很大的節能減排空間,同是,其作為我國經濟的一個窗口行業,有效地推動著我國經濟的發展。
(二)低碳經濟的發展推動著我國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可持續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講,低碳經濟既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措施,其作為一種新形勢下的旅游觀念,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在這里主要通過以下方面來具體說明:首先是建筑節能。由于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所以我國建筑及其居民的生活耗子能量也比較大,預計到2020年,我國城市人口的比例將達到56%以上,與此同時,民用建筑也需要增加110×108以上。為此,在發展旅游業的同時,主要以綠色低碳建筑為依托,降低能源消耗,盡可能地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新型能源,提高建筑的節能效果,推進城市向零碳排放量城鎮發展。其次是交通節能。在城市化進程中,汽車工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為此,對交通業的要求也大大提升,而交能作為旅游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撐,其有著很大的節能空間。很顯然,在汽車工業發展的過程中,能源的利用率并不是很高。汽油在燃燒后,其利用的能源只占到原能量的13%,很大一部分用于地面磨擦與機械傳動的損失。因此,要倡導綠色出行,大力發展旅游節能交通。
三、總結
篇10
關鍵詞:生態旅游;教學實踐;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4-0256-02
《生態旅游學》是許多旅游院系都開設的一門專業課。在綜合考慮當前這一領域的問題和背景后,結合自身教學實踐,提出了針對現存問題和發展新趨勢的課程新框架,現提出來供交流探討。
一、整合生態旅游教材內容
近十年來,“生態旅游”成為旅游業中一個時尚和流行的名詞,國內一批學者也相繼對其進行了系統研究,并出版形成著作,成為各相關院校旅游專業課程教材。這些著作中代表性的有:由盧云亭和王建軍合著,2001年由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態旅游學》[1],全書共十章內容;由嚴力蛟所著,2007年由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的《生態旅游學》[2],全書共二十章內容;以及張建萍主編,2008年中國旅游出版社出版的《生態旅游》 [3],全書共十三章內容。這些著作內容雖有簡有繁,但大致都按照生態旅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體系、資源和評價、規劃與開發、游客與市場、管理與發展等幾個部分編排。這幾個部分從前至后的邏輯安排,同時也是旅游專業中幾乎對每一種業態教學的普遍體例,學生對每個部分的相近知識已經有較多的學習積累。
因此,根據以上教材,結合其他文獻資料,作者安排了以下幾部分的生態旅游教材教學內容:第一,生態旅游的基本概念與基礎理論,第二,生態旅游資源及其評價,第三,生態旅游規劃與開發模式,第四,生態旅游者與生態旅游市場,第五,從當地政府、旅游企業、社區居民、旅游者等多視角的生態旅游管理考察。
二、凸顯低碳旅游前沿熱點
推進節能減排和低碳發展,大力發展低碳旅游,已成為中國旅游業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方向。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推進節能減排工作,2010年全國旅游工作會議更是明確提出,著重在賓館飯店、景區景點、低碳旅游示范城市試點和綠色環保旅游企業創建四個方面,將發展低碳旅游作為推動旅游業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內容。
基于當前低碳旅游的實踐發展和形勢要求,因此在生態旅游學教材內容教學之后,安排了低碳旅游教學內容。除適應實踐發展的需求之外,主要還考慮到以下原因:生態旅游與低碳旅游同是關注于旅游業的持續發展,內容上并不矛盾,且后者由于直接應對氣候變化趨勢,強調對“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在研究中能夠量化、更具科學性,在實踐中能夠通過節能減排的措施實際推進、更具操作性;目前全國尚無低碳旅游相關專業內容,本院系也沒有開設相關課程,對學生而言是一個知識空白區;作者近兩年來關注這一領域,并與人合作編寫了國內首部相關著作 [4],該書以匯總國內外相關資料、技術、運作模式和實操案例為目標,既是一個工作指南,同時也是一項探索性的研究工作,適于學生對此領域的初步了解和認識。
因此,主要按照該書的內容章節,安排教學內容。第一部分“低碳旅游的基礎知識及基本現狀評估”解決基礎概念和認識問題,重點闡明低碳旅游概念、內涵及特點,在此基礎上初步估算旅游業對降低碳排放的貢獻,闡明旅游業低碳化發展的優勢與意義,并對全球和中國旅游業的能耗狀況、節能減排現狀及潛力進行初步評估,對中國旅游業碳排放現存問題與降減途徑進行分析闡述。第二部分“中國節能減排和低碳發展的政策框架與主要措施”解決發展背景及政策體系問題,主要對可持續發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生態環境保護、促進循環經濟、節能減排等五大領域組成的節能減排和低碳發展政策框架進行了介紹分析。第三部分“景區節能減排及低碳化發展的途徑與案例”解決旅游景區低碳循環發展問題,闡述了循環型低碳景區的基本概念、發展模式及運行流程,分析循環型低碳景區建設的途徑和措施,并以典型案例形式闡述示范低碳景區的發展思路與具體途徑。第四部分“綠色飯店節能減排途徑與案例”解決餐飲飯店業綠色集約發展問題,介紹了綠色飯店的概念與特征、飯店節能減排的意義、飯店節能減排的基本原理及國內外飯店業節能減排的發展現狀,分析通過制訂計劃、技術控制及制度安排推進飯店節能減排的途徑,介紹相關標準、扶持激勵等政策措施并對飯店的綠色能源管理進行了案例性介紹。第五部分“低碳旅游城市發展及案例”解決旅游城市資源退化和環境污染問題,在闡述低碳旅游城市相關概念內涵與主要特征基礎上,對低碳化發展的思路、原則、目標、戰略和途徑進行分析。第六部分“綠色環保旅游企業創建途徑與案例”解決旅游企業綠色環保創建和評定問題,簡述綠色環保旅游企業的概念內涵與主要特征,介紹綠色環球21、ISO14000等國際上較為成熟的環境認證體系,對綠色環保旅游企業的創建思路和途徑進行重點分析。第七部分“其他相關領域低碳發展”從概念、內涵特征、主要方式、技術和做法等角度,分析綠色旅行社、綠色旅游者、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綠色能源等相關領域的綠色低碳發展問題。第八部分“低碳旅游的融資模式借鑒”解決旅游業低碳發展的投融資問題,主要是介紹并借鑒國內外相關產業和領域在低碳化發展中成熟的融資政策和模式。
三、經由實踐提升理論認識
在教學過程中,作者了解到,學生對生態旅游的實感非常欠缺。由于對實際情況認識的欠缺,學生對生態旅游的理解普遍停留在“到生態環境好的地方去旅游”或“在旅游發展中要強調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這樣的認識基礎上,對生態旅游“保護、發展與分享三者一體”的概念內涵認識不深刻。
為加深學生對生態旅游相關理論和知識的理解,組織了一次全體學生的外出實習。綜合考慮交通、安全和實習地點的典型性,選擇了北京郊區門頭溝的爨底下村和靈山風景區的兩日一晚行程。爨底下村是以北京典型的溝域生態為基礎、以明清風格的村落景觀為特色并提供食宿接待的旅游村,而靈山景區則是以山地生態景觀為主要吸引的風景區,二者地理相近、類型有別但都可屬于生態旅游范疇。出發之前,要求學生從旅游專業尤其是從生態旅游的視角,對實習地進行綜合考察和獨立思考,在實習體驗結束后,又組織了一次專門的討論課。課間,學生表達自己的理解然后師生共同探討,加深了對兩個旅游區生態旅游發展的認識:兩個旅游區都有良好的生態景觀作為旅游吸引,是其發展生態旅游的資源基礎;爨底下村以村委組織旅游公司收取門票、投入進出村的道路等設施,而村民以自家的院落參與食宿接待,這一發展模式既保障了公共設施的投入和整體接待質量的提高,又讓當地村民充分參與得到旅游發展的實惠。對案例的剖析加深了學生對生態旅游地旅游經濟發展復雜性的認識,對生態旅游概念中關于如何保護、怎么發展以及利益分享等有了實際的認識。進一步,通過作者引導,學生對靈山景區建筑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協調、接待服務質量的提高、登山線路的多樣化安排以及與爨底下村的資源整合、周邊旅游點產品組合等問題也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四、小結
總結起來,對《生態旅游學》的創新教學實踐主要取得了如下成效:通過對《生態旅游學》各版教材的比對和整合,讓學生了解了這一分支學科目前的發展現狀,對“生態旅游”這一研究領域有了較全面的認識;通過對低碳旅游的教學,學生對低碳旅游的概念、計算和景區、飯店、城市等實踐領域的低碳發展有了基本的認識,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學生對此領域產生了濃厚興趣,為此以“高星級酒店的低碳化運營”為題,還面向全校舉辦了一場開放性的學術沙龍;最后,實習實踐讓學生走出課堂,一方面深化了對生態旅游發展的實際認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其理論深入的興趣。從對生態旅游這一旅游專業課程的教學可以看出,任何一個學科和研究領域都在隨著實踐而發展,因此對于專業教學而言,也應該隨著時展和實踐需求而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 盧云亭,王建軍.生態旅游學[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2] 嚴力蛟.生態旅游學[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7.
- 上一篇:水環境污染防治法
- 下一篇:資產證券化的典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