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信息化發展前景范文

時間:2023-07-20 16:39: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農業信息化發展前景,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農業信息化發展前景

篇1

關鍵詞:大數據;農業信息化;農業機械化

0引言

在信息化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各類數據潛在的價值已具備充分挖掘的可能,通過搜索、分析、總結等過程,數據產生的價值將不可估量。目前,信息技術已經滲入包括農業機械行業的各個領域,但我國農機水平起步晚,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比較落后。隨著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農業機械的信息化應用也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1大數據背景下農機行業該如何發展

近年來,中央1號文件和國務院相關部委都對我國發展智慧農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并利用各種經濟手段對農業機械的研發、購買等進行補貼。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信息已經和能源、材料等共同成為驅動國家發展的三大戰略資源。信息技術已經成了各個傳統行業發展的驅動劑。如,運用大數據分析可以有效地解決農業機械安全監管環節的漏洞,可以及時發現哪些農業機械不按時年檢、逃檢等問題。還可以利用大數據的分析功能,讓傳統的農業機械設備具備定位、測量、計算、管理、自動調度等功能,使得農業機械使用和管理更加科學和規范。

2大數據在農機方面的應用前景

2.1開展數據的收集和優化控制

我們可以開發專門的系統,利用遙感、傳感等技術手段,采集農業地理、土壤、氣候等各個方面的信息,并運用大數據技術,通過歸類、分析等實現數據的共享和應用。再將這些數據作為農業機械操作的決策依據,幫助實現精準的農業種植和養殖。如,可以根據土地的肥力等因素,進行變量播種、變量施肥、變量噴灌等,大大減少了農業資源的浪費,節約了成本。也可以用數據分析的結果為農業機械的操作提供決策。以收割作業為例,運用信息技術,不需要人工對作業的場地進行測量,只需通過GPS的定位就可以得出農業機械的運動軌跡,把經緯度進行計算,在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支持下,對參與收割作業的機械的行駛速度、割臺、脫粒等零部件的參數進行動態優化配置,從而降低收割物的掉籽率、機械故障率。還可以對收割作業的倉庫進行監控測量,不僅可以精確計算出收割地的產量,還可以有效評估農業機械操作員的效率。

2.2對大規模機械作業提供調度決策

信息化技術可以對各類農業機械進行定位、導航和聯動調度,大大提升了農業機械作業的自動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在大規模的農業機械系統作業時,如果沒有借助信息技術,管理者很難對作業的情況進行全面的掌握,很容易造成農業機械的閑置或沖突,從而造成資源的浪費,影響協同效率。如果借助發達的信息技術,管理者可以實時掌握各個農業機械的工作情況,通過專門的軟件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加工,根據作業場景的模板給出決策數據,幫助管理員對參與作業的機械進行合理的調配。另外,通過對歷史數據的管理,可以對各個參與作業的機械進行評估,為提高作業效率,減少空駛率提供幫助。

3加快農業機械信息化應用的建議

3.1為農業機械信息化制定行業標準

為了加快信息化技術在農業機械上的應用,國家有關部門一定要結合實際,為行業量身定做產業鏈標準,如統一數據格式、編寫數據接口規范等。通過引入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將農業機械的作業信息與農業地理信息、氣候信息、土壤信息等有機結合起來。同時,為了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還要開發一個便捷、直觀、數據可管理的農業機械化管理系統,并引入虛擬管理技術,讓管理系統具備智能化、網絡化,對農業機械化的應用實施集中化管理。

3.2加大人才隊伍的建設

加快現代農業的發展和建設必須將農業機械化和信息技術有機結合,必須加強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要進一步加大科研院所對農業機械化新技術、新裝備的研發力度,多給一下政策性引導。大力發展農業高等院校中農業信息類和農業機械相關學科建設和專業高層次人才的的培養,要支持和鼓勵產學研聯合技術研發,從實際生產中的難點出發,有針對性地開展科研攻關,突破瓶頸解決問題。同時,也要加強現有農業機械化設備操作人員的水平,安排一些專題培訓,提高他們知識水平和操作能力。

3.3加大對農業機械智能化產品研發的政策支持

要重視農業機械化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加快國內信息化農業機械生產企業和相關農業化機械產品的供給能力。要大力建設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基地,多引導和鼓勵相關行業國內外龍頭企業入駐,對產業鏈中的電子控制單元、數據采集器、數據傳感器、B/S平臺、3S技術(GPS、CIS、RS)等關鍵技術的研發給予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促進行業的技術革新。同時,也要加大對農業企業購買智能化農業機械和大型、高端農業機械化裝備的補貼力度,進一步優化農業機械的結構,提高生產效率。

參考文獻

[1]孫忠富.大數據在智慧農業中研究與應用展望[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3,15(6):63-71.

[2]李到亮.物聯網與智慧農業[J].農業工程,2012,2(1):1-6

篇2

關鍵詞:網絡;多媒體;農業信息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F320.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147

信息是社會發展的關鍵性資源,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信息對社會、經濟和科學發展的各個層面產生了深遠影響。信息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對農業發展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多媒體和網絡等技術在農業中的廣泛應用,有利于優化整合農業信息資源,改善農業發展現狀,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促進農村市場經濟的良性發展。

1 基于網絡和多媒體的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

基于網絡和多媒體的農業信息化,其主要是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農業的服務和管理等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促進農業經營管理效率以及綜合生產力的提升。大力推進農業信息化的發展,能夠實現農民的增收。網絡和多媒體的應用,可以匯集農戶的實際需要,利用采購招標等形式來降低消費品與生產資料的成本,從而降低農戶的生產生活成本。而農民收入的提高會促進消費需求的上升,從而帶動國內需求的增長,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能夠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民在網絡信息的引導下可實現專業化生產,產生各種龍頭企業和專業生產合作社等,逐步從個體經營轉變為集約化和規模化經營,促進農業的現代化和專業化發展;能夠提高農業整體的科技水平。科技含量的提高是農業生產的根本性出路,而網絡可以提供廉價便捷、具有較強針對性的服務與科技信息,有效指導和解決農民的技術難題,實現生產技術的創新以及生產能力的提高;能夠提高農村經濟效益。目前農民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調整種養殖結構,這也是如何以市場需求為依據安排生產的問題,而網上虛擬市場具有將事后調節變為事先調節的功能,網站可為農戶提供相關的技術與市場供求信息,加強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的聯系,減少因盲目生產而造成的浪費,提高經濟效益。

2 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的路徑

2.1 提高政府信息化意識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其發展直接關系到國計民生,需要政府的扶助與支持,因此各級政府部門需要充分認識到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意義,加大人力和資金的投入,不斷更新農業信息網絡的內容,為農業的生產經營提供系統化與必要的信息支持[1]。國家和省級網站應該對農業信息內容加以充實,構建科學的農業信息系統;縣鄉應該積極建設農業信息網絡,加強農業信息的宣傳指導與推廣普及。這樣才能為分散經營的農戶提供一定的技術與信息支持,促進農業經營與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避免盲目生產經營。

2.2 加強信息源建設

我國具有十分豐富的農業信息資源,加強農業信息資源的開發、管理和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需要圍繞農民、農村和農業的多樣化信息需求,加強農業信息源挖掘與開拓,做好信息采集與整理工作,做到去偽存真和去粗取精,促進信息適用性、準確性和完整性的提高,有效滿足農民對信息的需求;需要對現有的信息資源加以盤活,發揮資源的作用,加快信息資源數據庫的建設,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數據庫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等,構件系統完整的農業信息資源保障體系,促進農業的信息化發展;需要有效整合信息資源,如農資質量監管、農業政策法規、農產品市場信息、農業技術信息、農業資源信息等,并加強信息資源的數據分析,形成網絡化、標準化和系統化的信息資源檢索平臺。

2.3 加強網絡法律法規建設

在現代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信息網絡已經成為重要的工具,應用范圍愈加廣泛,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但是新興產業的發展需要以完善的法律法規為依據,對使用者和經營者的行為加以約束,促進網絡利用率與可信度的提高。隨著網絡法律法規的健全與完善,不僅會增強網絡信息的可靠性,也會加快電子商務的發展,充分發揮出農業信息網絡高效、省力、省時等特點,進一步加快農業的信息化建設。

3 結束語

基于網絡和多媒體的農業信息化建設不僅涉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還需要有數量的信息資源傳播者和信息使用者,從而創設有序的農業信息化空間,促進現代農業的信息化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有效降低農業生產經營的風險與不確定性,增強農業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提高農業整體科技水平,實現農民的增收,促進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篇3

關鍵詞:農業信息化,問題,政策措施,現代農業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農業信息化逐漸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追求的重要目標,特別是日本、韓國、美國和歐盟等一些已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國家都非常重視農業信息化建設。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可利用后發優勢,享受世界現代工業和農業信息化帶來的成果,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傳統農業進行改造,通過農業信息化建設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

一、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特點是起步晚、發展速度快,但問題依然突出。自1996年“中國農業科技信息網”開始運行,到目前,我國的農業信息網絡已具備一定的規模和基礎,初步建成具有較強技術支持功能的信息網絡中心和國家農業核心網站,全國農業網站總數已達2200多個;農業部建立了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信息系統和國際農業生產貿易信息系統等,全國蔬菜市場經濟信息服務系統運行良好;大部分省、市建立了農業信息中心,建成了一些大型農業信息資源數據庫、農業專家系統等,縣、鄉級農業信息中心正逐步建立,全國已有7000多個鄉鎮建立了信息服務機構,占鄉鎮總數的18%。另外,我國廣播電視和通訊業的迅猛發展,使農村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廣播、電視和電話,部分鄉村開通了因特網,為農民直接通過綜合信息網絡來獲取農業生產和市場信息奠定了基礎。但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還比較突出,與發達國家相比,農業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我國廣大農村地區與城市之間也存在明顯的“數字鴻溝”,嚴重制約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目前,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突出問題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農業信息基礎設施比較落后,投入不足。長期以來,由于中央和地方偏重于城鎮信息化建設投資,對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十分有限,不但造成農業信息化的基礎設施比較薄弱,農業信息化網絡和傳播體系不健全,而且導致農業信息技術的研究開發不足、信息服務業落后和農村信息資源稀缺,農業信息化程度不高,農村信息服務產業化水平低,信息進村入戶難,且地區間發展不平衡。據統計,目前我國約有90%的信息資源尚未電子化,計算機設備的利用率和聯網率僅為15%—20%,農村許多地區甚至沒有利用計算機。

(二)農業信息化法規制度建設滯后,政府沒有很好發揮主導作用。由于農業信息化立法和制度建設滯后問題,使農業信息化建設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農業信息市場管理無法可依,不能實現農業信息收集、整理、篩選和傳播的規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由于大量的農業信息具有公共物品性質,消費者“搭便車”心理及存在交易成本等特征,自發的信息市場難以使農業信息資源有效配置,需政府進行信息投入和對信息市場進行干預,并為農民提供及時、全面、準確的農業信息服務。但目前我國政府在農業信息化建設上,主導作用發揮不夠,沒有形成政府對農業信息服務組織的補貼、支持和有效監管機制,農業信息產品開發不足,許多農業信息產品沒能及時得以推廣應用,信息市場競爭無序。當前我國各地開發的農業數據庫大都自定標準,沒有形成全國統一的農業信息標準,互通互聯性差,不適應網絡化時代數據共享的需要。

(三)農業信息資源沒有有效開發利用,農業信息化服務水平較低。我國農業信息資源數據庫建設目前尚處于較低發展階段,大多屬于單媒體產品,農業信息資源開發不足和利用率低,農業信息的加工、分析、利用及農業信息市場的培育等發展緩慢,許多農村地區還沒有完善的信息產品市場,農業信息服務體系不完善和信息服務手段落后,信息的渠道不暢,農民獲取信息的途徑少,信息接收方式落后。

(四)農業信息人才匱乏。我國對農業信息人才的培養重視不夠,投入少,培訓機制不完善,農業信息人才缺乏,尤其是基層農業信息管理服務人員數量少和知識結構不合理,使農業信息專業庫數據的建設和更新速度緩慢,農業數據庫與農業信息系統等的開發總量不足。同時,由于我國農民文化素質偏低,不少農民信息意識淡薄,信息資源利用的積極性和風險性不足,缺乏有效利用信息技術的知識和能力,使農業信息傳播效率不高,農業生產的盲目性較大。

二、加快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應針對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通過農業信息化建設來加快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

(一)形成政府主導的農業信息投入機制,完善農業信息化的基礎設施。一是盡快形成政府主導和市場引導的農業信息投入機制。由于大部分農業信息具有社會公共物品的性質,應由政府主導和以國家財政投入為主建設農村公共信息網絡體系,免費為農業生產經營者提供公共信息服務。重點整合并傳播農業技術、市場供求、價格、氣象、病蟲害防治等各種農業信息資源,增強農業生產經營的預見性。目前,發達國家無不投入巨大財力來加強農業信息網絡建設,美國、日本和歐盟國家均投人大量財力開展農業網絡系統建設。美國以政府為主體構建了龐大和完整的農業信息網絡,收集、分析和農業信息,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投資5300萬美元建設一個大型涉農網絡項目,歐盟委員會2004年投資5200萬歐元推進25個成員國之間的網絡技術的研發與應用,英國也投資2.4億英鎊支持網絡研究項目。發達國家充分發揮政府在農業信息化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和投資主體地位,有效推動了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穩步發展,這些經驗值得借鑒。同時,我國還應發揮市場的引導機制,積極利用民間投資,允許和鼓勵企業、科研機構、社會組織、個人、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民信息協會和農戶等投資信息化建設,形成以政府投資為主體的多元化農業信息投入體系,解決財政投入不足問題。二是逐步完善我國農業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國外經驗表明,加快推進農村信息網絡建設,積極建設技術先進、功能完備的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是順利實現農業信息化的重要條件。多年來,日本政府注重加強農業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農作物種子工程設施、農作物病蟲害防治設施、衛星遙感通訊設施、基礎信息資源的開發和網絡設施建設。其中,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是信息化的核心內容。韓國也比較重視農業信息化體系建設,通過建立一系列信息管理系統來實現信息技術在農業科研中的應用目標。如,設立作物基因資源、作物育種和動物改良等信息管理系統,用于收集、存儲和管理新物種、海外種質資源信息,這些數據通過信息網向大學和研究所提供,研究人員通過網絡共享物種資源信息。美國已建成世界最大的農業計算機網絡系統AGNET,該系統覆蓋美國46個州、加拿大的6個省和美加以外的7個國家,連通美國農業部和大量的農業企業、大學等。目前德國的農業網絡系統已遍布各地,農業信息通過網絡連接實現資源共享,德國的13個聯邦州都可通過農業文獻信息中心系統得到該中心的庫存文獻資料。針對我國農業信息基礎設施比較薄弱、農業信息網絡體系不健全的現狀,需要加強農業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農村信息網絡建設。重點加強中國農業科技、教育和經濟信息網絡中心的建設,盡快完善農業信息服務系統,逐漸完善農業信息資源數據庫,為農業信息化建設創造良好的技術條件。

篇4

深刻把握農業物聯網發展的基本規律

農業物聯網作為一個新興事物,還處在邊試驗邊示范的階段,必須深刻把握農業物聯網發展的基本規律。

一是人、機、物一體化特征。人、機、物是物聯網的有機組成,其中人是核心,機是手段,物是對象。農業物聯網更加注重人、機、物三位一體,只有做到人、機、物的優化配置和統籌協調,才能實現人、機、物一體化發展。

二是生命體數字化特征。農業物聯網的作用對象大多是生命體。生命體信息的獲取和傳輸是農業物聯網的核心環節。只有從農業對象的生命機理角度出發,研究、模擬農業生命體諸因素之間的關系,解釋其生長、發育及其變化規律,并做出相應的決策,才能實現對農業生產的精準控制。

三是應用體系社會化特征。物聯網是一個相互融合、動態開放的網絡社會。農業物聯網面對的信息空間、客觀世界和人類社會更加紛繁復雜,不僅要關注技術本身,而且更要關注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民生活等社會問題。只有充分考慮農業物聯網的社會化特征,著力解決社會問題,才能充分發揮農業物聯網在感知農業、管理農業、服務農業、提升農業中的重要作用。

四是發展路徑“三全”化特征。農業系統是一個包含自然、社會、經濟和人類活動的龐大復雜系統。只有堅持全要素、全過程和全系統的“三全”化發展路徑,充分考慮全生育期、全產業鏈、全關聯因素,才能推動農業物聯網科學發展。

發展農業物聯網必須樹立五個理念

一是系統設計、突出重點的理念。無論是農業信息化,還是農業物聯網都是一個系統,一定要織成一張大網,才能真正發揮作用。二是政府引領、企業經營的理念。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發揮政府的支持引領作用,為企業創造良好發展環境,讓企業有利可圖。三是需求導向、實用高效的理念。農業物聯網歸根到底是“三農”的需求、生產的需求、發展的需求,必須堅持需求導向。要講究經濟效益,企業、科研單位都應深入一線,了解農業發展新需求、新特點,不斷開發實用的新技術、新裝備。四是左右協同、上下聯動的理念。農業物聯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中央與地方、部門與部門的關系,形成齊心協力、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五是重視安全,重在持續的理念。沒有信息安全,農業物聯網就不可能發展壯大。必須強化信息安全監管,做到安全可靠。

同時,一定要做到遵循信息化發展的客觀規律,遵循農業發展的客觀規律,遵循市場發展的客觀規律,毫不松懈地推進農業物聯網持續健康發展。

農業物聯網可在五方面率先實現突破

一是在農業資源的精細監測和調度方面,利用衛星搭載高精度感知設備,獲取土壤、墑情、水文等極為精細的農業資源信息,配合農業資源調度專家系統,實現科學決策。二是在農業生態環境的監測和管理方面,利用傳感器感知技術、信息融合傳輸技術和互聯網技術,構建農業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實現對農業生態環境的自動監測。三是在農業生產過程的精細管理方面,應用于大田種植、設施農業、果園生產、畜禽水產養殖作業,實現生產過程的智能控制和科學管理。四是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方面,通過對農產品生產、流通、銷售過程的全程信息感知、傳輸、融合和處理,實現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五是在農產品物流方面,利用條形碼技術和射頻識別技術實現產品信息的采集跟蹤,有效提高農產品倉儲貨運效率。

各方協力推動農業物聯網成為“三農”的新力量

農業物聯網有著美好的發展前景,希望各方力量攜起手來,齊心協力,在攻堅克難中創新發展,推動農業物聯網成為改變農業農村農民的新力量。

篇5

目前,農村垃圾處理面臨諸多困難。衛生部調查顯示,目前農村每天每人產生的生活垃圾量為0.86kg,全國農村每年的生活垃圾量接近3億t。過去農村垃圾主要是一些易腐爛的菜葉瓜皮,現在卻成了塑料袋、廢電池、農膜、農藥瓶、工業廢品、腐敗植物等的混合體,各種難以分解的垃圾越來越多。就地消納和能源利用應該是農村垃圾最有前景的處理模式。首先從農戶開始進行垃圾的分類收集,將其中可利用的有機物,結合秸稈、禽畜糞便等送入戶型厭氧發酵池,產沼氣作為戶用能源。其它部分通過“戶集,村收、鎮運輸”的模式,進入城鎮垃圾處理系統。因農村基礎設施薄弱,缺乏管網系統,隨意排放的農村生活污水造成附近水體富營養化的加劇。根據農村現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藝應滿足抗沖擊負荷能力強,宜就近單獨處理,運行費用低,操作管理簡單的要求。人工濕地、穩定塘、生態溝渠凈化系統、分散式污水處理裝置相比于其它工藝,更加符合以上要求。尤其是生態溝渠凈化系統,將溝渠作為一個生態系統,里面構建多種植物和吸附材料的污染物立體攔截凈化體系,然后將生態溝渠與農田系統結合,實現生活污水的田間灌溉。因此,因地制宜,經濟生態的產業模式是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領域的發展方向。2010年,環保部在多個省份開展了新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示范區建設,重點治理農村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在該領域應該會衍生新的產業。

2農田環境控制技術與設施

農田環境包括農田水、土、養分、作物等生態環境。涉及的相關技術與產業包括:農田節水灌溉技術與設施、精準施肥及緩施肥的技術與產品、土壤重金屬修復技術與設施、農田養分的監測與截留控制技術與設施、農產品重金屬檢測。圍繞農田環境物質、能量調整與物質循環所產生的技術產業就屬于農田環境控制產業。目前,湖南省在以上幾方面尚未形成規模化的產業,前景和潛力巨大。節水灌溉技術與設施:我國農業用水量占國民經濟總用水量的70%左右,由于水資源總量有限,城市和工業用水日益增加,農業用水量相對減少。因此節水灌溉技術在我國顯得尤為重要。在發達國家,每立方米農業灌溉用水的糧食生產能力有2kg,而在我國湖南省地區只有0.85kg,水資源浪費嚴重。為推動節水灌溉的發展,促進農村經濟,湖南省堅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綜合節水,務求實效”的原則,根據各地不同的自然地理條件、水資源、經濟發展水平、種植結構等因素,科學的確定節水灌溉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2000年以來,株洲市先后在攸縣的蓮塘坳、菜花坪和醴陵的浦口、泗汾等7個鄉鎮發展節水農業,到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3965萬元,使高效節水灌溉農田面積達到4700hm2,年節水1400萬m3,相當于新建近20個小II型水庫,同時還使糧食生產能力增加了1047萬kg,提高了農民人均收入,促進了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精準施肥:精準施肥及緩施肥技術是精準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實施可以有效控制物質循環中養分的輸入和輸出,防止農作物品質變化及化肥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精準農業在歐美發達國家發展很快,且已具規模。近年來,我國也開始慢慢地關注與研究,并在實踐上有一些應用,如遙感應用方面,中國已成為遙感大國,在農業監測,作物估產,資源規劃等方面已有廣泛的應用。湖南是一個農業大省,也是化肥施用量比較多的省,化肥投入的突出問題是結構不合理,利用率相當低,造成養分投入比例失調,環境污染嚴重等弊端。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加強和農產品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的轉變,精準施肥將是提高土壤環境質量,提高作物產量和質量的有效途徑,因此湖南種植業呼喚精準施肥,湖南農業呼喚精準施肥。土壤重金屬修復技術與設施:據我國農業部進行的全國污灌區調查,在約140萬hm2的污水灌區中,遭受重金屬污染的土地面積占污水灌區面積的64.8%,其中輕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嚴重污染的占8.4%。目前南方土壤重金屬污染不容樂觀,尤其是湖南省土壤重金屬污染日趨嚴重。如近兩年報導的湖南婁底雙峰縣鉻污染事件、湖南瀏陽鎘污染事件、湖南武岡血鉛超標事件、湖南嘉禾縣血鉛超標事件等。土壤重金屬污染具有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動性差、滯留時間長、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的特點,并可經水、植物等介質最終影響人類健康。因此,治理和恢復難度大。傳統修復技術主要是挖掘填埋,但其成本高、占地大。目前運用比較廣的修復技術是原位化學固定,能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但是對土壤的功能有一定的影響,原位的化學與生物修復結合農藝措施的綜合技術將是今后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

3綠色農業生產資料相關產業

主要包括有機肥、生物農藥、微生物肥料、可降解農膜等綠色農業生產資料的開發及其相關產業。有機肥、微生物肥料:由于有機肥存在“三低三大”的問題(有效養分低、勞動效率低、無害化程度低,體積大、勞動強度大、污染大),而有機肥料的減少,又會給農業生產帶來三大問題:一是種田成本增加,增產不增收;二是化肥的增產效益下降;三是土壤物理性狀變劣。因此我省施用有機肥從20世紀80年代到現在經歷了由增多——減少——增多幾次轉變。微生物肥料在我國生產和應用已有幾十年歷史,也經歷了幾起幾落的發展過程。目前國內不斷有新的企業投入生產,有新的產品出現。國外微生物肥料生產技術和產品也開始擁入中國市場,湖南農業也不輸在起跑線上,先后成立了大大小小的微生物肥料公司,并組建了專業的科研團隊進行研究,微生物肥料的生產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但是,我國微生物肥料存在一些問題,如產品質量不高,缺乏新型高效產品,作用機理不夠明了等。大力推廣使用有機肥、微生物肥料,從發展持續農業、有機農業、生態農業出發,從減輕農民負擔減少生產成本出發,微生物肥料的應用前景廣闊,擁有巨大的潛在市場。生物農藥:據聯合國糧農組織調查資料介紹,全球每年被病蟲害奪去的谷物占收成的20~30%,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達1200億美元。我省不僅是我國首個生物農藥基地的創建地點,而且也是全國最大生物農藥基地的創建地點。湖南省擁有生物農藥研究領域處于領先地位的科技力量,成立了生產生物農藥的湖南惠農生物有限公司、農杰生物制劑公司、新長山公司、海燕農資等多家企業。我省農業的快速發展與食品安全的嚴格要求決定了生物農藥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生物農藥的應用與推廣將會在我省農業可持續發展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可降解農膜:我國是世界上農膜生產和使用量最多的國家。據統計,目前我國地膜年產量達60萬t左右,累積推廣面積達5000萬hm2,是其它所有國家總和的1.6倍。我省年均應用就達1215萬畝,是國內應用面積較大的省份之一。目前國內已進入中試或批量生產可降解塑料制品的VA等十幾種降解塑料,出現了寧波天安生物材料有限聯億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數十家降解塑料生產企業,但遺憾的是,國內實現規模化降解農膜生產的企業寥寥無幾,湖南省內更加稀少。主要原因:一是降解農膜企業普遍不景氣,二是真正被認可的全降解塑料還很鮮見,因而就出現了農民熱盼、企業冷淡的局面。面對日益綠色化的國際市場,農膜生產企業必須瞄準市場,適應當前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生產更多的適應高附加值農產品生產所需要的產品。

4農業環保信息化相關產業

篇6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農業經濟發展;“互聯網+農業”

當前,我國社會主義改革如火如荼地開展著。在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基礎產業中,互聯網技術的進步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所以,在互聯網時代,我國農業要想實現又快又好地發展,就要結合互聯網,進一步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實現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

1“互聯網+農業”的概述

作為一種嶄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互聯網+”的發展模式的特征是很富有時代性的,主要表現為互聯網能夠使生產生活中的基本要素得到整合。將網絡的優勢應用于社會經濟發展,從而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眾所周知,“互聯網+”這種發展模式是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他指出,只有通過積極有效的政策對農業進行政策引導以及給予一定的支持,將互聯網和信息技術跟農業產業緊密結合在一起。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農業經濟的持續增長,從而給其他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很好的發展環境,促進其他產業朝智能化的方向發展,使我國國民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互聯網+農業”能夠使我國農業發展實現重大改革,實現互聯網的創新驅動,使農業資源高效率地整合,最終使其生產模式實現跳躍式發展。在“互聯網+農業”發展模式中,通常包括三種類型。第一種是生產智能化類型,在這種類型中,通過互聯網技術可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使農業技術得到提高。第二種是農業電子商務類型,使用該種網絡營銷模式,通過農產品O2O,實現更有效率的交易,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第三種是信息化發展類型,打造一個信息交流平臺,通過該平臺,農業生產人員和經營人員互動頻率更高,從而使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得到提升。

2“互聯網+”時代對農業經濟發展的意義

2.1有效地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經過大量實踐表明,“互聯網+農業”這一發展模式非常有利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由于互聯網具有開放性和創新性特征,如能將農業經濟發展跟互聯網發展高效結合在一起,那么就能夠更好地實現新型農產品的發展,使農產品的附加值得到提升,并且使農產品產業鏈得到延長。通過“互聯網+農業”產業發展結構,實現市場資源配置,農民獲取市場信息的效率大大提高了。農民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得市場信息,從而能夠對農業經濟的生產規模以及后續發展戰略進行適當的調整。

2.2實現了由資源型農業向技術型農業轉變

在“互聯網+”時代,農業發展跟信息網絡結合在一起,將會大大促進農業的發展,使農業從資源型向技術型轉變。在飛速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衡量農業發展的重要指標包括了創新能力和核心技術等。最近幾年,農業市場的競爭主要體現在技術創新和經濟創新等方面,這些方面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在我國,目前的農業發展以資源型為主要發展方式,我國的信息和網絡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程度較低。因此,大力推廣“互聯網+農業”發展模式,能夠使農業實現轉型和升級,從而加速農業現代化建設。

2.3節省農業發展資金,提升農業經濟效益

通過“互聯網+農業”,農業發展成本得到節省,農業經濟效益得到提升。這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互聯網的一個顯著特征是高效率,如果能夠將互聯網技術跟農業發展緊密結合,那么就能夠同時為農業生產人員和經營人員快速提供信息。眾所周知,現在面對的市場環境是隨時都會變化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面對這種競爭,只有把握好市場環境中的信息,才能游刃有余地去面對市場的瞬息萬變;第二,節省農業流通成本。通過搭建網絡交易平臺,交易程序由煩瑣變為簡單,農產品的流通也隨之加快。另外,互聯網的發展也促進了農業技術的發展,這是因為通過互聯網,農業技術獲取和學習更加便利,最終新型農產品的生產周期縮短,能提高農產品生產效率。

2.4農民的現代化素質得到提升

在提升農業經濟發展水平之時,“互聯網+農業”模式的科學化使農民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依托互聯網平臺,農民可以學會更多的經營和管理知識,乃至獲取信息知識的速度也會加快。而且,他們還能夠不斷地提升思想道德修養,提升對農業發展的認識,把更多更好的科學與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活動,提升他們的應用和實踐能力,為社會輸送更多的綜合性農業生產人才。

3“互聯網+農業”的農業經濟創新發展策略

誠然,就目前而言,我國的互聯網在農業中的應用還處于摸索階段。通過調研發現,已經有多個省份在“互聯網+農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這對于農業經濟的影響越來越深遠。因此,我們應當側重于如何改進產業發展思路,借助互聯網豐富的資源數據,以及緊密結合互聯網技術,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在這個過程中,產業升級得到帶動,農民更加富裕。主要創新策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借助“互聯網+”發展高效農業。眾所周知,在轉變農業經濟方式的過程中,高效是其中一個凸顯的特征。借助互聯網,農業的多功能性得到開發,農業產業鏈延長,農業分工更加細化,農業門類增加。依托互聯網智能化和高科技的技術手段,農業經濟發展更加高效。第二,借助“互聯網+”發展精細農業。在精細農業中,空間信息技術得到利用。通過該項技術的應用,使經濟與環境層面的效益得到提升。目前,就我國而言,可以借助國外發達國家的互聯網技術,比如GPS、RS等技術。運用這些技術,可實現精準播種、施肥,乃至貫穿于整個農業生產過程。第三,借助“互聯網+”發展智慧農業。最近幾年,基于“互聯網+”的農村電子商務平臺如火如荼地建設。其中,從經營的角度來看,京東商城和淘寶電商平臺力爭打造規模化的農產品網絡銷售平臺。通過互聯網,它們建立直銷網絡模式,促進了專業化網絡銷售平臺的發展。從管理的角度來看,首先,可借助互聯網技術對農產品信息進行整合,借助信息平臺,農產品更加全面地展示在客戶面前;其次,通過云端網絡技術,農產品信息和質量得到監控,相關信息可以及時傳遞給生產經營者,為決策人員提供參考。

4結論

在我國經濟發展中,農業是一個重要的基礎。農業發展對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極大的影響。對于農業發展而言,應當抓住“互聯網+”的發展機遇,依托互聯網技術的優勢,為農業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使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盡早實現。

參考文獻:

[1]黃艷紅,陳夢倩.淺析我國“互聯網+農業”對農業發展的影響及其對策[J].商,2015(38).

[2]徐珍玉.“物聯網+”現代農業發展新機遇[J].上海信息化,2015(6).

[3]李丙金.“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探索[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6):134-135.

[4]嚴方.互聯網上農業信息資源的整合、利用與管理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3.

[5]劉麗偉,高中理.“互聯網+”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路徑研究[J].世界農業,2015(12).

[6]汪勇,張蓉.論我國農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變遷[J].華東經濟管理,2001,15(1):135-136.

[7]韓翠峰.“互聯網+”環境下的圖書館服務轉型與發展[J].圖書與情報,2015(5):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