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姆定律詳細知識點范文

時間:2023-07-18 17:35: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歐姆定律詳細知識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歐姆定律詳細知識點

篇1

【關鍵詞】物理復習復習方法復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174-02

復習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通過復習可以使學生將零散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還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彌補和糾正學生認識上的錯誤與缺陷,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對學生復習中普遍存在的難以理解的共同性問題,有針對性地復習,釋疑解難,補缺補漏。復習將有限的復習時間發揮最大的效益,注重思路,方法和技巧的指導,深化課本內容,錘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將知識與能力有機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素質。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際,談一談自己的看法和體會:

一、形成知識網絡,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

認知心理學表明,在某一知識領域中,一個中心概念,圍繞著多個次級概念,這就是知識點。學生學會把自己所學的知識由點到面組織成有體系的知識,這是一種總結、概括的能力,是培養思維能力的重要方面,是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基礎,也是學生記憶和理解知識的重要過程和環節。構建知識網絡體系,滿足了課堂教學中師生深入分析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便于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的先后的順序,做到科學合理,建立健康的知識鏈條,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可以是縱向的關系,也可以是橫向的關系。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頭腦中常常是一個一個孤立的概念和物理量,不能形成體系,不能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因而很難綜合運用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必須指導學生及時總結整理所學知識,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使自己頭腦中的知識成為有體系的知識。根據物理學的特點,抓住現象、概念、規律和應用四條主線,突出思想方法,把相關中學物理知識歸納成為一圖一表,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掌握知識要點,明確物理學建立的現象基礎及研究對象、內容、方法。做到涇渭分明、點面結合、體現思想、突出應用、一目了然,對于指導學生理解記憶和掌握運用所學知識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歐姆定律》這一章,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抓住歐姆定律這個中心,來整理這一章的基礎知識,包括的基本概念有電流、電壓、電阻,基礎知識是如何用歐姆定律進行電路分析―電路中電壓變化、電路結構等,這樣就把電路中的各個知識點組織成了一個知識網絡。

二、突出重點抓關鍵,巧設習題抓訓練

復習也要主次分明,次要的可略講,一帶而過或是讓學生自己閱讀;重要的應詳細講,一定要講清講透,要抓住關鍵。初中物理的力學和電學部分是中考的重點,是關鍵,應把主要精力放在這兩部分上。只有復習好這兩大部分,中考時才能取得較好的成績。光學部分比重不大,但凸透鏡是這部分的重點,應著重復習。課堂練習是教師訓練學生能力的手段也是教師得到反饋信息的途徑。練習平鋪直敘,勢必會引導學生死記硬背;練習過繁,對學生心理上是一個打擊;練習過多,會使學生陷于題海,難于應付。復習課中的練習題必須要精心設計,所選練習題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過每個題要達到解決一類問題的作用,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所選習題既要照顧各個知識點,又要有梯度有層次,由簡到繁、由易而難、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環環相扣,這樣才能調動各類學生的積極性。

三、將實驗探究引入復習課堂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提高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實驗不僅僅是一種手段,更是學科本身的重要內容。縱觀各地近幾年的中考試題,物理實驗題的分數約占總分的20~30%左右,有些實驗還滲透在其它題型中。所以,物理總復習要十分重視實驗教學的復習,特別要注意三點:一是要讓學生掌握各種基本儀器和測量工具的應用。二是要使學生弄清各種物理量的測量原理、步驟、方法。三是不要背離了新課程標準,把書本上的實驗奉若神明,照本宣科講實驗。不是簡單地考查課本上的實驗,而是立足于課本但不拘泥于課本,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課本上的實驗,以多種視角重新審視和組合實驗。物理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使學生“學以致用”,任何知識只有通過實際應用才能加深理解和熟練掌握,并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近年來中考試題中應用物理知識型的問題越來越多,所以,物理總復習就更要注意把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善于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去解釋物理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復習效益。

四、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復習

由于復習課一般容量大、難度大,內容是學生學過的,比較枯燥無味,要想在不影響正常教學情況下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那就必須在規定的時間里完成復習任務。這就要求在極其有限的時間里優化教學過程,以獲取最佳復習效果。為此,我們可以借助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輔助復習。例如,上面所說的系統總結方法,就可以將知識結構圖或表格用多媒體課件形式展示出來,可以利用動畫效果給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還可以借助聲音效果對特殊知識點進行形象模擬以突破難點。利用多媒體手段還可以及時將批改作業時所發現學生普遍出現的問題進行歸納,復習時,將這些問題利用投影儀展示給全班學生觀看,讓學生進行討論,最后教師再總結歸納、糾正錯誤,最終解決疑難問題。利用多媒體手段,最大的優點是能夠節省時間和直觀性強,同時也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我的創造性。

五、分層教學,培優輔差

篇2

【關鍵詞】物理訓練 暴露問題 復習措施

在高三后期的物理復習中,學生的訓練量會加大。從某種意義上說,訓練是高三物理后期復習的主要方式。在學生的訓練過程中,肯定會暴露出他們知識上、能力上和思維方法上的弱點,甚至是盲點。學生暴露出的弱點和盲點不是壞事,可以說是好事,我們老師可以從學生訓練上出現的問題中總結出后期復習的內容和方式,從而做到查漏補缺、因勢利導,實現高考物理的高效復習。

一、暴露訓練問題,做到心中有數

在每一次物理訓練之后,我都會花較多時間對學生的試卷進行詳細地分析,幫助學生找到訓練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是知識上、能力上還是思維方法上。比如,某次模擬測試后,我總結出一點優點三大問題:

優點:實驗基本技能得到加強。本次實驗題既有對實驗原理的考查,又有對實驗器材的選擇和對實驗數據和圖表的處理,從答題可以發現,學生能用給定的器材完成實驗探究,能根據實驗數據正確作圖,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驗技能有所加強。

問題一:基礎知識不牢固。較多學生對基本概念、公式缺乏識記和理解,在知識的基本應用中發生錯誤。考查平拋運動規律和動能定理,學生不能根據物理圖像正確提取物理信息;考查帶電體在復合場中運動分析和受力分析,學生不能正確分析出帶電粒子在復合場中的直線運動一定是勻速運動,學生綜合分析物理問題能力較差;考查電容器充放電特點和直流電路規律,學生不能從圖象中找出電容器對應的充放電過程;考查感抗、自感電動勢等概念和交流電路變化規律,學生不能正確理解交流電圖象的斜率;考查萬有引力定律和開普勒定律的應用,反映出學生不關注生活,不能用物理知識處理實際問題;考查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發現學生沒有掌握處理連接體問題的方法。

問題二:實驗基本技能雖得到加強,但仍欠缺。在基本測量工具的使用、讀數及其他實驗操作層面的實驗技能有較多問題。對教材原實驗變換角度或設計新情境,對原實驗進行拓展延伸,學生都會感到不適應。

問題三:應用物理知識處理問題的能力不強。學生不能通過審題,分析物理過程;不能借助受力圖、過程分析圖、坐標描點等作圖構建物理模型;不能應用常用的等效法、微元法、整體法等科學方法,解決物理問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也較差。

二、總結訓練得失,探尋復習舉措

學生在訓練中暴露問題,這是我們老師求之不得的,這也就達到了平時訓練的實際效果。老師要幫助學生總結訓練得失,這有利于我們因勢利導、查漏補缺,從而探尋出后期復習的有針對性的舉措,實現高考物理的高效復習。

1.研讀考綱,把握考查要求。老師要根據教學和訓練中學生暴露的問題,有針對性地修訂并落實復習計劃,教學中堅決不超綱、不打球。老師還要深刻領會知識點考查的能級要求,不隨意拓展和加深,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的放矢,不做無用功。Ⅰ層次知識為基礎知識,如自感、電容,在選擇題中出現的幾率較大,Ⅱ層次所列知識為高中物理的重點核心內容,如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等,學好它對學好其他知識起關鍵作用,是考查的重點。老師要將各個知識點的能級要求告訴學生,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2.重視教材,挖掘教學資源。高中物理教材是組織高中物理教學的載體,高考命題時會充分挖掘教材中相關知識的教育價值,試題可以是取材于現行教材中的例題、習題,也可以是改編題。如2007年關于幾何光學的計算題,2009年選修模塊關于回旋加速器問題,都能在課本上找到“原型”。所以,在復習時要重視教材知識內容及邏輯體系建構的研究,要重視教材中案例的分析,如教材中“做一做”欄目,更要重視教材后習題的挖掘。總之,以教材為本是我們一貫的復習方法和要求。

3.精選試題,提高訓練質量。在資料鋪天蓋地、學生時間緊張的形勢下,選好題是減少學生無效勞動、節省學習時間、提高復習效率的有效途徑。所以,老師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現狀和學習需求,結合解題中出現的問題,為學生量身定做試題。對各地模擬試題要精選精編,確保不讓學生做重復勞動,更不能做無效勞動。另外,在復習的最后階段,老師要加強解題規范性訓練,避免因解題不規范而少得分甚至不得分的現象,提高訓練實效。比如,解題時要嚴格要求學生應用物理定理、定律列方程都要有文字說明,寫出列式依據;物理量必須有單位,必要時對計算結果的物理意義加以討論等。

篇3

關鍵詞:電阻測量;新理念;分類和總結

定西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DX﹝2012﹞GHB94)

在歷年的全國高考和地方各種版本的高考試題中,實驗一直是一個重要的考查點。分析其意圖就是要體現物理實驗在物理學中的基礎作用,這兩年實驗的考查主要集中在電學實驗部分。這是因為電學實驗比較重要,同時比較龐雜,有比較大的出題自由度,適合出一些設計性的試題,利于考查學生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設計實驗,然后再從所給的器材中選出所需的儀器,當然設計實驗時必須要考慮題目所給的器材,然后讓學生根據題目的要求恰當地設計實驗。這就能很好地考查學生的各種能力。但對學生來說,這樣的試題卻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學生看到題目不知如何入手,感覺做了很多的題目,但看到新題目還是無從下手,做題效果不明顯。我們總結這部分知識,會感覺到頭緒繁多,沒有規律性,而且高考題往往和課本中的基本實驗有所區別,是對課本基本實驗的創新和發展。這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因為這樣的題目對學生的創新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本文主要就電學中的重要實驗——伏安法測電阻中的一些新思想和新做法進行一些總結,以幫助學生復習這部分知識,同時為自己的教學總結規律,提高復習效率。

一、利用兩塊伏特表測電阻

傳統的伏安法測電阻利用的是一塊伏特表、一塊安培表測電阻,但由于考題中的要求或者是考題中所給的器材等各種條件的限制,有時需要用兩塊伏特表來測電阻,這是一種創新性的思維。要做對這樣的題目,學生不但要對伏特表的內部構造很清楚,懂得其原理,還要有很強的創新能力,所以,這對學生的要求較高。

例1,有一塊電壓表的量程是3V,它的內阻大約是,現在有這些器材可以挑選。最大量程是0.5A的安培表A1,它的內阻大約是0.1,還有一個阻值變化范圍是0—9999的變阻箱R1,另外還有一個阻值的調節范圍是0—99.9的電阻箱R2,有一個1.5A的額定電流,電阻最大大約是100的滑動變阻器R3,還有一個大約是0.5內阻,6V電動勢的電源,導線有一些,開關足夠用。

(1)現在要測電壓表的內阻,而且結果要準確一些,從上述器材中選擇一些儀器,設計個實驗電路。

(2)根據你設計的實驗,利用所測得的數據表達出電壓表的內阻RV= 。

解答:做這個題時,最主要的是要考慮到兩個電表的量程,因為電壓表是3V的量程,大約2000的內阻,所以電路中能夠產生的電流最大值是,所以題目中給出的電流表由于量程太大,不能使用,我們應該另想辦法。考慮到電阻箱的讀數可直接讀出,可當成一個電壓表使用。于是我們可以利用所測得數據直接得到伏特表的內阻表達式是。

例2.有一個阻值約為1000的電阻,要求用題目中給出的儀器測它的電阻:大約9.0V電動勢,內阻不能忽略的電源E,1.5V量程r1=750內阻的伏特表V1,5V量程r1=2500內阻的伏特表V2,當調到最大時阻值大概是200的滑動變阻器,有一些開關和導線。當伏特表V1的讀數是U1,伏特表V2的讀數是U2時,可以由這些已知量表達出待測電阻的阻值是Rx= 。

解答:我們要注意到本題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沒有安培表,所以無法運用經典的伏安法測電阻的方法來求解,考慮到知道一塊伏特表的內阻,如果我們讀出伏特表的讀數,也就知道了伏特表兩端的電壓值,而我們又知道伏特表的內阻,所以可以用歐姆定律求得通過伏特表中的電流,問題就解決了。所以電阻的表達式是Rx=。

二、用兩塊電流表測電阻

和第一種方法相似,我們可以用一塊電流表代替電壓表,從而可用兩塊電流表測某一電阻的阻值。

例3.有一個電流表A1量程大約是20mA,內阻不知道,要求設計一個實驗來測量這個電流表的內阻,精度盡可能的高些。主要有這些器材:量程500μA,內阻r2=750的電流表A2;量程10V,內阻=10k的伏特表V;電阻大約是100的固定電阻 R1;最大阻值大約是50的滑動變阻器;電壓為1.5V的電源E,內阻可忽略不計,還有足夠實驗用的導線和開關。用這些器材設計一個實驗,測出電流表的內阻,并用測得的量表達出電流表的內阻r1= ,說明一下表達式中字母的物理意義。

篇4

所謂的章備課,就是進行每一章新課之前對本章教學的統盤準備工作,也是本章的總備課。就目前的教學狀態來看,很大一部分教師不注意章備課,甚至丟掉了章備課這一環節,只是備一節上一節,臨上轎才扎耳眼,這對于成竹有胸的老教師來說,當然無損大局,可對于教材、教法尚不熟練的青年教師來說,勢必會影響教學質量。筆者就此問題對物理章備課談點粗淺看法。

一、物理章備課的意義

章備課是物理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課前準備環節,抓好這一環節,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通過章備課,通讀教材能掌握教材的整體性、慣穿性、從微觀和宏觀上理解教材的知識結構;通過章備課、通讀教材,能理解教材各知識點的滲透和重點難點的分解;通過章備課,認真分析教材,對照學生情況,能處理好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物理學知識結構的關系;能使自己的教學設計符合物理學和教材的嚴密邏輯理論體系;章備課是實施本章教學的前提,應該引起每位教師的重視。

二、章備課應備些什么

備三本書,即教學大綱、教材和教學參考書。在每講新的一章之前,必須首先學透大綱,掌握大綱中提出的教學目標,通讀教材、掌握重點和難點內容的分布,把握教材的整體性,從宏觀上理解教材的知識結構。教材參考書能幫助我們分析教材,并且提出了很有價值的教法建議,對教師很有幫助。對于高中物理教師還應注意:第一,常常有:物理用到的數學知識尚不齊備,比如,直線的斜率、二倍角公式、弧度制等都是物理超前數學,應提前有所準備。第二,初中課程和高中課程之間的臺階,考慮如何上好高中這個臺階。第三,必修本、選修本和學生層次之間的關系,作好處理計劃。

備教法。雖然教材的編寫已考慮到教學的需要、編排得非常條理化、系統化,教學參考書也提出了很好的教學建議,但這并不意味著就是我們自己的實施辦法、步驟和順序。我們有具體教學中,應依據三本書,設計出更詳細、更具體、更適合我們自己特點、適應學生情況的方法和步驟、每一節課采取什么樣的課堂類型、如何設計引言、如何設計結尾等等。比如說,本章有幾個設問式引言、幾個激趣式引言、幾個誘思式引言、幾個概括式結尾、幾個呼應式結尾、幾個類比式結尾等,要做到心中有數。一般每章開頭幾節宜用激趣式、誘思式引言,而章末幾節宜用總結概括式結尾,當學生知識豐富了,也常用類比式結尾,如電場力做功類比于重力做功等。

備教具。進行一章新課教學之間,通覽教材,知道有哪些演示實驗,哪些分組實驗,這些實驗都需要哪些教具、哪些教具已現成、哪些教具需要重新準備、哪些實驗效果不理想,需要怎樣改進,我們還需要增補哪些實驗,這又涉及到哪些教具器材,我們都應提前準備好,避免用時措手不及。

備時間。時間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保證。章備課所備的時間主要是單元劃分和課時分配,教科書上的一節、不一定對應一課時,根據學生情況、知識點的密度和難度,教師自己應適當作些調整,有時可能合并兩節為一課時,有時也可能分一節為兩課時,全章共用多少課時,劃分幾個單元,什么時候配習題課等,都應在教學前周密計劃好。

二、對思維能力的考核

物理基礎知識所賦予的理解能力

(a)理解物理術語的能力——樞關鍵字眼。如試題20,關鍵是要理解光子的頻率最多有多少種和其中最小的頻率——“最多”和“最小”的含義。

(b)分析物理問題的能力。(ⅰ)挖掘題設隱含條件的能力。如試題30第(1)問的隱含條件是第n-1個沙袋扔到車上后車速仍沿X軸正向,但第n個沙袋扔到車上后,車速就要沿X軸負向;第(2)問的隱含條件是小車無論向X軸正向(負向)運動,其最終速度等零。(ⅱ)研究題設條件不足的能力。如試題(28),可任意假設磁場方向,顯然這并不影響該問題的解答,但是彌補了題設條件不足。(ⅲ)解剖物理模型的能力。如試題(22),將題設模型進行解剖后發現,此題敘述的就是帶電粒子在電場中(非勻強電場)運動,運用能量守恒當粒子從a?b時,有q(Ua-Ub)=21mvc2,從b?c時有q(Ua-Ub)=21mvc2-21mvb2,從而解得vc=32vb=32v。

邏輯推理能力:如試題(30),通過推理的方法找出小車沿X軸正向(負向)滑行時,第n-1個沙袋扔到車上后車速vn-1與第n個沙袋扔到車上后車速vn的關系式,余下問題就是找出隱含條件和運用相關的數學知識來求解這一關系式。

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ⅰ)運用數學知識進行初等計算的能力:如試題(3)(4)(8)(11)(19)(20)(21)(22)(25)(27)(28)(29)(30)等十三道題。

(ⅱ)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物理問題的能力;如試題(7)、(18)等。

分析綜合能力:如試題23,此題應用到的物理知識和規律有(ⅰ)導體在磁場中切割磁力線運動;(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ⅲ)二力平衡;(Ⅳ)焦耳定律(或能量守恒定律)。

篇5

一、導學案的基本概述

1.導學案的內在含義

導學案,是指教師通過共同探討,共同研究,制定出以新課標為指導、以素質教育為目標的,用于指導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一種學習方案。它作為教師們共同參與并制作的集體智慧的結晶,充分而具體地展現了教師們對于新課標理念的深刻理解。這種學習方案的精髓在于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創造了空間。同時,還為學生的學習指明了路線,提高了學生學習的實效性和自由度,打破了死教條,讓學生可以有時間有空間去交流探究,合作學習,在無形中給學生提供了直接和具體的指導。因此,教師們應該積極學習,踴躍創新,鉆研出更多優秀的導學案。

2.導學案的理論基礎

導學案的第一個理論基礎就是“人文主義理論”,強調的是將學生塑造成“完整的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智力發展,還要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包括愛好特長和個人情感。導學案的第二個的理論基礎是“最近發展區”,這種理論認為孩子的發展存在兩種水平,一種是已達到的水平,一種是可能達到的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距離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師應該把握好最近發展區,讓學生得以迅速發展。

二、導學案的編寫原則

1.主體性原則

導學案的設計一定要以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為宗旨,教師不應該只考慮教學任務和教學進度,而是應該站在知識共享的角度,在初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們掌握知識,學到真東西,這樣才能真正地實現教學目標。

比如,在“大氣壓強”的講解過程中,教師的主要教學目標就是帶領同學通過集體教學活動明確學習的目標,掌握本課知識點。首先,教師可以通過交流探討的形式讓學生們回顧上一課的知識,然后再導入新知識。導入新的章節時,教師可以將班內同學分成四個小組,然后通過播放物理實驗視頻,引導學生自主觀察,觀看完畢后再進行分組提問,解決一些理論性的問題。最后可安排學生動手實驗,讓學生們利用礦泉水瓶、塑料袋、吸盤式掛衣鉤等物品,去發現大氣壓強的存在,然后對比液體壓強,總結出大氣壓強的特點。這種自主探究的形式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加深學生們的印象。

2.探究性原則

導學案的編寫應該以學生們的探索學習為中心,激發學生們的創新性思維,讓學生們在獨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所以,導學案的設計在初期不應過于復雜,可采取循序漸進的模式,讓學生們敢于互動探討,樂于積極參與,開發學生們的潛能。

例如,在初中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這一課中,可以這樣設計導學案:利用盒子、水、音叉、塑料袋、筆帽、格尺等物品讓學生們動手實踐,并觀察物體在發聲過程中的特點,以及聲音是如何停止的。在一系列的實驗過后,和同學們共同總結出“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的結論。之后,教師可以從教室內的物品擴展到學生的生活中,讓學生們討論生活當中都有哪些物體發聲,并按照固體、液體和氣體這幾種劃分標準將學生們想到的發聲物體分類,并總結出“正在發聲的物體叫聲源。”之后,教師可以設置一些相關的題目,來鞏固和拓展學生們對于物體發聲內容的知識。

3.階段性原則

導學案的設計應該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啟發學生思考,以提綱式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比如說,在“家庭電路”的學習過程中,導學案可以這樣設計:

首先設定學習目標:第一,了解家庭電路的組成和連接方法。第二,區分白熾燈的種類和使用方法。第三,用電筆辨識出零線和火線。

緊接著就是知識鏈接:在知識鏈接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復習和了解串并聯電路的連接方式,熟悉歐姆定律,明確電壓和電阻的各自性質等。

最后,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填空形式的問題,讓學生們通過共同合作將空白處填全,進而在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自我的價值和存在感。

篇6

一、以往復習課中存在的問題

1、計劃性不強,或者說計劃太粗。韓愈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復習計劃大到幾個星期,小到一節課,如果沒有詳細合理的安排,是很難取得好效果的。有的老師由于沒有詳細的計劃,所以復習到哪里是哪里,開始復習時,花的時間很長,復習很詳細,到后來復習時間不夠,以做題代替復習。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2、教師“一言堂”。整節課以教師講為主,教師認為把整理好的知識或習題的答案講給學生聽,省時間,復習速度快。但這樣的課堂根本不關注學生的感受,不關注學生學得如何,很少有學生的參與和互動。尤其在基本知識復習課、習題課和試卷講評課中,滿堂灌現象較普遍。學生依靠課后大量習題加以鞏固,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3、學生重復練。一講到復習,有的老師就想到練習,大量練,重復練。有的老師以練習代替復習,練習一套又一套,且好多題只是重復的練習。要知道如果學生還沒有形成較完整的知識體系,沒有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及知識間的相互聯系與區別的情況下進行習題操練,勢必造成學生做得盲目,為完成練習而練習的現象,雖表現為對某一知識一時的熟悉,但是用艾賓浩斯的遺忘實驗去分析,一旦操練刺激停止后,隨著時間變化的記憶保留率下降很快。有學者曾說:“評價學習,要看的是五年后、十年后還未忘記的有多少。”另外,教學實踐表明:機械模仿式的重復練習只會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束縛學生思維的發展,影響學生發現意識的形成和創新思維的訓練。

二、有效復習的教學策略

1、制定系統的復習計劃,強化復習目標有效性

周密、系統的復習計劃是保證復習課教學有效性的前提。為了避免復習的盲目性,以及改變“費時多,收效低”的狀況,有必要制訂一個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在復習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根據初中科學學習規律及學生學習情況,整合相關內容,合理安排時間,制定符合學生需求的“三階段系統復習法”,復習過程如下:

第一階段――分塊復習。引導學生將知識塊按體系進行整理、分類、回憶、對比、聯想。每個專題中既有問題情景分析,又有小測驗,還有試卷講評,使學生對知識有一個深刻地認識和理解,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通過這樣分塊的復習,使整個初中科學的知識形成一個知識網,只有抓住這些知識的網絡結構,復習質量才會提高。此階段是復習的主旋律,所占時間較長。

第二階段――綜合訓練、模擬測試。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的同時,還應提高應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我們對本省近三年中考試卷進行分析和研究,精心編寫若干套中考模擬試題供學生練習。綜合訓練題和模擬測試題都不宜過多,花兩周左右時間,以激活學生的思維為主。

第三階段――查漏補缺。在臨近中考兩周時,我們會指導學生進行自我整理,如看書、看做過的練習、看錯題集。使學生能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另外,我們對照考綱和知識點以及近3年中考試題的特點,并從學生練習中發現的問題以及學生在知識、思維和能力方面存在的缺陷,有針對性地編選練習題,進行查漏補缺,特別要重視學生在“雙基”知識方面存在的缺漏。總之,正確采用“三階段系統復習法”,學生獲得的知識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積少成多,真正做到了強化復習目標的有效性。

2、合理設計習題,激活學生思維

(1)選題新穎,發展思維

總復習注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適當的訓練,不僅能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應用中掌握知識。如果在復習課中既能選擇來自生活中的典型例子作背景,設計的問題又具有綜合性,這樣既能體現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要求,又注重引導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和研究方法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從而激發復習的興趣,提高復習的效率。

(2)重視實驗,拓展延伸

在實驗復習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對基本實驗器材進行歸納和總結,對有些遺忘較多的實驗,應帶回實驗室重新操作,如顯微鏡的使用、歐姆定律、伏安法測電阻中的電學實驗等,如果學生不能很好地使用并體會儀器的原理,就談不上讓他們正確判斷,更不可能去設計實驗。

利用核心實驗,不僅可鞏固基礎知識,還可以該實驗為中心拓展延伸。以電學復習為例。筆者嘗試對教材內容整合,調整以學業考試試題創設情境,做核心實驗。

(3)關注熱點,遷移復習。

教師在選題時,充分利用熱點知識作為信息遷移,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是科學復習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教師應做這方面的有心人,多收集、多概括社會熱點問題,對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探討熱點問題牽涉到的科學知識。

3、作業前置,激發學生自主學習。

篇7

關鍵詞 多媒體技術 初中物理教學 措施

新時期全新的教育背景以及日益多元化的學生成長需求推進了我國的傳統教育在內容以及教學方式方法上的深入改革。對于初中物理來說,多年來教師已經習慣于機械式的理論講授以及題海戰術,在應試教育環境下已經很難將教學方法轉為現代化教學。以至于多媒體技術的普及一度成為了束之高閣的花瓶,中看不中用。而究其原因則仍然是教學觀念以及應用水平的嚴重制約。從當前來看,傳統的課堂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知識量要求,特別是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師的教學也逐漸的與時代脫節,許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深深的感覺到時代的落差和力不從心。因此,多媒體技術又一次被廣泛的試用,我們發現有多媒體技術參與的課堂教學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打破傳統課堂的沉悶與教學效率低下的窘境。時至今日,作為初中物理教學來說,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一項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其在物理知識的講授中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為了鞏固實踐教學的成果,并在此基礎上完善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方法,我們必須要繼續不斷的探索與鉆研,爭取運用多媒體參與初中物理教學的巨大優勢,提升教學的整體效果。

一、多媒體技術在優化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一)打破傳統課堂的局限,深度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質

初中物理包羅萬象,這就意味著我們的物理教學不能脫離社會和生活實際而單獨存在。而利用多媒體技術與設備輔助物理教學則可以更好的打破傳統物理課堂的機械、沉悶,完全沖破以往陳舊的教學模式,極大地豐富了物理課堂的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更好的通過多媒體所展示的生活實例來感受物理知識的實際應用,感悟研究物理的無限魅力。讓學生們體會看似復雜難懂的物理知識其在生活中則是普遍存在的,這樣一來就大大地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門檻,增強了學生對于物理學習的信心。特別是在聽與看的過程之后,往往會直接調動學生思考的熱情,這對于學生思維的開發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增強物理課堂的互動與交流

物理課堂上,教師所設計的多媒體習題庫,可以讓學生一邊學一邊練,當學生解放了雙手的同時,思維與口被打開了,學生的提問以及教師的回答,增強了課堂討論的效果,特別是以小組為單位的同學交流,不僅團結了班級全體學生的向心力,更牢牢地抓住了學生們的注意力,使他們互相監督、互相幫助,全身心的投入到物理課程的學習中來。一個良好的學習物理知識的大環境就在潛移默化中營造出來了,在這種氣氛下進行知識的講授,教師的工作則是事半功倍,教學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物理教學可以增大課堂的教學容量

傳統教學方式由于設備簡單,多數情況下是由教師的一張嘴、一支粉筆以及一本教科書作為主要的教學條件,特殊情況下則會增添一些演示設備、實驗設備,而這些內容都十分有限,不僅耗費時間,效果也十分不理想,教師手忙腳亂的動作足以讓學生在短短的幾分鐘內轉移注意力。然而在多媒體技術出現之后,教師只需要將課堂內容輕松地制作成PPT課件,然后按照教學計劃在物理課堂上逐一展示出來,再通過點對點的講解,從而大量的節省了教學時間,增加了物理課堂的信息容量,將爭取下來的時間用于那些要著重強調的知識內容上,教學效果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舉例來說,在復習“電流定律”這物理知識時,由于這個內容所涉及到的儀器、物理量、以及實驗較多。此外本單元的歐姆定律又是整體電學基礎。這就不可避免的使這一內容成為了教學的難點。而運用多媒體教學,則可以將內容在課前制作成演示文稿課件,在課件的第一頁將全部重點內容諸如規律、物理量以及儀器等列成一系列的菜單,然后運用“超鏈接”把目錄和各單元連接起來,這樣一來就可以清晰明確的將復習內容展示在學生面前。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物理課堂教學能夠更好的展示教材內容的重點與難點

多媒體課件因其具有交互性、多元化以及高度的集成化特點,能夠更好的、更細致的把教學過程中的難點與重點輕松的分解,它強大的表現力能夠更好的將信息充分加工,詳細的圖解以及動態演示,為學生鋪平了思考的空間。激發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與創造能力,特別是課件的趣味性和啟發性,能夠降低內容的難度系數,使學生有門路可以展開思考。舉例來說,很多初中物理教師都知道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是多年來初中物理教學的一個攻堅點,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去詮釋知識內容往往效果并不顯著,經常要反復加以講解,不僅教師耗光了熱情,學生仍然是理解的不夠深入。而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師則可以更好的創設教學情境,用生動的光學科教畫面來演示光的傳播以及光從多方向射向界面時所發生的反射、折射現象,這樣直觀的表現使學生能夠在第一時間了解知識點所詮釋的內容,復雜的知識不再抽象,不僅使學生真正的學會了知識,還增強了他們對于科學技術的興趣。所以說,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物理教學,能夠把物理課堂上的一些抽象內容和規律直觀地呈現于學生眼前,降低思維難度,使教師的教學效果更佳顯著。

(五)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技術能夠很好地融入物理學科性質以及具體的內容特點,它可以展示更多的實驗背景而不受到空間的束縛,并且能夠在實驗中真實地還原生活中與物理知識相關的現象,讓學生明白物理就在身邊,極大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好的與學生之間產生心靈上的共鳴。讓學生在這種熟悉、輕松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產生學習的欲望。促使學生運用這種思維模式將更多的生活現象與知識點聯系起來,啟發學生的思考熱情,督促他們熱愛生活、觀察生活。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學生天真活潑、好奇心強烈的特點運用多媒體技術來設計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將知識完美的融入故事之中,增強課件的趣味性,用這種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形式,從而更好的突出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也是切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出發點的最好體現。

(六)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更好的在物理教學的基礎上開展德育與美育

在初中的課堂教學中,在學科中合理的融入德育與美育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對于初中生的教育與不能僅僅從文化知識角度入手,更要注重學生的品質培養。因此,作為初中物理教學來說也不能例外的要適時的融入德育和美育的引導。時展至今,新一代的初中生的身心發展都出現了較大的變化,傳統的說教式德育教育會使學生感到僵硬和跳躍。因此,教師必須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將德育和美育教育更加豐富而富有趣味,并且能夠不著痕跡的與物理教學有機地聯系起來。這時多媒體技術就凸顯了在這一方面的巨大優勢,多媒體技術不僅聲色并茂,更是形象生動,是寓教于樂的良好平臺,雖然物理教學不同于文科內容在德育和美育教育中占據先天的優勢,但這不代表物理學科沒有德育和美育的熏陶,更不代表物理教學就不用承擔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以及正確價值觀念的義務,比如我們用多媒體設備在《液化》一課的講解中,我們運用3號火箭發射的一系列介紹,讓學生更多地了解了那些為祖國航天事業默默奉獻的偉大航天設計師。用他們的勵志故事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科學的滿腔熱情。可見,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夠更好的輔助物理教學,更能在教學之外為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重要收獲。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具體措施

(一)教師在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適度原則

多媒體設備作為教學的輔助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夠完全代替教師的積極能動性。在物理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務必要秉持適度原則,要注重物理現象的動態還原,而不是運用課件來代替教師的努力和表達。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是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的最終目的。因此,課件的應用也必須要與教師的教學有機地結合。多媒體教學應該是教師教學經驗的精華與結晶,而不應該是華麗的追趕潮流的噱頭,教師切不可為了趕形式而顧此失彼。必須要明確多媒體教學只是物理教師授課的輔助手段之一,要注重傳統觀教學與現代技術的互補,取長補短,才能收獲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巧妙運用多媒體技術豐富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方法

作為初中物理教師來說,我們要想更清晰地把知識點表現出來,就離不開多媒體技術的幫助。初中物理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入門階段,對于剛學習物理的學生來說有著一定的難度,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在第一時間讓學生完全理解和消化教材的重點內容,不僅沒有讓學生學會知識,更是極其容易促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良好的教學局面也就無從打開。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與演示與知識點內容相輔相成的的情境畫面,將思維意象轉化為學生的視覺盛宴,從而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的思考中來,促進學生過程的參與以及課后的思索,從而更好的減輕學生的學習和思考負擔。

(三)要求學生學會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廣泛搜集學習資料,做好課前預習

物理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要積極地引導學生通過多媒體網絡平臺來收集與當前物理課程內容相關的學習資料,學生在搜索資料的過程中加強了對于知識點的前期記憶,首先將知識內容有了內心定位。這種資料收集與整理的過程則是很好的課前預習,精心的準備往往會收獲更大的成功,這樣一來,學生在課前做好了思維的熱身,已經對于知識點的背景和內容有了粗淺的概念,從而在課堂上能夠更快速及時地與教師的講解接軌,而不至于措手不及地趕不上教師的思路。與此同時,教師在預習問題的布置上也要重視科學性,要積極地為學生指明探索的方向,繼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的形成。

(四)課件的制作必須要符合物理學科的基本特點

教師在制作課件時,不能只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能只是為了好看而使制作的內容偏離物理學科自身的基本特點。以避免學生對教學的內容產生誤解。舉例來說,光的反射、折射,機械波的產生、傳播等內容,就要求教師要具有較高的計算機應用水平以及對物理學知識的高度理解。

(五)積極運用校園網絡平臺,促進師生的學習交流

教師可以利用校園網來增強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與溝通。物理教師可以在校園網絡平臺上創設物理學習論壇,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發問的平臺,要及時解答學生的問題,并將反饋意見做好記錄,引導學生在校園網中交流學習心得,鼓勵學生踴躍發表個人的意見和建議,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的高速發展成就了我國初中教育方式方法的不斷提升,作為初中物理教育,積極地將多媒體信息技術引入課堂的教學從宏觀上來說有著極大的教育戰略意義。這也是有效開展素質教育的新契機、新思路和新手段。因此,我們必須要群策群力,積極借鑒國際國內優秀的多媒體教學經驗,完善初中物理的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生成,繼而提升初中物理教學的實質成果,并最終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廖伯琴,陳峰.中學物理課程改革的目標與實施[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閻金鐸,郭玉英.中學物理新課程教學概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03.8.

[3]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1.

[4]張大鈞.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

[5]莫旭鐘.信息技術與物理課堂教學整合的實踐與體會[M].中學教學參考.2009.(17).

[6]彭立主.有效教學--信息化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7.

[7]王志茜.淺論信息技術與物理課堂教學整合[M].沖國科技信息.2006.(2).

[8]高金嶺主編.現代教育技術與現代教育[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篇8

當網絡逐漸走進學校的課堂,在物理教學中教師除了使用傳統的實驗儀器之外,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不僅是教學方法的改變,更是教學理念的一次重大變革。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提供了豐富的文字、圖形、圖像、聲音素材,還能實現交互,從各個方面刺激學生的感觀,達到直觀、易記、容量大的教學效果。筆者綜觀初中物理中所涉及的實驗教學,就如何利用多媒體技術談幾點看法。

1 利用多媒體技術,增強演示實驗的觀察性

計算機上安裝攝像頭后,在做演示實驗時就可以發揮其強大的視頻功能,改變傳統器材不便于全班觀察的缺陷。比如觀察溫度計的示數、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教學,通過視頻可以讓全班學生觀察。

有些實驗只能在平面上做,可見度受到極大的限制,不利于學生觀察掌握。如演示條形、蹄形磁鐵的磁場及磁感線分布時,先左右晃動玻璃板并使其中間的鐵屑均勻分部,然后在玻璃板下放一條形或蹄形磁鐵,輕輕地敲擊幾下玻璃板,這時玻璃板上鐵屑就會有規則地排列成弧形曲線,可以形象地演示磁場的分布,但如果學生不走近講臺根本無法看清這一現象。如果將這一實驗放在幻燈機上做,并將現象投到屏幕上,就能使全班學生都看清這一現象。因此,利用實物投影儀或幻燈機等多媒體的放大作用,能讓全班學生都能夠詳細、全面觀察到教師的具體操作過程和讀數方法,從而彌補實驗的不足,增強實驗演示效果。

在演示“歐姆定律”實驗時,由于操作過程復雜,實驗時需要邊講解邊操作,如果直接在講臺上做實驗,學生也觀察不到。可以先將實驗過程錄像,利用Flash內置的視頻組件在需要講解的地方打出字幕,播放時猶如播放MTV一樣,既節約了時間,又增強了效果。

在物理實驗中,有些實驗僅僅發生在一瞬間,如力改變物體的形狀時,要觀察作用一瞬間的球與球拍形變;對這些物理過程錄制完后,導入Flash中進行逐幀播放,利用畫面暫停等功能,就能清晰觀察出任一時刻的狀態及一個狀態到另一個狀態的變化。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實驗是物理實驗教學的特點。在普通物理課堂的演示實驗中,由于受到常規實驗儀器本身的限制,實驗效果常不盡如人意。而通過多媒體技術模擬實驗,模擬一些重要的,但在現實實驗環境下難以完成的物理實驗,則可彌補常規實驗儀器的不足,增強物理實驗的演示效果。

2 模擬抽象內容,增強實驗直觀性

物理教材中有一些實驗由于條件的限制無法在課堂教學中演示,如磁場、磁感線的空間分布和分子熱運動等實驗,學生都感到太抽象,無法理解。而通過多媒體的三維動畫進行動態模擬演示,學生對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知識理解和掌握得就很好。這樣的教學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抽象、枯燥的物理概念變得直觀、形象,突破學生思維障礙,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在物理實驗中,有些實驗因為其空間尺度太大(比如太陽系運動)或太小(比如分子的運動),采用動畫模擬可加強理解。例如,制作一段分子運動的動畫演示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解釋日食、月食成因時,可以做一段地球、月球繞太陽運動的動畫;講述電流方向時,筆者曾用數字電路與發光二極管來模擬電流的方向,電路復雜且只是一種模擬,而現在用動畫來模擬,讓箭頭沿著電路流動模擬電流流動的方向,更直觀且經濟;用動畫模擬內燃機工作的4個沖程,直流電動機工作過程,通過設置按鈕,不但能看到它們連續工作的情形,而且便于分析每一個狀態下的工作情況;在講述船閘工作原理時,做成用按鈕控制的動畫,讓學生自己操作船過船閘的過程,便很容易理解船閘的原理。

當然,動畫也有其局限性,不能真正體現物理過程的真實性,不能令人信服,易造成假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慎重選擇,只要實驗能完成的演示,不要選擇動畫去模擬。

3 回顧實驗探究,增大復習課容量

在物理教學中經常要對前后不同時期學習的內容進行比較、歸納、概括、總結。如物態變化的各個過程,串并聯電路中電流、電壓、電阻規律的對比,測未知電阻的不同方法等,若重做實驗,不僅浪費時間,而且無新鮮感。多媒體能靈活展示相似或相反的物理過程,以其強大聲、圖、像再現物理現象,對其演示整合,喚起學生對所學過知識的回憶,進一步深化所學知識,使所學知識系統化和結構化。更重要的是利用多媒體傳播速度快、預設性能好的特點,多通道傳輸信息,加大教學容量。

在“聲音的特征”一節的教學中,尤其是音調和響度兩個特征,很多學生不容易分清,筆者就采用電視教材,通過大、小提琴的演奏,用力大小不同的方式擊音叉等,初步達到能辨別,再通過樂隊的演奏來區分這些特征,從而達到一個共識: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通常指刺耳程度),響度指聲音的大小(通常指震耳程度)。同時還見到生活中環保人員在不同場合測定噪聲大小的方法和工具,這就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課外知識。通過多媒體技術制作課件,可進一步吸引學生,使學生置身于音像、語音、文字的環境中,節省了教師課堂大量板書的時間,只需用鼠標點擊或用鍵盤操作,就可以使教學內容清楚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加快課堂節奏。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讓學生在一節課中獲得的知識更多、更深入、更全面。

4 注意反思問題,與課堂有機結合

大多數教師都能根據教學需要集合素材,制用課件,并能熟練地使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課堂教學,與傳統“黑板”教學相比,不僅加大課堂教學容量,而且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學效果良好。筆者認為在今后的多媒體教學中應努力避免3件事。

4.1 設備使用單一

使用課件投影對教師來說確實簡單方便,但教者在教學過程中對電教設備的選用應根據實際教學的需要。比如習題課,從頭到尾投影習題的方式是否欠妥?如果采用先印發習題,再通過投影展示學生作業的方式來評講習題、復習知識點,是否更能發現問題,教學更有針對性,效果會更好?

4.2 板書缺失

使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是否就意味著教師可以告別“粉筆灰時代”?學生文化底子薄,悟性不高,面對這樣的現狀,使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就不能缺失板書,包括學生的板演。通過速度較慢,能展示或體現知識聯系與推理過程的板書來突出重點,引領學生的思維,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4.3 課件文本化

教師制作課件都以文本素材為主,而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像、視頻、音頻等素材用得很少。教師課件制作文本化,究其原因,一是教師平時不注重教學素材的收集與整理,“書到用時方恨少”,制作時只能以文本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二是課件制作水平還有待提高,還沒有真正掌握多媒體素材的計算機集成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