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姆定律教學反思范文

時間:2023-07-07 17:35: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歐姆定律教學反思,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歐姆定律教學反思

篇1

1 課題引入

課前我們已經按照導讀單進行了預習,并進行了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請大家在組長的帶領下,討論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時間為3分鐘.

2 交流討論

(1)各組長匯報學習提出問題,并板書,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電壓表的量程選擇時是不是一定要先試觸大量程?

電流表的量程如何選呢?

為什么要求電阻的平均值?

為什么要用滑動變阻器?

利用一個電流表或一個電壓表測電阻的題目不會做.

(2)師生共同解決上述問題.

3 進行實驗

(1)課前我們已經學會了測量定值電阻的大小,現在老師要求你們測量小燈泡的電阻,測量定值電阻的實驗方案是否需要修改?怎么修改?實驗注意點是什么?

(2)老師啟發:如果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流,燈絲的溫度是否會改變?電阻是否會改變?那么電阻的差異是否就是誤差?

(3)學生得出的修改方案.

在測定小燈泡的電阻時不能求平均值,必須將原來表格的最后一列刪除.

(4)教師提問學生還有哪些實驗注意點:

(連接電路時開關要斷開、注意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正負接線柱、滑動變阻器用法)

(5)學生進行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6)學生重新設計表格并建立坐標系處理實驗數據.

(7)讓一個學生將其中的一組數據繪成I—U圖像,強調圖像不會成一直線.

4 實驗拓展

(1)如果小明在實驗中,連接好電路后,閉合開關,電流表無示數,電壓表有示數,則可能是什么原因?

(2)學生分析,說明原因.

(3)教師要求學生擰下小燈泡,閉合開關,觀察現象.

(4)如果小明在實驗中,連接好電路后,閉合開關,若電流表有示數,電壓表無示數,則可能是什么原因?

(5)學生分析,說明原因.

(6)教師要求學生將小燈泡短路,閉合開關,觀察現象.

公開課的前一天,我試上了一下,發現了以下問題:

(1)導讀單準備的還不夠細,學生課前實驗模塊中沒有給出較為詳細的實驗步驟,給學生課前小組合作實驗帶來的較大的障礙.

(2)部分內容難度較大,調查后發現課前導讀單有兩題很少有學生能正確完成.

(3)課中學生小組匯報課前小組合作學習出現的問題時,給學生的思考時間不是很充分.

(4)學生在分組實驗時,耗時過長且實驗數據的處理環節不是很好.

(5)由于課前導讀單準備時,要求過高,對用單個電流表、電壓表測量電阻學生掌握不是很好,課上盡管在這部分內容上花了較多的時間,課堂訓練單反應出學生仍然沒能真正掌握,而且還淡化了本節課的主題—伏安法測電阻.

③調節變阻器滑片使電壓表指針指到合適的位置,讀出電壓表、電流表的示數,并將測量數據填入記錄表格中.

④重復第三步實驗步驟兩次.

⑤計算出每次測得的電阻值,并求出電阻的平均值.

⑥斷開開關.

實驗步驟以填空的形式出現,一方面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步驟,另一方面在這一部分與原來的比較多了一個電路實物圖的連接,這樣可以讓學生真正掌握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同時也復習了電路圖與實物圖的轉換連接.從效果來看,改進后學生對照實驗步驟課前更容易完成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也為課堂上學生迅速完成測定小燈泡的電阻奠定了基礎.

其次,對于導讀單上題目難度的設置,將原來難度較大的關于單個電流表或電壓表測電阻的題目刪去,減輕了學生課前的學習負擔,另加了一題有關實驗操作的題目,以突出本節課的主題—實驗.

(2)關于課堂剛開始時的小組長匯報疑問的形式改進

由于小組長匯報課前小組合作學習出現的問題時,給學生的思考時間不是很充分.我做了如下改進,讓6個小組長將課前出現的問題一一寫在黑板上,這樣全班所有學生對這些問題有了充分的考慮時間,實現了面向全體學生.這些問題可以由全班學生共同解決,有的問題可能剛上課學生無法解決,等本節內容結束時這些問題也就水到渠成了.

(3)關于課堂上的測量小燈泡電阻的教學設計改進

學生課堂分組實驗耗時過長,我認真分析了原因:一方面,學生課前盡管做了伏安法測電阻實驗,但學生主要的精力可能不是在實驗操作上,而是在導讀單最后單個電表測量電阻的具體題目上.這也使得學生在課堂上做測量燈泡電阻時不是很熟練.另一方面,學生對于實驗數據的處理環節由于要自己畫表格,記錄數據,再根據實驗所獲得的數據建立坐標系,描點,最終得到燈泡的I—U圖像,這樣一整套的數據處理學生費時當然很多.第一個方面我已經在導讀單上作了修改,突出了實驗的主題,后來班級學生實驗明顯比前一個班要熟練,也縮短了實驗時間.另外一方面對實驗數據的處理為了能夠讓學生能迅速有效地處理好數據我多加了一張學生的課中實驗

在完成實驗單的同時學生對兩個表格的的取舍有進一步鞏固了小燈泡的電阻不能測量求平均值,知道小燈泡的電阻是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通過自己動手實驗得出小燈泡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學生印象深刻.

(4)關于實驗拓展的改進

本節課的重點在實驗,在課堂教學中,我還設計的電路故障分析這個環節,通過讓學生先判斷再實驗驗證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但使得學生有了感性認識,而且還使得學生對實驗故障有了深刻的理解.

(5)關于特殊方法測量電阻的教學改進

關于單個電壓表測量電阻值的問題,這個學生一開始是很難想出測量方法的,但我設計了一個簡單計算題做了鋪墊,題目如下:

這樣,學生對單個電壓表測量電阻的方法就很容易理解了,最后再將單個電流表測量燈泡的電阻留給學生課后思考.

篇2

【關鍵詞】教材分析;科學探究;適當類比;體會與反思

教材分析及課堂教學設計思想

歐姆定律一課時初中物理電學部分的核心知識,是進一步學習電學知識和分析電路的基礎,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學習本節內容,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作了如下設計:先從生活實際引出課堂探究課題,然后與學生一起設計實驗一一探究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在得出數據的基礎上在進一步體會用圖像法研究物理問題的優越性,在實驗的基礎上提高學生依據實驗事實,分析、探索、歸納問題的能力,分組體驗通過實驗總結物理規律的過程與方法,同時通過介紹歐姆的故事,增進學生熱愛科學、追求科學、獻身科學的學習熱情,最后自然而然得出歐姆定律的結論與公式。下面筆者就詳細談談歐姆定律一課的課堂教學設計。

一、從生活實例中引出科學探究問題

將電源開關燈泡組成一個簡單電路,燈泡發光,讓學生自己動手設法改變燈的亮度,要想改變燈泡的亮度就是要改變通過燈泡中的電流,而改變燈泡中電流的方法歸納起來就兩種改變電路兩端電壓或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從而引出課堂探究的問題,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壓、電阻有何關系。

二、設計分組實驗,用控制變量法分別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探究一:電阻R不變時,研究通過它的電流與其兩端電壓的關系

按圖示電路他接好電路引導學生采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分組實驗

便把測量的數據填入下表

R=____Ω

然后引導學生分析數據,歸納得出結論:電阻一定時,電流與電壓成正比。

探究二:保持電阻R兩端電壓不變時,研究通過它的電流與其電阻大小的關系

按圖示電路他接好電路引導學生采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分組實驗

便把測量的數據填入下表

U=____V

然后引導學生分析數據,歸納得出結論:電壓一定時,電流與電阻成反比。

三、適當類比,提升學生理解定律和運用公式能力

在學生分組實驗探究的基礎上得到歐姆定律,導體中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成正比,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用公式表示為I=U/R,推導出歐姆定律的變形公式U=IR和R=U/I,對于變形公式R=U/I一定要理解其物理意義,因為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所以不能說電阻與電壓成正比,不能說電阻與電流成反比,也不能說電阻與電壓和電流有關,要理解電阻的大小決定于本身的材料、橫截面積和長度,與加在它兩端電壓大小和通過它的電流大小無關,即使電阻兩端不加電壓,它的阻值還是本身那么大,但在不知道電阻值大小的情況下利用公式R=U/I可以算出電阻值的大小,電阻值一旦算出后,如果不考慮溫度影響,電阻值就不會再發生變化。為了更好地理解公式R=U/I的物理意義,可以將電阻與密度、比熱容、熱值等相似的物理量進行類比。

四、課堂教學中體會與反思

通過本堂課教學實踐,筆者體會到以下幾點務必在教學環節中得到體現與完成:1.在探究電流與電壓關系和探究電流與電阻關系時務必弄清滑動變阻器在兩次實驗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前者是為了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后者是換了不同阻值的電阻后每次都要重新調節滑動變阻器使電阻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2.在探究電流與電壓關系時,在學生得到實驗數據后由于測量數據肯定存在誤差,可引導學生以電流I為縱坐標,以電壓U為橫坐標,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根據表中數據,在坐標系中描點,畫出I-U的圖像,可以幫助學生較為直觀地得到電阻一定時電流與電壓成正比的結論。同樣在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時也可采用圖像法,這樣做的好處,一是比較直觀,二是可以修復實驗數據測量時的誤差,使學生更易得到實驗結論。3.在探究電流與電阻關系時要控制電壓相同,在這部分實驗中,要讓學生明確兩個問題,一是控制的電壓大小要合適,尤其是相對于電源電壓而言不能太小,二是要知道選最大值多大的變阻器較為合適,當定值電阻由小換成大的或由大換成小的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電阻應如何調節,這里的能力培養相當重要,學生一旦理解了,那么在以后考試中遇到相關的實驗題做起來就會很得心應手,反之這里的實驗考題將一直成為學生的考試難題。4.得到歐姆定律公式后,務必讓學生理解在運用公式I=U/R時,三個量必須是同一電路上的電流、電壓、電阻,即必須滿足同一性和同時性,在訓練學生歐姆定律公式及變形公式運用時一定要結合串聯和并聯電路的特點展開訓練,一方面要注重訓練學生看懂電路圖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培養學生一題多解的能力。

篇3

  化學老師個人工作計劃1

  從本學期的期中和期末兩次考試可以看出,化學試卷由以往的六頁紙變成了八頁紙,雖然總的題目數基本不變,但是總的量變大了。這就要求我們學生在閱讀資料、圖像、表格、實驗探究等信息時,能有效抓住題目中有價值的內容,學會分析、理解題目的意圖,并能與自己學習過的基礎知識有效結合,靈活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不僅僅是對學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時也是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教師只有不斷進步,學生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首先,態度決定一切。

  學生的態度決定了學生學習的態度,決定了學生對待學習的方法、對待學習的認真程度、對學習成果的在意程度等。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又有一部分源于教師的態度。如果教師本身不積極,那么學生也不會有多積極,教師的態度不認真,學生也不見得有多認真。所以,教師的態度,對學生學習態度有直接影響。

  想要轉變學生學習的態度,教師從自身做起,從每一節課做起。認真備好每一堂課。認真鉆研教材,認真編寫習題,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認真批改學生的作業,認真對待每一位學生。備課時不僅要備上課的內容,更要備學生,比如學生的能力、學生的情況等。除此之外,課后反思也很重要,教師只有認真反思,才能找出自己的缺點與不足,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其次,不斷學習知識。

  俗話說的好,要給別人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如果自己只有一杯水,教師與學生在知識和技能方面相差無幾,教學難免捉襟見肘。但是隨著信息不斷的變幻,對事物的認識不斷的加深,如果我們教師不學習的話,還是固守自己曾經掌握的知識,那么,教師的那桶水還能不能倒給學生一杯水,值得進行反思。作為教師,自己學過的知識畢竟有限,只有不斷學習知識,不斷給自己充電,才能讓這桶水里不斷涌出清泉。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要求老師要有更扎實的基本功以及過硬的專業知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適應這個變化頻繁的時代。

  所以,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堅持自己學習的態度,強化自己的專業知識,堅持不斷學習知識,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用知識來培育祖國的下一代。讓學習貫穿于整個職業生涯,讓學習貫穿于人的整個一生!

  化學老師個人工作計劃2

  一、指導思想

  我們帶著希望和憧憬又迎來了一個新的學期,本學期理化生教研組將繼續在“課改”新理念和新的《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以學生發展為本,齊心協力,落實好學校制定給我組的各項工作,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教學質量,規范教學過程。使每位教師在科研的同時提煉自身的教學水平,在幫助學生發展各方面素質的同時,使自身的業務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二、學生分析

  本人所教學學科共有兩個班,這些學生基礎高低參差不齊,有的基礎較牢,成績較好。當然也有個別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這樣要因材施教,使他們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不斷發展進步。從考試情況來看:優等生占xx%,學習發展生占27%。總體情況分析:學生兩極分化十分嚴重,中等生所占比例不大,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熱情不高,不求上進。而其中的優等生大多對學習熱情高,但對問題的分析能力、計算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存在嚴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識拓展和知識的綜合能力等方面不夠好,學生反應能力弱。

  根據以上情況分析:產生嚴重兩極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在九年級才接觸化學,許多學生對此感到無從下手,不會進行知識的梳理,導致學生掉隊,同時學生面臨畢業和升學的雙重壓力等,致使許多學生產生了厭學心理。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體系的第一個特點是分散難點,梯度合理,又突出重點。以學生生活中須臾離不開的水、空氣、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學習元素和化合物知識,同時有計劃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定律。這樣使教材內容的理論與實際很好地結合,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化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解決生活和生產中常見的化學問題的能力,還可以分散學習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以減輕學習時的困難。為了有利于教師安排教學和便于學生學習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點較突出。

  第二個特點,突出了以實驗為基礎的,以動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塊中都有有許多學生實驗和實驗探究,同時又注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

  四、目標任務

  1、 理論知識聯系生產實際、 自然和社會現象的實際,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學以致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會初步運用化學知識解釋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

  2、使學生學習一些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學習常見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礎知識,掌握化學實驗和化學計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學在生產中的實際應用。

  3、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培養學生動手和創新精神。使學生初步運用化學知識來解釋或解決簡單的化學問題逐步養成自己動手操作和能力。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4、針對中考改革的新動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養學生適應中考及答案的各種技巧。

  5、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注意啟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

  6、培養學生的科技意識、資源意識、環保意識等現代意識,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五、方法措施

  1、重視基本概念和理論的學習。

  2、備課、上課要抓重點,把握本質。在平日的備課、上課中要把握好本質的東西,

  3、在平日講課中學會對比。

  4、講究“巧練”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學實驗。

  6、跟蹤檢查。

  7、加強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管理,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場所。

  化學老師個人工作計劃3

  一:教學指導思想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各學科都在實施新課改,目的是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新課改促使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發生革命性轉變,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這是中國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初中物理作為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一門重要課程,其教學現狀與素質教育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相當一部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也是當前物理教學中開展素質教育的一個障礙。新課程標準下的物理教學,作為教師應樹立一切為學生的發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學中要關注每一個學生,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倡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勵學生限度地參與到教學中去,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二:班級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的幾個班通過上學期期末考試看,每個班的學生成績差距大,好成績的學生少,學空生較多,上課時學生的積極性不高,不夠靈活,有極個別學生上課不聽課,課后不做作業,沒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這就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新學生的思維,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三:教學內容分析

  本學期教學時間共計二十二周,除去節假日,實際授課二十一周,教學時間緊張,教學任務繁重。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從第十三章到第十八章共計六章,前兩章為熱學內容,后四為電學內容,這些內容比較抽象,特別是電路圖分析對學生更是困難。

  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內容有:分子熱運動、內能、比熱容、熱機、熱機的效率、能量守恒定律。這些內容是在學習了機械能的基礎上,把能量的研究擴展到內能。教材首先介紹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通過擴散現象引出熱運動的概念,在分子動理論的基礎上說明內能是所有分子熱運動動能和勢能的總和,通過實驗說明熱傳遞和做功都可以改變物體內能,并引出熱量和比熱容的概念。通過實驗探究活動加深對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的理解,教材列出比熱容表,讓同學們知道水的比熱容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要求同學們能進行簡單的熱量計算。內能的利用教材中重點講了熱機的例子介紹熱機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最后給出了能量守恒定律,這一節是對本章及以前所有的物理知識從能量觀點進行的一次綜合。

  第十五章的教學內容是學習電學概念和規律的基礎,生活中又經常用到,所以在講解知識技能的同時,特別應該強調過程與方法的學習。教材盡可能多的聯系是實際,提倡多動手,由學生經歷與科學工作者進行科學探究相似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領悟科學思想和精神。“電流和電路”的基本概念和它們在電路中的基本規律是本章的核心。

  第十六章主要學習電壓和電阻。“電壓、電阻”是初中電學的重要內容,是學習電學基本規律的必備知識。本章是在學習“電流和電路”知識的基礎上對電學知識學習的深入,是進一步落實課標標準,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必然要求。電壓是電學三大基本概念之一,是學習歐姆定律的前提和基礎,電壓表的使用和變阻器的使用又是學生探究電學基本規律,進行后續電學知識學習的保障。

  第十七章主要學習歐姆定律。歐姆定律是初中電學知識的基礎和重點,處于電學的核心地位。歐姆定律是電流、電壓和電阻之間關系的體現,也是學習下一章“電功率”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習高中物理中的閉合電路歐姆定律、電磁感應定律、交流電等內容的基礎。本章通過探究電阻上電流跟電壓的關系,明確電流、電壓、電阻的關系,在探究結果的基礎上得出歐姆定律。并利用歐姆定律對串、并聯電阻的規律進行定性的分析。通過測量小燈泡的電阻的方法,探究測量導體的方法,這是歐姆定律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很好的應用。通過這些探究活動,讓學生領悟探究的全過程,特別是對實驗的評估和對實驗數據的分析,進一步學習利用控制變量法。

  第十八章主要學習電功率。本章是在學習歐姆定律的基礎上,把電學的研究擴展到電能和電功率,是對電學基本規律學習的深入,是電學規律的大綜合,是初中電學知識的終極目標和核心。本章包括“電能”和“電功率”這兩個重要的物理規律。同時介紹了電熱的作用和有關安全用電方面的知識。從課程標準要求上看,這些內容都是初中電學的重要內容,同時電功率也是初中電學中最復雜的內容,是電學中的重點、難點。

  四:教學措施

  1:加強師生情感的交流,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教”的目的是為了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學”。只有教師熱愛學生,才會主動了解、關心學生。而學生又會從內心感激老師的幫助和指導,這樣激發了學生奮發學習的精神,讓學生主動地學,高興地學,愉快的學。

  2: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程物理教學方法多樣化是時代的需要,在物理教學中可采用實驗探究法,問題討論法,調查事實法等。尤其實驗教學應突出實驗、觀察與操作的趣味性,進而轉化為學生的積極求知欲。

篇4

1.現狀及原因分析

1.1 家庭及社會大環境的影響

據調查,目前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有一半以上外出打工,又由于國家對大學畢業生不再分配,造成了大學畢業生畢業后自謀職業,這對學生的學習動機產生很大的影響,認為認真讀書還不如混個初中畢業證就外出打工,這就造成了許多家長對學生的學習不重視,遇到學生調皮、搗蛋老師家訪時,學生家長便會流露出學生不管他成績好壞,只要讀完初中就行。受這些家長以及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對學習的態度很隨意。

1.2 中考的弊端

由于分數論,部分老師還是那種"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認為其它什么"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把課堂還給學生"無多大意義,一概不管,認為學生只要能考試就行。所以有的老師搞題海戰術,殊不知,農村初中學生基礎本來就差,又有幾個能夠應付題海戰術的,學生慢慢地失去學習興趣,這就造成了物理教學成績的大面積下滑。

2.提高質量的反思與對策

2.1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智力能力,情感等個性因素,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從感性到理性,由淺入深,逐漸引導和啟發學生思考問題和提出問題,盡量為學生創造研究問題的情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經自己努力能學懂、學會。我在教學《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一節時,先復習創設問題情景,再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步驟和實驗中的注意事項,然后由學生完成探究實驗,并分析總結出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后,告訴學生這就是歐姆定律,然后讓學生看課本上歐姆定律的內容。我這樣說道:同學們,我們成功的探究出了歐姆定律,真了不起。我又把R=U/I各字母所表示的意義及單位和公式的推導讓學生自己看書解決,再讓一位同學上黑板把歐姆定律的公式推導出來,學生都能完成。我就想,學生能夠看書解決的知識,老師為什么要作賤自己把它一講再講呢,何不把課堂還給學生,這樣學生學得輕松,老師也教得輕松。可見,我們要相信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

2.2 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我的做法是:

2.2.1 給學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上第一節物理課,一定要給學生留下難忘的好印象。除了注意自己的衣著言行及有禮貌地向學生介紹自己的姓名,住址等情況外,還推心置腹地向學生宣布:無論學習好壞,只要是勤學好問的學生我都喜歡。

2.2.2 平等對待后進學生,并對他們取得的進步及時給予肯定和好評

對待他們一是不能歧視,挖苦,不能打擊他們的上進心,相信他們,幫助他們,給他們一份愛心,積極主動地深入到他們中間,及時了解他們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狀況,從實際出發進行因材施教。

2.2.3 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往往是隨他們自己的學習興趣為轉移的。當學生對某學科知識發生興趣時,他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所以,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環節。

3.加強學習方法指導

3.1 培養學生認真閱讀課文的能力,實現從"學會"物理到"會學"物理的轉化

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閱讀課文完成自學提綱,來引導學生推敲概念和定律中的重要字句,掌握課本中用什么物理現象及實例說明概念和規律。只要認真閱讀課文,弄懂、掌握好課文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基本公式,學好物理并不難。

3.2 培養學生獨立能力,改變教師"滿堂灌"的做法

凡教材中比較簡單的問題,學生能通過自學掌握的知識,在課堂上讓學生看書,討論解決,演示實驗,凡學生能操作的就讓學生上講臺當"小老師";學生提出的問題,凡能通過閱讀教材解決的,就引導他們閱讀課文有關內容自己解決。這樣,不僅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增強了學生學好物理的信心。教師雖然在課堂上講課時間相對少了,但學生閱讀、討論,動手的時間卻增加了。

3.3 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篇5

一、新知導入環節巧妙運用,以思維導圖構建學生思維情景

物理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而物理概念又是從實際生活中概括而來的,有著嚴格的界定."亞里士多德錯覺"告訴我們,日常生活的習慣和經歷往往會讓我們產生一些膚淺的、感性的經驗,而這些經驗有時會與科學的物理概念相違背,這就不可避免的為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阻礙.如果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前概念而展示新概念給學生看,這樣從表面看,學生在課堂上接受了新概念,但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又會按照自己頭腦中的前概念去處理.這時,若是引入思維導圖,則可以很好的解決此類問題.

整個中學物理大致上可以分為熱學、電磁學、力學、光學、聲學等幾個大的部分,每一部分既相互區別又相互關聯.以聲學為例,聲學一塊在初中物理蘇科版中涉及很多,但筆者經過近幾年的教育教學實踐后總是覺得聲學是初中物理的難點之一,而令人費解的是聲學領域中初中學生能夠接觸到并感興趣的例子尤其多.如回音、超音速飛機、趴在地上聽敵人數量的例子等等.這些例子一旦講出來學生的興趣都會非常濃厚,但是在實際教學到對應的知識的時候,如聲音的介質種類以及對聲音傳播的影響、聲音產生的原理、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等問題的時候,學生在前后聯系上存在很大的問題.尤其是在聲音的特征一節中涉及到聲音的音調和響度兩者的區別的時候,以及在人耳聽不到的聲音再引入頻率的問題的時候,有很多學生在接受上明顯存在問題.于是筆者立刻聯想到了思維導圖,并手繪了一個思維導圖,在聲音的新課導入的時候用于創設情景.學生在看了思維導圖之后既喚醒了自己的潛在知識,而且又能更好的接受新概念. 從實際效果來看,使用思維導圖引入的課,效果明顯好于不使用思維導圖的情況.

二、課堂分析環節巧妙運用,以思維導圖促進概念系統形成

物理知識是人類認識物質運動的基礎條件,也是學習物理的直接對象,在物理學中,物理現象、物理概念以及定律等共同構成了物理知識.物理概念反映的是物理現象的一些共同點和本質屬性,是對于人們頭腦中意識的抽象概括.物理現象只有經過物理概念的概括才能被學生吸收,這也是學習物理規律的基礎所在.就這點來說,物理概念在思維導圖的引領下進行有效聯系,在整個學生思維中物理學體系構建上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和地位.比如在初中物理中,學好力學可以促進學生物理思維的初步搭建以及為高中物理的力學部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還可以通過對力學部分的學習,使自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一個檔次.另外力學問題跟同學們的生活實際聯系又異常緊密,通過對力學知識點一個個的學習中,對力學問題一個個的解答中逐步培養起學生仔細觀察的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產生對物理學的興趣越來越濃厚.

而初中物理力學的知識架構中紛繁復雜,合力、分力、平衡力、非平衡力、速度、方向等等因素同時拋出,讓一些思維能力尚未完全發展的學生一下難以接受.筆者就針對上述部分設計出了如圖2的思維導圖.在教學過程中適時拋出,促進學生練習思維導圖,逐步的讓知識在大腦中結構化、系統化.

三、難點突破環節巧妙運用,以思維導圖提升分析理解能力

在初中的物理學中,已經開始重視對學生的概念教學了.但是仍有很多學生覺得物理概念理解困難,難以背誦和應用;物理規律雖然容易背誦,但是卻很難有效的運用;部分學生也反映在課堂上能夠聽懂,但在課后的習題中卻很難融會所學的知識.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困難使得學生對整個物理學的學習都產生了恐懼.我們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出發,不難發現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主要在這樣幾個方面.

1.學生對于物理概念的理解是松散而零星的,沒有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因而對于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記憶就會出現困難.

2.學生沒有經歷過認知的沖突過程,認知性知識是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因此,思維導圖的使用能夠增加學生的結構意識,更重要的是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和解決物理問題的實際能力. 例如,初中物理的歐姆定律內容,不僅僅是中考的重要考點,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部分重點內容是:歐姆定律表達式及其所揭示的物理意義、歐姆定律表達式的變形和應用 、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技能,與這些重點內容相關的考點很多,如電阻的關系、歐姆定律實驗的電路圖的設計、實物圖的連接、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時實驗所得數據的分析等等都是常見卻困難的考點.很多學生由于基礎知識掌握本不牢靠,加之知識的運用能力稍弱,于是常常會出現卡殼的現象,也知道如何做,就是找不到那把鑰匙.在這種情況下往往只要把已知知識點進行簡單梳理,根據知識脈絡梳理出問題的解決思路并可最終解決.例如這樣的一道題目:有一定值電阻,如果在它兩端加12 V的電壓,通過它的電流是0.4 A,那么它的電阻是Ω;如果在這個電阻器兩端加15 V的電壓,那么通過它的電流是A,它的 電阻是Ω.象這種歐姆定律的綜合運用題目考察的比較活.筆者在一些同學解題卡殼的時候請這部分同學繪制歐姆定律的思維導圖如圖3.結果很多同學在按照思維導圖操作之后能迎刃而解.

綜上所述,我們從學生課后學習的角度出發,思維導圖的引進是對傳統學習的一種創新和革命.這種方式給學生提出了新的學習要求,也是一種更為有效的學習方式,增加了學習的樂趣,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在這種輕松的環境下得以提高.在進一步的研究中,我們發現要更加重視對物理教學內容的分析和實踐,要不斷創新教學手法,積極推廣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學中的作用.

四、教學反饋環節巧妙運用,以思維導圖檢驗教學實際效果

如今,一些傳統的手段是無法檢測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的,只有通過學生的思維導圖,教師才可以較為準確而全面的了解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同時,學生也可以對比自己的思維導圖和專業性的思維導圖,這有助于學生的自我檢測.在物理學中,物理思維導圖是準確描述學生對于概念的理解的一種形式,具有很高的層次性.在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要考慮很多方面,比如概念的分類、延伸和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等.通常情況下,思維導圖的制作都是從普通概念出發,再逐步延伸到一些特殊的概念,像重力彈力之類的;注重概念之間的聯系才能深入理解概念.學生在制作思維導圖的時候,需要認真地考慮定律和公式之間的內在聯系,要注重概念和公式之間的推理演變.總而言之,用物理思維導圖來指導學生的評價不僅僅可以促進學生回顧構建知識;同時也讓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分析思維能力.從整體的高度去回看所學知識,這樣取得的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的.

篇6

一、后現代科學觀

后現代科學觀是后現代主義在批判現代科學觀尤其是科學主義科學觀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對科學的總體認識,其核心觀點之一是質疑科學的客觀性和真理性,強調科學的可變性和暫時性。科學主義者認為,科學的研究對象是純粹的客體,科學的觀察和實驗是客觀的,所得證據和數據是客觀的,對證據和數據的分析也是客觀的,因此所得結論也是客觀的,因而科學具有不容質疑的客觀性和真理性。然而,隨著科學的發展和對科學現象認識的深入,人們發現科學主義對科學的理解是簡單、幼稚和膚淺的。在后現代科學觀看來,研究者的“前理解”使任何科學活動都成為一種參與、解釋、轉換、修正,使任何觀察陳述或事實都成為暫時而不是絕對和永恒。例如,用尺子測量一本書的長度,不同的人會得出誤差程度不同的結果,如25.54cm、25.53cm、25.61cm、25.63cm等。在后現代科學觀看來,盡管尺子和書本都是純粹的客體,但不同人的“前理解”不同,以至得出了不同測量數據,這些測量數據都不同程度地接近書本的真實長度,但都不是真實長度。很顯然,測量工具越精密,越接近書本的真實長度,但永遠測不出書本的真實長度。就像用多邊形內接或外接一個圓,多邊形的邊越多,就越接近圓,但永遠無法和圓重合,即它永遠都不是圓。因此,激進的后現代主義者費耶阿本德甚至認為,所謂的“實在”只是人為的產物,當人的認識與新的觀察方式、新的知識概念相結合時,他就會獲得新的物理實體。[1]這樣,觀察陳述與事實的具有普遍意義的“元話語”角色被否認,科學理論的本體論承諾不復存在。科學基礎本體意義的喪失,使科學成為了一門解釋的學問,而不再是一門具有體論意義的揭示客觀真理的知識;科學理論的真理性只存在于一定的語境和關系中,只是一種綜合性的具有暫時性質的對話。[2]因此,后現代科學觀轉而強調對事物認識的多元化,不同理論是從不同角度對事物的透視,它們之間是不可通約的,但它們之間是“平權”的,各有價值所在。顯然,后現代科學觀在消解科學客觀性和真理性的同時,過于強調其主觀性、可變性、暫時性,是有失偏頗的。但是,后現代科學觀所否定的是把科學看作絕對真理的化身,并沒有否定科學是對世界的一種解釋。就此而言,后現代科學觀有助于人們扭轉思維定勢,拓展思維空間,激活創造性思維。

二、在物理教學中滲透后現代科學觀,培養創新精神

在科學主義者看來,既然科學是絕對真理,那就不必要懷疑它,接受它即可。顯然,科學主義有助于學生短時高效地學習確定的科學知識,但不利于質疑精神和創新精神的培養。雅斯貝爾斯曾指出:物理教育把科學知識當作不變的真理來教學、考試,忽視科學知識的真正形成過程,機械地對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程序和方法的訓練,忽視科學的局限性,使學生誤以為科學不可錯和無所不能,可以解決人類的一切問題,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進而導致科學迷信和科學崇拜。[3]在我國物理教學中,更是一直把科學看成是確定的理論體系,只重視科學知識確定性的一面,過分強調學習結果,輕視知識的獲得過程,對其可變性、暫時性重視不夠,再加上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這種教學的消極后果是將科學理論靜止化、僵化、神圣化、教條化,以至思維狹窄,缺乏創新。例如,在一次提出問題能力測試中,筆者用自制的簡易器材,給初三尖子班和普通班學生演示一個“怪坡”實驗,實驗中的雙錐體自動沿斜槽架子向上滾,而不是向下滾,然后請學生根據這個奇怪現象,把感興趣的問題寫下來。結果尖子班學生提出的問題數量較少,而且基本都可用已有知識回答,而普通班學生提出的問題數量明顯多于尖子班,而且問題大多需要進一步探究才能回答。這與國外一些研究者發現不一樣,他們發現學習成績高和學習成績低的學生提出的問題數量沒有顯著差異,但問題的質量卻有顯著差異,高水平學生提出的問題大多需要進一步探究才能回答,而低水平學生提出的問題大多在問題情境中直接就可以找到答案,或用已有知識可以回答。[4]這種差異很顯然與國情有很大關系。我國物理教學受科學主義的影響更大,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容易造成學生對教師、對書本、對權威的迷信,缺乏發散思維、批判思維和想象力等,這種現象在尖子班更甚。無疑,要改革我國物理教育的這一頑疾,后現代科學觀提供了新的視角。在后現代科學觀看來,既然科學是可變的、暫時的、發展的,那么現行知識就值得懷疑,那就需要探究它,甚至重新建構。因此,我國“物理課程標準”強調“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的課程理念,這表明了我國中學物理課程改革的后現代科學觀意蘊。在享有指導美國跨世紀科學教育改革“圣經”之譽的《面向個體美國人的科學》一書中,美國科學促進協會把科學世界觀作為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科學可以認識世界、科學是可變的、科學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這里的科學世界觀其實與后現代科學觀是一致的。后現代科學觀消解科學的客觀性,強調科學真理的相對性,其積極意義在于把科學看成為永無止境的探索過程,而不是一成不變的知識體系。后現代科學觀認為:公共知識是建構的產物,而不是發現的結果。[5]“發現”意味著不管你發沒發現,它都“存在”著,具有客觀的獨立性;而“建構”則滲透著人們的主觀意趣,知識的建構是基于人們的立場、趣味、眼界、胸襟而實現的。這意味著一切都可以質疑,一切都可以修正,甚至一切都可以推倒重來。這樣一來,知識就可以成為解放人的力量,而不是壓抑人的力量。我們以對“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這一內容進行科學探究為例,說明科學主義科學觀和后現代科學觀的不同的教學處理。按照科學主義的觀點,電流與電壓、電流與電阻之間存在惟一的確定關系,這種關系如同地下的礦藏一樣,不管你是否發現,它都客觀存在著。表1是某學生得出的數據,從中可以看出“電流隨電壓的增大而增大、電流隨電阻的增大而減小”的定性關系,但并不能一目了然地看出精確的定量關系。教師在引導學生分析這些數據時,往往會說電流數據存在誤差,沒有誤差的真實數據應該如表2,由此得出“電流與電壓成正比、電流與電阻成反比”的定量結論。但是,如果教師不引導,學生自主分析表1的測量數據,那么他們可能會得出什么結論呢?盡管學生不知道那些沒有誤差的真實數據,但他們已習慣了老師平時的說法:初中階段研究的都是比較簡單的關系,如相等、正比、反比等,這種說法已經變成了學生根深蒂固的“前理解”,以至于看到B隨A增大而增大,就想當然地把B與A的關系看成正比;看到D隨C增大而減小,就想當然地把D與C的關系看成反比,因此學生仍然可以得出“電流與電壓成正比、電流與電阻成反比”的結論。這些結論都與書本上的歐姆定律一致,于是師生皆大歡喜,探究成功了。然而,在這種沒有教師引導的“自主”科學探究中,學生的“前理解”仍然擺脫不了“唯書”、“唯上”、“唯師”的思維定勢的束縛,并沒有一丁點的質疑和自主建構,因此除了比講授式教學多學了一點控制變量法,以及對所學知識理解更深之外,對探究結論的暫時性、可變性、多樣性毫無了解,而后者卻是科學探究的核心之一。假如書本上沒有歐姆定律,學生也沒有因受教師影響而形成的“前理解”,那么學生會如何處理表1的數據呢?實際上,如果把表1的數據輸入計算機,完全可以建構出不同的結論,而歐姆定律只是其中一種結論。可以預料,在這些不同的結論中,歐姆定律是比較簡潔的結論,而其他結論可能很復雜。那么,面對如此豐富多彩的、合理的建構結果,教師應該怎么辦呢?這是一個帶有共性的問題。按照后現代科學觀,面對不同的建構結果,需要科學團體的協商,被科學團體所接受的結論即上升為科學理論,寫在教材上,供后來人學習。協商的原則至少有兩個,一是真的原則,即建構結果是否與實際相符;二是美的原則,即建構結果是否美,即多樣統一、簡潔、和諧、對稱美。很顯然,這些建構結果都與實際相符,但其中一個建構結果———“電流與電壓成正比、電流與電阻成反比”更簡潔,這個建構結果就是歐姆定律,這樣歐姆定律就被接受了,寫在教材上,成為一代又一代學子學習的經典內容。然而,在物理史上,并非所有的建構結果都符合美學原則,如對于光的折射,一千多年前就已經得到折射角與入射角成正比的結論,夠簡潔的了,但后來人們又得出了折射角正弦與入射角正弦成正比的結論,很顯然后者更復雜,但更真。如果這樣看,對于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歐姆定律只是一種建構結果,而其他的建構結果雖然不夠簡潔,但很可能更真。既然如此,為什么一定強調歐姆定律的唯一性?為什么把其他建構結果一概排斥?為什么我一定要接受前人的建構結果?無疑,這樣挑釁式的質疑和反叛有助于促使我們對傳統物理的教育觀念、傳統教育模式、傳統的知識灌輸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并對長期統治物理教育領域的科學主義范式進行清算。然而,一些教師往往持一種非此即彼的觀點,把后現代科學觀教學處理當成一種惟一的教學處理,以一種片面性克服另一種片面性。例如,在一次“后現代科學觀及其對物理教育的辯證影響”講座前,筆者用一份問卷測試聽課教師的科學觀,然后在講座中注意持不同科學觀的教師對筆者講座內容的態度反應。在互動討論中,持科學主義科學觀的教師發出質疑:知識重要還是科學觀重要?如果這樣上課,什么時候才可上完?怎么考試?等等。實際上,后現代科學觀的教學處理的確費時費力,不可能在每個概念、規律教學時都要大張旗鼓來一番質疑,重新建構。但是,如果教師能夠注意適時地滲透后現代科學觀的思想,如提醒學生“這是到目前為止,我們得到的比較好的結果”,“這是前人得到的,說不定將來哪位同學會改變這一結果”等等,讓學生意識到所學習的內容僅是一種可選擇的建構結果,這個建構結果是可變的、暫時的,這種做法對學生的創新精神的養成會有不可估量的深遠意義。超級秘書網

三、結束語

盡管物理課程改革蘊含著后現代科學觀,但仍有學者認為“我國社會現階段并不是如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樣已進入后現代社會,‘科學主義’或‘工具理性’肆虐了”[6],并批評有人“從后現代主義課程理論的兩個概念出發,揭示出教學活動的本質,分析我國課堂教學對教學活動本質的背離”。[6]但有學者則把這些觀點稱之為“發霉的奶酪”[7],“是狹隘的國家意識和民族意識在作祟”。[7]筆者認為,任何一種哲學思潮、教育思潮都不是解決所有教育問題的靈丹妙藥,各種理論各有妙處,適用于解決不同的問題,那些脫離社會歷史背景進行簡單地、機械地類推或否定的做法,都會使之偏頗的。我國物理教學受科學主義影響過深,忽視學生的自主探究,以至于學生“唯書”、“唯上”、“唯師”,缺乏質疑和創新精神,而后現代科學觀無疑為根治這一頑疾提供了新的視角。

[參考文獻]

[1][美]費耶阿本德著,周昌忠譯.反對方法[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2.

[2][德]伽達默爾著,洪漢鼎譯.真理與方法[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

[3][德]雅斯貝爾斯著,鄒進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1.

[4]ChristineChin,G.Kayalvizhi.Posingproblemsforopeninvesti2gations:Whatquestionsdopupilsask[J].ResearchinScience&TechnologicalEducation,2002(20).

篇7

一、問題導入,溫故知新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對于一節課而言,導入環節至關重要在該環節設置問題時,必須從學生的具體學情和教學內容的結構出發,科學的設置問題學生學習歐姆定律前,對滑動變阻器有一定了解,可以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設置問題

問題 如圖所示的電路,有沒有辦法使電路中的電流表示數增大?

從問題的電路圖看,處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從滑動變阻器出發,學生很容易切入對問題的思考,形成對問題的認識結果是不是這樣呢?連接電路進行實驗檢驗的欲望被有效激發,這樣學生的思維點被帶到用實驗方式探究“改變電路中電流辦法”教學一開始就放手讓學生進行嘗試,學生通過自主實驗發現,通過改變滑動變阻器阻值、改變電池的節數(改變電壓)都會引起電流表示數(電路中電流)的改變這個現象的發現,很自然地可以聯系到新的問題

問題2 “導體中的電流跟電壓、電阻三個物理量到底存在什么關系,這種關系是否具有穩定性,能否形成特定的規律?”

這個問題直接鏈接到新課的中心內容,是認知的一種發展,顯得很自然,學生的興趣度和探究熱情被有效激發,為進一步深入地探究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問題指引,探究獲知

學生的探究欲望被有效激發后,應設置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地猜想和設計實驗驗證猜想

問題3 請猜一猜流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存在怎樣的關系?流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又可能存在怎樣的關系?并相互交流一下猜想的依據

學生通過問題3的領引大多會定性做出猜想,而且很有可能作出正比或反比的猜想學生的猜想也不是瞎想的,因為在開始的自主探究過程中,滑動滑動變阻器,可以定性的觀察到現象,借助于這樣的問題設置,學生經歷了猜想及假設的過程,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方法得以浸潤在學生有了猜想后,筆者提出了幾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實驗的設計和方案的選取,驅動探究式教學進一步深化

問題4 既然有了上述的猜想,你覺得應該設計什么樣的實驗進行驗證呢?根據自己的設想,能不能設置出具體的實驗計劃?

該問題的設置,將學生的思維從定性探究上升到定量實驗選擇什么器材呢?進一步給予學生必要的提示,促使課堂結構緊湊些

問題 從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的目的出發,思考需要選擇什么器材,實驗電路如何設計?

通過問題的設置讓學生聯系到“控制變量法”,同時學生將自己設計的電路拿出來進行交流,從學生的認知規律看,首先會想到用燈泡進行實驗,此時需要教師進行及時的引導因為燈泡的溫度變化會導致其阻值的變化,而實驗應控制電阻不變所以應該選擇定值電阻進行實驗學生再次設計,通常會畫出電路圖圖2

問題6 利用上述電路進行實驗探究會遇到什么麻煩?

學生實驗后發現,只能測一組數據如果要測多組數據要改變電池的節數,操作比較麻煩,而且偶然誤差大新的問題自然生成

問題7 有沒有什么辦法進行實驗方案改進和優化?

學生在交流后,聯系到滑動變阻器的用途,對電路進行修正得到新的電路如圖3所示

通過交流和討論,最后在原有電路設計的基礎上進行優化,群體智慧內化為每一個學生個體的智慧,不僅僅完成了實驗方案的設置,而且有所創新,學生在其中有成功的體驗

三、追問反思,內化知識

問題8 修正后的實驗方案中,為什么可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阻兩端的電壓?

問題9 有人根據公式R=U/I 跟公式I=U/R在形式上相似這一點,把電阻R說成跟電壓U成正比,跟電流成反比你認為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

篇8

一、挖掘教材內容,利用教材對學生進行愛祖國,熱愛科學和獻身科學事業教育。

物理教材中包含了許多可以對學生進行愛祖國,熱愛科學和獻身科學教育內容。如:牛頓的忘我工作,勤奮和悉心鉆研精神;安培的刻苦學習、專心致志。歐姆的堅持不懈精神;法拉第的高尚品質和致力于科學研究精神。從我國古代指南針、地動儀、火箭的發明,到現代的“兩彈一星”、“神舟號”成功收回以及“嫦娥一號”繞月。教師應善于挖掘利用這些輝煌的科學成就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和為科學而學習的責任感。同時,借助生活案例,用淺顯的語言,把生活與書本融通起來,從而達到“化簡”教材的目的。用知識的魅力去影響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積極性。

二、物理課的教學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切中他們的脈博,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不斷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物理學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運動規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現象蘊藏著無窮奧秘。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中探究并認識物理規律,同時將學生認識到的物理知識和科學研究方法和社會實踐及其應用結合起來。讓他們體會物理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的價值,這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物理的樂趣,而且還將培養學生良好的邏輯思維習慣和科學探究能力。因此教師應從學生的親身體驗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從生活中獲取的經驗,學生感受比較深。根據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在物理的教學過程中,把學到的物理規律,力求使之貼近生活,去解釋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現象,把物理規律同學生的生活經驗對號入座。這樣即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規律的理解,又會使學生覺得物理知識非常有用,從而激發出對物理的濃厚興趣。例如:在講授分子擴散現象時,可以先給學生講一個生動的貼近生活的故事:中國的茅臺酒在參加國際評酒會時,國外參展的酒,由于其包裝精美,受到與會廠商、官員青睞,而中國的茅臺因包裝粗糙無人問津。這時中國外交官急中生智,立即將一瓶茅臺摔在地上,此時展廳內酒香飄逸,從此茅臺酒馳名中外打入國際市場,給國家帶來了豐存的經濟利益,接著問:“飄逸的酒香怎么來的?”引入所講的內容。接著讓學生舉出日常生活中見到的擴散現象,在教師的引導下歸納出擴散的概念。最后利用學生舉出的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墻角堆放的煤染黑墻壁的例子,啟發學生擴散現象是發生在所有物體之間的。再例如:能的轉化和守恒定律是物理學中最重要的規律之一,但比較抽象,在教學中可多舉一些學生熟悉的例子進行解釋,如冬天熱水泡腳,能的轉移。雙手相互摩擦做功,雙手覺得暖和,能的轉化。太陽能熱水器將太陽能轉化為熱能,煤燃燒將化學能轉化為熱能。這些都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例子,但放到這里就具有很豐富的物理知識,把抽象的變成簡單易懂的。

三、對學生進行情感教學

1、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實施情感目標,首先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個性都得到和諧充分發展,把傳授知識與情感有機結合起來。其次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發智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使學生感到學習又艱苦又愉快。

2、創設物理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中充分利用演示實驗,學生隨堂實驗和分組實驗,小實驗和小制作,課本的封面、插圖和漫畫、想想議議、閱讀材料、科學家的故事、教學掛圖和模型帶趣味性的物理問題去吸引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充滿樂趣中掌握知識。

3、注重教學藝術,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4、鼓勵性提問,注重對學生作業、測試作業適時肯定,成立物理興趣小組,使學生表現自己,鼓勵學生參加小制作、小發明和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對老師提建議,從而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

5、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在課堂感情要真摯,教態和藹;課后要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尊重和信任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對差生更要關懷備至。這樣學生才會把老師當作知心朋友,他們才會把心里話,真實的教學信息告訴教師。

四、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

國際物理教育委員會前主席焦塞姆說:“最好的老師,是讓學生知道他們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師。”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不僅能著重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感受到自己的失敗與錯誤,逐步走向正確,真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教師的首要任務在于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形成探求創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考慮為學生創設探索情境通過創設與教材內容有關的情境,要精心設計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形成過程和應用過程,形成“參與體驗內化-外延”的“科學探究”物理課堂教學模式。下面以歐姆定律教學為例。

1、創設情景,提出問題,科學猜想

以調光臺燈切入,問:調光臺燈是調節了電路里的什么物理量使燈的亮暗發生變化的?再通過演示實驗觀察電流的變化與燈亮暗變化的關系,問:“電流的變化與哪些因素有關?”鼓勵學生大膽猜想,電流與電阻、電壓有關系。這樣就確定研究方向。

2、引導討論,設計方案

啟發和引導學生設計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案,先應用控制變量法設計總體方案:控制電阻不變,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控制電壓不變,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如何研究?再進行局部設計:由學生小組討論、設計電路,讓學生交流自己的設計,并評價他人的設計,以器材的作用和選擇加以討論。

3、學生操作,實施方案

讓學生相對獨立地進行實驗操作、采集數據。教師地學生的操作技能、儀器使用上給予幫助。

4、分析討論,得出結論

從實驗得到的兩組數據引導學生用計算和圖像分別分析電流與電壓、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再進行綜合,得到結論。

5、反思應用遷移

篇9

1問題教學法

問題教學法是以“問題”為中心向外輻射開展活動任務的教學方法,師生圍繞問題互動探究,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不僅僅習得固有的物理規律和結論,還有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和情感的提升。問題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關鍵在于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創設出適合學生探究,同時又緊緊圍繞教學內容的問題情境,打破學生原有的認知平衡,讓學生生疑,進而形成科學探究嘗試的欲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內化知識、完善建構。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問題教學法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心理活動程序如圖1所示。

對于初中物理教學而言,當一個具體的物理問題擺在學生面前時,他們首先會在原有的認知狀態中進行搜索,概念、規律、方法等躍進了大腦,識圖將問題的目標在大腦圖式里找到聯系。這里面有知識的同化和順應過程,最終完善為新的認知結構。

2“歐姆定律”教學案例分析

2.1開門見山,借助問題溫故知新

筆者在課堂導入環節,從上一節課和學生一起學習的變阻器入手,設置問題情境提出問題。

問題1如圖2所示,請你根據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想一想有什么辦法可以增大電路中電流表的讀數?在使用滑動變阻器時應注意什么?

問題設計意圖通過圖2情境的創設和問題的拋出,引導學生針對問題進行互動討論,積極猜想,并形成連接電路實驗檢驗的欲望。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在其原有認知的基礎上實現思維的發散,并通過自主探究找到改變電路中電流的辦法。實驗中應注意滑片C向A端滑動容易造成短路,這是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

問題2在大家自己進行實驗探究的過程中,你有什么發現?有什么疑惑的地方?

問題設計意圖通過這個問題的拋出,引導學生積極地交流,越發接近教學內容,同時生成新的問題:“導體中的電流跟電壓、電阻三個物理量到底存在著什么關系,這種關系是否具有穩定性,能夠形成特定的規律?”這是一個反思后再創造的過程,學生的探究熱情被點燃。

2.2一針見血,接近教學的主要內容

學生的激情被點燃了,應從教學的主要內容出發,引導學生進一步猜想,領引著學生一步步去揭示教學內容,這一過程也應該是借助于問題的形式開展。

問題3請猜一猜流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存在怎樣的關系?流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又可能存在怎樣的關系?并相互交流一下猜想的依據。

問題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問題的領引大多會做出正比或反比的猜想,其根據都是源于自己在前面自主探究實驗中改變滑動變阻器阻值大小,而看到的結論。借助于這樣的問題設置,學生經歷了猜想及假設的過程,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方法得以浸潤。

2.3思維碰撞,設計實驗完成探究

在學生有了猜想后,筆者提出了幾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實驗的設計和方案的選取,驅動探究式教學進一步深化。

問題4既然有了上述的猜想,你覺得應該設計什么樣的實驗進行驗證呢?根據自己的設想,能不能設計出具體的實驗方案?

問題5從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出發,思考需要選擇什么器材,實驗電路如何設計?

問題設計意圖通過問題的設置讓學生聯系到“控制變量法”,同時學生將自己設計的電路拿出來進行交流,從學生的認知規律來看,首先他們會想到用燈泡進行實驗,此時需要我們教師進行及時的引導,因為燈泡的溫度變化會導致其阻值的變化,而我們的實驗應控制電阻不變,所以應該選擇定值電阻進行實驗。學生再次設計出電路圖(如圖3)。

問題6利用上述電路圖進行實驗探究,會遇到什么麻煩?

學生通過連圖進行實驗操作后發現,只能測一組數據,如果要測多組數據要改變電池的節數,操作比較麻煩,而且偶然誤差大。新的問題自然生成。

問題7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對實驗方案進行改進和優化?

篇10

一、挖掘教材內容,培養學生愛國、愛科學的思想

新的物理教材中,圖文并茂,包含了許多可以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熱愛科學和獻身科學教育的內容。如:牛頓的忘我工作、勤奮和悉心鉆研精神;安培的刻苦學習、專心致志實驗;歐姆堅持不懈努力的拼搏精神;法拉第的高尚品質和致力于科學研究精神。

我們可以用電腦平臺展示生動的畫面、列舉熟悉的例子來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科學的情感。

二、物理教材貼近學生的生活、面向大自然,富于感性認識

新的初中物理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面向大自然,我們教師可利用這個特點賦予學生感性認識。

1.物理學是研究自然界最基本的運動規律的科學,自然界中的物理現象蘊藏著無窮奧秘

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中探究并認識物理規律,同時將學生認識到的物理知識、科學研究方法和社會實踐及其應用結合起來。讓他們體會物理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這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而且還將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科學探究能力。

2.用學生的親身體驗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從生活中獲取的經驗,學生感受比較深。根據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在物理的教學過程中,把學到的物理規律,力求使之貼近生活,去解釋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現象,把物理規律同學生的生活經驗對號入座。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規律的理解,又會使學生覺得物理知識非常實用,從而激發出學生對物理的濃厚興趣。

三、施入情感,寓教于樂

初中新課程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作為教師,我們怎樣才能使學生樂學?

1.在教學中實施情感目標

一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個性都得到和諧發展,把傳授知識與情感交流有機結合起來。二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使學生感到學習又艱苦又愉快。

2.創設物理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新的物理教材中,展現出大量的課堂實驗和分組實驗,小

實驗和小制作,插圖和漫畫,閱讀材料,科學家的故事。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做相關的實驗、提相關的問題、講相關的故事,用多媒體平臺展示動畫來創設物理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參加小制作、小發明和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對老師提建議,從而激發學生的上進心。

3.鼓勵性提問,注重對學生作業、測試成績的肯定和表揚

成立物理興趣小組,使學生有機會表現自己、鍛煉自己,使自己的各種能力得到最好的發展。

四、建立良好的、平等的師生關系

教師在課堂上感情要真摯,態度要和藹;課后要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尊重和信任學生,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對學困生多加關懷。這樣學生才會把老師當作知心朋友,他們才會把心里話、真實的教學信息告訴教師。教師的首要任務在于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形成探求創新的心理,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考慮為學生創設探索情境,精心設計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形成過程和應用過程。現以歐姆定律的教學為例: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科學猜想

以調光臺燈切入,問:調光臺燈是調節了電路里的什么物理量使燈的亮暗發生變化的?再通過演示實驗觀察電流的變化與燈亮暗變化的關系,問:“電流的變化與哪些因素有關?”鼓勵學生大膽猜想電流與電阻、電壓有關系。這樣就確定了研究方向。

2.引導討論,設計方案

啟發和引導學生設計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案,先應用控制變量法設計總體方案:控制電阻不變,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控制電壓不變,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如何研究?再進行局部設計:由學生小組討論、設計電路,讓學生交流自己的設計,并評價他人的設計,以器材的作用和選擇加以討論,讓三到五位同學說出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在09-2班上課時卓啟芬等幾位同學很希望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因此,我叫他們說出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和設計方案的理由,然后全班討論,效果很好。

3.學生操作,實施方案

讓學生相對獨立地進行實驗操作、采集數據,教師只在學生的操作技能、儀器使用上給予幫助。

4.分析討論,得出結論

從實驗得到的兩組數據引導學生用代數和圖像分別分析電流與電壓、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再進行綜合,得到結論。

5.反思應用遷移

用一組簡單的小練習鞏固探究過程中得到的歐姆定律,鞏固電流表和電壓表的使用、電路的連接等基本操作技能,小結、反思探究過程,理清思維線索。